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老人调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5:03

孤寡老人调查报告

孤寡老人调查报告篇1

帮助孤寡老人活动总结

活动主题:关于孤寡老人社会生活调查报告

活动时间:寒假期间

活动地点:广东省XX市水步镇联兴管区多个村庄

活动内容:通过调查孤寡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势群体

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等等

实践人员:李//

我们的祖国正以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民族的复兴。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种理想,既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祖国的社会理想内容,又包括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幸福的道德理想内容,还包括诚实劳动、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内容。然而,社会上仍存在一少部分弱势群体,祖国发展的同时应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怀,他们的名字叫做孤寡老人。孤寡老人的生活问题,如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一些农村,许多孤寡老人独守着一处宅子,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虽然一些地方建起了敬老院,但大多数老人不愿离开故土。“出门一扇门,进门一盏灯”,是很多孤寡老人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他们辛勤耕耘一辈子,如今年事已高,身边无儿无女,孤苦伶仃。他们的生活来源只有低保,天伦之乐对于他们来说遥不可及。崭新的一年开始了,不知道谁能陪他们一起聆听春季的鸟鸣。

正文

前期工作

为响应学校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的活动目的,我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收集到了附近一带的孤寡老人的资料,并呼吁放假在家玩耍的孩子一同带上水果和打扫工具前往孤寡老人家看望。一张床,一张桌子,几乎占满整个房间,陈旧的生活用品杂乱地堆在上面,小小的厨房内几件简单的器具,这就是七十五岁的刘婆婆的全部家当。临近新年,家家户户都大扫除,唯独这些孤寡老人,与墙上的青苔和满屋的霉臭味及尘埃为伴。她没有亲人,不知有多久没有享受过节日的快乐、团圆的快乐,别人唾手可得的快乐对于她这样一个孤寡老人来说,根本就是一种奢望。“老了,眼睛不好使,耳朵也是,这些活都干不来了,平时也就好心的人,像你们这样,帮我罢了。”刘婆婆扶着油漆早已掉光的木门感激地笑了。尽管跟我一同前来的还是未成年的孩子,但都比较懂事,帮忙扫地擦桌子,有的还唱歌给婆婆听。大约下午五点我们向刘婆婆道别,可能想到什么,她有点着急地走进屋内,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把糖果塞在孩子们的手里。我看着部分有点融化的糖果,给孩子们打了个眼色,大家都懂事地向刘婆婆道谢。在归家的路上,有个孩子嘴馋嚷着要吃那些我早已收起来的糖。“那些糖都过期了,不能吃啦,我们今天去做这件事不是为这些糖果,不是吗?婆婆她老了,不知道糖都变质了,不过她是真心想感谢我们大家所做的一切,记住啦,以后要常去看看她。”

调查状况分析

近几天走访了好几户的孤寡老人,他们的状况都大同小异,通过与他们聊天以及村民的反映总结出造成当前孤寡老人当前较为困难状况的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不快,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低,是导致农村孤寡老人生活条件不得完善根本原因。有些基层党政领导,对农村孤寡老人处境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把关心农村孤寡老人的生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对新形势下农村孤寡老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和长效机制,是导致农村孤寡老人生活条件依旧困苦的重要原因。

2、有相当一部分孤寡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宁愿独居,也不愿进入乡镇社

会福利机构养老。同时,由于有些地方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滞后,养老机构规模不大,服务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少数孤寡老人不愿到乡镇福利院供养;

3、农村费改税后,原有的优惠老年人的政策失去作用,新的配套政策又没有出台,等等。

个人看法与建议

目前对于解决孤寡老人社会生活状况,个人觉得河南省XX市尝试让散居的孤寡老人自愿组合结伴生活,共同安度晚年的做法值得提倡。让分散的孤寡老人集中到一块,像一个家庭一样,相互感受到温暖,体现到这一个大家庭生活所存在的好处,让每一位孤寡老人不再“孤寡”。过去这些老人分散独居,又不愿意住敬老院,如果为每个老人盖新房,政府财力不足。而这种家庭式的孤寡老人供养方式,主要采取的是自愿结合、就近管理的原则,将三五个老人组织在一起,然后由乡政府、村委会统一规划盖新房。生活上,由乡镇统一负责安排,这样不仅满足了老人不愿离乡的心愿,又节省了资金。另外一方面,闲散的宅基可以归拢起来,收为集体所有,一些耕地可以重新分配。第三,我们集中建这些公寓可以连续使用,如果现有的孤寡老人、贫困户百年(去世)以后,可以有其他贫困户、孤寡老人继续入住,属于集体财产。同时,多数孤寡老人都身缠疾病,政府部门更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孤寡老人的就医难问题。大力推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孤寡老人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当前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社会上所谓的“剩男剩女”日趋增长,没有伴侣和孩子,“剩男剩女”将直接进化为孤寡老人,步入退休年龄的他们是完全靠自己的积蓄养老,还是需要社会保障系统给予特殊的关照?如果“剩”群体增多,社会需要付出更多的看护资源用以保障其生活,这对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也将是个不小的考验,他们需要的更是理性的思考和长远的打算。

孤寡老人调查报告篇2

做好农村五保户的供给工作,是党的一贯政策,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对于打破“养儿防老”的旧观念,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促进计划生育,树立尊老爱幼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对于促进安定团结,发展农村大好形势,都有重要意义。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力量对这项工作进行一次认真检查,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实把五保户供给工作落到实处。

关于我省农村五保户供给工作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

我省农村现有十五万户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依无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社员(简称五保户),多数地区和单位对他们实行供给,进行五保。一九八0年,集体供给五保户的实物折款一千一百零四万八千元,国家救济一百六十六万二千元,共计一千二百七十一万元,每人平均八十四元五角。基本上保证了五保户的生活,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推动农业生产,促进计划生育,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些地方对五保户供给工作,尚未引起重视,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突出的是:有的基层干部把五保户视为“包袱”,“累赘”,甚至厌烦,歧视;在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单位中,有少数队包给五保户一份地,即撒手不管;有的把五保户的口粮分摊到各户去,由老人自己收取;有的解散了敬老院,使五保老人生活无着;在实行统一分配的单位中,也有一部分供给偏低或基本没有保障。因而发生有的五保户流浪乞讨,生病无人照料,病死无人知道,自寻短见等事件,在群众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应当引起各地高度重视。

根据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新形势,对如何进一步做好五保户供给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农村五保户的供给工作,对于保障无依无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社员的生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打破“养儿防老”的旧观念,促进计划生育,树立尊老爱幼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对于促进安定团结,发展农村大好形势,都起着重要作用。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关心群众疾苦的大事来抓,有研究、有部署、有检查。每年在夏、秋分配和春荒、酷暑和冬令季节,组织民政、农业等有关部门和基层干部,对五保户逐户走访,检查供给工作的落实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看看他们的口粮、衣被、住房、吃菜、用水、烧柴、照明、治病,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照顾等项是否都有妥善安排。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生产大队和生产队要实行干部包户制,明确责任。属于供养措施不落实而发生非正常死亡的,要追究责任。县、社民政、农业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负责,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当好领导的参谋,认真做好五保户供给工作。

二、全面落实供给政策,切实安排好五保户的生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规定,对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实行供给。各地应根据情况,由所在生产队或生产大队,按稍高于当地一般社员的实际生活水平的标准,保证五保户吃饱、穿暖,居住安全,有病得到及时治疗,生活不能自理的,有专人照管,孤儿得到应有的教育,病故有人安葬。供给五保户的粮、款、柴、菜等,凡实行统一分配的单位,应从集体分配中解决;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单位,应从统一提留中安排。不要把五保户的口粮和其他生活费用分摊到各户,更不准用分给一份土地的简单办法推出不管。总之,不论采取哪种供给办法,对五保户的生活都要包下来,安排好。五保户的亲友如有自愿承担赡养义务的,应当允许。但必须取得五保户的同意。并由生产队、赡养人、五保户三方签定协议,共同遵守;对身体好、还能参加轻微劳动的五保老人,可扶持其养鸡、养兔等家庭副业,以丰富老人生活乐趣,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对于五保户的历年陈欠,欠集体的部分,由公益金减免,欠国家的,由供给单位或赡养亲友从其遗产中归还。五保老人死后的遗产,应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原则上归负责供养的集体所有或负责赡养的亲友继承。不尽赡养义务者,无权继承五保户的遗产。

三、积极举办敬老院,对五保户逐步实行集中供养。我省已办敬老院六百四十三处,实践证明,这是最受群众和五保老人欢迎的供养方式,是五保户供给工作的发展方向。各地要指导有条件的社队,积极兴办敬老院。根据我省目前多数社队的经济条件和五保户的要求,一般以大队为单位办为好,有的也可大队与大队联办,条件好的公社也可以试办。但不论是队办或社办,一切费用均有社队集体负担。坚持勤俭办院,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对已有的敬老院,要加强领导,巩固提高,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孤寡老人调查报告篇3

