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室护士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9 03:21:22

抽血室护士总结

抽血室护士总结篇1

[关键词] 检验标本;质量控制;护士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a)-0138-03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检验,由护理和检验两个不同学科的人员分别完成。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体现的是护理技术操作的环节质量,检验前由检验人员按检验专业标准判断标本质量是否合格[1]。护士掌握检验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着采集标本的质量[2]。标本质量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前提,如果标本采集不合格,即使使用最好的仪器设备,有最好的检验技术水平,也不能弥补标本质量不合格造成的误差和错误。近年来,国内外检验专业和护理专业,对如何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和减少不合格样本问题越来越关注[3]。为了提高血标本的采集质量,总医院老年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开展互动式沟通合作,通过检验科人员对门诊抽血室护士进行血标本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知识的宣传、对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及时分析、门诊抽血室护士将患者信息反馈给检验科等沟通协作方式,减少了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4月收集总医院老年门诊抽血室中的抽血标本共计6 772例(管),对其中不合格血标本进行登记,后与检验科开展互动式沟通交流,通过检验科人员对门诊抽血室护士进行血标本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知识的宣传、对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及时分析等方式,再于2012年5~8月收集我院老年门诊抽血室中的抽血标本共计6 865例(管),对其中不合格血标本进行登记,比较互动式沟通前后两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其中,沟通前、后在门诊抽血室的护理人员基本固定。

1.2 互动式沟通的方式与内容

1.2.1 血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技术的宣传指导

1.2.1.1 抽血前 护士在抽血前应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与患者进行交流,发现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要及时干预,例如患者的精神因素、运动以及饮食、药物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必要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后劝其择日再来抽血检查。①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可使纤维蛋白原结果增高,护士应用亲切的语言、熟练的操作技术尽可能使患者身心放松。②运动:剧烈运动后可影响许多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如肌酸激酶、乳酸盐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糖等测定值升高,门诊患者抽血前应避免疾走、上下楼梯等剧烈运动,静坐15 min后在情绪安定的情况下抽血。③饮食:抽血前要确认患者是否空腹,因为进食后可使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还可导致血浆或血清混浊, 影响检测。因此,需在采血前禁食12 h。④药物:药物对检验的影响非常复杂,在抽血前,应暂停应用各种药物。

1.2.1.2 抽血中 护士抽血中不规范的操作也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例如采血针头过小、抽血速度过快、过度的震荡会造成溶血是护士熟知的,而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过紧、拍打穿刺部位以及穿刺部位皮肤消毒未干也会造成溶血却是护士不太熟悉的。静脉采血操作应做到标准化:①止血带使用时间应少于1 min。止血带压力过大或止血时间过长可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性纤溶酶激活物,使纤溶活性增强或加速血小板的激活及血小板因子Ⅳ分泌增加[4]。②避免溶血、凝血。很多检测项目在血细胞中的浓度比在血浆中高,例如乳酸脱氢酶、血红蛋白、转氨酶和钾等,应做到一针见血,且抽血不畅也易激活凝血和纤溶。③抽血时不应让患者反复做握、松拳动作,不应用力拍打血管。④采集的血量要准确,抽血量过多(或过少)会造成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过高(或过低),而多数情况下,血标本的质量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5]。⑤血标本收集的顺序:血培养管无抗凝剂及添加剂的红管测凝血因子的蓝色管有抗凝剂的紫、绿、黑管有促凝剂的黄色试管。⑥真空管采集至少颠倒混匀8次。⑦在化验单上注明抽血时间。

1.2.1.3 抽血后 抽血后要及时送检,放置时很多因素会影响标本质量,如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等[6]。应遵循血液标本的运送原则,①惟一标识原则:要送检的标本上应有患者姓名、门诊号、检验项目及条形码等,标识清晰。检验申请单与标本同时送达。②尽快送检原则:时间耽搁得越少,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就越高,例如血清钾离子(K+)会随存放时间延长而升高,血糖会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实验证明,有26 种生化检测项目随着存放时间的长短出现检验结果的变异[5]。③生物安全原则:保证标本输送途中的安全性,避免过度振荡,防止标本被污染等。

1.2.2 逐一分析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

抽血室护士在接触到不熟悉的检验项目、不了解标本要求、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应主动向检验科人员请教。标本送检后跟踪了解标本是否符合要求。对不合格标本的产生原因认真分析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避免。

1.2.3 及时反馈患者信息

如果因患者血管条件差采血不顺利或有其他特殊情况时,抽血室护士应主动向检验科做出说明,以便检验科在分析结果时能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1.2.4 编制检验项目手册

检验科编制检验项目手册内容包括:标本采集流程、不同标本采集前患者的准备要求和注意事项、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和预防措施、标本保存和运送要求、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等,使抽血室护士可随时查阅。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学分析发现,经过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互动式沟通后,血标本凝血、溶血和血容量不足的发生率较沟通前明显下降(P < 0.05),其他原因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与检验人员沟通协作提高检验质量

检验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包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方面的质量控制。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包括患者准备、标本采集、送检等,护士是直接的参与者。随着科技的进步,高精密度、高准确性的检验仪器在医院不断普及,检验分析中的误差越来越少,而检验分析前阶段误差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达70%左右[7-8]。护士对常规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有所了解,但对特殊检验项目及新开展的项目的检验影响因素了解不够[9]。因此,检验科的专业知识对护士的标本采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加强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的沟通合作,能强化抽血室护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意识和基本知识技能,把好检验质量的第一关。同时,检验科人员也增强了临床意识,获得有用的反馈信息,既有利于把单纯的实验室控制变为全程质量控制,也有利于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临床护士与检验人员之间的沟通,是检验与临床学科间的良性互动,是双方共同做好分析前质量管理的必要环节[2]。总之,治疗室护士与检验科人员通过互动式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遇到问题采用协商的态度来解决,对保证标本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

3.2 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正确采集血标本的重要性

准确的检验结果是疾病诊治的重要依据。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不仅仅是靠精密仪器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护士的标本采集过程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如不能正确采集标本,会使分析前就已掺入了使监测结果不准确的因素,必须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护士应将标本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到直接影响医疗质量的高度来认识,改变只负责标本采集,检验结果准确与否与己无关的陈旧观念。

3.3 护理人员应加强血标本采集知识学习

护理人员由于没有临床检验诊断学的专业教育背景,相对缺乏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知识。而国内护理专业相关教材对标本采集这一部分的介绍和讲解也比较简单,内容大多仍停留在使用注射器抽血的方式上,对现在很多医院使用的静脉采血技术未做介绍和规定,且在采血的操作技术上缺乏对细节的描述[10-11]。再加上检验医学飞速发展,检验项目的日趋增多,许多标本的采集方法、要求及影响因素从现有的教科书上也无从查阅。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检验科联系,了解正确的标本采集、处理、存放等要求。

总之,检验标本是检验质量保证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检验标本,就没有高水平的检验质量。加强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的沟通合作是保证检验标本高质量、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是保证医疗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有效措施,应引起护理人员和检验人员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容桂荣,张萍萍,赵立民,等.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的质量控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645-647.

