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室护士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6 21:34:04

抽血室护士论文

抽血室护士论文篇1

【关键词】 优质服务;门诊抽血室;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636-01

优质服务是医院文化传播的载体、宣传品牌、形象标志,能满足病人被尊重、被信任、享受公平的心理需求,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又能让医院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久的胜利[1]。门诊抽血室是医院窗口之一,我院在门诊抽血室开展优质服务,通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穿刺技术,实施心理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完善服务细节,开展健康教育等举措,使得门诊患者满意度较之前有很大的提高,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我院门诊抽血室开展优质服务的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抽血64790人次,其中男性33,881名,女性30,909名。日均采血约200人次,单日采血最高近400人次。

2 方法

2.1提高护士的主人翁意识,转变服务理念 现代护理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为病人服务。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军队医院,本着“大爱忠诚、大医精诚”的服务宗旨,在湖北地区拥有良好的口碑,医院强调“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要求医护人员彻底改变以自我为中心、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服务理念[2]。门诊抽血室位于医院服务的一线,门诊抽血护士更应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把为患者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3]。

2.2全面提高抽血护士的综合素质 由于门诊抽血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科室专门制订了基于一卡通及检验信息系统的门诊抽血流程,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掌握一卡通及检验信息系统操作与故障处理,确保每个人都能独立使用,并对患者进行取单指导。过硬的穿刺技术是门诊抽血室护士必备的操作技能,也直接影响到门诊患者对抽血服务的感受和对护士的服务评价,同时也是及时、准确获得检验结果的有效保证。狠抓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力争一次成功,减轻病人的痛苦。门诊抽血室护士上岗前,必须完成相应的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与考试,熟悉所有检验项目抽血要求,掌握血管评估技能与穿刺技巧,并对婴幼儿、肥胖、老年等患者的特殊血管进行专门训练,全面提高门诊抽血护士的综合素质。根据门诊抽血室的感染控制要求,强化护士的感控意识与行为,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巾一带一手消;注明消毒物品的开启及失效时间;设置三种污物袋/盒,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用垃圾,利器盒装锋利的垃圾。污物入袋应严格按分类弃入不同颜色袋中,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不能混放,防止在医院发生的交叉感染。护士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等个体情况和交流中掌握的信息,先做好晕针的抢救准备,采血过程中多鼓励患者,给予适当的安慰和心理暗示,或是跟患者聊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做简单的健康宣教来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紧张感及恐惧感,避免晕针的发生。

2.3 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院日门诊量为3000-5000人次,抽血室的工作量较大,人流集中,特别在上午9时~11时最为繁忙。抽血室护士必须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坚持抽血前后进行严格的“三查七对”和无菌操作。接到检验单后,认真核对姓名、年龄、性别以及检查项目,根据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是空腹等,对于身份识别有误、冒用他人身份检验的细致解释,获取理解。遇到晕血、晕针的患者,抽血护士也要从容、淡定,立即停止抽血,让病人平卧及补充适量的糖盐水,待病人缓解后再行抽血。其他护士注意现场协作,维护好病人秩序。

2.4 加强护患沟通良好的交流技巧 现代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转变以及人们健康观的不断更新,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做好门诊抽血室工作的基础,也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门诊抽血室护士应掌握普通话、本地方言、简单护理英语及手语,还要善于运用多种交流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句,进行开放式谈话,引导患者说话,适时开展健康教育,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书交流的侧重点也不同,如儿童患者先告诉家长如何固定好孩子,以免意外的发生,再鼓励并建立孩子的信心,与儿童交流时语气柔和;面对老年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要取得信任。在抽血过程中碰到过度紧张、害怕的病人给他一个微笑、问候,不仅缩短了与病人之间的距离还使患者产生了信任感和安全感。

2.5提供细微之处的服务 门诊抽血室紧邻检验科,十分便于标本送检。门诊大厅及各楼层设有醒目的抽血室指示地标,引导患者流向。门诊抽血室为开放式,护士与患者面对面无障碍交流;设置一米线,确保病人个人空间。门诊抽血室的墙上贴有各种温馨提示,如门诊采血提示及注意事项,静脉采血后的三句话及常规抽血项目价格表,为病人提供有用的信息。一卡通及检验信息系统大大方便了病人,护士会打印患者取化验结果的时间与地点小票交代患者,自助取单机处有取单程序提示患者,也有导医协助服务,对因各方面原因不能来院打印化验结果的门诊患者,我院还开展了短信发送检验结果的服务。

2.6门诊抽血患者的健康教育 加强门诊抽血室护士的健康教育意识及进行健康教育意识的培养,在护理服务活动中主动寻求信息,不断拓宽知识面,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将其融入到健康教育工作中。抽血前的健康宣教:护士接到化验单后,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选择正确的试管,告知患者取单的时间、地点及一卡通及检验信息系统的使用;抽血中的健康教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操作规程,选择较好的血管,尽量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抽血时嘱患者放松,保持心态平稳;抽血后的健康教育:拔针后告知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沿着血管方向按压5分钟,不要揉,尽量避免穿刺的手臂提拉重物。若凝血功能不好的患者延长按压时间至10到15分钟。协助患者拉下上臂过紧的衣袖避免影响正常的血液回流。患者抽血过程中护士时刻使用温馨用语,保持微笑服务,使患者感觉舒适及在门诊抽血时的短暂时间里获得相关健康知识。

3 效果

实施优质服务以来,病人对门诊抽血室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由原来的90.3%上升到96.1%,对门诊抽血室护理技术满意度由原来的91.7%上升到98.4%。

4 小结

我院门诊抽血室开展优质服务以来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患者一致认为采血流程顺畅、护士接待热情、技术操作规范、沟通及时有效、取单指导清楚,大大方便了患者,也增强了门诊抽血室护士的主人翁精神和综合素质,各方面为患者着想,减少患者的恐惧感及不安。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 龙彩雪,黄世敏,冯红娜。浅谈优质服务理念[J].海南医学,2011,22(2):146-147.