敬老院社会实践总结【1】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出一份力,让敬老院的老人感受社会的温暖。

因此我们去了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去看望孤寡老人。

逝者如斯夫,暑假已悄然而至,我们也开始着手准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平时,整天呆在校园里,做惯了笼中的金丝鸟,这次终于有机会去实践,大家都欢呼雀跃,纷纷出谋划策。

有人提议去西湖,有人提议去敬老院,有人提议去支教,还有人建议去工厂参观。

最终经过商议,我们组决定去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看望老人。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许多相关故事一直广为传颂。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村里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因此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义无反顾地要将美德传递下去。

而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距离学校只有几十分钟的车程,来往十分方便。

更何况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可动用的资金是有限的,因此金钱是我们的首要考虑因素。

来到这里,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锻炼,老人需要社会的关心,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些老人一定的关注。

敬老爱老应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和老人们多交流沟通,明白老人的苦处、难处,这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老人,他们是社会的弱者,可曾经他们也是社会的创造者,祖国之栋梁!到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自己活力释放的同时,我们感到一种充实。

这些活动很好的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一方面培养当代大学生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其实,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理所当然要献出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

在此,我们呼吁更多的志愿者行动起来,通过实际行动,传递爱的接力棒,给老人们带去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让老人家们感受到我们广大志愿者的爱心。

敬老院社会实践总结【2】

前言:我是长沙民政商学院市场营销1133班学生李婷,在XX年2月4日至2月10日我前往张家界市慈利县xx镇敬老院做了关于敬老院孤寡老人生活的实践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有一种悲伤叫白发人送黑发人,有一种孤单叫茕茕孑立、形单影只,有一种伤害叫先天残疾、后天不完整,有一种痛苦叫低智低能可是,有一个地方它以最大的延展性给这些不幸一个温暖的怀抱,让他们也有一个家、一个归处。

这个地方就是敬老院,收容孤寡老人的敬老院。

活动原因: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了解社会,所以布置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因为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xx镇新建的敬老院,所以我将活动地点定在了敬老院。

我的实践:本来一开始就打算找院长盖个章,照几张环境照证明我去过就完事了的。

但是第一次去时我并没有见到院长,因为先天有老人去世了,遵循他的遗愿是葬在家的旁边,可是他又无儿无女,所以他就去那帮他料理后世去了。

当然,我这是后来才知道的。

在当时我向一位在外散步的老人介绍我的来意后,他很热情的想别的老人介绍了我,别对我的到来特别开心他们看到了我带的照相机后,表示了希望照相,。

在那半天我和老人们相处得很开心,所以我决定杨按照学院的要求去做这个实践。

在随后的几天中,我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帮他们扫地和陪他们聊天,但是他们自己都很早就把地扫完了,所以我主要做的就是陪他们聊天。

二:调查资料:

xx敬老院简介:

xx敬老院于2XX年底正式注册成立,投资近三十万,新装修改造成医疗、休闲、养老、托老的较为完善的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推动社会福利、现代化进程,切实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的问题。

xx敬老院位于小学后面的山顶,院子占地面积虽然很少,但是,院外的面积还是极为宽广的,绝对是老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农村孤寡老人的敬老院生活:xx敬老院现有22位老人,爷爷奶奶皆有,他们都是没有直系亲属的孤寡老人,是各村送过来的。

在院里多人间的寄养模式可供老人休息,房间内配置整套床上用品,并且每位老人敬老院都会分发各季的衣服,老人们不用担心温暖问题。

另外,每间房间配置电视,也保证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敬老院内也配有医务室,以保证老人不用为外面医院、药店高昂的医药费发愁就可以及时的看到病。

一日三餐有专门的厨师料理,餐餐有肉吃,荤素搭配得当,老人们只需在政府惊心为他们准备餐厅似的小食堂就可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小小的敬老院里应用尽有,生活空间舒适、安全,孤寡老人没有后顾之忧的享受着生活。

老人的普遍资料:

xx敬老院大都是孤苦的五保户 ,他们缺乏亲情等幸福体验,情感淡漠,他们长期缺乏家庭这一亲合、博爱、依附与合作等美德的培养所,加之身心的缺陷、知识与能力的匾乏、际遇的坎坷和社会情感关怀的不足,许多孤寡老人产生孤僻和冷漠等性格障碍。

他们怕寂寞却不与他人交往沟通,渴望关心与慰藉却很少主动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希望得到同情却对他人的痛苦麻木不仁。

根本原因是农村孤寡老人生存资源的匾乏、社会支持网的疏松以及心理上的极度弱势和行为偏差,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公平和人道在文化制度理价值观念和社区习俗等方面的缺失。

三,调查结果:

(一)在进敬老院之前,我一直以为老人们在这里会过得比较幸福快乐。

因为老人们在这里衣食无忧,又有工作人员照顾,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如,他们可以在院里走动一下,可以晒晒太阳,可以坐在院里聊天,有的老人还会摆弄一些乐器。

但是,通过对老人的调查发现,事实上并非如此。

和我聊天的一些老人反映,很多老人自进入福利院以来,基本上就没有走出去过,对于大部分老人而言,他们吃过饭后多是呆在自己的屋里,偶尔会出去坐坐,晒晒太阳,少数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可能会打打麻将,但大多数老人们彼此间很少交流。

(二)在此次调查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老人们好孤独!我注意到,当我去看一位奶奶时,紧挨着她坐下并开始聊天时,老人的眼神充满绝望,似乎她马上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一般。

此时,我分明感觉到,老人是多么渴望能健康的生活,多么渴望有人能关心他们啊!然而,作为晚辈,我们又给了他们什么呢?除了基本的生活照顾,有多少人能够关心并满足老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呢?

四,调查体会:

(一)此次调查让我收获了很多,了解到福利院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其精神上的无助。

我想,我们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到福利院来看望老人,多陪他们聊聊天,多给他们带来一些欢笑。

事实上,当我们向老人向他们说学校的事时,从老人们不时爆出的欢笑声和掌声中,不难看出,对于我的到来,对于我们这样的活动,他们还是非常欢迎的。

(二)调查所发现的问题:

1、少数老人生活不积极,生病了不配合治疗。

2、老人们的休闲活动极少,除了看电视就只有散步,不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3、老人们很孤单。

4、福利院有些地方得不到认真落实。

而且,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着种种突出问题,如:覆盖面窄,标准过低,保障范围不全面,保障方法简单且未能体现人文关怀。

五,我的建议:

1、随着全社会养老事业的不断广泛深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培养责任意识是很重要的。

这能够在工作中让她们的压力变为动力,让激情热情释放出来,熔化在工作服务中,真正对待老人象自己的父母一样,细心、热心、用心,全面提高服务水平,真正落实好敬老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制度和职责结合起来,全力营造养老、尊老社会氛围,达到构建和谐社会之目的。

2、在允许的情况下,探索全社会养老的新路子。

广泛宣传,大力倡导,让那些有钱人、企业家、社会各界奉献一点、捐一点,缓解资金不足的矛盾,改善敬老院条件,又能够带动社会养老尊老的良好风气对敬老院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4、现入院居住的老年人,均体弱多病,年龄偏高,急症和顽症、重症较普遍,他们住院成为最棘手的问题。

所以要改善医疗条件。

5、整个敬老院内固定的标语、宣传内容少,建议有适合墙壁、四周、长廊等悬挂、书写标语、口号及有关敬老、爱老的喷塑画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同时发挥他(她)们各自的能动性,能唱的就唱、能说的就说、能拉的就拉,让院民积极参加到各种活动中去,丰富他(她)们的文化生活。

6、因为xx敬老院的下面就是学校,所以院里的负责人可以跟学校的领导沟通一下,组织学生多去敬老院给老人送温暖,因为老人最渴望的就是爱

敬老院社会实践总结【3】

目前,我们身边老人的生活质量比较差,他们缺少关爱,缺少文化娱乐,我们利用团队的优势,组织大家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并带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水果,给他们表演节目,带去温暖。

再精神和物资上尽我们的一份力。

为了体验生活,我们一行五人,:xxxx开始我们的实践生活。

十月二十八号,中午一点,我们五人连同其他志愿同学在学校北教学楼宣传栏处集合,出发前,我们集体合影了一张,让照片把此刻的岁月留下,飘扬的旗帜定格在温暖得太阳下,,激情的召唤。

我们迎着东方走向了麻丘镇敬老院,当我们经过长长的瑶湖大桥时,顿时感到天朗气清,心胸开达,充满了豪迈之气,我们每个人都忍不住用全身的力气大喊,仿佛自己的人生将在此刻开始走向成功。

有一种雄心想与天工比天高的冲动,毕竟我们闯过独木桥的艰辛在此得到回报,尤其是来自甘肃的段利鹏和来自青海的张永环,他们疯狂的喊出心中的压抑气息。

毕竟谁都努力过,谁都不太容易,此一刻我们彼此心意互通,都想为自己的人生拼搏一番。

一路上秋风习习,正值收割稻子的时候,一路的稻香,一路的鸟鸣,一路的歌唱,一路的热情,在阳光中弥漫。

丰收的喜悦让罗占征唱起了他们家乡的民歌虽然我们听不懂他在唱些什么,但是我和冯文都在努力为他鼓掌,难得释怀一次,何不尽兴痛快呢?

