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语设计十篇

时间:2023-03-15 12:50:02

标语设计

标语设计篇1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概念

要清楚语文教学目标的概念,那么我们就要知道,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根据今年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所要达成预期成果,是进行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归宿。既然知道了教学目标,那么界定语文教学目标的概念也就不难了。在界定语文教学目标概念时,还要清楚,首先,教学目标不是课堂教学目标,其次,教学目标也不等于每节课的课堂目标的相加的总和,要知道,这里,总的语文教学目标的整体功能是要大于每节课课堂教学目标功能相加之和的。第三,还有区分出体系的和非体系的教学目标,要清楚的知道,语文课不等于其他门课程,不是由若干单元教学目标相加得出课堂教学目标,再由课堂教学目标加在一起得出总体的教学目标,它是网络性的,经由积累积淀形成的。

二、语文教学目标的性质

目前,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性质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要明确教学目标是属于认知性的还是属于体验性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要分清语文教学目标是预设性的还是生成性的。但是不管持哪种观点,教学目标既是起点,也是终点的逻辑没有不同。当然,他们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只从课堂角度出发,并没有涉及宏观层面的展开。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探讨有效教学目标的性质,应该从六个维度来全面的解读:认知性的还是体验性的,预设性的还是生成性的,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是具体的还是模糊的。也就是说,这六个维度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对学生的基本的要求出发,对语文教学目标性质的一个比较充分的说明,也就是要把语文教学框架从同一个级别的平摊分割模式转换为两个级别的层叠蕴涵模式。

三、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标语设计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课程目标 设计研究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促进小学生大脑开发的重要时期。由于口语表达能力还涉及逻辑思维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等,因此口语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必要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口语交际能力概述

(一)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

与书面交际语言相比,口语交际的语言使用相对随意,但更需要大脑的快速反应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并且口语交际一般都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有明确的说话对象和说话目的。口语交际需要一定的副语言手段的辅助,所以口语交际能力的组成要素有基本的要求。例如基本的听说能力、辅助的肢体语言和语言转换的能力等。因此,从整体看,口语交际能力的内容应包含适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能力、肢体语言及听说能力五个方面的内容。这对小学生来说,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以及不断地培养和锻炼。

(二)口语交际课程提出的背景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必要能力,同时也是锻炼小学生大脑思维的重要方式,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实际上,我国许多小学教师和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其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得许多孩子虽然成绩很好,但缺乏必要的表达自己的能力,不利于孩子的综合发展。同时,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在语文能力中,口语表达能力是极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并且,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的重要性

(一)是语文能力的重要构成内容

语文能力包括字词的识读能力、倾听能力和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更大,更吃力。因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涉及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大脑的应变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等的锻炼,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大脑开发。同时,口语交际能力是增强小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促进孩子对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并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课程是学生与教师交际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二)促进小学生的大脑开发

小学生的许多能力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学生各项思想和意识都还未发展完全。并且,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和意识进行开发和培养的重要阶段,效率最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大脑开发的关键方式之一。在小学阶段,若是能够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会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和知识基础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

(一)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一方面,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语言词汇的丰富程度。学生在将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时,不但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还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培养阅读能力时,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学作品的含义,而不是带有目的性地阅读。例如,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儿童版的《红楼梦》,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和阅读方法,理解文中的含义。并且,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将其中的故事进行复述,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口语交际课程有充分的学习热情,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自主学习。因此,在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中,教师应注意尽量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并向学生提问“你吃到的落花生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感受。并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展示自己曾经吃“落花生”的场景和感受。此外,教师还可在延伸课堂上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文章,或者趣味性比较强的文章,吸引学生阅读。教师可布置小作业,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进行概括等。

(三)加强口语课堂的互动与交流

加强课堂的互动和交流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不仅能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适当的讨论时间和机会。同学之间若是因为某个问题或知识点难以实现统一,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分别阐述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进而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中的互动讨论应保证在一定的时间之内,以避免课文内容学习与讨论之间失衡,这需要教师拥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此外,教师还可设定专项讨论主题,鼓励全班学生参与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等。

