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格言十篇

时间:2023-03-31 21:36:04

尊老爱幼格言

尊老爱幼格言篇1

1、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3、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5、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6、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8、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9、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10、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1、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12、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13、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14、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15、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16、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劝报亲恩篇》

17、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18、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19、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20、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21、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22、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23、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2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四》

25、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2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第四》

27、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28、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29、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30、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31、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32、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3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34、百善孝为先。——中国古代名言

35、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3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

37、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38、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规》

39、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40、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41、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42、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43、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44、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四言》

4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4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7、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谚语

48、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49、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50、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

51、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52、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53、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54、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55、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56、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5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58、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5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60、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61、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6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63、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64、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65、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66、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尊老爱幼格言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 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

一个人的幼年是在家庭和幼儿园度过的。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教育十分重要。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犹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当孩子入了园家长要和老师全力配合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向着有益于身心健康方向发展。在引导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难免遇到种种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有孩子自身的因素:有的孩子活泼大方,爱动爱跳;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柔弱,稍不慎就伤了他的自尊。也有外在的因素,孩子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下面谈谈给孩子成长造成影响的因素。

1.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人之初,性本善”。人刚出生时都是善良的,但是,这善良的幼苗如生存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里,他就会慢慢地成长为有用的人。但如果生存在不良的环境中他的本性就慢慢变化,从而变成了所谓的“坏孩子”。

其实,孩子学坏不是他本身的错,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只有靠成人的正确引导,他们才会慢慢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的家长没有给予孩子良好的言传身教。而当孩子犯了小错,家长动辄打骂,甚至使用过激行为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我亲眼目睹了某家庭,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该男孩首先乖巧听话而且也爱学习,表现为聪明伶俐。可就是有着一个成天酒醉的父亲,他父亲喝了酒回家不是和母亲吵架、打架就是揪着孩子拳打脚踢!让孩子在不安和焦虑中生活,从小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爱。孩子有小错父亲就会当着别人的面滔滔不绝的数落,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一文不值。可孩子在幼小时没有反抗能力,等他读初中,就开始用逃学来换起自尊。凡是老师、父母不让做的他都去做,比如抽烟、玩电子游戏等。不愿上学,更不想回家。尽管他父母后来想尽一切所谓的挽救办法,又是转学、又是送封闭学校,可最终还是没有使孩子爱上学习,他父亲粗暴的教育方法损害了他的自尊心,同时也沉重打击了他的上进心,使他原本美好的灵魂失去了重心!这就是家庭教育不良的悲剧!由于家长没有良好的言传身教,不是做孩子的“镜子”,而是高高举着“训兽师”的鞭子,从而扼杀了孩子的聪明才智。同时,父母望子成龙的美好希望也破灭了!

2.幼儿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一个人的成长关键期就是启蒙教育。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健康快乐,将决定他以后一生的成长。而孩子的幸福、快乐起决于教师育人素质。因此,幼儿老师应具备以下品质:

2.1 幼儿老师要有爱心。因为爱是教育的根基,爱孩子是老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一个孩子入园后,得到一个具有爱心、责任心极强的老师关爱引导,他就会越来越聪明、有礼貌。就拿我班的小星星来说,刚入园时,老师觉得他太顽皮,就没有太关注他,于是他就变本加利,一天比一天更难管了。后来,我们只好和他交朋友:亲近他、了解他、关心他,并看到他的优点。比如:他爱劳动,请他当小助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慢慢地,他改变了顽皮的性格,变得有礼貌、爱动脑筋、爱学习了。对幼儿来说,老师一个轻柔的抚摸,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都会感动他们的心,让他们感到无比的快乐。幼儿教育虽不是惊天动地的事业,但就是日复一日的点滴小事,不厌其烦地做着良好示范的言行,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幼儿,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关心幼儿的身心健康。当幼儿犯错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当幼儿哭泣时,给予安慰;当幼儿失败时,给予鼓励。做幼儿的良师益友,和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孩子们才会在幼儿园这个温馨的摇篮里幸福快乐的成长。

2.2 幼儿老师要有宽容之心。宽容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而宽容所释放出的爱更能体现教师对幼儿的博怀。如果我们老师不具备宽容之心,遇到幼儿的不当行为就不顾其自尊,不问青红皂白,当众加以责骂,从而导致幼儿在同伴面前没有面子,也严重地损害了幼儿的自尊心。一个孩子首先他的内心就是一张白纸,当他们与周围世界接触后,就或好或坏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老师引导得当,孩子就会积极乐观向上。如果我们老师没有宽容之心,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并加以指责就会导致孩子破罐子破摔,最后害了孩子的一生。因为孩子一般都具有逆反心理,你越不让我这样做,我越要这样做。这是孩子们保护自尊心的一种表现。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我们老师必须具有宽容之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让骄嫩的幼苗在充满雨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尊老爱幼格言篇3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的“语言暴力”给幼儿带来各种心理伤害,但至今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幼儿教师心理压力过大、滥用话语权等是导致幼儿教师产生“语言暴力”的重要原因。学会应对压力、提高师德修养等是矫正“语言暴力”的重要举措。

