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工作思路十篇

时间:2023-04-01 17:08:40

教研员工作思路

教研员工作思路篇1

承载着名师工程建设的期望,承载着学校领导的关怀,小学语文名教师工作室如同一株破土而出的嫩芽,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在呵护与关爱中,实现着生命的拔节与成长。回眸工作室的历程,我们充实着、实践着、思考着。

一、工作室基本情况介绍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现有成员8人。这其中包括平山第一小学副校长林静,德育处副主任周特瞻;白花第二小学副校长李敏妮;实验小学林佛珊;平山中心小学语文科科长戴巧英、宋芳芳;黄埠中心小学教导主任温月云;大岭中心小学谢静雅。8名成员都是所在区域的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最为重要的是,每位成员都非常勤奋上进,对于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和任务,都能做到积极参与,勇于承担,热情高涨。

二、近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6月5日举行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郭党组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我们要自主工作,打造名副其实、效果显著的名师工作室。教研室张伟元老师和曹燕玲老师对我们提出了期望,期望我们专心钻研教学,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素养,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

6月28日,工作室成员受邀担任“惠东县第六届小学生艺术展演”诗歌朗诵组别评委工作,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负责赛后点评。

10月16日,惠东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2018-2019学年第一次工作会议暨语文学科中心教研组教研员培训,在惠州市一中双语国际学校举行。本次活动,张伟元老师和曹燕玲老师分别作了题为“试题研究及分析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分层培训工作思路和指导意见”的重要讲话,并布置了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语文学科工作要点。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就本学期工作室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

10月24-26日,工作室成员分成三组,配合教研室的工作,圆满组织了山区片、沿海片、沿江片的语文科优质课评比活动。

三、工作成效与收获

1.开展教学专著阅读,扎实推进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理论素养。

工作室要求成员每学期至少阅读两本教学专著。在专著阅读中,以研究教学名师为主。通过研究性阅读,深刻了解名师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教学艺术。特别是通过微信群交流,老师们对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窦桂梅等许多名师的教学思想及风格,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从研究学起,从模仿学起,这已经成为加速专业成长的一个捷径。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教而不研则浅”,研究是名师工作室的第一要务。本学期我们工作室每位成员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县级课题《指向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开展了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目前,这些课题研究工作正稳步推进。

3.以专题报告及案例评析为引导,积极引领学科教学新发展。

2018年10月16日,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李燕娜老师执教了观摩课《鲸》,工作室成员带领中心教研员分组评课议课,并由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总结点评。同时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及成员林静校长分别作了题为《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及《“领”你进入书的海洋》主题讲座。这次活动收到了中心教研组教研员的一致好评。

4.以课堂教学研磨为平台,不断提升成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与艺术水平

2018年5月28日举行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同课异构、评课磨课活动。本次活动首先由平山第一小学语文科科长严伟霞老师和平山中心小学刘文芳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然后由工作室全体成员进行议课、磨课。精品课例的研磨,让成员们在理解与处理教材、选择教学方式方法、驾驭课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与启发。而由工作室指导的这两节课分别获得了2018年惠州市录像课评比活动的一、二等奖。

四、努力的方向

根据《惠东县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指导意见》,接下来我工作室计划开展如下工作:

(一)“提升自己,影响他人”,打造“名优群体”。

1.聚焦课堂教学,塑造个性特质。

工作室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进一步提升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打造每一位成员的“精品课”。通过工作室成员内部开课、开设讲座等形式,相互学习,在教学风格和特色上下功夫,力争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和特色,确保在同行中有一定的影响。

2.继续开展教学研究,提升科研水平。

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开展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

3.做好帮扶引领,追求辐射效应。

工作室成员一方面在导师的引领下,实现各方面的自我成长;另一方面,还要成为学科教学的示范者和青年教师成长的帮扶者。本学期,要求各工作室成员结对1~2名青年教师,经常听课、评课、案例分析,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11月底和12月初,工作室将到大岭中心小学及增光小学“送课下乡”并开设学术专题讲座,展示工作室实践成果,追求辐射效应。

4.搭建交流平台,共享教育智慧。

完善名师工作室博客建设,让工作室博客成为工作室成员与外界同行进行交流的窗口,实现教育智慧共享。

5.用读书丰盈自我。

通过专业阅读,正确把握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努力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品质。本学期推荐阅读的书籍是《李吉林于情境教学》、《窦桂梅于主题教学》。

6.以“观课、听课、评课”来提升自己。

学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探索教学工作新思路,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勤于思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坚持写教学反思,积极撰写论文。

(二)分层培训,整合、盘活资源。

除了工作室成员的自我成长外,我们还会积极配合教研室,开展对各镇中心教研员的培训工作,并分片区协助各镇做好分层培训工作。具体培训思路如下:教研员、名师工作室各镇中心教研员学校教研组(辖区内)1.语文主管领导;2.科组长;3.备课组长;4.骨干教师。

教研员工作思路篇2

论文关键词:调度培训;研讨式教学;单元制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发挥学员的能动作用,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有利于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因此,在电力调度员单元制培训中,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一、调度单元制培训的特点

电力调度员单元制培训自2008年至今已开办了50余期,包括高级工和技师两个技能等级,每个等级分为电网调控、电网操作、电网异常处理和电网事故处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5天为一期。

电力调度员专业的单元制培训起步较晚,主要针对现场调度值班人员进行培训,学员都来自于现场调度岗位,大都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并积累了大量的现场实例。因此,能否把学员丰富的现场经验运用到教学中来,关系到培训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培训中心的各位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思路,并且一致认为,研讨式教学法更适合于调度员单元制培训。

二、研讨式教学法与一般教学方法的区别

1.一般教学方法的缺陷

在调度员单元制培训中,若是一直采用讲授的方法进行授课,则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和其他专业不同的是,调度员的工作有很大的灵活性,既有调度规程的约束,又有自主发挥的余地。在符合调度规程的前提下,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对同一事件的处理方式也可能有很大不同,因此,对于调度培训中的相关案例,往往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其次,若在课程中一直采用教师讲、学生学的方式,即使结合现场,案例仍然十分有限,并有一定的局限性,必然会枯燥无味,不利于学员打开思路。

