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金管理制度十篇

时间:2023-04-09 07:58:39

备用金管理制度

备用金管理制度篇1

为了加强行政管理部备用金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有效控制资金占用,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备用金定义

备用金是行政部工作人员用作集团总裁办公室费用、日常办公用品开支、外联费用、文件印制费、车辆管理费用、快递费和领导批准的其他费用等用途的资金。

第二条、备用金分类

1、 行政管理日常备用金;

2、 行政管理外联备用金;

3、 车辆管理备用金;

第二条、备用金的管理要求:

1.行政管理日常备用金帐户由专人(即:备用金管理员)负责,实行专帐管理。行政部各工作人员需将备用金使用情况报备用金管理员备案。

2.车辆管理备用金由车管人员统一负责管理和账务处理;

3.备用金帐户的收支记录应于每月25日报行政管理部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审核。

第三条、备用金的支出范围:

1.日常办公用品开支;

2.外联费用;

3.文件印制费;

4.车辆年检费用;

5.快递费;

6.餐费,不超出15元/餐;

7.晚10:00至早7:00的交通费;

8.因公务出车产生的过路费、过桥费和停车费;

9.其他得到批准的支出;

第四条、备用金的使用程序:

1.行政管理部工作人员(即借款人)需预支备用金时,应填写“借支单”,按规定的格式内容填写借款日期、借款人、借款用途和借款金额等事项,经行政管理部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审核并签字同意后,方可借支备用金。

2.借款人完成业务后应在三日内到备用金专管员处,填写好“报销单”的各项规定内容,依财务部要求的规范格式粘贴票据,并经行政管理部经理助理和总经理审批后,再将“报销单”返回备用金专管员处,专管员审核无误后,办理报销手续。

3.借款人办理报销手续时,备用金专管员应查阅“备用金”台账,查明报销人员原借款金额,对报销的超支款项应及时付现退还本人,对报销后低于备用金金额款项的,应让其退回余额以结清原借款单所借账款。

4.备用金专管员设立备用金登记簿,记录支出情况,每月25日应汇总清理备用金帐户,并将备用金帐户的收支情况报行政管理部领导备查。

5.借用备用金的人员应于借款后一周内冲账,对无故拖延者,备用金专管员发出催办通知后还不办理,备用金专管员可通知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将从下月起直接从借款人奖金中抵扣,不再另行通知。

6.因公务出行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不可抗力需更换汽车零配件和加油时,驾驶员需得到行政管理部负责人的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五条、备用金的报销程序

1.备用金实行实报实销的管理方式。

备用金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基层央行;法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4-0054-03

一、现行存款准备金管理法律制度概况

(一)存款准备金管理的法律依据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根据1983年9月《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重新恢复建立的。1998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对有关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相应改革。

2003年修改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对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了明确规定,将其列在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首位,第二十三条第一项就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第四十六条对违反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关规定的行为,划定了处罚界限,一是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规有处罚规定的,按照该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二是法律、行政法规都未作处罚规定的,依照本条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处罚;三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04年12月30日,人总行又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准备金管理的通知》,其中第四条针对不同金融机构,对未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交存存款准备金及没能按照规定报送有关存款准备金材料两种情况,明确了处罚依据。另外,对处罚程序的依据和处罚措施的执行部门也进行了相关规定。

(二)故意欠缴、逃缴法定存款准备金行为的法律责任

根据《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商业银行未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的,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其改正,并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建议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其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这里提到的是未按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应该包括“故意欠缴、逃缴”问题。第七十八条还规定,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存款准备金账户头寸临时性不足的法律责任

2004年12月30日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准备金管理的通知》(银发(2004)302号)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对于及时主动纠正其违法行为的金融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条和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可以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未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交存存款准备金,但能及时主动纠正其违法行为的金融机构依法减轻处罚,对其交存存款准备金不足部分按每日万分之六的比例处以罚款。上述表述,应该是指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账户出现临时性头寸不足时应负的法律责任及应受到的处罚。

(四)违反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的处罚程序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准备金管理的通知》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时,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营业部门应及时提供金融机构违反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的行为报告货币信贷管理部门,由货币信贷管理部门实施处罚措施。

(五)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执行不到位、报表报送不及时的处罚

报表报送不及时,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八十条执行,即商业银行不按照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有关文件、资料的,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存款准备金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衔接,增加了存款准备金管理工作的难度

目前,存款准备金制度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制度,1983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部法律、法规,对存款准备金管理进行改革,每次发文都制订新的规定,但遗憾的是从来没有做到统一归纳,致使许多存款准备金管理及处罚的相关规定分散于多部法规制度中,诸多规定在内容上存在不衔接、不明确的问题,至今没有一项统一的存款准备金管理办法,对其各方面各环节的管理进行规范,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体系,影响了基层人民银行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的管理与控制。

(二)违反存款准备金管理的处罚规定过于原则、不够明确,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

1.处罚金额区间较大,不便实际操作。如“不按规定报送文件、资料的,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整改,逾期不改的处十万至三十万以下的罚款”,规定过于原则,罚款区间较大,随意性强,不便操作。

2.处罚规定不明确。如《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准备金管理的通知》第四条第一款中规定,“中资商业银行未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交存存款准备金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处罚;没能按照规定报送有关存款准备金材料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八十条的规定处罚;农村合作银行、城乡信用社比照中资商业银行执行。……”,其中“未(没能)按照规定”没有列明具体情形,过于笼统,不够明确。

3.处罚项目不够细致。只提到未按规定交存存款准备金如何处置,并没有对“故意欠缴、逃缴”、“准备金头寸不足”等具体情形做出具体处罚规定,没有对准备金重大事项报告不到位的处罚规定等。

(三)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账户合并管理,加大了基层央行的监测、考核难度

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统一合并为“准备金存款账户”,由于两类资金属不同性质资金,管理权限不同,但合并在一起后,很难直观反映出存款准备金的缴存情况,会计人员难以及时、全面、准确地监测法人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一旦出现超额准备不足,容易引发清算和支付风险。

(四)存款准备金管理监测制度不完善,存在“滞后”问题

目前,从我们实际操作来看,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采取每旬(每月的5日、15日、25日,节假日顺延)录入一次的金融机构一般存款余额,自动生成法人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余额,对每日存款准备金是否足额缴存尚无实时提示功能。在日间操作中,当超额存款准备金余额不足时,核算系统仍能进行正常结算,法人金融机构可以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就“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次日才能产生“存款准备金透支罚息”的提示,最终形成了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事实,期间会计核算人员很难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存款准备金监测的意义和作用,这与法人金融机构采取正常手续报请动用存款准备金时需严格审批相比显示出制度约束非常不严密和不严肃。

同时,由于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是同一个账户,在存款准备金透支时没有提示功能,这样使透支的金融机构没有及时补足存款准备金的机会,从而必须接受万分之六的罚息处罚。此外,由于事前没有监控,事后发现已成事实,如有金融机构或金融机构内部工作人员违法恶意占用,可能带来严重的资金损失。

(五)存款准备金监督与管理存在脱节现象

按照现行管理规定,基层人民银行存款准备金的管理、监督、检查和处罚权在货币信贷部门,但缴存范围审核和会计科目设定在会计部门,报表审查、资金收缴和日常管理等具体操作在营业部。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尚未建立比较系统、完善的沟通渠道,会计营业部门的管理偏重于业务核算的管理,对金融机构报送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缺乏全面监督,只停留在账平表对。货币信贷部门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的变动情况也不能做到全面掌握,使存款准备金管理出现脱节现象。

(六)财政性存款管理与处罚难以落实

在《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忽视了财政性存款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没有将其纳入到统一的准备金管理框架内,使得货币信贷部门无法有效对其进行管理、处罚。虽然《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二十二条对占压财政性存款的处罚给予明确规定,但设限过高、过于原则,对于临时缴存不足的问题没有从轻处罚的办法,在实际管理中因难以落实而形同虚设。

(七)存款准备金管理中的执法水平有待提高

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存款准备金管理是涉及多个部门,调查显示,各部门相关人员对存款准备金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对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掌握不够,特别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违反存款准备金管理的处罚制度理解不深,容易导致处罚工作发生偏差,影响存款准备金管理应有职能的发挥,也会给基层央行存款准备金管理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

三、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统一存款准备金管理与处罚口径,制定《准备金存款管理办法》和相关实施细则,建立存款准备金管理制度体系

一是由人民银行总行统一整合目前的存款准备金文件,制定《准备金存款管理办法》和相关实施细则。在目前存款准备金政策已成为经常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情况下,整合所有法律、完善操作细则、填补制度漏洞、理顺规定中的冲突,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存款准备金管理制度体系,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二是增强处罚规定的可操作性。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实行不同的处罚标准,适当调整处罚尺度,缩小罚款区间,使其易于掌握,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透支的金额、频率等情况为依据,进行合理的处罚,确保资金的正常流动,维护好辖区金融稳定,体现基层人民银行的管理权威。

