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申报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1 19:37:51

龙头企业申报材料

龙头企业申报材料篇1

企 业 概 况

 

一、项目单位概况

(一)单位名称

 农牧业有限公司

(二)法人代表

法人代表  

(三)单位地址

山东惠民县

(四)饲养规模

存栏奶牛350头,日产鲜奶4.5吨。

(五)基础条件

农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场符合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

1、选址合理。农牧业有限公司位于山东惠民县姜楼镇解陈路西侧(原张八林场)南距220国道4公里,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背风**,通风良好,给排水方便。养殖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并取得了动物防疫合格证。交通方便,有稳定水、电供应,水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场区内部管理规范,有集中统一的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规范。

3、公司要求对奶牛饲养必须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内容包括:奶牛配种、系谱、分娩、牛只变动、饲料、兽医防疫及用药、产奶量、牛奶质量等。

4、养殖区周围为农田,并留有专门的饲料基地近100亩,其中:饲用玉米40亩,还预备试验田40亩种植全株玉米,种植紫花苜蓿20亩,可为公司奶牛提供充足的秸秆与饲草。

(六)设施设备

1、兽医防疫设施完备。本场建有车辆消毒池、更衣消毒室、兽医室、隔离区、病死牛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兽医防疫设施。

2、基建设施符合需要。本场建有奶牛舍4排,面积2880平方米,运动场11200平方米;牛舍建筑全部为东西走向,牛舍间距为20米;建有挤奶厅11间,面积460平方米;建有办公室、档案资料室、兽医室、仓库12间,共计510平方米;建设青贮池3800立方米。

3、建设符合环保要求。奶牛场建有专门的粪便堆放区;区内净道、污道分离,净道主要用于奶牛周转、饲养员行走和运料等,污道主要用于粪污等废弃物出场。

4、必要的设备齐全。拥有挤奶设备二套、6吨制冷罐二套、运输汽车一部,并配有相应的青粗饲料加工调制设备、兽医诊疗器械;水电等配套设施完备。

(七)规划布局

场区按标准化奶牛场进行规划布局,功能区布局合理,分为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饲料区、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六大部分;由东到西依次为:办公区 、生活区、生产区、饲料区和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安排在了下风向。

(八)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该场技术力量雄厚,全场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6名,其中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4名,可为项目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与支持。

公司积极与畜牧部门合作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培训与技术合作,饲养员技术水平均有了质的飞跃。

(九)奶牛养殖场基本情况

龙头企业申报材料篇2

促进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落实“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切实改变工业“低、小、散”状况,优化我市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工业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任务。2009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了146家省级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我市有4家企业列入其中,这些企业在行业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一批在全市工业行业中有引导力和影响力的企业群体,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工业企业中组织开展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认定工作。

二、培育目标

力争到2015年,全市培育发展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亿元以上企业20家,5亿元以上企业50家。全市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从现有的1%提高到2%以上。龙头骨干企业真正成为工业行业的排头兵和转型升级的示范者。

三、认定范围及数量

1、《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市重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工作的通知》(丽政办发[2009]99号)以及《丽水市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中确定的机械装备、不锈钢、建筑五金、合成革、鞋革、汽车配件、照明电器、竹制品、木制玩具、羽绒服装、日用及精细化工、特种合金材料、生物医药、特种纸和农副食品加工等产业中的龙头骨干企业。

2、全市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确定30家。其中:机械装备及不锈钢产业各确定4家;建筑五金、合成革、鞋革、汽车配件、照明电器、竹制品、木制玩具、羽绒服装和日用及精细化工等产业各确定2家;特种合金材料、生物医药、特种纸和农副食品加工等产业各确定1家。

四、申报条件

1、企业组织形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制造业企业。

2、企业规模。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其销售规模在全市同类企业中位居前列,企业增加值率高于所在行业平均水平。

3、企业社会信用。企业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无重大违法违纪发生。企业社会及商业信用良好,银行评定等级达A(含)以上。

4、企业产品竞争力和企业效益。企业在全市同行业中创新能力、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位居前列;主导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并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5、规划制定及扶持政策。企业有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设想或已着手制定。企业所在地政府已计划按照企业战略规划要求,制定“一厂一策”。

6、已列入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自动入围。

五、申报程序及认定

1、在企业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各单位按申报范围和申报条件要求,组织推荐所属企业报送装订成册的申报材料(包括:按照申报条件撰写的工作总结报告、《丽水市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申请表》、上年度财务报表及有关证明材料等),在征求当地经贸、财政、税务、金融、环保、统计等部门意见后,向丽水市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申报。

2、丽水市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单位申报材料组织进行初审,并经丽水市转型升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研究讨论后提出初选名单,经公示后,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文公布。

