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音乐故事十篇

时间:2023-03-24 15:56:27

我们的音乐故事

我们的音乐故事篇1

【关键词】音乐欣赏;故事;悬念;理解;启发;迁移

故事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音乐欣赏对幼儿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让幼儿从盲目的欣赏到理智欣赏的过程,就应该让他们听听、讲讲、动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音乐境界中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故事是幼儿最能理解和感兴趣的一种形式,它作用于幼儿感知、思维、想象,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手段。

一、故事在音乐欣赏中的悬念作用

许多老师在让孩子欣赏音乐之前,喜欢用一个故事导入,这些故事大多是音乐创作的内涵,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孩子明白音乐的内涵,阐述故事往往是详细又完整,例如: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开始部分老师把森林里发生的事情全部讲解出来,结果孩子们理解的是故事而不是音乐,而且在欣赏之前故事的讲述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到了真正聆听音乐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还是被故事的内容所吸引,而没有更多地关注从听音乐本身来感受音乐的内涵。为了必免以上现象,故事的导入作用可以给幼儿讲故事的开头给孩子留下一个悬念,起到引发孩子的兴趣,为让孩子更好地聆听音乐作准备的作用。例如: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老师利用故事是这样开头的,“今天森林里举行音乐会,你们听谁来了”老师接着播放音乐让幼儿欣赏,孩子们通过自己聆听音乐,听出是狮子来了…,老师又说它们来干什么呢?听音乐你们就知道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用的方法同样是故事导入,但其作用却截然不同,一种方法是影响了幼儿欣赏音乐的效果,而另一种方法是为幼儿更加有兴趣的倾听音乐,从而为理解音乐而服务。

二、故事在音乐欣赏中的理解作用

音乐欣赏教材中体裁各异、风格特征千姿百态的诸多音乐作品,幼儿在理解故事上的差异,往往成为他们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感受深浅、收获多寡的重要因素。幼儿具备了一定理解故事的能力,有助于在欣赏过程中能够从一般形象的初步联想进入深层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音乐欣赏的最高层次──理性认识的阶段,而掌握一定的故事表述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是进入理性认识阶段的金钥匙。例如: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教师在故事的选择上,从幼儿实际经验出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故事元素,电影《狮子王》中“狮王一家”和“土狼”之间的故事,再结合听音乐,使幼儿通过听、想象,了解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威武的狮王形象、温柔美丽的狮后形象、天真可爱的小狮子形象和狡猾的土狼形象等等,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因此,如何发掘故事资源,引导幼儿从故事的角度展开丰富的音乐联想,由此导入音乐作品的内涵,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故事的另一个作用。

三、故事在音乐欣赏中的启发作用

幼儿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还很稚嫩,并不完全主具备独立思考与鉴别的能力,因此,欣赏教学中需要作必要的讲解,但讲解一定要富有启发性而不能是灌输式的。要少而精,切忌烦琐,讲解可以在欣赏之前也可以在欣赏之后,在许多情况下,教师稍作提示,幼儿欣赏之后展开讨论,也可以结合音乐欣赏,请幼儿联系所学习过的有关经验进行讨论。以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为例,老师问幼儿:“你们听了这段音乐觉得狮王一家在干什么?是在散步呢?还是在捕食?还是在睡觉?”孩子们答案不一,这时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狮王一家在捕食的答案,而是启发幼儿听音乐并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散步的音乐和捕食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睡觉的音乐和捕食的音乐又有什么不一样?通过让幼儿听音乐做散步、捕食和睡觉的动作感受,孩子们对音乐又有了一定的理解,散步和睡觉的音乐是慢的,狮王捕食是快的,最后孩子们自己在老师的启发下,听出了这段音乐节奏是惭快的狮王发现了目标“土狼”要捕捉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故事在欣赏教学中的启发作用,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调动幼儿积极思考而不是以教师主观愿望出发,让幼儿被动的接受知识。

四、故事在音乐欣赏中的迁移作用

我们的音乐故事篇2

【关键词】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情境创设

近年来,素质教育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围绕素质教育展开了广泛的谈论。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新时期,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培养。高中音乐鉴赏课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验。通过该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艺术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音乐鉴赏教学不同于别的学科教学,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音乐鉴赏教学的核心是音乐审美,创设美的情景有利于进行音乐审美,有利于音乐鉴赏教学的实施。所以创设情景教学法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教学形成了多种方法。

一、创设教学环境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模式。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音乐教学不同与数学教学,也不同于英语教学,它是比较抽象的,不像数学、英语等学科那么具体。让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离不开环境的作用。所以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室的环境会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让教室的环境配合教学,有必要对教师进行精心的布置,学生在相应的教学环境里会有很好的学习状态。比如可以在教室的墙上挂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画像,挂一些音乐美图。学生在这样的教室环境里学习音乐,对音乐的兴趣会得到激发。

二、创设语言情境

音乐是一种非常抽象的艺术,把抽象艺术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艺术的过程中,语言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所以在创设情景教学中,离不开语言这个重要的工具。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该学会使用语言艺术,创造语言情境,这样可以让音乐情境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让课堂气氛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音乐鉴赏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用优美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用生动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创设一定音乐语言情境,感染学生的音乐情感,激发学生的音乐理念,让学生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获得独特的音乐审美体验。例如鉴赏《阳关三叠》,这是一首非常古老的歌曲,学生往往对这些歌曲缺乏兴趣,这时候老师要善用语言技巧,如有一首《送元二使安西》唐诗,这首诗就描绘了友人那种深深的离别之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阳关三叠》的歌词就是这首诗,下面我们就来好好欣赏这首古曲。在这样的语言描绘情景中,会激起学生欣赏的兴趣。同样,在艺术歌曲《魔王》的学习中,让学生分角色朗诵表现歌曲中各个人物的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表现的情境,让学生从艺术歌曲歌词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三、创设故事情境

有些人说现在是一个讲故事的时代。很多人喜欢讲故事,很多人喜欢听故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全国各地的事情,了解各种各样的故事。有的故事激励人,有的故事感动人,有的故事警醒人,有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人们往往会被故事的内容吸引,好奇心驱使人们去探个究竟。对故事感兴趣是现代人的一个特点,现在的高中生也有这个特点。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创设故事情景。在欣赏一个音乐作品的时候,挖掘音乐背后的故事,把故事讲给同学们,通过把音乐和故事相融合,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加深了,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欣赏著名的琴曲《高山流水》时,给学生讲述这个古曲背后的故事,伯牙与钟子期那绝佳纯真的知音之情。学生听了如此感人的故事,会更加的理解这个曲子,从而增加对古琴的兴趣。