(二)强化对财政性存款缴存的监督与管理

由于没有有效的法律依据,基层人民银行对财政性存款的管理一直比较茫然。建议:一是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共同发文,明确财政性存款的性质和边界,将财政性存款缴存和存款准备金管理进行整合,形成完善的缴存款管理制度,在人民银行内部理顺管理流程,发挥信贷部门、会计部门和国库部门的职能作用,齐心协力,互相配合,规范财政开户行为,对其资金流向严格控制,提高财政性存款的管理水平。二是由财政部门向人民银行提供财政性存款账户目录等资料,并及时更新。同时,基层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财政性存款准备金的检查和处罚,共同开展各项工作。

(三)加强基层人民银行内部的沟通与协调

人民银行信贷管理部门和会计部门的职能重叠,不利于存款准备金的日常管理,在目前情况下,有两种改革路径可供选择,一是不改变目前的部门划分格局,但对违反存款准备金规定的各种情形出台详细规定,明确各部门应负职责,制定监督管理的快速反应机制,避免扯皮、怠工现象的发生。二是重新划分部门权限,做到各司其职,无缝管理,建议把对存款准备金日计表的真实性检查、资金科目归属检查及迟缴漏缴等日常管理的相关权限,集中在会计部门和统计部门,货币信贷管理部门只对金融机构动用存款准备金行为进行审批管理。

(四)改进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完善存款准备金考核管理功能

基层人民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对法人机构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应做到实时监测,应增加对存款准备金缴存不足的警示提示功能或资金冻结功能,始终保持对存款准备金下限的实时监测。当缴存法定准备金余额达到下限临界状态时,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及时做出提示预警,使会计营业部门能及时发现问题,这也能使缴存机构调度资金,避免发生准备金缴存不足问题;或者由会计核算系统停止支付,确保准备金不被挪用。这样,变事后处罚为事前监控,关口前移,既维护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严肃性,也真正发挥基层人民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缴存情况的管理和监督作用。

课题主持人:吴 刚

课题组成员:范 静 刘卫东 徐 健

备用金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

一、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作用

在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中,切实加强安装质量控制,能够切实保证施工质量。从技术层面角度看,加强质量控制,可有效预防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出现技术问题,从而不断强化设备安装水平。一般来说,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如果存在技术问题,其实际工作性能就会显著减低,如果后续投入使用后才发现技术问题,将会消耗大量的维修资金,而加强质量控制就可以规避上述问题。从设备安装角度看,重视质量管理与控制,能够提高安装质量,从而增加更多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政府对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的重视程度,会产生直接影响,政府越重视,企业越会将大量人力和资金投入到施工技术改进上,这无疑会促进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会对完善施工技术产生助推作用,从而形成更加良性的竞争氛围。也就是说,提高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不仅能够发挥冶金工程自身作用,还能节约更多成本,推动有色冶金行业良性发展,为国防以及经济建设提供更多支持。

二、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人员因素

冶金工程比较复杂,需要大量设备作为辅助,在对冶金设备进行安装过程中,人员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与此同时,设备安装操作流程复杂,如果正确组织人员,则会造成设备安装工程周期被延长。实践证实,在开展工程建设和施工过程中,人员作为具体工作的执行者,对设备安装工目的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一旦相关人员责任心不强,综合素质低,或者不具备良好的安装技术能力,会对设备安装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相关人员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环境因素

通过对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的研究发现,很多设备安装工程面临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比较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但是从现实状况看,对于环境因素对设备安装工程正常开展的影响,并没有及时得到处理。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施工条件比较差,加之施工现场地质情况均会对施工质量控制造成产一定影响,如果不能在组织施工开展对周边环境和自然条件进行勘查,一旦冶金设备安装后出现问题,则无法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从而带来不必要的资金支出。

(三)测量因素

冶金设备安装工程中,需要用到大量测量设备,通过准确测量,保证冶金设备安装准确,为后续作业提供便利条件。可以说,测量设备是冶金设备安装的关键工具,如果测量工具出现问题,会对冶金设备安装的所有步骤造成严重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对测量工具进行检查,确保测量精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安装施工要求,正确选择测量设备和工具。通过实际工作发现,很多测量设备的性能参数不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从而导致冶金设备安装失误。还有很多测量工具没有得到妥善保管,无法保证其使用性能。

(四)设备因素

有色冶金设备本身如果出现问题,即使安装准确,也会导致后续使用性能下降,对冶金工程造成不利影响。对于设备管理,要予以充分重视,从而满足冶金工程对于冶金设备的要求。与此同时,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设备故障或损坏,则会严重影响施工正常开展,造成施工受阻。因此,关注冶金设备本身对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的影响,同样重要。通过实践工程反馈情况发现,要想保证冶金设备安装质量,需要对冶金设备本身质量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无质量问题,避免设备问题而影响安装工程的顺利开展。

(五)施工因素

冶金设备安装是否满足要求,施工因素在其中发挥重要的影响。所谓“施工因素”,即常说的技术因素,无论是施工方案、施工工序,还是施工工艺,均可对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正确运用施工技术,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不断完善施工工艺,不仅能够确保正常施工进度不受影响,促进安全生产,还会降低施工以及管理人员的施工压力,并且减少资源浪费现象。此外,对冶金设备安装工艺进行改进,保证安装技术方案具有可行性,并且兼顾经济性,保证技术应用到位,降低成本,加快安装进度。

三、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一)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为降低人员因素对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影响,应从三个方面对人员进行管理,从而避免人员因素对设备安装施工的影响。其一,强化施工人员责任心,这就需要对每个施工人员的生产责任进行明确,采用层级管理模式,明确项目经理、工程师、现场管理人员、各班组人员的责任,为每个班组成立管理和监督人员,保证生产责任落实到位。其二,开展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开展生产教育与培训,结合有色冶金设备安装施工的实际需要,强化相关人员的施工技能。其三,加强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管理,贯彻安全管理相关要求。以安全施工角度入作为切入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安全生产会议,要求参与设备安装施工的人员全部参与,保证每个施工人员均牢记安全生产的理念。

(二)关注施工环境条件

冶金设备安装工程开展前,详细调查工程周边环境开展,掌握生态环境、地理条件等,做好项目施工可行性规划。与此同时,及时查找施工现场潜在风险因素,分析有色冶金设备安装条件,针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提前做好环境评估,客观评价环境可能对施工造成的影响。针对作业现场,做好施工前准备,改善施工现场条件,如照明、通水灯,避免影响到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加强环境保护,结合工程所在地区生态环境,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分析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隐患,并在设备安装前形成对应解决方案。在有色冶金设备安装设计过程中,在保证经济利益的基础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冶金设备安装工程绿色施工。

(三)完善测量设备管理

测量设备的正确使用及良好运行,直接关系冶金设备安装的质量,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测量设备精度,还能有效降低设备使用风险。因此,对于测量工具加强管理,转变既往分散管理,对测量设备和工具开展集中管理和调配。成立测量设备调配中心,负责对设备和工具进行统一管理。对测量设备以及工作进行定期性能检测,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各类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并且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在测量工作中,注意对测量设备进行调试,提高测量精度,保证测量工作效率。提高测量设备使用效率,且使用过程中对不良因素进行分析,降低内因和外因对测量设备性能的影响。

(四)避免设备本身问题

对于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应确保冶金设备本身没有质量问题。为此,在设备采购时,要保证设备具有生产合格证书,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避免设备“带病”。对于容易在安装环节出现质量问题的冶金设备,应在其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前,对其进行编制,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方法,做好质量管理与监控。与此同时,为降低设备安装过程中对冶金设备造成损坏,应制定合理的设备安装计划,在安装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安装要求和安装计划施工,避免人为损坏冶金设备。针对冶金设备的管理,严格按照设备安装规范,组织人员对其开展动态化管理,制定设备安装管理目标,划分设备管理责任,并且将冶金设备管理纳入到设备安装质量管理体系中,避免违规使用设备情况。

(五)改进安装施工技术

结合冶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现场情况,对施工阶段施工质量管理进行强化。对施工阶段进行划分,分别为冶金设备进入现场前、冶金设备安装时、冶金设备安装后(如图1所示)。冶金设备入现场前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开展施工设计,掌握冶金设备安装技术资料,进行技术交流,通过设备安装设计方案,及时理解冶金设备对技术、管理水平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设备安装的施工能力进行分析,并且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正确组织施工,为冶金设备安装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便利条件。冶金设备安装时质量控制围绕施工设计而开展,在做好上述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关注施工现场情况,按照施工规划逐步开展施工,加强设备安装施工技术创新,合理选用施工工艺,减少施工操作失误问题。冶金设备安装后质量控制是指在设备安装工程完成基础施工后,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对冶金设备安装情况进行跟踪管理,观察安装施工质量是否满足施工要求,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改进。

