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考三查三比调研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19 12:37:17

三考三查三比调研报告

三考三查三比调研报告篇1

一、科学选题

选题是个基础性工作,选题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调研报告的质量。正如企业生产必须符合市场需求一样,撰写调研报告也要符合领导、群众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否则就会徒劳无功。选题怎么选?要围绕工作中的主要矛盾、重点问题和关键要素来精心选择。

一是选“应势”之题。注意把握工作的大趋势,注重从上级指示精神、重要会议以及出台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中捕捉信息,增强调研工作的预见性。比如,前不久中央提出了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部署,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调研形成的《社会组织腐败风险及其防范》《非营利组织: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调研报告,对加强本地社会组织管理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二是选“应需”之题。根据重要决策形成、重大活动开展的需要,确定调研课题。今年是换届之年,我们根据领导要求,围绕选人用人这一问题开展调研,撰写了《关于当前选人用人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思考》,深刻剖析了程序虚化、感情偏私、体制障碍等影响选人用人公正性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及其成因,文章的主流观点和建言献策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肯定。

三是选“应急”之题。围绕当前工作面临的各种“疑难杂症”“顽症”“急症”选题,力求开出有效的“对症良方”。如针对“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调研形成了《缺乏制约的权力与权力的制约――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一把手”监督的调研报告》,对“一把手”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监督提出了建设性建议。针对当前出现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体腐败”现象,调研形成《在“集体”的名义下――关于几起典型集体腐败案件的剖析》一文。近年来,作风建设摆上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日程,根据工作需要,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调查,形成高质量的综合调查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二、合理取材

从本质上说,调研报告源自于素材而又高于素材,是对素材的分析、提炼、综合,从而总结规律性、把握科学性、增强指导性。因此,选材对于写好调研报告尤为重要。

一是要“有的放矢”搞调查。要有目的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比如写关于工业问题的调研报告,就不能跑到农村去搞考察。反之,写关于“三农”问题的调研报告就不能在城市里转。

二是要“慧眼独具”选资料。通过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还要找很多相关的理论资料来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选资料也要注意有针对性,要筛选出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从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当然,还要善于搜索出自己脑海里已有的“资料”,将脑海中储存的相关知识、理论融入到调研报告中去,增加调研报告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三是要“淘尽黄沙始见金”。新思路、新经验、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深埋在大量一般性现象之中,必须注重研究、分析和提炼,搞好“深加工”;必须注意借鉴最新的研究成果,站在新的起点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新的见解。

三、广泛应用

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科学决策,推动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因此,不能只为发表而调研,只为完成任务而调研,切实做好课题调研的成果转化运用工作。主要是力促“三进”。

一是进决策。通过进决策体现调研报告的实用价值,力求调研工作“参之有方,谋当其用”。

三考三查三比调研报告篇2

|

一、概念与特点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三考三查三比调研报告篇3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公文写作”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三考三查三比调研报告篇4

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二、概念与特点

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分类

(一)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三考三查三比调研报告篇5

一、教育调查报告的概念

调查研究的方法是一门科学,它是我们了解和研究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同志就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深深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他说:“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 思想的理论的形成就是从调查研究开始的,土地革命时期,曾在湖南和江西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著名的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即调查》、《兴国调查》、《长岗乡调查》等。1941年,为在党内形成调查研究的风气,专门出版了《农村调查》一书,并在序言中说:“我再度申明:出版这个参考材料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一个如何了解下层情况的方法,而不是要同志们去记即些具体材料及其结论。”(以上三处均弓旧《选集》第三卷《<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特别在当代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几乎任何一项重大决策

都要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才能做出,而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决策,往往就要出问题。陈云同志也曾强调指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可见,做好调查研究是我们事业兴旺的保证。

调查报告是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的实践过程,收集专门的社会资料、分析社会资料并从中获得规律性认识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是调查报告的一种,它是就某种教育现象,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析形成认识而写成的文字材料。教育调查报告的范围限于教育领域,其材料也包括与教育有关的其他社会内容。教育调查报告通过与教育有关问题的调查,掌握规律;二发现同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为教育科学和科学教育服务。

二、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现代调查研究这门学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的科学理论。许多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应用到调查研究中。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它们的应用使调查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面谈谈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一)调查性

