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护理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5:30

非全日制护理

非全日制护理篇1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04-01

1.包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研究的重要意义

文化遗产是指人类过去的生活中产生、使用,经过历史汰洗留存到现在并且应该被传诸未来的一种共同财产。非物质遗产系指在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或文学方面具有特殊价值的传统和民间文化表现形式,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的传承。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

包头剪纸、九原区梅日更召信俗、固阳县莜面饮食制作技艺、东河区面塑、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和九原区的哈布图 哈撒儿祭祀、土默特右旗的坐腔、二人台牌子曲、二人台、民间吹打乐、五哥放羊传说、计氏羊皮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包头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而包头大多活态传承人都年事渐高,随着传承人的离世,许多优秀的传统技艺、艺术也会随着他们的离世而失传。

因此,包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研究对于解决包头非物质文化传承危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包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研究也将丰富包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助推内蒙古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的发展。

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世界范围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制度上,日本、韩国等走在了前列。日本最早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也比较超前。1950年了《文化财保护法》,并不断完善。日本将传承人认定区分成个人认定、团体认定和综合认定。目前国际上对传承人的认定采此法的较多。韩国1962年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政府大力宣扬韩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公众参与热情也很高。在1993年举行的第14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理事会上提出"普及无形文化遗产制度"的提按,并被采纳。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取得较大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分工设置比较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完备的认定制度。意大利整体化保护方式,趋向于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完整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文化生态环境等等打包一体化保护。这种保护形式其实有利于针对非遗传承人的系统且全面的保护。法国没有明文规定对传承人的保护,但在整体上有许多间接保护行为,实际上形成了对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如对合理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人免相关税收,给与津贴或奖励等等手段倡导民众保护传统文化。

21世纪初,我国开始关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研究可具体分为三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研究。其中普遍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关键的保护措施是健全传承人制度。李晓秋和齐爱民《商业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异化"与"反异化"----以韩国"人类活的珍宝制度"设计为视角》(2007)认为韩国的"人类活的珍宝制度"对于传承人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许多学者就日本各时期《文化财保护法》传承人认定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进而展开学术分析,探讨我国如何借鉴日本经验展开非遗保护。如刘晓峰的《谁是"人间国宝"? --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的传承人认定制度》(2009)。我国目前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的法律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立法保护,但在各省各部的许多地方立法或者政策立法上有不少尝试。我国传承人的认定体系是是官方与民间两个认定体系交叉并存,没能形成统一标准化体系。认定制度较简单,就是书面材料加逐级上报。

关于包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的研究几乎为空白。

参考文献:

[1] 彭岚嘉.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6):

[2] 罗义华,闫丽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问题与对策--以湖北长阳对传承人的保护为个案[J].三峡文化研究,2008,(8)

非全日制护理篇2

宋世麦: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宋世麦房小利孙永青徐桦李艳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9~12月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共39起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品管圈活动采取护士分层管理,建立科室三级质控网络,制定导管的评估、监控机制,统一导管的固定方法,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强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并在2013年1~6月对改进效果进行追踪评估。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率由2012年9~12月的19.14%下降为2013年1~6月份的6.56%。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地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患者的安全性增加,同时使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拔管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5.024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ICU patients unplanned extubation management

SONG Shi-mai,FANG Xiao-li,SUN Yong-qing,et al

(Ganyu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city,Lianyungang222100)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used in ICU patients of indwelling eatheters unplanned extubation.Methods:The September-December 2012 event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39 onwards,analyzed the causes,through the QCC,to take nurs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control department three networks,the development of catheter assessment,monitoring mechanisms,unified catheter fixation method,select the appropriate fixing materials,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less experienced nurses.January-June 2013 for improved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tracking.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19.14% from Sep.-Dec.2012 down to Jan.-Jun.2013 6.56%.Conclusion: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unplanned extubation events,increase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while nurses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capacity.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Safety management;Extubation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过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管道自行拔出,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是医院内发生率较高的护理不良事件[1,2]。传统的管理方法只解决单一事件,有治标不治本的缺点。品管圈(QCC)是指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3]。为了有效减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2013年1~6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品管圈活动对非计划性拔管进行分析及质量持续改进,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ICU开放床位10张,2012年9~12月共发生非计划性拔管39起,占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的19.14%。我科现有执业护士16名,年龄20~45岁。其中本科4名,大专10名,中专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9名。另有助理护士2名,护理员4名。

1.2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由一名主管护师发起并组成品QCC小组,确定小组名称。小组成员共18名,组长1名,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全部成员均接受ICU患者安全管理知识培训。QCC活动按PDCA的步骤,P阶段:主题确定、活动计划拟定、现场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D阶段:对策实施与检讨;C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标准化、检讨和改进,共10个步骤进行。

