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调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18 07:02:22

早恋调查报告

早恋调查报告篇1

经过二十年在中国的调查表明,在中学阶段没有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少。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单思)。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

早恋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然而,一般人认为早恋会带来很多问题,如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等,尤其对女孩更为明显突出,但一般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早恋常常以失败告终,很少出现早恋能够终身厮守的;亦有人认为早恋是青少年对男女关系的探索和学习,为将来的恋爱与婚姻作准备,不宜过份禁制或压抑。

早恋的定义

关于怎么样的程度才算早恋,也没有广泛的共识。一般认为,产生对异性的爱慕就算是早恋。但在这种意识下看,青少年由于正常生理和心理发展造成的对异性的爱慕则被归为早恋,显然不科学。

早恋一词的科学性

一些新兴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学生认为早恋一词并不科学。因为少年在青春期加速发育,第二性征出现后,逐渐性成熟,生理和心理都有成人化趋势。所以对异性产生好感是青春期的普遍情况,是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必然,不应该用早恋这样带有感彩的词汇来描述,因此也有人认为早恋应当称为青春期恋爱。

早恋的特点

由早恋的各种情况综合起来看,早恋通常有下列4种特点:

朦胧性

青少年对于早恋发展的结局并不明确,早恋的青少年仅仅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而对未来家庭的组建、处理恋爱和学业之间关系、区别友谊和爱情等问题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矛盾性

早恋的青少年其内心充满了矛盾,既想和其喜欢的异性接触,又害怕被父母发现。可以说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是并存的。对于暗恋的早恋者而言,这种矛盾性还表现在是否向爱慕者宣示爱意(表白)的矛盾。

变异性

友情是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因为青少年往往欠缺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及经历,导致双方缺乏互信;关系一般都难以持久。正是这样,常常令双方的心理造成痛苦。

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有明显的差异。在行为方式上,极其隐蔽,通过书信、电话或者网络等传递感情,进行秘密的私下沟通和感情交流,家长和老师难以发现,但也有青少年会公开他们的关系,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

在程度上,大多数早恋者还主要是交流感情,或者一起玩耍;从人际关系上看,一般没有超出正常的朋友关系,但有的早恋者关系发展得很深,除了交流感情外,有时甚至发生性关系。

在年龄的喜好上,女孩通常喜欢比自己年龄大、比较成熟的男孩,而男孩则通常喜欢比自己年龄小的女孩,且在交往中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年龄相当时,女孩会采取主动,但根据实际情况看,更多的是男孩采取主动。这现尚没有定论。

早恋原因的类型

早恋的类型主要可以归纳为下面8种:

爱慕型

这类青少年是由于互相之间对对方的爱慕而产生的早恋现象。这类早恋十分常见,而根据爱慕原因的不同,又可分为下面3类:

仪表型

这类早恋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也是最常见,但最难以持续和稳定的。学校中总有英俊的男生和漂亮的女生备受异性追崇,就是含有这个因素。

专长型

这是由于爱慕对方的某项自己崇尚的能力或专长而产生的早恋。这类早恋常常是女孩采取主动。

品性型

这类早恋是由于爱慕对方的某些自己崇尚的品性而产生的早恋,这相比而言维持得比较持久。

好奇型

这是因为对异性留有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性意识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会产生对异性身体、生活、心理和对自己态度的好奇,这是青春期青少年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容易产生性冲动,从而对异性保持一种敏感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而结交异性朋友。

模仿型

这是由于模仿社会上、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中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从众型

这是迫于周围同龄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例如本来不存在的恋爱关系,可能被周围的人杜撰出来,即谣言或者绯闻。在这样的环境下,迫于舆论的压力,很容易对其产生爱慕之心。

愉悦型

青春期男女之间作为同学甚至同桌,由于较多的交流和信息传递,会对对方产生更为细致和透彻的理解,在这种状况下容易产生早恋。这也是同班恋甚至同桌恋的重要原因。

补偿型

一些青少年由于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是自己自尊遭到损害,为达到发泄目的,往往会找异往,在其中忘掉痛苦,以谋求补偿。这类早恋融入了真实的感情,容易发展深化。

逆反型

由于社会意识和舆论的因素,青少年的两往常会受到家长、老师的不恰当干预,容易诱发其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的心理。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本来正常恰当的异往可能迅速向早恋发展。

病理型

在当代社会,营养条件优越,容易造成的营养过剩和食物中含有的性激素的作用或各种特殊生理疾病、家庭遗传等因素,容易造成青少年心理早熟,甚至是性变态心理。这是诱发青少年早恋的主要客观因素。

上述的各种类型也常见于成年人的恋爱之上,尤其是第一次谈恋爱,当然也没有经历过早恋的人。而且,因为成年人的力量较大且有较多的知识,所以产生的相同后果有些性质比早恋的孩子更为恶劣.

其他地区和时代

在西方社会,十几岁的孩子谈恋爱,亲吻、拥抱,被视为正常。(何况西方社会本较开放, 异性朋友间拥抱是完全可接受的)

只要未有发生或导致少女怀孕,即使是在较保守的宗教家庭也不会限制十六岁以上的高中生谈恋爱的。近年虽有宗教界人士针对未婚提出异议,但提倡的仅是婚前守贞运动, 并非禁止青少年恋爱。

事实上在西方早恋一词并不存在, 或许是由于西方的教学系统较宽松,绝大部分西人对中国学校限制学生恋爱是非常不理解的。

在中国旧社会,大都是父母包办婚姻,虽然有大量的小女婿、少夫妻,也只能称为早婚、早育。至于恋爱,则是不论何种年纪,都是不被允许的,而不只有早恋被认为是不好了。

早恋的危害

由于早恋难以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压力与矛盾,从而使早恋者注意力分散,使得自己的志趣和目标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大都对人是一种负面的影响,对人的性情、性格、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害而无益。可见早恋造成危害主要不是因为早恋本身,而是来自早恋者受到的多方面压力。

下面是一些教育者归纳出的一些危害:

危害身心健康

身体上:由于很多早恋者情绪不够稳定、好冲动、易动感情、自控力较差,常常会产生各种影响身体健康的不良情绪。这会导致一系列身体不适,久而久之,有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病症、低血糖等症状。

心理上:对于早恋者而言,早恋是一个既充满欢喜而充满苦闷的过程。由于对对方的爱恋,早恋者常常因为对方的苛刻要求而造成情绪变化;也有因为早恋而遭到父母、同学、老师的压力,造成心理失衡;当不能与恋人见面时,早恋者常常坐卧不安而沉迷于幻想,在幻想中乞求慰藉。如果这种心理发展过深,少部分人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与异性发生性关系,这会造成早恋者心理的严重扭曲。

干扰学习

由于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差,往往无心学习,成绩下降,是十分常见。这就是早恋反对者反对早恋的最重要理由。

易促成越轨行为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激情占优势、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许多热恋中的少男少女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过早地发生两性关系。这是早恋造成的对双方身心造成最严重的损害。

可能导致犯罪

早恋者一般年轻气盛,对一些事件十分敏感。特别是男孩在女朋友面前,面对一些让自己吃醋的行为恼羞成怒,对一些人大打出手,造成违法犯罪。

另一种情况时,由于父母的不支持,谈恋爱的金钱花销无法取得,诱发偷和抢的念头。这是早恋对社会最严重的危害。

早恋的益处

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情况下,早恋有其益处,这种观点普遍存在于学生中。一些学生认为早恋者常会在成绩上互相追赶,以取得对方愉悦与偏爱,使得成绩上升;也有因为对某人有爱慕之心,从其所好,在生活中处处约束自己,以被爱慕者的标准作为生活的准绳,使得一些原本不良的性格和习惯得到改正。早恋也可以使人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增进人际关系。

对早恋的疏导

由于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反对早恋,因此有教育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早恋问题。他们给出了如下建议:

要克服不良倾向,端正思想态度

自觉的约束自己,减少不良的性刺激或性诱惑

要加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培养

对早恋的评价

在中国文化、社会上的普通观点是,早恋对青少年的前途和出息可以有坏处。很重要一种原因是教育制度富有极大竞争性。报纸和别的媒体也报导早恋这现象对学生的危险与家长的担心。这种现象也从一定侧面反映出成人社会对于主流话语权的垄断。

而把握好分寸、不轻易越界,这对与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的青少年还是较高要求,不容易做到。基于很多人认为早恋发生不能避免,而适当的自控及外界对早恋的青少年做出适当的疏导和帮助却是应该的,也是可以做到的。

鲁迅对早恋问题的精辟回答(搞笑)

