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协议十篇

时间:2023-04-01 21:57:15

网站建设协议

网站建设协议篇1

乙方:_________

甲方在此委托乙方进行_________网站的建设。为明确双方责任,经友好协商,双方达成以下协议:

第一条 项目的内容、价款、开发进度、交付方式

由附件一载明。

第二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提供专人与乙方联络。

2.提供所有需要放到网上的资料交给乙方,并保证资料的合法性。

3.按照附录一的要求,及时支付费用。

4.甲方将在著作权法的范围内使用本合同标的及相关作品、程序、文件源码,不得将其复制、传播、出售或许可给其它第三方。

5.甲方对本合同标的中的网页、图像享有排他的使用权。

第三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提供专人与甲方联络。

2.按附录一的要求,使用甲方资料,进行网站的开发。

3.在附录一要求的期限内,完成网站的开发,并通知甲方进行验收。

4.在验收期内甲方要求下,对不合格地方进行修改。

5.本合同标的及相关作品、程序、文件源码的版权属乙方所有。

第四条 验收

1.验收标准有以下几条

a.甲方可以通过任何上网的计算机访问这个网站。

b.主页无文字拼写及图片(以甲方提供的材料为准)错误。

c.网络程序正常运行。

2.验收期为5天时间。

第五条 违约责任

1.任何一方有证据表明对方已经、正在或将要违约,可以中止履行本合同,但应及时通知对方。若对方继续不履行、履行不当或者违反本合同,该方可以解除本合同并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2.因不可抗力而无法承担责任的一方,应在不可抗力发生的3天内,及时通知另一方。

3.一方因不可抗力确实无法承担责任,而造成损失的,不付赔偿责任。本合同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克服并不能避免且对一方当事人造成重大影响的客观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火灾和风暴等以及社会事件如战争、动乱、政府行为等。

第六条 保密条款

双方应严格保守在合作过程中所了解的对方的商业及技术机密,否则应对因此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

第七条 以上条款如有未尽事疑,经甲、乙双方协商后加以补充

补充内容(手写,需加盖公章)_________。

第八条 其它

1.如果本合同任何条款根据现行法律被确定为无效或无法实施,本合同的其他所有条款将继续有效。此种情况下,双方将以有效的约定替换该约定,且该有效约定应尽可能接近原约定和本合同相应的精神和宗旨。

2.附录一规定的有效期满,本合同自动失效。届时双方若愿继续合作,应重新订立合同。

3.本合同经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并盖章,自签订日起生效。

4.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附件

附录一项目的内容、价款、开发进度、交付方式

1.合同金额

域名_________个,_________元/年

主机空间_________mweb空间,_________mlog空间,_________memail空间,_________m数据库空间,_________个email,_________m带宽,_________元/年

网页_________页,模版生成/数据库管理,_________元

_________系统_________个,_________元

_________系统_________个,_________元

计数器_________个,_________元

其它_________

费用合计_________元

2.付款方式

本合同涉及总金额为人民币_________元,合同签订后,甲方支付合同金额的_________%,即_________元作为定金,验收之后一次性支付合同余款即_________元。

3.开发周期

甲方在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之前,将资料交给乙方,将定金汇至乙方帐户。

乙方在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之前,完成网站的建设。

甲方在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之前,对网站进行验收。

甲方在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之前,将余款汇至乙方帐户。

网站建设协议篇2

关键词:提案网上办理 政府门户网站 参政议政 服务型政府 电子政务

一、前言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提案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对政府工作实行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每年廊坊市的“两会”期间收到的建议、提案就有数百件,而且数量逐年递增,涉及城建、科教、工交、农业、财贸、劳动人事等方方面面。建议、提案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各位代表、委员对廊坊市经济、城市规划、科技、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建设工作的关心;特别是被立案的建议、提案,对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促进廊坊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是廊坊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工作,是履行宪法和法律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廊坊市电子政务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廊坊”政府门户网站在推进政务公开、公共服务、宣传廊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政府网站建设和发展不断加快,稳步推进政府网站的互动交流作用,成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结合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网上办理系统建设,以网上参政议政为突破口,建设政府门户网站政民互动交流平台,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让政府门户网站不仅能把政府政务公开信息传递给民众,也能把民众的诉求反馈给政府,让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民众参政议政的主渠道。

二、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建设建议、提案网上办理系统的意义

⒈廊坊市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现状

每年廊坊市的“两会”期间就会收到数百件建议、提案,每件建议、提案少则2页,多则近10页,涉及的承办部门有100多家。建议、提案的录入、分类、审核、编号、汇总、分办、交办、退办、催办、重办、答复反馈、统计等各项工作都是通过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两会”结束后,政府部门对处于办理阶段的建议、提案也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跟踪和监督。由于办理工作的复杂性,市人大、市政协和市政府每年都要分别从各单位借调一批人员来协助完成相关的办理工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办理的结果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反馈给领衔该建议的人大代表或领衔该提案的政协委员。对于“两会”后的建议、提案与社情民意类信息,也没有及时、有效的途径来传送给相关的管理部门。

⒉构建建议提案网上办理系统是推进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突出政务公开、为民办事和公众参与三大功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应用,促进行政管理与服务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率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遵循这一指导思想,构建建议、提案网上办理系统,将成为推进廊坊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进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信息化,实现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一站式办理,有利于加强市政府与市人大、市政协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消除部门之间信息独立、分隔的局面,对促进各部门转变职能,提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高效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⒊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开展网上办理工作是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

所谓政府门户网站,是指在各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业务应用、组织内容与信息,并获得个性化的服务,使合适的人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获得恰当的服务。“门户”是政府网站发展的新阶段,与传统的以信息为主的政府网站相比,政府门户网站更加关注使用者的体验,党和政府不仅可通过网站各类信息,还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并实现多形式的网上互动。

联合国有关机构把电子政务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始阶段,主要是通过网站与政府有关的各种静态信息;第二阶段是政府与用户的单向互动阶段,即政府除了上网与政府服务项目有关的动态信息之外,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第三阶段是政府与用户的双向互动阶段,即政府可随时在网上征求公众的意见,公众也可以向政府提出建议和咨询,使公众参与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决策;第四阶段是网上事务处理阶段,即完全以电子的方式完成各项政府业务的处理;第五阶段是无缝集成阶段,即社会资源的无缝隙整合,组织的趋于零成本运行,服务个性化和即时反应是这一阶段的标准。今天我国的电子政务,多数政府门户网站已经到达第三阶段,有少数还停留在第二阶段,也有比较前沿的政府门户网站进入了第四阶段。

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进行建议提案网上办理工作,是廊坊市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向电子政务发展过程的第四个阶段迈进的一个有益尝试,同时也将推动廊坊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进入更高的发展层面。

⒋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开展建议提案网上办理工作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政务深入推进,我国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内容日益丰富,功能逐渐增强,逐步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平台。围绕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各级政府门户网站从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出发,不断提高网上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以创新的形式不断开拓与民众的沟通渠道,已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因此,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开展建议提案网上办理工作是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三、建议、提案网上办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工作流程

⒈总体设计思想

廊坊市建议、提案网上办理系统是针对政府办理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在线综合管理、办理的专业应用平台系统。系统由内部办理系统、外部网站和安全保障系统三部分组成。由“中国廊坊”政府门户网站为该系统提供统一的入口和网络平台。该系统适用于人大代表和各派、有关人民团体、政协委员进行“两会”期间、“两会”后的建议、提案的网上登记。通过该系统,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各承办单位可进行网上办理、查阅,以实现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一站式办理。系统包括网上申报登记、审核、交办、承办、答复、反馈、查询、统计等完整办理流程。网上办理系统建成后,将实现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极大地提高了办理的效率,同时也使办理过程更加公开透明;不仅有利于代表、委员了解其领衔的建议、提案的办理进程,也便于市人大、市政协、市政府领导全面掌握办理情况,对办理工作进行科学监督。

