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稳应急预案十篇

时间:2023-03-30 09:06:57

维稳应急预案

维稳应急预案篇1

一、思想高度重视,成立领导机构

做好当前和“两会”期间的稳定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各村各单位负责人一定要真正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决克服松懈麻痹和厌战情绪,扎实分析研究本辖区的维稳工作形势,加强防范意识,采取有力措施,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社会舆论导向,加大工作力度,做好维稳工作。面对问题要敢于处置,善于处置,杜绝上访和不稳定事件发生。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镇维稳工作领导机构。

二、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做好上访人员的稳控工作

各村书记、双管部门负责人是本辖区维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村各单位要全力做好涉军人员、襄渝铁路建设人员及民办教师等类人员的稳控工作,要制定和完善周密细致的应急工作方案,确保及时妥善处置可能出现的大规模集体上访和,要加强信息收集研判工作,遇有紧急重大稳定信息,立即向镇维稳办报告,并及时跟进工作预案,落实应急工作力量。教委要重点做好民办教师的稳控工作,对于重点人员要进行教育引导,并进行行动监控,确保不出现越级上访事件。

三、几点要求

维稳应急预案篇2

为了保持现在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结合我校安全稳定实际情况,特制定白沙小学涉藏维稳工作应急预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做好“两会”期间学校涉藏维稳工作。 切实做好“两会”期间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是今年我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校严肃的政治责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两会”期间的工作部署,切实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本校安全稳定,坚决防止发生暴力恐怖事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群体性事件,为北京“两会”顺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要做到特别讲大局、特别讲纪律、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树立“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之为,非常之事要尽非常之责”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学校专门成立了涉藏维稳领导小组和应急小分队。 (一)涉藏维稳领导小组: 组长:王成良(校长、党支部书记) 组员:赖朝光、王成蓉、张学金、彭立芬、叶之军 张琳丽、白桂琼、徐 涛、宋金武 (二)应急小分队 队长:王成良 队员:赖朝光、张学金、叶之军、宋金武 徐 涛、李凤祥、何登弟、李小军 (三)工作具体分工 王成良:负责涉藏维稳全面工作。 赖朝光:负责具体工作及各部门的协调。 王成蓉、张学金: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叶之军:负责突发事件的相关工作。 彭立芬、张琳丽:负责思想教育工作。 白桂琼: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徐涛、宋金武:负责茅香、简华校区相关工作。 (四)抓好非常时期的防范工作 1、按统一要求摸排调查出藏族师生名单,并上报政府及教育局。 2、进一步调查相关师生家庭情况,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3、联系相关班主任,要求班主任多留心和关心藏族师生的家人、亲戚朋友。加强信息收集和研判,从细节抓起,做到早发现

 

、早研究、早解决,提高应急反应水平。 4、加强和完善门卫值班制度,要求保安人员作好来访人员的登记和盘查工作,坚持昼夜24小时值班制度。 5、学生一旦被家人、亲戚朋友接走,班主任要及时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和主管部门报告(报告时还需提供该生被谁接走、走向哪里、去干什么事情等情况)。 6、如有突发事件发生,应急小分队立即赶到现场,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并深入了解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解决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对一时难以解决,可能在“两会”期间出现重大问题的,要及*时上报镇党委政府和教育局党委,积极做好工作,坚决防止矛盾激化。全力把事态控制在校内,严防引发连锁反应。 7、健全信息网络。领导小组和应急小分队成员应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随时应对突发事件,重大情况及时上报(坚持每天下午5:00向教育局有事报事件,无事报平安的制度)。 二、保护好国旗 每周一早晨升旗,升旗后立即又收回,并妥善保管好,防止国旗丢失;升降绳用铁丝捆绑固定在旗竿上,使绳子不能上下拉动,防止升其它旗,保安、安全巡查员定时不定时地到旗台去看看有无动过,有无异样。校区升旗后,立即收回,由校区负责人保管好,并将旗绳固定,确保国旗的神圣庄严。

 

维稳应急预案篇3

一、组织机构(此项标准分10分,自评10分)

2014年我乡应急管理工作将经费继续纳入财政预算,各项工作开支3000余元;成立领导机构,明确应急管理职责,确定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二、预案管理(此项标准分20分,自评分20分)

为有效应对突发安全事件,做好各类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我乡制定了《应对突发事件预案》、《森林防火救灾预案》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预案》等7项应急预案,基本搭建起了全乡应急预案框架体系;以民兵整组和民兵训练为锲机,组织应急分队开展应急演练2次,参演人数达100余人次。

三、应急队伍(此项标准9分,自评分4分)

目前,我乡以村委会干部、村小组长、以基干民兵、医务人员等,建立了一支应急信息报送队伍和一支应急救援队伍,做到能够及时有效的传送应急信息和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有效的把应急突发事件损失降到最低。

四、应急平台(此项标准10分,自评分10分)

我乡利用短信信息平台收录全乡应急信息员的联系方式,建立了应急平台。今年来,受第9号台风“威马逊”和第14号台风“海鸥”的影响时,我乡使用应急平台向各村组应急信息员应急预警信息200余条,使应急信息在全乡达到全覆盖,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应急物资(此项标准9分,自评9分)

根据本乡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我乡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和应急救援装备存放室,配置了专业的应急救援装备,警棍盾牌30套,风力灭火机2台,扑火拖把15把,铁铲15把,锄头5把,油锯1个,救生衣30套、对讲机4座、应急照明灯3台等,建立了专门的综合应急工作制度,并明确了专人负责。

六、检测预警隐患排查(此项标准6分,自评6分)

目前,我乡每个村委会和、等易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村小组都安装了雨量检测仪器,实时监控,有效的应急预警。

七、应急值守(此项标准8分,自评8分)

为进一步加强政府应急值守管理,规范应急值守工作程序,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我乡制定了《乡政府应急值守工作制度》,逢重大时期、节假日、台风、雨季等,我乡都加强应急值守,明确负责人24小时值班。

八、应急处置(此项标准13分,自评6分)

目前,我乡制定了《森林防火救灾预案》、《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预案》等7项应急预案,并针对预案进行了2次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八、宣传培训(此项标准15分,自评15分)

2014年,我乡应急宣传,悬挂、张贴横幅、海报、标语、传单400余份,多次利用开会、电视、广播对应急防范知识进行宣传,开展2次应急演练,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群众,保持我乡社会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

维稳应急预案篇4

【关键词】基层人民银行 应急管理 对策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在上级行和地方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疆基层人民银行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当前新疆严峻的形势下,新疆基层人民银行的应急管理工作仍面临许多挑战,如何进一步完善新疆基层人民银行应急管理工作,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二、新疆基层人民银行应急管理工作形势

(一)安全维稳任务艰巨

目前,新疆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在“”的煽动下,局部地区暴力恐怖事件时有发生,2009年以来新疆陆续发生乌鲁木齐“7・5”、和田“7・18”、莎车“7・28”、轮台“9・21”等多起暴力恐怖事件。新疆暴力实施暴力恐怖袭击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扩大事件影响力,引起社会恐慌,而新疆基层人民银行是管理地方金融事业、调节和控制区域货币流通及信用活动职能的机构,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新疆基层人民银行安全维稳任务艰巨。

(二)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新疆是我国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覆盖了地震、洪涝、泥石流等多种灾害,且发生频率高、分布区域广。以地震为例,2012年1月~2014年2月,新疆发生的5.0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就达八次。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善,新疆基层人民银行对地震、泥石流等灾害的应急准备工作不足,一旦发生大的破坏性自然灾害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

(三)金融领域所覆盖的风险因素增多

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领域所覆盖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多,主要表现在个别金融机构出现了金融信贷投放风险增多、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复杂的现象,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群体上访、谣言挤兑等金融突发事件,此外,支付清算等新业务系统上线的力度不断加大,业务操作系统的精细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一旦这些业务系统出现故障或被敌对分子破坏,将对辖区经济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三、新疆基层人民银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就新疆面临的复杂形势而言,新疆基层人民银行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一)应急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一是针对金融风险的应急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部分金融机构在局部利益和人为封闭的因素影响下,对于已经掌握的风险信息不及时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告,当事件已被处置或者无法控制发生扩散时,才向人民银行报告,导致工作开展被动。二是应急协调联动制度建设滞后,在预防、应对、处置金融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突发暴力恐怖事件时,基层人民银行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公安部门、社会资源管理部门也缺乏应急协调机制制度安排。三是灾害危机金融管理立法缺位,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应对灾害危机的金融管理法律,基层人民银行系统在处置灾害的组织体系的作用不明晰,与财政、金融机构在灾害处置中的关系不明确。

(二)应急预案管理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一是预案内容未及时更新,如针对近两年新上线的业务系统,虽然新疆基层人民银行开展了各项业务系统上线测试工作,但未及时开展相应的应急预案评估工作。二是应急演练仍有流于形式的现象,如部分基层人民银行组织开展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场景设置单一,紧停留在歹徒持刀抢劫、群众挤兑等单纯事件上,没有与新疆当前安全维稳形势紧密结合,未综合考虑袭击的应对措施。

(三)应急保障工作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一是应急队伍力量薄弱。当前基层人民银行的应急管理工作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人员素质要求高的特点,而新疆基层央行、尤其是县支行,存在着应急队伍人手紧、年龄老化、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的困难,应急队伍力量有待加高。二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不足。部分基层行在麻痹、侥幸心理因素影响下,对反恐防暴工作重视力度不够,存在应急物资储备不足、业务数据备份系统不完备的现象。

