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生活作文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0:31

这就是生活作文

这就是生活作文篇1

今天是星期六,天气特别好,很适合赛车,我的心情也特别好。

下午一下班,我便整理好办公桌上的画稿,收拾好公文包,匆匆地走向停车场。事实上,我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只是喜欢这种快节奏的生活罢了。

(作文库网 zuowenku.net整理)

一到停车场,就看到许多人围在一起,我特别的高兴,因为我知道他们围在哪里干什么。我走过去,排开众人,一辆黄色的跑车呈现在眼前,旁边的人们不住地拍着照片。我走向前,弯下腰,对着车门,轻声地说到:“Hai,Cala”!两秒钟后,只听一声清脆的声响,车门向上打开了。此时,旁边的人们都惊讶了起来,不住地按着快门。我先让右脚迈进去,再坐到车槛上,把把头扭进车厢,而后,坐在了车座上,把左脚也收进了车内。随后,用手拉住车门,轻轻的向下一拉,车门“咯”的一声,关上了。我把公文包放在了右边的座位上,并系好安全带。在这一切做完的时候,车内的电脑系统已经把我之前所设定的参数调整好了,包括方向盘的高度,椅子的适度及观后镜的角度……

我握住方向盘,脚下一踩,只听身后一阵刚劲的引擎声,前车灯一亮,我与我的爱车便甩开众人,疾驰而去。车后的白光闪得更厉害了。

出停车场后,便上了公路,路上的行人不住地回头,一副副欣喜若狂的样子。我特别喜欢这种被人关注的感觉。其实,这也是我开着这辆车去上班的原因。

由于今天是周末,是我的采购日,半道上去了一趟超市,采购下一星期的东西。

再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了,虽然在国外,可是家乡的节日还是要过的。到收款台结帐的时候,老板拿了一样东西给我,我不好意思地笑了说:“呵呵,我又忘记了”。老板是中国人,我每星期必到他这边买东西,他给我的这样东西就是拖鞋,我习惯一百天换一双拖鞋,而且是一样的拖鞋。我和老板聊了几句,互递了节日的问候。结完帐,左手抱起一大堆东西,右手提着月饼和拖鞋走出了超市。

我把东西放在车前备箱中,随后上了车。看着周围的车挺少的,我猛加油,5.2秒后,车速一下子提到了100Km/H,我把油门踩到底,车速一下子提升升到了291.3 Km/H的极速。上了高速,我便以200 Km/H的速度疾驰。路上超过了许多车,有一辆似乎看不过去,与我的车叫起劲来,虽然我有点受不了,可是心里还是蛮兴奋的。我也猛加了油门,把油门踩尽,那辆车被我甩得远远的。

出了高速,我便把车速减了下来。把车停在了我家附近的书店,在店里选了几本关于时尚设计的杂志。这些东西我每月必买,因为这和我的工作有关。

说到了我的工作,就不得不提一下了。我是一个汽车设计室的高级汽车设计助理。虽然只是个助理,但我也有自己的设计作品。我的爱车,就是我的作品之一,那是一辆亮黄色的跑车,专门为l汽车公司量身设计的。全车长4390mm、宽1900mm、高1222mm,轴距为2520mm,车重1290KG,最高时速可达291.3 Km/H,0-100 Km/H的加速时间仅为5.2S。虽然提速不是很快,但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已经够用了。后置的发动机,后轮驱动,单排座椅,车门向上开启,是一辆典型的小跑车。我在设计时,把她定位为一辆可以开着去上班的跑车。不过,期间也遇到了一点麻烦,因为这样的尺寸和l汽车公司的生产平台是不符的,因此,l在接受了我的设计之后,对于这辆车完全是人工打造的。考虑到这辆车要量产的话,需要重新制造一系列的生产平台,前期投入的费用较高,所以,这辆车就没有再生产了。我便用另一辆跑车的设计图纸同l换了这辆“绝无仅有”的跑车。我叫她“Cala”,与我喜欢的澳大利亚的“考拉”熊谐音。正因为这辆车的稀有,所以才会引来了那么多人的关注。