抽血室护士论文篇2

【关键词】 门诊采血;护患纠纷;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门诊采血室作为医院的窗口部门,因具有病人流量大、随即性强,疾病种类广泛,病种复杂等特点,致使成为及易发生医疗纠纷、病人投诉的场所。同时采血室工作质量的高低反映出一个医院的整体水平和精神面貌,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和医院的声誉,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提高门诊抽血室工作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院的要求逐渐提高,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同时法律维权意识、自我保护也越来越强。近年来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及医疗纠纷增多,其中护患纠纷呈上升的趋势护理纠纷也在逐渐上升。医院门诊抽血室是患者涉及面广流动量大、诊疗人群密集较高的场所。护患沟通不良是患者不满意等医疗纠纷发生的直接相关因素,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为了解病人投诉的原因和探讨其防范对策,减少护理投诉的发生,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发生的门诊采血室病人护理投诉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一所综合性三级医院,日均门诊采血量750人次左右,我院门诊采血室2010年1月-2011年12月受理的有文字记载的有关门诊护理投诉26例,均填写医疗投诉登记表,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基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家庭住址)、投诉发生情况(投诉发生环节、投诉发生原因、服务提供者情况)等。所有投诉均经调查核实,其中投诉事实完全属实3例,部分属实23例;按其原因不同分为:护患沟通不当14例,占54%;缺乏同情心和责任心2例,占7.5%;业务技术欠熟练3例,占12%;候诊时间长及秩序欠好5例,占19%;其他原因有2例(病人及家属方面2例),占7.5%。

2 纠纷原因分析

2.1 服务因素 我院门诊采血室患者绝大多数是空腹抽血、上班族、学生等,心情迫切,经常有不排队就想先抽血的患者,这时极易引起排队抽血患者的不满,同时采血室护士因采血工作量大、解释不到位,说话口气简短过硬也极易引发纠纷。

2.2 计价收费人员业务不熟悉 患者在抽血前未去收费处缴纳费用或收费员漏收有关费用,当排队抽血时护士告知患者需要补交费用时,患者产生不满甚至质问,而引发纠纷。

2.3 技术水平不高 部分新护士技术不成熟,专业技能欠熟练,操作失败,尤其在为小孩患者抽血时,护士如不能确保一针见血,患儿家长会极其不满,引发纠纷。

2.4 护患沟通不良 采血结束后,护士未能交代清楚取报告的时间及地点,或因语言沟通障碍,患者未能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拿不到化验单时,如果不做好解释工作,易引发纠纷。

2.5 健康教育不到位 医院人流量较大,排队等候检查的情况较多,患者来院就诊时难免心情较为焦躁,再加上有时因护士健康教育不到位,未能正确指导患者按压采血部位,经常出现患者按压方法不正确或按压时间不够,采血部位出现血肿、淤青等不良现象。

3 防范措施

3.1 叫号系统的应用 我院门诊部于2010年投入并使用“抽血排队叫号系统”,患者取号后可安心等候系统呼叫,解决了多年抽血高峰期患者站立排长队及插队的难题,同时还开放了绿色通道,为急、危重、老年人及孕妇提供优先采血窗口以往患者抽血常要忍饥排队等候,特别是年老体弱者站立时间过长,易发生不适及心理焦急,容易导致患者插队等纠纷,该系统的应用优化了工作流程,营造了和谐有序、人性化的就医环境,患者等候时间缩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和医院形象。

3.2 更新服务观念,提供主动服务 加强护士思想修养,提高文化素质,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实施弹性排班,安排两名护士提前一小时上岗,方便了上班族及学生请假抽血的难题,同时也缩短了患者上午等候采血的时间。

3.3 在采血室开设了收费窗口 对于未缴费或漏缴费的患者不愿再去排队缴费提供了方便,若抽血患者排队等候得较多,护士可先行给患者抽血,然后再让其去补交费用,这样患者比较容易接受。同时安排定期给收费人员进行有关采血化验收费的培训工作。

3.4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采血室工作的护士相对年资较高,工作经验较丰富,专业技术较硬,新调入的护士,先在儿科培训2个月后上岗。在为患儿抽血时,护士要有高度责任心、技术过硬,在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再给予穿刺,没有把握时请经验丰富的护士耐心细致地确认好血管后再进行穿刺,穿刺后给予有效按压,使患儿家长觉得我们很重视同时还要对患儿进行语言安慰,转移其注意力。这样让患儿及家长首先在心理上得到了安慰,可避免因抽血不成功而引发纠纷。

3.5 为患者领取报告单提供方便 在各个采血点及门诊大厅安放了自助报告打印机,方便患者领取化验报告单。同时在扣费单上注明取报告时间及地点,不能如期取到验血报告而来抽血室询问时,护士一定要热情接待、态度诚恳的帮助患者查询化验单。查询后如化验报告确实尚未发出,护士要耐心向患者解释并主动告知患者可以电话告知或邮寄化验结果。免除患者再次来院奔波的麻烦,设身处地为患者解决问题,取得患者的理解,从而避免纠纷的发生。

3.6 做好健康教育 护士在采集标本后,正确指导患者按压采血部位,同时在每个采血窗口放置醒目标志“抽血后请持续按压5-10分钟及正确按压图示等。及时提醒抽血患者,帮助抽血室护士尽好告知义务,避免纠纷发生。

4 小 结

随着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量的增加以及人们对医疗行业要求的增高,门诊抽血室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门诊抽血室环节多、人员杂、工作节奏快,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技术要求高。要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要改善医院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的提高相互配合,优化工作流程,改善环境,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供温馨舒适、安全优质的服务。投诉是患者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方式,医务人员应当正确认识,护患纠纷后不应回避,要及时了解事件发生经过,仔细听患者及家属的申诉,核实情况,公道处理。属于护士技术问题、责任心不强要敢于承担责任,属于服务态度差、服务不周到的要向患者当面表示歉意,并及时纠正。门诊采血室护士要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注重护理质量,实施健康教育。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有效地防范护理纠纷,无护理纠纷投诉,使患者满意,才能更好地塑造医院窗口形象,提高门诊的服务质量,提高医院声誉。

参考文献

[1] 杨大干,郭希超,徐根云,等.叫号排队系统在检验抽血中的应用.《中国医疗器械杂志》[J].2008,32(2):139.

抽血室护士论文篇3

[关键词] Ⅰ期临床试验;血标本采集;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a)-0163-02

[Key words] Phase Ⅰ clinical trial; Blood sample collection; Nursing managementⅠ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阶段,即评价新药人体的耐受性和安全性[1]。在新药Ⅰ期临床研究中,血标本的采集是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的关键环节,护士作为血标本采集的执行者,其正确及时采集血标本可为试验结果的分析或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2]。因此,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就要求必须加强血标本采集的护理管理,保证采集的血标本合格率达到100%,否则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我院I期临床研究室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临床试验基地之一,于2009年5月~2011年10月开展并圆满完成了6个Ⅰ期临床试验项目,在采集血标本的这一环节中没有一个样本出现问题。现将笔者Ⅰ期临床试验中血标本采集的护理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6个Ⅰ期临床试验项目中,药代动力学试验3项,生物等效性试验3项;受试新药包括抗生素、降糖药、制酸药等试验药物;给药途经有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滴注;共有96名受试者参加临床试验,其中男78名,女18名,共采集血标本8 956个。8 956个血标本采集时间均控制在±1 min,无一个血标本出现溶血或凝血,血标本合格率在100%。

