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登月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9 21:37:19

阿波罗登月计划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1

这24人均为男性,他们中的12人曾在月球上留下脚印。这24名航天员都是美国公民,也都是在1968年12月~1972年12月之间执行NASA的“阿波罗”计划时完成接近月球的壮举的。

在这24人之外,没有人曾离开过近地轨道,他们也就成为了曾离地球“比所有人都远”的人。

“阿波罗”计划中牺牲的航天员

“阿波罗1”号成员(左起:格里森、怀特、查菲)。虽然在“阿波罗”计划中的飞行任务中没有任何航天员牺牲,但在“阿波罗1”号任务测试过程中,3名航天员因大火遇难。指令舱舱门设计、100%氧气环境以及易燃物品被认为是导致短路并引起大火的主要原因。

维吉尔・格里森:“阿波罗1”号;

爱德华・怀特:“阿波罗1”号;

罗杰・查菲:“阿波罗1”号。

曾登月的航天员

到2009年为止,只有下列12人曾登月,并且都只执行过一次登月任务,从1972年以来就没有其他人登月,在未来10年内这个名单也不会有改变(按登月顺序排列)。

尼尔・阿姆斯特朗:“阿波罗11”号,1969年7月;

巴兹・奥尔德林:“阿波罗11”号,1969年7月;

皮特・康拉德:“阿波罗12”号,1969年11月(计划中安排执行“阿波罗20”号登月任务,但是由于已经登月,即使“阿波罗20”号最终执行。康拉德再次登月的可能性也很小);

艾伦・宾:“阿波罗12”号,1969年11月;

艾伦・谢泼德:“阿波罗14”号,1971年2月;

艾德加・米切尔:“阿波罗14”号,1971年2月;

大卫・斯科特:“阿波罗15”号,1971年7月;

詹姆斯・艾尔文:“阿波罗15”号,1971年7月;

约翰・杨:“阿波罗16”号,1972年4月(杨还执行过未登月的“阿波罗10”号);

查尔斯・杜克:“阿波罗16”号,1972年4月;

尤金・塞尔南:“阿波罗17”号,1972年12月(塞尔南还执行过未登月的“阿波罗10”号);

哈里森・施密特:“阿波罗17”号,1972年12月。

曾接近月球但未登月的航天员

在上列的6次“阿波罗”任务中,每一次都有一名航天员留在指令/服务舱中,在另外两名搭档登月时绕月球轨道航行。此外,“阿波罗8”号、“阿波罗10”号、“阿波罗13”号三次任务中均有3名航天员接近了月球(前两次任务中飞船按计划绕月球轨道航行,“阿波罗13”号仅从月球绕过,未进入轨道)。如下是曾离月球仅数百千米的航天员名单:

弗兰克・博尔曼:“阿波罗8”号;

詹姆斯・洛威尔:“阿波罗8”号,“阿波罗13”号;

威廉・安德斯:“阿波罗8”号;

托马斯・斯塔福德:“阿波罗10”号;

迈克尔・科林斯:“阿波罗11”号;

理查德・戈尔登:“阿波罗12”号(计划中安排执行被取消的“阿波罗18”号登月任务);

杰克・斯威格特:“阿波罗13”号;

弗莱德・海斯:“阿波罗13”号,计划登月(计划中安排执行被取消的“阿波罗19”号登月任务);

斯图尔特・罗萨:“阿波罗14”号(计划中安排执行被取消的“阿波罗20”号登月任务);

阿尔弗莱德・沃尔登:“阿波罗15”号;

肯・马丁利:“阿波罗16”号;

罗纳德・埃万斯:“阿波罗17”号。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2

对我来说,在担任总统的第一年里最兴奋地事情莫过于1969年7月一个美国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了。登月是一个早在十多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轨道卫星之后就开始执行的计划的顶点。美国舆论界一想到苏联人控制着外层空间便感到震惊,但是艾森豪威尔(美国第37任总统——本文作者注)和他的大多数顾问却没有这样不安。例如,谢尔曼·亚当斯曾对一批主要是共和党人的听众说,所谓卫星竞赛不过是一场外层空间的篮球赛。我认为这种轻率的言论在实质上是错误的,在公众看来是灾难性的。第二天晚上,我在旧金山的一个集会上说:“我们如果把这件事看成对月球上那个人比对地球上所有的人更有意义的科学绝技而加以抹煞,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这段时期,我在内阁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上竭力主张扩大我们的导弹和空间计划。艾森豪威尔最后回心转意,同意了这个观点,批准了一项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建议。固然他作出这一决定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我却认为这里涉及到一些更为基本的东西。我相信,当一个伟大的国家中途退出探索未知事物的竞赛时,它也就不成其为伟大的国家了。

1961年,肯尼迪总统把登月定为60年代末期的目标,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丰富想像,那时载人空间计划已经着手进行。约翰逊总统是美国航宇局的热心支持者,在他执政期间,阿波罗计划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我作出决定,当阿波罗11号的航天员确实在月球登陆时,应该举行大规模的热烈庆祝。在航宇局官员的协助下,我们制定了一个用电视转播白宫与月球之间的电话通话的计划。

在月球表面上,航天员除了备有一面美国国旗外,还将留下一块金属匾,上面有我们的签名和下列题词:来自行星地球的人在此首次踏上月球。公元1969年7月,我们为了全人类而内心宁静地来此。

7月20日星期天晚上,阿波罗8号的航天员弗兰克·博尔曼、鲍勃。霍尔德曼和我一起站在我私人办公室的电视机旁,观看尼尔·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然后,我走进隔壁的椭圆形办公室,那里电视摄影机早已安装好了,只等着拍摄我和月球通话的双画面镜头。

传来的阿姆斯特朗的说话声音既洪亮又清晰。我说:“由于你所完成的业绩,太空已经变成人类世界的一部分。并且,因为你从静海和我们通话,这就激励着我们要加倍努力把和平与安宁带给地球。”

