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诊护士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4 20:43:19

导诊护士论文

导诊护士论文篇1

1善于学习新知识

医院门诊导医护士每天需要接触大量形形的患者,为了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质量,需要不断的补充自身知识水平。导医护士除了定期接受培训掌握专业技能外,应了解医院设备、技术的更新动态,熟悉医院的建筑结构、医疗水平、诊治范围等。此外,导医护士还应具备良好的保健知识,为病人导诊过程中还要向病人传授保健知识,做好健康教育和医学专业知识普及宣传工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导医护士心理素质

医院门诊分诊导医护士的心理素质是其护理工作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导医护士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导医护士是医院门诊的“窗口”,每天需要接触大量的病人,需要及时准确的对病人病情进行判断与导诊,因此必须重视导医护士的心理素质对工作的影响。导医护士心理素质包括注意力、应变力、认识能力、思维反应能力等。导医护士不可将私人情绪带到工作过程中,避免因个人情绪影响护患关系。遇到危急重症患者或突发性事件时,应保持冷静、沉着、准确、迅速的处理,不可慌乱的执行导医,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导医护士在工作中应时刻提醒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发挥主观能动性,遇到问题不慌不忙,沉着应对。面对较为难处理的患者及家属,换位思考,文明用语,努力拉近医患关系,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有效的就诊服务[4]。此外,导医护士可加强自我心理控制能力,通过学习心理学、行为医学等知识,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控制心理波动,提高面对危急重症患者或突发事件时处理能力,锻炼自己注意力、应变力、思维应变能力等。

3小结

导诊护士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7-0075-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职能的扩展[1],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医院对患者的服务更为人性化[2] ,医院及患者对门诊护士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三基”水平既〔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2006年,根据医院管理年提出的工作要求和护理部的基本考核要求。现就考核情况做如下回顾和分析;

1 方法

1.1 门诊护士出生时间见,见表1

1.2 门诊护士学历情况,见表2

1.3 考试内容

1.3.1基本理论考核内容为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护理学科

1.3.2 基本操作内容为;

静脉输液、口腔护理、肌肉注射等共计等八项,专科操作为;呼吸机、电击除颤等,共计九项

1.3.3基本知识考核内容为

护理工作质量标准,风险防范措施,护理工作制度,护理管理制度。护理临床教材相关的理论知识。

1.4 考核形式

护理部组织全院集中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每年各一次,病区护士,护理部老师到病房随机抽考。门诊护士到示教室考。

1.5 考核结果

基本理论考核,除5人因年龄在45岁以上予以开卷考核以外,其余全部闭卷考。85分为标准及格分,及格为15人,不及格为30人。

基本操作及专科考核为85分为及格,及格为30人,不及格为20人。

2 分析

2.1门诊护士多数出身于上世纪50~60年代,由于年龄、健康、学历层次偏低等因素,影响了门诊护士综合能力的提高。年龄偏大的导致记忆力差的原因是门诊护士对于一次性、超强度、考核范围广的考核形式难以适应的最主要原因,也是造成考核成绩偏低直接因素。

2.2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因此门诊和病房护士的工作内容也不同,造成门诊业务技术项目的内容与病区有很大的差别。但目前的考核项目尤其是操作部分如口腔护理较适应病区的护士,而对于门诊护士缺乏临床实践的机会,因此门诊护士在基本操作考核成绩低于病房护士。

2.3门诊护士长缺乏与门诊实际工作相应的护士长管理手册,其管理手册管理内容与病房内容一致,难以体现门诊的工作特点和管理要求,护理部难以掌握基层三基三严考核具体情况,难以促进护士长工作,更不利于门诊三基管理和考核。护理部每年一次的理论和操作考核难以论定三基三严管理的水平,因此仅依据单一的奖罚制度,且只重视管理结果而忽视管理过程的方法,难以激发门诊护士主动参与三基考核和管理的积极性。

2.4护理人员的缺乏,就诊人数的剧增,超负荷的工作以及社会偏见等原因,造成部分护士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产生了只要有经验和能应付日常的工作的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因此主观能动性不足,影响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造成了三基考核成绩难以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2.5护士的学习分为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由于学历教育与护士注册和职称晋升相结合。而三基考核不与注册和职称晋升挂钩,护士三基考核不及格只有经济上的扣罚,因此容易被护士忽视。

3 讨论

3.1 转变观念

门诊护士转变观念,认识到提高门诊护士三基水平与门诊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内在关系,三基水平的提高,门诊护士分诊能力和疾病观察能力则会提高,门诊病人的等候时间会减少,满意度会提高。根据门诊护士的年龄特点和职称情况,护士长要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和考核方法,为学习型的科室创造条件,激发门诊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三基考核成绩护士的注册、绩效考核、晋升予以适当的挂钩。。

3.2 正确评估

对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职称的门诊护士,护士长要要有正确的评估,制定操作性和可行性的门诊护士教育计划。需要补充的基本理论知识、需要拓宽基本理论知识、需要加强的操作技术,护士长要有目标,要有安排。结合门诊病人的流动性快、层次不同、矛盾多、服务要求高的工作特点,应加强门诊护士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学习,同时注重人文、心理、社会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并有的放失地增加此方面的考核。

3.3 改变方式

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可以与病区有所区别。每周两次晨间提问、每月一次科内理论、操作考试的方法作为考核分数,占个人考试比例的50%。每年一次护理部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占个人考试比例的50%。作为门诊护士三基考核成绩。针对年龄偏大,记忆力差的问题,采用分内容,分阶段,分层次考核的方法。如提前列出晨间提问,让护士带着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达到增加学习自觉性和感性认识的目的,起到了强化的作用。结合工作实际,将投诉和差错案例作为部分考核内容。因此采取日提问、月考试和年考核的方式,使理论学习经常化、制度化[3],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常规和个案相结合,平时积累和重点学习相结合。

3.4 运用均衡效应理论

均衡效应原理提醒管理者要改变在浅意识里认为护理单元一、二个三基水平低的人员对护理质量影响不大,只要抓住主要力量就行的观念[4]。重视对三基水平较低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促进门诊三基管理的良性循环,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门诊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因此建议护理部建立病区、门诊护士动态管理模式,充分发掘院内进修潜力,即实现病区、门诊护士动态轮岗,抽调1~2名病区年纪轻,学历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内、外科护士,担任门诊带教老师,门诊护士轮流到病区工作一段时间,病区每月一次的业务查房、每一个病种的规范的讨论都可以使门诊护士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分诊、健康教育病情观察等综合业务水平,如果学到的知识能用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将引发她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增加她们的学习吸引力[5]。

参考文献

[1] 邹建华,叶莲华.上海市10所医院开展导医服务情况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1,(1):20.

