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4-07 03:42:33

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

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篇1

为期5天的公司通讯员培训学习,对我一个基层通讯员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一周的学习感慨颇多,只可惜时间太短,要学的东西太多,平日里工作忙忙碌碌,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认真学习通讯写作知识、企业新闻摄影和技巧,通过几位老师的悉心讲解与指导让我感觉此次的培训的内容和理念都令人耳目一新,从中受益匪浅。

在本次培训中,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华社新疆分社、克拉玛依日报社等专业资深人士,分别进行新闻选题、策划与采访、全国宣传思想会议精神解读、摄影作品赏析、企业对外宣传报道写作技巧等方面内容授课讲解。老师们从各自不同的理论知识和自身创作、新闻摄影经验及对学员作品评析等方面深入浅出讲授了新闻写作、新闻摄影、新闻采访等方面的知识。实用有趣的课程培训,不断引导我自身写作水平有待提高的方向。使我更好的理解了作为一个通讯员应该练就的基本本领,开拓了视野,转变了观念,调整了思路,为以后工作所涉及到的写作与摄影指明了道路。

我曾经在写宣传通讯报道方面,比较迷茫,感觉每天没有什么事情可写,看什么都觉得很平常,文章写得平平淡淡,拍的新闻照片也不突出主题、构图也不太合理。经过老师们授课,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宣传报道不是单位的工作汇报,要学会从每天的重点工作,热点、难点问题中寻找报道线索;要选取工作生活中鲜活人物或者典型事件来写,增强可读性,提高宣传效果;不熟悉的人物多沟通了解,只有感动自己才感动别人,写宣传报道要学会用客观事实说话;写报道要在短、新、活、深上下功夫;在拍摄照片时,要善于构思,抓住瞬间,用不同的角度突出主体。在写作的道路上更要有勤奋执着,贵在实践;多写、多拍,勤能补拙、贵在坚持。

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篇2

一方声动,八方云集

恰似久旱逢甘霖,《江西教育》第五届全省通讯员、作者培训班开班的消息,就像闷热的夏天中一阵清凉的细雨,注入了赣鄱大地教育工作者的心田。尽管天气炎热、路途绵长,有志于教育新闻宣传报道、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热情不减,在县市或学校的组织下积极参加、踊跃报名,遂川县、玉山县就是其中的代表。

毗邻井冈山的遂川县此次有40余位老师参加培训,几乎县内所有的学校和教学点都有教师代表参加。相较于遂川县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玉山县一行近50人则是在县教体局教育督导室郑翠谷书记和宣教股沈海燕股长的带领下夜半乘车、披星戴月而来。据玉山县仙岩中学姚龙飞老师说,这次培训是县教体局牵头,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宣教股群发短信并逐个电话通知的。在培训期间,郑书记和沈股长亲自带队,给老师们划了片区,进行小组学习;还要求老师们做好学习记录,回县里做学习报告。在生活上,两位领导更是细致地给每个楼层安排了两名组长负责每天两次点名、统一拼桌吃饭。一行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气氛使其他地区人深受感染和影响,在学员中传为佳话。

学员中也有不少类似熊云发和徐臻这样自发来参加培训班的。

怀着一颗求知之心,只身一人来自莲花县升坊镇江口小学的熊云发在午后灼人的阳光中赶到酒店报到,这已是他第二次参加《江西教育》的培训班了。熊老师说:“在上一届培训班中学到了很多写作知识,将来有机会我还会继续参加。”

谈起参加这次培训班,原本就在井冈山参加其他培训的瑞昌市第四中学徐臻说:“这真是这次井冈山之行的意外之喜,《江西教育》是我省的优秀教育期刊,一直很想在上面发表文章,但作品还有待提高,投过几次稿,这次能够面对面地和编辑学习、交流,真是难得的机会啊。”在培训班活动期间,徐老师往返两个不同的酒店,一场不落地努力学习。会场上,记者总能看见徐老师专心致志地或听或记。

聚首井冈,学海扬帆

24日早上7时30分,葱茏的井冈山透着一股清新凉爽。记者早早地前往会场查看设备和布置,已经有不少老师坐在会场里了,靠前的座位上也已经放了不少文件袋。记者询问一位学员是否用过早餐,学员不好意思地露出笑容说:“还没吃,我是来占座位的,其他人会给我带早餐。”

8时,温热的阳光从窗口洒进座无虚席的会场里,培训班开班仪式正式举行。《中国教育报》江西记者站站长徐光明、江西教育期刊社副总编辑熊义勇、井冈山市教育局局长刘福明出席了仪式。

仪式上,主持人、《江西教育》编辑部负责人廖肇银代表主办方江西教育期刊社,感谢了所有到场学员和讲师,并简述了此次培训班的目标和内容。

熊义勇副总编辑在讲话中首先对江西教育期刊社和《江西教育》杂志作了简单介绍。他指出,此次培训班是由《江西教育》编辑部组织,以提高全省教育宣传报道质量和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文章写作水平,搭建教育宣传报道和教育教学文章发表平台为目的的教育服务活动。作为老牌期刊,《江西教育》始终致力于教育宣传事业,服务委厅中心工作。同时,他强调,这次培训班的再次开班,基于前四届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扩大《江西教育》通讯员的覆盖面,壮大《江西教育》骨干作者和通讯员队伍,提高教育宣传报道的即时性和优质性,使江西省教育领域的信息传播更加畅通、有效。

刘福明局长对培训班在井冈山开班表达了祝贺,并寄语学员:“参加培训班,就要有进步;到了井冈山,更要有进步。”

精彩纷呈,形式多样

总结历届的经验,《江西教育》编辑部努力创新、勇闯新路,组织了包括徐光明站长、熊义勇副总编辑和写作经验丰富的通讯员方宗廷、陈荣驹以及多位资深编辑、记者在内的讲师团队。开设了《教育通讯员、作者的职责和要求》《教育教学论文写作“六要”》《如何成为优秀作者》和《如何成为优秀通讯员》四场大型讲座,同时还有《学校宣传报道的要求》《“峰会之声”栏目的选题与要求》《“杏坛沙龙”栏目的选题与要求》和《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四场专题讲座。