[2] 李春燕,杨磊.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护理质量控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10-13.

[3] 葛秀春,孙红,高志芳,等.护理人员对血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5):1190-1193

[4] 丛玉隆,张海鹏,任珍群. 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标本的采取及其控制[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1):52-55.

[5] 陈芳建.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各生化检测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2006,21(1):87.

[6] 张亦弛.两种不同按压方法对献血者穿刺部位止血效果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13,116.

[7] 李锡敬.加强检验人员与医护人员沟通的重要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70-71.

[8] 梁若鹄,车火娇,李诗敏.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171,173.

[9] 丛玉隆,王前.实用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9.

[10] 申子瑜,曾洁.检验分析前护理工作与临床检验质量保证[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5-7.

抽血室护士总结篇2

【关键词】  门诊检验报告;管理

门诊检验报告的管理,历来是门诊令人头痛的大问题,以往由于检验报告误发、丢失、破损等原因,引起医患矛盾、医疗纠纷时有发生。此外,由于我院地处滇南边境地区,患者主要来源于边境城乡镇,且少数民族居多,患者就诊时,语言交流仍存在困难,造成患者对检验报告误领、丢失。我院为体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对门诊检验报告的管理做了一些改进,既方便就诊患者,又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从而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管理方法

1.1  加强抽血室护士的责任心  门诊抽血室是患者流动量大、较集中的“窗口”之一,特别在患者就诊高峰期最为突出。所以我们要求抽血室护士严格遵守抽血室各项规章制度,对待病人做到有耐心、有爱心、有热心、有同情心,工作中做到忙而不乱,认真查对确保标本与检验单准确无误。

1.2  建立“一卡两登记”签名制度  为了便于抽血室护士给患者交待的有据可查,患者又能明白,我们设计印制了取检验报告单的通知卡,此通知卡中包括患者姓名、采血时间、采血护士签字,以及患者的检查项目和对应的取检验报告时间,备注了取报告地点、咨询电话等。护士抽血后在通知卡上填写以上项目并发给患者,患者凭卡在咨询台领取报告单。“两登记”一是送血登记,抽血室护士抽血后登记患者姓名、检查项目及总抽血人次数与检验科交接签字;二是取报告单登记,查对报告单是否与送的血标本相符,并与检验科核对签名;这样使抽取标本领取报告单等环节清楚,责任到人,一旦发生问题便于查询。

1.3  提高咨询台护士的服务质量  咨询台护士负责从检验科领取检验报告单,发现问题及时与检验科沟通、联系。为方便患者查找检验报告单,我们还增加了电话咨询、电话通知、邮寄检验报告等告知检验结果的服务。并要求咨询台护士会看各种检验报告单,掌握各种数据的正常值,能给患者做常规解释及就医指导,对长期未能领取和滞留的检验报告单,咨询台护士按照时间整理成序,装在信封袋内保存以免丢失,以备患者随时领取。

2  体会

2.1  加强门诊检验报告的管理,是门诊护理服务的重要环节,此项工作看似小事,实则责任重大,如果因工作疏忽造成检验报告单误发、丢失,极易引发护患纠纷。患者等待检验结果的心情在切,若找不到自己的检验报告单,心情会异常急躁,对自己病情产生更多忧虑,进而表现出不满情绪,即使护士帮他找到检验报告单,或做了解释,但耽误了患者就诊时间,患者还可能怀疑检验报告单结果的可信度,不但会影响患者的就医情绪,也会影响医院信誉。

2.2  加强抽血室和咨询台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是预防因检验报告单引发纠纷的重要措施。抽血室护士在工作人员少、患者多的情况下,更要做好查对工作,也免弄错标本,并给患者耐心交待清楚。咨询台护士应具有高尚的医德修养、充满服务“四心”,对待患者一视同仁,而且能忍辱负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遇到问题要耐心解释,想办法为患者解决问题。特别是要求咨询台护士,不只是单一发放报告单,还能给患者做初步的就医指导,使我们的服务更具人性化。

2.3  应用取检验报告通知卡,既方便了工作,又方便了患者,提高了工作效率,责任明确,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使门诊检验报告管理更规范化,取代了护士口头嘱咐无依据的做法,大大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抽血室护士总结篇3

【关键词】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更新,无论是病人还是医院,在疾病的诊治方面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抽取血标本是协助医疗诊治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儿童静脉血标本采血就技术难度较成人大很多,家属对病儿的关爱,维权意识的增强,作为采集血标本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求具备精湛的穿刺技能,还必须小心翼翼面对焦急、烦躁、甚至是虎视眈眈的病儿家长,稍有不慎,不满、漫骂、殴打就会迎面而来;制度缺失的困惑、沟通不到位导致的误解等时时刻刻都影响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干预,护理人员的心态情绪就会失控,身心会饱受伤害。本文通过分析、查找、总结压力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现总结如下。

1压力源

1.1穿刺失败 因门诊抽血室护士每日面对的是生病的儿童,血管显示度低,就静脉采集难度而言远远高于成人病患,又加上患儿因病或营养过剩导致肥胖、脱水、贫血、消瘦及新生儿等,大大增加了穿刺难度,另外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不能很好的配合甚至不配合等因素,导致很高的穿刺失败率。但是,部分家长因缺乏医学基础知识对小孩穿刺失败不理解更不配合,甚至无理取闹,对护士出言不逊,甚至投诉、辱骂护理人员,这是造成护士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1.2皮下出血 静脉或动脉采集血标本后,病儿穿刺部位出现皮下淤青肿胀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主要是病儿用力哭闹,家长按压时间短、按压不当而忽略了隐藏在皮下的静脉穿刺点,以及某些血液性疾病所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部分家长并不会认为是自身原因造成,反倒认为全部是护士的过错,气势汹汹责问、漫骂甚至殴打采血护士,这是造成护士心理压力最主要的因素。