⒉工作流程

建议、提案网上办理工作流程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四、系统运行保障工作

⒈建立相关制度,确保网上办理工作的规范化

建议、提案网上办理工作涉及市人大、市政协、市政

图1 人大代表建议网上办理工作流程

图2 政协提案网上办理工作流程

府及各职能部门,为了使网上办理过程中各项工作规范化,建立相应配套的制度就很有必要。廊坊市政府有关领导非常重视系统建设工作,把它作为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抓手,在系统整体规划、系统安全性保障、业务推广等方面提出许多指导性意见。廊坊市府办出台了《建议、提案网上办理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市人大、市政协、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建议、提案网上办理过程中的职责分工、服务规范、办理标准,为系统的规范化运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⒉分角色培训,推进系统应用工作

内部办理系统是建议、提案网上办理的核心系统,系统又分为人大代表建议网上办理系统与政协提案网上办理系统两个子系统。内部办理系统遵循严格的用户管理制度,实行五级用户管理:四套班子领导、系统维护管理员、管理部门(市政府办公室、市人大选人委、市政协提案委)、承办单位和所有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不同身份的用户在系统中享有不同的操作和阅读权限。为了顺利推进网上办理系统的应用工作,廊坊市政府决定按内部办理系统划分的五级用户,分别编制相应的《用户使用手册》,并进行相应内容的培训工作。

作者简介:

网站建设协议篇3

乙方:_________

一、总则

1.甲方同意为乙方提供网站策划,网站制作服务。

2.网站的信息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各项相关法律,若网站的信息出现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各项相关法律的内容,乙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且甲方有权终止对乙方的服务,即关闭此网站乙方的信息。

二、甲方责任与权利

1.甲方根据双方达成共识的网站建设方案,负责乙方的网站策划,网站制作。

2.甲方必须保证网站上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可看性及合法性。

3.在收到乙方的预付款后,甲方开始制作乙方的网站并保证在双方议定期限内完工。

4.甲方有为乙方网站进行一次维护的义务和权利。

5.网站完工验收后如乙方未能按期付清所有款项予甲方,甲方有权终止所有服务,并按司法程序向乙方追讨赔偿。

三、乙方责任与权利

1.乙方与甲方就网站建设方案达成共识并不得随意要求甲方更改方案。

2.乙方根据方案在双方议定的期限内把网站制作的详细资料递交给甲方。

3.乙方有权利了解和要求甲方通报网站建设和网页制作的详细情况。

4.网站的网页制作完成后,将请乙方审阅确认,在确认之前乙方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并基于建站方案进行调整和少量的修改。确认后,上传至虚拟主机。网站制作完成。乙方不得随意要求甲方修改网站网页。

5.在网站工程验收程序中(_________天),乙方有权要求甲方作出局部的调整和修改,不得以不恰当理由要求甲方作过多的更改。

6.乙方有权要求甲方作出局部的调整和修改,对于无理的要求和过激的言论伤害到人格甲方有权终止合作。

四、网站制作要求,收费标准,验收程序

1.企业介绍级网站要求:

(a)网站有_________种语言版本:_________;

(b)网站页数范围:_________;

(c)网站建设方案:_________。

2.企业介绍级网站收费标准:见本网站中网站设计报价。

3.付款方式:

(a)乙方应在本合同签订之日,向甲方交付网站建设总金额的1/3作为网站建设预付款。

(b)乙方应在网站验收合格之后,二天之内,一次性付清网站建设的所有款项。

4.客户预付:客户预付制作费用的50%以上,同时提交网站所需资料。预付金额比例:

(a)建站总金额在_________元以上预付50%制作费;

(b)建站总金额在_________元以下_________元以上预付60%制作费;

(c)建站总金额在_________元以下_________元以上预付70%制作费;

(d)建站总金额在_________元以下(包括_________元),一次性付清制作费。

5.乙方网站制作实际费用为:_________。

6.验收程序:

(a)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_________天内为网站网页制作期,制作时间根据网站的复杂和简单程度来看,一般为10 25天,验收期限为_________天。

(b)网站网页策划及制作完成后,应在两天内交与乙方确认并作最后的调整和修改。

(c)网站制作完成并经甲,乙两方最后的调整和修改后,上传至虚拟主机。

(d)成功上传至虚拟主机之后,网站建设全部完成。

五、违约责任

1.不可抗力:因天灾,行政指令等不可抗力因素而造成的违约,违约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因乙方资料不齐全,不详尽而造成的甲方不能按时完成制作的,乙方应承担全部责任。

3.因乙方提供非法图文或乙方非法操作而造成网站被关闭的,其全部责任由乙方承担。

4.因甲方上传非法图文或甲方非法操作而造成网站被迫关闭的,其全部责任由甲方承担。

5.因乙方未能按本协议约定期限内向甲方付款而造成违约的,由乙方承担责任并每逾_________天按总金额的10%作为违约金。

六、本协议期限为: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七、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协议过程中遇争议问题可协商解决。

八、有关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协商后签定的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网站建设协议篇4

鄂尔多斯电业局已建成了以局信息机房为核心,上联集团公司,下联各二级单位及各供电所、变电站等的信息网络。核心设备采用双cisco6509-E交换机、cisco7606路由器等,电业局调度大楼的网络环境状况良好,实现了百兆甚至千兆到桌面,但对于边远下级节点却显不足,体现在包括所有的局属220kV、110kV、35kV变电站、供电所及11旗区分局等,除了个别站点为2x2M数字电路外,现共有近150条都为2M带宽电路。

随着智能化电网建设的大力推进,网络承载业务呈指数级增加,主要有生产MIS、营销收费业务、计量远抄、财务经营、OA办公综合管理以及其它应用系统等诸多业务系统,而生产系统的视频监控、状态检修等对带宽需求大的业务有层出不穷,终端人员在使用各系统时速度普遍慢,经常出现响应不及时、卡壳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办公效率和对外服务形象。再有局里的人力资源远程视频培训系统开展,集团公司的ERP系统、一体化平台的实施都对鄂尔多斯局的信息化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鄂尔多斯电业局现有网络已经难以满足现在及以下一步现代化信息管理需求。

二、项目概述

为进一步解决信息化发展的不足之处,在电业局领导的主持下进行了此次改造项目,此次项目建设主要为电业局调度大楼之外的所有变电站,考虑到整个电业局IP地址分配情况以及应用的特殊性,整体网络结构仍然采用原有网络结构进行延伸设计,此次改造规模为所有220KV站及以下具备光纤资源的节点,共涉及鄂尔多斯电业局2个500KV变电站,15个220KV变电站,40个110KV变电站,10个35KV变电站,7个旗(区)供电局。

此次项目使用设备为:中兴ZXR 2900E系列交换机用做变电站的接入设备和中兴ZXR 5900E系统交换机用做变电站的汇聚设备以及中兴ZXR 5952E系统交换机用做区调大楼连接核心的汇聚交换机。

大型网络中,在路由设计方面,选择适当的路由协议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常用的路由协议有多种,如RIP、OSPF、IS-IS、BGP、DVMRP、PIM等等。不同的路由协议有各自的特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条件之下。

选择适当的路由协议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路由协议的开放性。开放性的路由协议保证了不同厂商都能对本路由协议进行支持,这不仅保证了目前网络的互通性,而且保证了将来网络发展的扩充能力和选择空间。