首先开讲的徐光明站长,就《教育通讯员、作者的职责和要求》一题,结合他多年的采编经验,向学员们诠释了一个优秀教育通讯员、作者应具备的素养。同时,还对做好新闻报道的方法、技巧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用由近及远的“投篮理论”,告诉学员们,当通讯员、作者最重要的是要用心,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表达,积跬步,而后至千里。最后,他鼓励在座的众多学员在报道写作之路上越走越远。偌大一个会场上,中央空调的效果在近600人的体温影响下显得微乎其微,在座的老师却全都不发一声,除了不时爆发的雷动掌声,只有徐站长的声音像一阵沐雨的春风吹进学员们干涸求知的心灵深处。

24日下午,熊义勇副总编辑做了《教育教学论文写作“六要”》的专题讲座。围绕着教育教学论文,他系统地为学员们讲解了论文写作必须注重的“六要”:要夯实写作基础,要精心提炼主题,要注重制作标题,要周密安排结构,要讲究方法技巧,要善于出奇制胜。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许多困扰学员的写作难题,并结合实际案例一一讲解。他强调,教育教学论文要尽量“小、新、趣”,避免“老、大、难”。他为讲座准备的ppt课件,扎实而完整、系统而丰富。

方宗廷和陈荣驹的讲座则显得更加轻松活泼。两位老师分别就《如何成为优秀作者》和《如何成为优秀通讯员》两个题目,分享了他们的写作理念和经验,讲述了他们写作之路上的点点滴滴,有执笔时的昂扬,有迷茫时的困惑,有语塞时的焦虑,也有收获时的喜悦,引起了学员们的共鸣。同时,他们也对处于写作初期的众位学员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两位老师语言朴素而又不失诙谐,年长的方老师肢体语言丰富,年轻的陈老师则激情洋溢,会场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会心的哄堂笑声,传至竹山林海之间。

遂川县北京西站小学李观平老师在他填的学员培训信息互动表中表达了他的感受,他写道:“从记者站站长到副总编辑,到组稿编辑,到通讯员和作者,讲师团队涵盖了我们教育宣传报道写作和教育教学文章发表的各个领域,他们专业、扎实的实践经验与知识,是其他培训所不能媲美的。”

当夜色浓透,学员们渐入梦乡时,编辑部的编辑们还在众多论文、互动短信和信息反馈表中仔细甄审,评选此次培训班的优秀学员。

25日早晨7点40分,离分会场讲座开始还有20分钟,几个会厅几乎都已经坐满了人。8时,四场讲座在学员们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序幕,区别于前一日大规模的讲座,四位编辑采用了类似于座谈会的模式,简单地介绍主题后,更多的是问答式的互动交流。四位讲师用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方式与学员交流,在互动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共同进步之目的。不同的会场,相同的是激烈的思想碰撞。学员们发言积极,提的问题富有代表性;而作为从事新闻报道写作和教育教学论文编辑多年的专业记者、编辑,对许多知识都是信手拈来,往往回答一针见血,讲解鞭辟入里,活泼幽默的语言,使整个会场轻松而又愉悦。

分会场的布置使众多学员有了更多的选择,有的老师坐在一个会议厅里专心致志地听编辑们讲授经验,有的老师则揣着更多的疑惑往来几个会议厅间与几位编辑交流。九江县二中的彭志军老师说:“这次分会场的设置很人性化,学员们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我在第一天的主会场上就学到很多通讯写作的理念和知识,而现在则从写作实践上受到了更深入、更细致的指导,不虚此行啊。”

时间总在人们毫无察觉中悄悄溜走,当学员们还沉醉在火热的交流当中时,讲座已渐入尾声了。讲师们分别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和邮箱在投影仪上放出,同时附有一个《江西教育》通讯员群。

“我们平常参加的培训班,课上完了就回家,没有后续服务或者跟踪联系,学的东西几天后就还给老师们了。”永丰县欧阳修中学的张文杰老师说,“QQ群的建立能加强沟通和交流,方便了解各种资讯。希望这个群的质量越来越高,能够为大家提供更好的交流和更多的资讯。”

深情话别,相约未来

25日上午11时,2014年《江西教育》第五届全省通讯员、作者培训班“优秀学员”颁奖仪式正式举行。廖肇银对此次培训班作了简要的总结,理论课程即使结束了,但学习仍可以继续,下一届我们可以再次相聚,这是不会结束的培训班。获得“优秀学员”称号的学员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陆续上台领奖并和讲师、领导合影留念。

颁奖仪式结束后,学员们仍舍不得离去。有些学员互相留联系方式,并相约下一次培训班再聚;有人拿出相机和仰慕已久的编辑、讲师合影留念。许多老师也给培训班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我觉得培训的时间还是有些短,特别是理论课程。”李观平老师说。在记者采访陈荣驹时,他说出了自己对培训班的一番见解。他认为培训班必须做成一个品牌活动,要增加班次,改变一年甚至多年一届的局面,要在一年内多办几次。同时补充,“像这次这么大的规模,完全可以通过多次培训分散成小规模的精华班,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篇3

【简讯1】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事业单位

财务人员培训班在我院举办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培训班9月10日-12日在我院举办,由呼和浩特市地税局组织的事业单位21位财务人员参加了培训。本期培训为期3天,开设有当前财税改革形势分析、事业单位所得税政策解析、事业单位财产行为税政策、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培训课程。

【简讯2】

海口市地税局纳税服务管理业务培训班开班

海南省海口市地税局纳税服务管理业务培训班9月14日在我院开班,来自海口市地税系统的41位干部参加了培训。本期培训为期6天,开设有当前财税改革形势分析、纳税服务与现代税收、提高纳税满意度的策略、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企业涉税风险控制纳税服务、管理与沟通的艺术、公务员身体健康与保健等培训课程。