2 护理管理方法

2.1 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

2.1.1 护理人员的安排 I期临床研究室设立2名专职研究护士,笔者选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工作的态度、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操作技能、熟练的急救技术的主管护师担任;其职责是负责Ⅰ期临床试验项目受试者的招募与筛选,试验前所需物品与药品的准备,试验中标本的采集,受试者的管理,不良反应的观察,报告、记录与处理,试验后资料的整理,物品及仪器的清点与消毒等工作[3];特殊情况下如生物等效性试验时,若方案设计所需受试者的人数较多且采血点密集时,为了保证标本采集的时间及量的准确性,在临床试验启动前专职研究护士可通过医院护理部进行协调,在外科、ICU等科室招募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过硬的2~3名护士参加该临床试验的血标本采集工作。

2.1.2 护理人员的培训 Ⅰ期临床研究室2名专职研究护士必须参加并取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培训合格证书;对Ⅰ期临床试验的基本内容与要求、GCP知识及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一定的了解;参与Ⅰ期临床试验的其他护士也要经过国家或院内GCP学习和培训,并取得GCP培训证书。每项新药Ⅰ期临床试验开始前,参与临床试验的所有护士均须参加由试验负责人、临床医师、试验测定人员等参与的开题讨论,明确试验的性质、任务、目的,熟悉试验过程、步骤、要求[4],掌握标本采集的时间、量及注意事项,懂得采血时间在临床试验中的重要性,同时须充分了解受试者接受该种新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药品的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措施,确保一旦发生不良事件或反应能及时处理,以降低受试者损害程度,保障受试者安全;另外参与临床试验的护士还须认真学习、理解护理相关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如静脉留置针穿刺SOP、标本采集SOP等,保证试验中所有护士遵循一致的护理标准操作规程,将试验中的人为偏差减少到最小[5]。

2.2 血标本采集的流程管理

2.2.1 血标本采集前的准备 根据药物临床试验方案及无菌操作技术要求,提前做好准备工作。①人员的分工:为了保证采血时间与量的准确性,一般一名护士只负责4~5名受试者的血标本采集,同时增设1名机动护理人员且此人员必须由Ⅰ期专职研究护士担任。分工具体到哪位护士负责哪几名受试者的血标本采集,机动护理人员负责处理采血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状况如留置针阻塞或脱出及受试者的监护、不良反应的报告、记录与处理等。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清楚。②物品的准备:依据试验方案采血要求制订采血个表,并按照采血个表准备每位受试者的生物样本试管,并在试管上注明受试者的编号、试验阶段、采血时间及采血点数;准备好封管液即0.9%生理盐水、无菌注射器、20G直式静脉留置针、肝素帽、3M透明敷贴、一次性7号采血针、棉签、0.5%碘伏等,避免血标本采集中因物品的缺失致采血流程时间延长、采血时间误差增大而影响药时曲线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临床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2.2.2 血标本的采集 严格按试验方案要求正确、及时、定量抽取血标本。采集血样的方法: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几乎所有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在临床研究中需于24 h内抽取受试者10余次的血样,为了保护血管,减轻受试者的疼痛,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血样采集创造条件,笔者选择用静脉留置针抽取血样。首先选择合适的静脉后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后接肝素帽,用3M透明敷贴固定,并用记号笔在敷贴上注明受试者的编号,消毒肝素帽待干,使用一次性7号采血针直接插入接有肝素帽的静脉留置针内后再与具备有真空的生物样本试管连接,以连续采集的方式采集第一次血标本,第一次血标本采集完毕,拔除一次性采血针,然后用0.9%生理盐水3 mL正压封管,防止因血液回流发生凝血堵管;再每次采血时需先用5 mL注射器抽取0.5 mL血液弃掉,其余步骤与第一次采集血标本相同。采集血样的注意事项:①血样标本采集时间点必须精确。护士应掌握自己所负责的每名受试者的采血时间,保证每次血标本采集时间误差为±1 min,如因某些因素导致时间误差超过1 min,应在采血个表上按实际采血时间点如实记录;同时采血时认真核对受试者编号、生物样本试管上编号及时间是否一致。②防止采集的血标本凝血或溶血[6]。避免血标本凝血或溶血是保证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若采集的血标本需要抗凝时,采集时一定要注意采集的血液与生物样本试管内抗凝剂的比例准确,避免因抽取的血液量相对试管中的抗凝剂来说采血量不足,由于渗透压的改变发生溶血,同时血液吸入到装有抗凝剂的试管后需尽快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防止血液凝固,笔者选用的抗凝剂试管上均标有规定的抽取血量的刻度,采集时护士严格按试管上标注的刻度定量抽取,血液抽取后立即将抗凝管放在两手掌中滚动,即可充分混匀血样,又可有效防止溶血;为了防止血标本的溶血,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采血针与生物样本试管,避免因针头过小、生物样本试管质量粗糙而致红细胞破裂造成溶血,笔者一般选用7号一次性采血针、BD公司生产的20G直式静脉留置针和生物样本试管。③采血部位的选择。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宜滑动、避开关节和静脉瓣的易于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采血。若试验药物是静脉滴注的,切不可在静脉输液的同侧进行采血,以免因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而出现检测结果误差。④其他。为了避免对临床试验结果产生的误差,采血时还应保持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尽量统一采血姿势、尽可能使用止血带1 min内采血等[6]。

2.2.3 血标本采集后的处置 血标本采集后按试验方案要求将血标本先静置,然后离心,再将离心后血清或血浆转移到血浆样本保存管中并将其按序、分批放于低温冰箱中专人加锁保管,最后将处理后的生物样本试管弃于生物样品垃圾袋中,按医院规定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处理。

2.3 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

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设有专门的采血室,开展每个新药Ⅰ期临床试验项目前,要求该项目在正式启动前1周和临床试验进行期间,运用多功能动态灭菌机对采血室空气进行消毒,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 h;参与临床试验采血的护理人员,应衣帽整齐,采血前应洗手戴口罩,采血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严格按医院规定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处理,并做好交接记录;防止交叉感染。

2.4 受试者的安全管理

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研究中10余次的抽血让受试者产生恐惧心里,要求护士对受试者做好耐心解释工作,消除受试者恐惧心理,让其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参加试验,有利于受试者的安全;同时新药Ⅰ期临床试验是药物首次在人体的试验,尽管有临床前动物实验提供的安全性方面的数据,但人与动物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异,试验中对人体会产生什么效应、哪些不良反应都难以预测[7],因此试验中要求护士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障受试者的安全。

3 讨论

总之,血标本的采集是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的重要内容,护士作为血标本采集的执行者,其正确、及时采集血标本可为试验结果的分析或评价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因此,在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研究中,为了保证所采集的每个血标本合格率达到100%,从而保证试验数据真实、准确,就必须要对血标本采集这一关键环节采取一系列的护理管理措施:血标本采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人员、物品等必须全部准备到位;血标本采集中,要求护士严格依从试验方案要求、遵循统一的SOP[8]、严格执行核对及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受试者的安全管理等。只有加强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血标本采集的护理管理,才能保证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才能保障受试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S].2003:1.