走着、走着、一步、两步、三步身边的208公交车不时得鸣笛,众多的轿车和长途公车仿佛都在为我们欢歌,终于在马路的一侧,在一座低矮的古朴的青灰色的房屋龟缩于此,在破烂的围墙内外,喧嚣与寂寞对比如此鲜明,让我不禁感叹,再怎样繁华的地方,依然还有角落里沉睡着孤寂与无奈。

接下来就是我们准备已久得文艺节目了,首先我们合唱了一首《歌舞青春》。

个个唱得神采飞扬,反正再怎么难受得也不是自己,然后我们再一曲《夕阳红》奉献给各位老人,祝他们老友所乐。

节目之后,我就拿着相机到二楼帮他们摄影了当做留念。

段利鹏和罗占征来了一个正步走,特别认真但是很搞笑,冯文和张永环来了一手军体拳,引着爷爷奶奶们哈笑不止。

节目完后,我们便于爷爷奶奶们促膝长谈,与他们共舞,其中有一个奶奶在舞台上一曲未了又来一首,始终不肯下来,弄一个台下一个想唱红歌得爷爷急了,老是张嘴又闭口。

唉!人老心不老,或许在孩子们当中,他们的嘴角才会上浮。

爆竹声中,我们身后起了尾尘,每一个心中都有了一份沉重,在我走的时候,瞥见了墙壁上还有其他学校的团体的赠品。

再回首,老人们都手拿我们赠送的礼品目送我们,眼中有一种光亮。

走了,他们的一生将要走完了,他们有太多的辛酸和泪水,我们的欢声笑语只能带来片刻的忘记忧伤。

我们该做些什么?每个人都在深思。

孤寡老人调查报告篇4

(一)读好一本书活动。街道党工委,统一思想,把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读本,做为街道所有党员的必修课,围绕怎样做好一名合格党员展开讨论,通过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做好读书笔记,通过学习,明确做为一名合格党员应具备的要求,明确权利义务,严格纪律,加强组织生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献爱心活动

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献一份爱心,为孤寡老人做好事,几年来成为街道每个党员的责任。龙山社区党支部的党员们几年来一直无私照顾辖区孤寡老人余待月,不分节假日,为她送医送药,并在多年的活动费中拿出一部分给老人购买生活用品、补养品,一直到老人去世。 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chazidian.com

六角石党支部,在重阳节组织社区老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并表彰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掀起一股比学赶超的热潮。

(三)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活动

下发三百多份意见征求稿到群众中,了解他们对街道工作的看法、意见和要求,并设立监督意见箱、监督电话,对市容管理、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工作,重点做好意见反馈,通过一系列活动对搞好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四)进行一次社会调查活动

进行一次社会调查,是了解辖区内情况并及时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好形式。街道办事处各支部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联系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而开始一系列活动,对辖区内下岗贫困职工的生活情况进行一次大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共为200余户贫困家庭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为老百姓办了实事,使党的政策深入人心。

(五)参加一次义务劳动活动

街道办事处机关党支部为使浔城在春节期间,市容市貌换新颜组织了一次大清扫工作,在人流量较大的大中路进行清扫工作。把堆放在各门点铺面交界处的死角垃圾、臭水沟,建筑物遗留的砖头、石块等统统清除,把路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以有条有序,得到周围驻街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二、在党员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孤寡老人调查报告篇5

沙沿村辖1个村民小组,占地面积6.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07亩,其中水浇地4877亩,旱地2830亩(流转至圣峰枣业)。全村总有651户2249人。

我村享受低保人员共计357人(其中农村低保236户301人,城市低保26户56人。兜底户13户24人。),残疾人87人,高龄27人。五保户3户,困境儿童1名。2019年临时救助与救灾款共发放2次,共计发放资金36600元,救助74人。大病救助4人,发放救助资金3.244万元。

我村对低保对象严格按照低保申请的程序暨老百姓本人写申请交到村委会,村委会召开三分之二的村民代表进行评议,通过评议后形成会议记录,公示无异议后,以正式文件上报管委会,管委会按照上报人员进行上网,信息录入结束提交民政局审核,最后根据民政局反馈的审核报告进行入户调查并再公示,公示期后无异议的人员提交民政局进行审批。申请对象是患重大疾病的、重度残疾的、主要劳动力丧失的、无人赡养的孤寡老人和因灾或因学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

农村低保里残疾每月380元,兜底户每月320元,正常的每月190元,高龄每月270元,事实孤儿每月500元,纯孤儿每月700元,困境儿童每月530元,五保每月从一百多涨到现在的四百六拾多元。

我认为民政工作的宗旨是“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做到“上为政府解忧,下为群众解愁”。我认为民政工作有以下三点特点。

一是民政工作的群众性,要求我们在有职业责任的同时,必须具有服务的态度。

孤寡老人调查报告篇6

关于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史的研究,除了20世纪30年代冯柳堂、邓云特诸先生稍有涉及外,长期以来少受重视。80年代以后,在社会史研究复兴过程中,这一问题才又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既有的研究大多偏重于某一方面(如救荒、仓储制度等),缺乏整体性。90年代后期由龚书铎先生主编的《中国社会通史》中有关社会保障的论述,可以说是迄今最为完整的,但因囿于体例,在一些问题上尚缺乏深入的挖掘。在海外,中国近世以来的社会保障事业尤其是慈善事业倍受学者的注目,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绩,如日本学者星斌夫、夫马进、台湾学者梁其姿等均有专著行世,但是,他们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明清时期,且偏重于慈善事业与仓储制度,而对于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过程同样缺少系统的考察。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先秦时期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过程及最初形态作一探讨。

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基础:“以民为本”

先秦时期的阶级社会刚刚从原始社会脱胎而来,氏族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平等互助的传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发生重要影响。但是,构成以社会救济为特征的先秦社会保障制度思想基础的,应该说是“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

“民”历来就是作为“君”——统治者相对立的群体概念而存在的。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民的作用就渐渐为统治阶级所认识。学术界一般认为,对民的重视是从西周代商开始的。实际上,尽管商代统治者一再强调尊崇上帝、“恪谨天命”,但早在商朝开国之主成汤时对民的重要性已有所认识,从而采取了不同于夏桀的利民、保民之策(注:《管子·轻重甲》。);商代中兴时期的君王盘庚也曾有过“罔不惟民之承”、“式敷民德”等说法(注:《尚书·盘庚》。),指出要顺民之欲、施德于民。然而,商代后期,商王失德,以致于重蹈夏桀亡国之辙。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周文王力行仁政,采取惠民、保民之策,“怀保小民,惠鲜鳏寡”、“用咸和万民”(注:《周书·无逸》。),得到民众拥护,国力日趋强盛,为武王翦灭“泱泱大国”商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朝建立后,统治者充分认识到夏、商之亡在于失民,因而一再以继承和发扬文王保民政策自励。周公摄政时,反复教导分封于卫的康叔要以文王为榜样,施行德政,“用康保民”。那么,如何进行“保民”呢?就是要明德慎罚,以德治民。欲要“万年惟王”,便须“子子孙孙永保民”(注:《尚书·梓材》。)。周公看到了民意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民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的观点(注:《尚书·酒诰》。),以“保民”作为得民的手段,通过实行爱护民众的政策换取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因此,可以认为周公已经初步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本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民本思想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各家各派的思想家们尽管政见歧出、学说不同,但在重视对民的研究、强调民的作用和地位方面则是一致的,诸如“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注:《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注:《孟子·尽心章句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注:《荀子·王制》。),“宗庙之本在于民”(注:《吕氏春秋·务本》。)等等说法,无不体现了对民的作用的重视。儒家的“民贵君轻”、“节用爱民”观点以及《周礼》遇大事“致万民而询”制度、《礼记》“天下为公”思想早已为人熟知,即如一向主张极端君主专制的法家,也不敢轻视民的作用,早期代表人物管仲就说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注:《管子·牧民》。),把国之兴亡系于民心向背。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较之周公时期更趋丰富和深刻。