(2)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直接影响协议的选择。例如RIP这样比较简单的路由协议不支持分层次的路由信息计算,对复杂网络的适应能力较弱。对于动态网络,路由协议还必须支持网络拓扑的变化,在拓扑发生变化时,无论是对网络中的路由本身,还是网络设备的管理都要使影响最小。

(3)网络节点数量。不同的协议对于网络规模的支持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按需求适当选择,有时还需要采用一些特殊技术解决适应网络规模方面的扩展性问题。

(4)与其他网络的互连要求。通过划分成相对独立管理的网络区域,可以减少网络间的相关性,有利于网络的扩展,路由协议要能支持减少网络间的相关性,是通常划分为一个自治系统(AS),在AS之间需要采用适当的区域间路由协议。必要时还要考虑路由信息安全因素和对路由交换的限制管理。

(5)管理和安全上的要求。通常要求在可以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简化管理。但有时为了实现比较完善的管理功能或为了满足安全的需要,例如对路由的传播和选用提出一些人为的要求,就需要路由协议对策略的支持。

由于我局网络结构是基于二层进行的设计,因此用户数据主要是通过二层协议进行数据通信,数据到达核心交换机后通过vlan间路由以及ospf协议实现不同网段之间的路由。而管理地址是在同一个网段内部,因此管理网段的数据通信需要路由来实现。基于上面的需求分析及选择考虑原则,我们建议设备管理地址使用静态路由协议进行组网通信。所有新增交换机将默认网关指向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通过ospf的路由充分发将管理地址路由到全网以实现在任何网络节点内部均可以管理到网络设备。

鄂尔多斯电业局原有网络所有设备均为cisco厂家设备,为了高效利用全网统一厂家设备带来的优势,原有用户二层网络为防止环路使用的是cisco私有的PVST+生成树协议。但是本期采购的设备均为中兴设备,PVST+生成树为cisco成家独有,无法与其他厂家兼容。为了解决兼容问题本次需要改造现有网络生成树协议,将全网生成树从PVST+私有协议迁移至MST通用多实例生成树协议。

三、改造完之后的优点

1.升级线路的带宽

原来所有的220KV变电站,110KV变电站,35KV变电站以及供电局均采用2M线路连接,经过改造之后,所有的变电站线路升级为100Mb链路,原来变电站访问区调服务器下载文件的平均下载速度为200Kb/s,升级之后增均下载速度为:10Mb/s是原来带宽的50倍,经过升级之后的效果非常明显,经过测试也没有丢包等现象。

2.增加未来的扩展性

所有实施的变电站均采用中兴5928交换机和2928交换机,5928用做变电站的汇聚设备,因为5928上面有24个光纤接口,可以满足未来的发展,在未来有新增加变电站出线的时候可以方便扩展线路的升级,每个变电站均采用2928交换机做接入交换机,可以满足变电站的需求,可以在变电站上划分不同的VLAN,实现不同的业务在设备上面运行,增加业务的综合性能。

3.增加网络整体的安全性

此次实施之后在每个变电站的接入交换机上面全部开启单端口防环功能,防止在变电站下面出现环路而影响整个网络的现象发生,尽量将出现故障的几率控制在本地范围内,避免影响到整体网络。

网站建设协议篇5

【关键词】换流站;对时网络;NTP协议

1.引言

在电力系统中,需要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参数中如电流和电压、相角、功角,以及直流输电系统中晶闸管的触发角,都与时间紧密相关;不同的控制保护装置之间,都要求基于统一的时间基准运行[1],即在时间上有高度的同步性。因此电力系统内的对时系统必须有极高的可靠性。对时系统如果出现问题,会给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困扰,严重时将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大量应用,变电站内有大量的电力设备要与时间服务器进行同步,目前的对时方式有脉冲对时、串口报文对时、时间编码方式对时和网络方式对时[2]。其中网络方式对时最容易实现,且技术较为成熟,在国内变电站中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对基于NTP网络方式对时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湖北省电力公司所辖龙泉换流站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对时系统异常进行了分析,对对时系统存在的隐患给出了处理建议。

2.NTP对时协议原理分析

2.1 NTP协议简介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是由美国的David L.Mills教授于1985年提出的,是一种通过因特网服务的计算机时钟同步协议[3]。NTP协议用于在分布式时间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进行时间同步,它定义了时间同步实现过程中所使用的结构、算法、实体和协议,它基于TCP/IP中的IP和UDP协议栈[4]。

在包含众多计算机设备的系统中,例如变电站的SCADA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中,要求各设备的时钟高度同步。利用站内的LAN网络,可以轻易实现NTP对时。一般在站内设置有GPS服务器作为时间源,利用NTP协议,通过本地路由选择算法和时间后台程序,服务器可以重新分配标准时间,其对时精度可达到1ms以上,完全满足电力系统的对时要求。

图1 NTP协议对时原理

2.2 NTP对时原理

在NTP协议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多种对时模式,目前技术最完善、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客户端/服务器对时模式。在客户端/服务器对时模式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报文,从而与客户端建立连接。其对时原理如图1所示。

首先,需要进行对时的客户端(比如是换流站内的直流极控制主机PCP)向时间同步网络内的对时服务器(比如是换流站内的GPS时间服务器)发送一个NTP数据包,数据包中含有客户端发送时的本机时间标签T1。当服务器接收到从客户端发送过来数据包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NTP数据包,这个NTP数据除包含有服务器原先接受的T1标签,还包含有T2和T3标签,其中T2是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到达服务器时的时间,时间标签T3是指服务器给客户端发出数据包时的时间。当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过来的数据包后,会打上一个本地时间标签T4,表示客户端接收数据包的时间。根据这4个时间标签可以计算出服务器与客户端的传输时延和时钟偏差,NTP消息来回一个周期的时延 ,客户端相对服务器的时间差[5]。求出多组(d,t)后,将误差较大的去掉,然后客户端根据时钟选择算法选择合适的时延来调整本地时钟。

最终客户端的时间调节是根据从对时服务器获取的一个从基准时刻(基准为1900年1月1日00:00:00)到现在时刻的时间数值来确定的。该数值被存放在一个被称作NTP时间戳的数据段内。NTP时间戳的表示方法是64bit无符号定点数,单位为秒,前面32bit表示整数部分,后面32bit表示小数部分。由于NTP时间戳仅有64bit,因此必然存在溢出,即存在一个最大日期。一般规定,当2036年时,此64bit的无符号定点数溢出,那时所有字段都归0,协议将要重新定义。

2.3 NTP协议的分层结构

基于NTP协议的时间同步网络根据不同的设备终端在层次结构上的不同功能分为不同的层次结构,实际应用中不会大于6级。同步网中的授时方向是由级别较高的层向级别较低的层次授时。一般基于NTP协议的对时网络的分层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NTP协议的时间同步网络分层结构

第0层表示的是时间同步网的基准时间参考源,在层级结构中位于最上端,目前普遍采用的是GPS卫星授时,由GPS发送UTC时间代码。在时间同步网的层次结构中,不同层的设备可以作为不同的角色。例如,在第2层的服务器对于第1层来说可以作为客户端来接收上层服务器时间,同时也可以作为服务器来给第3层的客户端授时。而对于都属于第2层的设备来说属于对等机。NTP协议通过这种网络层结构延伸下去[6]。

第1层的设备作为网络时间服务器使用,网络时间服务器可以是专用授时设备,也可以是带有精确时钟源的通用计算机。为提高授时服务功能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允许上下两层进行网状通信,即位于下层的设备可以有多个上层设备作为服务器,NTP能够根据自身的算法选择最合适的时钟参考源,即使在同一层,NTP也会在不同的对等机中选择精确度更高的来提供授时服务。

