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日记十篇

时间:2023-03-15 08:37:19

少女日记

少女日记篇1

《梅丽莎》

意大利

导演:卢卡・格达戈尼诺

主演:卡罗・安东奈利、皮埃尔・乔治・贝洛奇奥

剧情介绍:

故事的主角是年轻的女孩梅丽莎,她的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只知道工作赚钱,只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奶奶陪伴她。在人群里格外普通的少女梅丽莎,进入了青春期。

梅丽莎喜欢写日记,她把一切的困惑和爱慕都写进日记。她喜欢上一个有钱人家的男孩,那个男孩长相潇洒,让她着迷。她小心翼翼地接近他,终于得到了一个机会。他们在游泳池交谈,男孩子拥抱着她,这个男孩问她:“你是处女吗?”梅丽莎点点头。然后男孩又问她:“你想吻我吗?”梅丽莎又是不安又是喜悦,结果男孩子说:“那就先吻我下面,吻它……”梅丽莎真的照做了,这是梅丽莎的第一次性体验,肮脏而屈辱。她知道自己被侮辱了,但她多么希望他能真的爱上她,她又去找了这个男孩,再度听到他嘴里的甜言蜜语,他吻了梅丽莎,然后以生硬的方式拿走了她的第一次,无所谓地转身离开。她的爱情被践踏。

梅丽莎开始疯狂地写日记,疯狂地折磨自己,与人随意发生关系。她像一样报复,她管不住自己,她痛哭,她鄙视自己,可是电话一响,听见男孩子的声音,她的荒唐游戏又不可遏止。她把这些写进了日记,她无人可倾诉。

奶奶是个很有个性的老太太,喜欢抽烟,目光睿智。奶奶看出了孙女眼睛里的变化,这个抽烟、化浓妆的老太太,在浴室给她梳头,一遍又一遍。奶奶对梅丽莎说:“年轻的时候,我们都会犯错误,在这之后,坐在床前,对着镜子,梳头一百下,一切都过去,你会变得纯洁,一切都是新的。”除了写日记,梅丽莎就开始一次次地在床前梳理乱发。

梅丽莎的妈妈对这一切都不知情,她辛苦地维持家庭,无暇顾及其它。奶奶告诉她,梅丽莎很痛苦,不开心。这个母亲说:“我更了解我的女儿。”直到她看见了那本日记,几乎发疯。当梅丽莎着装变态,满身伤痕地回到家里,悲伤成河。妈妈平静温柔地给抽搐哭泣的女儿盖上被子,陷入沉默。梅丽莎却站起来,在母亲面前点上烟。这时,母亲拿出日记哭号着问她:“告诉我这不是真的?”梅丽莎惊慌绝望,她不敢想象,愤怒的母亲会怎么样惩罚她,甚至抛弃她。但是,母亲冲过来抱住她大声说:“宝贝对不起,请你原谅我。”母女俩抱头痛哭。

在梅丽莎班上,还有一个相貌平常、成绩平常的男孩子。他曾在同学们谩骂梅丽莎是时,仍然默默地爱慕她。后来男孩子终于表白了,那是纯粹至极的告白。他要梅丽莎坐下,为她画了一张像,然后看着她的眼睛,轻轻地吻了她的脸颊。梅丽莎那一刻幸福、平静,如沐浴清水后的百合。

梅丽莎的世界奇迹一般走出灰暗,她感觉自己不再被痛苦和欲望控制。在这部电影里,没有肮脏的镜头,没有刺激欲望的画面,只有含蓄地叙述故事。结局是温暖的,梅丽莎和母亲牵着狗,有说有笑走在阳光下,来到奶奶的墓地,摆放雏菊,然后去看望父亲。

少女日记篇2

      很久没在空间写什么了,上来也不过是一堆废话,最近想劝某人多读点书,别都变成象我一样笨,居然对我说什么:全信书不如无书。。。这TM是什么逻辑?欺负我产后语言组织能力低下,如此初级且立不住脚的观点我居然不知道如何反驳,气煞我也,特在此立贴反驳此无知又无畏的人:

      第一、全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并不是提倡读书无用论,而是说读书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读书和实践虽一时说不好到底孰轻孰重,但可以肯定的是缺一不可。

     第二、任何离开基础理论的实践都属于蛮干,实践的经验固然重要,但是仍然离不开理论的支撑。

     第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你经历过许多之后再回来看看书中所述,你会发现曾经在经历中所遇到的不解的困惑可能会得到很好的诠释,今后对同一件事物你才会有更深层次更透彻的理解,借此把书中的理论和实践所得的经验加以融合之后挪为己用,在未来的道路上才不易再犯同样的错误,所谓经历了才明白,这是我亲身体验过血的教训得出的结论,绝不只是听信于他家之言。

少女日记篇3

(正文)

今天是8月16日。

“你好…这里是深红欠片…嗯?勇太么?你个常磐平找我有什么事?”少女拿起右手旁的手机接起了电话。《常、常磐平?》被称作勇太的人回答。“我是在问你有什么事找我,我也不是很闲的。没事我切了。”少女把手机从耳边拿开。“等、等会儿啊!齐吉找你有事呢!”勇太急急忙忙地吐出一句话。

“哈?果步她找我有事?那为什么你给我打电话?”少女又重新把手机放回耳边。“那是…因为用自己的手机就得自己花电话费。”突然电话里的声音变成了一个女孩子的声音。“果步?”少女看着手机的画面,上写《正在和常磐勇太通话》。《绯欠!好久不见啦!》果步高兴的说。

“啊…果步…你找我有什么事?”这个少女,就是10年后的我。我现在是一名作家,笔名是“深红色的欠片(说白了就是《绯欠》…)”。《明天10点,在高松有聚会啊…我是担当…你要去吗?》果步立即说了想说的事。“那我就去吧,至少还可以见到以前的同学。那没事就切了。”少女把手机关机,然后立刻埋头写小说。

—第二天—

“啊…对了…今天是聚会…”少女从床上坐起来。随便从衣架里拽出两件衣服和一双袜子和黑色的帽子。打开水龙头,水哗哗的流了出来,把杯子放在水流的下面接了杯水。清凉的水对于干渴的喉咙很舒服。

“……”9点,少女还坐在床上看柯南的漫画,过了十年,她依旧是个柯南迷,按照这一点来说,虽然洋子也是一样的。

9点55,少女终于从床上爬起来,顺手拉起身旁的一个小旅行包,那个旅行包里放着很多东西,保冷水筒、万能笔记本、原稿用纸、保鲜饭盒。

用手拉起鞋跟,在地上敲了两下。从门口的袋子里按照记忆抓出一把银色的钥匙,打开门出去。

—高松—

少女按照自己的记忆找到了当年的教室,突然觉得很怀念。学艺会、移动教室、高松小学10周年庆典…一个个记忆鲜明的在脑中流淌…

“绯欠你来啦!”短短波浪发的女孩从走廊的另一边走来,招了招手。是果步。“哇啊…你这件衣服好酷啊…”少女戴着Adidas的黑色帽子,白色T恤衫和带着十字架锁链的破破烂烂的牛仔裤,手上戴着10多个Bracelet,帽子沿挡着眼睛的绝大部分。背着一个小小的旅行包。

少女听到声音,抓下帽子看着果步的方向。“你好。还有…你没注意到你的后面吗?”少女看着果步的后面,指了指果步的旁边。“??后面??”

“哇啊啊啊啊!!!!!!!”一个给人的感觉是半死不活的声音在果步的后面响起。果步立刻从手提包里拿出刚买的葡萄果汁向那个声音的主人泼去。

“常磐勇太…”少女用不耐烦的声音吱应了一声。“我想啊…勇太…你…会不会是果步的スト?カ?呢?”然后立即露出了不易察觉的笑容。“对了,10年不见,给你个礼物。”少女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水蓝色布。

“记不记得6年级的时候做的围裙?这是围裙材料的剩余。实在没什么礼物了,在这上面画了个画,给你,对了还有果步的。”少女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东西。是两个围棋子。

“这是我5年的时候买的围棋子,我最近不是连载过围棋小说吗?这是那个小说的插图漫画家的手绘。”这人真是…每次都送这么レア的东西…真觉得欠了很多人情…

“总之快进来吧!”果步拉着少女的手跑进了教室。“大家!!我把今天的主角带来了!”果步冲着教室里面大喊一声。

パ?ン!