(四)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理解程度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真实的荷花。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的荷花与实际所看到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并积极表达不同的想法。另外,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己种植花草,让学生不仅在养护花草的过程中学到许多教材上难以学到的知识,还提高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课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尤其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五)运用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的运用,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方式。例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当学生模拟表演回答这一句话时的情形时,教师可辅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的设置,学生自主设计、自主表演,最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尽量让学生充分参与情景方案的设定、情景语言及人物关系等事项的决定。要求学生全面参与,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课文的内容及其传达的精神,给予学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保证学生的充分参与,还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入。同时,采取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促使学生增加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热情,促进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比较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还需要学生在日常交流和沟通中不断地锻炼。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是保证口语教学效率的基本前提,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针对性教学,进而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通过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加强互动与交流、密切教学与实践的联系,以及运用情景教学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秀君.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J].成功(教育),2013,18:53.

[2]廖军.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42-43.

[3]许娟.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J].好家长,2015,50:114.

[4]孟巧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分析[J].中小学电教(下),2011,10:145.

标语设计篇3

关键词:新课改;教案设计;显性教案;隐形教案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变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在这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之下。教师的主要武器――教案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案头。那么,何谓教案?教案是教师经过备课在课堂教学之前设计的教学方案。它既包括写在教案上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板书设计及教学媒体等显性的教案,也把它称为“狭义教案”。它还包括无法写在教案本上的但却无时无刻不渗透在课堂中的执教者的知识储备、生活体验、情感态度、个性风采等隐藏起来的东西。我们称之为“隐性教案”。或是“广义教案”。n堂之前的教学方案设计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也直接反映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其意义的重大,这里再不赘言。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设计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案呢?我认为既要写好狭义的“显性教案”,也要设计好广义的“隐性教案”。在“显性教案”的设计上,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设计教案时的角色要转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而这种定位必然会影响到我们的教案设计。在教案设计时,教师就不能再是课堂权威的发言者,不能再是标准和自我经验的灌输者。而应该成为节目主持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在设计教案时,除了对知识和能力的设计外,更要设计学生的课堂上的“可能”。也就是说要跳出自己地阅读感受,尽可能地把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设计到教案中。变固定目标为开发目标,教师要开创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人人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师要设身处地的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感受,尽可能地营造氛围,使语文课堂“学生常有惊喜”、“学生常有闪光点”、“教师经常被难住”。

其次,设计目标时应由单一目标改为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掌握者,而应该在能力、方法、情感和价值观方面都要有所提高。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仅要设计对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的传授,更要设计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与个人感悟的情景,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仅学知识,还要学方法;不仅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不仅强调语文学科的学习,还要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学习。变统一目标为多元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方面都有所收获。

最后,描术教学目标的术语要有所改变。

传统的教学大纳较多以学科体系为中心,表达学科的知识点和教学要求,对能力和教学要求往往采用“初步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抽象的方式,对教师要学生达到什么程度缺乏明确的要求,而新课程标准却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作了具体的要求。不仅结合知识点明确了具体的结果性目标 ,而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明确了一系列过程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对教学目标的描述更加具体、明确、操作性更强。如在“了解”一词下,就具体到如下一系列的行为动词“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写下、熟记”,对“理解”一词具体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等行为动词。当然在“应用”“技能”和“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行为动词进行具体的描述,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应该改变以往抽象的、模糊的描述,而应该改为具体的 、明确的描述。

写在白纸上的教案设计需我们精心设计。当然,我觉得隐藏在教师思想意识和情感深处的“隐性教案”同样起着主要作用。因为我们知道,如果同一份教案,在不同的执者者手中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究其根源在于执教者的心中是否还有一份“隐性教案”存在。我觉和要想设计好自己的隐性教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沉淀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储备扎实而丰富的专业知识,对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行不断的沉淀。试想一下,教师在教案设计时,给学生“教什么,就读什么”,想给学生“一碗水”,而自己却仅有“一碗水”。这样,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更适应不了新课程改革。如在学习的《沁园春・长沙》而教师只了解毛诗中的这一首。

第二,设计教案时要渗透进去自己的情感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和积极到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样就提醒语文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仅要设计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也要设计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光环中解脱出来,从高不可攀的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随着文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随着学生的忧而愁眉不展,随着学生的激动而手舞足蹈。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