【简讯3】

河北省衡水市地税局纳税评估与税源

监控培训班在我院举办

河北省衡水市地税局纳税评估与税源监控培训班9月8日-17日在我院举办,来自衡水市地税系统的56位干部参加了培训。本期培训为期10天,开设有税源监控、纳税评估、财务报表涉税分析、税会差异分析、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及特殊销售业务、企业涉税会计处理、评估经验介绍、公务员心理健康与心态调适、管理与沟通的艺术等培训课程。

【简讯4】

四川省彭州市地税局干部知识更新培训班开班

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篇4

新闻通讯员队伍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基础。为更好地服务于度假区中心工作,围绕度假区工作的重点、热点和特点,广泛开展新闻宣传,加强对内和对外的舆论引导、信息传递、沟通协调,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塑造和展示度假区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提高度假区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经研究,决定组建度假区新闻通讯员队伍。为充分发挥通讯员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现就人员选拔、业务培训、工作考核、实绩奖励,制定本办法。

二、通讯员聘任条件

1.政治素质较高,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

2.具备一定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有较强的协调能力。

3.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熟悉本单位工作情况。

三、通讯员聘任办法

1.通讯员由各单位、部门推荐,党政办审定,对被聘用人员统一发文进行明确。

2.通讯员聘任期为一年,能履行通讯员职责者可以续聘。

3.在聘期内未能履行通讯员职责的视为自动解聘。

4.因工作变动等原因不能继续担任通讯员工作的由所在单位再推荐其他人选并以书面形式报党政办确认。

四、通讯员职责

1.积极宣传报道本单位工作亮点和成效,内容必须真实、准确。

2.认真撰写并积极向度假区网站、内刊投稿,向社会主流媒体投稿。

3.主动提供重大对外宣传线索,积极参与度假区对外宣传活动,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宣传报道和新闻采访等工作任务。

4.了解和反映广大干部群众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为度假区新闻宣传工作出谋划策。

5.积极参加相关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五、通讯员的权利

1.优先在度假区内刊、网站上发表新闻宣传稿件、交流工作经验。

2.优先安排参加宣传部门组织的笔会、培训、会议等活动。

3.根据考核情况获得表彰和奖励。

六、考核和奖励办法

1.对通讯员在度假区网站和内刊投送和录用稿件,按数量统计和质量评定,发放一定稿费,以资奖励。

2.对通讯员在党、政及社会主流媒体上录用的宣传度假区的新闻稿件,按数量统计和国家、省、市、区不同媒体等级,进行奖励,同一稿件就高不就低。

3.开展年度优秀通讯员评选活动,对履行职责、成绩优秀的通讯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篇5

一、优化管理体系,实行奖惩结合,激发通讯员队伍写作热情

一个企业要搞好宣传报道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对通讯员队伍的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奖罚并重,积极引导,有效激发广大通讯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写作热情。

一要健全组织体系。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新闻通讯员队伍。指定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兼任骨干通讯报道员,并以此为核心组建一支通讯员队伍,形成自下而上的通讯员网络。

二要形成双向畅通的信息渠道。将上级最新文件和报纸杂志转发给专兼职通讯员,让他们及时了解并传达上级的宣传方向和宣传重点,组织通讯员深入基层,认真捕捉和挖掘新闻,并力争把反映职工精神风貌的稿件写深写活。

三要更好地发挥通讯员队伍的作用。将年初确定的宣传报道工作层层量化分解到人,把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使人人肩上有任务,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在通讯员之间呈现出你追我赶、惟恐落后、竞相写稿的良好局面,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四要建立目标考核和责任机制。建立宣传工作领导责任制,形成层层抓落实,上下重视宣传工作、支持宣传工作、参与宣传工作的好局面。每年对所属单位的通讯报道任务进行明确详细的划分,形成有目标、有责任、有落实的长效管理机制。所属单位要缴纳新闻宣传风险抵押金,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单位,定为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除返还单位风险金外,并给予一定奖励。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单位,将扣取该单位新闻宣传风险抵押金,作为新闻宣传奖励经费。把完成任务情况纳入各单位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对不能完成通讯报道任务的单位、部门,每年考评时进行通报,并和单位、部门的年终考核相挂钩,增强各单位、各部门对宣传工作的责任心和能动性。

五要建立激励机制。为调动通讯员做好新闻报道工作的积极性,企业要制定奖励办法,并要求所属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相应的奖励办法。对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报道指标任务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完成通讯报道各项指标任务的优秀通讯员,对发表的稿件,按照稿酬的多少,按照级别给予不同倍数的奖励。同时鼓励广大通讯员积极向新闻网站投稿,按照被采用网站的级别,每篇稿件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二、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内外培训,提高通讯员队伍素质

企业在全力抓好宣传报道工作的过程中,要提高宣传质量,增强宣传效果,关键是要提高通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多出精品,多出喜闻乐见、具有丰富精神内涵、鼓舞人心的作品,不断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利用资源,加强培训,不断提高通讯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十分必要。

一要建立有效的通讯员学习培训制度。基层通讯员有的是来自生产一线且有一定写作潜力的工人,也有的是学校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要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建立一套长效的通讯员学习培训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要推荐通讯员参加各级培训,组织多种形式的采风活动。另一方面,为广大通讯员订阅报刊和书籍,鼓励广大通讯员加强学习,结合企业实际多看多写,不断锻炼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要构建快捷的网络信息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广泛应用,对通讯员队伍素质的提高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一是及时将通讯员的稿件进行认真修改后,到公司网站上,使通讯员在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作品,并将原稿和修改稿进行对比学习,取长补短,循序渐进,使写作水平得到逐步提高。二是及时、便捷、丰富的网络信息,为通讯员提供了一个能够随时了解掌握外部新事件、新动态,了解新知识的平台,通讯员之间通过内部网络随时进行思想和业务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沟通,拓宽视野,更新思路。三是建立了网上投稿系统,通讯员不仅可以从网上直接发稿,还能直接交流写作心得,请教写作知识和经验。通过互联网丰富的使用功能,大大夯实通讯员队伍的写作基本功,为全方位宣传报道企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供不竭的源泉。

