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名商标申报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5 11:55:16

驰名商标申报材料

驰名商标申报材料篇1

■申诉:

“驰名商标”来得蹊跷

这4只“小肥羊”是:陕西小肥羊实业有限公司、河北汇特小肥羊餐饮连锁公司、河北廊坊草原小肥羊公司、江苏南京牧人小肥羊餐饮公司。

昨天,这4家企业表示,小肥羊是对内蒙古等地不蘸调料涮羊肉的火锅吃法的通用名称。“这是当地劳动人民一种传统饮食方式,是全国数千家火锅企业在实践中共同将其发扬光大的,不能被一家企业用一种不光彩的手段独占。”

据廊坊草原小肥羊公司董事长孙天一介绍,他在内蒙古小肥羊公司注册之前就曾申请注册“小肥羊”商标,但国家工商总局以“直接表示了服务的内容和特点”为由将其驳回。同一年,内蒙古小肥羊也曾提出申请,同样遭到驳回。今年10月,石家庄中院、西安中院先后在一审判决中确认“小肥羊为通用名称”。

孙天一说:“内蒙古小肥羊此次商标申报的两次公告中,均有各地小肥羊企业提出异议,但它还是通过了申报。最近,这个原来不能申请屡次遭到异议的商标,居然被内蒙古工商局申报成驰名商标,并通过了国家商标局的审核。我们不服!”

■举报:

内蒙古小肥羊申报不实

据悉,在12月3日,这4家企业已将自己的意见递交给了国家工商总局。据这4家小肥羊企业介绍,在申诉材料中,他们还举报内蒙古小肥羊提交的申报材料不实-声称25亿元营业额,却只有10家左右的直接投资店面,怎么可能?连锁名单中有陕西长安店、安康店,这其实是陕西小肥羊的加盟店。还有“中国市场驰名品牌”的称号,根本就是虚构的。

■回应:

“驰名商标”经过严审

驰名商标申报材料篇2

一、组织学习省市文件,制定措施。

在市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工商系统推进商标战略工作会议后,我局在全局大会上对市局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并组织对推进商标战略工作实施意见进行学习。同时,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根据省、市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初步制定出我县推进商标战略工作实施意见,并与相关单位进行讨论修改后,报县政府批准,将我县推进商标战略工作实施意见由政府以文件的形式印发各相关单位。

二、推进商标战略工作的开展情况

1、认真按照县人民政府今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商标战略工作的实施方案》(腾政发〔20__〕64号印发),制定了发展农产品商标战略的长期和近期目标,在全县建成12个商标指导服务站,落实专人联系帮扶制度,积极引导商标注册,全力促进商标的发展。同时结合我局实际,分别制发了《××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推进商标战略“一所一标”“一人一标”工作实施方案》,《××县工商局》的文件,为我局贯彻实施好推进商标战略打下了基础。

2、将推进商标战略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我局在开展个体工商户验照和企业年检过程中,将市局制发的“××市商标注册建议、策略提示、法律告之书和跟踪服务联系卡”下发到各分局、工商所,由分局、工商所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进行宣传和填写。同时,我局还印制了商标宣传材料4000份,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5.26”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以及“三下乡”活动中进行发放宣传。同时,还组织部分企业召开了商标宣传培训会,组织个私协会理事召开商标战略促发展会议,通过以上方式,加大对商标战略工作的宣传,使广大经营者对商标战略促进企业发展有一定的认知。

3、落实责任,使推进商标战略工作落实到位。

为保证推进商标战略工作落实到位,我局将推进商标战略工本文来源:文秘站作与我局开展的百名工商服务企业工作结合起来,要求服务人员在开展服务工作中,要及时填写三书一卡,指导企业实施“商标强企”,开展工商分局(所)“一所一标”和全局干部“一人一标”工作。同时按照设局六项重点工作的要求,将“一所一标”和“一人一标”工作列入六项重点工作中,并与分局、工商所签订了责任书。

4、今年,我县驰名商标培育的对象是云南省××县制药厂的“腾药”商标。我局积极与××县制药厂联系,并指导企业向有中国驰名商标申请经验的商标事务所咨询申请事宜,以及指导企业在进行驰名商标申请时注意多渠道,积极准备驰名商标的申请工作。

5、在云南省著名商标的申报情况上,我局按照5月初市局通知要求,及时通知有著名商标申请意向的企业组织相关材料,并帮助企业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将初审后的材料送交商标事务所进行制作装订。在5月底将我县3份新申报认定和5份重新认定著名商标的申报材料及时送达市局。今年,我县新申请云南著名商标申报的商标为××县合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会丰”商标;××县古林木业有限公司“古林”商标;云南省××县林瑞木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林瑞”商标。重新认定的云南省著名商标为××县双虹油业有限公司“腾虹”商标;××县寸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寸师傅”;××县四馨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四馨坊”商标,目前我县的省著名商标拥有量已达13件。

6、“一所一标”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完成指标数和完成比例的情况,全县共有12个分局工商所,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了“一所一标”工作。

驰名商标申报材料篇3

申请驰名商标以前依据的是1996年8月14日的《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下称旧规定),该规定被2003年4月17日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下称新规定)取代。

研究新旧规定,我们可以看出申请驰名商标有这样几条途径:

一、旧规定的规定

1、注册商标人向商标局申请

旧规定第四条第一款:“商标注册人请求保护其驰名商标权益的,应当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提出认定驰名商标的申请。”

至于申请的程序和具体标准旧规定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规定了应当递交的7类材料。对于认定只规定了一个“公开、公正的原则”,并规定“认定时应当征询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审批也并无规律可循,从我国1989年最早一例驰名商标——“同仁堂”到现在15年来我国商标局认定的驰名商标不足400件。分析驰名商标获得的时间,好象是隔一年审批一次,但是99年和2000年没有间隔。每年审批的数量也没有规律,99年评了三次,总共批了100多件,02年批了两次,总数也近100件,这两年审批的占到一半以上,93年却只看见“张裕”一件。

由于没有具体申请程序规定和具体的标准可供企业参考,这使得很多企业感觉申请无门。作者咨询电话打到国家商标局,就商标局的人也不能知道具体程序和确定的审批要求。

2、商标局主动认定

旧规定第四条第二款:“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可以根据商标注册和管理工作的需要认定驰名商标。”

从这个规定来看,国家商标局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认定驰名商标,商标局对外认定的标准都没有,这个完全由内部操作的东西更是秘不可知,是因为什么工作需要?认定的标准是什么?……甚至历年认定的驰名商标中有多少是商标局因工作需要而认定的,我们也没有办法得知相应的数据。

二、新规定的规定

3、通过商标异议案件认定

新规定第四条第一款:“当事人认为他人经初步审定并公告的商标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可以依据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向商标局提出异议,并提交证明其商标驰名的有关材料。”

商标异议是在商标经过初步审定后公告期内,还没有被注册之前,当事人认为其商标违反商标法的规定,向商标局提出该商标不应当获得注册的反对意见。这个意见任何人都可以提。

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比一般的注册商标范围要广很多,有的人可以认为自己就是驰名商标,把自己的商标保护范围扩大一些,那么可以驰名商标持有人的名义提出异议,商标局根据一定的标准去审查,如果经过审查符合驰名商标的标准,商标局可以认定你就是驰名商标。

商标局在商标异议案件中已经认定11件驰名商标。

4、通过商标争议案件认定

新规定第四条第二款:“当事人认为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可以依据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向商标评审委员会请求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并提交证明其商标驰名的有关材料。”

商标争议和异议是不一样的,对未获得注册的商标提的反对意见是异议,对已经获得注册的商标提的反对意见就是争议,争议和异议一样是有期限限制的。

在商标争议中和商标异议中申请驰名商标认定的道理是一样的。

商评委在商标争议案件中认定了11件驰名商标。

5、在商标管理案件中认定

新规定第五条:“在商标管理工作中,当事人认为他人使用的商标属于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情形,请求保护其驰名商标的,可以向案件发生地的市(地、州)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禁止使用的书面请求,并提交证明其商标驰名的有关材料。同时,抄报其所在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商标管理主要体现在商标侵权行政管理上。商标侵权有很多种形式,有的明目张胆,就是直接就用名牌的商标,构成侵权是没有问题的;有的叫打球,模仿名牌商标,有意让消费者混淆,这种行为是否构成侵权,那得具体分析。如果是驰名商标,那么他的保护范围要广得多,对普通商标不构成侵权的,对驰名商标却可能构成侵权,那么是不是驰名商标就很关键。现在有了这么个途径,可以在案件查处的过程中,主张自己是驰名商标。

商标局在商标管理案件中认定15件驰名商标。

三、另类申请认定

6、司法认定

新闻链接

新华网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在24日召开的“2004中外企业知识产权高层论坛”上获悉,福建石狮市拼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拥有的“拼PIN”商标,日前在一起商标侵权诉讼中,被福建省高级法院认定为驰名商标。以前,驰名商标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审查认定。2002年出台的《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法院在审理商标纠纷案件中,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涉及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依法作出认定。”从而赋予法院审查或认定驰名商标的职能。