7月23日,我为阿波罗11号的溅落飞赴南太平洋。这是我环球旅行的第一站。这次行程包括关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和英国。为了祝贺阿波罗的成功,我们给这次旅行起了个代号叫“月辉”。(此段为另一章节内容——本文作者注)

在经历了往返月球将近50万英里的旅程之后,阿波罗11号溅落在夏威夷西南约1000英里的太平洋中,离预定地点不到两英里。我在那里欢迎航天员归来。因为这次登月飞行的指挥舱以哥伦比亚命名,我命令海军军乐队在航天员从直升机踏上航空母舰大黄蜂号的甲板时演奏《哥伦比亚,大洋上的明珠》这首歌曲。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3

2012年8月25日,因心脏搭桥手术导致的并发症,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尼尔·阿姆斯特朗逝世。虽然无数的人希望能够将阿姆斯特朗的骨灰带回宇宙,但阿姆斯特朗生前曾为美国海军飞行员,所以美国海军宣布把他的骨灰撒入大海。

从第一颗卫星到人类登月,冷战阴影之下的岁月,但当人类最终摆脱地球引力踏上月球时,全人类摒弃了各种成见,为人类共同的成就欢呼雀跃。如今,登月已成40余年前的往事,在人类再次抵达月球或者登陆火星以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过往的“航天岁月”。

登月三部曲——水星计划

美苏太空竞赛大乐章的序章阶段,齐奥尔科夫斯基完成了理论奠基,科罗廖夫这个能够在IQ上与冯·布劳恩抗衡的航天专家精于设计研发,苏联有幸成为第一个将人造天体送往地球轨道的国家。当史泼尼克卫星上天的时候,美国人一下子就着急上火了,甚至有人这样说:苏联人连冰箱都造不出来,怎么就把火箭送上天了?哎,说这话的美国空间科学家一定吃不着葡萄说葡萄是酸的,苏联国土多处高寒地带,冰箱造出来卖给谁?

美国原本指望“正宗美国科学家”开发的先锋火箭让大美利坚扬眉吐气,结果先锋火箭就是发射台上一枚昂贵的烟花爆竹。最后,还是继续仰仗冯·布劳恩吧!这个德国移民通过改造红石导弹发展出的丘比特火箭将美国卫星送上了天。

水星七人众

1958年,被羞辱了的美国人成立NASA统领太空项目。1959年,水星计划立项,召集了美国空军与海军七位飞行员组成“水星七人众”,而这七个飞行员,可以说是未来10年间美国太空计划的灵魂人物,有经历了所有登月步骤的人,也有为登月计划而捐躯的人。

虽然美国人卯足了劲,但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进入太空后,美国人瞬间就傻了:哇!苏联人都上天了,我们这还在琢磨怎么让猴子飞得更高!1961年5月5日,美国人用红石导弹改造的火箭急急忙忙地将艾伦·谢泼德送入亚轨道;1962年2月20日,宇宙神火箭将美国人送上了地球轨道。

美国这个航天新手估计真是给逼急了,此后的水星计划闹出了不少的Bug:

Bug 1

执行第二次载人航天任务的“自由钟7号”平安上天,结果返回的时候在已经平稳降落的情况下飞船舱门自动打开,这下可好,海水一个劲往里灌,宇航员维吉尔·格里森紧急跳出飞船。前来救援的直升机驾驶员脑筋又特别“轴”,因为根本看不到宇航员正在海里喝水,他坚定不移地进行着打捞飞船的工作,而直升机螺旋桨形成的漩涡却一个劲地把维吉尔·格里森往水里按。最后,“自由钟7号”变身“潜水钟”沉入深邃的海底,而宇航员在还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被另外一架前来支援的直升机救起。

Bug 2

第四次载人航天,也是第二次进入地球轨道任务,“极光7号”非常顺利地进入太空,可是,飞船驾驶员斯科特-卡朋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浪漫主义者。在进入轨道后,驾驶员痴醉于太空俯瞰地球的美丽景色,利用飞船原本不多的减速火箭燃料改变飞行线路,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地面指挥中心的人虽然很清楚在天空胡乱飞的危险性,但这还真是“天高皇帝远”,宇航员自顾自地消耗着燃料……最后,“极光7号”在降落的时候出了大麻烦,降落地点距离计划地点偏离402千米。不得不承认,斯科特·卡朋特的命真大。

登月三部曲——双子座计划

美国与苏联的载人航天均证明了人类有能力进军太空,美国政府也为了在冷战大背景下尽可能挤兑苏联,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于1961年5月25日提出要在10年内完成登陆月球的计划。NASA内部,相当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总统一定是疯了,提出这样一个自负的不可能完成的计划。不过,质疑是一回事儿,是否实施指令是另外一回事儿。不久之后,双子座计划与阿波罗计划出台。

双子座计划本质上是登月计划的分阶段演练,与将人送入地球轨道的水星计划相比,后者弱爆了。火箭是第一个让NASA犯难的问题,因为双子座计划中飞船必须搭载两名宇航员,就需要更大的空间与更强的火箭推力,不得已,还是改造当时最先进的弹道导弹——泰坦。

火箭问题

泰坦导弹当时是个尚未定型入役的试验品,在改造初期只有80%的成功率,其余的20%全成了发射架上的爆竹。在经历了两次成功的无人发射后,NASA工程师在火箭上安装了很多个备用件以确保紧急情况下保护宇航员。

1965年3月23日,双子座3号成功发射并在轨3圈。这次任务的气氛很奇怪,无论地面指挥中心还是飞船中的约翰·杨与格里森总觉得哪个地方不对劲,却谁也说不出为什么。当双子座3号点燃制动火箭准备降落时才发现一个要命的失误,在计算降落地点的时候忘记将地球自转加入运算方程……幸好飞船上两位宇航员及时做出调整,在距离预定地点偏离96千米的地方着陆,如果这俩家伙在飞船上慌了且不及时调整,那将偏出306千米。

太空行走

双子座计划第一次载人飞行成功以后,一个强大但必须逾越的挑战摆在美国人面前,零重力条件下漂浮的人会出现什么状况?以超过17300千米/小时的速度玩一把太空行走时撞上东西怎么办?用什么衣服能够抵御正对太阳120℃而背阴面-120℃的巨大温差?正当NASA在怕这怕那,决定双子座6号完成太空行走的时候,苏联宇航员完成太空行走的消息传来,NASA再一次被“羞辱”,美国决定在“双子座”4号上表演太空行走,不过这一决定是秘密的,在发射前不久几天才向社会公布。

为什么NASA会比苏联晚些时候才完成太空行走呢?