四、创设图画情境

在音乐鉴赏情景教学中,有时候创设图画情景是非常必要的。图画一般都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色彩,有时候图画的色彩和意境是对音乐情景很好的再现,对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很有帮助。与其它艺术类别相比较,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但音乐格外引人入胜。音乐是有内容的,它表达的特定的内容和环境,图画可以很好的把这些具体化,在视觉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如在印象派音乐《大海》和表现主义音乐的课堂设计中,把相同时期和流派的绘画作品引入课堂可以从视觉上让学生感受这一时期和流派的艺术特征,音画结合,这也是创设图画情境在教学中的成功运用。

五、创设多媒体情境

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该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创设多媒体教学环境,可以整合多种资源,包括声音、动画、视频等。对我们教师而言,可以根据音乐鉴赏内容的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生动的、新颖的动画来配合音乐鉴赏教学的需要。在多媒体教学情景中,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提高对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加深他们对音乐本质的理解,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另外,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好的音乐能够使人心潮澎湃、精神振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音乐艺术是最擅长于表达情感的艺术,情感又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由此而言,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在音乐授课中,我们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尽量不要多讲,或者用自己的感受替代学生的感受,而应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引导他们直接与音乐交流,让他们自己去体验音乐学习的美好和教学的基本特点,亲自去经历、操作、感悟音乐的魅力,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情感共鸣,有效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信心。

六、结语

总之,音乐鉴赏对培养高中生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身心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情况下,音乐鉴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加大。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才能为学生上好音乐鉴赏课程,笔者认为就要把音乐鉴赏课堂艺术化,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灵活把握音乐鉴赏教学课堂,运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艺术,让学生从美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到音乐鉴赏的重要价值,从而真正实现音乐鉴赏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贾丽.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J].音乐时空,2013.03.123.

[2] 徐浙女.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J].音乐天地,2010.07.17-18.

[3] 潘来好.分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成功(教育),2013.16.376.

我们的音乐故事篇3

一、音乐剧中舞蹈的发展起源以及分类

(一)音乐剧中舞蹈的发展起源

目前,我国还尚未在历史典籍以及相关文献中找到有关于舞剧艺术的介绍,但是却能找到有关于乐舞的记载,而且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世纪。在这一时期,已经存在《大舞》这一著名的乐舞,这一舞曲将诗、乐、舞等艺术形式完美的融合到一起。在这之后相继出现了很多乐舞,到了明清时期,人们逐渐在戏曲当中融人舞蹈,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还不能称为舞剧。舞剧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真正产生于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从相关资料中得知,我国的舞剧实际上是对外来艺术的一种引进,后来经过梁伦、戴爱莲、吴晓邦等人的不断探索,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我国的舞剧艺术,与外国舞剧不同,我国的舞剧艺术具有我国民族艺术特征。我国的舞剧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就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我国舞剧艺术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戏曲舞蹈的改造和提炼起到推动作用,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形成古典舞风格。

(二)音乐剧中舞蹈的分类

音乐剧是一种主要利用形体表演和音乐唱腔对故事进行演绎,从而推动情节发展的一种表演艺术,其音乐通俗易通。在音乐剧中,舞蹈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感情表达方面和戏剧情节发展方面,舞蹈艺术有着先天独到的优势。音乐剧中的舞蹈主要有以下几种:爵士舞、踢踏舞、芭蕾舞等,除了这些比较出名为人们所熟知的舞蹈之外,还有加伏特、华尔兹、小步舞等一些民间性的舞蹈。此外还有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舞蹈,比如探戈、桑巴、伦巴等。

二、舞蹈在音乐剧中呈现出来的魅力

(一)舞蹈能够表达音乐剧的主题思想

音乐剧中有很多美学元素,而舞蹈可以将其细腻展现出来。舞蹈是舞台上的重要灵魂元素,与一些枯燥的对白交代不同,人们在描述故事的时候,如果配上相应的舞蹈,将会更加吸引人,而且更加生动,更重要是能够直观表现出故事的主题思想,让人们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动作从中有所感悟。

例如在《西区故事》这部音乐剧当中,包括黑人曼博舞、爵士舞和双人舞,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舞蹈充分感受到那种对爱情的向往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部剧中的舞蹈将这部音乐剧的主题思想以鲜明的方式呈现出来,主要讲述的就是现代朱丽叶和罗密欧之间的爱情故事。

(二)舞蹈能够对音乐剧中人物形象进行塑造

音乐剧是一种主要利用形体表演和音乐唱腔对故事进行演绎,从而推动情节发展的一种表演艺术,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物形象,而这些人物形象仅仅靠枯燥的对白是无法有效展现出来,必须要借助舞蹈动作去塑造。众所周知,音乐和文章作品都能塑造人物形象,但是人们很难知道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舞蹈则不一樣,舞蹈可以通过生动具体的动作形象将其表现出来,而且还能将一些无法用其他元素表现出来的情感有效表达出来。借助舞蹈动作的幅度以及肢体动作的速度和节奏可以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现出来,或是忧愁,或是欢喜。即使音乐剧的剧情发生转折或者变化,也可以借助多种舞蹈变化充分表达出来。

例如,在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芝加哥》音乐剧就是一部非常出名的音乐剧,整个舞蹈的背景非常昏暗,有极具风情的爵士乐,也有曼妙的舞姿,利用这样的背景演绎一场谋杀案,非常应景,用歌喉去描述故事的同时,配上具有妖媚型的舞蹈,从而将主人公们性格有力的塑造出来,还能突出这些主人公非常狂妄的性格特点。从这部音乐剧中可以看出,舞蹈能够将一个人的形象淋漓尽致的塑造出来。

(三)舞蹈能够营造良好的舞台氛围

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在音乐剧中,舞蹈不仅能够表达音乐剧的主题思想,塑造人物的形象,还能营造良好的舞台氛围。一个充满着激情的舞蹈,可以将整个舞台的气氛瞬间点燃,例如著名的踢踏舞。因为踢踏舞有着十足的动感和非常好的节奏,在其融人到音乐剧当中很容易就点燃舞台氛围。又如,人们想要营造出一种比较幽静的黑夜气氛,就可以在音乐剧中融入舒缓的芭蕾舞。一般说来,大部分的气氛都是可以借助舞蹈去渲染出来,可以很容易被观众接受和了解。这是因为舞蹈有着非常强的表现力,将其运用到音乐剧中,不仅可以描述整个故事,还能将故事中的悲伤或者欣喜的氛围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营造特有的舞台气氛。

(四)舞蹈能够推动音乐剧的剧情发展

在音乐剧中,舞蹈最大的作用就是推动剧情的发展。音乐剧是对故事进行演绎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剧情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一部音乐剧中,剧情通常都是曲曲折折。仅仅通过口头上的描述和音乐的渲染,很难让人充分感受到曲折的剧情。舞蹈则不同,舞蹈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当故事情节发生转折的时候,可以利用舞蹈的肢体语言有效展现出来,这样就表现的非常直观,而且观众也很容易看懂。除此之外,观众在发现故事情节发生转折的基础之上还能发现剧中人物情绪和性格的转变,这些都是可以借助舞蹈表现出来的。