同时,在一般的授课方法中,忽略了学员的能动作用,使学员的丰富现场经验得不到发挥,也不利于教师从学员处获得现场第一手资料。

2.研讨式教学法与一般教学方法的比较

首先,在研讨式教学法中,可以对于一个案例,引导学员进行讨论,从分析到制订方案,都按照调度员实际处理问题的思路进行,这样不仅更加贴近实际,符合调度工作要求,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提起学员的兴趣。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更可以引导学员共同探讨,结合各地不同情况,选择最佳处理方案。

另外,参加培训的学员有很多是已经工作多年,有着非常丰富的现场经验,并积累了很多好的案例,因此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收集大量的现场实例,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更多的资料。在授课的同时,教师与学员能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员的相互讨论,可以进一步开拓思路,互相启发,从而找到更为优化的处理方案。单元制培训,可以作为一个让学员思维碰撞的契机,对于有丰富经验的现场人员来说,交流的作用往往会重于讲解。因此,让学员在讨论中共同进步,可以作为调度员单元制培训的宗旨。

需要注意的是,在研讨式教学中,虽然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学员的作用,但是教师的引导和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能够调动课堂气氛,使学员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其次,要能够把握案例中的关键点,在关键问题上充分分析,充分展开;再次,教师也要能够抓住课堂主线,把握全局,引导学员的整体思路,并对可能有争议的问题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研讨式教学即是形成一种“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更加活跃,对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在交流研讨中解决问题。

三、研讨式教学法的四步走

在“电网事故处理”单元的培训中,我们以“变压器事故处理”仿真实训课为例,在授课过程中实施研讨式教学的四步走。

1.提出问题,简单分析

对于调度员的工作来说,无论是电网的调控与操作,还是异常与事故处理,都是以具体的实例作为处理对象,有相关的规程作为依据,有既定的一般的处理思路。因此,我们一节课的首要步骤就是提出本课需要讨论的问题,并引导学员根据实际调度工作的一般流程,对该问题做初步的简单分析。

以“变压器事故处理”课程为例,我们在DTS仿真系统中设置了“某220kV变电站#2主变永久性故障”,请学员按照现场规程以及调度工作的一般流程,查看保护信息,描述故障现象,提出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以及进行危险源点分析。这样的处理过程,与现场工作结合更加紧密,并且符合调度员平时的工作习惯及工作要求。同时,在课堂一开始,便可调动起学员的积极性,使学员尽快地进入角色,参与到讨论中来。

2.思考讨论,确立方案

这一步也是一节课的重点部分。对于调度工作来说,对于一个操作,或是一个事故的处理过程,解决的方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在符合调度规程规定的前提下,往往有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同时,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如电网运行方式、重要用户情况、不同气候条件等,都可能有不同的应对方案。因此,在这一环节,学员根据自身经验,可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

在讨论环节中,我们采取了分组讨论的方式,根据座位情况将学员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探讨,并做好记录,最后由各小组分别提出方案。由于在小组讨论的方式下,组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利于交流,所以能够营造较为热烈的讨论气氛。最后各小组提出的方案可以互为补充、互为启发,个人有其他观点的也可一并提出,由此得到的方案更加多样化、全面化。

对于本课“某220kV变电站#2主变永久性故障”的案例来说,学员提出的方案大致可归结为两个方向。

转贴于

方案a:通过110kV热备用线路a给失电母线及相应负荷恢复供电。

方案b:通过110kV热备用线路b给失电母线及相应负荷恢复供电。

在此,由学员针对两种方案进行讨论,学员结合现场实际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方案a采用的送电线路为220kV变电站送出,可靠性更高。方案b所采用线路为110kV变电站的线路,可靠性较差。

(2)方案a操作时涉及另一220kV厂站负荷的转移,操作步骤较方案b略为繁琐。

(3)方案a、b所采用的送电线路均为T接线,在有其他线路可以使用的情况下,尽量不采用T接线。但此例中无其他热备用线路,故只能采用a或b线路进行送电。

以上几点都是这一故障处理的关键点,多数情况下,学员都能够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以上问题。对于学员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则可以由教师提出,引导学员思考。

根据以上观点,讨论结束可引导学员进行总结:对于本案例来说,方案a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但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方案b操作简单,能够更快地恢复供电,同时也符合调度规程规定,因此方案b也是可行的。对于调度员来说,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3.仿真操作,完善优化

在确定了操作方案之后,便可引导学员在DTS仿真系统中进行操作,同时在操作中进一步优化操作步骤,完善操作方案。

在本例中,就有学员提出可否将事故所在厂站110kV正、副母线所带负荷进行调换。于是就此问题,请学员在DTS仿真系统中进行试操作并进行讨论后,得到结论:在原方案的事故后运行方式中,有一条110kV线路是处于接近满载状态的,若采用新方案,可以避免线路满载的情况,但会使一台220kV主变处于满载状态。因此,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学员可以根据现场不同的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方案。

同时对于具体的操作顺序,在DTS仿真操作中也可组织学员进行探讨,采取最优的方案,避免操作过程中过载和越限的情况出现。

4.教师点评,归纳总结

在引导学员讨论、操作,完成事故的分析与处理之后,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师的总结与点评。一方面,教师应通过归纳总结,梳理整节课的脉络,使学员对整个处理思路有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在点评中不但要总结本课所讲内容,更要针对课堂上学员在讨论中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指出需要注意的要点,对讨论分析过的问题进一步进行强调,以使学员加深印象。

在课后,教师也应对学员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特别是学员提出的新的思路与方法,可以总结分析之后,留作以后的教学资料,为将来的教学积累更多的经验。同时对于学员在交流过程中提及的现场案例,实际调度工作的习惯做法,也要注意收集和整理,以便日后教学工作之用。