三要动员一线职工,激发写作热情,不断壮大通讯员队伍。生产一线是宣传工作的主阵地。只有广泛动员一线职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通讯员队伍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三、改善条件、提供便利,努力保障宣传信息工作

一要加大硬件投入力度,为通讯员采访投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此,在经费上给予通讯员必要的支持,为他们配备电脑、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电脑联入互联网,开通电子邮件,使宣传工作实现网上传输、无纸化办公,使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作品能够及时发送到各个媒体,从而提高新闻的传递速度,确保新闻的时效性。

二要为通讯员提供软件上的便利。企业领导在检查、视察、调研工作时,要让通讯员陪同,让他们全面了解工作,拓宽思路。每次召开会议,都要求通讯员列席会议,负责会议记录和宣传报道。还要带领通讯员与兄弟单位开展写作经验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通讯员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四、重用通讯员,极力促进宣传报道工作

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篇6

“短板”中寻求对策

“三项制度”是长期酝酿的结果。2013年初,咸宁市委宣传部就开始起草新闻报道奖励、通报和通讯员培训三项制度。经过前期调研梳理出宣传工作的“短板”,在制度中主要围绕解决新闻通讯队伍规模不大、文字工作者积极性不高、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突发事件预警不强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凸显三个“进一步”,进一步做大做强新闻流量,进一步提高提升新闻质量、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部里多次的商讨和反复研究,并召集各县市(区)宣传部长、市直新闻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省驻咸媒体站长座谈,集思广益,广言纳谏。四月份,“三项制度”正式出炉,制度执行从2014年元月开始。

“三项制度”把政策进行了细化,层层贯彻执行。其中新闻奖励制度把中央、省级和市级主要媒体囊括其中,《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7家中央级媒体和《湖北日报》、湖北卫视、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楚天都市报等四家省级媒体纳入市委宣传部奖励范围,《咸宁日报》、咸宁广播电视台等由县市(区)另行制定奖励标准执行。对凡是刊播正面宣传咸宁的新闻作品(不含广告、领导调研稿件等)均可获得奖励,并加强了重头稿件和重要位置刊发(播)奖励权重,鼓励通讯员多上稿、上好稿。通报制度对各县市每月在中央级、省级媒体发稿情况进行通报,通报分别寄送到市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常委宣传部长参阅,上述媒体发稿情况纳入市宣传思想工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有鼓励也有压力,其中解决的出路还是要搭桥修路,强化通讯员业务素养和畅通投稿途径,这样才能由表及里真正将制度落到实处。市委宣传部相对应出台了通讯员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将每年的4月份定为新闻通讯员队伍建设月,组织开展一次通讯员培训班,并适时选派一批骨干通讯员到省、市媒体跟班学习。每年下半年,策划组织通讯员开展一次新闻现场采写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战提高队伍业务水平。对特别优秀的通讯员,年底进行总结表彰。

执行中强化对接

制度不是硬邦邦的教条,执行过程中要体现出人性化和常态化。去年4月22日,咸宁市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全市新闻通讯员培训班, 40余家市直单位、6个县市(区)的县直单位部门、69个乡镇负责新闻的业务干部和市内媒体记者共223人参训,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人民日报湖北分社、湖北日报社、咸宁日报社、咸宁广播电视台的资深专家和高级记者,相继推出为通讯员量身定做的“精品课程”,如《通讯员采写稿件如何与中央级媒体对接》、《新闻选题考量与采写技巧》、《湖北日报改版新变化和新要求》,从做深新闻策划、把握选题角度、提高上稿率等。座下的通讯员听得是酣畅淋漓,中场休息时不约而同跑到讲课席向老师“取经”。很多市内媒体记者也不请自来,有针对地选择“充电”。培训期间,整个会场爆满,课堂氛围热烈浓厚。还有通讯员深夜敲响老师的酒店房间,送稿求教。来自通城公路局办公室的干部张水海感概:“基层搞了一辈子文字,在新闻这块一直没有开窍,这次近距离与专家们面对面接触,才算是入了门。”

此次培训,市委宣传部在咸宁日报整版开辟专题“通讯员作品选登”, 择优刊发各县市(区)通讯员的新闻稿,一批“处女” 稿也由此产生。还精心选购《新闻写作教程》赠送给通讯员便于日后的强化学习,发放咸宁市新闻宣传通讯员证,要求严格遵守新闻纪律前提下,给通讯员采写稿件提供一定自由空间。

培训班取得的圆满成功就如同 “开门炮”,为制度快速步入正轨夯实了群众基础。市委宣传部安排新闻科对通讯员进行动态跟踪管理,按照“三项制度”要求,新闻科建立了“咸宁新闻通讯员”qq群,目前入群成员达到238人。群里除了各县市(区)的通讯员和市直新闻单位记者外,我们还陆续邀请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中央级驻省新闻媒体站记者和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楚天都市报等省直新闻媒体记者加入。建群以来,群每天在线人数100余人,交流发言异常活跃,中央、省级和市级新闻媒体及时新闻选题,基层通讯员及时报送新闻线索,新闻发稿率大大提升。如去年八月旱情严峻,咸安区林业局干部吴翔在群里爆料:“大幕乡万亩楠竹快了。”湖北日报驻站记者梁晓莹、楚天都市报驻站记者周鹏等媒体记者在群里立即回应,经过了解核实后,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楚天都市报陆续前往采访,相继刊发《竹海也喊渴》、《咸宁:竹林旱死 漂流点停售门票》等稿件,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和关注。赤壁市特产局干部汪仁敏在群里提供了线索――“赤壁获‘中国青茶砖之乡’称号”,群主马上核实跟踪采写并及时向农民日报报送,隔日在《农民日报》刊发。

