整改报告怎么写十篇

时间:2023-03-26 09:56:07

整改报告怎么写

整改报告怎么写篇1

一、整改报告应由以下内容组成,报告须加盖公章:

1、缺陷项目表复印件及整改实施方案。整改方案内容包括:缺陷内容、时限要求、责任人等;

2、对应缺陷项目表,企业需逐条对整改情况作出详细的文字说明,包括采取的措施、落实部门、达到效果、完成时间,并须附相关证据材料。

证据材料包括:

涉及软件的,应提供修订完善的软件文本(最好把过期的文本也附上,这样容易比较);

涉及硬件设施设备的,应提供设施设备仪器采购合同及结款收据,需计量校验的需提供校验合格证书复印件,并须提供安装位置图;

涉及厂房改造、布局调整、设施设备调整位置的,应在提供文字说明的同时,提供厂房改造效果图和车间布局图、设施设备安装位置图等;

涉及人员、机构调整的,提供相应文件和人员资质证明复印件;

涉及标识的,应提供整改后反映标识状况的照片;

涉及人员培训的,应提供修订后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参加人员、考核方式及考核记录等;

涉及验证的,应提供验证报告、有关数据和记录。

二、省局需组织检查组对企业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核实,并在企业整改报告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

附整改报告范文:

2012建设局局长述职评议整改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任职以来,认真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科学的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带领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使城建工作卓有成效。去年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准并于今年开始实施。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使城市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建筑行业管理明显上了新台阶,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便我县以全新的形象展示在众人面前。

根据**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评议意见整改如下:

一、坚持与时俱进,重视城市规划

**县城总体规划及县城总体规划已于XX年4月由市政府批准实施,对此,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闰县长为首的**县城市规划管理领导小组。确立了具体职责并制定了详细的审批程序。这大大提高了规划工作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使规划审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fanwen.chazidian.com) 两年来,我局共审批各类建设工程项目68项,计20万平方米,严格按规划要求发放“一书两证”,并对开工工程进行了放线、验线,使之全部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二、圆满完成了今年城市建设目标任务

XX年是我县有史以来城市建设投资最大,项目最多,任务最重的一年,一年来通过全局上下的不懈努力,较为圆满的完成了各i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三、加快了商住楼开发力度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商住楼开发呈持续增长的势头,全年共完成商住楼开发40幢,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

五、提高供热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镇人均住宅面积逐步增加,截止目前已有楼群258幢,由供热中心管理的85幢,供热面积达到25.7万平方米。

整改报告怎么写篇2

中组部《关于试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制度的通知》规定:“被考核者向各自的选举任命机关和上级领导作个人述职。”述职报告是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出现的实用性文体,述职报告的写作越来越普遍,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述职者不仅包括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而且一般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在职务晋升、技术职务考核、岗位目标考核时,都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述职,便于主管部门和单位职工对述职者在任职期间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及德、能、勤、绩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判断。同时,述职者向主管部门、人事部门、专家组或本单位的职工陈述自己在一定时期内履行岗位职责的实绩、问题和设想,有利于相关方面了解述职人的工作情况,为公平竞争、合理上岗奠定基础。但是,实际工作中,述职报告的写作并不尽如人意,许多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述职报告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六避免”。

一、避免把述职报告写成单位工作总结,单位工作与个人工作混为一谈

述职报告和单位工作总结都采用自述的方式,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进行回顾、反思、总结和评价。但是,它们毕竟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文种:第一,内容范围不同。单位工作总结是回顾整个单位的工作,重视过程性和全面性,注重展示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是全方位地反映情况,以便读者清晰地了解什么工作做得好,什么工作做得不好以及为什么。而述职报告重在叙述个人履行职责的情况,着眼于汇报个人是否胜任某职、履行职责的能力如何。第二,写作目的不同。总结作为常规性的工作回顾,主要目的是总结成绩,发现问题,寻找带有规律性的认识,以利于今后在实践中更有效地推动工作向前发展。而述职报告是上级主管领导、人事部门或有关评审组织对述职人任职期间业绩和能力的考核依据之一,也是群众评议的基础。因此,述职报告写作要比照某一职务的岗位职责来写,对自己任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时所表现出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估,自觉接受领导的考核和群众的评议。第三,写作主体不同。述职报告的写作主体是个体,单位工作总结的写作主体是集体。那些担任领导职务的写作主体,既要对过去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又要对过去履行职务的情况进行述职,很容易混淆这两个文种的界线。

二、避免把述职报告写成思想汇报,过多地谈认识

思想汇报是个人向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的一种应用文体。思想汇报是一种抽象的“报告”,其内容主要是汇报思想情况。当然,思想情况也要靠工作或事迹来体现,但被体现的思想终究也是思想,而不是工作或事迹。述职报告是要把任职期间的思想和行为如实展现出来,主要不是想过什么、想得怎么样,而是要实事实说。述职报告拒绝过多地谈思想认识,即使有深刻的思想认识也需要具体实践来佐证。思想认识不是不可以谈,而是要侧重谈依此思想怎么办的,有什么样的效果,反响怎样。述职报告也需要寻求规律性的认识,但要简洁,要以述职为基础。

三、避免把述职报告写成经验材料,谈喜不谈忧

经验材料是指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为了表彰先进、传播事迹、交流推广经验所写的材料。经验材料侧重成绩与经验,可以谈喜不谈忧。而述职报告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如实地反映情况,尊重客观事实,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工作成绩是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的集中体现,也是树立威信、赢得良好声誉的有力武器。理直气壮地展示成绩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大谈特谈成绩,一味地为自己唱赞歌,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视而不见,甚至有意掩饰失误、失利、失败,这是不可取的。成功的述职报告不但善于总结成绩,还要善于归纳问题,做到谈喜又谈忧。

四、避免把下属的工作成绩写入自己的述职报告,贪人之功

述职报告的内容要求真实、客观、准确,不夸大自己的成绩,不弄虚作假,避免把下属的工作成绩写入自己的述职报告,“贪人之功,据为己有”。现代社会中,一项工作往往是大家分工合作完成的,在写自己的工作成绩时,应该写清自己在这项工作中担任的具体工作、所起的作用、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领导干部主要担负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工作,具体任务主要由下属完成。所以,在讲述工作成绩时要分清哪些是属于下属的工作成绩,哪些是属于自己的工作成绩。其中,自己独创的、具有实际效果和推广价值的做法应重点写好,包括自己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自己如何安排并指导实施的、出现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等等。因而,要写入述职报告的,一定是与自己有关的,或组织协调,或监督指导,无“我 ”之事不提,无“我”之策不说。只有讲清个人所起的作用,才能看出述职者与政绩的关系。

五、避免离开岗位职责泛泛而谈,面面俱到

述职报告要围绕岗位职责,讲清楚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的、干得怎么样”。着重反映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进行的具有个人特色、个人优势的领导、决策和实践活动,这是述职报告的写作重点,是述职报告的精华之所在,也是组织和群众对述职人进行评议的主要依据。有一些述职者在写述职报告时,担心遗漏了自己的工作成绩,事无巨细,像流水账一样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似乎成绩不小,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所有的工作都平分秋色,毫无主次之分。甚至岗位职责之外的工作也大写特写,虽然一般来说做出较多成绩的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是能干的、有能力的,但这不等于说成绩和称职是一回事。因为,一个人离开职责干的事情越多,也不能证明其履行职责越好,反而证明其不务正业。这样的述职报告既不符合写作要求,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所以,述职报告写作既要紧紧围绕岗位职责,又要做到突出重点。

六、避免格式混乱,不伦不类

整改报告怎么写篇3

“在严肃的场合,比如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领导会照着稿子一字不差地读,半点发挥都没有。”华东一位地级市委书记的秘书对此颇有研究,“但如果是一个离职的告别会,领导很有可能会‘演讲’一下,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

现实生活中,满嘴官话、套话的领导也有,不管开什么会,他们都“不加思考”地念稿子,既不用担责任,也不会出问题。

这一作风,正成为中央改进的目标。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专门提到“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

事实上,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已率先垂范。2012年11月15日,在媒体见面会上做了一番简练、亲民、务实的发言。此后,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打断官员发言,要求不要念稿,并频繁即兴提问。则在反腐座谈会上,要求少说客套话,少用讲话稿。

“讲话稿”很少由领导本人一字一句写成,往往领导提供理念、思路、要求,再由别人代劳。领导讲话的艺术,恰恰就体现在“讲话稿”的产生和运用过程里。

谁给领导写讲话稿

依照一般人的想象,写讲话稿肯定是秘书干的活儿,但事实并非一定如此。

在国务院部委层面,领导的讲话稿主要由研究室承担。一位中央部委官员说,他所在部委办公厅的主要职责是“办文、办会、办事”,不负责起草讲话稿。

省市的情况则不同。“市级领导的讲话稿,都是办公室负责起草,专业性的会议如果要请领导讲话,都是底下的部门先写,我们负责把关和修改。”在山东省中部某市长办公室工作的陈新对记者说:“如果涉及综合性会议,比如经济工作会议、季度分析会等,则是各部门提供素材,办公室直接起草。”