1.3调查分析查找原因并确定根本原因小组成员针对39起非计划性拔管的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逐一进行原因分析。2012年9~12月留置导尿拔除5例,经检查气囊导尿管的气囊均未破裂,患者急诊导尿气囊内注入气体,讨论后一致认为尿管被拔出与气囊内未注气有关。在气管插管被拔除的4例患者中,其中3例患者极度烦躁,未应用镇静镇痛药物,1例患者烦躁后吐出固定牙垫,将内镶钢丝的气管插管咬扁导致吸痰管插入困难,同时,因患者出汗、烦躁、口腔分泌物浸湿而松动导到脱管。另外,中午班、夜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常见,这与ICU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睡眠障碍、情绪烦躁以及夜班护士相对减少有关。根本原因是护理人员培训不足,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护士业务知识不够扎实、操作不规范、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缺乏全面的分析、预见性差,不能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缺乏一套完整的、简便而操作性强的导管评估机制。

2护理对策

全体小组成员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为组长,负责科内导管的监控记录及护士的培训、质量控制,填写导管日志;第二层为责任护士,负责所管理患者的所有护理、导管的护理及评估;第三层为助理护士2名和护理员4名,协助护士进行护理,对发现的导管问题及时汇报责任护士。详细拟定护理对策,进行可行性评价,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对策,报护理部审定实施[4]。

2.1建立导管的评估、监控机制小组成员根据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参照嵇桃英[5]设计的评分表,根据我科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了“ICU留置导管每日查检单”,用来评估和筛选高危患者。评估的项目为导管的分类、患者的意识情况及其他3大类。(1)对留置Ⅰ类导管的患者评3分,包括胸管、T管、气管套管、动静脉插管和脑室引流管;对留置Ⅱ类导管的患者评2分,包括双套管、负压球、深静脉导管、外周静脉留置针和造瘘管;对留置Ⅲ类导管的患者评分,包括导尿管、胃管、胃肠减压管、输液管、吸氧管。(2)对烦躁的患者评4分,对意识不清的患者评3分,对既往使用镇静剂和不配合的患者评2分。将评分≥6分的患者定位高危人群,3~5分为中危人群,≤2分为低危人群。高危人群每日评估,中危人群每周2次评估,低危人群每周评估。对每例患者从入院第1天起开始评估。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评分后,根据评分的情况,进行处置。评分6~9分的患者,在床头悬挂非计划性拔管的警示标示,管床护士班班交接,护士长每2 d检查评分和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主管护师每日填写导管日志,每日向管床医师汇报,进行导管是否继续留置评估。对评分≥10分的患者,护士长每日检查评分和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填写“ICU预防导管脱落监控单”。

2.2制定导管护理流程经过QCC小组讨论,制定出预防导管脱出的关键步骤及流程,根据科室导管应用情况,制定胃管、留置针、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气管切开导管、气管插管、胸管、T管等预防导管脱出的关键步骤、固定方法及应用流程[6],例如根据2012年尿管拔管5例均因患者入院时带入,经检查后均未气囊注气造成,制定导尿管入科检查流程,接班护士抽出囊中气体,注入注射用水,注射用水可避免长期留置尿管形成结晶。

2.3加强品管圈知识培训由于ICU大多护士均未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因此,强化护士培训至关重要,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QCC基础知识培训,活动过程中,ICU根据科室情况,制定导管知识的培训。(1)培训计划。培训采用每月集中4次及晨会针对护理案例进行。护士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时间、考核标准、考核时间。每月初制定本月学习重点,上半月为培训时间,下半月为考核时间,采用床边实际操作和指导的形式。(2)新型导管培训。在每一种新型导管使用前,由护士长带领全体护士,详细介绍导管更新或使用的理由、作用、性能、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护理要点,每月的质量分析会进行共同讨论导管存在问题,并进行护理改进。(3)对所指定的导管评估、监督机制、关键步骤、交接班流程,每周二由护士长对护士进行专项督查1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全科共享,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方法并实施。

2.4加强管道安全质量控制ICU患者均为危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与患者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密切关系。因此科内成立护士长-责任组长-管床护士三级质控网,对管道的安全管理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护士长实行一日五查房制度,及时发现导管问题,当即现场反馈,及时纠正,必要时正确示范,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发现问题晨会讲解及纠正,每周一按照护理安全质量标准进行督查,由圈长总结上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全体QCC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护士长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提出需要继续改进的措施。

3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2013年1~6月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并上报5起,占全院不良事件6.56%,较2012年9~12月的19.14%有了明显下降。

4讨论

4.1有利于管道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QCC活动是科内护士自发组织应用多种管理工具,遵循PDCA程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6]。结果表明,将QCC活动应用到导管安全管理中,取得明显的效果。本科护理人员经过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找出每位患者拔管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共同制定防范措施,落实责任人,进行追踪,在重点时间及环节加强防范措施,保证管道的安全应用。