クラッカ?的声音响起,“祝你生日快乐!”少女看见了当年的同学,才想起来,原来…今天是我的生日…8月17日…

“还有鸦取真弘先辈的生日!”毛利举起了几个??きそば面包和名叫クリスタルガイザ?的矿泉水。黑板上贴着绯欠的限定海报。

少女日记篇4

关键词:清末;史传译著;分类

史传,原指历朝纪传体“正史”中的人物传记,以“二十四史”为代表。我国史传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两千余年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左传》、《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不少篇章就写出了相当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如《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等,但这些篇章偏重于对历史事件的叙述,还未以人物作为描写中心,因此不能称为正式的人物传记,可以称为传记的准备阶段或者雏形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史传出现是在西汉时期,司马迁对先秦以来的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将自己不朽的巨著《史记》耸立在汉代的文坛上。《史记》作为一部同样伟大的历史著作,正式诞生了人物传记,显示了汉代史传的辉煌成就。继《史记》之后,我国历代都有史书,这些史书,基本上都模仿《史记》的写法,以“纪”、“传”作为其主要体裁,占用其最大篇幅。这些出自史书的传记作品,一般称为史传[1]。

本文中的“史传译著”主要指用汉文翻译的由外国人原著的历史性人物传记。史传最大特点是史实的真实可靠,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确有其言,确有其行,就连人物的思想情感的内在变化,也要有根有据,不能任凭揣测。且不说重要的事件不能虚构,添枝加叶,就是生活细节,对于历史传记来说,可以写得十分生动丰富,但必须是实况录像,以逼真取胜,不能有丝毫的夸张和想象。

据邹振环统计,在1886-1900年间,中国从域外翻译的史传著作有《华盛顿全传》、《欧洲帝王传》、《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万国奇人传》、《尼虚曼传》、《地球一百名人传》、《日本变法由游侠义愤考》、《意大利兴国侠士传》、《开辟美洲阁龙航海家独列几传》、《彼得中兴记》、《路德改教纪略》等11种[2],其中《地球一百名人传》、《万国奇人传》为总传,《欧洲帝王传》、《日本变法由游侠义愤考》、《意大利兴国侠士传》、《开辟美洲阁龙航海家独列几传》为类传,《华盛顿全传》、《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尼虚曼传》、《彼得中兴记》、《路德改教纪略》五种为专传。而根据笔者的统计,在清末(1901-1911年)共出版了《地球一百名人传》(校正本)、《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传》……《华盛顿》、《铁血宰相》、《拿破仑》、《台湾开创郑成功》、《(英国大政治家)格兰斯顿》、《(古罗马之首杰)恺撒》、《释迦牟尼传》、《苏格拉底》、《(中国第一大伟人)岳飞》……《虚无党女英雄》等至少87种汉文史传译著。与1901年以前相比,不仅数量大为增加,种类亦呈多元化的格局。

按照不同的角度和标准[3],笔者将统计到的87种史传译著作如下分类:

(一)根据传主的数量划分

可以分为专传、合传、类传三种。专传或称单传,它以记述一个人物的生平、思想、事迹为主,合传则记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主的生平、思想、事迹,类传是把同一类人集中在一起而以类作标题的传记。在清末出版的87种史传译著中,《日本农学家伊达邦成传》、《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传》、《英维多利亚大事记》、《绝代伟人传略》、《李鸿章》、《俄大彼得帝传》、《西太后》、《光绪帝》、《彼得大帝》、《哥仑波》、《(德相)俾斯麦传》、《意将军加里波的传》、《亚历山大》、《戈登将军》、《(法国奇女)惹安达克》、《俄皇彼得传》、《汉尼拔》、《拿破仑》、《近世之怪杰》、《拿破仑全传》、《拿破仑传》、《成吉思汗》、《辟地名人传》、《讷耳逊传》、《英国海军名将宁耳逊》、《海军第一伟人》、《克莱武传》、《(支那帝国主义第一人)成吉思汗少年史》、《(新史学丛书)吉田松阴》、《岩仓具视》、《东洋卢骚中江笃介传》、《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华盛顿》、《铁血宰相》、《拿破仑》、《近世欧美豪杰之细君》、《米利坚大统领麦荆来》、《纳尔逊传》、《西乡南洲》、《台湾开创郑成功》、《(英国大政治家)格兰斯顿》、《(古罗马之首杰)恺撒》、《曾国藩》、《释迦牟尼传》、《苏格拉底》、《李莲英》、《(中国第一大伟人)岳飞》、《林肯》、《大革命家孙逸仙》、《三十三年落花梦》、《伊藤博文》、《梅特涅》、《卑斯麦》、《卑士麦》、《虚无党女英雄》、《拿破仑本纪》为专传,共57种;《世界百杰略传》、《二十世纪开幕时代之人物》、《世界名人传略》3种为合传;《泰西历代名人传》、《地球一百名人传》(校正本)、《日本近世名人事略》、《泰西名家略传》、《日本维新三杰》、《泰西政治学者列传》、《日本维新慷慨史》、《比律宾志士独立传》、《日本维新二大杰》、《社会改良家列传》、《意大利建国三杰传》、《泰西八爱国者传》、《德意志文豪六大家列传》、《俄国历皇纪略》、《世界十二女杰》、《世界十女杰》、《东洋女权萌芽小史》、《自由三杰传》、《日本维新百杰传》、《最近支那革命运动》、《哲学十大家》、《日本近世豪杰小史》、《日本西学传略》、《世界女权发达史》、《外国列女传》、《大日本中兴先觉志》、《日本维新人物志》为类传,共27种。可知1901-1911年间史传译著以专传为主,合传、类传为辅。

(二)根据传主身份划分

大致可归纳为十类,即世界名人传、殖民者传、中国历史伟人传、清末革命志士传、西方执政者传、宗教家与学者传、西方名将传、东西方爱国志士传、日本维新志士传、东西方女杰传及其他。笔者将之列表如下:

(三)根据传主国别划分

可以分为中国人、外国人两种。在上面提到的57种专传中,除《台湾开创郑成功》、《李鸿章》、《西太后》、《光绪帝》、《成吉思汗少年史》、《成吉思汗》、《李莲英》、《岳飞》、《曾国藩》9种论述中国人物外,其他48种均是外国人物的传记。在30种合传、类传中,除《世界百杰略传》、《二十世纪开幕时代之人物》、《世界名人传略》记有部分中国人物事迹,《最近支那革命运动》专述中国人物事迹外,其他26种均为论述外国人物事迹的传记,也就是说在87种史传译著中,就有74种专论外国人物事迹,占85%的比例。

(四)根据传主性别划分

可分为男性人物传记与女性人物传记。在87种史传译著中,有《(法国奇女)惹安达克》、《世界十二女杰》、《世界十女杰》、《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东洋女权萌芽小史》、《虚无党女英雄》、《世界女权发达史》、《外国列女传》、《近世欧美豪杰之细君》、《李莲英》、《西太后》、《英维多利亚大事记》11种为女性人物传记,《世界百杰略传》、《泰西历代名人传》、《俄国历皇纪略》、《世界名人传略》也收录了少量女性人物传记,剩下的72种全是男性人物传记,在87种史传译著中所比例高达82.8%,可知男性人物传记在其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乔象钟.中国古典传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邹振环.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以1815至1911西方地理学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少女日记篇5

几年以前,她还只是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河谷小镇的一名普通学生,几年之后,她的形象已经荣登《时代》封面,还曾是媒体预测的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最热门人选。奥巴马一家人和她在白宫椭圆会议室促膝长谈,小小年纪的她,已经获得258个大小奖项,其中包括欧盟颁发的“萨哈罗夫人权奖”。一年前因替女性争取教育权遭遇枪击,却奇迹般地和死神擦肩而过。在这短短1年间她差点成为最年幼诺贝尔奖得主,她的生日被联合国定为一个特殊的节日“马拉拉日”,她在世界各地演讲、出书,接受多个大国首脑的会见……一年前巴基斯坦维权女孩倒下去,而一个少女政治家马拉拉诞生了。这个16岁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她年轻的身后是否有人为其策划?