1.3针刺伤 抽血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机率很高,因为所面对是不配合的儿童,恐惧心理导致意外状况难以预见,另外由于工作繁忙,护士自身时有违操作规程,如回套针帽,针头等行为是导致针刺伤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2],针刺伤是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职业因素,较常见的有甲肝、乙肝、丙肝以及艾滋病病毒等。据统计[3],微量的病毒血液足以使伤者感染HBV、HCV、HIV,它是一种与注射相关的职业危害因素,护士群体感染率80%与针刺伤有关[1]。

1.4晕血、晕针 不良因素反射性的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内脏血管扩张,引起心率缓慢、心肌收缩无力,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导致血管性晕厥是晕血、晕针的生理原因。病儿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心理准备不足,体质虚弱,空腹、饥饿、呕吐、腹泻等状态都会诱发晕血、晕针。遇寒暑假高峰,所有慢性病患儿抽血检查非常之多,拥挤、嘈杂、噪音、闷热等也是诱发晕血、晕针的相关原因。由于护士对病情的观察因工作的繁忙而不是很全方位,又害怕患儿病情的变化会引发家长的负面情绪,这也会给抽血护士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1.5等候时间长 遇寒暑假,是手术和慢性病人静脉采血的高峰时期,病人猛增,科室和护理部虽然制定有一套人力资源应急调配方案,在此期间会紧急启动,但意外状况时有发生,如支援人员的穿刺操作能力缺乏或对门诊抽血流程、取报告时间的不熟悉,又加上打标、读卡和呼叫等信息系统的应用等都会导致病人等候时间延误延长,造成病儿家长不良情绪产生,也会无形中给护士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2干预措施

2.1 强化责任心,严格操作规程

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时刻牢记标本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治。要求大家操作时,必须严守操作规程,明确评估,正确选择,准确穿刺,尤其是对小年龄段的病儿应更严谨对待,切忌盲目进针,应尽量选择相对较大和充盈度较高的血管进行穿刺,确保一次成功,可有效避免血流不畅导致的溶血,更能化解病儿家长的负面情绪[4],加强护士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基础操作技能,保持良好心态,切忌工作中急、忙、乱而影响自身情绪,导致穿刺失败引发纠纷。

2.2 细节干预

注重抽血过程的每一步,做好采集前的总体评估,了解患儿病情,掌握采集血标本与病情的关系,对血液性疾病或凝血功能欠缺的病儿,应严格选择抽血部位,血管不宜过大,部位要便于按压,尽量选择充盈良好、富有弹性、粗直、不易滑动的血管穿刺[5]。一旦遇到出现皮下淤青肿胀的病儿,告知家长抽血后24h内不能热湿敷[6],应在穿刺部位延长按压时间5-10分钟,按压时避免揉搓穿刺部位,按压手指的掌面必须确保内外针眼全部覆盖,特别是对颈、股静脉动脉采血后嘱家长就地观察20分钟,确认穿刺部位无出血后方可离去。

2.3 加强职业防护

加强职业防护方面的培训,以改变护士不安全注射行为,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危害防护技能训练,特别是对低年制护士更注重传帮带,让大家熟练针刺伤的处理流程,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养成操作时戴手套的习惯,可有效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4 做好晕血晕针患者的心理护理[7]

针对这一人群,抽血护士应在采集血标本之前,给予患儿一定的心理安慰,语言亲切、和蔼,肢体上的轻抚可以很好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同时,穿刺过程中护士应尽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患儿眼睛避开采血针,不直视标本管中的血液,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变化,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轻者给予口服葡萄糖和吸氧,重者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2.5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寒暑假期,是手术和慢性病儿采血的高峰时期,护理部会紧急启动高峰应急预案,安排姊妹科室支援抽血部门,科室会实行弹性排班,增加采血岗位护士人力,同时启用科室人力资源调配方案,提前上班,延迟下班,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后补,整天休息分半休整,闲时岗位抽掉人力等缓解抽血护士人力紧张的状况;对焦急等候的家长耐心做好解释安抚工作,请医院保安人员协助维持秩序,避免因排队所致纠纷发生,加重病患不良情绪,增加护士心理压力。

3小结

儿科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普遍存在一定心理压力,要从根本上解决静脉抽血护士的心理压力,需从多方努力,自身、同事、单位、社会、病人等,只有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操作技能,学会运用同事支持系统、朋友支持系统缓解工作压力,社会的认知,病人的理解,单位强有力的支持和支撑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提高护士为病患服务的积极性,让护士在为病人健康服务的同时也保持自身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杨小蓉,廖兰,张燕,等.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及防护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04,19(3):516-517.

[2] 岳峰,徐良珍,陈锦华,等.医务工作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2,9(4):345.

[3] 尚德慧,刘玉辉,等.门诊采血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10(5):262-263.

[4] 秦世英.儿童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J].激光杂志,2011,32(5):91-92.

[5] 张颖,李江薇,等.静脉穿刺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24(8):636-637.

抽血室护士总结篇4

【关键词】 CQI 手卫生依从性 干预

血透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是院感管理的重点部门。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1】,因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血透室院感控制的重点环节,医务人员加强手卫生是预防感染最重要、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我科于2013年1月-9月应用CQI方法,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血透室有血透机17台,医务人员11人,其中护士9人,医生2人,硕士学历1人,本科学历5人,其余均为大专学历。

1.2 CQI实施流程

1.2.1 计划阶段(Plan)。 由血透室护士长、各层级护士、血透室专职医生及院感科专职人员共同组成CQI团队,共同寻找医务人员手卫生不到位的原因、设计实施提高手卫生的措施,并在实践检验过程中不断改进。

1.2.2 实施阶段(DO)。 CQI团队通过横断面了解血透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和影响手卫生执行的因素,制定预期目标和具体干预措施。

1.2.2.1 组织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卫生制度、原则、规范和指征。培训方式有晨会、小讲课、感染会议等。

1.2.2.2 增加和改进手卫生设施:血透室增加洗手池和感应龙头,各室使用洗手液洗手,避免使用肥皂洗手;洗手池旁边张贴6步洗手法宣传画,并及时添加干手纸干手设施;每个治疗车,病床,走廊,办公室等处放置速干手消剂,方便查房期间、治疗护理操作前后医务人员随时取用。