一、幼儿教师“语言暴力”的现状及其危害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应免受任何形式的暴力。暴力包括身体的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是指使用谩骂、抵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和心理遭到侵犯和损害的一种行为。“语言暴力”属于精神损害的范畴。

目前,针对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研究比较多,也引起了教育界和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在幼教领域,幼儿教师的“语言暴力”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虐待、体罚等身体暴力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和教师行为规范的约束。对于幼儿教师的“语方暴力”行为,由于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差,主诉能力差,自我保护的意识差,不能充分地、准确地、及时地对此类情况予以反映,所以就使得幼教领域的“语言暴力”现象具有了隐蔽性,人们对由此引发的消极后果也没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来自幼儿教师的“语言暴力”可分为讽刺挖苦型、漫骂侮辱型、粗暴恐吓型三类。

讽刺挖苦型:“你画的什么破画啊,简直就是四不像!”“就你五音不全,还想当歌唱家,门儿也没有!”

漫骂侮辱型:“你怎么这么笨啊,整天跟白痴似的!”“告诉你多少遍了,你就是记不住,没长脑子啊?脑子进水啦?”“我说话你听见没有,没长耳朵啊?”“别给脸不要脸!”

粗暴恐吓型:“别哭了,再哭,把你赶出去!”“别闹了,再闹,把你送园长那儿去!”

如果说体罚对学生的伤害是有形的,具有外显性特点,那么教师的“语言暴力”带来的伤害则是无形的,具有隐蔽性的特点。正因为这种伤害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容易被人忽视。

幼儿教师的“语言暴力”实际上是对孩子进行的一种精神折磨和心理虐待。由于幼儿和教师地位上的差异,作为语言施暴对象的幼儿在受到侮辱和伤害以后,一般不敢反抗,无从发泄,只能将这些情绪积压下来。而在某个时候,这些郁积的不良清绪极有可能演变为对其他幼儿的攻击行为,造成幼儿之间的冲突。教师的否定性语言使缺乏判断力的幼儿变得自卑,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甚至自我封闭;也会打击一些幼儿的探索欲和主动性,使幼儿变得缩手缩脚,妨碍他们自主性的发展;也会使一些幼儿失去对某些活动的兴趣,使他们的潜力、特长得不到充分的展现和发展。“语言暴力”造成的精神负担在一些幼儿身上长期得不到排解的话,会给他们带来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使之难以自拔乃至形成心理障碍。

案例1:有一天,涛涛不小心碰倒了一位小朋友,小朋友向老师告了状。涛涛平常比较顽皮,老师便不问青红皂白地呵斥涛涛:“你好讨厌,老是打人!待会儿不准玩游戏!真不讨人喜欢!”或许涛涛已经习惯了老师的这种态度,他并没有为自己辩解,只是后来更爱打人了。问他为什么,他脑袋一歪说:“我就要打!反正老师也不喜欢我。”由此可见,老师反复消极的刺激性语言已经强化了涛涛的攻击性行为。

案例2:丽丽要在前面领做课间操,老师不乐意。在丽丽的一再要求下,老师勉强同意了。在做操的过程中,丽丽做错了几个动作,老师便当着大家的面大声训斥丽丽:“你这么笨还要上来领操,羞死人了,下去!”丽丽顿时羞红了脸,低着头走了下去。第二天,丽丽便不肯来幼儿园。她妈妈说,夜里丽丽好像一直在做梦,且不时在喊:“我不做操、我不做操了!”

可见,教师的任何一种“语言暴力”行为都会严重地挫伤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而一些教师对脱口而出的“语言暴力”没什么感觉,甚至对此习以为常,只顾痛快自己的嘴,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不去考虑其危害性,更不去考虑如何矫正。所以有必要对幼儿教师的“语言暴力”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讨。

二、幼儿教师“语言暴力”的成因

1.心理压力过大、情绪失控是导致幼儿教师“语言暴力”的根本原因

幼儿园教师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幼儿园教师一进大门,就是一个活动连着另外一个活动,她们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几乎没有可以停下来、松弛一下神经的时间。