当时摆在美国人面前最头痛的问题是,谁都没去过外太空,零重力下的人体机能会出现什么状况谁也说不清。NASA先发明了一个“抛物线飞行大法”,把宇航员塞进大型运输机,以45°仰望天空的姿态高速冲击到12000米以上的高度,然后瞬间陡转以45°砸向地面,如此,就像电梯坠落一样,宇航员们就可以感受差不多30秒的失重了。

幸好,这次任务顺利完成,美国宇航员以2700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走”了一把。

登月三部曲——阿波罗计划

万事开头难

经历了水星计划与双子座计划的零伤亡后,美国在太空竞赛中已经遥遥领先,NASA与美国整个宇宙航天领域相关企业都有了一丝懈怠。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1号在起飞前的地面试验中,驾驶舱内超过10个大气压的高浓度氧气再加上驾驶座电线的小火星,一场难以控制的大火夺走了三名宇航员的生命,其中一位还是“水星七人众”中的元老——维吉尔·格里森。

由此,NASA对整个阿波罗计划进行了完整而深刻的检查,发现飞船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与质量管理漏洞。NASA一举了之前所有的阿波罗飞船设计,从头开始打造登月计划。一年半以后,第二艘飞船阿波罗7号才得以再次发射。

离开地球

1968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飞船第一次装配在由冯·布劳恩设计,当时全世界推力最大的火箭——土星5号。当时,许多美国人认为这是一场赌上生命的发射任务,因为土星5号在本次任务前只完成过两次飞行任务,但除它以外,又没有其他的火箭有能力让阿波罗飞船摆脱地球引力。

土星5号装载2267961.85吨燃料,相当于一枚小型核弹摆在发射架上,而它的头顶就是阿波罗8号与3名宇航员。本次任务的宇航员罗威尔后来回忆说,当他进入发射塔的时候,他认为本次任务只有33%的成功率。

最终,阿波罗8号令人“非常遗憾”地安全进入太空,当飞船内3名宇航员在太空中看着地球越来越小时,人类才算是真正离开地球。土星5号则在此后的登月任务中,不断地证明冯·布劳恩所设计出的超级火箭是安全可靠的。

阿波罗13号

13对于西方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数字,当阿波罗计划进展到13号时,似乎很多巧合都很不自觉地跑出来证明——13真的很倒霉。

发射前两天,轨道指令舱驾驶员肯-马丁得了麻疹,由杰克·斯威特代替。当阿波罗13号发射后,因为前面的发射任务都完成得太顺利,NASA休斯顿指挥中心的每一个人就像平常值班一样对付着本次任务。当宇航员按指令打开飞船上的换气风扇时,一连串的故障报警灯亮了起来,燃料电池坏掉两个,两个液态氧气罐泄漏。“休斯顿,我们碰上麻烦了”一句话让地面人员从原本的倦怠瞬间变成亢奋的一锅粥。

地面人员商量好以后,阿波罗13号计划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唯一一次在外太空取消的宇航飞行任务,飞船将进入月球轨道利用月球引力把飞船甩回地球,3名宇航员由轨道指令舱转入仅供两位宇航员生存两天的登月舱。

这样一折腾,登月舱内的氧气与食物成了极大挑战。最悲催的是,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时候,从轨道指令舱取回二氧化碳过滤器时发现:哪个混蛋做的设计?指令舱的过滤器是圆形而登月舱的过滤器是方形的!折腾半天以后,在封口胶、锡纸、胶带与一把小锯子等工具协助下,圆的和方的过滤器终于结合到一起了,3名宇航员差一点完蛋。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4

当然,这只是一部伪装成纪录片的科幻片。制片人贝克曼贝托夫曾经拍摄过俄罗斯空间站的纪录片,并在那次拍摄中构思出这部科幻片。所以,虽然电影的情节是虚构的,但它对航天飞行中各种技术细节描写得十分到位,堪称一部教科书式的航天电影,笔者就为大家点评几点有趣之处。

电影讲述航天员登上月球后,遇到了“地外生命”,但这些石头般的怪物却毫无交流意图,向航天员发起恐怖的攻击,难道“外星人”都视地球人如仇寇吗?其实,“地外生命”不等于是“地外文明”,电影里的“月球生物”虽然对人类发起进攻,但它们不具有智慧,只受生存本能驱使。科幻电影一直热衷于表现“地外文明”,也就是“外星人”,但也许他们不一定存在,或者离我们足有几十、几百光年之远,而简单的“地外生命”可能在太阳系中确实存在。

火星曾经被认为是太阳系里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之处。不过在向它发射了几次无人探测器后,科学家对火星失望了。同样拥有大气层的土卫六则成为新的希望寄托之地。另外,科学家还从一些坠落的陨石中找到了可以组成生命的物质,如甲烷、氨基酸等。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生命最初就是由陨石带来的。

返回式航天器(包括返回式卫星和载人飞船)从太空返回进入大气层时,其表面与空气摩擦,会产生几千摄氏度高温。尽管如此,航天部门回收后还要进行一定程序的检疫,以免带回某些不可控的地外微生物,这一点电影中做了重点表现。

另外,电影里相当多情节是在登月舱内部发生的,由于使用了广角镜头,空间看起来还颇为宽裕。但实际上,登月舱的空间比一般卫生间还小。2个航天员只能蜷缩在仪器堆里,转个身都困难。影片里的航天员在登月舱里一举一动都缓慢而小心翼翼,这可能会让不少观众感到厌倦,但这是航天员真实的生活片段。

