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会发言稿十篇

时间:2023-03-29 10:20:19

推介会发言稿

推介会发言稿篇1

演讲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推介会发言稿范文材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21推介会发言稿范文材料一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新老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八月的狮城,繁花似锦,生机盎然。当中国_x市政府代表团刚刚踏上新加坡这个美丽的花园城市国家,就分享到了新加坡建国四十华诞的喜悦和快乐;感受到了新加坡人民的热情与好客。今天我们有缘与各位嘉宾欢聚一堂,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新加坡是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实体之一,也是东盟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为了加强九江与新加坡的经贸合作,促进两地的经贸交流,经过多方面的积极努力和真诚合作,__x投资项目推介会在这里隆重开幕了。 我是中国__市人民政府市长_x,下面请允许我简要介绍出席今天推介会的宾主双方代表: 出席本次推界会的_x方面的代表有:___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36人。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__x多位在新加坡颇具影响力的客商出席本次推介会。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莅临大会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有请_x先生致辞,大家欢迎!

谢谢_x!

相信_x对_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及资源优势的介绍已激起了各位朋友对_的强烈兴趣。 下面有请新加坡_x致辞,大家欢迎!

谢谢_!

_热情洋溢的致辞顿时让室温升高了几度,主人的好客就让我们用_代表团精心组织的项目来回报吧!

有请_代表团进行项目推介!

接下来我们把时间交给客商,请客商就投资_的有关政策自由提问。

。。。。。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与交流到此结束,希望我们的回答能让客商满意,如有未尽问题,欢迎随时沟通。

本次活动通过前期的广泛接触和洽谈,已达成协议和意向的项目共_个,合同资金近_亿美元,这些项目分别来自林业、工业、旅游业、汽车制造等产业,下面进行项目签约仪式。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预祝他们合作成功!

女士们、先生们!虽然本次_投资项目推介会即将结束,但我们的美好情意才刚刚开始,我们之间的合作才刚刚开始。_市将秉承“帮投资者成功,助投资者发展,替投资者着想,为投资者服务”的理念,不断优化环境,不断改进服务,促进协作,实现双赢。我们真诚希望各位嘉宾带着您的家人和朋友来_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感谢大家的光临,祝各位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生意兴隆,事业兴旺!

_投资项目推介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1推介会发言稿范文材料二

尊敬的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由中国工商银行信阳分行和新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推介会在我县举行,主要目的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增进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特别是工商银行的交流合作,加深彼此了解和信任,力争促成一批项目对接,实现中小企业和工商银行共同发展。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李行长一行专程前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市工行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新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立足县情实际,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劳务经济、生态经济、旅游经济,奋力推进文明幸福新县建设。全县各金融机构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已任,转变经营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丰富信贷产品,简化贷款手续,积极投身于县域经济发展大潮之中,特别是县工行秉承“提供卓越金融服务”理念,发挥资金实力雄厚、网络覆盖广泛、科技手段领先、业务流程便捷等优势,为效满足了企业融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县金融业的健康运行及各金融机构有力的信贷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县委、县政府对全县金融机构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对整体工作是满意的!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更新观念,在服务经济发展上有作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民经济运行的血液,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金融与经济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既是金融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金融服务的领域所在。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争当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市,加上新县是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可以说金融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全县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县工行要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上敢于作为、有所作为。一要处理好“紧”与“松”的关系。既要坚决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又要坚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在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准确理解宏观政策信号,根据经济发展形势,按照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信贷投向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要处理好“管”和“放” 的关系。金融机构既要规范经营,防范风险,又要通过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放手发展,做到管中有放、放中有管。三要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既要支持大企业、骨干企业,又要扶持中小企业,向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有前景、有潜力、信誉好的中小企业倾斜。不论企业规模大小,只要项目好、企业条件符合就应该放贷、敢于放贷、大胆放贷,力争通过信贷扶持,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四要处理好创新与发展的关系。要主动深入城乡、深入企业,广泛了解资金需求,利用自身管理和信息优势为企业出谋划策,搞好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全力以赴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信贷支持,为地方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再立新功。

二、规范经营,在提升管理水平上下功夫

刚才,李行长和王经理全面介绍了工商银行推出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使我们对工商银行的金融政策和信贷有关要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为各位中小企业老总们上了一堂精彩的金融知识课。过去,我们一直讲金融信贷门槛高、“贷款难”,这一方面说明上级金融信贷政策性强,信贷审批严格;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中小企业自身条件不足,不能够达到金融部门信贷准入门槛。近年来,我县通过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建成了福新特钢、鑫丰科技、宾利皮业、华隆茶业、福山源饮品等一批大企业,即将开工建设的有汉威电子、运泰利自动化、泰科通讯、绿达山茶油等20多个项目,这些企业和项目资金需求量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企业达不到信贷准入门槛,很难从金融部门贷到款,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全县各中小企业一要提高实力。要克服那种“有钱小发展,无钱不发展”的陈旧观念,敢于负债经营,树高目标,求大发展;要积极调整结构,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企业品牌;要坚持走现代企业发展之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以过硬的实力和规范的管理赢得金融部门的认可和支持。二要注重诚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诚信经济。诚信是企业的“软实力”。全县各中小企业要牢固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着眼企业长远发展、永续发展、加快发展,千方百计用好、用活信贷资金,认真履行贷款合同,接受银行监督,按时还本付息,不断提高企业信用等级,企业家要有大爱之心,爱祖国、爱社会、爱企业、爱家庭、爱亲人,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要感恩之心,感谢社会、感谢环境、感谢组织、感谢部门,要有畏惧之心,畏惧法律、畏惧制度、畏惧规则、畏惧自然、畏惧自然,把企业办成诚信企业、实力企业、品牌企业,以争取金融部门的更大投入和长久支持。三要科学决策。企业谋划新项目或实施改扩建,要冷静分析、科学论证,抓好项目资本金和配套资金的落实,既要规避企业发展风险,更要为银行规避放贷风险创造条件,努力实现“银企一家、互相负责、互信共赢”。

2021推介会发言稿范文材料三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新老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掌声)

五月的泉州,繁花似锦,生机盎然;此时的会所,欢声笑语,高朋云集。非常欣慰每一次会里的大型活动,都能得到这么多好朋友的热心关注和参与,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送给热爱社团、热爱公益的所有伙伴们!(掌声)同时,我们要感谢青促会长期以来为广大会员提供的服务,正是协会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才有了我们一次次的欢聚,更有了我们一次次的收获和成长,为我们亲爱的社团家园,掌声鼓励一下好吗?(掌声) 我是今天活动的主持人_X,我来自泉州一家民营企业,长期从事经营管理工作。非常高兴今天能和在座的新老朋友们一起,感受青促会带给我们的又一次惊喜。为了保证此次资源互助推介会的顺利进行,请各位将您心爱的手机掏出,调制到震动或无声的状态,以免不小心被它美妙的铃声打断我们重要的活动进程。并且呢,活动中请各位不要随意的走动,谢谢各位的支持!(互动)

接下来,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莅临活动现场的各位嘉宾朋友: __ 姓名 + 职位

欢迎你们!

接下来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青促会的几位主要组织者:__

还有许多在座的各位好朋友们,感谢你们的光临,欢迎你们,愿你们拥有一个轻松、快乐、难忘的下午!

长期以来,青促会一直探索着要为广大的会员朋友们,特别是身在企业的会员朋友们,搭建起一个资源互助、项目对接的公益平台,帮助更多的会员朋友获取更大的事业成就。非常高兴这一设想很快获得许多热心会员的支持和响应,他们积极报名、踊跃参加,从而促成首次资源互助推介会如期举行。由青促会发起组织的资源互助推介会,将以一种纯公益、面对面的方式,让会员朋友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资源交流、项目对接。

在今天的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借各位的掌声,感谢我们非常活泼、也非常可爱的谢育极秘书长,正是他的建议和不懈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资源互助推介会。(掌声)请谢秘到台上给大家讲几句话好吗?

谢谢谢秘书长长期以来默默无私、坚持不懈地为我们广大会员所作出的各项贡献,谢谢你!