4.2参与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开展QCC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QCC小组是非正式组织,因此小组成员享有较高的主动权、参与权,发挥了护士的管理潜能。小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在活动中,通过培训,护士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工作,业务能力和技能得到提高,当患者存在相关危险因素或再次出现脱管问题时,护士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在进行各种导管的固定方法学习时,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充分发挥积极性,培养了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护士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4.3存在问题QCC活动尚在探索阶段,活动之初护士对活动缺乏了解,由于护士严重缺编,活动时需应用护士的私人时间,因此,早期的活动均由护士长召集进行,将此项活动与科室的护理安全隐患排查结合在一起,每周每人提一条合理建议,并给予激励措施,使该项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通过活动的持续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减少。因此QCC活动能保证护理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宋雪萍,张淑敏,蔡欢欢.21例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1,6(6):1026-1029.

[2]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3]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4]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2.

[5]嵇桃英.实施导管三级管理网络对预防意外拔管的作用[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7(3):203-205.

[6]刘玉琼.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8,21(2):375-376.

非全日制护理篇3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对策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卷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展现了中华民族永不枯竭的创造力,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我国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明确的定义:“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通过对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和理解,可以领略苍南地方民间文化精华。由此,应对苍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一、苍南县文化概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回顾

苍南县是浙江省最南端的一个县,有“浙江南大门”之美称。县境介于北纬27°10′至27°41′、东经120°7′至121°7′之间。东南宽80公里,南北长51公里,海岸线长168.8公里。总面积1261.08平方公里。东(东南)濒临东海,西邻泰顺县,西南毗连福建省福鼎县,北与平阳县、西北与文成县接壤。境内有山脉、丘陵、平原、河流、岛屿、滩涂等复杂的地貌类型,兼具山海之利,物产十分丰富。

苍南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即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唐宋时人才辈出、文明彰显,现较好保存着赤溪五洞桥、广福寺双塔、金乡卫城、蒲壮所城等诸多名胜古迹和战国时期的原始瓷甑、宋代的青瓷莲花瓣纹瓶等珍贵文物,以及夹缬印染、布袋戏、八仙戏等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县开展民间艺术“十大集成”工作,收集整理大量的民间音乐、舞蹈、曲艺等作品,编印《苍南民间音乐集成》,出版《浙江苍南县正一道教普度科范》《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等。在全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浪潮的推动下,苍南县近年来积极响应号召,在保护本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并配合社会各界为打造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苍南党政领导在国内外重视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大背景下,开始把民族文化的保护纳入重要工作的范畴。政府办公室相继出台有关办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规范化。200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县政府下发了《苍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强调了对保护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出苍南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目标和方针,并对如何建立有苍南县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做了重要阐述。该《意见》成为了苍南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方针,有效指导了各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2005年以来,苍南县文化部门大力开展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按“不漏村居、不漏种类、不漏项目”的要求,对全县民族民间造型、表演艺术及民俗活动进行深入排摸,整理出富有民族民间艺术特色的项目32项,较为全面地了解各类民间艺术的形式、内涵、种类、项目和相关的人文背景,理清各乡镇的民间艺术资源的分布情况,运用录像、录音、图片等视觉和听觉形象的配置,较好地记录和保存民族民间艺术的原始形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规范的档案资料,并落实有关可行的保护措施。项目共32项,其中造型艺术20项、表演艺术10项、民俗活动2项。经过细致的比较、提炼,在梳理、整合、取舍过程中,理出文化艺术特点突兀的7个重要项目:苍南夹缬、苍南布袋戏、苍南渔鼓、苍南矾塑、苍南八仙戏、点色剪纸、蒲城拔五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2007年5月25日,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通过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并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但社会各界对此知之甚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大多数单位和部门未将此项列入议事日程,普遍认为这只是文化部门的“一家之事”,不知道这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共同职责,没有在全县上下形成共识,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

(二)保护机制不完备,专业队伍人才缺乏。全县保护工作刚刚起步,组织机构不健全,长效保护机制和保护体系尚未真正建立,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规划至今未制定出台,而现有的工作机制不能适应保护工作“综合性、多部门协作性、专业性、广泛性、长期性”的要求。缺少一支挖掘、整理、研究的专业人才队伍,乡、镇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日常普查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帮忙,其它工作无暇顾及,无力应对。

(三)保护经费难以保障,技术装备严重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没有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政府也没有设立普查、发掘、整理、征集、抢救、补助、展演、宣传、培训等专项资金。临时申请的工作经费,常常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缺少正常办公经费和技术装备。许多失去市场支撑而又缺乏开发利用潜力的传统绝技,缺少持续的保护经费投入。