基于这种民本思想,有作为的统治者都十分强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并以之为治国兴邦之道,如春秋早期相齐的管仲,凡事以民为念,“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注:《史记·管晏列传》。);在此过程中,他采取“慈民”、“敬百姓”的政策,得到齐人拥护,“齐人皆说(悦)”,以致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荀子评论说:“晏子,功用之臣也,不如子产;子产,惠人也,不如管仲。”(注:《荀子·大略》。)晏子、子产、管仲均为春秋时期的名臣,都主张惠民之政,而以管仲最为突出,成就也最高。

《周礼》、《管子》等书中记载、论述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诸侯国采取的社会保障措施,便是建立在如上所述的民本思想基础上的。

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周礼》的记载

《周礼》也称《周官》,是一部记载典章制度的书籍。关于它的成书及作者,千百年来聚讼纷纭,一般认为,《周礼》既非周公所作,亦非汉代刘歆伪造,而是战国时代的作品。著名史学家杨向奎指出,《周礼》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制度,具有领主封建社会的特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真实情况;书中有些法令、习惯是战国时风行的,因此“它应当是战国中叶前后的作品,可能出于齐国”(注:杨向奎:《“周礼”的内容分析及其成书时代》,《山东大学学报》1954年第4期。)。顾颉刚通过对《周礼》内容的分析考察,认为该书虽是战国时代齐国人所作,但也有汉代人增益的成分(注:顾颉刚:《“周公制礼”的传说和“周官”一书的出现》,《文史》第六辑(1979年)。)。

《周礼》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以官职联系各种制度,依照顾颉刚的说法,它是“一个最重要而又最精密的政府组织的计划”,其中心思想“是组织人民,充实府库,以求达到统一寰宇的目的”,因而带有理想的色彩,但确又保存了一部分古代真实的制度(注:顾颉刚:《“周公制礼”的传说和“周官”一书的出现》,《文史》第六辑(1979年)。)。书中对社会保障方面也多有涉及,反映出古代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早期面貌。

首先,设立专门官职,负责社会保障事务。《周礼》所列官制,具体详备,分工明确,其中关涉社会保障事务的如:“太宰”统管全国事务,其中包括平均百姓贡税负担、“以生(意为养)万民”、“以利得民”、“以富得民”等;“小宰”协助太宰工作,其责有相同之处;“医师”执掌医务政令,为国中生病、受伤者医治;“疾医”之责是“掌养万民之疾病”(注:《周礼·天官冢宰》。);实行荒政和救济孤寡等是“大司徒”的职责范围;“遗人”具体负责日常及灾荒时的救济与施舍;“司救”亦有在天灾疫病时“以王命施惠”之责;其他如“旅师”、“遂人”、“族师”等基层官吏,也都有查明老幼残疾情况,据以施惠、散利、均役的责任(注:《周礼·地官司徒》。)。可见,虽然当时尚未有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但国家极为重视社会保障事务,从中央至地方设置专门的或兼职官员负责实施对灾民以及老幼残疾、鳏寡孤独、贫穷疾病之人的救济与帮助。

其二,建立荒政制度,重视灾民救助。荒政是我国古代政府救济饥荒的政策、法令和制度。《周礼·地官司徒》中提出了十二条旨在灾荒之年“聚万民”的荒政措施,即:“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七曰眚礼,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也就是灾荒之年,要对人民贷给谷种和粮食、减轻各种租税、宽缓刑罚、免除为公家服务劳役、开放关市山泽的禁令、免除市场货物的稽查、简化吉礼与丧礼的礼仪、收藏乐器不奏、简化婚礼以增加人民结婚机会、求索重修旧有而已废的祭祀、铲除盗贼。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提出的系统的荒政制度。这些荒政措施约可分成两大类:一类表现在礼仪、祭祀方面,如眚礼、杀哀、蕃乐、多昏(婚)、索鬼神等;一类是政治、经济行为方面,如散利、薄征、缓刑、弛力、舍禁、去几、除盗贼等。

限于人类的认识能力以及天命观的盛行,古代人们认为灾祸是上天对人间不当行为的惩罚,故而每当灾祸发生时,总要举行祭祀的仪式,所谓“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而在凶荒之年,天子举行的祭仪有特别的规定,“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这种“荒礼”涉及到许多方面,如素服、彻膳减食、去乐或弛悬等(注:参见陈采勤《试论“周礼”的荒政制度》,《学术月刊》1998年第2期。),此即孔子“(人君)凶年则乘驽马,驰道不修,祈以弊玉,祭祀不悬,祀以下牲,此贤君自贬以救民之礼”之谓,实际上就是要求统治者在灾荒降临之际约束自己的行为。

政治、经济方面的荒政举措才是积极的切实可行的防治手段。《周礼》“十二荒政”中所列举的仅是政治、经济的几个方面,实际上分析全书可以发现,《周礼》的“荒政”自成系统,具有完整的体系。第一,组织保障。“荒政”是由国家组织实施的。为了保证荒政的施行切实有效,《周礼》提出了政府各部门和各级组织协调行动、共同救灾的制度。《天官》“小宰”以官府的六种联事来会办国家政务,其中即有“丧荒之联事”,也即联合各部门办理王者之丧礼与有关饥荒的救济对策。在政府部门中,设立专门官员负责调剂、保管粮食以及救济事务,如“司稼”,巡野观稼以察知年成好坏,决定征收赋税的办法,若民间所需粮食不敷,则加以救济;“遗人”掌理“邦之委职”,以备天子施惠,乡里所余用以救济民之困乏,司门司关所余用以抚恤阵亡将士的老弱眷属,县都所余用以荒年的救济等;此外如“廪人”、“仓人”、“旅师”等亦各有所司。在地方基层建立乡遂组织,使其互相救助,《大司徒》中说:“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zhōu@①;五州为乡,使之相宾。”这些乡师、乡大夫、州长、党正、族师、闾胥、比长等均有察查居民情况“辨其施舍”之责,同时当居民发生生活困难时,要相互帮助、救济。第二,具体措施。政治方面,主要指法律刑罚方面,荒年有特殊的政策,即《秋官》“士师”所说“若邦凶荒,则以荒辩之法治之,令移民通财,纠守缓刑”,就是要宽缓刑罚,安定民心。周代实行分封制度,诸侯林立,《周礼》中规定,凡诸侯国发生灾荒,应该予以救助,《秋官》“大行人”中有“致@②以补诸侯之灾”的说法,就是要对遇灾的诸侯进行实物救济。“小行人”中说得更为具体:“若国札丧,则令赙补之;若国凶荒,则令@②委之;……若国有祸灾,则令哀吊之”。经济方面,表现为散利、薄征、弛力、舍禁、去几等举措。值得指出的是,《周礼》中体现了积谷备荒的救荒思想。我国古代统治者极为重视建立仓储、积蓄谷物以备赈济的做法,据说早在夏代已有仓储的存在,《史记·夏本纪》中说:“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周武王克商,也曾“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注:《史记·周本纪》。)。但制度设施的详情已不可知。周代的总结夏、商二代经验的基础上,更为重视灾荒的防治工作,所谓“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效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注:《国语·周语》。)。而在众多的“御灾”措施中,蓄积粮食尤受重视。《逸周书·文传篇》说:“天有四殃,水旱饥荒,甚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而《礼记·王制》更明确阐述了长期积蓄备荒的必要性:“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就其成书而言,《逸周书》和《礼记》均较《周礼》晚出,其思想或即受到后者的影响。《周礼》的记载中非常重视仓储制度,有完备的仓廪管理体制。《地官司徒》中的“廪人”,掌理九谷收入的总计,据此决定君臣俸禄、救济与恩赐的数量,并根据年成好坏制定用谷的标准,如果每人每月平均的粮食用量在二fǔ@③以下,即为荒年,需要制定相应的救济措施,如移民就谷;“仓人”是国家粮仓的保管者,掌管谷物的贮藏,除供应政府的正常开支外,将剩余的谷物存储起来,以备荒年使用;管理粮仓工作的还有“遗人”一职,主要掌管地方的积贮,用以救济老弱穷民。此外,基层政权中的“旅师”,负有“掌聚野之锄粟、屋粟、间粟而用之,以质剂致民,平颁其兴积。施其惠,散其利,而均其政令”。(注:《周礼·地官司徒》。)“屋粟”是对那些有田不耕之民所罚之税粟,“间粟”是对游手好闲不事农耕之人所罚之税粟,而“锄粟”则是把每年秋收时敛聚之粟存于当地,待来年饥荒时分发给农民,用以救助。《周礼》的仓储制度,是一项积极的荒政举措,开后世储粟备荒说的先河,也是社仓、义仓制度的滥觞。另外,从救荒的角度,《周礼》提出的“移民就谷”、“移民通财”方法,对于当时以及后世也是产生了深刻影响的。