四、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重点环节质量要点

(一)设备开箱检查

通过总结多年实践工作经验认为,机械设备一旦存在安全问题,会对整个冶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以及后续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要关注障碍的排除。但是,传统检修和维护制度、方法无法满足现代化机械安装的要求,因此要强化设备安装质量,需从设备管理和检查开始,从多个角度做好设备监督与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冶金设备发挥自身最大作业效能。在进行安装前,结合既往经验,做好设备开箱检查,确保设备治理质量,在此过程中要对设备零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遗漏,保证设备及其附件完整,避免出现数量上的差错,做好上述工作后进行登记。

(二)冶金设备安装基准线的确定

在对冶金设备进行安装前,结合安装设计要求,绘制安装基准线、中心标板。基准线的布置不仅要根据设备安装设计方案,还要兼顾后续设备检修的需要。基准线、中心标板的布置是永久性的,可为冶金设备安装调整提供方便。与此同时,冶金设备安装后,需要定期对其沉降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为此施工前在主要设备周围合适位置布置一个沉降基准点。若存在特殊安装状况,可适当增加基准点或基准线,而中心标板需使用性能良好且牢固的材料。

(三)安装技术要求

在进行有色冶金设备安装时,要做好细节管理,针对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进行逐一排查,防止因漏查而发生设备安装故障或其他问题。例如,在安装过程中,要对垫铁安装情况进行分析保证垫铁与设备之间的良好接触。结合实际需要,准确设置垫铁数量,并对其分布位置进行明确,保证设备安装符合技术操作标准。在进行有色冶金生产时,需要使用大量冶金设备,而设备的安装水平直接关系到后续机械化生产与调度,为此要做好设备吊装就位,确保吊装合理、准确,为后续系统操控以及设备使用提供方便。吊装时应注意周围环境,协调好人力,根据设备自身特征,做好规划,避免设备吊装受到不良影响。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后,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安装位置准确,如出现安装精度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这是因为冶金设备安装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后续作业,如果设备本身无质量问题,却因设备安装精度偏差而影响到后续使用,则会因小失大。为保证设备安装的精准度,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调整,及时将设备安装隐患排除掉。至于精度的调整,要参照国家标准,根据文件规定进行不断调试,确保安装调整后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配合到位,为冶金生产提供方便。对于设备安装技术,要不断进行升级,配合信息化技术,辅助完成一些安装数据的收集、登记、整合和审核,但是需要兼顾到设备安装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结合现场情况以及安装作业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四)冶金安装设备验收要点

冶金设备安装基础施工完成后,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预留空间以及设备表面进行清理,检查预埋螺栓高度、规格、螺纹、长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如果采用预埋地脚螺栓,还要对本中心位置、不垂直度、顶部标高等进行检查。与此同时,冶金设备安装后,验收时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有利于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关人员要做好分析工作,从根本上提高验收的效率。注意运用多种先进技术对设备安装质量进行检查,安排专人开展试验。在进行设备安装验收时,需要制定详细的验收方案,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质量检查效率,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验收水平。但是鉴于很多验收人员仅凭工作经验,并未及时制定完善的试验方案,可能会出现疏漏的风险。因此,不断对验收方案完善,才能确保设备安装后验收工作的实效在出现突况时也能根据方案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由于流程比较繁琐复杂,并且设备参数比较多,不同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并且设备安装质量检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只有不断加强管理,并且根据冶金设备不同性能和参数要求开展安装验收工作,才能保证更加科学,降低不当验收操作对设备本身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要大力推广无损试验技术,提高验收效果的同时,也进一步避免对设备造成严重破坏。

五、结束语

有色冶金领域主要在矿石资源中提取金属以及化合物,为国家生产建设提供高价值材料。有色冶金技术在发展国防、经济等高科技材料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关注冶金设备的安装质量,具有现实意义。但是通过实践工作发现,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施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人、环境、测量、设备以及技术等,如果未能对影响因素进行合理控制,则会导致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严重下降,增加多种安全隐患。对此,应严格控制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降低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安装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云丰.白银有色铜冶炼技术提升项目点火投用[J].中国有色冶金,2019,23(04):124-126.

[2]刘尚飞.浅谈有色金属材料在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影响与应用[J].工业设计,2019,15(02):369-371.

[3]张涛,廖长君,蒋林伶,等.广西某有色金属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例[J].中国矿业,2020,17(01):226-228.

[4]马宁.冶金设备安装调试要点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40(32):214.

[5]李泽浩.大型冶金设备的安装项目进度控制策略[J].冶金管理,2019,36(07):84-84.

[6]何君华,张越.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关键问题分析[J].消费导刊,2020,25(13):45.

[7]王锐.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关键问题及改善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19,18(06):367-369.

[8]张福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质量问题与质量事故处理研究——评《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J].电镀与精饰,2020,42(04):101-103.

[9]黄慧颖,蒋海刚,武智霞,等.设施设备的智能化运维平台研究与应用[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11):436-438.

备用金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借鉴

一、美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一)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演变

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作用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1.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创立初期,以提供短期流动性为目标的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制度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建立的联邦储备银行体系,扮演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主要目标是满足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以缓解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作为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银行,要求按照其活期存款一定比例持有准备金,但这种比例因地区而异:中心储备城市的银行为18%,储备城市银行15%,乡村银行12%。后来由于这种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给成员银行造成较大的成本压力,1917年美联储降低了相应的准备金率,中心储备城市的银行为13%,储备城市银行10%,乡村银行7%。成员银行的定期存款准备金率降为3%。

2.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到二战前,存款准备金制度转向以影响信贷为目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联储逐渐转变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存款准备金制度也从原先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开始转向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目标。但直到二十年代末,由于再贴现率总体上低于市场利率,以及贴现窗口较低的监管压力,美联储主要以再贴现窗口来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加上美联储没有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授权等因素,这一时期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信贷扩张的影响较小。

3.战后,以调控货币供应量为主题的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制度。这一阶段的具体操作经历了三次变化:一是战后至1980年《货币控制法》的出台。在这一时期美联储根据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创新出台相应的准备金制度。二是1980年《货币控制法》至1984年,建立以M1为调控目标的存款准备金制度1980年的《货币控制法》建立了一套普遍适用于所有存款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消除了原来美联储会员和非会员银行适用于不同准备金制度的弊端,将互助储蓄银行、储蓄和贷款协会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了存款准备金制度体系,同时赋予美联储对交易账户追加最高为4%补充准备金等权力,这些规定强化了美联储利用准备金制度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力度。从而建立起了以货币供给量M1为调控目标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而且为了改善对M1的短期调控力度,1982年美联储决定执行同期存款准备金计提方案(CRR),重新以当期商业银行的存款水平来计算对其准备金要求。三是1984年后,以M2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后的存款准备金制度1984年以后,由于存款账户的创新和对存款利率的逐渐放开,M1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关联性减弱。原来以调整准备金要求为基础,以短期控制M1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手段也不再适用。美联储更多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窗口操作,通过调节存款机构准备金的成本及运用,来调控货币信贷状况。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也转向对市场利率更为敏感的M2。这样,原来建立的以调控M1为目标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也被削弱。

(二)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计提方法的变革

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计提的变革是围绕无时差准备金制度(CRR)何时差准备金制度(LRR)进行的。前者是指准备金的提取到位只有两天时间差的计提方案。商业银行按两周平均存款余额计提准备金,在此计算期结束后的第二天保证该准备金按时到位,并将其保持两周至第二个计算期的开始。而时差准备金制度则是指准备金的提取到位有将近两周时间差,指商业银行按第一周的存款平均余额计提准备金,然后在第三周保证金制度到位,并保持一周。美联储面对不同的经济形势,为解决不同的经济问题,时而采用无时差准备金制度,时而转向 时差准备金制度,其历史演变如下:

1.1968 年 9 月开始美国使用时差准备金制度。当时只有美联储系统的商业银行才缴纳准备金,加重了联邦储备系统中的商业银行的负担,可用资金少,形成了商业银行脱离美联储系统的倾向。美联储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减轻需缴纳准备金的商业银行的负担,采取时差准备金制度。

2.1982 年 6 月,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理事会决定采用无时差准备金制度,从 1982 年 2 月起正式实行。当时的背景是 60―70 年代通货膨胀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日趋严重,货币主义盛行并积极要求实 行无时差准备金制度。按照货币主义的观点,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货币供给过多,而时差准备金制 度的信用创造规模要大于无时差准备金制度,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应采用无时差准备金制度。美联 理事会也认为采取无时差准备金制度可以“加强存款机构所持准备金与货币供给的联系,以改善货币政策的执行,并提高联储对货币存量的控制能力”。