从各地级市的机构设置看,市长往往单独配备一个写作班子,里面包括一位副秘书长、一个秘书,以及专门的“写稿团队”。副市长也有自己的写稿班子,“但人数要比市长少得多”。

陈新所在的市长班子有五六个成员。市政府办公室下设服务不同领导的科室,从市长往下排号为一科、二科、三科等,“省里的配置类似,只是人数多一些”。

对于更基层的乡镇领导来说,讲话稿基本上要靠自己。不过,山西省中部某县的一个镇政府却是个特例。在县里写稿35年的老许已经70多岁,因为镇上没人能写稿,特意返聘他过去帮忙。“镇长和书记的讲话稿都是我写的。”老许说。

高级领导有时也会自己写讲话稿。科技部一位刚刚卸任的司长,曾在上世纪90年代给前科技部副部长谢绍明当过秘书,“谢绍明可是在莫斯科大学留过学的,他自己写稿跟玩儿似的。”

一位商务部人士介绍,前商务部长陈德铭有时也自己动笔。比如据他所知,2012年3月18日,陈德铭出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时,没有用起草好的稿件,夜里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了几页纸,带到会上做演讲。“领导亲自动笔写稿的情况虽然不多,但一些重大场合或自己有明确想法需要表达时,可能就会自己动手。”

“领导是在教你一个思想方法”

从讲话的场合、对象和用途来区分,领导的讲话稿主要分为会议类、宣传类以及礼仪类三种讲话稿。不同领导的行事风格不同,讲话稿的写法也千差万别。

对于政府一把手来说,最重要的讲话稿就是政府工作报告。在北京市某区政府工作的王晓宇介绍:政府会成立一个四五个人组成的写作班子,“由研究室副主任主笔”。

一般来说,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时,该区就把写作班子设在宾馆里,用两周时间集中写出政府工作报告的初稿,然后开始征求各单位意见。该区有七十多个政府部门,每个部门交上来的报告都一二十页,“为了把整个报告控制在1万字左右,一个单位干一年的活儿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就那么几个字。”王晓宇说。

跟领导如何沟通政府工作报告,山 东省中部某市的陈新前后已经历过四任市长。“第一任市长会亲自跟起草组一起研究初稿,然后给每个人分工,你写这段他写那一段。”第二任市长的风格就变了,“他在写稿前什么也不说,等写稿组运行后,他会要求写稿组写一个综合版,把所有部门的材料都弄在一起;再写一个精简版,让写稿组对材料做一个取舍。通过两个版本的比较,他提出修改意见”。

曾在无锡市委工作过的沈国庆,过去曾给几任无锡市领导写过讲话稿。他对记者说,“领导只告诉你要讲什么,至于怎么讲,都是你思考的过程。”

有一回,时任无锡市委书记要沈国庆写一个关于的稿子。“他说你看看美国怎么改革的,以色列又是怎么搞的。”沈国庆完全没概念,“从书记那出来后浑身都是汗,后背冰凉冰凉的”。他马上到图书馆借书看,文章全翻了一遍。后来他写成的讲话稿里没有一句提到美国。“其实领导就是在教你一个思想方法,让你打开视野,你就知道怎么写了。”他说。

“要比领导更了解领导,

就像‘元芳’一样”

在领导身边“打工”,压力自然小不了。平时,沈国庆靠阅读《人民日报》《求是》和《新华文摘》熟悉上层精神,“要反复读,读多了机关的文风就来了”。他还会仔细研究中央每次全会的讲话,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因为经常一人身兼多职,县级政府的秘书往往什么都要懂。河南一位县委秘书告诉记者:“领导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我身边的很多秘书都读了MBA以扩大知识面。”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在一个部门里,能写稿的人是稀缺人才。在一位中央部委官员眼里,“有思考,逻辑清晰,爱琢磨,是对写稿者的高要求。低要求是语句通顺,遣词造句没问题。”为了达到领导的要求,写稿人必须要经常观察领导作风。曾在国资委写过两年稿的高辉说,“办公室主任要比领导更了解领导,就像‘元芳’一样。”

“必须达到一种‘有我无我’的境界”。依照沈国庆的理解,“有我”是说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想从哪里随便抄几句话那不行;“无我”是别把自己带进去,要假设自己是个领导,又要站在更高角度看问题。

写稿者贸然替领导“做主”是大忌。上述那位科技部司长在年轻的时候,刚开始给领导写东西,觉得自己还有点创新,写了不少想法,“领导上来就说了一通,哪是你写的,全给我拿掉。以后写东西必须有出处。”

必须学会时刻“对表”

事实上,许多重要会议的讲话稿看上去平淡无奇,其实句句都有针对性。

比如十定下的基调“稳中求进”,沈国庆就觉得有深意。“稳”不代表不发展,它是一种方法,根本目的是“进”。在他看来,中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给整个民族带来一种落后要追赶的急躁想法。他认为,“中央提出‘稳中求进’说明国家总的精神不会出现大变动,把这个读出来,你的政治水平就上去了。”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话也并非空泛,“其实是高度提炼的话,可以展开很多。”北京市某区政府的王晓宇举例说,比如今年区里的工作报告要提出明年计划“大力提高师资力量”,“等到明年开政府工作会时,就要分解这8个字,怎么提高,什么时候开始,要明确下来。”

因为政府必须完成落在纸面上的任务。报告中要是写“明年实现GDP增长10%”,“如果他第二年没有完成,那么上级就可以责问政府领导”。王晓宇说,“要是不确定,话就不能说太满。可以改成力争增长10%,那样没有完成也没有关系。”

一位在中央部委担任部长秘书的官员认为,给领导写讲话稿必须学会时刻“对表”——对世界形势的判断、对国内经济情况的分析,不能脱离中央的基本立场。从实际情况来看,写稿的人“有跟不上趟的,但不会有反着来的”。

在起草讲话稿时,沈国庆特别注意用词的准确性,比如这件事做得很不错,就是“很不错”,比较好就是“比较好”,可以就是“可以”,“在某个场合必须出现这样的语言,你稿子里出现了就到位了”。

“一个好的讲话稿至少要有新内容,如果没新内容要有新提法,要是什么都没有至少你起的题目要有新意。”一位中央部委官员发现,“现在,各级政府和领导都特别注意在稿子里引用数据。”

“哪怕磕磕绊绊,

但是说明你思考了”

领导到底怎么使用讲话稿,往往因场合不同而定。前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开会很少念稿子。“除非是一些党务系统的会,不能随便发挥,政治性要求比较高。”他曾经的一位秘书说,“给他写稿的人常有挫败感,基本上稿子只用最后四个字‘谢谢大家’。”

关于中央领导提倡讲话不念稿的原因,陈新认为,就是让你独立地思考、深刻地思考。“哪怕磕磕绊绊,但是说明你思考了,你在动脑子想。”

一位中央部委官员发现,许多领导的讲话内容是文件体,语句非常严谨,但大家不爱听;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毛选、邓选,因为他们是在“说话”。“讲话其实不怕重复,要生动形象,有包袱,充满幽默感。”

这位官员曾经整理过朱镕基的现场讲话,他发现“朱镕基说得妙趣横生,过后整理成文字时也一环扣一环,相当有逻辑性”。

整改报告怎么写篇4

2017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 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 批准的选题计划。 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 展研究等问题, 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 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 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 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 这个课题就无法很 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 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如: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听读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和学习策略形成之影响、借助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幸福成长。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清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以综合评价为主

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 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 、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 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 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 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 综合、 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 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整改报告怎么写篇5