非全日制护理篇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工作采取的是“先地方、后中央”的路径。2000年6月26日,云南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以全票赞成的表决结果审议通过了《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首次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2006年10月25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原则等进行了规定。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上了依法保护的阶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但我国目前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多为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条例,立法分散且彼此间缺乏协调性和系统性。尤其是,现有法规强调了建档和建立数据库的意义,但没有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要求。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第十二条规定“: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认定、记录、建档,建立健全调查信息共享机制。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收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代表性实物,整理调查工作中取得的资料,并妥善保存,防止损毁、流失。其他有关部门取得的实物图片、资料复制件,应当汇交给同级文化主管部门。”这就意味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主体并不明确,也造成了不同文化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及档案管理等工作中的各自为政、标准不一。因此,我们必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基础上,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方面的法规制度,进一步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主体以及各类文化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及建档工作中的职责权限,指定专门的组织机构保管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及实物,进一步明确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职责。同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管理、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标准。

2.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知识产权法规。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部分发达国家剽窃、占用发展中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同时,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法商家也随意地盗用、滥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记载的内容本质上是一种信息范畴,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也不例外,它所记载的是人们累世传承下来的智力创造成果的结晶,具有重要价值,但是这种信息具有无形性和易复制性特点,很容易被人获知[1]45。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所有权、知识产权的认定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固化在档案上的过程中又增加了文字记录者等权利主体,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形成还融入了建档者的知识创造,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知识产权更难以认定、保护。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知识产权难以认定、保护;另一方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又在不断地被人盗取和掠夺。例如传统中医药,国外药企利用极易得到的传统中医药药理和配方,辅以先进工艺进行生产,如日本“汉方药”、韩国“韩药”利用基因技术提取我国遗传资源档案发明的生物药品,纷纷抢占国际市场,使我国本土药企遭受资源和经济损失[2]45。尽管我国已有《档案法》、《著作权法》等的相关规定,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殊性,《档案法》、《著作权法》等法规并不能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利用的全部情况。因此,必须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知识产权法规出台的脚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及档案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个公正、合理、法治的社会环境。

3.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

非全日制护理篇5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保证经济安全运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认真贯彻落实省林业局关于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开展全市林业行业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查处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抓好制度建设,完善法规,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我市林业行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1、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开展全市林业行业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进行排查、综合治理。

2、把握政策,维护稳定。从实际出发,既要查处林业行业非法集资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出资人合法权益,又要促进林业事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三、工作目标

充分认识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落实省林业局关于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的要求。通过排查,落实林业行业各个环节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及时查处非法集资案件,重点查处以投资入股或加盟等为名,承诺高回报,收取订金、股金、加盟费等,非法向社会公众集资造林等非法经营活动,特别是社会影响面大、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件,依法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四、工作机构

由市林业局成立林业行业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监督各地的排查工作。市林业局副局长刘建国任领导小组组长。排查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综合计划处。

五、排查安排及要求

第一阶段(*年10月28日至11月8日)制定工作方案,进行动员部署。

成立市林业局林业行业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市林业局林业行业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方案》,动员部署全市林业行业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各区林业局成立林业行业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办公室,建立健全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理机制,于*年11月8日将落实开展林业行业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方案和时间计划安排报林业局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办公室。

第二阶段(*年11月9日至2009年1月28日)开展排查与督查。

各区林业局根据排查工作的要求,召开会议,安排布置,对本地区、本行业进行排查,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措施,进行整改。市林业局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将及时组织对全市进行督查和抽查。

第三阶段(2009年1月20日至1月29日)总结经验,巩固成果。

各区林业局根据排查的实际情况写出风险排查总结报告,风险排查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主要包括:排查组织与实施;排查内容与方法;案件性质认定情况;检查工作量(参加排查工作的人/次/工作日等);对开展排查工作情况的总体评价等。

(2)发现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案件数量,发案特点,主要形式,风险状况,预计后果等。

(3)处置预案制订及处置开展情况。主要包括:处置善后的原则;债权债务的申报、登记和确认;债权的清退的比例;维稳工作等。

(4)填报《林业行业涉嫌非法集资案件统计表。(见附表)

非全日制护理篇6

为有效遏制非法采砂行为,保护海洋、河流、防护林等自然资源,根据省、市通知要求,经研究决定,从即日起至底,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综合整治非法采砂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整治非法采砂工作的重要性

去年,我区集中开展了综合整治非法采砂专项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非法采砂行为。但随着周边省市砂石需求迅速增加,我区非法采砂活动重新抬头,一些不法分子,置全区发展于不顾,利欲熏心,严重破坏了我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部分浅滩海域滥采海砂现象严重,海砂的无序、无度开采不仅造成国家资源的流失,更严重的是将引发海岸侵袭、海水倒灌等生态破坏和环境危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非法采砂的严重危害性和整治非法采砂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整治非法采砂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联合执法,综合整治,坚决打击非法采砂行为,为我区跨越式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明确责任,确保整治非法采砂工作全面开展