(五)舞蹈能够丰富音乐剧的舞台画面

观众在观看音乐剧的时候,不仅希望听到精彩绝伦的故事,还希望看到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尤其在当前形势下,人们的欣赏水平都有所提高,对于音乐剧的舞台画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人们对舞台剧的印象通常停留在舞台画面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上,可以说,音乐剧画面的视觉效果对于观众欣赏的满意度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而音乐剧的舞台画面正是通过舞蹈充分展现出来的。因此可以说,在音乐剧中,舞蹈提供了丰富的舞台画面,增强音乐剧的感染力。

例如,音乐剧《猫》,是一部非常著名的杰作。在刚开场的时候,舞台画面中就是几只猫儿在深夜里参加一场舞会,整部音乐剧中的故事也正是由此展开。这部音乐剧讲述一个爱和宽恕的故事,在音乐剧表现过程中,猫儿们无忧无虑扭动着身躯,这其中融人了很多的舞蹈,比如芭蕾、爵士舞和现代舞等,此外还包含英国的民族民间舞蹈。这些不同的舞蹈交叉融合,给观众的视觉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这些故事连在一起,就将整个故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演绎出来,极大的丰富音乐剧的舞台画面,最大限度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

我们的音乐故事篇4

一、中国叙事型音乐电视代表作品分析

(一)以叙事型音乐电视作品《常回家看看》为例

叙事型音乐电视作品《常回家看看》用朴实的画面描绘了一对老夫妇过节时在家里等待儿女们归来团聚的情形。

(1)人物角色—一对老夫妻,大儿子儿媳和孙子,女儿女婿,小儿子。几个在生活中最常见最朴实的角色构成了一个温馨的故事。简单的人物关系也正是反映了现在父母与子女的现状。

(2)情节设置—在这部音乐电视作品中情节的设置更注意细节的把握。例如:要过节了父母子女要团聚了,老夫妻还特意去理发; 女儿在医院还在忙碌着,丈夫已经在外边等候多时了;小儿子在三十的晚上仍然在抢修路灯,保障人民的用电,在上车后换上干净的新衣服……这一个个简单的画面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父母会想起自己的子女,而子女更能体会父母需要的关怀就是你“常回家看看”。

当最后一家人团坐在一起的温馨场面让所有的观众感受到家的温暖。

(3)故事化的场景—在这部音乐电视中我们充分动用平行蒙太奇的结构方法,把不同的时空合并在同一个作品结构之内。场景(时空)之一是一对老夫妇在家里准备饭菜,张罗桌椅,而另一场景(时空)则展现儿女们则奔忙于归途中,就在这“常回家看看”的歌声里,一段老人与儿女之间淳朴而感人的故事在双重场景的交叠组接中呈现在观众眼前。全片通过老人张罗桌椅-老人准备饭菜-老人等候-老人张望窗外-儿女奔波在途中等符号性的画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场景。

(二)以叙事型音乐电视作品《有一种爱叫作放手》为例

叙事型音乐电视《有一种爱叫作放手》剧情简介:起初阿木是一个流浪歌手,与女友相依为命,在女友鼓励下阿木向唱片公司寄去了音乐作品并最终获得了唱片公司的邀请,当女友拿着邀请信向阿木欢呼之时,一辆汽车向她撞来。阿木一炮而红,而女友却双腿瘫痪,此时阿木忽然得知自己患上了绝症。为使女友尽快忘记自己,阿木故作背信弃义安排了一段假恋情,千夫所指的阿木被朋友殴倒在雨地,女友终于愤然离他而去。阿木微笑着默默离开了人世。

(1)人物角色——男主人公阿木,女朋友, 故意安排的另一个女朋友。和所有的爱情故事一样,两个人之间出现了“别人”,但这个“别人”在这个故事中却是男主人公自己安排的。这个角色的参与让故事出现了变化,结尾才会让人更加震撼。

(2)情节设置——故事的开始很平淡,相爱的两个人一起在为生活理想奋斗,在即将成功的那一时刻,女朋友却发生了意外,这是故事的一个高潮点,可男朋友却见异思迁喜欢上了别人,让女孩子格外伤心……在我们怀着对男主人公厌恶的态度时,我们突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故事的结尾大大出忽人的意料。

(3)故事化的场景——作品运用了不同时空的转化,马路上,家中,天桥底下...贯穿整个故事的发展。

二、韩国著名叙事型音乐电视作品分析

我们再来看一下韩国的著名叙事型音乐电视作品:

(一)以叙事型音乐电视作品《因为是女子》为例

时间长度八分钟,题材类别爱情,表现方法:音乐为基调,画面叙事;人物内心独白;声效(声音作为叙事手段),主演申玄俊。

故事情节讲述一个男人为心爱的女人换眼睛角膜的故事:男主角是个摄影师,一次偶然的照相使他与女主角邂逅;女主角是洗发工,恰好碰上了男主角来理发,女主角不小心把洗发液弄到男主角眼中,道歉,二人结识。女主角的眼角膜被显影液烧伤,男主角暗中把自己的角膜换给了女主角,黯然离去。女主角重见光明,但见不到心爱的人。二人邂逅,女子痛心……

(二)以叙事型音乐电视作品《泪》为例

时间长度五分十二秒,题材类别爱情、悲剧,表现方法:音乐为基调,画面叙事;人物内心独白;声效(声音作为叙事手段,主演金泰佑与李惠庆。故事情节讲述了一起悲惨的飞机失事的故事:男人送女人赶往机场。飞机故障失事,机舱里的人们都失声痛哭;男人行车在路上,心烦意乱,飞机坠毁一瞬间,两个真心

转贴于

相爱的人彼此心灵感应……男人手上拿着女人生前遗物,痛哭……

通过这两部作品我们不难发现韩国音乐电视具备了以下的几个特征:

第一,时间长度都在5分钟以上,外音乐前奏很长。第二,音乐都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主要承担烘托氛围的作用。第三,全篇在叙事,都借助画面与音效的配合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在这里,音乐起到的是基调作用,而画面是占据第一位的,它遵循的是一种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而并不是“画面碎片”的拼贴,画面其间密切关联而构成一个叙事单位,具有很强的可看性);第四,都以爱情为题材内容进行创作。

三、中韩叙事型音乐电视之比较

我们再回过头看一下我们国内的叙事型音乐电视《常回家看看》《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这两部音乐电视都是国内不错的音乐作品,深受不同年龄阶段受众的喜欢。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们的叙事型音乐电视叙事却是碎片化的,情节不具有长时间的观看性这一特点。但这也正是我们的突破口,叙事与抒情相交叉结构的音乐电视,却也能体现出国内叙事性音乐电视的特色。