写作材料获取有许多途径,就调查报告而言,它的材料必须是调查所得,然后在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报告。调查是报告的基础,报告是分析得出的结果。就文字分量而言,七分是调查材料,三分是分析和结论。没有调查材料就没有报告,因此常有人说调查报告是“三分报告七分调查”。这正如所说:“没有调查就没在发言权。”就这项工作花的时间而言,集中在收集调查材料上)没有在调查上下足功夫,绝不可妄谈“报告”,这是调查报告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点。

(二)资料性

调查报告要拥有大量材料,有了这大量的材料,才有了说服力,所以,调查报告是材料性很强的文体,这些材料将成为有关部门研究问题、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历史性材料存档,它又是研究某方面问题的重要历史资料。

(三)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报告的材料和结论都必须客观,都不能带有个人的主观思想因素。这就要求作者一切从实际出发,排除思想杂念和外来干扰、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努力去获取第一手资料。二是要有现代科学理论指导。首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以保证思想观念的客观性。其次要用统计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理论去分析问题,要让资料说话、数据说话,观点、意见、建议不能凭空臆造。再次,语言必须平实、明快、简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叙述材料,不夸张,不修饰,不追求文采。

(四)本质性

调查报告的b的就是要通过调查揭示事情的本质,教育调查报告则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问题。揭示出一些事物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作参考,或给教育效学部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作参考。因此,本质性是教育调查报告的根本特征、不能直面教育现实、揭示教育方面某些本质问题,这样的调查报告就毫无意义。

三、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调查报告的分类比较复杂,依据不同的标准分出的类别就不相同。“按行业部门分,教育调查报告只是其中的一种,从其他角度的分类也适合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根据调查研究曲周的来划分,可以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预测性调查。描述性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目的,是最常见的一种调查类型。解释性调查是以探究调查对象产生的原因为目的,回答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预测性调查是通过了解调查对象的过去、现在,以探讨其未来的发展状况的调查。

根据调查研究的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定性调查、定量调查。定性调查是在掌握一定的典型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推理的方法,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定性调查很容易受调查者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致使结论失误。定量调查是在掌握大量样本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事物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做出量的说明。

根据调查对象的多少来划分,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所有调查对象作逐一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全面情况。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中抽取部分作为代表,并推断出全体情况的结论。个案调查是从全体对象中选出个别作代表。并对之作综合调查,以推断出关于全体的普遍性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来划分,可以分为理论性调查和建议性调查。理论性调查的特征是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或验证或补充或否定某一教育理论。建议性调查则是通过对某一教育现象的调查,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制定决策作参考,教育调查报告以此为常见。

三考三查三比调研报告篇6

一、教育调查报告的概念

调查研究的方法是一门科学,它是我们了解和研究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毛泽东同志就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深深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他说:“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的形成就是从调查研究开始的,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曾在湖南和江西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着名的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即调查》、《兴国调查》、《长岗乡调查》等。1941年,为在党内形成调查研究的风气,专门出版了《农村调查》一书,并在序言中说:“我再度申明:出版这个参考材料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一个如何了解下层情况的方法,而不是要同志们去记即些具体材料及其结论。”(以上三处均弓旧《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特别在当代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几乎任何一项重大决策

都要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才能做出,而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决策,往往就要出问题。陈云同志也曾强调指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可见,做好调查研究是我们事业兴旺的保证。

调查报告是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的实践过程,收集专门的社会资料、分析社会资料并从中获得规律性认识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是调查报告的一种,它是就某种教育现象,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析形成认识而写成的文字材料。教育调查报告的范围限于教育领域,其材料也包括与教育有关的其他社会内容。教育调查报告通过与教育有关问题的调查,掌握规律;二发现同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为教育科学和科学教育服务。

二、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现代调查研究这门学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的科学理论。许多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应用到调查研究中。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它们的应用使调查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面谈谈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一)调查性

写作材料获取有许多途径,就调查报告而言,它的材料必须是调查所得,然后在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报告。调查是报告的基础,报告是分析得出的结果。就文字分量而言,七分是调查材料,三分是分析和结论。没有调查材料就没有报告,因此常有人说调查报告是“三分报告七分调查”。这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调查就没在发言权。”就这项工作花的时间而言,集中在收集调查材料上)没有在调查上下足功夫,绝不可妄谈“报告”,这是调查报告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点。

