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摘抄十篇

时间:2023-03-31 00:17:18

骆驼祥子摘抄

骆驼祥子摘抄篇1

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假若他的环境好一些,或多受着点教育,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里,而且无论是干什么,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不幸,他必须拉洋车;好,在这个营生里他也证明出他的能力与聪明。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作过了。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作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自然,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于偶然,而必须人与车都得漂亮精神,有货可卖才能遇到识货的人。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与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作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

骆驼祥子摘抄500字(二)

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他晓得自己的跑法很好看。跑法是车夫的能力与资格的证据。那撇着脚,象一对蒲扇在地上扇乎的,无疑的是刚由乡间上来的新手。那头低得很深,双脚蹭地,跑和走的速度差不多,而颇有跑的表示的,是那些五十岁以上的老者们。那经验十足而没什么力气的却另有一种方法:胸向内含,度数很深;腿抬得很高;一走一探头;这样,他们就带出跑得很用力的样子,而在事实上一点也不比别人快;他们仗着"作派"去维持自己的尊严。祥子当然决不采取这几种姿态。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就是在拉包车的里面,这也得算很名贵的。

他换了新车。从一换车那天,他就打听明白了,象他赁的那辆——弓子软,铜活地道,雨布大帘,双灯,细脖大铜喇叭——值一百出头;若是漆工与铜活含忽一点呢,一百元便可以打住。大概的说吧,他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

骆驼祥子摘抄500字(三)

骆驼祥子摘抄篇2

1、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2、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3、可是有一天方大小姐叫他去给放进十块钱,他细细看了看那个小折子,上面有字,有小红印;通共,哼,也就有一小打手纸那么沉吧。

4、祥子为曹先生拉包月,眼看就要凑足买车的钱,却被孙侦探敲诈一空。祥子困惑地喊:"我招惹谁了。"此节描绘波澜迭起,人物心理通过细微动作暴露无遗,充分表现了不解灾难根源的祥子的绝望心情。二次买车希望的破灭,促成了祥子与虎妞的悲剧婚姻,是祥子命运转折的关键之处。

5、她咽了口吐沫,把复杂的神气与情感似乎镇压下去,拿出点由刘四爷得来的外场劲儿,半恼半笑,假装不在乎的样子打了句哈哈。

6、夏先生的手很紧,一个小钱也不肯轻易撒手;出来进去,他目不旁视,仿佛街上没有人,也没有东西。

7、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8、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9、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10、不知道是往前走呢,还是已经站住了,心中只觉得一浪一浪的波动,似一片波动的黑海,黑暗与心接成一气,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祥子像被一口风哽住,往下连咽了好几口气。

11、夜深了,多日的疲乏,与逃走的惊惧,使他身心全不舒服。

12、那时候,他满心都是希望;现在,一肚子都是忧虑。

13、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

14、难堪渐渐变为羞恼,他的火也上来了;他们瞪他,他也瞪他们。

15、太阳西斜了,河上的老柳歪歪着,梢头挂着点金光。河水没有多少水,可是长着不少的绿藻,像一条油腻的长绿的带子,窄长,深绿,发出微腥的潮味。

16、三起三落,祥子买车的愿望终成泡影,但他心中还期待着能与他喜欢的小福子结合。然而,小福子自杀了,祥子生活的信念悄然死灭。他不再想也不再希望,甚至连绝望也感觉不到了。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已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这些章节有力控诉了黑暗势力对善良美好人性的扭曲摧残。

17、这是对祥子和虎妞所住的大杂院的一次鸟瞰,勾勒出大杂院普通居民的苦难生活。作者用滴着血和泪的笔锋,画出了那人间地狱的活景。

18、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他想睡,但睡不着,四肢像散了似的在一些干草上放着。什么响动也没有,只有天上的星伴着自己的心跳。

19、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弛,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像不知怎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可是,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20、走吧,就是一时卖不出骆驼去,似乎也没大关系了;先到城里再说,他渴望再看见城市,虽然那里没有父母亲戚,没有任何财产,可是那到底是他的家,全个的城都是他的家,一到那里他就有办法。

21、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22、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23、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24、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反抗。

25、他不愿再走,不愿再看,更不愿再陪着她;他真想一下子跳下去,头朝下,砸破了冰,沉下去,像个死鱼似的冻在冰里。

26、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27、夜还很黑,空中有些湿冷的雾气,心中更觉得渺茫。