活动开始之前,我想简单向各位说明几个事项,以及我们今天下午的活动流程。 首先,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发给每位朋友三份资料,一张是“资源信息表”、一张是“项目单”,还有一张是“评选票”,那么,这些资料分别有什么用途呢?

请先拿出“资源信息表”,请大家完整填写资源信息表,填写完后交到工作人员手上。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表格上提到的资源情况公布到资源互助墙上,大家可以时刻关注资源墙上的项目,获得更多的资源互助机会。凡完整填写资源信息表的会员朋友可以获得今天下午的抽奖机会!下面给出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填写。

接下来请看到“项目单”,“项目单”上所列的内容就是我们今年下午重点推介的项目资源,每位项目推介者将带给大家5分钟的推介演讲,在推介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将穿插非常给力的抽奖环节。

当15个推介项目讲述完毕后,我们将邀请在座的各位朋友,用你们专业的眼光,选出您认为最优秀、最棒的项目,把项目序号和内容填写在“评选票”上,为您钟爱的项目投上神圣的一票,在活动推介结束后把选票递交给我们的工作人员。

项目推介结束后,我们会邀请项目推介人来到台下的朋友中间,一起举行自由开放的座谈会,让更多感兴趣的朋友更加轻松、更加坦诚、更加深入地互相了解,资源对接。

在这里,我看到有些朋友,已经在不停地翻动着项目单和评选票了,我忍不住好奇心,想打探一下我身边的这几位朋友:(调查)

请问,您最看好哪一个项目?

您对哪些项目感兴趣?

您想支持哪个项目?

好的,亲爱的朋友们!这是一场用爱心搭建起来的资源互助推介会;这是一场凝聚能量的资源互助推介会;这更是一场给力会员、走向成功的资源互助推介会。接下来的时间,让我们一起感受中生教育的广博、全芳食品的芬芳、世丰广告的时尚、威龙健身的力量、上善水晶的纯美、金桥旅行的快乐、心怡心理的温暖、小太阳的智慧、桌山咖啡的浪漫、金阳园林的独特、东升船务的实惠、地王葡萄酒的品质、异联商务的便利。

亲受的朋友们,伸出你们热情的双手,以暴风雨般地热情欢迎我们的推介伙伴们,你们的鼓掌声越猛,我们台上的朋友们就越卖力吆喝,台上朋友们越卖力吆喝,鼓掌的朋友们,你们就越能找到心动的项目。(掌声)

朋友们,掌声响起来,下面我们的活动正式开始!有请。。。。

__(项目推介开始)

现在15个项目已推介完毕,请在座的各位朋友,以您最快的速度,把您心目中最棒、最优秀的项目选出,把选票递交给工作人员。我们工作人员将以最快的速度计票并把结果公布。(互动)

在座的各位朋友,有没有哪位想临时补充推介一些项目的,可以上台给大家简要说明一下。时间有限,最后一次机会。

亲爱的朋友们,我最睿智、最专业的企业家们,如果您对哪些项目感兴趣,您对哪些项目需要做进一步的沟通和了解,接下来的自由交流时间交给你们,祝大家开心交流、成功对接。请项目推介者坐到我们会员中间来,对他们项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围成一个圈,互相交流一下名片,我们下午的座谈活动开始。(互动)

WO,WO,朋友们,你们知道获得今天下午“最佳项目奖”的朋友是谁吗?是谁?(调查) 让我们以最最热烈的掌声、最具爆发力的尖叫声,有请。。。项目推介人。。。先生/小姐上台,(询问其获奖感言)。。。

推介会发言稿篇2

我来自金山区,能有机会站在这里发言,我很高兴。

今年八月份,上海市旅游局组团到新疆阿克苏等地考察,我有幸成为考察团的一员。虽然在阿克苏只停留了两天,但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两个多月过去了,阿克苏的一切就象印入我的脑海,我把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第一个感受:阿克苏真远。从上海到乌鲁木齐,空中飞了五个小时,这可能是上海始发的国内航线中飞行时间最长的。从乌鲁木齐到阿克苏,还要再飞一个小时。

第二个感受:阿克苏真大。新疆有160多平方千米,是江苏省的16倍,上海市的260倍,金山区的2700倍,卢湾区的20万倍。仅仅阿克苏一个地区总面积就有13万多平方公里,比江苏省还大,是上海市的20倍,金山区的220倍,卢湾区的1万6千倍。

第三个感受:阿克苏真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评出了中国最美的地方,包括山峰、冰川、河流、草原、森林、沙漠、村落等十多个系列,新疆入选的最多。到达新疆的第一天,我就问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池重庆同志:“新疆到底哪里最美?”他说:“新疆没有最美的地方,因为新疆美丽的地方太多太多了,而且类别不同,特点各异。”在新疆的几个地方看了以后,我真的叹服了。而阿克苏,就是新疆最美的地方之一。

在这里,我想给还没有去过新疆、没有去过阿克苏的同志说一声:“到阿克苏要坐六个小时的飞机,值得!”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在阿克苏只停留了两天,阿克苏的同志非常热情,地区党委宣传部和旅游局的领导亲自设宴款待,地区旅游局、市旅游局和温宿县旅游局的领导还亲自陪同我们参观考察,我非常感动,感谢今天来到会议现场的地区党委宣传部刘宝升部长、地区旅游局马水局长、赵先进副局长,还有神木园、大峡谷等景区的领导。

今天,我们欣赏了阿克苏的风光片,的确很美。但片子是专业人员拍摄并进行过艺术加工的。下面我想请大家欣赏一些照片,看了以后你会觉得可信度更大,因为这是我用最普通的照相机拍摄的。(欣赏阿克苏风光照:神木园、果园、大峡谷等近百张)

推介会发言稿篇3

【案例1】迟报的重要信息变为失实信息

某日,某市直部门向我们报送了一条反映生猪价格高位继续上涨的调研信息。我一看便认为这是一条值得上报的信息,因为今年以来上级领导对大米、猪肉等重要食品的价格变动情况高度关注,而我们盐城又是全国生猪大市,生猪价格变动情况很有代表性。

当时,我手头正在处理一件急事,加上这条调研信息篇幅很长,条理又有点乱,编辑加工需要较长时间,就准备隔天再处理。但接下来的几天都忙于其他事情,未能及时编辑报送这条信息,结果一直拖到四天后才报出。报的时候既没有重新核实情况,也没有报请领导审签,就以“盐城市反映生猪价格高位继续上涨”为题直接报了上去。

省信息处的同志看了这条信息后很感兴趣,立即呈送办公厅分管领导审签,准备报有关省领导参阅。办公厅分管领导在审签这条信息时,对承办的同志说:“再请盐城的有关同志核实一下,据我所知,我省有的地方生猪价格已经出现高位回落迹象。”核实的结果是我们盐城的生猪价格果然也于一天前“掉头”回落了。证实这一情况后,我立即与省信息处联系,说这条信息是几天之前调研的成果,现在有关情况已经发生变化,生猪价格不是继续上涨而是高位回落了,已经不能再用了,并主动作了检讨。

【反思1】

言当其时,一字千金;言过其时,一文不值。经过深刻反省,我意识到信息处理必须分秒必争,报送信息前一定要对信息反映的有关情况进行认真核实,坚持领导审签制度,夯实自己的文字功底,确保信息处理工作又好又快。

【案例2】一份公文让领导签了两次拟办意见

某日,省政府办公厅致函同意我市建湖县开设二类水运口岸。按照规定,此函需转发给建湖县政府。于是在安排有关人员起草好批文后,我对批文内容进行了审核,并提请分管秘书长提出拟办意见,送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批。由于对市政府办发文要报请办公室主要领导审核的新规定没有及时掌握,在提请分管秘书长给市政府分管领导签拟办意见时,没能及时提醒,导致拟办意见不符合规定要求,结果发文流转到文电处被退回,只得请分管秘书长按规定重新签拟办意见。就这样,一份公文让领导签了两次拟办意见。