我们的音乐故事篇5

    传统戏曲中的这些曲词,比比皆是,如果我们把它们单独拿出来和宋词比较,非常相近,甚至有些本身就是词。它们和戏曲中的说白共同构成了戏曲的脚本。这些曲词在戏曲脚本中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它们本身就是构成戏曲脚本的主体部分,这和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以诗词作为表现手段不一样,比如《红楼梦》中古典诗词非常多,但它仍然是以古白话叙事为主;也和西方戏剧或是五四以来的话剧不一样,后者人物语言主要是以模仿、反应现实生活的日常用语。因此就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传统戏曲脚本以诗词为主,怎么讲述故事?实际上,传统戏曲讲的故事更多是一个故事大概,或是类型化的故事,它的目的不在于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这和西方戏剧通过注重生活细节和细节真实的表演来反映和再现生活是不一样的,是两种不同的审美情趣。传统戏曲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抒情,或者说抒情在传统戏曲中处于更为重要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故事往往与诗歌和音乐一样,是为表达情感服务的,这与整个传统艺术精神相一致。因此,“以歌舞演故事”,剔除受西方戏剧理论的影响,传统戏曲应该理解为以歌舞表演故事,歌、舞以及故事都是服从于戏曲抒情需要,而非像西方的戏剧讲究故事的情节和冲突,讲究真实再现社会生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西方戏剧理论中的“三一律”、“第四堵墙”与中国传统戏曲“四折加一楔子”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

    音乐在传统戏曲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所谓“戏曲”即是“戏”和“曲”,前者是指故事,后者是指音乐。传统戏曲以歌舞表演故事,这“歌”即指诗歌,就是诗和音乐。王骥德《曲律》云:“唐之绝句,唐之曲也,而其法宋人不传。宋之词,宋之曲也,而其法元人不传。以至金、元人之北词也,而其法今复不能悉传。是何以故哉?国家经一番变迁,则兵燹流离,性命之不保,遑习此太平娱乐事哉。今日之南曲,他日其法之传否,又不知作何底止也!为慨,且惧。”③作者把唐诗宋词元曲称作“曲”,也即是音乐。中国古代诗乐不分,诗和音乐就像一个钱币的两面,比如诗经既是诗同时也是音乐。正因为如此,对于传统戏曲的欣赏,观众一般都习惯说“听戏”;今天我们看到传统戏曲多以折子戏演出,而较少对一出戏作完整的演出,原因就在于演员和观众重视的是音乐而非故事。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戏曲中的音乐,并非仅仅是指戏曲中唱的部分,戏曲中的“说白”也是音乐性的。传统戏曲讲究“唱”、“念”、“做”、“打”,“念白”其实就是旋律简单、没有伴奏的唱,演出中常常由“唱”带“念”,由“念”转“唱”,但这“念”绝不等同于话剧中的对白,其同样是具有节奏感的“音乐”,是具有节奏性、旋律性、音韵性的音乐语言,只是相对而言,它的音乐抒情感染力要弱于“唱”。戏曲中的“唱”或“念”,所表现的一般是剧中人的对话、自言自语或内心独白。尽管在表现形式上有“唱”、“念”之分,但就每一个角色而言,它都是同一个剧中人在“说话”;就整部戏的众多角色而言,则是互相有着交往的若干剧中人彼此间在“说话”。这当中,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是惯于用与生活语言形态迥异的音乐化的声乐语言———“唱”来“说话”的④。这也是戏曲演员讲究字正腔圆的原因,和话剧演员的要求并不一样。话剧中的对白强调模仿现实生活、讲求真实的人物对话,与此相比,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念白”可谓“不是人话”,它是高度程式化的诗性语言。今天的观众感觉传统戏曲中的对白是“拿腔捏调”,实际上,我们不会把唐诗、宋词作为日常口头表达语言来审视,但是却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日常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看待戏曲中的“念白”,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一个世纪以来西方话剧传统影响所致。

    那么,传统戏曲“以歌舞表演故事”,怎么样用“歌”演绎一个故事?音乐在其间的作用又是什么呢?音乐就其本质而言是情感激化的产物,歌咏之声表达的情志不是常规逻辑语言的叙事、达意、说理,而是用变化的音阶、节奏、旋律所组成的音乐语言来宣泄情感,是情感的直接语言。因为“凡属人类,不论他是到了怎样的文化程度,遇着说出来的话不能够满足他的内界要求的时候,他总是会由内界发出一些声响来,或欢笑、或愁叹,这些由人们内界发出来的自然的声响,就是音乐的元素,音乐是用来补救说话的缺乏的一种语言。”⑤音乐的长处在于描绘情感,描绘文字难以描绘的情感。因此当高度抽象化的语言符号难以表达感情时,音乐的补充随即开始。所以美学家们指出:“歌词配上了音乐以后,再不是散文或诗歌了,而是音乐的组成要素。它们的作用就是帮助创造、发展音乐的基本幻象,即虚幻的时间,而不是文学的幻象,后者是另一回事。……歌曲绝非诗与音乐的折衷物,歌曲就是音乐。……当一个作曲家为一首诗歌谱曲的时候,他把这首诗变成一支歌,原诗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为什么肤浅的、伤感的抒情诗也能像那些不朽的诗作一样成为好的歌词。”⑥这一原则,当然也适用于戏曲中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有些唱词粗俗鄙陋、文理不通,但在戏曲演出中竟会深受观众欢迎的原因。

    其实,音乐在整个戏曲演出中固然为整出戏的主旨服务,但音乐本身的艺术性和可欣赏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以至于在“以歌舞表演故事”的戏曲中,观众在欣赏它通过剧情所塑造的人物、所反映的生活之外,还经常把更多的注意力倾注于赏鉴演员歌喉的优美。有些地区在生活用语中,把欣赏戏曲演出叫做“听戏”就是这个原因。再有,折子戏的演出和欣赏也非常有力地说明这一点。在折子戏中,观众对音乐的欣赏和重视肯定超过对整出戏的故事情节的关注。就好比今天的大型音乐节目“同一首歌”,即使我们把一台节目中所有演员的音乐组成一个具有文学性的故事,我相信观众还是非常清楚这是音乐会而非看电影。

    与戏曲语言的诗化、音乐化相对应,传统戏曲表演中的动作也是高度程式化、舞蹈化的。传统戏曲的诗化、音乐化决定了戏曲不是以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而表演故事,而是以抒情表意为主,与戏曲中的诗歌、音乐一致,表演者的动作也是高度程式化、舞蹈化的。