[2] 雪梅,王青.门诊导医护士的培训与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2,9(6):556.

[3] 施雁,万洁,毛雅芬.运用〔六有〕工作法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1(17):835.

导诊护士论文篇3

[关键词] 浅析门诊导诊护士; 服务礼仪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273-01

导诊护士一医院窗口的形象大使,她们肩负着如何更好、更及时的引导患者就医的重任。在提倡“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下,导诊护士在工作中如何才能将这种理念运用到工作中,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1 导诊护士的选择

选择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疗、护理知识丰富,责任心强,具有良好服务素质的中年资护士进行专职导诊服务,为的是更能体贴病人。也更懂得帮助病人。

2 导诊护士的管理

2.1 做好导诊护士的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医院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业务方面,导诊护士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具备“全科护士”的综合能力,熟悉医院设备、技术的最新动态,及时了解各科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的情况,以便向病人介绍,让病人了解医院的整体业务水平。更好地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医学科普知识宣传工作。

2.2 良好的语言修养 导医护士每天在门诊会接触到大量不同类型的患者,由于患者本身已被病魔缠身,往往心情沮丧、悲观、焦虑,这就要求导医护士必须宽容大度,以同情、关心、体贴的话语开导,就会从心理上安慰患者、帮助患者。反之,不良的语言刺激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影响患者就医情绪。导医护士在接待患者时应使用人性化服务语言。“四性”语言指礼貌性、解释性、安慰性、保护性,做到“请”字开头,“谢”字结尾,禁用“不知道”、“不懂”、“自己找”等禁语。对患者做到来时有迎声,问时有答声,走时有送声,使患者即使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也不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积极配合各项治疗。

2.3 较强的应急能力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遇到火灾、食物中毒、抢劫、盗窃等时,导诊护士应沉着、冷静、忙而不乱,准确的做好导诊、分诊工作,并配合各科做好抢救工作。

2.4 健康教育能力健康教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患者希望在就诊期间除了能治疗疾病外,还能得到预防疾病的知识[3]。导诊护士可以利用患者候诊时间,介绍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满足患者需求,这就要求导诊护士必须热爱本职工作,不断努力进取,牢固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及辅助检查的有关知识;能正确为患者解释各种检查的目的与结果;介绍各种常见疾病的防治保健知识、疾病特点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以及用药时的注意事项;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还要教育其如何防止交叉感染,做好预防措施。

3 小结

“导诊”看似一件比较轻松的工作,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门诊导诊护士却并不容易,总之,只要导诊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灵活处理,加强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掌握人文、心理、社会、教育、营养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内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这样才能真正为患者解决实际的疑难问题,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让病人在短时间内得到高效、便捷、满意的护理服务,做到“服务无缝隙、护患零距离”[4]。

参考文献

[1] 张晓玲,张晓蓉.浅论医院门诊导医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现代医药卫生,2006,6:937-938.

[2] 吴国华,柳明生.门诊导医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全科护理,2009,7(2):438-439.

导诊护士论文篇4

关键词:分诊护士;急诊;准入;培训

急诊分诊是指分诊护士根据病人的主诉、症状及体征在短时间内对病人进行判断,并初步做出诊断,然后将病人按照轻重缓急分诊到不同的区域进行就诊的过程。由于急诊科病人多、病情重、病种复杂的特点,要求分诊护士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应急和预见能力,同时在心理学、人文学和社会学等方面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并熟练掌握急诊分诊技术和技巧。而我国目前为止对急诊分诊护士上岗尚未有具体的标准,未进行规范化培训,缺乏统一的培训内容与模式。

1国内外急诊分诊护士资质

美国、法国、新加坡、我国香港对急诊分诊护士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均有一定的要求。法国急诊分诊护士首先应取得职业资格,其次要在急诊工作2年以上,并参加当地卫生局组织的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1]。美国分诊护士首先也必须为注册护士,然后在急诊工作6个月以上,之后进行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在经验丰富护士的监督下进行分诊工作,直到自己可以胜任[2]。新加坡对分诊护士的要求较为严格,在注册护士的基础上,有至少1年的急诊临床工作经验,还得完成院内设定的相关课程,完成心电图课程,并且要学会阅读X线,口试、笔试考试成绩通过后方可上岗[3]。我国香港要求1.5年~2.0年的急诊临床工作经验,在上岗前应熟读“香港医院管理局急诊分诊指南”,并在一名高年资护士带领下才能进行分诊工作[4]。我国大陆到目前为止对急诊分诊护士的准入没有统一标准,大部分二三级医院对急诊分诊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以及培训方面有不同要求。李玉乐等[5]通过问卷方式对300名来自不同医院的,在工作年限、学历、职称方面有所不同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约44.62%护理人员所在医院对分诊护士工作年限要求≥2年,约44.68%要求应≥5年,60.64%要求分诊护士应为大专及以上学历,50%要求护士及以上职称。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需要加大对急诊分诊工作的重视,建立急诊分诊护士准入制度,定期进行培训,传递新知识,从而提高急诊分诊的准确率。结合近几年的文献报道及急诊分诊工作经验,今后在急诊分诊护士的选拔方面,首先必须为注册护士;其次至少在急诊工作2年以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且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让护士充分认识到急诊分诊的重要性,熟练掌握分诊流程,最重要的是分诊护士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2急诊分诊护士的培训现状