六、建立工作体系

1、建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要建立丽水市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监测评价指标直报系统,加强对企业的运行监测。市经贸部门在每季度召开的全市工业运行分析会议上要以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生产运行情况为重点,着力于分析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对整个行业的引导力及带动作用,对龙头骨干企业每年进行一次整体评价,提交年度工作报告。

2、建立发展战略规划体系。要加快建立“十二五”工业领域规划体系。在具体规划体系构建上要以《丽水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为统领,以丽水市装备制造业、不锈钢产业和新材料三个子规划为补充,以十个重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和三十个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为支撑的产业、集群、企业互为支撑、层次分明、衔接有序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体系。已认定的丽水市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要参照《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浙转升办[2010]4号)要求,抓紧制定“十二五”企业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围绕发展环境、发展现状、发展战略和三至五年的发展规划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并注重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并经丽水市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论证后付诸实施实施。超级秘书网

龙头企业申报材料篇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工作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及《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意见》(农经发〔2011〕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依托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各类农业园区,注重培育龙头企业集群,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集成集约要素资源,拓展产业链条,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打造区域优势品牌,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第三条 建立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按照创新、提升、优化、拓展的总体要求,坚持机制创新、增强带动能力,坚持耕地保护、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坚持部省共建、以县为主。

第四条 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申报、评审、认定、考核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应当将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纳入本地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保障示范基地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章 职责与分工

第六条 农业部负责提出建立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意见,制订认定管理办法。省级农业产业化部门负责指导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完善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管理考核办法。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落实示范基地建设任务。

第七条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负责指导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主要职责是:

(一) 提出建立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意见;

(二) 制定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

(三) 负责组织示范基地申报、评选和公示等工作;

(四) 对示范基地运行情况进行考核和工作指导;

(五) 研究扶持示范基地的政策措施。

农业产业化专家库的专家负责对示范基地认定和运行情况进行评估、考核,提出审核意见。

第八条 省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的职责:

(一) 组织开展本省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筛选、审核、推荐和申报工作;

(二) 对本省示范基地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管;

(三) 对本省示范基地建设与发展进行指导与支持;

(四) 协调解决与示范基地建设发展有关重大问题。

第三章 申报与认定

第九条 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申报,具体条件是:

(一) 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农产品加工或物流园区。园区有管委会等专门的管理部门,建设主体清晰,内部规章制度健全,组织管理、经营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比较完善,运行2年以上,经营状况良好。

(二) 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园区集聚了1家(含)以上国家重点龙头企业,5家(含)以上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超过15家。东、中、西部地区示范基地内龙头企业总体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40亿元、30亿元、20亿元以上。

(三) 规划编制科学合理。示范基地有经当地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建设规划或建设方案,且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县(市、区)人民政府出台了支持园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有财政专项扶持资金。

(四) 农业组织化程度高,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园区及园区内龙头企业能有效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或一村一品示范村,带动农户范围广、数量大,利益联结关系比较紧密。园区内龙头企业原料订单采购比例超过50%,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五) 产业链条完整,加工转化增值能力较强。有与园区相配套的高标准原料基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程度比较高,仓储、包装、运输等产业配套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比重大,产品附加值高,园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原料采购额之比超过2:1。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六) 农产品品牌发展基础较好。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或农产品地理标识登记产品数量多,基地内企业产品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品牌认证,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 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园区主管部门或当地科研、质检等行业主管部门自建或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了技术创新、质量检测、物流信息、品牌推介等公共服务平台不少于1个,为园区内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便捷优惠的公共服务。

(八) 促进新型城镇化作用较为明显。园区所在县(市、区)或乡镇(针对在一个乡镇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效带动当地形成支柱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园区所在城镇集聚,推动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完善,加速了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第十条 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申报程序:示范基地由现有园区提出书面申请,当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后择优向农业部推荐。

第十一条 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一) 园区申报材料,主要包括园区概况、经济运行现状、基地建设情况、带动农民增收情况、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情况、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情况、带动城镇化发展情况,以及具体申报理由;

(二) 县(市、区)人民政府申报文件;

(三) 省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的意见和推荐文件;

(四) 园区成立的相关文件或当地政府开具的所申报示范基地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划定区域内集聚发展的证明材料;

(五) 示范基地建设规划或建设方案等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认定程序:

(一)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对各地申报的示范基地材料进行初审;

(二)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从农业产业化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申报材料进行评估,提出评审意见;

(三)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提出初步名单,报部领导审定,并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农业部发文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三条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和省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负责对示范基地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考察和日常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运行一年以上,每年第一季度向省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和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报告运行情况,包括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效益、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品牌建设、带动基地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等情况。

第十五条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适时组织专家对示范基地进行考评,对于考评优秀的,采取适当方式给予表扬或奖励。加大对优秀示范基地的宣传力度,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指导意见。

