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管理任务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8 23:34:41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1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NET;智能管理系统;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0―0128―04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当前形势下,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上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2]:高校扩招给教学工作带来压力,实验室、设计教室等教学资源非常紧张,学生没有固定的毕业设计场所,不能及时获取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信息;扩招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学生很难拒绝用人单位的实习要求,对外出实习的学生难于管理和监控;部分指导教师由于科研任务要求,有时到外地出差,与学生面对面指导机会有限,需要有一个能与学生交流、指导的网络平台。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究设计了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

一系统功能概述

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是为了建立一个毕业设计(论文)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指导的平台,同时又有利于教学管理者进行质量监控,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3]。系统涵盖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实现了课题申报、双向选题、任务书下达、开题报告提交、中期检查、论文提交、论文答辩、评优复审、成绩汇总、文档材料打印、统计分析、数据归档全程网络化管理。学生无论在哪,只要有网络,都可以查询到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信息;指导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系统与学生进行交流,查看学生的研究进度,监控校外实习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各级管理人员可以方便的获得各种汇总、统计信息,对全校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监控。

二系统流程分析

系统设计是建立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上的,系统内每一个环节的数据结果都作为下一个环节的数据基础,实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全流程网络管理,管理流程图如图1所示:

1 初始设置

由教务处设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起止时间,各学院设置中间环节(申报课题、下达任务书、提交开题报告等)的截止时间,方便各学院灵活管理。教务处进行相关参数设置,如每个指导教师可指导的学生人数,各答辩小组的优良率等,启动本学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 申报课题

指导教师拟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后,在系统中进行课题申报工作,填写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对学生的要求等内容,并指定课题适用的专业。

3 双向选题

系统内的选题方式为双向选择。首先由学生在适用其所在专业的课题中选择三个课题,分别对应三个志愿,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志愿,分批次为每个课题选择学生。

4 下达任务书

双选结束后,学生与教师的课题间确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指导老师填写任务书并提交,由专业负责人、教学院长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学生即可查看任务书的具体内容。

5 提交开题报告

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初步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填写开题报告,上传文献综述或外文翻译,提交给指导教师进行审核。

6 中期检查

指导教师对其指导的每个学生进行检查,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并进行打分;学院召开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座谈会,教学秘书填写《毕业设计(论文)师生座谈会记录表》;教务处可查看每个学生的中期检查情况和各学院的会议记录。

7 提交毕业设计(论文)

中期检查后,学生可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初稿,由指导老师进行审核,学生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可多次审核、修改)。 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学生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定稿。

8 评阅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核、评分通过后,由专业负责人为该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分配一名评阅教师,评阅教师对该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阅、打分。

9 论文答辩

秘书安排论文答辩组并指定各组中答辩的学生、答辩成员、答辩秘书。答辩秘书负责录入答辩成绩、答辩小组评语。

10 评优复审

教务处设置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比例,各学院按比例推荐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抽检毕业设计(论文)由教务处按比例随机抽取产生,也可以按学号的尾数抽取。评审专家在网上进行评审,产生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不及格毕业设计(论文)。

11 数据归档

对当前学期的所有毕业设计(论文)数据备份,同时初始化系统,为下一学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做好准备。

三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置

结合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工作流程及各个环节间的数据关系, 系统设置了学生、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教学院长、教学秘书、评审专家、答辩录入员、教务处8个角色。各角色按权限访问公共数据库,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4]。通过公共数据库,将各角色功能模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1 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的主要功能有:选择课题、查看任务书、提交开题报告、提交论文草稿、提交论文定稿、对指导教师进行评价、查询成绩及交流互动等。课题选择采用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可以选择三个志愿,教师按志愿分批次选择学生。

2 指导教师模块

指导教师模块的主要功能有:申报课题、课题双选、填写任务书、审核学生开题报告、对学生进行中期检查、审核论文、论文评阅。指导教师在为每一个课题选择学生时,实行按志愿分批次选择的方式,各批次开始选择的时间由学院教学秘书设置。

3 专业负责人模块

专业负责人模块的主要功能有:审核课题、分配课题、审核任务书、分配评阅教师、查看过程信息、特殊情况处理。专业负责人在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过程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指导教师申报的课题,可以设置为适用于相近的若干专业,但各个专业负责人有审核决定权,只有专业负责人审核通过,该课题才能被该专业的学生选择。系统可以进行两轮双选,对于两轮双选后仍然“落选”的学生,由其专业负责人为其在剩余的课题中分配一个课题。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必须由专业负责人审核通过后,学生才能进行查看;审核不通过,将退回给指导教师进行修改。专业负责人还承担了毕业设计(论文)进展监控的作用,他可以查看各个环节的进展情况,如课题双选信息、学生开题情况、任务书下达情况、中期检查情况,对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及教师进行督促。

4 教学院长模块

教学院长模块的主要功能有:课题、双选结果、审核任务书、查看过程信息等。指导教师申报的课题经专业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教学院长统一后,学生才能开始选择,保证选题的公证性。学生和教师的课题双选结束后,双选结果经教学院长后生效。教学院长可查看各专业的工作计划、课题进度、指导日志等,对各个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监督。

5 教学秘书模块

教学秘书模块的主要功能有: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时间截点设置、账号管理、院级公告管理、答辩小组管理等。对于原数据库中没有的账号,如外聘教师等,教学秘书可为其新增一个账号。

6 评审专家模块

评审专家对所属专业的抽检论文及评优论文打分并填写意见,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改进。

7 答辩录入员模块

答辩录入员负责录入学生的答辩成绩、答辩评语。系统将按照预设的权系数,将学生的三个成绩(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评分)加权求和,自动生成最终成绩。

8 教务处模块

教务处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统筹管理者,同时也是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超级管理员。教务处模块的主要功能有:时间设置、初始设置、校级公告管理、用户权限分配、过程信息查看、论文抽检及评审、数据归档等。

四系统主要特点

1 功能特点

(1)课题双向选择,教师和学生具有充分的选择自由度。

(2)支持团队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成毕业设计(论文)团队。

(3)网络抽检与评优,提高了评审工作效率,保证了评审工作的公正、严密性。

(4)多角色的权限设置,同一个账号可以有多个角色。如某个指导教师的一个账号,可同时具有专业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的双重角色,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5)引入了数字签名技术,实现无纸化办公。

(6)系统设置了交流互动功能,用户登陆后可与系统内的任一用户相互发送留言。

2 智能特性

(1)全程进度控制。结合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可分别设置课题申报截止时间、双选结果截止时间、任务书下达截止时间、中期检查截止时间、答辩截止时间等,学生、指导教师将根据进度安排要求,完成各阶段的任务。

(2)操作信息提示。根据进度,系统会自动给出操作提示。例如在选题期间,如果学生未进行选题,学生登陆系统后会有小窗口提示其需要进行选题,窗口上同时有选题的超链接。对于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等有未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如课题未审核、任务书未提交等,在登陆系统后将收到相关的提示信息,提示其去进行相关操作。

(3)处理状态提示。在完成某一环节的操作后,系统都会给出下一环节的处理状态提示。如学生选择课题后,会出现两个状态提示:教师选择状态(未选择/已选择)和教学院长状态(未/已),学生对选题的进展情况一目了然。对于课题申报、任务书下达等情况,系统都会给出下一环节的处理状态提示。

(4)自动保存指导记录。专业负责人对课题的审核、修改意见,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论文的审核修改意见,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等,系统都会自动保存,方便日后的查询。