国外对急诊分诊研究较成熟,制定了一些急诊分诊的标准,并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对分诊护士进行培训[6]。法国制定了系统的急诊分诊培训方案及指南,分诊护士在上岗前首先要经过专业培训,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具有对所收集的信息分析判断能力,另外还需具备良好的与病人、家属、同事及医院各部门的沟通技能,体现了急诊分诊的专业价值。分诊护士必须定期参加不同的培训,包括护士法律责任、急诊行为、交流沟通、信息学等[7]。Kelly等[8]对澳大利亚医院急诊分诊护士研究结果建议对急诊分诊护士的教育培训应包括:正式的讲授课程、光盘演示教学、体格检查与评估、案例分析讨论、文献阅读、高年资人员经验分享及自我引导学习等。Walsh等[9]研究中建议护士分诊培训课程应包括:预检分诊过程、病情分级标准、医疗纠纷相关知识、身体及心理评估技巧、加强沟通技巧提升病人满意度。而我国往往培训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医院在分诊护士上岗前会在岗位职责、疾病知识、科室分诊标准及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简短的培训。胡英莉等[10]对我国二级及以上医院急诊分诊依据调查结果显示93.07%的分诊护士是由护士长和年资高的护士在传授经验,甚至有的医院只重视培训分诊护士的分诊技巧和急救技能[11],对分诊护士的培训缺乏统一的内容和考核标准。张华君[12]建议对分诊护士的培训需加强分诊教育,主要包括分诊的发展、策略、分诊流程、生理心理健康评估方法、国际分诊量表及病人流量管理。在培训过程中需注重理论课程与重复的模拟、演练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注重培养分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急诊医生上岗前要进行规范化培训,急诊护士每年也在进行由北京护理学会及中华护理学会组织的急诊专科护士认证,急诊分诊护士更需要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等。葛宝兰等[13]对急诊分诊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显示,100%急诊分诊护士愿意接受不同形式的关于分诊相关知识的培训。

3分诊护士培训方法及效果

3.1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是依据教学内容,模拟贴近实际工作中及生活中的场景,由参与成员担任场景中的不同角色,培训老师给予指导、分析的虚拟实践性培训方法[14]。传统的授课方式,护士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做到将理论和临床实际紧密结合。情景模拟培训是一种全新的体验,真实工作场景的再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15]。模拟场景除了根据病人的病种及症状设定的场景,还包括突发事件现场,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及纠纷现场。情景模拟法可以将平时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再学习解决问题。急诊病人多病情复杂,加上大部分病人会认为自己病情紧急,家属情绪不稳定这严重影响分诊护士的判断能力。葛宝兰等[16]对情景模拟与案例分析在急诊分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显示,通过模拟场景培训法可以提高分诊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分诊技能,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综上所述,情景模拟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提高了急诊分诊的质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编排、演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物力,所以对组织者有很高要求。

3.2降阶梯思维法

降阶梯思维方法用于急诊医学,其主要特点就是按照迅速致命到发展较慢的顺序对病人的体征和症状进行排查、综合判断、以满足不同病人的需要。陈秋菊等[17]通过对本院具有5年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运用降阶梯思维进行急诊分诊培训。培训后分诊护士分析问题的能力、分诊的技能及知识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分诊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也很高,同时分诊的准确率由原来的96.90%升至了98.90%,显著提高了分诊的质量。所以护士在进行分诊时应有重点、有计划、有预见性,抓住威胁病人生命的主要矛盾。虽然此方法在提高护士分诊能力方面有显著的作用,但是此方法在护理领域应用有限,所以应结合急诊医疗,听取医生的宝贵意见[17],在分诊工作中要适当,既要注意预检过度又要避免预检不足。

3.3以老师授课为基础

(lecturebasedlearning,LBL)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双轨培训法传统护士培训主要是LBL教学法,侧重于讲授理论知识,这种单向教学法只能使护士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没有考虑到护士对知识的接受情况,使得护士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18]。PBL教学法主要是立足于实际问题,以护理人员为中心,培训者进行引导启发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培养护士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9]。而急诊分诊正是在掌握扎实理论的基础上对病人提出问题,经过自我分析最终解决问题。比如病人出现了胸痛症状,在分诊护士的大脑里会呈现出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许多疾病,接下来分诊护士会针对胸痛的部位、性质、特点及伴随症状等进行询问,最后经过综合分析将病人分诊到合适的区域。在此过程中充分反映了分诊护士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讲授课程为基础的LBL教学方法为分诊护士形成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巩固分诊护士的理论知识,还能激发学习兴趣,拓宽了急诊分诊护士的思路,加快了分诊护士走向成熟的步伐,使护士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双轨教学形式多样,通过此方法的培训提高了分诊护士的综合素质。以上3种培训方法在提高分诊护士综合能力方面都起了促进作用,在以后的培训中要将单一的理论授课模式与其相结合,进行系统的培训,更要重视分诊工作,重视分诊护士的培养。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把急诊分诊护士作为急诊护理的一个亚专业来培养,将分诊护士专业化。以色列Azuri等[20]对来自18家综合医院急诊科的270名注册护士进行横断面研究,建议应专门培养急诊分诊执业护士并可以让分诊护士获得一定的分诊相关权限,比如给病人开具X线检查单等,从而减少病人等候时间,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国内缺乏完善的急诊分诊护士培训及认证体系[1],我国应该在汲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预检分诊培训体系。

4展望

急诊分诊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医疗及护理事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规范化、科学化、统一的急诊分诊护士准入制度、分诊标准及培训体系。同时在护理工作中要敢于创新,将有效的培训方式引入到护理工作中,发展急诊分诊护理信息化建设,还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应对千变万化的急诊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杰.中法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对比及借鉴[J].护理学报,2009,16(9A):20-22.

[2]张波.美国的急诊分诊制度简介[J].中华护理杂志,1994,29(5):316-318.