四、研讨式教学法的应用

教研员工作思路篇3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能力

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06年,教育部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再次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一、增强辅导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大学普遍扩招,大学生人数与日剧增,如何才能真正提高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摆在各个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增强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因为“播散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榜样就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就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高校辅导员就是这样一种角色,他们始终战斗在教育的第一线,与学生进行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已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因此,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思想是人的灵魂,是行动的源泉和指南,不同的思想信念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行为。天下最好的教育是播下伟大的思想种子。一个成功的辅导员,要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将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学生,同时带给学生巨大的影响力,因此辅导员增强自身的思想素质极为重要。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真理无法改变,而人格是可以塑造的。一个优秀的辅导员一定会在工作中做到正人先正己,教人先教己,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自己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中的特殊一支,师德是灵魂,师爱是表征。

二、提升辅导员的管理技能和自身的综合素质

辅导员的工作是纷繁复杂的,更是多样化的,而所工作的对象——大学生的思想也是日趋复杂的。随着高校学生的扩招,每个辅导员少则要管一二百多人,多的高达五六百人。假设他们每天跟一个学生谈一次话,每个学生开学谈一次,毕业谈一次,一个个谈下来,这个年级的学生也就刚好毕业了,更何况辅导员的工作还不只是每天和一个学生谈一次话。繁杂、繁复的工作,究竟谁能长时间坚守下来?相信只有很好地、合理地利用自己的琐碎时间,对现有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资源做一个整合,在较少的时间内把工作做到最好,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高效的执行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倾听水平,可以帮助辅导员提升个人管理技能,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执行标准化工作模式,形成温馨的工作氛围,铸造优秀的战斗型团队。

三、创建学习型的辅导员团队,注重增强辅导员研究能力

众所周知,21世纪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教育者要想引导好学生,必先学会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因为学生工作有其客观规律,是一门科学,要正确把握学生工作的规律,科学理性地开展工作,必须科研当先;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高校学生工作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体能动性、创造性,以人为本,遵循学生工作的规律,科学地开展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此外,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还是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高校专职辅导员要向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势必要使辅导员成为这个职业的专家,而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就是必经之路。辅导员只有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才能实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才能实现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和专家素养。

探索和发展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道路是漫长和曲折的,但只要每位辅导员为之努力,真正成为一个战斗在培养祖国未来人才战线上的卓越的管理者、出色的塑造者、优秀的激励者和睿智的欣赏者,那前方的道路一定是光明的,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也终将会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职业。

记得台湾作家张小娴曾在他的孩子上学的第一天,望着孩子的背影,忍不住发问:“世界啊,今天我把一个孩子给了你,若干年后,你会还给我一个怎样的孩子呀?”相信台湾作家张小娴的这个疑问一定会不断激励广大辅导员们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努力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成为学生好的指明灯和引路人。

参考文献:

教研员工作思路篇4

关键词:新课改 教研员 职能

在这浩瀚如烟而五彩缤纷的信息时代,教研工作的重要与价值更加凸现出来。教研员已被推到风口浪头,教研员理所当然地应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带头人,应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教研员不仅应该善于收集信息,还应善于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以全面提高自己能“研”善“研”能力,认真探索、研究和实践,真正使教研工作取得实效。应提倡“教研员可以是教师,教师也可以是教研员”的工作方式,并应挖掘各种积极因素全员动员,形成万马齐腾、千帆竞发的态势,才能促使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行和积极推进。

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教研员职能

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新课程改革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但这种理念必须转化为先进的教学行为才有意义和价值。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优秀教学效果的获得,主要靠教学实践来落实和实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研员应该是探究者、实践者、指导者和引导者。故,教研员应该熟练掌握新课程教学的理论、策略、原则和方法,并能进一步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理出方案、实施操作等。教研员既是“技术员”、“施工员”,又是“监工员”,其担当的角色有多重性,而几“员”间命脉相关,生死共存。教研员应该是一专多能的“全能型”和“复合型”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研员应该是“万精油”。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研工作质量和效益,才能真正实现“以研促教”。

2.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动手的情感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并通过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真正实现“变教为导”、“教是为了不教”,实现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展,最终成为有用之人的目标。而教研工作就是要以此为目的,优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最终成为完整的、有用的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教研员也是教师,是培养和引导学生成为完整的人和引路人。

3.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和支配下,加强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也是教研员提高业务能力的必经之路和“加油站”。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而这种实践也很难获得成功。教研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把握新课改理念,反复研读新课改理论和有关的教育文献的方式,并不断将之用于实践。

二、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与教研员职能

1.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就是教研员实践的过程。其过程特点主要是学习理论――把握导向――探寻规律――研究教材――理出目标――了解学生――注重教法――实施操作以及命题评价这样几个环节。教研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故,教研员要不断提升自我,并不定期、不间断地与一线教师交朋友,共同探究,寻求径路。教师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者,在与之交流时,教研员要有亲和力,应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使教师愿与之接近。同时,还应具有审视力、观察力和洞察力,适时与教师交流,为教师垂范。既能为人之师、做人之“范”,又能拜人为师、以人为“范”。从新课程实施的过程看,教研员应该扮演“学用型”和“开放型”角色,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具有全能意识,担当全程引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职能。

2.过去的教研员往往只“研”不“教”,教研员深入一线调研,与教师了解得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认定主要看一份试卷上的勾叉,看表册上排名的位置。教研员的工作程序是进校――听课――指导――命题――考试,然后,又是看最后的结果――成绩,缺乏一个最基本的而又最重要的环节――交流。而教研员从未认真反思过这样的恰当性、合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是否合符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评价观,合符新课程改革理念,致使学生大多成为高分低能而只能盛水的“容器”,这样,学生的能力从何而谈?学生怎能成为完整的人,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学法创新、教师的教法创新,但教研员的“研”法更应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施行获得前所未有的突破。

总之,新课程改革迫使教研员必须转变角色,应重新审视自我的职能,给自己恰当地定位。并应认真细致地审视自己的教研行为,将自己宏观的研究与微观的思考相整合,既要有更多、更高、更实的理论思考与提升,又要有更多、更具体、更细致的操作与实践。并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以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研究出更多的、有价值的教研成果,并积极实践和推广,才能有效和高效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教研员工作思路篇5