(5)实时监控。管理人员(专业负责人、教学院长、教务处等)可实时查询过程信息,如课题申报、课题双选情况,查询课题进展情况,如任务书下达、开题报告提交情况,方便质量监控与管理。

(6)统计分析。自动生成各种分析图表,柱状图、饼状图,统计表等。如各专业选题性质的分布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优良率统计表,不同选题性质与优良率的比例表,历届师生比与优良率的对比表,教师职称与优良率的对比表等,为日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7)数据对接

系统数据库设计规范,方便与其他数据库对接。系统登陆时使用的是教务系统中的视图,直接使用教务系统中的账号即可登陆。系统可导出各种格式的成绩,方便将成绩直接导入至教务系统,实现与教务系统的无缝对接。

五系统实现

1 系统平台搭建

系统采用B/S结构,Web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 server 2008,信息服务软件为IIS 7.0[5],数据库服务器使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

2 开发工具及关键技术

系统采用了微软提供的Visual 开发工具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工具。使用微软的SQL Server 2005与.NET配合开发,能够提高.NET应用程序的数据存储效率。系统使用技术进行开发,它使用WebForms接口,摆脱了以前ASP难以开发的缺点,赋与像Windows Forms一样的开发环境,能够适应和解决复杂的互联网需求。

六结束语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是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针对当前时期下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前期软硬件资源配置情况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研究设计了基于.NET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它是一套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贯穿于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了毕业设计(论文)整套操作管理流程无纸化、网络化。经过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试运行,目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效率,并且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同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去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各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EB/OL].

[2] 卢立珏.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85-86.

[3] 李海晨.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5):75-76.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2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 毕业论文 管理系统 ASP

远程开放教育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建立的具有双向交互功能的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普及化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环节中,毕业论文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中的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各个院校的校园网络的日益完善,各远程教育院校已广泛采用远程教育平台开展课程教学,但采用网络平台进行毕业论文指导环节的目前来看还比较少,基本还是采用传统面授的指导模式。为了提高该教学环节的工作效率,打破传统的面对面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本文设计了一种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经过实践,该系统可以为学生、教师、班主任和管理员提供一个交互平台,规范了教师、班主任及管理人员在论文指导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学生、班主任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1 系统分析

本系统是根据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实际,涵盖了学生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全过程,实现了学生分组、论文选题、毕业论文相关文档的提交与管理以及成绩统计与管理等功能。

1.1 系统需求分析

该系统是针对地市级电大毕业论文管理的现状,坚持“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解决论文辅导具体业务的网络化与自动化,达到利用该平台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提交、指导、评价与查询等具体业务的自动化管理目的,为支持电大师生网上非实时毕业论文辅导教学活动提供了互动平台。该系统主要针对地市级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因此用户群主要定位有四种,分别是系统管理人员、班主任、学生和指导老师。系统管理人员主要是完成系统数据维护、各类用户权限的分配、系统安全维护等。班主任主要是负责学生分组、督促与查看学生论文进度情况、统计班级论文完成情况和沟通联系学生等。学生主要是根据时间节点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论文初稿的提交、查看指导老师的评语、修改论文、提交终稿等。指导老师主要是布置毕业论文选题、审核选题、跟踪查看学生论文、写出修改意见与评语、给出论文成绩等。由于针对的是四种不同类型、不同权限的用户,因此该系统必须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简单的操作流程和专业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使系统的所有使用人员经过简单的业务培训就能很好地得到应用。

1.2 业务流程分析

地市级电大毕业论文工作的一般业务流程是:教学管理部门(教研室)毕业论文指导任务;毕业班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并分配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与班主任组织学生开会并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学生进行选题;指导老师查看选题并同意撰写初稿并提交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审核,这样反复几次后,最终定稿,并给出初评成绩。教学管理部门负责整个流程的监管。鉴予此,本系统的主要工作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1.3 总体功能分析

设计开发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解决师生论文辅导存在时空矛盾的关键问题,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管理统计功能对论文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师生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主要涉及学生管理、论文选题、论文提交、论文评价、论文查询与统计等几个方面。根据这几方面数据管理上的需求,把系统分以下几个模块:系统用户管理、学生分组管理、选题管理、论文文章管理、成绩管理。系统总体功能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

系统用户管理:用户分为管理人员、班主任、教师和学生。每个用户根据自己的角色拥有不同的权限。例如管理人员和班主任可以查看每个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进度。指导老师只能查看自己所指导学生的进度和相关信息等。该功能模块就是实现对各种不同权限用户的管理,如输入与修改用户基本信息等。

学生分组管理:这个功能主要是针对班主任的。班主任根据教务部门的要求按照学生人数和指导老师的数量进行学生分组,指定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之所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指定指导老师,是为了便于教学部门监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论文指导工作。

选题管理:该功能模块是实现毕业论文题目的与查看、选题查询、学生选题、更改选题、审核选题等功能。毕业论文题目可以由指导老师进行并限定选题人数,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命题由指导老师审核。经审核后毕业论文题目进入指导老师的选题库,该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都可以查看并进行选题。当学生选题人数超过毕业论文限定选题人数时,就要求指导老师要进行筛选,并指定学生进行重新选题。

论文文章管理:本系统采用上传与下载的文章管理方式来实施论文指导过程。具体实施方式是学生上传文章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查看并下载文章,然后指导老师线下评阅文章并在文章中标注修改意见,然后把标注有修改意见的文章上传给指导老师,重复该过程直至论文定稿。

成绩管理:该模块主要是实现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分、并录入或修改学生成绩,按照指导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小结的录入等。

辅助交流管理:该模块主要是实现指导老师信息的、学生提问、老师答疑、师生互动讨论等功能。

2 系统主要模块实现

本系统是基于ASP三层架构进行开发的,前端开发工具采用HTML+CSS+JavaScript,后端开发工具采用,整体开发环境为ASP+IIS6.0+Access2003。操作系统是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采用其内置Web服务器IIS6.0。系统客户端通过IIS6.0与ASP应用程序进行联接。底层数据库系统开发采用Access2003,因为Access2003与Windows操作系统系统及ASP环境之间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2.1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

本系统涉及到多个用户,每个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管理员用户具有最高权限,包括所有设置、创建编辑所有用户权限。不同权限用户登录系统后产生的界面不同,因此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非常重要。本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是:给每张表每个模块赋予一个ID,并根据用户权限把ID写入用户数据信息表字段中,当用户登录系统时,先读取用户数据信息表,然后根据数据表中的字段里所包含的ID号来显示相应的用户管理界面。

2.2 选题管理模块实现

选题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我的选题列表、添加选题、批量导入选题、选题确认修改、导出我的选题和所有选题构成。我的选题列表主要列举出可供选题的题目和相关选题细节,并供学生进行选题;添加选题主要是实现教师或学生添加论文题目,教师可以批量导入或导出选题信息,而学生只能添加一个自己的选题并选择所添加的选题。添加选题界面如图3所示。

2.3 文章管理模块实现

文章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文章上传与文章下载功能。文章上传功能可以实现将文章上传给指定某个用户,如图4所示。例如,当指导老师点击文章上传按钮时,会显示该指导老师所指导的所有学生,然后可以选择某位学生,把文章上传给该学生。文章下载功能可以实现定位下载功能,例如点击文章下载,会显示所有该指导老师所指导学生上传的文章,点击某篇文章就可以下载该文章。

2.4 成绩管理模块实现

成绩管理模块主要有录入初评成绩、录入评审成绩、指导小结和查询导出功能。录入初评成绩是指导老师根据指导论文的质量给学生录入定稿成绩;录入评审成绩是指定的评审老师对学生论文评定成绩进行评审,并录入评审成绩。指导小结是供指导老师填写小组的指导小结;查询导出是实现查询或导出所选学期、所选班级的全部指导论文。

3 结束语

远程教育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是为了解决电大学生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遇到的工作效率低、交互性差、时空矛盾严重等问题,而采用ASP+IIS6.0+Access2003等技术设计开发的一个非常实用的管理系统。通过学校近几年的使用,该系统能够实现多班级选题管理的具体化、直观化、规范化,指导论文的网络化、合理化和公开化,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极大地提高了毕业论文指导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莹.远程开放教育辍学研究:结论与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3):79-87.