“杀了马拉拉”

2012年10月9日,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区,两个蒙面男子冲入一辆校车,一个男人掏出枪问道:“谁是马拉拉·尤萨夫扎伊?”没人作声,但她们都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一个棕色皮肤、大眼睛、眉目成熟的女孩。她就是马拉拉。持枪者朝她脸颊和脖子扳动两次扳机。随后,宣称对此事负责:“马拉拉是代表黑色魔鬼奥巴马的美国间谍。”说如果马拉拉逃过一劫,一定会再想办法追杀她。

这时的马拉拉已是巴基斯坦首个“国家和平奖”得主,2009年,不到13岁的马拉拉开始为BBC写博客,以亲身经验批判禁止女孩上学的政策以及恐怖活动。

被政府和西方国家首肯的马拉拉也引起的不满,“杀了马拉拉”行动随即展开,据报道,巴基斯坦的狙击手研究马拉拉上学的线路近一个月。

马拉拉最终逃过一死出国治疗,此后多次扬言要置她于死地,“只要马拉拉回到巴基斯坦,我们肯定会再次追杀她”。

16岁的“政治野心”

数次手术、治疗和康复的几月中,病床上的马拉拉还像一个普通的少女:她想念家人,听着父亲在电话那头的声音流泪。因为脑部手术,马拉拉左半部的头发被剃掉,“我花了很长时间留的发型没了。”

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全球大大小小258个奖项提名成为了这个花季少女名字的前缀。

2013年3月,刚出院的马拉拉被提名为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成为史上最年轻候选人;4月登上《时代》杂志封面并被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百人;7月联合国宣布将她的生日定为“马拉拉日”;10月出自传《我是马拉拉》。自2013年9月份以来,马拉拉已经被颁发了6项国际奖项,包括欧盟的“萨哈罗夫人权奖”,曾获此项奖的还包括南非人权斗士曼德拉,以及缅甸的昂山素季。媒体称这意味着,马拉拉已经进入了精英政治家的行列。

马拉拉同时也确实表现出了政治家所应有的素质,2013年7月12日,马拉拉16岁生日当天,她在联合国发表了枪袭后首次演讲:“书和笔,才是全世界最强大的武器”,16岁的少女戴着被刺杀的巴基斯坦前总理贝托的头巾,语气铿锵。奥巴马夫妇把马拉拉请到白宫做客,16岁的小姑娘趁机劝奥巴马,美国不要派无人机袭击巴基斯坦目标,那只会伤及无辜,惹民众不满,激化当地恐怖主义。

在美国接受采访时,马拉拉再次表示出了“政治野心”:“我要成为巴基斯坦总理”。

被质疑为西方的道具

“在巴基斯坦,并不只一个马拉拉,这个马拉拉已被人们捧上天。但其他那些被摧残的可怜少女怎么办?”巴基斯坦民众中有这样的质疑。

相比西方媒体一边倒的赞誉,在马拉拉的家乡,却有截然不同的声音。巴基斯坦人将其视为西方导演的肥皂剧。一些人认为,她成为西方的人,更有质疑认为马拉拉的伤是伪造的。

“数千儿童在这里生活在的阴影之下,每天都面临威胁,马拉拉的那些海外观点对这里的女孩一点用都没有。”一名在当地银行工作的职员说。

“马拉拉争取教育的行为与西方议程相呼应,西方对她的赞美是虚伪的,因为这使人忽视许多无辜的受害者,如美国无人机轰炸带来的伤亡。”一位巴基斯坦专栏作家在文章中写到。

争论背后的马拉拉已成为巴基斯坦的一个政治符号。巴基斯坦记者赛提说,“自由派人士认为马拉拉被袭事件会是巴基斯坦的一个转折点。明年举行的巴基斯坦大选会让马拉拉事件更加政治化。”

“无偿”的幕后团队

父亲和BBC造就她

回顾过往,最初发掘马拉拉的,确实有西方媒体的影子。

2008年末,势力加强了对斯瓦特河谷地区的势力渗透。英国广播公司(BBC)乌尔都语网的记者阿穆尔·汗和同事商量,如果将对河谷地区的影响通过“叙事体”的形式报道出来,一定能得到不小的反响。他们决定找到一个还在上学的女孩,让她匿名地告诉BBC的读者控制下一般人的生活。

然而,找到这样一个女孩并不容易。起初,一个名叫艾莎的15岁女孩同意写日记,但她的父母认为这个活动太过危险。

马拉拉的父亲和当地的记者有联系,便力推自己的女儿成为写日记的唯一人选。马拉拉使用笔名古尔·马卡伊,每次写下日记后,都要穿过严加控制的镇区,将日记交付给当地BBC的通讯记者,再由通讯记者扫描至电子邮件,发送至BBC乌尔都语网的记者。那时,马拉拉只有11岁。

但马拉拉的成长背后,其实离不开家人和国内的支持声音。

马拉拉的父亲齐亚丁很早就重视对女儿天赋的培养。早在2008年9月,马拉拉就在父亲的推荐下,在白沙瓦一个当地记者俱乐部发表演讲,呼吁“怎能让夺取我们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在日记告一段落后,马拉拉的父亲找到了《纽约时报》的记者埃里克,将她的经历拍成了一部纪录片,自那之后,她开始接受采访。除加拿大《星报》,还有几家当地的普什图语和乌尔都语媒体,日记作者的本名也为世人所知。

在控制地区,名气越大危险也就越多。作为一个父亲,齐亚丁更是女儿坚定的声援者。马拉拉的父亲曾从收音广播里收听到的死亡威胁,而马拉拉的Facebook底部也出现了令人不快的留言。要求父亲阻止女儿的活动,可马拉拉却在齐亚丁的鼓励下,坚定了成为政治家的理想。女儿遇袭后昏迷不醒,作为女儿的代言人,他曾说:“不论我的女儿是否能活下去,我们都心系祖国。和平是我们心中的理想,的子弹,挡不住我们为自由而发出的声音。”尽管对马拉拉的实际作用有所怀疑,但在巴基斯坦国内,谴责的声音是压倒性的。巴基斯坦政府为有关枪击马拉拉杀手的线索提供1000万卢比(折合10万美元)的悬赏,内政部部长则为抓捕发言人艾桑拿出100万卢比的赏金。

少女日记篇6

杨红樱阿姨所写的书有很多,每一本书都耐人寻味,诙谐幽默,这些书让小孩更快乐,让大人懂的一些简单的道理。

《女生日记》这本书描绘了善解人意、情感丰富的六年级女生冉冬阳的生活。冉冬阳虽然不漂亮也不聪明,但却是大家眼中的魅力女孩。杨红樱阿姨以日记的形式写出了女孩子渴望长大又害怕长大的矛盾心情,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成长的快乐和烦恼。让我们明白不要惧怕成长,自然地面对成长所带来的困惑,明白快乐的心情才能长得健康自然,明白我们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美好的心情度过重要的时光。,很好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一本可以轻松大脑却意义深刻的书。

《女生日记》中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如梅小雅,她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他据诀别人的怜惜,勇敢的负担起生活的重担,再跟她的交往里,冉冬阳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体验到了坚强。还有小魔女,她是冉冬阳班上最时髦的女生,狂热的追星族,她充分的体现了现在女孩的个性。很好地描绘了我们平时的校园生活。这本书更让我懂得了聪明、漂亮并不是魅力女孩的标志,温柔善良才是女孩子最宝贵的品质。不聪明,不漂亮的女孩子,会因为温柔善良变的可爱起来。自从我读了《女生日记》,就觉得自己需要改变的地方还很多。

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真诚而生动地描绘了现在少女的生理、心理微妙的变化。杨红樱阿姨以生命意识关照生活把女孩子渴望长大又害怕长大的矛盾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真实而生动的展示了当代少年儿童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我们因该怎样面对自己的成长?我们又该怎样帮助孩子度过这段敏感而又重要的时光?杨红樱阿姨的小说里就有答案,一起来看一看吧!

杨红樱阿姨写的每一本书都活泼生动,意味深长,很适合我们阅读。

少女日记篇7

《安妮日记》是一个女孩最真实的手笔写下的一部日记,讲述了安妮的生活本应无忧无虑,却因丧失天良的德国侵略者入侵而被迫躲进了一个暗无天日的密室的成长故事。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安妮日记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1周日爸爸回来时,给我带回来一本书。名叫《安妮日记》。刚拿回来,我就迫不及待的读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的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写的。这是一本她在二战期间遗留下来的一本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录了安妮一家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安妮一家和另外两家在“密室”中度过的长达两年的艰苦生活。这本书表达了安妮对战争的深思。安妮是个多么坚强乐观多么的人呀!她是我们多少孩子的榜样!可惜,安妮并没有亲眼看见战争的胜利,不然,她一定会很开心吧!