【反思2】

这个失误让我意识到,做好公文流转工作应加强与文电处联系,及时掌握公文流转方面的新规定,遇到吃不透的情况要及时询问,防止凭经验办事。

【案例3】迟到的市领导讲话稿

某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城建工作会议,临时决定由我对口服务的市领导主持这次重要会议。会议前一天接到起草市领导主持讲话的任务,在城建处的协助下,当天晚上不到八点就把主持讲话稿写好了。但是当天市领导和分管秘书长在外接待上级领导,直到晚上十一点左右,我才得以通过电话把主持讲话稿的内容逐字逐句向分管秘书长作了汇报。随后,又根据分管秘书长提出的意见,作了一些简单的修改。因为考虑到这位市领导刚由外地调到我市工作,分管秘书长要求我次日早一点到班,以便把主持讲话稿送到市领导手上。

于是第二天一早,我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办公室。那个阶段经常加班加点,睡眠不足,看着距离会议召开还有一段时间,于是就趴在办公桌上打了个盹,不料竟睡着了,醒来已经是差几分九点。我飞快地跑到电梯口,几部电梯全都在使用中。于是改走楼梯,一路狂奔到三楼东会议室,只见一群人簇拥在市领导周围,急得团团转。因为我的失误,导致会议未能在九点准时召开。

【反思3】

这件事提醒和教育我,做办公室工作,永远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特别是为领导服务的具体事情,一定要提前到位。

【案例4】指标“倒数”变“领先”

几年前,省里在南京组织推介会,苏北五市领导要分别作推介发言。办公室领导高度重视发言文稿,多次研究商定文稿提纲。几易其稿后,领导从内容到文字都比较满意,推介活动也取得了很好效果。但时隔一个月,领导严肃地批评了我,指出该推介发言中“我市某项指标在苏北领先”是个重大错误,该指标事实上是苏北倒数。事后,我查找了该错误说法的出处,是源自市委、市政府一次重大招商活动的宣传画册,其他领导讲话稿中也引用过这一错误表述。

【反思4】

推介会发言稿篇4

关键词:学术期刊;作者;审稿流程;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8-0129-02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念和世界观。所谓人文关怀,即以人为本,着眼于对人本身的关注,肯定人的价值,充分重视“人”这一主体,注重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向文明迈进,人文关怀也愈来愈受到关注。

学术期刊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其要义是传播学术信息,展示科研成果,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学术繁荣和科技进步。学术期刊存在的依据也主要基于所具有的社会价值,而社会价值和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各种因素的合力作用,其中,人是最核心的要素[1]。这主要涉及到作者、编者和读者三方的关系,但在当前行政主导的语境下,在现行期刊管理体制下,各类刊物大都强调编者的要求、读者的需要,却极少考虑到作者的意愿;结果,势必造成作者主体身份的隐没,创作劳动未得到充分尊重,个人的诉求和认知也常被漠视。

作为科研队伍的一员,我们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同仁聚首,言必论文,而每谈及论文必感慨投稿、发表之诸多无奈,譬如,投稿不见回复啊,稿件石沉大海啊,盼了好几年还没见刊啊,等等。因此,学术期刊可否从作者的视角,从基于人文关怀的视角,思考如何给予作者更多的尊重与体谅,促使众多的科研人员投入更大的热情从事科学研究,涌跃投稿,推动期刊的繁荣与发展?答案是肯定的,学术期刊在这方面尚有许多工作可做。

一、适度呈现作者个人信息

以人性化的方式呈现作者个人信息。作者个人信息,是指在论文正文前后或首页角注下的作者简介。目前,有关作者简介的呈现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残缺式,一是羡余式,还有一种处于中间状态,即适度的呈现。残缺式呈现的作者个人信息,一般只提供了作者的姓名。这类过于简单介绍作者的方式具有许多弊病,给读者造成“此种刊物不严谨、不规范”的印象,因为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又未署作者单位,遇到此种情形,读者常常分不清楚究竟系何人所著,无形中降低了文章内容和刊物的可信度;不过,残缺式的作者简介大都出现在学术含量较低,内容较为通俗的刊物上。

羡余式是指非常详细地作者的个人信息,以致到了多余的程度,即过度地曝光作者的私人信息,一些不必公开的个人生活情况也出现在期刊上。目前,在中国,这种介绍作者的方式被许多刊物所采用,尤其是各大学学报或高校创办的学刊,不论是理工类的还是社科类的,也不论是知名的还是普通的学报,基本上都采用这种方式。基本格式是:姓名(出生日期),性别,学历(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有的还提供籍贯、邮箱地址;也有的另在文后补充说明通讯地址和电话号码。

其实,学术期刊的宗旨是提供的平台,而学术论文的主要价值是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促进学术交流和进步。至于稿件刊发与否,主要以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社会价值为衡量的标尺;读者查阅论文,也主要是参考相关研究资料、数据和学术观点,这些似乎均与作者生于何时、源于何地、官衔多高等无多大关联,过于细致地,既无必要,也浪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在这些被羡余的个人信息中,公开作者的出生年月尤其不合情理,体现人文关怀的缺位,因为这属非常隐密的个人信息。现在学术论文几乎都被期刊网收录,只要连接互联网就可查询,论文作者不是公众人物,只是普通的科研人员,似乎没有必要公开他们的生辰贵庚。

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人们的公民意识不断觉醒,越来越重视维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政府管理部门也已意识到这一点,出台了相应的举措;如据新华社消息,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于2013年2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最显著的特点是规定个人敏感信息在收集和利用之前,必须首先获得个人信息主体明确授权,并提出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的八项基本原则,即目的明确、最少够用、公开告知、个人同意、质量保证、安全保障、诚信履行和责任明确。对于大部分论文作者而言,在刊登论文时公开自已的具体年龄并非出于自愿,仅仅是为了服从刊物统一体例的要求。

无论是残缺式还是羡余式的作者简介都是有缺陷的,即不妨采用适度的介绍方式。何谓适度,我们认为,随同论文作者的姓名和工作单位即已基本满足简介作者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也可再适当介绍作者的研究专长,甚至职称和电子邮箱,这些信息提供了足够的作者背景,也便于同行进行交流。当前,大部分高端的、学术声誉良好的期刊采用了此种方式。这是一种较为可取的作者个人信息呈现方式,体现了最少够用、简省明确而又充分尊重作者个人信息隐密的原则。况且,国外的学术期刊也基本上遵从此种简介方式,尚未发现欧美哪种学术期刊公开作者的出生年月和其他具体的个人信息,因此,从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角度看,也宜采用适度的呈现方式。

每种期刊都有自已的编排体例,以体现独特的版面风格,有些期刊的排版风格差别还挺大。所以,在给某一刊物投稿时,作者一般都被要求对论文文本进行一定的编辑,使之符合该刊的格式要求,但不同的刊物对稿件的编辑程度要求不同。有的期刊要求非常具体繁琐,不管文章是否会被采用,也不管被录用的概率有多高,投稿前即要求作者深度介入稿件文本编辑;比如,要求作者按刊物的格式对论文进行细致的编辑,从标题、正文到附注、参考文献,从字体、字号到行间距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如不按其格式编辑,稿件将有被拒之门外的风险。但事实上,许多重要核心刊物的用稿率都非常低,大约只有8%~10%的录用率;如此,其实只有那10%左右编辑后的文稿被采用,而90%的作者花了大量的时间作无用功。而且,这只是针对某一刊物的版式风格,若投向他刊,又得按另一刊物的格式重新编排,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其实,这又有何必要呢?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原意是说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让自己精疲力竭。此处,我们暂且不讨论庄子养生观的对与错,但与此相对,若用有限的时光去做无功的事情,不也是对生命的无谓吗?