现在,社会、家长和幼儿园管理层都希望幼儿教师既要细致周到地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又要能歌善舞;既要心灵手巧会制作教具、学具,又能开发孩子的智力;既要会开发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又要能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等等。这样,各层面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太高、期望太多,使劝儿教师深感压力大、责任重。

幼儿由于年龄太小,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尤其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一旦身体受伤,往往会引起家长的强烈不满,所以教师特别担心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最主要的,孩子生性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每个班都会有几个特别调皮的孩子,容易扰乱秩序;幼儿的智商也参差不齐,有的接受能力较差。这是教师每日都必须面对并要加以解决的难题。这一过程常常使教师穷于应付,疲惫不堪。有时,它还会使教师体验到一种强烈的自我挫败感,从而引发教师的情绪波动,进而出现言语失当的情况。

幼儿教育改革的内容、方式和步伐对他们也构成了强大的冲击。幼儿教师职业的不稳定性、社会地位低、管理层评价不公、办公条件差、待遇差等实际问题也给教师带来了许多烦恼。凡此种种,均能导致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加剧,使紧张、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郁结在胸。人的心理压力和积蓄起来的不满情绪是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释放以求得心理平衡的,当教师们感到不堪重负、心力交瘁时,当教师缺乏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不良情绪无处宣泄时,幼儿自然就成了教师的出气筒,教师“语言暴力”现象随之产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被某种恶劣的情绪左右时,他就很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包括对他人的语言性的攻击和身体攻击。

2.不对等的师幼关系促使幼儿教师滥用话语权

从行为学上来看,人们的交往行为一般是依据交往对象的特征、对交往对象的预期而随时调整的。当交往对象在各方面处于优势时,他就会注意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不使之失控或失范;当交往对象在各方面处于劣势,交往结果不会对交往主体产生实质性影响时,交往主体往往就较少控制其行为,其行为就有一定的随意性。师幼交往中教师的交往对象—幼儿是很不成熟、不谙世事、无足够的力量与智慧与教师抗衡的未成年人,这样的交往对象明显处于劣势,师幼交往结果不会对幼儿教师产生明显的实质性影响,这种互动形式无意识中影响了幼儿教师控制其负面情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任由其负面情绪患意泛滥,任由其不文明语言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语言暴力”现象随即产生了。

在师幼关系中,教师明显属于强势的一方,掌握着保教活动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保教活动内容方式的选择、进程的控制以及对幼儿各种行为表现的评判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拥有主要话语权的优势方。所谓话语权,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权力。话语具有客观而强大的力量,它一旦产生,就由不得听话者的意愿,它会如同暴力那样强制性地迫使听话者接受o;。面对年幼天真的儿童,教师的“话语权优势”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很容易造成教师对话语权的滥用,在幼儿群体中建立自己的话语霸权,为教师“语言暴力”行为提供机会和土壤。

3.教育观念落后和法制观念淡薄助长了幼儿教师的“语言暴力”行为

文化传统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也是历史在现实中的沉积,它不仅作用于教育的过去,而且构成了一种强大的现实力量作用于教育的当前乃至未来。长期以来,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师道尊严”的思想一直深人人心,这一观念已积淀成一种顽固的集体无意识。一些人认为幼儿必须无条件地尊敬老师,而小小的孩童,惜懂无知,所以谈不上有什么独立人格与尊严。与此同时,社会普遍认为教师对幼儿握有严加管教的大权,在家长甚至在一些教育管理者眼里,只要不打孩子,不搞体罚和变相体罚即可,至于讽刺两句,骂上几声,也无不可,无关大碍,其动机无非是“恨铁不成钢”。即使伤害了幼儿,也不必大惊小怪,上纲上线。这种落后的思想和错误的认识为教师的“语言暴力”的滋生提供了环境。

其次,不少幼儿教师法律观念不强,对一些法律条文置若阁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巧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一些教师片面地强调教师的尊严与权威,无视儿童的权益和独立人格,并在行为上表现为强烈的“自以为是”的倾向,在保教过程中常常淡化或漠视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法律观念淡薄,这些都助长了教师的“语言暴力”行为。 4.教师个人修养不够,进一步导致“语言暴力”的蔓延

一些幼儿教师不注意加强个人的学习和提高个人的素质,使个人学识修养不够深厚,人格不够健全。这样,自然对幼儿缺乏足够的耐心、爱心与责任心,脾气暴躁,心胸狭窄,在对幼儿进行保教的过程中,不能以平等或平常的心态处理与幼儿的关系,总想扮演权威者的角色,往往从个人的喜好、情趣出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话非常随意,不顾及幼儿的感受,不考虑对幼儿可能带来什么伤害,随口对幼儿进行粗暴的呵斥或尖刻的挖苦。