一、熟悉审计工作程序,理清写作思路

审计报告是审计之后的报告,审计在先,报告在后,审计活动与写作活动二者密不可分,构成了审计报告写作的两大环节。因此,审计报告的写作不只是个结构写法的问题,还要熟悉审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其一,整理原始记录。审计工作非常复杂,千头万绪,工作底稿记录的是审计过程中所获得的原始材料。审计材料庞杂零乱,如果不加整理分析,就无法从中发现问题,无法获得审计结果,无法写作审计报告。怎样对审计原始记录进行整理?一般情况下是对审计材料按一定尺度进行分类;或按时间先后对审计材料进行阶段性的划分;或按材料来源进行分类;或按问题性质进行分类。经过分门别类的梳理,庞杂零乱的审计材料方可变得井然有序,同时也为审计报告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鉴别审计材料。首先,鉴别审计材料的真伪。未经核对,就将失实失真的审计材料写进审计报告危害极大。一是会损害被审单位的声誉。材料失实,把合法经营说成违法经营,把遵纪守法说成违法乱纪,这会给被审单位声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二是会损害审计机关声誉。以失实的审计材料写出的审计报告质量低劣,造成恶劣影响,这既影响审计人员的形象,更会损害审计机关的声誉。因此,写进审计报告的材料,特别是数据性的材料必须反复查证、核实,不可有丝毫的差错。其次,要鉴别审计材料的主次轻重。审计工作获取的审计材料十分繁杂,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写进审计报告中,将审计报告变成堆砌材料的大杂烩。这就需要对获取的审计材料进行鉴别,鉴别哪些是能够支撑审计结论的主要材料,哪些是只起辅助作用的次要材料,哪些是与审计结论关系不大应该舍弃的材料。无论鉴别审计材料的真伪,还是鉴别审计材料的轻重,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审计结论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其三,理清写作思路。审计报告需要如实反映整个审计活动的过程,需要准确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作出审计的结论,需要使用大量的证据材料来阐明审计问题,证明审计结论,需要提出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审计报告较之一般的应用文体在内容、结构上更为复杂,更要注意写作上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关键是要做到“意在笔先”,动笔写作前先理清写作思路,对繁杂的审计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对审计问题逐一表述。如果不理清思路就动笔,“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审计报告势必乱麻一团,让人如坠云雾,不得要领。因此,动笔之前能否理清写作思路,就成为确保审计报告质量十分关键的一环。理清写作思路需要斟酌考虑这样一些问题:背景性材料应如何表述,审计发现的问题应怎样展开,审计结论应怎样概括,审计的意见建议应如何提出;怎样才能突出审计的主要问题,用哪些审计材料、证据能够更有力地支撑审计结论,增强审计报告的说服力。此外还要考虑,整篇审计报告如何开头,如何收尾,主体应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什么,分几个层次来写,每个层次如何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这些问题想清楚后,拟出详细的写作提纲,把写作思路用文字框架固定下来。理清了写作思路,拟出了写作提纲,写作时方能做到成竹在胸,写起来才能顺顺当当。其四,草拟报告初稿。通过审计活动,搜集到各种原始材料、凭据,再对审计材料进行整理、鉴别和分析,发现审计的问题,作出审计结论,理清写作思路,拟好写作提纲,然后便可草拟审计报告的初稿了。此阶段,关键是按一定的结构框架组织安排好材料,确定写作的基调,斟酌推敲恰当的表述方式、语气和措辞。

二、掌握政策法规,精通审计业务

审计的政策性很强,要求审计人员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审计报告的写作需要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被审对象有没有违法违纪问题,不能单凭审计人员主观判定,而要在掌握充分事实证据的前提下,以政策法规为准绳对被审对象的行为事实进行考量判断。如果政策法规掌握不准,或理解适用上出现偏差,则不能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审计不仅政策性强,其专业性也很强。如果不精通审计、会计业务,在审计活动和审计报告写作中更是寸步难行。从审计的特性看,审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审计者与被审对象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矛盾,特别是当被审对象存在违法违纪问题的情况下,这种矛盾甚至具有对抗的性质。这种对抗性通常表现为被审对象为了自身利益,会采用做假账等各种手段,施放各种烟幕,极力掩盖违法违纪的真相,逃避审计问题。“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审计活动越深透,审计报告写作才会越有深度和力度。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精通审计、会计的业务,练就一双过硬的“火眼金睛”,在与审计对象的博弈中掌握主动权。

三、客观公正,段首句明确观点

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活动是独立进行的,他们处于客观公正的地位,不受被审对象的影响、左右。审计结论就如同法官判案,立场必须公正,评价必须客观。怎样做到公正客观?关键是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切忌先入为主,轻信盲从。审计当然是以发现问题、揭露问题为主,但也不能戴着有色镜进行审计,鸡蛋里找骨头,没有问题也非挑出问题来不可。要注意消除审计的偏见和成见,既要看到问题,也要看到值得肯定之处,即使是审计出来的问题,也要区分是明知故犯,有意造成,还是粗枝大叶,无意过失。审计结束,审计者需要对被审对象进行总结性的评价,作出审计的结论。审计的结论、评价的观点必须鲜明:被审对象有没有问题,有什么样的问题,是违法还是违规,程度有多严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主观有意还是无意过失,审计报告中必须明确表述,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为了做到观点鲜明,表述审计问题时最好先用首括句(每层开头的第一个概括性句子)进行概括,然后再用证据材料具体展开,加以证实。以审计“销售成本和利润计算的问题”为例,段首使用首括句的写法通常有四种情形:一是指出了审计涉及哪个方面的问题,如“关于销售成本和利润计算的问题”;二是指出了审计问题的特征,如“扩大销售成本,压低利润”;三是指出了造成审计问题的根源,如“内部控制不严,扩大销售成本”;四是揭示了审计问题的实质,如“有意扩大销售成本,压低利润,偷漏所得税”。第一种写法虽一目了然,但只是指出审计所涉及的问题,却未指出问题的性质,也看不出审计者对问题所持的态度。经济写作20第二种写法指出了审计对象违规行为的特征,较前一种写法进了一步,但仍偏重于就事论事,审计者对问题的态度仍不够明朗,掩盖了偷漏所得税这一问题的实质。第三种写法较第二种写法又进了一步,“内部控制不严”是因,“扩大销售成本”是果,不仅指出了违规行为的特征,而且还揭示了违规行为产生的原因。这种写法虽触及到审计问题产生的根源,但审计者对问题的态度仍不够鲜明,仍掩盖了偷漏所得税这一问题的实质。第四种写法既抓住了审计问题的实质和症结,一语中的,又表明作者对审计问题的鲜明态度,大大增强了审计报告的深度和力度,有因有果有观点,体现了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审计报告对审计问题的反映,应尽可能采用第四种表述方法。

四、表述准确,把握分寸

审计活动完结后,审计人员需要在审计报告中对被审对象进行综合的评价,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的意见和建议,这如同法官判案的“判词”,一旦作出就与被审对象的切身权益利害尤关。如属“违纪”则须受法纪处分;如属“违法”则要法办,将面临牢狱之灾了。因此,审计报告在表述审计问题、特别是表述审计结论时务必字斟句酌,准确恰切。此外,措辞分寸感的拿捏也很重要,要掌握好措辞用语的“火候”,所用措辞的轻重与审计问题性质的程度要相称相应,既不可表达不到位,不痛不痒,对违纪的单位、人员不能起到触动、惩戒的作用;也不能表达过火,措辞严厉偏激,甚至挖苦讥讽受审计单位、人员,引起其反感不满。只有表述准确,把握分寸,才能让人口服心服。

五、内容完整,格式规范

整改报告怎么写篇6

确立报告的主旨: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

中共十三大报告的起草工作,是在十三大召开的一年之前,在的主持下开始的。1987年1月中旬,被迫辞去了中央总书记的职务,被推到了中央总书记的位置上。在“反自由化”声浪即将达到顶点的时候,主持起草十三大报告的任务,也就落到了的肩上。

中共十三大是“反自由化”的大会,还是改革开放的大会?十三大的报告是以“反自由化”为基调,还是以改革开放为基调?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一时间,似乎成了一个问题。

在总书记,接手主持十三大报告起草工作之初,并没有对报告起草组人事做大的调整,而是决定,续用组织的报告起草组成员。1月24日,召集报告起草组谈话,决定起草组仍然由的大秘书郑必坚负责。

2月28日、29日两天上午,找中央政改办、十三大报告起草组、七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三个方面的负责人鲍彤、郑必坚、袁木等人一起座谈十三大报告起草问题。在这次会上,对报告的起草谈了这样几点看法

一是十三大要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过去取消新民主主义阶段,是不对的;社会主义改造搞得太快了。我们不必翻过去的老账。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点像新民主主义,而新民主主义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差不多: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取消新民主主义阶段,经济工作中发生“左”就是从这儿开始的。第三世界国家凡是搞社会主义,没有一个搞好的。

二是要承认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作用。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会有私营,有剥削,剥削就是剥削,有消极作用,干脆承认了好。私营可以通过调节限制其消极作用。只要公有制占优势,比如70%,私营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公有制也可以多种多样,国营可以搞股份。西方讲国家握有25%的股份就可以控制住经营。戈尔巴乔夫讲,列宁所有制理论被简单化了,到底怎样简单化了,要研究。

三是经济改革要实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说,初级阶段有一个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物资体制问题、投资体制问题。有一个提法说,“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可以用。

四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也要有改革。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改革,但不要给人一种印象,好像高级阶段就不要改革,不要发展商品经济。高级阶段也不能搞单一所有制。