所以,对初次投稿的文本只作基本的编辑要求就可以了,即允许先投稿,待审稿通过决定录用后再要求作者认真地加以修改,并按刊物的体例框架进行编排。这样的投稿方式更有针对性,作者不需盲目地为某一刊物编辑文本,节省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况且,从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对应关系看,内容显然重于形式,学刊接受投稿和进行审稿也主要是看文章的质量,而不是排版的形式。对尚未决定是否录用的稿件作细致的编辑要求似乎既无必要,也不符合省力的原则。

三、及时反馈收稿、审稿信息

当前,在论文的投稿、审稿和发表整个流程中,作者虽是论文写作的主体,但却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主要由编辑部决定是否接受投稿和予以发表。虽然现在全国学术刊物有几千种,但面对庞大的科研队伍,众多的论文作者,每个学科高质量的期刊仍然是稀缺资源,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在处于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学术期刊在处理来稿的程序上还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收稿和审稿的反馈上常存在轻慢作者的情形,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作者对学术期刊的信任和撰稿、投稿热情。

学刊对作者投稿作出的反应,一般存在三种情况:一种是消极和低效的,要求作者寄打印稿,但未给作者任何回应,有时作者甚至不知是否已成功地投递了稿件;另一种情况,目前比较常见,可以说是大多数期刊所采取的回应方式,就是通过电子邮件接受投稿,设置自动回复邮件,告知作者收到了稿件;还有部分期刊的反馈则更为积极和温馨,编辑针对每个作者的投稿给予了及时的回复,告知收稿情况和审稿周期及一些注意事项,并给一个稿件编号,以便日后查询审稿进度,严格遵守审稿期的承诺,审稿期内无论稿件是否被采用都会给作者一个反馈。像这样及时、简短、温馨的投稿反馈,使每个作者都能感受到尊重和劳动的价值,激发了作者的创作和投稿热情。当然,这种收稿回复方式会花费编辑一些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很多刊物因稿件数量太大而难以做到,但至少可以通过在线投稿,设置专门的投稿邮箱,给予每个作者一个及时的投稿反馈,使投稿者耐心等待进一步的审稿结果。

现在,比较规范的学术期刊对来稿的审理一般都采用三审制,即编辑初审、专家通讯评审和编辑部终审。审稿周期短则一月,长则半年至一年。许多刊物虽在征稿中言明审稿的期限,但并没有完全信守自制的规定,往往超过所说的限期,有的说是三个月审稿期,却过了半年都没有回音,每当作者去电询问,答复常常是仍在审稿中;有的说是半年审稿期,结果一、两年也没回音,作者投出的稿件如石沉大海,编辑部既不说“录用”,也不说“不录用”,不顾作者焦急等待和无限期盼的心情。

编辑工作是一种奉献的工作,是组织精神产品生产的社会活动[2]。在审稿过程中,如果编辑能及时地给作者以反馈,可以减少作者焦虑的心情;如果稿件被采用,编辑及时、准确地将修改意见传达给作者,则可以缩短作者修改稿件的时间,加快整个审稿的流程。所以,编辑积极主动地对待审稿工作,编辑和作者之间就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大大地提高稿件的处理时效。

总之,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相比,学术期刊比较独特,面向的不是普通受众,而是具有一定学术专长的高级知识分子和科研人员,这些专业人员撰稿、投稿也不是为了经济效益,而是为了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所以,学术期刊作为传播研究成果和交流思想的平台,应着眼于以人为本,给予作者更多的便利与人文关怀,共同促进科技进步和学术繁荣。况且,在当前期刊数量众多的情况下,刊物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赢得作者、读者的信任,也才能在竞争中占据独特的优势,形成期刊产品的社会影响力,打造成品牌期刊[3]。学术期刊回归作者本位,在稿件处理中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全体科研同仁的共同心愿。我们用心在思考,我们用笔来表达;我们相信,科技推动社会进步,学术创作劳动会被尊重,普适的人文光辉将照耀每一个体。

参考文献:

[1] 郑英隆.学术期刊的社会价值与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6(6).

推介会发言稿篇5

“此次《征求意见稿》基本集中在五个方面共18项与此前有较大的变化,沿着既定的改革方向又迈进了一步。”一位市场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但总体上依然是在行政审批制不改革、新股发行条件不变、监管思路不调整的大框架下进行的技术改良。”

在记者采访的一些业内人士中,他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一些业内人士还将此次制度修订与IPO重启相联系。新股发行(IPO)自2012年10月底停发至今已近8个月。此次意见稿征求意见阶段截止于6月21日,与监管层持续了大半年的“史上最严IPO财务核查”阶段性结束时期相吻合,再次释放了IPO重启的信号。据悉,在6月18日证监会召开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培训会上,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向各家券商高层宣布IPO最快7月开闸。

总体来看,尽管一些舆论对本轮改革方案有批评声音,但在记者采访中,多数业内人士认同改革需要循序渐进,长期来看,本次略显“碎步化”的改革乃是有益尝试。《征求意见稿》中,开篇便写到“市场化、法治化取向”,从中已可读出监管层对于改革的决心。

局部修正

“本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思路是‘2012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延续和原发行体制下局部的修正。”广发证券分析师陈果认为。

通过细化对比不难发现,2012年4月底中国证监会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炼出来其核心内容为“强化信息披露、加强发行定价监管、调整询价范围和配售比例、抑制股市‘炒新’”等,而此次证监会IPO新政意见稿其五大内容也不外乎此。

对于《指导意见》中“并未落实或部分落实”的多项监管举措,此次得以在《征求意见稿》中一一“做补”。

《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提出对控股股东、董事及高管的减持价格进行限制,规定其所持股票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的,其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公司上市后6个月内如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或者上市后6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持有公司股票的锁定期限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

新时代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秦茂军认为,此项改革的重点在于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行为有了更明确的约束,而且更应该重视公司的股价,这里面既要做好业绩,也要切实维护股价,因为价格低于发行价是不能减持的,避免了恶意“圈钱”。

《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了大股东有稳定公司股价的义务,大股东必须有上市后五年内公司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时稳定公司股价的预案。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新股发行制度中从未出现与每股净资产有关的条款,此番与净资产指标挂钩尚属首次。

平安证券投资策略部副总经理罗晓鸣对记者采表示,这项改革除了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还将有助于降低发行价格:“如果发行人在上市发行时想多募集些资金而提高发行价,今后将承担更大的风险。因为,发行人一旦提高发行价格将导致企业上市后每股净资产升高,而今后如果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价格,发行人则要自掏腰包回购、增持股票,这样付出的代价太大”。

在新股发行制度的核心——定价环节上,肖氏新政再次大动手术,大幅提高网下配售的比重。《征求意见稿》拟将发行股本4亿元以下的IPO网下配售股票数量比例提高至60%,而发行股本在4亿元以上的IPO则要求网下配售达到70%。而现行的规定只要求网下投资者配售股份比例不低于50%。

网下配售即机构配售,将大盘股机构配售比例提至70%以上,这也是A股市场跟国际市场接轨的重大进步,目前很多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IPO发行中,机构配售比例很多都在90%以上。

“在网下机构认购资金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机构配售比例相当于加大新股供给量,它能打破原有的供需关系,使新股定价的重心下移,有利于降低发行价,对于解决新股定价‘三高’的问题有重要意义。”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加压中介

作为IPO业务链条中最重要的中介角色,保荐机构对此次改革的感触无疑很深,券商一线投行人普遍感到了责任加重的压力,这种压力首先来源于预披露制度。

2012年2月证监会将IPO企业预披露时点提前至提交发审会前一个月,给发行企业的透明化与申报文件公开留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将进一步提前招股书预先披露时点,加强社会监督。“发行人招股书申报稿正式受理后,即在证监会网站披露。”

分析人士指出,将申报稿预披时间点提至证监会正式受理后,这已是极限预披时点了。而这带来的不仅是时间点的前移,更重要的是对以往“缝补式”的申报习惯进行制度约束。

就证监会以往的经验而言,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在申报后递交的招股书初版与最终版本,往往经历很多调整变更,甚至可能出现同一事实完全颠覆的情况。

东北证券策略分析师沈正阳向记者表示,如果“申报即披露”得以落实,那么它与《征求意见稿》中的“招股说明书预先披露后,发行人相关信息及财务数据不得随意更改”相结合后,就将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产生较大的震慑力。