三、营造和谐的话语环境,消除教师的“语言暴力”现象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巧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教师应时刻铭记《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师法》的有关条文,树立法律观念,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教师对幼儿虽有教育的权力,但不能因为自己年龄大、知识多而在幼儿面前自命不凡,更不能一切以教师为中心,把教师的话当做长官命令,要求幼儿绝对服从。教师要认识到,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与成年人一样,享有充分的生存权、发展权,他在人格上与成人是平等的,不能因为他们的年龄小,而无视甚至侮辱他们的人格。在师生关系中,尊重和爱都是相互的。教师不能只要求幼儿单方面地尊重自己,不能因为幼儿年纪小,无知幼稚,不懂事,就不予以尊重。一旦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说话就不会随心所欲,就能够做到出言谨慎,三思而后行。

2.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真心热爱每一个孩子

热爱幼儿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方面。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幼儿。”幼儿的智力、性格千差万别,但有些教师只喜欢聪明伶俐、乖巧听话的孩子,对反应迟钝、活动过度或比较顽劣的孩子则另眼相待,流露出厌烦的情绪,这是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教师应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悦纳每一个孩子。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幼儿的爱应当是无私的、公正的,不能以“貌”取人,以“智”取人。应该爱每一位幼儿。只要心中充满对幼儿的爱,并有良好的修养和完善的人格,就会克服情绪上的冲动和行为上的偏激,教师说话才不会无所顾忌。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一句体谅的话可以温暖幼儿的心,教师一句鼓励的话可以给予他们向上的力量。教师对幼儿要多一些宽容和大度,多一些热情和友善,尤其是在幼儿“屡教不改”时,更要保持冷静和克制,调整好心态,把握住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舌头,别让“语言暴力”刺伤了幼儿的心灵。

3.健全心理防御机制,学会应对压力,调适好不良情绪

“语言暴力”往往是在重压之下情绪失控造成的,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斥责辱骂时表明他已被负面情绪所左右。在这种时候,所说出来的话,由于失去理智,通常不会对孩子的教育有好的效果,只会起到负面作用。

教师主动地应对压力与调控自己的情绪,一般应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敏锐地体察自己的情绪,一旦发现自己被不良清绪控制,就应马上设法让自己冷静下来。比如先来一个深呼吸,或暂时回避一下,把自己从当时的情境中抽离出来。这样教师的感受可能会改变,处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会更理性、更妥当。第二,评估压力情景。教师觉察到自己内心有压力时,首先要正视它,反思发生了什么问题,同时寻找问题的来源:是由于工作繁重带来了身体的疲惫和情绪的烦乱,还是幼儿的哭闹、捣乱、任性让自己束手无策?第三,利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进行有效的压力调节和情绪调控。在压力面前,心理不健康者往往会采取一些不科学、不恰当的应对措施或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如否认、退缩、逃避、压抑、逆反、攻击或过度自责等。这样对待,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心理健康者会主动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比如合理地宣泄、转移注意力、改变目标、幽默放松、行为升华等。

4.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

尊老爱幼格言篇4

一、幼儿教师要用纯真、无私的爱心,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

爱孩子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是幼儿的一种迫切的心理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关系,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如小班孩子刚入园时,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难免会感到焦虑、担心和恐慌,情绪不稳定,能否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对其能否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当理解幼儿的这种表现,对幼儿多一些爱心,多一分耐心,时时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和蔼可亲地与幼儿说话。要用无私的爱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使他们很自然地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做到:(1)每天笑脸迎送每个幼儿,因为老师的微笑中蕴含的赞扬、鼓励、肯定可以使孩子整天保持愉悦的情绪。(2)要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新幼儿的情况。如:幼儿的姓名、兴趣爱好,有哪些优缺点,等等。如果幼儿刚到园,老师就能喊出他的名字,这样肯定能拉近师幼间的距离。(3)懂得童趣,保持童心。这样才能了解幼儿,及时做好幼儿的交流沟通工作,获得幼儿的信任。一些哭闹不让家长离开的幼儿,待家长离去时,他们只跟着一个教师,这种“追人现象”说明幼儿在新环境中会把对家中亲人的依恋感很自然地转移到教师身上,从而反映出幼儿对爱的迫切要求。可见,在师幼关系的建立中,情感的影响作用有多大。

二、教师要尊重幼儿,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用爱和认可成就孩子的自信。

《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其性格、言语、表现各有不同,他们或聪明、或愚笨,或调皮、或沉闷,或健康、或残疾,他们都十分渴望与老师接近,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喜爱。当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肯定后,他们会更加爱老师、信赖老师、依恋老师,就会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对待每一个孩子,教师的爱和尊重都应该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爱与交流的方式:对于聪明伶俐、发展快的孩子,肯定与表扬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发展一般的孩子,注意加大激励的力度,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问题”多,发展慢的孩子,尽量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为他们提供表现自己长处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幼儿都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成天总是问东问西,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因此教师要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以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老师要通过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从而为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奠定基础。