四、完善新疆基层人民银行应急管理对策建议

新疆基层人民银行应急管理工作,关系到辖区金融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基层人民银行应急管理工作。

(一)加强金融应急法制建设,健全沟通协调机制

一是建议出台金融应急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应对突发性金融风险的职责和分工,提高金融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二是建立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建立与财政、通信、电力、交通等政府管理部门的长效联系机制,通过定期组织召开联系会议,定期对金融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预防金融风险。三是推动应对灾害危机的金融管理立法工作。参照日本央行在处置3.11地震中的成功经验,建议总行制定应对灾害危机的金融管理法律制度,使我国人民银行系统在灾害组织体系和应急机制有法可依。

(二)做好对暴力恐怖事件的预防应对工作

首在,要结合新疆各基层人民银行实际情况,在防范暴力恐怖事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再制定针对不同时段、不同场景的防范暴力恐怖事件的应对处置细则,细化应对处置流程,同时增加安全保卫人员数量,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实战演练。其次,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采取面对面地形式对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广大干部职工开展安全维稳、民族团结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其自觉维护新疆安全稳定,珍惜来之不易幸福生活,不参与损害民族团结和违反法律规定的各类事件。

(三)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提高应急演练实效性

在应急预案修订过程中,突出“新疆地方特色”,重点加强对金融稳定、社会安全、自然灾害、业务系统等预案的修订和完善。对因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业务系统变化出现的新增风险,要及时组织开展应急预案评估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处置措施,保证应急预案内容的完整性、有效性。

(四)完善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工作

扩宽应急宣传培训覆盖面,通过定期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向县域偏远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开展金融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金融突发事件的认识,提高公众对谣言等虚假信息的甄别能力。

(五)建立新疆人民银行系统数据备份中心

新疆地理面积广阔,灾难发生频率较高,建议在继续完善灾害应急机制管理的基础上,在总行统筹领导下,在异地建立新疆人民银行系统数据备份中心,以便分散风险,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最短时间内恢复业务、为受灾群众及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正常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娟娟.基层央行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西部金融,2007,(12).

[2]田琰.完善基层央行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J].华南金融电脑,2008,(12).

维稳应急预案篇5

一、突发事件的特点及提高县支行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意义

县支行特别是边远落后地区的县支行,由于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滞后,加之自然条件恶劣,人文环境复杂,是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较为集中和高发的地区,而突发事件所具有的随机性、不可预测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影响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深。而处于人民银行最基层的县支行,肩负着维护县域金融稳定、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历史使命,所受到的突发事件威胁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切实提高县支行应急处置能力,对于保障基层人民银行正常工作秩序,确保资金及广大干部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和危机意识不强

虽然边远地区县支行是突发事件较为集中和高发的地区,但从客观上讲,突发事件发生几率低,绝大多数基层县支行还未发生过重大突发事件,导致少数干部职工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忽视了隐藏在日益复杂的社情和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下的各种风险隐患,危机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警觉性和应对准备。

(二)应急预案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人总行在全系统以应急预案编制为切入点,逐步建立了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的突发事件应急组织管理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目前基层行所制定的应急预案从形式上看比较完整,有总体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内部应急预案,形式要素齐全,包括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分工、预警机制、应急保障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预案覆盖面不够广泛。现有应急预案大多围绕业务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工作安全制定,针对职工人身、财产安全,特别是应对地震、火灾、水灾、重大流行疫病及类似自然灾害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仍不够健全;二是处置环节和指挥层次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现场处置精力,不利于高效处置突发事件。

(三)外部应急联动协作机制不完善,沟通协调难度大,应急指挥整体能力难以发挥

当前,县支行面对的突发事件中除系统内业务性突发事件外,还包括区域性金融风险、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重大流行性疾病等,对外涉及到许多相关单位,如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通信、电力、气象、卫生、地震、公安等,从现阶段县支行建立的应急管理机制或应急预案看,现有应急预案在具体的对外协调方式、手段方面存在盲区,尤其是缺乏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机制和操作规程,影响处置效果。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部门间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难以有效衔接,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联动处置效力大打折扣。

(四)应急预案演练缺乏实战性和系统性

当前,县支行组织开展的应急演练基本上都是以消防、抢劫、重要业务系统和网络系统应急演练为主,缺乏以大灾、大害等公共突发事件为场景的实战性应急演练。同时,由于演练时间和演练范围的限制,演练过程无法覆盖完整的应急处置流程,对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工作效率是否高效,应急指挥是否正确,指令的执行是否到位,处置程序是否正确,部门间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的有效性等预案内容不能通过实战演习进行检验。

(五)信息报送不及时、不准确

突发事件发生后,在确实难以确认信息准确性的时候,县支行在上报突发事件信息时,会出现上报延迟、报告内容不准确等情况,严重影响了上级行及时准确有效的进行指导和决策,导致应急处置工作陷入被动,甚至给应急处置工作带来较大风险。

三、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危机防范意识

广大基层员工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要对引发突发事件原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客观、准确的认识,深刻理解应急管理工作对于保障基层人民银行正常工作秩序,维护广大干部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要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自救、互救等应急常识,切实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一是县支行每年要对现有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特别是要制定出应对地震、火灾、水灾、重大流行疫病及类似自然灾害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应急预案要更宽广泛地考虑可能发生的状况;二是进一步强化上级行对下级行的应急处置工作的指导。开展应急处置时应保持与上级行的紧密联系,及时寻求政策支持和对处置工作的指导。特别是对人民银行介入风险处置的问题,在加强风险监测和分析的同时,应加强向上级行的汇报,把握好救助时机,做到履职不失职、站位不越位,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同时,进一步完善应急组织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应急工作组织指挥体系,为快速反应、有条不紊地处置风险提供机制保障。支行“一把手”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牢牢把握风险处置的主动权。

(三)上下联动、内外配合,全面凝聚风险处置的工作合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工作机制是实施有效风险处置的关键。对内要不断完善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对外要不断加强与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通信、电力、气象、卫生、地震、公安等单位的联系,对涉及外部相关部门的突发事件,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案沟通,争取各方配合,积极构建信息共享、金融稳定、金融运行监测等协作机制,健全联合指挥体系,充分利用地方应急指挥平台,提高协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强化应急预案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

县支行要采取桌面演练、实战演练、突发演练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当地风险较高的突发事件演练,尽可能地模拟真实危机环境下发生的各类突况,增强演练的实战性。特别注重开展跨区域、跨机构、跨部门的演练,把应急演练与提高实战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与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全体职工的应急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整个应急预案的演练重点放在“练”上,而不是“演”上。

维稳应急预案篇6

为了妥善处置重大水事纠纷应急情况,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县人民政府建设“平安”的要求,制订本预案。

二、工作目标

维护正常水事秩序,推进“平安”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三、处置原则

1、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2、采取协商处理和临时处置相结合的措施。

3、在水事纠纷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改变用水现状。

4、涉及饮用水安全的水事纠纷,在纠纷得到解决前,要确保当地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根据重大水事纠纷会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的特性,设县重大水事纠纷应急处置机构,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水利水电局局长任副组长。应急处置机构办公室设在县水利水电局,办公室主任由水利水电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县水利水电局与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联络员制度。县水利水电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确定一名联络员。

应急处置机构主要职责:根据水事纠纷冲突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重大水事纠纷的调处工作;执行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县政府下达的其他关于水事纠纷调处的任务。

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在接到有关重大水事纠纷报告的半小时内向应急处置机构报告,并分别向县政府主要领导报告。根据水事纠纷冲突严重程度,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根据应急处置机构的各项指令、命令,负责实施、协调并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应急工作;负责有关信息、联络、接待等日常工作。

联络员工作职责:

联络人员一旦接到各类水事纠纷事件,在10分钟内向应急处置机构办公室主任报告情况,内容要求:水事纠纷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事态、原因,谁在现场处理、工作措施、进展情况等,以便组长决策和调度。

应急处置机构下设若干应急工作组,各工作组构成及主要职责:

1、治安保卫组

由纠纷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牵头,由当地公安派出所、乡镇水利站、村委会等有关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维持纠纷发生地现场秩序,防止矛盾和冲突进一步激化,确保社会稳定。

2、纠纷调处组

由县水利水电局牵头,纠纷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做好水事纠纷双方的协调工作,确保重要水工程安全,在充分协调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纠纷解决方案。

3、医疗卫生组

由县卫生局牵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向纠纷所在地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检查纠纷所在地的饮用水等,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4、应急资金保障组

由县财政局牵头,县水利水电局等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解决重大水事纠纷相关水利工程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做好专项资金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五、启动应急预案和解除

(一)应急预案启动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本地预案负责处理水事纠纷应急情况;当发生下列严重情况时,由县重大水事纠纷应急处置机构启动本预案。

1、在省、市级河道管理范围内发生的跨乡镇冲突;

2、因水事纠纷发生危及重要水工程安全的情况;

3、因水事纠纷发生10人以上的群体性械斗事件;

4、跨乡镇(街道)行政区域水事纠纷;

5、严重危及到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的水事纠纷;

6、跨县(市)级行政区域水事纠纷;

7、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

8、其他情况需要启动本预案的。

(二)应急预案的解除

重大水事纠纷群体性械斗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停止械斗,参与者经教育后自行解散,基本上化解矛盾纠纷,并经应急处置机构批准可解除应急预案。

