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实验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17 05:10:46

互换性实验报告

互换性实验报告篇1

关键词:

互换性;实验教学改革;机械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13201

1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验证性实验过多,束缚学生创新思维

验证性实验是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对于理论课程教学来说,验证性实验是必备的,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是其他高级实验的源头,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石。对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误差的分析能力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从而正确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积累各种测量方法。但是,目前来说,各大高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教学大多均为验证性实验,例如轴孔类单一零件的测量、简单测量器具的使用方法训练,一个课时如此,每个课时均如此。再加上许多高校重在理论教学,忽视了实验方面,导致实验设备不齐全,或者鉴于互换性实验设备一般均为精密测量仪器,价格不菲,让学生自己运用的机会很少,渐渐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无法启激发他们自己思考问题,使得实验教学枯燥无味,在学生眼里慢慢成为休息课程,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2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淡化学生积极性

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从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到最后的实验数据分析,学生几乎是按照固定的模式一路走到底:老师演示——学生模仿——记录数据——计算分析——写报告……完全属于被牵着一步一步走的状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阻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1.3考核体系不完善

针对实验成绩的考核,目前大多数高校均以最后的实验报告形式上交实验成果,完全根据实验报告来给学生进行评分,这种做法让学生慢慢形成固定思维:只要字写得好,报告写得完整肯定拿高分,忽略了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的乐趣,更湮没了实验中自己思考问题的习惯,也让撰写实验报告成为了学生眼中的负担,慢慢认为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

2实验改革方法

2.1开放式实验教学

首先要打破封闭实验仪器的想法,互换性实验设备一般比较昂贵,但是不能因为这样而不让学生灵活操作,实验任课老师应该充分讲解每个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把实验设备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己根据实验大纲和指导书,自己研究,自己解决实验问题。遇到不懂或不会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除此之外,不能一次的实验课程结束实验室就完全封闭了,要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做到学生想学,学生学习需要的任何时候,实验室都能敞开大门表示欢迎,并提供适当的辅导,这种实验模式虽然会加大任课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操作中深切体会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加深对仪器工作原理的理解,真正做到完全掌握仪器使用方法。

2.2增加综合测量项目

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具有一定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种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综合性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内容、方法、手段的综合,掌握综合的知识,培养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力式,运用综合的方法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

对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课程,开设诸如确定“判断某零件是否为合格产品”的综合性设计实验,学生根据图纸的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要求,自行分析合理选择测量器具,确定相应的测量方法,测量零件的尺寸和形状位置误差,并完成后续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在完成这样一个零件的测量实验,能掌握很多公差技术概念,使学生领会各种公差的含义,能分析其作用,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测量基准了解零件加工的工序问题,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分析得到不同的结果,将各种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激发学生思考选择最合适的测量方法,从而锻炼了学生全面运用知识、综合处理问题、勇于思考创新的能力。

2.3健全实验考核方式

传统实验评分方式多为实验报告,会导致学生上课出勤率低、态度懒散、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假造实验结果等各种不良现象,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因此,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实验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因素,首先要求学生实验课签到保证出勤率,其次学校提供完好的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成功率,再者实验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的参与率,对实验报告严格要求,按照各自实验结果进行撰写,要求数据可靠,错误的数据必须重新检测,数据后期处理得当,结果分析到位,实验思考题要求能够尽量作为课堂的发散题自己通过实验解决。这些环节均纳入评分中,一方面督促学生端正实验态度,各个环节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生踏入社会打好基础。

3结论

通过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增加综合检测项目和健全考核体系三个方面的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验教学取得满意的成效,努力为培养机械创新型人才打基础。

参考文献

[1]彭丽.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6).

[2]李孟源,尚振东.强化测试技术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1).

互换性实验报告篇2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稀释效应;盈余反应系数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042-02

引言

已有文献一般采用事件研究方法,考察拟发行可转换债券公告日(或前后一定区间)公司股票价格是否显著变化检验可转换债券的稀释效应。但是得到的结论却大相径庭,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当公司宣布拟发行可转换债券时,股价明显下挫,而在日本,股票价格不降反升。国内在该领域内有代表性的研究也得出相反的结论,如刘娥平(2005)与刘成彦、王其文(2005)的研究,前者发现了显著为负的异常收益,而后者则发现存在显著为正的异常收益。

我们认为,导致研究结论出现分歧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上述文献所采用的方法,难以将可转换债券发行事件本身对公司价格的影响和其他影响完全分离开来。特别是在中国发行可转换债券具有一定的门槛,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如果某一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同时也向投资者传递了公司是“好公司”的市场信号,从而做出正面的市场反应,因此拟发行公告事件前后的超额收益率,不一定就是可转换债券的稀释效应。现有会计准则要求对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不仅要披露基本每股收益,而且还要披露稀释每股收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采用新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机会,因为这两者之差刚好表示可转换债券对每股盈余的稀释程度,而考察稀释程度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可以更好地解释可转换债券的稀释效应。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来源

中国上市公司从2007年开始(根据新会计准则编制)披露基本每股盈余与稀释每股盈余。为了增加样本数量,将2007年年报中披露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期初数,作为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对2006年每股盈余的稀释程度,并根据下列条件选取配对样本:(1)资产规模最为接近;(2)未发行可转换债券及其他任何稀释性证券;(3)处于同一行业。最终我们得到30个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样本和30个对照样本。研究所需的数据来源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2008V》与《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库2008V》。

(二)检验模型

首先用下列模型建立其会计超常盈余和股票超额报酬率的关系:

URit=α0+α1UEit+α2SIZEit+α3LEVit+α4RISKit+α5GROWit+εit (I)

式(I)中URit为第i家公司第t年的异常报酬率,UEi t为第i家公司第t年的会计超常盈余,系数α1即为盈余反应系数。SIZEit、LEVit、RISKit、GROWit为控制变量,分别表示第i家公司在第t年的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公司市场风险、成长性。

然后在上述模型中加入稀释程度与会计超常盈余的交互项,考察稀释程度(DILU)对盈余反应系数、股票超额报酬率的影响。具体模型如下:

URit=α0+α1UEit+β×DLIUit×UEit+α2SIZEit+α3LEVit+α4RISKit+α5GROWit+εit (II)

式(II)中,交互项的系数β表示稀释程度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

二、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下表1报告了发行可转换债券样本公司和配对公司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样本公司的可转换债券对盈余的稀释程度总体来说偏低,平均值仅为7.518,不过,稀释程度的最大值达到了23.438。这说明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但近几年的发展也是较快的,特别是2006年以后(2005年全年和2006年上半年,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暂时停止),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受到更多上市公司的关注,单个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额度也越来越大,对每股盈余的稀释程度也相应增加。

从表1还可以看出,对于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样本公司,和未发行可转换债券的配对公司,其会计超常盈余、公司市场风险、资产负债率、成长性以及规模等变量的差异不大,但是股票超额报酬率的差异非常明显,样本公司超额报酬率的均值为24.9%,而配对公司的股票超额报酬率为49.7%,后者比前者高出近60%。这说明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对公司价值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

(二)多变量回归分析

我们以公司总资产最为接近的同行业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采用OLS方法对模型(I)和模型(II)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在没引入可转换债券的稀释程度和会计超额盈余交互项的情况下,会计超额盈余(UE)的系数为5.264,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引入可转换债券的稀释程度和会计超额盈余交互项后,会计超额盈余(UE)的回归系数增加到6.435,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引入交互项后,会计超额盈余(UE)的显著性增强,对股票超额报酬率的解释作用也增强。表2模型II中可转换债券的稀释程度和会计超额盈余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365,小于0,和我们的预期相符。说明当上市公司没有发行可转换债券时,盈余反应系数为6.435,此时等于会计超额盈余(UE)的回归系数,而一旦发行可转换债券,盈余反应系数等于会计超额盈余(UE)的回归系数,减去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乘以可转换债券对盈余的稀释程度,由于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负,盈余反应系数随着可转换债券对盈余稀释程度的增加而减小。

然而,表2的结果也显示,可转换债券的稀释程度和会计超额盈余交互项的回归系数虽然与预期相符,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所以不能拒绝交互项的系数为非0的假设,市场对可转换债券的反应并不充分。这可能由以下一些原因引起。首先是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规模较小,大部分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上市公司,其融资额度较小,因此对未来盈余的稀释有限。其次是研究样本数量有限,中国从2007年才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而之前并没有在年报中披露稀释每股收益指标。最后,在选择配对样本的时候,不同的配对原则,可能也会影响回归结果。

(三)稳健性分析

以营业收入相近的原则选择配对样本进行稳健性分析,发现会计超常盈余(UE)和市场风险(RISK)两个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有所提高外,其他关键的结果是一致的(由于篇幅所限,没有报告结果)。引入可转换债券的稀释程度和会计超额盈余交互项后,会计超额盈余(UE)的回归系数,比没引入交互项情况下的回归系数更高,同时交互项的符号为负,但仍不显著。