通过业务培训和动态管理,基层通讯员在中央级、省级媒体的名字频频出现,打破了过去零的记录。

接力中形成竞争

“三项制度”刚柔并济,对广大基层通讯员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体贴入微,对各地宣传部门则是加压鼓劲。参照市委宣传部的“三项制度”,各地宣传部制定出台相应的宣传工作制度, 一级带一级, 形成了“接力棒”。

如何来检验成果?发稿数字最直观。市委宣传部把通报制度作为抓手,坚持把每月统计结果直接向县市(区)的书记、县(市、区)长、宣传部长通报,给各地新闻发稿排名,还把负面报道也单独拎出来“曝光”,并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给予扣分。这种“晒”的举措,给各地宣传工作无形压力,促使他们改变思路,奋勇争先。咸安区委宣传部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通报排名稳居前列。在制度激励下,咸安区今年不仅增加新闻工作经费预算,扩大了新闻中心的人员编制,还积极推荐新闻科长到湖北日报社参加为期三个月的新闻干部研修班。在活动组织上提倡资源置换,组合出击。组织培训强内功,邀请记者走基层,还相约兄弟5个县(市)新闻科长看咸安。其他市区也积极找准自己的突破口,通城利用下乡镇、到部门调研、采访的机会,对部分骨干通讯员进行了走访,随时掌握他们的工作、思想情况,督促他们多写稿、出好稿。石南镇、麦市镇、四庄乡通讯员发稿数量上有很大突破。

“三项制度”如何合理应用和推广,这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的过程,确保效应传播延绵不断,制度生命力持久弥新。如今新闻宣传工作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信息传递多变性、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以及传播手段的多元化,预示着新闻宣传工作不仅仅是通讯员在传统媒体投稿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提高通讯员把握新闻舆论导向的意识和能力,锻炼和培训他们运用新的传播手段传递正能量的水平。

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篇7

年轻的心态,你有吗?

年轻是播思的一大特色。或许有人会纳闷,播思的高层管理人员,年龄均在四五十岁,这是哪门子的年轻?但正是这些老人们,可以和底下的员工打成一片、日常谈笑风生。如果你走进一家企业,看到小伙子、大叔们一起坐在桌前共商大计,看到包括总裁在内的高管们也每天搞个研发,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播思的年轻,就体现在占据整个员工数量85%的研发人员,从CEO到下面的员工,从刚入行的小伙子到上年纪的老员工,都有一种激情澎湃的创新干劲。他们不仅是国内外无线通讯、电信、半导体产业的知名专家,还具有在跨国公司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凭借着卓越的团队领导力和丰富的海内外市场拓展经验,带领着播思从创业伊始几个人的小公司迅速成长为移动通讯领域开放应用软件的倡导者和领跑者。

公司内部年轻如此,出了国之后年轻依旧。作为Android操作系统行业的领军企业,播思通讯的客户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播思的国际项目通常是由公司国内外的研发团队共同参与,在资深的项目经理及技术专家的带动下,很多颇具潜力的新人被派遣到海外如美国、法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与国际一流的研发团队共同合作。通过海外项目的锻炼,新人在专业技术及项目经验方面都得到迅速提升并逐步成长为未来国际项目中的技术骨干。

理性的逻辑――员工本位的逻辑

有这样一家企业,在员工辞职之际,还能够贴心地为他们分析行业前景。在员工流动方面,播思通讯的思想之开放,令通讯业同行们叹为观止。如果一名员工提出要自己创业,没有关系,一方面他们会努力地做员工保留工作,另一方面还会帮助他分析创业环境,以便让员工找到更好的发展空间。按播思的逻辑,这其实是公司充分尊重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表现。播思还制定了重新雇佣政策,随时向离职员工敞开大门,欢迎他们在尝试其他机会后重新回归播思团队。也许有些员工只有在比较之后,才懂得失去的才是最好的。

考虑到IT行业工作的压力,企业内部专门设立了八个员工俱乐部,如羽毛球俱乐部、台球俱乐部和桌游俱乐部等。只要有人出来组织,并且有人参与,那么公司就会大力支持。除了公司每年的年假和出游, 播思还注重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通过多种沟通渠道和方式,定期向员工通报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开明的心态,开明的作风,员工的管理风格,让播思走得更远。

播思是一个成长中的公司,它摆脱了一些大公司特有的死板,而选择了一种相对灵活的成长空间。其特有的工作生活平衡计划为特定员工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和成长空间,如果有员工说,这段时间他不想工作了,想去照顾家庭或环游世界,那么播思会尊重员工的选择,让他过一段时间后再回来工作。

比80/90后更加灵活

同龄的各位GG/MM们是否有同感,“面霸”神马的最让人伤脑筋了:他们几乎各个企业通吃,手中攥有N张企业Offer。一些网站上更是有各个公司的面试流程,中国的应试教育在这方面也有很多体现。但这招貌似在播思招聘的过程中不是很好使。因为播思讲求的是实力和潜力,应聘者并不需要做太多的面试方面的准备,而做一些专业技术上的准备就够了。

对于缺乏经验的职场新人,如果HR把关注点放在应聘者的潜力上,就大大降低了那些“面霸”们表面的光环与虚荣。对于逐渐占领职场新阵地的80、90后来说,播思的管理能力有一套。你们灵活坐不住,我们有比你更灵活的管理方式,即政策的灵活。针对这群人追求个人价值、追求短期回报的特点,来到播思不久的年轻人会发现,播思的招聘流程和晋升渠道比其他企业更简单、更有效;在竞争体系上,也可以有打破常规的做法。在招聘时,除了要看应聘者对公司核心文化的理解外,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开拓创新精神、责任感和学习能力。而其他的诸如知识考核与项目经验,就会相对地放低标准。确实,对于年轻人,播思就像是一个慈父,秉承注重绩效、认可并回报员工优异表现的原则,对员工的努力付出和优异表现及时给予相应的回报与奖励 。