其三,提出“保息”六政,普遍施行社会救助。《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的职责中提到:“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这是六项保安蕃息民众的政策。“慈幼”即爱护幼小的儿童。早在夏商时代,统治者即已实行慈幼的政策,《月令》中说夏王朝在“仲春之月”,“养幼少,存诸孤”;商王告诫臣下“无弱孤有幼”(注:《尚书·盘庚》。)。“慈幼”亦是周人的传统,《史记·周本纪》中说文王遵从先祖之法,“笃仁、敬老、慈少”。虽然《周礼》中有关慈幼的具体措施很少见到,但从字里行间还是不难窥知的,如规定“乡师”、“族师”、“遂人”等官查察辖内男女户口,颁给职事,命其交纳贡赋、征召徒役,与此同时却又要求辨明老幼废疾之人,目的无非是给予优免。《地官司徒》“乡大夫”中也说到,征发劳役的对象是在二十岁至六十五岁,说明二十岁以下可以免役。“养老”是指尊养高年,其中应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尊重年高德劭之人,一是善待鳏寡老人。年老的标准因时代而异,从《周礼》所定服役之人,“国”中止于六十、“野”鄙止于六十五岁来看,似乎当时国中六十以上、野鄙六十五以上为老年。年老之人享有各种优惠,如耆老、孤子可以出席天子的宴会,喝酒不受限制(注:《周礼·天官冢宰》。);行祭礼时,年长者受尊敬,饮食在先(注:《周礼·地官司徒》。);年老之人可以免除徭役,甚至可以免除刑罚(注:《周礼·秋官司寇》。)。《周礼》把“养老”之责归于“大司徒”,而由“乡大夫”具体负责登记“老者”免除赋役等事项。“振穷”即救助困穷者,“恤贫”乃周济贫苦者,两者意思大致相同。《周礼》在这方面的记载也相当具体,如《天官》“小宰”掌有“敛施之事”;“遗人”执“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其中“乡里”所贮粮食用以救济民之困乏,“司门司关”所贮粮食用以抚恤阵亡将士的家属;至于基层政权内部,更要做到“相保”、“相受”、“相葬”、“相救”、“相zhōu@①”、“相宾”,一言以蔽之,即是要相互救助。“宽疾”意即宽免残疾之人的徭役,这从上述“乡师”、“族师”等官的职责中可以得到反映。“安富”是安定富裕之人。富人作为“万民”的一种,自应属于“保息”范围,只是这已脱离本文宗旨,兹不赘述。

综上可知,《周礼》所述涉及到社会保障制度的许多方面。但是,《周礼》所载是否周代的制度?换言之,它是周代实行过的制度还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后人的想像?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议的。作为一种思想文化遗产,其所设计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系统性和现实意义。作为一种周代的制度,它也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我们的确能够从各诸侯国施行的社会政策中看到它的影子。因此,虽然不能排除《周礼》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理想色彩,但可以认为其中的不少举措确是实行过的,是周代社会政策的真实反映。因此,《周礼》所载社会保障政策可视为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架构:《管子》的论述

《管子》一书,据说是春秋早期管仲所作。不过据古今学者研究,该书虽然有管仲的遗教及政教思想影响,但决非管仲的著作,亦不可能是一时一人所作,而是兼有战国秦汉文字的一部文集。《管子》一书看似驳杂,但其中心思想是论述治国平天下的方略。书中对富国安民、君臣关系、诸侯国外交、政治与经济、政治与军事、政治与教化、法治与礼治、社会救济与福利、人才选拔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管子》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论述比较系统,具有代表性,值得专门予以探讨。

《管子》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架构是建立在民本思想基础上的。《管子》“霸言”和“霸形”篇中,公开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及“齐国百姓,公之本也”的观点,这较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节用爱民”提法要明确得多。那么,应该如何对待作为立国之本的民众呢?《管子》主张应该为民众提供足以生存的社会条件,顺应民心,从民之欲,给人民以物质实惠,并据此提出了爱民、利民、富民、惠民的一整套方案。而以社会救济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保障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子》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布兴“六德”。《管子·五辅》提出“德有六兴”,即厚其生、输以财、遗以利、宽其政、匡其急、振其穷。所谓厚其生,是指改善人们生活,如何才能改善人们生活呢?要“辟田畴,制坛宅,修树艺,劝士民,勉稼穑,修墙屋”;输以财,即给人们输送财物,要“发伏利,输滞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遗以利,指给人们提供便利,要“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溃泥滞,通郁闭,慎津梁”;宽其政,就是实施宽大的政治,包括“薄征敛,轻征赋,弛刑罚,赦罪戾,宥小过”等内容;匡其急,即救人之危急,包括“养长老,慈幼孤,恤鳏寡,问疾病,吊祸丧”等方面;振其绝,即救人之穷困,要做到“衣冻寒,食饥渴,匡贫窭,振罢露,资乏绝”。由上可知,“六德”的重点是要求为人们的生产创造条件、提供帮助,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但同时主张对老幼贫困之人进行生活救助。

第二,行“九惠之教”。《管子·入国》中说到,在刚刚主持国政时,力行“九惠之教”,即九种惠民的政策。这九种惠民政策包括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病、通穷、振困和接绝。具体而言:

1.“老老”。在国都和城邑设立“掌老”之官。规定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一子免除征役,每年三个月可得到官府馈赠的肉;八十岁以上的,二子免除征役,每月有馈肉;九十岁以上的,全家免役,每天都有酒肉供应。这些人死后,君主供给棺椁。平时则劝勉他们的子弟,精制膳食,询问老人的要求,了解老人的嗜好。

2.“慈幼”。在国都和城邑设立“掌幼”之官。凡士民有幼弱子女无力供养而成为拖累的,规定养三个幼儿即可免除妇女的征役,养四个者全家免除征役,养五个的由国家配备保姆,并发给两人份额的粮食,直至幼儿能自理生活。

3.“恤孤”。设立“掌孤”之官。规定失去父母、无以为生的孤幼子女,可由乡党、朋友及故旧收养。代养一个孤儿的,一子免除征役;代养两个,两子免征;代养三个者,全家免征。“掌孤”应经常了解孤儿的饮食饥寒和身体情况,并予以必要的救助。

4.“养疾”。设立“掌养疾”之官。对于聋、盲、哑、瘸腿、半身不遂等身患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者,官府应收养在“疾馆”中,供给衣食,直至身故。

5.“合独”。设立“掌媒”之官。和合鳏、寡,使之匹配,予以田宅,使之成家,三年以后才向其征役。

6.“问病”。设立“掌病”之官。凡士民有病,“掌病”代表国君致以问候;九十岁以上的,每天一问;八十以上的,二天一问;七十以上,三天一问;一般病人,五天一问。对病重之人,“掌病”应向国君报告,国君亲问。“掌病”还要经常巡行国中,专事了解、慰问病人。

7.“通穷”。设立“掌穷”之官。对于无室可居、无粮可食的贫困之人,其乡党及时报告的,予以奖赏,不报告的,予以惩罚。

8.“振困”。凶荒之年,为人佣工者往往得病多亡,因此,应该宽缓刑罚,赦免罪人,发放库粮进行救助。

9.“接绝”。对死于国事或战争的人们,国家应拨给一定数量的经费,让其生前友好、故旧负责祭祀之事。

如果说“六德”重在改善生产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话,那么“九惠之教”则着重强调了对生活贫困无着以及残疾之人的生活救助,尽管其中也涉及到改善老年人生活的问题。

第三,荒政主张。《管子》同样重视荒政问题,从灾前备荒到灾后救济,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在《四时》篇中,反复强调“治堤防,耕芸树艺,正津梁,修沟渎”、“冻解修沟渎,复亡人”、“端险阻,修封疆,正千伯”等措施,要求搞好农田水利建设,防止灾害的发生;《管子》充分认识到凶年饥荒的灾难性后果,认为“粟”是“民之所归”、“财之所归”、“地之所归”,是生民之本,因此,平时应该重视农事,注重仓储建设,积谷以备荒,《牧民》篇中说:“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书中引用管仲的话说:“故王者岁守十分之参,三年与少半成岁。二十七年而藏十一年与少半。藏三之一不足以伤民,而农夫敬事力作。”如此,则即使天灾毁坏土地生产,发生凶旱水涝,“民无入于沟壑乞请者也”。在《轻重甲》篇中,管仲还主张设立公仓以调节市场粮价,打击富商巨贾屯积粮食坐收暴利的行为,开后世常平仓制度的先河。《五捕》篇中指出:“备饥馑,救灾害,赈罢露”是安定国家的根本性措施,因此《管子》也非常强调灾后救济,包括薄征、贷种、散仓粟等举措,尤其是较早地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思想。在《侈靡》篇中主张强迫贵族长丧厚葬以提供贫民工作的机会;《乘马数》篇中更明确提出:“若岁凶旱水yì@④,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或作“灾”)也”。这种“以工代赈”方法是一举多得的荒政举措,往往为后世所效法。