关键词:新形势 党校 创新培训 政策宣传

党校作为各级党委的重要部门,其首要任务是宣传和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准确地理解、宣传、诠释党在不同时期的大政方针和各级党委在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在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速猛发展的今天,其研究该以怎样的方式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作用,她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她的立足点在何处,这是我们每个党校人不能不关心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政策宣传工作在党校教育中的定位

“党校政策宣传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探求规律、提出对策,为社会实践服务,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由上述可见,政策宣传是党校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是党校重要的“软实力”。作为基层党校的政策宣传工作应该充分发挥理论阵地作用,出成果,出人才,做到“四个服务”。总之,在基层党校的工作中,一定要把政策宣传的意识牢固树立起来,并牢牢把握好政策宣传的方向,特别是要找准政策宣传的立足点。同时,还要根据中央、地方不同时期对中心工作的变化调整,积极研究、探索,创新政策宣传工作新的切入点,并将党校优秀成果通过多种渠道推向课堂、推向社会,使基层党校的科研成果真正发挥出她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党校政策宣传工作的作用

(1)党校政策宣传工作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

党校必须坚持政策宣传“四个服务”的方针,始终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为实现本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探索出党校政策宣传工作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有效途径。1.准确定位,把握方向,提高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自觉性。要提高党校政策宣传工作水平,推动党校的政策宣传工作,需要深化对党校政策宣传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分析党校的自身特点,研究党委政府对政策宣传工作的需求,探索政策宣传工作的发展规律,这是做好政策宣传工作的关键。2.完善机制,锻造队伍,增强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本领。党校的政策宣传工作要为党委政府服务,要有一支过硬的队伍,能肩负起为党委政府服务的责任。为此,应从实际出发,首先建立完善促进发展的有力保障机制,修订完善政策宣传工作制度、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实现政策宣传工作的制度化管理,保证政策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为宣传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其次,不断加强政策宣传的投入,改善宣传工作条件,从而为宣传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上的保障。第三,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宣传人员的素质。实施“自学成才、岗位培训和人才引进”三大工程。

(2)拓宽思路.创新方法,提升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水平

要提升为党委政府决策的水平,社会调研是重要的基础。调查研究既是我们党历来倡导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也是党校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整合校内资源,形成攻关合力。―是在组织领导上有保证,每次大规模的调研活动,都要由常务副校长担任总负责人,亲自带队进行调研,主持科研调度会和课题研讨会,及时协调调研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调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在人员的安排上,打破各部门的界限,根据宣传工作的需要和员工的特长,优化资源配置,集中优势兵力,协作集体攻关。三是坚持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不做表面文章,深入社会、深入基层,从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掌握第一手材料,用事实说话,力求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次,依托外部优势资源借势发展。―是发挥县市区党校贴近基层的优势,设立调研网点,吸收县市区优秀的宣传人员参加,就相关问题可随时去调研,一方面,通过交流可以启发教师的思维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宣传的深化和理论创新。另一方面,减少调研的时间成本,确保调研的真实性,带动县市区党校的政策宣传工作。

三.新形势下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策宣传策略

(1)加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夯实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

让基层党组织高举旗帜迈步前进《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了党校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宣传,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由此可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党校要要利用其职能优势,充分发挥党校培养基层干部的主阵地功能,围绕县情,结合县两会内容,有针对性的解读各级党政重要会议精神,让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世情,通晓党情和国情,对比当地县委的战略决策,既找到地方上的发展差距,同时也看到发展的前景,从而激发全县党员干部的工作激情,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信心,齐心协力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共同努力奋斗。

当前,我们党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党校要俨然高举党的旗帜,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基层党员干部认清形势,加强作风建设,让理想信念动摇和宗旨意识淡薄的党员干部悬崖勒马,并重新抖擞起精神,不慕名利,不贪图享乐,踏踏实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从多角度,在思想理念上全力引导基层党员干部,保持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倡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同甘共苦,齐心协力抓经济建设,保证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立足县情,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踏踏实实为本地经济建设培养适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明党校又一基本任务是“培训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培养理论干部。”“承办党委和政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作为党校,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当前的经济建设形势,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中,培养和造就一批实用型的基层党员干部。一是要让党的基层党员干部在政治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开拓视野,创新意识,要在培训中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以提高发展经济能力为目的,树立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树立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形象,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着想,才能达到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效果。三是要针对当前地方现状,有目的地开展与服务群众有关的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加强与群众工作密切相关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时得心应手。在培训方式上,党校面对的培训对象是素质参差不齐的基层党员干部,所以,培训形式要求灵活多样。一是除了传统的集中办班外,党校应该针对情况举办更多的课题研讨或短训等专题培训班;二是办好流动党校,选派教师送教下乡,深入乡镇、部门甚至村寨讲课,把相关方针政策,思想理念,知识技能及时送到第一线;三是建立移动党校,以短信、简报等方式进行宣传;四是实施菜单式教学,党校提前研制好实用课题,让教师备好课,并制作成“菜单”让基层看“菜”点课;五是将一些重要内容制作成光碟,下发给基层观看,以达到在家就能学习的目的;六是尽力利用资源丰富的远程教学网络,充分发挥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的作用。总之,尽最大可能地创造和谐发展的软环境,充分发挥党校的职能作用,尽最大努力帮助基层党员干部拥有新思想新理念,拥有新知识新技能,从而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务实之风。

(3)科学调研,摸清地方现状,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合理建议,更好地实现党校自身的价值,有效发挥党校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职能作用

作为地方部门,党校还担负着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这就意味着党校要在全县总体工作大局中扮好县委政府参谋的角色。所以,党校全体教师要立足县情深入基层展开调研,并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目的,切实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点子融入党校培训教育的课堂,把正确的思想溶入到县委的中心工作当中去,与广大党员和基层干部一起摸清地方现状,开展科学的分析研究,理清发展思路,帮助党的基层组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找准定位,明确发展的目标,引导基层组织围绕县委政府的指示制定长远发展规划,让基层工作有的放矢,有序进行。

教研员工作思路篇6

坚持走群众路线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政治工作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科学的方法原则。