这次会以后,开始对十三大报告起草组的人员进行加强和部分调整。3月18日上午,主持十三大筹备领导小组会议,听取了起草组对报告大纲的汇报。会上,谈了他对报告起草工作的意见。他说,报告起草有三个难点,第一个是初级阶段,有些问题必须回答,不然一阵风刮来没有个边,要么另一阵风又回到原地。为什么搞个体私营,为什么大的经济单位划小,归根到底,条件不具备。所有制是多种的,经营方式也是多种的。我们第一是社会主义,第二是初级阶段,这样,就要既克服左,又克服右。总之,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为什么还要允许私人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理论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个难点是要讲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要讲得通,又要绝大多数人能接受,这个问题分歧很大。第三个难点是党风与社会风气。这三点都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应该有突破和科学的回答。现在就全党的接受程度看,最难的是政治体制改革。一是传统习惯观点的影响,二是“反自由化”中有错误的理解。这一部分要下功夫写,变成一个能为党代会接受的提纲。

就在这次会上,已被确定兼任十三大报告起草组主要负责人的中央政改办负责人鲍彤也发表了他对报告起草的意见。他说:“我认为,十三大报告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提出初级阶段,全党容易接受。因为这个词已经在党中央的文件中出现过两三次了,但是没有展开。现在的问题,不是重提这几个字,而是应该作为论证党的政策和路线的出发点。要说清楚,我们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上。从这个阶段出发,我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政策上,应该实行什么,不应该实行什么;为什么必须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只有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我们才能够在总体上为改革开放找到立论的基础,或者说,为党奠定新的理论基础。人家可以说,你这个东西不符合马克思,那个东西不符合斯大林,但这能够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这样做、不能那样做的根据就在这里,解释我们政策路线之所以正确,以及判断其他不同意见之所以错误,根据就在这个地方。”

散会以后,留下了鲍彤,对他说:“你就把刚才你说的那些话,以我的名义写一个报告,给小平同志。”3月21日,这篇题为《关于草拟十三大报告大纲的设想》的报告以的名义报送给邓小平。报告的文字如下:小平同志:

十三大报告正在草拟大纲。3月18日,我邀集一波、尚昆、万里、乔木、启立同志座谈。大家都认为,这个文件,关系重大,一定要写好,要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写清楚,写出分量来。

初步考虑,报告主要写七个部分。一、讲三中全会以来,包括十二大以来,我国出现了哪些历史性的变化。二、讲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着重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我们所以必须采取现在这样的方针政策而不能采取别的方针政策的基本根据。三、由此而来的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四、由此而来的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任务,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五、由此而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六、由此而来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任务,包括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党内民主和对党的领导人的监督、党的干部、党的风气。七、由此而来的在理论和思想指导上避免“左”右两种倾向的必要性,着重阐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搞活,指出在新的实践中必须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探索。

全篇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般地泛指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的初级阶段,而是特指由中国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所决定的、必须经历而不能逾越的初级阶段。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资本主义,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产生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一系列特点。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仅与发达国家不同,而且与其它(他)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同。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搬其它(他)国家的模式,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确认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明确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不能倒回去搞资本主义,全盘西化是害国害民的;二是明确指出我们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急于求纯”,必须允许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分)长期存在,必须允许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原则长期存在,必须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育,正确处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关系。同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必须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有秩序地逐步地开展。看来,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立论,有可能把必须避免“左”右两种倾向这个大问题说清楚,也有可能把我们改革的性质和根据说清楚。如能这样,对统一党内外认识很有好处,对国外理解我们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也很有好处。

“初级阶段”这个提法,在党的文件中已三次出现(历史问题决议、十二大报告、精神文明决议),但都没有发挥。如您同意,报告的起草工作就准备循着这个思路加以展开,预计5月初可拿出一个粗线条的稿子来,推敲到7月,再在北戴河提请中央审议。

当否,请指示!

1987年3月21日

3月25日,邓小平在的报告上批示:“这个设计好。”

既然邓小平认为“这个设计好”,既然也主张十三大要为党在现阶段的改革开放政策找到充分的理论依据,那么,十三大报告“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论”,就顺理成章了。

邓小平对报告提出意见

在报告的起草过程中,为了“立”好这个“论”,多次和报告起草组交换意见,谈他对报告起草,特别是对写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看法。4月6日,找十三大报告起草组座谈,先问了工作进度,然后又谈了几点他的意见。他说,应当从根本上说清楚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只有两条: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其他都是非阶级性的,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要用。如果只从初级阶段来说,可能给人一种印象,到了以后的阶段,我们有些政策就不实行了。在谈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时,起草组中从国家计委来的桂世镛补充说,还有计划经济。紫阳说,计划经济是不是与社会主义有必然联系,与资本主义就截然对立?列宁当时搞计划经济,是否与战争环境有关?从我国实际出发看,我们过去一是把计划理想化了,二是脱离了实际。我们这样的大国,基本上是小生产,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搞理想的计划经济行不行?再说,资本主义也要搞计划嘛。说,要研究经济现象、经济范畴哪些姓社,哪些姓资,哪些既不姓社又不姓资。光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行,有些问题还讲不通,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这些恐怕都要好好研究。

4月28日,向邓小平汇报反自由化中遇到的问题和加强改革开放的宣传工作时,邓小平说,赞成“两个基本点”的说法。去年的事情不应该影响改革开放。暂时收一下是必要的,但改革要坚持,要加快。邓还交代说,十三大报告的稿子很重要,有个东西就先拿来,我们也出出主意。

5月中旬,起草组拿出了十三大报告的第一稿,首先送交审阅。看了以后,认为总的结构还可以,对于阐述初级阶段理论部分比较满意,认为有新观点;而对党的部分不满意,但认为不是写作的问题;对于经济改革部分也不满意,认为没有讲清楚。

对起草组负责人说,发展战略中,对科技讲得不够。对于经济体制改革,他强调,要把改革的方向说清楚。他对起草组负责人说,谈改革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入手,凡是有助于在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都要用,所有经济政策措施等就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讲商品经济,离不开商品经济的货币关系。因此,市场作用是覆盖全社会的。一方面,不能把市场的作用理想化,要有计划调节;另一方面,计划的作用也不能理想化,要在符合市场的情况下面起作用,然后再谈模式。即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说,不要再争论计划和市场谁主谁辅了,二者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是一体的、重叠的,不是板块式的。前两天讨论房维中的稿子,其中讲到哪些是市场调节,哪些是计划调节,安志文不同意这种板块说,我也反对这种讲板块。如果一定要讲,那是三块,纯计划的、纯市场的、市场、计划共同作用的。第三块在不断扩大,另外两块缩小。这第三块就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既受计划影响,也受市场影响,二者作用都会发挥得更好。计划要建立在市场等价交换的基础上。

在看过十三大报告初稿以后,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说明了报告的起草情况,同时送上了十三大报告的初稿。邓小平看了报告初稿后,5月27日上午请到他家中谈了一次话。

在谈到十三大报告稿时,邓小平先是从总体上评价这个稿子说,写得太粗了,太不活泼、不动人,语言多了,反而说不清楚。关于报告的内容,邓小平说,我对内容没多少意见。要说有些意见,是对政治体制改革这部分。我们不照搬三权分立,你们也没有写要三权分立;但是是不是也搬了一点?主要问题是要使行政机构能够有效地工作,不能过多干扰行政机构的工作。决定了就办,这是我们的优势,这个优势不能丢。不能放弃,不能迁就要求民主化的情绪。

邓小平说,我们要搞一个什么样的体制?要搞一个增强行政效能的体制,机构要精简。我过去讲过三条,仍然是必要的。民主还是个手段,讲民主必须要和法制联系起来讲,把法制搞起来,才能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的行政机构应该很有效能。这个报告语言沉闷,包括初级阶段部分。要使人能从报告中看出中国还要继续改革,这个报告就成功了。

最后,邓小平强调,左和右,仍应以克服左为主,因为左的积习很深,很难改。至于右的问题,一发现就去解决就是了。经常妨碍我们的是左,反左纠左应该是我们的主要精神。

在了解了邓小平和中央五人小组关于报告第一稿的意见之后,报告起草小组负责人召集中央政改办人员研究如何贯彻邓小平的意见,抹去十三大报告稿第五部分中的“三权分立”的“痕迹”。

中央政改办这边主要是讨论修改报告的第五、六部分,即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部分。同时也对报告的理论部分、经济体制改革部分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陈小鲁在讨论中提出,报告中讲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也应该概括出一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他说,“讲基本路线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当然了他是讲阶级斗争。但是我们也应该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有个基本路线。我主张在报告上一定要写。”起草小组负责人接受了这个意见,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明确地写进了报告。报告对基本路线的完整概括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后来回忆说,“邓小平看了非常赞赏,多次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讲得好。”

中央五人小组几次讨论报告

5月29日,中央五人小组举行会议,第一次讨论了十三大报告的初稿。在讨论中,万里认为,这个报告写得好,很重要。他还对三中全会总路线做了一个总结表述,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方针是改革开放,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胡启立也认为写得好,尤其是二、五部分写得好。薄一波则讲了一段历史,说,稿子是平心静气的分析了问题。1954年以来,我们党逐渐的左了起来,要求过急。