六、应急预案的处置程序

1、县水利水电局接到重大处置水事纠纷报告后,应当迅速组织应急调查组赶赴现场调查、核实纠纷情况,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并向县重大水事纠纷应急处置机构提出是否启动重大水事纠纷应急预案建议。

2、县重大水事纠纷应急处置机构接到启动重大水事纠纷应急预案的建议后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调处重大水事纠纷各项工作,根据情况启动本应急预案,提出紧急处置意见,并将紧急处置意见下达到纠纷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负责贯彻实施。

3、县重大水事纠纷应急处置机构应当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督促指导紧急处置意见的落实工作。同时应及时将处置的进展情况或处理结果报告重大水事纠纷应急处置机构、县政府及有关领导。涉及县际的水事纠纷,应当向市水利局报告处置的进展情况和处理结果。

七、应急预案的保障措施

1、应急预案启动后,应急处置机构以及各应急小组,根据应急处置机构的指令和职责分工,指导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效、有序地处理重大水事纠纷的应急工作。

2、重大水事纠纷发生后,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迅速组织水利、公安等有关人员赶赴现场,维护秩序,防止事态扩大。情况严重的根据需要动用公安、卫生防疫等部门参与水事纠纷处理。

发生在本乡镇(街道)范围内的重大水事纠纷,应由所在地乡镇、街道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处理;发生在不同乡镇(街道)的重大水事纠纷,在纠纷得到解决前,纠纷所在地的双方人民政府(办事处)应当各自做好人民群众的稳定工作,由县人民政府或会同其它部门负责协调;跨县(市)行政区域间的重大水事纠纷,在纠纷得到解决前,纠纷所在地的双方人民政府应当各自做好人民群众的稳定工作,防止事态扩大,报市水利局协调处理。

3、应急保障。县交通、公安(交警)、卫生防疫、民政等部门会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交通运输的安全畅通,伤员的抢救、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饮用水源的检测和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为解决水事纠纷后勤保障工作提供方便。

4、善后处理。在重大水事纠纷突发事件得到平息后,县水利水电局应当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评估,提出最终解决水事纠纷的方案。

5、宣传报道。重大水事纠纷的新闻报道材料需经县人民政府审查后作报道。对县与其他县(市)间有重大影响的水事纠纷的发生和处理等消息,按有关规定由县人民政府或水利水电局指定发言人。

维稳应急预案篇7

一、建立和完善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是成都市的必然选择

(一)成都市情决定了必须加强政府应急机制建设和管理结构的完善。

1.成都市的地位决定了必须加强政府应急机制建设和管理结构的完善。成都市地处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是四川省省会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辖9区4市(县级市)6县,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总人口1044.3万人,其中城区人口452.6万人。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1994年批准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成都市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上曾6次成为封建王朝都城,现有武侯祠、杜甫草堂等9个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岭雪山等7个部级风景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青城山—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成都市交通、通信发达,宝成、成渝、成昆、成达铁路和北京—昆明、上海—拉萨、兰州—昆明3条国道相汇成都,成渝、成绵、成南、成雅、成灌及绕城高速公路延伸四周。双流国际机场是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邮政业务及通信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前茅,是我国通信、交换中心之一。

近年来,成都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70.8亿元,占全省的34.3%,人均17914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4位。三次产业比例为8.2∶45.9∶45.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65元。全市有科研机构117所、高等院校22所、科技人员49万人、两院院士28位,科技实力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前列,在西南地区名列第一。

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及其西部地区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建立健全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不仅对本市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省和西部的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2.成都市的特点决定了政府应急机制建设和管理结构的完善主要涉及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社会稳定、自然灾害四个领域。一是成都市人口密度较大,流动人口数量较多(达110万人),相比沿海发达城市,成都市的公共卫生硬件条件相对落后,决定了建立和优化公共卫生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二是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主要企业生产设备与沿海发达城市企业比相对落后,决定了建立安全生产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三是成都市正进入城市化加速推进、各项改革深化的高速时期,拆迁改建、企业改制、金融三乱、劳资纠纷等各种矛盾诱发的不确定事件频繁出现,决定了建立社会稳定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四是成都水系较发达,境内有12条主要河流和众多支流,西部为龙门山强烈隆起断裂褶皱发育带,东部为龙泉山断裂褶皱带,是自然灾害易发区和多发区,每年汛期都容易出现局部汛情和地质灾害,决定了建立自然灾害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成都市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要求加强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的完善。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公共性、服务性政府职能的转变,2001年12月,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目标。2002年开始试点,2003年10月在全市全面推行。主要通过树立“以民为本、以客为尊”的政府服务理念,规范政府服务流程与标准,构建“顾客导向型”规范化服务模式,塑造具有人文关怀和亲和力的政府形象。同时通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实行政务公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完善政府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扩大公众参与评估的途径,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化,政府行为规范化,实现政府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率,从而达到建立高效政府、责任政府的目的。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成都市在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中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是当前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迫切任务,因此将其作为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成效。

二、成都市建立健全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的主要作法

2003年4月非典型性肺炎在全国部分地区爆发,成都市通过科学防治、群防群控,实现了非典病例零记录。但在抗击非典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应对公共危机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死角,使成都市认识到必须从执政为民和对国家、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原则出发,多方探索,努力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防患于未然,切实把损失和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近年来,经过积极探索,成都市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社会稳定、自然灾害四大重点领域基本构建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

(一)公共卫生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建设情况

成都市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着力抓了三个重点: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全市投入6500万元和5800万元用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和市传染病医院改造,抓紧筹建市传染病医院二期扩建、市紧急救援中心以及部分区(市)县疾控中心、传染病病区。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二是构建疫情网络。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传染病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电子信息网络。2003年底建成了总投资1100万元的疫情网络与平台,使全市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与报告信息网络体系初具规模。三是完善应急机制。市、县两级均建立了统一应急指挥系统,制订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11个应急预案。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部门协调配合的机制也初步形成。2003年非典防治工作中和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中,成都市采取果断措施,统一调度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力量全面阻击,实现了非典监测零纪录,禽流感防治工作阶段性胜利,保障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二)安全生产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建设情况

成都市按照“安全第一,防范为主”的要求,把有关工作具体落实到“三个体系”建设之中。一是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完成覆盖安全生产各个方面的35个应急预案。按照预案,目前全市已组织了消防演练135次,煤矿救护演练18次,举办应急救援培训班223期,培训各类救援人员1.8万人。二是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组建了以市公安消防支队为骨干的、融合各类救援力量在内的成都市重特大事故社会急救中心。三是建立日常监管体系。狠抓安全工作“七项制度”和责任制度的全面落实,深入开展10个方面专项整治。2003年全市投入资金1亿多元,对道路、桥梁、铁路道口等事故多发点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治,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小煤矿22户,引导烟花爆竹生产户转产98户,使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条件有明显改善。

2004年一季度,成都市派出了17个督查组对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督查,及时整改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2265处(个)。通过做好这些工作,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稳定和好转,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逐年下降,连续5年在辖区内杜绝了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连续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地区。

(三)社会稳定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建设情况

成都市始终贯彻“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突出“四个到位”。一是责任到位。坚持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和“一票否决”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明确了35个市级有关部门为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实行部门包片、领导包案、基层包点的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领导和工作责任,较好地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基层稳固防线,社会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预测到位。县级以上单位每月、乡镇(街道)每半月召开一次维护稳定形势分析会,全方位收集掌握信息,及时发现苗头,增强疏导化解纠纷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2003年以来,全市组织力量对改制企业职工分流安置、非法集资、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中引发的800多件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排查,较好地做到掌握主动,有效应对。三是调解到位。在全市乡镇、街道普遍建立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办牵头,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维护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村居(社区)普遍设立综治室、警务室或调解室。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调解处理纠纷1万余件,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四是处置到位。成都市政府要求一旦发生和其他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要亲临一线,负责具体领导组织处置工作,做到争取大多数群众、防止发生连锁反应、迅速控制事态。2003年,成都市组织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反恐演习,为今后处置此类突发事件积累了经验。

(四)自然灾害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的建设情况

成都市加强保障措施,切实做好自然灾害的抢险应急工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市政府成立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和市重大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各地各单位对《防洪法》、《气象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和督促检查。2003年在邛崃市油榨乡邓庙村开展的“生命锣声”地质灾害紧急避险演习,增强了群众防灾避险意识。二是强化制度保障。结合成都实际,市政府编制了防治总体预案、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重大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严格依照预案做好预测监控。2003年以来,全市纳入预案监测的危险点共504处,有425处危险点填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并成功预报地质灾害37起,有效避免了群死群伤事故发生。三是强化基础保障。目前市政府正抓紧建设府南河延伸整治和排洪总出口工程,确保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从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市政府还对现有80多处低洼区实施了改造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全部完成。同时市委、市政府把全市地质灾害受灾农户搬迁列入2004年为民办实事目标,现正在积极落实中。

三、成都市建立健全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的基本经验

近年来成都市在建立健全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其主要经验就是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网络体系和整体联动机制。

(一)建立领导责任网络。

明确主要领导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其他领导负分工范围内的责任。各区(市)县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落实部门(单位)岗位责任制。比如维稳工作,1999年成都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成都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的若干规定》,要求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统一领导、分兵把口、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领导责任制。市一级成立了以市委常务副书记任组长、与维稳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44个市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