问:父母应该怎样看待早恋问题? 答: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我思故我在! 问:您怎样看待早恋现象在校园里的蔓延呢?答: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问:您对已经被老师家长发现了的早恋学生有何建议呢? 答: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问:你怎样评价那些排斥早恋的学生呢? 答:无情未必真豪杰。 问:您对早恋中的男女有何劝告呢? 答:不能只为了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忽略了。 问:您对早恋本身的看法是? 答:他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人们也便这么过。 问:请您将国内外同龄人的早恋问题做一个比较? 答: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问:您对教师干涉学生早恋抱什么态度? 答:我将深味这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于我的痛苦。 问:您对教师不干涉学生早恋又抱什么态度? 答:则普天下之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问:您对早恋者的评价是什么? 答: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问:您对学生某某因早恋事发被其父殴打有何看法? 答: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问:您认为早恋的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气质? 答:横眉冷对千夫指。 问:胆量呢? 答:我以我血荐轩辕。 问:您觉得早恋者该怎样面对师长呢? 答: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问:您自己有过早恋的经历吗?当然您可以不回答。 答: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

青少年早恋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朦胧性,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有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4、差异性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传递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很公开,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俨然像一对情侣。在关系程度上,大多数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动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隐秘的感情,从人际关系来看,还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有的则关系发展的很深,除了谈论感情以外,甚至发生性关系。在年龄喜好上,女孩儿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比较成熟的男性。在年龄相当时,多半是女孩儿采取主动。男孩儿喜欢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孩儿,在交往中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

早恋的类型可以归纳为8种:

第一种,爱慕型,即青少年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根据爱慕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仪表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早恋;专长型,就是因为爱慕对方的能力专长而产生的 早恋;品性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的优秀品性而产生的早恋。

第二种,好奇型,即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意识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由于生理发育和性成熟,很容易产生性冲动,对异性变得很敏感,渴望了解异性的心理和生理,了解异性对自己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就 想结交异性朋友,建立恋爱关系。

第三种,模仿型,即因为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模仿的对象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

第四种,从众型,即迫于周围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周围人是指所出的同年龄群体。

第五种,愉悦型,即为了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早恋现象。青春期男女之间的密切交往,往往会给双方带来愉快的体验,这种愉快的体验会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之间的密切交往,逐渐转变为早恋。

第六种,补偿性,即为了获得感情补偿和排解受挫的情绪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感情补偿是指青少年在学业上或感情方面受到挫折时,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或者为了摆脱感情创伤,一些青少年就想用早恋的方式排遣受挫的情绪,从异性那里获得感情补偿。

第七种,逆反型,即由于青少年在两往中受到别人不恰当的干预所产生的早恋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心理就是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正常的异往会迅速向 早恋关系发展。

第八种,病理型,即由于病理原因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在当代社会,由于营养过剩、一些食品中含有性激素的作用,或者生理上的疾病、家庭遗传等原因,造成一些青少年身体早熟,身体外观像成年人,或者心理早熟,或者性变态心理。这些都会诱发青少年的早恋现象。

早恋的危害

1。早恋危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首先,从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方面来看,由于早恋,往往使同学们陷入情网之中不能自拔,将 大部分时间花在谈恋爱上,因而忽视了体育锻炼。中学阶段正是同学们长身体的时候,随着身体各器官的发育,要求有相应的体育锻炼,否则,很容易发生心音微弱、供血不足、头晕 等疾病。早恋的同学由于缺乏体育活动,所以发生这种疾病的人数远远高于其他同学。另一方面,由于早恋的同学情绪不够稳定,好冲动,易动感情,自控力较差,常常会产生焦虑、 烦躁、疑惑、嫉妒等不良情绪。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很容易产生食欲不振、浑身无力、头晕恶心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出现消化道疾病、低血糖症状等疾患。

再从中学生的心理角度看,早恋的同学都有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其间既有欣喜,也有 百思不解、难以倾诉的苦闷。这些同学的恋爱承受着家长、教师的压力,同学们的白眼 ,恋人的挑剔和故意的非难,这一切使得心理承受力本来就差的同学无法保持正常稳定的情绪。同时,早恋的中学生课后很难与恋人见面,但又抑制不住对对方的思念,这时,有的往 往会耽于幻想,在幻想中寻求慰藉,得到满足。此外,有极个别的学生在早恋中,由于抑制不住冲动而与异性朋友发生性关系,这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的同学跨越 雷池之后,顿觉爱情原来就是如此,而萌发厌倦生活的念头;有的学生则将社会的道德 、责任抛到一边,疯狂地追求性刺激。由于这些痛苦的心境和不健康思想的存在,使得这些中学生的道德感、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严重扭曲。

2。早恋对中学生的学习干扰极大

早恋对中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成千上万的实例告诉我们,沉湎于早恋的同学多数都是沿着 感情直线上升,成绩直线下降的轨迹运动的。然而,有些向往或陷入早恋的中学生却认 为只要热恋的两个人志同道合,就不会影响学习。他们甚至概括出一个所谓男+女=两个 人的合力的公式来。大量事实表明,这种看法是幼稚、糊涂、错误的。这是因为中学生的 早恋不光是风和日丽的春天,也有寒风刺骨的冬季;在早恋的小河中常常会波澜叠起,漩涡环生早恋的中学生时常要经受嫉妒和失败的折磨!这一切对于涉世不深、意志薄弱、情感易于冲动的中学生本来就是一种超负荷运载。在早恋的沉重的几乎要压垮全部稚嫩心灵的超负荷运载下,无心学习,成绩下降,是十分自然的,也是屡见不鲜的。

3。早恋容易使中学生产生越轨行为

中学生激情占优势,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热恋中的少男少女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感 情而过早地发生两性关系。更严重的是有的男生让对方怀孕后,陷入到一种极端恐惧和痛苦的境地之中,既不敢让家长、老师知道,也不愿让同学知道,而去求助于一些骗子、社 会渣滓堕胎,使许多女生因此而再次失身,演出一幕幕堕落、出走、自杀的悲剧,年轻的中学生朋友们,应当警惕啊!越雷池一步必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成为早恋的牺性品!

4。早恋有可能导致犯罪

据有关部门调查的结果,中学生过早涉及爱情,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流氓、殴斗、盗窃 等社会现象的发生,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学生的早恋有关。中学生气盛,不肯轻易吃亏,特别是在女朋友面前,更不愿意丢脸,他们往往会因为对方对女朋友说了一句不礼貌的话,做出 了一个不雅的举动而丧失理智,大打出手,甚至聚众斗殴,以显示自己的本事,以至违法犯罪。另一方面,中学生恋爱还需要有物质上的消费,但他们的经济依赖于父母或他人,自己 还不能自立,在从初恋到结婚的一段马拉松式的恋爱期间,需要相当的一笔金钱花费。而父母所能提供的一点零花钱又往往满足不了需要。这样中学生就容易误入歧途,诱发偷和 抢的念头,最后锒铛入狱。有一位早恋的中学生,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平时自己手里就没有零花钱,谈了女朋友之后,为了掩饰自己家庭生活的拮据,便萌生了给女朋友买一条金项链 的念头。由于借的钱不足,他就利用晚上时间,和几名同伙一起破门而入,偷了一条项链,送给了女朋友。案发之后被捕入狱,家长、老师无不为之痛惜!类似这种例子不胜枚举,足 以引起中学生朋友们警惕了!

以上我们谈了中学生早恋的后果,从总体上看,中学生早恋的影响面广,危害极大。青少年 学生要珍惜青春年华,不要过早地涉入早恋的区域,切莫被异性的撞击弄昏了头脑,特别需要的是理智和冷静。要切记:早恋,是一枚包着糖衣的苦果!

对早恋情结的正确疏导

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学生早恋 问题。

1。要克服不良倾向 端正思想态度

青春期产生早恋现象,并不是不可理解的,也不是低级下流。只不过不应当在这个时期谈恋 爱,这个时期谈对青少年朋友的身心健康成长不利,是一种性心理的误区。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学生早恋现象十分普遍,婚前、未婚妈妈有相当比重,现在已经形成了严重 的社会问题而难以治理。我们应当吸取这个教训,防微杜渐,不要让这种现象在我国重演。

2。自觉的约束自己,减少不良的性刺激或性诱惑

中学生早恋,固然有其青春发育期自身的原因,但是大众新闻传播媒介,报纸、杂志、戏剧 、小说、电影、电视乃至服装、广告等对男女,尤其是性的不适当渲染或暴露,是诱发初中生早恋的外部因素。至于黄色书刊、音像制品对中学生的毒害就更深重了。

因此,青少年朋友要自说的抵制黄毒的侵害,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微观环境。

3。要加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培养

要通过各种方式自觉地加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培养,确立远大的理想、强烈的事业心, 全身心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拼搏。精力的集中程度越高,就越是易于抗干扰;要充分认识早恋的危害和后果,避免进入这一误区;一旦进入,就应当以坚强的意志力冲出来, 越早越好。

收到了他人的情书后

在学校里,有的同学本无这方面的想法,却收到了他人的爱慕信息,怎么办?