驰名商标申报材料篇4

一、科学规划,建立完善品牌培育梯队

(一)建立商标品牌培育储备库。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的布局和特点,确定优势、支柱的电机电器、船舶修造、建筑材料、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汽摩配件等传统工业以及新兴临海重化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与茶叶、食用菌、果蔬、中药材、水产品等农业产业和白水洋、鲤鱼溪、太姥山、白云山等特色旅游景区为培育重点,按照“企业主体、工商指导、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的机制,根据驰名、著名、知名商标认定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的要求、标准,分类遴选,建立商标品牌培育储备库,增强培育、扶持、创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一县一驰名”、“一县一地标”,推进全市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的扩张、质量的提升和效应的彰显,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强势品牌,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二)坚持分类指导、梯队培育。遵循“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建立商标品牌培育梯队,加强跟踪服务,实行动态管理,并区别发展状况,分类分批进行培育、扶持、指导、创建。一是培育一批。对于暂不具备创建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和申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条件的,但有潜力、市场前景好的,加强培育,加强引导,增强企业品牌意识,指导制定创牌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做好创牌和申注前培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二是扶持一批。对于暂不具备条件,但有一定竞争力和市场知名度的,进行重点指导、引导。三是推荐一批。对于已基本具备条件的,提出争创品牌和申注的建议和意见,加强跟踪服务、适时收集材料,及时申报。

(三)指导企业做大做强。一是指导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以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人和许可使用企业建立健全商标管理机构,制定完善有关制度,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商标品牌策略,建立自我保护机制。二是指导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以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人和许可使用企业规范商标使用管理。加强在广告宣传、产品包装、服务场所和贸易活动中规范使用商标和管理;指导企业在包装上、广告上规范标注“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字样及标识。三是充分发挥驰名、著名商标在产业链中的带动作用,推进驰名、著名商标企业以其品牌、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引导中小企业为其配套,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产业集聚,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四是完善涉农商标富农机制。支持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发展,继续推广“商标+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实现产业化经营,发展规模经济。五是引导出口型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向海关总署申请知识产权备案,增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引导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人及时在境外申请商标注册,做到“商品出口,商标先行”。鼓励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研究制定应对国外技术、安全、环保等贸易壁垒的措施,提升我市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打造商标品牌

(一)设立扶持商标品牌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预算内安排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商标品牌的培育、推荐、宣传、认定以及商标品牌管理、维权工作。

(二)建立商标品牌分级奖励机制。对被认定中国驰名商标的工业类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奖励50万元,所在县(市、区)财政奖励50万元;对被认定中国驰名商标的农业类企业(协会)一次性奖励60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奖励30万元,所在县(市、区)财政奖励30万元;对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人,按地域划分,属市本级的,由市本级财政一次性奖励20万元,属县(市、区)级的,由县(市、区)财政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被认定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的企业,由所在县(市、区)财政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2万元。对当年同时被认定驰名、著名、知名商标或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只按最高级别一项予以奖励,不再给予其它级别的奖励。

(三)支持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许可使用企业设立企业集团。鼓励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许可使用企业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开展集团化经营。对我市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许可使用企业,只要企业集团母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000万元,子公司3个,集团母子公司注册资本总额达到2000万元,可申请设立企业集团。支持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以商标专用权作价出资,出资比例可达注册资本的70%;支持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申请无行政区划名称,充分利用国家工商总局支持海西建设开放总局企业名称数据库并授权省工商局行使不冠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的受理权,为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申请无行政区划名称提供快速登记通道。凡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其名称中可不使用行业或经营特点字样,允许使用“实业”、“发展”、“开发”“高新技术”、“高科技”等字样。

(四)支持驰名、著名商标企业上市。对上市后备企业实行挂钩帮扶工作联系制度。鼓励、引导拟上市的驰名、著名商标企业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优质资产重组;对拟上市的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实行全程帮扶,指导上市后备企业在改制重组中及时办理商标专用权转让、变更和使用许可。

(五)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在财政性资金补助、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招商引资、项目用地指标、进出口业务审核、广告审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安排、扶持。

(六)加强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外宣传推介的统一安排和组织。在企业自行宣传品牌的同时,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效应的宣传,不断扩大企业品牌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加大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媒体的广告宣传力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部级媒体开展大型品牌系列展播和推介活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全力宣传、推介我市驰名、著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将驰名、著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列为政府接待用品等。

(七)建立鼓励采购地产品牌产品制度,每年由市工商局提供我市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名录,供我市各级政府采购、使用市财政资金建设的重点工程、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各种集团采购选择使用。

(八)鼓励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以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人和许可使用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重要投洽会、采购会、展览会、博览会等。对参加市政府主办、承办、协办的各类投资洽谈会、采购会、展览会、博览会的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以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人和许可使用企业给予一定数量的优惠展位或展位补贴。

(九)加大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全市各级金融部门要优先对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以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许可使用企业在信贷方面予以扶持;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通过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和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等方式融资贷款。

(十)鼓励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地区总部及研发、采购、营销中心,允许在名称中使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销售中心”、“管理中心”、“采购中心”等字样;支持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人以特许经营、加盟门店等形式开展连锁经营,允许直接冠用“总部”字号和“连锁”字样。对落户总部经济区的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用房、人才的引进等方面给予补助和奖励。

三、加强商标权保护,为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保驾护航

(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目标、重点和措施开展商标权保护工作;工商部门对涉及侵害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商标权的举报和投诉案件,要及时受理、快速处理;重点整治商标印制行业、流通领域、展会,打击假冒外国、涉台知名品牌行为及非法印制商标标识行为,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加强部门执法协作。各级工商、公安、法院、质监、知识产权、文化出版等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配合和协作,建立相互间的情况通报制度,建立跨部门的执法协作机制,形成执法合力;要认真执行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关于在打击侵犯商标权犯罪工作中加强衔接配合的试行规定》,加强涉嫌商标犯罪案件的移送,加大对商标权的保护力度;要认真贯彻《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加强展会商标权的保护;要加强定牌加工企业商标使用行为的监督管理。

(三)建立和完善商标监管长效机制。坚持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打击和规范相结合,着力治本。强化打假维权协作机制,以辖区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人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打假保名优”维权网络。加强地区协作,通过华东六省一市商标协作网、泛珠三角区域商标协作机制、温工商联动协作机制等途径,加强我市企业商标权在省外的保护力度。

四、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一)建立领导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市政府成立市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经贸委、财政局、监察局、工商局、质监局、农业局、茶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外经贸局、科技局、统计局、旅游局、国税局、地税局、公安局、建设局、法院、海关、人行、银监分局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工商局。各县(市、区)政府也要相应成立机构。

(二)建立完善相关考核指标和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将商标品牌工作列入县域经济年度考核指标。市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集1-2次联席会议。

(三)市政府每三年召开一次商标品牌工作会议。总结经验,部署工作,表彰近三年新认定的驰名商标企业和新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人以及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五、其他事项

驰名商标申报材料篇5

关键词:驰名商标;认定标准;适用

中图分类号:D923.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127-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全球化的步伐也在加快。驰名商标的商业价值在市场竞争中日益明显,驰名商标的认定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巴黎公约》(海牙文本)最早提出驰名商标的问题。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Trips协议纳入了《巴黎公约》有关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同时扩大了驰名商标保护的范围,提出认定驰名商标的标准。虽然新《商标法》在驰名商标的宣传方面进行了规制,没有对驰名商标认定标准进行细化,但是实践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不够清晰,难操作。

一、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概念

《巴黎公约》和Trips协议没有给出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定义,那么首先需要明确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概念,可以将“驰名商标认定标准”拆分为驰名商标、认定和标准来理解,从《商标法》第13条的规定可以看出驰名商标是指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认定是指对该商标是否为驰名商标所进行的判断。标准即在判断该商标是否为驰名商标时需要考虑的要求、准则。据此可归纳出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概念,是指相关部门在认定某商标是否驰名时所遵循的原则和法律依据。我国驰名商标认定采用列举式和概括式并举的标准,主要体现在《商标法》第14条、《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3条、商标审查及审理标准等法律、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中。驰名商标认定标准,是确定某一商标是否为驰名商标的关键因素。

二、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体系构建

(一)必备标准

构建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体系,以下几方面是必备标准:(1)相关公众对系争商标的评价和知晓程度;(2)系争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及范围;(3)系争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4)系争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5)系争商标所代表各种效益的情形,特别是使用系争商标的商品或服务近三年的产量、销售量、销售收入、利润、税收等;(6)系争商标对应的商品或服务的品质;(7)商标的内部管理制度;(8)待认定商标的其他因素。

在上述几个必备标准中,(1)至(4)和现行商标法中规定的认定驰名商标应考虑的因素基本相同,(5)至(7)三个标准是对商标所具有的效益、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商标的管理者的考察,值得一提的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与商标管理者的考察。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反映的是商标的内在价值,此标准可表述为商标内涵标准。现行商标法中列出的考虑因素多为商标的表象要求,在必备标准中,应当综合考虑商标的内在和外在。企业在商标管理方面配备有掌握商标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专业人才,对商标的使用等有专项制度来规范。

(二)排除标准

在认定驰名商标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待认定商标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则该商标不能认定为驰名商标。

第一,在申请认定商标驰名的过程中,申请人虚假陈述、隐瞒事实或者伪造材料等。我国《商标法》第7条第1款规定“申请注册和使用商标,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该原则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如果在申请过程中出现以上欺骗行为是不应当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这也是对社会大众和消费者负责。

第二,企业使用该商标的商品或服务的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和产量等效益指标呈下降趋势连续达两年以上,且下降幅度较大,明显缺乏竞争力。待认定商标应当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商标法的立法宗旨之一就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驰名商标作为商标的一种,应当在经济生活中充分发挥商标的价值,如果其不能很好地发挥商标的作用,促进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那么该商标不应当认定为驰名商标。

三、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适用原则

(一)综合考察、有所侧重原则

综合考察、有所侧重原则是指在适用驰名商标认定标准时,对于各个方面的标准要综合考察,但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对某些标准予以更多的关注。当前,根据Trips协议和我国《商标法》等相关规定,可以看出目前是实行驰名商标单一认定标准模式,即坚持单一性原则。也就是说,有关部门认定商标是否驰名的依据和唯一原则是该商标的知名度。