电影里航天员在月球上的活动也值得一提。当他到达环形山底部时,他不停地说感觉很冷,他所用的照明灯射出的光线与周围的黑暗界限分明,和我们平日看到的光有很大差别。这些都是在没有空气的环境里出现的现象。由于没有空气,热量不能对流,只要离开太阳光的照射,环境温度就会迅速下降,温差有时会达到几十乃至上百摄氏度之多。空气还会使光线出现散射,当我们在黑夜打开手电筒时,除了光线直射区域外,散射的余光还能照亮周围;而月球上光线只能直射,离开直射区域就一片漆黑,出现了光明与黑暗截然分界的景象。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5

人类与这个梦想的距离在首次登月4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又近了一步。6月18日,随着两个月球探测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与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LCROSS)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腾空而起,美国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大幕拉开,这个计划的目标就是在2020年重新把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建立永久基地。

事实上近几年,月球一直吸引着许多关注的目光,美国两个探测器的奔月之路显然并不孤单――

2003年9月,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慧一号”顺利升空;2007年9月,日本绕月探测卫星“月亮女神”发射升空并取得多项成果;同年10月,中国“嫦娥一号”卫星踏上“奔月”之路,并在一年多后成功撞月;2008年10月,印度月球探测器“月船一号”发射……

不管在欧洲、美洲还是亚洲,意欲重新征服月球的研究计划“扎堆”似的越来越多,以致《华尔街日报》略带夸张地惊呼:当年肯尼迪总统宣布登月计划时,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40年后月球会出现“交通拥堵”现象!也有媒体无限感慨地说:人类终于迈出了“重返月球”漫长征程的第一步!

从“褪色勋章”到“第陆”

这样的感慨倒也不是凭空而发。人类首次探月高潮还是伴随美苏争霸出现的。1962年,肯尼迪的一番煽情演讲,让美国乃至世界对月球趋之若鹜。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人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批登上月球的人类。1970年9月20日,苏联发射的“月球16号”第一次采集了120克月岩样品带回地球。

不过,从一开始月球就沦为美苏较量的工具,这种较量实在是太“烧钱”,像美国登月的“阿波罗计划”每公斤发射成本约两万美元,发射重量往往是数千吨,这还不包括科研费用。1972年“阿波罗”完成第六次登月任务后,美国人发现登月实在太劳民伤财,此后30多年美国把航天探索目光转向火星和国际空间站,月球这枚曾给它带来荣光的“褪色勋章”被打入冷宫。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上世纪90年代还爆出“登月是骗局”的传言,让美国宇航局(NASA)十分难堪,狂花银子以正视听。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国对于月球的兴趣被重新点燃。40年前“探月”还是一项对国家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要求极高的项目,并非谁都“玩”得起。而这一次月球探测高潮是随着航天技术“玩家”的增多而骤然掀起的。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乌克兰、奥地利、中国等国都宣布了各自的探月计划。按照《联合国月球条约》“谁有能力谁先占”的原则,一场月球争夺“大战”在所难免。今天登月当然不再具有两超争霸的背景,那么月球这块大“蛋糕”究竟有什么好吃呢? 用分析人士的话来说,月球丰富的资源使它成为地球七大洲外的“第八块大陆”。

“无疑,21世纪将掀起月球上的一股新的‘淘金热潮’,那里蕴含着丰富的能源和资源。”去年:西班牙《趣味》月刊这样预言。“美丽的月光不仅照亮黑夜,更点亮人类共同寻找新能源与资源的希望”,月球这个我们惟一的卫星的确有许多东西值得去开发和利用,月球上有大量的钛、铱等贵金属和氦-3,月表5厘米土壤中还含有丰富的铁,便于开采。尤其是氦-3,可以说是人类未来可长期使用的清洁、高效、安全的新型核聚变燃料,10吨氦-3所发的电,就能满足中国一年的用电量。然而,它在整个地球的储量只有20吨,而据专家初步估计,月壤中氦-3的资源总量可达100万至500万吨。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认为,重返月球的热潮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第二太空时代,这一时代与战争无关,更多地闪现出科技之光,从单纯的军事领域逐渐走向了民用、商用方向,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和可观的经挤效益。

“阿波罗”辐射下的信息时代

重返月球前景固然美妙,但一碰到花钱(而且是巨资)的事,就难免受质疑,尤其是在眼下金融危机的时候。据美国政府反映,“星座”计划需要在今后20年花费2300亿美元,目前已经用掉30亿,80亿支付了合同。这让很多人感到不爽。6月17日,美国前宇航员、参议员纳尔逊就表示,美国宇航局根本完成不了交给它的重返月球计划。美国行星学会会长弗里德曼甚至称,“星座”计划只是“服用了类固醇的阿波罗”,而不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新方向!这其实代表了很多人的怀疑心理:这要花多少钱?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为什么不用它来消灭世界上的饥饿与贫困?

的确,在一些人眼里,当年耗资255亿美元的“阿波罗计划”华而不实,除了“为国争光”之外没有带来什么好处。其实,就像《纽约时报》最近说的,登月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无数人的生存产生了直接影响。

在纪念阿波罗登月35周年时,耐克公司发表文章说,现在畅销世界的气垫运动鞋得益于公司当年为美国宇航局研制登月靴积累的技术。像耐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阿波罗计划”带动了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等一大批高科技工业群体出现,促进了整个科技发展与工业繁荣,其效益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花费。据美国宇航局测算,“阿波罗计划”产生了3000多项大的专利,一些技术带动了民用技术的快速升级,大约每投入1美元就有4至5美元的回报。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甚至认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就是“在阿波罗计划的辐射之下”进行的。就是普通人的生活也从登月技术转化的民用产品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西班牙《时代》周刊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太空家庭”的美妙图景:许多人爱喝的果珍原本是为宇航员早餐研制的饮料,微波炉的诞生是因为在太空中需要加热食物但又必须避免明火,宇航员穿的能控制温度的“空调服”如今穿在了消防队员和撒农药的人身上,而纸尿裤是为了解决宇航员太空行走时内急问题而发明的……