第十六条 每四年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进行动态监测,对主要指标不符合标准的园区,取消“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称号。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有关材料必须客观真实。如果存在舞弊行为,一经查实,已经认定的示范基地取消其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资格,未经认定的取消其申报资格。

第十八条 对在申报、认定、考评工作中存在行为的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党纪政纪规定予以严肃查处。

第十九条 省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省具体的管理办法。

龙头企业申报材料篇4

第一条为加强全市进口处公平贸易预警点(以下简称“预警点”)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各预警点在应对国外贸易摩擦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我市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维护产业安全和企业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对外贸易环境,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预警点,是指通过市商务局认定,负责进出口公平贸易预警工作的机构。包括两类:由有关行业商协会组织承办的行业类预警点;由龙头企业承办的产品类预警点。

第三条市商务局负责预警点的认定、考核、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有关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所辖区域内各预警点的管理和政策支持。各预警点要利用自身优势,统筹各方资源,加强预警点建设,认真履行职责任务。

第二章申报认定

第四条申报程序符合预警点申报条件的单位向所在地市、区商务主管部门递交申报材料,各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对本地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初审合格的上报市商务局。

第五条申报条件申请承办预警点的单位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主体资格要求。申请承办预警点的行业商协会应在全市具有行业代表性;龙头企业应在全省(市)同行业有代表性,预警监控产品进出口在全省(市)排名前五位。

2、机构人员要求。申请承办预警点的单位必须具备专门的工作机构和适应工作要求的专(兼)职人员。

3、网络建设要求。申请承办预警点的单位必须建立对外贸易预警工作网站或网页等专门的信息收集和平台。

4、工作能力要求。申请承办预警点的单位必须具备预警信息收集、评估分析、行业自律、协助做好贸易救济措施实施和贸易摩擦案件应对的能力。

第六条评估认定市商务局组织专家组对各市上报的预警点申报材料进行评估确认,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对于符合条件要求的承办单位,下发通知确认其预警点资格并给于财政补助。其中专家组成员应至少包含3名市财政局、市商务局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

第三章预警点建设

第七条工作目标预警点应以本行业或龙头企业重点进出口市场为监控预警对象,搭建起覆盖政府部门、行业组织、重点进出口企业、国外进出口商和国内律师事务所等参与的公平贸易预警工作网络和工作平台。

第八条信息收集预警信息收集主要包括进出口产品量价情况、增幅情况、市场分布以及该市场使用“两反两保”的偏好程度以及该产品的涉案历史等。同时要注意收集目标国市场的动态信息,尤其是收集同类产品生产商的贸易救济动态信息。

第九条预警对一般预警信息可以通过网络、预警报告等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传达到相关行业组织和企业。对于重大敏感的政策类预警信息的公开,要征求市商务局意见。

第十条信息运用根据收集的预警信息,各预警点应及时组织相关企业进行预警措施研究,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出口经营秩序。

第十一条工作台帐各预警点应建立日常工作台帐制度,如实反映预警点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各项工作的文字、影像资料档案,以备评估查阅。

第四章考核管理

第十二条监督管理市商务局采取实地调研、工作情况督查等多种形式对预警点进行监督,并进行年度考核。各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所在地预警点的监督和管理,定期检查预警点工作情况。

第十三条年度考核市商务局每年下发预警点年度考核通知。各预警点应对照考核标准对本年度预警工作情况进行自我测评并将考核材料报送所在地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各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对预警点考核材料进行初审并出具意见后同意上报市商务局,由市商务局组织专家进行审核,结果在市商务局网站公布。

第十四条考核内容预警点考核内容包括预警点机构建设、信息报送、案件应对、行业自律、工作创新等五个方面。考核标准详见附件。

第十五条专家审核市商务局组织专家组对预警点报送材料进行年度审核,并根据需要进行实地核查。

第十六条政策扶持年度考核合格的预警点,保留预警点资格;年度考核不合格的预警点,取消预警点资格。经评估确认及考核合格的预警点将依据市政府《关于鼓励企业转型发展的若干商务政策措施》给予每年不超过10万元人民币的补助。

第五章附则

龙头企业申报材料篇5

一、创建目标和方式

“*名购”是市委、市政府落实中央扩内需战略部署的具体载体,是拓市场保增长、政企联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充分发挥在外*人市场网络和*产品两个优势,以民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结成品牌集群,组成销售战略联盟,抱团拓市场,化个体优势为区域优势,推动*区域品牌整体提升的一种商业模式。2009年—2010年,我市将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100家*名品购物中心,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创建方式:

(一)*名购旗舰店。鼓励同行业企业、跨行业企业之间进行联合重组,组成营销专业团队,在*本地以及全国各大城市商业街、步行街、在外*人开办的商场等开设*名购旗舰店。鼓励在外*人创办的商城创造条件联手*名品开设*名购旗舰店。加大政企商联动推进力度,促进营销专业团队加快创建一批各具行业特色的*名购旗舰店。