1.2.2.3 加强医务人员手细菌监测:采取自查和抽查的方式不定期对血透室医务人员进行手部细菌抽样监测,依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作出评价,达到标准(

1.2.2.4 制定奖罚制度,完善考核:由血透室护士长和院感科专职人员随时对血透室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执行情况和手部细菌抽样监测,每次检查和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纳入科室医疗质量考核评价系统。

1.2.3 检验阶段(Check)。 团队每月底汇总手卫生执行率监测情况和手部细菌抽样监测结果,对效果不佳者,继续寻找其原因,进一步修订和细化干预措施并实施。

1.2.4 应用阶段(Act)。 通过连续的实践,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和手部细菌监测合格率有明显提高,则此CQI方案可长期应用到指导临床工作中去。

1.3 医务人员手细菌监测及采样方法 依据GB15982-1995《医院卫生消毒标准》,院感科不定期对血透室医务人员的手细菌进行采样监测,依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作出评价,达到标准为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对实施CQI前后洗手率及院感发病率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抽血室护士总结篇5

【关键词】健康体检抽血;晕针;原因;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51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16-02晕针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患者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晕针常常是因为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者饥饿、大汗之后。患者出现晕针时常常会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甚至神志昏迷等。出现晕针的时候抽血医师应该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让患者处于平卧状态,头部放松,松懈衣带等[1]。轻者仰卧片刻,给予温茶或者糖水,就可以恢复。重者可以刺入中、素、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我们在常规健康体检抽血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晕针的情况,对此,本文作出以下研究,特选取30例出现晕针情况的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分析晕针的原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选取的30例出现晕针现象的患者,均是2012年12月――2013年3月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抽血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18-55岁,平均年龄为31岁。根据患者晕血时间可以分为:抽血之前有晕针预征者6例,抽血中晕针者16例,拔针之后出现晕针者8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胸闷、面色发白、出汗和心慌等,严重者还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

1.2方法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年龄、性别、空腹情况、是否是第一次抽血、心理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患者出现晕针的原因。同时根据晕针原因、晕针时间和症状等进行适当的护理措施。

1.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X2来检验,以P

2.1性别因素此次研究中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我们可以看出男性晕针的发生率比女性高,但是在抽血晕针综合征总体发生率方面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年龄因素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龄分布,我们可以发现晕针多发生在22-52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

3讨论

3.1因素分析①心理因素:晕针的发生常常和患者自身紧张、恐惧心理有关,患者由于缺乏对抽血知识的了解,会存在抽血伤身、情绪紧张、血压下降的情况。②年龄因素:许多年轻人喜欢熬夜,早上体检抽血时就会出现低血糖的现象,造成头晕、眼花等。处在更年期和经期的人也会出现头晕、晕厥的现象。③空腹因素:因为个体的差异,部分患者抽血时会紧张,刺激对消化系统影响是极为明显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加之空腹更易导致晕针。

3.2护理

3.2.1备齐急救物品在进行健康体检的时候,院方需要准备好抢救物品、药品、氧气、温开水等急救物品,同时在抽血室周围备好平推车、轮椅和床等。所有的护士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够上岗进到抽血室,这样可以方便我们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3.2.2抽血前询问病史在健康体检的时候,抽血人员需要询问患者既往史,包含心脏病史、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果出现过晕针的患者应该给予平卧抽血[2]。

3.2.3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是保证抽血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为此,我们要加强抽血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找出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措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抽血的开展。

3.2.4提高护士的穿刺水平除了开展心理护理之外,护士需要加强自身针刺的技术,动作要规范,操作准确,采用无痛技术,根据患者血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血管使用不同的穿刺方法和角度。护士要注意举止言谈,操作时的动作要轻柔。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熟练的穿刺技术可以降低晕针的发生。参考文献

抽血室护士总结篇6

1、 意外损伤

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

2、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

专家们已证实: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工作姿势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我院手术室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连续站立均6.5h/日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min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4h/日或以上。处理重物,如按20例/日手术计算,需搬动约5kg重的器械包20余次,约为6kg重的敷料包20余次,2kg重的手术衣包50余次,以上合计约为350kg重的物品由夜班两名护士完成。疲劳、从职业因素比例高的项目看,有心情焦虑、精神紧张等因素。身体局部症状,如腰疼受工作姿势、处理重物的影响、全身症状中胃症状与心情焦躁、责任感、处理重物、饮食不规律、超负荷工作有关系。

3、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

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其空气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的环境中,约为6.5h/日或更长,每周工作日5天为32.5h/周。Cohn指出,麻醉气体对于手术室工作人员有不良的生育结局。如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1976~1984年间,我院曾有7名手术室护士生育,有4名护士的孩子均在身体不同部位长有海绵状血管瘤或其它问题。

4、燃爆因素

手术室内有多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和化学制剂不可忽视。同时使用多种高频电器也是可能导致燃爆的因素。麻醉气体,其它挥发性有机溶剂在手术室工作中频繁接触,如酒精、碘酒、乙醚、丙醇、安息香酊及火胶绵,一般都不标有其可燃性而易被忽视,应防止铺巾被这类溶液沾湿而致燃爆。

5、激光手术的不良影响

目前,在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矫形外科需采用激光手术的方法,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

6、福尔马林(甲醛)溶液的危害

在国内还有相当多的手术室里使用40%的甲醛溶液,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导致肺水肿,同时也是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7、电离幅射的影响

高科技的医疗仪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准确率,但如对其产生的电离幅射保护措施不当,可因蓄积作用而致癌。

8、消毒灭菌剂的影响

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应用较多。污染手术后器械,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均要使用各种化学消毒液。2%碱性戊二醛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含氯消毒液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

9、心理疲劳

手术室护士每日高度精神紧张。遇有重、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为明显。责任上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医护人员的心理性危害,主要是精神压力和轮班。