[2] 张冬林.在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A):65-66.

[3] 耿艳,周志群.Ⅰ期药物临床试验室设置研究护士的可行性[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3922-3924.

[4] 毕葸嫦,田少雷,陈孝,等.探讨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管理[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20(6):462-464.

[5] 顾琼华.研究护士在国内新药临床试验中的现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11,11(1):64-66.

[6] 赵友林.提高药物临床试验安全性检验的质量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8):889-890.

[7] 蒋萌.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医疗监护的探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5):558-560.

抽血室护士论文篇4

抽血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应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理念。明确当患者跨入抽血室的那一刻起,护士的服务留给患者的第一印象就是患者评价医院的院风、院貌及护理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的第一依据。抽血室的患者一般经历挂号、候诊、缴费等一系列就医程序后已经身心疲惫,加之患者是一群特殊人群,他们在拥有与健康人同样需求的同时,还有一些特殊需求:需要同情帮主,需要关爱呵护,需要舒适方便,更需要人性化服务。这就要求护士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得体的仪表、又要有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稳定的心态。要注意服务意识的提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用情感的力量感染患者。处处体现对患者的关心、细心、贴心和爱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另外,娴熟、快捷、高超的操作技术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容易赢得患者的信赖。抽血前可开展的一般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如:口头语言教育、张贴抽血知识等,让患者了解抽血常识,可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里。

1 抽血前健康教育

一般生化检验要求患者晚餐后禁食,至次日晨采血,空腹12-14小时。因进食后可使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发生改变,而不能得到准确的化验值。如进食含脂肪高的食物使甘油三酯明显升高数倍,食用高糖食物2小时内可使血糖迅速升高。在头天晚上进食后到第二天清晨,空腹时间达10小时以上,体内各种物质以达到相对稳定和平衡,食物性因素对血液成分基本没有影响,此时抽血可得到相对稳定准确的结果。抽血时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困难。抽血前一天晚上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高糖食物,避免大量饮酒。因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糖耐量、糖筛查、胰岛素的检验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计量、方法、时间来进行。做内分泌的检验之前,尽量不做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2 抽血时健康教育

抽血时不要使衣袖压迫上臂过紧,以免衣服压迫血管太紧或时间过长引起皮下血肿。一般肘弯处的静脉血管最粗、最易观察到。抽血时嘱患者不要紧握拳头,以免导致血液中的钾离子浓度升高。最好的操作方法是请患者在针头插入时不要紧握拳,尽量让手呈放松状态,可以放开拳头,此时应保持安静平稳心态,如对静脉穿刺紧张或恶心、眩晕,可闭上双眼扭转头部。

3 抽血后健康教育

抽血室护士论文篇5

【关键词】健康体检抽血;晕针;原因;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51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16-02晕针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患者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晕针常常是因为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者饥饿、大汗之后。患者出现晕针时常常会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甚至神志昏迷等。出现晕针的时候抽血医师应该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让患者处于平卧状态,头部放松,松懈衣带等[1]。轻者仰卧片刻,给予温茶或者糖水,就可以恢复。重者可以刺入中、素、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我们在常规健康体检抽血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晕针的情况,对此,本文作出以下研究,特选取30例出现晕针情况的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分析晕针的原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选取的30例出现晕针现象的患者,均是2012年12月――2013年3月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抽血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18-55岁,平均年龄为31岁。根据患者晕血时间可以分为:抽血之前有晕针预征者6例,抽血中晕针者16例,拔针之后出现晕针者8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胸闷、面色发白、出汗和心慌等,严重者还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

1.2方法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年龄、性别、空腹情况、是否是第一次抽血、心理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患者出现晕针的原因。同时根据晕针原因、晕针时间和症状等进行适当的护理措施。

1.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X2来检验,以P

2.1性别因素此次研究中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我们可以看出男性晕针的发生率比女性高,但是在抽血晕针综合征总体发生率方面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年龄因素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龄分布,我们可以发现晕针多发生在22-52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

3讨论

3.1因素分析①心理因素:晕针的发生常常和患者自身紧张、恐惧心理有关,患者由于缺乏对抽血知识的了解,会存在抽血伤身、情绪紧张、血压下降的情况。②年龄因素:许多年轻人喜欢熬夜,早上体检抽血时就会出现低血糖的现象,造成头晕、眼花等。处在更年期和经期的人也会出现头晕、晕厥的现象。③空腹因素:因为个体的差异,部分患者抽血时会紧张,刺激对消化系统影响是极为明显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加之空腹更易导致晕针。

3.2护理

3.2.1备齐急救物品在进行健康体检的时候,院方需要准备好抢救物品、药品、氧气、温开水等急救物品,同时在抽血室周围备好平推车、轮椅和床等。所有的护士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够上岗进到抽血室,这样可以方便我们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3.2.2抽血前询问病史在健康体检的时候,抽血人员需要询问患者既往史,包含心脏病史、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果出现过晕针的患者应该给予平卧抽血[2]。

3.2.3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是保证抽血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为此,我们要加强抽血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找出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措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抽血的开展。

3.2.4提高护士的穿刺水平除了开展心理护理之外,护士需要加强自身针刺的技术,动作要规范,操作准确,采用无痛技术,根据患者血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血管使用不同的穿刺方法和角度。护士要注意举止言谈,操作时的动作要轻柔。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熟练的穿刺技术可以降低晕针的发生。参考文献

抽血室护士论文篇6

血液检测结果作为临床疾病诊断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要求血液标本的质量越来越高。临床护士能否及时、定量、顺利地采集到符合要求的血液标本,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低年资护士由于业务素质与能力低下等原因,常常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差错,影响检测结果。笔者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发生在低年资护士身上的38起住院病人静脉采血差错进行总结、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间发生在低年资护士身上的住院病人静脉采血差错事件共38起,其中男16例,女22例,最大年龄97岁,最小年龄45岁,平均年龄69.2岁,全部定性为一般差错。

2.方法

根据我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差错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差错发生后,当事人把差错发生的经过报告病区护士长,病区护士长报告护理部,然后护理部、病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护士岗位制度与职责》中的护理缺陷分类及评定标准,组织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定性,找出差错的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结果