三、教师要善于与幼儿沟通,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做幼儿的“大朋友”。

尊老爱幼格言篇5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被尊重的需要,这是最基本的情感需要。幼儿已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以及细微的情感需要。幼儿教师,是除了父母以外幼儿接触的第一位人生路上的老师。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是未来社会的脊梁。那么,我们如何在孩子人生的第一步,培养孩子健康、自信、乐观向上、积极的人生态度,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孩子,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要正确启发诱导,而不能任意恐吓、打骂。幼儿年龄虽然小,但是他们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幼儿教师要将他们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以尊重幼儿为前提。

孩子的快乐成长比知识更重要。一个孩子在幼儿园、学校,需要得到的是成长过程中成功的经验、积极的经验和积极的经历,需要被别人肯定。老师动辄呵斥孩子。会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得到的都是失败的经验,就会变得不自信。就像大象小时候能被一根绳子拴住,长大后轻轻一挣就可以挣脱束缚,但它从没尝试过。因为幼小时失败的经验已根深蒂固地存在脑海里。

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儿童心理及教育方法》中提出,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特点和应有的权利,不能当众讥笑孩子的缺陷。试想,一个每天被老师说成是笨蛋的孩子,他对自己还有自信吗?不是笨蛋最终也会变成笨蛋了。我们应该允许孩子间存在个体差异,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孩子,给后进的孩子足够的时间或者更长的时间,让他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像一本书中所说到的,老师要耐心等待每一朵花开的时间。要知道,在成长的过程中,健全自信的人格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尊老爱幼格言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愉快;游戏

幼儿愉快教育是指幼儿园儿童在愉快的情境中受到教育,获得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是儿童乐园,是幼儿的欢乐王国,而幼儿愉快是我们实施愉快教育的最终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愉快,受到愉快教育呢?我的想法是:只要幼儿喜欢幼儿园。

一、要使幼儿喜欢幼儿园里的老师

要想使幼儿爱上幼儿园,首先要让他们喜欢那里的老师。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幼儿喜欢的老师呢?

1.爱孩子的老师

老师必须从心底里喜欢每一个幼儿,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幼儿外貌丑俊,家庭贫富等而对幼儿存有偏见。老师的爱像阳光普照,又像雨露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这是胜似母爱的博爱。老师的博爱会赢得孩子全心全意的真爱。如李吉林老师说的:“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儿童纯真的心灵间。”我一直感动于这样一个故事:

感恩节前夕,美国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内容是:最想感谢的东西。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大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跟前,弯腰低头问:“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糊糊的小手送孩子们走一段。她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着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2.尊重孩子的老师

老师应从尊重人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个幼儿。孩子只有在受到尊重的时候才能培养出自信和自强。老师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就可随意的训斥或惩罚他们。“请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儿童是极易受到伤害、极其脆弱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语)。”大家熟知的女作家三毛小时候之所以弃学,是因为在学校受到老师的侮辱。老师把她的眼圈涂黑在讲台上示众,这深深地刺伤了她的自尊心,从此她再也不愿进学校。

3.幼儿喜欢本领大的老师

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无所不能。他们认为老师什么都懂得,能处理任何问题。作为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水平,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

二、要使幼儿喜欢幼儿园里的小伙伴

老师对每个幼儿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老师的感染和教导下,孩子们很容易建立一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团结协作关系。在这和谐的充满爱心的氛围中,幼儿学会了友爱,学会了关心他人。大孩子知道爱护小孩子,小孩子懂得尊让小孩子,这样的小伙伴,谁不愿意和他玩呢?

三、要让幼儿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幼儿喜欢幼儿园,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他能体验到追求知识的欢乐,能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他能感觉到自己的本领在一天天增长。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让幼儿在发展的最佳期获得大量正确可靠的知识和技能,迅速提高其智力水平,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实现这一任务的最重要活动就是游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只要孩子玩得科学、玩得高兴,就能达到愉快教育的目的。

幼儿参加的游戏大部分是由老师精心组织安排,带有特定教育目的的。如体育游戏,孩子们在室外摸、爬、滚、翻、跑、跳等,尽情欢乐。这对训练儿童动作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机智、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户外活动使儿童充分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如语言游戏,寓语言训练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语言游戏中有练习发音、听音的游戏,有学习造句的游戏,有表演故事的游戏等等。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游戏,人人提高学习效率。如智力游戏,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增进知识,发展智力,训练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养成孩子动手动脑的习惯。此外,还有角色游戏、计算游戏等等。