二、防护措施

1、锐利仪器使用的防护

我们抽吸药液时严格遵守用未接触过患者的无菌针头,抽吸后必须立即戴上针帽。静脉给药时须去除针头经三通给予。术后处理必须戴针帽毁去针头等规定确保了安全。我们还根据数万例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出一套手术中刀、剪、针摆放及传递的规定,在新护士上岗时,严格带教,规范每名护士的基本操作。规范手术患者术前生化检查项目,准确了解其肝炎和艾滋病病毒携带情况,并重点做好此类手术围术期的安全防护。对术前无法确定其情况的患者,一律按此类患者处理术中用物。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工作安排中,我们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教育和传授年青护士学会恰当的选择工作速度,缓解紧张程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尽量减轻行为负荷,借助有效客观条件,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不断地改善工作条件,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1993年以来,我们在护士工作的班次,时间安排方面打破了几十年的常规。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合理调整,灵活安排人员。使以往上午护士多,下午人员紧张的状况有了明显改观,既保证手术的安全配合,也为安排工作提供更宽松,更有利的条件。

3、污染气体的处理

手术室使用的仪器要保证泄漏量为最小。将泄漏气体尽可能排放至室外。改善通风条件。我们将每个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室内装有负压抽吸装置,定期抽吸。对孕期的护士合理安排工作,从1984年至今,10余名护士的孩子出生未发现异常情况。

4、电器使用的管理

我们定期请专业人员检修手术室专用线路和电器。电器安装在防漏电的安全插座上。每个仪器配有操作程序卡,操作前严格遵守规程无误后方可使用。1996~1999年,手术例数每年递增,保证了无一例因操作不慎引起意外。我们坚持每日两次湿式清扫手术间,保持术间湿度,防止静电效应。我们将易燃爆的气体,统一放置于走廊一端,专人管理,检查泄漏和使用情况。

5、激光手术的防护

我们规定凡手术配合人员必须戴上防护镜。操作时关闭房门,在房门上并注明“激光”字样。在术间内有明显标牌示:用氧浓度要低于40%,必须使用水溶性剂,防止引起火灾。并将激光手术固定在一个手术间,保证安全。

6、消毒剂使用管理

手术室护士常年接触甲醛。因做标本固定防腐等需要接触时,我们要求必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泼翻。按照配制方法,明确注意事项。1995年我们将最污染手术室空气的福尔马林熏箱重新安装在有负压抽吸装置的柜里,彻底改变了污染空气的状况,极有效地防止污染手术室内的空气和操作时给护士带来的损害。

7、X射线的管理

术中需要行X线透视的手术,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并在手术间安全的范围内设置铅屏风。对于人员的安排合理适当,次数均摊,避免短期内大剂量集中接受X线照射。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年青护士较多的情况,在孕期妥善安排好她们的工作。

抽血室护士总结篇7

PDCA循环法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wards.Deming)博士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所以又称“戴明环”。PDCA是改善管理质量的重要方法,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一个循环过程结束又是新的循环开始,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质量管理循环过程。对于循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找出原因成为下一个循环中应解决的目标,以求在新的PDCA循环中得到解决。 由此循环往复,不断总结,不断发展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出新的质量标准,使质量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循环后不断提高,使任何一项活动具有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

1、PDCA循环法

1.1计划阶段(Plan)

问题陈述:当前科学发展越来越快,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护理与检验的联系也越来越密不可分。而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很难对检验标本采集的规范化操作有全方位的了解,从临床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终止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传输,由于各种客观及主观原因在标本的留取,送检及检验这一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不合格的标本,从而引起工作量的增加,延长标本正确结果的检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生对患者的治疗。

1.2发现问题:本科室1-2月份4000份标本中出现203例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率为5.1%

1.3原因分析

1.3.1护士抽取血标本后, 未按要求将抗凝剂与血标本充分混 匀,在一次采集多管标本

1.3.2.使用注射器抽血后不将针头取下就将血样直接快速注入真空试管内, 血标本转运 过程中剧烈震荡。

1.3.3.采血困难。有时是采血 护士不知道应该采集多少,如使用不同厂家的商品化采血试管时,其负压程度不同,故其采 血量也不相同,经常遇到护士按采血量少的一种进行采血,导致血液采集量不够。真空采血管内呈负压,负压过高或不够,致使标本采集量过多或过少,造成血液浪费或不足。

1.3.4.护士责任心不够,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1.3.5.对有送检时间要求标本不清。

1.2执行(Do)

由上图可见干预措施之前不合格标本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抗凝血标本发生凝血以及标本溶血

标本发生凝血---a.护士抽完血后未按要求充分摇匀试管,操作标准是180度左右摇晃3次,使血液与试管内抗凝剂充分混合。b.上多项采集标本时,凝血项监测以第一管为佳。有研究表明第2、3管采集的标本检测结果与第1管有明显差异,可能与采血时止血带使用时间或某些凝血因子及纤溶因子被激活有关。

①标本剂量不够---留取标本之前,护士都应熟知留取标本的正确剂量,避免因不准而造成不合格标本,减少患者痛苦。

②标本发生溶血---待静脉穿刺处干燥,再进行穿刺,在碘伏未干的情况下穿刺,标本会发生溶血,将标本注入试管时应该缓慢注入,转运过程中也应该防止剧烈摇晃标本。

③信息未填写试管未扫---这只要护士在留取标本时,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核对医嘱,电脑信息,患者信息以及标本之间的一致性,就完全可以防止这类废标本的发生。

④标本送检不及时---加强业务学习,了解掌握相关标本的送检时间。

⑤加强检验科与护士的沟通---进行护理人员岗前培训,使护理人员熟悉不同检验项目标本采集的不同要求,如采血量严格按照真空采血管上标示的刻度、血气标本应避免空气进入注射器、采血后轻轻颠倒混匀2至3次以避免溶血和血液凝固现象发生;尿液标本和胸腹水标本采集容器与条码要相符、不得混入其它杂物、标本采集后要及时送检等等,进一步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1.3检查(Check)评估结果

经过两个月的持续改进之后于5-6份的3900份标本中共出现100例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率为2.6%,具体数据及原因于下:

原因 例数

标本送检不及时 3

标本溶血 18

血量不够 31

抗凝标本凝血 45

由上图可见经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两个月的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率由之前的5.1%降至了一2.6%,而且由于采血部位不对以及标本信息错误未出现,可见之前采取的相关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4总结处理阶段(Action)

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的工做方法,反应了人们“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本着不合格标本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降低不合格标本的产生,减少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确保治疗的及时、准确、有效。我们将会根据具体原因进一步分析调研进入下一个PDCA持续改进,进一步降低不合格标本的产生率。

参考文献

[1]周立飞,利用PDCA循环量化参考咨询工作[J];中外科技信息,2011(3):50-51

[2]徐国莉、楼蓉蓉、周英、丁枚,护理工作中检验标本的不规范采集机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21期.