所谓的Talent War(人才之争),其实是Talent Win(人才为王)。在大多数情况下,播思衡量合适员工的标准,仅仅是对方有项目开发与研究方面的潜力而已,即使求职者没有项目经验,只要有潜力,进来之后都可以为播思所用。正是因为播思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才被誉为安卓的黄埔军校,播思工程师成为很多猎头、竞争对手甚至是客户的目标。

小贴士

播思对员工进行的日常培训,第一类叫领导力和管理技能的培训,第二类叫专业技能和团队能力培训,第三类是通用技能培训,包括语言类培训和软件培训,第四类是最大的一类,专业技能和技术流程的培训。除此之外,播思还有 On Job Training,即在实际工作中的在岗培训等。

对于刚入职的新员工,公司内部会有一系列课程,时间有长有短;对筛选出来的新人还有短期的海外派遣项目,由资深Team Leader亲自带领,这对于员工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篇8

1、配合《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全面实施,举办机关和企事业档案业务规范化培训班1期。培训内容为《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企业档案管理规定》、《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文书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与数据交换格式》及国家、省档案局近年来颁发的有关档案业务建设规范。培训对象为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专兼职档案人员。时间安排在4月份。

2、举办会计档案管理培训班1期。培训内容为《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对象为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时间安排在5月份。

3、认真贯彻实施省档案局、省人事厅《省档案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档案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举办档案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班1期。培训采用省档案人员培训材,主要内容为档案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对象为全市尚未取得档案职业资格证书的专兼职档案人员。时间安排在6月份。

4、举办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1期。培训内容为档案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执法工作的程序、规范和具体要求。培训对象为市、县(区)档案局档案行政执法人员。时间安排在6月份。

5、举办档案通讯员培训班1期。培训内容为档案通讯、信息报道写作知识。培训对象为新聘任的全市档案通讯员。时间安排在3月份。

6、举办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档案数字化业务培训班。培训内容为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档案数字化基础业务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对象为全市档案管理人员。时间安排在4月份。

7、与市建设局、规划局联合举办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培训班1期。培训内容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对象为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主管和承建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时间安排在8月份。

8、举办“市档案管理系统”业务培训班1—2期。培训内容为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操作技能和《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办法》。培训对象为全市有权使用“档案管理系统”单位具体操作管理人员和档案人员。时间安排在4月底。

二、培训要求

1、教育培训是提高档案工作者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希望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积极为档案人员参加教育培训创造条件,认真组织本地区、本系统的专兼职档案人员参加培训。

2、举办培训部门要端正指导思想,严格遵守报批程序,精心组织,统筹规划,坚持按需施教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组织好教育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质量。

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篇9

(一)、加大宣传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力度,沟通、协调、管理、引导通讯员队伍的正确工作方向、舆论导向,全面提高通讯员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工作信息稿件的收缴程序、收缴平台进一步固定化,凡上交稿件一律公司内网上传,促进无纸化办公进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定时召开每月10日的通讯员例会,注重稿件的征收、校对、审核关,提高稿件的刊发质量。

(一)、工作信息,要做到及时催稿、及时征收、及时校对、及时申请审核、及时刊发,全面提高工作效率。重视宣传工作的日常管理,多与通讯员沟通,加强对通讯员的督导力度、培训力度,将此项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四)、认真对待每一个通讯员的稿件,只要是好的稿件我们一律刊发,只要是有新闻价值的稿件我们哪怕下大力气走访现场做调查,下大功夫修改也要刊发,这有利于调动通讯员写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公司通讯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服务公司安全生产大局。

(五)、加大对各党支部宣传工作的督促力度,促进公司宣传工作全面顺利开展。

(六)、健全通讯员管理制度,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约束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吸收、优化通讯员,壮大通讯员队伍,为丰富的稿件来源提供保障。

(七)、进一步加大对通讯员队伍的业务培训力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于通讯员在写作稿件时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及时和通讯员面对面沟通,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更正。(2)、不定期的对公司在册通讯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力争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的通讯员队伍。

(八)、欲拟一本《通讯员业务指导手册》,为通讯员写稿提供丰富的借鉴信息,手册力求针对性,简明性、实用性。

(九)、制定公司11个党支部的《宣传委员工作职责》,加强基层通讯员队伍的管理力度,形成通讯员自身管理、部门领导直接管理、宣传委员统筹管理、党办全局管理、公司领导核心管理理念的五管体系,将通讯管理工作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真正做到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层层管理,上下协调的良性工作态势。

(十)、在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我们不要轻易的向下级许诺,一旦说出来,就要认真的践行自己的诺言,在通讯员队伍中,树立权威性的良好形象。

(十一)、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要坦然的、耐心的去聆听,来自基层的呼声总是最真实的,有这样的呼声的存在,足以证明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变和完善的地方。我们哪里做的不够,就要勇于承担责任,这样才更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改善。我们要时时刻刻替通讯员着想,处处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很多的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这就需要我们用一些好的方式去改变一些什么,促进一些什么。我们的宣传干部在决定实施某项工作计划时,我们的作为、行动都在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和典型的示范作用。很多的我们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领导反映,尽量解决眼前面对的实际性的问题,很多的问题不是没有解决,而是我们没有去找寻求解决的方法。

(十二)、工作消息的内容还是有局限性的。由于公司基层党建工作刚刚开展起来,很多的管理制度还尚在进一步的健全、完善的阶段性过程。我们不要急功近利,要不断的健全各部门的通讯员队伍建设,这有助于我们全面宣传公司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真正的让我们的宣传工作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活跃基层、繁荣基层、带动基层、号召基层,那样,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点子上。

二、员工创作园地

员工创作园地要及时的更新内容,稿件不拘形式内容如:思想报告、工作总结、学习心得、《弟子规》连载、选发一些带有喻示性、警惕性的小故事、及各种文艺稿件(包括文学作品、绘画作品、篆刻、书法、剪纸等文艺形式),为丰富员工文化生活为目的,以提升企业文化,全面构建和谐矿区为目标,欲将《员工创作园地》宣传栏栏目办成一个精品矿区文化长廊。