(二)*名品集成店。由行业龙头企业发挥自身营销网络优势,在已有的或延伸拓展的营销网络中,吸纳中小企业进入其营销链,体现以大带小、带动中小企业发展而形成的集成店。通过政府强力引导、行业集力推进、龙头企业积极带动,推进一批成长型企业和品牌进入行业龙头企业营销网络,实现营销网络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

(三)名品进名店。名品进名店是培育高端品牌的一种有效途径。名品定义为获得部级名牌产品、知名商标称号的企业产品;名店定义为地级市以上所在地具有一定影响的百货商场、百货商店、百货公司等。加快推进名品进名店,通过“*名购”落地推广对接活动,推动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品牌进入一流营销渠道。

二、项目条件

(一)统一“*名购”名称。*名购旗舰店、*名品集成店项目,统一用“*名购”标识,各店统一冠以相应的“*名购”名称。

(二)入驻品牌要求。入驻*名购旗舰店、*名品集成店的产品,应是我市各大行业中获得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知名商标称号、产品质量达到A类的、在外*人经销的国内外著名品牌产品,或符合相关行业协会确定的产品销售产值标准,确属同行业内市场占有率较高、市场美誉度较好的产品。入驻名店的名品,应是我市各大行业中获得部级名牌产品、知名商标称号的企业产品。

三、政策措施

(一)加大“*名购”的宣传推广力度。“*名购”项目投资主体在项目入驻所在地开展名购宣传的,按实际宣传费用的20%给予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5万元。

(二)鼓励创建*名购旗舰店。*品牌产品达10(含)个以上的旗舰店或整合多家企业创立新品牌开设的旗舰店,对单店面积达300-500平方米的,每开设一家给予10万元的补助;对单店面积达500-1000平方米的,每开设一家给予20万元的补助;对单店面积达1000平方米以上的,每开设一家给予30万元的补助。

(三)鼓励创建*名品集成店,对单店面积达150(含)平方米以上、*品牌产品达5(含)个以上的集成店,每开设一家给予10万元的补助。

(四)加大金融机构对*名购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选定几家协作银行,安排名购项目专项贷款资金,专门用于“*名购”建设项目贷款。

四、项目申报和管理

(一)项目申报。实施*名购旗舰店、*名品集成店项目的投资主体,需事先向市拓市场保增长工作协调机构开拓国内市场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开拓国内市场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提交名购项目计划、实施方案等相关资料;由市开拓国内市场办公室对照本意见明确的“项目条件”等规定,进行审核确认。

(二)资金补助申请及发放。经市开拓国内市场办公室确认后的*名购旗舰店、*名品集成店,要抓紧实施,在项目建成运营后方可提出补助资金申请。申请时需提供以下材料:1.企业申请报告和资金补助申请表;2.租赁的或自有房屋产权证明;3.项目投资情况及相关证明;4.入驻旗舰店、集成店产品的获得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知名商标称号等相关证明;5.企业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6.实体店影像资料;7.其他需提供的材料。

龙头企业申报材料篇6

问: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发展目标可以概括为“四大一创新”:做大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集群;做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一批与优势产区有效对接的大型生产基地;做大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大品牌;做大农产品流通,构建高效、便捷、快速的农产品大流通体系;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之间的新型利益联结关系,探索发展农业投融资、科技研发推广、风险保障等机制。

重点开展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产业;二是强化上游产业链建设,带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三是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四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五是完善农产品市场功能,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六是支持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联合合作,增强辐射带动力。

问: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具体创建标准有哪些?

答:《通知》指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主要建在国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具体创建标准有七点: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龙头企业集群基本形成;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加工转化增值能力较强;产业链比较完整;农业组织化程度高;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问: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申报及认定程序是怎样的?

答: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符合条件的园区进行申报,提出申请意见,并报省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省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会同省级农业、畜牧、渔业、农垦等相关部门共同提出意见,经省级分管领导同意后择优上报农业部。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对各地申报材料组织有关司局和专家进行审核,符合条件并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农业部备案认定并授牌。

问: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将会享受到哪些政策扶持?

答:《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将现有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向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重点倾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示范基地的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同时,抓紧研究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用地、用水、用电等相关政策。

问:在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过程中,怎样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并确保农民从中受益?