(二)资料性

调查报告要拥有大量材料,有了这大量的材料,才有了说服力,所以,调查报告是材料性很强的文体,这些材料将成为有关部门研究问题、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历史性材料存档,它又是研究某方面问题的重要历史资料。

(三)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报告的材料和结论都必须客观,都不能带有个人的主观思想因素。这就要求作者一切从实际出发,排除思想杂念和外来干扰、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努力去获取第一手资料。二是要有现代科学理论指导。首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以保证思想观念的客观性。其次要用统计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理论去分析问题,要让资料说话、数据说话,观点、意见、建议不能凭空臆造。再次,语言必须平实、明快、简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叙述材料,不夸张,不修饰,不追求文采。

(四)本质性

调查报告的b的就是要通过调查揭示事情的本质,教育调查报告则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问题。揭示出一些事物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作参考,或给教育效学部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作参考。因此,本质性是教育调查报告的根本特征、不能直面教育现实、揭示教育方面某些本质问题,这样的调查报告就毫无意义。

三、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调查报告的分类比较复杂,依据不同的标准分出的类别就不相同。“按行业部门分,教育调查报告只是其中的一种,从其他角度的分类也适合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根据调查研究曲周的来划分,可以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预测性调查。描述性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目的,是最常见的一种调查类型。解释性调查是以探究调查对象产生的原因为目的,回答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预测性调查是通过了解调查对象的过去、现在,以探讨其未来的发展状况的调查。

三考三查三比调研报告篇7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二、调查报告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

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扼要说明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做了哪些调查;本文所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基本情况和提出问题,写法可灵活多样。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一般把调查的主要情况、经验或问题归纳为几个问题,分为几个小部分来写。每个小部分有一个中心,加上序码来表明,或加上小标题来提示、概括这部分的内容,使之眉目清楚。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般来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2.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1)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2)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3)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3.布局和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

构架的原则

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社会实践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三考三查三比调研报告篇8

为帮助各部门撰写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现就如何撰写调研报告,提出如下指引:

一、调研报告的概念与特点

调研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后,将调研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研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研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写实性。调研报告是在掌握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调研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研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研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研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调研报告的分类

调研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况调研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研报告。这种调研报告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研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研报告。

(三)问题调研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研,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研报告。

三、调研报告的写法

调研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研报告”、“关于的调研报告”、“思考(建议、分析、对策研究)”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的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我区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偏低》,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研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研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可持续发展重在以人为本--区人才困境与出路》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研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研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研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研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研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研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研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三考三查三比调研报告篇9

通常来说,一项调研活动的大致包括“指标设定”、“样本收集”、“数据分析”、“指标测评”等流程。首先是“指标设定”,笔者认为汽车行业消费及服务满意度的调研报告的指标设定,应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汽车品牌消费属性、汽车销售服务状况及汽车销售服务流程等方面,初步建立汽车行业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通常应划分三个层次,销售服务顾客满意度为总的测评指标(特级指标)。同时根据顾客满意度的含义及销售服务的特性、汽车品牌消费属性设计3个一级指标,即顾客对销售产品质量的感知、顾客对销售服务价格的感知和顾客的抱怨。再将一级指标细分成二级指标,如购车环境、销售人员服务水平、服务态度、销售服务流程、销售服务项目、服务费用、消费投诉及处理等。然后再把“二级指标”细化为数量更多的三级指标。在测评指标体系中只有第三级指标是可直接测量的,它将转化为满意度调查问卷中的具体问题。

在初步选定调研指标后,将其设计成调查问卷,让调查对象通过两两相互比较,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同时,考虑到三级指标中可能还存在遗漏之处,应在问卷的最后留出空白,请调查对象填入他们认为是非常重要而被遗漏的指标。

而《2006年中国销售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似乎过于草率,互相交叉重叠,还有些牵强附会,如其按重要性排序分别“交车过程、销售人员、经销商设施、交易条件、交车时间、以及书面文件”等六个因子,而且每个因子基本处于同一层面、比较均衡,如除了交车过程占33%外,销售人员占16%,经销商设施仅少销售人员一个百分点,而交易条件、交车时间、书面文件齐驱并驾,比重均为12%,而让人纳闷的是“交车过程”的内涵是缩小了,还是另有特定的内涵,交车过程不是包括销售人员的服务以及交车时间在内吗,怎么笼统的“母项”与“子项”同台竞技,不是挺搞笑的吗?另者,“书面文件”为何“东西”,是销售服务合同吗还是车商的内部文件,这能作为一个调研的指标吗?而据该报告称,“销售人员和书面文件”,是奥迪与2005年相比进步最为显著的两个因子,这能让人信服吗?“书面文件”真的这么重要吗?这就不让人怀疑其指标设定的合理性了!