[3]曾艳,黄海燕.新加坡急诊预检分诊模式介绍[J].护理学杂志,2011,25(10):85-86.

导诊护士论文篇5

关键词:门诊导诊;优质护理;患者;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门诊导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就诊的患者中选择5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就诊的患者中选择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年龄(45.5±4.5)岁,男性28例,女性22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46.3±4.2)岁,男性24例,女性26例。所有患者同意此次调查的相关事项并且精神正常。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数据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具有可比性。

1.2评价方法 观察指标包括门诊导诊护士的服务态度、仪表举止、专业知识、沟通技巧、解疑能力、预检分诊等,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让患者填写[1]。

1.3调查方法 收集患者填写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照组有效问卷率95.74%,观察组有效问卷率95.98%。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的所以资料和数据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经过χ2和t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对护士仪表举止满意的患者有41例,不满意的有9例;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的患者有43例,不满意的有7例;对护士预检分诊满意的患者有40例,不满意的有10例;对护士解疑能力满意的患者有39例,不满意的有11例;对护士沟通技巧满意的患者有48例,不满意的有2例;对护士专业知识满意的患者有45例,不满意的有5例;对护士健康宣教满意的患者有42例,不满意的有8例。

对照组对护士仪表举止满意的患者有35例,不满意的有15例;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的患者有38例,不满意的有12例;对护士预检分诊满意的患者有32例,不满意的有18例;对护士解疑能力满意的患者有31例,不满意的有19例;对护士沟通技巧满意的患者有40例,不满意的有10例;对护士专业知识满意的患者有36例,不满意的有14例;对护士健康宣教满意的患者有34例,不满意的有16例。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在各个方面都比对照组高,二者有明显的差异,P

3讨论

门诊是一个医院的窗口,而导诊的护士是患者踏进医院进行治疗前最先接触的义务人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直接决定了患者对这个医院的满意度。患者在医院进行治疗时,相比于医生,和护理工作者接触的更频繁、更密切、更直接,护理工作效果直接影响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还关系到患者对医院服务和医疗行业的印象。因此护理工作有助于改善医院的服务,为患者送去帮助,送去关爱,送去方便,送去温暖,很大程度上提高人民群众对医院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护理工作者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服务观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准确回答患者的问题,告知患者治疗的一些注意事项,引导患者按照程序进行治疗,同时接受患者、大众、社会媒体的监督,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不断进步[2]。

门诊导诊的护士代表了医院的形象,代表了整个医院的服务态度、工作质量、管理水平等,护士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技能,具备高度的同情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还要具备扎实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时刻关注患者的需求,主动去关爱患者,让患者在承受治疗痛苦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一份不一样的温暖[3]。

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工作者由于具有良好的形象和大方的举止,满足了患者的视觉需求,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和赞赏,增加了职业的荣誉感。通过开展成效显著的优质护理服务,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效果,将优质护理的内涵真正落实到护理实践中去,并且经常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不断提升门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4]。通过有组织、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计划,患者的满意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提升了医院的形象,据最近的调查显示,门诊量得到了明显的增加,为医院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志梅.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导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2,10(7):772-773.

[2]于力萍,万素英.门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环球中医药,2013,6(2):42-43.

导诊护士论文篇6

1.1一般资料某院急诊部依据功能区域划分为:①急诊病房:下设急诊内科、急诊神经内科、急诊外科三个病区;②急诊监护室;③急诊门诊:设预检分诊区、抢救区,留观输液室。某院急诊部共有护士82名,其中男性2名,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科护士长1名,各功能区域分设5名副护士长,部级急诊专科护士4名。

1.2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2010—2011年取得护士资格证书,经医院岗前培训合格分入急诊部的20名护士,男性1名,女性19名,年龄20~23岁,学历:大专7人,本科13人。传统组为2008—2009年新入科的17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24岁,学历:大专8人,本科9人。两组护士在年龄、性别、学历及入院考试成绩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培训方法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即由高年资护士带教年轻护士。年轻护士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后,即给予相应班次工作。新培训模式组即采用对急诊专科护士建立科学的分区域、分阶段专业培训体系。根据工作年限及掌握专业技术能力要求,按急诊病区、急诊监护室、急诊门诊三个区域,分岗前护士培训、急诊病区护士培训、急诊监护室护士培训、急诊门诊护士培训四个阶段。护理部建立系统的专科培训、准入制度,科室成立培训小组,由科护士长任组长,其成员由副护士长、部级急诊专科护士(科室每年选派1~2名护士参加部级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组成。采用集中授课和操作演示,保证培训统一规范。科室制定培训计划、目标,组织实施,对急诊护士进行系统化、有目标、有计划的岗前和在岗培训。特殊护理单元:急诊监护室、急诊门诊还需接受准入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方能独立上岗。考核中理论考试成绩80分以上,操作考试成绩90分以上及格,不及格者延迟3个月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离岗(病假、产假、哺乳假等)3个月以上者,需经科室对其从制度、工作流程及操作规范等方面考核合格后方可返回工作岗位。各阶段的培训、考试考核成绩记入本人护理技术档案。

1.3.1第一阶段:新职工的岗前培训。新职工上岗前由医院人力资源部和护理部对其进行集中岗前培训,经医院考试合格后进入急诊部。到急诊部后,先分至急诊内科、急诊神经内科、急诊外科病区。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由科室培训小组成员按照分工进行培训。要求知晓急诊各项核心制度,科室规章制度、各班职责、急诊患者入院出院流程、护理文书书写、急诊科的感染知识以及掌握基本技能操作。培养良好的医德,强调工作中的“慎独”精神。3个月后进行相关理论、操作考试,合格后方可在急诊病区独立值班。