本次整治活动按照《关于印发市区综合整治非法采砂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发〔〕23号)要求开展,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镇街要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对辖区内的非法采砂整治工作全面负责、全面管理。区海渔局、水务局、林业局、国土分局、公安分局要牵头组织各自检查组,立即开展整治行动。

(一)海域执法检查组:由区海洋与渔业局牵头,公安、国土、安监、法制办、港务、海事、公安边防等部门和沿海各镇街参加。组织开展海域联合巡查执法,加强船舶登记管理,坚持昼夜巡逻,对我区海域的非法采砂、运砂船进行坚决清理,依法对各类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切实维护海洋生态环境、海域生产秩序和安全。主要任务是查处和打击违法采挖高潮线以下海砂和乱挖养殖池等行为,为滨海地带大开发,打造良好外部环境。

(二)河道执法检查组:由区水务局牵头,公安、国土、交通运输、法制办、工商等部门和各镇街参加。组织开展河道砂资源保护联合巡查执法,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为。每周开展两次联合巡查执法,强化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高频率进行河道巡查执法行动,有效遏制河道非法采砂行为。

(三)防护林带执法检查组:由区林业局牵头,公安、国土、交通运输、法制办、港务、工商等部门和沿海镇街参加。组织开展防护林带砂资源保护联合巡查执法,严厉打击防护林带非法采砂行为。每周开展两次联合巡查执法,加强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高频率进行巡查执法行动,有效遏制防护林带的非法采砂行为。主要任务是全面查处在沿海防护林规划范围内的采砂行为,重点治理北部沿海防护林,确保不出现海防林采砂现象。

(四)陆上其他区域执法检查组:由区国土资源分局牵头,公安、交通运输、法制办、工商等部门和各镇街参加。组织开展对沿海防护林带、河道之外其他区域采砂的联合执法检查,全面清理查封无合法手续、非法占用土地的砂场。每周开展两次联合巡查执法,强化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高频率进行巡查执法行动,有效遏制陆上其他区域的非法采砂行为。

(五)流动执法检查组:由区公安分局牵头,国土、交通运输、港务、工商、海事等部门和单位参加。采取固定检查和流动稽查的方式,对全区范围内非法运输建筑砂、海砂的车辆进行全方位、无缝隙巡逻检查。重点查扣非法运载建筑砂、海砂的车辆和船舶,坚决切断其运输通道。

三、齐抓共管,依法严惩非法采砂行为

(一)海洋渔业、港务、工商、海事等部门和单位要对进入禁采区或未经批准擅自采海砂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由公安机关依据有关法规对行为人予以治安拘留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公安、公安边防等部门和单位依法对实施违法采砂作业的船舶等机具予以查封扣押。

(二)林业、国土等部门和单位对在林地,特别是防护林带和农田等区域非法采砂行为要予以制止,对屡教不改、暴力抗法、拒不停止的,查封扣押作案机具,以盗窃行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非法采砂面积超过5亩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水务等部门和有关单位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非法采砂行为,查封扣押作案机具设备,依法查处;对严重毁坏水利工程,危害防洪安全等性质恶劣的非法采砂行为,以危害公共安全或盗窃行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公安、公安边防等部门和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充当非法采砂“保护伞”的黑恶势力和收取“管理费”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对妨碍公务执法的依法予以行政拘留,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切断非法采砂内外勾结的利益链条。公安边防要发挥执法设备先进、执法力量强的优势,加强日常巡逻检查,对重点外来船舶的“货物来源、航行路线、常靠港口、船上人员”纳入管控范畴,对无船名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三无”砂船要协同海洋渔业部门予以取缔。

非全日制护理篇7

关键词:非煤矿山 安全管理 日常检查

非煤矿山生产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非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反映了非煤矿企业综合素质的高低。要想打造"本质安全型"非煤矿企业,必须提倡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全面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具体管理措施包括:狠抓制度建设,实现标准化管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抓好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素质;转换安全管理思路,明确各级职责;实现现场安全管理法制化,促进安全管理健康有序发展;建设高质量安全监察队伍,提高安全监察效果。在近几年发生了一些事故, 但随着管理的加强和细化, 事故的发生有了明显下降。

一、加强安全教育

资料统计表明, 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工伤事故占工伤事故总量的80%以上, 所以对职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在安全教育中, 首先要做好“三级”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中要反复强调安全生产的意义和目的。让员工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他们心中树立起爱惜生命,关注安全,我要安全, 安全为我的思想。

另外对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常识性问题认真讲解。如汽化燃料的爆燃性、炸药危害、工业粉尘的危害、安全用电交通常识等。简单的救护知识、消防知识、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明确职工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和权利,尤其是明确他们的权利, 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对安全工作的关心,积极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防止违章作业。入厂后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入厂前三个月和假日期间更应该加强这项工作。经验表明, 新上岗期和假期是事故的高发期。