结论

可转换债券对公司价值的负效应确实存在,这一点和大多数的文献一致,但是统计上不显著也说明市场并没有对这种稀释程度做出充分的反应。

参考文献:

互换性实验报告篇3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二次设备 检修策略 状态检修

1 引言

随着市场改革的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电网的信息化,网络化迫在眉睫。智能变电站研究势在必行,主要集中在建设和检修两大方面,着重探讨检修方面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周期性检修在新的形式下已经不适应,检修过剩、供电可靠性降低、人力资源紧缺、定期检修方法的局限不断发出信号:检修模式迫切需要转变。另一方面,智能变电站方兴未艾,急需探讨其检修模式。本文在分析某220kV智能变电站各层特点基础上,总结了检修策略的现状,旨在为智能变电站的新检修模式提供参考。

2 220kV智能变电站的网络架构

D站为全户内布置的220kV终端变电站,配置220kV线路变压器组2组,110kV出线10回,单母双分段;35kV出线20回,单母四分段。

智能变电站的基础是基于61850通信协议,D站具有典型的“三层两网”结构。“三层”即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两网”即为站控层与间隔层之间的站控层网络,过程层与间隔层之间的过程层网络。

站控层设备又称变电站层(the Station Layer),主要包括自动化监控系统、一体化平台、五防子系统、调度通信系统、站内对时系统等;间隔层(the Bay Layer)设备主要包括测量、控制组件及继电保护组件,以及故障录波、报文分析仪、电度表等辅助组件;过程层又称设备层(the Process Layer),主要指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等一次设备,其二次设备主要包括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等设备。

站控层网络通过MMS(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制造报文规范)网实现站控层设备和间隔层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层网络通过GOOSE(General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网和SMV(sample value:采样数据值)网实现过程层和间隔层设备时间的通信。

3 二次系统智能设备的几个技术特点及其对检修策略的影响

3.1 过程层IED设备

3.1.1 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的特点

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改变了传统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结构,保护装置不再进行采样保持--A/D转换—多路切换,代之以高速数据接口(61850:9-2),从而避免了将诸多由交流二次回路可靠性造成的隐患,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保护逻辑,同时演变出独立的IED设备——MU(Merging Unit:合并单元),其作用是:将所连接的一次智能设备(ECT/EVT/ECVT、OCT/OVT、小信号互感器)的信号采集器的输出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同步、合并、输出、信号级联等。

简言之,互感器将一次电压、电流量转化为其采集器(远端模块)可以直接采样的弱电量,远端模块采样后经光纤发送给合并单元,合并单元重新组帧,即完成由一次设备的私有数据协议转换为标准的61850:9-2报文,通过光纤发送给间隔层设备,或通过级联等方式与其他合并单元进行扩展。对于小信号互感器,合并单元需要对其采集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匹配。

合并单元将多个互感器采集单元输出的数据进行时钟同步及合并处理,简化保护装置内部逻辑,是连接互感器与保护(测控)之间的关键环节,换言之,其同步性能、精确性、可靠性方面的要求均较高。

3.1.2 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对检修策略的影响

事实上,就D站在工程调试中及之后的运维经验来看,合并单元的性能尚有待改进。该站投运以来,超过60%的缺陷都与合并单元或互感器有关。首先,由于合并单元需要对前端的采集器做出回路参数匹配(小信号)或规约匹配(私有规约转换),导致二次专业无法单独对合并单元进行检修(对应传统检修模式中对保护模拟通道的采样试验),需要带同一次互感器检验;而电子式互感器恰恰无法提供传统检修模式中就地进行变比、极性的校验(不满足仪器测量精度)。根据现有的电子式互感器的调试方法,应利用标互进行准确级的测量(通常需要改动一次接线),对于定期检修策略而言,显然无法完成。

D站多台电子式互感器在集成调试或启动过程中,发现变比或精度出现较大偏差,无法投运,最后重新拆装GIS组件进行互感器调换与试验,影响了工程进度;小信号互感器,由于通过采集器输出模拟量给合并单元,在现场调试中发现采集器抗干扰能力较差,调换后虽然采集器本身没有问题,但因其回路参数与合并单元不匹配,在带额定负载后电压出现异常,不得不停电处理。

另一方面,合并单元的同步对时机制尚不成熟。现场调试中发现,合并单元在失去同步信号的情况下(例如突然断电),其所有后级保护默认数据无效,闭锁某些保护,但合并单元恢复同步后,后级保护并不能恢复其数据有效性,而需要通过断电来复归,增加了检修操作风险(做安措时,需要断开与检修回路内所有合并单元有联系的SMV软压板,不然将导致某些保护被闭锁)。

笔者认为,对于精度及准确级的问题,缺乏现场试验条件,现阶段只能依靠严格加强出厂验收把关,不必强行设置检修周期;对于采集器(远端模块)/合并单元的硬件故障,可以通过对间隔层网络上的报文分析仪与故障录波器进行跟踪分析,预先判断,争取准备备品与协调停电的时间;对于合并单元软件问题(如上述失步复归问题),应加强运维管理,在事故预案与顺控(Sequence Control)应用方面确保检修操作的正确。

3.1.3 在线监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检修策略的影响

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是实现对变压器、组合开关柜、避雷器等变电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测。智能一次设备的建模和系统的组态配置是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基础。《IEC 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等标准对智能变电站内设备的建模进行了统一规定。其中,DL/T 860.7中,规范了数据模型、服务以及建模方法,对站内设备应采用基于面向对象的方式进行建模。通过将装置中的若干功能进行抽象,对应成为若干逻辑节点,并将与该逻辑节点相关的数据和数据属性封装于其中,以实现各装置各功能间的逻辑联系。

一个物理设备(Physical Device),应建模为一个IED对象。如下图所示,该对象是一个容器,可以将其理解为为一个服务器(Sever),该服务器至少有一个访问点(Access Point)与外部通讯,同时可包含多个LD(Logic Device:逻辑设备)。LD是某些具有公用特性的LN(Logic Node:逻辑节点)的集合,如智能终端LD可命名为“RPIT”。在LD中包含多个LN,LN对象是可以通信的最小功能单元,属于同一功能对象的数据和数据属性被放在同一个LN中,如断路器LN为“XCBR”。LN中包含数据对象DO,而DO中又包含相关的数据属性,如断路器LN中,断路器位置的数据对象DO包含状态值“stVal”和品质位“q”,用来表示断路器的位置状态以及该位置状态值的品质。

图1. IED模型

由于智能变电站中大量采用智能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通过虚拟的端子排进行逻辑联系,因此,必须最终确定一个SCD文件(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全站系统配置描述)。该文件全站唯一,通过对所有IED设备的CID文件(Configured IED Description:IED实例描述)及SSD(Substation Specification Description:全站规格配置描述)的整合,完成对所有站内IED设备的逻辑资源分配。所谓组态配置就是完成SCD的过程。

其中,CID文件必须通过厂家提供的ICD文件(IED Capability DescriptionIED:能力描述),导入系统组态工具进行SCD配置后得出,然后将CID下载至各IED中。

由于保护设备经过“六统一”规范化设计,因此虽然ICD文件为厂家自行开发,但基本格式相近,因而导出的CID格式整合成SCD后不会产生较大冲突。但智能一次设备并没有类似过程,设备建模欠规范,较多设备的数据集中包含过多数据属性,导致导出的CID文件无法为其它厂家的配置工具无法读取或读取出错;另外,由于一些厂家研发对设备的建模进行区域适应性最大化,以满足厂家开发管理需求,但对组态配置和后期运维检修造成了的困难。

再者,由于ICD文件和厂家说明资料中都未能提供所有数据属性的功能描述,若今后进行设备检修调换或技术改造时,组态配置虚端子容易出错,且隐蔽性高,很难通过对比检查发现,若检修时缺乏集成测试的条件,对设备的安全运行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2 间隔层设备

3.2.1 组网方式及其技术特点

根据国网公司第441号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规定,保护(测控)组件应对本间隔采用直采直跳(Direct Sampling Direct Trip)方式,而各保护单元间、保护单元与智能终端的联锁信息(Interlocking,包括失灵启动)等信息采用GOOSE组播过滤方式(即经由过程层网络的交换机)。