一要正确对待。

必须明确,此情暂不宜接受。如前所述,该时期的青少年思想、世界观尚未 定型,前途未决,可变性还很大,实际最终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从情感上说,大都是一时的冲动,难保永久;在意志上,自制力差,易感情用事,做出越轨的事情;从经济上看, 远未具备恋爱的经济基础;从精力和时间上看,必然出现与学习争精力、争时间的矛盾现象 ,最终牺牲学习,从而影响前途,丧失机遇,那真是得不偿失。可见,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宜贸然接人家轻率抛来的绣球。自己的态度应明确,观点鲜明,立场坚定。

早恋调查报告篇2

一、个案描述

一是网络骂人,事件升级。甲同学的家长向班主任投诉,乙同学在QQ上骂自己的女儿,要求学校必须调查清楚,给个明确的处理结果。同学们知道此事后,对此议论不息,纷纷指责乙同学。住校生丙同学为甲抱不平――将一杯水直接泼到乙同学的棉被上。

二是初步调查,陷入困局。甲和乙是同桌,平时关系较好,为何会有矛盾?为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班主任抓紧调查此事。调查结果是乙同学根本不承认骂过甲,而甲同学则一口咬定乙。为协助调查,乙同学的家长也将自家手提电脑带到学校提取当天的聊天记录,但没有找到相关的内容。难道另有蹊跷,是谁在撒谎,是甲还是乙呢?事件调查陷入了困局。

三是峰回路转,再陷困局。为了进一步调查此事,班主任向甲同学要了“对方”的QQ号码。经查,QQ号码登录的IP地址是甲同学家里的网络地址,注册信息是甲同学的手机号码。难道是甲同学所为?甲同学解释说,不可能自己骂自己,IP地址和注册信息是可以更改的。甲同学的f法是否正确呢?带着疑问,班主任咨询了计算机老师,IP地址确实可以更改,但比较复杂,手机的IP地址却无法更改。事件调查又陷入了困境,究竟是谁所为?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四是拨云见日,去伪存真。德育处老师了解此事后,找乙同学深入调查,乙同学说自己和甲是同桌,平时关系很好,不可能这样做。谈话时,乙同学的表情自然,语言朴实,态度诚恳,处处为甲同学考虑,乙同学平时表现又很好。另查,甲同学喜欢大专班徐某某,而乙同学和徐某某是初中同学。综合以上分析,乙同学的嫌疑暂时可以被排除。

五是柳暗花明,真相大白。解铃还须系铃人,于是德育处又对甲同学单独进行调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告诉她IP地址别人不可能更改,如果继续下去,会伤害更多同学。经过老师的耐心教育,甲同学终于道出了其中的缘由:乙同学和心目中的男神徐某某认识,于是心生嫉妒,为报复乙,就用自己的QQ小号加自己的QQ大号骂自己,并嫁祸于乙,为了使事件更加逼真,又请好友在QQ上去套乙同学的话。

二、个案分析

在人生最美好的花季,甲同学遇到心目中的男生,于是就有了对异性朦胧的好感,但又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感觉,于是,甲同学产生了青春期的情感苦恼,与同桌争风吃醋,心生嫉妒,甚至不允许同桌认识心目中的男生。由于甲同学深陷情感的漩涡不能自拔,最终导致恋爱观进一步扭曲。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支配下,甲同学遂产生打击报复的心理,故意设置圈套嫁祸同桌。由于甲同学遇到青春期的情感困惑得不到正确的引导,遂产生错误的解决方法,这是典型的中职生早恋问题引发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青春期的学生大多都会遇到,如不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三、个案对策

应如何处理上述中职生青春期的情感困惑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德育管理心得体会,从中职生生理特征、心理需求、情感态度、理想信念、人际关系等六个方面,谈谈如何预防中职生的“早恋”,进而有效解决学生的青春期困惑。

第一,牢固打造第一道防线,及时开展青春期教育。大部分中职生入学年龄是16―17岁,正处于第二次青春发育期,第二性征越来越明显,于是对异性充满了神秘感,急于想了解异性。此时,如果学校能及时抓住新生刚入学的关键阶段,及时从生理、心理、情感等方面对新生有效的开展青春期教育,传授给学生青春期必备的生理健康知识,就能及时消除异性的神秘感,降低异性的吸引力。同时要结合网络上学生早恋的案例,剖析学生早恋对身体、心理产生的严重不良后果,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早恋的危害性,就能达到中职生不想早恋,不敢早恋,害怕早恋的目的。

第二,积极宣传“工匠精神”,加强青春期理想信念教育。要通过鼓励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来转移对异性的探索,降低学生对异性的专注力。努力学好技术是每位中职生的首要任务,成为蓝领精英是每位中职生的奋斗梦想。学校要紧紧抓住中职生积极向上追求梦想的有利因素,积极宣传“大国工匠”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人生最关键的只有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告诫学生千万不可浪费宝贵的青春时光,鼓舞中职生将个人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专业技术上,为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奉献自己的人生智慧。同时要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探讨人生的意义,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情感冲动,达到有效预防学生早恋的目的。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稀释青春期荷尔蒙。青春期的学生精力充沛,充满活力,而又多愁善感,很容易产生儿女情长的问题。学校要有效利用早上、中午、傍晚等自由活动时间,组建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社团,聘请老师进行技术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断挖掘中职生的闪光点,强化中职生的特长,为他们搭建平台,不定期进行社团才艺展示,让他们的才能得到表现。这样学生就会将充沛的精力用在兴趣爱好上,就会树立他们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不断增强中职生的自信心,就能使他们走出内心深处自卑的阴影,使其远离青春期早恋的泥淖。

第四,营造和睦友爱的班级氛围,改良萌发早恋的土壤。“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说明环境对人影响的巨大作用。作为青春期的中职生,如果能在一个充满正能量、友爱的班集体中,他们会感受到温暖、充实和自信。同学之间会建立起兄弟姐妹般纯洁的友情,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共同成长,培养出阳光自信充满正气的学生,使他们轻松的摆脱青春期的困扰,斩断青春期早恋的情丝。

第五,灵活运用“男女搭配”原则,轻轻掀开青春期的神秘面纱。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女性更感性,男性更理性。男性和女性之间的这种区别,使他们在认知能力、风格、性格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因此,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会产生对异性探求的愿望。如果班主任能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在安排学生座位或任命班干部方面,有目的地让男女生进行合理搭配,既可增加男女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又可激发男女生工作学习中的表现欲,拉近男女生之间的距离,轻轻掀开异性的神秘面纱,消除学生的青春期困扰,让男女生发展正常的同学友谊。

第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青春期交流的畅通渠道。

早恋调查报告篇3

调研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是武汉大学各院系新生中的800名新生,调查内容涉及消费、心理、社交、学习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该报告是继全社会对“70后”、“80后”全面关注后,中国高校对“90后”大学生进行的较为权威的解读。

在被调查学生中,仅有10.9%的人热衷于标新立异的文字或者装扮,这与社会上流传的大部分“90后”喜欢使用“火星文”和“非主流装扮”的说法大相径庭。与前几届大学生相比,“90后”新生不仅对生活质量和品位有更高追求,还注重社交与审美。除此之外,他们的情感经历却超出人们的想像,这与父母、老师希望的“不问感情、多问学业”有些出入。

热爱读书、出手大方、电子产品不离左右

调查显示,在“90后”新生中,有62.3%的学生保持读书的良好习惯,兴趣爱好涉猎范围超过“前辈”。在这些“90后”大学生中,每月消费主要用于购买书籍、文具等学习方面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5.6%;而每月主要消费在娱乐性支出、电子产品以及化妆服饰等方面的学生,比“80后”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分别为38.8%、22.8%和20.1%。其中,手机、电脑、相机等数码产品非常普及。“90后”新生中,91.9%的学生配有手机或小灵通,几乎实现“人手一机”,近七成学生拥有电脑,而购买了MP3、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的学生接近六成,甚至有8.1%的学生拥有汽车等奢侈消费品。

报告认为,这表明“90后”的大学生更注重与信息化时代的接轨和自己的外在美,但其中娱乐性支出比例较高,也隐含着部分奢侈消费的成分。

此外,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烟酒消费的比例竟达5.4%。这一数据既表明“90后”的一代学生在社会监督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缺位,也反映了这一代大学新生比以往的大学生更早接触社会,体验了社会生活。但即使这样,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仍然比较传统。在被调查学生中,有66%的人倾向于“月月有余”的消费方式,选择透支消费的仅占不到5%。

这一调查结果显示,与此前社会多数人群所认为的“90后”“消费观念超前”的情况相反、这表明依靠真才实学考入名牌大学的“90后”与其他同龄人相比更加理性、务实,而对有信用风险的消费持谨慎态度。

