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工作要点十篇

时间:2023-04-06 23:40:11

教研室工作要点

教研室工作要点篇1

一、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

1.开齐、开全国家、省规定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努力使学科教学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2.深入开展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研究,实现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落实“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指导纲要。

3.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作业教学等方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学校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一岗双责”制度、班教导会制度等,鼓励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指导老师。

二、推进教学创新和质量提升两项行动

(一)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学创新行动

4.深化课程改革。开展义务学段课程优化和整合实验研究和试点工作。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中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实践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组织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活动。

5.开展教学规范“学习、改进、提升”行动。严格落实《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规范学校教学活动和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推进教学管理创新。

6.创新教学方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互联网+”的教学方式变革。推进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特征的“自主互助型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加强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研究,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7.落实《市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导意见(试行)》,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研究和试点工作。

(二)加强普通高中教学指导,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8.实施以检查、指导和评价为重点的高中教学视导制度。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普通高中教学工作评价办法。落实以目标完成率为主要指标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召开普通高中教学工作会议。

9.指导学校的课程实施工作。依据《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调整指导意见》和高考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制定《普通高中教学指导意见》,做好选课走班、分类教学指导工作。落实《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科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科建设。

10.优化备考方式,提高备考效益。发挥骨干教师团队优势,加强备考工作研究。精心组织高三模拟考试和技术性训练及质量分析会,落实教学质量阶段性推进要求。指导学校做好分层教学和分类推进工作,加大优秀生培养力度,做好艺体备考和春季高考备考的指导工作。

三、做好新教育实验、常规教研和教育科研三方面工作

(一)持续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

11.扩大实验范围,扩展实验领域。举行新教育实验教育叙事展评活动,组织开展新教育成果展示、专题培训、开放周、“实验优秀教师”和“实验优秀学校”评选等活动。组织参加全国新教育研究院组织的培训及研讨活动。

(二)创新常规教研工作

12.以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为主要内容,通过参与式或跟进式培训、现场观摩研讨、教学论坛等形式,引导和帮助广大教师增强学科底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专业水平。

13.组织开展省、市级教学示范学校现场观摩活动,发挥“课程实施优秀学校”和“教学示范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14.加强普通中小学作业教学和考试研究、指导。一是落实《市中小学作业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二是加强普通中小学考试研究与指导,提高命题质量;三是深化初中学业考试改革研究,做好初中学业考试命题等相关工作。

15.开展“同教共研,服务基层”送教送研活动。重点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段薄弱学校、学科和教师的帮扶、指导。落实《市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深入基层学校,开展研究和服务。

16.开展第20个“中小学教学常规月”活动。开展第五批“教坛新星”评选活动。

(三)做好教育科研工作

17.研究新形势下教育科研工作服务区域教育发展问题,编制“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

18.组织“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申报工作。召开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组织第二届市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

四、采取四项策略,不断提高教科研服务水平

19.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学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各种研究、指导活动,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20.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提出“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落实的具体措施,完成任务目标。

教研室工作要点篇2

一、何谓质量工程

质量工程,全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旨在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其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标准建设、专业综合改革、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五大方面。其中,质量工程将围绕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内部发展与外部适应的关系等多个关系体系,进一步推进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材体系、专业结构设置等方面的改革,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1]。

二、将质量工程概念引入地方高校教研室建设研究的重要意义

教育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高校教研室作为高等教育实施的基层单位,围绕其展开相应的调查与研究,对于推动高校高等教育迈向更加纵深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高校教研室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起着重要关键作用。[2]对高校教研室的建设投入必要的精力加以研究,正是迎合了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来说,将质量工程概念引入地方高校教研室建设研究体系之中,可谓应时应景。正如前文所述,质量工程聚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五大方面的基础内容,对应这些内容,高校教研室可以进行重点学科的建设、专业特色的培育、教学团队的培养、特色专业的打造、精品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教学标准的构建等等工作改革的尝试,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其最终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使教育规模、教育结构和教育收益等模块能够与教育质量协同发展。尤其是面对当下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在校生素质整体有所下降的形势,将质量工程建设理念引入地方高校的教研室改革与建设研究模型设计之中,既有利于加强教研室的工作建设,激活教研室的教师能量,同时也有利于革新教研室的功能和作用,更好的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三、如何在质量工程背景下开展地方高校教研室建设

