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委员村出纳述职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19 01:27:07

村委委员村出纳述职报告

村委委员村出纳述职报告篇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容、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按照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办法,通过开展村干部述职述廉工作,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广大基层干部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增强为民服务、廉洁自律意识,促使他们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和组织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更好地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更好地推动农村基层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述职述廉对象

述职述廉对象为全乡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社区)主任。村支书、村主任一人兼任的,一人述职述廉。

述职述廉内容

上级党委、政府各项政策和工作任务在本村(社区)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本村(社区)经济、社会年度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本村(社区)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的管理使用情况及村务公开、村组财务收支情况。包括村经济发展、重大事项决策、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集体资产处置情况,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土地重用补偿及分配、公益事业招投标、村务往来及村级财务收支、救灾救款物、粮食真补和退耕还林款发放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其它政策落实情况。

社会治安、农村稳定、民事纠纷调解情况。

村(社区)“两委”班子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

参加评议人员

县、乡人大代表,党员、群众代表及村(社区)“两委”班子、村民组长,驻村干部列席参加。

五、方法和程序

村(社区)干部述谦工作在乡党委、政府和纪委的领导下,由乡纪委组织实施,每年一次,尤其是换届必须进行述职述廉。主要包括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两个环节,具体分召开大会、述职述廉、现场点评、民主测评、反馈测评结果、督促整改、评议结果、运用等步骤。

具体程序为:

撰写报告。各述职述廉对象按照要求,认真撰写述职述廉报告。要突出某个专题重点作出报告或说明。述职述廉报告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准确,简明扼要。乡分管组织和纪委负责同志对村(社区)“班子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报告进行审核把关,村党组织负责人对其他述职述廉对象述职述廉报告进行审核把关。

述职述廉。述职述廉大会,由乡党委组织召开,并进行民主测评。民主测评工作,在听取村(社区)干部述职述廉的基础上进行,民主测评表格由乡纪委负责印制、发放、回收及汇总。与会群众代表就村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和行质询,村(社区)干部按职责分工实事求是地作出答复或说明。不能当场答复的,由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承诺,经村“两委会”会商,一个月内必须答复,并作为下一次述职述廉报告的内容。

情况反馈。乡党委要及时将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结果向县纪委、县委组织部汇报,适时向述职述廉对象反馈。测评结果纳入对村(社区)干部考核的内容,作为对村(社区)干部使用、补贴发放和评先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民主测评结果较差或民主评议中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要视情节给予提醒或诫勉谈话、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或组织处理等;涉嫌违法违纪的,要责成有关职能部门调查处理。

落实整改。述职述廉对象就反馈中列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将整改情况列为村务公开的内容在公示栏进行公示,并作为下一次述职述廉的内容进行答复。乡纪委负责监督检查,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工作要求

村委委员村出纳述职报告篇2

2、某汉族木匠在一以回民为主的村庄长期从事木工,后在该村落户、分地、建房。但在新近一次土地承包过程中,该村不再给其分配承包地,其起诉所在村民委员会的行政诉讼案件;

3、某村以收取的荒地承包费修建已被乡教育组决定停办的小学,引起村内部分村民异议。村内部分村民起诉所在村民委员会的案件。

村民委员会是否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村民委员会符合哪些条件才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这一问题在理论及实务界均存在争议,上级法院在对下级法院的业务指导上也往往意见不一。认为村民委员会可以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理由主要有:

1、《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赋予村民委员会对本村的土地及其他事务有“管理权”,村民委员会对本村事务的管理是一种“法定权利”,村民委员会应视为法律法规职权的组织,因此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规定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发放救济款物、土地经营管理和宅基地管理过程中的行为为“公务行为”,并且规定村基层组织人员在从事上述行为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构成犯罪的,适用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的规定”。——由此可见,村民委员会的成员已“视同为”国家工作人员,村民委员会从事的土地管理、宅基地管理已为法律规定为“公务行为”,所以村民委员会可以像其他国家行政机关一样,在公务活动中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3、行政审判受案范围有扩大的趋势,目前理论和实务界均积极主张行政审判的受案范围应向一切具有公共行政权力的领域扩张,以尽可能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村民委员会的行为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因此,从“保护村民利益的角度出发”,应当将村民委员会的行为纳入行政审判范围;

4、报载案例证明村民委员会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笔者认为,上述认为村民委员会可以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理由均不能成立。理由为:

1、《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村民委员会的“管理”职能,虽然是一种法定职能,但法定职能不等于行政职能,法律法规对于权利的规定,也并不都是对于“行政权力”的授权。国家对仲裁机构制定了《仲裁法》、对公证机构制定了《公证暂行条例》、对律师事务所制定了《律师法》,《土地管理法》对村内村民小组也规定了其对土地有经营管理职能。仲裁机构的仲裁行为、公证机构的公证行为、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行为、村内村民小组对土地的经营管理职能均是法定职能,但仲裁行为、公证行为、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行为并不纳入行政审判范围,村民小组也未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被提起过行政诉讼。由此可见,以“法定职权”和“法律法规的授权”来论证村民委员会可以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理由不能成立;

2、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其规定的是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工作的情况。既然是“协助”,那么在此类工作中,从事该工作的显然“主要”是人民政府,而不是村民委员会。在“协助”人民政府工作的情况下,村民委员会的职权体现为政府职权,所以,国家对此时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行为视同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并以贪污受贿罪对其定罪。在逻辑上,不能以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中对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成员在“协助”人民政府工作中的身份定位,来推定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成员在所有村务活动中有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也不能以此推定村民委员会有了类似国家行政机关的地位,这在逻辑上推导不出。村民委员会在独立工作而不是“协助”人民政府工作的情况下,其行为显然与政府公务行为无关,其组成人员此时的“贪、贿行为”,不能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进行定罪。因此,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为依据认为村民委员会可以作行政诉讼被告的理由也不能成立;

3、理论、实务界及普通公众确实有要求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扩大的呼声,他们不满足于行政诉讼仅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不满足于行政诉讼的现实受案范围,而是要求行政诉讼对抽象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及其它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所有宪法权利有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因行政权力先天有扩张的趋势,新型行政行为肯定层出不穷,所以,主张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扩大是正确的。但主张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扩大一定要注意到“行政权力的行使”这一问题,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扩大绝不是(也不能)盲目扩张。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扩大思潮中,主张应将村民委员会的行为纳入行政审判范围的,除受《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影响之外,另一重要的原因是“看中”了村民委员会行为的“强行性”,即其对村民权利的影响是巨大的,近乎于“强行”,没有审判的介入几乎没有任何最终的和有效的途径保护村民的合法权利。但村民委员会行为虽表面具有“强行性”,其对村民权利的影响也可谓巨大,但不要忘记,村民委员会行使的“权力”并不是“行政权力”,其对村民权利的影响不是靠国家强制力;村民委员会的管理模式是民主决策的民主管理模式,村民委员会只是民主决策事务的组织者及执行者,其本身不享有任何权力。现实中村民委员会行为的“强行性”,一般其权力来源为“拳头”再加上乡镇人民政府的“支持”,其权力来源在本质上是不正确的,此正是基层民主要纠正的地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扩大不能往审查村民委员会行为的方向上扩大,此只会进一步提高村民委员会的地位,加大村民委员会与普通村民的实力对比,使村民委员会的行为更具“强行性”,使村民的利益更得不到保障;

4、虽然有报载案例证明村民委员会在某些案件中作过行政诉讼被告,但其他案例也证明某些村民与村民委员会的纠纷是作为民事案件立案的(如土地承包案件)。要想找到权威的案例支持某种观点,笔者认为,应当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作为参照。笔者从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公布的案例库中经检索“村民委员会”,找到14个与村民委员会有关的案例。其中,民商事案件7个,7个中村委会做被告的3个,均是民事案件;刑事案件1个,国家赔偿案件1个,行政案件5个,均不是以村委会为被告的。由此可见,从最高人民法院编选的案例中找不到支持村民委员会作行政诉讼被告的案例。在《曾菊英等诉长沙市雨花区黎托乡人民政府不履行法定职责案》(《最高人民法院案例选》二一年第三辑(总第37辑))中,对于村民委员会可否作行政诉讼被告的问题,还从正反两方面对此作了系统分析,结论否认了村民委员会在该案中作行政诉讼被告的可能。

笔者认为,村民委员会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理由为:

1、国家设立行政诉讼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追究国家在行政行为过程中的责任,即只有对代表国家的主体的行政行为国家才承担责任,只有对此种行为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国家从事行政行为的方式有:(1)、行政机关亲自作为;(2)国家以法律法规授权某些非行政机关的组织作为;(3)、行政机关委托其他组织作为。在此三种方式下,第(1)、(3)均是以行政机关为被告,此两种行为实质上都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行为;在第(2)种情况下,法律法规的授权实质上也是一种国家行为,国家当然也承担责任。而村民委员会,国家显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为其行为承担国家责任。那种因村民委员会具有“法定职权”而将其视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看法是绝对错误的,“法定职权”不是行政职权,理由前已述及;

2、国家承担国家责任的主要方式是国家赔偿。《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赔偿费用,从各级财政列支。”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赔偿费用,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国家赔偿费用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各级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一定数额的国家赔偿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在任何情况下,国家不会把村民委员会的赔偿问题列入国家预算。村民委员会作行政诉讼被告的案件,在确认村民委员会的行为违法后,如果涉及赔偿问题,其赔偿资金表面上由村民委员会负担,但实质上该赔偿资金是由全体村民承担的。这种赔偿一方面造成责任主体与承担责任的主体的不统一,另一方面这种赔偿显然不是国家赔偿,那么对此进行的诉讼怎么能够称为行政诉讼及行政赔偿诉讼呢?