[2]毛林,田林,谢汶.基于Internet的网上论文辅导系统设计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11):58-61.

[3]覃发兵,葛玉辉.基于Java Web组件技术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J].计算机应用,2010,30(1):321-323.

[4]徐远棋,曾海.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2013,29(10):42-44.

[5]陈永强,谢维成,李茜.ASP数据库开发经典实例精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曾小平,吴暾华.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机与应用,2011,30(18):83-85.

作者简介

熊子东(1984-),男,广东省梅州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梅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教技科科员。

张志方(1967-),男,广东省梅州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梅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教技科主任。

曾三明(1979-),江西省赣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梅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教研室主任。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3

关键词: 任务驱动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应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1.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

学术界一般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是源自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建构主义观点。持建构主义观点的各位学者不断发展建构主义理论,形成了6种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实在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下,教师通过布置任务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协作学习,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任务,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过程是以任务为媒介,教师和学生二者双向积极互动(如图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任务则引领全过程。教师科学地布置设计任务,学生主动探究完成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主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任务的难易程度、吸引力及自身的惰性和能力水平等问题影响任务完成的进度、质量,教师要监控整个过程,及时同学生交流和反馈,将这一影响降到最低。另外,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中肯地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图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图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实践

1.高职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定位。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日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为实现组织目标,采用计划、组织、认识、领导和控制等手段,通过员工获取、员工培训、评价绩效和支付薪酬的途径,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科学。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借鉴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人类学、会计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总体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熟练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灵活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指导实践,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法律意识、人本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人力资源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包括人力资源理论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两个模块。根据课程的特点,该课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可以设计成六大任务: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每一个主任务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如人员招聘,可设计2个子任务,分别为制订招聘方案,人才甄别和录用。下面以子任务制订招聘方案为例,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具体运用(如表1)。

表1 子任务制订招聘方案的教学设计表

三、任务驱动教学的体会及建议

1.师资队伍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性决定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的必要性。要坚持“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的原则,建立专兼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可鼓励专任教师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到企业定岗实践锻炼、参加专项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实践技能;也可以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任专职或兼职教师增强教学团队的实力。

2.教材建设

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教材普遍理论化,缺少特色。高职任务驱动型教材要求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以任务驱动、项目载体、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进行编写。具体做法是创设教学情境,以具体项目设计教学单元,每个项目以一个或几个任务的形式呈现,知识点囊括学生需要掌握该任务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工作原理及方法。例如在编写人员招聘项目单元时,选择企业设置的招聘专员岗位为教学项目。将该岗位任职条件、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进行整合,按照任务实施过程进行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以任务形式开发的教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缺失。因此,编写教材时,可以对任务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扩展,加强任务与任务之间内在的逻辑性和衔接性。处理好任务与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能有效解决任务驱动性教材的系统性和适用性之间的矛盾,使任务驱动型教材发挥连接知识和技能的作用,保证任务驱动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3.实训条件

实训条件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建设是指校内外实训基地、实验室和户外拓展实训基地的建设。软件建设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测评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要积极开辟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户外拓展训练基地,通过到企事业单位参观考察、体验学习、专家讲座、情景演练,帮助学生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要开发人才测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人力资源教学模拟等软件,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的建设。

4.课程考核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考核可采用知识考核、成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知识考核占30%、成果考核占40%、过程考核30%。知识考核主要考查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成果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力资源岗位技能的掌握程度;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知识考核由任课教师出题,采取笔试的方式进行。成果考核依据学生递交的成果的知识运用情况及可行性,对成果进行评价。过程考核是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知识、技能、协作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

参考文献:

[1]刘春申.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研究――以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为例[D].西南大学,2009.

[2]孙来福.“三段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3]孙静,舒昌,梁欢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创新设计[J].教学教育论坛,2013,(04).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4

一、把专业室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做细、做严,使之成为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主心骨。

教务部的主要职责是为教学服务,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为取得高质量教学的效果实施相应的管理。本学年在教务部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52名,其中专业教研室29人,课程涉及采油、采气、仪表、提高采收率、油藏、机械基础、制图、管焊、电工等多学科,新教师数量多,教学任务繁重,多数教师的周课时达到20节,教学工作量大、教学管理、培训教学协调难度大。我是油气开采专业的老教师了,熟悉专业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熟悉教学过程,也了解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因此对专业室教学管理上,我以一个服务者的角色,力争用人性化的理念、负责的意识、以身作责的精神,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从细节入手,从严要求,从大局出发,深入到课堂,深入到教师中间,准确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及时帮助解决。以指导者的态度,指导年轻教师的教学,让他们在教学中学习,在教学中提高,在教学中成长。平时主动和年轻教师交流,解决年轻教师的困难和心理压力,把工作做细做活。

二.倡导民主自主的教研之风,使之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

教研活动是教务部的常规工作,每学期开学,我积极与教务部部长商讨教研活动主题与方式,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专业室的专题教研活动提高了老师们针对一个专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使一批新教师渐渐成熟,他们主动探究、独立工作的能力渐渐增强。教研活动也锻炼了一大批老老师,课堂教学中,他们大胆尝试,有思想,有观点,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对待学术真襟怀坦荡的态度,对别人存在的问题毫无保留地真诚地指出,也对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和建议也非常乐意接受。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中,老师们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真正达到了教研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目的。

三.有序组织学生论文指导审查工作,使之成为宣传中心教育品牌的有效手段。

六月到七月我组织油气开采和石油工程的教师对开采06班、地质06、钻井06班的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审查,并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指导了20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组织论文指导的过程中,学生因为工作岗位不能离开,不能到学校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就发挥网络的优势,组织老师在网上指导学生修改论文,派教师到现场亲自收取论文,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和老师们圆满完成230人的论文指导与审查工作,按时把质量上乘的论文提交到石油大学,为中心的势力和教学水平做了很好的宣传。

四.积极承担教学培训任务,把课堂当作超越自我的平台。

今年我承担完成的培训与教学任务有:

1.完成采油高级工培训班采油知识与技能培训7天,完成学时49个;

2.承担《采油工程》、《工程流体力学》、《渗流力学》等课程的函授教学,完成课时50个。

3.在西南石油学院承担大学生采油采气培训任务,连续6周,每周6天课,历时42天,完成学时288个。

4.假期承担集团公司采气技师培训项目的设计、教学安排、教学跟踪、现场考察指导、技术论文指导、技术交流的组织工作等,历时21天。

我认为教学是一项需要爱心与智慧的工作,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智慧来解决,智慧来自细心的观察,来自于潜心地学习、勤奋地工作,来自于不断地反思,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

教学上我可以算是一个老兵了,但我仍没有放弃对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以身作则,看重教学过程,备好课、上好课是我的追求。为此,我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我竭力寻找多种教学手段和技巧,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和培训质量。把课堂教学当作展示自我才华、超越自我的平台。