美国宇航局官员沃勒尔・海兰称,现在就对“阿波罗计划”的回报作任何定论还为时尚早,有的技术要经过几十年才能商品化。而可以预期的是,眼下新一轮的探月潮所催生的各种新技术,在未来也将不断地为地球上的人类造福。

走向深空的“踏脚石”

当然,月球探索对人类的意义绝不是仅仅用钱或在短期为我们创造福祉可以衡量的。我们还需要把目光放得更远。被称为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的霍金教授曾经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只要人类被困在地球上,小行星撞击等威胁迟早会将我们消灭殆尽,但一旦向太空扩展建立聚居地,我们的未来应该是安全的。”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6

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向美国民众做出了一个大胆、近乎无法实现的承诺。他指出,“我相信这个国家应当全力以赴实现这一目标:在十年之内把人类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八年之后,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与埃德温・巴兹・奥尔德林打开了停在月球上的登月舱的舱门。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爬下舷梯,在7月21日格林威治标准时间02:S6:15将左脚踏上覆盖灰色粉末的月球表面。

19分钟后,巴兹・奥尔德林也踏上了月球,并将月球的景象形容为“壮丽的荒野”。欧米茄超霸专业计时表通过一根表带佩戴在他的航天服上。尽管该款腕表于1957年设计时根本没有料到将来有一天会在月球上使用,但是它却成了美国宇航局在其118次太空任务中一直选用的计时器,自1965年5月15日Gordon Cooper驾驶Faith 7太空船(水星计划的一部分)起便伴随每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欧米茄超霸表是唯一成功通过美国宇航局各项严苛检测的腕表。这些测试包括承受极端温度、真空、高湿度、腐蚀、撞击、加速、压力、震动和噪音。

欧米茄超霸专业月球表

阿波罗11号“40周年”限量版

1969年7月21日格林威治标准时间2时36分,尼尔・阿姆斯特朗踏足月球表面?19分钟后巴兹・奥尔德林随即登月,他佩戴的正是欧米茄超霸腕表,传奇由此诞生。

为了纪念这一探险伟业,欧米茄两款超霸专业月球表阿波罗11号“40周年”限量版,精钢腕表(限量7,969枚),铂金腕表(限量69枚)。

精钢限量版

这一极具特色的表款搭载了当年的超霸专业月球表原型所使用的与321型机芯同属一个系列的著名欧米茄1861型机芯。表壳和表链采用精钢材质,表链得以进一步改进,配置了欧米茄专利链针系统。

黑色表盘同样令人回想起月球表原型,但又独具特色。小秒针表盘上采用了徽章图案,由著名的阿波罗11号任务徽章演变而来:老鹰飞至月球表面,鹰爪抓有代表和平的橄榄枝:月球水平线之上,遥远的地球清晰可见。

表盘由聚丙烯酸合成水晶表镜所保护,月球表原型也曾采用这一坚硬而不易碎的表镜。聚丙烯酸合成水晶是航天应用的理想材料,它不会破碎,也就免除了碎片进入低重力环境所存在的潜在风险。

表背刻蚀有阿波罗11号“老鹰”任务徽章、“THE FIRST WATCH WORN ONTHE MOON”(第一个登陆月球的腕表品牌)字样、限量编号(0000/7969)以及“July21,1969”(1969年7月21日)字样,这是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首次踏上月球表面的日期。登月的准确时间“02:56”则印刻于表盘之上。