3、村民委员会的行为不应赋予其“强制性”。行政行为的强制性是一种国家强权,正因其是国家强权,国家才设立行政诉讼制度;指导性行政行为不具有强制性,正因其不具有强制性,所以国家把它排除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村民委员会的行为,绝不具有国家强制性,假如其行为不能得到实施,其应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起诉村民,通过民事诉讼程序确认该村民是否负有某种义务。那种认为村民委员会的行为具有强制性的观点,是被村民委员会“强权政治”的表面现象迷惑,是对村民委员会“强权政治”无耐和无助的表现。事实上,村民委员会的行为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查是最合乎现实和情理的。通过民事诉讼程序的审查,使原、被告双方首先意识到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减少了村委会平素自以为高高在上的“官本位”意识;同时,村委会作为民事诉讼被告也不受行政诉讼被告在十日内举证的限制,这从村委会的诉讼能力本身来说也是公平的;

4、《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属于宪法性法律,其地位远远高于《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其立法目的和主要精神就在于“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在民主自治体制下,村民会议是村内事务的决定者,村民委员会是村民会议决定事项的执行者。从民主体制的运行上说,村委会没有任何强行性的权力,民主管理与行政管理绝对不可能相容。对于村内重大事项,无村民会议的决议,村民委员会便没有任何权力。村民委员会实质上是几个村民个人的集合。有时,村委会的行为是全体村委会成员的行为,而有些情况下,所谓村委会的行为实质上只是村委会主任个人的行为。在全体村民这一熟人社会中,村委会成员与其他村民的地位始终应当是平等,其未通过村民会议而自行决定的事项应当自行承担责任,而不应当由全体村民为其承担责任(如诉讼费用和赔偿费用的承担)。惟有如此,才能使村委会成员真正在村民自治的精神下,在平等的基础上为村民服务;不然,就会造成村委会成员只知任意行使“权力”,而不用顾忌会承担任何责任的现象(现实也正是如此的)。当然,村委会成员在紧急情况下,对村务的处理,或对村内较小事务的处理,可以适用民事的法律规定,区分其在行使“权力”时的恶意、善意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处理。

主要参考资料:

村委委员村出纳述职报告篇3

【关键词】村民委员会 行政诉讼 被告资格 村民权益保障

【中图分类号】DF74 【文献标识码】A

研究思路的理性构建

学界现有学说及其研究视角。一直以来,就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的行政诉讼被告资格问题,学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各方学者试图以行政主体理论、行政行为理论、村民自治理论等不同视角展开研究,对村委会的属性及其行为性质进行分析、研判,以期得出公允的结论。

“否定说”及其理论构建。持“否定说”的学者认为,村委会作为基层农村群众自治组织,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不具备被告资格。

首先,从主体上来看,村委会既不是一级政府,也不是政府的组成部门,不享有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因此“村民委员会不属于行政机构,不享有行政主体的资格。”①同时,村委会是基于村民权利的委托和让渡而形成的群众自治性组织,“村委会的执行权和管理权来源于村民自治权,并且附属于村民自治权。村委会作为村民集体人,并不承担行为的法律后果,其活动产生的法律后果当然归属于村民集体”②。鉴于此,村委会显然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行政诉讼,更不能独立地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其次,从行为性质上来看,行政诉讼设置的初衷是通过审查行政行为,使公民一方的合法权利得到有效救济,并抑制行政权力的滥用。而村委会的行为则应归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治行为,不具有国家行政属性,不应成为行政诉讼的审查对象。再次,在相当多的乡、村干部和村民的观念中,基层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之间就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在实践中本就存在基层政府过度、不当干涉村民自治事务的现象,如果将村委会定位于行政主体,会使其更加“行政化”,不利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开展。

最后,有学者认为,“国家在行政诉讼中承担责任的主要方式是国家赔偿。国家通常将国家赔偿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村民委员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案件,在确认村民委员会的行为违法后,如果涉及赔偿问题,其赔偿金表面上由村民委员会负担,实质上是由个体村民承担。”③

“肯定说”及其理论构建。持肯定态度的学者则认为,应当明确村委会行政主体资格,并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审查其公共管理行为的合法性,为村民提供救济。

首先,从主体上来看,村委会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够成为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特别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重新定位,行政由管理、控制转向服务、监督。对于能通过市场和社会解决的事情,就要坚决做到不越位,但同时也要积极对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监管,不能缺位。于是随着公共行政的兴起,公共职能的社会化、分散化趋势日益明显,与此同时,行政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行政诉讼的审查对象不能仅仅拘泥于传统的行政机关,村委会、高校和其他社会组织必将承担更多的公共行政职能,理应明确其行政诉讼被告资格,以抑制其公共权力的滥用。

其次,从村委会的职能上看,村委会的行为并非完全的自治行为,“村委会公共服务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要贯彻上级的方针政策,代表乡镇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完成属于自治范围内的工作,分别体现乡镇意志与村民意志。”④在现实工作中,村委会基于行政委托法律关系,以“政府人”身份实施了大量管理和服务行为,而此类行为并不能归于单纯的自治行为。有学者将此类行为表述为“非典型的行政行为”或“准行政行为”,并主张对这类行为通过行政诉讼加以审查。

再次,村委会相当多的职能直接来源于法律的授权而非基层政府的委托,理应被归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够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村委会实施管理行为时,处于优势地位,具有不对等性。在某些方面,村委会与村民之间并不是平等的关系,而是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宜通过民事诉讼的渠道解决。

最后,当村民和村委会发生纠纷时,“民事诉讼的受案极为谨慎,仅仅受理村民与村民委员会土地承包方面的纠纷,致使村民委员会的大量侵权案件不能纳入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范围,导致许多村民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告状无门,无法获得司法救济。”⑤

类型化研究,研究视角的合理展开。“否定论”观点更多地着眼于实然状态,依托于传统的行政主体理论、行政行为理论,并试图从既存法律文本找寻可诉性答案;“肯定论”观点则强调应然状态,以公共行政的视角切入问题,以动态的发展趋势展开研究,重视监督实效和村民权益的救济。但两种非此即彼的学说均失之绝对和片面,不能有效地对司法实务起到必要、有效的理论支持。

村委会是否为“行政主体”,能否成为行政诉讼被告,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伪命题。应当看到,村委会的职能显然存在多元化、多层次的特征。实际上是学界应关注的问题,是村委会何时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或者说哪些行为具有行政诉讼可诉性。因此,从逻辑上来讲,应当首先清晰地厘定村委会的职能,列出权力清单,并基于可诉性的考量,进行恰当的类型化处理,确保无遗漏、不交叉。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入手加以逐项分析,解析各项职能的性质和可诉性。而进行这一项工作,既要对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村委会职能进行归纳,还要从行政法律法规甚至规章中找寻相关授权,同时还应聚焦基层政治生态和权力运作机制,对基层政府和村委会的实然互动状态进行实证分析和理性判断。

在考量村委会行为的可诉性时,还要注重价值选择的平衡。一方面,可诉性乃法律的脉搏,诉讼是激活法律、践行法治精神的必由之路,应设置顺畅、合理的纠纷解决机制,确保公共行政行为置于司法监督之下,而此时,行政诉讼途径就成为了最有效率的选择,通过此路径能够让村民的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救济。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受案范围越大村民获得救济的机会就越多,但确定村委会行政诉讼可诉性时,还应充分地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自治,明确界定村民自治保留的事项,不能盲目地以司法判断不恰当地干扰和取代村民自治。