经济独立意识差 心理抗挫能力弱

对新生每月生活费的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间贫富差距拉大,最低不足每月300元,最高超过每月2000元;但近半数新生的月生活费在501元至1000元间。这表明家境十分贫寒的学生仍然存在,也说明高校助学贷款和各种奖学金助学金扶助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查中确51.4%的“90后”新生表示:若生活费透支,将向家人索要;只有18.1%的学生打算通过打工赚钱、自力更生的方式弥补。这反映出“90后”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依旧很大,经济独立性方面的意识比较缺乏,自力更生的念头萌生较晚。高校和社会应该重视给“90后”大学生更多锻炼自我、参加实践的机会。

关于“遇到挫折心态”的调查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心态开放易接受新鲜事物

在调查中,有64.7%的学生认为责任就是“要为自己做的、决定的每件事情坚持下去并承担后果”,体现了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责任”的概念,敢于承担责任;但也有9%的“90后”认为“应该摆脱责任的束缚,做人开心快乐就好”。

调查显示,有34.5%的新生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规划;32.2%的人不相信梦想和信念对人生的影响;但却有77%的“90后”新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在接受调查的“90后”新生中,有64.8%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态很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这表明,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积淀和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90后”大学生不因循守旧,崇尚创新精神、探索精神。

恋爱不稀奇 崇拜政界商界成功人士

调查发现,家长制和与长辈间的代沟是“90后”与家人沟通的最大障碍,近四成学生认为“家长限制自己的行为自由,不重视自己心里的想法”是与家人沟通不畅的原因:还有25.5%的学生则认为自己与家长问存在“代沟”。但在关于偶像和榜样的调查中,八成“90后”大学生在选择文体明星为偶像的同时,还表示自己崇拜政界、商界的成功人士,并以他们为偶像或榜样。

此次调查还发现,有50.6%的“90后”新生承认,自己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谈过一次“恋爱”,其中接近10%的同学谈过多次。令人关注的是,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对于青少年早恋和婚前问题的看法,不会“谈虎色变”。在受调查学生中,约有22.7%的新生表示赞成,并认为“自由快乐就好”;另有37.5%的新生在表示赞同的同时,认为“不可轻率、应有责任感”;还有近四成新生表示反对或不愿表态。调查报告认为,这充分表明了“90后”大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方式。另有专家表示,当代青少年对于“早恋和婚前”赞同者居多的趋势,必须引起各方关注。

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靠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发短信和打电话”、“聊QQ”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榜首;而传统聚会联谊和信件交流等沟通方式则不被“90后”青睐,仅有17.4%和13.8%的“90后”愿以这种方式交朋友。同时,有77.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

法学专家忠告 要在大学毕业前建立独立人格

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肖永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70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个性更加独立,在独立思考与选择上,“90后”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每样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自信张扬,充满激情。他们对个人的发展更有计划性。“90后”大学生意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他们很少有什么口号,而是更注重实际、实用,他们蔑视形式,不屑口号。这些都是“90后”大学生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显著特点。

早恋调查报告篇4

60后:最反对男性婚前有性 90后:最反对女性婚前失贞随着社会的进步与西方思想的影响,“女性婚前应保持性纯洁”的观念正在减弱。而对于男性的贞操观,则提上了调查问卷。 “男性应该保持结婚前性行为”这个观点,有61%的被调查者表示赞同,只有9.9%的市民认为男性可以不保持有婚前性纯洁,8%的人表示反对女性持有贞操观。

60后的人在所有调查群体中,有39%的人反对男性婚前性行为,为比例最高。但从职业角度看,从事商业、服务行业的人不赞同男性拥有婚前贞操观。

90后在女性贞操观中,40%的人觉得需要坚持,是三代人群中,投票数最多的群体。80后对男、女性婚前性纯洁的支持率最低。从收入来看,以3000元分界,收入小于3000元的人群比大于3000元的人群,更赞同女性婚前应该保持性纯洁。

结婚观

80后:夫妻满意度最低 70后:夫妻满意度最高离婚率高、草率、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吃苦,这是社会人士对80后的总结。而在这份报告中,80后却集体吼出了:“我们空虚,我们成天奔波,我们为结婚忙碌,我们却没有钱!”诸多调查中,80后夫妻满意度最低,他们在结婚前,需要太多准备。

80后作为结婚主力,“闪婚+闪离”早已给人留下草率的印象。其实,他们结婚更累。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80后表示,要结婚,有房子是前提。

于是,才出校门没多久,工作还未稳定的80后,开始日夜为票子、房子、车子奔波。多数80后青年都只能挣个首付,未来的日子已“卖身”给银行还贷。“穷忙族”成为80后自我解嘲的口号。

所以,80后夫妻在“夫妻关系满意度”调查中,只有38%的人觉得比较满意,是满意度最低的一个群体。72%的80后还觉得生活孤单,感觉生活痛苦、不快乐的80后则占68%,只有25%的80后觉得自己“运气好”。

评价自己的婚姻时,70后夫妻满意度最高,超过40%;60后则感觉生活很热闹、快乐。

结论:80后是最迷惘、最愤世的一代,如何引导90后一代不步80后的后尘,应是全社会都来关心的问题。 离婚观

90后、60后:多不赞同“感觉合不来就离婚”

80后、70后:离婚观倾向注重自身感觉

自私、网虫、早恋、一夜情、炫富……这是网络上众口一词对90后的评价。不过,“居民婚恋家庭观研究”调查报告却显示:咱们误读90后了,他们积极向上,离婚观保守,更赞成家庭利益比个人得失重要。

60%的90后不赞同“感觉合不来就离婚”的观点,60后持这种观点的人则只有5成。80后和70后的被访者意见比较一致,离婚观更倾向于注重自身的感觉。

90后被调查者们觉得,“家庭和谐比个人得失更重要”,占43%。90后普遍表示,“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基本责任”。 由于90后的人年龄最大者才22岁,并没有步入婚姻殿堂,多数只是与异性在交往,对待一些夫妻问题上存在理想化。“当夫妻利益和父母利益发生矛盾时,愿意牺牲夫妻利益”,80后的认同度最高。

家庭观

60后:多数不赞同“活得太苦不如不活”

70后:只有1/4的人感受到生活是在享受

60年后出生的人,最小的也已经迈入40多岁,最大的已经53岁。这部分人大多事业有成,家庭比较稳定。

“人生离不开享乐,活得太苦不如不活。”有42.4%的60后被访者表示不赞同这样的观点,大部分人依然具有革命性的奋斗精神。同时有30%的人表示赞同享乐观,说明被调查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更在意自己过得好不好,不希望自己过得太苦。

从不同的年龄段来看,在对待享乐主义的观点上,60后有将近30%的人表示十分赞同“活得太苦不如不活”,80后和90后紧跟其后,70后享受程度则最低,只有26.5%的人感受

到生活是在享受。

31%的60后觉得在最近一段时间,感觉自己活得很有意义,家庭比较美满,生活是振奋人心的。此调查选项满意度较70后、80后、90后都高。

在支持享乐的同时,60后同时觉得,“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基本责任”。有26%的60后觉得,“如果政策允许,我就会多生一个孩子。”拥有兄弟姐妹的60后普遍表示,“很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像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很孤单。”

四个年龄层画像

调查报告给四个年龄层分别“画像”。

90后:对待恋爱的目的看法更广泛,并不单单为了结婚;对一夜情与婚外情认同度最高;较其他年龄段来说更赞同女性婚前应该保持性纯洁。

80后:80后较其他年龄段来说更不赞同女性婚前应该保持性纯洁。80年后出生的人较其他年龄层的人来说,更感到孤独、迷茫,不快乐。

70后:对一夜情与婚外情的态度较为保守。

60后:在对待享乐主义的观点上比其他三个年龄层持更多的赞成意见,更反对男性的婚前性行为。

再生缘幸福婚恋网婚姻专家解读 90后被“前辈”误解社会上对90后的评价与报告结果截然相反,看上去好像是两个

早恋调查报告篇5

【关键词】 ;性态度;高中生;依恋;横断面调查

中图分类号:B844.2、C91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1-0017-04

Sexual Behavior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ttachment to Parents and Peers

WANG Zheng-Yan, ZHAO Dong-Yan, LEI Li,et al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exual behavior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Beij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 Methods: 847 students of two high schools in Beijing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elf-designed inventory on sexual behavior and Inventory of Parental and Peer Attachment. Results: The age of first menstruation among girl was 12.7, that of first semen loss of boys was 13.2. 3.3% students had sex intercourse (in boys 16/350, in girls 12/497), the average age of them was 16.0. 39.1% students had dating experience. The source of sex information came mainly from friends (38.8%), books and newspaper (24.5%), and school education (15.8%). Boys had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 sex behavior of peers than girls. Students with safe attachment to parents were more conservative to sex behavior than those with unsafe attachment to parents. They also had less sexual behaviors. Conclusion: Sex behavior and attitud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Beijing have week association with attachment pattern.