3.1998年8月,美货币当局又转向时差准备金制度,尽管美国国内经济状况良好,公开市场委员会甚至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提高至 5.5%的水平以防止通货膨胀,但考虑当时的国际情况,美联储再次起用时差准备金制度。1997 年始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促使美国投资者大量收回在国外的投资,其他国家对美元需求也变得十分强烈,从而拉动美元汇率上升,美国贸易赤字扩大,此时采用时差准备金制度,增加美国的货币供给,以防止美元汇率进一步上升。

美联储面对不同的经济形势实行不同的准备金计提方案对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偿债能力,稳定货币流通,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中国央行存款准备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存款准备金缴存基数不能科学准确地反映金融机构存款负债的真实情况

当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基数是旬末日存款余额,属统计学中的时点存款数,在统计学上时点数与时段数是有区别的。以金融机构存款时点数来反映某段时间该金融机构的存款情况,不够科学和合理。因为受商业银行业务考核和经营规律的影响,月末、旬末日一般是存款余额高峰期。而月末日、旬末日的存款余额不能准确地反映金融机构一个月或一个旬的存款负债情况。另外,按旬末余额计提准备金可能会造成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少缴或多缴准备金现象。金融机构可能会将一些存款负债业务如企业贷款产生的派生性存款业务等等,按其需要调节是否在旬末日发生,以便增加或减少该金融机构的存款负债总量,从而少缴或多缴准备金现象。

(二)现行存款准备金管理处罚办法不够健全

一是现行的处罚种类较为单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条和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具体的处罚分为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机关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而当前对违反存款准备金管理制度的处罚,仅明确了对金融机构少缴存款准备金的,可以处以罚款,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的罚款。二是对金融机构截留占用、挪用以及缴存资金缺乏导致迟缴等情况,没有相应的处罚办法,易导致个别金融机构故意迟缴存款准备金等问题发生。

(三)存款准备金监管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

存款准备金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应属于货币信贷部门的管理职责,但其日常核算、具体操作却在会计营业部门。基层央行货币信贷部门由于无法及时掌握存款准备金的缴存、欠缴及处罚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对货币政策实施效应的分析,而会计营业部门在日常的柜面审核中只能偏重于对会计核算业务方面的管理,对被考核金融机构报送的存款余额表及相关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考核只能限于形式。

三、加强基层央行存款准备金管理的经验借鉴和政策建议

(一)当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应得到重视和加强

应看到,美国自 1980 年的《货币控制法》至今,存款准备金制度无实质变化,其功能在弱 化,单靠调节存款准备金比率已无法控制货币供给量。随着中央 银行间接调控能力的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必然日益突现出来,存款准备金政策 功能逐渐弱化是大势所趋。因此,从长远来看不宜将准备金作为我国中央银行进行货币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但是,成功的公开市场操作有赖于三个前提条件:发达的金融市场、央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绝对权威、 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从现实情况看来,上述三个条件在我国尚不具备;再贴现政策的运用有赖于发达的商业信用和广泛使用的商业票据,而我国目前商业信用尚不发达,票据贴现和贴现市场还不成熟。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的业务规模近期难以扩大,人民银行必须仍然高 度重视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控制金融机构信用,创造货币供应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合理的存款准 备金比率,创造稳定的基础货币需求,为有效运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奠定基础,为基准利率的形成创造条件。

(二)建议调整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数

为能更全面和科学地反映商业银行旬度存款的基本情况,建议总行将以一般存款的旬平均数作为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数。与美国的准备金制度比较,我国准备金制度对货币流通的稳定性显然要弱得多,因为我国准备 金与存款的比例只保持在旬末这一天,其余时间并不具备制约存款的功能,商业银行在牟利动机下,可能在这其余时间扩张存款,在旬末这一天将存款余额降下来以降低经营成本,造成货币供给的大起大落。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在确定按平均余额计提准备金的基础上,同时应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需要做出相机决策:当通货膨胀压力大时,采取类似无时差准备金制度的计提方法,以使货币供给量适当 减少;面临通货紧缩时,则可采用时差准备金制度,从而缓解通货紧缩,并给以商业银行足够调节 头寸的时间,帮助债务负担较重的商业银行度过困难时期。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考核处罚办法

从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革可以看到,每次变革都有法律作支持,以保证准备金制度的有效实施及美联储货币监管职能的实现。在我国,通常认为,银行监管从中央银行分离之后,中央银行就不再具有监管职能,由银监会代为实施。但应看到,当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 危机时,仍需央行以最后贷款人身份为陷入流动性困境的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因此,中央银行应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规章制度,有效地实现提供有力的法律环境:一是建立对金融机构的考核机制。要在日常监督和定期监督的基础上,对金融机构缴存存款准备金情况进行必要的登记,定期考核,并实行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违规性质严重的,应及时进行处罚。二是对于违反存款准备金缴存的各种情况,如截留占用、挪用、迟缴、少缴、拒缴等,应有明确的区分和界定,并注意处罚标准的一致性,以确保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四)明确内部职责分工,提高存款准备金管理的整体合力

建议总行出台相关制度和办法,建立对存款准备金有管理职责的内部各部门的协调机制。会计、营业部门应将日常的考核信息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货币信贷部门,对于欠缴等异常情况应在发生时及时通知货币信贷部门;事后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存款准备金缴存和处罚情况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营业部门反馈。货币信贷部门定期对法人金融机构报送的会计资料进行专项现场检查,以确保缴存存款准备金的真实性,并及时分析研究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施效应,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建强 黄兰 《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革》 金融时报 2004年4月

2.张新帆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经济法律问题》 辽宁经济 2004 年第 2 期。

备用金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计提考核机制;时点法;平均法;流动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02-0055-04

一、近年来国外主要央行对准备金制度的调整

近年来,随着国外主要央行将短期利率作为货币调控操作目标,准备金作为调控工具的功能逐步弱化甚至消失,它更大程度上被作为央行借助市场力量调节和引导短期利率的一种制度框架。因此,各国对准备金制度的调整均较为谨慎,调整频率很低。

日本银行自1991年调整准备金水平后,再未对准备金制度进行任何调整。

欧央行仅在2004年将准备金维持期的起始日从每月24日调整为欧洲中央银行管理委员会讨论货币政策态势会议后的周三,并规定官方利率的调整从新的准备金维持期开始日生效,以稳定市场预期,减小政策调整对市场的冲击。

英格兰银行在2006年实施对银行准备金的考核标准和方式、付息和惩罚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即通过直接规定和对法定准备金付息罚息方面的安排,促使银行在维持期内将准备金保持在事先设定的大于零的准备金目标上下1%范围内。并结合更灵活和范围更广的贷款便利等手段,实现在满足银行体系准备金需求的同时将隔夜利率控制在较小的波动范围内。

美联储则通过准备金制度某一方面的小幅调整使其更好地适应货币调控需要。如1992年将以库存现金充做准备金的滞后期由一个月改为两个星期,从而使准备金与库存现金同步关联,以缓和法定操作余额的季节性下降对流动性管理和货币调控的不利影响:1998年将同步计提准备金要求(CRR)改为滞后计提准备金要求(LRR),使美联储和存款类机构更准确预测维持期的准备金需求;2008年向法定和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前者旨在将准备金维持期内银行体系准备金量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以便美联储更准确地预测流动性需求,后者旨在为联邦基金利率设置波动的下限,防止因市场利率过低而影响货币调控目标的实现,是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之一。

上述可见,各国央行调整准备金制度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央行和市场主体更好地管理流动性,最终使央行更高效地实现货币调控目标。一方面,这些国家央行都以短期利率为操作目标,而短期利率又直接受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法定准备金作为央行能直接控制的最主要流动性需求,对于央行实现对利率的控制至关重要。因此,这些国家准备金制度的调整是为了使法定准备金形式的流动性需求处于稳定的、可预测的水平,以使央行能够更精确的调节流动性供给进而保持对短期利率的控制。

另一方面,各国央行都尽可能避免准备金制度的调整对市场产生不必要的波动。由于这些国家央行都是通过市场来调控短期利率的,货币市场的相对稳定至关重要;另外,这些国家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大都处于临界状态,准备金制度小的调整都会对货币市场产生较大震动。因此,这些国家央行在决定调整准备金制度前都会与市场成员进行充分沟通,而最终实施都得到了主要市场成员的认可。例如,英格兰银行在调整前就与所有公开市场操作对手、基础设施提供商、中小商业银行、货币市场基金等各类市场成员进行了沟通,而最终调整方案中有很多都是基于市场成员的建议;从而为市场成员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以适应相关调整。美联储在每次调整前也都与市场成员深入沟通,并公布整个沟通的会议纪要。通过与市场主体的沟通和增加透明度方面的安排,央行稳定了市场预期,也有效降低乃至避免了调整对货币市场及金融体系的负面冲击。