所谓直采直跳,即在网络拓扑形式上采取一种最简单的点对点架构,这种方式不依赖交换机、路由器等其他网络设备,直接通过光纤或者双绞线将变电站内各节点连接起来。接线简单,单一节点的故障对整个过程层网络的影响面最小,最小限度影响变电站内一次主设备的正常运行。点对点结构需要大量的光纤,IED设备要考虑设计较多的通信接口,需要提高成本。而在这种结构下,站内各IED设备仍旧是信息孤岛,无法实现IEC61850所提出的信息共享化和互操作性。但由于省去路由环节,IED设备之间的通信延时固定,且不依赖于外部同步时钟源,这将解决智能变电站采样值同步问题的关键难点;同时可以忽略网络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因网络设备故障,造成过程层网络的大面积失灵,从而使站内一次主设备失去保护。

而D站的过程层GOOSE或SMV网,均通过星形拓扑实现组播。星形网络能够满足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的实时性要求,实现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性,且能够有效避免网络风暴。同时该方式布线简单,管理方便,对交换机没有特殊要求,任意两个IED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在四跳以内。其缺点在于:系统冗余度差,中心节点设备的负荷重,对网络设备性能及稳定性要求高,因此对重要设备应考虑通过双网冗余配置。

在D站中主变部分按照主变间隔单独组网,采用双网冗余配置,满足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继电保护及与之相关的设备、网络等应按照双重化原则进行配置,双重化配置的网络相互遵循相互独立的原则,当一个网络异常或退出时不应影响另一个网络的运行。其他部分按照电压等级组网,多台交换机之间采用千兆口级联。

由于过程层网络SMV和GOOSE网通信延时受路由影响,同时又参与保护逻辑判定,因此成为影响保护组件性能的重要因素。IEC 61850规定通信时延不得大于4ms。为了降低通信协议栈的时延,SV和GOOSE报文经应用层和表示层,通过ASN.1编码处理后,越过TCP/IP协议直接映射到数据链路层,因此无法实现组播;在组播方式的实现上,D站采用静态虚拟局域网(VLAN)划分。

静态VLAN一般基于交换机端口进行划分,静态VLAN的配置最简单,也是最安全可靠的,根据VLAN的成员关系配置每个交换机端口,这需要提前规划好每一个端口所连接的IED设备要成为哪一个VLAN的成员。静态VLAN划分是目前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对组播报文进行过滤的主要手段,D站的VLAN划分若下图所示。

如图所示,当作为VLAN2成员的110kV线路1合并单元本身的告警信号的GOOSE报文,由于采用了静态VLAN划分,该GOOSE报文只会转发到VLAN2的成员端口,即110kV线路GOOSE交换机A的FE0、FE1、FE20端口,而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的成员端口,从而达到了对GOOSE组播报文的过滤,相关成员端口收到该GOOSE报文后根据全站配置文件SCD进行筛选,最终由FE1端口的110kV线路1保测装置订阅。

3.2.2 组网方式对检修策略的影响

虽然过程层GOOSE网或SMV网采用双冗余配置,但由于采取星形拓扑,实际通过中心节点(或分节点)的IED往往较多(对于110kV或35kV网络,情况将更为严重),若按照定期检修策略,检修(调换)时需要对所设计的设备进行检修操作(通过投退GOOSE软压板完成),且由于D站保护(测控)组件对本间隔智能终端设备采取直采直跳,逻辑上并不需要将处于该网络上的保护完全退出,而仅仅需要投退部分GOOSE软压板,但这样做会增加误操作的风险;若完全退出保护,一则失去了直采直跳的优势,二则由于交换机集中较多设备,若跟随间隔进行停电检修,则无法协调所有保护的定检周期,若单独进行停电检修,则该交换机涉及间隔则额外多出计划停电时间,从而使传统的检修策略陷入两难的境地。

同时,静态VLAN也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划分VLAN后,交换机每个端口的配置将变得较为复杂,尤其是信息交集较多的端口,其端口设置类型及标签类型和所属的VLAN范围更为复杂。当出现某个端口或交换机损坏,不但需要按照VLAN划分原则对端口进行重新配置,在涉及多间隔保护时(如上图中的A/B/C任意一个交换机均涉及的VLAN10),若不进行保护的关联验证,正确性很难保证;若停用保护相关GOOSE软压板进行验证,则可能涉及较多保护的检修操作(同上),安全性同样较难保证。

综合以上两点,笔者认为交换机或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故障往往具有先兆性,即其端口或主机在完全损坏前,会出现频率由低到高的报文传送失败,而跟踪网络报文分析仪或保护测控装置本身的通信记录,或可预知其故障,从而尽可能避免定期检修;同时,在配置VLAN的交换机投运前,应做好充分备份,即尽可能将中心节点(或涉及保护多的)网络设备从硬件到软件配置文件,1:1进行备品准备及调试,也可以加快备品更换速度。

需要指出的是,静态VLAN的复杂程度将随联闭锁回路的复杂程度正比增高:如220kV的失灵启动回路以及安稳系统等信息交集较多的公共回路等,若单个端口故障,未必能按1:1配置交换机备品,势必需要更为灵活的动态VLAN分配方法,例如GMRP来实现组播过滤(D站间隔层设备不完全支持GMRP)。

3.3 站控层设备

3.3.1 综自一体化平台

按照间隔配置智能组件设备,实现一次设备控制、在线检测数据、测量等功能的就地智能化处理;在综合自动化系统一体化平台上实现各类高级应用,完成智能告警、顺序控制、状态监测、辅助设备智能控制等功能。

D站自动化后台采用南瑞科技NS3000系统,整个站控层MMS网络呈双冗余配置,并用光纤以星形方式连接到各测控单元及测保一体装置,收集站内故障告警信号,实现自动控制。站内控制闭锁实施五防逻辑闭锁,使用珠海优特的闭锁服务器,用以存储闭锁逻辑。五防与其他一体化信息平台设备皆通过IEC 61850规约接入站内控制层网络。

3.3.2 典型缺陷分析及其对检修策略的影响

D站启动投运后,运维员发现通过后台遥控操作35kV保测一体装置软压板时经常操作超时,但现场巡视时发现装置面板上显示软压板已成功变位;部分设备变位信息在泸定站后台能够反映,但无法在中心站自动化系统中显示。

D站自动化网络实现全站双网冗余配置,A网网段为172.20.0.0,B网网段为172.21.0.0。

通过对遥控过程的报文的跟踪捕获,发现是遥控软压板操作超时是因为变位遥信不上送。同时发现MMS A网中突然出现B网报文,该报文为保测合一装置(南瑞继保RCS系列)所发出。如下图所示。

图3. A网报文分析仪捕获的报文中含有B网地址报文

现场确认,站内MMS A网与B网间不存在网络层以上的连接(ping不通)。同时发现南瑞继保保测装置和四合一装置会发送ARP报文给后台、远动等服务器,服务器回复A网的物理地址给南瑞继保装置。

通过软件进一步对出现变位不上送的保测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部分报告号被异常关闭。报告号在后台系统与保测装置建立通讯初期会因为后台总召而使能,之后,保测装置的遥信、遥测变位均为主动上送。由于保测装置的报告号被关闭,因此当后台遥控操作软压板执行成功后,虽然软压板发生变位,但装置将不再上送变位信息给后台,使后台无法确认执行成功,最终显示执行超时。

由于南瑞继保装置的通讯接口是个HUB装置(只有一个MAC地址,这表示在数据链路层上,A、B网是通的),其IED在发出在ARP请求后,通讯接口同时向A/B网所有地址广播,而南瑞科技基于Linux系统的后台服务器在收到A/B网各自ARP请求报文后,不判对方网段,直接将自己的A/B网IP地址回复给保护装置,由于A、B网路由不对称(通常情况下,B网路由更快),保护装置会建立起错误的IP与MAC地址关联,即服务器B网IP对应保护A网卡物理地址时,便会出现之前服务器通过B网发送请求,保测装置通过A网向服务器发送应答的情况(非ARP报文,服务器直接丢弃),保测装置经过一定延时后关闭报告号,重置ARP缓存。至于有时中心站无信号反馈,是因为远动服务器重复了上述过程。

可见,造成目前异常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南瑞继保装置内部的ARP缓存表老化机制使得装置定时通过自身的HUB进行广播ARP,二是南瑞科技基于Linux的系统在收到错误ARP后对网段不做判断、直接回复。

由于南瑞继保装置基于的VXWOrks操作系统无法修改底层命令,装置通讯的硬件HUB更无法批量更换,因此通过对Linux系统的ARP回复策略进行修改是较妥当的方案。修改“arp-ignore”参数为1后,后台不再进行交叉网段的ARP回复。

由于测控装置或保测合一装置可随保护装置进行检修,剩下的后台机、远东工作站或网络设备,无论是定期检修策略还是状态检修策略,差别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上例中南瑞装置A、B网交叉期间,保护动作信号是无法上送的,事故情况下将意味着监控系统功能的失灵。日常操作中偶尔数次的操作超时也许轻易就会被忽视,也许仅仅是在操作日志上留下一笔记录。因此,笔者以为,随着智能变电站的深入发展,自动化系统对整站影响的扩大,尤其需要注意日常运维工作中的异常现象,及时总结,及时处理。