近年来,不少新闻报道了许多拥有驰名商标的产品质量出现了问题,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三鹿奶粉事件。该事件一被曝光,“三鹿”这个在公众心目中的驰名商标的形象顿时倒塌,公众对驰名商标的信任度急剧下降,甚至怀疑驰名商标的公信力。驰名商标相对于普通商标具有知名度高、商品市场广阔、竞争力强、高信誉等特点,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财富。良好的商品或服务质量是驰名商标价值的重要基础,而商标的知名度是商品或服务良好质量的延伸,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是认定商标驰名与否应当考虑的因素,更是认定商标是否驰名的重要依据。从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对某些商标考察需要侧重考察使用该商标的商品的质量,同时也需要结合具体情形来有所侧重。

(二)动态考察原则

动态考察原则是指在适用驰名商标认定标准时,应当注意方式上的灵活、内容上的全面和范围上的层次,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如前文所述,商标驰名情况不是固定不变的,原本不驰名的商标可能通过长时间的使用、广告宣传而变得驰名,原本驰名的商标也可能因为市场的发展变化而变得不再驰名。在我国当前驰名商标这个大池子中,有不少虽然曾被认定或者多次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商标,但由于出现质量或者其他问题,使得该商标的社会地位下降,导致其已经不足以认定为驰名商标。当然也存在不少商标虽然原来没有达到认定为驰名商标的标准,但经过企业长期努力,该商标的驰名程度提升,可以认定为驰名商标。适用动态考察原则可以及时对驰名商标整体进行清理,这可以从本质上提升我国驰名商标的水平和质量,使得驰名商标更好地发挥其市场价值,进而使得驰名商标制度焕然一新。

四、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具体适用

(一)对于商标公众知晓程度标准的适用

一是“相关公众”的范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相关公众是指与商标所标识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和与前述商品或服务的营销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经营者。①相关公众指向的是两类人群,一是消费者,二是生产者和经营者。

二是“知晓程度”的判定。商标的知晓程度与该商标为“人”所熟知中的“人”的多寡密切相关。对于一个特定的商标而言,究竟多少人知道才算是知晓程度高,达到“驰名”呢?可以说,“知晓程度”是认定驰名商标中最难以确定,甚至是没有明确标准的问题。在国际上,多数国家判定商标是否驰名的依据是权威的民间调查机构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这种方法可称为“比例指引”,不同国家判定商标驰名所要求的数据是不同的,例如法国要求数据达到20%,德国要求数据达到40%。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会因调查对象不同而有所差别,所以“比例指引”要求调查对象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这种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不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不是认定知晓程度的必然标准。

(二)对于商标使用状况标准的适用

关于认定驰名商标是否需要以使用为前提,这个问题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在电子信息还未发达前,商标要想驰名,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口口相传一般都是通过使用信赖产品而成。商标是与其商品或服务相联系的,经过广告等宣传方式可以符合驰名商标认定标准中的知晓程度,但这种知晓程度是不稳定的。商标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市场才可以根据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行相应的筛选,才能筛选出真正符合驰名商标认定标准中的知晓程度的商标。

所谓商标的持续使用时间,是指该商标不间断地使用于某类商品或服务上的时间。法院认定驰名商标通常把持续使用时间确定为五年左右,最少不少于三年,《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3条规定作为证明商标驰名的证据材料中的其他材料包括使用该商标的主要商品近三年的产量、销售量、销售收入、利税、销售区域等有关材料,由此可见行政认定要求商标使用至少达三年。

(三)对于商标宣传状况标准的适用

驰名商标应当是公众熟知的商标,要让公众熟知,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不少消费者对某商品的最初知晓和印象加深就是来自该商品的商标宣传,例如常见的脑白金。商标需要不断的宣传,否则商标的知名度就会提升得很慢。随着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广告无疑是商标宣传的重要手段。广告,即广而告之,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商标的无形价值赋予使用该商标的商品或服务上。

《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3条规定作为证明商标驰名的证据材料中关于证明该商标宣传状况的材料包括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的方式、地域范围、宣传媒体的种类以及广告投放量等。其中必然会有相关费用的支出,特别是广告费,此外还有对该商标宣传的持续时间,这些都应当是衡量商标宣传程度的指标。

(四)对于商标受保护记录标准的适用

根据《巴黎公约》和Trips协议的规定,驰名商标在该公约和协议成员国中都受保护的,如果能够提供层级作为驰名商标受过保护的记录及相关证明文件,这对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有着指引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商标驰名情况是“个案认定、个案有效、他案参考”,该商标之前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只是证明其驰名程度的考虑因素,而不能直接推定该商标在争议案件中也驰名。

(五)对于商标内涵标准的适用

所谓商标内涵标准,是指在认定商标驰名情况时,将使用该商标的商品的技术含量、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列为考虑因素。如前文所述,近年来,我国驰名商标数量呈不正常趋势上升,其中很多并不“驰名”的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此外许多地方政府追求政绩,鼓励甚至奖励企业争创驰名商标。这些导致我国驰名商标数量多,但质量总体并不高。如果使用该商标的商品质量不合格却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这会导致消费者怀疑驰名商标的价值,因为在公众心目中,驰名商标不仅知名度高,而且质量也是较高的。此外,专用权是商标权的内容之一,可以进行许可和转让,在许可时,许可人和被许可人均负有质量保证义务,因为商标所包含的经济价值是建立在良好的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上的。

在适用商标内涵标准时,可以反向考量商标内涵。如果使用该商标的商品质量抽查为不合格或者发生较大质量事故等,因环境污染、食品不安全、安全生产存在隐患被有关部门查处的等,这些商品的商标在申请认定驰名商标时,应当根据商标内涵标准,不予认定。

参考文献:

[1]邓建志,单晓光,陈扬.我国实行驰名商标双重认定标准的构想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05(11):31-34.

[2]李明德.中日驰名商标保护比较研究[J].环球法律评论,2007(5):78-95.

[3]颜梅林.比较借鉴视角下我国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研究――兼谈《商标法》第14条之修改[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113-121.

[4]龚恒超.驰名商标认定实践中的异化现象及其治理――在驰名商标认定理论框架基础上的讨论[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8(5):26-30.

[5]王娜.我国驰名商标认定标准新构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46-47.

[6]唐广良.有关驰名商标保护的几个问题(上)[J].中华商标,1998(5):25-28.

[7]杨叶璇.关于提高我国商标确权效率的思考[J].中华商标,2008(6):4-7.

[8]张今,柴瑞生.驰名商标的认定[J].法学杂志,1995(2):14-15.

[9]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课题组.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性质和标准[J].中华商标.2007(12):4-8.

[10]董新凯.论驰名商标认定之内涵驱动――兼论《商标法》相关规范的修改[J].学术论坛,2013(12):156-161.

驰名商标申报材料篇6

关键词 驰名商标 被动认定 机制

驰名商标是指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它是企业通过长期的各项资源的持续投入而形成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若想在市场上获取一定稳固的市场地位,必须对企业的商标尤其是在市场上具有了一定知名度的商标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否则不仅难以抗拒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容易陷入商标权利纠纷中。

早在《巴黎公约》第6条第2项中就对驰名商标进行了保护:商标注册国或使用国主管机关认为一项商标在该国已成为驰名商标,已经被有权享有本公约利益的人所有,而另一商标构成对此驰名商标的复制、仿造或翻译,用于相同或类似商品上,易于造成混乱时,应依有关当事人的请求,拒绝或取消另一商标的注册,并禁止使用。我国在1984年加入巴黎公约后,适用公约的相关规定,对驰名商标进行保护,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对“同仁堂”、“茅台”等一批老字号商标进行了驰名认定。

2001年,新的商标法颁布,对驰名商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禁止他人就相同或类似商品申请与未注册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并禁止他人对于注册驰名商标就不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申请注册商标。随之,2002年8月3日我国正式实施新的《商标法实施条例》,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了《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解释》,2003年6月1日《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开始施行。这样,我国对驰名商标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系统的规定。

1 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

在我国,对驰名商标的认定,经历了由“主动认定、集中管理”到“被动保护,个案认定”的转变。

新商标法颁布以前,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纠纷而每年从大量存在的商标之中,按照特定标准选出一部分认定为驰名商标。这种主动认定方式,可以为商标所有人提供预先的法律保护,在出现权利受侵犯的情形时,权利人可以马上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但是,这样一种方式在突出了行政机关的主动性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认定的公正性,使得一些厂家企业容易凭借驰名商标的认定来推销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而不是通过真正的提高产品质量和做好市场促销来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市场信誉。此外,驰名商标的主动认定也存在着时间梯度和空间梯度的问题,也就是被认定驰名的商标在侵权纠纷发生之时本身并不一定驰名或者在侵权发生之地并不被认同为驰名。

“被动保护,个案认定”这种新的认定原则,是在发生了商标确权或商标侵权案件后,由当事人提出商标驰名的证据,商标行政执法机关或司法机关根据当事人所提供的驰名证据和法律规定,对涉及纠纷的商标进行认定,以对其进行驰名商标的保护。这种保护只对本案有效,不得针对第三者,也不能针对市场竞争者。在下一次发生涉及商标驰名的案件时,已经认定为驰名的记录只是作为提供给相关机关,并非作为永久的通行证。商标行政执法机关或司法机关只能根据商标当时的驰名度和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判断和认定。这种认定方式不排除行政机关的主动认定,但更强调被动认定,突出个案处理,强调根据商标当时当地的驰名度和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新的认定方式对驰名商标进行的保护,遵循了市场经济,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解决了驰名商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法律状态和事实状态不相符合的矛盾,解除了驰名商标的经纬问题;同时也与国际上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步伐一致。