1.3.2第二阶段:在急诊病区护士的培训。新上岗护士分别在急诊内科病房轮转一年、急诊神经内科病房、急诊外科病房各轮转半年,并通过科室的考试考核,熟练掌握病房常用仪器如:除颤仪、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的使用及维护保养知识,具备基本急救技能和一定的病情观察能力、常用药物知识。掌握急诊疾病护理知识,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做好急诊住院病人的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1.3.3第三阶段:在急诊监护室护士的培训。急诊护士经过在急诊病房2年的轮转,进入急诊监护室,首先进行3个月的岗前培训,根据医院监护室护士准入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学习急诊监护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与流程,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培训各种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心电除颤术、监护技术、呼吸机操作技术、血液灌流与滤过技术、各类管道的护理技术,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流程,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流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置流程等,边培训边实践,完成相应的理论学习及操作实践训练,并且考核合格,并由科室对其综合能力评价合格,经护理部批准后进入急诊监护室独立值班。

1.3.4第四阶段: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在急诊监护室工作1年后,经过1个月的岗前培训进入急诊门诊工作。根据医院急诊专科护士准入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学习急诊门诊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与流程,预检分诊流程、分诊技巧、洗胃技术,急诊绿色通道、急诊重点病种及常见急症的护理与急救配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急诊患者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突发传染病的隔离与处置等。在培训中,结合临床设置模拟病例现场演练,如:猝死、过敏性休克、小儿高热惊厥、群体伤、群体食物中毒等病例的急救流程,使护士更容易接受,也更注重实用性,使其进一步熟悉抢救流程,提高抢救技能。同时将理论性知识编成应知应会小册子,人手一册,方便随时学习。经过1个月的培训,经理论、操作考试考核合格,并由科室对其综合能力评价合格后,经护理部批准进入急诊门诊独立值班。

2结果

经过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对急诊专科护士的分区域、分阶段培训,护士的理论水平、操作能力、预检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等方面,新模式与传统模式培训相比较有明显提高。急诊护士适应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相比以前也都有了明显提升,基本具备了协调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独立的抢救能力,能与医生密切合作,并根据病情分级分区救治,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急诊专科护士

3讨论

急诊专科护士实行分区域、分阶段的培训体系,使护士感到自己的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培训的同时,定期和不定期的专科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和急救技能的考核,激发了护士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了责任感,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加速了急救护理人才的成长,使医院逐步形成一支充满活力、富有经验的护理队伍。

3.1应急能力增强,抢救成功率高急诊科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科室,就诊患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且复杂的特点,急诊专业涵盖了所有临床专科的急症处理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要求急诊护士具备全面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急诊专科护士通过在急诊内科、急诊神经内科、急诊外科病区三个病区2年,急诊监护室1年,共计3年的轮转,涉及专业面较广,由浅入深,系统学习了急救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在抢救急危重病人时,训练有素,有条不紊,具备相应的应急应变能力,积极配合医生的抢救。根据Whelan对护士在执业过程中面临心脏停搏这种危重病人,给予医护人员抢救的时间较短,而在这样较短时间内完成较多复杂的抢救措施,需要理论知识与抢救技能比较扎实的护士积极配合,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导诊护士论文篇7

分。

重视患者亲属的作用:患者亲属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可忽视,患者亲属将亲人送进医院,同样怀着焦急不安的心情,对医务人员是否认真诊治,患者持担心和观望的态度,有时甚至十分挑剔。对此,导诊护士只有通过耐心、细致地工作,做到一切为患者着想,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

总之,导诊护士给予患者的服务不是一种恩赐,而是一种职责。导诊护士时时处处都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去对待患者,使患者在接受良好诊治的同时,身心需要也获得最大的满足。

分析和塑造规范的护理职业形象,加强护理内涵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应用《护理美学》《护理管理学》等护理理论,从护理形象、护理质量、服务形象三个方面对导诊行为设计和管理、能塑造优质、高效、多元化,为打造医院的护理品牌而发挥应有的作用。

塑造医院护理职业形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护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护理职业形象的设计和管理,是以护理美学和护理管理学理论为主导,利用护理专业和医院多元化文化服务,进行综合应用设计,提供护理形象。

导诊护士是医院护理形象的先锋者,她也是医院护理质量、服务、信誉、素质、精神面貌等的总体形象的代言人。她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和信誉,因而显得尤为重要。

1 导诊护士形象设计思路

1.1 多元化服务是导诊护士的内涵

1.2 美学 导诊护士行为形象设计美学是基础。患者一跨进医院的大楼,首先迎接他的身着红色飘带的导诊护士,面带微笑,端庄和蔼可亲的导诊护士。患者会以第一关卡的首要效应来判断医院的整体水平和可信度,导诊护士形象美学还包括:职业道德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护理环境美。

1.3 常识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社会逐渐走向文明,越来越多的服务行业,对多元化的市场运作,已经成为占领市场的必备条件之一,在人们享受卫生保健的今天,人们对医疗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知道疾病的发展程度,想了解药物的作用,还想得到正确的保健相关知识,人们一生中可能有人没有住院,但是如果没有去门诊看过病的数字一定是零记录,这就要求我们导诊护士拓宽知识面,接收新理念,掌握新知识,极大程度的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咨询需要,提供合理的知识信息服务。

1.4 向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项目不断扩展,门诊的工作环节越来越细,工作只能越来越完善。对管理者来说是科学的、合理的、严谨的、但留给患者的印象往往是繁琐的、复杂的、难懂的、不方便的一系列的程序。作为服务主体的医院,就必须要考虑一种行之有效的行为方式,以满足被服务的患者客观的需求。无疑导诊的护士承担了医院的这一重任,他们所负担的内容具有:分诊作用、咨询作用、公关作用、广告作用。

1.5 动态 事物总是在运动中向前发展,导诊护士的形象也要随着社会和人的需要,不断的充实与完善与时代的前进节拍相协调。

2 导诊护士的形象定位

满足患者的利益,是导诊护士行为形象的出发点,根据社会公众对护理工作的需要,应该从护士形象、技术质量形象、服务形象三方面,对护士行为形象的定位。

2.1 导诊护士的形象 导诊护士形象是行为的基础,应该表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与统一。是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的综合外在的体现。具体表现在护理人员崇高的职业道德规范,训练有素的护理行为,端庄大方的仪表,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3 护士的语言是疾病的良药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和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护理模式从专科护理转变为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需要,尊重患者的权利,让患者参与全过程治疗的整体护理。