28、好几次,祥子很想抽冷子闸住车,摔后头这小子一跤,但是他不敢,拉车的得到处忍气。

29、为金钱而工作的,怕遇到更多的金钱,忠诚不立在金钱上。

骆驼祥子摘抄篇3

好词摘抄:

甘居人后、随机应变、与世无争、自有专长、省吃俭用、无中生有、立竿见影、兵荒马乱

淡而不厌、干净利落、无缘无故、引经据典、卖好讨俏、无话可说、改邪归正、另眼相待

千载难逢、与众不同、一声不响、轻描淡写、任劳任怨、小心谨慎、一来二去、自讨无趣

无法无天、南腔北调、爱钱如铭、礼尚往来、莫名其妙、低声下气、垂头丧气、千言万语

一清二白、一刀两断、如何是好、忘恩负义

好句摘抄:

1、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2、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

3、太阳平西了,河上的老柳歪歪着,梢头挂着点金光。河里没有多少水,可是长着不少的绿藻,象一条油腻的长绿的带子,窄长,深绿,发出些微腥的潮味。河岸北的麦子已吐了芒,矮小枯干,叶上落了一层灰土。

4、平日帮她办惯了事,他只好服从。但是今天她和往日不同,他很想要思索一下;楞在那里去想,又怪僵得慌;他没主意,把车拉了进去。看看南屋,没有灯光,大概是都睡了;或者还有没收车的。把车放好,他折回到她的门前。忽然,他的心跳起来。

5、不知等了多久,始终没人来拉骆驼。他大着胆子坐起来,从骆驼的双峰间望过去,什么也看不见,四外极黑。

6、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注:一边儿,即同样的。)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7、站起来,他觉出他又象个人了。太阳还在西边的最低处,河水被晚霞照得有些微红,他痛快得要喊叫出来。摸了摸脸上那块平滑的疤,摸了摸袋中的钱,又看了一眼角楼上的阳光,他硬把病忘了,把一切都忘了,好似有点什么心愿,他决定走进城去。

8、这么凉爽的天,他的胸脯又是那么宽,可是他觉到空气仿佛不够,胸中非常憋闷。他想坐下痛哭一场。以自己的体格,以自己的忍性,以自己的要强,会让人当作猪狗,会维持不住-个事情,他不只怨恨杨家那一伙人,而渺茫的觉到一种无望,恐怕自己一辈子不会再有什么起色了。拉着铺盖卷,他越走越慢,好象自己已经不是拿起腿就能跑个十里八里的祥子了。

9、拿着两包火柴,顺着大道他往西直门走。没走出多远,他就觉出软弱疲乏来了。可是他咬上了牙。他不能坐车,从哪方面看也不能坐车:一个乡下人拿十里八里还能当作道儿吗,况且自己是拉车的。这且不提,以自己的身量力气而被这小小的一点病拿住,笑话;除非一交栽倒,再也爬不起来,他满地滚也得滚进城去,决不服软!今天要是走不进城去,他想,祥子便算完了;他只相信自己的身体,不管有什么病!

10、祥子早就有点后悔,一听这个,更难过了。可是,继而一想,把三只活活的牲口卖给汤锅去挨刀,有点缺德;他和骆驼都是逃出来的,就都该活着。什么也没说,他心中平静了下去。

11、自从一到城里来,他就是“祥子”,仿佛根本没有个姓;如今,“骆驼”摆在“祥子”之上,就更没有人关心他到底姓什么了。有姓无姓,他自己也并不在乎。不过,三条牲口才换了那么几块钱,而自己倒落了个外号,他觉得有点不大上算。

12、虽然已到妙峰山开庙进香的时节,夜里的寒气可还不是一件单衫所能挡得住的。祥子的身上没有任何累赘,除了一件灰色单军服上身,和一条蓝布军裤,都被汗沤得奇臭--自从还没到他身上的时候已经如此。

13、大概有十一点多了,祥子看见了人和厂那盏极明而怪孤单的灯。柜房和东间没有灯光,西间可是还亮着。他知道虎姑娘还没睡。他想轻手蹑脚的进去,别教虎姑娘看见;正因为她平日很看得起他,所以不愿头一个就被她看见他的失败。

14、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工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

15、因为高兴,胆子也就大起来;自从买了车,祥子跑得更快了。自己的车,当然格外小心,可是他看看自己,再看看自己的车,就觉得有些不是味儿,假若不快跑的话。

16、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注:杀进腰,把腰部勒得细一些。)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17、一直到半夜,他还合不上眼。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他想睡,但睡不着,四肢象散了似的在一些干草上放着。什么响动也没有,只有天上的星伴着自己的心跳。骆驼忽然哀叫了两声,离他不远。他喜欢这个声音,象夜间忽然听到鸡鸣那样使人悲哀,又觉得有些安慰。

18、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象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骆驼祥子摘抄篇4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伟大的唐代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书读的多了,写作时自然很轻松,就像有神仙帮助一样。书的好处有很多,可以让我们一生都受用不尽。可是,书也不是每一本都很好,有的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学会一些生活常识和做人的道理。可是,读一些不好的书,可能会让你误入歧途,陷入无底深渊。那么,我们该怎样好读书,读好书呢?