二、改革我国存款准备金计提考核机制对流动性管理的可能影响

为适应中央银行货币调控和商业银行改革的要求,人民银行在1998年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中,准备金的计提考核机制采用时点法,具体包括计提的时点法和考核的时点法,前者是指以计算期期末的存款作为计提法定准备金的基础,后者是指要求维持期内商业银行每日准备金都要满足法定要求。而目前国外主要央行都采取平均法,即以计算期内平均存款余额作为准备金计提基础,同时要求维持期内商业银行日均准备金满足法定要求。应该说,随着我国支付结算系统的发展和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准备金计提考核机制由时点法调整为平均法的技术障碍已基本消除,但其对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及其管理的影响需要深入分析。

(一)调整计提机制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影响

调整准备金计提机制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呈正向影响。在时点法计提机制下,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在途资金的确认以及准备金考核中的漏洞在一定范围内操控旬末一般存款余额,进而改变应缴法定准备金,即当商业银行资金紧张或有高于法定准备金利率的资金运用途径时,可通过减少旬末一般存款额来减少应缴的准备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央行货币调控效率,也会增加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波动,不利于央行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判断和管理。而平均法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加注重日常的经营和管理,改变其旬、月末人为突击操控准备金计提基础的行为,同时使央行观测到的超额准备金数据更真实地反映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进而实施更有效的流动性管理。

据随机调查分析,商业银行旬均和旬末的一般存款额会存在一定的差额。例如,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09年一般存款旬均额与旬末额的均值相差一0.72%,且二者相差幅度有17次(共有36对数据,下同)超过1%;而某股份制商业银行2009年二者的均值相差-0.87%,二者相差幅度有13次超过1%。可见,准备金计提机制的调整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调整过程中,需与商业银行充分沟通,并为其适应平均法计提机制预留必要的准备时间。

(二)调整考核机制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及其管理的影响

调整准备金考核机制将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及其管理产生较大影响。具体而言:

1 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得到更好满足,超额准备金将大幅降低,而且其衡量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作用将弱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主要满足支付结算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平均法考核机制下,维持期内的法定准备金可基本满足这三方面需求。首先,在目前时点法考核机制下,商业银行用于支付结算需求的超额准备金率在2%左右,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因此,实行平均法后,商业银行完全可以通过法定准备金更好地满足日间和非日间的支付结算需求。其次,目前商业银行的预防性需求主要源于央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股票

市场IPO。其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相关的超额准备金需求仍将存在,而后者则会大幅降低甚至可以消除。因为2006年以来股票市场IPO对货币市场利率影响的周期一般不会超过7天,可见商业银行与此相关的预防性需求的周期不超过7天,因此只要与证券监管部门协调在旬初发行大盘股以确保相应的资金冻结和解冻周期不跨两个维持期,平均法考核机制下的法定准备金可以满足此预防性需求。再次,平均法考核机制下,法定准备金可以替代用于满足期限短于维持期的投机性需求的超额准备金,而超额准备金只需满足较长期限的投机性需求。

因此,平均法考核机制下,超额准备金仅包含部分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从而在央行货币调控可预见性进一步增强的情况下,超额准备金总体水平会大幅降低,甚至降为零;同时,超额准备金的波动与货币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即其利率弹性将明显增加。这种情况下,超额准备金衡量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作用不及货币市场的量价变化直接和准确。

2 货币市场利率将因短期流动性供给的大幅增加而降低,并最终以更小的波动幅度维持在新的均衡水平。目前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总量在5万亿元左右,银行间市场的日均交易量在5000亿元左右。因此,将考核机制调整为平均法后,每个维持期内可参与货币市场交易资金将大大增加,必然对货币市场以及债券市场利率产生较大影响。不过,这种影响会随着市场机构逐步适应而变化,且不同期限产品受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也有所不同。首先,在调整初期,7天和隔夜产品利率呈周期性变化,市场总体利率被压低。由于这些释放的法定准备金的运用期限为一旬,调整的直接影响主要集中在7天和隔夜产品,其利率在被总体压低的同时发生周期性变化,即在每个维持期的初期最低,接下来逐步上升。最终在维持期末达到最高。同时,调整初期会通过形成流动性供给大幅增加的预期来压低期限长于维持期金融市场产品的利率。其次,随着市场认识到调整初期市场利率的变化规律,会调整流动性管理策略,最终减弱甚至平抑利率的周期性变化。具体而言,一是保险、证券、基金等不缴纳准备金的金融机构会在维持期初期增加短期资金融入、在维持期后期减少短期资金融入,从而促进维持期内的短期利率的总体稳定;二是各金融机构可在隔夜利率和7天利率间进行套利,在更短的周期内维持短期利率的稳定。随着市场流动性供求达到新的均衡,更长期限品种的利率也会有所回升,最终形成合理的收益率曲线。此外,在调整过程中央行对货币调控的相关调整将进一步维持货币市场的稳定,这将在下文详述。

3 增加商业银行管理流动性的主动性,促进其进一步提高流动性管理能力。平均法考核机制下,首先。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对象大大拓宽,主动性也大大增强。现有考核机制下,商业银行面临压低超额准备金和多变的非日间支付需求问的矛盾。尤其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资金跨市场流动日益频繁和涉及资金量的日益庞大,如2006年开始的股票市场IPO引发的资金跨市场流动,超额准备金难以满足商业银行日益多变的非日间支付需求。而平均法考核机制下,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需求能得到更好的满足,从而可以更加自主地确定法定准备金在维持期的分布和超额准备金的保有量,进而能够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和市场变化更加主动地管理流动性。其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平均法考核机制下,商业银行将最大限度的提高维持期内法定准备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进一步压低超额准备金;而且在此过程中,每个商业银行流动性与货币市场的关系更加密切,这意味着其流动性资产的波动性将进一步增加。为此,其流动性管理部门需要更加密切的关注、深入的研究和准确的预测金融市场变化,建立更有效率的决策和操作流程,做好每个维持期的流动性规划;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要更多的考虑金融市场的变化;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的假设条件和考虑因素做出相应调整。重新评估和设计应急预案。做到这些方面,无疑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相反,则商业银行将难以适应新的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并最终危及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4 优化央行流动性管理的环境,促进改善货币调控手段。并提高流动性管理和货币调控的效率。平均法考核机制下,首先,银行体系流动性具有更高的可预测性,有助于央行更好地管理流动性。滞后计提准备金机制下,平均法考核机制同样能够确保央行对维持期内法定准备金需求的精确预测;而且如前所述,由于各类流动性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使得超额准备金需求主要受市场波动和央行行为的影响,从而具有更高的可预测性。同时,维持期内市场力量能最终促使流动性的波动趋于平缓,而央行则可以通过进一步改进货币调控手段有效平抑维持期内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波动。其次,央行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短期市场利率的引导和调控。如前所述,平均法考核机制下,商业银行有更大规模的资产与市场利率相关,且超额准备金被进一步压低,从而其流动性管理乃至整个经营行为对市场利率敏感度进一步提高:同时。流动性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会进一步降低市场利率的波动。这都为央行实施利率调控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当然,总体而言,平均法考核机制对央行流动性管理和货币调控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需要更加关注和分析货币市场的波动;进一步增强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如增加操作频率和一个月以内短期品种,加强在每个维持期末的操作力度:进一步提高政策透明度,及时识别和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等。这些改进措施无疑将有助于维持考核机制调整中货币市场的平稳运行。

三、结论与建议

备用金管理制度篇6

一、规范银行账户管理

1、撤销或归并单位银行账户。按照我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相关制度的规定,撤销全县预算单位所有银行账户,各部门、各单位资金统一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目前仍然有部分单位开设了银行账户,各单位必须在4月10日前撤销本单位银行账户(具体账户见附表一),并将资金纳入县财政或乡镇财政部门集中管理。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撤销和未将资金划转到财政部门账户管理的,县财政部门将按非法账户管理,停拨该预算单位的所有财政性资金。

2、明确银行账户管理权限。县财政部门是全县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机构。各单位银行账户的开户、变更、撤销,必须经县财政部门审批备案。除此之外,任何机构和单位无权批准或要求单位开设银行账户。财政部门要建立银行账户审批资料档案,定期清理单位开户情况,杜绝未经审批、私自开设等违规开户行为。