二、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非煤矿企业应当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实行全员、全过程、 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模式, 做到安全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重担。引入目标管理机制, 每年年初制定全矿安全生产目标。对完成目标的单位给予奖励, 未完成目标的单位给予处罚。提高了管理人员和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职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发现隐患及时上报, 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走向全员化。

三、加强日常管理

1.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

一般来说,非煤矿山企业环境比较差, 隐患较多。这就要求日常管理要跟上。安全检查是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做到班组每日一查,作业区每周一查,分公司每月一查,对查出的隐患下达整改通知限期整改。检查中不仅要对作业环境全面检查,还要对操作员的操作过程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

作业环境中的采光照明、噪音、温度、物料堆放、空气中粉尘浓度等都对作业者有影响。不良的作业环境容易分散作业者注意力, 消耗作业者的体力,影响作业者情绪, 诱发工伤事故。改善作业环境实行定置管理,加强技术改革, 改进操作方法是降低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环境是工业化生产目标, 但是因企业现有技术和资金能力问题以及不良环境导致的事故或职业病时有发生,只有不断改善作业环境才能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也是防止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给企业员工配置个人防护用品并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另外, 穿戴防护用品也是防止职业病发生的手段之一。

3.加强事故管理

在矿山生产中不免会出现一些事故, 正确对待事故,并从事故中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从而提高管理手段,增强预防措施,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根据这几年,统计了某非煤矿山事故分类情况表和有关职工工伤统计表,来加以说明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如表1,表2所示。

例如, 2009年某非煤矿山破碎作业区皮带绞死一名矿工,这个教训是沉痛的。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进行了严肃处理。

首先,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

(1)皮带机工和配电室电工违章作业;

(2)控制系统设计有缺陷;

(3)设备有隐患未安装防护罩。

其次, 进行了整改, 皮带加装了首轮、尾轮防护罩,对配电柜进行改进保证装置的安全性。

第三,在全矿开展一次为期15 天的“反思教育”。开展了“反违章、 查隐患、 促整改、 保安全”活动。

在经历这惨痛教训后,第二年该非煤矿山建立了小事故管理制度, 把未遂事故和小事故作为事故管理的重点。通过对小事故的分析整理, 及时发现隐患从而制定有效措施, 防止大的事故发生, 做到了防微杜渐。

四、适度经济处罚

为了杜绝违章作业就必须对违章作业人进行处罚,对违章员工的管理应当本着“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到多教育、多关心、少处罚。因为处罚力度过重,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安全管理。但不处罚又不能引起足够重视, 还容易造成习惯性违章作业,不能有效杜绝违章现象,到发生事故时再处理事故责任者已为时晚已。通过多教育加上适度处罚最大限度杜绝违章作业。

五、结束语

在非煤矿山生产开采中, 实行系统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多学科的综合性工作。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要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强化日常管理;其次,强调“以人为本,适度经济处罚。以上措施都落实了,矿区人员事故、设备事故就可以降低到最小。根据以上某非煤矿山近三年来的安全工作实践证明, 深化安全管理是矿山提高企业效益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朝风.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J],山东煤炭科技.2010(3).

[2]方小慧.非煤矿山安全施工管理[J],中州煤炭.2010(1).

非全日制护理篇8

根据鲁政办发[2009]43号文件要求,为有解决保护渔洞水库库区水资源环境面临的破坏和威胁,我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按照部门联动,各司其职的要求,强化措施,细化责任,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强化管理监督,把握重点环节,认真抓好整改工作,处理好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共同抓好渔洞水库水资源保护,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一、认真开展非煤矿山专项整治

成立了非煤矿山专项整治领导组织和办公室,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认真开展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治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秩序工作,坚持动态巡查,对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打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格禁止私挖滥采,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对资源环境的污染破坏。

二、认真开展非煤矿产资源整合

今年1月初,早动员,早部署,及时成立非煤矿产资源整合工作领导组和办公室,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拟定工作计划,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原龙树水磨矿区共设置矿权6个,其中采矿权2个,探矿权4个。通过资源整合,现已注销探矿权证2个,另外以招商引资方式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兼并或重组,最终只保留1个探矿权,1-2个采矿权,减少矿权3-4个。矿山开局不合理等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矿业结构调整和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终将实现,最终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既有利于培育壮大矿业经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更有利于渔洞水库库区上游水资源环境保护;

三、大力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工程

20*年以来,主要实施了省级投资*县龙树河片区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建设规模449.02公顷,总投资1*6.33万元,现已竣工并通过省级组织验收;目前,正在继续实施部级投资*县龙树—新街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建设规模779.83公顷,总投资1495万元,20*年度已投资400万元;20*年度已投资595万元;2009年度计划投资500万元。建设内容为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在项目实施工作中,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效益相结合原则,坚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与生态防护、灾害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从而达到“山、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通过项目配套工程实施,促进了渔洞水库库区上游水资源和环境保护。