我的车很酷,我的家更酷。

一到家,换了新买的拖鞋,收拾好东西,冲coffee的时候给远在中国的妈妈打了个电话,然后端起coffee,来到客厅,坐在沙发上,打开视频电视,便看见妈妈已经在电脑前了,我带上蓝牙耳机,在视频电视里和妈妈聊天。

“你买拖鞋了吗?”妈妈问我,我说买了,还特意把脚丫子往上抬了抬,老妈不愧是老妈,还记得我的习惯。

“过两天就是中秋了,妈,买好月饼了吗?”这时,我爸凑过来说:“买了,都买好了”。“那,中秋我们一起赏月喽。”……

这就是生活作文篇2

太多时候,我们遇事都很冲动,冷静分析,根本就是太难做到的。我们没有办法告诉别人,自己心里的委屈。可是,那些人总是说,比较尴尬哦,好尴尬哦。

的尴尬跟我有什么关系。给你脸的时候,请你好好珍惜。也不要总是那么习惯道德绑架别人,我总是希望,这个世界始终都是美好的。我的朋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想多了。

现在的确已经很晚了,我知道恶人一定是会有恶报的。什么时候,一定能够看得到。

这就是生活作文篇3

生活,这个不陌生的字眼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人们没有真正的体会生活,生活给了我们很多悲伤,但也给我们很多希望。

生活是第一次品味咖啡,当你喝第一口的时候,感觉很苦。那是生活在考验你,假如你有勇气面对生活的挑战,那么就喝下第二口。当你喝完之后就会感到是甜的。其实每件事物都是先有苦后有甜的,这就说明你征服了生活。

生活是第一次追求梦想。梦想,是我们的追求点,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梦想,于是就不断地追求它。可梦想跑得太快,你抓不住它。当你跌倒时,梦想就会嘲笑你。你要想:一想要站起来,一定要追上梦想,梦想就在前方。当你爬起来时,梦想已被你的不屈不饶的精神所征服。当这个理想跑了,你可以追另一个理想,每个理想的结束就是另一个梦想的开始。

记住,要细细地品味生活,要牢牢地抓住生活。

这就是生活作文篇4

关键词:作文与生活 实践 写作能力培养

作文与生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学生作文来说,写生活是不是就是缺乏创新,要创新是不是就不要生活,这似乎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我们看到许多老师在论述这个问题时似乎也很含糊。作文中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怎么处理,写生活是不是就是写那些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虚构、创造、想象等算不算是脱离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作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我们的写作教学来说,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命题作文,对学生的写作都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我们写作的目的也是很明确,就是要通过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我们的这种训练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写作中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或者是勉强写作,也是胡编乱造,词不达意,学生视写作为畏途。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哪儿呢?我认为就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人为的将作文的标尺拔高的缘故。作文不是别的,其实质就是表达和交流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认识和体验的。而我们现实中的作文教学却脱离学生的实际,架空作文的根基,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等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我们的学生将作文看得很是神秘,看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在写作前他们总是拿出一副架势,似乎不这样就不是写作。写作不是出于内心的需要,不是出于表达的需要,而是为了获得教师的认可,社会的认同。如此这般,自然很难有真实的表达,很难获得有效的训练,提高写作水平自然也是一句空话。作文离开学生的生活,离开学生的思想,就像树木离开了水,田苗离开了大地。何以这么说呢?