3、严格执行开户审批和变更备案制度。各金融机构要严格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认真审核单位开户资料,对未经县财政部门审批,以及开户资料不全的单位,不予颁发开户许可证。对违规开设账户或改变账户用途的单位,县财政部门将暂停对违规单位下达预算指标或拨付资金,县监察部门责令其立即撤销违规账户,依照有关规定收缴违规资金并予以处罚。对违规为单位开设账户或改变账户用途的各金融机构,县人民银行要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加强现金管理

1、国库收付核算中心要加强对预算单位现金支付的管理,对预算单位零星、小额现金支付,要按照我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相关制度要求,严格执行备用金管理制度。

2、乡镇政府要落实备用金管理制度。各乡镇要立即开展备用金管理自查,并根据“乡财县管”的要求,建立本乡镇的备用金管理制度。对超备用金限额借款按程序审批并于一个月内报账或归还。

3、各部门和单位要加强现金管理,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有关规定,严格控制现金支付范围和金额,对已申请的备用金要按备用金管理制度,及时核销,对已经财政部门审批同意的大额现金支付,单位必须进行跟踪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三、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

1、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将目前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部分县直单位项目(账套)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具体单位见附表二)。

2、强化“乡财县管”制度执行,县财政部门要根据“乡财县管”有关文件规定,进一步加强对乡镇财政的指导,规范乡镇银行账户、乡镇财务核算、乡镇收支等管理,并逐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

备用金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货币资金;货币资金业务存在的漏洞;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

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较强、控制难度较高的资产。货币资金失去有效控制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大多数贪污、受贿、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行为都与之相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同时也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

一、货币资金内部管理存在的漏洞

货币资金内部管理存在的漏洞主要有现金收支业务管理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管理两方面。

(一)现金收支业务管理存在的漏洞

第一,更改凭证金额,虚构报账内容。会计或其他经办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或凭证上的漏洞,趁机更改发票、收据上的金额、贪污相应款项,或通过添加和虚构经济业务内容和金额,将现金据为己有。

第二,收款不开任何凭据。出纳或收款人员利用经手现金收入的机会,在收入现金时既不给付款方开据收据或发票,也不报账和记账,而是直接将现金占为己有。

第三,开出票据不一致。出纳或收款人员开票时利用套写或假复写的方法,使发票联与记账联不一致,贪污差额部分。

第四,销毁票据、盗用发票。会计或出纳人员销毁现金收入的票据,从而将票款私吞,或用盗取的发票向客户开票,重复收款或报销。

第五,少列、多列总额。出纳或收款人员故意将现金收入或现金支出合计数计错,致使现金收入日记账合计数少于支出日记账合计数,从而将多余库存现金占为己有。

第六,现金、支票收入对冲。出纳或收款人员在收到现金后不及时存入银行,在收到相同金额的支票时把支票入行,最后把现金收入的出账联凭证和支票的送行单一起入账,而支票收入的出账联凭证不入账,现金则挪用。当事人采用这种张冠李戴的方式,经常以支票未到账为借口以达到挪用现金的目的。

(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管理存在的漏洞

第一,私自提现、支票套物。会计或出纳人员私自签发现金支票,用于提现或购商品、物品,不留存根,不记账,将所提现金或所购商品、物品据为己有。

第二,涂改银行对账单。出纳人员私自提现,然后涂改银行对账单上的发生额,使其与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的金额相符,以掩盖银行存款减少的事实。

第三,私自背书转让,出借支票。财务人员将转账支票、汇票及银行本票私自转让给其他单位,或将支票借给他人用于结算,允许他人使用本企业开设的银行账户为其办理转账业务,从中谋取私利。

第四,多头开户,套取利息,截留公款。会计人员利用个别银行间相互拉客户的机会,私自利用企业印章在他行开设存款账户,对收进的款项存入私设的户头,等期末再存入单位账号,将私存期间的利息据为己有。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是对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实施及实施的效果。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一)管理决策者

管理决策者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中的决定性因素,特别在推行企业领导个人负责制的情况下,管理决策者的领导风格、管理方式、知识水平、法律意识、道德观念都直接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因此,管理决策者本人应加强自身约束,并通过民主集中制等制度加强对决策者的监督。

(二)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以及管理层为提升员工操守和胜任能力所作出的努力

在内部控制每个环节中,各岗位都处于相互牵制和制约之中,如果任何一岗位的工作出现疏忽大意,均会导致某项控制失效。因此,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尤为重要,要使员工善于发现问题、敢 于揭露问题,使出现的问题不致失控。

(三)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协助管理者监督内部控制措施和程序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内部审计力度的强弱同样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效果。

从以上对货币资金内部管理存在的漏洞和内部控制环境的分析,货币资金的控制要点是现金收支业务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大多数现金和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单位主要是没有注重岗位分工和建立完善的授权批准制度,从而导致货币资金管理出现问题。

三、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一)货币资金业务的职务分离

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是实行钱账分管,即将经营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与记录这些业务的人员分离。

第一,出纳或收款员不能既收款又同时负责开发票或收据,应与开票员的职责分离。如果企业规模小,人员配备不齐全,则应有专人负责发票或收据的核对工作。

第二,货币资金实物收付及保管只能由经授权的出纳员负责处理,其他职员不得接触未经支付的货币资金。

第三,规模较大的企业,出纳员应将每天收支现金数登记在现金出纳备查簿。现金日记账与现金总账应由其他人员登记。规模较小的企业,可用现金日记账代替现金出纳备查簿,由出纳登记,但现金总账的登记工作须由其他职员担任。

第四,负责应收款项账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账的工作;负责应付款项账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的工作。

第五,保管支票簿的职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和调整银行存款账。

第六,负责调整银行存款账的人员应与负责银行存款账、现金支出账、应收款、应付款的人员分离。

第七,货币资金支出的审批人应同出纳员、支票保管员和记账员分离。

(二)库存现金控制

企业库存现金必须控制在规定限额之内,收入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当天未及时送存的现金应集中存放在保险箱内。现金收入不得坐支。出纳员应做到库存现金“日清月结”,主管部门或负责人应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三)银行存款控制

第一,所有银行存款户的开设需有正式的批准手续,同样,银行存款户的终止也需得到正式的批准。对银行账户的开立、管理等要有具体规定,不能在同营业网点开立账户,或者同时跨行开户、多头开户、随意开户,也不能将单位公款以个人名义私存,以防有人在开设银行存款户中为个人谋取私利。

第二,负责银行对账单调节和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职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现金支出或编制收付款凭证业务,以防止应记但未记入企业收入账或支出账的不正当行为再次被掩盖起来。一般而言,单位与银行之间的对账较有规律,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相比之下,单位与客户之间的对账难度要大得多。一方面因为社会信用危机普遍存在,使得逃债的行为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客户分布天南地北,客观上也增加了对账的实际困难。因此,要加强与异地和同城单位之间往来款项的核对,确保货币资金支付合理,回收及时。

第三,负责银行往来账调节的职员应直接从银行取得银行对账单,并就银行存款账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调节。核对时,不仅要对每笔未达账进行核实,还应注意到银行对账单的日期。

(四)定额备用金控制

企业对一些频繁发生的日常小额零星支出,可建立定额备用金制度加以控制。其基本要求是:

确定应建立哪些定额备用金,例如,确定差旅费、工资备用金等。

确定每笔备用金的金额。备用金多少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情况下,除工资备用金外,其他备用金的金额不能过大。备用金金额确定后,它就是一笔固定的金额,任何超过该定额的现金支出均应获得特定的审批。

确定备用金的保管人。各备用金的保管人不能同时负责其他备用金、现金收入和支出的审批以及该项备用金的补充和支付记录。

备用金的使用必须有发票等原始凭证来证实该笔支出。原始凭证应由备用金使用者的审核人签字。在某些情况下,备用金支付必须得到事先批准。

当备用金金额在规定数额以下时,备用金保管人可将已支付凭证交财务部门批准后,由出纳按定额补足该备用金。

(五)财务印章控制

一是保护财务印章的安全。对保管印章的人进行备案,并对每一次使用都作记录,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要的全部印章,严禁未经批准在票据上签章。

二是在不使用时,印章必须与支票分开存放。

目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尤其是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必须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各项经济业务的管理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严格约束各单位内部涉及会计控制的所有人员,保证各相关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源头和制度上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内部会计规范及讲解,2004.

[2] 傅贤治. 公司治理泛化与企业竞争力衰退.管理世界,2006(4).