游戏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为幼儿展现了广阔的天地和五彩的世界。每个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去,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游戏活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允许幼儿在规定的游戏中有新的玩法。更要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创造新的游戏。

(2)幼儿的突发奇想、异想天开,是他们思想的火花,不要折断他们想象的翅膀。

尊老爱幼格言篇7

论文摘要: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

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正常的心理健康的表现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它的发展取决于周围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以及良好的教育影响。

良好的环境少不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组成,形成合力,开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环境。它们是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应作用,为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服务,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欢乐,被尊重,为集体所接纳,自尊、自信,获得成功,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变化。

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幼儿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同时,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要全面认识幼儿素质教育的结构,明确幼儿素质教育提高的核心和根本是心理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就要普及和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老师及审判长的一项艰巨任务。这样去实施呢?老师必须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健康良好的个性。首先要教幼儿学会尊重别人,学会爱、学会关心别人、学会礼貌待人;其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制能力,学会宽容别人、善待别人,从而让幼儿的心理健康正常发展起来。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

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是幼儿园工作的主要任务,正确的健康观念包括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然而大多数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视,而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却考虑不多,甚至忽略。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孩子智力的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素质。那么,如何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时间,谈谈这个问题。

让幼儿学会尊重别人,是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首要条件。尊重孩子是教育孩子学会重别人良方。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孩子,作孩子的表率,让孩子长在天长日久的受尊重的潜移默化中养成尊重别人的好习惯。

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管束而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更不是没有原则,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

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和家长应从自身做起,在有意识地对哈子进行爱心教育时,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孩子。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教师之间也应该互相关心和尊重 ,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多使用爱的语言。

培养幼儿形成助人为乐、关心社会、热爱公益事业的良好思想品质。

如组织幼儿给灾区小朋友捐献衣服、图书、玩具等物品,组织幼儿想希望工程捐款活动,参加为残疾儿童献爱心等媒体力量引导幼儿观看以关爱、善良、正义等内容为主题的作品把民主管理在身边相互友爱的事迹讲给幼儿听,培养孩子的爱心,从小给孩子的心灵拨下爱的种子,是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可从一个人说话用词、语调口气、 止态度上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思想面貌。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如谦逊文明的语言、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举止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因此,礼貌教育呀从小抓起,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重要条件的环境,使孩子从小就学会礼貌待人。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教育孩子尊敬长辈承认。能礼貌语言主动、热情、大方得打招呼、称呼人,会问早、问好、道别。

2、教育孩子当自己不注意影响别人时,会主动诚恳的道歉,当别人影响了自己时能克制、谅解别人,会说“没关系、不要紧。”

3、教育孩子当别人在谈话时,不插嘴、不妨碍,成人对自己讲话时,要专心听,不要打断别人说话。总之,教师和家长要做到孩子的模范,处处以身作则,说话要做到温和有礼貌。

一个人有无劳动的兴趣和习惯,将影响自己的一生。无数事实证明,事业上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热爱劳动、勤奋好学者。相反,懒惰往往使人愚昧无知而无所作为,热爱劳动,不仅使幼儿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树立了幼儿自信、自立,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尊老爱幼格言篇8

关键词:性格 心理健康 个性

纵观历史,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成功者,无一不是在良好性格的支配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才取得事业的成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因此,培养幼儿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性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温馨的环境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温馨的生活环境能稳定幼儿情绪,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可以萌发幼儿喜欢集体生活的情感。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心理氛围,幼儿园的教师应为幼儿创设温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让幼儿适应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快乐地生活、成长。

1.在区域中投放幼儿喜欢玩儿的玩具。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合作,交往能力得到提高,也体验了分享合作的愉快。

2.在种植区培育植物。引导孩子们每天为植物浇水,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求知欲。

3.饲养区饲养小动物。引导幼儿给小动物喂食,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这种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也萌发了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4.在明媚的春天,让孩子们在院子里看迎春花吹喇叭、看桃花笑红了脸、看柳树姑娘的长辫子……在炎热的夏天,让孩子们捉蚂蚁、找蚯蚓、聆听小雨的歌唱……在凉爽的秋天,让孩子们捡落叶、采摘水果……在寒冷的冬天,让孩子们在风雪中感受堆雪人、打雪仗的快乐,体验着什么是克服困难?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坚强……

二、在快乐的游戏中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游戏是幼儿最好的伙伴,是最有效、最具意义的活动,也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孩子们通过游戏不但锻炼了身体,学会了各种技能技巧,发展了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多种能力,还培养了意志力、自制力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