患者就诊后常会产生孤独、抑郁、烦躁、无聊等情绪,更需要得到关怀和理解,需要新鲜而愉快的感受以驱除消沉的心理。当患者接受临床护理时主要面对的就是护士,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会对患者产生重要的心理影响,此时护士以端庄的仪表、可亲可敬的表情、诚恳的态度对待患者,使之受到感染,改变消极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根据马洛斯的需求层次论,人类有5种基本的需要,即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将安全的需要放在人类基本需要之第二位,可见安全对人的重要性。安全受挫就会使人感到威胁,引起精神紧张,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患者在诊断、检查、治疗过程中就会产生恐惧感。例如: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剃头、导尿、洗胃等操作中护士没有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多次失败,就会增加患者痛苦,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因此患者对护士产生不信任,降低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甚至拒绝配合治疗;如果护士熟练地操作,会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依赖感,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言语交往是护士工作的重要手段,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言语交流的机会最多,亲切而有感染力的交谈,恰到好处的疏通劝导会起到正性效应,既能增加护患双方的心灵沟通,又能增进相互理解、信任,对那些心音性疾病还能起到言到病除的效果。严谨、温和、风趣、美好的语言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反之,不当的言语会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困惑或疾病。因此,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是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

护士的责任和义务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健康教育使其改变不利于疾病康复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所以,护士要成为患者信得过的咨询者,应该成为护理工作的时尚。在具体工作中,随时展现自己良好的仪表、言行以促进患者的心理向者最佳状态发展,配合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而痊愈出院。

参 考 文 献

[1] 雷鹤,曹宝华.护理美学与礼仪.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4.

导诊护士论文篇8

【关键词】 导诊护士;素质;职能作用

作者单位: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垂虹门诊

在医院门诊大厅,导诊护士以医院主人的姿态,以良好的形象,优美的文明用语,运用丰富的医学知识,把医院医疗信息及时传达给就诊者,满足和反馈就诊者的需求,普及健康知识,将医院“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传递给患者,使他们得到满意的服务。

1 导诊护士的素质

1.1 导诊护士的形象 导诊护士整体形象代表着医院形象[1],是医院形象的代言人。淡雅的装饰,自然的表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敏捷的动作,美观大方的职业装显示护士的个性化身份[2];温和的目光,微笑的面孔,将对他人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和充满自信的信息传达给就诊者,给人一种信任,力量和希望。

1.2 导诊护士的语言

1.2.1 护士与就诊者的沟通以语言沟通最为直接,方便直接的礼貌的语言是沟通前提。“您好”“请”、“对不起”、“打搅了”、“别客气”、“谢谢”等礼貌性语言的应用,令人感到亲切融洽,无拘无束。

1.2.2 不同的地域文化有不同的地方性语言,导诊护士最好能掌握,运用地方语言,使就诊者能听懂和易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消除障碍,体现护士温和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的个性。

1.2.3 初诊者面对陌生环境,加上文化水平限制有些人不知就诊程序,手足无措,心烦意乱,甚至产生暴燥情绪,对这些就诊者多用安慰语言,如“不用急”“慢慢说”“我来告诉您”“我会帮助您”等语言使就诊者从困惑中解脱出来。

1.2.4 形体语言的运用 人的神态和表情,肢体都可表达重要的非语言信息,对人们的情感交流起着解释,澄清纠正和强化作用。如:点头,摇头,皱眉,呶嘴,手势,眨眼等。从这些细微的动作解读他人内心世界判断对方的情感,表明自已和态度。

1.3 导诊护士应具备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根据就诊者的症状及主诉情况,初步分辩就诊者的病种和病情,正确指引就诊者就诊,为患者提供需要服务。

2 导诊护士的职能作用

2.1 导诊护士应及时把医院医疗发展的信息及医院周围环境介绍给患者 导诊护士工作在医院的前沿应及时把医院医疗发展的新情况新技术新设备传达给就诊者,使他们尽快得到应用。医院将举行大型咨询活动、义诊等信息,以各种方式传达给患者,同时导诊护士把医院周围环境介绍给就诊患者[3],如交通,饮食,银行,便利店使他们得到更全面更方便的服务。

2.2 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是导诊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健康咨询,健康体检的人越来越多导诊护士可不失时机向就诊者介绍常见病和多发病预防保健知识,利用宣传栏张贴、口头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将流行病,传染病,如爱滋病、手足口病、流感的常识,吸烟的危害戒烟方法向群众做宣传,使整个社会都向健康方向发展。人人享受快乐拥有健康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目标。

2.3 满足和反馈就诊者的需求

2.3.1 接待就诊者 面带微笑,热情有礼,耐心回答就诊者的询问,正确指引就诊者到各科就诊。需做多项检查的为就诊者指引最佳的检查程序,缩短就诊者等候检查的时间,对简单的检查检验结果予以解答。

2.3.2 随时观察门诊大堂及门口的人流动态,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就诊者主动迎前予以搀扶,提供轮椅,协助挂号,送至电梯口,必要时协助就诊,交费,取药等。

2.3.3 随时观察就诊者,发现危重患者即与急诊科联系,必要时配合抢救,并维持好其他就诊者的秩序。

2.3.4 导诊台上免费为就诊者提供水杯,开水,针线,电话,就诊医生一览表及专家简介供需要者取用。

2.3.5 对前来投诉的就诊者,稳定其情绪,耐心倾听其诉说,向就诊者致歉,并做好解释工作,必要时请相关部门协助协助解决。我门诊采取不定时发放征询意见表和面谈调查的方式收集就诊者的意见,及时记录,并反映给相应的部门予以解决或完善。

2.3.6 对于怀疑传染性疾病的患者,给予告知和安慰及相关知识的宣教,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予戴口罩,按指定路线送至感染科门诊,防止传播。

导诊护士言行举止都以满足就诊者需求为目的,全面提升导诊护士的素质,为就诊者提供更贴切更优质的服务,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切实体现医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患者为中心”,解除就诊者痛苦的宗旨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金云玉.马姝加强导诊护士素质教育.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吉林医学,2009,30(6).