不知道一些出名的名着,大家看过没有,例如外国作品《昆虫记》、《绿山墙的安妮》、《长袜子皮皮》、《秘密花园》,中国作品《草房子》、《骆驼祥子》、《蛙》、《围城》等等,大家都可以看看。书,看上去很枯燥乏味,一点意思都没有。可是当你走进书中,你就会发现,书的世界还是这么五彩缤纷,多姿多彩啊!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走马观花的一概而过。要在读书时,遇到好句子,好词语,就要养成随时随地都摘抄的好习惯。这样,在自己写作文时,就可以把你所摘抄的好词好句,运用上,这不是很好的一件事吗?而且,读书不能盲目的追求速度。速度快,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这样的话,一本书的意思和含义,就都了解的不够彻底。要做到认真读好书中所说的每一个字,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呀!

骆驼祥子摘抄篇5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是自身性格所导致的必然,也是命运的悲剧。

一、祥子的悲剧是旧社会的黑暗和阶级剥削的产物

(一)旧社会的逼迫。祥子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忍,他想自己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正如农民梦想拥有一块土地一样,这只不过是一个独立劳动者的最大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祥子吃苦耐劳,历经千辛万苦,饱尝委屈,历经三起三落,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愿望最终破灭,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军阀的乱兵、反动政府的侦探、车行老板的强取豪夺,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的产物,而生存权利的最终被剥夺,则是下层劳动者无法规避的历史命运。

(二)虎妞的诱骗。祥子的生活理想和虎妞的生活理想毫无共同之处,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祥子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忍,他想自己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这只不过是一个独立劳动者的最大愿望。而虎妞心计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心理有些变态),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苦果”,有的只是虎妞对祥子的要求;对于祥子来说,虎妞的纠缠不啻是一种灾难,这也是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于无产者的强男的悲剧。在造成这个命运的悲剧的过程中,虎妞的介入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显示了作者对城市底层社会生活特有的粗鄙丑恶场景有丰富的知识,对于下层劳动人民内心的痛苦有细致的体察。

二、祥子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造成祥子性格的悲剧,与其自身的堕落有密切的关系。祥子的堕落是一个精神渐变的过程,他是一步步由“人”变成“牲口”的。

(一)源于祥子的个人奋斗的思想造成他的悲剧。祥子本来生活在农村,18岁时,不幸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便跑到北平城来赚钱谋生。他既年轻又有力气,不吸烟赌钱。他认定拉车是最好挣钱的活儿。他咬牙苦干了三年,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买了一辆新车。他激动得几乎要哭出来。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他幻想着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能开车厂了。祥子每天放胆地跑,对于什么时候出车也不大考虑,兵荒马乱的时候,他照样出去拉车。有一天,仅仅只是为了多赚一点儿钱,他竟然冒险把车拉到了清华,结果在抄便道的途中连车带人被十来个兵捉了过去,给大兵们干活,连车都给兵营收了,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破灭了。事实上,企图仅靠自己个人的奋斗根本改变一个车夫的命运,反而使他像跋涉在泥潭中一样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祥子只知道买车,与车无关的事他一概不闻不问,打仗了他还想着拉车出城,结果丢了车子。他和周围的车夫不相往来,彼此间没有多少共同语言,有时因拉车与人争骂。对于祥子来说,即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着所有权,也不能摆脱各种压制而成为真正可以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正如小说中老马所说:“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也蹦得怪远的,可是给小孩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①因此,祥子的愿望和追求,都是不切实际的,等着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惨的结局。

(二)源于祥子性格和心理上的弱点。在接踵而至的打击面前逐渐滋生的自暴自弃,在把握自己上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在虎妞影响下他的生活态度在一些方面改变,也是导致悲剧的原因之一。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而搏斗的结果是以祥子的失败而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改造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三、祥子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