4 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的状态检修展望

随着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定期检修所需要的停电时间也越来越难安排。且一次设备已实行状态检修,在一次设备运行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只为二次设备的定期检修而受累停运一次设备,必然影响供电可靠性,否则又必然造成二次设备的超周期运行,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一、二次设备都实行状态检修,由“到期必修”向“应修必修”观念转变。

通过对智能二次设备的原理和运行工况分析可知,智能二次设备除了类似电源等家族缺陷外,其它类型的故障极少,同时智能设备有强大的在线自诊断和通信功能,甚至每个插件都有故障诊断功能,一旦插件故障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能瞬时给出告警信息,强大的自动化系统也能对运行工况进行实时监测,为智能二次设备全面开展状态检修奠定了技术基础。

5 结语

智能变电站的新检修策略尚处于探索阶段。笔者结合实际运维经验,先后分析了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一次设备ICD文件的标准化、过程层网络设备以及综自一体化平台对于现行检修策略的影响,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随着智能变电站网络构架的优化,一、二次设备的在线监测与自诊断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得状态检修具备了实施基础,新的检修模式呼之欲出。开展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的检修停电,提高保护装置的可用率和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

[1]Q/GDW 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2]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S].

[3]Q/GDW 396-2009,IEC 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

互换性实验报告篇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建筑材料检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计算机系统的作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监测方面。由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人民与社会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材料进行监测,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准确度,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1、计算机技术的技术原理与特点 计算机网络应用于建材检测的设计构架是以内部管理为着手点,检测的日常工作,建立检测管理系统,设置记录检测状态和网络监控系统跟踪,依据业务需要实现广域网的互联。对于以上所叙述的管理内容,要想完全实现,就要解决网络监控系统、检测管理系统、实验室间联网的技术的问题。其中,检测管理系统与试验机及检测中心内部各个作业部门的终端计算机联系在一起,组成了整个检测运行环境。检测管理系统能够完成对检测试验数据的完整处理,主要有原始数据的采集、试件的收登处理以及对测试数据按照国家有关的现行标准及规程进行评定、处理。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全面实行保密操作,也就是对每位用户设置权限,并且必须有相应的权限才可以进入各模块的操作;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具有实验室所需要的基本管理和统计功能,也就是评定结果、自动计算,打印已交费报告以及强大的统计和查询功能;操作实行流水作业,完整再现检测过程;为了确保数据的储存和安全保护,要对系统进行定期拷贝、备份。

2、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材料检测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包括收样、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对整个采集过程的监督出具报告等各个方面,下面是具体的分析:

2.1、收样

一般是由收养人员下达的拥有相应数据的委托单,检测人员根据委托单进行材料检测。在收样阶段,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整个检测工作具有系统性,整个工作的处于有效的工作状态下,在进行材料收样时,对各个检测材料可以进行自主编号,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号码的唯一性,避免因号码重复带来检测数据的混乱。

2.2数据采集

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时,我们可以采用数据采集仪或者相类似的数据采集设备,这类采集设备精度高,采集数据密集有效,能保证采集数据的真实性。

2.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整个材料检测中的关键一环,数据处理模块包括众多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应该具有数据采集、数据计算、数据判断并生成检测报告的功能。数据处理模块的大小、复杂程度完全取决于子系统,一个数据处理模块应该有若干个检测数据分项和一个总体评价模块组成建筑材料检测数据处理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每个子系统都有数据输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检测结果输出模块、数据库、查询模块等组成。对于建筑材料来说,检测的内容众多常见的有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水灰比、钢筋原材、钢筋的焊接、混凝土的外加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水泥的质量等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及先进的科技水平的推进,建筑材料的检测数据系统也相应的发生改变,需要对检测的指标和检测内容进行升级。

2.4监督过程

通过引入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对材料检测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计算机具有实时拍摄及存盘的功能,在检测过程中或者检测审查过程中可以及时的发现检测问题,对整个检测过程进行全面的追踪。网络监控系统主要对一些破坏性试验项目如砂浆、混凝土、水泥等检测项目的试件工作情况进行拍摄,并且要求试件破坏过程与原始数据的生成曲线同步、对应。

2.5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的数据交换

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的数据交换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通过数据交换系统,技术人员能够做到在不亲临现场的情况下对检测工作进行远程监督,这样不仅能节省工作人员的时间还能够节约成本。目前,实验室联网的远程数据交换系统有很多模式,但最常用和最经济的方式为使用SQL型数据交换系统,其最大的优点是每个服务站点原有的C/S架构程序不用修改,只需增加数据交换系统就可以实现。其基本思想是在互联网中设置转发服务器,各站点通过转发服务器交换数据。

2.6出具报告

在进行检出材料检测时,要出具相关的检测报告。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规范、标准的数据监测报告。数据监测报告是为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及竣工后的质量监测提供依据,所以,对数据的每次监测都要提供具有准确监测结果的数据报告给建筑单位。将监测数据以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方式进行录入,并用相关的表格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等,计算机系统就可以按照固定的格式打印出数据监测报告,如果表格发生变化,计算机系统也会做出相应的格式变化,将数据监测报告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进行要求。 

3、对计算机网络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几点建议 

3.1、建立科学试验室管理制度 在计算机化管理过程中,稍有疏忽将会致使系统数据全部丢失或错乱,但是,检测试验管理工作是建筑材料质量测试过程重要环节。因此,计算机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科学建立试验管理制度。在计算机化管理中,试验室要制订出相应的“工作岗位责任制”,在进入试验前要制定“计算机操作及网络运行检查制度”以及“仪器设备检查制度”,为避免中途计算机自动录入由于软件出现故障或停电而造成数据的丢失的问题,要配备相应的切合不间断电源、数据自动录入电脑并打印(打印自动录入的当前数据)和光盘备份,使计算机系统在处一种安全科学的状态下运行。

3.2、加强审核的自动化程度

当前,检测管理系统的操作中,由于“报告审核”还处在人工核查阶段,所以在检测业务较多的时候,工作量就会显得非常大,再加上电脑屏幕显示的特别多的信息内容,就造成报告错误难以识别,进而使有着较大的审核出错率。因此,要加强检测管理系统审核的自动化程度,设置一些自动更正功能或自动识别功能,为审核人员自动提示经常出错的情况或比较较明显的异常检测数据。 

3.3、探索更合适的建材检测软件

目前,实验室联网使用较多的是利用互联网中设置转发服务器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经济方便,但是其传输技术不稳定,数据的安全性也不高,在实际运行中,当数据量很大时,整个传输路径就会常常发生“阻塞”现象。例如,当计算机运作过程中出现故障时,计算机管理员不能对软件进行维护。电脑管理员只能依据软件开发商进行维护,这样就会很难及时进行维护。除此以外,当客户需要修改个别项目或增加个别项目功能时,没能提供非常好的扩充接口。即使通过远程进行维护,其传送和修改过程也非常费时费力。 所以,现阶段各软件开发部门应该探索更适合建材检测特点、经济实惠又方便快捷的网络传输技术。

结语

工程质量与建筑材料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此,必须保证建筑材料质量,做好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验、与监督。在材料的检测上,实验室已经相当完善,但是在实验室的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数据无法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为实验室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靠,使得实验室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数据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互换性实验报告篇5

XBRL特性及审计线索分析

XBRL是建立在XM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标记语言,一方面它继承了XML语言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在继承的基础上赋予了许多新的特性,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加方便、高效的信息应用平台。它的新特性,从审计的角度又该如何把握审计线索,进行过程审计和事后审计,是应用XBRL财务报告后所带来的新问题。

1、多种格式输出特性及审计

XBRL根据行业分类标准,编写XBRL的实例文档,根据XBRL样式表生成XBRL财务报告,根据XBRL的特性,同一份XBRL实例文档,采用不同的样式表,可以生成多种样式的企业报告,所有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可以一次性完成,实现“数出一门,资料共享”,因为减少了数据的重复输入,降低了数据出错风险,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真正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编制效率。此外,采用诸如可以在浏览器上显示、可以转换成不同的数据格式传输,还可以打印成纸质财务报告等多种格式进行输出,方便了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综合利用。因此,审计时一是着重审计同源数据的来源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合规性,二是审计格式的差异对财务报告数据是否产生差异,三是审查样式表设计的合理性,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对信息进行披露。