(二)建立工作值班、信息报送网络。

各区(市)县和市级各部门分别按照属地原则和系统归口原则加强对信息的收集和报送,使上级准确掌握、及时了解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社会稳定、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和可能诱发事件的各种因素,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建立了市长公开电话和政府部门值班制度。规定了信息报送时限,要求杜绝漏报、迟报或不报的现象。对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动态、重大灾情和其他紧急情况,城区不得超过2小时,郊区(县、市)不得超过3小时,情况紧急时可以越级报告,确保了信息网络通畅。比如公共卫生信息报送网络。在卫生系统疫情监测和报告网络基础上,新设立372个非典疫情监测哨点,遍及全市城乡医院、学校、车站、宾馆、建筑工地等重点部位;还通过110、119、党政网、计划生育网络的有机整合,形成了社会报告体系。健全和完善非典的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按照中央要求和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疫情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不允许任何地方、任何单位瞒报、缓报和漏报。

(三)建立工作预案网络。

主要通过对公共卫生类、自然灾害类、安全生产类突发性事件的诱发因素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的排查、原因分析、预测、演练、调解、处置、善后等建立具体处置预案,尽量按事件的种类、性质进行设计。如有关公共卫生问题制定了《成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都市防震减灾救护卫生防疫防病应急预案(试行)》、《成都市灾害事故及各种突发性事件医疗救援预案(试行)》、《2004年成都市卫生系统防汛抗灾卫生防病和医疗救护工作预案》等,同时依据国务院令正着手制订《成都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办法》。针对非正常上访事件,2004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依法快速妥善处置围堵或冲击党政机关和堵塞交通的非正常上访事件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开展赴京到省市非正常上访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安排意见》,市办公室印发了《关于集中处理城乡建设方面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对集中处理城乡建设方面问题主要案件专项督查的通知》。

(四)建立了政府应急整体联动机制。

处置突发事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和共同努力,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做到整体联动,不失信、不错位、不越位。目前成都市从全局出发,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并结合市情,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正积极规划和建设统一、高效、反应敏捷、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成都市应急联动系统。这是一个集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各系统有机互动为特点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它通过集成的信息网络和通信系统,将治安、消防、卫生急救、交通事故等应急指挥与调度集成在一个管理体系中,通过共享指挥平台和基础信息,实现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快速反应,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紧急救援服务,为政府处置各种紧急与灾害事件提供技术支持,为城市公共安全提供技术保障。这是成都市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实现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也是成都作为西南大都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1.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在整合和利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技术建立集通信、指挥和调度于一体,高度智能的城市应急联动指挥调度系统,对公众的各类报警求助作出快速反应,提供有效服务,保障重大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处理的指挥与部署,保障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和调度,为城市管理和公共安全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具体目标任务:一是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和通信系统,整合现有公安110指挥中心、119消防指挥中心、122交警指挥中心和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实现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和快速反应并逐步将防洪、防震、严重气象灾害、市政设施抢修等紧急或非紧急事件处理纳入其中。只要公众拨打110、119、120、122四个特服号码中的任何一个号码,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求助服务。在国家明确统一的特服号码后,实现统一报警求助服务电话号码。同时建立统一的报警记录数据库,生成各种分析报告,充实和完善预案数据库,为应急处理、指挥调度和决策分析提供支撑,建立科学化管理体系。

2.建设步骤。

系统建设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公安部门(110、119、122)和医疗急救部门的联动;第二阶段逐步将防洪、防震、防空、水电气等市政设施抢修、安全生产、严重气象灾害等紧急或非紧急事件的处理纳入其中;第三阶段逐步扩大系统的覆盖范围,实现大成都范围的应急联动。

3.联动机制。

进入应急联动中心的各联动单位作为现有各指挥中心的派出机构,按现有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模式在各自的主管部门领导下进行工作。各部门按其职能负责相应的救援、救助和事件处理。在一般情况下,各处警单位独立工作,必要时可请求其他部门的协助或接受其他部门的协助请求。综合指挥单位负责其中的协调和监督。重大紧急事件发生时,应急联动中心可根据事件的性质确定总体负责单位并授权其负责事件处理的总体指挥以及与各相关单位的协调工作,其他各处警单位予以配合。比如:发生重大火灾时,授权市公安消防支队总体负责处理和指挥;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授权市安全生产监督办公室总体负责处理和指挥;发生强烈地震时,授权市地震局总体负责处理和指挥;发生重大疫情时,授权市卫生局总体负责处理和指挥;发生特大事件时,除明确总体负责单位外,由市领导或市领导指派的专人负责事件处理的统一指挥。

四、进一步完善成都市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成都市在完善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要妥善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发生频率逐渐增多、新情况不断出现、新问题不断暴露的现状,还需在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的规范化、科学性、掌握信息的及时性、预案体系完善、扩大公民参与度和提高应急联动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下功夫。

(一)在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的规范化上下功夫。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政府应急管理应充分体现建立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规范、职责明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依靠科学、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公众参与的原则。同时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的预警机制、紧急处置机制、善后协调机制、检查评估机制、物质保障机制、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信息公开机制、专家咨询和学习培训机制等。统筹规划,加强领导,创新应急机制,完善应急管理结构。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依法进行应急管理。应急管理的着眼点是保障人权,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党政机关的正常运转,维持良好的社会生活秩序。加强善后工作,形成评估机制,慰问灾情,救死扶伤,救济灾民,安抚民心,奖惩有关责任人和当事人。

(二)在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科学性上下功夫。

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与人性化。切实加强对政府应急管理的研究,构建咨询网络体系和形成专家咨询机制,努力提高政府应变处置能力尤其要重视对影响社会安全的非传统因素的研究和防范,如对恐怖袭击、毒鼠强事件、“”活动等,在制订预案时应有所体现。对有关全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应组织各方面力量反复调研、论证,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能够尽快让广大群众接受。同时应注意政策的配套和具体实施,坚持有错必纠,适时调整相关政策,执法部门从执政为民的高度文明执法,可以避免或大面积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在掌握信息的及时性上下功夫。

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克服,坚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应认真调研,积极解决,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对群众的误解应积极疏导,耐心解释。切实加强工作,尽早掌握动态信息,为顺利处置取得主动,赢得时间,获取民心。

(四)在预案体系完善上下功夫。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有关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工作的精神,建立应急预案库,规范预案设计的框架结构。通过启动预警机制,尽早识别危机,胸有成竹,处变不惊,妥善应对,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仓促应战、盲目应战、混乱应战等不良管理现象。

(五)在扩大公民参与度上下功夫。

广泛宣传,加强培训和演练,动员群众参加各种保险,提高全民的忧患意识、避险意识、保险意识、应急管理水平、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我救助能力。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和个人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响应、全民参与的局面,化危机为转机。

维稳应急预案篇8

1.1编制目的

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大面积停电事件,最大限度减少大面积停电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1.2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电力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第一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应急救援预案汇编》,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以下简称“”)处置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电力设施(包括工作场所、通信、自动化、信息网络、调度指挥场所等)大范围破坏、严重自然灾害、电力供应持续危机等各类突发事件引起的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构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威胁的大面积停电事件。

1.4工作原则

大面积停电事件应对工作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属地为主、分工负责,加强预警监测、强化应急措施,保障民生、维护安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

1.5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严重性和受影响程度,大面积停电事件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级。

1.5.1发生下列情况之一,为重大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

(1)停电应急指挥部确定为重大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者。

(2)造成电网减供负荷达到60%以上者。

(3)居民停电用户数达到供电总用户数70%以上者。

1.5.2发生以下情况之一,为较大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

(1)造成电网减供负荷到40%以上60%以下者。

(2)居民停电用户数达到供电总用户数50%以上70%以下者。

(3)停电应急指挥部确定为较大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者。

1.5.3发生下列情况之一,为一般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

(1)造成电网减供负荷达到20%以上40%以下者。

(2)居民停电用户数达到供电总用户30%以上50%以下者。

(3)造成政府、广电中心、综合医院、自来水公司、武警支队或公安等用户发生失电。

(4)导致化工(如青松化工、美丰化工、天盈石化)等化工用户的电力中断。

(5)电力公司根据电网设施受损程度、停电范围、抢修恢复能力和社会影响等综合因素,研究确定为一般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者。

2组织体系

2.1组织指挥机构

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是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工作的领导机构,由党委常委、副师长担任指挥长。

2.1.1指挥部组成

指挥长:

副指挥长:

成员:党委宣传部,发改委、工信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气象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城市管理局,电力公司。

指挥部可根据应急需要,依托各成员单位设立电力恢复组、新闻宣传组、综合保障组、社会稳定组四个应急工作组。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改委,负责协调各成员单位,办公室主任由发改委主任兼任。

2.1.2指挥长职责

负责主持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指挥部的全部工作,对大面积停电应急事件进行统一指挥。

2.1.3副指挥长职责

负责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对大面积停电事件的信息进行审查。

2.1.4成员单位职责

党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事件进展、应急工作情况等权威信息,加强新闻宣传报道;收集分析社会公众动态,加强传统和新兴新闻媒体管理,正确引导舆论;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发改委:负责协调电力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协调做好社会应急措施落实的综合工作。

工信局:负责因大面积停电事件造成通信故障的事后恢复工作和相关应急通信。

公安局:负责事发现场治安和交通疏导,视情况采取隔离警戒和交通管制等措施;为抢险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遇险人员的疏散和救助,保障应急车辆优先通行;加强社会巡逻防范,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民政局:负责做好群众救助和协调群众安置等事宜。