村民委员会的基本职能及可诉性分析

村委基于“协助职能”而实施的行为。从历史渊源和制度沿袭上来看,长期以来村委会“在行政层级关系上从属于,体现了国家行政机构向乡村的延伸”⑥,直到1982宪法后,才首次将村委会定性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作为中国农村最基本的社会单元,直接面对村民和村务,服务于经济生产和劳动组织,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基于传统的宗族观念、紧密的地缘和生产、协作关系,村民自我认知和归属感进一步固化,使得村委会的管理和服务行为较之基础政府而言,更易信服和得到接受。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村委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实践中,税收、征兵、优抚等众多政府职能均需村民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和完成。

有些学者认为,“协助职能”直接来源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授权,实施的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为”,因此村委会当属“法律、规范授权的组织”,并具有行政诉讼被告主体资格。笔者认为对此不应作扩大化的解释,从理论角度讲,为了防止被授权主体僭越或失职,法律授权均应范围清晰、事项明确,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则仅仅笼统地规定了“协助职能”,这一情形不能理解为法律授权。从“协助”本身的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这一职能则显然是辅助而非独立担当。

事实上,要求村委会协助的职能已经被赋予行政机关承担,只是基于前文所述的原因,通过委托的形式由村委会辅助承担部分职能,而委托事项多少及管理权限,尚有赖于惯例沿袭或委托、领受关系方可进一步明确。可见,村委会基于“协助职能”实施的行为应定性为行政委托行为。此时村委会并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不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而应由委托的行政机关作为被告承担相应责任,同时这也有助于行政机关推诿责任,逃避司法审查。

村委会基于法律法规授权而为的行为。由于行政职能的广泛性及复杂性,某项行政事务可能由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承担,从而形成行政主体多元化的局面。特别是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开始由组织、管理变为服务、协调、监督,大量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转由市场自行调节或行业组织、自治组织承担,从而使其成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然而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未界定“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明确内涵,也未作出列举式的规定,学界对其范围、性质、权力来源等问题尚存在不少争议,实务中的认定也比较模糊和混乱。

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一般认为,行政授权是法律法规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法定方式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诚如上文分析,《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于村委会相关职能的界定,只能视为是对设立村委会的法律依据、组织性质、设立目的的宏观把握,而非特别法律授权。所谓法律法规的授权,应理解为除此之外的法律法规为达成特定的行政管理或服务目的,而将某项行政职能或某项行政职能的独立环节,全权并排他性地赋予村委会行使。此时,就这一职能,村委会将取得行政主体资格,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与服务行为,并独立地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村委会自治事务。对于自治行为的行政诉讼可诉性问题,有些学者认为“具有国家意志性、公共利益性和优越性的特征,属于公共行政的一种,……村委会的行政主体资格是可以确定的”⑦。有些学者则认为“村委会作为村民集体人,并不承担行为的法律后果,其活动产生的法律后果当然归属于村民集体”⑧。

学界关于自治事务的行政诉讼可诉性分歧,表面上看是源自价值观念差异和法律解读不同,实则是源自对于自治事务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不一致。于是,人们彼此之间表面上是在使用一个共同的概念来论述一个共同的问题,可是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自治事务”应排除行政委托或法律法规的特别授权的行为,特指村委会基于村民基层自治组织的性质所实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事务。从权力来源的角度去界定“自治行为”,可以同法律法规、授权的行为和基于协助职能而实施的行政委托行为清晰的区分开来,不至于发生交叉和涵盖而导致的冲突。更重要的是,对于行政诉讼可诉性问题研究的展开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对于自治行为的行政诉讼可诉性作出非此即彼的判断是不科学的。一方面,村委会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力,既有消防安全、社会治安、公共卫生、民间纠纷调处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还有基于新农村建设而承担的“建设规划、兴修水利、道路、学校等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管理与服务职能;还有基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经济组织运作、发展而产生的财政管理职能。因此,对于诸项自治职能还需微观地解析,个别化地分析其行为性质,并进行可诉性的研判。

另一方面,还需进一步判断村委会实施自治行为时的角色和身份。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被赋予了大量管理和服务职能,其中众多日常性职能不可能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来完成,而是由村委会自行决策、实施。而对于一部分重要的自治事务,诸如公益事业的兴办和筹资筹劳方案等八种事项以及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则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村委会负责执行、办理。

结语

判断其行政诉讼可诉性时,应理性分析村委会的众多自治职能,更多地着眼于行为的性质和村委会的角色,特别是后者。对于村委会自行决策和组织实施的事项,由于村委会具备了独立的判断和管理意志,如涉及的事项可归于农村公共职能,并且是以不对等的身份实施的管理行为,理应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严格地讲,村委会并非村民自治权的直接享有者,其自决权是源自自治事务的众多性和复杂性,其所做出的任何决定均不应凌驾或背离村民集体意志,否则理应赋予村民诉权使之获得必要和充分的救济。特别是由于该行为并非村民会议的决议而是村委会的独立意志,其违法和过错不能归于村民会议,以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是恰当的。对此,有学者倾向于通过加强基层政府监督和协调的方式予以解决而排出法院的介入,但这一行政干预机制势必导致村委会和基层政府之间的关系过度紧密化、行政化,贬损和干扰村民自治的施行,同时也违背了司法最终的原则。

而对于村委会执行、办理经村民会议讨论而决定的事项,村委会只有执行权,而非决策权。在此种情况下,由于村委会作为执行机构,没有自身独立意志的添附,且并无过错,一般不应以其为被告。但是,如果村委会在执行过程中,擅自变更了村民会议决议的内容、对象、强度、方式、时限等,就其变更的部分,可以以其被告启动行政诉讼。就村民会议决定的可诉性问题,不在文章讨论之列,不宜不加甄别地随意启动行政诉权,盲目地用司法意志取代村民集体意志,否则将背离村民自治制度的设置初衷。

(作者分别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副教授,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

【注释】

①罗豪才:《行政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00页。

②黄彩丽:“村委会法律主体资格辨析”,《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4期。

③李金龙,朱松泉:“村民委员会行政诉讼被告资格探究”,《学习论坛》,2008年8月第24卷第8期。

④王方东,沈瞿和:“公共服务背景下再议村民委员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资格”,《行政与法》,2010年第2期。

⑤王夕瑞:“试论村民委员会管理型侵权行为的可诉性―以行政诉讼为视角”,《山东审判》,2010年第4期第26卷。

⑥赵丹:《村委会行政诉讼被告资格探析》,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⑦黄荣英:“村民委员会的性质、职权及其在行政法上的定位”,《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8期。

村委委员村出纳述职报告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农村工作、改进村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以建设“和谐、富美、生态、发展、稳定新”为目标,按照“向群众汇报、请群众评判、让群众满意”的总体要求,着力提升“两委”班子和村干部公道正派、干事创业、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为村级班子换届选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农村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把干部选好,把班子配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和我镇“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提供坚强保证。

二、形式和内容

紧密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以“三看”即:看是否解决了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看党员干部思想素质和致富能力是否显著提高、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为活动的主要方向,通过组织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述职述廉、群众集中评议,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确保换届后的新班子改进作风、推进工作,树立群众满意的形象。

(一)评议对象

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及其成员

(二)评议内容

评议的内容分工作评价和作风评价两部分。

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为:

1、贯彻执行各级党委、政府的农村政策情况;

2、村级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完善村规民约,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的情况;

4、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处置,政府拨付和接受社会捐赠的救灾救助、补贴补助等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及土地承包、流转、征用等情况;

5、倡树健康文明新风尚,推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等事业发展情况;

6、落实各级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和社会保障制度情况;

7、发挥“领头羊”作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情况;

8、公共事业项目达到运作规范透明,落实农村小型工程公开招标、投标制度情况;

9、维护群众权益,为群众办实事情况;

10、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社会治安、农村稳定、民事调解情况。

作风评价的主要内容为:

1、是否认真执行民主决议、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定;

2、是否公道正派,办事公平公正;

3、是否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4、是否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纪国法和各类规章制度,清正廉洁;

5、是否在道德品行方面做出表率。

三、方法和步骤

“两评一树”活动从2011年2月底开始,至6月底结束,共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月底)在认真学习全县试点工作动员会议精神的同时,及时召开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村专职副书记及包村干部参加的“两评一树”活动动员会议,并进行详尽的安排部署。各社区以“加快两个改进,实现两个提高”为目标,加强对活动的思想认识,明确责任分工,认真组织实施。两个“改进”即:加快以科学发展观为总要求的工作理念改进和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总要求的工作作风的改进;两个“提高”即: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工作水准的提高和群众满意度的提高。结合村务公开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活动的重大意义,使广大群众和参评人员真正明白活动的目的意义、形式内容和方法步骤,使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思想统一、认识到位,放下思想包袱,结合村情实际,做好开展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二)自查自评阶段(3月上旬——3月下旬)