虽然,安妮并没有看见战争的胜利,但她留下的日记却成为了人们深刻反思那场人类悲剧的珍贵教材。

《安妮日记》这个故事人人皆知。因为它饱含着永不泯灭的人性,蕴涵着不朽的精神传奇,奏响着真与美的旋律。安妮,你是我的榜样!我也要做一个像安妮一样乐观的人。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2我非常喜欢看课外书,特别是青少版的美绘本《安妮日记》。内容是德国人杀犹太人,一提到这里,我觉得奇怪了,德国人为什么要杀犹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德国纳粹觉得日耳曼人是高贵的种族却没有应得的财富,犹太人的血统低劣却掌更多

我非常喜欢看课外书,特别是青少版的美绘本《安妮日记》。内容是德国人杀犹太人,一提到这里,我觉得奇怪了,德国人为什么要杀犹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德国纳粹觉得日耳曼人是高贵的种族却没有应得的财富,犹太人的血统低劣却掌握了太多的财富。我认为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世界应该是和平的,没有战争的,请不要伤害自己的同类。

日记中的小女孩是一个心地善良,活泼可爱,个性率直,同时又多愁善感。她有主见,爱思考,不会轻易受别人影响;她坚强,有毅力,在受到责备和委屈后,仍以微笑面对生活。她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应该向她学习。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3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作《安妮日记》。我一听书名,就觉得这本书一定没意思,于是我就搁在一旁不管它了。可事实上这本书不是我想的那样。

一天下午,我觉得很无聊,想看会儿书。我来到书橱旁,用眼睛一扫,发现了我前几天搁在一旁的书——《安妮日记》。我即兴翻了几页,觉得这本书还不错;我又翻了几页,我便后悔当时我没先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很吸引人;我又翻了几页,那时的我已经放不下这 本书了,我被这本书深深地打动了。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书名中的“安妮”,不过她的全名叫安妮·弗莱克,她是一个犹太女孩。《安妮日记》这本书重要讲:安妮在13岁时,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二十五个月之久。因为那时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就大量的追杀犹太人,因为他认为犹太民族是个极为劣等的民族。在逃亡的这段时间,安妮用她的笔,记录下在狭窄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但是最后,在那密室里生活的8个人都被抓走了,最后 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这本书让人们全新认识了战争,让我十分震撼。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读完后,我心里想:战争真是太恐怖了!为什么要有战争?难道各国之间就不能和平相处吗?同时,我也对安妮的命运而惋惜。我有一个问题:如果安妮活下去了,她长大后会是什么职业?著名的作家?著名的文学家?著名的科学家?不过, 她已经去另一个世界了,但愿她在那会很幸福。

大家为了纪念这位永远的天使——安妮·弗兰克,特地出了《安妮日记》这本书,特地 拍了关于安妮·弗莱克的电影,特地造建了安妮·弗兰克的纪念馆。

这本书不仅让我爱不释手,还让我有了对生命的感悟。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4细细地品读完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这个女孩,这个与我同龄的女孩,着实给了我很大的震撼。犹太少女安妮13岁时,为躲避德国纳粹的追杀而住进狭小的密室,他没有自由,她恐惧,她痛苦,如花的生命随时会因一次大意而丧失,她的生活没有保障,就连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都成了问题,而这样的生活她足足呆了两年之多……

真的很难想象,当人们因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感到痛苦时,安妮却仍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将这一切化为了为自己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文中有一段曾写道“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作是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情事,并且将每段艰辛的事情当作我日记的材料。”安妮虽然恐惧,但她不放弃,而是把逆境化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可见她的精神家园是丰硕的,富有的。

再看看我们自己,从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们就好似一个美丽的泡泡,尽管耀眼夺目,但却经不得一点风吹草动,随时可能破碎。因此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但相对于经历战争痛苦的安妮,我们所谓的“逆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安妮,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难都勇于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请千万不要在逆境中沉沦,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奋起抗争,以乐观的心态直面逆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锤炼自己,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实!因为,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永远快乐的女孩;一个面对逆境却不愿低头的女孩正激励着我们冲出逆境!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5当我在新华书店寻找书来写读后感时,第一眼我就被《安妮日记》所吸引。曾经我不知在哪里听说过,《安妮日记》主要是讲述了一个名叫安妮的犹太少女在二战期间所写的日记,但是具体的内容我并不清楚。于是借着这次“品味书香,诵读经典”活动的机会,我决定就通过阅读这本书来写读后感。

简介:《安妮日记》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原本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漫长的25个月内,她用她的笔记录了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的成长经历,并对战争、反犹太人主义、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在我读了《安妮日记》之后,安妮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对我的感触颇深。在我查阅了资料后,我深刻的知道:在二战中,法西斯德国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这是一场堪比南京大屠杀的恶行。

对安妮,我是同情的。作为一位花季少女,没有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与同学朋友嬉戏玩乐,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而是相反的,生活在充满恐怖的密室之中,心情抑郁----“星期天的时候,我的精神状态最不好。这时屋子里的人们情绪都很压抑,气氛郁闷得令人窒息。我们听不见外边的一点声音,屋子里这种死一般的寂静笼罩着我,拖曳着我,好像要把我拖到地狱的最底层……我觉得自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的小鸟,被剪去了翅膀,在黑暗中往笼子的栏杆上撞击。“放我出去!”我心中在哭喊,“放我到有新鲜空气、有欢笑的地方去!”

对安妮,我是敬佩的。作为一名少女,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最终完成了这本伟大的着作,迄今为止,《安妮日记》已经被翻译成65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了3000多万册,并且该书已被作为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

少女日记篇8

有人蹲在教室的角落里,捂着嘴巴,抑制着哭腔。

误入镜头的少年,大概是刚刚打过篮球,额头上还挂着汗。本来想一走了之,最后还是不放心地问了一句,“喂,你还好吧?”

最后一节班会课上,老班从上周卫生不及格跳跃性地说到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有多么令他痛心疾首,最后一锤定音,“你们把昨天的物理作业放到桌子上给我检查,没写的去后面站着。”这个叫林夏的女生貌似就是被罚站的人之一。

“老班今天有些小题大做,你也不要往心里去啦。”

结果却不料女生哭得更加悲恸。

在多番安慰无果的情况下想起学校对面新开了一家奶茶店,“我请你喝奶茶,你不哭好不好?”

男生含着可乐的吸管,“你好像总是一个人啊?”看似漫不经心的问话却打开了女生的泪阀,然后手忙脚乱地从书包里掏餐巾纸。

穿着老土,读英语的时候带着浓浓的乡音,同学谈论各种游戏和动漫的时候像个傻子,完全听不懂。

现在的生活与我之前的16年完全不一样。

如果不是自己逞强要来一中,如果当初留在乡下的中学,也许一切会完全不一样。

对上女生蒙的泪眼,男生想不出安慰的话。如果说女生是一本书,那么男生就是一头猪,你永远不要指望猪能够读懂书。

彼此愣了三秒,最后是女生抽回了目光。自顾自地嘲弄着,我和你说这些干什么,你又听不懂。

“至少你还有我。”原以为是信口的承诺,迟早会变成一句空话,但是看见男生眼里的笃定和认真,内心翻涌出些许的感动。

橘色的阳光照在他身上,就好像整个人会发光一样。

呐,你那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从今以后我不再是一个人了?

――摘自《林夏日记》

在一次次的接触里,发现女生比自己想象的要敏感得多。会因为同学一句无心的话难过很久,也会因为一道数学题没有做对自责很久。很多小事,明明可以忽略不计,她却偏偏放在心里。有时候也会想要抛下她和她莫名其妙的忧伤一走了之,但是只要中午回到教室心跳就会明显加快,然后双脚不听使唤来到她的身边。

“呐,又找到你了。”男生越过半米高的围栏跳到天台上,扬着下巴,语气里带着些许的自豪感。

只要中午的教室看不到林夏那一定是心情不好,如果心情不好就一定会在教学楼的天台。其实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

在她身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耳机线,一人一只。

“你知道么?我不怕比别人努力,我怕的是我比别人努力却依然学得没有别人好。”果然和揣测的一样,是因为上午的数学考试。

“小夏,不如你把刘海儿修一下,嗯,这么长。”男生伸出手,撩起林夏遮住眼睛的刘海儿比划了一下长度,“我觉得会很好看哦。”

林夏脸上腾起一阵热,甩开男生的手,“你神经病啊。”

之后的话题就轻快了许多,从小时候以为春夏秋冬各一年说到初中的时候以为男女生可以同寝室。两个人笑啊笑,就忘了烦恼。

其实不开心的时候,大约陪伴比安慰更治愈一点。如果我陪你一起入悲伤的河流,那么谁领你回到快乐的大道?