答:《通知》要求,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规范管理设施农业建设用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严禁各种圈地和滥占耕地行为。

龙头企业申报材料篇7

 

近年来,我局积极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优化涉林企业营商环境,服从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发展大局。现根据市发改委《关于报送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情况的函》要求,就本单位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林业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一)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市林业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市优化营商环境精神,全力优化林业营商环境。一是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按照能下放的一律下放、能取消的一个不留、能合并的全部合并的原则,将审批过程中涉及中介服务收费、不合理设置的前置要件,全部予以取消。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进入行政服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为企业减轻负担,为我市重点项目审批开启绿色快速通道。二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按照便民、高效、规范、廉洁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实行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并在市行政中心办事大厅和局网站上及时公布行政许可事项名称、实施对象、审批依据、许可条件、申报材料、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和承办时限等,全面实现林业行政审批运行流程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效率化。三是建立健全林业行政权力运行体系。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标准,公开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作了运行流程图,完成“两单一图”更新工作。全市林业系统完善行政权力清单166项,其中:行政许可14项、行政处罚88项、行政强制18项、行政征收4项、行政给付1项、行政确认2项、行政奖励9项、其他行政权力30项。

(二)打造“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抚州样板,扶持非公企业快速发展。

启动市级龙头企业评选是我市发展林业产业的一个“创新样板”,通过连续开展三届评选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我市林业企业争创市级林业龙头企业积极性越来越高,市级林业龙头企业已从2013年首次评定的3家发展到如今的40家。截至目前,抚州市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共86家,包括2家部级林业龙头企业,44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0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 通过积极申创林业龙头企业,有效带动了产业扶贫,林农增收。特别是近几年在全市开展“四进四联四帮”精准扶贫活动中,我市市级林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及订单农户等形式与农户结成利益联结,在产业扶贫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积极帮助涉林企业争创“龙头企业”等荣誉同时,企业也将享受银行贴息贷款等林业政策支持。                                                                                                              

(三)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助推非公企业快速发展

以林业优势产业和特色林产品为依托,围绕“扶持”下功夫,积极引导林农走联合经营的道路,组建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顺利实现了林农“小群体”对接“大龙头”和“大市场”,加快了林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程。截止2018年11月,全市林业专业大户、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011个,其中部级林业合作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3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4家(其中金溪县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家,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数17.95万户,初步显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良好态势。在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方面,林业部门主动为合作社找路子、寻机遇、上项目,逐步实现合作社与市场、项目、金融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四)科技创新带动非公企业转型,助推民间投资政策落地生根。

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林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可迅速做大或者带动产业发展的产品或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导涉林企业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支持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支持申报地理标志、无公害绿色食用林产品等资格认证。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四家企业被评为“江西省森林食品基地”,分别为:江西省舒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西竹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抚州苍源中药材种植股份有限公司、崇仁县味味黄花菜专业合作社。获得“江西省森林食品基地”认定证书的单位,可在其生产或销售的可食林产品的包装、标签、产品说明书以及产品宣传上使用认定证书,大大提高了企业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而品牌的提升同样激活了民间投资的热情。

二、优化营商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涉林企业比较优势不强。主要表现在资源型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多数企业位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自我创新能力不强,知名企业和品牌还比较少。

   (二)民间融资能力不足。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不透明,缺乏自主创新,产品同质性多,导致融资难、担保难、融资成本高等“瓶颈”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去年下半年,我们走访调研了几家园林景观企业,他们在争创行业龙头企业上积极性高,如江西仕琪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是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江西艺景园林发展有限公司是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但在获评龙头企业头衔后,在实际享受贴息贷款、争取项目资金等政策方面力度不大。另外,作为我市口碑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综合性园林企业,在享受当地花卉苗木采购方面支持力度不大。目前全市也没有功能齐全的大型花卉苗木交易专业市场。

三、优化营商环境及引导民间投资政策建议 

(一)健全运行机制。全面梳理和优化行政审批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窗口运行、工作考勤、绩效考评、责任追究等长效管理运行机制,科学规范管理;理顺和完善审批与事后监管的协调运行机制,做到有效衔接和反馈。 

龙头企业申报材料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技术创新、质量核心”原则,高举“以质取胜”旗帜,坚持“龙头带动、商会拉动、标准驱动、合力推动”方针,进一步提升区电磁线支柱行业的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申报主体

市电器工业商会。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原则。各级政府要把进一步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组织实施、政策引导、宣传扶持的力度,营造有利于区域名牌培育、质量提升的良好环境。

(二)企业主导原则。企业是创建区域名牌的主体。各职能部门要从加强名牌培育、发展、宣传和保护等方面入手,引导企业增强创名牌意识,推动企业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

(三)技术创新原则。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力争使电磁线产业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导标准和核心技术的产品。

(四)质量核心原则。要引导企业立足长远,敢于创新和投入,逐步建立起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一体化的质量保证体系,把稳定的产品质量和诚信的售后服务作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坚实基础和保障。

四、总体目标

到2011年底,区电磁线行业全面达到区域名牌申报要求。具体如下:

(一)产业和产品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要求。

(二)行业内采用统一、先进的产品标准和原材料标准。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可以制订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行业协会标准或企业联盟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应制订行业协会标准或企业联盟标准。

(三)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中积极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和“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工作,市名牌以上企业取证率达到100%;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75%以上。