有一次,孩子们想玩“狼和小羊”的游戏。但是,谁都不想当“大灰狼”,游戏有点儿进行不下去了。这时候,老师及时地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并在游戏中扮演“大灰狼”,不仅促成了游戏顺利进行,而且还引导孩子们通过躲藏、追逐、周旋等过程,抓住了“大灰狼”,培养了孩子们的机智,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提高了孩子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三、在正确的观念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应该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权益,把他们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人来看待和教育。教师应把爱、尊重和严格要求融入培养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过程中。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他们是有独立意识的个体,幼儿虽然单纯幼稚,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

一次,和孩子们一起洗手时不小心把水溅到了维炜小朋友脸上,维炜仰起头说:“老师,你把水溅到我脸上了。”我赶忙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并帮维炜擦干了脸。孩子们悄悄议论:“老师也说对不起了。”老师的一句对不起,看似很平常,却是对孩子独立个体的一种尊重和承认,是孩子正确认识自我的前提。

在爱与尊重的教育过程中增加适度的严格要求,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严格要求是让孩子知道我们是社会的一分子,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要适应社会。

四、在家长的配合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当今的幼儿教育是师幼互动、亲子互动教育。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单是幼儿园的事,家园共育,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最佳途径。幼儿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生活场所中,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巩固,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就得不到衔接,幼儿就会出现两面性的倾向,非常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1.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要保持一致性,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良好培养,让孩子在统一的要求、规范下成长。

2.家长自己也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成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家长在处理问题时要与孩子平等相处,多运用鼓励的语言,切忌使用语言暴力。

尊老爱幼格言篇9

关键词:尊重;倾听;爱护

幼儿园是孩子们离开家长的怀抱,真正接触知识和踏出家庭的第一个场所。因此,孩子们懵懂的心情现在开始发生变化,他们到达一个陌生的环境并开始与一些陌生的小伙伴们开始交往。

孩子们在上幼儿园的同时,他们自身的认知观和个性都会展露出来,有的活泼可爱,有的沉默寡言,也有的调皮捣蛋。孩子们的内心更倾向于关注自己,缺少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和交往意识。作为幼儿教师,我在教学当中发现,要想培养小孩子们自由交际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爱护和关心幼儿

来上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接触外界环境也少,所以,无论是说话还是玩耍都比较独自,即使有些性格开朗点的小朋友也不会轻易地跟其他小朋友说话或一起玩,这样很容易就造成孩子们性格上的孤僻。正因为这样,老师要特别注意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关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尽量不要让孩子们脱离老师的视线范围,防止他们在自行玩耍当中摔倒或碰伤;监督孩子们不要打架或争吵,教育他们在吃东西之前必须养成洗手的好习惯,而且还要告诉他们不要偏食和暴饮暴食等不良行为。

二、教师要随时倾听幼儿的声音

当教师在教孩子们学习、游戏的时候,要观察他们的思维方式,多听听他们对这些事情的想法和看法,让他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这样老师讲课就比较容易了。比如,在教小朋友学画画的时候,题目是画一只小燕子,然后告诉孩子们这只小燕子所在的场景要靠你们的想象去画。等他们画完以后,让孩子们交换着欣赏,并且讲讲他们对别人画的小燕子和自己画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样的方法既可以增加孩子们学习画画的兴趣,又可以让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画得好的孩子进行表扬,对于画得不好的要多加鼓励,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不掉队。

三、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自尊心

幼儿园的学生年龄小,但是老师不能因为孩子们年龄小就忽视了他们的自尊心,这是极不负责的事情。孩子们的思想比较单纯,他们的注意力都是在关注自身,在学习或玩耍的过程中基本上不会顾忌到其他人的感受;有的孩子性格活泼,容易凑群也容易发生打闹,老师一定要教导他们和睦相处;也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老师要多鼓励他们放松内心,勇敢地去结交新朋友。对于个别经常犯错的孩子,老师要有耐心地跟他们讲道理,告诉他们错在哪里,以后要及时纠正。

总之,对于幼儿老师来讲,幼儿园的孩子们更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关怀。需要老师付出更大的耐心和爱心去教育他们,同时也要相互尊重。

参考文献:

[1]龚顺梅.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09-01.