未来,审核过程中申报文件出现先后不一的,证监会将中止审核,并在12个月内不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推荐的发行申请。

“如果重大差异严重到足以触犯三条规定,即虚假披露、重大遗漏、误导陈述,按规定将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查处。”证监会一位负责人向记者指出,查证属实的,自确认之日起36个月内不再受理该发行人的股票发行申请,并依法追究中介机构及相关当事人责任。

对于保荐机构而言,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使业务人员前期工作量加大,“申报之前就要确保不出问题,否则后续改或不改,都有问题。此外预披材料还要动态更新,这个的工作量非常大。”一位券商保荐人向记者指出。

严惩“荐而不保”

除预披露制度改革外,《征求意见稿》中的“史上最严的事后追究机制”也颇具杀伤力。“新股定价、发行机制上变化最大,将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的投行业务游戏规则,另一个较大的感触就是事后追责监管的严厉性提升。”一位中小券商的投行部总经理对记者表示。

保荐机构“荐而不保”的问题,被视为上市公司频曝违规甚至造假的重要原因。此次的《征求意见稿》规定,如果未在招股材料中提前预警,IPO成功上市后首份年报业绩下滑超过50%甚至是出现亏损,那么证监会将自确认之日起冻结相关保荐机构的其他IPO项目申请,并移交稽查部门立案稽查。

“这一招对于保荐机构的震慑力度将是空前的,此举将迫使保荐机构把注意力从对IPO项目量的追求转移到质的保证中来,能够有效保证IPO的质量。”分析人士认为,“按照此前的发审机制,一家保荐机构可以没有任何顾忌地拓展IPO业务,而不必担心某个项目出事会影响其他项目的推进。但现在不一样了,证监会将一家保荐机构旗下所有的IPO项目都捆绑在一起,只要其中一个项目在一年内出事,其他所有项目都将全线搁浅。这样的损失,对于任何一家券商而言都是不堪承受之重。”

“相较于之前的改革,本次改革加强了后端监管,证监会显然从过去一段时间的IPO监管风暴中找到了经验。”国信证券总裁助理、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何诚颖认为,这也是本轮改革最重要的细化政策之一。

此外,IPO财务核查的余威也给保荐机构带来了新的压力。《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在发审会前,中国证监会将对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相关中介机构的工作底稿及尽职履责情况进行抽查。

“之后所有企业的中介机构底稿,在上发审会之前都会被纳入抽查对象,至于如何抽查,我们将确定具体详细的办法。”上述证监会负责人表示。

此外,并购重组与稽查的联动机制也在改革中展现,未来,强化发行监管与稽查部门的联动机制也将建立。

追责制度争议

对保荐人追责无可厚非,然而,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按意见稿的新标准实施,最近三年市场上超过90%的保荐机构都将难逃遭立案稽查和冻结IPO保荐业务的命运,如此高比例的不合格,难道仅仅是中介机构的责任?

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指出:“《征求意见稿》并没有提出更严格的措施以处罚发行人的IPO造假,反而是对保荐人等中介机构的监管重了点。”

他认为,发行人是信息披露的第一人,如果这个源头不遏制住,没有办法从根源上解决造假问题。发行人为IPO造假付出的代价很低,刑罚又存在地域保护问题。相反,保荐机构并不是稽查部门、刑侦部门,他们的手段非常有限,如果发行人恶意造假但新规惩罚很少的话,是明显不合适的。

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认为:“目前A股市场的上市门槛应该提高,但这点《征求意见稿》并未提及。只有提高上市门槛,将那些达不到上市要求和条件的企业拒之于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外,才能提高市场的投资价值。”

首创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王剑辉也认为:“应该对IPO的企业更严格,提高上市门槛。目前许多公司出现上市变脸或者持续亏损的原因,就是因为原来的审核制度存在缺陷。历史初期,能够达标的企业很少,所以就降低了上市的门槛,更多违规的成本就由股民来承担。但现在,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就该提高准入门槛,在优中选优。”

而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认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谁决定谁能发”,而《征求意见稿》回避了发审决定权问题。

有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加强对于发行人及券商等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并对应性制定追责措施无可厚非,但在现行的新股发审制度下,证监会发审委才是‘权力核心体’,但追责方面却只字不提,难免有‘推卸责任’之嫌。发审委这一环节就不能进行市场化改革?”

推介会发言稿篇6

事实上,从时评这种言论形式在国内媒体中出现开始,一直就伴随着种种的争议,应该承认,许多批评指出的问题的确是客观存在的,值得认真重视和反省。但理性和冷静地分析,有些批评也不乏偏激之词。现在拉开一段距离旁观,也许更能冷静客观地看待时评面临的批评和问题。从一个曾经的时评编辑的角度,我谈谈自己对时评的理解,时评的“四度空间”。

介入现实的角度

独特、理性和建设性的视角,是我一开始编时评版时就已经明确并为之努力追求的。在某种意义上,以什么样的视角解读新闻、引导读者和开拓思维,就意味着这个版面的定位、立场和风格。

一是独特和理性的视角。

“我们需要独特的视角,在熟视无睹中发现奇迹,在貌似真理中发现荒谬,在众口一词中发现异类,在绕过经验时发现常识和通识,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积极健康向上生长的力量”――这是我在青年时报推出第一期时评版写的一段编者的话,这也是我编时评两年来一个重要的选稿标准。因为独特和理性的视角对时评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虽然不可能做到每篇文章都能言人之所未言,但必须坚持不能人云亦云,评析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时必须保持客观独立的判断。

与此同时,我也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反对为了标新立异而牵强附会,为了与众不同而生拉硬扯,为了惊世骇俗而故作惊人之语。应该说,这是一开始我们就对一些心态浮躁、没话找话、纯粹抬杠、故作惊人之语的时评表明的态度。

二是多维的视角。

因为单一和单向的视角可能会影响评论的客观和理性,而多维视角提供了多个不同的视角和观点,能更多地打开读者的思维通道。为此,我在时评版上专门设立了两个栏目:“复眼”和“继续评论”。

为了容纳不同的观点,有些媒体的时评版开设了“不同意见”和“观点交锋”这样的栏目,并以“正方”和“反方”来表示对某一观点的赞同和反对。但我认为,许多事情其实并不一定就是非此及彼的,而存在多重的可能性和评判标准,一定要有“正反”,也可能误导有些时评作者故意“抬杠”。“探索认知的角度和维度,不追求一锤定音,尊重读者思想的权力,培养读者思想的能力,不谋求话语霸权”,这就是“复眼”这个栏目的意义所在。一个重要新闻事件发生后,我常常在同一个版上刊发两三篇评论,以从更多的角度拓宽读者的思维,提供多个观点相互补充并让读者自己判断。

“继续评论”是我们拓宽思维通道、容纳多种不同声音的另一个栏目,与“复眼”不同,它强调的是对一个连续新闻事件的连续评论,随着新闻事件的演进和变化适时推出相关评论,或者发表对前面时评文章的不同意见。如孙志刚收容致死案及因此引发的对收容遣送制度的反思和改革,从孙志刚案的发生,到国务院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再到救助办法的实施,我们先后一共连续刊发了40多篇文章,时间跨度达3个多月,对新闻事件的每一步发展几乎都配以评论,对孙志刚之死和收容遣送制度以及此事引起的反响作了全面的反思与探讨。

三是摒弃道德审判。

时评要做到客观、理性和富于建设性,必须摒弃一些报纸言论所热衷的道德审判与媒体审判,因此杂文式的文风是我们一开始就坚决拒绝的。

我认同有些人提出的观点,时评不仅应体现言论的开放和自由度,更要承担起直面现实、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对道德现象进行评论,但我们并不进行道德评判,我们要针砭时弊,但我们不能仅仅图嘻笑怒骂的一时之快。我们要肯定时代进步的积极意义,要对社会的变革提出理性和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在鞭鞑一些社会丑恶现象的同时反思它产生的根源,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难题寻求解决之道,我们要发出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声音。