(四)行业主导产品省级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0%以上,近三年不出现区域性的质量问题和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五)在已有名牌的基础上继续培育中国名牌、名牌、名牌产品,行业中拥有名牌企业数量符合《区域名牌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申报条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销售产值占行业同类产品总销售产值30%以上。

(六)有注册或受理的“电磁线”集体商标。

(七)行业内主导产品年度总销售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或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20%以上,并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八)建立健全区域性技术服务中心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行业提供实质性的服务。规模企业在研发、技改等方面投入的资金占行业销售收入的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

(九)建立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行业内的企业开展有效的产品检测和技术咨询服务;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电子商务服务。

(十)成立区域名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区域名牌培育、保护和扶持政策与措施。对质量违法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查处和打击。

五、工作目标

一是当地政府牵头负责,质监部门指导,行业商会组织,完成集体商标设计和注册,制定企业联盟标准和区域名牌使用管理办法,以集体商标加企业商标形式初步开展区域名牌推广运作尝试,形成利于区域名牌法律保护与市场推广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二是产业集群能以区域名牌为导向进一步发挥整合功能,使产业集群企业产生积极的聚集效应和市场辐射、带动作用,增强竞争力;

三是初步积累区域名牌培植经验,为电磁线产业链中的电机和电缆行业创建区域名牌工作打下基础。

六、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分为4个阶段,从2011年2月开始,2011年11月前完成。

(一)组织保障阶段(2011年4月前)

1.成立领导小组。为切实加强区域名牌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电磁线区域名牌创建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有关部门和商会、企业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区域名牌创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

2.给予专用经费保障。区财政对区域名牌创建工作所需经费给予保障。专用经费主要用于解决创建区域名牌工作的调研、规划及搭建服务平台等有关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3月—5月)

1.设计、申报“电磁线”集体商标。由市电器工业商会负责设计构图简洁、文字简练,既符合产业集群的行业特征,又能突出商品品质特征的可识别性标识,由行业商会成员签订协议,并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报注册集体商标,集体商标形式为“地域+行业”。

2.制定企业联盟标准。由市电器工业商会负责起草制定企业联盟标准,联盟标准应纳入质量诚信内容,联盟标准普及率占产业集群内企业总数的50%以上。

3.进行区域名牌产品申报工作。由市电器工业商会作为申请机构,负责“电磁线”区域名牌产品的申报工作。

4.龙头企业带头应用集体商标。培育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质量管理、商标管理、技术创新方面的榜样作用。通过行政指导、优惠措施引导龙头企业在使用自主商标同时使用集体商标,做好“整合传播,抱团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集体商标扩大区域品牌知名度,形成强烈的品牌联想,最终形成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双赢局面。

5.做好集体商标管理和保护。集体商标持有人负责实施区域品牌管理和保护工作,对被许可人严格实行许可使用制度,定期对被许可人使用商标或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抽查。集体商标持有人以及使用集体商标的成员负责收集侵害集体商标权行为的市场信息并开展维权打假工作。

(三)宣传推广阶段(2011年6月—10月底前)

1.以集体商标为核心进行广告投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以浓缩产业集群主要特征的集体商标为核心展开推广,以树立区域品牌形象为目的加强各种媒体报道和公关活动,与报社、电视台合作举办“区域品牌”系列报道,同时以户外广告、新闻媒体、互联网络、短信平台等为载体加大广告投放,提高区域品牌知名度。

2.统一参加展会与经贸活动。引导组织企业“抱团发展”,以树立区域品牌整体形象为目的策划举办营销活动,以“电磁线”为统一名称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以集体商标为核心元素统筹设计展位(展区),积极传递区域品牌的内涵要素、区域特征、产业优势等,进一步释放产业集群的“磁场效应”。

3.借助公共服务平台推介集体商标。行业中已经建有“中国电磁线网”和“中国网上技术市场电磁线专业技术市场”,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大集体商标的推广应用,通过设置广告牌等方式广泛使用“电磁线”整体品牌,借助这一窗口,树立区域品牌整体品牌形象。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1年11月底前)

对电磁线行业创建区域名牌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取得的成效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其它行业的创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电磁线产业集群主要是由中小企业构成,大多企业缺少自主品牌意识,人才、劳动力短缺和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国内外相同性质的产业集群不断崛起,电磁线产业集群的成本竞争优势逐步减弱,如不能有效共享规模效益并形成可持续竞争力,难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创建区域名牌是优化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有关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创建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统一思想,把创建工作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的重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创建区域名牌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

1.区质监分局:指定专人负责跟进创建工作,加强与电器工业商会的协作,指导制定区域名牌中长期工作规划,按工作步骤完成各阶段任务,宣传、报告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2.区发改经贸局:制订关于推进区域名牌创建、保护和扶持的相关引导、激励政策。