从成书时间而言,《管子》与《周礼》约略同时或相前后,二者并不存在继承关系。从内容来看,二书均对先秦时期国家(西周或诸侯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制度有所反映,但《周礼》较大程度上记载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管子》则较多地属于社会保障制度设想。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管子》所提出的社会保障思想和措施比较宽泛,也更为系统,它不仅注重平时对鳏寡孤独、贫穷老幼等人的救助,更强调对生产条件以及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不仅主张灾荒以后对受灾之人的救济与安抚,更要求政府未雨绸缪,在灾前采取诸如农田水利建设、积谷备荒等积极措施,以使灾害减到最小程度。因此,它在不少方面可以补《周礼》所未备,可以说初步构建了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对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诸侯兴王成霸的前提

民心向背是政权存亡、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社会保障的主旨是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利。因此,实行社会保障是争取民心的重要手段,是安定社会的有效方法。管仲作为春秋早期的杰出政治家,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因而说“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资者得振,则天下之归我者若流水”,称这是“致天下之民”的最好方法(注:《管子·轻重甲》。)。从历史上来看,凡是重视社会保障的,则国家兴,反之则政权亡。夏桀因为“冬不为杠,夏不束fū@⑤,以观冻饿;弛牝虎充市,以观其惊骇”,视民命为儿戏,“此桀之所以失其天下也”。相反,商汤“夷疏而积粟,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资者振之”,于是“天下归汤若流水”,终于取桀而代之(注:《管子·轻重甲》。)。周文王以夏、商覆亡为鉴,力行仁政,采取关心保护鳏寡老幼孤独的社会保障措施,取得民众的拥戴,使周族实力趋盛,为武王伐商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历史的警示作用,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力行社会保障政策的主要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周室衰微,诸侯并起称雄,社会变动剧烈。在这样的背景下,贤明的诸侯为了求生存、图发展,并进而称雄图霸,无不致力于发展生产、收揽民心、安定社会,社会保障是其重要策略之一。齐桓公之所以能成为春秋首霸,与管仲施行“致民”、“安邦”的社会保障措施有密切关系。《管子》中多次提到管仲建议齐桓公实行“振孤寡,收贫病”、“慈爱百姓”的政策,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资者得振”,以此收揽民心(注:《管子·轻重甲》。)。当齐桓公成为诸侯霸主以后,在与众诸侯的盟会中,还向各国提出了“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的要求(注:《管子·幼官》。)。把自己行之有效的政策推介于别国,足见齐国统治者是何等的重视社会保障制度了!楚庄王上台以后,以wěi@⑥敖为相,改革内政,也有“老有加惠,旅有施舍”的内容(注:《左传·宣公十二年》。);庄王还告诫臣僚:“无德以及远方,莫如惠恤其民,而善用之”(注:《左传·成公元年》。),这当是庄王成霸的内在要因。公元前572年,晋悼公即位,“始命百官,施舍,已责,逮鳏寡,振废滞,匡乏困,救灾患,禁淫慝,薄赋敛,宥罪戾,节器用,时用民,欲无犯时”,“养老幼,恤孤疾,年过七十,公亲见之,称曰王父”。大力实行社会保障政策,深得民心,“民无谤言”,达到了“复霸”的目的(注:《左传·成公十八年》,又见《国语·晋语》。)。公元前529年,吴国攻灭楚国的州来,楚令尹子期请求伐吴,刚刚继位的楚平王认为:“吾未抚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备,未定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动用民力,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加以拒绝(注:《左传·昭公十三年》。)。在楚平王看来,不实行社会保障政策,就不能赢得民心;没有民众支持,就不能赢得对外战争的胜利。社会保障政策施行与否,是战争成败、国家兴衰的关键所在。为此,他在次年命将军然丹在宗丘“抚其民”,“分贫振穷,长孤幼,养老疾,收介特,救灾患,宥孤寡,赦罪戾,诘奸慝,举淹滞”(注:《左传·昭公十四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吴王阖闾上台以后,“亲巡孤寡,而共其困乏”,“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由此得到人民拥护,“是从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尽管僻处东南一隅,仍取得“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赫赫功业(注:《左传·哀公元年》,《史记·吴太伯世家》。)。越王勾践身负亡国之仇,痛定思痛,他采取了一系列收揽民心、富国强兵之策,其中既包括对贫困孤寡的救助,所谓“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长其孤,问其病”,“施民所欲,去民所恶”,而且还对多子家庭予以福利补贴:“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注:《国语·越语》。)基于这些政策与措施,越国终于灭亡了吴国,并最终成为诸侯霸主。与此形成鲜明比照的是,战国时邹与鲁发生冲突,邹民坐视长官战死而不救,这是因为官长平时不恤饥民的缘故。凡此可见,贤明的诸侯所以能取得富国强兵、国运昌盛甚至称霸的成就,是与他们对社会保障制度功能的充分认识和重视分不开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社会保障政策事关国家存亡,其实施是诸侯国趋向兴盛、进而图霸的必要前提之一。

结语

综上所述,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思想基础。在原始共产主义时期,人们之间即有相亲相爱的传统,但作为一种政策,社会保障出现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从《周礼》、《管子》等古籍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的理念及制度雏形。与此同时,贤明的国君或诸侯都对此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形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社会保障政策,都是在先秦时期构建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内实行的,是对先秦时期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丰富和发展。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贝加周

@②原字为礻加会

@③原字为融去虫加甫

@④原字为氵加失

孤寡老人调查报告篇7

这阴影不是什么妖魔鬼怪,它是一个杀人恶魔留给村庄的恐惧与震撼!

12月24日这天,孤寡老汉金华强用铁锄残忍地将一个还不满8岁的男孩活活打死在上学的路上。四天过去了,直到昨天深夜,马龙县公安局与旧县派出所的20多位民警带着200多村民仍在附近的大山里搜捕这个杀人恶魔。随着时间一天天推移,杀人恶魔又迟迟不见踪影,笼罩在村里的那团阴影也就越发让人心里发毛。

六旬恶魔锄头打死8龄童

事发:8龄童死在上学路上

12月24日11时30分左右,家住马龙县旧县镇龙海村3社37号的欧绍福一家还吃着午饭,他8岁的儿子小陆因要到学校做作业,没等大家吃完饭就一个人拿着课本急匆匆往村中的龙海小学赶去。过了大约半小时左右,一名小学生急匆匆跑到他家:“小陆被打流血了。”听到这个消息,欧绍福以为儿子和同学打架了,什么也没多问就跟着来报信的小学生朝学校跑去,当他跑到中途一个叫长粪塘的地方时,他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自己的儿子小陆躺在路边,头部血淋淋的,他呼喊着扑上去抱起小陆,但小陆已死了。过了几分钟,龙海小学的师生、龙海村委会的领导和旧县派出所的民警也赶到现场,看着一名年仅8岁的小学生莫名被打死在上学路上,大家都义愤填鹰,但大家都不知道是谁作的孽。

调查:六旬恶魔用锄头行凶

旧县派出所民警接到报案后,立即通知马龙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于是,民警和法医相继赶到现场,经现场勘察,死者小陆的后脑勺被击烂,背部和腰部多处有伤痕。民警调查后找到多个目击证人,一村妇事发时就在现场50米外的水井旁洗衣服,在事发前后,这名妇女都看到村里一名叫金华强的六旬老汉扛着锄头出现在现场。另一名男子在家中看到,金华强当时曾追打小陆,后小陆被锄头击中头部倒地身亡。还有两名在上学途中遇上小陆,后与小陆结伴而行的小学生也证实了行凶者就是村里的金华强。最后警方确定,犯罪嫌疑人就是金华强。金华强是何许人呢?经了解,金华强今年62岁,曾与小陆家是邻居,是一名孤寡老人,多年一个人生活,不久前,金华强把自己的房子卖给了他人,现租房住在龙海村6社。