1、开展村情调研。选派39名党员机关干部到村任村专职副书记,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走访群众、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党员及群众对村班子的意见,事先做好村情调研。以“三看”为切入点,摸清各村情况,了解各村存在的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看村“两委”班子是否解决了这些突出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了解村民经济状况,看党员干部致富带富能力是否显著提高,了解农村党建活动开展情况,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各村专职副书记要对征求到的对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个人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汇总梳理,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党支部及村委会提出意见建议并撰写村情调研报告。

2、召开党员、干部生活会。各村党支部要组织召开一次专题讨论会,组织全村党员围绕“担责任,尽义务,有作为,争先锋”这一主题,认真开展如何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大讨论,明确提出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具体要求,并指派专人进行详细记录,作为党员参与讨论的依据。各村“两委”要召开一次专题生活会,重点围绕“三看”及民主作风好不好、自身要求严不严、发展思路清不清等方面,查找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村党支部成员要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对照党员义务、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逐个进行对照检查和自我批评。

3、开展自我评价。根据村情调研和生活会征集、反馈回的意见建议,组织村“两委”班子围绕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要认真反思、梳理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总结本届班子的工作情况,认真撰写自我评价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今后的工作打算等。自评报告由社区收集后交镇党委审阅,镇党委同意后向群众公示。

4、公开作出承诺。根据群众的意见建议,村“两委”在集体研究、报经镇党委同意的基础上,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公开栏、明白纸等形式,向群众公开做出承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承诺内容主要是:在“两评一树”活动中为群众办哪些实事,对群众不满意的问题采取哪些措施和办法解决,如何接受群众监督评议、树立良好形象。

5、撰写述职述廉报告。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要认真吸收群众意见,在自查自评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撰写述职述廉报告。述职述廉报告要经各社区、城区办事处党总支把关,确保报告简明扼要、情况真实、提出的工作目标和措施切实可行。

(三)群众评议阶段(3月下旬——4月下旬)

1、集中评议。在换届之前,各村召开述职述廉大会,进行满意度测评,由镇派村专职副书记主持并现场指导监督。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分别作述职述廉报告,并现场接受群众质询,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然后开展评议,参加评议人员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理财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成员。与会人员填写书面评议书,对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汇总分析。由镇派村专职副书记收回和汇总书面评议表,镇党委整理归纳群众意见,找准、理清村级班子和村干部工作、作风中存在的群众不满意的突出问题及其根源,结合村党务、村务公开工作,及时向群众公布。对满意度较高的要总结经验、推广做法,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对满意度较低的要认真分析、及时查改,确保活动总体推进。

3、结果运用。评议结果纳入对村班子和村干部的年度绩效考核,与村干部报酬挂钩,并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对综合满意率较低的村班子,结合换届选举作出调整,未调整的由镇党委监督进行重点整顿;对综合满意率较低的村干部,进行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并根据相关政策作出处理。对通过群众评议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依纪依法作出处理。

(四)集中整改阶段(4月上旬——5月底)

换届后的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要根据评议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整改。

(1)制定整改方案。村“两委”班子及村干部,要按照县委、镇党委政府有关文件要求,认真梳理群众意见建议,制定台帐,逐项研究分析,深刻剖析群众不满意的原因,制定具体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和时限要求,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三看”为目标,按照“两评一树”活动具体要求,以群众最急、最怨、最盼的事为主要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

(2)积极落实整改措施。坚持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对马上能够解决的问题,集中精力立即予以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创造条件限时解决。对涉及面广、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由主要领导统筹协调,综合治理。对解决问题效果不好、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重新整改。整改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具体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3)对整改情况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采取一定形式向群众公示,群众不满意的,责令其重新整改,直到群众满意为止。通过整改,使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近期着力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中长期逐步解决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使发展思路更加科学,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保障科学发展的制度机制更加完善,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发展的成效更加显著,推动全镇经济社会进一步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五)巩固提高阶段(5月底——6月底)

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要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结合本村实际,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研究制定具体提高措施,真正发挥群众评议、群众监督的作用,深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根据整改结果,做好工作总结。各村要在整改基础上,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建立完善“务实承诺——落实实践——评诺提高”的具体工作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让群众满意”的长效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办事公开、财务监管、述职述廉、考核评价等工作,创新农村管理和便民服务载体。

(2)认真总结活动经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上水平。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要联系本村实际,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创新农村管理和便民服务载体,深入改进工作和作风,全面提高工作水平,促进农村党建工作更好的发展。

四、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开展“两评一树”活动是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确保村级换届选举顺利进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镇党委成立活动领导小组,镇纪委、镇党建办牵头成立办公室,下设综合组、督导组、宣传组,具体负责活动的督导、调度、协调工作。各社区要大力配合镇党委各项工作要求,将“两评一树”活动作为加强基层农村党建工作的纽带,加强领导,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科学安排,分类指导。镇“两评一树”活动领导小组要发挥关键作用,结合实际,加强督促检查和分类指导。各社区、城区办事处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人口和数量、经济发展基础、“两委”班子状况等情况,按照“好、中、差”三个类别,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坚决防止“片面化”或“一刀切”,各村活动要与村“两委”班子换届紧密结合起来。

(三)整改提高,示范带动。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要正确对待群众评议,正确对待群众监督,高标准、严要求,坚持把征求群众意见贯穿始终,把整改落实贯穿始终,把推动工作、改进作风贯穿始终,把接受评议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将通过评议激发出的热情投入到促进农村发展上,集中精力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做执行政策的表率、勤劳致富的表率、联系群众的表率、文明和谐的表率、廉洁奉公的表率。

村委委员村出纳述职报告篇5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直评工作在“直”中稳步实施。泰州市和所辖市(区)分别制定了开展村民直评村官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具体办法》,对直评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市(区)还建立了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组织部、农工办、民政局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直评工作领导小组,深入直评现场进行指导,研究解决直评中的重大问题。各乡镇也建立相应的直评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各村明确一名乡镇干部为驻村督导员,具体负责安排和协调直评工作。各村党组织在乡镇纪委和督导员的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直评工作。直评前,各村抽调精干力量,将致村民的公开信及民利、民主监督等宣传资料送到每位村民手中。同时利用村务公开栏、有线广播、布幅标语、流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对直评的全过程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了全市联动、组织到位、责任到人、群众广泛参与的局面。

二、固化工作流程,确保直评工作在“严”中规范运作。村民直评村官严格按照“示”、“访”、“述”、“询”、“评”、“改”六个程序公开进行。“示”即告示村民。由驻村督导员和村“两委”会提前一周将直评活动的时间、地点、对象等内容通过村务公开栏、广播等形式予以公示,并报乡镇纪委备案。“访”即走访调查。一是直评对象通过走访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述职述廉报告;二是乡镇纪委组织人员到直评村进行走访调查,广泛征求对村“两委”会勤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以书面形式反馈给直评村。“述”即述职述廉。在分工到村的直评工作督导员主持下,专题召开全体村民直评村官大会,由村干部逐一向村民当面报告勤廉情况。“询”即当面质询。村干部述职述廉之后,参会村民现场向村干部进行质询或提出建议,由村干部当场作出答复或说明。“评”即民主测评。参会村民根据述职述廉、现场质询以及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对每个村干部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评议划票。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并当场公布测评结果。“改”即落实整改。对村民质询的事项、所提的意见,责成村“两委”班子制定整改措施,认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限期通过有关会议或村务公开栏向村民反馈,同时报乡镇纪委和分工到村的督导员备案,确保整改到位。

三、优化方法创新,确保直评工作在“活”中充满生机。在直评工作中,各地普遍注重抓好“四个结合”,力求直评活动有声有色、富有成效。一是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将直评工作作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泰州作贡献”主题学教活动的具体实践,组织全市各村“两委”会班子及其成员排查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二是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将直评工作纳入全市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合格、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之中,民主测评结果作为合格、示范乡镇、村创建标准之一,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三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抓住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和发展规划,充分发扬民主,共谋致富之路;抓住农村民生问题,通过畅通诉求渠道,排解民忧,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四是与发展文明村风紧密结合。如安排农村科技工作者现场宣讲科普知识和农业技术,组织村里的“土秀才”、“小能人”自编自导自演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利用直评大会测评计票间隙进行演出,帮助广大农民群众破迷信、树新风。

村委委员村出纳述职报告篇6

关键词: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宪法权利

一、一个案件引发的问题

2001年9月6日,某村203名村民以镇人民政府不履行法定职责,未及时帮助村民召集村民会议投票表决罢免要求为由,向某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原告诉称,以李某某为主任的村民委员会自成立两年来,从未召集过一次村民会议,从未向村民会议报告工作,超越职权对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村务问题擅自处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严重侵犯了村民对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2000年11月20日,该村130名村民(占全村选民十分之一以上)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8条第2款的规定,向村民委员会提出《关于立即召开村民会议审议本届村民委员会近两年工作报告、评议村委会成员工作情况的动议》,要求:⑴立即召开有全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参加的村民会议;⑵由村民委员会提出两年来的工作报告,对动议中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解释,并接受村民会议的审议;⑶由村民会议对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做出评议。但村民委员会对上述动议不予理睬,拒不召集村民会议。