一是把思想教育与开展基层调研结合起来。日照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到基层各项目,聚焦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检查落实情况,摸清实情、发现问题、推动工作、破解困局,并及时将一线意见和难题反馈到领导小组分析研究、推动解决。在加强思想引导的同时,立足现有条件,发挥组织优势,依据政策制度,想方设法解决员工学习、生活、工作和家庭上的难心事、挠头事,在办实事、解难题中融入思想教育,既维护和实现员工的切身利益,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的作用,又引导员工正确看待和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提高精神境界。

二是广泛听取和收集意见。对内,公司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建立“员工QQ群”,充分利用思想动态分析和面对面座谈会、沟通会等方式,拓宽员工反映问题的渠道。对外,利用现有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测评、客户调查、现场评价、服务热线等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三是把顺应员工情绪与教育引导统一起来。当员工思想情绪复杂、对社会上一些思潮和现象认识模糊时,要主动指点迷津,引导他们认清主流和支流,分清正确与谬误;当员工情绪激昂时,在“顺势行船”的同时,及时“关闸门”、“扳道岔”,指引其步入正确轨道;当员工情绪低落时,要找准症结,由实际问题引发的,要从解决实际问题来入手,因工作方法造成的,要多在总结经验上下功夫;当员工处于平常情绪时,要注重积累,打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坚持走群众路线要注重提升“三种意识”

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意识。

一是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要教育党员干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有困难向群众请求帮助,遇事同群众商量。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它与职工个人的利益追求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因为职工个人所追求的目标蕴含在企业的大目标之中,所以,无论职工对热点问题的关注是出于对企业建设的关心还是对个人利益的考虑,企业都应该认真地研究解决。例如,新品研发、成本控制、市场拓展、共建共享等这些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企业必须紧抓不放。要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营造民主氛围,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应定期述职,与群众搞好“双向交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修正自己。

二是增强尊重员工权利的意识。充分发挥职工大会的作用,认真落实基层各项民主制度,保证员工民主渠道的畅通。职工群众广泛参与是企业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一方面,要从职工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一方面要在职工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两个方面密切相关,缺一不可。要保证职工群众积极的参与企业管理,企业的管理举措、方式、手段和活动载体等就必须充分体现“民情民意”。要克服“随意性”,自觉维护员工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是增强以员工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应强化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严禁“主人”与“公仆”易位、搞“倒服务”等有悖于党的宗旨,有损于党的形象,有害于党群关系的现象。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帮助其排忧解难,而且在思想上做向导,解惑释疑。既要帮助员工成长、成才,更要帮助员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及时校正在理想追求、价值取向、人生信念、生活态度等方面出现的偏差,引导员工走正人生之路。

坚持走群众路线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

员工的实践不仅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鲜活、丰富的教育资源,而且将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方式方法。

首先,要提倡全员参与。各级党委要加强统一领导,全体党员都要积极参与,切实肩负起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各级管理人员要积极发动群众献计献策,研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形成上下配合、人人参与的局面。

教研员工作思路篇7

根据《中共*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转段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县教育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部署,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结合我县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求真务实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各项活动。现将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同时部署分析检查阶段工作任务。

一、关于学习调研阶段的情况

(一)领导重视,安排周密

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结束后,我局党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安排。一是迅速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组建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并明确了人员分工和各阶段具体工作;二是结合实际制定了《县教育局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并上报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审验;三是于4月3日召开动员大会,认真动员部署,机关28名党员全部参加了动员大会。会上,局长李建强同志作了题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动员讲话,全面安排部署了局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工作。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督导组领导出会,并就各阶段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四是领导带头。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充分发挥了示范作用,带头深入学习,深入基层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带头开展科学发展观主题讨论活动,并通过建立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定期听取活动进展情况汇报、到下学校检查指导等方式,严把学习实践活动的落实,为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教育局党政班子结合党员干部及职工教育教学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制定了科学发展观学习安排,对学习篇目、组织形式都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培训、集体研讨、到基层调研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做到学习内容、时间、人员三落实。使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坚定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信心。

首先,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县教育局坚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中央及地方发展与稳定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县委领导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并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加强对教育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执政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务求实效。县教育局党委、行政班子除了集中学习外,还利用工余时间开展了自学,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分阶段、有专题地对党员进行了5个工作日的集中培训,真正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了上级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部署上来,统一到推动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具体行动上来。

其次,县教育局组织机关全体职工组织学习了《*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第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等重要会议上的讲话》等,参加听讲达200人余次。给每位党员发放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邓小平论科学发展》,配备了学习笔记本,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做好读书笔记。

同时,合理安排时间,做好各项工作的统筹兼顾。我局在做好常规性各项工作的同时,妥善安排时间,统筹规划,在学习调研活动中,既保证按时认真参加学习和调研,又能够保质保量地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确保了中心工作与学习调研活动“两不误”。

(三)调研工作主题明确,扎实有效

县教育局把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作为第一阶段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确定调研课题,领导班子成员分头负责,带队深入基层一线,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在调研过程中,一是做到了调研题目突出鲜明。县教育局在确定调研题目时,组织相关人员积极讨论,集思广益,最终确定了“当前制约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在哪里?”的调研题目,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二是做到了调研形式丰富多样。机关科室人员下到学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调研,总共组织召开座谈会10多个,个别谈话40多人次,走访13余人,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调研效果,增强了调研的实效;三是做到了调研范围遍布各层。县教育局调研的范围除了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外,还包括党员教师、非党教师、工会代表、先进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调研单位除了直属学校外,还包括了各中小学,并深入到村寨,力争全面反映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的情况,真正做到问计于民;四是做到了调研汇总及时准确。调研结束后,教育局进行了调研汇总分析,最终形成调研情况报告2篇—《抓住机遇拓宽路子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和《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到了数据准确,内容真实,为下一阶段的分析整改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主题讨论和创新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

解放思想大讨论是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步骤,县教育局紧紧围绕“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安宁、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这个主题,精心组织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采取分散讨论和集中讨论的方式,结合党员干部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围绕加强和改进工作,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思维定势和利益格局,确定了2个参考题目:“是不是科学发展、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我为科学发展出份力”开展讨论,使广大党员形成共识。