祥子的悲剧被深深地植于市民文化的土壤中,他带着小生产者印痕的人生理想,他不敢正视现实的盲目自信,在一切努力都失败后,他向命运屈服乃至苟且堕落。祥子的命运,是车夫群体所认同的命运,尽管他付出了个人的奋斗,但终究还是逃不过命运的悲剧。各种各样的洋车夫过的都是悲惨的生活,就从侧面说明了,祥子的命运是不公平社会中穷苦人无法逃脱的共同命运,制造罪恶的是社会压迫、阶级剥削,而不是人物自身个性缺陷。从深处看,恰恰源于他身上具有的文化根性,祥子虽然从农村走入都市,但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生准则及价值观念,依然同传统的农业文化根连枝接,最初表现在他身上的传统美德,如善良、勤劳、侠义、朴实等,以及狭隘、自私、愚昧等负面因素,都是传统农业文化的产物。从最初不敢正视现实的盲目自信,到一切努力都失败以后,又向命运屈服,正是传统文化性格中负面因素不断扩大、恶化的结果。很明显,祥子并不是因为追求个人利益才引来社会恶势力的迫害,也不是因为损害了他人利益才遭受厄运。车被拉,钱被抢、人被诱惑、虎妞难产、小福子被逼死都与祥子的个人主义思想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假如在小福子说“我没法子”的时候,祥子肯娶她的话,她不可能死得那么早,但是逼迫小福子走上绝路的仍然是没有给穷人出路的社会的命运。假如祥子肯伸出援助之手的话,也不过是让悲剧改变一个方式、改变一个时间而已,其命运就是如此。

(一)祥子的悲剧打上了半殖民地畸形发展的都市现代文明的烙印。这种畸形发展的现代都市文化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伴随祥子的人生历程,也在不断地腐蚀着祥子的灵魂。事实表明,祥子的美好品德被残酷的旧社会吞噬殆尽,“三起三落”便是他精神堕落的全过程。一个来自农村的青年农民――祥子,抛开除了自己就空无一人的家,到城里来,天天省吃俭用,拼命拉着赁来的车,没日没夜,为的只是能攒出钱来买上一辆自己的车。三年在祥子的努力中一晃而过,他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车场主的气,他可以想怎么拉就怎么拉了!可痛快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战乱中的北平危机四伏,正在拉车的祥子莫名其妙的就被军阀的乱兵抓了回去打杂,这一切的困苦祥子都能忍受,但最让他痛苦和愤怒的,是他这辈子唯一的寄托――用三年的心血与汗水换来的新车,被抢走了。祥子历尽艰辛逃回了北平,在“仁和车厂”,压抑着满腔的悲怆和痛苦,继续拉着赁来的车。千辛万苦,当他终于在一个平和善良的人家,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拉包月车的工作后,又因为雇主被特务盯上而被反动政府的侦探以“买命”的名义榨取了他仅有的一点点积蓄,同时也丢了那份安定的工作。面对这一个个接踵而至的沉重打击,他依然骄傲的抬着头。他是年轻气盛,高大健壮的祥子啊!怎么能这么轻易地被困难打倒?他不肯屈服。他要用自己的力气、自己的血、自己的汗来挣出自己和妻子虎妞的饭钱!虎妞以低价为祥子买了一辆车,可本以为又回到从前的祥子却又不得不因为虎妞的丧事而再把车卖掉。他的“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善良愿望的最终破灭,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军阀的乱兵、反动政府的侦探、车行老板的强取豪夺,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的产物,而生存权利的最终被剥夺,则是下层劳动者无法逃避的历史命运。