2.4 NTP协议特点

基于NTP协议的网络对时系统的特点有:

(1)对时系统在物理层上基于Internet网络,可利用变电站内已有的LAN网络进行建设,网络建造成本较低,易于实现。

(2)在对时的过程中利用高级算法进行时延的对比和修正,对时的精确度极高。但是多层次高精度算法比较复杂,设备的计算负荷较高。

(3)层级网状结构,可延伸性较强。但是如果同等层次的设备过多,会造成上层服务器的压力过大。

(4)NTP协议通用性较高,使用广泛,对设备的要求较低,适合系统的更新扩展。

3.实际对时系统出现的问题分析处理

2013年年初,湖北省电力公司所辖龙泉换流站多次出现SCADA系统内部分事件报文的日期突变为2036年2月6日的异常情况。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报文内容来看,发出的事件报文为真实事件,但时间日期出现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换流站的正常运行。

由事件的发送代码看出,事件报文的日期由命令行GetLocalTime(&SystemTimeStamp)产生。其中GetLocalTime函数的效果是获取本地操作系统时钟,即事件报文的日期由操作系统日期决定,由此判断SCADA系统事件日期突然跃变为2036年是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日期突变造成。

以龙泉站直流极控制主机PCP为例,对Windows操作系统Application日志进行检查,发现Windows系统日志也产生了日期跃变为2036年的异常。由此证明,Windows系统日期确实出现异常。

Windows系统的日期来源于两个途径,一个是以硬件晶振频率为基础的本地时钟,另一个来自基于站内基于NTP协议的对时网络。计算机硬件晶振频率的改变只能较为缓慢的调节时钟的计数周期,效果为时间变快或变慢,因此晶振频率的改变不可能导致日期的突变。由NTP对时的原理可知,客户端通过接收对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包来调整本地时间,即NTP协议对时可以直接修改系统日期,因此可认为Windows系统日期突变为2036年是由NTP协议对时造成的。

由前述NTP对时原理的分析可知,客户端(比如PCP主机)的时间调节是通过从对时服务器(GPS主机)获取NTP时间戳来实现的。在正常情况下读取龙泉PCP主机从GPS获得的NTP数据包,其时间数据为d6454272.45e353f8(单位:秒),转换为十进制数为3594863218秒,经换算可得3594863218秒为113年11月,即从1900年1月1日起往后113年零11个月即为2013年12月1日,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由前述NTP特性可知,NTP时间戳存在溢出,这个时间点一般在2036年。查看站内NTP协议相关说明,确认64bit数据包所能达到的最大年份恰为2036年2月6日,由此判断Windows系统时钟出现异常是由于接收到异常的授时数据包导致。

由于NTP协议底层采用UDP协议进行通讯,而UDP数据包采用CRC16循环校验码进行校验,且该异常现象多次发生,基本可排除在网络传递过程中数据包发生异常的可能。

综合以上分析及现场检查结果,可以判断SCADA事件时间突变为2036年时间异常是由GPS装置发出异常对时数据包导致。

目前龙泉换流站的GPS装置已使用多年,设备自身可能因为老化导致工作不稳定。对龙泉换流站对时网络结构进行检查,其两层对时结构网络如图3所示。GPS时间主机在对时网络的第1层,PCP主机等设备在对时网络中的第2层。第2层中的PCP主机等设备按照一定的选择算法,在上一层次中选择一台GPS作为时钟源。

图3 站内对时网络

在此种网络结构下,站内大量设备直接将GPS主机作为时钟源,同时由于NTP高精度算法的计算量较大,造成GPS主机授时压力过大,导致站内控制保护主机频繁发生对时异常。

根据上述对对时异常原因的分析,并结合换流站的实际情况,建议更换现有的老旧GPS对时设备,以提高GPS主机的对时能力;另一方面,建议将两层对时网络改为多层结构,改变目前所有站内设备都直接与两台GPS主机进行对时的通信结构,以减少GPS时间服务器的压力,以彻底解决目前站内主机对时错误频发的问题。

4.结论

本文对基于NTP协议的对时网络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NTP协议的原理和特点,对运行中的换流站内出现的对时系统异常事件进行了分析,认为站内对时系统网络分层较少、GPS主机负荷过大是导致SCADA系统时间异常的主要原因。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最终提出了增加对时网络层数以减轻GPS主机负荷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对提高换流站对时系统稳定,保证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永健.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211-227.

[2]杨锦涛.电力系统环境下的网络时间同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1.

[3]樊国丽,赵尚弘,朱蕊孩等.基于NTP的网络中心战时间同步技术研究田[J].电光与控制,2006,13(4):28-30.

[4]温从轩.NTP协议在Windows系统中的配置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2008(24):65-67.

[5]杜建林,方爱国.基于NTP协议的GPS时间服务器在SCADA系统中的应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2,39(5):601-603.

网站建设协议篇6

1.1利用通信控制器实现变电站内网络通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网络通信结构对整个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快速、可靠性运行有着重要作用。网络通信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变电站的运行效率,而且也体现了一个变电站的自动化发展水平。利用通信控制器实现变电站内网络通信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根据其逻辑结构可将其分为:过程层、间隔层、通信控制层和站控层四个层次;其中,通信控制层和站控层采用的是高度网络通信;过程层和间隔层之间的通信采用的是现场总线通信。基于该种通信方式在变电站应用过程中通信实时性强,并且建立通信系统成本较低,所以长期以来都深受变电站青睐,直至今天,仍旧有一些低压变电站和220KV以上的高压变电站在使用。当然,该种通信网络结构的通信方式缺点也是存在的。主要体现在:间隔层设备数量及种类多,通信控制器难以承载过多设备的控制任务,使得通信效率下降,相应地通信故障问题也较多。通信控制器出现故障会造成整个变电站的信息难以控制,导致整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功能性失稳,可靠性大打折扣。即使一些试图采用双通信控制器解决该问题,但收效甚微,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

1.2利用间隔层设备直接上网实现变电站内网络通信

利用间隔层直接上网实现变电站内网络通信是当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该种通信方式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从逻辑结构划分可分为: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三个层次。由于该种通信方式没有通信控制层,所以也减少了通信过程中的通信冗余问题,相应地通信效率较高,通信故障率下降。在变电站内,对于没有网络接口的间隔层设备,如保护装置、智能电度表等,可采用现场总线的方式进行连接;然后通过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的通信管理单元将其作为一个间隔层网络节点同以太网连接。该种通信结构通信故障率低,通信实时性强,在高压变电站中应用最为广泛。现阶段,随着直接上网装置的技术更新,间隔层设备直接上网将成为变电站内网络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向。

2.变电站内网络通信传输协议选择

变电站内网络通信传输协议可供选择的主要有两种:即TCP传输协议和UDP传输协议;该两种传输协议都是OSI传输层协议,都是基于IP协议所开发。该两种传输协议是当前变电站或其他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传输协议。