尔后他愈加频繁地出现在林夏的的日记里。

会耐心地为她讲解难懂的数学题,一遍一遍,却从来没有露出一丝不耐烦的情绪;

下雨的时候,他送她回家。她滴水未沾,他浑身湿透;

生日的时候,他送她一件蓝白裙,又带她去剪了头发,露出清凉的双眸。他说,夏夏你留长头发吧,我觉得会很好看哦。

……

欲盖弥彰的小心思,在余温尚存的夏季发酵得越发甜蜜。越来越清晰的彼此,仿佛触手可及。

自从夏天开始就没有剪过头发,而是任由它生长。有女生说,“林夏,你很适合留长发哦。”

变化的并不仅仅只是头发。

说着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居然也进了广播站;一声不吭地拿了省级数学竞赛的二等奖;整个人变得开朗,变得自信。

连曾经对她有些避讳的后桌男生也忍不住打趣儿,诶,林夏你是不是有个双胞胎妹妹啊。

她抿着嘴,轻轻地笑。

曾经被身边的人嫌弃着,不讨人喜欢,更多的只是自己的臆想。从来不曾向任何人敞开心扉,兀自筑起的高墙,阻断了友谊。

日记本丢了。

林夏翻遍了自己的书包,同桌阮天蓝也敞开书包以示清白。最后甚至怀疑后桌男生的恶作剧连并他们的书包一起搜了,还是没有找到。

林夏日记的封面上盛开着大朵大朵妖冶的玫瑰。那么花哨的日记本,如果夹杂在课本里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后桌男生好心出主意,“可能是班里谁不小心揣错了,要不下课我让大家都在书包里找找?”

“我想起来了,好像昨晚写完放在我枕头下面了。”林夏一拍脑门,立即引来后桌男生的鄙视。

没人看见她压抑在眼底的慌张。昨晚她就把房间里里外外找过了,那时候也没有过多的担心,只当是遗忘在学校里了。

现在她最怕的情况发生了,日记丢了。如果是钱包手机之类的物件丢了,还可以像后桌说的一样大张旗鼓地在全班“地毯式”搜查。唯独这本失踪的日记本不可以。关于他的事情被她描绘得那么暧昧又直白,一旦内容泄露出去,她就很难做回自己了。

几天下来,日记失踪事件毫无进展。一方面她觉得似乎大家都很可疑,背地里悄悄议论她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她又觉得是自己多心了,每个人似乎都很坦荡。

林夏食不下咽,夜不能寐,脑子里只剩下五个字:我要完蛋了!

林夏也没有注意到那本玫瑰色的日记本是什么时候回到她书包里的。展开,内页夹着一封信。

那封信让林夏觉得安心,信里说,我会替你守口如瓶。希望你真实做自己。

是的,日记里的那个少年,从来就不曾存在过。

日记本的颜色有认真筛选过。玫瑰色,不真实的颜色。

其实那天她哭得梨花带雨,倒是有篮球少年怜香惜玉想递上一张餐巾纸,最后也因为同伴那句“女孩子哭起来很麻烦的”而罢休。

心情不好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天台上,说给天空听。

下雨的时候,没伞的同学和有伞的结对而行。阮天蓝问她,林夏,要不要一起。伞下另一个女生看似无意地说着,伞好小啊,我们两个都很挤了。她轻轻地摇摇头,谢谢哦,不过我比较喜欢淋雨。然后不顾众人的诧异迈进了雨里。脸上雨水成行。

又或者,在生日的时候,将存了很久的午饭钱,给自己买蓝白裙子。轻轻吹灭蜡烛,对自己说,林夏,祝你生日快乐。

没日没夜地学习,把自己深深埋在习题册里,累的时候就翻开日记,摸一摸那句“至少你还有我”,仿佛这样温暖的少年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

或许每个女生都幻想过有个白衣胜雪的少年,温柔又耐心地对待自己,好得让所有女生羡慕和嫉妒。这是女生无伤大雅的小秘密。

少女日记篇9

本期话题

沟通与尊重

――营造和谐的母子关系

读者朋友们:

大家好!转眼已到狗年,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中财旺、福旺、运道旺。去年,很多电视台热播电视连续剧《别动我的抽屉》,描写了两代人之间由于不能很好地沟通、交流而导致厂母女关系的僵化。反映了在当代青少年家庭中尤为严重的母子关系的矛盾现状。母子关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卜也决定了家庭的氛围,因此,如何营造和谐的母子关系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关注。这期,我们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案例一:

2006年1月11日中午。南昌县某地一名16岁的少年小伟(化名)服毒自尽。起因是小伟向母亲要钱想买一件新衣服过年,而家境的贫困使母亲觉得小伟大不懂事而痛骂了他一顿,还动手打了他。事后.丧子的悲痛使小伟的母亲始终说着同样的一句话:崽呀,我去买衣服给你。

这是一起典型的由于母子沟通不当导致的悲剧。据说小伟是个很听话且有些内向的孩子,大人的话他很少违背。只是快过年了,所以想要件新衣。青少年的心理普遍脆弱而又敏感,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出现过度反应。小伟的母亲可能不理解.家里穷为什么孩子还想买新衣服;而小伟可能不理解,母亲为什么就不能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过年。假设小伟的母亲能平心静气地与小伟说清楚家庭的现状,彼此之间能够互相理解,沟通没有出现障碍,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案例二:

高二女生李俪的母亲孙澜女士在整理书柜时无意中发现并翻看了女儿的日记,并庆幸自己找到了一条了解女儿的捷径。此后,她常会根据日记中的记载有意无意的点拨女儿,直到秘密被女儿发现并大吵了一架。孙澜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女儿都是自己生的,有什么是不能让自己知道的呢?不过是翻看日记,也是为了多了解女儿,母亲的一番良苦用心,有错吗?

偷看日记的案例并不新鲜,在《别动我的抽屉》一剧中,母亲田枫就是由于偷看了女儿藏在抽屉中的情书而导致了与女儿关系破裂,由于没能及时正确地沟通与疏导,不仅伤害了母女情感,也导致女儿贝蕾一度无法端正态度面对学业。很多母亲很沉痛地叹息:“孩子大了,什么都不跟妈说了,我想了解自己的孩子,却实在无从下手。”因此,很多家长唯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翻看孩子的日记、信件,并理直气壮地说:我有权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只要简单地做下换位思考,如果您的私人信件或物品被他人窥探,你会做何感想?便不难体会孩子的感受。而且您所谓的关心也饬害了孩子的自尊,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

其实,想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不难,最简单的沟通方式就是聊天。很多家长提出孩子不愿与自己聊天,有事不愿与家长说,其原因是因为您总是端着家长的架子,无形中拉大了与孩子间的距离,加之代际之间对很多问题认识的不同也很容易在交流中出现分歧与矛盾,使双方缺少必要的了解和信任。聊天时不要总是围绕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私生活来谈,这样,您就无形中把自己摆在了一个高度上,无法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学校的趣事、路上的见闻、您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家庭中的琐事……都可以作为聊天内容,您可以通过孩子在言谈中流露出的观点、态度来分析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正确的认识要鼓励、错误的认识及时纠正。这样,可以在很轻松的氛围内达到了解的目的,实现沟能的效果。切记一点:平等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平等才能信任,也只有信任才能让彼此成为朋友。想和自己的孩子成为朋友吗?那就在沟通时暂时忘记自己作为母亲的身份吧。

那么,一旦出现矛盾,又该如何沟通呢?在《别动我的抽屉》一剧中,母亲田枫也很积极地想要与女儿沟通。可始终被女儿拒之门外,并在抽屉上贴上字条:别动我的抽屉!致使矛盾不断激化。有时,当矛盾出现时,彼此情绪都比较激动,言语的沟通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甚至由于言语不和还容易使矛盾激化。此时,母子双方都应该避免正面冲突,也利用这段时间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多体谅对方。作为家长,也有很多积极做法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一、让孩子的好友做中介人

同龄人之间总是比较容易沟通,让孩子的好友出面调节比您苦口婆心地劝说效果要好上许多。

二、书信交流法

在两个人没办法静心谈话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通过文字来交流。将你的心里话写出来,写出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也可以对自己的错误进行道歉,而你可以通过孩子的回信来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母子日记。这也是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的一种温馨的沟通方式。即便是没有矛盾的情况下,母子也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进行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在非正面的接触下,孩子更容易袒露心迹。