介入现实的速度

有些批评许多媒体过于追求“昨日时评”,但我认为“昨日时评”是时评版必须追求的。所谓时评,与其他言论文章相比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它有很强的时效性,必须对当下发生的新闻做出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否则就不叫时评了。关键是在追求“昨日时评”的同时要保证评论的质量,不能光为快而快。

许多读者对现在媒体时评版印象最深的,除了文章的理性和深度,常常惊讶于时评的时效性。所刊发的大多数时评都是评论最近发生的新闻,更有许多重大新闻,在见报的当天就配以特约作者的评论,在为读者提供新闻时,同步提供思想和观点。有论者认为,当一个新闻事件刚刚发生时,媒体对这一新闻事件的快速评论,其对舆论的影响与作用不仅巨大,也有助于奠定媒体的社会地位,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相反,如果媒体的时评总是“慢半拍”,又没有其他新颖的观点出现,其影响力就要小得多。确是如此,如果评论总是大大滞后发生的新闻事件,时评之“时”就失去了意义,将沦为一般报纸的普通言论。

有人戏言时评只有24小时的生命力,要想时评真正具有时效性,必须拥有一支倚马可待的作者队伍,对新闻事件能迅速做出判断并发表看法。当一件重要的新闻事件发生后,许多媒体都约请有关专家、其他媒体的评论员撰写评论,有些专家和媒体评论员也主动发来评论文章。客观地说,相比自由来稿而言,这些专家和评论员的文章相对质量较高,也更容易为编辑采用。这也许就是一些批评者认为现在的时评版都为“名家占据”的原因。当然,自由来稿中有精彩的文章,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编辑,一般也是不会舍弃的。也有一些特约评论员是从普通作者的来稿中发现的,由于他们的文章观点新颖、思想深刻、反应迅速兼文采不错,慢慢的也就成了编辑的特约作者。

介入现实的力度

时评是一种有力量的文体。由于针对性强,对新闻事件反应快,角度独特、观点理性并富于建设性,因此能更有力地介入现实,也对社会更具指导意义。

自从开设时评版以来,我们对许多社会焦点、热点问题都迅速加以评论,如孙志刚事件、沈阳黑老大刘涌改判事件、北大才子卖肉事件、新《婚姻登记条例》的颁布实施等等,我们都及时刊发了很多有见地的评论文章。这些文章从理性建设性的视角出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读者,使读者对这些社会焦点事件和热点问题有了更深刻、更本质的认识。

有人发现,近年来的许多新闻报道,都反映了一种“叫停”的现象,这些事件往往是某些政府行政部门作出了某项政策或措施,但考虑不周或者程序不规范,实施后遇到了一些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于是赶快纠正错误,迅速“叫停”。 不少人认为“叫停”的背后是时评的力量,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时评的作用和介入现实的力度,“叫停”虽然不能完全说是时评的功劳,但时评无疑功不可没。这事实上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的趋向实际有效,是舆论监督的力量。

当然,也有一些人批评许多时评只批外地不批本地、只批过去不批现在、只批社会现象不批政府部门。应该承认,这种现象是的确存在的,并减弱了时评介入现实、关注民生、批评世象的力度。事实上,这并非时评编辑不愿批评或者不敢批评,而是其中有许多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隐衷,无论如何,一个时评编辑既不能也无法为某一个地方的舆论监督环境的宽松程度负责。

介入现实的深度

思想和文采都是时评的生命,但思想是时评的第一生命,而文采是时评的第二生命。所谓有思想,就要体现一定的深度,没有深度的时评,对问题的看法只能停留在表面,既不可能有独到的见解,也不可能给读者带来多大有意义的启迪,这样的时评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难以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

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编辑李方曾经提出过关于时评的四个境界:一是把众所周知的道理讲清楚,二是讲出别人想不到的道理,三是权威,四是有情怀。应该说这个分析是很有道理的,把众所周知的道理讲清楚,只是对时评最基本的要求,时评不仅要讲出别人想不到的道理,还必须体现权威,更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对一个好的时评版和时评编辑的要求,也对时评文章的深度提出了要求。

勿庸讳言,由于时评要求对新闻作出快速反应的特点,作者写文章时往往来不及深思熟虑,因此与那些“十年磨一剑”的文章相比,在深度的表现上就可能有所欠缺,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就可以放松对时评文章深度的要求的追求。因为时评的态度必须是严谨和严肃的,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新闻效应,而自觉不自觉地去搞不切实际的纸上谈兵;时评要对公众舆论负责的,不能想说就说信口开河,不能一味求新求快。

要有有深度、高质量的时评文章,就必须有一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堪称国内一流的时评作者队伍。我可以毫不讳言地说,我在选稿时比较关注所谓“名家”的稿件。名家也是从无名作者走过来的,之所以在媒体露面频率渐渐增加成为“名家”,是因为他的文章无论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名家当然也会写烂稿,但一个珍惜自己声誉的“名家”,一般对文章质量还是有追求的,不会因为发稿容易就胡乱写,不然的话即使是名家也会最终被读者和编辑抛弃。“名家”之所以见报率高,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名家通常比普通作者更努力、产量也比普通作者高数倍甚至数十倍,即使许多文章被毙但发表的文章还是比普通作者多多了。

当然,重视名家并不意味着名家来稿一律照发不误,每天被我枪毙的“名家稿”也不在少数。重视名家更不意味着鄙薄自由来稿,我刊发过国内许多素不相识的普通作者的时评,一个负责任的编辑,选稿时终究是要看稿件质量来说话的。否则,他编的版面就不会被读者认可,如果版面不被读者认可,那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如何看待有些批评

关于时评的“四度空间”,就谈到这里。再说几句题外话。

坦率地说,现在有些批评有种不好的倾向。现在对于时评的意见,绝大多数来自于时评界,而其中最多的又是来自于初写时评的。他们希望为自己的文章争取更多发表空间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不考虑读者和编辑的立场。

读者需要看到的是高质量的文章,而编辑必须向读者提供最好的产品,文章是普通作者的还是名家的并不重要。鉴于中国媒体目前稿酬标准和用稿制度不完善的现状,以及地方媒体极强的区域特点,全国范围内允许一稿多投、但一地只能一投已成为一种多方默许的潜规则。一般情况下,广州《南方都市报》的读者不会看到杭州《青年时报》,同样山东《齐鲁晚报》的读者也不会看到北京《新京报》。强求一稿一投,就有可能放弃高质量的文章,无论是从媒体竞争的角度,还是读者要看到好文章的角度,都是不必要的。当然,现在网络发达,一上网就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媒体的文章,但是除了时评编辑和时评作者,普通读者有多少人会上网一家家报纸查看时评?

报纸也是一种商品,编辑的责任是发现好文章然后提供给作者,但并不承担培养作者的责任。时评的兴盛表明一个公民发言的时代已经来临,但是,公民发言时代来临的意义是舆论环境日渐宽松公民有更多自由表达的渠道,并不是说每个公民(读者)都要到时评版发表看法。时评必须是有深度和有见地的评论,这也决定了时评要往专家(专业)发言的道路上走,一些时评作者也有可能慢慢成长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这也使时评渐渐成为某些人的“专栏”成为可能。

时评版面老是为“那几个人”占据,决不是应该批评的现象――只要“那几个人”的文章质量过硬。就好像一个文学爱好者向《收获》杂志投稿未中,原因不一定是《收获》只重名家,而有可能是你的作品质量不够。而一些权威学术期刊,经常会刊发一些著名学者和科学家的文章,但你不能因此要求刊物降低门槛,也多刊发普通作者的文章。即使是时评,我也可以举个例子,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其实也是一个“时评家”,他执掌香港《明报》期间,几乎每天都要在《明报》上发表一两篇时政评论文章,也就是我们说的时评,其总字数远远要大于武侠小说的字数。他的政论影响极大,一些国家领导人和香港政要都非常关注,但难道你能指责《明报》的言论老是被金庸自己“霸占”?