首先,就语言来说,语言离不开生活。语言是生活的反应。语言表达需要一定的技巧,但是又不仅仅是技巧问题,还有一个生活问题。我们学习语言如果仅仅是技巧上下功夫,那么,我们是不会学好语言的。先有生活,后有语言。语言是在生活中产生,是为了交流和表达的需要而产生的,语言首先因为需要而产生。学生对生活有了认识、有了感悟以后就会产生表达的需要。我们作文中的假大空现象,恰恰就是因为学生作文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缺乏学生的真情实感。导致学生的作文充满八股味。一个腔调,一种模型,食之味同爵蜡。我们提倡语文的生活化,这种生活化不是让学生记录生活,而是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让他们在作文中见出他们的人——一个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人。这个人是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性的人、人情的人。命题作文并没有不好,不好的是我们的条条框框,就是这些条条框框严重的束着学生的手脚,牵制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生活,正视自己的思想,不敢正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其次,我们的语文教学太死板,语文教学中的文本效应成为学生越不过的一道坎。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将文本的鲜活的生活内容化为几个干巴巴的特点,写作手法之类的东西,我们在一个很简单的文本中都要找出什么微言大义,从中分析出个子寅卯丑来,使得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隔膜,文本成为学生高不可攀的范本。我们的学习写作首先考虑的不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而是教师教在阅读教学中教给他们的那些写作手法和章法结构。文本中的生活被剥离了,文本中作家的思想情感被剥离了。语言离开了生活,文本离开它所反映的内容。自然学生很难触摸到作家心灵的那根琴弦。语言成了干巴巴的,失去血液的行尸走肉,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死结,也是学生写作的死结。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就要从转变这种教学方式开始。让学生和语言接触的同时,触摸到作家的灵魂,触摸到作家的生活,把语言学习与作家所反映的生活,作家的思想结合起来,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打破那些限制,转变教学方式,把阅读教学真正化为学生吸取语言营养的课。同时,要冲淡文本效应,给学生思想的自由,给学生表达的权利,放他们到真实的世界中去,让他们感受那些鲜活的、生动的生活内容,让他们在体验感悟中领略写作的真谛。

所以,我主张作文教学要紧盯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来,就是要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面对现实生活谈感受,发感想,抒情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感而发。到生活中去,就是要在作文教学中回到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写那些自己亲自经历过的、体验过的、感受过的东西,这样,才能使他们有话可说,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写不出作文不是技巧问题,更多的是生活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中遨游,他们怎么会没有生活呢?的确,学生每天的生活,他们所经历的事并不一定能进入学生的心灵视野,学生的生活需要心灵化,变为学生内在的心理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是生活真正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要真正使学生的生活能够心灵化,第一步的工作就是让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只有生活还不够,还需要经过学生的心灵过滤。写作文就是写自己的思想认识,写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学生的思想的触须要触动生活的真实和本质。因此,作文教学要训练的是学生的思想,历练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这两种能力训练出来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首先生活触动小作者的心灵,然后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要表达的欲望,这是作文训练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谈论作文训练,就有点舍本逐末了。一个好的事件需要学生去发现,怎么发现,怎么才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认为发现美的眼睛不是别的,就是作者的认识,对生活的认识。有这样的认识,才能有对生活的具体的感受。所以,作文教学,首先要磨练学生的思想认识。这种思想认识要放在生活中。

这就是生活作文篇5

写作是什么?写作就是反映生活。课文都是反映生活的。就是小说虚构情节,也有生活原型。因此可以说,写作的内容只能来源于生活,而不是来源于书本。如果硬要从书本或范文中寻找写什么和怎么写,必然不知如何写好,因为脱离生活就失去了衡量优劣的标准。可是实际写作时都是模仿成风,不知反映生活,只知寻章摘句。老师指导写作也只是教学生怎么模仿,没有或很少教学生如何反映生活,教开头结尾等写作方法。写作烦恼的根源理应在此。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早就指出:“读(包括听)是通过语文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生活;脱离生活,读就变成无意义的活动,吸收和鉴赏都失去辨别优劣美恶的基本标准;写(包括说)是运用语文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可是我们的语文学习却一直没有这样做,阅读没有“通过语文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生活”,只是为了学习思想文化,学习语言文字;写作没有反映生活、没有表达自己的见解,而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胡乱拼凑,胡乱模仿,胡乱抄袭。总之,阅读写作都是只见语言文字,不见生活,在做文字游戏罢了。