综上所述,将质量工程嫁接进地方高校教研室建设的研究工作益处明显。为了高效地做到这一点,必须采取相应的办法和手段,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一些措施:

第一、加强认识。在充分认识现存的高校教研室建设不足现状的基础上,强化教师对教研室作用的认知,使教师愿意自发的适应质量工程中对的教师教学能力作出的相关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训练,提高实际教学能力。具体而言,目前现存的高校教研室发展瓶颈有四点:一是相关部门对教研室的地位、功能和研究开展情况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忽略了对教研室建设和发展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相关部门没有深入教研室的访谈机制,不能直接的了解教研室在建设过程中的瓶颈与困难,不会直接的对教研室进行表彰或评比;三是教研室自身的工作状态一般,学术氛围不强,科研“传帮带”机制建设严重不足;四是教研室性质定位不清晰,权力和义务不对等。在充分认识到以上困局的基础撒谎能够,笔者认为可以着重从思想认识上加强引导,使教师意识到教研室是一个知识共享的组织,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一个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机构。如此,教师才能自觉愿意通过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开展,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推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第二、强化管理。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健全教研室的管理工作体系。可以考虑建立学校、学院(系部)、教研室、教师的四级管理体制,明确管理的各级主体,同时确立这些责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他们的日常工作,从而进一步明确教研室的相关性质、责任和义务。推荐教研室秉持质量工程的相关理念,深入到教学流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专业课程建设这些具体的日常工作事务当中,在岗位职责的约束下,桩桩有章可循,件件落实到人。

第三、夯实建设。从教研室的硬件设施建设做起,相关部门要多方位地积极协调资金,完善教研室的教学设备和仪器的投入,尤其是导师工作室的实验设备或仪器的投入。从质量工程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入手,保证教研室拥有足够的硬件资源指导老师教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操作;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于教研室的软件环境建设。要能够给予足够多的政治关注,从政策待遇上给予教研室一定的权利用以表彰在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训练中作出优秀成绩的老师,保障他们的相关权益。如此既有利于保持优秀教师的教学热情,同时也能够给予其他教师示范作用,起到很好的以点带面的效果。

教研室工作要点篇3

关键词:质量工程;地方高校;教研室;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一、何谓质量工程

质量工程,全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旨在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其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标准建设、专业综合改革、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五大方面。其中,质量工程将围绕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内部发展与外部适应的关系等多个关系体系,进一步推进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材体系、专业结构设置等方面的改革,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1]。

二、将质量工程概念引入地方高校教研室建设研究的重要意义

教育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高校教研室作为高等教育实施的基层单位,围绕其展开相应的调查与研究,对于推动高校高等教育迈向更加纵深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高校教研室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起着重要关键作用。[2]对高校教研室的建设投入必要的精力加以研究,正是迎合了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来说,将质量工程概念引入地方高校教研室建设研究体系之中,可谓应时应景。正如前文所述,质量工程聚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五大方面的基础内容,对应这些内容,高校教研室可以进行重点学科的建设、专业特色的培育、教学团队的培养、特色专业的打造、精品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教学标准的构建等等工作改革的尝试,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其最终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使教育规模、教育结构和教育收益等模块能够与教育质量协同发展。尤其是面对当下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在校生素质整体有所下降的形势,将质量工程建设理念引入地方高校的教研室改革与建设研究模型设计之中,既有利于加强教研室的工作建设,激活教研室的教师能量,同时也有利于革新教研室的功能和作用,更好的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三、如何在质量工程背景下开展地方高校教研室建设

综上所述,将质量工程嫁接进地方高校教研室建设的研究工作益处明显。为了高效地做到这一点,必须采取相应的办法和手段,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一些措施:

第一、加强认识。在充分认识现存的高校教研室建设不足现状的基础上,强化教师对教研室作用的认知,使教师愿意自发的适应质量工程中对的教师教学能力作出的相关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训练,提高实际教学能力。具体而言,目前现存的高校教研室发展瓶颈有四点:一是相关部门对教研室的地位、功能和研究开展情况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忽略了对教研室建设和发展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相关部门没有深入教研室的访谈机制,不能直接的了解教研室在建设过程中的瓶颈与困难,不会直接的对教研室进行表彰或评比;三是教研室自身的工作状态一般,学术氛围不强,科研“传帮带”机制建设严重不足;四是教研室性质定位不清晰,权力和义务不对等。在充分认识到以上困局的基础撒谎能够,笔者认为可以着重从思想认识上加强引导,使教师意识到教研室是一个知识共享的组织,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一个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机构。如此,教师才能自觉愿意通过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开展,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推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第二、强化管理。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健全教研室的管理工作体系。可以考虑建立学校、学院(系部)、教研室、教师的四级管理体制,明确管理的各级主体,同时确立这些责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他们的日常工作,从而进一步明确教研室的相关性质、责任和义务。推荐教研室秉持质量工程的相关理念,深入到教学流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专业课程建设这些具体的日常工作事务当中,在岗位职责的约束下,桩桩有章可循,件件落实到人。

第三、夯实建设。从教研室的硬件设施建设做起,相关部门要多方位地积极协调资金,完善教研室的教学设备和仪器的投入,尤其是导师工作室的实验设备或仪器的投入。从质量工程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入手,保证教研室拥有足够的硬件资源指导老师教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操作;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于教研室的软件环境建设。要能够给予足够多的政治关注,从政策待遇上给予教研室一定的权利用以表彰在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训练中作出优秀成绩的老师,保障他们的相关权益。如此既有利于保持优秀教师的教学热情,同时也能够给予其他教师示范作用,起到很好的以点带面的效果。

四、结论

高校教研室的改良与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事情。其间,需要经过多次的理论研究加以设计,并且辅之长期的实践探索加以验证。将质量工程概念引入地方高校教研室建设研究只是以上环节当中进行的一次积极尝试,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对推进高校教研室建设工作作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N].中国教育报,2007,1(第三版).

[2]邱荣海.实施教学质量工程背景下的高校教研室建设[J].龙岩学院学报,2009,08.

[3]唐德海,郭中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实践的若干偏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6).

[4]薛延侠.影响本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06).

[5]韩相春,李雷鹏.教学实习: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教研室工作要点篇4

[关键词]教育均衡;名师工作室;核心价值;运行策略;研讨交流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01-03

多年来,全国许多地方的教育部门都进行了名师工作室的实验,这一创新之举,确实对当前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下面,我就从教育均衡的视角,尝试对名师工作室的核心价值和运作策略进行探讨。

一、名师工作室核心价值的发现

教育均衡视域下名师工作室的核心价值,不仅仅局限在名师工作室本身的发展上。名师工作室的核心价值应该体现由此及彼的特点,即从名师工作室自身发展出发,在一个更大的区域内发挥多样化的辐射作用。

1.推动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地区之间的竞争,取决于一个地区教育水平的高低;学校之间的竞争,取决于一个学校教师水平的高低。在当前优质教师资源尚不充足、区域和校际差异客观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现有的宝贵资源,提高区域内整体的教育质量呢?名师工作室的建立,能有效推动教师资源的区域流动和教育的均衡发展。

名师工作室一般都由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合力倡导并成立的。教育局会根据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要求,统一安排名师工作室的设置地点,使名师真正走到最需要专业引领的学校和教师中去。名师工作室应做到以点带面、辐射引领,成为创建培养大批优质教师资源的重要平台,从而推动教师资源的区域流动和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2.促进区域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一般条件下,请专家来听公开课并给予评价与指导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而名师工作室成立之后,工作室根据学员人数确定学员每人每学期执教公开课的时间和次数,导师会就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给予指导。这样学员们有机会在专家的指导下反复“磨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并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名师工作室每开展一次研讨活动,都能带动一批教师努力设计、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与同事分享自己积累的经验,这些资源都是普通的教师研训活动不能比拟的。在实际的教学研究活动中,通过教师本身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与水平。同时,名师工作室的教学研讨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不管安排在哪个学校举行此类活动,都能很好地带动所在学校相关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和学习研讨,都能对广大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引领与指导,有利于提高区域的课堂教学质量。