2、跨平台使用特性及审计

XBRL文件可以在Windows、unix和Linux等不同的操作系统下无需进行任何转换和修改就可以直接使用。在不同的财务软件或管理软件中,不管是采用何种或何种版本的数据库,只要转换成XBRL格式文件,就可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将使信息以免费自由的使用且可允许任何人去撷取其所要的资讯,而不会有任何的错误且资料可以跨平合使用,使XBRL成为在互联网上企业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报告的一种通用语言。因此,审计时应着重分析跨平台使用的XBRL的脚本文件,通过“下钻”(Drill-Down)功能查看XBRL格式文件,并从标记作为审计数据来源的线索。

3、数据跟踪特性及审计

XBRL是采用标记对数据和文本进行标记的,这就使不同的信息之间建立了一条有效地跟踪相关的信息线索,可以用倒查方法自上向下地跟踪和考察数据源直到底层的数据,这种跟踪和链接关系极大地方便了信息使用者阅读和分析企业财务报告。因此,审计时应对数据的链接关系进行跟踪,通过数据的来源线路查核数据的正确性,同时审核与某数据有关联关系的相关数据的来源及正确性,通过这种关系线路实现“查一涉十”的审计效果。

4、多语种特性及审计

XBRL可以通过添加语言标签的方法,对数据和文本进行翻译,从而实现企业报告的多语种输出,解决了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财务报告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问题。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于2002年11月11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六届国际XBRL大会上,利用SYSTRAN公司的技术将一份XBRL格式的日文财务资料演示转换成了英文格式而取得成功,这个案例表示XBRL已消除了企业报告中的语言障碍,使XBRL财务报告已实现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审计时把握语言翻译的准确性,特别是对有特定含义会计用语和财务数据的翻译是否准确,有无误译,避免信息使用者出现曲解其意的现象。

5、精确搜索特性及审计

因为XBRL在采集数据或文本时是使用标签描述数据或文本的含义,在对数据进行搜索时,不是像网页文件HTML那样只是根据字面内容进行搜索,而是根据数据或文本标签的语义进行定位的,搜索引擎就能够非常快速和准确地找到信息使用者所搜索的特定信息,还可通过其他应用程序对搜索结果中的数据可以进行求和等处理。因此,审计时应根据搜索引擎对数据的定位指向是否存在偏差,特别是要注意运用其他应用程序对搜索的数据结果进行再处理的过程是否严密,结果控制是否是否准确,保证与源数据所体现的财务信息一致。

XBRL的审计效用

XBRL的应用,改变了企业财务信息的报告方式,同时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实质性的功用,主要表现在:

1、实时报告,实现连续审计

XBRL是采用计算机可识别的语言对经济业务数据进行标记的方法来取数的,企业财会部门可以实时对财务数据进行编报,缩短了数据在财务部门停留的时间,减少了数据被修改的可能性,使审计部门可以通过XBRL可以直接拿到原始数据,随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实行连续审计,及早发现企业的财务问题,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保护信息使用者的权益。

2、在线披露,实现实时审计

XBRL技术已突破了定期报告财务报告的局限,可以做到在线披露和实时,审计人员据此可以实时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做到在线监控、实时审计。

3、超级链接,实现跟踪审计

通过XBRL具有超级链接功能,为审计人员提供了审计线索,使审计人员在阅读财务报告时实行跟踪审计,在更短的时间里查询数据来源的正确性、真实性和全面性,改变了过去到企业现场查实数据的做法,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审计能力。

4、电子报告,提高审计效率

XBRL改变了传统纸质财务报告的报告方式,通过专题网站在网上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且采用了更加详细的XBRL样式表,使审计人员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自主地审查和下载企业财务报告,并且利用相关软件可以非常便利地将数据进行再处理和再利用,生成不同的审计报告,提高了审计效率。

XBRL对审计的影响

审计工作是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和正确性进行审计,其审计方式也必须与不断变化着的财务报告形式和内容而更新。随着网络财务信息披露的发展,审计工作也必将面临对网络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需求。XBRL以高效快捷见长的财务报告形式改变了信息的披露方式,对新时期的审计工作造成了影响,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1、对审计模式的影响

审计模式是审计导向性的目的、范围和方法等要素的组合,主要规定了审计应从何处着手、如何着手以及何时着手等问题,审计模式主要有详细审计模式、会计报表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四类。此外,传统审计一般都是事后审计,XBRL实时的财务报告信息要求审计部门事后审计向实时审计和连续审计转变,成为审计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2、对审计业务内容的影响

传统审计主要审核和出具被审计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审计报告,XBRL格式报告的出现,在信息披露的时间和形式并增进了披露的内容,还可能要求提供连续信息的可信度和完整性的连续鉴证,此外,面对审计信息使用者多样化的需求也给扩宽了审计人员的业务范围和内容,审计人员要面对海量的数据,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能力去甄别信息以满足各种信息需求。

3、对审计工具的影响

XBRL是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传输技术报告企业财务报告,其采用的披露工具和媒体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审计工具也应予以更新,需要相应的新的审计软件和技术来进行审计,比如下载和提取数据的工具、抽样程序、数字分析软件、审计自动化软件、嵌入式审计模块、集成测试工具、协同审计工具、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同时随着信息的实时化,同步分析的难度也加大。

4、对审计成本的影响

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审计模式和审计方法对财务报表审计基础上,也对XBRL的实例文档进行验证和审计,这样就增加审计成本。这部分成本应由谁来承担?是财务报告公司、审计结果的一般享用者、自愿的XBRL参与公司还是由审计部门来承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自愿计划是在SEC注册的公司自愿参与的,为了鼓励参与,自愿计划未对XBRL文档验证提出要求,自愿者可以自愿提供XBRL文档的验证信息。因此这部分验证成本是否应由自愿参加的公司自身来负担的?

5、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由于XBRL对源数据的标记和实时报告,XBRL的实施可以使审计人员通过数据的波动而更容易地发现公司异常的交易活动,更加准确地进行风险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风险。当企业的财务信息以XBRL文档实时流动时,通过标记抽取的数据可能会发生存在某种错误或是未经审计的变化,当审计人员未发现这种在财务报表中额外存在的错误风险而出具XBRL文档的验证报告时,又增加了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这可能影响审计人员承接XBRL业务的积极性,进而影响XBRL的发展。

一些建议

1、由审计署牵头尽快制定XBRL的相关审计规范

XBRL的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其所显示出来的优势已让世界瞩目,在发达国家迅速发展的态势已表明以后的财务报告将会越来越多地采用XBRL,将会成为财务报告的主要形式。我国虽还不是XBRL国际组织的成员,但已在上交所和深交所应用,如何对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还没有具体的执业规范。因此,应由审计署牵头尽快制定针对XBRL财务报告的审计规范,规范对XBRL格式报告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等,增强信息使用者对XBRL报告的可信度,以促进我国XBRL的发展。

2、审计重点应向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转移

XBRL是新一代的财务报告形式,除对XBRL的报告结果进行审计外,更重要的是应对生成XBRL的过程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审计,即以结果导向的审计程序改为持续的过程导向的审计程序,重点审计XBRL结构控制的合理、合法、合规性,检查是否对所有事项均认真进行标记,以减少重大错报事项的产生。同时,对XBRL报告产生的可控和不可控审计风险进行合理的估计,对检查和评估内在控制风险,对系统的安全机制、防火墙、关键信息加密和授权密码等进行详细的测试,以保证达到XBRL最优级的风险控制。

3、重点审计XBRL实例文档的合规性

互换性实验报告篇6

【关键词】 LTE TDD FDD 混合组网 切换 融合

一、引言

据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GSA)于2015年7月的关于LTE发展情况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181个国家的677家运营商正在进行LTE投资,全球143个国家的422家运营商推出了LTE商用网络。据(艾斯)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统计预测,随着LTE技术在全球市场的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年底全球LTE用户数达14亿,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35亿。

为了实现最大化利用频谱资源和设备投资,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于网络覆盖和网络容量的巨大需求,越来越多LTE运营商的选择LTE TDD/FDD混合组网,并逐步形成One LTE网络。去年年中统计数字表明,全球已有超过18家运营商采用了TD-LTE和LTE FDD两种制式的混合组网,随着4G LTE商用的不断推进,运营商部署TD-LTE和 LTE FDD的融合网络还将继续增长。

二、LTE TDD/FDD混合组网概述

LTE混合组网融合可以统筹发挥LTE和LTE FDD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TDD FDD频率资源。LTE网络包含一个共同的核心网络和TD-LTE、LTE FDD两个无线网络的接入方式,结合灵活的LTE基站覆盖区的模式和频率的实际需要,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共同实现网络覆盖、广覆盖的深度,最大限度提升整个网络的容量。两种接入方式间可以实现互操作和网络管理,也可以实现LTE终端自由切换网络,TDLTE / LTE FDD网络流量负载均衡等功能,为用户提供4G服务。