三、井下广播站

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媒介素养 通讯员培训 群众办报

一、通讯员信息传播的意义

通讯员参与信息传播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理、根本要求,也符合和反映信息传播规律,并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

1.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理和根本要求。

“全党办报”、“开门办报”是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办报方针之一,就是群众办报,它通常与“全党办报”相联系,编辑部的专业技术人员与编辑部外的广大群众相结合,即专家办报与群众办报相结合,才是无产阶级的正确办报方针。而群众办报必然形成一支队伍,这就是通讯员队伍。通讯员是不脱产的新闻工作者,是新闻工作的坚强支柱,没有他们的支持,群众办报就是一句空话。在延安时代,甚至在红军时代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红色中华报》就充分广泛地发动红军战士、高级将领等为报纸写稿,践行着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70年前的运动,针对当时报纸“脱离群众、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现象,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明确提出开门办报、全党办报。于是,《解放日报》通过发展各种层次的通讯员参加新闻的信息采访与写作,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改版,目标就是联系群众、联系实际。一些媒体对虚假、浮浅的新闻报道进行了检讨,形式主义的文风得到了遏制,对与统一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人民的思想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一直启发并在后来的党报事业建设中发挥作用。

2.符合和反映信息传播规律。

传播学理论认为在信息传播的实际中存在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指“在将媒介信息传给社会群体的过程中,那些扮演某种有影响力的中介角色者”。“意见领袖”是传播学的一个经典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由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他在研究中发现,大众媒体所的信息,并不会完全直接地到达目标受众,而是存在着一个由意见领袖中转的二级传播过程,这些信息可能被一部分意见领袖先接受,意见领袖经过自己的判断分析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加入自己的看法见解,再将这些信息有选择地传达给其他受众(大部分是较少接触大众传媒信息的),以此影响其他受众对该信息的看法、态度或行为,并可能在小范围内形成舆论。

通讯员是属于基层中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在大众传播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通讯员就是一种特殊的意见领袖,他们将自己感受到的信息变动通过自己的加工,传递给一定的媒介机构,通过媒介机构的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大众进行传递。因而,通讯员这个在信息生产环节中出现的意见领袖的作用并不亚于信息生产后的大众传播二次传播阶段的作用。正是由于通讯员的存在,所以许多不能及时被专业新闻从业人员采集传播的信息得以公开传播为社会大众所知晓,因而通讯员的存在是符合和体现信息传播规律的。

3.通讯员从事信息传播,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客观存在,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1)时间上的优势。我国有13亿多人口、2000多个县(市、区),有数以百万计的村庄(社区),发生在这些地方的这些人物的变动的信息,全部靠专业记者进行采写是不可能实现的。通讯员生活工作在最基层,最了解和熟悉基层的情况,一些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他们可以最快的速度深入现场采访,能迅速地把新闻报道出来,等媒体的专业记者赶到,通讯员完成的稿件很可能已经发出。

(2)区域上的优势。我国国土面积有960多万平方公里,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分别居住一定的区域,具有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特点。通讯员长期生活在某一个地区,对该地区的历史沿革、人文地理、发展变化、风俗人情、名胜古迹等,有全面详尽的了解。加上他们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区,情况熟、朋友多、信息广,这为多写稿、写好稿,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这也是流动性较强的专业记者所不具有的。

(3)行业上的优势。我国人口众多,行业也分布广泛且各自行业特点并不相同。虽然通讯员大多是业余的,但他们都有自己的专业工作和专业知识,在采写本行业相关的新闻中对专业方而的知识、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等,都十分了解和熟悉,因此他们比专业记者,更容易把问题看得准、分析得透,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4)线索上的优势。许多通讯员是本单位或本地区的专职新闻干事,是一个地区和行业的新闻主管、线索主管,各种事件发生他们都是第一时间获知,并且能迅速甄别出线索的真假、价值的大小、适合报道的范围等等,他们根据媒体特点和定位,作出与媒体合作的方式等。因此,他们与媒体记者相比,对新闻线索的利用程度是相当高的,发挥的空间也是相当广阔的。

(5)采访上的优势。由于生活工作在一定的区域,因而通讯员在这个社会学意义的“熟人社会”进行相关采访活动时,除了没有专业记者这个身份外,他们具有人熟、路熟、部门熟、情况熟,更容易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采访到更多的、更生动的素材。

二、通讯员信息传播的不足

随着信息传播进入市场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信息海量化的呈现的同时,也使受众对信息传播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不仅媒体竞争激烈,而且媒体从业人员之间竞争也异常激烈。在企业化经营的现实图景中,专业采编人员自身公开发表作品的难度也在加大,通讯员暴露出他们作为业余采编从业人员的先天不足的一面,主要表现在:

1.通讯员的采访受到一定限制。虽然通讯员具有从事采访的资格,但由于通讯员获得的采访资格一般是由相应的媒体授予的,不像专业采编人员经过国家专门的新闻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并由相关政府部门颁发证书具有普适的合法性,并不完全为社会所认可,这样就容易导致在对一些敏感问题、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关注时,某些政府主管部门可以拒绝基层通讯员的采访,甚至可以打招呼的形式,压制采访和报道。而新闻媒体则不同,你越拒绝采访就越有新闻价值和看点。另外通讯员在交通、通讯和采访器材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2.不能站在公众的角度采写新闻。除了一些通讯员是由各自单位的专业宣传干事担任以外,许多通讯员都有不同于媒体的工作。俗话说:在哪个坡唱哪里歌,端别人的碗服别人管。通讯员的工资、奖金等主要依靠他所在的单位和部门解决,这就决定了通讯员的写稿必须为自己的单位服务,通讯员的角色定位决定通讯员写稿不是从社会大众角度进行相关信息传播和发表观点,而是不得不为本单位、本地区和本行业呐喊助威、歌功颂德,这是媒体和受众所不欢迎的。