五.静下心搞教学研究工作,使之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

今年我参与了两项比较大的教学研究工作,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中心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1.开发申报了油田公司采油新工艺新技术培训教材编写项目,并负责该项目的编写工作,目前已组织三位老师完成编辑工作。

2.参与集团公司采气技师培训教材的编写,和四位老师一起圆满完成任务,争取明年初出版。

六.学习科学发展观,使之成为自己职业道德熏陶的信念。

半年来积极参加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通过学结,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价值观也有了正确的方向,对工作努力坚持“只干不说,先干后说,干好了再说”的态度,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我主动承担,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我努力去做,别人做不好的工作,我用心干好。对拿不准的事情,我请教领导,对领导安排的工作,我自觉服从,不折不扣执行,认认真真完成。

作为教学管理干部,我奉行“正正派派做人、诚诚恳恳待人”的原则,勇于负责任,敢于承担责任。用自己的行动说服人,用自己的真情打动人,用自己的人格感染人,努力把自己熏陶成为一个有大局意识,有团结心胸,有责任心的人。

在具体工作上,我以身作则,坚守岗位,积极协助全力配合余部长、栾书记和王部长的工作,主动沟通,积极协商,勇于承担,保证教务部工作稳定,人员团结,管理工作有序和谐。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5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55)

摘要:提出了一种职业院校课程与职业工种证书相融合的“课证融合”模式。该模式参照“任务引领型一体化训练模式“完成了“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课证融合”模式的设计——方法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及学习任务设计,并进行了“课证融合”案例分析。

http://

关键词 :课证融合;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5-0052-03

作者简介:贾晓宝(1976—),男,硕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建筑。

以往的职业资格培训不计平时成绩,学员只要通过职业资格的最终理论考试及实操考试即可获得相关证书。学员就算不来上课、不完成训练任务,教师也无法监督。为了提高训练质量,强化训练过程,2010年,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提出了基于“任务引领型一体化训练模式”的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鉴定,即平时任务训练占总实操成绩的60%,每次训练任务均要完成相应的理论作业及测试,理论作业分数计为理论成绩。学员培训完成后,只需要参加最终的实操考试即可,占总实操成绩的40%。通过“一体化鉴定”模式,可以全程监控学员,并确保学员能完成所有的训练任务,达到相应的职业资格水平。

针对社会人员,采用“一体化鉴定”模式能有效提高学员的技能水平,全面提升学员的专项能力;针对在校生,由于学生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及技能基础,且教学设备、教师配置不能满足“一体化鉴定”的要求,如果完全按照“一体化”鉴定模式操作的话,需要大量的学时,高校教学安排无法满足。那么,如何在高校推广“任务引领型一体化训练模式”?

根据“任务引领型一体化训练模式”的教学改革思路,结合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鉴定,笔者提出了“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将课内实训项目与“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过程考核实训项目(占60%)融合,将课内理论作业及理论考试与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理论考试融合,学生只需要参加“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综合实训考核(占40%)即可获取相应证书。现以“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的“设备监控”模块(“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有五大模块)与职业院校”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的融合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证融合”模式方法设计

“课证融合”模式包括实操融合和理论融合两个方面,如图1所示。实操融合是指将课内10个学习任务与“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助理级)16个过程考核实训项目(占实操考试的60%)对应;理论融合是指每个章节均安排理论作业,期末进行一次理论考试,学生即可免考“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理论科目。对在校生而言,只需要参加实操综合考试(占实操考试的40%)即可获得相关证书,完全实现“课证融合”。

二、“课证融合”模式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学习情境,并规划出本课程的一系列学习任务——电梯监控系统、供配电监控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系统、冷热源系统、空气处理系统等。同时,将课程内容和课程顺序进行解构与重构,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职业技能训练贯穿始终,注重知识衔接。课程教学内容重构如图2所示。

三、“课证融合”模式学习任务设计

根据“任务引领型一体化训练模式“的思想,首先要开发相应的训练任务,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及知识结构;任务从简单到复杂,且后一个任务既涵盖前一个任务的知识点,又是对前一个任务的提升;任务之间应有相似的操作流程,学生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升技能水平。

为此,把楼宇设备中的各个子系统进行了细分(如图3所示),开发了控制器面板操作、CARE软件基本操作、电梯系统监控、供配电系统监控、给水系统监控等10个实训任务。

那么,如何安排这些任务的顺序呢?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呢?我们按照从信号类型的递增到控制方式的递增,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安排。信号类型的递增是从最简单的只含有DI的电梯系统,到含AI、DI的供配电系统,再到AI、DI、DO的给水、排水系统,最后是含4种信号的其他系统。控制方式的递增是指从最简单的只需要监视不需要控制的系统,到只有一种控制方法的系统,再到两种控制方法的系统,最后是三种以上控制方法的系统。

按照这两种递增方式排序,10个任务的顺序如图4所示。由于从最简单的任务开始学习,难度不大,学生基本能理解并掌握,且大多数任务的训练流程基本一致——建原理图、进行点的编辑、硬件配置及控制方法设置、下载调试。在多次重复流程的任务中,再逐步增加难度,学生很有成就感。任务设置非常符合学习规律,在确保学生对知识点、技能点掌握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课内的学习任务设计好后,如何将课内学习任务与深圳市智能楼宇管理师实训项目对应呢?因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智能楼宇管理师培训每次只有三节课(2.5小时),且要完成至少一个任务的训练,由于基本不讲理论知识(要求学员有相关的理论基础,或上课前自学理论),在三节课的时间里教师先实训演示,再由学生完成相应任务,时间刚好。但对于无理论基础的在校生,显然课时是不够的。在每个任务实训之前,教师必须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会占用比较多学时。如果按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16任务来完成,学时远远不够,所以尽量将16个任务中同类的合并(如表1所示)。例如,将任务4(电梯运行状态检测编程与运行测控)及任务5(电梯自动监控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合并为学校实训中的任务3(电梯系统的监控)。这样,既可确保有足够的学时讲解理论知识,又有足够的学时完成训练任务。

综上,本文提出了一种职业院校课程与职业工种证书的“课证融合”方法,该方法参照“任务引领型一体化训练模式”完成了“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的“课证融合”方法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及学习任务设计,给出了详尽的“课证融合”案例,值得相关专业及课程实现“课证融合”借鉴和运用。

http://

参考文献:

[1]李长虹,马阳,闵光培.任务引领型一体化高技能人才训练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1).

[2]赵志群,杨琳,辜东莲.浅论职业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35).

[3]胡力勤,侯静宜.“任务引领型一体化模式”在建筑高技能人才培训中的应用研究——以智能楼宇管理师为例[J].科技信息,2013(18).