二、摒弃解剖课文,始终品读生活。

如何落实刘老先生的主张呢?必须改变阅读方法。那种解剖课文式的老阅读方法是绝对不行的。取而代之的只能是解读分析课文反映的生活。我们不能只是探究文章的主题、段落层次和写作方法,而要探究文章反映什么生活和怎么反映生活,这样也就理解了文章内容和写作,并便于迁移运用。

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方法是通过分析课文讲解课文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现在,我们应分析讲解课文反映的生活。课堂提问和师生对话都和生活相关,如提问课文反映什么生活、课文怎样反映生活、文中生字生词反映什么实物和生活、课文反映的生活怎么样、你的类似生活怎么样等。这样思考的是生活,讨论的是生活,探究的是生活,就能学会认识生活和学会生活,并能在分析认识生活过程中理解课文。更为可喜的是,这样品读生活绝不会枯燥无味,因为生活是形象生动的,且不需死记硬背主题思想词语解释等抽象的东西。通过提问分析交流,百草园的生活就会扎根脑中:在百草园可欣赏美景,可听动听的鸟叫,可看碧绿的菜畦,可吃紫红的桑葚;可听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可摘覆盆子,拔何首乌。百草园有好看的、好听的、好玩的、好吃的。这样的生活符合儿童心理,儿童喜欢。和三味书屋相比,这里的生活有助于儿童身心发展,因而批判了封建教育。如此也就理解了文章内容,更重要的是认识了生活,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生活。其实,认识生活不难,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行。可是解剖课文占据学生心灵和时间,把学生思维和注意引离生活,导致学生无暇顾及生活,无法学习认识生活。总之,解剖课文一定要完全摒弃,品读生活完美无缺。

这就是生活作文篇6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 特征 教学策略

一.生活化作文的特征

“生活化作文”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方法。这种理念的宗旨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逐步地让学生对生活由“知”到“好”再到“乐”,进而用真情实感反映生活,这种作文具有以下特点。

1、体验生活化。即作文中反映出来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真人真事,所表达的是学生对真人真事的真情实感。

2、事件生活化。即作文所叙述的事件有生活的基础,让人看了以后会认为“确有其事”。这里附带谈一谈“虚构”的作文的问题。学生作文允许“虚构”,这是不是“非生活化”了呢?不是的。你的作文可以“虚构”事件,但你“虚构”的事件必须有现实生活的基础,即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也就是说,你所写的人和事是“假”的,却让人看了以后不觉得它是“假”的,而是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反映,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3、人物行为生活化。即无论人物的语言还是动作行为,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或者是生活中“可能”会有的,让人看了以后觉得“确有其人”。

4、细节描写生活化。即作文中的某些细节,是学生生活经验积累的反映,让人看了以后觉得“确实是这样的”。

二.生活化作文的教学策略

1、让学生自己命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只有让学生自己命题作文,学生才能从生活积蓄中选取自己有话可说的内容“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自己命题,符合学生作文时的心理需求。作文是学生表达的需要,心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因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等有所发现和感触的时候,自然就有发表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命题,学生作文的时候就没有外部干扰或压力,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的情绪就高涨,思维就敏捷,作文就不在是为了给老师完任务,而是一种倾吐的方式了。这种状态下的作文,肯定是生活的、真实的。

2、引导学生将生活素材变成写作素材

学生的生活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学生写起作文来却总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一写的,这就牵扯到了生活素材向作文素材转换的问题。生活素材是无意识的一种感悟和积累,这种感悟并不深刻明了,这种积累也比较零散,因此,当这些素材要进入作文时,就有肤浅零乱的感觉了。作文素材是在有意感悟与积累的过程中准备的材料,这种材料在学生作文时已经比较清晰完整了。如何让学生把生活素材变成作文素材呢?《语文课程标准》指明了方向:“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鼓励学生抒写真情