3.带动区域教师的专业成长

名师可以复制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名师可以培养高徒,使高徒受到身边良好成长氛围的感染而自觉地见贤思齐,催生其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常言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在实现自我提升的同时,还会带动自己身边更多年轻教师的成长。况且,名师工作室中的大部分学员,在各自学校中既是业务骨干,又是学校的中层乃至校级领导,往往都在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或者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等岗位上积极开展着教学和科研等管理工作。所以,这些学员教学水平、研究能力和管理水准的提升,都会对这些学校教师专业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加强团队建设,才能提升地区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名师工作室不是一个普通的培训班,而是一个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优秀教育人才的成长创建的高规格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人格修养,即以德立身,从教师走向仁师;专业立身,从实践走向研究;发展立身,从同行走向共赢。

二、名师工作室运行策略的探索

教育均衡视域下,名师工作室的内涵及其价值必须在有效运行过程中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名师工作室的有效运行,又必须遵循其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唯有采取与有效运行相匹配的基本策略,才能彰显名师工作室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应有价值。通过多年的名师工作室运行探索,我从中总结出了四条运行策略,它们之间是环环紧扣并层层推进的,最后则是水到渠成,保证了教育均衡视域下名师工作室的高品质运行。

1.目标导向策略

目标导向策略是通过团队对成员的综合考察、诊断,就其发展水平、方向、特点等要素,共同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合每一位成员发展可能的成长方案。“导向”体现于对团队成员发展状况的评价,体现对发展可能的判断与方案适用性、实用性的评判。工作室首先由导师执笔,制定《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学员根据此规划,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员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在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中,各学员要从学习计划、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科研成果等方面,制定具体的阶段目标,然后分阶段制订实施计划,紧紧围绕阶段规划的内容与要点加以细化。作为一个分享互助的团队,名师工作室要营造研究氛围,搭建民主宽松的学术平台。同时,学员在每一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名师的引导作用,善于倾听、采纳同伴的建议,对自己的方案加以改进与完善。

在我的名师工作室中,通过导师与学员的共同讨论,统一了对名师工作室学员发展目标的基本定位,简称“一二三四”专业发展轨迹。首先,明确名师需要一种追求:做智慧型教师;两种表征:上课有风格,交流有思想;三级发展:县市级学科带头人,大市级学科带头人,大市级名教师;四项抓手:勤于学习有底气,敢于探索有志气,乐于反思有灵气,善于总结有才气。其次,工作室根据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定位,确立了自己的工作原则,简称“五个结合”。一是辅导与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二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三是导师指导与自我实践相结合,以自我实践为主;四是本地观摩与外地学习相结合,以本地观摩为主;五是专家传授与互相研讨相结合,以互相研讨为主。从上述目标导向策略可以看出,名师工作室的准确定位为各位学员寻找到了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轨迹;名师工作室工作原则的制定,为学员的活动确定了基本的模式,确保了工作室健康、良性的运行。

2.课题引领策略

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通过名师、专家、团队的指导,使工作室学员在课题研究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学员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获得未来发展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奠基过程。每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在实现个体发展的同时,也为下一步发展与创新打下基础。课题研究,以课题带动教研与教学为组织形式,推行新型的教学方式,指导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发展,从而构建有效课堂。名师工作室要充分调动每个学员的积极性,使课题为教学服务、科研为教师服务,真正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并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渐丰富实验课题的内涵。同时,促使工作室学员增强自身的专业内涵,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发展实践性知识,向专家型教师过渡和发展。

在教育均衡视域下,我们需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相对共性和普遍的教育教学问题,只有将这样的问题立项为研究课题,才能真正带动当地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以我所在的工作室为例,近几年我积极带领学员深入开展“精致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倡导“百家争鸣”,使整个工作室始终洋溢着研究的学术氛围,让每位学员的研究都出成效。同时,我采取“明确任务、集体研究、自定方向、独立撰写”的方式,采用“出点子、压担子”的做法,促使工作室学员更加坚定地走科研兴教之路,为自己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三年多来,我带领工作室学员围绕此课题开展深入有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省级教育教学刊物发表“精致语文”方面的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我带领学员撰写的《精致语文教学论》一书也正式出版发行。课题引领的推进策略,让工作室的研究团队完成了个人在规定时间内都无法企及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成果。