本组38起静脉采血差错,其中血标本量不准确12起,占31.58%,血标本凝集10起,占26.32%,血标本溶血7起,占18.42%,错用血标本试管6起,占15.79%,血标本损坏3起,占7.89%;其中大夜班差错数33起,占86.85%,日班差错数3起,占7.89%,小夜班差错数2起,占5.26%。

原因分析

1.低年资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低下

我院近年招聘的护士大多数为初中毕业后进入护校的中专毕业生,学历低,基础差,由于实际工作中血液检测项目与教科书理论知识相差较大,以及采血器材的更新,如原来的普通注射器抽血改为现在的抽血针头和真空管抽血,检测设备由人工改为现代化自动检测,因此工作经验少的低年资护士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本组血标本量不准确及血标本凝集差错中,多数发生在同一病人同时抽取多项检验时,由于要使用多条真空管,有的病人血流比较大,瞬间就超量,有的病人血流不畅,掌握不好就会凝血或血量不够。

2.低年资护士技术操作不熟练

主要表现为刚独立工作的护士,不能掌握有效的采血方法和技巧,如血容量不足,血管难找的病人,在需要股静脉穿刺时,不能准确定位而出现多次穿刺血管,或静脉血与动脉血分不清;有的护士不掌握血标本的采集要求,多次在同一试管内注入血液;或抗凝管血液摇匀时间及次数不够,造成血液标本凝集或血标本溶血。

3.责任心不强,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本组错用血标本试管6例(占15.79%)、血标本损坏3例(占7.89%),主要是由于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引起,特别是早晨的集体静脉采血,由于时间集中,过程短,检查的项目多,如果护士不能高度集中精力,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拿错试管与漏抽血等。另外,在送血的路上也要注意,本组这3起血标本损坏就是在送血的路上摔坏的。

4.静脉采血时间集中、短,护士工作量大

住院病人绝大多数的血液标本采集要求是在晨起空腹进行,因此,除急诊血液化验的标本外,我们医院的住院病人静脉血液采集时间安排在早晨06:00~07:00时间段内,而早晨的值班护士只有一人,在新收病人多的情况下,每个病区的护士要为10个以上的病人静脉采血,而每个病人的化验项目都在2项以上,少则使用一条真空管,多数使用5~6条真空管,这就要求护士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迅速完成采血工作,然后赶在08:00交接班前完成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记录、病历书写、时间性治疗等工作。每个护士都知道,大夜班交接班前是护理工作最繁忙、心理压力最大的时间段,新护士在这段时间压力更大,差错的发生率也随着护理工作量的增大成正比升高。本组资料中大夜班静脉采血差错的发生率达到86.85%。

防范措施

1.加强三基三严培训,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

首先,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班或讲座,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我们的方法是:每次业务学习后,护士长利用晨会等时间经常提问护士,以巩固学过的知识,并从中掌握护士的不足之处,作相应的培训。只有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熟练抢救器具的使用,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2]。护士长加强与血液检验科的联系,把更新的项目、要求及时与护士沟通,向她们讲解各种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方法、注意事项、目的和意义,以及真空采血管的使用要求,并把这些知识打印成文字,贴在经常看到的地方如护士排班本上,使新护士能很快掌握,并在日常工作中得以巩固。其次,加强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护理部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病区静脉采血的操作规范,并对每个护士进行考核,过关后才能上岗,科室针对每个护士不同的特点进行技术培训,如股静脉定位不准确的护士,首先要求并帮助她们复习解剖知识,在理论上掌握股静脉的解剖位置后,再到病人身上定位,直到掌握为止。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护士能够改变自己的职业冷漠,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自觉遵守“三查七对”制度。“查对”制度是多年来在医疗服务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3],必须落实在行动中,不但在采血前、中、后查对,还要与收取血液标本的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字认可,检验中心一旦提出异议时要立即采取积极补救措施[4]。

3.公开护理差错,让所有护士吸取教训[5]

从2008年开始,我院护理部鼓励科室将差错上报,目的不是为了处罚当事护士,而是从中分析在管理和工作流程中的漏洞,找出原因,制定新的工作方法,防止以后其他人不再犯类似的错误。病区每月召开护理风险会议,对本月中发生的护理差错、缺陷进行总结、原因分析、讨论,订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不断改进护理工作。在繁忙的时间段如早晨06:00~10:00时间段内,增加一个护士,目的是协助夜班的护理工作,减轻夜班护士的工作量,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总之,减少护理差错和事故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护理管理者追求的目标,而低年资护士是医院的未来,在工作经验不丰富,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一些差错,我们应该爱护她们,通过教育与培训,把她们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参考文献

[1]罗淑元.小儿血样采集方法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1):103-104.

[2]刘红娟.护理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B):73-74.

[3]凌 力.在医保改革中防范护理纠纷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8):636-637.

抽血室护士论文篇7

[关键词] 静脉采血;晕厥;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a)-0133-02

晕厥为突然发生、短暂的意识及姿势肌张力丧失状态,是由于大脑一时性供血不足缺血缺氧所致。常伴有苍白、出汗、脉弱与血压低等症状,疼痛、注射、饥饿、拥挤、闷热、恐惧、疲劳等是其促发因素[1]。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采血时,偶尔会遇到患者晕针、晕血等情况,继而发生晕厥,连带晕厥后跌伤的发生,使采血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以致于发生采血现场骚乱并产生医疗纠纷,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本院针对此现象,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针对性护理方法,避免和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现将本院近2年在门诊注射室和高招体检中发生晕厥的2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2年3月本科临床静脉采血26 430人次,发生晕厥18例,学生高招体检7 520名,发生晕厥4例。临床患者发生晕厥的18例中,精神因素所致晕厥8例,疼痛所致晕厥4例,性晕厥4例,晕血2例。高招体检发生晕厥的4例中,精神因素所致晕厥2例,性晕厥1例,癔病性假性晕厥伴癔病性抽搐1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7例。18~25岁10例,26~40岁7例,40岁以上5例,平均年龄(32±6)岁。

1.2 发生晕厥后的临床表现

1.2.1 精神因素所致的晕厥共10例。采血前均表现为对注射器、针头的极度敏感、恐惧、精神高度紧张。无意碰触便高声尖叫。坐上采血椅,身体向后萎缩,上身不敢前伸,被动前伸后,肘关节屈曲头向后扭,双眼紧闭,心率加快,呼吸深快。往往于进针后发生快速晕厥。

1.2.2 疼痛所致的晕厥4例。此类患者平时对疼痛高度敏感,加之精神高度紧张,甚至会产生想象疼痛,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2]。在护士采血进针不顺利时,高声呼叫疼痛,造成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反射性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3]。随后发生晕厥。