[4]茅小海.以任务为引领的维修电工理实一体化教学[J].职业,2011(2).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6

关键词:避难场所规划;任务驱动;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69-03

一、引言

避难场所规划与管理是防灾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主修专业课程,涉及专业概念、规范与学科范畴繁杂,但属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课程。目前,采用的传统“理论+案例”教学模式,仍以教师讲解为主,实操课时不足,灌输式理论讲解与模仿式实训环节,不能培养学生主观、独立思考的习惯,使知识体系被动强化接受,知识点易混淆;另一方面,教学过程过度依赖教师讲授,既要顾及合适授课内容与深度,又需兼顾设计生动案例,而实训更要设计详细实验步骤,教学效果亦不佳。[1]

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本文根据实际教学过程与授课特点,探讨避难场所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拟设项目导向,利用“任务驱动”结合案例分析教学,使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探索与小组协作,于“任务”实现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及细则。

二、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

避难场所规划与管理是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三年级主修专业课程之一,先期支撑课程为应急管理概论、灾害学原理、3S技术、管理运筹学,后期为防灾规划、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与应用及项目管理等必修课奠定基础。故本课程于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对学生学好后续课程,检验已学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有重要作用。本课程理论基础防灾设施选址优化,主要依托区域灾害背景与构筑物和生命线系统脆弱性,对区域避难率做出估计并得出避难需求;同时,本着安全、适用、平灾结合、方便避难等原则确定合理备选点,于此基础上进行系统选址、优化,进而为区域避难场所系统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故该课程为实际调研基础上,理论、规范指导下,进行分析实践的典型课程,教学内容可分理论讲解和项目实践两部分。前者可包括:避难场所系统灾害背景调查、层次分析、网络分析、选址优化、配套设施与规范、效率评价等。后者则由灾害背景与脆弱性评价、避难需求提取、设施备选地确定、路网构建、效率评价、单体设计等环节组成。综上,本课程授课既需明确基本理论与方法重要性,更要重视项目任务主导下实践与协作能力培养。

目前,受“理论+案例”教学模式影响,课堂教学以灌输式为主,实训仅按教师设计详细试验方案简单模仿,形式性较强。一旦面对综合、规范的际避难场所规划项目,学生掌握知识系统性不强,项目实施仍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学效果不理想。已有学者对此进行有益尝试,或于理论教学中精心设计案例辅助讲解以增强学生对感性认知;或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积累项目经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或科研课题。虽可取得一定成效,但项目激励仅能保证少数学生受到系统培训,而忽略了大部分同学积极性,[2]案例分析法则仍突出教师主导地位,不符合“以生为本”教学理念。[3]本文所采纳基于构建主义的“任务驱动”法,可立足于学生独立探索、团队协作,并能保证良好理论应用与实践效果。[4]

三、任务驱动法在避难场所规划与管理中流程设计

(一)学情调研与教学内容

任务驱动法作为教师主导下基于任务的“以生为本”教学模式,对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赋予了新涵意。该模式强调学生以自主探索方式独立或协作解决问题,就需要教师针对课程内容与学生状况,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确定学生能力范围内解决的教学内容,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本课程针对本专业三年级学生于第六学期开设,学生已修完大部分支撑课程,且具备应用3S、管理运筹学知识解决选址优化决策与信息提取能力;另作为课程体系中首门综合应用型课程,学生积极性较高。

本课程教学大纲主要参考陈志芬主编《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选址规划模型与应用》[6]编写。紧扣大纲并结合学生知识储备与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设计共六章实验项目,即灾害背景调查、构筑物与生命线脆弱性评价、层次分析与选址模型、避难场所选址与优化、系统效率与建设进度评价,单体规划与配套设施。并以表格(见表1,以第四章为例)形式分析知识点层次,并标识重、难点。

(二)任务设计与实施

作为本模式下教学工作主线,任务的科学合理设计,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使学生于任务探索中解决实际问题,并加强知识与技能掌握与理解。故本课程任务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适用性:任务完成需要支撑学科范围内知识、方法,难度亦不宜过大,除保证专业知识针对性,还可保障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可行性。

(2)实用性:任务设计最终需以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准绳,既要保证其本质为防灾减灾设施选址优化,不脱离教学内容与目标,体现知识点系统整合;又需尽量选择学生切身感受的社会问题作案例情境,确保完成任务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兴趣与信心。

(3)可控性:于教师布置任务并初步分析后,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如道路网络构建、优化模型编程等,需教师适当介入,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文献或思路;同时,为方便课程考核,需确定能体现学生工作量与能力的可度量指标,以确保对学习热情的激励,又能使学生在任务评价阶段自己总结出问题,进而深化重要知识点。

1.任务设计。本着我校高水平防灾教育的理念,及系统掌握现代应急管理、信息科学、灾害学基本知识,具备突发事件处置与辅助决策、灾害风险管理、防灾规划组织等能力的本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为:能在不同选址背景下,掌握避难场所系统选址、优化总体步骤与方法,分析各单体相对效率,明确避难场所位置、规模、责任区域等相关信息。

为实现各章知识点相互衔接,本课程采用美国沃顿“整合式教学模式”,确定以避难场所选址、优化为主线,系统组织各子任务,包括避难过程与场所层次性分析、选址模型构建、避难需求量提取、避难场所备选地提取、网络分析、优化选址等,在每个分任务完成过程中不断思索、揣摩,从而不断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2.创设情景,引入任务。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性强,需创建较为真实而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可结合如场地资源紧缺、路网安全保障等级低、老龄化导致避难弱者增多等热点问题。如此可使后期任务设计,更加贴近现实,亦能使学生在预定案例分析中回顾重要知识点,进而以学生好奇心为抓手,适时提出分任务。本次前提情景为:都市周边卫星城镇人口迅速增长,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并未与城镇化同步,公共空间因人口扩容而急剧减少,且城镇人口单日内有大量迁移,避难需求分布不均衡;而道路及生命线系统保障等级并未达标情况下,进行避难场所系统选址与优化。假设情境贴合实际,且能体现出案例分析要点,实践性强,这就要求任务须注意知识环节衔接与整体性,才能使方案可行。

3.分析任务,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完成任务过程中,面对问题求助时,教师不应急于直接给出答案,集小组进行讨论,明确总目标及问题所在分目标是什么,有哪些数据,怎样获取数据,有哪些方法可解决目前问题,现任务进度问题或瓶颈如何,提示之前案例分析中有关要点有哪些,现主流参考文献或方法的获取途径如何等。过程中,适当启发与建议是教师辅助学生分析任务,解决问题的核心,既避免学生做无用功,又保障课程进度。如任务五(路网构建与信息提取)中,事先展示已建网络数据集与相应功能,然后让学生利用现有SHP数据构建研究区路网,进而可实现可哪些功能,而责任区划分应使用何功能,O_D矩阵怎样提取。经各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构建道路网络,进而完成距离信息提取,教师仅对关键步骤与关键思路进行辅助引导,使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任铡

(三)评价任务完成情况

分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应就作品讨论交流,对不完善地方修改;确定无疑问后,可以多媒体形式进行组间汇报、交流,并由各组互相点评。最后阶段是教师对学生作品以及学生实训整体状态与表现进行整体打分。主要内容可从:学生是否能够按预定目标完成任务,合理性、科学性如何,是否体现重点、难点理解;完成任务过程中,文献查阅、资料吸收、软件使用及组内相互协作能力如何;是否利用了最新索引方法合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完成过程中存在何种问题需注意或改正,指出各组的可取与不足,最后通过班级投票与评分确定优秀作品,以树立学生信心并保障整体积极性。最后,教师应重点指出完成任务所涉及知识点与方法,对重点、难点强化讲解,以加深对整体环境的掌握和理解。实施结果证实,本教学模式有助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亦对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有较大促进。

四、结语

《避难场所规划与管理》是一门基于管理运筹学的理论、实践并重的专业性、综合性学科,尤其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改革,通过恰当实际的教学内容与情景设计,通过设计相应任务体系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除可较系统地掌握与理解教学中的知识点与软件操作能力,又能较全面提升学生的文献检索、思辨乃至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其教师引导作用又对教师整体知识面与知识量提出新要求,应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与方法,保障较好的教学效果,满足现代风险社会对公共安全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胡晓红.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2]吴金星,王晓,王保东,等.教师科研项目是强化实践教学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良好平台[J].大学教育,2014,(1):97-100.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7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设计;Java;角色;访问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106-03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2011)