最后,教案设计时要注意课堂中的口语表达。

标语设计篇4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教学目标 设计与运用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主要参照物,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思维,促进他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围绕课程知识点的教学要求,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够为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开头,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体系,真正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使用技能,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

1.务实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积累

英语课程的基础性目标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能够掌握丰富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基础。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一方面,便于他们积累丰厚的语言知识,便于他们进行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生语言技能的获取奠定坚实基础,便于他们进行灵活运用。

从英语课程的基础性目标优化出发,让学生的语言学习更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才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技能的关键所在。对此,我认为,首先,基础目标应有针对性,应该注重目标的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通过基础性学习体验的基础上有所理解。其次,基础目标应有适用性,注重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而确定适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的学习认知与文本内容相一致。最后,基础目标的训练应该具有多样性,即在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样化的思维模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将基础目标作为教学的重要前提,不仅有助于优化课程教学,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运用激情。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7B Unit 1 “Dream Homes”的“Reading A:Homes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学中,就该环节的教学基础目标设计进行了如下的设计:首先,设计整体理解感悟目标,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知晓文章的大意,并理解识记其中的常用短语词汇,如:love to do something,get into...,share something with someone等。其次,设计必备语言技能基础目标,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掌握一些介词的使用,如:in front of,next to等。最后,设计可稳复述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感悟全文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全文。

2.设计技能发展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

学生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告诉我们,注重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优化好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技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文本语言,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掌握一定语言知识基础上能够进行运用则是最为关键的。

在教学中,关注技能发展目标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为主动地使用文本语言知识,让他们进行灵活运用。这些技能目标的运用,首先,应体现技能与知识的相关联性,体现多元化学习思维和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其次,应注重体现学生技能目标的层次性原则,体现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最后,注重技能目标的创新性,让学生在这样的技能目标引导下,充分激活自身学习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学习精神,满足他们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

我在学习《牛津初中英语》7BUnit 3 “Finding Your Way”的整体单元教学中,就培养学生的语法时态等运用技能作了如下的教学尝试:首先,要求学生根据“Welcome to the unit”的学习要求,就目标方位和出行方式等进行学习运用,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运用技能。其次,培养学生的方位介词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语言使用规则的前提下能够进行灵活运用。最后,就一般将来时态中的“will”、“shall”、“be going to do something”等运用,设计由此相关的训练题目,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技能运用能力。

3.培养丰富情感目标,让学生发展和提高

新课程英语教学认为,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情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价值观。这种情感态度升化目标运用,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的思维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学生由学习而领悟其中的一些跨文化,更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需要出发,设计好如下的情感教学目标:首先,设计丰富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予以参照,以提高自身的情感思想。其次,设计好文化学习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感。最后,设计好团队学习目标,注重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总之,从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技能。这对于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曹玲.《牛津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解读[J].教师,2010,(3).

标语设计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目标设计 误区 措施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反映和体现在教学目标上。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方面,而教学目标居首要地位,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准。因此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是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误区

(一)三维目标分离。

课程目标是三维的,但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联系,相互渗透,而不是各自分离。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把三维目标分离。例如一位老师对苏教版第三册《夕阳真美》这样进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和能力:(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引导学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夕阳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该教案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块加以描述,看似条分缕析,实则割裂了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应该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的整合,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在过程和方法中充分体现。

(二)目标主体错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从学的角度而不能从教的角度来表述。“培养学生……”、“提高学生……”、“引导学生……”存在主体错位,“引导学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根本上有违“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目标表述模糊。

当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就要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不同维度和具体要求,运用概括、明确的语言准确表述。一般情况下,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有两类:结果性目标表述方式,体验式或表现性目标表述方式。“知识和能力”维度应尽量使用结果性目标表述方式,行为动词要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如使用“背诵”“辨认”“区别”“概括”等动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大多要使用体验式或表现性目标表述方式,行为动词往往是“感受”“养成”“树立”,这些动词往往比较抽象,缺乏操作性,因而在表述时,要明确具体的方法、途径。例如“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这样的目标设计空洞,缺乏可操作性。在表述时,可以这样写:“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

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水平,是认识、理解还是掌握或运用,要有明确的尺度,要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例如语文课本上田字格里的生字是一类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运用。绿线内的生字是二类生字只要求会认读。有些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对生字的掌握表述得比较模糊,笼统地写成“学会本课的生字”,这样的表述没有明确学生对一类字和二类字不同程度的掌握。