【Key words】 sex behavior; sex attitude; high school students; attachment; cross-sectional study

在过去150年里,西方国家儿童的青春发育比他们的祖先有较大的提前。这种性早熟的现象被称作“代际趋势”(the secular trend)。在工业化国家,从1860年到1970年,月经初潮的年龄平稳下降,大约每10年降低3到4个月。良好的膳食、医疗、生活条件把人们成长的潜能最大化,使人类获得了比任何灵长类动物都长的生育期。但同时带来的后果即是青少年性成熟提前但未婚的时间拉长,未婚先孕及其他各种危险发生的概率极大增加。随着我国经济近30年稳步快速的发展,类似的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出现。如南京女生的月经初潮年龄提前了0.4岁,男生首次遗精年龄提前了1.5岁。同时,中国女性初婚年龄由1993年的22.7岁推迟到2001年的24.2岁。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近80%是20-24岁的青年,年龄小于19岁者占9.5%(中国艾滋病检测网)。对于成年人来说,的安全与否取决于是否采用了必要的防范措施,而对于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不管是否采取了防范措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会给青少年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此外,青少年期是生理上的性成熟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性态度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是青少年期主要的发展任务之一。那么亲子间的依恋是否会对青少年看待同龄人的态度及其自身水平产生影响呢?目前关于这一问题没有系统研究,个别学者从家庭关系方面探讨了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1],并发现家庭关系弱的青少年更容易有危险。依恋理论[2]对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况有重要意义。例如,与父母的依恋情感形成了内部工作模式从而为青少年提供探索人际关系的模板,以及提供建立家庭以外亲密关系的基础。亲子间的人际接触和依恋是个体重要的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源泉[3]。为此,本研究初步探讨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和性态度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方便取样的方式,抽取北京市一所普通高中和一所区重点高中的高一、高二年级1203名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847份,男生350人,女生497人。其中,高一年级507人,男生203人,女生304人,平均年龄16.0岁;高二年级340人,男生147人,女生193人,平均年龄16.9岁。所有学生均来自完整的核心家庭,独生子女占86.8%。

1.2.工具

1.2.1 自编青少年性状况信息调查表

收集与青少年的性有关的基本信息,为自填问卷,包括:(1)第一次月经/遗精的年龄;(2)与性有关的信息来源: A 父亲,B 朋友,C 科普书籍、报纸,D黄色书籍、报纸,E黄色网站,F 教育网站,G 母亲,H 学校的有关课程(老师);(3)第一次与父母性话题沟通的时间: A 幼儿园,B 小学1-3年级,C 小学4-5年级,D 小学6年级,E 初一,F 初二,G 初三以后,H 从来没和我谈过;(4)青少年看待同龄人的态度:用4个项目来测量青少年对同龄人的态度,例如“我认为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有是件好事”。采用5点评分,从1-非常同意到5-非常不同意。将相应的项目反向记分后,将所有项目的分数相加,得分越高,表明对同龄人的越不赞同。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8;(5)恋爱状况:询问青少年是否有过恋爱关系;是否有持续6个月以上的恋爱关系;目前是否在恋爱;如果是,持续了多长时间。(6):让青少年就是否有过接吻、和等5种行为进行选择,将所有分数相加,得分越高,表明有过的越多。同时,报告第一次发生时的年龄。

1.2.2修订的青少年与父母依恋问卷(IPPA)

青少年与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是一个包括信任、沟通和疏离三个维度的自我报告量表[4]。本研究将量表翻译成中文并进行了修订。修订施测样本量为407人,包括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和大二5个年级。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与问卷构想模型进行拟合、修订后,确定父亲和母亲量表的题项分别为21个。父亲模型χ2=589.80, df=184, RMSEA=0.07, NNFI=0.90, CFI=0.91;母亲模型χ2=465.11, df=184, RMSEA=0.06, NNFI=0.91, CFI=0.92。父亲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9、0.87、0.74,母亲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8、0.87、0.72。

1.3 施测程序

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研究生和本科生担任主试,利用上课时间团体施测。为保证问卷的真实有效,向研究对象特别说明了问卷结果的保密性,并采取了相关措施:施测时带课老师离开教室;除了回答研究对象的问题外,主试均位于教室的前方,不得随意在教室走动;研究对象在填写问卷时不要互相讨论,独立完成问卷;问卷采取匿名的方式,除了年龄、性别和年级以外,问卷中没有任何能够显示研究对象身份的内容,每份问卷都装在独立的档案袋中,要求研究对象在填写完问卷后将其放入档案袋封好,由主试收回。

1.4 统计方法 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

2结 果

2.1 高中生月经初潮/遗精年龄及有效的性信息来源、恋爱状况

从第一次月经初潮/遗精的年龄来看,男生报告第一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为13.2岁,女生报告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2.7岁。

高中生对性知识的了解从高到低依次为来自朋友(39%)、科普书籍(25%)和学校(16%)、教育网站(6%)、父亲(4%)、黄色书籍(3%)、母亲(3%)、黄色网站(2%)、其他(2%)。恋爱状况调查表明:有过恋爱关系的人为39.1%,持续6个月以上恋爱关系的人为22.1%;正在谈恋爱的人为16.8%,平均持续时间为13.2个月,其中最短为0.5个月,最长72个月。

2.2 高中生的和性态度

表1显示在847名高中生中,有过者28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2人,占总人数的3.3%。与性事有关的如接吻、抚摸等行为发生的平均年龄在14-16岁之间。在看待同龄人的态度以及自身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与女生相比,男生对同龄人持更赞同的态度,总体水平要高于女生(见表2)。

2.3 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和性态度关系的多元方差分析

用单因子多变量分析考察青少年和性态度在不同亲子依恋组上的差异。根据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各自得分,采用Beyer CM[5]的依恋类型二分法,将青少年划分为四类,(1)与父亲不安全依恋、与母亲不安全依恋组(完全不安全依恋)(33%),(2)与父亲不安全依恋、与母亲安全依恋组(24%),(3)与父亲安全依恋、与母亲不安全依恋组(9%),(4)与父亲安全依恋、与母亲安全依恋组(完全安全依恋)(34%)。

经ANOV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依恋状况的青少年其看待同龄人的态度和自身水平有显著差异(F=15.49,P

3讨论

本调查显示,处于16~17岁的青少年性发育的年龄比20世纪80年代的相关调查提前了将近1年。

但与21世纪初的调查差别不大。如聂少萍和沈彬对广东省学生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年龄现状及近10年变化趋势的研究发现,2005年城市女生初潮为12.51岁,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为14.23岁,并发现近10年性发育年龄提前的长期趋势已经停止[6]。

在加拿大、大不列颠、瑞典、挪威、日本和美国这样一些发达国家中,长期的或代际的连续性已经放慢或消失[7,8]。关于我国青少年性发育趋势仍需要进一步分阶段监测,以探明其发展的代际趋势。

本次调查发现北京市高中生中虽然有近4成有过恋爱史,但发生亲吻等边缘的比例却低于此数,有过亲吻行为者仅有25%,其他更亲密的行为比例则更低。提示有一部分高中生在谈恋爱的时候,对自己的行为还是有所约束的。但同时本次调查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样本容量不是很大,其次尽管调查问卷采取了匿名方式,但仍可估计,少数有的学生出于心理压力或其他原因,不会如实填写,所以实际发生率可能稍高于3.3%。

高中生获取性信息的来源的调查结果与以往研究类似,如Sanders等的的调查发现,青少年获取性信息的来源分别是朋友、学校和书籍,远远多于父母[8]。研究显示家庭的影响力可以弱化其他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9]。Whitaker 和Miller的研究发现,尽管同伴对青少年的有一定的影响,但亲子间对于性话题的沟通能够减弱同伴带来的负面影响[10]。但目前,北京市青少年获取性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同伴、朋友。从父母那里了解相关信息的比例分别为3.90%和2.90%。可以看出,家长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担负起对青少年性教育的责任,而对此方面教育的放松或放弃,很有可能增加青少年危险发生的概率。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父母与青少年的情感依恋关系与青少年的和性态度有关。“完全安全依恋”组青少年在看待同龄人的态度上比“完全不安全依恋”组青少年持显著不赞同的态度;其自身水平也显著低于后者。但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亲子依恋状况变量与青少年水平间属于微弱相关。这可能说明,青少年的和性态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青少年自身发展的作用,朋友、社会氛围对青少年的影响不能忽视,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的不足是只对北京市的两所高中进行了相关调查,样本量明显不足。同时,由于调查内容的隐秘性,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仅70%,今后将针对调查内容的隐秘性问题,寻求恰当的调研策略。另一方面,本研究中没有对的程度或者频率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Regnerus MD. Luchies LB.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nd Opportunities for Adolescents' First Sex. J Fam Issues,2006, 27(2):159-183.