其次是“样本的收集”,对于产品层出、汽车产品线涵盖高中低端甚至无法归档的汽车行业来说,其调查的样本数量应该要充足。众所周知,调研因项目而异,有些项目所需的样本少些,有些则要求多些,但大致来说,若时间、精力、经费允许的话,调研样本应尽可能地多,通常取样多的调研报告总比取样少的要更具说服力,而据该调研报告的公司宣称“该项调查主要基于顾客在购买新车2-6个月内的评价。2006年的SSI调研是在7,910位新车主的反馈的基础上作出的,涵盖了中国22个主要城市的31个汽车品牌。实地调查时间为2006年3月至5月。”这样这量远远不适合于汽车行业的调研,而且调研时间过于仓促,也把握不好节点,起码没有同市场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同步!要知道对于车市来说,所选择调查的3-5月份是波澜不惊比较平淡的月份!

再次是“数据分析”,各市场调查公司、研究机构都会采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及数理模型,在此不想展开来说,但是有一点必须进行缜密的“数据交叉”分析,千万不能自相矛盾!

最后是“成果测评”,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信度检验

调研问卷各指标项目应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各级指标应互为印证而不是相互排斥!这方面, 《2006年中国销售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似乎大有纰漏!2、效度检验

1)内容效度

权威可信的调研报告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应参考借鉴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材料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汽车销售行业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的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调研方案,并经消费者认可修改及实地调查,所选择的项目均能从一个侧面或多个角度反映顾客对汽车商销售服务的满意情况,同时测评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基本涵盖汽车销售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问卷的项目设置合理、形式界定明确和语言表达清晰,就可认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否则,另当别论!

(2)结构效度

主要采用单项与总和相关分析进行验证。通过来说,我们应确保问卷指标体系的聚集

和区分效度,经统计分析各级指标的得分与总满意度得分的相关系数比较明显,尤其是核心指标与总满意度得分相关系数成正比,而其他级别比较低的与总满意度得分关联系数较小。这说明该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而《2006年中国销售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好象很难体现出这一点!

该调研报告给我们的启示:

1、指标及其权重基本由消费者确定

调研测评体系中各项指标的确定是在结合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及我国汽车行业的消费环境、销售服务流程特点的基础上予以初选,再经对消费者的抽样问卷调查进行修改和筛选,各项指标的权重也是通过消费者对其相对重要性打分而最终确定的。而不是事先设定,这种从消费者自身角度出发来确定指标及其权重的方法,克服了目前消费满意度调查中评价指标多由专家或调查方自己事先制定,很难真实地反映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的弊端,真正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调查结果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更真实,更有市场价值!

2、问题的排序按销售服务的流程设计

调查问卷中各项问题的排序应按顾客的购车流程设置,且主要针对销售服务中的各个接触点,这样既便于顾客回忆提高调查的准确度,又能帮助卖方的管理者发现服务流程中的薄弱点,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3、答案设置应尽可能详尽

三考三查三比调研报告篇10

一、对2007年全市组织系统调研工作的基本评价

去年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围绕组织工作中心任务,着眼于组织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突出重点课题调研,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组织工作。主要有3方面的特点:

一是围绕组织工作大局,精心组织重点课题调研。调研选题的确定和调研工作的开展,始终围绕组织工作大局,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求突破。市县组织部门都确定了一批重点课题,集中力量突破。比如,市委组织部在年初根据全市组织工作重点,确定7个重点课题,各县(市、区)委组织部也都结合实际确定重点课题。据统计,2007年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共开展了56个重点课题调研,这些课题都是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通过课题调研有力地推动了这些问题的解决。