    在“以歌舞表演故事”的传统戏曲中,舞蹈和音乐的功能与地位相似。首先,戏曲中的舞蹈要服从于戏曲“表演故事”的需要,舞蹈在戏曲中以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诗歌、音乐一起共同“表演故事”。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符号,动作的程式化既是戏曲艺术长时期以来的积累,也是形体语言在“三尺舞台”上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就像经过符号化的语言文字得以成为交流的工具一样,动作如果不尽可能地程式化也绝无可能承担传统戏曲中如此高密度的信息传递。戏曲中的舞蹈与动作的程式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舞蹈有着自己的表现方式,它与音乐、诗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内既紧密结合又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的作用。《礼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同时他们也认识到,“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⑦古人对诗乐舞的审美认知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戏曲中舞蹈的地位和重要性。

    既然传统戏曲以诗歌、音乐和舞蹈作为表现手段,就要遵从诗歌、音乐和舞蹈自身作为艺术的存在方式和内在规律。就像莱辛在批评《拉奥孔》时指出的那样,受自身艺术形式影响,雕塑《拉奥孔》所反映希腊神话中拉奥孔的痛苦和荷马史诗对此的表达是不一样的。因为二者使用的艺术材料不同,艺术表现美的可能性和方式也就有着很大的不同。雕像所表现的拉奥孔不像在荷马史诗里那样痛极大吼,是因为雕刻的物质的表现条件在直接观照里显得不美(在史诗里无此情况),因而雕刻家(画家也一样)须将表现的内容改动一下,以配合造型艺术由于物质表现方式所规定的条件。这是各种艺术的特殊的内在规律,艺术家若不注意它,遵守它,就不能实现美,而美是艺术的特殊目的⑧。同样,产生于传统文化中的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话剧相比,一个是以“歌舞表演故事”,一个是通过模仿现实生活的语言和动作力图再现生活,其间的距离恐怕不亚于雕塑和史诗之间的差异。

我们的音乐故事篇6

一.以故事串联音乐形象

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因此在欣赏这首乐曲之前,我先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一个发生在大森林里的故事,并把音乐所表现的形象串联在故事之中,然后再请学生来欣赏乐曲。这样安排给学生展开想象起了一个很好的先导作用,他们听完故事以后,再听音乐,大多数都能较丰富地想象到音乐所表现的形象。一旦想象的大门被打开,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的小朋友会情不自禁地说:“这是小鸟的叫声,真好听!”有的突然说:“一只猴子从树上滑下来了!”有的说:“这是狮子,还在吼叫呢!”……

二.以动画表现音乐形象

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善于形象思维,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对于音乐语言表情达意的理解,常常离不开直观视觉的辅助,因此我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要求学生边听边联想在电视、图书、动物园中所见到的动物形象。听到沉重有力、浑厚低沉的旋律,学生想象中的视觉屏幕上自然而然地映出了笨重的大象、威武的狮子、凶猛的老虎等形象。然后在听第二遍时,再利用多媒体电脑在大屏幕上展现狮子大王伴随音乐威风凛凛地走路的动画,让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景:有的说是狮子大王在神气地登上宝座;有的学生说是狮子大王头戴皇冠,手持兵器,在向他的臣民们示威;有的学生甚至跃跃欲试,昂首挺胸、两臂架起,想来学学狮子大王神气的样子。

我们的音乐故事篇7

【关键词】音乐;课堂;导入

0 引言

课堂导入是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所谓导入,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讲授新知识之前,运用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通过引导性语言、动作,借助某种教学技巧,巧妙地让学生进入到特定的音乐教学氛围中来,或从前一教学内容过渡到新的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因此,课堂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对于小学音乐课堂,不论是课前的导入还是教学环节中环环相扣导入的设计和运用,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导言,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设计、艺术构思的结晶,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它为一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为教师的顺利授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下面谈谈我在音乐教学中是如何进行课堂导入的:

1 提问导入法

在上新课前,教师若通过提问制造悬念,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所提问题,首先难度要适中,不能太刁钻。其次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尽量提得新颖有趣。再次要突出所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不能漫无目地提问。良好的课堂导入法有利于开启学生思维,引发思考,进而实现音乐的教化作用、认识功能。新课标要求小学音乐课堂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徜徉音乐的海洋,体验美的所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是主要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要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从而实现教育的认知功能。因此,教师要利用导入巧设悬疑,引人入胜,这样才能起到开启学生思维,启发他们的思考的作用。也只有如此才能开启学生学习思维,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培养观察力,为更好地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创造了条件。如在欣赏歌曲《转圈圈》时,我先让学生聆听,然后提问:“谁能猜出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谁会哼唱它的一小段?还有和它节奏接近的音乐吗?”问题一提出就立刻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耐心听完,然后做出恰当的评价。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思考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例如教学《云》时,我采用启发性的语言提问:“蓝蓝的天上漂浮着朵朵白云,又如大海里飘着无数的帆船。一朵朵的白云成群结队地往前走,他们的白衣裙里都装了些什么?为什么走得这样慢?它们要去干什么呢?”待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我又说:“小朋友的意见各不相同,白云姐姐的白衣裙到底装了些什么?老师请白云姐姐用歌声来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讲课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故事式导入法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入新课,也是当前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授课前先讲和歌曲内容相关的一段故事,能引导学生进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故事的讲述有两种方法。一是口述,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口述故事,把学生带到音乐意境中。二是播放视频。通过精彩的视频看故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课程需要,可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故事、童话传说等小故事导入新课。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加轻松增趣、易于接受理解。和歌曲内容相符的一段故事,能引导学生进入生动有趣的意境中,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思维。如学习《小红帽》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那咱们就先一起来听故事。”故事听完后:“就在小红帽给外婆送点心的路上,她唱了一首动听的歌。听,她唱着歌向我们走来了。”(听范唱)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进行《歌唱二小放牛郎 》《雨花石》《小胖胖》等歌曲的教学前,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讲有关歌曲创作背景的故事。简短的故事导入,既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了解,又充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3 谜语导入法

猜谜语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喜好,通过教学内容和趣味谜语的结合,顺势导入,提高教学趣味和教学效果。如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虽然长得黑,聪明心灵美,捉虫喂妈妈,叼石喝到水!让同学们猜猜它是谁,等到同学们猜到之后,再让喜爱表扬的同学上台表演一下它的样子。课堂气氛很快被调动起来,学生立马变得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回答和表演。如在教唱《小猪睡觉》时,可把歌词改编成谜底,并配上夸张的动作:“肚子吃的饱饱,闭上眼睛睡觉……”。让小朋友们猜一猜歌曲唱了谁?它在干什么?孩子们一看表演就能猜出是小猪在睡觉呢,顿时就来劲了,课堂气氛随即活跃起来,学生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很快学会了歌曲,还能进行形象表演,教学效果非常好。像《猜一猜》、《小猴子》等歌曲都可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唱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4 悬念导入法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喜欢问为什么?对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意识。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悬念导入法,抑或称为设问导入法。即实现预设某一问题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预设一种悬念,让学生根据悬念自己去探索,从而进入新课的方法。如,第五册《快乐的小木匠》一课,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悬念:“小朋友,上次我们到小熊家里去,小熊特别的热情,我们玩得多开心啊!现在小熊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学习手艺了,它学什么手艺啊?你们想去看看吗?(学生:想。)不过,路途遥远,中途要经过音乐王国,还要有许多关卡要过,有许多有关音乐的问题要问小朋友,你们怕不怕?(学生:不怕。)这样一个悬念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了学习状态。