二、走出误区的有效措施

教学目标设计存在如上误区必然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就是要优化教学目标,走出目标设计的误区,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一)以《课标》为依据,呈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

我们应特别重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明确语文课程的地位、任务和标准,落实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方法,探究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做到高瞻远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年段目标,具体到每单元、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

(二)以文本解读为重点,展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的确,有效备课对于教学至关重要。备课中文本解读是前提,只有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制订《大禹治水》的教学目标前,只有通过反复研读感悟大禹治水的千辛万苦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才能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明确“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如果不能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精神世界相对接,那么教学就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但要从自己的角度解读文本,还要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重点研究文本在孩子眼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哪些是与他们生活实践相结合,哪些与他们情感世界相通,哪些是他们感到陌生和困惑的。这样才能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并寻找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路径。

(三)以学生学情为基础,体现目标设计的针对性。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可见,制订教学目标,应以学生为本,准确掌握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学生需要和发展水平的教学目标。

例如学生对战争革命年代的人和事比较陌生,在学习《的扁担》前,我请学生预习课文,说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文中“同志”“会师”“粉碎敌人的围攻”“斗笠”“记”这些词不理解,因而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我有的放矢,明确教学目标的掌握尺度。

在课改中出现种种失误,是前进中的曲折。只有正视失误,及时作出调整,走出目标设计的误区,在教学活动中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入解读文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优化教学目标,开展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标语设计篇6

【关键词】教学设计 优化 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导学、导教和导评的良好作用。而教学设计的科学与否,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科学、先进、优良的重要标志。可见,优化教学设计对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设计和优化展开讨论。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高效的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一堂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既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够通过各种策略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掌握课堂知识,并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充分和持续的发展。

在英语课堂上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步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将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步骤总结如下:

课堂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四个环节。如下图1:

二、优化教学设计的课堂实践

1.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才能有导向性,才能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调整和整合教学内容与辅助材料,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并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进行后期学习成果的测评和分析。

例如,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的八年级英语下册的Unit 6-Topic 3-Section B为《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教学目标为教会学生识别更多的交通图标,学习交通规则,并掌握if条件状语从句的知识。可以将其分为:

(1)Learn some words about traffic rules

(2)Learn more about adverbial clause of condition

(3)Learn to express remindings and warnings

(4)Learn more useful expressions

确定了设计目标后,后续的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围绕这四点展开。

2.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根据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下图2为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关系:

如上图2所示,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还有教学准备―教学活动―教学后续三个环节。

(1)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是指在教新内容之前进行热身活动和复习活动,它是一堂课的开篇环节。

1)热身(Warming up)。热身环节的作用类似体育活动之前的肢体放松与准备,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能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热身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分钟左右,良好的热身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良好的英语学习状态。根据初中英语学生热爱流行文化、充满好奇心、注重学习多样性等特点,常见的热身活动有:播放影视歌曲、影视片段、PPT多媒体等。导入方式有图片导入、问题式导入、游戏导入、简笔画导入、情境导入等。

2)复习(Revision)。“温故而知新”,任何新知识学习开始前,进行旧知识的复习是前提。复习也是教学准备环节的重要一环,用来将学生们大脑储存的知识进行激活和再加工,使其进入新的记忆状态,并建立与新知识之间的关联,巩固已有知识。

其中,著名教育学家John Keller提出的ARCS模式,因其兼具理论与实际使用价值,而被广泛用做设计热身和复习活动的标准。ARCS是指:Attention(注意)、Relevance(关联)、Confidence(信心)和Satisfaction(满足)。其中,注意是指准备活动应能吸引学生注意,关联是指准备活动应与新的学习有关联,信心是指知识学习应能强化学生的信心,满足是指知识应该使学生感到满足。

(2) 教学活动

1)呈现。进入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教学活动后,以教材为本源的新知识呈现极为重要。呈现的内容主要为:课堂教学需要掌握的词汇、句型、对话、短文等。

教学呈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呈现要求教师用学生熟悉的句型引出生词,用熟悉的词语引出新句型,用简单的英语教学,还要遵循“教材为本”和“准确简明”的原则。