会上,认为,改革问题的立论有两点:一个是初级阶段,一个是在技术革命的条件下,怎么样加快发展。他还说,第七部分,结尾部分要把小平最近的讲话写进去。写马克思主义,要解决僵化的问题,讲科学社会主义,把附加给社会主义的非本质的东西去掉。他强调,要破除僵化,破除教条主义,不能脱离实际,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社会主义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比资本主义更有吸引力?要查一查老祖宗怎么讲,去掉那些附加的,来一个思想大解放,破除一些框框。

6月初,报告起草组讨论多次之后确定,修改后的大纲是,第一部分讲十三大是改革的大会,从十二大到十三大就是搞改革;第二部分的题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党的基本路线,从初级阶段引申出改革开放;第三部分讨论经济发展,解决五个主要矛盾,即产业结构转变、技术发展、国际市场、积累与消费、社会与人口资源等等,这都是要在发展战略中考虑的重大问题;第四部分,即经济体制改革部分,出发点即经济体制改革的立论根据就是白猫、黑猫理论,基本模式、基本理论就是商品经济;第五部分即政治体制改革部分完全由政改办设计;第六部分谈改革与开放条件下的共产党本身的建设;第七部分中则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在于发展,要坚持就要发展,大量实际问题需要理论解决,左或右的根源主要是脱离实际,因此要面向实际。

到1987年6月底,报告第二稿报送给中央十

三大筹备小组(中央五人小组加胡乔木)审阅。

7月2日上午,中央书记处举行会议,讨论省级班子的换届问题。会议开始之前,告诉起草小组的主要负责人,十三大报告稿他正在看第二遍,准备下周召开五人小组会议讨论一下,然后送中央政治局常委。并要求这位负责人下周找党中央十个部长开会,袁木找国务院十个部长开会,讨论一下报告的稿子。

还谈了他对报告稿子的意见。他说,总的看,有些进步。第七部分不错,赞成这些观点,要推敲一下是否站得住,做点修改。不是要磨去锋芒,而是要更加严密、鲜明。在经济体制改革部分,现在讲了四个问题,总模式,五个结论,还要加上对内开放、城乡联系、企业互相参股,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打破割据、打碎条条块块等问题。企业组织合理化是自下而上的,但是要自上而下的促进它。参股不放在所有制里面讲,要突出一下,匈牙利对企业间参股评价极高,认为是中国的创造。还有中心城市和城市作用的问题,也得要讲一下。分配,现在与所有制放在一起讲得窄了,要把分配问题、消费基金问题做一个大问题提出来。从东欧国家看,消费基金失控是很值得忧虑的问题,弄不好可能失控。这个问题一定要说。现在消费基金膨胀速度超过了效率增长与生产力的增长,要把这个问题写进去。再讲按劳分配、拉开档次,又不能贫富悬殊,讲保护合法权益,制裁非法收益。

7月7日上午,邓小平在家中会见了中央五人小组的成员:、杨尚昆、薄一波、万里、胡启立。除了讨论其他问题之外,邓小平还针对政治体制改革和十三大报告问题,专门讲了两段话。邓小平首先强调,中国封建主义的东西很多,过去李专门对我讲,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现在选拔干部究竟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选拔干部还是要搞民主选举,这个问题不是一次能解决的,但总要解决,逐渐解决,使有才能的人能够出来,不至因官僚层层的压制而埋没了。要真正认清,中国的弊端在于封建主义、。

谈到十三大,邓小平又说,十三大两个基本点不能丢,主要的障碍是左,政治体制要改革,旗帜要非常鲜明,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坚持改革开放。总之就是坚持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这对中国的形象,对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形象影响极大。

7月8日下午,中央五人小组再一次讨论了十三大报告稿,、杨尚昆、薄一波、万里、胡启立等都在会上发表了意见。列席的人员中,杜润生、高扬也发了言。

主持了这次会议,他说,7月20日前,要改一稿出来,送中央常委、书记处。到北戴河以后,书记处要集中讨论两天,然后大改,再作较大范围的征求意见和讨论,争取8月间定稿。现在的第二部分主要是理论问题,第七部分是提法问题,是关键。第七部分要能体现出一个大趋势,理论发展要从多年来的框框中跳出来,不仅是中国,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正在这样。我们要认真思考问题,首先要跳出这个框框。

接着从东欧国家的情况谈到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他说,按道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应该是最活跃的。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变生产力的周期,比我们快的多,看来经济发展不能光靠企业产值。有的国家越搞工业就越穷,罗马尼亚就是如此,没有效益。我们也有这个问题,工业没有效益,要跳出这个框框,否则会出问题。如果出大的问题,要解决。像去年冬天一样,但不能因此不看到大趋势,实际上对于社会主义有再认识的问题。在保加利亚,日夫科夫说,现行经济体制在工业化方面有些优越性,到集约化就不行了。到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就看得更清楚,这套体制在捷克就不行,在斯洛伐克就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都遇到消费与生产的关系问题,这在改革中要讲透。改革前,消费压的很紧,改革中就出来问题了,公平与效率、消费与生产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都遇到了。这些问题在理论上怎么写,要研究,我们过去的认识不一定正确。经济建设与经济改革这两部分都要写好。

在发言中,强调,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都是手段,这是一层意思,需要跳出框框,看到它们都是手段。另一层意思是在改革中怎样运用这些手段,处理好这两者间的关系。商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仅仅是外壳,不仅仅是计算手段。过去有个框框,在战时经济、根据地的供给制等特殊条件下,被附加上去许多东西,都被当成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被等同于社会主义,一讲社会主义就不能搞商品经济。我们要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应该是通过市场达到计划,当然现在还要保留一些直接计划,因为一时还做不到通过市场来达到计划。杜润生插话说,小康、温饱等等,都是广义的,不仅是生活水平。接着说,工业化就是工业产值超过了农业产值吗?这样分析问题不行,工业化要看在什么水平上的工业化,我们的农业产值水平太低,超过农业产值就是工业化了?在杜润生的发言讲到了农业规模经营时,说,要有相当长的过渡时期,中国要一边讲发展规模经营,一边讲发展服务型产业。

强调,计委要好好研究一下科技革命,苏联东欧把改革与科技连在一起说。我们现在这个稿子,科技部分太空泛,资本主义为什么科技进步快,社会主义为什么科技进步这么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是要回答。过去讲资本主义的是垂死的,现在看资本主义发展和科技的力量,还很强大。老是读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他还说,生物工程是个重大问题,也许将来一个人一分地就能吃饱,反正将来要靠科技就是了。杜润生还讲了城乡结构问题,他认为包产到户的优越性,与其说是责任制不如说是农业人口自由流动问题,粮食价格要逐步接近国际水平。光讲产业结构,不讲城乡结构不行。要研究人均收入800美元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城乡结构,因为城乡结构是个大问题。认为,专门讲一段中国的农村很重要。小平对金日成说,中国经济要出问题,就是农业出问题,这是中国的国情。十三大以前,农村问题要专门谈一次,在北戴河可以谈一下。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说,政治体制改革部分,一定要写好。现在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行动感,到底怎么搞;二是要注意统一思想,现在对政治体制改革有各种说法,要写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搞,不能那样搞。现在的写法,可能各方面都不那么满意。上次的稿子有新意,但是有三权分立的影子,你们改了。认为,不搞三权分立,但民主问题不能回避,要回答社会主义民主究竟怎么搞。小平同志讲了两大问题,一个是封建主义,一个是,使我们不能很快现代化。现在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问题不能那么快,但也正因是初级阶段,才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我们的政治体制确实有个现代化的问题。我们的问题,一个是封建传统影响,一个是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有问题。基层一些单位中,黑暗的问题很多,许多问题要解决,一定要讲人民监督、公民权利保障,选举,这些都要解决。在井冈山还讲连队民主,是用了民主主义四个字的。过去虽然有些方法很落后,但是是民主的,比如搁豆豆搞选举,现在一个人一到单位就受到压抑,有人身依附关系,得罪不得,领导在大家没意见,一调走大家就意见纷纷。我们现在搞民主,同时又搞法制。民主第一位的是保障人民权利,第二位是约束人民依法来行使权利。到底怎么克服封建主义、的问题,政治体制改革中都要有说法。杨尚昆插话说,要有实实在在的措施。

对于报告修改稿中党的建设部分,说,有了些分析,好。现在要集中写的问题,看起来是写严一点好,到底怎么写,要解决。总的讲,在改革开放中,党、党员都要经受一次考验,相当一批人经不起考验。这个问题是提到我们面前来了,不能因为出了问题就不改革,改革就是考验,党从总体上经受得起考验,也会有相当一批人经受不起。我们要执行纪律、实行监督,准备有一批党员要离开党的队伍,党内要严格,党与政府都要严格。要说明,有人会经不起考验,也会有人经得起考验。要吸收一部分经得起考验的人入党。要立规矩,也要有政策,出了党也还有工作做。要从严治党,清除腐化分子,不是通过运动而是通过纪律、教育、监督,同时吸收一批优秀分子入党。这种清除与吸收要作为各级组织的经常性工作,把腐化分子清除出去,有多少清除多少,这是长期的事情。