铂金限量版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7

球上有这类神秘的发光物体,在

准备“水星”和“双子座”计划以及登月

计划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到在宇宙空间

与其发生接触的可能性的话,那就太天

真了。美国航空航天局对宇航员在月球

上可能发生的遭遇有着清晰的认识,也

正因如此,他们事先准备好了保密行

动。为此,在“阿波罗”计划的制订过程

中事先拍摄了展示宇航员在月球上的

室内影像,这些影像实际上也在1969

年7月20日直播了出去。而美国人在

月球上拍摄的真实影像,世人一直就没

有看到,它们至今还存放在美国航空航

天局的秘密资料库中。

为揭穿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这个骗

局,不少研究专家找到了以下严肃的事

实。这些专家是:工程师拉尔夫·列涅、

比尔·肯金格、英国人戴维·别尔希和梅

丽·别内特等。

1.在登月纪录片中,美国国旗有轻

微摆动,仿佛有微风吹动,而这是不可

能的,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阿姆斯特

朗和奥尔德林将美国国旗插在登月舱

着陆点。旗帜随风摆动,这一点看得很

清楚)。

2.登月车车轮所抛出石子的坠落速

度和在地球上一样,虽然地球引力是月

球引力的6倍。

3.在所有的月球照片上都没有星

星,而实际上星星在月球上看起来应该

比地球上更亮。肯金格认为,这表明影

片的制作人未能创造出令人信服的“月

球天空”。

4.月球上的物体在唯一照明光

源——太阳照射下留下的影子,应该位

于一个方向,而在一些照片上影子倒向

几个方向,仿佛是在摄影棚里才有的特

殊照明设备下,而不是在月球表面。

5.如果月球的表面被灰尘严重覆

盖,让宇航员留下了很深的脚印的话。

那为什么登月舱着陆减速时的气流没

有在月表冲击出大坑,它的四个支架也

没有陷入灰尘之中。此外,很多有宇航

员的照片中,在他们的鞋子上也没有月

球灰尘的痕迹。

6.人在月球上的体重要轻很多,按

理来说,可以做很多大幅度的跳跃。但

是宇航员在月球上试图跳跃的可怜尝

试,让观众们不免浮想联翩。

7.宇航员使用的拍摄器材让人非常

怀疑。一些专家认为,用它根本不可能

拍下东西,另一些研究人员则指出影片

没有手持小型摄影机所特有的抖动。很

多专家认为,影片是用大型摄影机在室

内拍摄的。

拉尔夫·列涅在自己《月球化的美

国》一书中确定说,向全世界直播展示

的“月球考察”的所有见证,都是在地球

上的室内用特效和摄影建立的。

在“阿波罗11”号乘员迈克尔·科林

斯的《持火人》一书中,列涅注意到一张

照片,上面是处于失重状态下在运输飞

机里练习动作的科林斯,右手拿着太空

行走所用的个人喷气仪。在书中的另一

张照片上(是他于1966年7月在进行

绕地飞行的“双子座10”号上做外太空

行走)可以清楚地看到,科林斯也拿着

自己的喷气仪,只不过用的是左手!照

片中其他所有细节都是前面那张的翻

版,唯一的区别是它是反过来的,如同

镜像。拉尔夫·列涅将两张照片拍成底

片,并将其中一张转动180°与另一张

重叠在一起,发现它们完全吻合。这也

成为“骗局理论”的有力证据。

下一个不符现象列涅在“阿波罗

11”号乘员巴兹·奥尔德林名为《返回地

球》的书中发现。书中写道,在一次“月

球”宇航员晚会上,他们将拍摄的影片

拿来观看,切实嘲弄了宇航员弗雷德·

海斯一番,因为他怎么都无法保持平

衡,摇晃半天后,一脚踩到了登月舱的

台阶上。按奥尔德林的话,“台阶被他踩

成了几块”!问题在于,尽管海斯是奥尔

德林在“阿波罗11”号任务中的B角,

但他本人从来没有登上过月球!要指出

.的是,海斯参加了“阿波罗13”号的飞

行,而这次飞行因飞船上的储氧器发生

爆炸导致月球考察中断。

拉尔夫·列涅还发现,在画面为“阿

波罗14"号登月的照片上,我们能看见

登月舱下面光滑的土壤。但登月时应该

在降落地点冲出一个环形坑,要知道,

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可是留下了清晰

的脚印。

列涅发现的下一个细节是:“阿波

罗11”号和“阿波罗12”号电视镜头的

画面质量差别很大。列涅分析后认为,

画面是由电视摄像机从飞行指挥中心

的大屏幕上拍摄的。换句话讲,电视网

转播的是普通电视的画面,并且是普通

电视被放大很多倍后的画面。列涅认

为,某个光学系统将普通电视屏幕上的

图像放大,然后将其投影在大屏幕上,

制造从月球上直播的假象。

另一个研究者理查德·刘易斯在自

己《‘阿波罗’的带领人》一书中描写到

“阿波罗14”号时这样写道:

“‘阿波罗14’号乘员艾伦·谢泼德

在距飞船降落仓7米的地方收集土壤

样品。”

“然后,他走到30米远的地方,将

摄影机架在三脚架上,小心地将镜头移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8

划的执行过程中,光是月球表面

的各种神秘物体和设施的照片,就积累

了十四五万张:1970年,J,X.列奥纳德

住自己的《月球上还有其他生命》一书

中分析了很多在美国航空航天局获得

的照片。在这些照片上他标出了大量人

造建筑物,还有巨型的机械设备,似乎

正在开发月球的资源。高塔、透明的圆

肜顶盖、金字塔、神秘符号……所有这

些都能在月球表面照片中找到。

弗雷德·斯捷克林在自己《我们在

月球卜发现了外星人基地》一书中写

道:“我们被再三告知月球荒无人烟,可

是资料表明的却是另一种情况。在宇航

世纪来临之前,天文学家在地图上记下

了,成百上千个奇诡的‘圆形顶盖’,发现

了一些‘成长的城市’,而星星点点的火

花、爆炸以及那些规则阴影,不仅专家,

就连天好者都多次看见过……”

1970年11月,弗雷德·斯捷克林和

儿子一起用望远镜看到在阿基米德环

形山中的三个长达22千米、宽达5千

米的巨型雪茄状物体,它们在环形山中

停留了几小时后飞走了。

就这样,还是有一些美国宇航员在

执行“水星”、“双子座”和“阿波罗”计划

时拍下的照片和影片随着时间的推移

被公布,发表在一些专门报道不明飞行

物的书刊中。对上述计划的分析和一些

美国宇航员的言论中,可以得出一个结

论,就是很多宇航员在近地轨道、近月

轨道和月球上面,是观察到某些奇怪的

发光物体的。下面,我们将这些发表在

众多不明飞行物报刊上的信息搜集成

统一的信息集。

1962年2月20日,“水星”计划的

MA—6任务(乘员:约翰·格伦,美国的

第一次轨道飞行):三个物体先是跟踪

飞船,然后以不一样的速度超过飞船。

1962年5月24日,“水星”计划的

MA—7任务(乘员:斯科特·卡彭特):拍

下了像火一样的物体和碟状不明飞行

物照片。

1962年10月3日,“水星”计划的

MA—8任务(乘员:瓦尔特·施艾拉):拍

下在印度洋上空正燃烧的庞大物体。

1963年5月15日,“水星”计划的

MA一9任务(乘员:戈尔登·库勃):观察

到奥地利上空一个拖着尾巴的红色物

体,向与所有卫星相反的方向飞行并被

地面跟踪机中构记载下来。

1965年6月3日,“双子座4”号

(乘员:詹姆斯·麦克迪维特、爱德华·怀

特,怀特太空行走20分钟):拍摄下在

飞船上方飞行的带天线的圆筒状物体

和蛋形UFO照片。麦克迪维特对物体

进行了观察。

1965年12月4日,“双子座7”号

(乘员:弗兰克·波尔曼、詹姆斯·洛威

尔,第一次为期两周的宇宙飞行):拍搬

下两个蘑菇形物体的照片,它们一会儿

靠近飞船,一会儿飞高飞船,波尔曼观

察了物体。

1966年7月18日,“双子座10”号

(乘员:强·杨、迈兜尔·科林斯):拍摄下

一个大的圆简状物体的照片,两个小物

体伴随飞行。

1966年9月12日,“双子座11”号

(乘员:查尔斯·康拉德、理查德·弋登):