2)操练。经过教学内容的呈现后,就应及时进入操练环节。在教学内容呈现环节后,教师呈现出来的教学信息是短时地储存在学生的脑海中,通过操练和复述,才能及时进行知识巩固,进入长期记忆。操练应该注意真实有意义、紧扣教学目标、语句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很清楚操练巩固环节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通过操练活动,学生才能对信息进行多次深入的认知加工,使其“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才算学会了这些知识。

(3)教学后续。教学后续主要是用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判断出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还存在哪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反馈。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并要求他们做出应答,也是一种与学习同步的评价活动。除了课堂中的实时评价外,测验或考试也是课后评价的重要形式。

总之,在中学教学的讲坛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永恒的职业追求。中学英语教学既具有课堂教学的共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

参考文献:

标语设计篇7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英语作业现状 作业设计形式及原则

一.英语作业现状

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快乐完成的同时从作业中取得成就感反作用于课堂学习,提高英语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在农村学校里进行更有效的作业设计呢?农村学校作业的布置仍跟不上教材生活化的步伐,传统作业形式仍占主要地位。那些拘于书本读写、限于室内的作业形式,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不利于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和发展思维能力。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兴趣,造成学生厌学的心理。

二.作业设计原则及形式

1.趣味性原则

我们面对的是孩子,他们对事物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物本身是否有趣,对他们是否有吸引力。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趣味性原则。如在学习PEP三年级有关食物的单词和句型What do you like?Do you like pears?一课后,可设计这么一份采访记录表,要求学生用英语询问并记录被采访对象的姓名及食物的名称并在小组交流,最后统计结果在全班英语汇报。

2.个性化原则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动手操作、研究和想象,所以投其所好地设计作业,他们学习起来就会兴趣盎然。小学生模仿力强,也有较强的想象力,因此可设计一些探究性的作业――制作贺卡,根据不同的节日制作不同的贺卡并写上英语祝福语,同时可用句型This is for you.Thank you.等进行交际应用,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英语文化意识。

3.开放性原则

开放型作业是学生喜欢又适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式,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或设计自己喜欢的课外作业,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因材施教教学法自古至今被广泛使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应注重多元化立体型的智能培养。如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学习一些地名及问路对话,我布置了四种星级不同的作业:

一星级作业:小组听录音,模仿跟读问路的对话。二星级作业:小组听录音,表演问路的对话。三星级作I:小组替换对话,合编问路对话。四星级作业:小组自编、合作表演问路英语小品。

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这种作业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缩短所谓“差生”与“优生”的距离,学生的个人知识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在做作业中找到乐趣,促进英语学习的欲望。

4.发展性原则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而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要格外注意发展性原则。做调查是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的常用有效的方法,较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如学完PEP英语第五册第二单元的各种菜肴单词以及补充学习购物句型Can I help you?I want some…How much is it?It’s…可设计一份调查市场上这些商品的价格的作业,并用英语填写商品名称和价格。这样不仅融入生活,并在生活中学得知识、习得语言。小组内交流调查结果,又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到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通过对课外作业设计的改革,让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激发和保护,从而培养其对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小学教学设计》(英语音体美版)山西教育报刊社2015年第11期

[3]张志远《儿童英语教学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4]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王斌华《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第2期

标语设计篇8

一、导学预设的三点要求

1.自身专业素养。英语水平是基础,熟悉了解掌握现行课程是基本技能,教者的英语水平和技能不应是简单停滞的“一杯水”和“一桶水”,而应关注专业发展,熟悉网络语言和词汇新义,让拥有的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让专业技能的提高成为不断进步发展的“长流水”。这样,教师的课堂语言才会新鲜,导学设计才有深度,课堂语言才会妙趣横生。

2.媒体运用技能。使用信息技术,会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会用收录机、小黑板、挂图等传统媒体,会用电子白板、投影机等设备,还应会简单应用软件,用它们模拟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另外,学会运用摄像、照相、录音设备,以及图像、视频、音频的转换及插入,也会给情境状态下的目标教学带来不少便利。