(二)祥子的悲剧又是一个精神悲剧。小说立意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从城市下层劳动者的性格与精神弱点中去探索其悲剧命运的内在原因。首先,祥子的生活理想及其为实现这一理想的行为方式,带有深刻的个体劳动者的思想印记。他对个人的力量、年龄及勤劳辛苦品质的自信,以及他的“三起三落”使他无法凭借个人的奋斗与强大的社会黑暗势力抗衡。第一次丢车,祥子被抓进兵营,心中只有恨和抗议,恨大兵和“世上的一切”,“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地步呢?”但在失望中仍希望,决心“重打鼓开张打头儿来”,从此更加起劲地干活、挣钱。祥子在得到“骆驼”的外号之后,名声比他单是祥子的时候臭得多,他的性格渐渐向消极方面变化。他开始羡慕烟酒、逛窑子,不过强烈的买车欲使他产生一种顽强的抵抗力。他拼命和别人抢生意,“像只饿疯了的野兽”。在曹宅看门被侦探抢了钱,希望和抗议没了,只剩下委屈和叹息,然而并没有失去“穷死、不偷”的诚实品格。从小说的最后一章,我们看到,当初那个体面的、要强的、健壮的、爱幻想的、高大的祥子,最终变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其次,祥子的悲剧性格,善良诚实与现实的压迫,使他无法摆脱与虎妞的婚姻锁链,他的软弱无力决定了他“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和老姑娘虎妞的婚姻,对于祥子来说是一场更加难以忍受的灾难。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回到人和车厂,把自己交给了刘四父女。从此死了心,认了命,变成一个“仿佛能干活的死人”。虎妞要从祥子身上找回失去的青春,起先不让他拉车,她不愿“一辈子作车夫的老婆”,禁不住祥子一再抗争,才让祥子拉车赚钱,却把钱攥在自己手里。祥子不肯听从虎妞摆布做小买卖,也不想当车主去奴役别人,更不愿意做笼中的鸟儿,吃人家粮米,给人家啼唱,然后给人卖掉,他只想做一个自食其力的车夫,不甘心“压在老婆的几块钱底下”讨饭吃,反映了劳动者要求赖以改变生活地位的朴素愿望。但他最终不能挣脱虎妞的“绝户网”,在虎妞的支配下,只觉得“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这种带有阶级对立性质的不自然婚姻,严重地腐蚀、摧毁了祥子的生活意志和奋斗精神。卖车还债后,他不再想从拉车得到光荣和称赞,从此走上了自暴自弃的道路。他不仅抽烟喝酒,而且失去了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本钱:健康和纯洁。他不再那么拼命的拉车,以前善良正直的祥子不见了,只剩下学会了吃喝嫖赌,可以为金钱出卖朋友的行尸走肉。可就像作品中写的那样:“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祥子的堕落不是祥子的错,而是整个社会中的乌烟瘴气使原本善良正直的祥子变了质。

骆驼祥子摘抄篇6

多读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但如果仅依靠语文课堂,仅局限于现有的语文课程教材,是不能满足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的。但是,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又往往受到学业的影响而没有时间保证,同时课外阅读没有与课内学习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受不到课外阅读对课内学习的帮助,因此,探索一条有效的课内外阅读相衔接的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使课内的阅读教学与课外的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能“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呢?

一、由课文延伸

(一)由古文的延伸。

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真可谓是浩如烟海,灿烂辉煌,我们的教材中含有一定量的古代文学作品,而能入选教材的基本上都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品,因此,可以由这些作品延伸开去。

例如我们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就可算是对课本中古诗词的一种非常好的延伸。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光记住课本中那几首有限的古诗词是远远不够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嘛!

又如:高年级课文里选编了四大名著的精彩段落:《景阳冈》、《猴王出世》、《草船借箭》等,这些课文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契机,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引导学生去阅读这四大名著。

再如:学了《将相和》,可引导学生去读读司马迁的《史记》;学了《临死前的严监生》,可引导学生去看看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二)由现代文的延伸。

课文中也有许多是从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节选的片段,这同样也值得引导学生去读读原文。

如: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会吸引孩子们去读《城南旧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会让学生想读《安徒生童话》;学了《小英雄雨来》一定会想读全篇;读完《渔夫的故事》,又怎会不想读《天方夜谭》?而《金钱的魔力》更会让你迷上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

二、由作家的延伸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作家,其中包括很多知名的作家,如:鲁迅、冰心、老舍、丰子恺等等,那么,很自然的,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读读这些名家的名著,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冰心的《寄小读者》、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等,学生有课铺垫,也会很乐意地充满兴趣地去读这些作品的。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俄国文学之父”之称的普希金也曾说过:“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作为教师,能教给学生的毕竟是有限的,但如果能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那么,对孩子的影响将会是一生都有益的。而要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则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一)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学生的阅读纯粹只是“读”,没有“背”、“抄”等帮助记忆、积累的手段,那么就算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也是没有多少效果的。阅读过程中读到的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都应该摘录下来,边摘录边感悟词句好在哪。看完书后还可经常看看摘录的好词佳句,加深记忆与理解。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更有实效。

(二)写读后感。

读书摘抄,比较适合低、中段学生,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不够的,为了加深印象,更为了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可以让学生在读完书后写一写读后感。

如:《鲁滨孙漂流记》是我们全班同学都阅读过的一本好书,大家都很佩服他的勇敢、乐观、坚持不懈,而通过写读后感,许多同学的感受又更进一层,想到了自己的学习,想到了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有人还想到了该如何去面对人生所遭受的挫折……学生的思想就可以在这样的思考当中变得更加成熟起来。