三、网络交流法

现在网络早已被大家熟知。利用QQ聊天、发送e-mail和网络贺卡等形式都能较好地收到沟通的效果,也能加强母子感情。

少女日记篇10

关键词:中国近代早期;欧美社会生活;文化心态

中图分类号:K2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2)01-0001-07

一、引言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人的目光开始转向世界并逐渐细致入微地进行观察。近代以来中国人了解和认识世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从中国个别人到少数人,再逐渐扩展到更大的人群。中国近代早期,即19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走出国门的主要有两部分人,一是出国留学生,一是出国使节。这些人到国外,主要是到欧美世界以后,一种全新的社会场景进入他们的眼帘,给予他们诸多的刺激和震撼,所以他们通过日记和游记把所见所想记录下来,这些日记和游记成为今天我们认识和研讨那段历史的珍贵史料。打开这些历史记录,我们发现这些日记和游记犹如欧美世界的百科全书,涉及欧美社会诸多方面和诸多领域,包括社会的政治运作、民主制度、工业生产、农业发展、矿产开发、自然地理、商业贸易、教育卫生、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等,不一而足。

本文重点探讨中国近代早期国人对欧美世界日常生活的关注,以《走向世界丛书》为中心资料,主要选择出国使节的日记和游记,通过他们记述的欧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家庭伦理、社会交往、医疗卫生等等,分析他们记述的特征以及所反映出文化心态。

二、记述的特征

从日记和游记中,我们看到这些作者对欧美日常生活的记述有如下特征。

首先,记述内容广泛。

作者们记述了他们观察到的欧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欧美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

对婚姻内容的记述较多,尤为关注外国婚娶专主情爱、彼此爱慕、婚姻自主、婚配自择、相交如友的情爱婚姻特征,大量介绍男女婚配之俗,如结婚礼仪、教堂婚礼、婚宴、伴郎及旅行结婚等婚礼形式,还有对银婚、金婚、金刚石婚以及终身不嫁等现象的记述。有对家庭生活的叙述,包括如家庭食品、茶会、宴请等,还有对家庭积产千万而不遗子孙、养老院、丧葬习俗的讲述。还有较多对女性身体修饰的记述,如女子耳坠、梳刷、胸针、金链、镯环、链垂、纨扇、衣料、手巾、粉盒以及女性腰围、假乳、赤臂等,还包括西洋女子多染白发、衣冠多爱时款等方面。有对男女关系的记述,如男女私交不为例禁、接吻为礼、幽会习见不怪、海外男女皆为兄弟、一家之内女权最尊、外邦男子待妻最优、请客必男女等数、妇女拜客夫不相随等诸多方面。对娱乐生活的叙述亦有多显,特别体现在舞会方面,诸如各种舞式包括宫中舞会、中西舞蹈、歌舞、踢踏舞、变妆舞、脱衣舞等,还有舞会礼仪如舞会请帖、跳舞规矩、舞场布置等,尤其强调西人家家跳舞、夜不虚度的生活方式。此外还有音乐戏剧生活和其他娱乐生活的记述,比如白金汉宫音乐会、幻灯影戏、戏法、愚人节、游戏、台球等等。有对欧美卫生生活的记述,如西人讲究卫生胜于良医、浴堂沐浴、公共厕所等。通过讲述巴黎市容来叙述法国的环保卫生意识。还注重对欧美生活礼节的介绍,如赠送纪念品、戚友贺礼、告辞之礼、握手之礼等等。其他还有对西方性伦文化和囚犯生活的记述,诸多种种,此不赘述。

其次,记述内容细致。

作者们在日记和游记中,不是仅仅一般性地记录欧美日常生活,有些记述是认真观察后的详细记录,反映了他们对异域文化的格外关注和浓厚兴趣,下面举例若干说明之。

比如对欧美婚姻的记录:“西俗男女婚嫁,皆自主之。未娶未嫁之时,彼此爱慕,相交如友。再计其一年所得财帛,比之相等。然后告之父母,复同往官署声明,官以一纸书,内载某人娶某氏为妻,某女嫁某男为夫,彼此情愿,男不许娶二室,女不许嫁二夫。待迎娶之日,夫妻先入礼拜堂告之牧师,祝于天主。牧师各以金戒指一枚,贯于男女之无名指,以别处女,鳏夫。嫁娶后,众戚属食于男家。女有一饼,名日嫁饼,众人分而食之。立言数语,以志庆贺。宴毕,次日或越数日,则夫妻偕往外国邀游。富者之游也,其地或千里,或万里,其期或一年,或数年,然后回国。贫者只在本国遨游数日而已。”对恋爱、结婚、婚礼、婚宴及婚后旅游作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对婚礼前相关事宜亦有详细记述:“凡伴新娘之女,或新郎或新娘之亲近姊妹。届时新娘之父偕众先人礼拜堂。其父已故,则叔伯与兄或长亲皆可。后则母女同车。其父衣帽纯黑,其母衣色不拘。新娘与女伴皆一色雪白。新娘执白花束,女伴执红花束。新郎衣黑色,插鲜花一朵于胸前右襟钮孔。女父率众到,其他男女戚谊亦陆续到。女父立候于堂门之外。女伴立于门内,分列两行。馀皆分立女伴之后。新娘母女到,女携其父之右腕先入。继而女伴随入堂内偏间。女伴偶数,如六、八、十二,自然骈肩而入;若奇数,如五、七、九,必加三名幼童或同行,以成偶数。女伴之列第一对者,必新郎或新娘未嫁之姊妹,女母随众女伴尾之。其伴伊母者,或子或侄或甥皆可。男女在堂中不许携手同行,若老妪可代为扶持。其他男女戚谊,对对行于新娘之母之后。众人,乃以车往接新郎父子,到乃直入,立于教师台前之右。待新娘由偏屋至,立于新郎左。新郎与新娘之父,及他各男戚,皆立于新娘之左。新娘之母,及其已嫁之姊妹,皆立于众男之后。众女伴又对对立于新郎之后。凡新郎之亲谊,坐教师台左,新娘之戚谊,坐教师台右。此外如有被请者,皆坐于堂中两厦。”对婚礼整个过程,包括伴娘伴郎、礼服、进入婚姻殿堂的秩序、人数、行走规则、不同人等之位置都叙述得详详细细。

再如对舞会的记述:“跳舞会者,男与女面相向,互为携持。男以一手搂女腰,女以一手握男膊,旋舞于中庭。每四、五偶并舞,皆绕庭数匝而后止。女子袒露,男则衣襟整齐。然彼国男子礼服下染成肉色,紧贴腿足,远视之若裸其下体者然,殊不雅观也……五月十二日晚,国主请茶会,乃一睹之于柏金哈木宫。是夜各国公使毕集,官绅男女聚观尤众。前庭奏乐,以为舞节。世子与其夫人亦在跳舞中。世子别与一妇为偶,夫人又别与一男子为偶,夫妇不相偶也。其馀次第舞毕,赴别室饮宴,皆立于筵前而食,无坐位。饮毕,复至原处再舞,至一点钟乃散。”对舞者服饰特征及舞会大致环节作了介绍。对观剧的介绍:“通宵只演一事,分四、五、六。每将终,垂帘少歇,则有卖扇、橘、酒水、新闻纸暨戏文者,亦有赁双筒千里眼者,往来招呼;客人亦可出外乘冷吸烟饮酒,而出入亦有执照。演戏者男优扮男,女优扮女。看戏者男女咸集,皆手执千里

眼,有戏看戏;止戏时则以之四面看人,不论远近,罗列目前。少选,猛听静鞭数下,众皆悄然,已卷帘开戏矣。其戏能分昼夜阴晴;日月电,有光有影;风雷泉雨,有色有声;山海车船,楼房间巷,花树园林,禽鱼鸟兽,层层变化,极为可观。演至妙处,则众皆击掌叹赏,曰:‘卜拉卧!卜拉卧!’法言‘卜拉卧’,即华言‘妙’也。若优人下场,众皆爱之,可再击掌唤回,其人则免冠鞠躬,再谢而去。”对观剧整个过程,包括中场休息、舞台布景、观众感受与剧情互动等都描述得惟妙惟肖。对男女社交的介绍:“洋妇喜出游,亦喜见男子,然必与夫偕。夫不在而出游见客者,巨家多不如是。途间每见男子曲右肘,妇人以左手插入其肘中,并肩而行者,皆夫妇居多,顾亦有戚友而相扶掖者。夫在前而戚友扶掖其妇,则夫喜,以人之敬爱其妇也。有客则让其妇,使客扶掖之,与之偕行并坐,谓以是为敬客也。狎暖笑语,咸所不避,第不至于乱。有所犯,则其夫亦愤恚于心。故女子恒厌有夫之拘束,不如无夫之放荡自得,以是终身不嫁者比比。男子亦然,虑钤束于妇,亦往往终身不娶。”不但介绍男女社交礼节,还对社交心态以及选择婚姻的态度都进行阐述。对告辞送客礼节的记述:“男客去,女主不立亦不送,与之握手而已。女客去,尚有别客,则女主只起立与之握手,无他客,始送至客厅门,看其下楼。男主在家,应陪下楼,至门房,看穿外袭而去。来客无论二男或二女,彼此未经多谈,则去时无须握手,鞠躬而已。如未接一语,临行亦不鞠躬。若一男一女,女客先去,则男客无论曾与谈否,必立起与之开门,而不躬送下楼。如女主请其躬送下楼,则女客将出门时,只鞠躬致谢而已。凡客去,将出客厅,女主必拽铃,令人伺候。乡间客至,多有卸车者,故客去必请主人拽铃,以便预备。若客坐近于铃柄,即自拽之。”从中可见西方送客礼节的规范和细致。