2 Bretherton I. The origins of attament theory. Devl Psycho, 1992, 28: 759-775.

3 Blain MD, Thompson JM, Whiffen VE. Attachment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late adolescence. J Adolesc Res,1993, 8(2): 226-241.

4 Armsden GC, Greenberg MT. The 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adolescence. J Youth Adolesc, 1987, 16: 427-454.

5 Beyer MC. Adolescent psychoactive substance use and attachment styl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y, 2003.

6 聂少萍,沈彬.广东省中小学生月经初潮与首次遗精年龄现状及趋势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7,33(1):6-10.

7 McAnarney ER,Kreipe RE,Orr DP,et al.(Eds.),Textbook of Adolescent Medicine.Philadelphia:WB Saunders.1992.

8 Sanders GF, Mullis RL. Family influences on sexual attitudes and knowledge as reported by college students. Adolescence, 1988, 23: 837-846.

9 赵冬艳,王争艳,雷雳.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性.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19(10):706-710.

早恋调查报告篇6

“同性恋在人群中占比大概5%,古今中外这个比例都相差不多,整个中国男同和女同的数量在7000万以上,男同的数量在3000万以上”。这组数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同志社交应用Blued的创始人耿乐告诉《创业家》&I黑马的。

而这个目前用户也近1500万的社交应用,最新的估值已经达到2亿美元左右。

从"同志=流氓罪"的时代走来

作为同志创业者,耿乐第一次在媒体面前和我们说起了自己的创业故事。耿乐原是警校毕业,当2000年开始兼职做淡蓝(中国最早的同志社区之一)时,他还是秦皇岛的一名警察。也正因为这个特殊的身份,耿乐觉得需要更多的体制外的释放和表达,于是在网上搭了一个个人网站开始写文章,分享自己的经历。在那个站长横飞的时代,耿乐的博客开始吸引了“同志”的人群关注,并且慢慢有人开始投稿。不久后,耿乐居然说服了其他的同性社区站长放弃自己的社区加入他,这便有了当年的web同性社区——淡蓝。因此,淡蓝其实是靠同志文学起家,2007年耿乐终于转型做了一个同性社交社区BF99,而在移动互联网风行之时,也就有了移动端APP Blued。

同性恋是个敏感的话题,中国对待同性恋群体的观念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进步过程。“断袖之癖”“龙阳之好”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所争议,而中国也是直到1997年《新刑法》将流氓罪分解为几个罪名之后,“同性恋”才被“非罪化”。

尽管在1997年之后,“同性恋”被“非罪化”,但媒体在面对这个话题时依然是缄口少谈为主。在中国的现代化历史,对中国同性恋话题来说,可以以2004年12月31日为划分基准,这一年中国卫生部首次向世界公布有关中国男性同性恋人士及艾滋病感染的数据,消息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同性恋话题伴随着以艾滋病为报道主题也逐渐增多。2005年,第一届北京同性恋文化节举行。

2008年的奥运会被视为“同志”社会环境改善的一个转折点,奥运前夕,中国官媒新华社向海内外报道了中国的同志网站淡蓝网的存在与发展。这被耿乐认为是一个绝好的发展契机。

为了解决人才招募和发展机遇的问题,2009年,淡蓝将团队从秦皇岛搬到了北京,2012年淡蓝开始做移动端APP——Blued,同年耿乐在卫生部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接见,耿乐汇报了基于同志网站开展艾滋病防治和反歧视的工作成绩,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肯定。这一年,耿乐辞去警职,成为了一名全职的互联网创业者。

中国同性恋APP市场

慢慢地,同志变成一种常态的文化,身边“出柜”的同志越来越多,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偏见也在慢慢消解中。同性恋在中国不再敏感和被受歧视,据百度刚刚的移动互联网数据调查,85后的青年人,对于同性恋的接纳程度超过85%,面对近7000万的同志群体,这将是一个互联网领域的垂直与细分的蓝海。

在中国的APP市场中,同性交友软件前三甲当属淡蓝网旗下的Blued,美国的同性社区软件Jack'd,和Zank。

Jack'd堪称同性社交软件鼻祖,进入中国已近四年。但Jack’d作为国外软件,在中国也表现出各种水土不服,包括使用不顺畅,以及不符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等。

Blued的官方数字是1500万,预计不久将完成B轮融资,估值高达2亿美元。行业第三的ZANK日前宣布的用户规模数为500万并宣布完成A轮2000万人民币的融资,从数据和估值上看,Blued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

中国“LGBT群体”及“同性经济”分析

LGBT是指女同志、男同志、双性恋和跨性别人群,这个群体不只在性取向上有别于异性恋,在交往方式和消费行为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同志经济”(代指粉红经济)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细分市场。

耿乐介绍,中国人口基数大,同性恋消费市场庞大,据福布斯中文网报道,中国的同性恋消费市场每年可达数百亿,jack’d官方公布的数据提到,其全球用户600万中有300万在中国。而且异性恋的社交服务无法满足这一人群的网络需求。

同性恋做为一种天生的性取向,无法逆转,这也就说明如果他们接受一个产品的服务有可能成为终身用户,黏性极高。同志很难被掰直(就像直男很难被掰弯一样),因为他们无法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成家,因此有着更强的社交需求。尽管全球对同性恋有着接纳的趋势,但同性恋的线下社交场合和条件仍旧远落后于异性恋。互联网的便利性和隐私性自然可以弥补同性恋的社交空白,满足同志的强社交需求。这也是“同性恋经济”得以在互联网上出现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耿乐向我介绍,早年的淡蓝网除了放一些广告位以外,还有一些同志用户自愿捐赠帮助网站存活下来。这也是因为同志用户需要一个满足需求的场所。

耿乐发来一份由旧金山一家调查机构与Blued共同开展的《首届中国LGBT群体生活消费指数调查报告》。以下摘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分析:

1、虽然在中国LGBT人群分布在各行各业,但调查中人数最多的五个行业分别是广告/营销/公关、金融服务/会计、科技/IT/互联网、制造业和教育。LGBT群体主要分别在高收入行业,这也符合我们的认知,在我们的认知里,“同性恋一般都比较有钱”。

2、年轻的中国LGBT群体十分沉迷于移动设备——71%的所有受访者及76%的18至21岁的学生在过去12个月内购买了智能手机,91%的受访者在过去12个月呢用移动设备上网购物。中国LGBT群体是天生适应移动互联网的群体。

3、受访者中49%的女同志/女双性恋及34%的男同志/男双性恋拥有有效护照,而这个比例在25岁及以上LGBT中上升至54%。30%的女同志/女同性恋及18%的男同志/男双性恋在过去的一年中有过至少一次的境外(包括港澳台)休闲旅游经历。中国LGBT群体是个高消费群体,出境游等服务的营销在这个群体中有着极强的针对性。

4、LGBT们的旅行伴侣多元化,他们会和异性恋朋友、LGBT朋友、同性伴侣或家人一同出游。虽然经济型酒店及中档酒店是他们旅游出行时的首选,和其他LGBT结伴出国(包括港澳台)旅行的受访者倾向于预订更多的精品及豪华酒店。酒店消费标准也远高于异性恋的平均消费水准。

5、18%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的12个月内曾旅行去参加LGBT社群活动。最受欢迎的LGBT活动为舞会/派对及骄傲活动。LGBT群体有着高于平均水平的社交需求。

耿乐透露了一个数据,“同性恋群体的消费大概是异性恋消费能力的三倍以上。比如说异性恋一个月可能花10块钱,同性恋可能花30块。更多与时尚相关,比如时尚行业,服装、美容、健身、旅游等”。

耿乐对此作出了解释:同性恋没者有家庭,没有孩子,没有更多的经济负担。同时,同性恋更容易被歧视、被边缘化,因此,他们需要用更优秀的事业更好的收入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所有生活的更小资,更有消费欲望。

“同志经济”的变现模式?