四、依法打击和取缔非法开采情况

因*“11.15”、“11.26”和“8.10”地震后恢复重建的需要,以及龙树片区方圆15公里内无玄武岩,砂石料资源相对紧缺,导致非法开采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冬春季节,砌房盖屋多,农民自采自用确实存在,且点多面广,难以发现和及时有效制止。

针对存在问题,每年“元旦”、“春节”、“五一”、“安全生产”宣传月、“十一”期间,*县国土资源局都要会同县*局、安监局、乡镇人民政府组成联合检查组,严厉打击和取缔非法砂石料开采,维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行业安全生产。20*年元月2日、3月18日、5月27日、6月28日、9月29日30日、12月12、16日分别深入龙树片区,在乡镇政府的支持配合下,对龙树乡辖区内白岩、石灰窑、徒家坟砂石料开采点进行了检查,发现多处非法开采点,存在安全生产隐患。对此,检查人员对向太府、苏正检、李家顺、李太恩、李雄恩、李宏正、马大贤、李才军、李毛进、王高正等人,一是做耐心细致的安全生产、矿产资源和治安管理处罚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二是由*机关依法没收炸药4公斤、导火索4米、雷管3枚,并对有关当事人作出了行政处罚;三是由国土资源局下发违法开采通知书9份,依法责令停止了非法开采,作业人员立即全部撤离了现场。但当检查人员深入现场时,没有非法开采,当检查人员撤离现场后,又出现了炸石取材的情况。

2009年1-5月,县国土资源局、*局、安监局、环保局和乡镇人民政府多次组成联合检查组,进行动态巡查,通过蹲点守候,抓获了非法开采者,当场没收钻机1台、钻杆2根、撬杆5根、炸药6只,处理非法开采者3人。

目前,又研究制定了砂石料专项整合方案,以页岩、白云石、石灰石、砂石料场为整合矿种。全县共12个乡(镇),根据昭整规[2009]2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市整合的目标任务,我县共保留4个整合矿区,其中由梭山乡、水磨镇、龙树乡、新街乡整合为龙树矿区,该矿区仅保留采矿权证9个。此项工作正在开展之中。

五、相关建议

非全日制护理篇9

一、全面检查,深入摸排

专项行动对全区“两小”场所进行全面排查,主要内容:

(一)依法领取证照情况,包括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及资源许可、生产许可、安全许可等。

(二)劳动用工基本情况,包括招用人员数量、来源、招用渠道等。

(三)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包括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工作时间、生产安全、职业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等。

(四)违法犯罪,包括拐骗农民工、使用童工、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故意伤害等。此项内容要重点查实、依法处理。

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受害人,要认真核实情况,提供一切可能的救援和帮助,做好医疗救治、工资兑现和经济补偿等工作,并确保其安全顺利返乡。对智障人员等特殊受害人员,区民政局要及时提供救助。对经查实的涉嫌拐骗、使用童工、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虐待伤害等违法犯罪分子,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惩处。对参与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甚至充当黑势力“保护伞”的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按法纪严肃处理。

二、分工负责,落实责任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两小”场所非法用工及违法使用童工等案件要及时进行调查,依法作出行政处理或处罚,并将无合法证照的“两小”场所等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取缔;对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处理。

区公安分局对扣留劳动者身份证件,或者以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侮辱、体罚、殴打和拘禁劳动者,以及拖欠劳动者工资后涉嫌逃匿、以期诈方式为劳动者介绍工作的“民工贩子”予以严厉打击,对涉嫌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区工商分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检查并取缔无合法证照的“两小”场所。

区土地分局要依法严厉打击无证采矿行为,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监督管理。

区安监局要进行相关的安全检查,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依法提请所在地政府予以取缔关闭。

区卫生局要检查并查处用人单位违反职业健康监护有关规定的行为,会同劳动保障部门坚决惩处非法雇用未成年工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行为。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件》等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查处。

区监察局要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公职人员失职渎职、参与非法经营,以及涉嫌搞权钱交易、充当“保护伞”等腐败问题进行调查,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区总工会要加强街(镇)、居(村)和企业的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开展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拒绝改正违法行为的,及时提请有关部门处理,并积极协助做好受害农民工的善后安置工作。

三、加强领导,强化执法

区政府成立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办公室、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总工会、区公安分局、区监察局、区民政局、区国土资源局、区卫生局、区工商分局、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参加,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专项行动实行联合执法。有关部门要明确一线执法人员的任务,服从牵头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并开展必要的培训。7月中旬至8月中旬,区政府将抽调人员组成联合督查组,赴各乡镇街道(镇)指导工作,开展明察暗访和督促检查。