1、核心网:共用一套EPC核心网,核心网对TDD或FDD完全不感知。

2、基站

站点资源:共享基站机房、天面、电源、空调等其他配套设施。

BBU:可共用,对外呈现一个逻辑站。

RRU:不可共享。

天线:可考虑共享,需要在智能天线的BF增益和传统天线的高增益平衡,也要考虑建设成本、后续演进等因素。

3、标准协议

L3的S1和X2接口完全相同,主要差别在物理层和L2 MAC调度。

三、LTE TDD/FDD混合组网关键技术

3.1载波聚合

FDD/TDD载波聚合能够使运营商经济合理部署TDD,与FDD网络形成优势互补。使用TDD频段上行覆盖范围的制约因素就可利用载波聚合将TDD及FDD频谱结合起来,低频段FDD可以扩大上行覆盖范围,而TDD频段可以增大下行容量。载波聚合LTE FDD/TDD频谱结合起来,提高网络的峰值速率,改善网络应用覆盖,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提升了FDD/TDD的覆盖区域及网络容量。

3.2互操作

在TD-LTE与LTEFDD混合组网时,由于两网频段和定位不同两网不会同步覆盖,为了保证用户体验的一致性,需要实现两网之间的完美互操作。

3.2.1 TD-LTE与LTEFDD互操作原则建议

在空闲态, UE根据检测的小区信号质量及开机搜网策略,驻留在质量好的TD-LTE或LTE FDD网络;根据各运营商策略,设置LTE FDD、TD-LTE频点优先级和重选门限,从而引导UE优先驻留在FDD或TDD网络。在连接态,通过UE驻留的LTE FDD或TD-LTE网络承载数据业务,也可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承载在特定的LTE FDD或TD-LTE网络。当LTE FDD或TD-LTE网络负荷较高时,通过负荷均衡实现两网之间负荷分担。

3.2.2 重选策略

根据检测的小区信号质量及开机搜网策略,通过频点优先级控制UE优先驻留LTE,对服务小区和临近小区测量值的监控,来触发小区重选。重选触发条件的核心内容是存在有比服务小区更好的小区,且更好小区在一段时间内都保持最好。LTE中的小区重选,分为同频的小区重选和异频的小区重选两种,TDD/FDD重选则为异频重选,同eUTRAN系统。与小区重选有关的参数来源于服务小区的系统消息SIB3、SIB4、SIB5和SIB8。

3.2.3切换策略

4G->23G的CS话音切换;23G4G PS域的双向切换;PS+CS并发业务发起4G->23G的切换,即CS话音业务能够实时切换,PS域业务能够在话音业务结束之后自动恢复。

3.3 移动性管理

TD-LTE和LTEFDD移动性管理策略,在基站级别综合考虑LTEFDD或TD-LTE目标小区选择,通过配置载频偏移量、小区偏移量来实现优先切换到LTE-FDD或TD-LTE。以LTE FDD、TD-LTE信号质量为基准,优选同频邻区作为PS切换目标小区,其次选择异频非同覆盖邻区作为PS切换目标小区,最后选择异频同覆盖邻区作为PS切换目标小区。

3.4 负荷均衡

TD-LTE和LTEFDD负荷均衡策略,在基站级别综合考虑LTE FDD、TD-LTE的服务小区、邻区的负荷信息,通过X2接互其他基站相应的LTEFDD、TD-LTE邻区的负荷信息,负荷均衡模块统一进行策略判决,在LTE FDD、TDLTE邻区中选择出合适小区作为负荷均衡的目标小区。

在LTE FDD/TDD融合组网时,LTE基站通过ANR技术来自动收集、自动调整邻区关系,并辅以无线信号测量、传播特性估计、无线信道测算等技术,优化切换机制,快速、准确地实现无缝切换。

四、LTE TDD/FDD切换性能测试

4.1测试小区信息

4.2测试工具仪表

4.3测试系统基本配置

4.4测试内容

LTE FDD小区向TD-LTE小区切换

TD-LTE小区向LTE FDD小区切换

4.5 LTE FDD小区向TD-LTE小区切换测试步骤

同时打开TD-LTE和LTE FDD小区, MIFI5375接入LTE FDD小区;

UE保持连接态;

移动UE,从LTE FDD向TD-LTE小区移动,直到切换;

切换成功;

4.5.1 UE接入FDD小区时候的重配

UE在接入时,接入到FDD小区,重配消息中携带measId为1开启异频切换的A2事件。A2对应的measId是1,reportconfigID是2。A2的RSRP门限是60-140=-80dbm。

4.5.2 UE上报A2事件

上报的measId是1,这个是UE上报的A2事件。rsrpResult 48实际是-92Bm,低于-80dBm开启了异频测量。

4.5.3 服务小区收到UE上报A2后重配UE

服务小区收到UE上报的A2事件后,重配UE,重配消息携带测量的异频频点ARFCN 41140,measObjectId是2,这个频点下的PCI包括37。服务小区下发的A3测量的reportConfigId是18。异频A3对应的测量measId是1。

4.5.4 UE上报异频A3测量

UE继续向TDD小区移动,UE上报异频测量的A3事件,measId是1,上报的PCI是37为TDD小区的PCI。实际目标小区PCI=37此处的RSRPresult -85dBm,源小区49代表-91dBm上报了A3事件。

4.5.5 服务小区下发重配携带mobilityControlInfo

服务小区(PCI为FDD小区24)下发重配,携带移动控制信元,包括目标小区的PCI 37,频点ARFCN 41140(2645MHz)。

4.5.6 重配完成UE切换到TDD邻区

重配完成,UE切换到邻区,PCI为37,ARFCN为41140(2645MHz)为TDD小区。

4.5.7 测试结论:

系统支持FDD到TDD的切换成功。

4.6 LTE FDD小区向TD-LTE小区切换(从略)

4.7切换时延统计

统计TDD到FDD的切换时延为21ms,TDD向FDD的切换时延为20ms。

五、结束语

从前期LTE混合组网试验情况来看,混合组网模式中LTE FDD与TD-LTE共用一张核心网,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投资。探索和验证融合组网的发展路径,发现和解决好相关技术和产业问题,为未来的网络演进和升级做好准备,同时也推动相关企业各种制式网络的演进和升级、共存、互操作以及统筹利用好各种制式的网络资源,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

参 考 文 献

[1]肖清华.LTE混合组网策略及技术.2014.10.17

[2] 汪丁鼎,朱东照,肖清华.TD-LTE和LTEFDD混合组网实施策略[J].移动通信,2013,(21)

互换性实验报告篇7

关键词: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会计信息化,目标

 

一、 XBRL概述

XBRL(Extensible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一种在互联网环境下披露企业信息的标准化语言,是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的标记语言,)在企业信息交换中的一种应用,是目前国际上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标准和技术。XBRL为企业在互联网上编制、存储、财务报告和其他信息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便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信息或财务报告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重用;便于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流的控制,进一步提高财务报告数据的安全性。XBRL具有跨平台使用和无许可证限制、搜索数据快速准确、对同一份企业报告按多种格式输出等特点,便于则一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XBRL自1998年在美国诞生以来,XBRL国际组织的会员目前已有550多家,会员所属行业涵盖了全球信息供应链,这使得XBRL逐渐在全球经济发展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XBRL的目的是向企业的财务信息的供应链上的各利益相关者提供满足其多样化需求的信息。XBRL的出现将给企业信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带来一场效率的革命。

国内外不少专家和学者对XBRL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如杨周南和赵秀云、潘琰、张天西, Higgins与Harrell, Weber等。也有学者对XBRL的应用优势和应用前景提出了质疑,如刘勤。笔者认为,XBRL以非线性的信息组织形式、灵活的Web应用、经济的开发成本、便捷的数据处理、开放的标准和数据的选择性更新等优越性受到青睐,为信息时代网络财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XBRL对会计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XBRL技术将给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带来技术性的革命。 XBRL的应用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会计信息报告的及时性

基于XBRL的互联网财务报告实质上是一个全球互联的实时报告系统。可以设想,公司会计系统采用了XBRL,可以及时结账。免费论文。审计人员能紧跟着客户的工作进度,通过持续的监控系统跟踪企业交易事项和XBRL会计分录。贷款人也能通过XBRL直接或由相关软件编制的专用报告来监控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每个公司还能得到基于XBRL信息的实时信用评级;可以评价其交易伙伴的业绩。企业财务报告和对财务报告的分析的工具最终都将电子化。

(二)会计报告模式转换的简易性

XBRL将使公司更容易地生成财务报告,应用在总分类账和会计分录中,使在不同的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告编制更加容易。一个公司外部的分析师或投资者可能无法把一个财务报告从美国公认会计准则规格转换为国际会计准则规格,但是有了XBRL,他们没有必要再亲自做这些工作,这种转化工作完全可以交给专门的转换软件来自动完成。财务报表的编制者和审计师将因此能够产生和协调适应性最为广泛的报告。