二是采取科学的调研方法,调研质量进一步提高。在组织课题调研过程中,各地都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调研方法和工作措施,确保调研成果取得较好质量。比如,在组织协调上都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调研组,制定周密细致的课题实施方案,许多课题还整合各个单位力量,变组织部门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在具体的调研方法上,都能积极采取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定量分析和蹲点等调研方法,普遍召开调研分析会,对调研得到的大量而翔实的素材进行总结、提炼、分析,并确定精干力量撰写调研报告。市委组织部对各地上报的调研报告,进行了认真评选,共评选出15个优秀调研报告,刚才进行了表彰。

三是重视成果转化,调研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各地在调研工作中,把实现调研成果的转化,作为调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许多课题成果都得到了有效转化。比如,有的课题调研形成的对策思路比较成熟,时机也比较合适,就直接转化为方案、意见、办法、规定等文件或者领导讲话要求,用于指导实际工作;有的课题是针对组织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研,提出的对策全面推行的时机暂未成熟,各地也能积极进行探索试点,转化为工作创新;还有些课题成果直接转化为今后的工作思路。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不足。比如,工作的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有的县(市、区)对调研比较重视,课题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比较高,有的县(市、区)抓调研工作不够到位,课题成果仅1-2个,质量也比较低。另外,市委组织部在指导、协调、检查、沟通各地开展调研工作的力度上还不够,刚才大家也提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予以研究考虑。

二、今年组织工作课题调研的重点

今年全市组织工作课题调研,仍然是要紧紧围绕市委和组织部门的中心工作来展开,具体的重点课题分工安排,我们已经通过文件下发。这里我再做一强调。

一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研究。这个课题是十七大提出的一个新命题,省委组织部把它作为今年的第一个重点课题。斯部长多次讲到今年组织工作最重要是两项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如何提高干部工作公信度(还有一项是如何扩大党内民主),并亲自担任课题主持人。课题重点要从干部工作的实际出发,把调查研究、实践探索、总结经验结合起来,突破影响和制约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关键性问题和关键性环节,进一步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课题成果形式之一是调研报告,同时采取边调研边试点的方法,开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综合改革试点,形成一批配套制度。

二是温州籍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情况调查。这个课题是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从温州籍大学毕业生切入,研究和解决温州的人才问题。邵书记非常关注温州的人才流动情况,这个课题也是邵书记点的题。温州每年有4万人考上大学,但每年回温就业的仅1万人。另外3万人流向哪儿?为什么不回温就业?都是哪些专业领域的人流向外地?温州的就业环境有哪些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等等,都是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课题成果形式是调研报告,并且在时机成熟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三是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这个课题主要是解决干部监督工作中经济责任审计问题,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如何改进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建立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研究进一步深化审计结果运用。课题成果形式主要是调研报告。

四是改革开放30年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这个课题是全国党建研究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研究专委会2008年的重点课题,也是温州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系列研究之一,温州作为率先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地方,研究这个课题意义非常重大。课题的任务是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温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发展历程、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深入研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路举措。课题成果形式是调研报告,并配之以有关史料、照片、数据、图表,汇编成书。

五是加强流动群体党建工作研究。开展这个课题调研,是从温州的实际情况出发。温州作为民营经济先发地,既吸引了大量的“新温州人”,又促成了为数众多的“温州人”在外谋生创业,这些流动群体的党建是区别于固定群体党建的新模式。课题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加强这一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课题成果形式是调研报告,时机成熟时出台规范性意见。

六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问题研究。这个课题主要由市委组织部干部三处、调研室和市国资委承担,县(市、区)基本没有任务。

七是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研究。这个课题之前没有列入全市重点课题,是省委组织部另外下达的任务。该课题由赵洪祝书记主持,共分四个子课题。我市承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对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及当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

以上7个重点调研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由市委组织部承办处室各自部署给相关参加单位,希望有关县(市、区)委组织部按照分工安排,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力量,抓好落实。同时希望县(市、区)委组织部结合本地的实际,自行确定一些重点调研课题。在年底,我们将一并列入全市组织系统调研成果的评比。