三、师生间、同学间推荐阅读

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书籍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阅读了。

例如:六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后,我先自己阅读了他写的小说《一只猎雕的遭遇》,然后在班级阅读课上给同学们讲了这个故事的梗概,当时孩子们都被深深地吸引了,不用我要求,很快,在班上就兴起了看这本书的热潮。不仅如此,看完这本书,许多同学还接着看了他写的另外几本书,如:《狼王梦》、《斑羚飞渡》、《第七条猎狗》。

同学之间如果阅读到好书,也可以向其他同学推荐,好书大家分享,平时的交流也多了话题,还可增进同学间的情谊,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四、读书竞赛

学校、班级要经常开展有关的读书竞赛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故事会等,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和大量阅读的积极性。还可组织学生编抄报,把自己的读书兴趣、读书心得反映在自办的报纸上,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使学生的阅读、写作、画画、书写各种能力融于一体,使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骆驼祥子摘抄篇7

一、激发读书兴趣

1、学习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初中学生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高考状元的特点,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鲁迅、朱自清、冰心等名人,张俊逸等高考状元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

2、塑造形象。课外时间,我也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学生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作用。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激情、趣味和快乐,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是怎么阅读的,并给学生肯定的启示是:阅读是非常有乐趣的。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学生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了,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学生整个人生。

3、推荐好书。由于中学生善于想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钢铁是咋样炼成的》、《朝花夕拾》、《哈利波特》、《骆驼祥子》等等,学生被吸引,就会主动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爱读书、想读书、要读书。

4、亮出成果。召开读书展览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诗歌朗诵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览;开展“小记者”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指导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指导。要求学生摘抄词句、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

(1)泛读。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2)精读。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通读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

(4)速读。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是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它既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还可以扩大阅读量。

(5)略读。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三、开展活动,促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引导应该巧妙,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演讲。每上课之前用5—10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搜集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则新闻,或讲一件趣事,或背一首古诗,或读一段好词佳句。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了,词汇丰富了,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得心应手。

骆驼祥子摘抄篇8

关键词: 作文教学 适切点 主题阅读摘记训练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成绩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百家讲坛》特邀嘉宾胡雪岩研究会副会长、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为我们讲述《胡雪岩的启示》:“人要先学会听话,才能学会说话。”学生学写作亦如此,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是一种新型的作文训练方式,它是在借鉴主题研究性学习、网络语文学习、问题解决模式、大量阅读和合作学习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传统作文教学方式的扬弃,符合作文教学的本质规律,能够解决作文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主题阅读摘记训练”的作文教学思路主要有:

一、寻求作文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切合点,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找到方向。

人教版新教材对课文采用主题组元的方式进行编排,但没有单独编排作文教材,这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亲近自然”是七年级第一期第三单元的主题,该单元为学生敞开了一扇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乃至热爱自然的大门。《感受自然》单元中的五篇文章,虽然有作家的经历、写作的时代、写作的意图、观察自然的角度等的不同,但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自然,并运用细腻的笔触描摹自然之景,书写内心的感动。故本单元的教学就意在为学生植入一粒乐于观察自然、体味自然的种子提供土壤,并期望此种态度能够延展至身边的一切事物,提取、领悟每项细小事物的内在积极向上的精神。

而在写作方法上本单元课文的大多运用想象、联想的方法;生动准确的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令课文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圆融晶莹;结构精妙且富有气势,完美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但学生须在作文实践中尝试这些写作技巧,在使用中有所领悟。

本单元设计的作文题为《与秋天同行》,与单元学习的主题内容是切合的。恰当地引导学生回顾生活(时值秋天),拓展素材,让学生在借鉴课文的基础上,尝试通过选择合适的角度,生动流畅地描写自己的所见,抒发自己的所感。

有了切入面,应再结合初一学生作文训练实际,寻找单元间相关联的写作手法,确立以学习运用比喻、拟人、联想、想象等手法写景为主的训练要求。

二、寻求作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训练点,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明确内容。

作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单元内容,制定精当集中的训练点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学情,作文训练点要有针对性,训练点设计安排要有计划,并分层次地展开。

七年级第一期第三单元单元安排的写作活动是在围绕“感受自然”这一课题而展开的。学生作文问题表现在为写景而写景的多,景物描写中运用的修辞不能紧扣或表现景物的特点,语言描写不具体贴切,景与情也未能有机结合。这样的作文不但难以抓住读者的目光,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也会丧失写作的信心与热情。针对现状,帮助这帮助学生摆脱这类困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根据单元课文特点,确立作文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景物的特点。根据目标要求和课文特点把本单元“主题阅读摘记训练”内容明确为: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春天景象的优美语句;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冬天景象的优美语句;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秋天景象的优美语句;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夏天景象的优美语句。每项内容要求积累的字数为1000字以上。