对沐浴卫生的记述:“西人沐浴,非仅以之洁皮肤、解燥热,凡外感风寒、内温热、停滞饮食,皆以沐浴之法治之。先投于温池而游泳之,则出而立于喷壶之下,如冒暴雨;又立于喷版之旁,转身四面受之,其人则寒战。乃披线被而趋于暖室之匮中,仅露其首于匮外,以匮中之热气蒸之。俟透汗出,又趋于激水之室。人负隅而坐,对面以汲筒激之。夫由温而凉,由凉而热,或可解也。若以蒸透之汗体,复以暴猛之凉水激之,颇觉难堪。询其故,则谓寒噤之后,蒸之以热,则内外皆解。若不激之以凉,无以固其表,而外感仍易入也。聆之则近理。或亦由西人肌肤多燥,为适宜也。”不但介绍沐浴的方式方法,还进一步说明沐浴不仅洁身,也有治病功效。对囚犯生活的记述:“初入狱者,去旧衣归诸其家,授以囚服,易别识也。亲属来见,别有一室,以铁栅隔之,狱官与犯并坐,察其所言,杜私弊也。衾荐器用,给以完好,不贱视之也。日膳凡三,肉食必具,剂以汤茗,惠养之道也。楼每重各立天平一具,有以肉少为嫌者,则面衡示之,昭均平也。饮食寝处,咸适其意,而气体充矣。每日六点钟即起,各自洗刷房地内外墙壁,料理衣物,务令整洁。浴室十馀所,七日礼拜一澡濯,恐其垢秽致疫疠也。犯衣浣以机器,陈于枷,入火柜烘之,柜有编号,防混淆也。早膳后,同诣讲堂听经,以一点钟为度,礼拜日则再往,导其复善之心也。”如何以文明方式对待囚犯,狱中生活体现人性化,在这里阐释得非常详实。

最后,记述性伦文化的内容较多。

在记述欧美日常生活的日记和游记中,对性伦文化的记载颇多。例如对妓馆的叙述:“法京妓馆,处处棋布星罗。而游妓勾人,日日招蜂引蝶。闻通城以四万数千计。各妓奉官,每年纳税七百方,合银九十馀两,领有凭据。其游妓每夕往来闾巷,以候寻春之客,拥挤如蚁。男女相悦,或投宿旅舍,或携手归家。有托为雇车者,告由某处至某处,车行如电掣风驰,车止则霎收雨止矣。每届礼拜,入署令医官验看,有病者留而疗治,无病者即刻放还。另有私妓,不敢公然往来闾巷,恐被官兵拿获而被罚。盖各妓夜游之处,皆经官定;而此私妓,则遍绕通城”。妓馆的数量、的税收、寻春方式与场所、对的管束等均有记述。对宿妓私通的记述:“夫莫多于泰西,而携又莫胜于泰西;男私女而不为耻,女通男而不为羞,更有酷好男风者。又闻男子至二十岁似应宿妓,虽父母不能禁阻;男女虽各私数人,少无彼此争竞者。”认为泰西淫风过盛,且不为羞耻,不被禁阻。对脱衣舞的记录:“按西人宴会宾客,间以挟女优为盛设。无论酒楼饭馆,均可随意呼唤筵前侑酒,以取其欢。饭毕双双跳舞,时而缩项,时而耸肩,折背扬拳,作诸般态,继而解衣,继而露臂,至于赤体而后已。愿与交欢者,则携入密室,每次需法金钱二十馀圆,计银五十馀两。否则俟酒阑时而遣去之。”记叙西人在酒楼饭馆中可以跳舞、解衣、赤体甚至交欢。对绘画和雕塑的记述:“西国绘画之事,竞尚讲求,然重油工不尚水墨。写物写人,务以极工为贵,其价竟有一幅值万金者。画人若只身之男女,虽赤身,官不之禁,谓足资考究故也。故石人、铁人、铜人各像,亦有裸形卧立蹲伏者。男女并重此艺。妇女欲画赤身之人,则囊笔往摹,详睇拈毫,以期毕肖。至男子描摹妇女之际,辄招一纤腰袅体之妓,令其褫衣横陈,对之着笔,亦期以无微不肖也。”反映出西欧绘画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差异。还有对女性佩带假乳的记述:“小铺出售男女装饰之物,如袜裤巾带、手套帽花、面罩领袖等。有白布形如护膝,缠有绒绳四根,长皆二三尺。问之,乃之假乳也。因洋女以乳大腰细为美,然腰可束之使小,乳则不能纵之使大,故假此以饰其观。而及笄之女,乃有制就藤具,形如ロ字者,暗围腰间,衬以为美。”以上均因文化传统和价值审美的不同而引起国人对西欧性伦文化的关注和记述。

三、文化心态分析

这些日记和游记为何记述这么多欧美日常生活?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一般高级动物都具有好奇本能,有羡慕以及反感或日嫌恶感。当然对于具有文化塑造的人类或人类个体也当如此。根据上述理论,我们从作者文化心态上分析,可以看到其记述是由其文化心态决定的。

首先,作者的新奇之感。前文曾引过一段记述:“世子与其夫人亦在跳舞中。世子别与一妇为偶,夫人又别与一男子为偶,夫妇不相偶也。”跳舞场上夫妻不一起跳舞,而是各自与另一位异性跳舞,这在来自“男女授受不亲”国度的人看来,的确感到新奇。下段记述亦如此:“请晚酌者,无论男女老少,主人须设法引一男见一女,以便同往饭厅入坐。盖请客俗礼,必男女数同,或一男间二女,或一女间二男,鲜有二男或二女并肩而坐者。”而中国传统却是“男女不杂坐”。再如“男终身不娶,女至老不嫁者比比”,中国文化讲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欧美国家则独身老男老女比比皆是,不是太新鲜了吗?再如“西人不重后嗣,积产数千百万,临终尽舍以建义塾及养老济贫等院,措置既已,即自谓没世无憾”,死后把

数千百万家产用作公益事业而不留给家人,这与国人的观念也相去甚远。再则,“野士凌墩距使寓十四里,有养老院焉。屋一千三百七十所,居男妇老者九百五十人”,而在中国是养儿防老,养老送终,岂有人老了被弃家门之外之理。中西文化和生活习尚的差异,给记述者带来很多新鲜好奇的感觉。还有一些记述也是如此,如“伦敦往来行人,无一任意便溺房后墙边者。园囿设有妇女净房。街衢闾巷,设有男子屏蔽。造以铁板,高五尺,宽一丈,前后二屏,形如‘[ ]’字。中一墙,前后共分三槁,作‘圭’字形,入者互不晤面。墙下铁板,孔通地沟,墙上横漏活水铁筒,不时下冲,秽自顺流入地矣”;如“西洋女多美丽,惟有黑与黄赤之不同,近又以白色为贵。昨见公会中命妇,白鬟者十居二三,询系染成者(多苏格兰人)”。这些与国内完全不同的生活趣事,给人以少见新奇的感觉。正是这样的心态感受,引起了作者记述的冲动。