2001年5月31日,179名村民(占全村选民五分之一以上)向村民委员会提出《关于要求召集村民会议投票表决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李某某、汪某某的报告》,并向镇人民政府备案,要求村民委员会根据《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第条的规定28在一个月内召集村民会议投票表决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李某某、汪某某,但村民委员会在收到上述罢免要求一个月后仍拒不召集村民会议。

2001年7月4日,179名村民根据《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第28条规定,向镇人民政府提出报告,要求镇政府及时帮助召集村民会议投票表决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李某某、汪某某。但镇政府在收到上述请求报告后60日内未予答复。

对于203名村民的,法院在受理后认为,原告所提起的诉讼,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故裁定驳回。

本案提出了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理论和实务问题: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之外的宪法权利(本案中具体表现为村民要求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民利)能否通过行政诉讼程序获得救济?或者说侵犯公民宪法权利的行政争议是否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二、评析与思考

关于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学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现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原则上限于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争议,即除了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只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的,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而人身权、财产权以外的其他合法权益,如宪法规定的平等权利、政治权利、受教育权和劳动权等则不受行政诉讼的救济和保障。[1]特别是行政诉讼法第条第款111第项更是明确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5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有权提讼。在本案中,2001年7月4日,179名村民向镇人民政府提出要求及时帮助召集村民会议投票表决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李某某、汪某某的报告。显然,村民要求政府保护的权利并非人身权和财产权,而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享有的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权利,这种权利在性质上属于宪法权利,是宪法第111条规定的村民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民利的延伸。法院正是以此为理由驳回原告的。

然而,上述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普遍认识是否符合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却不无疑问。的确,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列举规定,其“立法原意”是限制可诉行政行为的范围,但这种“立法原意”完全是基于当时立法者对行政诉讼宗旨的不正确认识和对现实的错误估计。就行政诉讼宗旨而言,“行政诉讼制度之所以必需,在于它是防止行政权力腐化的剂,是依法行政的必要条件,是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2]行政诉讼的根本宗旨在于通过制约行政权力,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不是什么“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3]在公法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不仅仅表现为人身权和财产权,除了人身权和财产权外,还可表现为其他权利,如平等权利、政治权利、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等。就行政诉讼现实而言,行政诉讼法实施十余年来,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数量大大低于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经济案件,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的现象。这说明,行政诉讼并不像原来许多人担心的那样,扩大受案范围会使法院不堪重负。因此,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原则和实际需要出发,对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作扩大解释,从而把侵犯公民宪法权利争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并不违背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相反,正如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罗豪才教授所言,这“更加符合立法精神和原则、更加符合行政审判实践需要、更加符合行政诉讼制度发展方向”。[4]事实上,人民法院在十余年的行政审判实践中,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突破了原有的狭隘认识,通过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扩大解释,受理了某些侵犯非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例如,有的法院受理了社区居民以环保部门对社区卫生监督和管理不力为由提起的诉讼,有的法院受理了居民以工商部门不对妨碍交通的摊贩进行清理为由提起的诉讼,更多的法院则受理了学生诉学校拒绝颁发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的行政案件。

将侵犯公民宪法权利的行政争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而且具有实定法上的基本依据。

第一,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2款规定,除了侵犯人身权、财产权案件外,人民法院还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讼的其他行政案件。根据这一规定,对于行政机关侵犯公民宪法权利的案件,只要法律、法规有规定,也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已经把行政复议范围从原来的侵犯“人身权、财产权”扩大到侵犯“合法权益”。该法第5条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

第二,2000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第1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第1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为不服提讼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①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的行为;②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③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④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⑤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⑥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第款)2一般认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司法解释”第1条第2款规定的事项以外的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均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5]显然,“司法解释”第1条第2款并没有把侵犯非人身权、财产权的行为排除在可诉行政行为范围之外。因为“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经过行政复议的相对人的权益,都应获得司法救济。”[6]

从发展的眼光看,将侵犯公民宪法权利的行政争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符合宪法司法化的必然趋势。年月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2001724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法释[2001]25号),指出:“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一批复开创了法院保护公民依照宪法规定享有的基本权利的先河。既然法院可以对宪法规定的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提供救济手段,那么也应该可以对宪法规定的公民其他权利提供救济手段;既然法院可以通过民事诉讼对公民宪法权利进行救济,那么也应该可以通过行政诉讼对公民宪法权利进行救济。而且,“如果说最高法院想通过具体诉讼的途径确立违宪审查制度,最适宜的诉讼领域应当是行政诉讼而不是民事诉讼。”[7]

【参考文献】

[1] 罗豪才主编:《中国司法审查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页;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13~314页;杨小君:《正确认识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模式》[J],《中国法学》19996年第4期,第9页。

[2] 江必新:《行政诉讼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8页。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M]第1条。

[4][6] 甘文:《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之评论—理由、观点与问题》[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序、第39页。

村委委员村出纳述职报告篇7

依据人大一届六次会议代表投票结果,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年对市农委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述职评议。按照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在市人大常委会评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评议市农委评议视察组,严格按照评议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评议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严肃认真地开展对市农委及其主要负责人述职评议工作。市农委及其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查摆问题,强化整改,评议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按照《绥化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年对部分政府组成部门进行述职评议的工作方案》,述职评议市农委及其主要负责人工作自月份开始,分为组织准备、调查摸底、述职、整改和评议五个阶段,目前,整改工作已进行完毕,只待常委会议上进行评议。前四个阶段的述职评议历时九个多月时间,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⒈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工作方案。为了保证这次对部分政府组成部门述职评议工作的顺利进行,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评议工作领导小组,由李广福主任任组长,其他各位副主任和秘书长、相关副秘书长任副组长,下设专门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分设了两个评议视察组,评议市农委工作,组长和副组长分别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贤超和副秘书长施忠慧担任。切实强化了对述职评议工作的领导力量使评议工作有了可靠的组织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述职评议工作方案,明确了评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评议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和要求等。我们评议视察组又依据这个方案制定了对市农委及其负责人进行述职评议的实施意见。在述职评议的每个阶段,联系农林委的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都对每个阶段认真研究,提出明确要求,亲自到会做动员讲话,听取工作汇报,参与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等活动,严把评议整改关,评议视察组成员工作认真负责,整个评议工作有条不稳地进行。

⒉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调查研究。评议市农委评议视察组坚持依法办事、发扬民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紧密结合市农委工作实际,把搞好调查摸底做为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整改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公告、征求意见函等,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一是梳理了市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对市农委的意见和建议;二是下发意见函,进一步征求市人大代表对农委的意见、批语和建议三是召开市直农口部门座谈会征求意见四是深入基层,调查摸底,先后到望奎、青冈征求县市农口部门、部分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五是市农委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自我查找和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帮助查找问题和不足。

⒊如实反馈问题,突出整改关键。对征求而来的各方面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客观准确归纳,共整理出对市农委四大类十五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先后向市人大主任会议和市人大常委会议作了报告,并及时向市农委进行了反馈。评议视察组把整改阶段作为整个评议工作的关键,针对存在的问题,突出整改重点,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方面支持和帮助市农委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深入查找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认真进行整改。另一方面,评议视察组加强对农委整改情况的检查和视察。在整改阶段先后召开市直农口部门负责人会议,对十个县(市)区人大主管主任、政府主管县(市)区长、县直农口部门、部分市人大代表,对市农委及主要负责人整改工作的意见。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农委的整改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视察,分别到庆安通过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深入到两个乡镇两个村和个农户调查了解情况分层次了解、征求市农委领导班子成员、副处级干部、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职工对农委及主要负责人对整改工作的评估及意见和建议评议视察组听取了农委主任贾鹆宾关于整改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在农委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进行了通报评议视察组对市农委今后深入进行整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⒋评议对象重视,积极接受评议。市农委及主要负责人把述职评议看作是人大依法履行职责,政府组成部门自觉接受监督的有效方式,对推动市农委依法行政、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改进部门工作,在加快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稳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对述职评议有正确的认识,思想端正、态度积极。根据市人大述职评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市农委先后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党员干部座谈会、基层单位领导座谈会和全体干部职工大会等,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带头反思存在的问题,发动干部职工帮助查找,广泛听取和征求意见,共查找出研究探索探索化解农村深层次矛盾力度、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对市直农口部门指导协调不够等五个大方面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成立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整改目标,落实了整改责任,强化了整改措施,在整个评议的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配合评议视察组工作,及时沟通和汇报进展情况,确保评议工作每个阶段不走过场。