导诊护士论文篇9

关键词 就诊流程;质量控制;QC小组;特需门诊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075-03

QC小组即质量管理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标而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的活动[1]。我院特诊门诊建科初期,患者来诊时,从挂号、就诊、交费、检查、取药、治疗等均由专职护理人员陪同协助完成。由于各种原因,特诊医疗收费标准调低,患者逐渐增多,护理人员未得到相应增补,不可能做到一对一陪同服务,由此引发患者对导医导诊服务、就诊流程不顺畅的投诉时有发生。本着“以人为本,品质至上”的宗旨,为提高门诊患者对就诊流程的满意度,2009年9月成立了“特诊门诊蓝蚂蚁”QC小组,经过8个月的实施,4个月的效果监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成立QC小组原因

特诊门诊较普通门诊收费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更高,我们的承诺是提供优质、满意的全程护理服务。建科以来前几年,我科采用的是“一对一”全程护理服务模式。近年来,由于患者数量快速增长,而护理人员因种种原因没有随之相应增加,使原有的护理服务模式因缺少人手而得不到保证。特诊门诊现有两个功能,即高级健康体检和患病者的诊疗、治疗、护理。两者共用一套医务人员和设备,在候诊时有突出的矛盾,必须依靠导医护士进行合理的分流、调解。人力资源有限,医院不可能无限给我科增加护理人员,但给患者承诺的特需服务质量不能下降。只有优化原有护理模式,才能确保护理服务质量不下降,使特需患者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2 计划阶段

2.1 现状调查 我科近年来诊疗人次激增,由2001年开科时11 979人次/年逐年上升至2008年的60 153人次/年,但护理人员却未相应增加,人均接待量大幅增加,即使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也无法按照以往模式实行“一对一”全程导医服务。由于得不到承诺的导医服务,患者满意度下降。QC活动开始前随机调查248名患者对导医服务、就诊流程的满意度下降至91.05 %。医院护理资源紧缺,不可能为科室配备更多护士,只有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找到科学合理的方法措施并有效的实施,才能缓解矛盾,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恰当、优质、高效的服务。

2.2 原因分析 全体QC成员通过充分讨论分析,影响患者满意度因素鱼骨图见图1。

2.3 要因确定 针对10个末端因素,通过全体组员逐一论证,确定4个要因如下:①患者人数增多,护理人员相对不足;②患者对就诊流程不了解;③贵宾体检与看病患者之间因等候而导致的矛盾;④各班职责不清晰。

2.4 设定目标 根据科室功能分区,设置6个护理定点导诊岗位,重要岗位由护士负责,使用“以点对群,以群对一”的护理模式,保证每例患者在科室范围内可及时得到优质、满意的全程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就诊流程满意度至98%。

2.5 制定对策 针对上述要因,全体组员经过反复推敲,制订以下切实可行的措施。①护士实行弹性排班,根据科室功能分区,设置6个护理定点岗位,专职导医导诊。因为资源有限,在作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后,适当控制患者人数。②制定体检流程、就诊流程、收费标准等宣传资料并上墙。在候诊区域设立电脑屏幕滚动播出各种提示信息。③针对贵宾体检与看病患者设立两套专家组,各司其职。④配合ISO9001复审工作,制定详尽的各班职责,护士长定期抽查各岗位职责完成情况。

3 组织实施

3.1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①科学弹性排班,抽导班护士8:00~10:00在治疗室抽血,10:00后空腹抽血患者较少,由治疗班兼抽血,此时就诊人数增多,抽导班护士工作岗位转至候诊大厅,协助分诊护士工作。9:00之前若治疗室患者过多时,分导班护士至治疗室帮忙。②分诊、导医护士密切配合,合理安排就诊次序,缩短候诊时间。③因为资源有限,在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后,适当控制患者人数。④在无法增加护士的情况下,申请增加后勤公司的辅助人员,协助带外出检查及送标本、取验单等工作。

3.2 合理设计导医模式 ①改变原有导医模式,实行分区站点式导医。②在电梯口设一导医岗,患者一到六楼就有导医护士迎接,指引至体检或就诊分诊台。③根据科室布局,在患者就诊时必经的三条通道路径内(候诊大厅、体检分诊台、B超室门口、诊室前通道)设立导医岗。④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做在患者开口之前,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度,便于开展工作。⑤制订体检流程、就诊流程、收费标准等宣传资料并上墙。在候诊区域设立电脑屏幕滚动播出各种提示信息。⑥完善各种指示标牌,使患者心中有数。

3.3 缓解因等候而导致的矛盾 ①护士长与科主任沟通,讲述现状与困境,取得科主任的理解和支持。②科主任与护士长和相关科室做好协调沟通工作,针对矛盾较为突出的体检科室如B超、内科、外科等,加派人手和仪器设备。已经解决内科、外科、B超、体检咨询每天都有专职专家出诊,与看病患者分开排队。

3.4 分清各班职责 ①配合ISO9001复审,制定更为细致、明确的工作职责及奖惩条例。②全体组员经过反复协商,拟定导1、导2、导3班职责。③护士长每日检查各岗位职责完成情况并记录。

4 效果

由护士长对患者进行反馈性调查,对导医导诊服务及就诊流程效果(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等按10各分项进行满意度调查,分项统计结果,以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将结果按满意(1分),基本满意(0.8分),不满意(0分)计算,计算公式:

5 讨论

5.1 效果分析 ①通过弹性排班,合理安排就诊,适当分流,缓解了护士不足、患者持续增加造成的护理服务质量下降的问题。②针对患者的需求,设立体检与看病两套流程及专家,各司其职。③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不是产品而是流程[2],通过完善各种流程并公示、定点设立导医岗,使患者一到达特诊门诊,就能感受到有别于普通门诊的护理服务,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④护士长及时的督促评估检查,有利于护理工作的不断持续改善。