这就是生活作文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生活,材路,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重点与难点。一些学生普遍感到的作文难,首先是难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写,每当提起笔来,总感到脑袋空空如也,没有几句要写的话。因此,作文教学应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结合小学生的写作实际状况,从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扩展作文素材,使学生喜欢作文,主动练笔,开拓写作的材路。

1.联系生活,扩展视野

众所周知,写作的素材来自生活,小学生的作文要想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就要注意锤炼他们的语言,扩展他们的思维。开展尽可能多的异彩纷呈的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因为活动可以为他们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提供无限的空间,能够调动其所有的感官。用学生独特的视角去捕捉生活,品味人生。把用眼看到的,用触觉感受到的,用心揣摩的一切事物用笔记录下来。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我们知道,作文本身就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它源于生活,又提升生活。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不错,每一天的生活都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示生活的真谛。或大或小;或浓或淡,学生接触生活,体味生活自然会产生许多主观想法,而在拮取生活中最精彩、有趣的值得回顾的场景时,他们会更深刻的思考。很多美好的心愿、大胆的设想、疑惑不解的问题会通过语言文字泉涌而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为他们的写作开辟宽泛的材路。

2.体验生活、提炼生活

叶圣陶曾经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的事勉强拉到笔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为写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人的责任,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他在论及好文章与生活材料的关系时,特别强调从留心自己的生活中获得真实的材料,也就是有所为而作,留心自己的生活主要指留心自己从事的学习、工作、活动、自己的生活实践,当然留心周围的人和事;有所为而作就是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而不做生活的袖手旁观者。因此,指导生活就是指导学生多做、多练、多玩,小学生既要踏踏实实的学习,又要学会痛痛快快的玩。在玩中玩、玩中思、玩中悟:做家务活、养花、喂养动物、做小创作、弹奏乐器、唱歌跳舞、进行体育锻炼、做小试验,一个人在小组里玩,一边做,一边想,一边讨论,用心灵去实践、去体会、去感受、去创造。在痛快淋漓的玩中获得丰富多彩的素材。在不知不觉中你会有一种欣慰在心头,你会发现生活原本是这样妙趣盎然。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是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没有材料,或者材料不够用,固然写不出好文章;有了材料,如果不加选择,或选材不当,仍然写不出好文章。材料,是准备写进文章里的各种事件和事理根据,能够从多方面获得材料及收集材料的能力,材料是作文的基础,即是中心思想的来源和基础,有时表现中心思想的根据。人们常常把中心思想比作灵魂,结构比作骨骼,材料比作血肉,语言比作细胞,由此可见,材料是文章的根基。收集材料的能力,是作文的基础能力,小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劳动、游戏等内容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品味生活、广开材路

这就是生活作文篇8

于是一个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常常被提起的词――生活,又回到了我们的面前。那么,生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当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是不是有了生活,学生的作文就一定能写好呢?我们的小学作文能否让学生离生活远些,离想象甚至是夸张近些呢?

一、小学作文教学,脚踩生活的坚实土地

我们并不否认生活对于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性,事实上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也一直引领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这种观察是细致的,这种体验是真切的,只有如此作文才能站在一块坚实的土地上。

我们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常常采用察、思、说、写的四步训练法:

这里所说的“察”是观察的意思,学生对生活的体验首先是对生活的观察,观察不同于一般的看,因为看不容易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观察却是带有一定的目的(观察本身就是一种目的),有了这种目的,那注意力就会集中得多,因而也就能看到别人所不能看到的东西。比如说当学生写下“一只蚂蚁咬着一个面包屑沿着台阶爬了一大步,钻进了一个小洞……又一只蚂蚁出来了,这是刚才那只蚂蚁吗”时,我们就认为学生已经真正地在进行观察。