在创新主题实践活动中,主要针对教育发展不够均衡这个热点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探究,得出报告《办均衡和谐教育让群众放心满意》。另外,还积极宣传动员党员干部参与“我看*科学发展”有奖征文活动,真正把行动转化为理论。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积极向新闻媒体撰写发送宣传报道的同时,认真开展了局机关内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动员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是开通“网络阵地”,拓宽学习宣传渠道。利用教育城域网,开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科学发展观大家谈”栏目,及时把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事件、领导讲话、学习动态、工作信息,宣传学习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发至网上,建立起了一个集信息、学习辅导、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网上平台;二是加强了与督查组和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系,确保教育局学习活动情况、信息、资料及时上报。

(六)取得的初步成效

1、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理解更加深入。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大家充分认识到,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关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并在实际工作中更加自觉地践行科学发展观。

2、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发展的理念得到加强。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全体干部职工增强了科学发展的意识,对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教育事业发展的理念得到加强。

3、增强了服务意识。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全体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都能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4、解放了思想,拓展了思路,强化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一致表示,要紧跟县委的部署,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责任感,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局在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教育工作任务重,事务多,在处理工学矛盾上还存在一定困难;二是还需进一步加强宣传的力度。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各项活动落到实处,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积极贡献。

三、高标准,严要求,扎实推进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

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从5月1日起,我局学习实践活动正式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分析检查阶段是从思想认识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是对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效果的检验,又是整改落实阶段的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只有把状况分析清楚,才能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动力;只有把存在问题找准,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只有把主客观原因弄清,才能为创新体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只有把经验教训总结好,才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形成符合科学发展的举措。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搞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准确把握这一阶段的目标与任务、政策与方法,着力找准问题、剖析原因、明确科学发展的整改思路,确保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问计于民、求智于民”和“五对照,五检查”活动。向单位职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下属单位、群众代表等发放《*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表》,进一步查摆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理清发展思路,研究发展举措。

其次,认真组织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局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撰写发言材料,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做好充分准备。在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要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分工和征求到的意见,重点查找思想观念、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

第三,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走好四条路子”工作为载体,深刻分析检查在发展理念、工作思路、体制机制、领导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阐明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新认识,明确今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以适当方式进行通报,再次征求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在分析查找中要切实做到“五对照,五检查”。即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认真查找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教育发达地区在教育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认真查找自身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对照工作实际,认真查找自身工作理念、工作思路、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举措等方面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党员干部的新要求,认真查找事关党员干部群众根本利益的突出问题是否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对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检查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思想观念、党性修养、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教研员工作思路篇8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全校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构建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党员领导干部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努力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参加对象:

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小学全体党员。

三、主要原则

(一)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完善体制机制,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二)突出实践特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确定活动的实践载体,通过学习推动实践,使广大教职工深切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三)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诚接受群众监督,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把群众和学生家长满意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四)正面教育为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查找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查找和剖析问题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注意保护党员、干部的发展积极性。

四、目标任务

(一)增强科学发展意识。重点做到“三增”,即:自觉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增强开放创新、争先创优的意识;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大局意识。

(二)提高科学发展能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和工作的执行能力,普通党员要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解决科学发展难题。突出**小学总体发展目标,明晰发展思路,打造教育品牌。重点解决思想解放不够的问题,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教育的改革创新;解决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以统一、配套、高效为目标,进一步促进教育管理水平上新台阶;解决干部教师队伍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以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不实的问题,以加强效能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领导班子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解决当前学校存在不稳定因素的问题,以切实解决当前学校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进一步保持和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四)探索科学发展经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教育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和质量,创新素质教育的经验;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经验;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促进思想解放、抓好关键环节、突出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增强活动吸引力等方面的经验。

五、方法步骤

学习实践活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教育新形象”为主线,从2009年9月10日开始,至2010年2月28日结束,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阶段(2009年9月10日—11月9日)。重点抓好学习讨论、调研走访两项工作。

1、精心组织学习讨论(2009年9月10日—10月19日),要制定学习培训计划,采取个人自学、专题辅导、集中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十七大报告、《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以及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员领导干部还要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要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组织党员群众重温党的发展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紧密联系学校发展实践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高潮,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为学习实践活动提供思想保障。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认真传达学习。组织党员和领导干部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区工委学习实践活动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把握工作要求。二是召开支部会,研究部署学习实践活动。三是成立领导机构。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四是制定活动方案。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学校特色,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学习实践活动方案。五是召开动员大会。

2、深入调研(2009年10月20日—11月9日)。一是制定调研方案。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和群众(学生及家长)中调查研究,开展实际案例分析。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广泛征求各方面特别是党员、教师和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形成调研报告。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撰写有内容、有见解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四是组织研讨交流。组织调研成果交流、调研报告评比等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根据市委统一布署,开发区工委具体安排。从今年9月开始,在教育系统用半年左右时间,开展深入学习实践发展观活动(以下简称“学习实践活动”)。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顺利进行,收到实效,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全校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构建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党员领导干部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努力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参加对象:

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小学全体党员。

三、主要原则

(一)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完善体制机制,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二)突出实践特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确定活动的实践载体,通过学习推动实践,使广大教职工深切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三)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诚接受群众监督,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把群众和学生家长满意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四)正面教育为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查找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查找和剖析问题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注意保护党员、干部的发展积极性。

四、目标任务

(一)增强科学发展意识。重点做到“三增”,即:自觉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增强开放创新、争先创优的意识;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大局意识。

(二)提高科学发展能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和工作的执行能力,普通党员要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解决科学发展难题。突出**小学总体发展目标,明晰发展思路,打造教育品牌。重点解决思想解放不够的问题,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教育的改革创新;解决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以统一、配套、高效为目标,进一步促进教育管理水平上新台阶;解决干部教师队伍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以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不实的问题,以加强效能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领导班子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解决当前学校存在不稳定因素的问题,以切实解决当前学校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进一步保持和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四)探索科学发展经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教育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和质量,创新素质教育的经验;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经验;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促进思想解放、抓好关键环节、突出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增强活动吸引力等方面的经验。