3.课程预设程度。要确定好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等综合因素来确定。要落实好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导引:如何创设情境或者呈现话题,让学生快速入境并引起探究兴趣。学习过程:要预知可能出现的学生疑难和探讨方向,针对问题或者疑难做好预设。课堂组织:根据分组的目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做好分组预设,避免浪费时间。课堂探究:预设的问题应具备思考性,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能力水平。

二、导学过程的三个环节

1.目标引领不可缺。目标分两类:一指学习的内容,让学习有范围、有方向,防止漫无目的、迷失方向。二指学习的难点、重点,是指学习的深浅度和主攻方向,防止浅尝辄止和走马观花。这解决了一个“学什么”的问题。

学习方法也应预设,那就是解决一个“怎样学”的问题。导学者应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分组训练。自主学习便于发现问题,分组训练便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当堂训练须巩固。自主学习后的生成情况,学习程度轻重不等,学习深度良莠不齐,导学者应预设当堂训练来发现问题和加深巩固。训练题的设计要紧扣学习内容,不能偏离课堂目标。训练题的设计应变换场景,训练变式能力。要有易错题和综合题,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及时检查勤反馈。每节课的最后,应适当预设检查练习。这样做,能加深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便于教者反馈。检查的方式:课堂抢答、情境提问、当堂默写、集体互审、组间竞争、个别抽测,方式灵活,不拘一格。

三、达成目标的三大关键

1.围绕目标多设活动。课程标准规定:“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要运用各类资源,应该创设各类学习活动。

学生模拟情景对话,可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媒体展示内容情境,能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直接进入情境体验,把学生带入简单布置的自然情境,感受对话环境,加深情感体验。

2.生成目标多作辅导。“英语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性”,英语课堂学习的效益会有个性差异,个别辅导必不可少。

学校层面,创设学生英语活动的空间氛围(板报、广播、竞赛等),让学生加深对英语应用的情感体验;进行小班化教学,让教师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学习,将当堂辅导落实在课内;举办住宿制学校,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有机会参与帮扶,共同提高。

教师层面,对学困生要倾注爱心,激发兴趣,端正态度,强化心理疏导,克服怕苦畏难情绪。导学目标的预设要有个性差异,关注学困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关注学困生的课堂行为,因材施教。设置分层作业,及时检查反馈。做好练习面批,进行组内帮扶,帮助补漏补缺。

标语设计篇9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教案设计;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142.28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18-02

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前必须的准备工作,而教案的设计又是其中的关键部分,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案的设计要突破传统侧重知识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测练题的选取和教学步骤的安排,呼唤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统一,使学生“在双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发展”。新课程呼唤与之相应的英语教案设计。因此,笔者认为,新课程英语教案设计应体现以下策略:

一、灵活开发校本资源,丰富英语教案设计的内涵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让学校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因此,开发校本课程的责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第一线教师的身上。既然是校本课程,则要与学校的资源相结合,突显其特色。教师结合校本资源备课,须以学校为本,离开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则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英语教案的设计应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传统的英语教案设计,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有关的知识和心理冈索, 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重教学步骤的设计,粗放学生。相较传统,新课程的英语教案设计应张扬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考虑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也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和班级学习氛同等因素,设计英语教案,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

(2)整合信息技术。教学媒体引入英语教案设计,无疑使英语教案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体现了新课改的一大特色。教师在引人信息媒体整合英语教案时,要了解这些教学设备的操作及其运用水平,结合自己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整合视听技术,力避运用教育技术容易走向的误区,设计丰富多彩的英语教案,活泼课堂。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播放英语原版片或真实的语言资料,让学生从视、听觉上感受真实的语境,效果更佳。

(3)有效利用硬环境,延伸课堂,发散教学。新课程的教学突破了原来的封闭状态,呼唤多维的、开放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课堂教学不再受限于教室。英语教案的设计也要体现这点。教师应将学校的场、馆、处室等引入英语教案,甚至辐射发散到校外的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充实教学。