抽血室护士总结篇8

年度内科医生工作总结1   20xx年以来,在县卫生局及我院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科全体医护人员,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不断扩大业务,顺利完成本年度目标任务

  20xx年是我科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这一年我院进行门诊装修,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全院尤其是我科的就医环境,但由于院领导及职工同心协力,共渡难关,最终又明显地改善了我科住院环境,使我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至11月份共收住病人1467人,病床使用率达98%以上,诊断符98%,年收入达49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净收入明显提升。门诊人数达4000余人次,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

  今年以来,我科贯彻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从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来教育职工,提高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从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等方面查找不足,认真整改;通过义诊、下乡随访体检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职工救死扶伤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并通过实施开展“诚信在卫生,满意在医院“的活动等举措推动了医院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全面提升了科室形象。

  三、加强科室内部管理,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从今年起,在全科广泛开展向社会服务承诺活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科室所有医护人员不接受病人的请客送礼,不为了创收而搞乱收费、乱检查、乱用药。把服务环境人性化、服务工作规范化、服务项目特色化、文明创建常态化、投诉处理快捷化、提高社会美誉度等管理理念落实到科室的日常管理中去。落实医疗服务规范,落实周六、周日医生查房制度,设置医患沟通记录制度。一年来,科室在坚持对病人实施个性化医疗、人性化服务,吸引了当地及周边大量患者来诊,门诊病人、住院病人数明显增长,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四、规范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我科人员利用早班交班时间、休息时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利用病历讨论,主任查房积累临床经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2、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

  科内定期召开会议,强调医疗安全,狠抓医生、护士职责执行情况;每月两次安全质量检查,对不合格表现给以彻底整改、彻底查办。

  3、抓好“三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

  (1)入院时:详问病史、全面查体,严格用药。

  (2)住院时:严密观察,安全护理,文明服务。

  (3)出院时:交待事项,建立感情,定期随访。

  4、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是保证科室业务开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位职工必须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定期对病历进行检查和评估。

  五、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和评估

  通过宣传回访提升患者的就诊率,定期板报宣传,空前“联合国糖尿病日”成功举办,加大糖尿病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糖尿病患者从基础饮食做起,更好全面控制血糖打下坚实基础,并加强回访,使患者得到关爱,认可医院、大夫。

  六、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一是继续实行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坚持执行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质量可追溯机制,确保各项护理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二是重点监督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对管理,定期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进行归因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

  三是重点加强对新上岗护士、低年资护士的技术考核。制定出年度护理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和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采取各种措施认真组织落实。

  四是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告知程序和沟通技巧,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五是充分发挥临床护理人才的优势,提升护理队伍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七、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业务快速发展

  继续沿着“突出专科特色,发挥优势,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的发展思路,把科室做大、做强。

  (1)继续加快糖尿病科建设步伐。把有发展前景、有上进心的优秀人才配到省级医院进修。

  (2)倡导多科室的参与合作,采取协同攻关、优势互补,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3)充分利用好我院的现有资源,尤其是辅助检查,把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时诊断清楚,让老百姓少花钱就能看好病,从而提高科室的信誉度。

  (4)大胆创新,把进修学来的新技术用于临床实践。

  八、不足之处

  “诚信服务、爱心服务”还没有成为每一位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没有更好地处理好各种医患关系,医患纠纷时有发生。科室的行政管理、经营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专科影响力也有待提高,医疗护理技术仍然未被广泛认同等等。

  总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内科全体医务人员有信心有能力把我科建设成中医院最大最强的精品科室,能在医院光辉灿烂的发展蓝图上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医特色治疗:穴位敷贴,耳穴压豆,中药足浴,刮痧,中药使用率达到70%。

年度内科医生工作总结2   回眸过去的工作、学习、生活既辛苦、忙碌,又让人感到充实和自豪。现将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

  晋升为主治医师是独立开展工作的开始,为迅速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前两年本人一直在急诊科工作,急诊工作的锻炼使我迅速提高对急危重病的认识和抢救水平,能熟练处理好急性左心衰、急性冠脉综合症、支气管哮喘发作、高血压急症、癫痫大发作、上消化道大出血、大咯血等内科急症;同时能熟练地进行心肺脑复苏的抢救。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内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阅读大量医学杂志及书刊,坚持写读书心得和综述,踊跃参加医学专业网络,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及时应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内科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的诊治技术,同时也能处理各系统的常见病及各种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症如心脏骤停、药物中毒、昏迷等等,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在程度上避免了误诊差错事故的发生。我的信念是尽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解除病人痛疾。临床工作离不开科研,同时我也希望自己有所创新,并开展了以脑卒中为主题的系列研究,针对脑卒中发病后肢体瘫痪后遗症多,且发病年龄高,治愈率低,申报了《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应用》课题,提出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加强肢体康复,在康复治疗中发现强制性运动治疗对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较好,但对下肢功能恢复与一般康复治疗区别不大,故又提出《脑卒中下肢偏瘫病人踏车运动疗法临床分析》的相关研究,采用踏车运动治疗患侧下肢,并且取得较好疗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攻关,最终完成课题,在临床推广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医学研究的艰辛,虽然我的课题已取得阶段性结果,但治疗脑卒中是一项长期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建树。

  自任职以来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对下级医师的指导工作,培训下级医师进行各种常用内科操作,规范三级查访制度,提高下级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多次组织院内讲座,规范各种常规操作技能,真正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