五、方法步骤

学习实践活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教育新形象”为主线,从2009年9月10日开始,至2010年2月28日结束,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阶段(2009年9月10日—11月9日)。重点抓好学习讨论、调研走访两项工作。

教研员工作思路篇9

关键词:研究生辅导员; 导师负责制; 专业化; 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2-0122-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一直以“导师负责制”为主,导师们的辛勤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高水平人才。但是,近年来的持续扩招,全国在校研究生的人数已逾百万,加之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西文化的相互激荡,多元的思想观念真伪杂糅,使得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越来越多的高校研究生培养出现了导师力不从心、培养质量滑坡的堪忧局面。因此,我国高校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一、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是大势所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因此,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对于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1.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施,许多大学的研究生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期以来,研究生培养一直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为研究生的培养和成才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每个导师所带的研究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一个导师带几个甚至十几个研究生已成普遍现象,导师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保证研究生在学术水平方面的质量,这无疑增加了导师们的工作强度,许多年长的导师更是感到力不从心。这必将对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形成重大隐患。因此,“导师负责制”应适应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进行适当的改革,对导师工作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把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解出来,由具备专业化和职业化素质的辅导员来承担,让导师们专心于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培养,从而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此外,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教育置身于社会发展之中,高校与整个社会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社会发展对研究生的影响也变得更加直接。这些变化一方面为研究生在思想方面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中西文化相互激荡,多元思想观念纷呈杂糅真伪难辨,研究生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明显增多,这必然使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因此,高校要切实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政治鉴别力,有效防范和抵御不良的思想渗透,就必须有一支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使他们能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实际,深入研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切实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出更多的切实有效的工作。

2.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现状迫切要求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

目前,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不确定”症状十分明显。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是我国高校当前普遍存在的事实。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研究生阶段的辅导员主要是由研究生所在的院系指派的教师兼任,一般要求这些教师年龄稍长,因为研究生的年龄一般在三十岁上下,如果辅导员的年龄偏小,不利于开展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奏效。在职称上,一般要求至少是讲师职称,不少学校还要求是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这对于指导研究生学习十分有益。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自身也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们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一般都比较重,年龄稍长、职称较高又能够专心从事于辅导员工作的教师不容易找到。另外,辅导员工作还既然是“兼职”,一旦工作结束,很少有人还继续从事这项工作。这就使得这支队伍十分不稳定,有的学校甚至是三年内换几个辅导员,使研究生辅导员成了一顶谁都可以戴的“帽子”。

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内容的不确定,也是这支队伍难以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认为,研究生已经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基本可以自理,不需要太多的指导和帮助。这使得很多研究生辅导员上岗时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工作,只好是“党叫干啥就干啥”。我们知道,在本科阶段,学生进校,唯一能找的是辅导员,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自己的优势地位很容易。而研究生阶段,学生进校,首先找的是导师,与导师相比,辅导员想在研究生心目中建立自己的地位要难得多,如果学生在本科生阶段就对辅导员有不好的认识,那就更难了。原因在于,一是研究生的年龄都比较大,心理依赖本来就弱些;二是导师在研究生的心目中有优势地位。作为一个“边缘人”他们所能做的也就只是些“杂事”了。这种工作内容的不确定,直接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导师工作与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无论导师怎么做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都带有“兼职”色彩,这决定了导师们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尽管导师们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都是佼佼者,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他们就难免存在精力不济、专业陌生甚至是能力有限等方面的缺憾。思想政治工作是科学,是科学就带有规律性,就需要有专人来研究,就需要有专人来做。从这一意义上说,建设一支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二、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关键是措施得力

我国高校的研究生辅导员多是本学科内的专业教师兼任,并不具备思想教育专业的知识或技能。甚至有些人并不认为这项工作有什么需要研究的,绝大部分同志常常是一头扎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凭借工作经验来处理日常事务,对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缺乏深入思考和理论建树。因此,研究生辅导员队伍要打破这种状况,就必须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2006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今后一个时期高校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当然,职业化并不等于专业化,两者存有异同。专业化是指一个职业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的过程,更强调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职业化是指一个职业的专业性质和发展所达到的状态及水平,侧重于职业本身的社会认同和制度确认。具体到辅导员而言,其职业化进程是以专业化为前提的,职业化是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制度化体现,是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也并不意味着每一个辅导员一定要走职业化的道路,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辅导员成为专家型的职业辅导员。明确了两者的区别,有利于把握不同工作的着力点,稳步推进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建设。具体地说,以下三个方面措施是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1.重视选拔

目前,在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中较为普遍地存在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没有长远打算,不能潜心钻研业务,不能安心本职工作等情况。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辅导员的定位存在歧义,认为辅导员工作谁都可以做,只要本人愿意,就可以被“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在一些学校,为了激励辅导员做好工作,对辅导员岗位额外增加一些津贴,这也是一些教师明知自己没有辅导员的基本素质,也愿意在这个岗位上“站岗”的心理动因。二是由于选拔机制存在的问题,大量的高校辅导员缺少专业化背景和职业化心理准备,辅导员中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人员较少,辅导员的理论水平比研究生高不了多少,这就使得一些研究生的思想困惑不能从辅导员那里得到及时回答,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许多“盲点”,一些研究生甚至成为“独来独往”的“自由人”。因此,我们认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首先是重视成员的选拔,要像选拔业务教师那样选拔辅导员。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认为要着重落实在两个方面。

一要重视参选人员的职业素养。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心态。当前,研究生辅导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应具有积极进取的心态与思维方式。学校可以通过设置科学的考核方式对参选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比如将学生的反映和实际的素质相结合、将平时的工作业绩与个人的实际能力相结合,将本人意愿和同行评价相结合,以确保研究生辅导员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