当然,改变绝非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需要长期点滴积累进步方能有所见效。提高训练的有效性,训练内容的设定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现状,提出恰当要求,训练点要小,效果才能出。

三、寻求作文教学合理的资料库,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提供资源。

随堂布置选时机。语文课堂教学涉及能引发学生共鸣的好文章,笔者随机要求作段落照抄。如教材中课文《夏感》,语言极富魅力;又如试卷中阅读理解文章,如果思想内涵深广,语言优美,都可要求学生摘抄。

指定阅读范围。结合每册教材中名著导读书目,根据“主题阅读摘记训练”内容的要求,笔者要求学生到指定的名著中摘录。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摘记训练”内容:通过人物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时,就要求学生对名著《骆驼祥子》做摘记。

自由摘抄重质量。学生除了在教师引导、要求下进行课外阅读,还会有许多无意阅读,如流行歌词、现代诗、小品文等都是他们乐意读的,只要是语言、内容兼美的文章,都可摘抄。

四、不拘形式激发兴趣,使“主题阅读摘记训练”长期坚持求提高。

提出要求很容易,问题是学生能不能照着做,能不能高兴地做,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抄,主动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1.不作硬性规定,每周两篇,抄得到抄,抄不到就写(凡自己写的要求注明“原创”),原创的字数给予“优惠”。这样宽松的规定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提高,不感到是一种负担,看到了好文章就抄,有了感想就写。

2.教师要投入真情和精力,写出贴切生动、机智幽默,情感丰富且具有指导性的评语。教师的评语要能体现你的学识、品味,你的人生观、世界观,要能显示你的喜怒哀乐,你的个性魅力。

3.每周一评,要及时点评,点评要精当。每周都要告诉学生,又有谁的本子成了我最期待看的,这样的激励非常有效,老师期待着他们的文章,这是令师生双方都非常愉悦的事。

4.每月安排一次创作交流会。每月一次创作交流会,即是对上一个月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个月的指导,这样摘记会越做越有收获,写作就会越写越好。教师在选发言人时要注意“点面结合”,不能总是那两三个人,而让大多数同学气馁。要在一年的时间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亮相。

笔者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拟了一句广告词:“你不想为六十分做点什么吗?”,立足点近了一些,至于将来,培养“对于语言文学的敏感”,一定会拥有高质量的生活。要让学生不认为是一种负担,首先教师要不认为这是一种负担。那么丰富的摘抄,可以让你读到最好的文章;那么感人的故事,可以让你流泪让你欢笑;那么多彩的感想,可以让你触摸年轻的灵魂……投入情感,长期坚持,必然会收获良多。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些反思.中学教学参考,2009(1).

骆驼祥子摘抄篇9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课外阅读内容是自然景物和社会事件的能动反映,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后,从根据作者的角度、方位感受观察事件的方式和手段,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同时,通过阅读,能掌握字词、表达方式、文体特征等内容,在不断认识和重现中,将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记忆能力得到训练。学生是文本的解读者与创造者,语言的描述与学生的想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形象生动的具体形象。

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情操。一部好的作品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不朽的精神力量,其中的人物形象是时代精神的化身,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人的楷模,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经典名著,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真、善、美的情趣。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1.积极因素。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浓厚,具有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的内容广泛,有文学艺术类、科技军事类、历史地理类等,也有的学生喜欢阅读《读者》、《意林》等时文报刊,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时事热点。