(三)会计信息的完善性

在XBRL的支持下,会计师事务所将从公司财务业绩的验证工作转移到验证财务预测和非财务信息(顾客满意、员工留持和环境报告等)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等工作上,如验证XBRL标签的应用是否恰当运用,信息是否被操纵以及数字报告是否可信等,而财务信息中的数量化的部分都可以通过XBRL来自动分类、汇总、检索、传递和列示。财务报告的商品化使得财务专家日益致力于揭示、翻译、评估那些非定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来自于跨行业的组织或是来自于从人力资源到客户关系管理等广泛的企业部门。这种分工的结果,使得非数量化的财务信息和决策中必要的非财务信息的处理和地位,与量化信息同等重要。

(四)经营管理的全球性

XBRL的应用使会计信息获取扩大到全球,任何投资者都有同等的机会关注并获得遍布世界各行各业的公司的信息,这不再是一部分人的专利。在一个全球性的资本市场中,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营运水平、业绩如何,因为有了以XBRL作为信息披露的工具,都将拥有同等的机会参与到资本市场并获得全球性的资本,这将不再是大公司的专利。XBRL是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个人投资者拥有的最实在的工具,借助于XBRL,投资者可以切实关注被投资的企业,这不再是机构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的专利了。企业拥有了XBRL,可以向全球投资者、债权人等各种利益相关者呈报丰富和个性化的信息,信息的不对称将得到极大的缓解,资本市场中投资者歧视和企业歧视的现象将逐渐消除。

三、基于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XBRL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对于XBRL这样一种新技术的应用,它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会计如何适应信息技术引起环境变化的问题;它也不仅仅是财务报告信息存储、传递、输出方式的改变,它可以改变会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带来可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各类会计人才的重任,而会计人才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承担着使会计信息资源创造价值的重任。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既精通财务、会计等经济管理相关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该能够依托信息技术和财务、会计知识,将会计理论、会计思想、会计方法在计算机上实现,从而改善组织的运营,增加组织的价值,并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XBRL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一步反映了会计人员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笔者认为,应该把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通过让学生掌握本领域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向其介绍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独立持久地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上,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其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跟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步伐。XBRL的应用不仅要使企业的会计信息资源给企业带来管理效益,还要使其产生社会效益,满足企业相关的各类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由此,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以下能力:

(一)利用基于XBRL的软件工具提高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目前,企业通过网络报送的财务报告,一般采用PDF,HTML,WORD格式,这种格式的财务报告对于会计人员来说,仅仅改变了阅读的媒介和方式,不便于对财务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和利用。随着上市公司数目的增加和披露内容的不断增加,导致网站的财务报告信息逐步成为了海量信息,使用者难以消化。采用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除了方便使用者快速获取和阅读财务报告外,各类信息用户还可以通过软件工具进一步对财务报告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和再利用,获取决策相关的信息。无论我们今后从事哪个行业的会计、审计、财务分析等相关经济管理工作,我们至少要了解XBRL及其相关软件工具的应用,才能提高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免费论文。

(二)掌握XBRL的技术标准和分类标准,能够建立和维护基于XBRL的信息报告系统

XBRL应用的最关键步骤是制定XBRL的分类标准,而建立XBRL分类标准的前提是定义企业的基本财务数据,这是会计人员的职责,技术人员替代不了。分类标准制定后,企业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不会一成不变,当准则和制度因为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发生变化时,会计人员就必须根据新颁布的规范或分类标准对XBRL的标签进行更新。另一方面,基于XBRL的信息报告系统提供了“下钻”功能,这将要求会计人员对明细分类账或经济交易事项的数据进行规范和制定标准,用标签表达财务数据的含义。要具备对XBRL信息报告系统建立和维护的能力,会计人员必须掌握XBRL的基本技术原理和分类标准,以及基于XBRL的信息报告系统的操作技能。

(三)掌握与XBRL相关的会计信息系统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知识

基于XBRL的信息报告系统的财务数据是以可阅读的字符形式存放于实例文档中,必须对系统实施有效的控制程序,以保证通过XBRL披露的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完整。财务信息披露发生差错的风险主要集中于会计信息及会计数据与标签配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针对XBRL信息、报告系统及其相关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和制度,并付诸实现,这些工作责无旁贷地落在企业的会计或审计人员的肩上。另外,企业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人员必须对应用XBRL的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估和鉴证。这些都需要我们的会计和审计人员掌握一定的XBRL技术和分类标准,并熟悉信息系统的流程、控制程序和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

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对XBRL知之甚少,这为XBRL在我国的推广带来了很大难度,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XBRL标准的建立。XBRL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中还而临诸多问题,有些问题很难马上解决,需要分步骤、分阶段地逐步推行。首先,针对国内的会计从业人员几乎没有XBRI才目关的知识背景的状况,在国内大学必须开设XBRL的课程,该课程需要在计算机专业、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专业、金融专业进行不同侧重点的讲解,以加强XBRL知识的推广和影响面;同时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开发相关培训课程介绍XBRL知识,使更多的相关专业的学生乃至其他相关从业人员了解掌握有关XBRL的知识并加以运用。免费论文。其次,从XBRL标准制定的层面上来看,需要有专业人员对XBRL标准国际发展和应用状况、国外其他地区组织XBRL的实施案例的情况进行追踪,密切关注世界各国对XBRL研究的动向和成果并进行借鉴,以减少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并加快开发适合我国国情并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突破瓶颈,促进XBRL向更加成熟的阶段发展,为财务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创造更流畅的通道,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潘琰.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及其对会计的影响闭[J].会计研究.2003(1).

[2]杨周南,赵秀云.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2).

[3]何玉,张天西.XBRL理论研究综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6(8).

[4]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XBRL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J].会计研究.2006(9).

[5]张泓波.XBRL在会计信息化教育中的推广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2).

[6]石贵泉.XBRL: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推进器[J].山东经济,2009(5).

互换性实验报告篇8

自2010年开始,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将“汇编语言”和“接口技术”课程合并成“汇编与接口技术”,要求在原有两门课程内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重新优化新课程的教学方案,并要体现出课程的先进性。因此如何规划课程内容,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就成了设计和规划新课的关键。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证实所采用的教学方案是有效的。

一、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规划

在总结以往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我们对新课程的规划达成了共识,即坚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内容规划方式。[1]

1.汇编语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汇编语言教学要加强对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认识,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指令和硬件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便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汇编语言仅靠书面作业是很难深入理解指令的内涵和掌握程序设计技巧的,要坚持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这个过程,尽快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达到此目的,我们在涉及指令的第一次课后就安排了汇编语言调试工具debug的实验;并随后要求学生对每条指令和课堂上讲过的程序(包括作业)在debug或dos环境下进行测试,观测变量和标志位的变化。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很快掌握了汇编语言的基本内容和程序设计方法。

2.接口技术要坚持以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

坚持以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就是在学生掌握必要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以案例为基础设计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2]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各章节的特点设计了很多教学案例,包括定时器控制蜂鸣器发声案例、定时器产生日时钟案例、定时器产生pwm波形案例、并口控制步进电机案例、并口在0或1方式下交换数据案例、中断控本文由收集整理制器与并口或定时器结合的中断控制案例、微机之间串口通信案例、rs485方式通信案例、ad0832多目标同时控制案例等。通过对以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感受到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问题的热情提高了,掌握课程内容的能力增强了,同时学生对硬件课程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当今需求,而课程内容的更新也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将新技术pci总线和usb总线引入到教学中来,使传统的课程赋予了新的内涵。[3]

pci总线和usb总线的引入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层面,要针对学生在理解时序控制和总线协议中存在的困难开展教学活动;重点加强对pci和usb总线协议的理解,并结合传统的eisa总线分析pci总线与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分析总线“桥”的作用和工作原理。虽然这部分内容没有开展实验,但它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专题讨论,学生对新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二、接口教学要强化关键知识点的理解

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知识点是学好课程的关键,也是引导学生深入思维、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1.强调in和out指令与硬件的互动关系

在接口的控制中常用的两条指令是in和out。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这两条指令执行过程中如何会引起接口信号的变化,从而引起cpu与io之间的数据交换。为使学生建立软硬件之间的互动概念,应重点讲清楚in和out指令的三个基本要素;即in和out指令在执行过程中,首先cpu会将指令中涉及到的端口地址送到地址总线上,译码后选定要操作的端口;同时会产生/ior或/iow有效控制信号,控制数据的流向;此时out指令会把数据送到数据总线上,而in指令会从数据总线上获取数据。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能深入理解软硬件的互动机制,为接口的设计奠定基础。