报告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1987年8月15日下午,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在京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党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长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中央政改办和十三大报告起草组负责人鲍彤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十三大报告起草和政治体制改革研讨的大体情况。这次会议是一个标志。由此开始,十三大报告稿和政治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稿,开始在有限范围内,向党内和社会征求意见。8月中旬,中央书记处讨论了十三大报告第三稿,决定将报告印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常委,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常委进行讨论,并按照讨论的意见修改出一个稿子,附上意见报中央。很快,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10号文件,传达了中央书记处这一决定。

在这次书记处会上,又提出,要在全党范围内找100个人,坐下来修改这个文件。经过中央办公厅、十三大报告起草组协商后,最终确定了110人的参会人员名单。

8月15日,时任中央政改办日常工作负责人的陈一谘召集政改办人员开会,传达了这个“百人座谈会”各讨论组的划分和人员安排。第一组为党群政法部门,由鲍彤、周杰和部长王忍之任召集人,十三大报告起草组和中央政改办陈进玉、吴稼祥、陈群林、黄海、吴伟等参加工作;第二组是政府各部门组,由国务院副秘书长、十三大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袁木、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和国家经委副主任朱基任召集人,十三大报告起草组王梦奎、戴园晨、何家诚、魏礼群等参加工作;第三组是新闻界,由十三大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前秘书郑必坚、新华社社长穆青和人民日报社社长钱李仁任召集人,十三大报告起草组和政改办贾春峰、郑洪庆、陈小鲁、吴国光、王珏等参加工作;第四组是地方组,由十三大报告起草组负责人桂世镛和两位地方领导任召集人,十三大报告起草组和政改办李元、张伟等参加工作。会议于8月20日开始,地方来京参会人员18日报到,会期大约7天。陈一谘说,9月10日前,我们要根据会议讨论情况对文件进行修改并报紫阳。9月20日前后,中央政治局将开会讨论这个稿子。10月15日前后开七中全会,接着开十三大。

从8月20日开始,我和报告起草组、政改办的几位同事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百人座谈会”第一组的讨论。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听发言、做记录。会议由起草小组负责人主持,他首先传达了8月15日下午,胡启立在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党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长会议上的讲话。然后讨论开始。在其后的几天里,几十位参会人员陆续发言,对十三大报告提出了看法和修改意见。其中讲得比较多,而又提出了比较有价值的修改意见的,有中联部部长朱良、劳动人事部部长赵东宛、中央党校副校长韩树英、最高法院院长任建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放、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复等。在这几天的会上,绝大多数与会人员的发言都认为,从总体上看报告写得不错。发言中谈到最多的,就是政治体制改革部分。从总体上,大家对政治体制改革部分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没有人直截了当地反对或是提出基本否定意见,但在一些具体提法、表述或是具体措施上,有各种不同的表达。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对本小组这些发言做了梳理,最后综合讨论中的各种意见,修改、整理出一个稿子,会后报送给了起草组。

与“百人座谈会”进行的同时,中央政改办其他人员分为七个小组,分别在北京和分赴全国部分省、市,听取地方大员和已经选出的十三大代表们对十三大报告和政治体制改革方案的意见。其中一个小组参加中顾委的座谈会,听取意见,成员包括陈福今、赵丰田、顾云昌和王绍贤;另外六个小组到地方,听取部分省、市党委的意见。记得当时的分工是周大力和沈荣华到北京市委;应松年和迟福林去广东;梅兴保与严书翰赴上海;牛铁航和张占斌到辽宁;徐冲与王春生去天津。这七个小组的任务,就是听取各方意见,客观反映情况、修改文件。报告起草组和中央政改办负责人特别强调,下去的同志要十分注意谦虚谨慎,在正式会议上只带耳朵、不带嘴巴,既不代表组织发表意见,也不代表个人发表意见,特别是不能透露邓小平、或其他中央领导是什么意见,不能透露研讨过程中的情况,以保证征集上来的意见的客观性。

9月8日,中央政改办和十三大报告组,搜集整理了这一个月所征集到的意见,向中央书记处报送了《关于十三大报告(征求意见稿)讨论情况和进一步修改设想的报告》。报告说:“从八月中旬到八月底,在中央三个委员会成员、全体十三大代表、中央和地方党、政、军、群各方面党内负责同志约五千人的范围内,认真讨论了十三大报告《征求意见稿》。主持讨论的各地、各单位党委,均已报来关于讨论情况的报告和修改本。现将讨论中提出的主要意见,以及我们经过研究后的进一步修改设想,综合报告如下”。报告从9个方面归纳了各方面提出的修改意见并提出了修改设想。9日,阅后在三处重要问题上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在报告上批示:“原则上可行。个别地方有批注。我所听到的,较大的是地方上搞党委工作的,对党政分开有较大的顾虑和误解。触动多年来的习惯势力,或既得利益,看来难度不小,此点要充分估计。原则当然要坚持,但写法上要认真斟酌。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的作用,从事党的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干部的重要作用,都要充分肯定,从积极方面讲,不要使这些人有灰溜溜的感觉。另外,论述的大好经济形势,如何同人们的目前的感受(如市场供应)吻合起来,也值得注意。”

9月14日下午,中央书记处再次开会,讨论了十三大报告的修改。会上,提出几个很重要的问题。他说,经济改革在搞活时,也要讲监督、检查。现在的问题,是国营大企业、大团体带头不执行国家规定,抢购、囤积、抬价、积压,从而引起市场不必要的波动。因此,改革开放中应该有一整套监督工作,要建立规章、加快立法、加强执法。

对这次报告征求意见的情况,说,理论界觉得还不够劲,做党务工作的觉得不行,太过了。现在据我听到的,最大的反映,是对党政分开,情况比预想的要严重。看来党政不分的习惯势力相当大。更严重的,有人给党提意见,说是有人。相当多的省委书记反对党政分开,有人直接说,不如不分,有人说改革改革最后拿党来开刀。党政分开,是要党更好地发挥作用。50年代后一直在强化党委制,形成一种很严重的习惯势力,也涉及既得权力、利益的再分配问题。看来难度最大的是党政分开,我们的弊端相当严重。工作要通过党组织做,党自己不通怎么办?从小平1980年的“8・18”讲话到这次政治体制改革研讨,证明党政不分开,改革就无法进行。党什么都在第一线,自己上去了怎么监督,自己监督自己?党处的位置机动一点,站的高一点,就超脱一点,客观一点,处在什么位置看问题,就是什么角度,现在一有意见就是对党有意见,分开就是为了使党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党委习惯于批条子,让他管政策,他就觉得两手空空,党委抓惯了,行政也很难。薄一波插话说,贾桂站惯了。说,对这个问题,我们原则上要坚定,写法上要使人尽可能接受,少产生误解。要讲清楚,只有减少干预,才能加强自己,要下这个决心,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写的时候还要注意,要使大家的想法和中央尽可能一致,使下面能够接受。现在来看,我们的舆论准备还不够。要针对一些弊端讲清道理。十三大后,要注意抓好政治体制改革的宣传,看来舆论方面要做大量工作。

讨论中,田纪云有一段讲改革的话很有道理,他说,我们是十亿人口的大国,改革很复杂,不要想一蹴而就,不出问题也不可能,也不可能马上就能立竿见影。想光受益,不受害,是办不到的。改革不可能马上使所有人普遍受益,而是有人受益,有人不受益,有人也可能要损益。要强调党员应该正确对待,要强调保证国家长期受益。

杨尚昆认为,关于地方上的党政分开,要写几条规定性的话。不要让人感觉地方党委没事干。胡启立建议明确写党政分开为党政职能分开。余秋里表示同意撤销党组,认为人民总政治部党委也可以撤销。薄一波说,向小平同志汇报过,要在报告中加强对小平作用的论述,小平同意加强,但是说不要过分,还是要强调三中全会以来的集体作用。薄一波说,要加一个艰苦奋斗的意思。不要说反僵化是长期的任务,改成“一定时期”更好。另外,说“从人治转向法治”,这样提是否有利?