2 驰名商标的认定途径

根据“被动保护,个案认定”的新的驰名商标认定原则,现行法律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关进行了新的规定。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5条规定,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认定商标驰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一般设立知识产权庭的中级人民法院是有权认定驰名商标的司法机关。

这样,我国的驰名商标认定机关包括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改变了过去由行政机关一揽全局的状态。因此,相应的驰名商标认定途径也可以分为行政认定和司法认定:

2.1 行政认定途径

2.2.1 向工商部门申请认定驰名商标

在商标管理工作中,当事人认为他人使用的商标属于商标法第13条规定的情形,可以向案件发生地的市、地、州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禁止使用的书面请求,并提交证明其商标驰名的有关材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审查并逐级上报至商标局,最后由商标局在6个月内做出认定。

2.2.2 向商标局申请认定驰名商标

当事人认为他人经过初步审定并予以公告的商标违反了商标法第13条规定的,可以依据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在3个月内向商标局提出异议,并提交证明其商标驰名的有关材料,可以同时申请认定驰名。

2.2.3 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认定驰名商标

这是当事人认为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商标法第13条规定,可以依据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向商标评审委员会请求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并提交证明其商标驰名的有关材料,可以同时申请驰名商标的认定。

2.2 司法认定途径

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驰名商标。已注册驰名商标的当事人认为,他人使用的商标属于商标法第13条规定的情形,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同时申请法院认定驰名商标。此外,对商标局或商标评审委员会已经认定的驰名商标有异议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审查。因而,人民法院不仅对驰名商标有了认定权,而且对于商标行政机关的驰名商标的认定有着司法审查权。这更有利于保证驰名商标的认定的公正性、公开性和合理性。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认定途径是针对不同的情形,发生在不同的阶段(商标使用、商标注册申请中或者商标注册后)。不同的驰名商标认定途径的时限也各不相同:商标局裁定的时间为6个月,异议申请的为1年半;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时间为2年;人民法院按照一审、二审程序共计9个月。另外,各种途径的效力不同:行政机关的认定并非是终局裁定,当事人如有异议,仍可以继续请求司法机关进行审查;人民法院的判决才是终局判决。

3 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

在1996年8月施行的《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的第5条,规定了认定驰名商标必须考虑的因素:①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在的销售量及销售区域;②使用该商标的商品近三年来的主要指标(年产量、销售额、利润、市场占有率等)及其在中国同行业中的排名;③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在外国的销售量及销售区域;④商标的广告情况;⑤该商标最早使用及连续使用的时间;⑥该商标在中国及其外国的注册情况;⑦其他因素。

从以上7个方面的标准可见,对于驰名商标的认定偏重于对商品的的界定。但是商标同时包括用于服务上的商标,单纯对商品的界定忽视了对服务商标的驰名的考虑标准。而且,从中可以看出,对驰名商标的认定要求必须是使用中的商标,这就排除了那些并未使用但因为宣传或其他途径而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商标受保护的可能,使他们丧失将来申请认定驰名商标的机会。

在新商标法颁布后,针对原来规定的驰名商标认定条件的不足,在商标法第14条中重新指明了认定驰名商标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①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②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③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④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⑤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在这里,相关公众包括了与使用商标所标示的某类商品或服务有关的消费者,生产这些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以及销售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各个考虑因素都是围绕商标展开的,直接针对商标进行界定,而不再是对商品的内容的界定,这样就顾全了对服务商标的驰名的认定。

认定商标驰名也并不一定要求商标已经注册或者使用过,没有注册或者使用过的商标,因为广告宣传或其他因素而在相当范围的公众内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同样也可以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因此,在商标驰名认定中并不要求被认定的商标具备以上各个要素,而只是将上述因素作为。从而,考虑因素也只是设立了评价指标,实际上并没有确立具体评价标准,驰名商标的认定还是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随意性的。

4 的驰名商标应对机制

现在的驰名商标的认定采取被动保护、个案认定的方式,因而要求企业根据这种新的形势,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应对:

4.1 开发企业独立的显著商标

驰名商标要求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就要求商标在相关公众中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和显著性,能够通过自己与众不同的显著特征帮助消费者识别不同的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商标的显著性可以分为构成上的显著和通过使用而具备的显著两种情况。

为了达到目标,企业在市场上推广产品的时候需要对自身产品创立一个相符合的极具吸引力的商标标识。这种商标创立开发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它要求开发者具有多种知识、技能,尤其是较强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求不与已经注册或者已经使用的一般商标和其他驰名商标相冲突,能够受到的认可。因此,商标的创设过程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那些本身构造不具备显著特征的商标,更是需要企业通过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对产品进行推广销售、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在市场上建立较高的产品信誉,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对产品的信赖和商标的认知。

4.2 保证商标所标识的产品的质量

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根本,而高质量的商品更是商标驰名的保证。商标的根本功能在于区分和推销它所指定的商品,消费者根据商标选择商品也正是为了选购出商标所标识的高质量的商品。驰名商标也正是因为商品的质量高档、品质保证才能博得消费者的厚爱。所以,企业应当从根本保证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优良。我国对驰名商标采取被动保护的方式,只是在商标的侵权纠纷发生之时,当事人才能请求对案件中的商标进行驰名商标的认定,这种个案认定保护是针对案件发生当时的商标的事实状态的考察和认定,因此产品的质量保证是此时驰名认定的有力说明和应证。如果质量都不能持续保证,即使在认定之前已经有了相关的驰名记录,对于当前的驰名认定仍是于事无补的。因此,企业打造驰名战略,也是打造质量战略。

4.3 推广企业产品的宣传

驰名商标认定中应考虑对商标的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因而企业为了打造驰名商标,争取商标驰名的认定,应该注重对企业产品的宣传。而且,驰名商标并不一定要求商标已经被使用,那些因为宣传广泛而被相关公众知晓的商标也可以被认定为驰名。所以,商标的宣传对于这类一定时期暂未被投入使用的商标有着重大作用。

宣传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媒体广告、市场促销以及企业人员的产品推销等。尤其是广告,可以唤起消费者对商标及其指定商品的注意力,启发他们消费广告标示的商品。因而,针对产品的宣传工作,企业应从新颖度、力、地理广度和受众层面等多方面考虑宣传的深度和广度,着手办好产品的系列宣传推广。

4.4 建立企业内部驰名商标法律保护机制

4.4.1 商标及时注册机制

企业创立了自己的商标后,就要积极地及时地办理注册,防止他人抢先注册,及早地得到法律的正式有效的保护。虽然驰名商标保护未注册的商标,但是对于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却采取不同的保护。未注册的商标即使认定为驰名,也不能禁止他人就不相同或不相类似的商品采用相同或类似商标。因此,为了获取全面的多方位的保护,企业积极进行商标注册是有利于驰名战略的。

4.4.2 合理的驰名申请机制

根据前文所述,驰名商标的认定因为发生在商标的注册过程中、商标注册后的使用中,或是未注册商标的一般使用中这些不同的阶段,可以分别申请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认定,并且这些机关各自的认定时限和认定效力各不相同。因此,根据驰名商标的这种认定程序的特点,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商标的使用、注册和市场销售、企业竞争形势等各种情况,选择合适的申请途径,以利于企业的驰名商标的认定。

4.4.3 有效的商标管理机制

这包括了商标的驰名记录档案保管,商标注册、公告、撤销信息收集,商品消费市场需求考察,商品质量的市场反馈信息收集等各方面的综合。

驰名商标申报材料篇7

关键词:驰名商标 认定 异化 治理 完善

驰名商标(well-known trade-mark),通常是指那些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标。《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首先提出驰名商标这个概念。尽管在理论上对驰名商标进行了大量的阐述,但在法律层面上很难有非常准确的定义。一些富有影响的国际公约,如《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关,于驰名商标保护规定的联合建议》及《卡塔赫那协定》,以及一些主要国家法律,如美国、德国、法国等,对驰名商标概念也未做出明确界定。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也未对驰名商标进行定义,只是在第14条规定了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的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很多企业对驰名商标具有的法律、经济、社会价值开始认识并重视,不断寻求认定驰名商标,导致申请认定驰名商标的数量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逐渐出现了与立法初衷相背离的现象。对此,有的称之为“异化”,有的称之为“泛滥”。为此,有必要在回顾和梳理驰名商标认定理论的基础上,把视角投向在实践中出现的驰名商标认定异化现象,对异化现象进行归纳分析,然后尝试提出治理驰名商标认定异化现象的思路。

一、驰名商标认定的基本理论框架

(一)驰名商标认定的体制。在驰名商标认定问题上,有的国家由国家认可的民办权威机构认定,有的由商标主管行政机关认定,有的由司法机关主要是法院进行认定。我国经历了一个从行政认定单轨制到行政认定、司法认定双轨制的发展历程。1985-2001年,为驰名商标行政认定单轨制阶段。1985年开始,我国开始承担《巴黎公约》所规定的义务。1987年8月,国家工商局商标局认定美国必胜客国际有限公司的“PIZZA HUT”商标及屋顶图形商标为驰名商标,首开了行政认定驰名商标的先、河。1996年8月14日,国家工商局颁布《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国家工商局商标局是唯一有权认定驰名商标的机关。2001年至今,为驰名商标行政认定和司法认定双轨制阶段。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赋予人民法院依法认定驰名商标的权力。’其后,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司法认定驰名商标作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初步确立了法院对驰名商标进行司法保护的审判机制。至此,我国已经形成了驰名商标行政认定和司法认定并存的格局。