3.工商分局:完成集体商标的注册申请并受理。引导企业诚实守信,规范同业有序竞争,维护企业合法权利和行业的整体利益,对流通领域质量违法行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查处和打击。

4.区科技局:建立健全电磁线区域性技术服务中心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行业提供实质性的服务。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建立信息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电子商务服务。

5.区统计局:提供区电磁线行业主导产品年度总销售总量、销售总额等数据及相关材料。

6.区外经贸局:搭建境外名牌展示平台。引导企业建立境外专业市场或营销网络;引导企业建立境外信息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电子商务服务。提供行业内主导产品出口创汇率等数据及相关材料。

7.区环保分局:按照国家、省、市有关产业政策,引导鼓励创牌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活动。督促行业内企业遵守环保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8.区财政局:做好区域名牌创建配套资金的落实,同时对取得区域名牌的行业协会(商会)和核心企业按相关政策予以补助。

9.国税分局、地税分局:提供区电磁线行业主导产品年度纳税总额等数据及相关材料。

10.行业协会、企业:市电器工业商会为“电磁线”区域名牌创建、申报和管理主体,落实区域名牌创建具体任务,设计、注册“电磁线”集体商标,指导商会成员正确规范使用集体商标,发动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带头使用集体商标,组织企业联合统一开展宣传、展示和推介区域名牌活动。

(三)大胆创新,务求实效:各有关单位一方面要在工作中加强学习,围绕工作目标深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一方面要不等不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按照《实施方案》明确的工作步骤扎实推进,把区域名牌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被市场广泛认可并具有强大磁场效应的产业集群符号。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对创建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引导企业市民更客观、更深入地认识本市优势传统产业创建区域品牌重要性、迫切性以及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认同,激发企业参与热情,形成“政府推动、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局面。

八、奖励措施

龙头企业申报材料篇9

以质量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强化政府引导和扶持,推进特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培育一批特优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二、任务目标

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为载体,以加强主体培育、品牌创建、质量认证等为重点,推动特优农产品品牌培育。2013年,新注册农产品商标2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三品一标”农产品40个以上,并积极争创省级、部级名牌农产品。

三、实施内容

(一)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投入品登记使用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鼓励支持特优农产品品牌创建。强化特优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鼓励其积极进行商标注册,创建自己的品牌。引导和扶持种类相同、品质相近的特优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整合农产品品牌资源,统一注册或使用“黄河口”等地理标志商标,统一包装和标识,统一生产、加工和质量标准,解决品牌“乱、杂、弱”的现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提升品牌知名度。

(三)强化特优农产品质量认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的工作方针,严格执行和落实好各项工作管理制度,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申报“三品一标”认证以及GAP等出口农产品质量认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取HACCP、ISO9001等相关认证,对获得“三品一标”及进口国质量认证的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奖励。

(四)着力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以及国内国际展示、展销等活动开展特优农产品宣传推介,提高“黄河口”特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推进农业对外贸易与交流合作,提高农业外向度,在保持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的同时,扩大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规模。

四、实施进度

(一)准备阶段:1月——5月,分析我市特优农产品生产现状,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任务。

(二)实施阶段:6月——11月,开展生产主体培育、品牌创建、质量认证和市场开拓等工作。

(三)总结验收阶段:12月,对全市特优农产品品牌培育情况进行总结验收。

五、资金安排

全年安排特优农产品品牌培育资金100万元,其中:

(一)“三品一标”认证及进口国质量认证奖励40万元;

(二)特优农产品市场开拓经费60万元。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二届中国(济南)国际农产品交易会、2013黄河三角洲国际生态农业博览会等大型农产品展示交易会,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提高特优产品知名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把特优农产品品牌培育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取得实效。充分挖掘特优农产品资源,加大对特优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帮扶力度,以争创名牌、中国名牌产品为目标,集中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同时,积极协调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单位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注册商标、申报名牌产品、国际认证等提供帮助。

(二)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和保护。鼓励获得农产品质量认证的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包装标识上市,打好产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牌,提高消费者认可度,拓宽产品增值空间。组织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使用情况检查,用法律手段保护品牌产品的合法利益,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调动和保护农业生产主体创名牌的积极性。

龙头企业申报材料篇10

一、各项考核目标顺利完成。

顺利完成市政府、农委、区委区政府等下达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现代农业建设工程、十大强农惠农工程、农林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书等各项考核,完成情况如下:

1、引进领军型生物农业人才3名,完成年目标的150%;生物农业产业规模达2.29亿元,完成年目标的183.2%;

2、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例80.73%,完成年目标的100%;

3、高效农业面积比重达到77.41%,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000亩,完成年目标的100%。

4、全区1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30.15亿元,销售收入增长达16.9%,完成年目标的169%;带动农户39332户,增幅为11.88%,完成年目标的230%;

5、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0人,完成年目标的100%;