二要重视参选人员的职业技能。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大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资质,二是职业能力。学历认证是最基础的职业资质,通常就是进入辅导员队伍最初的通行证;职业能力,是辅导员在生活和工作中必备的能力,它与职业资质互为补充形成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能力。目前,我国高校的本科阶段辅导员已经可以通过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基地的培训和研修获得相关的资质,但研究生阶段的辅导员还没有相关的要求或措施。客观地说,在短时间内就配备好资质符合、能力相当的人员来做研究生辅导员是不切实际的,但是,通过从本科生辅导员中选拔优秀人员充实研究生辅导员队伍还是不难做到的。

2.加强培养

过去,研究生辅导员基本上都是从本专业的教师中选用,由于他们专业、对本专业的老师比较熟悉,便于开展工作,在做辅导员工作方面确实有一定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多元发展,研究生人数的逐步扩大,使得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还是“兼职”教师挑大梁,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专门的培养,就很难胜任这项工作。要使研究生辅导员成为思想教育的专家、成才规划的专家、心理咨询的专家、就业指导的专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应对研究生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甚至选拔优秀的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在实际工作中,应努力将以下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切实贯彻《规定》精神。

一是学校培训和基地培训相结合。培训内容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律基础知识、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等为主体,采用学习心得交流、队伍内部骨干谈体会、作报告、学校党政干部授课和聘请专家学者讲学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二是要为辅导员提供交流提高的平台。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根据工作要求,在本校推荐免试在职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或单独组织考试,招收他们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不具备条件的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推荐或保送优秀辅导员攻读相关专业学位。在教育主管机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成立辅导员工作研究会,并创办相关学术刊物,不定期组织各种形式和规模的研讨会,切实为辅导员的交流提高提供平台。

3.完善机制

由于长期实行导师负责制的管理模式,高校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机制十分欠缺。研究生辅导员的职责是什么,有什么待遇,怎么培养和提高,如何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目前在国内高校中还没有可以推广的现成机制,与本科生辅导员的机制建设状况相比还相差甚远。从本科生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果看,建立完善的研究生辅导员工作机制,是促进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使这支队伍尽快做出工作成效的有力保证。

《规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又说:“各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考核应由组织人事部门、学生工作部门、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考核结果要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这就要求高校在完善研究生辅导员工作机制的过程中,要切实考虑到给研究生辅导员现实工作“定位子”,未来岗位“留后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彻底改善当前的队伍“散”、职责“乱”、效率“低”、隐患“大”的不良局面。

参考文献

[1]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理顺几种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24-26.

[2]王习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性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62-64.

[3]杨雪.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3):15-16.

[4]曹麒麟,李向成,张滟.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必要性分析与可行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113-115.

教研员工作思路篇10

关键词:铁路改革 铁路党校 干部培训 思路创新

中图分类号:D4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192-01

当前,铁路行业正处在进行全面系统改革的关键时期,全国铁路系统的各层组织都将面临机构改革、机制转换、技术升级的任务,铁路党校作为党员和干部培训机构,必须认识到自己使命角色的转变,必须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增强干部理想信念、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转换经营机制的使命感,注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运输安全、企业稳定、经营活力为重点,创造性地做好干部培训工作。

1 铁路党校干部培训要适应铁路全面系统改革的新形势

当前中国铁路进行的改革是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世界铁路改革潮流的继续,也是我国铁路改革历程的一次质的飞跃。学校教育培训工作要继承原来“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基础上,认清崭新的时代要求,使各级党员干部在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工作中,保证运输安全、保持职工思想稳定、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

中国铁路改革以往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时刻不忘科学发展。在当前深刻变革的时期,铁路更要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和谐性和可持续性。党校通过培训促使广大干部利用学习成果解决现实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把实现铁路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长远目标,避免头脑发热、频走回头路,才能真正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

新的改革形势要求铁路党校首先主动承担起先导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教学工作,精心调研培训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和学制、完善学科结构和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水平,推动党员干部培训不断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在理论武装头脑、科学指导实践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2 铁路党校干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铁路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效果,重在提高学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因各种条件的限制,能力培养目前仍是各个铁路党校教学的薄弱环节。目前,铁路党校干部培训普遍存在这样的倾向:重政治理论学习,轻经济理论学习;理论教学多,实际问题研究少;理论培训花费精力多,业务知识、技术知识和岗位能力培训用重视不够,许多党校授课还是局限于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等等,不能做到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安排不同的内容,缺乏应用性、科学性、灵活性;强调分层分级培训,忽视按需施教、分类培训。教员熟悉什么知识就开设什么样的讲座,涉及扩充知识、增强能力和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内容较少,培训的实践性较差、针对性不强,难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提高学员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致使培训质量低,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铁路党校必须努力改革与创新干部培训工作,以铁路干部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确定教学课题与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党校培训科学化水平,适应干部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培训需求。

教学管理方面,存在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规章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党校培训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两者缺一不可。加强管理,首先,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管理,制订专门的管理制度,实行教师工作量化考核、竞争上岗,适当地对教师施加工作压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其次,加强对学员的管理,要制订相应的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并与学员的工作单位密切联系,定期向学员工作单位反映他们的学习情况,实行双重管理,保证学员安心学习,提高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再次,增强学员对遵守党校教学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不少学员认为到党校学习相当于休养、相当于干部之间联络感情,到党校学习忙于社交应酬,真正用于学习知识、转变观念的精力太少。这种情况责任主要不在学员,而在党校的教学管理。

3 党校干培工作思路要创新

做好新形势下铁路党校干部培训工作,就要通过改革创新,提高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首先注重党校教学的实践性。实践是干部培训最好的课堂,铁路党校干部培训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实践培训的分量,把实践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作为干部培训的鲜活教材。更多地组织学员到工地、到基层,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调研考察、开展现场教学,使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党校教学由传授知识向提高素质转变,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和现场观摩转变,由此带动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

其次创新党校干部培训方式。铁路系统的党员和干部层次结构多、工作含盖面宽、能力素质差别大,铁路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是创新教学方式的大好舞台,也只有注重创新教学培训方式才能满足需要。铁路党校培训以有效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能力素质为目标,可以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使教学工作成为党员干部理论创新的课堂、锤炼党性的熔炉、充实知识的仓库和提高技能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