5 游戏导入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自己。在上新课时让他们在游戏中唱一唱、跳一跳、动一动,有助于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例如在进行节奏练习前,我不是马上分析各种节奏符号的时值,而是先让学生做一个游戏:让学生分别模仿乌龟、兔子走路的特点去感受它们的节奏。比如把小乌龟走路的节奏弹出来,念成“爬呀,爬呀”;把小白兔跑步的节奏弹出来,读做“蹦蹦、跳跳”。通过游戏,能把以往对音乐知识提不起学习兴趣的学生的注意力也吸引过来,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各种节奏类型的时值和特点。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法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恰当的导入法是开启儿童走进音乐殿堂的一把金钥匙。它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学生与音乐之间的纽带,也是彰显教师教学艺术和能力的表征。当然,法无定法,所有的方法都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实现因材施教、有效教学,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审美价值。

我们的音乐故事篇8

这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发自内心的去爱学习、爱创造、爱生活,总之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的迎接每一个“挑战”。

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如何让每一位孩子都去“主动”接受,众生难调,但我有我的方法。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个孩子,上课的时候就是喜欢自顾自的玩起来,对于没有太多经验的我来说,只能步步为营的尝试着。起初,我采取的是“不理不睬”战术,并把他的作为安排在最后一排,为的是不要打搅到别的同学上课,我想没有人理他,应该就会自己唱起来吧。几节课后,发现这样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接着,我采用提唱方式,我会事先和他说,课上我会提你起来唱歌,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好,玩的动作还是时时出现;然后,我又用了谈话的方法,每节课下课我都会请他留下来,让他自己总结上课的表现,希望在下节课予以改正,并与他交心、细心地开导他,发现其实他还是懂些道理的,聊了几次下来,情况有些许好转,毕竟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改起来是要有个过程的;后来,我把他调到了第一排离我最近,也离黑板最近的位置,这样我不仅能随时提醒他,而且能使他更好的听课,这个方法虽然不是很高明,但我发现他开始认真的去唱每一首学唱的歌曲了,眼睛也会盯到歌谱上,并且时不时的打着节拍;最近,我又用了激励教育的方法,记得前两周的一次音乐课,他十分努力的去坐好、认真学习,这使我非常感动,于是我便在下课的时候当着全班的面,送了一个小小的礼物给他,给他以鼓励,并以此来激励其他的孩子也认真上课!

2.音乐故事来帮忙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利用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故事,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故事的同时陶冶了情操,也使得孩子们乐于去学习所教授的音乐课程。

二年级有一课叫做《大白象》,在上课的时候,我并没有出示歌词,而先是引导孩子欣赏乐曲中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故事,分段欣赏,每段结束后,便让孩子来阐述所听到的内容,不仅激起了孩子的学唱兴趣,也使他们很快的就记住了歌曲中长长的三段歌词。

欣赏《孤独的牧羊人》时,在欣赏歌曲前先播放美国好莱坞音乐剧《音乐故事之声》的一个片段,然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影片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这是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而且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全面地了解歌曲是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时所唱,从而也更理解了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3.随乐而舞

结合律动进行聆听,因为音乐律动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

乐曲《水族馆》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斯的著名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选曲,乐曲采用小行板,曲调平稳柔和,表现出水底世界的奇幻和神秘。当乐曲想起时,很快就能让人融入那波光粼粼的,富有韵律的水中世界,于是我便带着孩子们一起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挥动双手,动作非常简单易学,孩子看见这样的律动,会“主动”的学习起来,不用言语,只用肢体,就能让孩子们体会音乐的神奇。

音乐的欣赏不应该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春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孩子们真实的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变成了“主动”学习,并且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4.游戏音乐更有趣

据我了解将歌、舞、乐三者有机融合,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会使孩子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得到显著的提高。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好模仿、好创造、好参与、好表现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方法组织音乐教学活动,不仅能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激发兴趣,还能使孩子们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不但能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而且能陶冶孩子的情操,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游戏的形式,对孩子进行音乐素质及非音乐素质的培养,使孩子在自由、轻松、愉快、灵活、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初步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甚至去主动表现音乐。

乐曲《打掌掌》是一首江西鄱阳儿歌,旋律欢快跳跃,歌曲根据儿童游戏打掌掌描绘了花儿朵朵的优美意境。通过歌曲名,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用拍手游戏的方式去教学,从而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并“主动”的来学习这首歌曲。我在教唱这首歌曲时,根据孩子和班级的特点,设计了一些更适合他们的拍手游戏,通过自己拍、两人拍、多人拍等方式让拍手游戏更丰富多彩,这样大大减少了孩子学习音乐的“被动”性,让歌曲学习不枯燥、乏味。甚至让孩子们自己去创编新的拍手游戏,并从旁指导,给孩子们以正确的引导。

5.儿歌是个好帮手

五线谱的起初学习,如果只是枯燥的告诉孩子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孩子们一定会觉得很无趣,进而就记得不多,学的不牢,也就不会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啦。所以,我就采用了有趣的儿歌:

下加一线敲敲门do do do(哆哆哆)

下加一间打招呼re re re(来来来)

第一线上小猫叫mi mi mi(咪)

第一间里放沙发fa fa fa(发发发)

第二线上把话说sol sol sol(说说说)

第二间里把手拉la la la(拉拉拉)

第三线呀笑嘻嘻si si si(嘻嘻嘻)

第三间里歌儿多do do do(哆哆哆)

我们的音乐故事篇9

音乐欣赏活动是要让幼儿由浅入深,从感官欣赏到理智欣赏的过程。它是在内心进行的,从外面很难观察到的活动,但事实上是幼儿感知、思维、想象的发展,从外部可见的活动开始逐渐内化的。

很多幼儿教师在上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时,是让孩子单纯地听或机械地模仿,不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孩子学得很被动,效果也不佳。幼儿的音乐欣赏,应该是主动的动与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音乐,主动参与活动。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首先是听音乐,即在多次欣赏后,才能加深理解。如在作品《狮王进行曲》的活动中,幼儿欣赏几遍后,教师就必须让孩子动起来,让他们自由地做一些符合音乐性质,能表现音乐形象的动作,孩子们就会听得更仔细认真,并会跟着音乐的变化模仿狮子走路、发怒、吼叫等动作。幼儿在音乐中借助动作自由想象、创造,加深了理解。当一个音乐作品出现在孩子面前时,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是动作,如拍手、点头、摇身体等,那如何再提高幼儿的欣赏层次呢?那就需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思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如在欣赏完《狮王进行曲》后,可以让幼儿听着音乐编一个故事,这样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又会提高一个层次。老师在指导孩子欣赏时,除了要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还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孩子的兴趣,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学习。