观察本身就带有思考的意味,因此我们所说的“思”就是观察时或观察后的思考,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看,思考就是思维对所观察的对象,对所体验到的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既将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与新观察到的对象进行加工,又将加工的结果形成经验进入思维以备下一次调用。如上例中当学生提出“这是刚才那只蚂蚁吗”的问题时,思维中就必然出现将两只蚂蚁进行比较的场景。

“说”是我们纳入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学生写作之前,让学生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所思考的。这种将感知结果和思维结果转换成有声语言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与写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

有了上面三个步骤,那学生的“写”就是打的有准备的仗,难以下笔或者下笔难以成文的情形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变。在这里,写是前面三步的结果,是作文过程的有形体现,但这一过程一定是以前面三个步骤为基础的。或者说离开了察、思、说,是难以写出好的作文的。

以上做法是我们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积累形成的,我们认为低年级的写话要为中、高年级的作文作好准备、打好基础。而且在笔者所在的语文教研组中有这样一个优良的传统,那就是整个教研组一盘棋,从低年级写话素材选择与要求,到高年级的作文能力培养,都是整个教研组统一要求,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能够得到前后一致的写话或作文训练,也能保证即使中途换了语文老师,但作文教学的思路却能够一以贯之地延续。

二、小学作文教学,抬头仰望想象的天空

某种程度上讲,基于生活的作文教学往往有着写实的意味,但我们的作文不能仅限于让学生写实,或者说小学生作文也应当有写意的成分。作为处于人生中最能想象的年龄阶段,我们认为小学作文应当赋予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的空间。于是我们就会遇到一个问题,自由想象与自由发挥与文首提到的“神一样的作文”如何协调?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理清自由想象与胡编乱造的区别。尽管从字面上来看,这两个概念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在学生那里两者之间的界限可能并不十分明显,这就是小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作文是写作的基本活动,但作为基于生活的创作,其具有一定的“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特征,作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手段,我们也期望学生能够在作文中表现出一定的想象性,如“看到金黄色的麦穗,我想到农民伯伯的汗水”,又如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梳理这些想象,我们会发现合理的想象既可以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又可以对描述的对象进行夸张以体现浪漫主义的手法。对于小学生作文固然不一定要告诉他们浪漫主义之类的概念,但让学生写“二十年后的自己”,或写“假如我是宇航员”之类的作文,是允许他们的思维天马行空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文首提到的“神作文”的缺憾在于缺乏生活常识,违背生活规律,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其中的合理成分。

三、生活与想象的辩证共存

这就是生活作文篇9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教学 生活化

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而本人认为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仿”写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它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仿文体中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也不能机械的模仿,不是找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人物外貌描写时,很多学生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超“抄”了。这是我们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都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

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XX》不如改写成《和XX说书心里话》、《XX,您了解我吗?》等等。

三、把握写作要求,训练学生正确的解题能力

要做好作文,把握题意是写作的基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第一是析题的训练。可将一些题目让学生详细剖析,把握题目的“表”与“里”,如,《记难忘的一件事》,要抓住“难忘”;《记有趣的一件事》要抓住“有趣”;又如《记一位幸勤的老园丁》还要弄清隐含的意思。第二是辨析训练。可将一组题目,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异同,弄清要写的内容、中心及角度。如《记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与《记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进行比较,后一个范围较大,除了写勤奋学习之外,还可写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等内容。要准确及时地掌握学生作文的解题心理,需经一个逐步的由不适应到适应、从不愿意甚至抗拒到主动接受的探索与组织过程,只有当学生了解了教师的真正用心,体会到了这种方法对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大有裨益时,才能在所教班级系统地全面地开展起来。

四、搭建融洽作文教学与生活的桥梁

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途径是多样化的,那我们应该搭建什 么桥梁来融洽两者的关系呢?