二、整合教材原有知识,挖掘隐性信息,扩大知识面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讲授完教材,侧重点不外乎知识重点、难点以及考点,同时安排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外作业。他们没有考虑教材的潜在信息,也容易忽略学生的心智特点和能力。顺应这种理念就衍生出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没有给学生留出“自留地”以供其自我发展、自我创新。新课程的设计突其显性内容的同时张扬隐性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校本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为此,教师要勇于在英语教案设计中与新教材进行重构对话,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生理和心理特点、思维特征、学习态度等,以教材为范本,大胆创新,对其进行加工,通过取舍、补充、替换或拓展,创设情景,设计英语教案,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教师如能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英语教案中大胆地突破教材的限制,对其进行二次加工,自编、自导英语教案,辅以自设测练题,则既可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想象力,增长智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例如:笔者在每次对话课后都会设计要求高于书本的情景对话,让学生结合并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发挥想象力,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三、增强师生互动对话,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英语教案设计较为单一、线性,教师较为侧重英语教案步骤的编写,而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体验知识,完善人格。根据我国新课程的三个发展(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理念,摒弃教师本位主义,直接与学生全面对话,突破单纯的知识灌输,在英语教案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在与新教材进行对话的前提下,教师在设计英语教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情景,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感官注意力,吸引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参与,体验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能力。教师在英语教案的设计中应服务学生,侧重学生,构设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导火线”,促使学生解放自我,挑战教师,敢于与教师就知识发生碰撞,发表不同意见,提出独到见解。英语教案设计中要强调学生互动因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学习,促进知识、技能的生成,又交流情感,共同提升,和谐发展。例如,英语教师本着“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的理念,认真研读教材,在英语教案设计中力争把时间交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人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参与各种听、说、读、写活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知识,“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四、加强学科间知识的联系,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试题的设置不但考查学生本学科知识,而且考查学生对其它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反观以往的教学,教师常会将本学科独立于其它学科之外,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片面、实践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新课改力图突破这一不足,强调新课程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呼唤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互相补充,凸显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结合,在尊重学科差异的前提下,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促使各学科共同服务于新课改总体目标的实现。为此,教师在设计英语教案时,应既体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生成,又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时为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做准备。新课程基于单元所设置教学内容,很好地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案中既要基于本学科知识又要打破学科界限,延伸本学科知识,交叉、融汇和结合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设备贴近生活且切合学生实际的素材,例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地球与环境、生命科学、能源与人类环境、信息技术、人文与科学、社会与文化、健康与生活、艺术与人生等,将其渗透于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测练题、课外活动中,使学生既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又吸收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和理念,同时了解相关知识的新成就、新发展,为以后学习生活夯实基础。教师在英语教案中将学科内容与其它学科整合时,不要牵强附会知识,简单堆砌,而应紧紧围绕单元主题,有机链接其它学科内容,以立体化形式进行知识融合、呈现,这样就可构成以单元为中心,综合性内容为辐射的教学模块,从而整体优化单元教学。

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方案,大力提高英语教案质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的优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新课程的一个特征就是实现课程与教育技术的整合。教师在设计英语教案时,要变革传统英语教案那种单一、侧重教学步骤的做法,改单纯的汉字模块为图像、文字、声音的组合,将学科知识色香味美地呈现在课堂上,沟通学科问的联系,使学生健康成长。在聚会为主题的公开课上,笔者一开始就用投影播放了美国人的结婚聚会片段,同时在课上引出了许多不同的聚会,从而使学生在听课时积极调动各个器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正是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种类繁多的信息,既丰富了教材的显形内容,又有利于开发新课程的隐性信息,将时间隔阻知识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英语教案设计更具血肉,更生动活泼。

标语设计篇10

1.教学内容

本单元(Go for it!八(上)Unit 10)以decision making为话题,以talk about consequences为语言目标,通过连词if的运用,使学生掌握含有if条件句的时态搭配及运用。

2.教材分析

Section A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if条件句的结构和用法。

当if条件句表示将来的动作时,其句型结构为:if +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从句),+一般将来时的句子(主句)。

本课时将Section A中的1a~1c设计为一节“听说课”,时间为45分钟。

Section A 1a~1c共设计了三个任务型活动。1a要求学生通过听和说来复习一般将来时(在宾语从句中的运用),然后学习if条件句的用法;1b要求学生听录音并根据所获信息,通过简单的对话,让学生熟悉if条件句的结构和用法,其次是引导学生注意并重视该复合句的时态搭配问题,这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1c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pair work的方式进行口头练习,既可以口头复习含有将来时的宾语从句,也可以巩固并熟练掌握if条件句的用法。