二、生活化

“音乐源于生活”,音乐的种种表现手段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客观的依据。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充满着各种声响:鸟叫、蛙鸣、风的呼啸声、雨水的淅沥声等等。幼儿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美妙声响的环境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生活中美妙的声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为音乐欣赏活动奠定生活的基础。

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幼儿倾听、表现生活中的声音的方式。小班的幼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常常会被周围有趣的声音吸引住,教师可让他们倾听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声音。如:打雷的轰隆声、妈妈切菜的嚓嚓声、喝水的咕噜声、小鸭的嘎嘎叫声等等。教师在这时候要注意引导幼儿根据他们的兴趣收集声音门类,激发其倾听、欣赏的欲望。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用肢体语言、乐器表现这些节奏,对这些节奏进行简单表征活动。幼儿阶段,教师侧重对幼儿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力求他们对周围声音感兴趣,愿意以适合的方式表现声音的节奏。

中、大班幼儿在倾听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的基础上,教师可激发他们用适合的乐器进行表征活动。不仅只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表现声音就可以了,而且要根据乐器的音响效果贴近生活中的这种声音。例如:“青蛙叫”,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去找找“什么样的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像青蛙叫呢?”经过一番筛选,幼儿发现响板、双响筒的声音很像青蛙叫,于是就在这两种乐器上贴上青蛙的标记。教师可用这样的方法将所有的乐器进行这样的归类,这样乐器不仅是作为一种伴奏的工具,也是儿童表征生活中声音的道具。

三、故事化

故事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因此幼儿有着丰富的故事体验。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根据音乐创编故事,让幼儿以喜欢的方式体验音乐,培养自主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将音乐欣赏与故事相结合,使音乐欣赏不仅局限于纯艺术方面的体验,而是与语言领域相结合,增加音乐欣赏的趣味性、个性化。

首先,教师要让幼儿充分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整体风格和结构,为后面的创编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幼儿故事创编并不是没有依据的空洞编造,它必须建立在对音乐充分感受的基础之上,根据音乐的风格来想象音乐中的故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把握音乐的风格和结构,与故事密切相关。例如:《音乐的瞬间》的音乐欣赏活动,教师在平时幼儿自由活动,区域活动结束时,就播放这首曲子,让幼儿熟悉并且喜欢这首曲子。在一次集中欣赏音乐的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音乐的瞬间》后,教师提问幼儿:“这首曲子你们听起来觉得怎么样?”幼儿回答:“听起来很轻松,让我很快乐。”说明幼儿感受到了乐曲的风格是轻快的。有了幼儿对乐曲的大体了解,为幼儿有的放矢地创编故事提供了依据。

其次,幼儿以小组的形式根据音乐创编故事。这一部分是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环节。教师通过幼儿的小组活动能够更充分观察幼儿,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以《音乐的瞬间》为例,教师抓住乐曲欢快的风格,引导幼儿想象“什么东西会有这么欢快的节奏”。于是有的幼儿就想象是兔子在跳,鸭子在边走边叫,青蛙在唱歌。接下来教师引导幼儿:“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幼儿会说:“他们在一起开联欢会”,“他们要表演节目”。对于幼儿的想象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教师在组织幼儿欣赏音乐的基础上,首先要了解这首曲子,找出故事创编的重点,加以突破。依据音乐的旋律结构引导幼儿创编故事,让幼儿以创编故事的形式深入了解、欣赏乐曲。另外,这样的活动以小组欣赏的形式为宜,这样有利于发挥幼儿的想象,体现幼儿的主体意识。

最后,教师要提供幼儿展示各组欣赏成果的机会。对于幼儿欣赏的成果,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其展示给大家看。再以《音乐的瞬间》为例,幼儿在创编完故事之后,都以绘画的形式将每一部分的故事画下来,其中一组就画了第一部分“青蛙跳着集合在池塘的荷叶上开联欢会”,第二部分“青蛙表演了唱歌、舞蹈”,第三部分“青蛙跳进池塘回家了”。以绘画的形式展示自己音乐欣赏的成果,满足了幼儿的成就感和直观的需求,而且也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让幼儿的音乐欣赏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是通过多种教学来引导、培养幼儿欣赏音乐。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应重视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音乐内容,不能忽视欣赏,要通过欣赏音乐来扩大幼儿的音乐眼界,使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提高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审美情趣与审美情感,感受音乐欣赏活动带来的愉悦和创造乐趣。

我们的音乐故事篇10

【关键词】情趣体验 音乐 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音乐课堂,是近年来音乐老师们积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怎样的音乐课才算是优质,高效呢?”笔者认为,一节高效的音乐课,应该是一节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知到音乐的美、体验到音乐的趣、理解到音乐的情,表现出音乐的妙的课堂。“情趣体验”教学是一种让学生感知美、体验趣、理解情,表现美为目的的教学,运用这种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营造出愉悦的环境,使教学生动活泼,使师生乐教乐学。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笔者时常运用“情趣体验”教学,使学生的情与知紧密交织,构建小学音乐的高效课堂。“情趣体验”教学可分为四个阶段:情趣召唤阶段、情趣深入阶段、情趣外化阶段、情趣平复阶段。

一、情趣召唤阶段――以趣启学

古语云:“教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童心是一个缤纷的世界,一个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世界。爱玩、爱动、爱欢乐是小学生的天性。上课伊始,生动有趣的教学可以让课前处在自由散漫状态的学生转向集中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认真学习的情感,懂得认真去感知音乐的美。教学方法有:

1.谈话引趣

谈话引趣,是教师们在常规教学中常用的方式,我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有趣的交谈内容,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表达。例如《理发师》一课的开头: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一把剪刀,请你认真听一听,小剪刀会发出什么声音?

生:咔嚓咔嚓

师:有一位老爷爷,他的工作离不开剪刀,请你竖起小耳朵听一听音乐,告诉老师老爷爷的工作是什么?

生:理发

师:同学们,如果叫你给歌曲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名字?

生:(七嘴八舌地)……理发师。

这样的谈话一下子就可以引出歌曲的主题,配上老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师生心灵相互沟通,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学习中爱上音乐。

2.比较激趣

比较法是一种运用简单方便、效果显而易见的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常运用比较法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我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上课一开始,我就给学生观看了两个音乐视频,一个是《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动画音乐视频,第二个是真人电影《王二小》的音乐视频。听完两个音乐视频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觉得后者比前者更具有震撼力,更能激发他们对王二小的敬佩之情。带着满满的敬佩之情,学生想更加深入地学习,歌曲也唱得特别有感情!