由于用户群体的特殊性,同志群体有着极高的购买力,所以电商就是基于这个群体的最好的商业模式。耿乐表示,已有多家国内顶尖电商与Blued接触合作,因为同志用户是他们非常喜欢的用户群体之一,不但因为他们有着超强的购买力,还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品味和明确的消费指向。耿乐透露,淡蓝网的广告位几乎是一出来就被一些某知电商网站买走。

从全球趋势看,互联网同志市场仍然在不断地成长中,中国目前发展还显滞后。2004年,PlanetOut网站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公开上市的的同性恋互联网公司,其中比尔盖茨也是他们的主要投资者之一;而知名的设计类电商Fab.com也是从同性恋社区转型而来的。电商是“同性经济”的首选。

另外,正如上文《首届中国LGBT群体生活消费指数调查报告》中显示的,同性群体有着如此强的社交需求和旅游的消费习惯,可以利用此特性搭建商业模式,旅游导购、旅游广告、甚至旅游套餐的直接购买都是可以考虑的。

当然,正如本文开始提到的,中国有着7000万的同志群体,在如此大基数的用户前提下,增值服务和游戏也能为“同性经济”创业企业带来不错的现今流。

早恋调查报告篇7

我校是全县唯一的完中,学校在校生2000余人,其中住校生达1500多人,是一所寄宿为主的学校。去年,县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住宿条件,新建了雅行楼和淑德楼两座公寓,极大地改善寄宿生的住宿条件。然而对于这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离开父母家人上学,面临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压力,难免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多年的生管工作经验,谈谈该如何处理这些常见的问题。

一、处理学生矛盾

学生来自全县十几个乡镇农村,生活习惯不同,不可避免发生矛盾。学会处理学生矛盾是生管老师的一种素养。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精神关怀更深刻、更准确地反映了生管老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学生人格成长服务,帮助学生挖掘出一个精神自我。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我一贯坚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原则,使双方能相互和解。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毕竟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生管老师处理问题不公的话,生管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就会大打折扣,为了树立生管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呢?首先要全面调查,不能先入为主,草率下定论,凭当时表象来判断谁对谁错,更不能凭旧印象来处理。应该多了解,高清事实真相。其次,不能偏袒成绩好的或平时表现好的学生。第三,态度要诚恳。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让他们感觉你是在帮他们,不能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最后,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沟通技巧,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能当着很多学生的面处理,语言要委婉,用词不能太犀利。总之,要让矛盾双方都能心悦诚服地接受。

二、处理盗窃行为

教育有偷盗行为的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维护学生的自尊,为学生的将来考虑,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不宜将事情渲染过大,要注意保密,要本着治病救人,对学生的成长影响降到最低的原则。让学生感到你对他的信任,感到你对他真正的关心,他才会真正的悔改,也就是既要解决问题,又要再伤害学生,且还要教育好当事人。

案件:2011年4月23日,一个女生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跑来说她的政府补助款被偷领了150元。经初步了解,补助款的存折放在宿舍里,没弄丢,密码是通用的原始密码(每个获补助的同学都知道的),因此我猜测可能是本校同学所为,于是指导学生去银行营业厅求助,查看监控。果真是同宿舍的三个同学领走了这150元。接下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如果报警让警察处理或者上报学校政教处处分,这样我可以省心省力,但是对这三个同学恐怕不是最好的教育。我得抓住教育时机,合理处置。于是我叫来这三个同学,严肃指出她们所犯错误的严重性,本该报警、学校处分等等,但考虑到她们都是初犯,而且本性还不坏,只是一时失去理智,从爱护她们的角度出发,为她们未来成长着想,想给她们一次机会悔过自新,并启发她们该怎么做。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这三人马上退还钱,当面向失主道歉,感谢同学的宽容,并主动写了反思交给了生管老师,感谢老师的爱心教育。三年来这些学生一直表现很好,再也没有犯类似的错误,学习都有极大进步。其中一个学生在毕业留言中写道:“写在纸上的爱,一个早晨就可以读完,说在嘴上的爱,转身就能忘记,而唯有老师和父母的爱是写在大地和天空,永远和永藏在心底的。”

三、处理早恋

一旦发现学生有早恋想象,生管老师作为德育工作者,一定要冷静,慎重地对待他们,理解他们的纯洁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具体分析早恋的原因,指出他们恋爱的盲目性,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早恋对学习、身心带来的危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及远大的理想,引导他们回到集体中来。具体的做法:(1)告诉学生早恋的负面影响1、影响学业2、早恋影响身心健康3、早恋会涣散同学的意志,影响校风4、早恋成功率低且意志薄弱者可能铸成大错贻害终身。(2)做好早恋的心理疏导工作。要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要。歌德说:天下哪个倜傥少年不善钟情,天下哪个少女不怀春?因此,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心灵的沟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是为他们的前途和未来的幸福生活着想的,要向学生指点什么是情感,是可以理解和允许的,什么为错误是必须反对的,内化为他们自觉的行动。(3)注意处理早恋的场合。对早恋者的教育不宜在班级集体中公开进行。公开的批评教育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造成思想上的压力,强化他们的冲动,产生对集体的离心力。反之,如果我们珍视他们的情感,并和他们一起审视这种情感,共同探讨中学生恋爱值不值、该不该,引导他们情感的方向,被社会规范所承认,这样会比粗涉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突发事件的处理

早恋调查报告篇8

当电视上出现贫困山区、白血病、无家可归的儿童时,家长往往指着电视对孩子说:“看人家多可怜,你看看你现在,吃得好穿得好……”反正里唆一大堆。然而在孩子告知父母学校发动捐款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又要捐啊?”“捐个一块两块就算了。”你若是真的关注身处窘境的人,就去帮助他们,别把他们当成教育孩子的工具!

二、替孩子做主

放假对孩子来说本是乐事,可孩子却常被家长拖去参加什么钢琴小提琴电子琴古筝笛子萨克斯或是作文奥数英语法语德语班,为的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最近流行的“国语班”,家长们的目的也并不是像举办者所希望的“让孩子从小受国粹熏陶”,而是为了“让孩子考高分”。

三、不尊重孩子

偷看孩子的日记,乱翻孩子东西,私拿孩子物品……这些屡见不鲜的我也不多说了。孩子们对家长的这些做法基本上是束手无策的。你以为你真的能用什么什么法、什么什么“人格尊严”和“隐私权”来保护自己?一句“我是你妈(爸)”准把你塞回来了。幸而你的房间乱似狗窝,父母大人都不愿“枉驾顾之”,但每看到老妈闯进“狗窝”总会习惯性地心惊。

四、家庭不和

“不和”一般分两种,一种是为鸡毛小事就撕破脸大打出手的,家中常年鸡飞狗跳的。看看你周围,那些说话粗鲁无礼、有暴力倾向的“”们,估计就常年生活在这样的“战场”上。另外一种是“冷战”,我个人认为这类更可怕――人前是恩爱夫妻,人后却形同陌路,各顾各的,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死不离婚。要离就大方地离,若这样,不把孩子弄成心理扭曲的人才怪!

五、求知欲不强

孩子向家长问问题时,常会被他们手一挥打发掉,其原因绝不是“忙”“烦”二字,而是他们本来不懂,问得多了,竟会爆出一句:“考试考这些吗?”难道人这一生就为这几张破卷子而活啊?有不少孩子不爱学习,或许原因就在此。想想,如果家长即使不懂也积极帮孩子寻找答案,他们的形象就不会是“无知”而是“求知”的了。我的父母大人在这方面做得很棒,赞一个。

六、“八卦”心太强

早恋调查报告篇9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决定自一九八一年一月一日起开始施行。这个婚姻法,是我国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关系到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它的贯彻实施,对于切实保障公民在婚姻家庭中的合法权益、家庭的和睦和个人的幸福,以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各级党组织和政治机关必须认真在部队中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对全体指战员婚姻问题的管理,提倡婚姻家庭关系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反对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歪风邪气,打击虐待残害妇女和老人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保证新婚姻法在军队中的顺利实施。

我军担负着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光荣使命,为纯洁和巩固部队,提高我军战斗力,增强军政、军民团结,现对军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有关问题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关于结婚年龄问题。

新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军队亦应按照这一规定执行。但是,法定婚龄是结婚的最低年龄,即不到这个年龄不得结婚,而不是到了这个年龄就一定要结婚。因此,要教育未婚的干部、战士和职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晚婚的号召,不要过早地恋爱结婚。现役军人结婚后,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二、关于干部的配偶条件及结婚问题。

军队干部选择的配偶,必须是历史清楚、思想进步、政治可靠、作风正派、没有严重传染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禁止与反革命、坏分子结婚。一般不得同反革命、坏分子的直系亲属,或在外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从事反革命活动的人的亲属结婚;如对方本人历史清楚,政治上确无问题,现实表现好,亦可酌情允许其结婚。机要人员的配偶,应该历史清楚、思想进步、政治可靠、无复杂社会关系和海外关系。

干部建立恋爱关系后,要主动向党组织报告,由党组织和政治机关对其恋爱对象作必须的政治审查。关于向地方政府调查和索取有关干部恋爱对象证明材料的问题,按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公安部、军委总政治部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日《关于调查证明材料的规定》第一条第一、三项精神办理。