3.不能进行权威性的报道。权威性是信息传播中最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源泉。权威性又源于信息的全面、客观、准确、深刻、有力等。这些都需要通讯员全面、深入的采访并能够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报道。由于通讯员角度定位和工作的局限性,就不能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报道,也很少能够进入上一级政府主管部门进行采访报道,所采写出的新闻就没有权威性,也当然没有吸引力。

而且,信息传播进入数字化时代,信息表达途径和渠道增多,信息海量呈现,受众对信息选择范围更广,信息表达的竞争压力更大,一些通讯员为了在信息表达吸引别人和社会关注,将一些道听途说而未经证实的信息甚至个人“合理”想象的信息进行写稿,影响了信息传播的公信力。

4.信息传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提升才能适应与时俱进的信息要求。而当前通讯员所处的环境不佳,存在着“学习”上的误区。基层通讯员不是在工厂上班,就是在田间劳作。比较难看到、听到各种优秀的新闻作品,也没有专门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学习,更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和交流等,也就无从谈起学习研究好的写作技巧,这成了制约通讯员学习提高业务能力的一个因素,从而导致一些极具新闻价值的素材被视而不见,难免落入“新闻品种单调”的窠臼。

5.通讯员的积极性不断降低。由于我国媒体目前已经普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经营,媒体、以及媒体专业采编人员、经营人员等的薪酬都同自身的业绩挂钩,因而,各媒体都尽量地照顾本单位本部门的专职人员的稿件,再加上通讯员由于受采访外部条件影响和算账业务能力的制约,所创作的作品的质量越来越不适应日益更新的媒体的要求,包括报纸在内的各媒体发表通讯员稿件偏少,也直接影响了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并且,通讯员队伍也呈现人员老化、人数减少的趋势。

三、通讯员培训的重要内容

在信息网络传播的时代语境下,通讯员培训主要内容是加强通讯员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作为一个外来词,其英文为(medialiteracy),意为具有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一种能力。媒介素养能够使包括通讯员在内的大众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自主介入媒介生活。

在信息社会如此发展的今天,时代的发展使大众传播各个环节不断出现新情况、新突破和新问题,媒介的从业人员尤其通讯员对传媒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从通讯员的角度而言,不仅需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传媒素养、政治参与意识,更要积极的运用身边的大众媒体反馈身边的事件、新闻,发挥受众的主体地位,从而完成作为业余信息传播人员的使命和任务。对通讯员来说,提高媒介素养,一方面是提升自己对媒介信息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自己的应用媒介传播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传播的专业相关伦理要求。

1.通讯员媒介素养教育要提升通讯员对媒介信息的理解能力,既包括通讯员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够准确接收媒介信息,理解和掌握信息传播者的传播意图,也包括通讯员对媒介信息传播的相关手段,对信息传播表达所具体采用的体裁和媒介信息传播采用不同的体裁对信息传播的表达效果异同,是通讯员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要通过对通讯员媒介素养教育使通讯员熟悉有关传媒的知识,熟悉网络传播时代信息传播的基本特征,掌握信息传播基本规律,并遵循信息传播基本规律,包括对大众媒介本质、媒介技术、媒介组织机构及运作、媒介如何被赋予意义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通讯员媒介素养教育要增强新闻敏感性,提高通讯员的应用媒介传播信息的能力。这是通讯员提高素养的重点。相当多的通讯员缺乏新闻敏感,有的通讯员对发生在身边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的通讯员简单模仿他人,重复别人;有的通讯员所定稿件新闻价值很小甚至没有新闻价值。新闻敏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通讯员素养的高低,决定了通讯员采访与写作水平的能力高低。在培训中可以通过让通讯员走进记者部、编辑部等采编业务平台,一方面可以在参观乃至参与学习实习过程中,直接与专业记者交流采访经验与写作技能,与版面编辑交流稿件的选题、行文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实践层面了解、熟悉信息采编流程及相关环节的技能技巧要求,有助于通讯员提高自己的信息采访和新闻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与记者、编辑等专业信息采编人员的交流,也有助于作为业余信息采编人员的通讯员培育自己的信息传播渠道资源,建立直接的信息传播通道、信息共享平台,及时获知传播机构的相关变动,通讯员获得线索第一时间告知编辑部而通过策划形成深度的选题等,能够帮助通讯员提高公开发表的作品的质量与数量。众所周知,通讯员的业绩以及影响力等与其公开发表的作品的质量与数量紧密相关的。因而,在培训中与专业媒体采编人员进行相关经验技能交流与学习,有助于通讯员提高稿件质量与数量,从而也有助于通讯员在基层形成自己的影响力,更好地在基层开展相关采访活动。

3.通讯员媒介素养教育要加强通讯员信息传播伦理教育。在信息传播活动中,主体是传者(新闻发言人、新闻者)和受者(普通大众),大众是信息的来源者和使用者,失去了大众,信息传播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作为信息传播的传者之一的通讯员,其服务对象应该是社会的普通大众。在培训中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通讯员认识到受众的重要性,认识到新闻工作的对象主体,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提醒和增强通讯员作为传媒从业者的责任意识,注重媒介公信力、媒介道德性、媒介公正性、媒介的社会良心,不能出现错位和越位的问题。

因而,明确通讯员作为信息传播活动中传者的职业操守,进行信息传播要跳出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地区利益的圈圈,不以私利影响工作,坚持受众中心,坚持社会中心,坚持为公众发言的意识。把握好媒介的报道方向和宣传重点,把握好“公器”与“喉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责任等一系列的重要关系,既反映党和政府的声音,也要满足读者市场的需求。

而且,新闻最基本的要求是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做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通讯员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中的一员,应以自己的职业良知和责任感确保新闻的客观公正性,追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履行职业使命,更好地提供具有信息传播规律的,提供必读、可读、愿读的作品,使受众信任、信赖、信服的作品,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方汉奇、丁淦林、黄瑚:《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