5.2 巩固措施 ①继续坚持定点定岗定人,保证导医流程持续性和完整性。②加强护士素质培训,做到仪表端庄、品行有礼、谈吐亲切,给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③护士长加强监督检查,每月本科室发放针对导医服务满意度的调查表1次,保证满意度在98%以上,并不定期抽查。

5.3 体会与思考 QC小组活动强调在原有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环节质控,在改进的同时又制订了更高的标准,促使护理质量能向着更优的方向推进,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3]。同时,QC小组活动增强了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4]。开科至今,诊疗人次逐年递增,护理人力资源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护理人员,满足特需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需求,是特诊门诊全体护理人员一直在探讨摸索的问题,通过这次QC活动,全科护士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团结协助,通过改进就诊流程、导医模式,节省了护理人力资源,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提高。今后将继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工作思路,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塑造特需护理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1] 邢文英.QC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36-39,18-20.

[2] 李美燕,季建华,高勇.全面流程管理:一种超越TQM和BPR的管理方法[J].经济管理杂志,2003,25(18):33.

[3] 朱刚,梁婉萍,罗玉英,等.应用QC小组活动缩短全静脉营养混合液的配制时间[J].护理学杂志,2005,20 (6):51-52.

导诊护士论文篇10

【关键词】 医院门诊;健康教育;护理满意度

门诊护士以现代的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满足患者的健康要求,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使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改善不良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进身体健康水平。射阳县人民医院从2008年8月开展门诊健康教育至今已整3年,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了护士素质,改善了服务态度,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健康教育始终贯穿在门诊整个过程,为患者提供优秀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不断提高。现介绍如下:

1 方法和形式

1.1 赠送《健康教育处方》 [1] 本院信息科与护理部每月根据正规医学刊物的最新、最实用的医学资料刊载成册,患者挂号时,给每位患者赠送1本《健康教育处方》,通过阅读,让患者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等。

1.2 组织专题讲座 每周三上午9~10时利用患者及家属候诊相对集中时,组织本院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肝炎、高压病、糖尿病等专题知识讲座,讲解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注意事项等内容。

1.3 个别指导 针对患者的知识层次,掌握疾病知识及信息程度不同,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耐心、准确、回答并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特别对文盲、年老体弱、理解力差的患者,给予有效正确的指导。

1.4 健康教育宣传栏 利用各候诊厅宣传栏,定期宣传不同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以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理解健康意义。

1.5 电化教育 安置闭路电视,播放有关疾病防治、儿童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等知识。电话咨询有关健康问题,就诊知识及心理咨询。

2 教育内容

2.1 就诊前教育 患者一进入门诊大厅,只要是非抢救患者,健康宣教便可进行。内容包括:挂号、分诊处仔细了解病情、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导医护士主动热情迎接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指明就医方向,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在患者候诊期间,分诊护士要为患者提供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信息,主动介绍坐诊医师,使患者相信医生会全心全意治疗他们的疾病,及时通告各诊室诊病进展情况,使患者心中有数。

2.2 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教育 患者诊病结束后,下一步进行的是各种检查、治疗。这时,护士便可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在进行各种诊治操作过程中,进行个别宣教。内容包括: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自我护理常识、饮食调查、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等。对这些方面应系统教育,并帮助患者识别疾病的危险信号及自救常识。

2.3 离诊时教育 患者诊治结束离院时,护士向患者或家属交代回家后注意事项,介绍活动与休息的关系,有关锻炼方法,继续用药的用量,服法及注意事项,复诊时间、方法以及同医院联络的方法等。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对择医行为非常强烈的患者,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最好的专家诊治,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证其病情诊治的连续性,为此,我们提前为患者预约好下次复诊的医师,解除了患者的后顾之忧,患者满意离去。

2.4 同时对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培训[2]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尚无健康教育系统知识培训,许多护士无法区分健康教育与业务学习的概念,照搬专业教科书上的知识教患者,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造成无效健康教育现象。为了提高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整体素质,我们多次组织学习,开展专题讲座,首先对护士进行语言的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护理人员主动热情的服务态度,规范的日常礼貌用语,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产生信任感,从而进行双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或参与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乐于接受护士传递的可靠信息并深信不疑。为年轻护士参加高护自考创造条件,并订阅了《实用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健康教育与指导》,《沟通与技巧》等杂志与书刊,通过学习,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护士的素质也不断得到提高,认识到搞好健康教育是门诊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能只有责任心、同情心,还必须全面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才能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3 效果评价

3.1 建立了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护士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由于护士对患者就诊全过程进行了系统指导与交流,护士不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有针对性的解除患者实际问题,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融洽了护患关系。在施教中,遇到新问题又激励护士去学习、探索,扩展了知识面,有利于护士整体素质提高。

3.2 患者满意度提高 用《健康教育处方》 [1]、专题讲座及个别指导等,对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与患者交谈,每月发放门诊满意度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患者意见,使患者对健康教育非常欢迎,对常见病、慢性病的自我护理及保健知识的掌握率达到80%,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5%。

4 讨论

广东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二门诊刘洁如等[3]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介绍输液中有关的注意事项,常规的医学常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输液前、中、后不同阶段建立健康教育的内容,由护士接诊输液患者时主动作自我介绍,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而进行宣教。采用观察法了解门诊输液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认知,是否参与行为改变。定期进行本院护理部的护理质量满意度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在社区门诊输液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教育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有助于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和服务态度的改善。

通过我们3年来的调研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①门诊护士是健康教育的生力军,门诊患者流动大,就诊时间短,在门诊能够接受健康教育,使他们获得大量知识,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水平提高;②开展门诊健康教育,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士的社会地位,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不仅得到医生的诊治,还能得到护士的指导,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从而对临床的诊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方东萍,方春,陈云芳.深化整体护理实施全方位服务.福建医药杂志,2003,25(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