(二)驰名商标认定的方式。驰名商标认定有两种方式,主动认定方式和被动认定方式。前者又称事前认定,是在并不存在实际权利纠纷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出于预防将来可能发生权利纠纷的目的,应商标所有人的请求,对商标是否驰名进行认定。后者又称事后认定,是在商标所有人主张权利时,即存在实际权利纠纷的情况下,应商标所有人的请求,有关部门对其商标是否驰名,能否给予扩大范围的保护进行认定。被动认定是国际通行的基本做法。1996年国家工商局颁布《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确定了驰名商标认定的主要原则为“主动认定为主,被动认定为辅”。2003年国家工商总局废止《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暂行规定》,颁布《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改变以前批量认定驰名商标的做法,采用了“被动认定”、“个案认定”的原则,突出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淡化了对驰名商标的管理。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也确认了“被动认定”、“个案认定”的原则。至此,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最终统一为被动认定方式,并且是认定驰名商标的基本模式,与目前西方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模式一致。

(三)驰名商标认定的标准。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是驰名商标认定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当前,驰名商标认定的标准有两类:一类是概括式单一标准。以法国、德国为代表,即以公众知晓程度或知名度高低为认定驰名商标的唯一标准:一类是列举式多重标准,如《卡塔赫那协定》以“未穷尽”的列举方式,指出了认定驰名商标的4条标准;美国《联邦反商标淡化法》中也列举了7条作为认定驰名商标的因素。我国《商标法》列举了5个因素,《规定》则采用概括式和列举式并举的标准,在指出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商标的同时,又用列举式多重标准规定了7个因素:(1)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在中国的销售量及销售区域;(2)使用该商标的商品近3年来的主要经济指标(年产量、销售额、利润、市场占有率等)及在中国同行业中的排名:(3)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在外国或地区的销售量及区域;(4)该商标的广告情况;(5)该商标最先使用及其连续使用的时间;(6)该商标在中国及外国或地区的注册情况:(7)该商标驰名的其他证明文件。综合《商标法》和《规定》的列举,难点在于如何准确把握“相关公众”和“知晓程度”。

1 “相关公众”的范围。因为“相关公众”在商标的近似性和显著性等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所以正确界定商标所标示的商品或服务的“相关公众”是认定商标“知晓程度”的前提,也是认定驰名商标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相关公众”范围界定的过于狭窄和过于宽泛都不利于准确认定商标是否驰名,也会直接损害驰名商标认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关于驰名商标保护规定的联合建议》规定。该部分公众(即相关公众)应当包括,但不局限于:(1)使用该商标的那一类商品和(或)服务的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人员;(2)经营使用该商标的那一类商品和(或)服务的商业界。就地域范围而言,《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指南》指出,TRIPS成员要考虑有关部门的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包括在有关成员域内因宣传该商标而达到的知晓程度。我国《规定》的第2条第二款指出:“相关公众包括与使用商标所标示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生产前述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以及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这个界定已达到我国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因此,“相关公众”应当控制在与商标所标识的某类商品或服务有关的消费者或与前述商品或服务的营销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经营者。

2 关于“知晓程度”。“知晓程度”是商标保护理论中判断是否存在混

淆、联想、淡化在先商标的有效手段,所以是确定商标是否驰名的关键因素。我国《商标法》没有具体规定确认商标知晓程度的标准,但在第14条规定了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及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商标的驰名程度。《规定》第5条对《商标法》第14条又进行了细化,具体包括:证明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知晓程度的有关材料;证明该商标使用持续时间的有关材料,包括该商标使用、注册的历史和范围的有关材料;证明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的有关材料,包括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的方式、地域范围、宣传媒体的种类以及广告投放量等有关材料:证明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记录的有关材料,包括该商标曾在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和地区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有关材料:证明该商标驰名的其他证据材料,包括使用该商标的主要商品近三年的产量、销售量、销售收入、利税、销售区域等有关材料。具体操作中,“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的程度可通过消费者调查或民意测验确定,也可以通过对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程度及地域等因素的考察来证明。

3 驰名商标的地域范围――“中国”。“驰名商标的驰名是否必须在本国领域内驰名”?1999年9月29日,《关于驰名商标保护规定的联合建议》(下称《联合建议》)完全澄清了这个问题,该建议第2条第二项之(d)款规定:“……即使某商标不为某成员国中的任何相关公众所熟知,或知晓,该成员国亦可将该商标确定为驰名商标。”这意味着,判断一个商标是否“驰名”以该商标是否在国际市场上驰名为准,如果某个商标在国际上驰名,即使在某一特定国家没有多少知名度,该国也可以认定该商标为驰名商标。显然这一观点使驰名商标的保护突破了传统商标法的地域性限制,有利于少数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实力的差异,舍弃商标权的地域性会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以及商标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实质不公平的地位。所以,考虑到商标权有较强的地域性,我国《规定》并没有采用《联合建议》的规定,而是坚持域内驰名原则,把驰名商标的地域范围明确规定为“中国”,既符合我国国情,也不违背《巴黎公约》确定的国家原则和TRIPS协议的精神,同时能有效地保护我国的利益。

4 驰名商标不仅仅是注册商标。从商标理论来看,获得商标权的方式有使用主义和注册主义两种模式。单独采纳某一种制度会带来弊病,单纯采纳使用获得的方式会使在后的商标使用人发现和筛选在先商标的成本增加并且很容易造成冲突,单纯采纳注册获得的方式又会使长期使用而未注册商标的企业缺乏有效保护,因此合理的做法是以注册获得制度为主,又不否定使用获得制度。从这一点看,应明确驰名商标包括注册商标和非注册商标。不仅《巴黎公约》和TRIPS协议有这样的要求,关键是这样还能有效地遏制对驰名但未注册商标的“抢注现象”,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我国《商标法》秉承这一思想,在第13条第一款中规定“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模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可见,我国现行立法弥补了商标注册制度的固有缺陷,对于驰名商标的保护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注册商标,既符合有关国际惯例,又能有效地加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执法中,我国也有未注册商标,如“惠尔康”、“小肥羊”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实践。

二、中国驰名商标认定在实践中的异化

从驰名商标认定理论看,各国驰名商标认定制度基本没有差别,初衷也是一致的。但是在我国,驰名商标这一词汇几乎变成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的名词,实践中已经被严重异化。这种异化现象既表现在驰名商标认定之前。也表现在认定之后。具体表现为:

(一)驰名商标演变为一种企业的荣誉称号。驰名、商标制度的初衷在于为驰名商标提供特殊的法律保护,而不在于授予某商标“驰名商标”的荣誉称号。保护驰名商标不是评定驰名商标,不是授予称号。从严格意义上说,商标法上并不存在“驰名商标”与“普通商标”这样的分类,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驰名商标并不是商标法上的一种特殊商标,而是法律为所有商标提供的一种可能的保护”。目事实上,驰名商标不仅具有光环效应、磁场效应,给企业带来声誉和正面的经济效应,在社会公众心目中产生认同和信任;还具有“核裂变”效应、带动效应,能够使企业积蓄力量快速发展,还对城市经济、地区经济、甚至国家经济产生巨大带动作用。所以一些地方政府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被评定为驰名商标的企业予以高额奖励,并在税收等方面予以照顾。在政府的评价目标导向下,许多企业不惜代价,千辛万苦去取得驰名商标的认定。可见,驰名商标在我国已经广泛的被认为是一种荣誉称号,这种对驰名商标的误读既不利于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也不利于我国驰名商标认定制度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驰名商标变成企业推销产品或服务的工具。目前,无论是经商标局或商标评审委员会行政认定,还是经人民法院司法认定的驰名商标,其效力仅对该个案有效,并不必然对其后的案件自动具有拘束力。但是目前获得驰名商标认定的广大企业似乎对“被动认定、个案有效”无动于衷,纷纷对所获得的驰名商标进行大力宣传,其有召开新闻会、媒体广告、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而且,在宣传驰名商标时,有些企业并不标明其驰名商标的使用范围,而是醒目标明“某某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当“中国驰名商标”作为一种荣誉称号出现在商品上或广告中,企业将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作为其“品牌战略”的目标时,国际上通行的驰名商标制度在中国事实上已经被“异化”了。这一现实表明,我国某些企业获得驰名商标认定的主要动机似乎不在于保护其商标不被侵权,这与驰名商标认定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现行法律中没有对驰名商标所有人滥用商标权的行为予以限制的有关规定,设定某些驰名商标所有人滥用驰名商标。当大多数公众对驰名商标认定的效力还不甚清楚的时候,这种宣传可能能够取得一定的商业效果,但长此以往,不但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也会给商标所有人带来负面影响,甚者毁了自己的品牌。

(三)司法认定成为企业获取驰名商标的捷径。一旦某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则使用该商标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瞬间剧增,但驰名商标属于商标中的稀缺资源,对绝大多数商标而言,被认定为驰名商标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目前,通过行政程序认定驰名商标需耗费较长时间,由地方工商局层层上报到国家工商总局,至

少一至两年才能申请下来。相比之下,司法认定就比较简单,中级法院都可以完成驰名商标认定,法律规定的审理期限是六个月,一场官司下来,一般是半年到一年就有结果。所以,企业更热衷于“司法认驰”,通过司法途径认定驰名商标,较行政认定驰名商标“来得既快捷又省事”。于是,一些商标所有人把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当作获得驰名商标的捷径。在司法实践上,由于各级法院认定驰名商标的标准不够统一,最高法院出台的《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备案制度》只能起到事后监督的作用,在司法统计上具有重要意义,不能对基层法院进行司法认定驰名商标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四)驰名商标认定的“设局”现象出现。由于驰名商标是稀缺资源,因此企业受利益的驱动,不是把精力放在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技术、完善售后服务上,而是想方设法搞一个驰名商标的“牌子”。一些企业滥用驰名商标认定程序,常常超越权利保护的范围,滥用权利,有意进行一些“设局”行为。实践中,企业投入巨资通过律师、机构“买驰名商标”,通过原、被告合谋生造商标侵权案例而导致驰名商标被认定的事例屡见不鲜。这既给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提供了生存空间,又滋生了一批专门帮助企业进行驰名商标认定的中介。机构、律师,最终导致了被认定的驰名商标呈现几何式增长,降低驰名商标的“含金量”。这种掺杂利益而认定的“驰名商标”,在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名不符实,直接影响同行业的竞争者,不被消费者所认可。