1.2.3 性晕厥5例。注射室为患者采血时均采用坐位,2例患者均为长期体弱多病,营养不良,采血前身体虚弱、空腹。1例学生患有贫血,高考前过于劳累,营养不良。顺利采血后,患者自行站立行走数步后突然晕厥、跌倒,是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引起暂时性广泛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发生晕厥[4]。此类患者最易发生跌伤。

1.2.4 晕血晕厥为患者采血时顺利完成,但当患者见到红色血液后马上感到恶心、心悸,随后出现晕厥。

1.2.5 癔病性假性晕厥伴有抽搐1例,此例为女性学生,顺利采血后,走下采血椅,先哭泣,随着同学的问候,便发生假性晕厥,随之哭泣抽搐,并呼吸急促,过度换气,自诉轻度头昏。发生晕厥后,除癔病外,均脉搏细弱,面色苍白,1 min左右自行苏醒。此时心率加快、心悸、气促,出冷汗后缓解。给予口服温热葡萄糖水后,症状、体征很快消失。测血压,性晕厥为一过性血压下降。癔病性假性晕厥者无阳性体征。

1.3 预防及护理措施

1.3.1 采血前进行有效沟通。护士在接到采血通知单后,要热情接待患者,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不同进行安慰。细心观察患者的表情与言行,采用针对性的教育形式进行采血知识的健康教育,使他们能正确配合标本的采集。耐心细致解释,减轻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特别是精神过度紧张者,恐惧疼痛,一定要态度和蔼,用适当的语言,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鼓励患者树立自信心,尽可能配合护士完成采血。在注射室,我们往往配有两名护士,采血者护士手法轻快熟练,另一护士站在患者一侧,协助患者采取舒适、方便的操作,并同时做言语的沟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遇到晕厥的患者,随时做好搀扶,以免跌倒。

1.3.2 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采血室应光线充足,避免人群嘈杂。尤其在夏季,天气闷热,注意空气流通。采血室外有休息区,以供患者采血后不适能够得到充分休息。对年老体弱者优先安排采血,尽量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并嘱患者准备早餐,采血后立即进食可以减少因空腹等待而发生的不适。

1.3.3 采血时的注意事项。采血椅为带扶手的靠背椅,保证稳妥,避免患者从两侧及后面跌倒。采血垫为斜向护士的30度角的斜垫,上盖无菌巾,患者上肘伸向护士后,肘部自然伸直,屈侧向上,上身微微前倾,另侧上肢平放在采血台上保持身体平衡。患者座位要舒适,避免因紧张疼痛移动,针头刺穿静脉引起采血失败。如为体弱患者,必要时卧位采血。采血过程中,如遇患者不适,则让患者暂缓起立,稍做休息,再轻轻扶患者起立,到休息室坐下或躺下,待缓解后再放走患者。

1.3.4 发生晕厥后的护理措施。患者发生晕厥后不要惊慌,立即让患者平卧、去枕、呈头低足高位。解开衣领、放松腰带,可适当给予吸氧,指导患者做深呼吸。用手按压人中、内关、合谷等穴。大汗淋漓者注意保暖,保持安静。患者清醒后给予口服温热葡萄糖水,充分休息并症状消失后放走患者,并嘱患者此次经历待下次就医采血或注射时要告知医生和护士,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2 结果

以上22例病例中,护士均根据患者采血后发生晕厥的不同原因及时做出判断,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患者都能很快恢复,无不良反应并能自行离院。

3 讨论

采血时的晕厥,要注意与患者原发疾病的突然恶化以及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相鉴别。在积极给予吸氧等措施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如数分钟之内仍未恢复者,要尽快告知医生,作进一步的检查及处置。

作为门诊及急诊室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较高的静脉穿刺技术,在静脉穿刺时能够尽量减少疼痛[5]。当患者发生意外时,要及时正确鉴别和妥善处理,遇事不慌,大胆心细、沉着冷静,果断处理,有条不紊地进行有效抢救,及时做好安抚和解释工作,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6]。加强专业知识及心理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医德医风的修养,对患者出现各种问题随时随地做好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较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检查及治疗,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周悠红. 门诊静脉采血的护理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4):293.

[2] 周红梅. 静脉采血发生晕厥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 中国疗养医学,2008,17(9):547.

[3] 杨丽. 大学生门诊注射发生晕厥33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2010,18(243):221.

[4] 李冰. 静脉采血所致晕厥1例原因分析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1, 17(9):37.

[5] 刘苗. 静脉采血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54):119-121.

抽血室护士论文篇8

【关键词】 血液标本; 不合格; 原因;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147-02

为认真贯彻医院“安全、优质、发展”管理理念,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医疗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引起纠纷及重复工作,提高消化内科护理质量,针对消化内科在血液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科室成立了QC小组,确立课题“降低消化内科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对血液标本采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关措施并实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2011年7月-2012年4月对所在医院消化内科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对策。实施措施前采集2011年5-7月血液标本共8223例,实施后2012年4-6月共采集血液标本8374例,所有的血液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用真空血样采集容器进行采集和通知送检。

1.2 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2011年5-7月、2012年4-6月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记录,标明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比较实施护理对策前后的差异。其中具体护理对策如下。

1.2.1 建立消化内科血液标本采集SOP 护士根据SOP进行操作,使采血标准化、规范化,确保血液标本的采集得到有效的管理。

1.2.2 正确采集血液标本知识及核心制度培训 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操作演示对消化内科所有护士进行检验知识、正确采集血液标本的方法、查对核心制度进行培训,制作各种学习宣传资料,当护士遇到采血困难、使用试管不清楚、向患者宣教而理论知识需要加强时,可随时从资料中获得帮助;对所有的护士定期进行考核,针对存在的问题,商讨解决的方法及加强重点学习。

1.2.3 正确指导患者做好血液标本采集前的准备 护士在采血前要告诉患者明确的禁食时间为12 h,不能超过16 h;采血前4 h勿喝茶或咖啡、勿吸烟、饮酒[2];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血脂检查前3 d禁食肉、蛋、奶。

1.2.4 选择正确的采血时间和 血液标本原则上应在晨起空腹时采集;血培养应尽可能在发热早期或发热高峰期采血,一般要求在应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对已用药而不能终止的患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药物监测根据药物峰值效应,在药物分布期结束后监测,通常在输液后2~4 h进行;复检标本采集时间应尽量选择上次检查的同一时间进行。坐位或卧位对检验结果无大差异,而站立时血液中成分浓缩,蛋白、酶类、钙、镁等结果偏高,采血时患者最好采取坐位或卧位。