推介会发言稿篇7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3-9767

国内刊号:11-2697/TP

邮发代号:82-45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信息与电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计算机类优秀期刊。1989年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1-2697/TP,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9767,邮发代号:82-454。《信息与电脑》是一本关注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学术期刊。提供一个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高校、研究机构、经济及技术专家、信息化软硬件及解决方案供应商、流通业信息化需求企业以及科技人才共同交流的平台。

欢迎技术研发、应用研究及计算机相关从业者踊跃投稿。

刊物形象力: 《信息与电脑》杂志在零售流通领域有着广泛的盛誉,鉴于“中国第一本全力推动流通领域信息化刊物”权威性的要求,杂志的主要特点就是汇集流通业IT业内专家和企业管理者最新的言论和观点,以及他们的实践经验与体会分享,为流通领域的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栏目设置:

软件设计开发 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 多媒体技术及其用应用 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 数字内容产业发展 信息安全 算法与语言 网络技术 计算机教学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

投稿须知:

1. 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真实、逻辑严谨、文字准确、语句通顺。

2. 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标点符号使用准确;表格设计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图片清晰,注明图题图号。

3. 投稿请使用word格式并注明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称、研究方向)。

4. 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所投稿件进行修改。

5. 本刊已被相关电子期刊等网络媒体所收录,不愿通过网络媒体者,请在来稿中注明。

推介会发言稿篇8

【关键词】 新闻记者;写作;逻辑思维;构建

人的逻辑是一种抽象的通过现象进而进行推理、判断、论证、理解这客观现象的思维过程。在现阶段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人们获取信息也开始越来越便利。新闻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新闻的竞争中各个媒体都大力的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其中民生新闻由于其信息和内容的多元化,更加具有亲民性,所以这类新闻更容易受到关注,但在实际中由于记者逻辑思维能力不足,使得有些新闻丧失其内在的吸引力。记者在写作的时候需要对一些事实的新闻进行必要的价值判断,要对新闻价值这种抽象的属性进行估计是需要记者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这是因为在现实中,浅层的新闻事实,反常的、稀奇的事物这些的新闻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而深层的新闻,新生的、概括的事物这些的新闻价值是需要逻辑抽象思维来判断的。

一、缺失逻辑思维能的具体表现

一个好的新闻是通过记者的镜头或文字从现实中精心形象组织而最终构成一个信息传播媒体,任何新闻都离不开作者本身对新闻时事的提炼、推理和抽象的思维活动。记者缺失逻辑思维具体表现有:

(一)新闻稿件写作中使用语言搭配不恰当。新闻的语言是传播新闻内容的介质,所以其具有广泛性和严谨性。新闻记者在写作中要表达的不可主观臆想。新闻的语言美具体体现在对新闻事实进行朴实的报道。例如:某广州的晚报中,“新鲜含大量维生素的胡萝卜每公斤1.56元;能够通常导便、并具有美容效果的芹菜每公斤1.96元;美容之王、清凉可口的黄瓜每公斤3.96元”这条新闻中无形中加了很多的形容词,在新闻表述中显得的非常突兀。

(二)撰写新闻稿件对其新闻的事实的表述缺乏必要的逻辑性。在有些新闻中,记者为了吸引眼球得到高的关注度,对一些没有经过具体的核实的部分进行过分的渲染,这种现象在新闻写作中比较普遍。2012年10月,广州某报《女小学生被罪恶老师》一文中,记者这样表述“事后,李某(犯罪嫌疑人)还假惺惺的说我喜欢这个学生,以后会对她负责的”。对这样的新闻,记者只能根据犯罪人供述的事实来说话,记者怎样用“假惺惺”来判断犯罪嫌疑人呢?这种报道是典型的对犯罪嫌疑人的不好进行渲染,落井下石的写法。

(三)由于记者缺乏逻辑性,使得新闻事实得出的结论牵强附会。新闻采访中的逻辑思维是作者对客观事实能动的反映,一个新闻的价值和信息量的多少,大多数都取决于记者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运用程度。假如缺乏紧密的逻辑思维,记者就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识与新闻紧密结合起来 难以符合报道内容。有些记者在报道中首先得出报道的结论,在去寻找结论得出相关证据,这样牵强附会的寻找是不符合其新闻本身的主题的。那这样的新闻就缺乏其事实的客观性是不值得推敲的。例如:2012年4月,广州某晚报,新闻的标题“市区的猪肉价格降了3元”,当时的新闻采访的原话是“根据店员的介绍,此次猪肉的降价是为了吸引顾客购买,提升其购买力。”这也就证明了其降价是个别的行为,但记者却这新闻表述中写出“市区的猪肉价格降了3元”的错误结论,逻辑混乱。

二、新闻写作中逻辑思维重要性

(一)塑造媒体在观众心中的信誉度。衡量媒体的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是媒体本身其内在品质和其公信力。对于媒体来说,其主要是以出售信息来挣钱,然而对于媒体稿件质量决定着其市场的吸引力。稿件是为其带来经济效益的外在的主要载体,所以逻辑清楚的稿件对打造媒体的权威和受信赖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可以增强媒体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在现阶段的媒体内容竞争中,重大的新闻事件报道成为各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提高媒体影响力的有力武器。尤其是在现阶段政府鼓励新闻栏目时长的政策下,逻辑清楚准确的表达是各媒体增强竞争实力的有力武器。

(三)可以有效的反应作为记者其本身具备的素质。逻辑思维是记者业务水平的有力的考核武器,这有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在采访过程中应对自如。才能将新闻传播的效果得到最大的发挥。

三、新闻写作中记者逻辑思维的构建方式

(一)作为记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修养。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不断的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紧跟时代。勤于对新闻事件要素之间思考,运用图标形式对新闻人物进行分析,在写稿件中,注意新闻语言的具体搭配,准确的反应新闻事实,逻辑清楚的进行撰写稿件。

(二)撰写稿件要有逻辑性。在撰写稿件的时候要按照事物其自然发生的顺序进行编排,在电视画面转的瞬间要有效的运用小标题形式来提炼新闻核心的主题事实,便于大众理解新闻事实。

(三)在采访中写作中要戒懒。这里的懒主要有俩种表现的形式:一是很难发现疑点,二是发现了没有问个究竟。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记者本身的政策法规学习不足和其没有具备逻辑的思维能力,对新闻事件的考察没有细致的考究。由于现阶段媒体酬薪体系中的弊端,记者发稿任务重,造成有些记者为了完成任务而忽略了对新闻本身细节的考究,拿出来的稿子都是表现些肤浅表面现象。在新闻舆论的监督中,由于大部分新闻涉及的人物和范围广,这就需要记者弄清事实的原尾,屡清事实的关系,还原事实的真相,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新闻报道其有力的舆论监督作用。

四、结语

做为新闻工作的记者。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去观察和判断这个客观世界,要努力提升自身作为新闻记者必要的专业技能,跟随时代拓宽自身知识面。共同努力努力将新闻媒体事业做的越来越强大。

参考文献

推介会发言稿篇9

一、竞聘演讲稿的写作要求

1、气势要先声夺人

竞聘演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竞争性,而竞争的实质,是争取听众的响应和支持。而做到这一点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要有气势,“气盛宜言”。这气势不是霸气,不是骄气,不是傲气,而是浩然正气。有了渊博的才识、正大的精神和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的深厚的感情,作者就不难找到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

2、态度要真诚老实

竞聘演讲其实就是“毛遂自荐”。自荐,当然应该将自己优良的方面展示出来,让他人了解自己。但要注意的是,在“展示”时,态度要真诚老实,有一分能耐说一分能耐,不能为了自荐成功而说大话,说谎话。

3、语言要简练有力

老舍先生说:“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包含得多。”竞聘演讲虽是宣传自己的好时机,但也决不可“长篇累牍”。应该用简练有力的语言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4、内心要充满自信

着名演说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不要怕推销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华,你就应该认为自己有资格担任这个或那个职务。”当你充满自信时,你站在演讲台上,面对众人,就会从容不迫,就会以最好的心态来展示你自己。当然,自信必须建筑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这样的自信,才会成为你竞聘的力量,变成你工作的动力。