拍摄下旋转的圆筒状物体,距飞船9.6

千米,发黄光,射出红色和绿色光线,物

体靠近飞船,穿越飞船轨道并消失,

1966年11月11日,“双子座12”

号(乘员:詹姆斯·洛威尔、巴兹·奥尔德

林):拍摄下距飞船1000水并排成一排

飞行的四个UFO。

1968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

(乘员:弗兰克·波尔曼、詹姆斯·洛威

尔、威廉·安德斯):第一次载人月球飞

行,在月球轨道行走,飞行时间147时1

分。飞船两次受到来自UFO的影响。第

一次观测到了碟状物体,它以11000千

米/时的速度与“阿波罗8”号平行飞

行。随着UFO的出现,飞船所有操纵系

统失灵,与休斯敦指挥中心联系中断。

后来物体用强烈的光罩住飞船,这时飞

船摇晃起来。同时出现刺耳的声音,让

全部宇航员的耳朵感到疼痛。几分钟

后,UFO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消失,此后

噪音和光线立即停止了,但是“阿波罗

8”号的“飞行方向被破坏”。为修正飞行

轨道,宇航员不得不点燃发动机3秒。

很快,“阿波罗8”号旁边出现了另

一个碟状UFO,它比第一个还大,同样

射出明亮的光。“阿波罗8”号再次偏离

方向,操纵系统开始失灵。随着这个物

体的出现,宇航员感到胸部和头部剧

痛,双手发颤,呼吸困难,出现幻觉。和

这个UFO的接触持续了11分11秒,

然后它也和第一个一样突然就消失无

踪了,和休斯敦的联系也马上恢复了。

为修正飞行轨道,宇航员被迫再次手动

点燃发动机(以上资料引自德国和美国

发行的书籍,未得到官方正式确认)。

1969年5月18日,“阿波罗10”号

(乘员:托马斯·斯塔福德、约翰·杨、尤

金·塞尔南):飞行时间192时3分。5月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9

月球车1号

1970年11月17日,苏联发射月球17号探测器把世界上第一台无人驾驶的月球车――月球车1号送上月球,这也是航天史上第一辆月球车。月球17号探测器在月面雨海地区软着陆。随后月球车1号顺着探测器伸出的舷梯下滑到月面,进行了10个半月的科学考察,直到携带的核能耗尽后于1971年10月4日停止工作。月球车1号上装有遥测系统、电视摄像系统等,它仔细考察了约8万平方米的月面,拍摄了2万多张电视照片,在行车线的5百多个点上对月球土壤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对25个点上的土壤进行了化学分析,对月球表面的辐射特性进行了长期考察。

月球车1号看起来像个大浴盆,上面有一个外凸的大盖子,下面有八个独立驱动的车轮。配有一个锥形天线,一个螺旋状天线,四个电视摄像头,还有专门的可伸缩的通过冲击月壤而进行探测其密度和机械性质的实验装置,一架X射线分光仪,一架X射线望远镜,一架宇宙射线探测仪,还有一套激光测距装置。车子由在盖子下表面镶嵌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动力。最大行程达10540米,本来计划在月表工作3天,最后竟工作了11天。

月球车2号

月球车2号于1973年1月8日搭乘月球21号探测器登上月球。它比月球车1号更为先进,主要任务是收集月表的图片,检测月球着陆点周边光强环境以考察从月球上进行天文观测的可行性, 还进行了激光测距、太阳X射线观测、月球磁场测量,月表物质分析等实验。这辆月球车高135厘米,长170厘米,宽160厘米,重840千克。也拥有八个可以独立驱动的轮子。月球车2号配备有三种电视摄像头,其中一个安放在车上方用以导航,可以以3.1、5.7、10.9、21.1秒/张的速度发送高质量图像。这些图像由在地球上的五人控制小组进行研究,进而对月球车行驶进行实时控制。它的动力由车顶盖下的太阳能帆板提供。其携带的钋-210放射性燃料可使月球车在夜晚保持一定的温度。车上还配有四个全景摄像头。它装配的科学仪器有月壤结构检测器,太阳X射线探测器,一个用来探测可视/不可视光线的天文摄像仪,一个磁力计,一个放射计,一个照相探测器(用来进行激光探测实验),还有一个法国提供的棱型反射器。

月球车2号在月球表面降落后,开始一直在原地停留以给电池组充电,三天后,月球车2号开始奔跑在月表上,但仍要不时停下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充电;夜晚,它停着不动直到太阳升起,就像冬眠一样,而通过自身携带的放射性物质给车体加热以保持车体温度。月球车2号共运行了四个月,考察了37千米的月面(包括月丘和月溪)。共发回了86张全景照片,80000多张电视图片。

美国“阿波罗”系列月球车

1971年7月30日,阿波罗15号登月飞船把美国第一辆月球车送上月球,两名航天员戴维・斯科特和吉姆・埃文驾驶月球车在月表行驶了27.9千米。与苏联的月球车相比,美国的“阿波罗”系列月球车似乎更具有“车”的特性。航天员可以乘坐它们横穿月表执行探测使命,还可以运载勘探工具、科学仪器、通信装置和在月球采集的样本,有效载荷可达490千克。大大扩大了航天员的活动范围、减少了航天员的体力消耗。这类月球车的每个轮子各由一台发动机驱动,靠蓄电池提供动力,轮胎在-100℃低温下仍可保持弹性,航天员操纵手柄驾驶月球车,可向前、向后、转弯和爬坡。美国共把三辆月球车送上月球。