1.2.5 采取预防血液标本溶血、凝血、采血量不足的措施 (1)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等待消毒液干燥后采血。(2)穿刺中选用合适的采血针,采血针头与连接管连接紧密,避免换管时间延长及空气进入。(3)扎止血带松紧要适宜,以能纳入一指为宜;采血时尽量缩短止血带的压迫时间,最好不超过30 s,避免淤血和血液浓缩[3];建议在针头穿刺进入血管后即松开。(4)护士根据所要检查的项目及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条形码选择合适的采血管,多管采血时试管的采集顺序是:先采集凝血机制的蓝色管,接着采集使用了添加抗凝剂的试管(紫、绿、灰、黑色),最后采集添加了促凝剂的红色、黄色、白色、桔色、粉色的试管[4]。将采血试管顺序图贴在采血车上,以供护士在采集血液标本时遗忘顺序时可从图中获得帮助。每辆采血车均配备用试管,便于采血试管有问题时可及时进行更换。(5)采血前评估血管的情况,选择粗、直、充盈程度好的血管,成人首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桡静脉;婴幼儿可选大隐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禁止在静脉输液同侧肢体采集血标本。采血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避免采血针在静脉内、外探来探去及反复穿刺。(6)对穿刺抽血困难的患者,禁止用力拍打血管或反复握拳屈肘及反复穿刺,可以热敷穿刺部位或有节奏的推压采血部位的上方,使静脉暂时充盈,加快采血的速度,多次穿刺不成功时,应更换穿刺部位。(7)采集时用手固定针头,针尾应向下倾斜60°插入采血管塞,使血液沿着真空采血管壁缓慢注入;抗凝管采集后立即轻轻颠倒180°摇匀5~8次,每采集一试管即摇匀一试管,多管采集时不能等全部试管采集完毕再摇匀;软管的容积为0.4 ml,采集结束时酌情提前拔出穿刺针[3];根据试管的采血量掌握好换管的时间。

1.2.6 选择适用的试管架 选用分格试管架用于患者床边抽血,用颜色做上标记,将已抽血的试管与未抽血的试管分开放置。

1.2.7 掌握各类血液标本送检的时间要求 护士在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尽快在检验管理系统条码采集扫描后通知送检,时间最好不超过90 min,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总周转时间应小于1 h,血糖、血气分析、细菌培养标本应在30 min内进行测定。尤其在夜间值班时通知送检后要注意工人有无及时将标本送出并注意追踪检验结果。

2 结果

对实施护理对策前后两个时间段血液标本不合格率进行比较,实施对策前不合格标本56例,包括溶血标本26例;凝血标本7例;标本量不足8例;空管、漏管8例;送检不及时致检验科建议重抽7例。实施后不合格标本18例,包括溶血标本10例;凝血标本4例;标本量不足2例;空管、漏管1例;送检不及时致检验科建议重抽1例。实施护理对策后标本不合格率下降,详见表1。

3 讨论

3.1 标本溶血的原因

(1)真空负压管负压过大或过小均会造成溶血。负压相对较大,血液流入管底速度过快、过猛,造成红细胞相互撞击,导致红胞破裂,标本溶血。采血过程中,由于负压不够、漏气或抗凝剂剂量不足,使抽回血液时,血液间断地被吸入负压管内并混有气泡,造成溶血;吸入血量不够,管内仍有剩余真空而导致溶血[1]。(2)抗凝管摇匀方式错误或幅度过大会造成溶血。在为患者同时采集多支试管时,若抗凝管抽入血液后没有立即均匀摇动造成溶血;若摇匀的幅度过大可人为造成血细胞的破裂而发生溶血。(3)采血技术不规范导致溶血。未按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针或患者血管塌陷,血液流入速度缓慢,采血时间延长而造成溶血;采血针头与针管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而产生气泡导致溶血;采血过程中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可造成溶血;采血过程中止血带扎的过紧或时间过长造成溶血;从已有血肿或穿刺时针头在静脉内、外探来探去造成血肿而溶血;采血时用力拍打血管或挤压穿刺部位引起溶血。

3.2 血液标本凝固的原因

(1)护士操作方法不当。抽血不顺利,时间过长,试管过多,先后注入顺序不对,造成血液进入管内已经凝固;血液注入试管后没有立即轻轻摇匀,使部分血液凝聚或摇匀时间不够,使血液标本同抗凝剂没有充分混匀。(2)普通干燥试管误认为抗凝管,或用错抗凝管。护士责任心不强,在操作时未及时发现用错试管,导致标本凝血。

3.3 标本血容量不足的原因

由于真空试管负压过小或多管抽血时换管时间过早导致采集标本量不足。

3.4 漏管、空管的原因

(1)与护士责任心不强有关。有试管遗漏未抽血或多管抽血时未抽血空管与已抽血试管一起送检未能及时发现。(2)采集血液标本试管架不符合采血需求。单个患者采血试管多,标本架容量小或未使用专用的试管架,未抽血试管与已抽血的混放易导致空管送检;直接将试管放于患者的床上,患者有移动时,试管遗漏于患者身体下面或被衣服、被子遮挡导致漏管发生。

3.5 送检不及时导致重抽血的原因

主要是护理人员未掌握各类血液标本送检的具体时间要求,导致标本送检不及时,检验科发现送检时间过长,结果有误差而要求重新抽血。

护理人员对血液标本正确的采集和及时送检是保证检验前标本质量的前提。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笔者所在科室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由2011年5-7月的0.68%下降至2012年4-6月的0.21%,检验错误减少,患者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得以减轻,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昱晓.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河北医药,2008,6(30):886.

[2]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4,27(8):483-487,

[3]孙立明,魏国萍,等.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7):445-446.

抽血室护士论文篇9

【关键词】 利器损伤;手术室;影响因素;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工作时都在接触缝针、刀剪等锐利器械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使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险因素中。当执行护理时,若不注意加强自身防护,会造成职业性损伤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1]。笔者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156名手术室护士一年内利器损伤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对策并落实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到2009年12月又对133名护士进行了效果统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一年内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含进修、实习护士)156名,工作拈香1~31年;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32名、护师40名、护士15名、实习护士67名。

2009年一年内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133名,其中工作年限1~30年,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30名、护师41名、护士20名、实习护士39名。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利器损伤的原因、次数、损伤环节、程度,是否是被污染的利器损伤,损伤后如何处理,是否进行血液检测等问题。通过对两年共289名手术室护士的问卷调查,了解实施防护措施前后发生利器损伤的状况。共发问卷289份,收回284份,有效280份,有效率96.88%。

1.3 效果

2009年实施防护措施一年后,本院手术室利器损伤次数下降31%,其中中度损伤(损伤至皮下又渗血)下降41%,重度损伤(有伤口并流血)下降72%。

2 利器损伤的相关因素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缺乏防利器损伤的规范程序的人员占17%,岗前培训缺少有关利器损伤的内容占63%,未受过职业安全教育占3%,工作不熟练、工作时紧张、操作不规范占84%,利器用后处理不当等占7%。