二、总体评价

从整个述职评议工作,特别是从整改阶段所征求的意见和评议视察组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各方面对市农委及主要负责人的整改工作取得的成绩,总体评价是满意的。认为市农委能够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主要成效是:

⒈调查研究工作得到加强。市农委针对调查研究不够的问题,加强了对事关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要问题的调查研究,确定了个方面的重点调研任务,要求班子成员、副处级干部、各科室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有分量的调查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先后完成了全市××年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思路的调查,关于全市农业产业化面临和若干问题的调查,推广“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联结机制的调查等,其中有两篇被省农委和市委政研室转发。

⒉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有所加大。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市农委注意担负起贯彻相关法律法规、行政执法主体的责任,开展了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执法检查。在全市开展了农药市场专项治理整顿工作。先后在本级和兰西、庆安、安达三个县(市)开展了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并进行了种子、农药、化肥和农机等综合执法。在全市农委系统推行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行为过错追究制,建立了内部层级监督制度,并认真进行考核。初步理顺了行政执法机构,充实了行政执法力量,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加大了行政执法力度,市县两级农委系统共查处涉农违法违规案件起,没收处理伪劣农资商品吨、渔药多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万元,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⒊对解决农村深层次矛盾的研究探索有所进展。面对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深层次矛盾,市农委注重加强对解决有关问题的研究探索,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具体的解决办法,被市政府采纳,先后出台了绥化市关于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的指导意见、关于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暂行办法、关于化解村级不良债务的意见和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四个配套文件,对解决农村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化解矛盾、保持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⒋对农口部门的指导协调工作得到改进。市农委注意发挥农口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了对农口各部门的工作指导、协调和服务。对市直农口部门,围绕着市委和市政府确定的在事大项的推进落实,定期召开有关农口部门主要领导或有领导参加的协调会,就全年中心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的落实,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广泛征求意见,及时调整完善工作思路,推进落实。年初以来,先后三次组织召开了由农口相关部门和市农村信用社参加的座谈会和汇报会,就发展畜牧经济、林业经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县(市)区农委系统,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积极争取农业项目等方面,加强指导、协调和相互配合。。今年全市农委系统申报农业项目个,批准立项个,目前已到位资金万元。在为基层和农户服务上,市农委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开通了村村通工程,建立农业信息资料信息库,开办了寒地黑土网站,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热线。绥化农业信息平台和村村通工程,今年共为农民提供有价值信息多条,直接为农民创产值多万元。

⒌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水平有所提高。按照省市委关于开展“两风”建设部署要求和市委提出的市直部门创业型领导班子建设的六条标准,市农委以述职评议为契机,认真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增强驾驭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提出了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农委的要求,以树立政府公务员廉洁、公正、文明、务实的新形象为目标,狠抓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的转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领导班子做起,带头学习提高,按照“四承诺”、“三树立”和“两禁止”的要求,严格规范从政行为。领导班子向全委干部职作出公开承诺,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向全委干部职公开作出承诺,以委党组文件下发了农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方案,对党风廉政建设实行目标管理。特别是在中层干部的选拔使用上,严格实行民主推荐、理论测试、用前公示、党组票决。先后提拔任用了名正副科级干部,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结合农委实际和工作特点,出台了从政行为“十不准”,建立健全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学习制度、机关工作制度、接待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车辆管理制度。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市农委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综合各方面征求到的意见,在充分肯定市农委整改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归纳起来:一是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市农委的内设行政执法机构和职能还没有完全理顺,行政执法队伍还不够健全。实行行政执法“两制”还缺乏实质性运作。在实施种子法方面,个别地方还存在国有种子公司与种子管理站没有彻底分开的违法问题。二是部门职能还有待于转变。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法治政府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要求,市农委在转变职能方面还有不彻底、不到位的问题。三是对解决目前农村热点、难点问题研究的不够。尽管在解决人地矛盾、化解村级债务、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等方面,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办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农村基层干部反映,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求制定更加明确、更具可操作性的规定和办法。

通过述职评议,对市农委主任贾鹆宾鹆同志给予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认为贾鹆宾任市农委主任以来,能够正确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同领导班子一起,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出色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他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较高,多年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思想开拓,事业心强,善于统班子,带队伍,注重发挥班子成员作用和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务实,办事公道,在涉及干部职工入党、提干工作调动等敏感问题上,能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按规定办事。能够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对这次述职评议认识明确、态度端正、整改认真。

不足是:有时在个别问题的处理上,缺少同班子成员的协调沟通;有时工作急燥,批评人不够注意场合和方法。

三、意见建议

一是要深入搞好整改。整改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市农委要按照这次述职评议的要求,在现有整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强化制度约束,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整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经过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的,要向纵深推进,力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正在进行整改的,进一步明确整改任务,扎实工作,加快整改进度对短期一时无法整改到位的,要区别情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制定出阶段性分步整改目标,逐步加以整改。

第二要进一步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市农委要认真履行政府组成部门的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号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为推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作好参谋、指导、协调、服务工作,提供依据,当好参谋。二要抓好大事大项的推进落实。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发展畜牧经济、落实“一免两补”政策等大事大项,要集中全力,搞好指导、协调、报务,推进落实。三要深入研究探索解决农村深层次矛盾的途径和办法。对解决农村人地矛盾、化解村级债务、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等疑难问题,要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研究探索力度,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办法。

村委委员村出纳述职报告篇8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xx乡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XX届纪委X次全会和市X届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年全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研究部署**年任务。 

 

**年工作回顾

 

一、落实的工作

**年,是全乡上下聚精会神谋发展,齐心协力促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一年。我乡始终保持坚定立场和政治定力不动摇,全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带头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持续发力改进作风,旗帜鲜明惩治腐败。各村党支部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抓好任务落实。

(一)深入落实“两个责任”方面。全乡领导班子成员向年终考核大会上进行了述责述纪述廉接受干群现场评议。**年我乡纪委书记向市纪委全会书面提交了三述报告。并制定了《XX乡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方案》,签订《XX乡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明确了乡党委、纪委及党委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职责和任务。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年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分别与乡属各站所负责人、各村支部书记进行“两个责任”约谈工作。去年召开“两个责任”约谈会9次,约谈人数有****人。

(二)健全工作机制方面。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有关事项报告制度”,领导干部自己形成书面材料并经党委书记审核后报市纪委,党委书记报告材料按照程序交由市委领导进行审核;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发挥党委会作用,对于重大事项,均由集体讨论决定,切能严格执行党委书记末尾表态制度;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乡党政一把手对本乡财务、干部人事、工程招标、行政审批和物资采购工作负总责, 但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进一步完善“廉政谈话制度”,特别是对班子成员做到经常提醒和督促,要求他们牢固树立廉洁从政意识,党委书记与班子成员每季度进行谈话不少于**次,保证了班子成员心中警钟长鸣、脑中红线紧绷。并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准各支部书记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修改完善了《**乡三资管理制度》,对准乡属各站所、各村(社区)开展了**次“述职述廉”活动。

(三)深化宣传教育方面。把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纳入全乡党的宣传工作格局进行安排部署,明确重点、细化分工。一是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来强化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将《党章》、《准则》、《条例》、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州、市纪委全会精神及《青海省**起违法违规案件》、《青海省领导干部违规干预招标投标活动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及《加强“三基”建设学习读本》、《**州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学习资料汇编》等典型案例。纳入乡党委、纪委会议,干群培训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学习研讨、专题教育,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指导推动工作。截至目前,我乡党委开展机关干部政治理论学习**6次、座谈会8次、专题讲座6次、入户宣讲****次、交流发言**次、讲廉政课**次、中心组学习6次、各村“三委”班子党风廉政理论知识学习**次、与村“两委”班子进行党风廉政约谈**0次、“两个责任”约谈专题会议9次、柴达木监狱接受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乡村干部**0人。用这些反面教材警示干部,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形象,从源头上杜绝腐败;二是成立宣讲组,通过召开座谈会8次、制作宣传栏****个、观看电教片**次、廉政文化演出7次等形式,大力宣传落实“两个责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全乡形成浓厚的廉政氛围。

(四)选好用好干部方面。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和要求选任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选拔任用原则,注重选拔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在本职岗位上表现优秀的干部。为加强纪检自身建设,着力打造过硬队伍,经过严格遵守**0****年换届纪律工作。全乡配备了**名村支部书记和**0名其他村“两委”干部及7名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名监督委员会委员。并加强纪检干部业务培训,安排参加州、市、乡纪委培训****人。建立全乡纪检干部每半年一次的学习制度,组织举办学习交流会,安排部署工作,有力促进了全乡纪委工作整体有效推进。