作者简介:佀同光(1972-), 男, 硕士,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与设计。

0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 是高等学校教学综合实践体系的重要环节[1]。

近年来一些单位开发了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多数文献中涉及的系统向管理员、教师、学生3种类型的用户提供服务[3-5]。王娜等[6]开发的系统设置了学生、教师、设计管理小组和教务管理人员4种用户,解决了学生、导师信息的采集,导师出题、学生选题,有关毕业设计的各种文档的上交与审核,答辩成绩的录入与公布,导师、学生、管理员之间信息的交流等问题。梁金明[7]的设计为学生、指导教师、专业系或教研室主任、教学院长、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员和教务处教务管理员等6种用户(角色)提供服务,实现了课题申报、论文提交、论文在线评审以及毕业设计资料的归档等功能。

上述系统实现了在线选题、在线指导和部分管理统计等基本功能,但是随着实践教学环节规范化的加强,校企合作的加深和专业融合的深入,企业导师逐渐成为毕业设计指导中的重要补充力量,一些学生还需要跨专业、甚至跨学院接受毕业设计指导;另外,毕业设计系统中一个用户往往会拥有多个角色,用户希望一次登录即获得所有的服务,而不是以每个角色分别登录系统。

这些功能在已有文献中均未体现,本研究试图为上述功能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1需求分析

1.1组织机构及用户角色

山东建筑大学是一所教学研究型的地方院校,近年来致力于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该校的毕业设计工作在分管教学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进行宏观管理,各学院通过教研室具体实施。共有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学生、院级管理员、校级管理员、评阅人、答辩教师、校级督导员、院级督导员等9个不同角色参与毕业设计工作,其中指导教师可以是校外人员,其余角色均为校内人员。

1.2业务流程

实际业务流程中,毕业设计管理活动由几个主要环节构成,活动图如图 1所示。

①教师提交题目,学生所在的教研室主任审核;

②合格的题目发放给学生,学生申报题目;

③教师选择学生,必要时教研室主任分配未被选中的学生;

④教师与学生确定指导关系后,开始进行指导活动;

⑤学生提交设计成果后,指导教师填写“指导教师评审表”;

⑥评阅人填写“评阅人评审表”;

⑦院级管理员安排答辩,学生和答辩教师参加答辩;

⑧指导教师“答辩小组意见”和答辩成绩;

⑨教研室主任推荐校级优秀人选;

⑩院级管理员确定校级优秀人选及推荐省级优秀人选;

B11校级管理员确定省级优秀人选。

督导员用户不定期地抽查指导情况,故其活动不在流程中。

1.3主要用户的顶级用例

图2所示的用例描述了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和评阅人的主要功能。指导教师是主要角色,其主要业务是“指导流程管理”,包含“查看往届论文(设计)明细表”、“我申报的题目”、“录取学生”、“维护合作导师”等。教研室主任也有较多的业务,如“审核题目”、“审核论文进度”、“分配未选题学生”、“维护评阅人”、“维护答辩分组”、 “推选校优毕业论文(设计)”等。评阅人的业务较少,只有“我评阅的题目”这一功能。3种角色都具有接收和通知的业务。

2系统设计

2.1权限相关的设计方案

系统有3类用户:学生、校内员工和校外员工,这些用户需要承担9种角色。学生用户比较单一,仅承担学生角色。一般情况下,一个教师会承担指导教师和评阅人两个角色,而担任教研室主任的教师则会拥有3个角色。如果为每个用户的所有角色都分配一个登录权限,必然会导致同一个用户多次以不同身份登录系统,比较繁琐。

2.1.1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的基本思想是“用户—角色—权限”关系角色的定义事先由各级管理员根据企业规程和用户岗位对权限进行注册,并给角色授予权限[8]。

如图 3所示,用户与角色、角色与资源多对多关系被分解为两对一对多的关系。用户与资源没有直接关联,它的角色决定它的权限,动态指定角色即可实现用户的动态授权。无论用户拥有多少个角色,只需要使用一套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即可动态访问自己当前所有角色所拥有的资源。

2.1.2用户与具体参与者对象的解耦方案

学生、校内员工和校外员工是完全不同的实体,使用“参与者”类对其进行泛化。“用户”类拥有“用户名”和“密码”属性,以一对一的方式组合“参与者”类 (图3),耦合度较低。

由于“用户类”是独立的,在实现权限相关操作时,可以不加载其关联对象“参与者”,以获得较高的性能。

指导教师可能来自校外单位,故使用“教师”类泛化校内员工和校外员工,在语法上屏蔽了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的差异(见图3、图4),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2.2以毕业设计为核心的实体之间的关联

如图4所示,指导教师直接关联毕业设计,形成“报题”,题目审核后可供学生选报,指导教师录取学生,学生一对一地承担课题。由于毕业设计可能有多个教师指导,教师通过“指导论文”类间接关联毕业设计。基于同样的道理,教师通过“评阅论文”、“答辩组”两个类间接关联毕业设计。

由于毕业论文比毕业设计多了开题报告属性,故前者设计为后者的子类。

2.3跨专业指导的解决方案

一般情况下,教师指导本专业的毕业设计,但随着学科间融合加速,一些教师开始尝试指导其它专业的学生。手工业务中,指导教师如果需要指导其它专业的学生,要向学生专业所在教研室提出申请,该教研室主任将核准后的题目向本专业学生公布,学生选题后形成跨专业的指导关系。从工作流程上看,学生答辩应由指导教师所在的单位安排,但考虑到成绩平衡问题及传统的工作习惯,学生答辩仍然由其所在专业安排。

实体设计中,“限选专业”类与“专业”、“毕业设计”两个类各形成一对多的关联,用属性“审批人”和“审批状态”来支持教研室主任的审批业务实现(见图5)。

指导教师报题时,需要选择“限选专业”(多选),与之关联的专业所在的教研室主任对其“审批状态”进行设置,通过审批的毕业设计可以被该专业学生选报。

该设计方案支持指导教师向校内任意专业的学生提供指导(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限制专业范围),还能够支持“学生答辩由指导教师所在单位安排”这一功能的实现,扩展性较强。

2.4督导员业务的设计方案

督导员对毕业设计的各种资料具有完全的阅读权限。院级管理员创建 “用户-角色”类的一个对象,即可指定一个院级督导员,默认地对所在学院所有学生承担的毕业设计进行检查,故无须为其设计新的实体类。

校级督导员由校级管理员指定,负责对某些学院的毕业设计资料进行检查。所以,除了为相关用户添加“校级督导员”角色外,还需要一个“校级督导”类描述督导员和被督导学院的关系。该类有两个关联属性,其中supervisor表示督导者,schoolToSupervise表示哪些学院的毕业设计可以被其检查(图6)。

2.5结构化与非结构化表示

系统尽可能地对各种信息进行结构化表示,以下3个类是例外情况,以文档形式进行管理(见图4)。

外文文献和开题报告:形式统一,但字节数较大且可能配图,故设计为附件形式,同时记录题目和文件名,开题报告还需要记录审批属性。

任务书:字节数较少,但各专业均可以自行制订任务格式,动态结构化成本较高,故设计为附件形式,记录文件名和审批属性。

3系统实现

系统采用 B/S 三层结构设计,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和安全性[9]。Spring是分层的Java SE/EE应用一站式的轻量级开源框架,以IoC(Inverse of Control,反转控制)和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切面的编程)为内核,提供了展示层Spring MVC和持久层Spring JDBC以及业务层事务管理等众多的企业级应用技术[10-11]。

表现层采用Spring MVC框架和jQuery来保证简洁的分发控制和友好的用户界面,数据访问层采用Hibernate进行“对象-关系”映射,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ySQL5.5。采用Unitils构建单元测试、使用Apache JMeter用来完成系统功能和性能测试任务。

4结语

系统采用RBAC模型实现资源管理,避免了同一用户为切换角色多次登录系统,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用户体验。系统中适当使用了泛化和组合,提高了系统组件的通用性及系统的可扩展性。跨专业指导和督导员功能满足了用户单位的实际需要。试点反馈表明:毕业设计各参与者的工作效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具有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系统暂时还没有提供答辩分组智能编排的功能,有待于以后解决。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蒋必彪,张菊芳,徐萍,等. 高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11(8):42-43.