2.存在问题。(1)目的不明确。受中考指挥棒的左右,学生阅读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以至他们的阅读范围狭窄、数量偏少,造成了许多知识的盲区。(2)时间偏少。学生在课余更热衷于上网聊天、看电视节目、参加体育活动,而课外阅读的时间相对偏少,据调查表明,我校平均每天用于课外阅读有0.5小时的仅占12%。(3)随意性大。部分学生片面追过娱乐性,冷落了经典文学名著。学生追过感官享受的阅读,缺少文本的品味、感悟,导致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三、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1.激发阅读兴趣。宋朝理学家程颐认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对阅读内容感兴趣,会把阅读视作享受。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感兴趣的漫画、武侠、言情小说入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不能一味追过材料的文学性,要留有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读物的权利,让他们阅读并快乐着。当学生有了阅读的意识后,教师加以适当引导,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加强阅读对话。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阅读任务,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交流阅读感受,一起分享阅读收获,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如在阅读《水浒传》教学中,教者通过展示水浒人物图片,让学生说出水浒人物的绰号,通过阅读景阳岗打虎、三打郑屠等经典片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科学推荐书目。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洋溢着人文气息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汲取精神营养,充盈人文精神。《盐城市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要求》指出,初中阶段课外阅读要达到260万字的目标,必读书目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繁星・春水》、《童年》、《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水浒》、《骆驼祥子》、《朝花夕拾》、《名人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作品,选读书名包括散文、小说、戏剧、杂文、童话、科普、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以及优秀作文等内容。选择作品要注重经典性和前沿性,一方面,经典作品能使学生拓展视野、启迪智慧、提高修养,与大师对话,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另一方面,选择时文作品,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感受人物积极上进的力量。

骆驼祥子摘抄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A-0044-01

作文课历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心病,如何对症下药让学生会写作文成了当前语文教学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课余时间,同学们追逐打闹,窃窃私语,说说笑笑,但在作文课上,他们却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与课外的活泼可爱大相径庭。如何把丰富多采的生活变为生动形象的文字?笔者认为,只有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感悟,学生才会摸索并掌握写作的规律,从而跨越习作难的障碍。

一、读美文、摘佳句,寻习作之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诗句生动地阐述了读与写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美文,让学生心中有美文的样子。这对写作教学来说,是一块坚实的跳板。这块板越坚实,弹性越好,则学生越容易写出优秀的作文。一般来说,课本上所选的美文都是学生学习的精品,学生通过精读,加上课堂学习,对这些文章大都十分熟悉。到了课外由于阅读面广、量大,学生分辨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当参谋,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书刊,《安徒生童话选》《骆驼祥子》等都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佳作。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语文课或是课外阅读,笔者都要求学生备好笔和记录本,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把精彩的语句抄写在记录本上,平时还可以拿出来赏读、温习、巩固,摘录的内容可以是描写人物的、风景的,句式上可以是词组或句子等。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读好书、摘佳句的积极性,而且为创作提供了充足而优良的“货源”。

二、仿中写,创个性习作

大教育家朱熹指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由仿到创,培养学生自觉地把习作植根于阅读,从中汲取别人的言语智慧,摄取智力模型和语言模型,贮存大量的语言材料,学生习作时就易于做到即时信息与已有模型的自动匹配,从而大大降低作文难度。

(一)让学生敢于模仿

胡适说:“凡富于创造的人必敢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写作是一种创造活动,必须“敢于模仿”。模仿是学生创造性作文的开端,是创作的初级阶段。学生作文的创作过程大体分“大同小异”“大异小同”“百花齐放”三个阶段,让学生在模仿中创作正是适应了儿童模仿能力强这一年龄特征。习作课上,笔者鼓励学生使用从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并对用得好的予以表扬。

(二)让学生善于模仿

1.要引导学生从机械的模仿中走出来。学生心中有了许多美文,还不能算已会写作。写作不是堆砌辞藻,它需要语序、思想和情感。教师要适时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如根据写作目的选择材料;锤炼语句,将心中的精华与作文的需要统一起来;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与例文相结合。如梁衡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写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讲这一处时,笔者告诉学生这就是“形象”。这一“形象”远比空洞的说教,反复讲解字典上的“形象”要强得多。课后笔者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一个人,将他/她的形象描写出来。学生有了前文的借鉴,并结合自身的积累使习作有了较好的效果。

2.要让学生把已有的语言与现实联系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要教会孩子高尚情感,不要给孩子高尚情感。”这就提醒我们要让孩子去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用优美的语言表现现实生活。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千古绝句,曾有人指出王勃的句法出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但庾信只描写落花与绘着芝草的车盖齐飞,联想就欠自然,而王勃的红霞在天,白鹭翱翔,一红一白,一静一动,将现实中的无生命与有生命对照,明艳活泼,优美动人,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在教学中,我们又何尝不可让学生来个“鼠头撞墙,不醒鼠事”“放猪吃草,与猪方便,与己方便”呢?

三、反复改,提习作水平

“三分文章七分改”,这句话强调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小学生习作刚起步,更应强调反复修改。叶圣陶先生说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因此,这里强调的反复修改,是指学生修改的方式和次数要多,而不是教师的精批细改。教师要“少改”“多就”,遵从学生的原意,改在紧要处,扶助他们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