时间进入1987年下半年以后,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研讨工作已经进入尾声的征求意见阶段。研讨中遇到的问题大都已经基本确定下来。和中央研讨小组认为,党政分开、党内民主等重大问题,都需要从党做起,从中央做起。许多事情,大方向已定,不一定非要等到十三大通过以后再开始做,在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的情况下,应该从现在就做起。党的十三大即将召开,新老交替已经势在必行。按照政治体制改革研讨中形成的方案,新的一届中央高层领导机构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与十二届中央相比,将作出重大调整。本人是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的负责人,中央总书记,又是已经明确的下一届中央总书记,他有条件,有责任,也有必要从现在就开始对中央高层的运行方式逐步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为新一届中央班子打下一个尽可能好的基础。

“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的主张,是所主张和积极倡导的。1987年初被迫辞职,赵主持中央工作以后,他按照自己对党的领导的理解,首先在中央高层的工作方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过去相当一个时期,理论、文化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甚至一些影片、剧目能否上演都要中央高层审查拍板,一些重要司法案件也要由中央讨论定案。担任总书记后,这种状况开始改变。1987年夏天的北戴河会议期间,放映电影《芙蓉镇》,请来看。看完电影以后,一位书记处书记问:“这个电影可以公演吗?”回答说:“我们是来看电影的,不是来审查电影的,以后中央不审查电影。”还有一次,湖南学生跟驻军发生冲突,军人开枪打死了一个学生。结果,官司一直打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军队代表、高检、高法的人都来了。常委开会,大家汇报完情况以后,政法委书记请示:“这个案子判还是不判?怎么判?”赵明确表示,中央要求依法办案,但不审查案件。“判不判,怎么判,由你们政法部门依法办事,我们这里不讨论。党中央对你们的要求,就是要你们依法办事。”这样说,就表明了一种态度,中央要求公检法依法办事,独立办案,中央不干预具体司法案件。如果这种做法坚持下去,形成制度,那么慢慢的,司法独立原则就会在中国确立起来,中国就会成为一个法治国家。

在这一段时间里,政治环境非常宽松。至少在中央常委和中央书记处的层次上,没有审查制度,不去管具体事务,不对具体问题发表意见。当时,所注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共产党要转变执政方式,或者说共产党要有新的领导方法。而这种转变,要从中央开始。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大政方针的领导,这样就把很多具体问题都甩开了。中国要搞民主政治,必须以共产党的执政方式转变为前提,不然的话,不仅其他方面的改革无法深入,而且有可能慢慢使执政党丧失执政基础。

改革开放的大会

1987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十三大报告第四稿,并决定将这个稿子提交给即将召开的十二届七中全会。邓小平看了报告的稿子后说,报告看了,没意见,写得好。

10月14日,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举行预备会议,为期5天,主要日程是分组讨论十三大报告稿和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两个文件。预备会议的分组为中委7个组,中顾委10个组,中纪委6个组。负责起草这两个文件的十三大报告起草组和中央政改办的部分人员作为会议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用三天时间,分组讨论十三大报告稿。报告稿的讨论过程比较热烈,发言积极踊跃。与会的几乎所有中委、候补中委、中顾委委员、中纪委委员对报告从总体上都是肯定的,认为写得好。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部分,得到了几乎一致的好评。三天时间,报告稿共修改158处,其中修改最多的,是农业方面。政治体制改革部分,主要是加入了紫阳在七中全会上讲话的一段;党的建设部分,加入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修改了对整党的评价,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有所缩小。

会议从18日下午开始,分组讨论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讨论总体设想的气氛让人能感觉到与讨论报告稿时有明显不同。大家严肃冷静,气氛凝重,比讨论报告稿时要明显谨慎许多。讨论总体设想总共只有一天时间。但会后根据中委们在讨论中提出的意见,总体设想共修改了25处,主要有,在开始部分加讲一段政改的意义;近期目标,加一句逐步完善的意思;党政分开的原则部分有个别修改;撤销党组问题上,提出公、检、法可暂时保留一段时间;党的建设方面,十三大实行常任制条件还不具备,可分步实行,代表人数问题可以不讲;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退休制度改革方面有修改;社会主义民主部分的标题,改成“社会主义民主的若干制度”,并加入人大工作监督的内容;允许组织新党的口子不能开,删除;政治体制改革原则部分,建议增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党作表率、管住干部、强调纪律等几条。

整改报告怎么写篇7

十后,数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不同场合,不约而同要求官员“不准念稿子”。这正在形成一种改变官场文风的指向标。

但有些时候,官员讲话要语气坚定而不容辩驳,提出意见要合乎政治纪律。尤其是在纪检、组织、人事等敏感会议上,以及作党政工作报告时,基本上要照稿念,不作发挥。这些讲话稿都是有明确规定,不允许轻易变更的。撰写这样的讲稿,需要特殊的“技艺”。

谁给领导写讲话稿?

依照一般人的想象,写讲话稿肯定是秘书干的活儿,但事实并非一定如此。

在国务院部委层面,领导的讲话稿主要由研究室承担。一位中央部委官员说,他所在部委办公厅的主要职责是“办文、办会、办事”,不负责起草讲话稿。

省市的情况则不同。“市级领导的讲话稿,都是办公室负责起草,专业性的会议如果要请领导讲话,都是底下的部门先写,我们负责把关和修改。”在山东省中部某市长办公室工作的陈新说:“如果涉及综合性会议,比如经济工作会议、季度分析会等,则是各部门提供素材,办公室直接起草。”

从各地级市的机构设置看,市长往往单独配备一个写作班子,里面包括一位副秘书长(或者办公室副主任)、一位秘书,以及专门的“写稿团队”。副市长也有自己的写稿班子,“但人数要比市长少得多”。

陈新所在的市长班子,有五六个成员。市政府办公室下设服务不同领导的科室,从市长往下排号为一科、二科、三科等,“省里的配置类似,只是人数多一些,而县里人数则少一些”。

对于更基层的乡镇领导来说,讲话稿基本上要靠自己。

当然,高层领导自己写稿正在成为一种风向。一位商务部人士介绍,任商务部长时陈德铭有时就自己动笔。

据他所知,2012年3月18日,陈德铭出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时,没有用起草好的稿件,夜里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了几页纸,带到会上做演讲。

“领导亲自动笔写稿的情况虽然不多,但一些重大场合或自己有明确想法需要表达时,可能就会自己动手。”这位商务部人士说。

必须达到“有我无我”之境

曾在无锡市委工作过的沈国庆,给几任无锡市领导写过讲话稿。他说,“领导只告诉你要讲什么,至于怎么讲,都是你思考的过程。”

有一回,时任无锡市委书记要沈国庆写一个关于的稿子。“他说你看看美国怎么改革的,以色列又是怎么搞的。”沈国庆完全没概念,“从书记那出来后浑身都是汗,后背冰凉冰凉的”。他马上到图书馆借书看,有关文章全翻了一遍。后来他写成的讲话稿里没有一句提到美国。“其实领导就是在教你一个思想方法,让你打开视野,你就知道怎么写了。”他说。

在领导身边“打工”,压力自然不小。平时,沈国庆靠阅读《人民日报》《求是》和《新华文摘》熟悉上层精神,“要反复读,读多了机关的文风就来了”。他还会仔细研究中央每次全会的讲话,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在一个部门里,能写稿的人是稀缺人才。在一位中央部委官员眼里,“有思考,逻辑清晰,爱琢磨,是对写稿者的高要求。低要求是语句通顺,遣词造句没问题。”

为了达到领导的要求,写稿人必须要经常观察领导作风。曾在国资委写过两年稿的高辉说,“办公室主任要比领导更了解领导,就像‘元芳’一样。”

“必须达到一种‘有我无我’的境界”。依照沈国庆的理解,“有我”是说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想从哪里随便抄几句话那不行;“无我”是别把自己带进去,要假设自己是个领导,又要站在更高角度看问题。

从基层干起的领导更难过关

不同领导的行事风格不同,讲话稿的写法也千差万别。

有一位领导是搞音乐出身的,他在一次讲话稿中写的是:不能再让那些有潜力的企业只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要更多地唱响企业发展的“红梅赞”、“牡丹之歌”;有从军经历的领导,则会体现自己对军事词汇的熟悉和偏好,对战争类词汇使用频繁:要打攻坚战、持久战、反击战,面对困难要一鼓作气、执行命令要破釜沉舟等等。

很多从基层干起来、有实战经验的领导,除非揣摩到位,否则单纯拿一些官场“八股文”来交差,过不了关。

有一位从基层起步的领导,在一次关于转变作风的讲话中说“干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做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做瓦匠,总是和稀泥;不要做铁匠,你一下我一下”,一时被当地官员文秘传为金句。

一位中央部委官员说,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毛选》《邓选》,因为他们是在“说话”。“讲话其实不怕重复,要生动形象,有抱负,充满幽默感。”

这对于秘书们来说是一种目标。讲话稿中如果一味用“一要高度重视、二要形成合力、三要建立机制”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

有一名研究室主任,专门起草书记讲话,为达到偏爱诗句的领导要求,他熟练背诵诗词和唐诗三百首;另外,《学哲学用哲学》买了3本,有2本已经翻烂了。

一些官员为了让秘书们“少走弯路”,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灵感有意无意渗透给随从,有心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提炼、归纳、总结”后,就会化成“精彩言论”。有的秘书会随身携带录音笔等记录工具,在领导即兴发挥的时候悄悄记录,最后整理成文,为下一次讲话撰写做准备。