  希望自己能通过这次晋升评审,使自己的业务工作更上一层楼,做一个优秀的内科医生。

  年度内科医生工作总结3

  不知不觉,在呼吸内科已经实习一个星期,在呼内的一个星期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东西,做了很多错事。真正进入临床,才发现跟学校所学的东西很多事完全两码事情的,课本上学的东西,自己很多都忘得一干二净了,遇到情况也不会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第一周,就学习了测血糖,量血压,收体温计,静脉输液,换药瓶,做雾化,留置针封管,抽动脉血,我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自己第一次做起来还是会手忙脚乱的。测血糖,经常犯得错误是扎针后没有挤够血出来,以至血糖值偏低!测血压,听测器放不到动脉波动处,听不清楚收缩压跟舒张压。静脉输液,自己排气还是偶尔有点空气。穿刺了4个病人,前几天两个病人打肿了,原因可能是进针后没平行在进去,导致失败。今天唯一让我有点欣慰的是终于两个扎成功了,第一次感觉到有点成功感!刚刚开始自己一点都不会看输液卡,不知道bid,qd,q12,q8几种输液放在一起应该先滴注哪瓶,现在开始有点懂了。留置针封管,我老是马大哈,忘记把开关关了,现在每次都告诉自己要记得封管要关开关!让我铭刻于心的是第一次动脉抽血,是一位老伯,老师看他态度比较好,问我你要不要试一试,其实我压根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但真的很想去尝试一下,于是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进针了。我没有扎中,老师过来帮忙,由于我进针的角度深了,老师过来帮忙,弄了好久也抽不出血,病人一直喊疼,老师抽出来,说帮病人重抽。病人很生气,责骂我们护士怎么这样,技术那么烂,当他试验品,抽了半天也抽不到血,让他痛苦了那么久。我一边安慰他,一边帮他按压止血,病人生气的责骂着,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很愧对他,心里很害怕,很难受,我想他会不会投诉我呢,我不断地道歉,最后病人的情绪终于缓解了,可我的心里还是觉得很难受!做护士,真的技术很重要,一针见血,减少病人的痛苦,我想自己以后能不能做到呢?

抽血室护士总结篇9

[关键词] 静脉采血;晕厥;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a)-0133-02

晕厥为突然发生、短暂的意识及姿势肌张力丧失状态,是由于大脑一时性供血不足缺血缺氧所致。常伴有苍白、出汗、脉弱与血压低等症状,疼痛、注射、饥饿、拥挤、闷热、恐惧、疲劳等是其促发因素[1]。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采血时,偶尔会遇到患者晕针、晕血等情况,继而发生晕厥,连带晕厥后跌伤的发生,使采血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以致于发生采血现场骚乱并产生医疗纠纷,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本院针对此现象,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针对性护理方法,避免和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现将本院近2年在门诊注射室和高招体检中发生晕厥的2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2年3月本科临床静脉采血26 430人次,发生晕厥18例,学生高招体检7 520名,发生晕厥4例。临床患者发生晕厥的18例中,精神因素所致晕厥8例,疼痛所致晕厥4例,性晕厥4例,晕血2例。高招体检发生晕厥的4例中,精神因素所致晕厥2例,性晕厥1例,癔病性假性晕厥伴癔病性抽搐1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7例。18~25岁10例,26~40岁7例,40岁以上5例,平均年龄(32±6)岁。

1.2 发生晕厥后的临床表现

1.2.1 精神因素所致的晕厥共10例。采血前均表现为对注射器、针头的极度敏感、恐惧、精神高度紧张。无意碰触便高声尖叫。坐上采血椅,身体向后萎缩,上身不敢前伸,被动前伸后,肘关节屈曲头向后扭,双眼紧闭,心率加快,呼吸深快。往往于进针后发生快速晕厥。

1.2.2 疼痛所致的晕厥4例。此类患者平时对疼痛高度敏感,加之精神高度紧张,甚至会产生想象疼痛,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2]。在护士采血进针不顺利时,高声呼叫疼痛,造成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反射性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3]。随后发生晕厥。

1.2.3 性晕厥5例。注射室为患者采血时均采用坐位,2例患者均为长期体弱多病,营养不良,采血前身体虚弱、空腹。1例学生患有贫血,高考前过于劳累,营养不良。顺利采血后,患者自行站立行走数步后突然晕厥、跌倒,是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引起暂时性广泛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发生晕厥[4]。此类患者最易发生跌伤。

1.2.4 晕血晕厥为患者采血时顺利完成,但当患者见到红色血液后马上感到恶心、心悸,随后出现晕厥。

1.2.5 癔病性假性晕厥伴有抽搐1例,此例为女性学生,顺利采血后,走下采血椅,先哭泣,随着同学的问候,便发生假性晕厥,随之哭泣抽搐,并呼吸急促,过度换气,自诉轻度头昏。发生晕厥后,除癔病外,均脉搏细弱,面色苍白,1 min左右自行苏醒。此时心率加快、心悸、气促,出冷汗后缓解。给予口服温热葡萄糖水后,症状、体征很快消失。测血压,性晕厥为一过性血压下降。癔病性假性晕厥者无阳性体征。

1.3 预防及护理措施

1.3.1 采血前进行有效沟通。护士在接到采血通知单后,要热情接待患者,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不同进行安慰。细心观察患者的表情与言行,采用针对性的教育形式进行采血知识的健康教育,使他们能正确配合标本的采集。耐心细致解释,减轻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特别是精神过度紧张者,恐惧疼痛,一定要态度和蔼,用适当的语言,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鼓励患者树立自信心,尽可能配合护士完成采血。在注射室,我们往往配有两名护士,采血者护士手法轻快熟练,另一护士站在患者一侧,协助患者采取舒适、方便的操作,并同时做言语的沟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遇到晕厥的患者,随时做好搀扶,以免跌倒。

1.3.2 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采血室应光线充足,避免人群嘈杂。尤其在夏季,天气闷热,注意空气流通。采血室外有休息区,以供患者采血后不适能够得到充分休息。对年老体弱者优先安排采血,尽量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并嘱患者准备早餐,采血后立即进食可以减少因空腹等待而发生的不适。

1.3.3 采血时的注意事项。采血椅为带扶手的靠背椅,保证稳妥,避免患者从两侧及后面跌倒。采血垫为斜向护士的30度角的斜垫,上盖无菌巾,患者上肘伸向护士后,肘部自然伸直,屈侧向上,上身微微前倾,另侧上肢平放在采血台上保持身体平衡。患者座位要舒适,避免因紧张疼痛移动,针头刺穿静脉引起采血失败。如为体弱患者,必要时卧位采血。采血过程中,如遇患者不适,则让患者暂缓起立,稍做休息,再轻轻扶患者起立,到休息室坐下或躺下,待缓解后再放走患者。

1.3.4 发生晕厥后的护理措施。患者发生晕厥后不要惊慌,立即让患者平卧、去枕、呈头低足高位。解开衣领、放松腰带,可适当给予吸氧,指导患者做深呼吸。用手按压人中、内关、合谷等穴。大汗淋漓者注意保暖,保持安静。患者清醒后给予口服温热葡萄糖水,充分休息并症状消失后放走患者,并嘱患者此次经历待下次就医采血或注射时要告知医生和护士,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2 结果