3.研讨交流策略

研讨交流策略是名师工作室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策略,因为目标导向策略和课题引领策略,最后都要放到研讨交流的活动当中加以落实,这样目标才能达成,课题研究才能深入。研讨交流策略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研讨交流的内容看,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课堂教学类的研讨交流,主要包括听评课专题活动、同堂异构教学活动、专题教学指导活动等;第二类是学术论文类的研讨交流,主要包括论文写作指导活动、论文交流研讨、论文评奖活动等;第三类是课题研究类的研讨交流,主要包括课题申报研讨活动、课题中期研讨活动、跨区域课题交流活动、课题成果推广活动等;第四类是读书心得类的研讨交流,主要包括读书沙龙活动、典型课例与理论阐述活动等。通过专题研讨活动,为助推学员的发展搭建了平台,提高了学员教学、反思和研究的能力,夯实了学员的文化和学术的底蕴。

从研讨交流的形式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走出去”的研讨交流,即导师带领学员一同走出本学校乃至于走出本地区,参与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研讨交流活动,比如参加“现代与经典”教学研讨活动、“千课万人”教学研讨活动、大市级名师共同体研讨活动等。“走出去”的研讨交流,大大开阔了工作室学员的教学视野,给学员提供获取大量课程改革信息的机会,提高了学员的认识水平。第二类是“请进来”的研讨交流,即邀请本地区乃至于更大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研究专家、学者等,来名师工作室参加研讨活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近几年来我们邀请了县市和大市教科院的语文教研员、上海等大学的语文教学研究专家、《小学语文教师》和《七彩语文 教师论坛》等刊物的主编来工作室进行指导,学员通过课堂教学展示、主题论坛等形式来汇报自己实践与研究的成果,专家们则高屋建瓴地实施点评,帮助学员指点迷津,给予高水平引领。第三类是“关起门”的研讨交流,即在导师的带领下,全体学员积极参与,围绕主题开展多方面的“头脑风暴式”研讨,大家无拘无束,自由展示,畅所欲言,交流思想,常常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4.成果辐射策略

成果辐射应该成为名师工作室的价值体现和使命担当,也是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强烈诉求和重要抓手。按照成果辐射的范围和形式,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划分并具体操作。

第一,名师工作室成果可以通过教学观摩和集体研讨的方式向更大辐射。以我的工作室为例,每年都要在本县市举行一届“精致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到目前已经组织了六届,活动议程主要包括学员执教观摩课、观课议课、导师教学思想阐述、外请专家点评指导等。这样的成果辐射使“精致语文”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得到完整的呈现,同时能让专家的指导从更高层次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使本地区各个学校的教师代表从中获得教学理念和实践上的借鉴与启发。

第二,名师工作室成果可以通过送课下乡和专题讲座的方式向农村学校辐射。我的工作室每年都有送课下乡、支教农村小学的任务,学员轮流到农村小学执教观摩课、作专题讲座,与对方学校学科教师开展研讨交流,为对方学校在学科教学方面提供切切实实的帮助。

第三,名师工作室成果可以通过和开辟专栏的方式由权威杂志向省市乃至全国辐射。工作室通过课题引领和研究实践,产生很多学术成果,每年都会有一批高质量的在省级刊物上。同时,工作室也主动与某些有一定影响力的刊物联系,开辟“精致语文”专栏,集中推出研究成果,使工作室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让研究成果得到更大范围的宣传乃至于推广。

第四,名师工作室成果可以通过“名师工作室博客”和学校网站的平台对外辐射。我的工作室在几年前就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博客”,开设了“活动掠影、工作室简介、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学视野、精致语文、成长印迹、教学研讨”等八个栏目,将工作室每次的活动新闻和相关研究资料及时地在网上。“名师工作室博客”记录了我和学员在“精致语文”领域中留下的探索足迹,对外形成了积极的影响。

教研室工作要点篇5

摘要:在以改革为背景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学研究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教研室图书馆的作用,也就更加突出。本文分析了教研室图书馆存在的缺乏资源、缺少经费支持、书籍过旧、管理不善等现状和问题,并围绕普通教研室图书馆的工作特点,从观念创新、服务意识创新、管理制度重构、管理模式改革几个方面,提出了强化普通教研室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改革举措。