阿波罗系列月球车车体由铝合金制成,底盘由可折叠的在底部中心嵌合在一起的三部分底盘零件组成。它有两组并行的可拆叠的车座,车座由管状和尼龙带状铝金属构成。扶手在两座中间,每个车座都配有可调整的脚凳和安全带。在车前部中央的天线竿上安有碟状卫星天线,车底盘离地面36厘米。车轮也由铝制成,表面镀锌,车轮上有防尘装置。每个车轮由单独的电动马达驱动,电动马达的电力由两组充电电池组提供。电池组除了用来提供动力外,还给月球车上的通信中继装置和电视摄像机提供电源。

阿波罗系列月球车的设计使用时间为78个小时,可在月表持续运行65千米。但由于航天员生命保障系统(PLSS)的限制,车子只能限制在方圆9.7千米的范围内活动。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10

(阳光)

美愿借力送人重返月球

5月30日,美航宇局局长博尔登对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一个委员会称,虽然美不打算策划一项送人重返月球的任务,但若其它国家送人登月,航宇局希望得到飞船上的一个座位。该局正计划在国际空间站计划之后开展一系列深空载人探测任务,首先是要在2025年前对一颗小行星进行载人探测。该局正在论证一项混合任务,首先是要找出一颗合适的目标小行星,同时也帮助科学家确定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天体。下一步,美航宇局拟发射一艘无人飞船,对选定的小行星进行勘测和拦截,并将其移至月球周围的一条轨道,以便随后派人前去探访。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寻找直径7米~10米的一颗相对较小的小行星。这样一来,即使它最终意外地进入一条会与地球相撞的飞行路线,也会在大气层中烧毁,从而不会造成任何损失。

(江山)

俄航天预算将同欧洲持平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波波夫金在接受《俄罗斯报》采访时说,俄政府增加航天预算的决定将使俄航天预算超过中国,并同欧洲持平。波波夫金称新的拨款水平是合理的。按现行汇率,俄航天局2013年~2020年有望拿到的略高于2万亿卢布的预算约合630亿美元,年均79亿美元。欧空局2013年预算为42.8亿欧元,相当于56亿美元。若考虑到由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等其它机构另外提供的经费以及各国政府未投向欧空局的国内预算,欧洲每年的航天预算与俄罗斯的预算水平接近。

波波夫金对有人指责他反对载人航天进行了辩护,但称载人航天计划也需同其它预算项目一样做到物有所值。与载人航天相关的开支以往通常占到俄航天局预算的大约40%。波波夫金说,就近期而言,俄需要纠正以往应用卫星投资力度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对地观测和气象卫星项目上。他说,俄本国卫星只能满足1/5的国内地理空间图像需求,俄气象卫星落后于国际水平。波波夫金说,俄仍然非常重视月球探测,并不担心其探月项目比美国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登月计划晚了半个世纪。他说,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现在已有了长足进步,科学界对探月的兴趣依然很高。俄航天局将首先把一个着陆器送到存有大量水冰的月球极区,随后将向月球发射漫游车。

(阳光)

OHB造首颗“伽利略”卫星运往荷兰做测试

5月15日,德国卫星和火箭设备制造商OHB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福斯称,为进行包括热真空试验在内的多项射前测试,由OHB建造的首颗“伽利略”导航卫星当天运往欧空局设在荷兰诺德韦克的欧洲空间研究与技术中心。测试结果将在7月中旬前获知。若测试中未发现问题,OHB将可在8月中旬前向欧空局交付前两颗卫星,以便在9月份发射。OHB和英国萨里卫星技术公司正在按同欧空局和欧盟委员会的合同建造22颗“伽利略”系统的“全面工作能力”卫星。首批卫星将以一箭双星方式由俄制联盟号中型火箭在欧洲圭亚那航天中心发射。首颗卫星近1年前就已完工,但因软件问题而延缓了向欧空局交付。(阳光)

英航天员将进入国际空间站

5月20日,欧空局和英国航天局宣布,英国航天员蒂姆‘皮克将在2015年11月乘坐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从而将成为造访国际空间站的首位英国籍航天员,并成为继海伦·沙尔曼1991年登上俄“和平”号空间站后首位上天的英国人。他将在站上驻守6个月,完成包括空间站维护和科学实验在内的一系列任务。现年41岁的皮克于2009年与另外5人一道从80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欧空局选中参加航天员培训,并于2010年11月完成培训。皮克拥有飞行动力学学位,曾经是英国陆军航空队一名飞行员,少校军衔。被选中参加航天员培训时,他在一家英国和意大利合资的直升机公司工作。英国近年来一直在着力推动航天业发展,通过组建新的航天局、加大对欧洲航天项目的投资等措施,希望在2030年前后跻身全球十大航天强国。(江山)

欧洲“阿尔法星”平台首星准备发射

欧洲耗资上10亿美元建造的“阿尔法星”1-XL通信卫星正在为发射做准备。它将是采用“阿尔法客车”平台的首颗卫星,但也可能是该平台项目下的最后一颗卫星。为保持欧洲同波音公司、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和洛马公司等厂家的商业竞争力,法国和欧洲航天局为“阿尔法星”1-XL的研制提供了经费支持。该卫星已被国际移动卫星公司买下,将用于加强其核心的L波段业务。按照设计,“阿尔法客车”/“阿尔法星”可提供高达22千瓦的星上功率,卫星发射质量可高达8.8吨。欧空局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最初批准“阿尔法客车”平台项目是要让欧洲两大卫星主承包商能共同开发出一种卫星平台,以便用来联合竞争国际上的商业卫星建造合同。但事情却未完全向这一方向发展。阿斯特里姆卫星公司和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虽然在继续借助这项临时性计划联合投标,但它们总体上还是商业通信卫星项目的竞争对手。两家都尚未利用“阿尔法客车”/“阿尔法星”平台中过标。该平台对绝大多数商业卫星项目来说都太大了。但即便“阿尔法平台”/“阿尔法星”作为整星产品似乎不再符合商业市场的需求,为其开发的几项技术也已在阿里斯里姆卫星公司和泰阿空间公司现有的商业卫星平台上派上了用场。

(阳光)

伊朗建立空间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