三、驰名商标认定异化的治理思路

按照马克思主义异化观,所有异化都是人的对象化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异化活动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必将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加以克服。所以,在以《商标法》为主体,以《商标法实施细则》、《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等法规规章和若干司法解释、司法政策为基本框架的驰名商标制度体系下,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工作还有不断完善的空间。为了克服驰名商标认定的异化现象,当前就有运用立法上进行治理的必要。

(一)立法细化和统一驰名商标认定的标准。多部门执法的现象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特色,是现阶段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无论是行政认定,还是司法认定,驰名商标认定的标准都必须统一,这是普遍的共识。所以在《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之际,应当吸收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驰名商标认定有关规定、细则、标准以及行政认定的实践经验,应当吸收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备案制度以及各级法院进行司法认定的审判经验,将驰名商标认定的标准更加进行细化,然后进行统一。不要让人为主观因素在驰名商标认定问题上占据主导地位,而是要让客观的实际情况、市场规律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同时,在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统一行使行政认定驰名商标权力的现状下,从司法安全角度考虑,司法机关也应当将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管辖权上收,统一到高级人民法院。

(二)立法增加驰名商标认定的必要性审查原则。严格依照法律及有关规定办理或审理涉及认定驰名商标的案件,只有确有必要时才可以认定为驰名商标。审理商标侵权案件,认定驰名商标不是案件的终极目的,只是确定侵权的前提条件。因此,实践中只有确有必要认定驰名商标时,有关部门才可严格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进行认定,防止不当认定损害驰名商标制度的公信力。如果没有必要通过认定驰名商标来确定侵权的成立,有关部门对此类案件也不应作出驰名商标的认定。在《商标法》第三次修改时,可以将驰名商标认定的必要性审查原则纳入驰名商标认定必须主动考虑的因素,充分考虑申请的动机、诚信等。

驰名商标申报材料篇8

一共有68个注册商标里分别都含有“玉草”两字。

但是曾被评为“中国农药十大品牌”之一的“玉草净”却有可能面临着改名的命运,因为“玉草”两个字使这家除草剂行业全国排名第二、的生产厂陷入了一场商标争夺战。

“我们创建的商标,不被允许注册,反而还被后来注册的近似商标反告我们侵权。”2011年8月18日,因商标案件忙得焦头烂额的山东侨昌公司总经理任立生,依旧觉得这事荒谬可笑。他和公司都还在等待着法院的判决――一个月前,这起商标行政纠纷案刚刚在一中院一审完毕。

“玉草” 相煎为哪般?

“玉草净,就是玉米地里除草用的除草剂。”

任立生解释自己公司草创品牌时的想法,就是简单易懂。山东侨昌公司成立于1993年,在1995年创建了“玉草净”品牌。

1998年,“玉草净”已经逐渐创出品牌影响力,公司甚至邀请知名演员赵本山为其做广告。

当年8月,侨昌公司在第5类除草剂商品上提出了玉草净的商标注册申请。可是,商标局却于1999年2月12日做出决定,认为该商标未表示出本商品的功能、用途等特点,因而予以驳回。

被驳回后,任立生和公司都认为或许很难再注册成功。之后两年,他们没有再提出申请。直到2001年商标法修改之后,任立生忽然发现不少以“玉草”为头的用于除草的农药商标如玉草通、玉草光、玉草施、玉草枪等纷纷获得注册,他决定再次尝试,并于2003年7月8日再次向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

但这次注册申请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2005年7月,玉草净的申请才获得了初审公告。

就在任立生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河北石家庄一位名叫丁守正的人却提出异议,认为“玉草净”与其在2002年12月9日申请的“玉草灵”商标构成近似,不应予以核准注册。异议提出后,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进行了复核。

“商评委认定了两个事,一个是不准许‘玉草净’注册,一个是认定‘玉草净’和‘玉草灵’的商标构成近似,这样的后果就是如果‘玉草净’无法注册成商标的话,继续使用,就涉嫌侵犯‘玉草灵’注册商标权了。由此,‘玉草净’多年来靠质量赢得的市场可能会一夜化为乌有。显然,这样的结果与法律所应追求的公平和秩序是相悖的。”曾作为山东侨昌公司一审人的谢冠斌律师说道。

得知这个判定结果后,任立生有好一会儿都没反应过来:为什么自己公司使用了那么久的商标,现在反倒侵犯别人的权利了?

“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我们十年如一日、艰辛创建、打造的‘玉草净’品牌,被别人恶意抢注了。

山东侨昌公司随后提起行政诉讼,这同样是一场马拉松长跑。

在侨昌公司案件材料里的最后部分,列出了几页名字关乎于“玉草”的商标资料,一共有68个注册商标里分别都含有“玉草”两字。这让任立生心里不禁冒起一个疑问――为什么“玉草灵”不去给那68个商标提异议,而偏偏找上了他们?

商标注册量世界第一的背后

公开资料表明,丁守正当时一口气注册的商标除“玉草灵”外,还有“宝锄”、“万灵”、“一盖灵”、“农丹”等,皆与农药除草剂有关。

任立生仔细研究商标现状后,恍然大悟:“我们玉草净是做得最大的品牌,他想钻空子,得到经济赔偿,逼迫我们买它的商标。”

这有点类似商标抢注,“只不过,这个案件有些复杂。”作为北京立方律师事务所主任,多年从事知识产权业务的谢冠斌律师对此颇为了解。

事实上,即便“玉草灵”这一名称,也有青岛、河北、山东等多家企业以此为名进行销售。“恶意复制、模仿、翻译的商标大量被申请,还有大量傍名牌的事情也在出现。”中华商标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葆霖说,国内,这样抢注的申请量每年可达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

9月初,在成都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商标节中的城乡统筹发展与实施商标战略论坛上公布了一组数字,――今年上半年,中国商标注册申请量同比增长34.省略”的域名,域名的注册侵犯了康王的驰名商标专用权,要求认定驰名商标。法院立案审查后,判定对方抢注域名侵权,然后康王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

可是等到后来这个案件遭到举报,人们才发现这个案件是个假案件。

“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是因为整个市场,已经有点畸形地在催生一个驰名商标认定。”陈文说,这种畸形还体现在地方政府的奖励与政绩考核。“在很多城市,很多县,区级人民政府,会对驰名商标的所有人,获得认定后,给与相应的奖励。”

这反过来又刺激更多的企业加入“抢驰名”的行列。

“当企业将获取驰名商标作为其品牌战略目标,地方政府将驰名商标当作政绩时,国际上通行的驰名商标制度在我国的实践中已经被异化了。”董葆霖说。商标官方加封,在某种程度上为企业贴上了“诚信”“质优”“品高”的保护标签,而一旦企业失信,其杀伤力则会波及整个行业。

在搜狐网一次公开调查中,询问网友众多产品称号中最相信哪一种。结果,在436票中,只有18票,4.06%的网友选择了相信中国驰名商标,而有高达78.06%的选择了:“哪个都不信,只信自己的研究。”

谁可驰名?谁可信赖?最终的投票权仍然在消费者手中,商标注册量大增凸显了知识产权意识的进步,但是企业品牌与诚信度的建立,则仍旧道路漫长。

驰名商标申报材料篇9

初夏时节,走进****发电厂生产车间,只见发电机组运转正欢,发电量数据在显示屏上不断攀升。在场的企业有关负责人**高兴地对**说;“是工商部门的大力帮扶,企业才有今天喜人的生产局面”。

不久前,**市工商局局长文建平在****发电厂走访时,获知该厂为争取世界银行贷款,急需变更企业主体。为此,企业老总一筹莫展。文建平积极为其出谋划策,建议企业采取动产抵押方式融资,并带领工商干部上门为企业办理好动产抵押登记之后,迅速安排工作人员陪同企业负责人赴京办理相关手续,使其顺利地从世行获得了1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为企业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工商部门急企业之所急,用创新的理念,一路跟踪服务,堪称服务企业的典范”。**言语中满是感激。这正是衡阳市工商局在全市推行服务“一化三基”工商联络员制度,主动帮扶企业的真实写照。

解决融资难题,指导申报商标,上门办理年检······凡此种种,无不是工商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真心实意帮扶服务企业的有力诠释。

一对一服务,个性化帮扶,作企业的“贴心人”

受国际金融海啸冲击,我市许多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生产滑坡、经营困难的状况。为深入贯彻省委“一化三基”战略,帮助企业度过“冰冻期”,市工商局成立领导小组,全面启动服务“一化三基”工商联络员帮扶企业工作。挑选559家有发展潜力、有带动影响力的企业作为工商联络点,从工商系统中精选出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作为工商联络员,建立一对一、多对一的联络关系。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吉振君一个人联络了建滔化工、中钢衡重、特变电工等5家企业,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家一把手联系的企业全部列为他的联络对象,党组其他成员都联系2家以上企业。