3 利器损伤结果分析

3.1 损伤的种类构成见表1。

表1

损伤的种类构成

损伤种类例(次)数构成(%)

针刺伤29866.00

安瓿割伤12127.00

其他伤327.00

合计451100.00

由表1可见,损伤种类以针刺伤最多,占66%,尤其是手术缝针和注射器针头的刺伤,其中在针刺伤中被污染的针刺伤者又占47%;其次是安瓿割伤占27%,其他利器损伤占7%。

3.2 护士不同工作年限利器损伤次数的构成见表2。

表2

护士不同工作年限利器损伤次数构成

工作年限损伤次数构成

≤5年21247.00

6~10年18541.00

>10年5412.00

合计451100.00

由表2可以看出,5年以下工作年限的护士利器损伤次数占总数的47%,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6~10年工作年限的护士,损伤次数占总数的41%;10年以上工作年限的护士,损伤次数占总数的12%,说明工作年限越短的损伤越多。

4 讨论

4.1 制定严格的操作制度及合理的实施方法 调查显示,最多见的损伤为针刺伤,Johanet的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手术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多种疾病中最常见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被污染上[1,2]。在国外,又规范的防护措施,国内成文的手术人员防利器损伤的规范太少,大多数护士是被利器损伤后才意识到防范的重要性,这个过程所付出的代价是最昂贵的,有可能引起致命的感染。因此,建立预防规范措施很有必要性。

笔者所采取的措施是制定手术室成文的护理操作程序:①规范手术器械台的摆置;②明确规定手术台上所有锐利物品均放置于硬质容器内,利器的传递不直接用手传递(尤其是对血液检测异常者),要尽量通过硬质容器传递,例如弯盘等;③规范手术患者术前检查项目,准确了解其病毒携带情况;④对于急诊手术患者视为特殊感染手术对待,其用物要行终末消毒处理,重点要做好此类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防护工作,为了很好的自我保护,要让此意识注入每位护理人员脑中,此观念树立于每个人心中,以增强她们的责任心。

4.2 做好岗前培训及职业安全教育工作

应严格带教,做好专业培训工作。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工作年限与刺伤者存在一定的关系。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工作年限较长者多为巡回护士,年限短者多为器械护士,器械护士被刺伤的次数较多,原因为手术室的缝针刺伤、刀割伤、巾钳刺伤等多发生于手术台上。由于岗前培训薄弱未实施职业安全教育,防护意识不强,加上年轻护士经验不足,手术中的忙乱最容易发生利器损伤。本院要求高年资护士认真传授工作经验,年轻护士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熟练各手术步骤及解剖知识,了解并预见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掌握其处理措施,做到忙而不乱,心中有数,以较好的心理素质做基础,避免利器损伤的发生。

4.3 合理处理用后的利器 用后利器处理不当,也是导致手术人员利器损伤的重要原因。手术后利器处理应以简便不伤人为原则,本医院根据现有的条件采用硬质容器装利器,手术后的缝针、刀片、穿刺针针芯等均放置于带盖的塑料桶内,桶内盛有1:200的含氯消毒剂浸泡后统一由院内感染控制者专一处理。这样即避免利器暴露于周围环境中,也避免了利器再次损伤他人。

4.4 发生刺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 利器损伤后正确的伤口处理和补救措施可很大程度的减少疾病感染。根据英国医学会(BMA)调查报告,针刺伤只需0.004 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导致感染。而艾滋病更加可怕,尤其是在我国已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艾滋患者以惊人的速度剧增,所以应对利器损伤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综合的措施,预防利器损伤的发生,控制血源性疾病的职业感染,最好能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测系统和追踪系统,以便发生利器损伤时,能使医护人员得到必要的帮助。

如不幸被利器损伤,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尽量把伤口的血往外挤压,用流动水冲洗伤口,擦干后消毒伤口;再查看患者的病例,看患者是否患有血源性传染病,如结核、疱疹、疟疾、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及时上报,必要时被刺伤人员可抽血检查,并根据可能性传染的疾病注射相应的抗体和药物,最好能建立追踪档案,以便进行及时相应的处理。

除加强以上的防护措施外,在术中护理患者时,还要注意观察,尤其是检查结果不齐全的患者,更是要提高警惕,应把所有检查结果不全的患者都当作具有传染性,采用体内组织隔离法[3],避免暴露于患者的体液、血液,更要小心利器损伤,必要时戴双层手套上手术台,据报道,戴双层手套可减少利器刺伤时进入体内的血液量。

职业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我们应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制定合理的措施,增强防范意识,规范操作程序,完善防护措施,改进医疗器具,建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以减少损伤的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1] 倪传英袁晓华张敏.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原因级防护措施,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8):1911.

抽血室护士论文篇10

小儿股静脉采血是儿科采取静脉血的常用方法,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尤其是三岁以下的患儿静脉采血,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由于检查的项目多,需要抽取的血液的量相对较多,而婴幼儿又难于沟通,多数患儿会拼命挣扎,常常抽不到满意的血标本量,以至影响到检验的结果。传统的股静脉穿刺常用带7#针头的注射器进行穿刺,经常会出现穿刺成功后针头脱出致采血量不足,出现采血区血肿等情况,而需重新穿刺,增加患儿痛苦,导致家属对护士工作不满意。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连接头皮针穿刺采血的方法,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方法:调节好室温,患儿取仰卧位,大腿外展与躯干成45º 角,垫高穿刺处,使腹股沟展平,膝关节呈90º角,适当用尿布遮盖会以免患儿哭闹时排尿,从脐部作一直线与腹股沟垂直,交叉点为股动脉博动点,在交叉点上稍偏内侧,可触及一指腹大小凹陷,作出标记,常规消毒,将5ml或10ml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头皮针根据患儿情况选择5½#或7#,一名护士固定小儿,采血护士右手持头皮针,左手执注射器,头皮针垂直刺入穿刺点(刚标记处)3/4,边退针边回抽,见回血后,停止退针,使头皮针处于自然位置,右手可继续固定头皮针,亦可不固定,抽取所需血量,将血液标本注入试管。

传统的注射器加针头不易固定,因患儿活动或持针不稳针头常移位,不能抽到所需的血量,加之针头粗长,易引起皮下瘀血。使用一次性头皮针采血时易于固定,将皮针刺入血管后,无需或稍加固定针头,因头皮针有一段皮管,患儿哭闹反抗活动时,有足够的缓冲空间,不易移位。头皮针细小穿刺时不易引起血管损伤,导致皮下血肿、瘀血等情况。加之护士对头皮针操作熟练,头皮针细小家属容易接受,也减轻护士的心理负担,提高穿刺率,增加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谢俐萍、彭丽华、冯琼华.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改良法[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