[2]孟娇茹,邓孝祥,任思璟. 新形势下解决本科毕业设计与就业矛盾的新探索[J].经济师,2013(3):111-113.

[3]曾小平,吴暾华. 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机与应用,2011(18):83-85.

[4]孙有发,刘剑辛,达星宇. 基于SSH2与JBPM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信息系统工程,2011(2):36-39.

[5]郭秀娟,王春光. 基于B/S模式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开发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3):239-242.

[6]王娜,高云丽,刘玲. 基于Web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3(2):74-77.

[7]梁金明.基于Web的毕业设计管理与监控系统设计[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537-540.

[8]倪东英,张晓丽. 基于RBAC的用户权限管理的设计与实现[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67-171.

[9]刘大伟,张光明,秦海波,等. 基于B/S的敞开式变电站校验软件设计与应用[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1):78-81.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8

关键词:中职英语 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实施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09版)提出中职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这就要求中职英语教学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实用性非常强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现阶段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当下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探索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当今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全面改革开放,国家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他们的外语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中职学校也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重任。中职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沟通交际能力,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当今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学习更是没兴趣,缺乏正确的态度,认为只要将来不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学英语没有必要,从而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与此同时,很多中职学校还没及时转型过来,如轻专业课,重文化课。学生缺少职业实践,所学的知识都来自于课本。再者,大部分中职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法。教师一味地教,学生一味地学。这样就使得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且本身英语基础薄弱,说多错多的情况屡见不鲜,从而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中职英语整体教学质量不高。因此,中职英语教学必须解决这种学习和教学状态。

任务型教学法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其奠基人英语教育学家Prabhu提出任务型教学法,并做了相关实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学习目的。教育学家Long结合了二语习得理论,提出交互式修正理论,强调需求分析的重要作用,坚持任务与英语教学以及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另一教育学家Willis把任务型教学过程分为任务前,任务论和语言焦点三个发展阶段。他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实施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强调意义与形式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英语教师需要了解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优势、作用、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其次应全面了解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结合自身班级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完善和设计,引导学生们理解任务型教学法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之处。教师所制定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与学生们共同参与到其中,并突出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在与教学任务相符合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才能够更好地融入于教学任务中,并逐步发挥出自身的学习主体性,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以我校酒管专业为例,学生的英语知识来源基本上是从书本中得到的,这些枯燥无味的英语知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针对他们的专业教授相关的英语教学。其次,教授该专业的老师并没有酒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所以教师只能以教材知识为依据,以书面分数的达标为目标进行课程教学。从而忽略了教学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应用了任务型教学。虽然也遇到了各种困难,但还是顺利进行下去。在任务型教学实施过程中,该教师并没有直接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一点点地将综合性英语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加以浓缩,挑选出其中最有价值与意x的英语知识,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们英语专业性学习的理论铺垫。并且在其中逐步注入极具实用性的英语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制定出生动且丰富的教学任务。

具体而言,该英语教师自己制定出了相关的提升计划。例如,查找书籍或上网学习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并结合自身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发展实际,为学生们量身定做相关的英语学习任务,包括英语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等多个方面。另外,该教师自身也逐步开始主动对本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了系统化的了解,包括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工作需求、工作流程等,逐步完善自身的任务型教学法,旨在为学生们提供更符合于其发展的任务型英语教学方式。该教师在充分做足了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对酒店管理专业及其工作需求与流程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其选取相关具有实践性知识的教材,并搜集更为实用的教材进行自编授教、自主命题,并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任务型英语教育策略。该英语教师一改往常以书本为主的固定与刻板化的教学内容,不仅对每一节课都制定了具体的、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并且教师们还在听、说、读、写、用等不同的细节教学中,将更具有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英语设置于其中,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自身专业的英语知识。例如,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师首先整体性地帮助学生们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与英语知识的关联性。不论是在前厅还是客房或是工作中与客人的沟通,专业性的酒店英语知识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之处,让中职学生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英语知识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想要学习英语知识的意愿。在温习过日常的英语词汇之后,教师首先从酒店管理专业的词汇部分开始进行授教,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词汇相比于日常常用英语词汇更加专业与复杂,但是若是能够掌握其中的关联性,学起来便也能够一鼓作气、顺畅高效。

我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已经开始逐步应用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其对于学生们专业英语知识的学习、个人英语素质的提升以及自我的定位与规划等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同时,其也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该校英语教师专业性教学能力的提升,累积了英语教师的任务型英语教学经验,方便了英语教师对于相关专业性信息的进一步认知。

参考文献:

[1]Long,M.L.Inpu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A].Newbury House,1985.

[2]Prabhu,N.Second Language Pedagogy:A Pwespective[M].Oxford:OUP,1987.

[3]詹颖.国外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的现状及趋势[J].学科教育,2001,(02).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9

关键词:函授;教育;教学;管理

函授教育是我国正规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函授教育的质量如何,取决于函授教育的管理。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希望能够为函授教育的管理和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一、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函授教育的管理体制是学校有关函授教育的领导工作、教育文件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学员学习情况、思想和成绩的考核和评定,优秀学员的评选和优秀毕业论文的评定等一系列函授工作的制度的规范的总和。如果要具体要求细化,它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管理人员的构成。由分管函授教学的校领导、函授班的班主任、管理学籍的教师、和函授班的班委会成员共同组成,这是函授教育管理的基本框架。它的具体工作应该有函授教育的定期专题调研、制订函授学员管理细则、函授教学的教学文件,教学工作的日常管理,管理人员定期召开班务会,了解学员的思想动态,掌握他们的各项信息和动向,并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材料。2.管理制度的制订。建立健全函授教育的管理制度,是提高函授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育部和省、市有关函授教育管理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从学员实际情况出发,对分管函授教学的领导、班主任、管理学籍的教师、任教的本校教师、外聘教师、学员的生活和学习等方面予以规范。在制订制度时,既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学校、教师和学员多方面的具体情况,又要体现“严格”,明确各项规章制度,使之既体现出人性化的一面,又表现出可操作性。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切实加强函授管理的领导工作,把函授管理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提高函授教学中面授的管理和教学质量

不管什么性质的教学活动,都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高效率的面授教学是函授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它也是函授教育的自身特色。因此函授教育就其自身特点而言,首先要从管理和教学上下功夫,而“教”的关键是面授教学,只有抓好面授,才能切实提高函授教学的质量。其中要注重教师的选聘,高水平的教师可以提高面授教学的质量,要选聘那些思想觉悟高、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和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来担任面授教学的任务。而且在对教师加强管理和督促,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刻苦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突出重点。在教学中能够结合实际和实事以及社会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学员实际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在教案的撰写中要考虑到不同学员的实际情况,要做到每次授课内容常讲常新,坚决杜绝使用旧教案。在要求教师达到要求的同时,要确保学员参加面授的比例,班主任要严格按照管理条例,对违反规定未达到规定学时的学员要坚决取消考试资格。教师在搞好面授教学的基础上,督促学员完成课后作业,搞好复习,巩固面授的成果。