2.1TCP协议

TCP协议主要为应用程序提供连接定向,保证网络可靠性性通信。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发起方需要同通信接受方建立通信连接。TCP从应用层接受数据,并按照特定格式将数据打包为数据包,同时将其中一个带序列号的报头加入数据包之后提交给IP,IP将数据包发送到主机。在IP发送数据包过程中,发送方的TCP会备份数据包,如果数据包在发送时接收方未接受成功,数据包将会重新被发送;不过需要提出的是,数据包在重发的过程中会加重发送主机和网络运行负担。通常而言,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TCP默认的重发次数为五次,默认等待ck起始时间为ls。TCP通信只支持单播模式,并且信息目标地址为一个,网络上除了目的地址外的其他节点都无法接收源节点所发送信息。虽然TCP网络通信支持变电站内数据可靠性传送,但是变电站内的网络通信中的绝大部分数据则不需要可靠性传送。比如全遥信、全遥测等,都是通过变化遥信和遥测实时刷新数据;如果变电站内的网络通信全部采用可靠性传送的方式将难以达到变电站数据实时性传输的要求。所以,对于变电站内的数据传输问题,应根据站内网络通信的实际运行情况,结合网络应用层不同选择一般性传送或可靠性传送。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证变电站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也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

2.2UDP协议

网站建设协议篇7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网络选型;以太网;应用模式;传输模式

0.引言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数字化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即将出现。它改变了传统的二次设备的组态模式,增强了输配电的可靠性,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降低了变电站的总造价,因此近几年综合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应用。网络系统是连接站内各种智能电子设备(IED)的纽带,是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命脉,它的可靠性与信息传输的快速性决定了系统的可用性。本文依据变电站的数据流和信息传输特点及变电站对通信网络的要求,提出了以嵌入式以太网作为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的实施方案,并分析了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应用模式和传输模式这两个关键问题。

1.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

常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保护装置的信息采集与保护算法的运行一般是在同一个CPU控制下进行的,使得同步采样、A/D转换、运算、输出控制命令整个流程快速、简捷,而数字化变电站的系统中信息的采集、保护算法与控制命令的形成是由网络上多个CPU协同完成的,如何控制好采样的同步和保护命令的快速输出变成了一个复杂问题,其最基本的条件是网络的适应性,关键技术是网络通信速度的提高和合适的通信协议的制定。

通常的现场总线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高速通信的技术要求,以太网已经引入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领域。例如:嵌入式工控主板通过板载串口、网口等功能,可以迅速构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具有10/100M以太网接口,使系统能够方便的接入企业信息管理层,实时地实现本地监控或者远程监控;也可以利用以太网传输速率高的特点,作为终端管理单元,连接以太网(DAM-E3000)采集模块和RS485/232(DAM-3000)采集模块;多串口联网设备;外挂PC104数据采集板卡,实现对现场设备的信号快速采集和实时控制。因此,达到10-100 MHz速率的以太网控制与接口芯片的大量出现,和固化OSI七层协议的功能,为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协议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2.嵌入式以太网的应用方案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工业控制领域出现了嵌入式技术,利用嵌入式软、硬件,设计者可以在单片机协同系统上实现以太网技术即嵌入式以太网。嵌入式以太网的出现为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者提供了实现站内网络通信的新途径。

2.1嵌入式以太网的应用模式

嵌入式以太网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内部通信网络,有两种应用模式:①每个智能电子装置(IED)配置一个嵌入式以太网接口,每个IED作为一个以太网节点直接连接到以太网上;②几个IED通过RS485、MODBUS等方式连接在一起,然后用嵌入式以太网接口作为一个以太网节点连接到以太网上。

在选择嵌入式以太网应用模式时,主要考虑如下因素:①超高压变电站系统的二次系统一般都是基于间隔设计的;②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部通信网络的可靠性要求很高,要求可方便地构成双网结构;③成本问题;④产品向下兼容问题。

这种新型通信网络一般具有如下特点:①网络宽带资源大大增加;②数据上传(如故障录波数据)速度大大加快;③易于与PC机接口;④易于与广域网连接。

2.2嵌入式以太网传输模式选择

嵌入式以太网为使用者提供了单播、广播及分组广播三种模式。单播模式中信息的目的地址只有1个,网络上除目的地址之外的其他节点都不能接收源节点发送的信息;广播模式是指一个节点发送信息,网络上除源节点外的所有节点都能接收到源节点所发送的信息;分组广播是指源节点将一帧信息发送到网络上的一组节点,组内的各个节点都能接收到该信息,而组外的节点则不接收所发送的信息。分组广播模式与广播模式的最大区别是在于分组广播模式对接收对象加以限制,而广播模式则没有。假设间隔层中1号测控单元要将同一帧信息发送到变电站层的N个设备,下面分别给出了使用单播、广播及分组广播3种传输模式构成的变电站内部数据传输方案。

单播模式传输方案的缺点有:传输效率不高;网络流量剧增将造成网络上的冲突加剧;测控单元CPU资源消耗太大,同一信息发送N遍,执行TCP/IP协议的CPU就必须将TCP/IP协议的相关部分执行N遍。

使用广播模式的传输方案中,对于同一帧信息,测控单元只向变电站层的N个设备发送一遍,比单播模式效率高,同时网络的流量并没有增加。但某个测控单元向网络上发送信息后,变电站层的所有设备不论是否与自己有关都会收到该信息,然后在应用层再将无关的信息丢掉,显然这样做浪费了变电站层相关设备的资源。由于测控单元要不断地将间隔内的信息向以太网上发送,所以这种由于广播模式引发的硬件资源浪费是巨大的,对于嵌入式CPU电路是不能接受的。

在使用分组广播模式的传播方案中,变电站层需要信息共享的N个设备使用同一个组地址,对于同一帧信息网关设备只需要用组地址作为目标地址向变电站层的N个设备发送一遍,网络上只有使用了这个组地址的设备才能接收到该信息。显然这种方式既有广播模式同一信息只发送一遍的高效率,又避免了广播风暴,使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网络流量也没有增加。因此,本文推荐分组广播模式作为传输模式。

根据开发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TCP/IP的传输层对应用层提供UDP和TCP两种类型的服务。

UDP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也就是通信的发起节点在发起通信时在传输层不需要与通信接收方事先建立“握手”连接,而是直接发送。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也就是通信的发起节点在每次发起通信时传输层都必须与通信接收方事先建立“握手”连接,之后才能发送。这两种传输模式各有特色,UDP由于不需要事先建立“握手”联系,所以效率很高,并且有单播、分组广播和广播三种模式。TCP由于事先建立了“握手”联系,所以传输可靠,特别适用于文件等大块数据的传输。但TCP是面向连接的,它不可能同时与一组节点建立连接,因此TCP方式不支持分组广播,这在逻辑上也是合理的。由于UDP方式的高效率和分组广播等特点,以太网在工业控制领域应用时一般都采用UDP方式。所以建议选用UDP作为嵌入式以太网的传输协议。

网站建设协议篇8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嵌入式以太网;应用模式;传输模式;

Abstract: Communication is the key technology of substation automa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embedded 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Nucleus, constructed by MC68332 CPU, CS8900 A as the intelligent electrical equipment Ethernet access module of Ethernet controll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of IEC60870- 5- 103, proposed as a communication layer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between transformer substation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

Key words: substation automation; embedded Ethernet application mode; transmission mode;

中图分类号:TM411+.4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 现在新建的变电站绝大多数都采用了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很多老站也在改造。与常规变电站系统相比, 通信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关键问题。通信网络和规约的不统一, 造成各厂商之间产品难以互联和互操作。现有的串行总线网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无法满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网络速度和可靠性的更高要求。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已经制定了变电站内通信网络和系统的标准体系IEC61850。基于制造报文规范( MMS) 、以太网和TCP/ IP 的通信网络将成为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的主流 , 目前国外已经有不少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完全采用以太网, 国内各大公司和高校也正在研究开发。现在已经出现了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 和嵌入式操作系统LClinux 的以太网通信。这两种系统对系统资源要求比较高, 而且LClinux 不具备实时性, 嵌入式操作系统Nucleus 以源代码交付、实时性强( 包含完整的TCP/ IP协议及高可靠性) 而成为又一种选择。应用Nucleus 设计了智能电气设备( IED) 的以太网接入模块,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IEC61850 的变电站自动化通信方案。