动机:3年前一句童言埋下祸根

62岁的金华强为什么要对一名年仅8岁的小学生下此毒手呢?村民们百思不得其解,民警们也困惑,就连死者小陆的父亲也猜不透,小陆的父亲欧绍福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3年前的一天,当时小陆才4岁的时候,有一次小陆与伙伴们学着唱“小和尚”的歌,结果被金华强听见,因金华强没结过婚,也没子女,所以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当时金华强就大骂小陆,称:“小心老子把你整掉。”当时大家都没在意,后来因两家是邻居,小陆在门前大小便时,也被金华强骂过几次,但两家为此只发生过一些口角之争,事后的3年多时间,两家一直未发生过冲突。欧绍福认为只有这件事可以证明他家曾得罪过金华强,但金华强如果因为这件小事就耿耿于怀,对小陆下毒手,也太不可思议了。

公安副局长率200村民搜山擒凶

家属:率所有亲属围堵凶手

经民警调查证实打死自己儿子的就是曾经的邻居金华强后,欧绍福立即跑到龙海村6社金华强的租住处,但金华强已房门紧锁,不知去向,“金华强逃跑了!”欧绍福返回家后立即通知所有的亲属,于当天就从四面八方对金华强进行围堵,但找遍村里村外都不见金华强的影子,为防止金华强再次伤害他的家人,欧绍福还让所有亲属住在自己家里,但几天过去了,他们每天都出去寻找,还是没发现金华强的踪迹。

警方:副局长率200村民搜山

旧县派出所的李所长告诉记者,此案发生后,警方高度重视,马龙县公安局的林副局长当天就带领刑警大队的民警赶到现场展开侦破工作,旧县派出所也全体民警出动,林副局长当天到现场了解情况后,就安排了20多位民警,调集了200余位村民,兵分几路对龙海村周围展开搜捕,林副局长也亲自带队上山搜寻犯罪嫌疑人,几天来,警方克服重重困难,扎营布控在山上,但现仍未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踪影。为尽快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马龙县公安局还于案发次日就向云南全省发出通缉令,请求各公安机关协助追捕犯罪嫌疑人。

什么扭曲了老人的人性?

死者家属:老人缺少亲情

欧绍福虽然对打死自己儿子的金华强恨之入骨,但对这位孤寡老人还是心存同情,欧绍福告诉记者,金华强与他是多年的邻居,村里人都说金华强性格比较犟,很难相处,但他不这样认为,他认为金华强之所以难处,是因为他一个人独居多年,村民们都因他没有妻子和儿女而鄙视他,让他缺乏人情的温暖,所以逐渐就变得性格孤僻了,几十年来,他没见到一个村民来金华强家玩,也很少看到金华强到别人家去。金华强因为区区小事就残害了自己的儿子,他无法理解,但他认为这是金华强长期被人鄙视导致的结果。

村民:老人很有学问

在龙海村一些村民的记忆里,在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文化人中,金华强是其中的一个。在金华强年轻的时候,家里收藏着很多武侠小说,据说当年,村里认识几字的村民没有几个,而金华强一年能看好几本长篇小说,看完后又讲给左邻右听,金华强也因此成了村里有学识的村民。虽然村民们都对金华强残害小陆的恶行不解,但谈到金华强,村里人都对他心存同情和敬佩。

一个村民告诉记者,金华强曾是他们村的记分员,听说在金华强年轻的时候,曾有女人要嫁给他,但因为金华强太挑剔,结果一混就把年龄混大了,后来金华强一直未结婚,村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个中原因。虽然金华强看上去性格倔犟,但理解他的一些村民和他却相处得还是很好,因此,也有村民虽然对金华强残害小陆的恶行恨之入骨,但对他一辈子过得孤单而表示同情。

亲属:对他了解很少

金华强的弟媳陆女士告诉记者,金华强有两个弟弟,一个到外地安家去了,村里只有她家是金华强的亲属,但因为大家性格不合,20多年前金华强就和她家分家了,这些年彼此虽然同住一村,但因为很少来往,所以对金华强不了解,他们对金华强平时几乎没有什么照顾,只是逢年过节他们喊金华强来家里吃顿饭,金华强从来都不会主动来她家。金华强没有任何疾病,但由于长期一个人生活,孤独是难免的,有村民曾听到金华强一个人自言自语地讲“自来话”,作为亲属,他们知道金华强需要关心和照顾,但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所以也没有办法帮金华强。

记者手记:

人性的裂变

有道是:“童言无忌”,而小陆因三年前戏称金华强“和尚”却招来杀身之祸。当时的小陆仅仅只有4岁,一个4岁的小孩或许连“和尚”的真正含义都无从知晓,他怎么可能存心伤害一个孤寡老人呢?!而对于金华强来说,这两个字眼在他一个大人——一个象有他这样凄凉经历的人看来,的确是一个莫大的侮辱!金华强记恨小陆也正是因为他未曾站在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思想!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金华强心里一直承受着婚姻落败带给他的痛苦与压力,在龙海村村民看来,“和尚”就是“光棍”,金华强听到有人骂他“和尚”,可想他心里所承受的打击有多重!三年来,金华强一直未从这句话的阴影中解脱出来,甚至时间推移,埋藏在他心里的仇恨也愈来愈烈,12月24日这天,是金华强人性裂变的开始,心中的仇恨压抑到了极限,犹如火山暴发一般,以至于他挥动铁锄时用尽了浑身的力气!

孤寡老人调查报告篇8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心理学

年级:XX级

班级:应心2班

姓名:陈xx

学号:XX0512336

实践单位:四川省大竹县民政局

实践时间:XX年8月13日至8月19日

实践课题:农村留守家庭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因素分析

一.实践目的:作为大学生,最终的目的是回归大众,走向群众,暑假借此时间进行实践,一方面可以提高自我综合能力,增强自我专业意识,学会用专业的眼光去处理事情,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让自己走出象牙塔,丰富阅历,走向群众,以谦虚、务实的态度服务大众。

二.实践内容:通过民政局的协助、介绍,成为该局部的一名志愿者,主要是利用相关专业知识,以调查为主要手段,考察农村地区留守家庭的心理状况,分析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三.实践结果:通过这次长达十天的实践活动,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写成的实践报告送至民政局得到相关领导的好评。

四.实践总结及体会:

五.正文字体:仿宋小三. 字数:3000字左右

农村留守家庭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因素分析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家庭心理状况,为心理教育工作以及今后学习中的运用提供依据,更好在应用心理学领域得到检验。本次调查采取调查表的方法,对大竹县城西乡黄荆村的留守居民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家庭中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少年、老人占70%,大部分表现在孤独、不爱与人交流、容易悲观、人际关系敏感、自卑心理、偏执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民政相关机构应加大对留守家庭的关爱,建立相关的心理辅导机构,培训相关人员,为留守家庭成员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字】农村留守家庭 心理健康

1.引言

笔者整理该调查之际,正值国家人口普查全面开展之时,作为人口普查这一重大,全面的工作中的一部分,心理健康调查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时期,早已脱离了只解决温饱问题的现状,儿时向着小康、追求心身全面发展的时代,国家的产业结构、社会经济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再加上鼓励人口流动方面的政策,综合所有因素,导致中年人外出打工现象突出,留守家庭居多。而他们的心理状况却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有助于很好的解决外出打工带来的一列的困扰,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

2.调查工具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大竹县某乡某村大约100户留守家庭,儿童、学生占70%,老人占30%。

2.2调查工具

采用自制量表《农村留守家庭心理健康调查表》(详见附表)

2.3方法

通过走访调查,或者口述方式,叫被调查者填写问卷。

3.结果与分析

3.1基本结论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59%留守家庭的儿童、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比如,孤独,不愿意与人交流、亲子关系淡漠,虽然经过调查有21%的儿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正常,但是不排除有些个别因子存在潜在的危险性,比如调查问卷的15题,很多学生、儿童没有知心朋友,但是总的情况调查良好,说明在为人处世方面,这类人群还存在很大的保守性,对这些因子给予重视。

老年人方面,特别是鳏寡老人,容易产生悲观,消极情绪,且高于一般家庭老人,调查结果表明,独居老年人生活境况及心理健康令人担忧,社会支持十分有限。老年人情感支持方面缺少子女的关爱,主观幸福感低,再加上子女长期在外,老年人体弱多病,缺少社会养老金,生活拮据,心理承受着死亡的压力,随时可能产生偏激的想法,老年疾病,包括精神病性等方面的问题存在严重的问题。

3.2 建议及对策

(1).强化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关系到当地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加强对当地的经济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同时鼓励民工回乡创业,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经济,形成“靠山、水依托,靠资、财支撑,靠人、技发展”的良性模式。减少外出务工的现象,实现当地就业、当地创业、当地学技术的良好局面。这是减少留守家庭,避免留守家庭成员出现心理状况的根本原因。

(2).加大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力度

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利用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大对心理知识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心理干预、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避免悲惨事件发生,同时组织心理工作人员下乡进行近身交谈,帮助解开一些心理问题。