备用金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差别准备金 影响 商业银行

2004年4月25日起,我国实行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理论上,可以细化地针对各个区域、个体、存款分类的特殊情况制定适合的准备金水平,令以前简单的粗放型扩张路线增加收益的办法不再有效,积极推动管理因素变化,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和社会效率,并避免“一刀切”的情况的出现,纠正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下面我们用2014、2015年数据来对当前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对银行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一、存款性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变化情况及同业市场

2014年,央行账上的商业银行存款较稳定,但年末以后存款余额(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总和)却急剧提升。同业拆借利率在短期上提高较快,长期上稳定在2.2%左右,2015年4月后回落并保持1.5%以下的低水平。可见2015年过剩的超额准备金是导致同业市场利率回落的重要原因。

这充分反映了该制度的警戒效应滞后的问题。实施初期,银行没有清楚认识到政策的后果,所以2014年在央行的存款余额较稳定。2015年开始,多家商业银行被要求再次提高准备金率,为了最快的改善资本金状况和准备金水平,他们选择从事更高回报的投资以图充实资本金,稀释不良贷款率;在滞后的警示作用的影响下,资金相当充足的金融机构(暂不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及实行低准备金率的国有商业银行),惜贷以防坏账产生,形成大量的超额准备,成为资金短缺银行的“备用金库”,从整体上导致2015年在央行的银行存款额的大幅提升。结果,大量货币囤积在同业市场,人为地造成信贷市场上资源紧张。虽然这有利于银行整体的资产流动性提高,但另一方面使银行整体上以低准备金率银行向高准备金率银行拆借形式转而把资产投入了高风险行业,形成风险向前者转移集中,导致银行业风险整体提高,收益因高风险带来的损失整体降低。

二、对银行信贷导向和结构调整的影响

2014年到2015年短期贷款发展稳定,中长期贷款逐步攀升;对大型企业的信贷集中趋势进一步强化;由地方政府发起的、银行资金支撑的投资热情并未降温;信贷大户企业在信贷集中与盲目扩张的交互激励下孕育着更大的潜在风险;中小企业却因高利率使融资难问题进一步突出。

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热门投资领域最终消费中的泡沫和利润过高。以房地产为例,准备金率提高使得房地产贷款门槛提升,预期今后价格会因成本增加和投资资金稀缺而上升,于是这种预期推动房价进一步上升,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更高,加上地方政府不合理规划,房地产商动力更十足。房地产一开发,建筑原材料生产厂、银行、装饰市场、物业公司、小区经济,道路开发……政府政绩就都会正向发展。所以要治理此类泡沫,应该直接从调节需求直接入手,而不是从银行环节提升成本来影响需求。再者,政策经过一些低效率低传导会减弱最终的效应,再加上对银行准备金的要求要在一年后才执行,因此对当前的过热的投资倾向的限制力度有限,仅对结构调整和对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有微弱影响。

三、对银行盈利能力、管理水平的影响与扶优限劣作用的发挥

用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来督促银行提高盈利管理水平的政策目的和扶优限劣没有很好地发挥:不良贷款明降暗升,剔除各种剥离因素后,201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实际上新增1500多亿元;其他地方性金融机构趁股份制商业、城市商业银行在“差别政策”宣示效应下全面收缩贷款之机,便乘机扩张;贷款投放的逆向选择,投资效率下降,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向大型企业集中的趋势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资源配置潜在问题增大,总体上把低准备金率银行的资产透过高准备金率银行投入了高风险行业,提高整体风险并降低整体收益水平;鉴于不良贷款和贷款结构问题,银行的管理水平、对风险的鉴别能力、定价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在对策方面,笔者认为,关键问题还是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问题。实行差别准备金制度只是在外部推动,如果没有足够的风险管理能力,不良贷款明降暗升、泡沫的问题以及过多超额准备问题将会层出不穷。银行是管理风险的地方,它的报酬来源于风险――可管理的风险;它的损失也来源于风险――超出管理能力的风险。以极端的方式来讲,银行盈利能力低下,是因为他们不能管理回报率高于成本的风险,因此只会损耗资本金。政府希望实现的扶优限劣效应,应该是让能够很好管理某方面风险的银行获得管理机会和更高的回报,不能管好这方面风险的银行退出该竞争,积极开发其他市场空白;而不是人为提高大部分银行都难以实现的风险管理水平,产生逆向选择,导致在都能够管理的风险上过度竞争降低回报率,迫使一部分银行去管理当前难以管好的高收益风险而造成损失、退出市场。

因此当前银行业的首要任务是要从各个方面认识自身情况、准确定位市场空白中的可控风险、组织分析研讨各项决策的后果,多方面多渠道地提高管理风险的能力,应对外部压力。政府在给予适当差别准备金压力的同时,设立合理的退出机制以应对优胜劣汰,促进扶优限劣的根本目的的实现,防止金融机构破产的无序化。我国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型的阶段,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可以从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外部更好地调控货币供应量等方面为我国的金融水平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巴曙松:我国存款准备金的水平确定及结构调整[J].计划与市场,1997,(6).

[2]岳瑾,杨慧娜: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对经济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5,(28).

[3]蔡黎,张晓娟.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经济效应分析[J].金融与财务, 2006 ,(5).

备用金管理制度篇9

【论文关键词】 公积金贷款 准备金提取 风险管理

前言:

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风险准备金是抵御风险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当前对其准备金的金额总数是否完备、提取的方式和使用是否合理的这些方面的问题还是有很多的不同意见。可想而知这些问题处理的妥善与否直接关系着贷款风险管理的合理与否。所以,本文就是基于住房公积金贷款需要面临的风险和其机构当前拥有的风险管理的系统问题考虑,分析研究合理的准备金提取的办法,从而找到贷款风险管理的相应策略和办法。

1. 住房公积金业务发展状况及风险分析

1.1住房公积金当前发展情况

自1992年以来,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全国设区城市陆续建立起来,不仅深受广大城镇职工的欢迎,而且逐渐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截至2008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达11184.05万人,缴存总额20699.78亿元,累计为961.17万户职工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0601.83亿元,住房公积金使用率达到72.81%。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随着住房公积金使用率的不断提高、个人贷款业务的不断发展,其风险也不断加大。

1.2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分析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本金用于缴存职工的提取、个人住房贷款和购买国债。因此,住房公积金在运作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个人贷款风险、利率原因造成的国债投资亏损风险、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进行资金操作时的违规形成的损失及具体操作人员工作失误产生的损失等运行风险。因为住房公积金这样的贷款还贷款的时间较长,所以随着时间的逐渐推进,贷款人的实际收入、还款金额的出处和房产市场这些多方面的因素的变化,都是使住房公积金贷款面临的风险更加的多样和复杂化的因素。所以做好这些方面问题的处理,找到更好的规避风险的处理策略才是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风险系统需要做的,需要面对的问题。

第一,住房公积金有其自身的政策特性,这就制约了其发放贷款的人员不可能像商业性的银行那样可以随便的选择,它依靠的是那些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广大职工,更加重要的是很多职工收入不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用工制度的发展,职工的工作调动变化逐渐的加快,工资的收入自然也就不能稳定,在加上其贷款的时间很长,还款人员在此期间有着不能预想的变化,这样势必会影响贷款的安全和质量。

可见正是因为住房公积金贷款这样的特征,其贷款人员特殊的类型,以及还款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着住房贷款管理的成果和贷款质量的提高,那么这就需要相应的策略和计划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尽量减少这些不确定因素对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风险管理的影响。

第二,住房公积金抵押贷款中,比较严重的风险就是信用,那是因为当前国内没有对职工个人建立一个完善的资信情况的研究,估计组织,这样在具体的借款中就只能依靠借款人提供的具体信息作为资信的情况来实行检查,这样对于借款人真正的收入情况没有一个确切的评估,即便是合同签订之时借款人是有还款的能力的,但是正是因为住房公积金规定还款的时间较长,那么这样期间还款人的收入变化和信用情况是不能估计的,所以对于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来说是不能对贷款的具体内容予以说明和控制的。

第三,住房公积金必须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运作,贷款业务单一、动作范围狭窄,不能像银行那样可以根据自己的资产状况及风险水平设计相应的贷款品种,以分散风险。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房地产业直接受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影响,因此,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也是一种宏观性的、系统性的风险。他的产生是按照时间不同来分布的,这就是说有可能某一个时间段内什么都不会发生,这个时间段甚至可以是十年,但是在其他的时间内发生了。正是因为整个系统存在这样的不稳定的发生危险的概率,所以对于将要发生的风险的可能和具体损失的情况都是很难进行估计的,从而对于这样的系统存在的风险没有比较合适的办法进行防范。

第四,很多不能够预见的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伤病残疾或者人员的失踪、死亡等这些不能控制的因素都是会影响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的那些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的。

2. 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研究分析

现在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很重视公积金的使用和安全问题,加强对贷款人员的严格的审查,做好贷款之后的全面资产管理,建立完善了全逾期贷款方面催收的制度等等这些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对风险管理的工作提供了帮助,但是因为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建立的时间不长,所以还没有建立一套系统的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对于个人贷款方面风险的防范管理能力不是很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地方。