(一)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生活

当前学生作文效率低,内容枯燥,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作文缺乏生活素材,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生活中引水,寻找生活化的习作内容。 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同时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升华感情。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神奇美妙的,即使每天在往返于家庭、学校的路上,别人的,自己的,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同时可以组织多种校园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快乐,如:种花草,养小动物,游戏,体育比赛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在体验生活乐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心,集体精神,提高他们和别人的合作交往能力。

(二)教学过程应该贴近生活

生活化作文与传统作文的区别之一也就在于写作前的准备,传统作文根本就没有准备阶段,全凭平时积累,生活化作文则重视写作前的素材积 累,在写作之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写作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去实践,体验,感悟。如写关于动物的文章,在写作前一段时间,教师就应告诉学生习作的要求,范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对动物进行观察,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把些小动物带进教室,让没养动物的同学也亲自养养,观察他们的外型、吃相、习惯、爱好等,体验这种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准备前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作文的源泉,有了第一手真实的生活素材,加上丰富的感情的沉淀,学生就有了强烈的写作愿望,有一吐为快的需要了。

(三)教学手段应该贴近生活

这就是生活作文篇10

一、教师“下水”写作文,引发学生愿意写的欲望

兴趣是引导儿童学习的内动力.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课程的兴趣.那么怎样激发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呢?方法固然很多,而最有效的是教师对写作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儿童富有好奇心,平时,他们对老师的才学有一种神秘感,每当教师宣读自己或张贴自己的“下水”文章时,他们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致:“啊,我们的老师也作文啦”.似乎这“下水”文章就是他们语文老师学识才能的标志,于是就集中最大的注意力,专心地听,仔细地看,盼望着看到老师的“水平”,从而获得尽可能多的鼓舞和教益.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教师的“下水”文章一贴在墙上,学生马上围观,津津有味地阅读,兴致勃勃地品评,好一幅动人景象.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作文,无疑愿意写的欲望会自然增强。

二、针对学生不敢下笔的思想,在打消“怕”字上下功夫

学生怕作文不敢下笔的原因之一,就是把作文看成一件很神秘的事,是十分困难的事.尤其是有的教师事先没有给学生打好必要的基础,一上来就板着面孔大讲作文的方法、理论、条条框框一大堆,把学生一下子就吓坏了、吓住了.刚要动笔就得想,我这样写是不是符合老师规定,前怕狼后怕虎,畏畏缩缩,不敢下笔,这怎么能写好呢?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就是把自己心里想的话写在纸上,心里怎么想,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学生只要敢写,只要想写,就要鼓励,不能对学生开始写的东西横挑鼻子竖挑眼,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进步,越写越想写。

三、从丰富学生生活入手,解决没有什么可写的思想学生不愿意作文,一个普遍的思想是觉得每天都是上课下课,吃饭睡觉,生活呆板单调,没有可写的内容.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也就充实,这就要求学生脑子里有一个储存生活画面的仓库,时时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世界,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而作为教师,我们则应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如组织参观、队会、游玩、竞赛等,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丰富他们的生活,使他们有足够量的素材积累,自然会有不吐不快的想法。

四、抓住时机,灵活命题,学生才能有话可说

题目出得好,学生的思想就像打开闸门的水,欲罢不能.反之,题目出得不好,学生绞尽脑汁,也觉得无话可说,这种情况并不是说题目出得难,教师水平高,而是说明教师不了解学生实际,题目出得脱离学生实际,使得学生无法下笔.一次我听到学生之间讨论名字的问题,一位同学说:“知道我为什么叫王李霞吗?因为我爸爸姓王,妈妈姓李,我初生时正是傍晚,天空一片晚霞,所以,爸妈给我起得名字叫王李霞.”另一位同学也说:“我的名字也有来历……”听到这里,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一次关于名字的作文练习呢?于是我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自己的父母了解一下自己名字的由来,第二天进行课堂讨论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讨论后,马上把这件事记下来,并要求记住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这次活动不但让学生练习了写作,而且还沟通了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师要求学生写的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题目灵活多样,学生下笔不难,长此坚持下去,学生自然会越来越愿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