网络流行语,比如“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也会传递到官方的耳朵里。2012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会见到访的美国前总统卡特时,就运用了网络词汇――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

一个好的讲话稿,至少题目要有新意

许多重要会议的讲话稿看上去平淡无奇,其实句句都有针对性。

比如十定下的基调“稳中求进”,沈国庆就觉得有深意。“稳”不代表不发展,它是一种方法,根本目的是“进”。在他看来,中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给整个民族带来一种落后要追赶的急躁想法。他认为,“中央提出‘稳中求进’,说明国家总的精神不会出现大变动,把这个读出来,你的政治水平就上去了。”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话也并非空泛,“其实是高度提炼的话,可以展开很多。” 在北京市某区政府工作的王晓宇举例说,比如今年区里的工作报告要提出明年计划“大力提高师资力量”,“等到明年开政府工作会时,就要分解这8个字,怎么提高,什么时候开始,要明确下来。”

因为政府必须完成落在纸面上的任务。报告中要是写“明年实现GDP增长10%”,“如果他第二年没有完成,那么上级就可以质问政府领导”。王晓宇说,“要是不确定,话就不能说太满。可以改成力争增长10%,那样没有完成也没有关系。”

整改报告怎么写篇8

作为学生实习期结束写报告是必然的,实结怎么写呢?请参阅以下:

一、实结的资料收集

从开始实习的那天起就要注意广泛收集资料,并以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如写工作日记等)。丰富的资料是写好实结的基础。主要收集这样一些资料:

1.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如何在工作中贯彻执行的。比如单位组织学习,内容是什么、什么学习方式、学习后的效果如何,对自己和同志们的思想有否提 高。

2.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如何灵活运用 的。比如法律专业,注意法官或法律工作者在执法过程中是如何灵活运用法律条款,深入了解优秀法官,如何运用法律以外的手段解决民事纠纷,提高结案率的;秘书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将秘书实务、应用写作等科目中的问题带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寻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等等。

3.观察周围同事如何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实习是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将学习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过程,所以既要体验还要观察。从同事、前辈的言行中去学习,观察别人的成绩和缺点,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观察别人来启发自己也实习的一种收获。

4.实习单位的工作作风如何。单位的工作作风对你将来开展工作、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有什么启发;某些同事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哪些值得你学习、哪些要引以为戒,对工作对事业会有怎样的影响。

5.实习单位的部门职能发挥如何。对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履行职能的情况有什么看法和认识。

二、实结的写法

根据本专业特点,可以全面地写。如法律专业,去法院实习,获得的是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应该具有全面素质材料,这时,可以将所实习的全部内容,包括法律工作者的政治素质要求、业务素质要求;法律条文的运用;法官的个人魅力(言行举止语言表达等综合 因 素)在法庭上的效果;法官需要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文秘专业作为一个办公室文员,实习中可能工作性质内容涉及所学大部分骨干课程,如办会(会议之前的准备工作、会议过程中服务工作、会后的总结会议工作,以及整个会议涉及的文书有哪些,领导对这些会议文件的写作要求有哪些,写作者在准备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做法或失败的教训;文秘工作者的仪表礼仪有什么要求等等)。

也可以根据实习的内容确定某一局部的工作、就一个专题作为重点描述对象。如文秘中的档案管理,单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有什么、自己学的哪些知识在工作中运用上了,你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否符合工作需要,效果如何;同事是怎么对待档案管理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等等。

结构安排:

第一部分:以实习时间、地点、任务作为引子,或把几个月的实践感受、结果,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概括出来以引出报告的内容。

第二部分:实习过程(实习内容、环 节、做法)

1.将学校里学到的理论、方式方法变成实践的行为;

2.观察体验在学校没有接触的东西,他们是以什么样的面目、方式方法,以怎样的形态或面貌出现的。比如,部门职能,原先你不了解,后从工作中由什么样的问题,引发了 你对职能部门的了解。再比如人际协调方法,工作中的人际协调和你学的公关理论与实务有什么样的差异,你怎样体会公关理论等 。你可以以参照毕业生实结范文。

第三部分:实习体会、经验教训,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文章也可以以实习体会、经验为条目来结构全文。如,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团队协作意识强;善于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挑战新工作;事后善于总结等等。从实践中看到的缺陷:政治触觉不够敏感;专业知识欠 扎 实;动手能力差等等,用这些,把自己实践的过程内容串起来。不过,这样的报告相对来说需要较高的写作能力。

三、实结写作要求:

1.报告必须写自己的实习经历,可参考别人的资料,但不能抄袭,一旦发现一律作为零分处理。

2.如有引用或从别处摘录的内容要表明出处。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一律采用文后注释,具体格式为:引文标题、作者、出处(刊物名称)、页码、发表日期或出版者、出版时间和版次。

3.文章开头有内容摘要和主题词。

4.语言要求简练,符合公务文书的要求。不要过多的说“我”如何如何,在第一段介绍了自己的实习时间地点和分配到的任务后,下面的文字尽量少出现人称,不用人称。字数要在3000以上。

整改报告怎么写篇9

一、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有些学生知道实验是怎么做的,但叫他填写实验报告的时候他却写不出正确的假设、过程和结论。例如在教学《小水珠到哪里去了》一课时: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时出现了假设和结论表述不完整、假设的因素和实验步骤中的因素不一致、假设中同时改变几个因素、在实验现象后面写结论以及实验报告写的不完整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造成的。在针对实验报告单上的问题讨论交流时,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对实验过程进行了理性思考,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由此可见,填写实验报告单可以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增强学生科学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表达与交流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活动之一”。

科学语言是表达和交流科学信息的一种通用语言。学生用口语表达与交流时,老师发现不了的错误在实验报告单上发现了。例如: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李程远同学说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小车自身的“重力”大小有关时,一部分学生听成了“动力”,引起同学们的不解。还有在填写实验报告单过程中出现的错别字等等。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能使学生的科学思想表达更规范、正确和严谨,真正掌握相关的科学术语、科学概念及其表达形式,逐渐提高其掌握和运用的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填写实验报告单,学生通过对假设、实验设计等的编写,使实验操作过程在头脑中得以预演,可以明显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例如在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时,学生把假设、不变的因素、改变的因素都确定并填写好,实验操作时就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四、巩固新知识,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学生通过填写完整的实验报告,使实验的目的、过程、结果在头脑中得以重现,不足之处得以显现。因此,填写实验报告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及时弥补不足之处。例如通过对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的讨论交流,学生能能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整改、弥补,把假设和结论写完整,假设中只改变一个因素,把假设的因素和实验步骤中的因素保持一致,如实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实验记录,写出正确的结论。

五、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

整改报告怎么写篇10

辞职报告是职场中经常用到的,但很多人写辞职报告时往往简单的写两句就算了,殊不知这是对领导的不尊重,也是一种不好的工作态度。即使离开这家单位,去别的地方也很难有发展前途,因此应认真写好辞职报告,才能彰显出我们优秀的素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写辞职报告的方法。

首先,写辞职报告之前应准备好正规信纸和黑色碳素笔或钢笔。这样写出来的信件才会看起来比较规范。最好多准备些信纸,可以先打一遍草稿再誊抄一遍,保证没有修改痕迹才好。如果一不小心写错了也不要改,应重新换一张纸。

其次要写好标题。

辞职报告或辞职申请占最中间一行,然后另起一行顶头写上:尊敬的领导(冒号),再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您好(感叹号)。这是一般的写法,如果想具体到某个部门,可以在“尊敬的”后面加上XXX(部门)也行。“您好”的下一行可以加一句:我很遗憾的提交辞职报告。

  第三,要认真编写辞职报告的正文。

这是写好辞职报告的关键所在,也是重中之重。正文大体要分三个步骤写,首先详细说一下在单位工作的感受,应该说一些感激的话语和美好的工作经历;其次,写明离开单位的原因,最好写具体一些,可以附加一些依依不舍之意。最后,写清楚离开单位的时间,尽量不要太唐突,最好给单位一些招聘新人的时间。还要写一些对单位和同事的美好祝愿。 . 正文写完后要仔细检查一下是否合理,要避免写某些偏激的语句。字数要控制在300左右,一定要分行写,这样会显的条理清晰,显示具有良好的写作功底。 写完正文内容要在下一行顶头写“此致”,隔3--4行在“此致”的对角线处写上“敬礼”(感叹号)二字。这是必须有的格式。

  最后落款写:辞职申请人XXX。

隔一行在“申请人”的下面写上年月日。到这辞职报告基本写完了。最好在信封下面留出5--6行让领导签字盖章。

  如果辞职报告是电子版的,要注意修改一下字体和段落,看起来更美观大方一些。

标题一般要选二号,黑体,加粗,居中。与正文有一定间距,可选择标题右击鼠标,然后选择段落中的“缩进和间距”,点击段后选择自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