四、强化教育,积极引导

各街(镇)、各有关部门要结合专项行动,采用多种方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普及企业经营、劳动保障、未成年人保护、刑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基层组织处理好发展地方经济和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关系,提高各部门特别是基层组织及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强化各类用工单位,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守法诚信、依法用工的意识,增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营造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要抓好舆论引导,坚持正面宣传,维护社会稳定。要重视舆论和社会监督,动员社会对企业用工行为进行监督。专项行动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的查处结果、企业和基层单位的整改情况等都要及时、全面、客观地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报道。

五、健全机制、长效管理

各街(镇)要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并以此为契机,注重加强基层政府公共管理能力建设。要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专项行动要与打击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结合起来,堵住源头、标本兼治、整体推进。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切实落实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和劳动合同备案制度。各街(镇)要强化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建设,落实工作人员及经费。公安、工商、土地、安监、卫生、教育等部门也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制度建设和机构队伍建设,探索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女职工和未成年人等的合法权益。

六、明确步骤,稳步实施

第一阶段(7月26日-8月1日):成立组织,周密部署。各街(镇)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辖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专项行动领导机构,完成专项行动的组织部署工作。实施方案要于8月2日前上报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阶段(8月2日-8月6日):广泛发动,积极宣传。各街(镇)通过各种方式、途径,积极进行政策宣传,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开展对“两小”场所的全面排查工作,摸清底数。

非全日制护理篇10

根据区委宣传部印发的《关于开展“扫黄打非·新风”集中行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经研究,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二、工作目标

“扫黄打非·新风”集中行动坚持以互联网为主战场,以深入推进“净网2020”“护苗2020”“秋风2020”专项行动为抓手,对网络淫秽色情信息、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及信息、新闻敲诈和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侵权盗版行为等四类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扫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净网2020”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信息。会同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分局等管理部门,重点整治网络直播平台通过色情低俗内容诱导打赏乱象;严肃查处各类传播淫秽色情低俗信息渠道,重点关注网络短视频、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微博以及社交群组、暗网等;严厉打击传播淫秽色情低俗信息利益链条,对人员链、技术链、资金链实施全链条打击。

(二)推进“护苗2020”专项行动,着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一是联合相关部门专项整治中小学校园周边文化环境,依法查缴含有有害内容的儿童绘本、卡通漫画及文具、玩具等文化用品;二是坚决查处涉未成年人非法有害网络应用程序及信息。重点整治传播非法有害信息的学习类APP,扭曲未成年人价值观的网络小说、漫画,规范清理涉未成年人信息的映前广告、弹窗;三是广泛开展“护苗”正面教育引导工作。开展以“护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抵制有害出版物的信息”为主题的“护苗”宣传教育活动,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等工作中。四是要结合“绿书签2020”系列宣传教育,将“护苗”作为“扫黄打非”进基层的重点工作任务,加大对农村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

(三)推进“护苗2020”专项行动,着力维护新闻出版传播秩序。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着重查处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和侵权盗版问题,着力维护新闻出版传播秩序。重点是严厉打击假借新闻机构、假冒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访,真假媒体、真假记者相互勾结敲诈勒索,自媒体从事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不法活动;坚决打击重大题材、畅销书、教材教辅等图书、电子书及影视、音乐作品等侵权盗版活动,查处培训机构非法出版、盗版教材教辅行为。

四、任务分工

为落实“扫黄打非·新风”工作任务,根据镇“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进行如下分工:

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报道、舆论引导和监督,充分利用现有宣传阵地做好宣传工作。

派出所负责监督互联网服务单位依法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措施,依法查处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违法违规互联网单位,严厉打击制售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出版物的违法犯罪活动。

文化服务中心负责组织文化市场清查,清理淫秽色情信息和出版物,清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组织有关企业开展自查自纠,依法查处制售传播淫秽信息、出版物和含有宣扬淫秽色情内容的网络游戏及在推广宣传网络游戏过程中含有宣扬淫秽色情内容的行为。

学区负责各中小学在校园内开展打击淫秽色情信息、出版物的警示宣传活动,抓好校园网的清查,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淫秽色情信息、出版物。

其他“扫黄打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工作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或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打击制售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出版物工作。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6月1日——6月7日)。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细化措施,召开安排部署会议,做好协调部署工作。

第二阶段:推进落实(6月8日——10月31日)。按照任务分工,深入开展“净网2020”“护苗2020”“秋风2020”专项行动,对网络淫秽色情信息、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及信息、新闻敲诈和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侵权盗版行为等四类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扫除”并限期整改。

第三阶段:总结上报(11月1日——11月6日)。由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梳理总结,向区委宣传部上报“扫黄打非·新风”集中行动开展情况。

六、措施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将“扫黄打非·新风”集中行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措施,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