3.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基本掌握了一般将来时的构成和用法(包括will do和be going to do),因此在时态的学习上应该没有问题;前期学过的宾语从句对学生理解从句的概念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本课时涉及的话题是decision making,涉及的句式主要是be going to do...和I think I will do...,学生应该是比较容易上口的,同时对应的话题也比较生活化,学生应该对此类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兴趣。

4.学习策略

(1)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能根据需要进行有目的的预习,提高课堂听课和学习效率。

(2)合作学习:在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pair work和group work)的活动中养成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抓住英语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5.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宾语从句:I think I’ll wear jeans to the party. 学习条件状语从句: if you do, you’ll...

(2)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听懂并熟练掌握if条件句的用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的问和答,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

(4)文化意识:了解西方文化对参加聚会时的要求,尤其是对不同聚会的要求。

6.教学重点

(1)学习并掌握if条件句,尤其是时态的搭配。

(2)比较并明白be going to与will的用法和区别。

7.教学难点

If条件句及时态搭配。

二、教学设计

1.总体思路

(1)情景交际法: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创设的party语境中,学习有关假设或推理的词汇和句型,掌握be going to与will表示将来时的用法(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能用)。

(2)任务型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多种任务活动,如pair work, group work等,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掌握好条件句if...will...的用法。

2.教学过程

Step One: Leading-in

T:Are you interested in listening to English songs.

Ss: Yes.

T: OK. First, let’s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If You Are Happy.

设计说明:通过听歌曲,导入本课时的重点句型:if you are happy...的条件句;在听歌曲中引入本课时的重点话题,以激发学生对本课时要学习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Step Two: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T: Are you interested in taking part in a class party What will you wear if you are going to take part in it.

Show som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nd write the following on the blackboard:

What will happen if I wear this kind of dress to the party.

Ask the Ss to discuss it in groups and try to get more answers about it. The more predictions, the more answers.

If you wear jeans to the party, (I think) the teacher will ...your friends will ...your parents will ...your deskmate will ..., etc.

First discuss in groups, and then ask some pairsto act them out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设计说明:利用歌词内容和多媒体呈现的图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if...will...句型,力求通过口头运用,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姿态,有利于后期学生的自我小结。通过接触生活的句型练习,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口头多次练习,为后面的听做好准备。

After finishing the acting, ask the Ss to practice more according to 1a.(There are three more to be prepared for.) First in groups, hoping to get more predictions, and then act them out, one pair in one group.

设计说明:反复多次练习同一句型就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既是营造课堂气氛,更是均衡提高班级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率,以及落实“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教学理念。

Step Three: Listening and practice

(1)listening to 1b

①Before listening:

Ask the Ss to pay attention to what they are going to write down: the infinitive form of verbs and how many words might be written down.

②While listening:

Once: catch the main meaning of the conversations, and get the (possible) answers.

Twice: check answers and ask the Ss to pay attention to what are not asked to write down in the form, such as ‘wear smart trousers, take a taxi / bus to...,expensive, take a taxi together, cheaper, me too, come with us if you want,’ etc.

③After listening:

Ask some more questions about the conversations:

What will John wear when he goes to the party (Conversation 1)

Who will Sam go to the party with (Conversation 2)

How will Alice and Mark go to the party(Conversation 3)

How many names are mentioned(说到) in Conversation 4

设计说明:先易后难。在听之前,让学生知晓听力的做题技巧以及所要听的内容,学会判断听力测试中要写出的内容,最后回答问题;这样逐步提升听力测试的难度,有利于拔尖和拓展宽度。

(2)practice

After the Ss get to know more and more about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try to push the Ss to repeat what they are listening to. Repeat sentence by sentence in order to practice their speaking abilities. The more sentences they can follow, the better English they can speak.

设计说明:先听后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将听到的内容复述出来,可以提高其瞬间记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勇攀高峰的积极心态,为后一步落实到笔头练习中做好准备。学生是否听懂刚才的内容可以通过复述加以验证,因为全班能整齐划一地读出句子,说明学生听懂了;如果个别词汇没有听懂,学生就不会整齐地读出,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实际教学效果。

Step Four: Practice

After repeating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leave some time for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one by one. Ask the Ss to ask questions if they need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