二、竞聘演讲稿的写作方法

1、竞聘演讲稿的开头方法

竞聘演讲的时间是有限制的。因此,精彩而有力的开头便显得非常重要。有经验的竞聘者常用下面的方法来开头:

(1)用诚挚的心情表达自己的谢意。这种方法能使竞聘者和听众产生心理相融的效果。例如:

我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同志们给了我这次竞聘的机会。(2)简要介绍自己的有关情况,如姓名、学历、职务、经历等。例如:

我叫李明新,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3)概述竞聘演讲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能使评选者一开始就能明了演讲者演讲的主旨。例如:

我今天的演讲内容主要分两部分:一是我竞聘人事局副局长的优势;二是谈谈做好人事局副局长工作的思路。

2、竞聘演讲稿的主体内容

竞聘演讲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介绍给评选者,让评选者了解你的基本情况,了解你对竞聘岗位的认识和当选后的打算。所以,竞聘演讲的主体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推介会发言稿篇10

1微信推送内容的选择和加工设计

1.1推送期刊科技论文

1.1.1根据论文选题进行选择性甄选推介

与科技期刊刊载的科技论文不同,借助微信平台推送期刊的科技论文时,编辑需要具备用户思维、大道至简思维和跨界思维,甄选科技论文的选题,即判断其是不是期刊报道的专业范围内的热点问题,是不是易于编写成科技期刊微信阅读群体易于接收的微信阅读素材,是不是立足于期刊专业领域、且涉及交叉学科,易受广泛关注的跨界内容。对于一些具备上述选题特点的论文,在期刊微信公众号推介论文全文的方式对其公众平台关注用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此类论文,可以通过技术处理首先将源文件转换为适合数字出版的XML格式,然后再转换为适合手机阅读的HTML文件,此类文件在界面展现方式、文件大小等方面都具有特别突出的优势,而且能以目录的形式进行浏览和内容定位,特别适合手机阅读。

1.1.2论文标题、摘要和图文等的加工

此外,科技期刊论文内容的专业技术性较强且比较长,而微信平台有其特有的信息传递和接收特点,因此借助微信平台推送期刊科技论文时,期刊论文内容的加工设计至关重要。在信息量繁杂多变的互联网时代,标题的吸睛度直接关系着微信内容的点击率和转发率,因此在推送科技论文时,标题宜言简意赅,突出核心亮点。大道至简,简单即流行就是这个道理。在具体题目的加工时,有如下技巧,比如一些陈述性标题可以变换成问答句,一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但科技名词较生僻的科技论文还可以在经原创作者同意的前提下调整成科普些的标题,以更好、更快地拉近期刊与阅读群体的距离,促进传播,从而巩固和扩大期刊品牌形象。此外,在经原创作者同意的前提下,再次对微信推送论文摘要进行改写也十分重要。科技论文的摘要一般遵从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的原则撰写。而微信推送论文时,阅读群体先进行的是浅阅读,因此讲清研究的来龙去脉以及作者团队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往往是阅读群首要关注的。在微信推送论文的摘要加工环节,建议将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导读的方式展开,再配以精选的、必要的图表、视频和音频内容以及作者团队的生活照,既简练、多元、高效地展现了原创作者的研究内容和核心观点,又拉近了作者群和阅读群之间的距离,还会对期刊的推介和引用带来益处。在微信论文的推送中,图片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恰当的与文字呼应的图片,可以高效地突出文字想要表达的内涵,使人在阅读文字时快速产生相应的视觉联想。为了固化读者群对期刊推送论文的印象,可以将科技论文推送固化成一个微信栏目,如“优文荐读”“好文快报”等,并在每次推送时,固化此栏目的背景图片,就像知名广告宣传画一样,以图文配合的方式固化和提升期刊品牌形象。

1.2为期刊关注群体提供信息服务

结合《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两年来的运营经验,笔者发现科技期刊微信平台不但可以成为多维度承载和传播科技成果的窗口,还逐渐成为为期刊关注群,尤其是作者群、读者群和专家群的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就是在实践中,立足期刊报道的专业领域,通过科技论文集锦、期刊近期策划重点、专业领域会议信息和通知、提供最新行业资讯和学科知识、科技论文写作知识和投稿须知等提升期刊品牌形象和被关注度的,吸引优质稿源的。

1.2.1科技论文集锦

科技论文集锦,往往是对期刊报道范围的一个热点分支进行重点宣传。这种论文集锦针对性强,阅读群体集中,因此如果能结合专业会议应景、定点地向与会专家推送,对期刊品牌提升效果显著。比如,《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主办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于2017年3月9日召开了电力大数据技术研讨会,《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争取到此次会议的独家媒体支持工作。会前,编辑部汇编整理了2014~2017年期刊刊载的大数据相关论文,制作成HTML文件,以大数据论文集锦的方式集中而有针对性地推送给与会专家,获得了较好的论文点击率,也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

1.2.2期刊近期策划重点

2016年起,《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邀请不同领域的业内专家为栏目特约主编,陆续开辟了“虚拟现实”、“电力大数据”、“电力物联网”、“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多个热点前瞻的专栏,并在微信平台专栏征稿通知。从微信公众号专栏的点击率看,选择期刊报道范围内的热点话题,及时开辟专栏有助于吸引和聚拢优质稿源。同时,通过邀请栏目特约主编的方式,既能更好地提升领域内专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回馈支持期刊工作的专家学者,也能给特约主编在其朋友圈分享以及定点邀约稿件带去方便。

1.2.3科技论文写作知识和投稿须知

关注期刊微信平台的阅读群往往是有投稿需求的。面对这一需求,适时开辟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合传播的科技论文写作知识和投稿须知,能更好地体现期刊服务意识,拉近期刊与阅读群的距离。比如《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微信平台创建之初就开辟了“投稿那些事儿”栏目,编辑以略带幽默而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地道出作者写稿的重点、投稿的技巧等,因语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受阅读人群广泛关注。

1.2.4学术会议专家PPT

科技期刊编辑除了编审稿件、积累和跟踪专业知识和热点动态,还会经常参加学术会议,以开阔学术视野,结识学术专家。因此在参加学术会议时,留心与期刊报道重点相关的学术报告,积极与报告专家联络并获得其PPT权,既可结识学术专家(或与专家深度交往),还可为其提供宣传服务,并通过在期刊公众号其学术报告PPT给期刊公众号增粉,实现多赢。分析《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微信平台几次阶跃式增粉的数据发现,重大学术会议知名专家学术报告PPT很受期刊微信平台微信群体的欢迎,是给期刊微信平台增粉的好方式。

1.2.5专业范围相关的会议通知

随着科技期刊微信平台运营的积累和粉丝数量的增多,其渐渐会对期刊品牌有辅助支撑作用。因此,在一些专业对口的学术会议中,科技期刊应该多与会议主办方沟通,阐明科技期刊拥有的专业人群资源,最好能使科技期刊成为学术会议的媒体支持。这样,会前可帮助其会议通知,会后可尽快与会专家热点学术PPT,既提升会议的影响力,也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

1.2.6期刊编委或审稿专家的书讯

科技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专家往往是业内知名专家。在让编委和审稿专家为期刊审稿、组稿、期刊品牌建设出谋划策的同时,期刊微信平台也给这些专家提供了一个宣传其适合微信宣传的研究成果的好机会,比如专家在期刊的论文、专家近期出版的书讯及其研究团队的资质介绍等。这些宣传素材往往很受业内学术圈关注,因而也是科技期刊微信平台通过做好信息服务,从而助力期刊品牌提升的好方法。

2期刊微信平台增粉渠道和时机的把握

总结《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微信平台运营经验发现,借助为专业学术会议提供媒体支持,通过期刊微信平台向业内同行会议通知与会专家学术报告PPT是期刊快色增粉的好方法。同时在重大学术会议期间,适时推出期刊与会议专业相关的适合手机阅读的HTML论文集锦,也是助力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的好时机。另外,科技期刊编辑还应主动思考,本着为读者、作者和专家服务的宗旨,积极开拓微信平台栏目内容和形式,激活和发掘好科技期刊微信平台的宣传价值,助推科技期刊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