以上22例病例中,护士均根据患者采血后发生晕厥的不同原因及时做出判断,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患者都能很快恢复,无不良反应并能自行离院。

3 讨论

采血时的晕厥,要注意与患者原发疾病的突然恶化以及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相鉴别。在积极给予吸氧等措施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如数分钟之内仍未恢复者,要尽快告知医生,作进一步的检查及处置。

作为门诊及急诊室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较高的静脉穿刺技术,在静脉穿刺时能够尽量减少疼痛[5]。当患者发生意外时,要及时正确鉴别和妥善处理,遇事不慌,大胆心细、沉着冷静,果断处理,有条不紊地进行有效抢救,及时做好安抚和解释工作,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6]。加强专业知识及心理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医德医风的修养,对患者出现各种问题随时随地做好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较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检查及治疗,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周悠红. 门诊静脉采血的护理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4):293.

[2] 周红梅. 静脉采血发生晕厥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 中国疗养医学,2008,17(9):547.

[3] 杨丽. 大学生门诊注射发生晕厥33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2010,18(243):221.

[4] 李冰. 静脉采血所致晕厥1例原因分析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1, 17(9):37.

[5] 刘苗. 静脉采血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54):119-121.

抽血室护士总结篇10

【关键词】 手术室;职业危害;自身防护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致使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里。同时手术室还有常备的各种化学制剂、挥发性麻醉剂、锐利的手术器材等多种不利因素,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因此,如何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本文就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临床观察及文献归纳总结,并提出防护性措施。

1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1 感染因素 我国是乙肝、丙肝感染高发区,手术室护士直接接触病人开放的伤口、血液和体液。由于锐器损伤、污血溅到皮肤和眼睛,很容易被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一次性感染。0.004 mL污染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率为0.3 %,HC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机率为1.8 %[1]。

1.2 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 专家已证实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2]。手术室的护士经常需快步行走,搬运器械包和敷料包,处理各种器械和重物。洗手护士需长时间站立,有时连续站立6.5小时/天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分钟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4小时/天或以上。护士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的发生率为8.4 %,护士因站立时间过长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3]。

1.3 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 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的环境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某些吸入麻醉药物如氨氟醚、笑气及乙醚等,吸入人体后经一定的时间才能排出,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污染的环境中,有引起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降低的可能[4]。

1.4 噪声的危害 手术室的噪音包括电钻、电刀、负压吸引器、麻醉机、血压检测系统等。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可出现头痛、失眠、听力下降、血压升高等症状,还可使人烦躁、精力分散,工作容易出现差错[5]。

1.5 消毒灭菌剂的影响 手术室常用的消毒灭菌剂有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含氯消毒液,不加防护的长期接触可导致气促、头痛、接触性皮炎、鼻炎、关节病、哮喘、记忆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6]。

1.6 X射线的影响 随着骨科新手术的开展,手术中使用C-臂机越来越多。少量多次接触X射线会导致护理人员机体损伤(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放射病等)[7]。

1.7 生理、心理因素 手术室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加班加点是常事,遇有重、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加明显,尤其是夜班护士,要独立完成繁重的工作。造成护士心情焦虑、精神紧张。护理人员有情绪疲溃感的占59.1 %,无成就感的占53.2 %,明显高于国内常模33 %。

2 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

2.1 感染因素的防护 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传递手术刀、剪时,不能直接用手,要用弯盘传递。正确选择掰安瓿的方法,使用硬质锐器收集盒,锐器盒的使用可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50 %[8]。手术室护士应主动接受关于乙肝、丙肝、HIV的知识,同时要了解和掌握手术病人的病情,对已确诊携带感染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防护。对急诊或未确诊病人一律按阳性对待,接触有感染血液或体液时均应有个人保护装置。如污血不慎溅落到眼睛里或皮肤上应立即冲洗。另外洗手和戴手套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2.2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减少无效劳动。打破护士工作的班次,实行弹性工作制,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合理调整,灵活安排人员。既保证手术的安全配合,也为安排工作提供更宽松、更有利的条件。

2.3 污染气体的处理 改善手术室通风设备,保证通风良好,将每个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防止麻醉气体在手术室内蓄积。装有抽吸装置,定期抽吸。术前提醒麻醉师检查麻醉机的密闭性,减少药液散发在空气中。

2.4 噪音的防护 在工作中尽量减少噪音,操作迅速、轻柔,陈旧落后产生噪声大的设备尽量淘汰,引进仪器时要考虑到环保因素。手术过程中不许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为医务人员和病人共同创造一个整洁、清新、安静的手术环境。

2.5 消毒剂使用管理 从戊二醛消毒液取出浸泡的器械后立即将盖子盖好,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取用戊二醛熏箱内物品时尽量一次取完,有条件时用H2O2等离子体灭菌器或者用环氧乙烷灭菌。接触含氯消毒液及甲醛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泼翻。

2.6 X射线的管理 术中需要行X线透视及使用C型臂进行X线摄片的手术,安排在固定的手术间,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情况允许下可暂时回避,尽量避免身体照射,合理安排人员,避免短期内接受大剂量X线照射。孕期护士避免接触X线。

2.7 调整护士的工作强度 由两名夜班护士承担的繁重的手术准备工作分摊给当日白班的6名护士,大大降低了夜班护士的集中工作强度。我们还坚持了每日14点30分后更换洗手护士下台休整的做法,工作效率有了提高。针对以往器械护士准备次日手术,费时、费力、压力大的情况,医生有时还不甚满意,我们制定了一套器械准备常规卡,使护士准备次日手术器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减轻了护士在时间和精神上的压力。

3 小结

为了进一步规范护理工作,加强法制化管理,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尤其是国务院刚刚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明确了护士的权益,规范了护士的行为,进一步完善了职业防护策略和措施,对于积极依法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起到了促进作用,护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认真学习并加以贯彻落实,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自我防护,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云.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2] 贺锋洲 摘.护士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及疲劳关系[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4,(4):18.

[3] 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68.

[4] 程月娥,叶志霞.手术室的麻醉废气污染与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626.

[5] 魏继承.手术室及ICU环境的噪声污染[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96,17(5):311-312.

[6] 杨玉莲,陈玉平.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0,19(9):4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