其次,作者的羡慕之情。由于亲眼所见而产生钦羡之情,也是构成作者记述的重要心理动因,比如对西人善于舞蹈、化妆舞会以及音乐生活的记述就是如此:“楼阁祟宏,修饰华美,花山冰壁,香冷宜人。男女千百,热闹之极,班班跳舞,音乐连绵。按中国有字舞,有花舞,而西国有霎舞,有雪舞”;还有“变妆跳舞会”,“屋宇高敞,男女数百,皆易妆。人带兽面,男为女服,如角抵戏。又有旧交而当时若不相识者,趣甚”;“有日耳曼八人作乐,六男二女。一女所弹之洋琴若勺形,长有五尺,约数弦,轻拨慢抚,声音错杂可听”。一个“趣甚”,一个“可听”,反映出作者的喜慕之情。再有,“大学之设公共卫生学为理科中之专科,良有以也。医之为用,治病于病之已发;卫生为用,除病于病之未生,故卫生之学能讲究,其功且胜于良医十倍”,用赞美口吻说出“其功且胜于良医十倍”的感叹之言。还有,“货物虽皆奇巧,其至奇者有妇女耳坠,造以金石,有式如小皮靴者,有如雀笼者,有如地球者,有如车马猫犬者,有如黑人头者,有如苹果、桃、橘或花篮者,种种不一,工颇精细”,用“工颇精细”反映作者的倾羡之情。其他如“凡嫁娶至二十五年为银婚,再二十五年为金婚,又十年至第六十年则为金刚石婚。届日戚友咸来,至近者具仪以贺”;“法国京都巴黎斯,周有四五十里,居民百万,闾巷齐整,楼房一律,白石为墙,巨铁为柱,花园戏馆、茶楼酒肆最多”;监狱“房舍宽敞整洁,各有衾荐,故囚徒不染疠疫。囚各白饭一孟,盐渍鱼数尾。禁至三年者,肉各一脔。司狱验而放之,故囚徒无瘐死之患”等等,元一不是作者羡慕之心之体现。

第三,作者的心身之性。人有本能的美感感受和身心之性,既受特色文化干扰,又不受特色文化左右,这也成为作者记述西人生活的重要原因。“惟歌唱跳舞,鼓乐悠扬,灯变五彩,目眩神移。先三男二女,扮作金木水火土五星,又一男一女作傩翁傩母,击鼓驱逐,想亦除夕禳除疫疠之意也。又一女,二八妙龄,容华绝代,当场一曲,声欲绕梁。末场系百名,衣分五色,按班跳舞,依鼓随琴,旅进旅退,其步履整齐,毫不错乱。中一女年最幼,为众中首领,跳则步步生莲,如窗娘舞,虽凌虚仙子不过是也。观之令人神醉。”这种“令人神醉”的美感体验即是心身之性的反映。再则,“一天星斗,万盏灯光。当中跳舞亭,乐声大作,清妙可听。四壁花木,路径曲弯,真水假山,相映成趣。又迎门石墙,画树林一丛,中有大路,光影似真。不知者在灯下远望,迢递有数十里之遥。当晚,结群,轻盈绰约,宛如仙子临凡。而纨祷子弟之往来追随者,亦举国若狂也”,这里对“相映成趣”的赞誉,对“宛如仙子临凡”的称慕,并非特定文化的价值判断,而是作者心身之性的美感使然。再有,“中有六角亭,盛栽花木,名妓满座,皆赤臂露肩,长裙委地,半启樱桃之口,一捻杨柳之腰,如花解语,比玉生香,堪以持赠”,“如花解语,比玉生香”的描述与上类同。再看如下记述:“系西历四月初一日,土人呼日‘弄人日’。是日,无论男女皆可彼此设计愚弄,互不悔怨。闻有送大木箱于人者,箱内层层尽纸,至尾则一小木鱼,长约寸许而已。又有约定今日某时会于某处,其人赴约一无所见。诸如此类,可笑之极。”“西俗,女子皆喜高乳细腰,小足大臀。肆中出售一种腰围,系以铜丝麻布所造,贴身服之,腰自细而乳亦高矣。又有一种假乳,造以粗布,如中土之护膝。又有一种假臀,系以马尾细布所造,形似倭瓜,佩于臀后,立则凸出,坐亦棉软。虽系矫揉造作,亦可谓尽态极妍矣。”一个“可笑之极”,一个“尽态极妍”,并非一般赞誉,乃是人之幽默与爱美之性的反映。

第四,作者的厌恶之心。由于文化和个人好恶,作者对自己厌恶的现象也有记述,如“其地固多,而淫风亦盛。女得麻疯暨各不洁之症,自无问名者。彼以不嫁为耻而私于人,与人一度后,三世方消。是疾险甚,闻自古无法能治此病。惟一种验疯纸,不知何物制作,来自外邦。将此纸向女焚之,无此症者面青而不语,染此症者面赤而叫嚣”。认为西人的不洁之症“是疾险甚”,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心。而“闻外国人有恐生子女为累者,乃买一种皮套或绸套,贯于之上。虽极倒凤颠鸾而一雏不卵。其法固妙矣,而孟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惜此等人未之闻也。要之倡兴此法,使人斩嗣,其人也罪不容诛矣。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後乎”’,这是文化迥异而带来的不同价值判断,作者亦产生厌恶之心。

第五,作者的随俗之念。作者对西人一些生活现象,亦能按中国“入乡随俗”的理念给予理解并做评述。如:“晨有日本人名山田虎吉者相见,俞惕庵与之握手,彼曰:‘握手非礼也。’彝曰:‘入境问禁,入国问俗,书有明言。今所处之地,既非中华,亦非日本,以是礼行之,似无不宜。’彼无言而退。”再则,“见楼下经过一车,内坐一男一女。正驰骋间,女扶男腿,男捧女腮,大笑亲吻,殊向[不]雅相,亦风俗使然也”;“夫莫多于泰西,而携又莫胜于泰西;男私女而不为耻,女通男而不为羞,更有酷好男风者。又闻男子至二十岁似应宿妓,虽父母不能禁阻;男女虽各私数人,少无彼此争竞者”;“闻同船少年名屈达拉者,与姓包名似苇荷于昨宵赴桑中之约。女年二七,男才十三龄耳。众人虽知,殊不置意,盖他国风俗使然也”。这里用“入国问俗”、“风俗使然”、“不为耻”、“不为羞”、“他国风俗使然”等词语,反映出作者“入乡随俗”的心态。

以上从文化心态角度探讨了中国近代早期国人为何这样记述西人的日常生活。从社会心理维度我们可以发现价值观念和身心感受在其中所起的重要决定性作用。一般而言人是有好奇之心的,对未曾经历的事物容易发生兴趣并产生注意力。人又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有自己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和褒贬观念,所以对进入视线的事物往往做出道德和伦理的价值判断,进而明确表白自己的褒贬好恶。人又具有个体的心身之性,这种天性是身体和生命的本能,它即便受文

化的控制,有时也会在言谈举止上有所表露。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中国近代早期国人才会有以上对西人日常生活的记述,这一点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是可以进行诠释的。

四、结语

中国近代早期国人为何对西人日常生活如此关注,其原因上文已经做了心态学方面的一般性解释。这也引申出一个深刻的思考。人类生活千姿百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形式无所不包。但是一切生活形式都只是为了一个日常和终极的内容,就是让每个个体生活得更美好、更有质量。社会生活以及个体生活虽然形式多样而丰富,但其中有些最基本的内容,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两性伦理、生老病死等等,这些基本内容不但融入每个生命个体,而且贯穿人类社会始终,人类社会的每个个体无时不关心着这些基本的生活内容。从这个意义看,所谓更好的生活,更高的生活质量,就是指怎样才能更好地享用衣食住行,怎样才能有更完满的婚丧嫁娶和两性生活,怎样才能更完善地处理生老病死。所以,这些基本内容是我们生活的第一主题,解决好第一主题,人生才有意义,社会才有意义。人生要从关心这第一主题始,以关怀第一主题终。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大都为此展开,人类的文学艺术大都以此为基点,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大都以此为内容,因为这第一主题就是我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中国近代早期国人为何对西人日常生活如此关注,这是人类关怀生活的第一主题决定的。

中国近代早期国人对西人日常生活如此关注,进而出现了两种文化的接触与对话。人类创造的文化系统,其重要价值应当是为第一主题服务,有益于第一主题的文化就要发扬,无益于第一主题的文化就要改造。为了有助于第一主题的文化发展,我们要有所吸收和创新,这在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革中已经有了强有力的说明,中国近代早期国人对西人日常生活记述的意义也就真真切切地体现在这里。

正因为如此,我们既应当有本位的文化意识,也应当有他位的文化建树,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成长。不可偏废。

参考文献:

[1]张德彝.航海述奇[M].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C].长沙:岳麓书社,1985.

[2]张德彝.随使英俄记[M].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C].长沙:岳麓书社,1986.

[3]刘锡鸿.英轺私记[M].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C].长沙:岳麓书社,1986.

[4]志刚.初使泰西记[M].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C].长沙:岳麓书社,1985.

[5]张德彝.欧美环游记[M].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C].长沙:岳麓书社,1985.

[6]礼记・曲礼上[A].十三经注疏(上册)[C].北京:中华书局,1980.

[7]斌椿.海国胜游草[M].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C].长沙:岳麓书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