司法局:负责做好大面积停电事件的相关法律服务工作。

财政局:负责应急预案演练、救援物资储备、应急与抢险、电网大面积停电后恢复等有关的经费保障。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协助做好因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应急救援,提供地质灾害的监测信息。

住建局:负责协调维持和恢复城市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正常运行,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交通运输局:负责应急处置所需的交通运输保障。

水利局:做好因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大面积停电事件的相关处置工作;负责提供雨情、水情等监测信息;协调维持城市供水、排水等设施正常运行;为电力日常监测预警及电力应急抢险提供必要的水文服务。

气象局:负责适时提供威胁电网安全的气象条件的监测和预报,及时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负责对事件现场及周边地区的气象监测,提供必要的气象信息服务。

卫健委:负责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医疗救治工作;报告事件伤亡情况和救治信息。

应急管理局: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做好大面积停电突发安全事故调查工作;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安全事故救援,组织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城市管理局:负责协调维持和恢复城市市政照明等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并为应急救援提供支援。

电力公司:负责初步研判大面积停电事件的状态等级,并在第一时间报告指挥部;在指挥部的领导下,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电力抢修工作,并负责电力抢险物资的储备;建立完备的事故监测、预警、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做好应急演练及宣传培训工作。

2.1.5各工作组职责

电力恢复组:由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组织电力抢修恢复工作,尽快恢复受影响区域供电工作;负责重要电力用户、重点区域的临时供电保障。

新闻宣传组:由党委宣传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组织开展事件进展、应急工作情况等权威信息,加强新闻宣传报道;收集分析社会公众动态,加强媒体和互联网的管理,正确引导舆论,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综合保障组:由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对大面积停电事件受灾情况进行核实,指导恢复电力抢修方案,组织开展事件处置评估。

社会稳定组:由公安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以及趁机盗窃、抢劫、哄抢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的警戒;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1.6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落实指挥部指示和部署,传达上级领导的有关要求,指挥、协调成员单位和大面积停电事件发生地应急指挥机构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2)负责提出启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

(3)负责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时停电信息收集,并按照预案规定对停电事件提出定级建议。

(4)负责事后统计损失情况及受灾情况,并对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5)其他与大面积停电事件相关的应急管理工作。

2.2各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组织指挥机构

各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指挥机构,负责指挥、协调处置区域内大面积停电事件工作。要建立健全跨区域应急合作和联动机制,一旦发生跨区域大面积停电事件时立即启动。

2.3现场指挥机构

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时,事发地的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根据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的组织指挥工作。参与现场处置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应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2.4电力企业

电力公司要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制定停电应急预案,在停电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本企业电力突发事件的报告、抢险工作。

2.5重要电力用户

重要电力用户要制定本单位停电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应急电源,建立停电事故预防措施,完善重大危险源电力安全保障和防护机制,防范重大危险源因停电引发的次生灾害。

2.6应急专家组

各组织指挥机构根据需要成立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专家组,成员由电力、气象、地质、水文等领域相关专家组成,对大面积停电事件应对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参与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以及事态的处置评估。

3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

3.1风险分析

可导致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的风险主要包括:

3.1.1自然灾害风险

沙尘暴、冰雹、大雪、冻雨等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电网输变电设备大范围损毁,从而导致电网大面积停电。

3.1.2电网网架结构风险

电网局部电网网架薄弱,单线、单母、单变、同杆多回线等供电情况仍然存在,安全控制难度较大。重要输变电设备、自动化系统故障,可能引发电网大面积停电。

3.2监测

气象、水利、林业、科技、公安、交通运输、国土等部门要将涉及电网安全的相关数据纳入日常监测范围,加强预测预报,提高灾害预测和预警能力。

电力公司应建立完备的事故监测、预警、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尽量将事故控制在初发阶段和局部地区,防止事故扩大化,电力公司应综合气象、林业、地震、国土、水利等部门提供的信息建立健全电网防止自然灾害预警体系。

3.3预警

3.3.1预警分级

根据可能导致的电网大面积停电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将电网大面积停电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预警分级标准参照事件分级。

3.3.2预警信息

电力公司研判可能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时,要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至停电应急指挥部,提出预警信息和建议,并视情况通知重要电力用户。停电应急指挥部应及时组织研判,必要时报请批准后向社会公众预警,并通报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

3.3.3预警行动

预警信息后,电力公司要加强设备巡查检修和运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准备,并做好大面积事件应急所需物资、装备和设备等应急保障准备工作。重要电力用户做好自备应急电源启动准备。受影响区域,相关部门做好维持公共秩序、供气供水、商品供应、交通物流等方面的应急准备;加强相关舆论监测,主动回应社会公众的热点问题,及时澄清谣言传言,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3.3.4预警解除

根据事态发展,经研判不会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时,按照“谁,谁解除”的原则,适时终止相关措施。

3.3.5信息报告

大面积停电事件发生后,电力公司应立即向发改委报告。发改委接到大面积停电事件信息报告或者监测相关信息后,应当立即进行核实,对大面积停电事件的性质和类别做出初步认定后,按规定的时限、程序和要求,向应急停电指挥部报告,并通报同级其他相关部门。

4应急响应

4.1响应分级

根据大面积停电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应急响应设定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等级。

初判发生重大大面积停电事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由指挥部负责指挥对应工作。由启动本级应急响应。

对于未达到一般大面积停电事件标准,但对社会发生较大影响的其他停电事件,可结合实际情况启动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事件造成损失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调整响应级别。

4.2应急处置

4.2.1指挥部应急处置

发生重大大面积停电事件时,指挥部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统一领导大面积停电事故抢险、电力恢复、社会救援和维稳等各项应急工作。

(2)组织召开停电应急会议,就有关重大应急问题做出决策和部署。

(3)进入24小时应急值守状态,及时收集汇总事件信息。

(4)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应急处置工作,成立现场指挥部,协调开展应对工作。

(5)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专家组进行会商,分析研判事件发展情况。

(6)组织开展抢修队伍、物资、装备支援。

(7)视情况向兵团提出支援请求。

(8)统一组织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

(9)组织开展事件处置评估。

(10)协调解决应急处置中发生的其他问题。

发生较大大面积停电事件时,指挥部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密切跟踪事态发展,指导督促做好应对工作。

(2)视情况派出工作组赴现场协调事件应对等工作。

(3)根据电力公司和地方请求,协调做好支援工作。

(4)指导做好舆情信息收集、分析和应对工作。

(5)组织做好紧急状态下电量分配和需求侧管理。

4.2.2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应急处置

发生一般大面积停电事件时,由事发地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负责组织、指挥应急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建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应急工作。

(2)督促电力公司迅速开展电力抢修恢复等工作。

(3)向停电应急指挥部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4)根据事态发展,必要时向停电指挥部提出支援请求。

4.3响应措施

大面积停电事件发生后,电力公司和重要电力用户要立即实施前期处置,全力控制事件发展趋势,减少损失。停电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组织采取以下措施。

4.3.1抢修电网并恢复运行

电力公司要尽快恢复电网运行和电力供应,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控制停电范围,调度电网、电厂和用户之间的电气操作、机组启动以及用电恢复,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并留有必要的宽裕度。在条件具备时,优先恢复重点地区、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

4.3.2强化应急救援保障

通信管理部门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应急通信畅通;交通部门等积极保障发电燃料、抢险救援物资、必要生活资料等的运输;交通部门组织力量,加强道路交通指挥和疏导,保障各项应急工作的正常运行。

4.3.3防范次生衍生事故

重要电力用户要及时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加强重大危险源、重要目标、重大关键基础设施隐患排查与监测预警,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有效防止各种次生衍生灾害的发生。消防部门做好各项灭火救援应急准备工作,及时扑灭大面积停电期间发生的各类火灾。

4.3.4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供水部门迅速启动应急供水措施,保障居民用水需求;物资供应部门要迅速组织有关物资的加工、生产、运输和销售,保证居民在停电期间的基本生活资料供给;卫生行政部门要立即组织开展相应应急医疗救治工作,保证大面积停电期间各类伤员的救治。

4.3.5维护社会稳定

公安、武警等部门加强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点单位安全保卫工作,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停电区域内繁华街区、大型居民区、大型商场、学校、医院、金融机构、车站及其他重要生产经营场所等重要地区、重点部位、人员密集场所的治安巡逻,及时疏散人员,解救被困人员,防范治安事件;交警及交通部门组织力量,加强停电地区道路交通指挥和疏导,缓解交通堵塞。

4.3.6加强信息

宣传部门按照及时准确、透明公开、客观统一的原则,加强信息和舆论引导,主动向社会停电相关信息和应对工作情况,提示相关注意事项和安保措施。加强舆情收集分析,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不实消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稳定公众情绪。

4.4响应终止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按照“谁,谁解除”的原则,终止应急响应。

(1)电网主干网架基本恢复正常,电网运行参数保持在稳定限额之内,主要发电厂机组运行稳定。

(2)减供负荷恢复80%以上,受停电影响的重点地区负荷恢复90%及以上。

(3)造成大面积停电事件的隐患基本消除。

(4)大面积停电事件造成的重特大次生衍生事故基本处置完成。

5后期处置

5.1处置评估

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受影响的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要及时组织对事件处置工作进行评估,分析损失及影响,提出明确的整改措施,形成处置评估报告。