一、嵌入式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模式

1、嵌入式以太网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内部通信网络,有2种应用模式:

1.1 每个智能电子装置( IED) 配置1 个嵌入式以太网接口, 每个IED 作为一个以太网节点直接连到以太网上。

1.2几个IED 通过RS 485, MODBUS 或现场总线等方式连在一起,然后用嵌入式以太网接口作为一个以太网节点连到以太网上。从国外的应用情况来看, 这2 种应用模式分别以GE 公司的GESA 系统和GE―Harris 公司的Pow erComm 系统为代表。

2、在选择嵌入式以太网应用模式时, 本文主要考虑了如下因素:

2.1超高压变电站系统的二次系统一般都是基于间隔( bay ) 设计的;

2.2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部通信网的可靠性要求很高, 要求可方便地构成双网结构;

2.3成本问题;

2.4产品向下兼容性问题

3、基于以上考虑, 本文提出了以太网与Lo nWo rks网相结合的系统方案配置。

以间隔为单元, 将站内通信网设计为2 层, 间隔以上用10 Mbit / s 嵌入式以太网构成站内通信的主干网络, 该网络负责后台机、远动机等PC 机和各间隔进行通信。在间隔内部用LonWorks 现场总线把各保护装置连在一起。LonWorks 网上的信息通过间隔层的测控单元上传到主干网上。测控单元是整个方案的核心和关键。测控单元完成两大功能: 通信功能和测控功能。这种方案实际上将嵌入式以太网与LonWorks 现场总线技术相结合, 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底层的各种保护设备可不做任何改动, 保持了产品的向下兼容性。新型通信网络与CSC2000 系统原有网络相比,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①网络带宽资源大大增加; ② 故障录波数据上传速度大大加快; ③易于与PC 机接口; ④易于与广域网相连。

二、嵌入式以太网传输模式的选择

2.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部数据流的特点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 根据设备所完成的功能及所处的位置可分为变电站层和设备层, 考虑到高压、超高压变电站按间隔设计的思想, 有时在变电站层和设备层之间还设置一个间隔层。在正常及故障状态下, 设备层的设备将正常测控信息及故障信息向变电站层设备发送。变电站层的设备一般包括后台PC 机、远动通信机和工程师站三大类, 这些设备从网络上获得设备层的数据, 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完成各自不同的应用功能。在大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 变电站层的设备往往多重配置, 它们接收从同一个数据源即设备层来的数据, 且有时需要向整个设备层发送信息如广播对时命令。变电站层设备完成控制功能时需要与设备层的被控设备进行点对点通信。

2.2嵌入式以太网的传输模式及其选择嵌入式以太网为使用者提供了单播、广播及分组广播3种传输模式。单播模式其实就是点对点通信, 信息的目的地址只有1个, 网络上除目的地址之外的其他节点都不接收源节点发送的信息; 广播模式是指一个节点发送信息, 网络上除源节点之外的所有节点都能收到源节点所发信息的传输模式; 分组广播模式是指源节点将一帧信息发送到网络上的一组节点, 组内的各节点都能接收到该信息, 而组外节点则不接收所发送的信息。分组广播模式与广播模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分组广播模式对接收对象加以限制, 而广播模式则没有。

三、以太网通信模块的设计

3.1 硬件实现

按照模块化、插件式的设计思想, 将以太网通信及数据分析功能设计在一块插件上, 命名为以太网通信模块。该模块以MC68332 为CPU , CS8900A 为以太网控制器, 有512 @ 16bitSDRAM, 1M @ 16bitFlash, 通过同步串行队列QSPI 与显示模块交换数据。CS8900A 是CIRRUS LOGIC 公司生产的用于嵌入式设备的低成本以太网控制器。它的高度集成设计不再需要其他以太网控制器所必需的昂贵的外部部件。CS8900A 包括片上4kBRAM, 10Base- T 传输和接收滤波器, 以及带24mA 驱动的直接ISA 总线接口。除了高度集成, CS8900 A 还提供其他性能和配置选择。它独特的PacketPage 结构可自动适应网络通信量模式的改变和现有系统资源, 从而增加系统效率。CS8900A 内嵌IEEE802.3 以太网标准, 自动生成报头, 自动进行CRC 校验, 冲突后自动重发。CS8900A支持的传输模式有I/0 模式、Memory 模式和DMA 模式, 缺省的是I/ O 模式。

3.2 协议系统的选择

以太网是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符合IEEE 802. 3标准的一种总线型网络( 指的是逻辑拓扑结构) , 在以太网上可以实现多种高层协议, 其中包括国际互联网的事实标准TCP/ IP 协议。TCP/ IP 协议是一个四层协议系统, 包含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在Nucleus 中封装了完整的TCP/ IP 协议, 使用时只需要开发应用层 。调度中心和变电站之间传输协议的国际标准是IEC60870- 5- 101( 以下简称101) 协议, 变电站内传输协议的国际标准是IEC60870- 5- 103( 以下简称103) 协议。为了满足101 协议用于以太网, IEC 制定了IEC60870- 5- 104( 以下简称104) 协议, 其网络层协议为TCP/ IP 协议, 应用层协议采用101 协议的应用服务数据单( ASDU) 。

2. 3 软件实现

由于操作系统的引入,通信模块的功能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和伸缩性能。基于Nucleus 的通信模块软件结构。应用程序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式, 除了通信服务模块, 还有数据分析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的优先级最高。IEC61850 将每个物理装置分为服务器和应用两部分, 每个通信模块既可扮演服务器角色也可以扮演客户角色。采用串行总线通信时, 只能由通信管理机召唤各个保护、测控单元上传信息, 而采用以太网通信后, 保护、测控单元可以主动上传信息, 各单元之间也能进行信息交流。

Nucleus为TCP/ IP 提供了应用编程接口Socket,其中流式套接字使用TCP 协议, 数据报套接字使用UDP 协议。TCP 协议是面向连接的, 在不可靠的网络服务上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字节流。UDP 协议是用来提供不面向连接的, 它只是简单地把数据报从一台主机发送到另一台主机, 但并不保证该数据报能到达另一端, 可靠性必须由应用层来提供。为了保证可靠的传输远动数据, 104 规定传输层使用的是TCP 协议。分接收中断服务进程和发送服务进程。接收中断通信服务进程平时处于监听状态, 当收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后与客户端建立连接, 接收命令、发送报文。当有SOE( 顺序事故记录)、遥信变位等事件产生时, 发送服务进程请求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主动上传报文。

网站建设协议篇9

乙方:网络制作公司 简称 : 乙方 承担人: 地 址: 邮编 : 电 话:

甲方因为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宣传,拓宽销售渠道。委托乙方设计,制作网页(建设网站) 。 为明确双方责任,经双方协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双方就委托设计、制作网页(建设网站)方面达成如下协议并承诺共同遵守,除非有特别的说明。本合同中“委托方”与“甲方”指同一主体;“受托方”与“乙方”系指同一主体。