三、进一步提高组织部门调查研究工作水平

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提高调查研究内容的针对性、提高调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提高调查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上下功夫,从而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起点要高,切入点要低。组织部门的调查研究是直接为部里的决策服务的,必须把握党委和组织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和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开展调查研究。只有这样,调查研究工作才能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起点要高。但是在坚持高起点的前提下,调研选题的切入点要低,尤其是市县两级组织部门选题的切入点要放在对解决具体问题的研究上。为什么这样说呢?从组织工作的调查研究内容来看,可分为组织工作发展方向、发展趋势的研究;某一时期组织工作某些重大政策的研究;如何运用党的组织工作路线方针政策解决具体问题的研究。对我们市县两级组织部门来说,主要是第三类研究,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抓住组织工作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选准题目,集中力量开展调查研究,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确定调研选题时,有一个很直接的判断标准,就是现在的课题调研能不能转化成为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把握住这一点,就能保证调研成果是否有实效。

第二,调查要实,研究要深。调查研究,顾名思义就是两个方面,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和研究就是调查研究工作中的两大关键环节,调查是基础,研究是根本,重在调查、贵在研究。要想捕捉坐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预料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就必须在“实”字上下功夫。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调查基础工作,发扬两眼向下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大量地占有第一手资料。蹲点调研、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常用的调查方法,从事调研工作的同志都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深入调查之后,必须对获取的大量材料进行综合、消化、加工,进行全面分析、理性思考、认真研究,真正把问题把握准确、把原因分析透彻,找出问题的症结,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都必须正确处理,重调查轻研究、重研究轻调查都不可取。市委组织部今年对怎么让调查做实、研究做深,有一些设想,比如,准备在各县(市、区)选择若干个不同的基层联系点,作为调研基地,使调查更实;在调研中采取一些联动研讨的办法,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使研究做深。

第三,报告要精,转化率要高。调查研究的成果首先要形成调研报告,调研形成的文字材料直接关系调研成果质量的高低。好的调研报告既要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结构严谨,又要简洁生动,有说服力,还要有新的观点、新的思路、新的结论、新的判断、新的对策、新的点子。这就要求从事调研工作的同志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在调研报告形成后,调研工作还只是完成一半。调研的目的在于应用,调研报告能否得到有效转化才是最终目的。调研报告形成后,不能满足于评个奖,要在后期的综合开发利用上多下功夫。检验和评价调研工作成效的标准,调研报告质量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看这些调研报告有多少得到转化得到了利用。套用经济学上的说法,我们要有一点市场经济的观念,不仅要善于“生产”,更要善于“销售”,完成调研报告只是做成了产品,要把我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这个销售就是成果转化,调研报告得不到转化,那就是废纸一堆、废话一篓。调研成果的转化有很多种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转化为规范性操作要求,其特征是既有文字要求,也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也就是把调研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思路,转化为方案、意见、办法、政策、规定或者领导讲话要求,用于指导基层实践。这种成果转化是最基本的形式,通常这种形式的成果转化比较多。第二类是转化为创造性工作举措,其特征是不一定有系统规范的文字,调研中形成的思路和举措直接运用到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推进工作。第三类是转化为人们的思想理念,其特征是有文字阐述,但不一定马上转化为操作性的措施。不管是哪类的转化,关键是要看对实际工作产生了多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自身要硬,整合要好。俗话说“打铁要靠自身硬”,做好调研工作的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调研队伍。从目前各地的现状,我市这支队伍还是参差不齐的。建设高素质的调研队伍,一是要加强调研室的建设,有个综合协调的科室是有利于提高调研整体水平的,现在绝大多数县(市、区)委组织部没有单独的调研室,有条件的话还是要设置,至少要配备专职的人,部委要关心、爱护从事调研工作的同志,创造较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二是要提高全体组工干部调查研究的水平。有的地方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有一批调研水平相对较高的组工干部,因此每年就能出若干个质量较好的调研成果。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整合资源,壮大调研力量。我们常常感到需要调研的问题很多,而调研力量相对不足,注意在组织系统内整合资源、整合力量,但仍然不够用。特别县(市、区)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怎么办?这就需要把眼光再放开一些。现在对于党的建设,研究的部门很多,研究的人员很多,比如党校、高校、机关工委等党委工作部门等,还有一些从事其他工作但对党的建设研究有兴趣的同志,对这部分资源,我们要加以整合、使用。一些课题本身内容就牵涉到其他职能部门的,更加需要整合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