进企业门、听企业言、知企业情、解企业难、连企业心。在大走访活动中,全系统486位工商联络员共走访企业1856次,为企业提供涉及注册登记、年检事项、争创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等政策法律咨询1142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74个。今年2月,市工商局出台《关于促进衡阳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后,各联络员在第一时间就将促进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送到企业,真正在企业与工商部门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工商联络员制度采用“一对一,多对一”的联系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帮扶,“保姆式”的呵护。市建设银行是市工商局企业监督管理科科长谢卫华的联络企业,在衡阳开办了39家分支机构。两年前,该行所有网点年检都需来衡阳市工商局窗口办理,由于企业分支机构较多,地点较为分散,资料准备相对复杂,企业办理年检往往需来回好几趟,耗时费力。市工商局推行“企业办事预约制度”之后,这样的麻烦事变得十分的方便快捷了。今年5月,应市建设银行的预约,谢卫华率工作人员上门为其办理年检业务,现场解疑答难,指导其补充、规范资料,该企业当场准备年检资料、当场提交,工作人员当场受理、当场审核、当场加盖年检戳印,2个小时便办完了39家分支机构的全部工商年检手续。市建设银行财务会计部经理伍四清深有感触地说:“原来办一个分支机构的手续都要来回跑几次,花费好几天,现在近40个分支机构的手续一次性就办理好了,工商部门想得真是周到,为我们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今年以来,市工商局企监科先后4次组织工作人员深入衡钢、雁能等企业,集中办理了107家法人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年检手续。

走近企业,主动作为,做企业的“贴身指导员”

“‘走进’企业很容易,关键是要走近、亲近、贴近、靠近企业,让工商人的脉搏同企业一齐跳动!”正如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吉振君所说,市工商局推行建立重点企业品牌建设工作联络点制度,把

全市35家省著名商标企业和经济扩张力强、上升势头好的注册商标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制订帮扶方案,推进品牌战略,加快“一化三基”步伐。到目前为止,全市拥有著名商标71件;今年拟申报省著名商标15件,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驰名商标2件,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4月份,湖南金杯电缆有限公司的“金杯”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实现了衡阳历史上“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

为引导企业打造品牌,市工商部门多次深入“金杯电缆”,上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实施条例、《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增强企业争创驰名商标的意识;并帮助企业明确战略定位,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实行跟踪指导服务,从指导企业收集申报材料,到上报省工商局审核,提请国家工商总局认定,市工商局领导都是亲力亲为,做到有求必应。“‘金杯电缆’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工商部门一路指导、帮扶的结果。”湖南金杯电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祖勤说起工商部门服务企业感激不已。

工商部门还精心指导,帮助企业运用商标战略开拓市场。指导企业加强商标管理。如帮助紫光古汉集团成立商标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制定商标发展规划,把商标注册、使用、管理、保护、争创驰名商标同营销策略结合起来,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该公司还正在申请商标马德里国际注册,为打开国际市场大门创造条件。

他们还积极指导企业加强商标经营和商标宣传。如帮助“金拓天油茶”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商标,特别是在广告中,突出商标,从而扩大企业和产品知名度,使商标在消费群体中获得广泛认同,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创新服务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当企业融资的“好帮手”

为缓解企业融资难,市工商局努力创新服务方式,推出了股权出质、股权出资融资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筹措资金。衡阳巨子变压器集团股份公司在市工商局注册登记分局局长尹建奇的帮助下,以公司3个股东的股权出质,获得了1400万元贷款。衡阳鸿鑫实业有限公司的6个股东以股权出质,从市商业银行拿到了6000万元的贷款,使企业的“死钱”变成“活钱”,促进了生产发展。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题。工商部门密切关注民营企业生存态势,立足自身职能,积极探索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有效举措。他们积极推进股权质押融资,鼓励非上市公司的股东将持有的公司股权作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到今年5月31日,市工商局注册登记分局共办理了60件股权出质登记,为企业融资近1.2亿元。

市工商局还大力推动企业通过动产抵押登记获得担保贷款。衡南县工商局在开展“一化三基”联络活动中,向企业发放2200张“爱心联系卡”,“遇到困难找工商、碰到麻烦找工商”,已成为企业办事不顺时的第一反应。市东江金磊水泥有限公司上马第二条生产线,一时流动资金短缺。衡南工商联络员积极帮助该公司通过动产抵押和股权质押获得了1000万元贷款,今年1—5月,该公司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开展“一化三基”联络活动以来,衡南县工商局共办理企业动产抵押登记7件,为企业获得动产抵押贷款1720万元。

驰名商标申报材料篇10

这次修改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不仅涉及法律、法规和规章三个层面,而且涉及商标注册、管理和保护中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一、放开了权利主体

原《商标法》规定外国的自然人和法人可以在我国申请商标注册,但我国自然人除个体工商户外,均不能申请注册商标。现《商标法》第四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商标局申请商品商标注册。”“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提供的服务项目,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商标局申请服务商标注册。”增加了我国自然人申请商标注册的规定。这一规定,意义重大,因为它使我国商标专用权的潜在主体一下子扩大了许多,使我国的商标申请具有了更加广阔深厚的源泉。

二、扩大了保护客体

原《商标法》第七条将商标构成要素限定于文字、图形及其组合。现《商标法》第八条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将立体商标和颜色组合商标也纳入了我国《商标法》保护的客体范围.从而扩大了我国《商标法》的保护范围。这与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第十五条的规定是一致的。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商标的保护范围还会逐步扩大。

三、完善了注册程序

(一)完善了商标注册禁用条款的内容

商标不予注册的理由包括绝对理由和相对理由。绝对理由是商标自身不能作为商标注册的情形,相对理由包括缺乏显著性,但经过使用获得显著性后,可以作为商标注册的情形,以及相对于他人商标权有冲突,不能作为商标注册的情形。原《商标法》第八条实际上没有区分这两种情形。现《商标法》对此进行了完善,将第十条规定为不予注册的绝对理由,并增加了不得将官方标志、检验印记作为商标注册等内容。为保护官方标志和检验印记等标志提供了法律依据。将缺乏自身显著性规定为第十一条,与原《商标法》相比,该条在“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前加了“仅有”的限定,在“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前加了“仅仅”的限定,同时将缺乏显著特征的情形也作了规定。对这三种情形,如果经过使用取得了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就可以作为商标注册。这与《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等国际条约的规定一致。

此外,《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注册商标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或者含有地名,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这表明现《商标法》虽然不禁止商标中含有商品的通用名称等内容,但并没有赋予商标注册人对这些内容的专有权。这是因为作为一项法律赋予的权利,商标专用权和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一样,并不是一项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利,也存在合理使用问题,即法律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商标专用权人无权制止他人的合理使用,以平衡权利人和其他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二)增加了保护在先权利和不得抢注他人商标的规定

在有关民事权利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保护在先权利是一项基本原则。对商标专用权而言,在先权利不仅包括他人在先的商标专用权和在先申请权,也包括他人在先的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权、商号权、姓名权等民事权利。关于申请注册的商标与他人在先的权利发生冲突如何处理的问题,原《商标法》没有规定得这样清楚。另外,抢注他人商标的现象,也一直是广大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现《商标法》第三十一条中就解决这两个问题做出专门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这一规定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增加了部分驳回的规定

申请人申请将一个商标注册在同种类商品中几个商品上使用,存在着在部分商品上可以核准注册,在部分商品上不能核准注册的情况。原《商标法实施细则》对此没有作出规定,但在马德里国际注册程序以及其他大部分国家的商标注册程序中,部分驳回是一种重要的驳回方式,且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合理的、经济的,受到申请人的欢迎。根据我国商标注册实践的需要,《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商标局对受理的商标注册申请,依照商标法及本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或者在部分指定商品上使用商标的注册申请符合规定的,予以初步审定,并予以公告;对不符合规定或者在部分指定商品上使用商标的注册申请不符合规定的,予以驳回或者驳回在部分指定商品上使用商标的注册申请,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同时,这条规定删去了《商标法实施细则》规定的审查意见书制度,使商标审查更加快捷。

(四)完善了注册商标的撤销程序

原《商标法》第二十七条关于撤销商标注册的规定,没有区分违反禁用条款的撤销和与他人在先权利冲突等情形的撤销,也没有对当事人申请撤销的时限做出规定。现《商标法》第四十一条对此进行了完善,规定:

“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本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或者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由商标局撤销该注册商标;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

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本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三十一条规定的,自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五年的时间限制。

除前两款规定的情形外,对已经注册的商标有争议的,可以自该商标经核准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裁定。”进一步完善了注册商标的撤销程序。

(五)加强了司法监督

原《商标法》规定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裁定为终局的决定、裁定。当事人不能就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裁定向人民法院。现《商标法》对原《商标法》的规定作了修改,规定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或者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将商标确权案件的终局决定权赋予了人民法院。这样修改,也符合TRIPS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即有关获得和维持知识产权的程序中作出的终局行政决定,均应接受司法或者准司法当局的审查。

四、加强了商标使用的管理

关于商标使用中的违法行为,原《商标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三条和第三十四条作出了规定。现《商标法》对此基本未作修改。其第四十五条规定:“使用注册商标,其商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不同情况,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报或者处以罚款,或者由商标局撤销其注册商标。”第四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法第六条规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申请注册,可以并处罚款。”第四十八条规定:“使用未注册商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制止.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报或者处以罚款:

(一)冒充注册商标的;

(二)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的;

(三)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

这些规定,规范了商标使用行为,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商标违法使用行为处以罚款,但没有规定具体罚款的额度。因此,《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依照商标法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数额为非法经营额20%以下或者非法获利2倍以下。依照商标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数额为非法经营额10%以下”。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商标违法使用行为处以罚款时的法律依据更加充分。

五、强化了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

(一)完善了对商标侵权行为的界定

1、完善了关于销售者侵权责任的规定

原《商标法》第三十八条对商标侵权行为作了界定。作为补充,《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对该条第(4)项作了解释,基本上包括了各种损害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但是,原《商标法》第三十八条第(2)项及《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第(1)项中有关“明知”、“应知”的限制性规定给执法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使一些侵权行为逃避了法律的惩处。现《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二)项规定“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也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删去了原《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细则》关于“明知”、“应知”的规定,完善了商标侵权行为的规定。同时,由于销售者,特别是一些经营规模很大的销售者,不可能对其销售的商品是否侵犯他人的商标专用权都一一清楚,如果让其承担所有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将不利于销售业的正常发展。现《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对不能证明的,则仍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增加了“反向假冒”侵权的规定