2.注重对中断控制器8259端口寻址方式的理解

中断控制器8259内涉及到了十多个端口,但片内地址只有一根线a0,如何用一根片内地址线寻到那么多的端口呢?学生很难理解这个问题。为了讲清楚这些概念,可以结合8259采用的端口译码片内地址a0、特征位、初始化顺序、先送地址后数据等多种寻址方法,并结合其他接口芯片的寻址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深入理解8259的端口寻址过程及特点。通过对该知识点展开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接口中的所有寻址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接口电路的设计也是有帮助的。

3.加深对dma主从模式下ior\、iow\、memr\、merw\信号的两面性特征的认识

无论是cpu还是dma,都可以完成存储器与io之间的数据传输。实际上,在存储器与io交换数据时,作为当事的双方并不关心谁在控制它们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只要满足总线数据读写时序,存储器和io就可以完成数据交换。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dma能模仿cpu对总线的读写控制时序,自然也就能达到数据交换的目的,只不过cpu是通过软件方法实现,而dma则是通过硬件方法实现。因此在教学中应强化对dma的四个信号(ior\、iow\、memr\、merw\)在主从模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仔细分析cpu控制下完成存储器与io交换数据的机理以及dma模拟这些过程所必需的硬件信号和它们在不同模式下的作用。这不仅能使学生容易理解dma的工作原理,而且也能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设计中软件和硬件互相替代规则的认识,为设计计算机系统中的主控器提供很多思路。

4.从ad转换器的查询和中断方式来看软硬件的相互配合

任何接口的数据交换都包含查询和中断两种方式。查询方式的本质是通过in指令来获取ad转换结束的状态信息。由于ad转换结束线一般是非三态的,所以需要在数据总线和ad转换结束状态线之间接入三态门。在用in指令查询转换结束状态时,ad转换结束的状态与总线瞬间接通,从而可通过数据总线获取ad转换结束状态的信息。中断方式获取转换结束的状态与查询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它需要通过一根硬信号连接到中断控制器上,同时要解决中断发生的随机性问题,并按一定的格式编写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查询和中断方式在软硬件设计上的差别清楚地说明了这两种数据交互方式在原理上的差别,教学中应注重说明不同方式下软硬件搭配问题,使学生掌握不同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

5.挖掘接口芯片应用的潜能

接口技术可供挖掘的知识点很多,比如用定时器产生频率和占空比可调的pwm波形,就是接口芯片的应用拓展问题。可根据定时器方式1和方式3的特点,将定时器0选用方式1,定时器1选用方式3,定时器1的输出out接在定时器0的gate上,生成的pwm波的频率由定时器1的输出频率决定,pwm波的低脉冲部分由定时器0的定时时间决定,只要改变定时器0和定时器1的时间常数就可以改变pwm波的频率和占空比,从而输出频率和占空比可调的pwm的波形。通过类似知识点的扩展,开拓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也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全面开展研究性教学

全面开展研究性教学是课程建设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包括研究性理论教学与研究性实验教学。前者以专题报告、调研报告、研究报告和小论文为主,后者以研究性实验为主。

在研究性理论教学方面,除了结合现有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题目外,还结合新技术设计了另一些题目,例如i2c总线和spi总线时序的特点及时序产生方法、i2c总线的读写时序与pci总线的读写时序之间的特点分析、pci总线和usb总线应用技术的新进展、pci总线与传统的系统总线的区别和相关的应用实例分析等。在研究性实验教学方面,我们结合实验平台和扩展实验平台设计了许多实验题目,例如i2c接口的存储器访问实验、i2c接口的rct时钟控制实验、spi接口的eeprom访问实验、音乐播放器实验、带图标显示的交通信号灯实验、竞赛抢答器实验、远程电机控制实验、恒温控制实验、风扇演示系统实验、串口小键盘音乐通信实验、定时猜数游戏实验、基于采数计时控制的交通灯模拟系统实验、基于串口的多功能播放器实验、警报系统实验、秒表设计实验、数字闹钟实验、电子琴实验等。

研究性实验给课程带来了很多生机,在业余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实验室里讨论和完成自己的实验。学生对这些实验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多年来学校一直采用开卷考试,强调以应用为导向的试题内容,并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的比例,使平时努力得到认可。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比例是:考试成绩占50%,平时作业占15%,平时实验占15%,研究性实验占15%,专题研究报告占5%。采用这种考核与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平时就注重对自身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互换性实验报告篇9

为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范,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对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廉洁风险监管管理,应市局和院部的要求,杭州湾检验站于25日在站会议室召开了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会,具体内容总计如下:

大厅业务岗位日常工作的廉政风险点在:(1)检验费用的计算和相关打折优惠的项目是否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实施;(2)申报监督检验的初审材料是否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没有统一严格按照要求受理。针对上述问题制定的防控措施有,业务大厅各岗位人员内部之间相互定期纠查,定期交换各自负责的业务事项。

室主任岗位的廉政风险点在:(1)未能合理公平公正的按要求安排检验任务,受外部因素影响无主要特别原因优先安排个别申报单位的检验事项,(2)违规审核相关检验报告,(3)检验现场处置检验相关各类情况尺度不统一。针对上述问题制定的防控措施有,1.严格按照院要求合理有序安排检验任务,做到任务全公开,如有需要相关过程留有见证资料,2.由站长定期抽查主任审核的报告,3.加强各部站之间,部站与院之间的沟通交流,避免在项目分包存在不合规性,避免检验费用计算方式和检验尺度不统一。

检验员岗位的廉政风险点在:(1)违规出具虚假报告,(2)检验现场不同的申报单位检验尺度不一致,(3)违规向受检单位介绍和特种设备相关的第三方服务对象。针对上述风险点制定的防控措施有:1.各检验员之间定期报告相互纠查,2.检验现场时各检验员之间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站内制定一套廉政风险示警机制,3.例会时严格强调检验人员现场一律不允许推销和介绍与检验类相关的第三方服务业务,相互监督。

互换性实验报告篇10

一、考核企业基本情况

省省级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地处县城东路,占地面积48亩,总建筑面积达9200平方米,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现有仓容3.25万吨,5栋高大平房仓。仓储设施齐备,配有机械通风系统、环流熏蒸系统和粮情监测系统,为安全储粮提供技术保证。辅助设施建有办公楼、配电室、化验室、中控室、药品库、机修房、机械库、水泵房、地磅房、消防水池、食堂、传达室等配套用房。企业现有职工35人,其中具有保管员、粮油质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19人,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经验丰富,各岗位工作人员业务熟练。

二、考核情况

(一)、粮食数量情况(20分)

该企业现存省级储备粮12500吨、县级储备粮5000吨,粮食库存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达到“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要求。粮食库存损耗率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并保持相对稳定。粮食质量达标率较高,未发生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及严重霉变坏粮事件等问题。地方储备储存品质宜存率保持高水平,无不宜存粮食,确保常储常新。

(二)粮食质量情况(20分)

食品安全指标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配备食品安全指标快速检测设备1台。收购入库质量验收和销售出库质量检验制度得到严格执行。粮食入库质量验收检验内容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检验结果完整,准确记录粮食质量档案的,粮食销售出库由有资质的专业粮食检验机构出具质量检验报告。

(三)轮换计划执行情况(12分)

2020年度,该企业圆满完成省局下达的省级储备粮轮换任务,本次轮换小麦数量4277.561吨(2号仓)。采取先轮出后轮入的轮换方式,通过省粮食交易中心交易平台公开竞价交易的方式进行轮出。轮换过程中,严格执行轮换计划和相关要求,未发生擅自改变轮换计划、擅自串换品种、变更储存地点和轮出仓号等问题,轮换手续齐全,不存在超期轮换的情况。

(四)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情况(25分)

该企业成立了有企业负责人任组长的安全生产小组,严格规范执行各项规定、制度、标准。“一规定两守则”得到严格执行,防火、防盗、防洪等管理制度完善,安全隐患得到认真整改和妥善解决,全年未发生粮食储存事故。安全防护仪器及设施设备齐全、运行正常,机械设备入库管理摆放整齐,严格执行设备检修及审批制度。该企业现有取得国家中级粮油保管员证书人员7人、粮油质量检验员3人,电工持特种作业证上岗,持证人数符合要求。

(五)政策执行情况(11分)

执行相关统计制度规范,统计数据报送及时准确,不存在虚报、瞒报等问题。按要求建立粮食流通统计台账,按时准确报送统计数据。在粮食收购中严格执行粮食质价政策,不存在“打白条”、坑农害农行为。积极配合做好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工程,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政策性粮食出库时,按规定履行出库的职责,确保顺利出库。

机械施工现场提示牌摆放不到位,此项1分没有得分,粮油仓储物流、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已向上级单位申请资金。项目建设目前未进行,此项扣2分,总计得分97分,成绩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