5.2事件调查

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受影响的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应立即成立调查组,查明事件原因、性质、影响范围、经济损失等情况,提出处理处置结论。

5.3善后处置

受影响的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要制定善后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保险机构要及时开展相关理赔工作,尽快消除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影响。

5.4恢复重建

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需对电网网架结构和设备设施进行修复和重建的,由发改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组织编制恢复重建规划。重要电力用户受到损失的,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生产设施恢复重建。

6保障措施

6.1队伍保障

电力公司应建立健全电力抢修应急专业队伍,加强设备维护和应急抢修技能方面的人员培训,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根据需要组织动员其他专业应急队伍参与大面积停电事件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处置工作。公安、武警、消防等部门要做好支援保障。

6.2装备物资保障

电力公司应储备必要的专业应急装备及物资、建立和完善相应保障体系。各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要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及生产生活物资的紧急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工作,保障支援大面积停电事件应对工作需要。

6.3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

通信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形成可靠的通信保障能力,确保应急期间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需要。交通运输部门要健全紧急运输保障体系,保障应急响应所需人员、物资、器材等的运输。公安部门要加强交通应急管理,保障应急救援车辆优先通行。

6.4技术保障

电力公司要加强大面积停电事件应对能力建设,使用先进成熟技术设备,加强电网、电厂安全应急信息化平台建设,着重开展信息化系统安全防护工作。有关部门要为电力日常监测预警及电力应急抢险提供必要的气象、地质、水文等服务。

6.5应急电源保障

提高电力系统快速恢复能力,加强电网“黑启动”能力建设。有关部门和电力公司应充分考虑电源规划布局,保障“黑启动”电源。电力公司应配备适量的应急发电装备,必要时提供应急电源支援。重要电力用户应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要求配置应急电源,并加强维护和管理,确保应急状态下能够投入运行。

6.6资金保障

发改委、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农业科技园区及电力公司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大面积停电事件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7附则

7.1预案管理

本预案实施后,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预案宣传、培训。各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要做好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公众意识,提高公众应急能力。

7.2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维稳应急预案篇9

(一)编制目的、依据。

为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引起的**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正确应对突然发生的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或对正常电力供应构成严重影响的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和地方经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的函》(国办函〔2005〕4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浙政发〔2005〕1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90号)等,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1.本预案适用于处置对全市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构成重大影响和威胁的电网事故。按照性质和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分为特大(Ⅰ级)、重大(Ⅱ级)、一般突发事件(Ⅲ级)三个等级。

**电力系统特大突发事件(Ⅰ级):

因人员、设备、外力破(损)坏、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全网减供负荷损失在40%及以上的停电事件;

一次事件死亡5人及其以上。

**电力系统重大突发事件(Ⅱ级):

因人员、设备、外力破(损)坏、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全网减供负荷损失在40%以下20%以上的停电事件;

一次事件死亡3人及其以上5人以下,或一次事件死亡和重伤10人及以上。

**电力系统一般突发事件(Ⅲ级):

**电网内110kV及以上重要线路故障停电达到3条及以上或重要变压器故障停运,并造成对用户大面积停电;

一次事件死亡1-2人。

2.本预案用于规范在发生电网事故情况下,各相关地区、各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社会救援、事故抢险与处置、电力供应恢复等工作。

(三)工作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突出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

2.统一指挥原则。

在市政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处理、应急抢险、恢复生产等各项应急处理工作。

3.快速反应原则。

在应急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时,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坚持一个“快”字,做到反应快、报告快、处理快、恢复快。

4.先期处置原则。

电力系统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市经贸委应立即启动应急工作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控制,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恢复重要负荷,以减少损失和社会影响。

5.协同配合原则。

各部门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按照各自的职责,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电网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善后恢复工作。

6.保证重点原则。

在电网突发事件处理和控制中,优先保证重要变电所的所用电源和主干网架、重要输变电设备恢复,以提高整个系统恢复速度和效率。优先考虑对**市重要用户恢复供电(按重要用户顺序表),尽快恢复社会正常秩序。

二、组织体系与职责

(一)市有序用电及电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电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我市电网事故应急协调和处理工作。主要职责是:决定本预案的启动和终止,研究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协调解决电网应急处置、事故抢险、电网恢复等应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指挥各相关地区、各有关部门开展社会应急救援工作。

市电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由市经贸委负责,主要包括:及时掌握电网事故的相关情况,协调解决应急处置过程中的问题;执行应急领导小组下达的应急指令;组织制订应急预案,并监督执行情况;组织协调落实社会应急救援措施。

(二)相关部门职责。

1.市经贸委:负责电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并负责组织有关应急物资的生产、调运以及必要生活资料的市场供应。

2.市委宣传部及新闻单位:负责组织协调电网事故的情况通报工作,负责及时向社会有关供用电信息。

3.市公安局:负责对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重要单位和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交通秩序,做好消防工作。

4.市城建委:负责恢复城市燃气和道路设施照明等重要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工作。

5.市气象局:负责做好气象预报工作。

6.市工商局:负责维护全市市场、超市、沿街商店等用户经营秩序。

7.市旅游局:负责维护全市宾馆、饭店、旅游景点的经营秩序。

8.**海事局:负责海底电缆铺设以及海缆故障时,相关海域的水上交通管制,保障省电网输送电的安全。

9.市安全监管局:指导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协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并监督事故查处的落实情况。

10.市水务局:负责恢复城市供水及供、用水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工作。

11.市电力公司:负责分类应急预案的制订,定期组织演练,并根据**电力系统的变换,及时进行修订;随时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向市政府报送事故过程、停电范围、初步原因、发展趋势等信息;按照事故处置预案、调整规程等,处理电力系统事故,控制事故发展和事故范围,努力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重点地区及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执行上一级电网调度指令;组织电力系统各单位做好输变电设备的抢修、恢复工作。

本预案未规定职责的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开展相应工作。

(三)各县(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制订本地处置电网事故应急预案。各县(区)要成立处置电网事故应急协调指挥机构,建立完善应急处置工作体系。

三、应急响应

(一)事件报告。

1.接收到突发事件信息后,市电力公司应立即向市经贸委报告事故发生时间、事故等级、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

2.市经贸委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应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停电区域、严重程度等情况,立即向市政府报告,并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对发生可能产生重大敏感事件或涉外事件的,应及时上报市委宣传部并通报各新闻单位。

3.市政府接到报告后,分管副市长立即召集电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其有关单位,就有关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和部署,宣布启动本预案。成立由市经贸委和市电力公司组成的电网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电网事故处置过程的现场指挥,并直接向市政府报告。

4.发生重、特大突发电网事故需按规定向省有关部门报告的,由市电网事故应急领导办公室负责及时报告。

(二)信息上报。

电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设置接受突发事件信息的值班电话,值班电话装设在市电力公司调度所值班室;95598受理的突发事件信息按事件性质报有关人员,确保及时受理突发事件信息。

各部门接收到突发事件信息的人员,必须进行必要的判断后报市电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市电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决定是否上报市电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或组长,市电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决定是否信息。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期间,市电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指定值班人员,值班人员立即到应急值班地点值班,负责信息沟通和联系。

上报的信息内容尽可能快速、准确、全面,应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现象、影响、原因等情况。

(三)信息。

1.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后,在事故原因基本清楚后,市电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及时向主要公共媒体通报事件情况,事件信息,引导舆论导向。信息应做到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使公众对停电事件及处置情况有客观的认识和了解。

市电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汇总和对外重特大突发事件情况,必要时指定专人负责新闻工作,根据情况决定采取适当方式新闻和信息报道,就事件影响范围、发展过程、抢险进度、预计恢复时间等内容及时向公众进行通报。应指定专人及时向市政府、省经贸委报送突发事件处理情况和统计信息。

应急状态宣布解除后,要及时向公众通报信息。

2.各有关地方政府要组织力量,宣传、教育群众,防止公众产生恐慌心理,坚决打击趁机造谣惑众、散布谣言、哄抬物价、偷盗抢劫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四)应急处置。

1.电网与供电恢复。

当电网发生事故时,启动《**市电力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根据响应级别、应急事件的类型、程序归口部门启动相应应急处理预案。

因变电设备发生故障,引起电网大面积停电,启动《电网突发事件变电设备事故抢修预案》、《电网突发事件运行操作事故预案》、《电网突发事件县调处理预案》、《电网突发事件区调应急预案》以及相关变电所全停预案。

因线路设备故障,引起电网大面积停电,启动《电网突发事件送电线路事故抢修预案》、《电网突发事件运行操作事故预案》、《电网突发事件县调处理预案》、《电网突发事件区调应急预案》以及相关变电所全停预案。

因110kV系统发生故障引起重要用户全停,启动《电网重要用户停电应急处理预案》。

当发生地震、洪汛、台风及其它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或者火灾、人身伤亡事故时,按**市电力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启动《地震应急预案》、《防汛抗台应急预案》、《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人身伤亡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相应预案。

??在电网恢复过程中,市电力公司调度所负责协调电网、电厂、用户之间的电气操作、机组启动、用电恢复,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在条件具备时,优先恢复重点地区、重点用户的电力供应。