尊老爱幼格言篇10

【关键词】幼儿教师;人格魅力;教育

幼教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爱儿童,爱事业,重师表,善合作,勤进取等”方面。

一、爱幼儿――幼儿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成长

“爱儿童”是一种专业态度,是对儿童的关爱和尊重。爱,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幼儿教师对孩子没有真正的爱,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对幼教职业来说,幼儿正是其工作对象最“脆弱”的生命,它更需要幼儿教师对生命怀着热爱、珍惜,更懂得这个阶段的教育对每个幼儿个体生命的重要影响。孩子的心是玻璃心,需要幼儿教师细心呵护、耐心教导。幼儿教育是保教并重的,孩子的吃喝拉撒需要幼儿教师耐心照顾,孩子变化无常的情绪需要幼儿教师耐心劝导,孩子的调皮捣蛋需要幼儿教师用爱心去包容。

有爱心的幼儿教师,会时刻把孩子装在心里,不容易受个别情绪或困难的干扰。在工作中,她们不仅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让自己保持心情愉快、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出现在孩子面前,还会不断调节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在教学中耐心、细心,会运用鼓励表扬、关心支持,激起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对幼儿的评价也是积极的倾向,使其在幼儿教师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与个性品质,身心在幼儿教师爱的呵护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心理学证明:凡是幼儿教师给予期望尊重的孩子,他就会感到莫大的鼓舞,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教师的教育,反之将会引起强烈的反感。

二、爱事业――幼儿教师的情感是师幼和谐成长的土壤

“爱事业”是一种专业情感,是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是幼儿教师快乐工作的源泉,也是幼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土壤。

在选择幼教这一行业时,一个人如果是因为爱这行业才选择它,在这条事业之路上他会义无反顾地执着地追求着,会快乐地工作着。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里,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因为有这份热爱,笔者的专业在幼教事业这一战线上发挥得如鱼得水;因为对音乐舞蹈感兴趣,在幼教文艺方面和音乐教学上如虎添翼,硕果累累;因为爱孩子,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感染孩子的童趣与快乐,尽情享受当孩子王这个角色所带来的满足感。

和谐的师幼关系能让孩子安怡、幸福。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爱事业爱孩子的情感,会让孩子产生对幼儿教师的依赖爱戴、真情相报,师幼在这种令人心怡融合的和谐土壤里互爱共享、健康成长。

三、重师表――幼儿教师的规范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准

“重师表”是专业规范 :保持适当的仪表、健康的身心、适宜的谈吐举止,提供一个可信任、言行一致的楷模。

好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感性模仿。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准。很多学生都曾有这样的感想:“我特喜欢某科目,因为我喜欢听这科目老师讲的课。”或:“我某科目特差,因为我讨厌这科目的老师,不喜欢上他的课。”因此,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幼儿教师的身体力行、善心爱心和责任心,甚至其兴趣、个性与穿着打扮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

在对大班“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测评上,有76%的幼儿喜欢漂亮老师,90%的幼儿喜欢老师面带笑容,态度和蔼可亲,88%的幼儿愿意老师与他们一起游戏。可见幼儿教师的情绪与态度在幼儿心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问幼儿为什么喜欢XX老师时,答案是因为“她对我们好”“跟我们一起玩”“温柔,不发脾气”“说话小声,小朋友犯错误了,说一会儿就不说了”等。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幼儿园,常面带微笑,说话和蔼可亲,能与幼儿近距离接触,用温柔的眼光看着幼儿说话等。一起做游戏,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让幼儿经常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就容易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楷模可能会在某个孩子幼小心灵里播下一颗理想的种子。对一个孩子来说,问题不是“我想成为一个好人”,而是“我想成为谁”。记得小时候上幼儿园时,一位幼儿园老师那漂亮得体的衣着穿带,面带微笑的面部表情,落落大方的言谈举止,以及赏心悦耳的轻声细语,令笔者无比崇拜,特别是那种敬业精神和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成了笔者的偶像。那时,一颗榜样的种子已悄然在笔者心里生根发芽,笔者立志要当一名像她一样的受大人尊敬、受孩子爱戴的幼儿教师。经过十年寒窗苦读,这个理想终于实现。在后来的幼教工作中,这位幼儿教师的楷模成为笔者事业奋斗的目标。笔者现在所做的事业就是把这些榜样的种子再播种到一代代的孩子心中,让这份光辉的事业代代延续下去。

四、善合作――人格魅力是教育幸福的指数

善合作,属于专业人格,有人格魅力的幼儿教师需做到亲切、温和、自然、幽默、自信、有活力、有亲和力、情绪稳定。

有人格魅力的幼儿教师应是睿智崇高的,充满爱心、富有幽默感的,是为多数幼儿所喜爱的;在能力上,是以其优秀的教学技能让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在品质上,则是以光明磊落的做人准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品德,并使其受用终身。在幼儿教师的自然、幽默里,孩子感到亲切温和 ;在幼儿教师的亲切温和里,孩子们感到亲和力;在幼儿教师的亲和力里,师幼都体验到和睦幸福。幸福的幼儿教育一定是能够激起幼儿的幸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