一、委托项目

甲方委托乙方负责设计制作建设和开发甲方网站(不含域名注册、网站空间、企业邮箱、网站维护、网站推广等服务) 。其内容如下,共__项,总建设时间为 个工作日。从本合同签订日期开始到乙方发出《网站测试版完成通知书》之日期间的花费时间。

a、整个网站的首页整体美术风格构思、制作。

b、栏目首页的美术风格构思、制作、具体

c、基本网页

d、文字资料

e、基本图片处置

g、特效 flash 动画

k、基本功能模块

l、定制功能模块

o、其他内容

p、甲方是否需要乙方代为注册域名:需要 ( 请填写《附件一》第 1 款 ) 不需要

q、甲方是否需要乙方代为租用虚拟主机:需要 ( 请填写《附件一》第 2 款 ) 不需要

二、日常维护

1、负责站点的正常运行,如出现故障应及时处理。

2、网页验收合格网上后,乙方为甲方提供主机空间的日常维护。

3、乙方免费为甲方提供技术维护。

三、付款方式

1、域名注册和虚拟主机租用费用由甲方在本协议签订后一次性支付,此网站制作费为人民币 元(大写:元)。

2、甲方须在合同签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合同款项的 %,乙方将在收到甲方预付款项后的三个工作日内为甲方设计制作网站(预付款为 人民币 元)。网站完成后 ,经甲方确认,余款在验收完毕确认无误后支付。

3、网站建设完成验收之后支付剩余款项人民币 元 (大写:_ _ )

四、网页修改

1、甲方应在收到乙方网站测试版完成通知书后三日内对网站测试版提出修改意见,网页修改所需时间不计入乙方制作周期。

2、网站正式版完成并开通后,甲方要求乙方修改网站框架,乙方收费规范为原网站价格半价每次。

五、双方的权利与责任

1、乙方负责向甲方提供合同规定的网站服务器空间及线路设计、制作网页、上传下载以及一年内维护网站正常运行的服务,乙方同时保证甲方网站不能连续中断访问24小时以上 , 网站服务器空间及线路非乙方提供除外。

2、甲方负责向乙方提供与制作有关的一切企业文字和图片资料并提出制作要求且保证所提供的资料内容正确无误,不涉及国家机密,不侵犯他人商标、专利及版权,不触犯国家法律,并承担由此所造成的一切法律责任。如需乙方拍摄图片,编辑文字费用另计。

3、乙方为甲方制作的网站只提供网站建设的服务,网站内部顺序所有权归乙方,甲方未经同意思不得出售、外借、复制,影印网站内部顺序及框架。

六、违约责任

1、由于乙方原因造成协议不能继续,则乙方应向甲方退还预付款项。

2、由于甲方原因造成协议不能继续,则乙方不负违约责任,乙方有权不退还已付款项。

3、本合同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并按其进行解释。一切由执行合同引起或者与协议有关的争议均应通过双方友好协商解决,通过友好协商不能解决的争端,甲、乙双方或其中一方有权将争议或纠纷提交盐城市仲裁委员会,依照该委员会的仲裁规则进行判决是终局的 并对双方有约束力除非仲裁员另行裁定,否则仲裁的费用由败诉方承担。如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一方或者双方都可以向盐城市人民法院。

七、其他事项

1、本合同除甲方信息栏目,乙方签字手写外全为打印字体。

2、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3、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有效期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

甲方:

乙方:

授权代表签字:盖章

网站建设协议篇10

【关键词】直放站 告警监控系统 J2EE SOCKET

1 引言

在移动通信迅速发展的今天,无论何种无线通信的覆盖区域都将产生弱信号区和盲区。而对一些偏远地区和用户数不多的盲区,架设基站成本太高,基础设施也较复杂,为此提供一种成本低、架设简单,同时又具有小型基站功能的经济有效的设备——直放站[1]。

随着运营商对网络运行和管理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室内覆盖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对室内覆盖网管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已经无法满足各项复杂的要求。

根据原有平台的实践,系统的架构需要重新设计,功能需要新增和改进,主要体现在网络各级设备的拓扑管理、告警管理和定制化查询统计管理等,以满足网络集中“监控”管理的维护要求。同时,对系统的建设提出如下原则:

(1)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原则;

(2)可持续发展原则;

(3)对象建模原则;

(4)资源重用原则;

(5)集中化原则。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的网络架构

在监控中心设置直放站网管服务器,维护终端通过电信内部的网络访问服务器。网管服务器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与短信中心(或短信网关)直接相连,传输协议可采用SMPP(或SGIP)协议。服务器端基于Windows体系,采用SQL数据库服务器并使用双机热备。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设计,由集中监控中心、分布在各直放站的监控单元、各采集点到监控中心的传输三部分组成。监控单元安装在各个直放站,其主要功能是负责采集直放站的运行状态,发送给监控中心;接收指令和数据并执行。直放站与监控管理中心之间的通讯方式采用短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其中通信服务器到短信中心字节流以SMPP点对点协议封装。

2.2 系统软件架构

直放站网管系统采用J2EE架构,通过软件中间件,实现业务分层和功能服务模块化的分布式体系结构,是目前比较有生命力的一种软件体系架构,用以保证系统的易用性、可维护性和通用性要求。告警监控系统多数功能由Web服务器实现,Web服务器主要用来处理监控命令的编解码、告警监控逻辑业务处理、与数据库的交互等。Web系统采用具有三层体系结构的B/S架构。客户端浏览器作为表示层,以Web方式登录到Web服务器。Web服务器作为业务逻辑层,与数据库相连,提供对告警监控数据的操作等主要功能。

数据库选择可靠性非常好的SQL 2005。网管服务器实现与短信中心及Web服务器的基于SMPP协议的短信通信和性能控制。

网管服务器以SOCKET通信为接口实现和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2.3 系统硬件架构

告警监控系统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

网管服务器作为系统与设备端通信的桥梁,负责向直放站设备发送监控信息以及接收直放站设备发送来的原始数据,实现采集与监控功能的封装。

Web服务器提供针对直放站告警监控系统的应用模块,通过调用网管服务器的功能以及系统数据库内的数据,实现系统各项应用功能的处理和展现。

数据库服务器处理告警数据,完成各种系统数据服务的封装和调用。

考虑到各服务器设备的处理速度、响应时间和高可用性等方面的要求,服务器使用IBM X3850服务器。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数据库服务器和网管服务器都采用双机热备的形式。

2.4 系统功能结构

系统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

接口驱动层:负责接口设备(如Modem、短信服务中心等)的管理,以及各类型传输通信协议翻译、转换等,功能在网管服务器中实现。

数据交换管理层:负责把不同的直放站协议转换为标准接口协议,功能在网管服务器中实现。

功能管理层:负责网管中心的功能管理和协调,以及直放站、网络监测器等各种信息管理功能的实现,功能在Web服务器中实现。

网管应用软件的具体软件功能点如下:

(1)配置管理功能:主要负责全面动态地管理全网所有网元设备硬件和软件的配置数据或局数据,呈现设备工作状态,以图形、文字等形式分层显示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并具有网元集成以及查询、编辑、删除、预设、备份、合法性检查等网元配置数据功能。

(2)告警管理功能:主要是对在网设备进行统一的故障管理,系统实时收集网元发出的告警信息,并自动更新当前告警列表,对网元告警进行同步。同时能提供对于全网告警的集中呈现视图,以实现告警的集中监控。网管保存一定时期内的历史告警信息,并具备对历史告警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的功能。

(3)性能管理功能:是网络管理的一项重要功能,要求网管能够定义网元性能测量任务,并以适当的方式采集、存储和呈现性能数据。

(4)拓扑管理功能:网管系统采用多级拓扑管理,具备强大的站点搜索功能,可通过任意站点信息查询站点、通过基站信息反查直放站等。所有对设备的操作都可在电子地图上完成。

(5)安全管理功能: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控制机制,对用户接入、访问操作OMC或网元进行限制,确保每个合法用户能够正常登录、使用已授权的软件模块、接入允许登陆的网元、操作合法级别的命令,防止越权访问的情况发生,以保障网络设备和网管系统的安全运行,并对系统中发生的认证、授权访问等操作进行记账,使操作具有不可否认性。