6、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000亩,100%完成年度目标;

二、多头组织项目申报

科教信息科根据局部署要求,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一是注重项目库建设,增强项目意识。向镇、街道农办积极宣传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培训项目申报的业务知识,提高申报意识;二是科学指导项目申报,做好服务工作。及时向相关镇、街道通报项目申报指南,对照申报指南,把握好申报要求,了解其支持的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指导项目申报程序和项目文本的制作,并请市主管部门进行项目对接,提高项目申报的针对性;三是多渠道组织项目申报,最大限度确保成功率。全年共申报省级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效设施园艺与市级科技入户、龙头企业扶持等各类项目11个,已落实各级财政资金1100余万元。

三、强化项目建设管理。

为有效提高各类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我科在确立项目初期便明确专人帮助项目承建单位办理项目审批等相关手续,力争项目尽快进入开工程序。对条件已基本成熟的,抢抓时间,尽快开工;对条件尚未成熟的,与承建单位共同剖析原因,全力以赴帮助逐项解决,力争尽快开工。项目建设期间,狠抓责任落实,对每个重点在建项目,经常会同项目责任单位和财政、发改等有关部门检查施工进度,排除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确保按期完工。

作为今年我科室最重要的项目——“区太湖湿地农业综合利用示范区”项目实施以来,我科室会同农业科、林政科、计财科等相关职能科室,形成项目半月进度例会、月度汇报分析例会、质量工作专题会等机制,不断完善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督查,强化指导、督促和协调的力度。该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内容,共形成项目建设台账22本,并已顺利通过市发改和农委联合组织的验收。

今年6月份,市农委、财政局对我区申报的2010年度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市雪浪山无公害茶果基地项目”项目实施验收。我局严格按照验收要求,先行对丘陵山区项目进行全面自查,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做好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项目工程进展情况,报账资金使用情况,完善项目管理档案。该项目全面通过了市农委与财政部门的验收,并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并且,我区2011年度省级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市红沙湾农业生态园无公害茶果基地项目”提前半年完成建设任务,也已顺利通过了由区开发和财政组织的验收。

同时,今年又完成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贴息项目“市区800吨果蔬加工原料收购流动资金和蓝藻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固定资产贴息项目”。该项目唯琼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争取国家财政贴息100万元。

四、着力发展生物农业。

今年,成功引进“130”项目4个,其中2个为A类项目。引进领军型人才团队3个,为抓住目前生物科技蓬勃发展的机遇,把生物农业作为全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加以推进,上半年,科教信息科实地走遍了茶研所、施瑞水产、几丁生物、天仁生物等十六家我区生物育种优势企业,深入了解了生物农业的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全面做好生物农业企业的培育工作。对新落户我区的生物农业企业给予市场推广的建议和帮助,帮助企业从科研向市场发展。如我区新落户的生物农业几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以生产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为主,我们将该公司与我区的有机生产基地对接,现该公司的成熟型产品已在我区茶叶品种研究所和志家果农协会等单位试用。全年全区生物农业产值达2.29亿元。

五、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我科室充分认识到农业龙头企业是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我科室加强了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转型,有效地促进了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一年来成功申报明日风园艺公司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茶研所等3家单位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我区农业企业上了一个发展新平台。目前我区共有3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全年产品销售收入30.14亿元,增幅达到了16.9%。农业龙头企业都与中介组织、基地、农户建立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带动农户37442人,真正为农业生产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对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加快推动园区后续发展。

今年,科教信息科继续加强对全区各农业示范园的管理工作,在2010年对全区休闲旅游农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下发园区经营、投入等情况月报表,加大农业生态园后续发展的指导力度,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各园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现状,对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对存在的问题全力以赴帮助协调。

进一步加强对原有农业生态园区的提升和发展,为红沙湾农业生态园和太湖花卉园争取到省、市级项目资金共计405万元,用于两大农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目前对龙寺农业生态园正进行农业综合开发调研,做好2012年的项目申报准备。

七、着重开展科教工作。

今年成功申报省级农业科技类奖项2个,其中茶研所的《茶树基因库建设及无性良种推广》获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祖代鸡场的《太湖鸡推广及产业化开发》获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组织了以黄永、王泓、于群等为核心、以几丁生物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载体的省创新团队申报,入围省“创新团队”综合评审并实地考察。申报省级三项工程1个,市级科技入户项目2个,为带动我区农业增效、农民致富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八、认真做好农林统计。

完成三资投入农业31500万元,其中工商资本投入24220万元,民间资本投入7080万元,外资200万元。

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来我区投资兴农,加快提升农业的科技化、产业化、外向化水平,科教信息科根据全局的统一部署,围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外向农业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招商工作。

认真做好全年度农林生产统计情况分析及各类报表汇总工作,对涉及农业、林业、畜牧等各个方面的统计报表,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