(3).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全体关心留守家庭

向城镇居民发出倡议,号召全体成员起来关心农村留守家庭,伸出爱心,帮助留守家庭,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让留守家庭不再孤单。

(4).全力打造“留守之家+志愿者”模式

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的资源,开拓创新,每年开展“关爱留守家庭,走进农村”的活动,在暑假期间组织一批高校志愿者深入农村,关心留守家庭,实现大学生在农村中的实践,活动结束后可开展一系列的总结表彰大会,用以表彰在活动中有杰出贡献的大学生,让每一个大学生、留守家庭度过一个愉快的暑假。

同时建立留守之家,以民政机构的名义,下拨资金修建宿舍,聘请专职人员,实行“政府,留守家庭,社会共同出资”的原则,解决部分留守家庭情况严重的成员生活问题(如只有小孩在家,鳏寡孤独老人独处),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孤寡老人调查报告篇9

××社区位于××市区西北侧,社区共有住户2350户,总人口7221人,辖区中有楼群52幢,旧式台门25个,是一个新老结合的住宅小区,社区党的委员会一个,下设2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93名,其中在册党员163名,在职党员330名,近年来,社区党组织以真心知情、爱心助民、用心服务的“三心”活动为抓手,有效地把把推进社区工作与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会合起来,探索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推动了星级社区创建。还先后获得了×级文明社区、×级示范文明社区、×级卫生社区、×级一类安全小区、×四星级社区。

一、真心知情,拉近党群之间的距离

1、开展“社情民意半月谈”活动。为了解居民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求什么、急什么,×年×月,社区党支部开展社情民意半月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谈活动,半月一谈,一谈一事,一事一做,每期半月谈一般由社区居民、社区党员、社区各单位负责人、社区共建工作的领导以及关心社区工作的各行各业人士参加,人数不限;地点一般设在社区居委会会议室;一般把每月月中、月末定为半月谈时间。每期半月谈社区党委还指派一名社区干部主持,做好活动人员、议题、场地等工作落实。议题在会前由社区党支部根据工作实际,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后确定一个议题,作为半月谈内容;会上将通报近期社区工作情况、征求社区重大事项的意见、反馈上期半月谈的意见等;会后社区党组织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条条梳理,并制定对策,落实责任人,限期办。×年以来,社区党支部共组织了42次活动,参加党员居民人数达1250人,共收集到意见建议103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8件。

2、开展“台门里的实话实说”活动。为进一步转变社区干部作风,社区党支部开展了每周一次“台门里的实话实说”活动,化居民上来谈为居干下去谈。“实话实说”成了社区干部察民情、通民意解民困的主渠道。如×年×月,社区干部在听到居民群众反映×××路因改造修缮的卫生状况问题……垃圾摇铃收集取得成效。每次的实话实说,居民都是畅所欲言,有提出问题的我们总是想尽办法给予解决,也有提出建议批评的,我们也虚心接受改正,现在社区居民都称赞“实话实说”办得好,有成效。

二、爱心助民,架起党群连心桥

1、开通红色求助灯。对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和孤寡老人的家庭安装了一盏“红色求助灯”老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或需要帮助,只要按一下开关,就近结对党员发现后就立即报告社区干部,为孤寡老人们提供及时求助目前,社区党组织为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和孤寡老人安装了12盏红色求助灯。今年×月的一天,孤寡老人××家门口的一盏小红灯突然亮了,就近结对党员×××马上向社区报告。社区干部迅速上门服务,只见老人高烧不退,并立即将老人送往医院,经过救治,老人终于被抢救过来了。她感动地说“这盏求助灯,给了我安全感,使我觉得共产党员就在我身边,我的事人寄托在这盏灯上了。”居民群众称赞说“这是一盏党群连心灯,为孤寡老人解决了后顾之忧,使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2、建立就业便民中心。社区党支部与区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开通了与市就业中心联网的劳动就业咨询触摸显示屏,就业者只要上网一查,就能了解市就业中心就业岗位情况。社区还建立了就业登记档案,到目前为止,就业登记×××人,×年中,为××名失业人员找到了再就业岗位。

3、建立社区卫生医疗站。××年社区党总支积极与北海医院联系,建立社立卫生医疗服务站。服务站已为社区××多名老年人××及名残疾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提供免费测量血压等一些医疗服务,还给老年人及残疾人一年一次的健康检查。

4、关心大龄青年。社区党总支积极为大龄青年牵线搭桥,社区活动室已成为大龄青年相爱的见证。目前,经社区党总支这个红娘已有×对大龄青年顺利完婚。

5、做好帮教工作。社区党总支用诚心感化人,用爱心温暖人,积极主动做好社区内×位归正人员的工作。“三进宫”的×××刑满释放回来后,社区党总支用真诚挽救他,给他介绍××当保安,同时为其两个儿子解决了进××小学上学的困难。目前,4位归正人员都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无一人重新犯罪。

三、用心服务,凝聚人心

1、改善社区硬件设施。为争取到×××地产公司开发×××后留给社区的×××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能够居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当时任居委会社区主任的×××整整走了×次。之后,社区党总支先后投资××多万元,修建了面积达××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室,开辟社区文化活动角(戏迷茶室),还建立了党员活动室等一些硬件设施,为党员、居民群众教育、娱乐等创造了良好条件。

2、建立未成年人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设有电化教育室、图书室、电子冲浪室、书画室、棋类室,青少年活动中心受到中央文明委的肯定与赞扬。

3、开展党微在社区闪光活动。在在册党员的家门口钉上一块“党员之家”的牌,明确党员在社区中的责任,通过亮身份、树形象,把每一名党员树立一面旗帜。

4、开展“党群连心,共建文明”在职党员服务在社区行动。根据市委发出的号召,去年的××月份作为在职党员在社区服务月活动,

为搞好这次服务月活动,社区党组织进行了认真研究,周密安排,在×月×日上午,由××区党委牵头的“党群连心共建文明”在职党员服务月活动在××路开展,共有×××名在职党员参加了这次活动,并根据自身特长开展服务,项目有捐款、捐书、捐物、法律咨询、给社区出金点子、义诊、理发、烟草签别、科普宣传等,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共收到在职党员捐款×××元,各种科普书籍、报刊、图书×××多册,受法律咨询××多人次,义诊服务200多人,理发30多人、烟草签别20多人次,棉被××条,药监局发放家庭小药箱×××套,合理用药宣传手册××××多份,市农业局在职党员向居民展示了农业科技新产品——奇形怪状的南瓜,使居民们大开眼界。通过这次活动,充分发挥了社区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先锋模范作用。今年“七一”前夕,社区举行了党旗飘飘迎“七一”文艺晚会,组织老党员上台面向党旗,庄严重温入党誓词……

孤寡老人调查报告篇10

王军霞,是一个传奇的名字。她是中国田径史乃至体育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世界体育赛场上,为国家挣得了很多世界级的荣誉。她成就了世青赛、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四项世界赛事的冠军大满贯,在长跑界的成就,堪称空前绝后,被誉为“东方神鹿”。至今,她仍然积极活跃在长跑界。每年领跑“乐跑赛”、马拉松赛等。并且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公益。

2019年11月,王军霞应 “暖心工程·千万老人防走失计划”公益项目发起人的邀请,作为爱心形象大使,参与了公益宣传短片的拍摄。

同时,感谢参与公益宣传短片拍摄的:著名演员吴樾、“暖心工程·千万老人防走失计划”项目创始人马宏升、民政部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专家(《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执笔人)熊晖教授、中国移动河北省分公司党委书记刘殿锋等人。

“暖心工程·千万老人防走失计划”公益项目,是2019年8月,为降低老人走失率、提高老人服务率,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主办、北京沃华一星科技有限公司发起、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特别支持、中国移动执行合作的公益项目。

该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向失智、失独、空巢、高龄等易走失老人,免费发放便携式一键呼定位呼叫器(“随身护卫-易健呼”)。并联合全国各地的民政、优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加强易走失老人的应急沟通和长效监护,真正达到让老人安心、家人放心、政府省心的社会效应。

83岁老人日常出门携带易健呼的情形

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预计将达到2.55亿人,而独居、空巢老人将达到1.18亿人左右。中国老人空巢率已经超过了5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70%。而2016年的《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走失老人约50万人。高龄/空巢/独居/孤寡/留守/有记忆障碍的老人,易走失、易发生意外的风险非常非常高。甚至发生意外、去世,过很多天才被发现的这种悲剧现象也时有发生。

世界上最让人遗憾痛心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最等不得的事是尽孝!所以,子女们即便再忙,不能在老人身边尽孝,也一定要与老人保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