(6)操作维护功能:考虑到在日常维护工作中,仍然有很多的操作没有办法准确地体现在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中,但是有一些操作确是日常维护中所必需的,因此操作维护作为一个单独功能点。

(7)轮询维护功能:提供对选定的单/多个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参数进行周期性查询的功能。轮询包括对设备的配置参数、性能参数和工作状态进行查询,并保存到数据库中;同时生成定时轮询日志,记录轮询的执行情况。

(8)统计分析和工单管理功能:网管系统记录各种日志信息,包括系统日志、操作日志、用户日志、轮询任务日志、轮询设备日志、告警日志和上报日志等。支持多种分类方式,方便管理员查询。

3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 J2EE技术

J2EE实质上是一个分布式的服务器应用程序设计环境,它提供了基于组件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多层应用体系结构,为架构在其上的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具有高度的可移植性、兼容性和安全性的平台。J2EE的多层体系结构的设计特点极大地简化了软件系统的开发、配置和维护过程,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将系统的业务逻辑同系统服务和用户接口分开,放在它们之间的中间层。由于采用多层结构,系统可以同时有多台服务器在工作,这样不仅能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而且通过热备份方案有效提高了系统整体运行的可靠性[2]。

3.2 SOCKET技术

为了在以TCP/IP协议组建网络的不同机器之间利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进行数据通信,告警监控系统选取基于TCP/IP的SOCKET通信编程接口编写程序。在直放站告警监控系统设计中,网管服务器与Web服务器通过基于TCP/IP的SOCKET编程实现数据的通信,网管服务器将从短信中心接收来的故障告警短信通过SOCKET接给Web服务器解析处理,Web服务器的告警确认和告警查询信息同样通过SOCKET接口发送给网管服务器,然后由短信中心转发给直放站设备[3]。

3.3 SMPP协议

SMPP(Short Message Peer to Peer)协议是一个开放的消息转换协议,其定义了一系列操作的协议数据单元(PDUS)和当SMPP运行时ESMS应用系统与SMSC之间交换的数据格式,从而完成短消息服务中心(SMSC)与外部短消息实体(ESME)的信息交换。SMPP是基于SMSC与ESME之间的请求和响应协议数据单元的交换,每个SMPP操作都由一个请求PDU和相应的一个响应PDU组成,并且这种交换是在TCP/IP或x.25网络连接之上的。

3.4 系统接口协议研究

系统接口协议采用分层结构,各层之间的功能彼此独立。协议从底至上共分为四层:承载层、接入层、访问层和监控控制层[4],各层的功能和用途如下:

(1)承载层:通信的实际链路,此层为接入层提供面向字节的数据帧。承载层所支持的类型有RS-232、Modem、Ethernet等。该层协议简称为TP(Transport Protocol)。

(2)接入层:定义与通信传输相关的要求,以便实现与各种不同类型承载层的信息互通。接入层承载并保证网络层协议数据的可靠传输,根据承载层的特点,接入层可分为三种类型。该层协议简称为AP(Access Protocol)。

(3)访问层:承载监控应用层协议帧,实现监控应用层与通信链路的隔离,实现寻址和通信交互控制功能。该层协议简称为VP(Visiting Protocol)。

(4)监控控制层:实现各种监控功能。该层协议简称为MCP(Monitoring Control Protocol)。

由于采用基于Modem的短信传输,本系统中接入层采用AP:A协议,网络层采用NP:A协议,监控应用层采用MAP:A协议。

图4显示了直放站接口通信协议的组包过程。从最上层经过一系列的封装后,由网管服务器按照SMPP协议发送到短信中心,最终到达直放站端。

3.5 告警接收处理的设计与实现

如图5所示,系统中网管服务器实现了监控中心与短信中心的短信命令交互。网管服务器以SMPP协议为基础,负责通信链路的搭建、拆除以及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它以SOCKET通信为接口实现与Web服务器的连接。在Web服务器端,把系统分成通信层、控制层和表示层三个层面。通信层的功能主要在直放站短信命令的编解码,通信层与控制层主要靠函数调用实现接口通信;控制层实现整个告警监控的逻辑业务处理功能;表示层主要重点放在页面设计上。

直放站告警通信层作用是将设备的告警状态送给监控中心,并将监控中心的命令发送给直放站。直放站发送告警到短信中心,然后由通信层判断是否符合网管接口的告警,交给Web服务器控制层来解析。

在Web服务器端,控制层实现整个告警监控的逻辑业务处理功能;控制层通过调用函数与通信层实现接口通信。控制层实现了告警接收处理的主要功能。当控制层收到告警后,首先得到告警属性,通过getalarm()函数判断是告警上报、开站上报、告警清除上报、巡检上报还是配置变更上报;不同的告警属性对应调用不同的函数处理,如果是告警上报,则调用函数receivealarmrep()来处理。该函数需传递的参数有直放站的站点编号、卡号、设备名称、监控对象以及告警状态,可根据站点编号和设备编号查询直放站是否在监控列表中。如果存在此站,接下来会判断这条告警在数据库中是否存在,若告警不存在则将此告警存入数据库,若存在则更新数据库中相应的告警时间和告警次数;如果不存在直放站,则除了开站上报以外,其余的告警都会被监控中心丢弃,开站上报作为一种告警被存入数据库。同样,如果收到的是某项告警的清除上报,系统会首先查找数据库中是否对应的告警存在,若存在则清除数据库中的告警;若不存在则丢弃。不同的告警属性对应的函数如表1所示:

Web服务器端表示层中告警管理模块主要提供给用户对活动告警和历史告警的查询、统计以及操作的功能。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将活动告警、确认告警、清除告警、频繁告警等分页显示。其中,活动告警页列出了当前系统中的活动告警,列表按照最后一次告警时间的先后顺序列出了告警直放站的站点编号、设备名称、设备类型、最早告警时间、最后告警时间等基本参数。

如表2所示,活动告警页列出了当前最新的告警信息的基本信息,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右键的详细信息功能查看告警详细信息。如果活动告警被处理后确认,该告警将由系统自动添加到确认告警页,若该告警有清除信息,系统同样会添加清除信息到清除告警页,并将活动告警消除;在告警管理模块中提供了告警过滤、告警复制、告警查询、历史告警统计等功能,操作员可以通过告警列表中各关键字进行告警的过滤和查询。

3.6 频繁告警发现的设计与实现

告警监控系统对频繁告警的定义为:在1小时内,如果某一设备的告警次数达到60次,则认为该设备存在频繁告警。

如图6所示,系统在运行时开启一个定时器,定时器会每隔设定的时间段对告警数据表中的告警数据进行扫描,统计1小时内同一个直放站设备的告警次数之和,并判断该值是否超过频繁告警的门限值。如果大于门限值,则将该直放站设备及其告警信息存入频繁告警数据表中;否则就丢弃。频繁告警发现机制是通过系统每隔设定的时间调用getfrequentalarm()函数处理。

4 结束语

随着运营商对直放站覆盖规划的精细化部署,尤其是在对城市建筑物的覆盖中,大楼内部多楼层、楼层内部多站点覆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传统的二维平面图已经不能满足对大楼内部多楼层的覆盖显示。未来需要通过引入三维立体图对大楼覆盖进行显示,而且还需要开发系统的北向接口,将直放站告警信息直接引入综合告警系统,使施主基站的告警和直放站告警进行关联,以便于更好地进行故障定位和分析,进一步提升后台的支撑和维护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先成. 通信直放站技术[M].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1.

[2] 宋远行. J2EE应用开发实践[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