三、严肃考风考纪

函授教育的教学效果、学员面授和自学的成绩要通过考试来衡量。考试是函授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树立考试的权威性,首先要体现考试的公正性,如果在考试中管理人员出现疏忽就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严肃考试纪律,端正考试风气,既能够检验教师和学员的教学成果,又有助于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每次考试前要把《考场规则》再向考生强调,同时加强试卷的管理,防止漏题。在考试的组织、管理、巡视、督查等方面严格把关,对考试中违纪人员严肃处理。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发现,严肃考风考纪,既可以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又可以反过来促进教学工作和函授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严把质量关,确保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顺利进行

合格的毕业论文是函授教学的成果体现,是对学员理论学习、专业知识的掌握、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等多方面成果的检验,是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否提高的具体反映,也是他们通过函授学习,各方面以能力和知识提高的具体体现。毕业论文是函授学员毕业前的重要工作。如何让学员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函授教育管理者和教学人员的一件大事。从指导教师的选派、毕业论文的题目的确定、框架的构成、资料的搜集整理,要求指导教师和学员必须密切配合,稿件的写作和定稿,必须要字斟句酌,不厌其烦。在论文的答辩工作中,要做到组织严密,合理选派考核人员,防止答辩过程中走过场,或在答辩中刁难学员。教师在对学员撰写论文进行指导时,要做到有理有节,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让学员对论文撰写的要求、特点和资料搜集整理及写作方法等方面得到全面的了解和提高。指导教师的任务是给学员在题目确定、资料搜集整理、写作方法和论文修改等方面提供帮助。但必须做到严字当头,严把质量关。

参考文献: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10

关键词网络教学计算机专业任务驱动学习法教改研究

1 引言

当前,就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而言,存在着教学质量上不去、学生计算机理论水平不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低下等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如硬件设施差、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的环境、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客观原因,教师讲授方式和指导方式需要改进等主观原因。因此,大学教育中教学模式、教学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是“照本宣科”,只按照书本讲述原理,导致学生除了对那些条款式的“文字信息”略知一二之外,实际操作能力非常弱;二是只注重应用,不讲理论,结果是学生操作可以很熟练,然而一旦追溯到理论的高度,则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2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和场所,因此必须认真组织好每一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课堂教学工作:注重课堂教学,强化基础知识;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1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基础

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偏重于理论或只偏重于应用,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教学。另外,教师应结合计算机的发展、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的需求情况等因素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更新,适当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2.2围绕任务驱动学习法,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填鸭式”教学,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而在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照学生的特点、能力等因素给学生安排任务,或者学生自己给自己安排任务,并在任务的压力下,投入时间、精力完成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任务学习法在短期学习中很有效,既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又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任务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可以及时地得到指导。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承担一定的压力,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指导学生尝试使用各种方法来完成任务。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制定好各小组的发展方向并分派任务。如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教学中,一般会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比如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高校学生党员管理信息系统、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信息系统、高校团员管理信息系统、教师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资产设备和仓库材料管理信息系统、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等。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开始,让学生学习对上述系统进行需求分析,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可以着手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通过视图、表单、菜单、报表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发出相应的功能表和报表,最终用菜单来集成程序、功能表单和报表,最终完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学习过程。经过这样系统的测试、调试和修改过程,学生的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能力将有进一步的提高。任务驱动学习法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2.3教学模式的改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除计算机理论学习外,计算机专业学生还要学习许多种程序开发语言,如C语言、C++语言、Pascal语言、Visual FoxPro等。在程序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都提前编写好程序,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通过打开程序让学生浏览代码,介绍程序中的关键语句,并让学生观看程序的运行结果。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教师编写的程序是事先通过调试的,基本上不存在运行错误,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恰恰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必备的能力。另外,由于只给学生看程序的结果,学生没有办法深层次地理解程序的中间编写过程、每个语句的用法、语句之间的关系等的意义。

因此,教师应该尽量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编写程序,过程如下:分析要解决的问题大体介绍程序的规划着手编写程序调试程序修改程序最终解决问题。通过上述过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有良好的程序编写能力。

由于多媒体课件可直接用于教学,生动、形象,便于修改、携带和交流,当前,很多教师都利用课件进行教学。然而,由于教师的备课时间和制作课件的水平有限,课件大多都是单一的静态文本组合,学生进入教室后“欣赏”的是屏幕文字的晃动,往往这样的教学会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件的制作上,比如除了教学内容的文字外,再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尽量让课件具有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网络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模式研究

计算机专业的网络教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网络教学应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有目的地进行“网上冲浪”,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进行网络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要求,即要有完善的校园网络,让学生能够方便地上网学习。

3.1网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总体框架

在网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既能够很好地发挥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的优点,又能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做到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辩证统一。在此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地得到体现和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交互式教学能够真正实现统一。

此教学模式分为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答疑交流)两个平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注重设计和更新教学内容,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应自我驱动式的学习,与教师交互沟通,与同学协作学习。

网络教学平台由资源库和答疑(交流)平台组成。资源库包括网络课程资源库、教学视频课件库、教学资源库、Internet资源、课程作业试题库等。答疑(交流)平台包括智能答疑系统、实时答疑系统、BBS答疑系统、邮件答疑系统、问题管理分析系统、在线考试(作业)系统、学习评价反馈系统、个性化推荐系统等。网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

3.2网络教学资源和答疑(交流)平台建设

在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信息化环境下多种可能的教学形式,要面向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不同步骤的不同需要,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主体性、全面性,要将各学科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充分考虑学科间的整合,最大限度、最及时地实现资源的共享,要充分考虑信息化资源的多样性。

基于此,我们开发了网络教学资源和答疑(交流)平台(平台采用PHP+MYSQL模式开发)。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对计算机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专修课程、学科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进行了网络课程资源库、课程作业试题库、教学大纲建设,开发了相关的网络教学课件,制作了教学视频课件库。

实时答疑系统:为教学活动提供平台。实时答疑系统的功能与聊天室相似,支持多房间讨论,用户可自建房间。另外,教师可以根据讲授的课程开设课程讨论室,还可以设置讨论室的开放时间和关闭时间。教师和系统管理员可以收集问题及问题的解答,并将其加入到系统的公告栏中,方便未参加讨论的学生查询。

BBS答疑系统: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BBS答疑系统功能有用户管理、帖子管理、论坛管理、信息搜索、短消息管理等模块。BBS答疑系统包括主讨论区、本科生讨论区、研究生讨论区、导师指导区、考研辅导区、教师讨论区、班主任讨论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讨论区、计算机硬件讨论区、教育技术讨论区、平面设计讨论区、院长书记留言板、意见箱等。

邮件答疑系统:与BBS答疑系统相似,也是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邮件答疑系统基于校园网邮件系统。

在线作业(考试)系统:教师提供一些题目让学生来完成,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将学生作业及提交情况公布在网上,并由系统以自动化的方式及时催促学生提交作业。在线考试系统是测试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手段。考试系统主要有五个功能模块:组卷模块、试卷管理、网上考试、判卷系统和评估系统。

4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本文论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方法,提出了网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总体框架,给出了网络教学资源和答疑(交流)平台建设方案。智能答疑系统、问题管理分析系统、学习评价反馈系统正在研究和开发中,这也是下一步远程教育平台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文获得“2005年全国青年教师计算机教育优秀论文评比”教学与研究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李松林,甘健侯.基于任务学习法的素质教育研究.学术探索,2002,2:121~123

2 钟绍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及软件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5,3: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