(五)纪律挺在前面方面。定期或不定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检查,严肃工作纪律,重点加强乡机关和各站所上班时间工作纪律监督检查。加强对市委、市纪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了政令畅通。开展干部任前廉政审查,全年对****名拟提任监督委员会委员提出了廉政审查意见并乡纪委存档。开展党员违规从事盈利性活动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全乡******名党员进行了公开承诺。围绕优化发展投资软环境,在为民办实事、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房屋拆迁、机关效能建设、重点项目推进等方面,扎实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问题整治活动,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并认真组织开展了“纪律挺在前面”和“治庸问责”自查活动,开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讲党课活动**次,党员撰写“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心得体会**0篇,全乡党员干部“四风”得以切实转变。

(六)维护群众利益方面。一直以来,乡党委不断拓宽联系群众渠道,认真落实和改进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制度,通过网格交流平台、定期走访等方式,对采集到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基础信息及时在信息平台上予以更新,做到平台数据与辖区实际人口信息相符合。将收集到的民情日志以电子版形式记录在信息平台上,第一时间将社情民意反映给上级部门。对于排查出的矛盾隐患,社区不能处理的及时通过信息平台上报上级部门,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确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截至目前共排查矛盾纠纷**6起,其中邻里纠纷**起、劳资纠纷6起、草场征地用地补偿**起,成功化解**6起,调解成功率为**00%。通过“**********”政府热线上报、反馈事件处理****条。

(七)支持查办案件方面。一是发挥好乡纪委的监督作用,把廉政建设的重点放在对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督和干部任免的监督上,坚持“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建立健全述纪述责述廉、交心谈心、社会评价、考评考核等工作机制。我乡党委结合“三基”建设工作,共梳理基础工作目录**本,其中机关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二是继续深化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和“村民说事”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和程序,乡纪委取定期与不定期、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进行督查;目前,我乡督查事项低保评审6次,我乡已实施****个项目中已抽查**8次,督查各支部党费开支公示7次,督查牧区养老、合作医疗收费情况**次。三是严格执行乡党委和村级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惩处腐败行为。

(八)加强党内监督方面。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认真履行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党风廉政建设亲自抓、具体抓、经常抓、深入抓,做到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党委班子其他成员要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领导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和中心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乡党委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目标责任书,把主体责任落实到每个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并乡党委与全体党员签订《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十严禁”承诺书》和《拒收红包“礼品”承诺书》。并我乡领导干部每年亲笔填写《领导干部个人电子档案》。同时加大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力度,加大党员干部动态管理力度,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教育、早查处,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切实增针对性和有效性。截至目前,落实好民主生活会**次、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次、谈话和诫勉**次、述责述纪述廉报告7人次、报告个人有关事项7人次等重要工作制度。

(九)严格检查考核方面。我乡严格按照党委主导、民主公开;目标管理、量化考核;注重实干、激励发展;考用结合、奖优罚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以勤廉为标尺、以公认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科学考核评价为工作重点,对乡村干部工作进行考评。一是平时工作绩效考评。平时工作考核主要针对乡村干部对于乡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阶段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由乡党委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平时工作考核办法,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平时表现成绩,以百分制进行考核。二是年终目标责任制绩效考评。目标责任制绩效考评主要包括实绩考核、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和民意调查等。今年我乡对村“两委”班子进行考核,共评定出**名“优秀个人”和**个“优秀支部”,其余**9名个人和**各支部均为合格。

(十)组织协调方面。根据市纪委的决策部署,结合**乡实际,向乡党委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建议;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发挥反腐败组织协调作用,促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十一)维护党的纪律方面。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今年,党纪处理违纪党员干部**人,其中警示约谈**人,作自我检讨**人。

(十二)强化执纪监督方面。加大了白天上班、夜间值班、服务大厅值班、信访室值班、中午饮酒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持之以恒反对和纠正“四风”。

二、主要的做法

**、加强廉政教育,筑牢防腐拒变思想防线。一是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学习。组织乡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干部、乡各站所负责人、各村党支部书记、文书深入学习《德令哈市七届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乡党委主要领导作廉政专题教育,深入分析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引导全乡党员干部努力做到廉洁自律和反腐拒变警钟长鸣。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牧区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二是搭建反腐倡廉宣教平台。要求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把反腐倡廉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确保反腐倡廉工作与职能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要求乡属各单位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力防范和减少违纪违规事件发生。充分运用会议、手机短信、微信群、QQ群、公开栏、标语等宣教平台,提升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力度和广度。三是组织乡领导班子成员和乡纪委委员积极参加市纪委组织举办的“格尔木市柴达木监狱”等警示教育地实地考察活动**次,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防腐拒变思想观念和依法从政、照章办事的能力。

**、加强监督防范,促进党员干部廉政勤政。一是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大对新牧区建设、牧区低保五保、城建收费、计生社会抚养费征收、乡村公路建设等重点工作和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采取听、看、查、访等方式开展专项督查和治理,保障项工作规范运行,阳光操作,健康推进。二是以党务、政务公开形式拓宽乡村两级事务的监督渠道,切实把权力运行置于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以阳光廉政网建设为平台,制定实施方案,编制公开目录,确定公开方式。三是加强对牧区财务的审计工作。乡纪委牵头,乡村级财务监管办、财务办强化对各村财务的审计监管工作,规范帐目,堵赛漏洞,纠正错误,防止侵占,及时公开,接受监督。对违纪违规现象严肃批评、迅速整改,有力地推动了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了群众利益和集体利益,促进了牧区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和和谐稳定。

**、加强制度建设,推动村级事务健康运行。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紧紧围绕乡党委工作大局,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重要日程,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总结,与各村党支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保障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化、经常化。二是建立完善村级事务和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居)监委会的监督、协调、服务、保护职能。加强对村党员干部和牧区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照规章办事,依规定理财,靠制度保障,用纪律约束,切实做到自警自律,廉洁奉公。三是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打造阳光村务。在东三村北干渠修建项目、茶汉哈达村人畜饮水惠民工程、贡艾里沟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畜产品初步加工车间建设项目、柴达木双峰骆驼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伊克拉村哈拉胡生态旅游建设项目,深入推进“党支部提议、村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办事过程公开、办事结果公开”工作法,进一步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规范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促进村级事务公开透明、民主科学,推动村民自治和依法治村。

**、切实转变作风,严肃查处违纪违规案件。促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风清气正,坚决遏制消极腐败现象。一是加大作风转变力度。以纠正“四风”为重点,认真查处乡村党员干部慵、懒、散、乱和损害集体利益群众利益等问题,纪律鼓常敲,反腐钟常鸣。全年共通报批评纪律松驰、服务不力、作风浮漂党员干部**人,接受上级处理** 人。二是加大信访工作力度。设立纪委信访室,建立健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和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及时下访,认真阅处群众来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限时办结,重点解决和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三是加大案件查办力度。把案件查办摆上首要位置,注重多层次、全方位地排查线索,挖掘案源,做到快查、快审、快结,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对一些重点难点案件,请上级纪委介入,从严从快,严肃查处,对违纪违规现象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全年查处违纪违规党员干部**人,给予党政纪处分**人,警示约谈**人。四是加大民主评议力度。深入开展“双述双评”工作,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把作风建设作为单位和个人考核的重要内容,扎实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服务创业环境,努力打造积极担当、务实高效、健康有序、团结和谐的工作平台。

**、加强自身建设,促进纪检干部忠诚履职。一是加强乡纪检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切实做到“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二是积极参加教育培训。乡纪委书记参加了州市举办的纪检干部业务培训、职务犯罪讲座、警示教育基地考察等活动,增强法纪观念,提高业务能力、强化廉政意识。三是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将十八大精神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更新观念,增强责任,提高水平,创新方法,努力提升全乡纪检监察工作水平,为全乡工作大局和发展稳定提供服务保障。

三、取得的成效

**、体系构建更严密。认真贯彻市委关于落实“两个责任”的要求,以“定责”、“亮责”、“述责”、“评责”为抓手,层层传导压力,筑牢责任体系。乡党委今年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次,督办重要案件**件;乡纪委通过日常督查、专项检查、暗访巡查等方式,督促乡属各站所、各村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使反腐倡廉决策部署更加有力。

**、参谋作用更明显。坚持围绕反腐倡廉中心任务和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协助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确保反腐倡廉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营造党风清、政风廉、作风实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及时出台《**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方案》,并修订了《机关效能建设》****项制度,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制度化。