??电厂应迅速组织力量开展事故抢险救灾,修复被损电力设施,严格按照电力调度指令恢复发电能力。

??在供电恢复过程中,严格按照调度计划分时分步地恢复各电力用户的用电。

2.社会应急。

发生电网事故后,市电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应迅速调动流动发电设备、事故抢险队伍和储备物质;有关成员单位尽快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险,排除险情,修复设备。受影响或波及的各有关政府和有关部门、各类电力用户要按职责分工立即行动,组织开展社会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

??对停电后易造成重大政治影响、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的党政机关、军队、机场、港口、车站、医院、金融、通讯中心、新闻单位、体育场(馆)、高层建筑、化工等重要用户,按照有关技术要求迅速启动保安电源,避免造成更大影响和损失。

??车站、机场、高层建筑、商场、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各类人员聚集场所的重要用户,停电后应迅速启用应急照明,组织人们有序疏散或妥善安置,确保人身安全。

??公安部门要加强停电区域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巡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做好电网事故引发的各类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力量,加强停电地区道路交通指挥和疏导,避免出现交通混乱,维护正常秩序。必要时请武警部队协助做好有关工作。

??经贸部门要迅速组织有关应急物质的加工、生产、运输和供应,保证居民停电期间基本生活资料供给。

(五)应急结束。

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由市经贸委根据突发事故的处置和恢复程度向市电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提出终止本预案的建议,由应急领导小组宣布解除应急状态,应急处置结束。

1.电网基本恢复正常运行,重要输变电设备故障已被隔离,**电网主干网架基本恢复正常接线方式并与浙江电网恢复联网。

2.电网停电负荷恢复80%及以上。

3.无其他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存在重大影响或严重威胁的各类事件。

4.突发事件现场的调查取证工作已完成。

四、后期处理

(一)事故调查。

按照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定,市电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组成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客观、公正、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发生过程、恢复情况、事故损失、性质和责任,编写调查报告。

(二)改进措施。

市电力公司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组织生产、科研等部门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各相关地区、部门应总结社会应急救援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电网事故应急处置体系。

(三)补偿理赔。

对在处置电网事故中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按照规定给予补助或补偿。

五、应急保障

(一)技术保障。

1.市电力公司所属各单位、各部门应结合电力生产特点和事故规律,建立覆盖各类电网事故发生、发展、处理、恢复全过程的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并落实防止大面积停电的预防性措施,限制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及防止发生连锁反应的紧急控制措施,以及快速有效的生产恢复措施。

2.各单位、各部门可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电网事故应急联合演习,定期组织应急抢修、停电抢修演练。制定重要用户和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抢险的保电措施,并由相关单位予以落实。

3.加快电网建设和技术改造,强化电网结构;加强电网分析和仿真机演练;及时制订和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和事故紧急拉限电方案,为电网事故处理提供有效手段。

4.要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完善防止各类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技术措施。

(二)物资保障。

各有关部门和市电力公司应保障突发事件应急所需的通讯设备、交通设备、施工机械设备、保安装置、消防器材、医药用品、电力抢险物资和器材、流动发电或照明设备等的配备,建立备品备件和抢险抢修器材的台帐,做好备品备件和抢险抢修器材的储备和动态管理工作,保证抢修队伍的经费投入和开支。

(三)人员保障。

市电力公司应建立应急事件抢险抢修队伍档案,加强电网调度、运行值班、生产管理、事故抢修的队伍建设和人员技能培训,通过模拟演练等手段提高各类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市经贸委等部门要积极开展社会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能力。

(四)其他保障。

市电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责和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做好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社会治安、医疗卫生、通信保障等工作。

维稳应急预案篇10

1.1编制目的

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大面积停电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大面积停电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电业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和《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1.3.1本预案适用于福建省应对和处理因电力生产重特大事故、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严重自然灾害、电力供应持续危机等引起的对福建经济安全、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构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威胁的大面积停电事件。

1.3.2本预案用于规范在电网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下,各相关设区市、各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社会救援、事故抢险与处置、电力供应恢复等工作。

1.3.3本预案中大面积停电是指:电力生产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或发生重特大事故,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区域电网、省电网或省内重要中心城市电网减供负荷而引起的大面积停电事件。

1.4工作原则

1.4.1预防为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电力安全管理,制定并落实事故预防和隐患控制措施,有效防止重特大电力生产事故发生;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和行政执法力度,提高公众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协调发电燃料供给,规范电力市场秩序,避免发生电力供应危机;开展大面积停电恢复控制研究,制订科学有效的电网恢复预案;开展停电救援和紧急处置演习,提高对大面积停电事件处理和应急救援综合处置能力,以及城市和公众对大面积停电的应对能力。

1.4.2统一指挥。在国家及省政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通过应急指挥机构和电网调度机构,组织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险、电网恢复、应急救援、维护社会稳定、恢复生产等各项应急工作。

1.4.3分工负责。按照分层分区、统一协调、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事故应急处理体系。电网企业按照电网结构和调度管辖范围,制订和完善电网应急处理和恢复预案,保证电网尽快恢复供电。发电企业完善保厂用电措施,确保机组的启动能力和电厂自身安全。电力用户根据重要程度,自备必要的保安设施,避免在突然停电情况下发生次生灾害。省政府有关部门、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按各自职责,组织做好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

1.4.4保证重点。在电网事故处理和控制中,将保证电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各种必要手段,防止事故范围进一步扩大,防止发生系统性崩溃和瓦解。在电网恢复中,优先保证重要电厂厂用电源和主干网架、重要输变电设备恢复,提高整个系统恢复速度。在供电恢复中,优先考虑对重点地区、重要城市、重要用户恢复供电,尽快恢复社会正常秩序。

1.4.5依靠科技。开展大电网理论和技术研究,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水平;加强电网建设和改造,强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开展大面积停电恢复控制研究,统筹考虑电网恢复方案和恢复策略。

2组织机构

2.1省应急机构

2.1.1省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成立省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1.2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办公室和日常管理办公室。综合办公室设在省经贸委,日常管理办公室设在福州电监办。

经贸、电力监管、发展改革、公安、财政、卫生、水利、林业、国土、安监、通信管理、交通、铁路等部门和电力企业按照省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协调机构、应急领导小组、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各自的职责配合做好大面积停电应急工作。

2.2设区市应急指挥机构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参照福建省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制订预案并成立相应的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电网停电应急救援与处置体系。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应将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及指挥机构设置情况,报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日常管理办公室备案,并做好具体工作的衔接。

2.3电网企业(含电力调度机构)、发电企业、重要用户

2.3.1电网企业

有关电网企业应成立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的应急预案,加强电力物资的储备工作,并向本级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物资储备清单,接受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按照本企业的应急预案做好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理工作。

2.3.2电力调度机构

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地点设在各级电力调度机构,在各级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值班调度员是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员,统一指挥调度处理管辖范围内的电网事故。

2.3.3发电企业

有关发电企业应设立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制订和完善本企业的应急预案。加强电力物资的储备工作,并向所属设区市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物资储备清单,接受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按照本企业的应急预案做好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理工作。

2.3.4电力用户

制订和完善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及时启动自备应急保安电源,做好本单位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理,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3事件分级

按照电网停电范围和事故严重程度,将大面积停电分为Ⅰ级停电事件、Ⅱ级停电事件、Ⅲ级停电事件三个状态等级。

3.1Ⅰ级停电事件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电网进入Ⅰ级停电事件状态:

3.1.1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华东电网大面积停电,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30%以上;

3.1.2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引起连锁反应,造成福州、厦门电网大面积停电,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50%以上;

3.1.3因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造成省电网大面积停电,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40%以上,并且造成重要发电厂停电、重要输变电设备受损,对区域电网、跨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3.1.4因发电燃料供应短缺、水电来水不足等各类原因引起电力供应严重危机,造成省电网60%以上容量机组非计划停机,省电网拉限负荷达到正常值的50%以上,并且对华东区域电网、跨区电网正常电力供应构成严重影响;

3.1.5因重要发电厂、重要变电站、重要输变电设备遭受毁灭性破坏或打击,造成华东区域电网大面积停电,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20%以上,对华东区域电网、跨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3.2Ⅱ级停电事件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电网进入Ⅱ级停电事件状态:

3.2.1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造成华东区域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10%以上,30%以下;

3.2.2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造成福州、厦门电网大面积停电,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20%以上,50%以下。其他设区市全市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60%以上;

3.2.3因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造成省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20%以上,40%以下;

3.2.4因发电燃料供应短缺、水电来水不足等各类原因引起电力供应危机,造成省电网40%以上,60%以下容量机组非计划停机;

3.2.5因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或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输电线路和与华东联网的500千伏设备遭受打击或破坏,对全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

3.3Ⅲ级停电事件

3.3.1省电网较大面积停电,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10%以上,20%以下;

3.3.2福州、厦门电网较大面积停电,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10%以上,20%以下。其他设区市全市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30%以上,60%以下;

3.3.3因发电燃料供应短缺、水电来水不足等各类原因引起设区市行政区域内电力供应危机,造成省电网20%以上,40%以下容量机组非计划停机;

3.3.4调度二次系统(包括自动化、通信设备、外部电源及厂站端设备)失控、故障中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调度一次系统正常工作;

3.3.5省电网区内存在电煤供应不足7天且无后续来煤的主要火电厂装机容量总和达到省电网装机容量的10%以上,可能造成主要火电厂全厂停电;

3.3.6因严重自然灾害或严重的外力破坏事件引起电力设施损坏,造成较大范围的停电事件,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3.3.7应政府要求配合处置的社会紧急情况、或华东电网公司请求配合的华东电网应急救援而启动省电网应急保障预案。