3.故事逗趣

小学生都喜欢听长辈讲故事,教学中我常根据教学的需要编讲故事吸引学生学习。例如我在教授二年级歌曲《猫虎歌》时,我设计了两个音乐故事引领学生聆听歌曲,故事A《小猫遇见大老虎》故事B《小老虎学功夫》。听完我讲故事A,我的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听歌曲“老虎听到小猫说狮子豹子都是猫族后,它的表情是怎样的?”听完歌曲后,学生很快就找到“糊涂”这两个字,唱歌曲时也很自然地展示出糊涂的表情!故事B《小老虎学功夫》,我用PPT做成一个故事课件,学生自己认真读故事,最后带着问题“小猫凭一招什么武功打败老虎呢?”聆听歌曲。在故事的引导下,小学生们都认真聆听,积极从歌曲中寻找答案,通过听故事和听歌曲自己领悟歌曲表现的情感!

4.直观激趣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需要我们依据自己的人生阅历与经验去想象、体会、领悟。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有时老师讲的内容,他们不能立刻理解。直观激趣是运用教学光盘、自制课件、实物、图片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的内容直观展现,栩栩如生。这样就能省时省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音乐小屋》的导学中,第一次聆听,我一边范唱,一边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画房子,学生们的注意力都被我吸引了,用圆溜溜的眼睛盯着我的画,渴望着我的“作品”完成。第二次聆听,我运用课件搭建音乐小屋,学生听得更认真了。

二、情趣深入阶段――寻美探索

情趣深入阶段是一个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寻找音乐的美的阶段。此时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去发现和探索。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积极思考,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

1.感知歌曲的美(聆听歌曲)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音乐是感知音乐美的一种表现。所以教学开始,我们要教会学生听音乐。但这里的“听”不是盲目地听,而是要有思维想象参考地听。只有吸引学生自觉地听,才有可能达到感知音乐美的目的。对于唱歌课来说,我们首先要给学生听的是那最具魅力的教师范唱。教师富有生动感染力的范唱,不是电脑音响可以替代得了的。教师富有吸引力的范唱,能给学生带来歌曲的第一印象,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直接感染教育学生。如在教授《小蜜蜂》时,我扮演小蜜蜂唱歌给学生听,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想象,听完后他们的脸上都露出可爱的微笑。紧接着,我就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听,让学生去听辨音乐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节奏的变化等等。学生带着思考去听音乐,形成习惯后,他们就知道怎样去欣赏音乐的美了。

2.体验歌曲的形(学唱歌曲)

学生听完歌曲,初步感知了歌曲的美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学唱歌曲,亲身体验歌曲的形。首先,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唱一唱,适时鼓励学生。接着,我们可以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学唱曲谱,游戏可以让枯燥的唱谱变得有趣。然后,我们可以借助钢琴伴奏,帮助学生唱好歌词、唱准节奏、音准。

3.理解歌曲的情(处理歌曲)

音乐老师们常说:“教学生唱歌不难,引导学生唱好歌就难了。”有些老师常遇到这种情况:反复强调,学生总是掌握得不够准确,不管老师怎样示范,可学生总是情感不到位,唱不出感觉,感到心焦。多年的音乐教学中,我感觉到在学生的音乐学习中,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处理歌曲的能力。引导学生处理好新授的歌曲,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到歌曲要表现的情。在引导学生处理歌曲时,我一般先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将难点由简到难地让学生尝试,直至解决。接着,我会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音乐知识、运用自己具有的旋律感、音准感、节奏感,自己去探索歌曲需要怎样唱才好听,某些地方“为什么要这样唱?”处理好这些技术因素,就能更好地为歌曲的“情”服务。

三、情趣外化阶段――实践创造

当音乐学习进入情趣外化阶段,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创造美为特征,快乐地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将自己审美情趣体验,具体地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最终完成音乐审美的目标。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积极性会空前高涨,他们都会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所以在这一阶段,我们的活动可以形式多样,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表达自己的情感。

1.音乐形象表演

根据音乐的情景分角色表演,让学生表演不同的音乐形象,展示自己的个性。如《大鹿》学生分别表演自己喜欢的大鹿、小兔、猎人三种角色,他们一边唱,一边做“瞧、追、敲、挽等动作,模仿动物的神情,表演得非常高兴。通过活动,他们懂得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2.模仿表演

模仿是小孩的天性,也是创作的必然途径。模仿表演可以帮助学生将心理的反应通过表演外化表现出来。例如组织学生运用打击乐器模仿《鸭子拌嘴》的故事发展。虽然我知道一年级的小朋友不能很完美地模仿演绎出来,但我重在让学生参与。我让学生戴着鸭子头饰演鸭子,自选镲、锣、碰铃、双响筒等打击乐器,一边听音乐,一边敲击。不管学生表现得怎样,我都觉得他们积极去探索表现了。

3.伴奏表演

打击乐伴奏是低年级比较喜欢的活印S行У氖褂么蚧骼制髂芎芎玫氐鞫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常给小学生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即兴伴奏,学生都会敲得很认真,玩得很积极。

4.编创舞蹈

在表演歌曲时,较多学生喜欢一边演唱,一边编创与音乐情绪一致的律动和舞蹈。如学生表演《这是什么》时,许多学生都会根据音乐歌词内容做动作。“嘀嗒嘀嗒”摆动手指,“”变拳头,跑步、伸懒腰、睡觉等等,他们都会尽情地表演,高兴地体验。

5.音乐创作

音乐创作活动主要有创编歌词和创作旋律。如我在二年级《小麻雀》的创编活动中,我先与学生讨论学生喜欢的动物,让学生说说小动物的叫声,模仿动物的动作,让后把歌词填进书中。旋律创作上,我常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按照我的要求进行编创,或开展接龙编创游戏。

在情趣外化阶段,学生就是音乐课的主人。在这阶段中,学生们爱跳的跳、能唱的唱、能演的演、能奏的奏、会画的画。他们在音乐课中尽情地玩,开心地笑,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音乐、抒感。

四、情趣平复阶段――评价小结

俗话说:编篓编筐,重在收口。画龙画凤,贵在点金。情趣召唤阶段,重在点燃学生的音乐兴趣。情趣深入阶段,贵在引导学生去探索音乐。情趣外化阶段,重在引领学生表现音乐。而在最后的情趣平复阶段,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评价、课堂小结。在学生表演作品的时候,我都会运用录音或者拍摄把学生好的表演记录下来。在评价环节,我们都会细细地欣赏录制“作品”,然后进行相互评价。对于敢于评价的学生,我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让他们真诚地评价同学,给同学指出不足的地方,指明自己的建议,鼓励同学继续发扬优点。被肯定的学生,得到了师生的赞同,他们的脸上会露出成功的喜悦。最后,教师就可以进行精要的小结,为课堂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乐。”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把音乐课作为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不懈的探索,全力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让每一环节的音乐学习都充满情趣,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张娟《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2]广东省教育厅《音乐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