反向假冒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反向假冒行为的定性问题曾在我国引起广泛的争论,有的观点认为反向假冒行为是一种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有的观点则对此持否定态度。原《商标法》对此未作规定。

现《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四)项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也是一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从而为我们今后处理反向假冒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加大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商标侵权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

原《商标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了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政处罚,包括责令停止侵权行为、罚款。现《商标法》第五十三条对商标侵权行为的行政处罚进行了完善,规定:“有本法第五十二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们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可处以罚款。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侵权人期满不又不履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这样修改,也符合TRIPS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即为了对侵权活动造成有效威慑,司法当局有权在不进行任何补偿的情况下,将已经发现正处于侵权状态的商品排除出商业渠道、予以销毁。

这条规定有这样三个问题值得注意:

1、鉴于商标专用权民事权利的性质,明确规定发生商标侵权纠纷时,当事人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专用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充分考虑了权利人依照自己的意愿解决商标侵权纠纷的情况。

2、明确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处理商标侵权案件时可以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侵权的工具,加大了对商标侵权人的处罚力度,有利于制止目前比较严重的各种商标侵权、假冒行为。

3、对侵权赔偿部分,明确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就侵权赔偿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能责令侵权人进行赔偿。这样就明确了商标侵权赔偿的法律性质,理顺了法律关系。

此外,该条虽然规定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处以罚款,但没有规定具体的罚款数额。《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罚款数额为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罚款数额为10万元以下。”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商标侵权行为处以罚款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限制。

(三)增加了行政查处手段

原《商标法》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有规定具体措施。《商标法实施细则》虽然规定必要时可以“责令封存”与侵权活动有关的物品,但这对制止侵权行为是很不够的。为进一步加强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现《商标法》第五十五条将《商标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上升到法里做出规定,并赋予行政执法机关查封、扣押侵权物品的权力。

(四)进一步强化了对商标专用权人的赔偿力度

1、增加了赔偿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的规定

原《商标法》中有关于商标侵权赔偿的规定,但不够完善。现《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这样,商标专用权人为了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如合理的调查费、律师费等,都可以依法得到赔偿。有利于维护权利人制止侵权行为的积极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制止商标侵权行为,也符合TRIPS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即损害赔偿费应当足以弥补因侵犯知识产权给权利持有人造成的损失,司法当局有权责令侵权人向权利持有人支付其开支。

2、增加了法定赔偿的规定

在实践中,商标侵权行为的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往往难以确定,这对制止商标侵权行为,保护商标专用权人的合法利益非常不利。现《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前款所称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在《商标法》中首次引入了法定赔偿额的规定,并将最高限额定到五十万,有利于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根据该规定,在商标侵权行为的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能够确定时,商标专用权人所获赔偿仍然应以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来确定,并且没有最高赔偿额的限制。六、增加了诉前禁令、证据保全和财产保全的规定

原《商标法》没有涉及诉前禁令、证据保全和财产保全的内容。现《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商标专用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

第五十八条规定:“为制止侵权行为,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在前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这样规定,符合TRIPS第五十条的规定,即司法当局有权采取有效的临时措施,防止任何延误给权利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或者证据灭失。

七、明确以商标法律制度保护地理标志

关于地理标志的保护,《巴黎公约》和《保护原产地名称里斯本协定》中使用的是“原产地名称”这个术语。TRIPS则采用了“地理标志”一词,并要求各成员保护地理标志。早在1994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商标法实施细则》的授权制定了《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在我国首次规定以证明商标的形式来保护地理标志。

现《商标法》第三条明确规定证明商标可以证明商品的原产地。第十六条也规定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这就从国家法律的层次上明确将地理标志纳入了《商标法》的保护体系。

为了完善地理标志的保护,《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地理标志可以作为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申请注册。以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注册的,其商品符合使用该地理标志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要求使用该证明商标,控制该证明商标的组织应当允许。以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注册的,其商品符合使用该地理标志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要求参加以该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注册的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应当依据其章程接纳为会员;不要求参加以该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注册的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的,也可以正当使用该地理标志,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无权禁止。”

国家工商总局《6号令》根据《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主要对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注册的程序作了规定。TRIPS协定第二十四条第9段规定:“对于在其来源国不受保护或终止保护的地理标志、或在来源国已废止使用的地理标志,本协定无保护义务。”也就是说,如果我国的地理标志没有在我国获得地理标志的保护,世界贸易组织其他140多个成员就没有义务保护我国的地理标志。因此,使我国的地理标志尽快获得我国《商标法》的保护,对于促进我国地理标志产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扩大特色农业生产规模,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自1994年到2002年底,商标局已受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申请200多件,分别来自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美国,核准注册90余件。如我国新疆的“库尔勒香梨”、“哈密大枣”,江西的“景德镇陶瓷”、浙江的“绍兴黄酒”、福建的“漳州芦柑”、重庆的“涪陵榨菜”、山东的“章丘大葱”等,以及美国的“佛罗里达柑橘”。

八、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提升到国家法律法规的层次

保护驰名商标是商标保护中的重要问题。《巴黎公约》第六条之二、TRIPS第十六条规定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保护驰名商标联合建议》则以更详细的规定,向其170多个成员建议对驰名商标进行保护。

1993年我国在修订的《商标法实施细则》中规定对公众熟知商标进行保护。接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1996年了《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简称原《56号令》),明确对驰名商标进行保护。在这次修改中,《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增加了保护驰名商标的内容,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从部门规章的层次提升到国家法律、法规的层次。

现《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中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这条规定,明确了在相同、类似商品上保护未注册的驰名商标和在不相同或者不类似的商品上保护已注册的驰名商标,并将这种保护明确为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此外,在第十四条规定了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的因素,为主管机关认定驰名商标提供了法律依据。第四十一条对驰名商标所有人申请撤销他人注册商标的时限作了规定。

根据《商标法》关于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的规定,《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依照商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在商标注册、商标评审过程中产生争议时,有关当事人认为其商标构成驰名商标的,可以相应向商标局或者商标评审委员会请求认定驰名商标,驳回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商标注册申请或者撤销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商标注册。有关当事人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交其商标构成驰名商标的证据材料。”对《商标法》第+三条所述“不予注册”进行了明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使用商标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有关当事人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禁止使用。当事人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交其商标构成驰名商标的证据材料。经商标局依照商标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认定为驰名商标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侵权人停止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使用该驰名商标的行为,收缴、销毁其商标标识;商标标识与商品难以分离的,一并收缴、销毁。”对《商标法》第十三条所述“禁止使用”进行了明确。此外,《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对解决企业名称与驰名商标的冲突进行了规定。

根据《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国家工商总局《5号令》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完善了“驰名商标”的概念

原《56号令》规定:“驰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注册商标。”根据《商标法》第十三条要求对未注册的驰名商标和注册的驰名商标都要给予保护的规定,总局《5号令》将驰名商标定义为“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具有较高声誉的商标。”取消了驰名商标必须是注册商标这个条件。同时,根据地域原则,驰名商标需要在受保护的国家驰名,增加了要求保护的驰名商标应“在中国”范围内驰名的规定。

(二)修改了在商标管理工作中驰名商标申请认定的程序

鉴于在注册、评审工作中当事人请求对他人商标不予注册的有关程序在《商标法实施条例》中已作了规定,并鉴于《商标法实施条例》规定商标管理过程中涉及保护驰名商标时,由商标局进行认定,《5号令》侧重规定了商标管理工作中请求禁止他人使用的程序。规定在商标管理工作中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的案件由市、地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并规定了市、地级、省级工商局在驰名商标认定程序中的作用和各有关环节的工作时限。

(三)修改了有关驰名商标认定效力的规定

根据《商标法》第十四条的规定,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是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的因素之一,并考虑到我国商标保护工作的实际,为合理界定驰名商标认定的效力,第十二条规定:“对曾经被我国主管机关认定为驰名商标并在与其不类似商品范围内予以保护的,当事人再次要求在该保护范围内予以保护时,可以提供我国有关主管机关将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予以保护的记录,对方当事人对该商标的驰名不持异议,或者有异议但不能提供该商标不驰名的证据材料的,受案机关可以依据该保护记录,对案件作出裁定或处理。”

九、对商标国际注册的实施办法作出规定

我国于1989年10月4日加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以下简称《马德里协定》),并于1995年12月1日加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以下简称《马德里议定书》)。通过这两个系统到我国的国际注册,2000年的申请量为16,837件,2001年为17,1408件,2002年为13,681件。2000年的注册量为12,807件,2001年为16,259件,2002年为19,265件。到2002年底,通过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系统在我国获得注册的商标已192,999件。同时,到2002年底,我国通过这两个系统到其他国家的国际注册申请共有2,450件。

为了实施《马德里协定》、《马德里议定书》以及《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及该协定有关议定书的共同实施细则》(简称《共同实施细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曾于1996年5月24日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了《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实施办法》(简称原《实施办法》),并于1996年6月1日起施行。《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商标国际注册依照我国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办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根据《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条例》、《马德里协定》和《马德里议定书》及其《共同实施细则》、其他部门规章,并根据原《实施办法》实施以来的实际情况,这次,总局《7号令》对原《实施办法》作了适当的修改。明确了国家基础注册或者申请、马德里协定有关的转让、许可和删减申请、放弃申请等具体内容。

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系统是一个简洁、经济、快速的国际注册保护系统,本办法的出台,有利于促进我国经营者的商标、地理标志尽快获得国际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