4应急准备

4.1事故监测、预警、报告

电力企业应建立完备的事故监测、预警、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尽量将事故控制在初发阶段和局部地区,防止事故扩大化。

4.2电力系统应急预案

4.2.1电网企业应急预案。开展大面积停电恢复控制研究,统筹考虑电网恢复方案和恢复策略。电网企业及所属设区市、县供电部门应会同所辖各发电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制订电网事故应急预案和电网“黑启动”预案,并加强演练,及时修订完善,一旦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按照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实施。

4.2.2发电企业应急预案。并网运行的各发电企业应制定本系统、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和“黑启动”预案,确保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时发电设备安全运行。在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失去外部电源情况下,做好“黑启动”或厂用电恢复后机组重新启动工作。

4.2.3应急保安电源。电网企业及其所属各级调度机构、各发电企业按照规定配备应急保安电源,提高“黑启动”预案实施的成功率,为恢复发供电创造条件。

4.3重要用户应急准备。

重要电力用户应日常做好必要的应急准备,包括准备自备电源、应急照明灯,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技术人员,提高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应急能力。

5应急响应

5.1Ⅰ级停电事件响应

5.1.1事件报告

5.1.1.1发生Ⅰ级停电事件时,电网企业应急指挥机构应将停电范围、停电负荷、判断停电事件的状态等级、发展趋势等有关情况立即报告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日常管理办公室。

5.1.1.2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宣布进入应急状态后,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由组长主持召开紧急会议,按照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宣布本省进入应急状态。

5.1.2事件通报

5.1.2.1发生Ⅰ级停电事件后,按照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负责召集有关部门(单位),就事故影响范围、发展过程、抢险进度、预计恢复时间等内容及时通报,使有关部门(单位)和公众对停电情况有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在Ⅰ级停电事件应急状态宣布解除后,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和公众通报信息;

5.1.2.2在大面积停电期间,要加强信息和舆论宣传工作,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力量,发动群众,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散布谣言、哄抬物价、偷盗抢劫等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减少公众恐慌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5.1.3应急处置

5.1.3.1电网与供电恢复:发生Ⅰ级停电事件后,电力调度机构和有关电力企业要尽快恢复电网运行和电力供应。

---在电网恢复过程中,电力调度机构负责协调电网、电厂、用户之间的电气操作、机组启动、用电恢复,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并留有必要的裕度。在条件具备时,优先恢复重点地区、重要城市、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

---在电网恢复过程中,各发电厂严格按照电力调度命令恢复机组并网运行,调整发电出力;

---在供电恢复过程中,各电力用户严格按照调度计划分时分步地恢复用电。

5.1.3.2社会应急:发生Ⅰ级停电事件后,受影响或受波及地区的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类电力用户要按职责分工立即行动,组织开展社会停电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

---对停电后易造成重大政治影响、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的党政机关、军队、机场、港口、火车站、矿井、医院、金融、通讯中心、新闻媒体、体育场(馆)、高层建筑、化工、钢铁等电力用户,按照有关技术要求迅速启动自备保安电源,避免造成更大影响和损失;

---机场、高层建筑、商场、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各类人员聚集场所的电力用户,停电后应迅速启用应急照明,组织人员有组织、有秩序地集中或疏散,确保所有人员人身安全;

---公安、武警等部门在发生停电的地区要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点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社会巡逻防范工作,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消防部门做好各项灭火救援应急准备工作,及时扑灭大面积停电期间发生的各类火灾;

---交警及交通部门组织力量,加强停电地区道路交通指挥和疏导,缓解交通堵塞,避免出现交通混乱,保障各项应急工作的正常进行;

---物资供应部门迅速组织有关应急物资的加工、生产、运输和销售,保证居民在停电期间的基本生活资料供给;

---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开展相应应急医疗救治工作,保证大面积停电期间各类伤员的救治;

---停电地区各类电力用户及时启动相应停电预案,有效防止各种次生灾害的发生;

---电力企业迅速组织力量开展事故抢险救灾,修复被损电力设施,恢复灾区电力供应工作。

5.1.4应急结束

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下,由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宣布解除Ⅰ级停电事件状态:

5.1.4.1电网主干网架基本恢复正常接线方式,电网运行状态参数保持在稳定限额之内,主要发电厂机组运行稳定;

5.1.4.2停电负荷恢复80%以上,重点地区、重要城市负荷恢复90%以上;

5.1.4.3发电燃料恢复正常供应、发电机组恢复运行,燃料储备基本达到规定要求;

5.1.4.4无其它对电网安全稳定和正常电力供应存在重大影响或严重威胁的各类事件。

5.2Ⅱ级停电事件响应

5.2.1发生Ⅱ级停电事件时,电网企业应急指挥机构应将停电范围、停电负荷、判断停电事件的状态等级、发展趋势等有关情况立即报告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日常管理办公室。

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由组长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就有关重大应急问题做出决策和部署,按本预案进行处置。事发地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类电力用户按职责分工立即行动,组织开展社会停电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

对Ⅱ级停电事件由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经授权的地方政府与电监会、区域电监局共同负责通报事故情况,事故信息。

5.2.2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下,经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宣布解除Ⅱ级停电事件状态:

5.2.2.1电网接线恢复正常接线方式,电网运行参数保持在稳定限额之内;

5.2.2.2因事故停电负荷及事故拉限电停电负荷恢复90%以上;

5.2.2.3主要发电厂、输变电设备故障已隔离,不影响电网的运行;

5.2.2.4发电燃料恢复正常供应,燃料储备达到规定要求;

5.2.2.5无其它对电网安全稳定存在重大影响或严重威胁的各类事件。

5.3Ⅲ级停电事件响应

5.3.1发生Ⅲ级停电事件时,电网企业应急指挥机构应将停电范围、停电负荷、判断停电事件的状态等级、发展趋势等有关情况迅速报告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日常管理办公室。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由组长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就有关重大应急问题做出决策和部署,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置。事发地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类电力用户按职责分工立即行动,组织开展社会停电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

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按照本预案第5.1.2条、第5.1.3条规定通报事故情况,事故信息。

5.3.2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下,经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宣布解除Ⅲ级停电事件状态:

5.3.2.1电网运行参数保持在稳定限额之内;

5.3.2.2因事故停电负荷及事故拉限电的停电负荷恢复至80%以上;

5.3.2.3主要发电厂、输变电设备故障已隔离,不影响电网的运行;

5.3.2.4省电网内火电厂的发电燃料、水电厂来水不足等情况已恢复正常,能源储备达到规定要求;

5.3.2.5无其它对电网安全稳定存在重大影响或严重威胁的事件;

5.3.2.6台风等自然灾害警报解除,遭受严重破坏造成较大范围停电的电力设施已基本恢复,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用电已基本不受影响;

5.3.2.7省政府或华东电网公司宣布解除华东电网应急救援。

6应急保障

6.1技术保障

全面加强技术支持部门的应急基础保障工作。成立省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专家咨询小组,由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承担此项职能,对应急处置进行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电力企业应认真分析和研究电网大面积停电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和损失,增加技术投入,研究、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完善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技术保障体系。

6.2装备保障

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调度使用应急救援装备,各设区市应急领导小组对本辖区内各单位的应急救援装备实行统一调度。各有关部门、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及重要电力用户在积极利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建立和完善救援物资储备库,以及资料数据库和救援物资调用制度,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完善相关电力保安电源的功能,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启动。各应急指挥机构应掌握各企业应急救援装备的储备情况,并保证救援装备始终处在随时可正常使用的状态。

6.3人员保障

加强电力企业的电力调度、运行值班、抢修维护、生产管理、事故救援队伍建设,通过日常技能培训和模拟演练等手段提高各类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宣传

各电力企业和重要电力用户应对全体员工加强防范事故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应急救援教育,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宣传在出现大面积停电的紧急情况下如何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等内容,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7.2培训

各电力企业和重要电力用户应认真组织员工对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并通过专业人员的技术交流和研讨,提高应急救援的业务知识水平。

7.3演习

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日常管理办公室每年至少协调组织一次应急联合演习,加强和完善各电力企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各电力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定期组织本企业的应急救援演习。

8信息

省新闻宣传部门应配合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按照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组织主要新闻媒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做好信息工作。

9后期处置

9.1事故调查

发生Ⅰ级、Ⅱ级大面积停电之后,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日常管理办公室负责配合国家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发生Ⅲ级停电事件,由省电网应急领导小组日常管理办公室按有关规定组织事故调查。各相关设区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配合调查组的工作,客观、公正、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发生过程、恢复情况、事故损失等。

事故调查应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有机结合。事故调查组到达现场后应认真听取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情况介绍,并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协调,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事故调查工作包括:调查组的组成,应急救援情况的调查,事故现场调查,技术分析,事故原因的判定,事故性质和责任的查明,编写事故调查报告,提出安全预防措施建议和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的建议。

9.2改进措施

9.2.1大面积停电之后,电力企业应及时组织生产、运行、科研等部门联合攻关,研究事故发生原因,分析事故发展过程,汲取事故教训,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电力应急预案。

9.2.2各相关设区市、各有关部门应及时总结社会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社会停电应急救援、事故抢险与紧急处置体系。

10附则

10.1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出现的情况,省经贸委会同福州电监办及时组织修订完善本预案,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0.2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省经贸委、福州电监办共同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