2.1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

根据《条例》的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没有任何自有资本金,缺乏资金保障。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作为住房公积金的责任主体,承担了较金融机构更大的的风险。提取的风险准备金仅限于贷款风险准备金的一种,没有像金融机构那样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当前金融机构对个人住房贷款损失准备严格按照《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的规定计提。《指引》规定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一般准备主要用于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准备,应按季计提,其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专项准备是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用于弥补专项损失,即按照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级分类法计提。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型(如行业等)贷款的特殊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计提比例。因此,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及早制定完善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2.2缺乏完善、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

要研究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首先应识别贷款风险,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就是准备的识别、计量和控制风险。从目前全国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运行情况来看,住房公积金贷款缺乏一套完整、统一、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和科学、严谨的贷款管理模式。风险识别系统、计量和控制系统不完善,放出去的贷款没有相金融机构那样实行分类式的管理,再加上不同地方的住房公积金的管理都是各自管各自的,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统一的资金链条,这样假设某个地方出现大型的风险问题,想要在其他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得到资金的帮助是困难的。所以这就需要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中心逐步的完善管理,做好贷款分类管理,各地区即便不能有效统一,也不能各自为政,只有相互的合作扶持才能更好的规避贷款管理的风险。

3. 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肩负着住房公积金管理的职责,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实现保值、增值。就贷款风险准备金而言,目前按照财政部《关于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建立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的比例,按不低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60%核定,或按不低于年度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的1%核定,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分配的规定,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已建立了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285.67亿元,数额不小,但是全国各地分布不均衡。贷款风险准备金是抵御风险最重要的方式,其提取比例及提取基数的确定,需要经过大量的考察、论证以及准确的计量,不能仅根据目前已经建立的贷款风险准备金的多少来判断是否足以抵御未来发生的风险。为保障住房公积金缴存人的合法权益,建议目前贷款风险准备金按不低于年度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的1%提取,以期能达到抵抗风险的目的。

3.1研制符合住房公积金特殊性的呆账准备提取及核销管理机制

建立审慎合理的贷款风险分类标准对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揭示信贷资产质量至关重要。按照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程度的高低将贷款分为正常、资级、关注、可疑和损失五类。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制定坏账核销办法,发现那些是坏账且符合核销条件的贷款,就要遵照相关的程序和流程进行核销,这是有效的解决贷款风险的一种必要的手段,在规定的程序审批之后,按照五级分类的办法已计提的呆账准备金进行核销,而且要对那些已经核销的坏账保留追求索赔权利,进一步的实行催收策略。这样可以保证系统内部风险的解除,也可以为利益的回收继续努力。

3.2研究贷款逾期风险管理的指标体系,建立住房公积金贷款运行和还贷情况量化预警机制

针对借款人、开发商以及不同房屋物性的各种风险源,通过对住房公积金贷款数据的研究分析,探索从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良贷款总额与风险基金余额的比率、房产市值与贷款余额的综合成数、住房公积金保证贷款总额与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等多方面选取指标,从中把握住与风险相关的内外部因素,将数据转化为对业务风险的正确描述,正确评估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资产安全性,并为采取措施防范风险提供量化的客观依据,建立起系统化、科学化的贷款风险防范预警体系。

备用金管理制度篇10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为保证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长效性,乌鲁木齐铁路局下发专门管理文件,成立乌鲁木齐铁路局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资金管理使用领导小组,按照责任分解、整体推进的工作要求,从工作程序、政策落实、财务管理、资金稽核、责任追究等方面界定管理职责,落实管理措施,确保铁路企业依法合规、安全有效管理使用专项资金。

2.实施预算管理,细分使用类别乌鲁木齐铁路局严格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对专项资金使用采取年度预算控制管理和月度申报审批相结合的方式。即:依据各单位提报的需求计划申请,结合全局运输生产、施工建设、劳动组织、职工就业等实际情况,深入生产站段单位和经营困难的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形成专题汇报材料和初步预算方案,报请路局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后,下达各单位专项资金年度预算使用计划;本着“突出重点、讲究效益、科学规范、专款专用”的原则,结合铁路局实际,具体细化分三类资金进行管理使用:一是富余人员再就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竞赛补助;二是就业再就业宣传费;三是公共实训基地设施设备购置补助费。

3.完善监管制度,确保资金安全为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严格财经纪律,强化监管手段,完善各项内控监督机制。一是通过网络、公示栏等宣传媒体,公布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建立通报、报告制度,接受铁路局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跟踪评价和监督检查。三是在铁路局纪委监察处和社保处分别设立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保证专项资金依法、规范管理使用。

二、再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的效果体现

近年来,乌鲁木齐铁路局经营形势十分严峻,铁路局立足自身挖潜,深入开展增运增收、节支降耗攻坚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专项资金的注入,间接为增援路局整体经营成本给予了有力的帮助。

1.推进了职工岗位培训工作有效开展这几年,新疆铁路建设处于高峰期,铁路运输组织优化、生产力布局调整较为频繁,特别是伴随铁路电气化的分段贯通,高速铁路新设备、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使结构性富余人员不断增加。促进再就业资金投用于对富余职工的转岗培训补贴,劳务派遣人员返岗培训和外购劳务工岗位技能培训的辅补助,并有针对性地强化“三新”人员应知必会、岗位准入和适应性培训。同时,还扶持各站段单位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促进了全员岗位培训和“学、练、比”活动的深入开展,失业保险专项资金在预防失业、稳定就业上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2.职工培训硬件设施设备得到明显改善专项资金投用于全局各单位大力改善职工培训硬件设施和条件,体现了“大项目、整体性、专业性、实用性”的特点。如铁路局职教培训基地建成了集电工、钳工、电焊工于一体的实作演练室,使车、机、工、电、辆、供电各业务系统工种培训趋于完整,极大地满足了新线建设、电气化铁路接管后现场培训的需求。2013年以来,全局生产力布局调整和机构设置变化频繁,按照路局对新成立站段单位实施资金重点倾斜的要求,建成15个计算机电化教室,有力改善了新成立站段单位职工培训条件差、设备短缺和落后的不利局面。同时,持续加大站段单位规模型培训演练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建成库尔勒供电段牵引变电所演练基地、乌鲁木齐物资段职工培训演练基地、乌鲁木齐机务段HXD1型机车驾驶模拟培训教室等,确保了安全运输生产和职工就业岗位的持续稳定。

3.社会保险政策宣传走向丰富多样社保宣传费用的补助,充分发挥了“铁路局社保处-站段-车间”三级宣传阵地作用,各单位社保政策宣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书面形式有印制社会保险政策宣传手册、悬挂宣传标语横幅、制作橱窗板报、下发知心答疑卡、报纸等;电子形式有设置局域网专栏、电视台播放、电子图文显示板等。特别是铁路局组织地区性大型社会保险政策巡回宣讲活动收到显著效果,使社会保险政策深入人心,为营造和谐稳定的企业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再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单位基础管理工作相对薄弱部分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台账资料没有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类,规范化程度不高。尤其是新成立站段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工作刚刚起步,从站段领导、劳人部门及业务经办人员对政策的学习理解还不够深入透彻,基础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2.政策研究不够,执行上出现偏差部分单位对自治区、路局下达的有关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文件和工作要求深入研究不够,岗位培训补贴、职业技能竞赛补助和宣传费补助没有做到严格区分、对应使用。个别单位借培训教学的名义申请购置实训演练设备,却分散投用于本单位科室和车间工作人员的日常办公,间接弥补了办公经费的不足。

3.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不够突出部分单位主管再就业专项资金的职能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牵头、组织”管理意识不强,整体协调作用发挥不突出,致使专项资金管理离标准化、规范化还有差距。有的单位缺乏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信息数据的日常收集、整理和系统分析,设备资产清查工作没有认真开展。

四、提高再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水平的措施办法

促进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专项资金要真正为促进就业发挥好作用,就要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

1.健全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按照简约高效的基本要求,修订和完善路局和站段两级机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形成职能明确、职责清晰、统一规范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和考核运行机制。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管理使用再就业资金,达到资金管理的高度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2.推进资金基础管理的规范化要组织力量,按年度认真对再就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竞赛补助、再就业宣传费、公共实训基地设施设备购置补助费三类资金管理资料进行系统梳理规整,逐步完成专项资金档案信息化管理,达到管理规范化和上级检查验收的标准化要求。

3.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局属单位要结合路局新线建设、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科学分析本单位对促进再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需求,找准资金投入项目,落实“节约资金,满足需要,保证质量,保证项目完成”要求,不断提高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效率,确保资金使用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