**、组织协调更有力。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强化反腐败工作协调机制运用,整合乡综治办、司法办、财政办、村级财务监管办等部门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组织全乡6个行政村和**个乡属站所负责人开展“述职述廉”活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传导至神经末梢。

**、执纪问责更突出。一是从严监督检查。全乡查找廉政风险点**个。在7个村(社区)聘请了****名廉政监督员,切实发挥好村级监督作用。二是从严执纪问责。紧盯“四风”问题,深化正风肃纪专项治理。今年,党纪处分**人。

**、教育管理更严格。建立我乡党政主要负责人“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强化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制约;深入开展“法律六进”警示教育活动,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

6、职能转变更到位。乡纪委书记不再分管纪检以外的任何工作,专职种好“责任田”,并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模范参加市纪委每周一政治学习的《纪委书记理论学习列会》活动。强化培训教育,组织监督委员会参加各类培训**次,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设立了纪检信访室,配备了设备,使纪检检查工作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

四、**年工作安排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党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结合市纪委全会精神,切实做好**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经乡党委研究,特制订**年**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的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加强责任制落实组织领导,由乡党委书记任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班子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乡党委与乡属各单位、各村党支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二)认真研究落实各项工作制度。新建**乡“考勤日通报制”,并修改完善乡村干部年度考核制度、乡机关工作纪律规定、首问责任制、来客接待等制度。乡班子成员带头勤政廉政,签订廉政承诺书,管好身边工作人员,开展一年一度述纪述责述廉报告,坚持民主议事原则,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

(三)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乡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乡操办婚事承诺表》、《**乡拒收红包“礼金”承诺书》、《**乡干部走读管理办法》和“十个不准”的要求和修改完善乡机关的各项工作制度。

(四)从严管理乡村干部队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狠抓乡村级班子建设。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严厉打击影响乡村重点工程建设的人和事,加强村级组织整顿,重点查处班子不和、相互扯皮、帐目混乱,造成村级各项工作难以开展的村党员干部,从严查处村干部中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以正村风民风,重视党风廉政宣传信息工作。

(五)加强工程项目的监督。严格执行建设工程统一进入乡村招标平台,对于乡重点工程建设包括康庄工程、水利工程等实行公开招投标,做到公正、公开、公平。同时认真开展工程质量监督。

(六)规范乡、村工作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落实“三公开”制度,今年要投入资金对未完成村级组织“两优三强”运行新机制的村进行扩面,并统一增设栏目,规范程序,有关制度规范上墙,深入开展阳光工程建设。

(七)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和案件查办工作。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认真做好违纪党员干部的量纪和定性工作,努力完成市纪委布置的有关工作。

村委委员村出纳述职报告篇9

一、考核对象

帮扶县领导,各乡镇、县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组、脱贫攻坚联合党总支。

二、考核时间

从2015年起,每年12月上旬开展干部驻村年度考核工作。

三、考核内容

根据考核内容,分类制定考评细则,详见附件1—6。

四、考核方法和程序

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的原则,年终,县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将会同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扶贫移民局等单位组成考核组,对“五个一”落实情况和干部驻村工作开展情况,采取自我鉴定、实地考评和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考核对象的工作实绩,并将涉及干部个人的考核评分反馈干部派出单位。

(一)自我鉴定。由考核对象根据履职情况、工作实绩等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认真填写《考核登记表》和《自查打分表》,与相关佐证资料一并报协调小组办公室。

(二)实地考评。查,即查阅工作台账、工作日志、会议记录、民情日记、相关表册和自查报告等资料;看,即实地查看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培育富民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听,即由考核组主持召开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和工作队成员参加的考评会议,县级联系部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联合总支书记代表分别进行述职;评,即考核组结合查、看、听的情况和分类考评细则对考核对象作出综合评价。

(三)综合评定。考核采取日常工作和年终实地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县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将结合考核对象自查自评、日常工作情况和年终实地考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选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五、结果运用

(一)县级领导干部要把对口联系帮扶乡镇、贫困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发挥优势,立足实际,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其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进行述职,贫困村不脱贫,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帮扶不脱钩。

(二)县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乡镇的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年度考评结果纳入县委年度目标绩效考评的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中央、省、市驻兴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评结果,由县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

(三)第一书记考核等次不占县年度考核指标,考核结果由县委组织部反馈选派单位,由选派单位登记完善《公务员(参公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或《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并记入贫困村第一书记人事档案,作为对第一书记进行表彰、奖励、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考核等次为“基本称职”或“基本合格”及其以下的,撤销贫困村第一书记职务,由原单位重新选派。

村委委员村出纳述职报告篇10

一、开展“四好党员”活动,为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提供有效载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就业方式的变化,农村党组织原有的活动形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农村党员要发挥作用、体现其先进性,必需创新一定的活动载体。**县委在总结以往农村开展联户达标竞赛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学习推广小金口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经验,决定在全县农村党员中开展“联系村务工作,争当四好党员”活动。活动的具体内容为:开展“八联系”,做到“八带头”,达到“四个好”。“八联系”是:联系发展经济、联系计划生育、联系缴纳税费、联系治安调解、联系环境建设、联系科技教育、联系文明创建、联系村务公开。“八带头”是:带头学习宣传农村经济、带头扶贫帮困、带头倡导精神文明、带头交纳税费、带头调解民事纠纷、带头兴办公益事业。“四好”是:学习执行农村政策好,带头致富示范作用好,遵纪守法奉献精神好,联系群众党员形象好。活动的具体做法是:村两委党员干部和50岁以下的党员,每人联系农户5户以上;50岁至60岁的党员、每人联系农户3—5户;60岁以上的党员自愿报名参加。这一活动切合农村和农村党员的实际,得到广大农村党员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是新时期农村党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载体,成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致富本领

农村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很重要一条就是要具有带头致富的本领并带动群众致富,才能更好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走科技兴农、科技致富道路的作用。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实用技术培训。主要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乡镇党校和村党员活动室阵地建设、科普阵地建设和示范基地建设。几年来,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共新建党校17所,修缮改造镇党校10所,新建党员活动室260间;调整充实镇级科普党员273人,建立行政村科普室389个、以党员为骨干的各种种养专业技术协会424个;建设省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示范基地1个,县级示范基地7个,“一村一品”样板村287个,每个党支部联系4—5个典型示范户。

二是注意根据本地农业和农村实际,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如将“讲师团”每位专家的授课题目定期印发,聘请专家前往授课、现场指导。对当地专家难于完成的培训项目,从外地聘请。还组织力量编写了《种养实用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种养中的技术问题,满足党员干部对技术的需求。目前,全县已成功推广了水稻抛秧和水稻丰产规程技术;13个镇实现“吨谷镇”;全县种植金柚25.8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金柚生产基地;全县淡水渔业得到较大发展,被评为“全省淡水渔业先进县”。

三是以小型实用、直观培训为主。如根据农村山高路远、居住分散的特点,尽可能在村里开设培训班,尽量减少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针对生产的技术疑难和生产季节需要,为农村党员提供学习上的便利,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使农村党员更好理解和使用,增强实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是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课堂讲授与现场示范、自我提高与典型引路相结合。在开展小型分散培训的同时,县委于1998年挑选了23名农科专家,组成了“**农业实用技术讲师团”,定期到各乡镇进行集中培训达165场次,受训党员、干部26650人次;在开展课堂授课的同时,全县建立党员科技示范户1799户,各个农事环节,各党支部都组织党员和有关专业户,到科技示范户的果园、鱼塘、禽畜养殖场等生产现场、请技术人员或有经验老农传授栽培管理知识、实施直观教学;在注重自我提高的基础上,县委先后树立了100多个先进个人典型,并着力建设好雁洋镇南福、石扇镇中和、大坪镇上和等10多个种养结合、综合经营、立体开发的示范样板村,供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

经过几年的努力,至**年底,全县有7613名农民党员掌握了2项以上农业技术,358名党员获得了农民技师职称,3013名党员儿得了农业技术员职称。广大农村党员充分利用所学的技术,带头并带领群众发展“三高”农业,走上了致富之路。全县有8160个党员家庭户办起了小庄园,占党员家庭户总数的71%。

三、抓好评议奖惩工作,努力营造农村党员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

一是评议“村官”。农村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很大程度上取决村支部班子是否坚强有力、支委是否起模范作用。县委除对村支委进行培训、提高素质外,还结合每年的民主评议工作,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村支委进行民主评议。由村支委对照民主评议内容,对一年来的学习、思想和履行岗位职责等情况进行认真回顾总结,写出述职报告,在村民代表会上述职和自报评议等次,接着由参加会议的全体村民代表根据述职内容和平时了解的情况,以无记名方式填写民主测评表进行评价。评价量化为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年来,共评议村支委3654人次,其中优秀1167人次,称职2481人次,不称职6人,没有人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