学员在校学习期间,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结婚。对舰艇人员、空勤人员和从事国防尖端核心机密工作的人员的婚姻问题,海军、空军、国防科委和二炮政治部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必要的补充规定,并报总政治部备案。

三、关于战士、职工的恋爱结婚问题。

为了加强战备、搞好军民关系,战士一律不得在部队内部和驻地找对象。志愿兵原则上也不得在部队内部和驻地找对象,但对个别回原籍找对象确有困难的孤儿、因公致残的人员,提出在部队内部或驻地找对象时,可作为特殊情况处理。由军(独立师)以上政治机关审查批准。

战士在未服满现役期间不准结婚。超期服役的战士和志愿兵提出结婚,可准其利用探亲假期回原籍结婚。凡决定要复员的超期服役的战士,如提出在复员前结婚,应尽量给予安排。

军队职工的婚姻问题,按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办理。

四、现役军人一律不准与外国人或居住在香港、澳门的人员结婚。汉族军人要求与习惯上不同汉族通婚的少数民族公民通婚,一般应说服双方放弃此种婚姻;如双方态度坚决,在取得少数民族一方家长的赞同,并尊重和不违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的情况下,也可允许结婚。

五、军队营以下干部申请结婚,由团级政治机关审查同意;团以上干部申请结婚,由上一级政治机关审查同意,然后,由所在单位的团以上政治机关出具本人出生年月、民族和婚姻状况的证明,到地方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超期服役的战士和志愿兵申请结婚,一般应由所在单位的团以上政治机关出具本人出生年月、民族和婚姻状况的证明,方可到地方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有的超期服役战士和志愿兵在探亲期间找到对象,申请结婚者,如来不及到原部队开具证明时,可由当地县、市、市辖区人民武装部出具有关证明,到地方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凡离过婚的申请再结婚时,还须持离婚证件。

六、现役军人提出离婚,应持严肃慎重的态度,要不违反法令,不败坏道德。申请离婚者须经所在单位团以上政治机关同意,并出具证明,方可到地方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离婚,或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早恋调查报告篇10

【关键词】艾滋病 疫情 控制

截止2010年底,中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共计37934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38288例,死亡报告72616例[1],病死率19%。就感染率而言,我国目前尚处于艾滋病低流行水平,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HIV感染者的绝对数很大,艾滋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2]。山东省2000年以来HIV感染者和发病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3]。诸城市自2004年2月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人,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累计发现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74例。为了解我市近年来的艾滋病疫情变化动态情况,对2004~2010年的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低流行区的艾滋病疫情控制管理有效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对诸城市2004~2010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随访管理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流行概况 2004~2010年我市累计发现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74例,其中HIV感染者51例,占69%;艾滋病病人23例,占31%。死亡19例,病死率26%。

2.2 疫情分布特点

2.2.1 时间分布

004年报告3例;2005年报告7例;2006年报告16例(开展外来妇女调查报告病例出现高峰); 2007年报告7例;2008年报告11例;2009年报告14例;2010年报告16例。

2.2.2 地区分布特点

原籍为我市的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共27例,占37%,原籍为外国、省、市的43例,占58%,地址不详或查无此人的共4例占5%。

全市13个乡镇(街道),除贾悦镇、枳沟镇尚无病例报告外,他11个乡镇(街道)都有病例报告。

2.2.3 人群分布特点

性别分布:女性38例,占51%,男性36例,占49%。

年龄分布: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73岁;15岁以下人群2例,占2.7%;15-19岁人群2例,占2.7%;20—29岁22例,占29.7%,30—39岁31例,占41.9%;40—49岁10例,占13.5%;50岁以上7例,占9.5%。其中15—49岁65例,占88%;平均年龄34岁。

婚姻状况:已婚62,未婚10,离异或丧偶2。

文化程度:中专或高中3,初中9,小学24,文盲33,不详5。

2.2.4 感染途径分布

经异性性传播20例(其中11例配偶为外来媳妇),占27%;血液传播8例,占11%;注射吸毒11例,占15%;母婴传播3例,占4%;献血浆1例,占1%;男男性行为传播1例,占1%;不详30例(25名为外来妇女),占41%。

2.2.5 病人发现来源

临床可疑检测23例,占32%;产前检测4例,占5%;术前检测6例,占8%;自愿咨询检测7例,占9%;阳性配偶检测7例,占9%;羁押人员9例,占12%;外来妇女及外来务工人员专题调查17例,占24%;无偿献血检测1例,占1%。

2.2.6 转归

死亡19例(原籍为我市的10人);返回外省原籍28例(查无此人6例,重卡1例,排除1例,外出失访10例,随访10例);地址不详或查无此人的共4例(可能使用假名、假地址);现住址23例(外出失访4例,实际随访19例;外省籍6例,原籍为我市的17例)。

3 讨论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已经发现并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人与估计数相比较,只是冰山一角。主要原因是有高危行为的人担心查出艾滋病被社会歧视,或者不敢面对感染的现实,不能主动检测,即使在医疗机构医生建议检测也不配合。不同地区感染者和病人的差异很大,任何在不同流行水平的地区有效管理HIV感染者和病人,贯彻落实国家艾滋病防治政策和措施,是目前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1]。

从以上疫情分析可以看出,我市的艾滋病疫情发现率呈每年上升趋势(2006年因开展外来妇女调查报告病例出现高峰),与近年来艾滋病监测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相对应。临床可疑检测、产前检测、术前检测等医疗机构途径发现占45%,通过医疗机构发现艾滋病是现阶段重要的途径。我市的艾滋病病死率26%,比全国水平19%稍高,与部分临床病例发现时已经到艾滋病晚期有关。今后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落实在医疗活动中的重点人群的HIV抗体检测,尤其是对临床可疑病人的鉴别,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艾滋病的病死率。部分病例随访时地址不详或查无此人,主要是医疗机构和病人缺乏有效的沟通,登记的联系信息不全有关。针对医疗机构发现的病例登记信息不全,一方面,医务人员要首先消除对患者的医疗歧视,相关科室做好病人信息的保密工作,单独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杜绝陪床亲属知道结果,并宣传有关艾滋病防治的国家政策,消除患者的顾虑;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工作衔接,建立顺畅协调的HIV/AIDS管理转介机制,提高医疗机构病例报告和随访工作的质量,保证病例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减少病例的流失[4]。

病例覆盖大部分乡镇(街道),说明我市的艾滋病传播范围不断扩大,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15~49岁占88%。文化程度极低,说明人群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卫生知识、自我防护意识都较差,容易发生高危行为[5]。全面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是艾滋病防治的关键之一。

传播途径多样化,异性性传播为主(传播途径不详的25例外来妇女,考虑也是异性性传播),控制性传播是今后艾滋病防治的重点。山东省HIV感染者中,同性传播占27.71%,男男同性恋人群中存在造成艾滋病流行的高危行为[3]。2010年前我市虽然只发现了1例男男同性恋感染HIV病毒,与山东省疫情不符,但2011年1-8月份又发现了4例为男男同性恋疫情,说明我市的男男同性恋人群亟需加大宣传、干预力度,尽早控制男男同性恋人群中的疫情蔓延。

我市58%病例的原籍为外国、省、市,占大多数(包括外来媳妇、外来务工人员、羁押流窜犯),与我市企业较多、外来人口较多有关;基本为少数民族,是重要传染源(11例外来妇女感染其配偶),而且流动性较大,失访率较高,语言交流困难,随访管理存在一定难度;返回外省原籍28例中只能随访到10例,随访率只有36%。少数民族中的HIV/AIDS的流行趋势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2],全国累计报告的HIV/AIDS病例中,有31%都是“外省籍”人员[2]。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对外来务工人员给予更多实际意义上得人文关怀,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管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HIV的传播风险[5]。艾滋病疫情高发地区特别要加强少数民族等流动人口的管理,控制高危人群的流出或加强防治宣传,减少低流行区艾滋病疫情的流行。

我市部分患者未结婚,但面对婚姻自由,HIV感染者面对的是进退两难,大多数患者家庭属于困难家庭。传染病的管理,需要在三个环节上做工作: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我国艾滋病传染源的管理刚刚起步,迄今为止,艾滋病防控的人力物力只要用于切断传播途径。如能对艾滋病传染源进行合理和有效地管理,将能切实降低人群间的传播,更加全面有效的控制艾滋病的发展态势。为HIV感染者/AIDS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需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6]。艾滋病病人患的只是一种病,而不是犯罪,消灭艾滋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关心、帮助、善待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帮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样没人害怕检测艾滋病,才能尽早全面发现传染源,加强规范化管理,才能最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参 考 文 献

[1]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室.2010年中国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现状与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17(3):275,277.

[2]王陇德.艾滋病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12:29,32,37.

[3]吕翠霞.2009年山东省艾滋病疫情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2):167.

[4]韩晶.2009年新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随访管理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17(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