http://

关键词 :教研室;图书馆;服务能力;改革举措

一、教研室的工作性质及其对图书馆服务能力的要求

1.教研室的工作性质与职能发挥教研室的基本职责是深入贯彻、有效执行上级或者平级相关行政单位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指示、决定和安排,检查和监督教育方针、教学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反馈关于教学教改情况以及改进措施的意见和建议;检查所属中小学落实教育方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实情,提出课标执行、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建议和意见,研究基础教育中教学质量情况,探索中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手段,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撑,组织教研活动,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大范围提升教学质量和服务;介绍国内外教研教改的信息和动态,总结和推广本地区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验的经验,进而予以帮助辅导;依照相关规定和方针组织编审和印发具有乡土特色的教材、地方课程和教学参考资料;组织各种形式的课程教材培训;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指挥,积极配合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组织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相统一的全方位教科研活动,总结及推广优秀教学方法,促进广大教师不断丰富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组织对教学的视导、检查和质量评估;参与评价制度的改革;协助教育学会的各个学科教学研究会的各项工作。

2.教研室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的工作范畴越来越扩大,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现行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新形势对教研室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对教研室图书馆提出的要求并不是单一的。首先,对管理者理念提升的要求。理念是强大的精神支持,能从根本上发展教研室图书馆,是质的要求。其次,对于管理模式、管理规范提出的挑战也空前严峻,如何创新模式和制度、规范程序方法,成为教研室图书馆使用效率能否提高及其自身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再者,不仅对图书馆自身,甚至对图书馆管理员个人服务意识的要求,也是关键。因此,新形势下对图书馆服务能力的要求,是一个整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提升要求,应当得到全面的重视。

二、教研室图书馆的运行现状与成因剖析

1.馆藏资源不够丰富、服务辐射范围不够广

中小学教研室图书馆服务辐射面相对较窄,本室的图书室主要以教研员为借阅群体,其藏书量少,规模小,不能满足需要。服务意识不够,服务理念缺失。

2.图书购置经费支持力度欠缺,不能满足多学科用书的需求

教研室学科多,需要的是专业性书籍,但经费满足不了每个学科购书需求。“以读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缺失,管理者更多考虑形式上的东西。

3.部分图书老化、过时,藏书结构不够合理

这种现象,主要缘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图书的更新、补充没有明确的工作方法。对于趋于精细化的学科结构变化,缺乏及时的思考和调整。

4.图书室的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管理规范中的问题亟待解决。数字化信息使用与文本信息使用在衔接上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断诞生的各种信息化多媒体手段的使用也五花八门。

5.图书室的使用效率不高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文本信息数字化水平提高,教研室图书馆的文献共享、专递等数字化手段还未彻底落实到位,使得原本服务能力就不理想的教研室图书馆的使用率相对偏低。

三、提升教研室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改革举措创新

1.图书馆领导者的管理思维创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教研室图书馆亟待从“以文献为中心”的理念逐渐过渡为“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尽可能地从“传递物”转变为“传递知识”。因此,需更新观念,改革思想,确立崭新的现代化服务理念。

首先,是正确的读者观。第一,明确“读者至上”的观念,积极地将服务从被动变为主动,尽心尽力为读者服务的同时改善教研室图书馆的效益。第二,明确“以图书馆优势满足读者相应需求”的观念,图书馆必须充分利用好、发挥好自己的资源优势和信息整合能力,千方百计创造出读者需要的信息资源,用最便捷的途径,在最佳的时机,把最优质的信息传递到最需要的读者手中。第三,明确“动态适应读者需求”的观念,把读者的需求当作调节杠杆,与外界保持动态的联系,即时调整服务方向,满足读者的长期需要、长期利益。

其次,是明确的信息观,也就是快速、准确、有价值。明确信息观,充分理解信息的实效性,有利于提高教研室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有利于在深度、广度上开发利用资源,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尽最大可能满足读者的需要。

最后,是积极的服务观。随着网络的应运而生,读者愿意花越来越多的精力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研室图书馆的服务地位。为此,教研室图书馆要想在网络环境中立于常青之地,必须在资源开发上勇于创新,想别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积极以创新的手段、方式向读者提供全新的服务内容,不断满足读者的新需要,确立高效、便捷、优质和有个性的全新服务理念。

2.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创新

教研室图书馆不光为本室教研员服务,还要为各市、县教研室和各学校服务。教研室利用有利条件建立了名师课堂,把优质课放在教研室网上,让学校老师共享。依照教研室工作的特点,把文明服务创新当做当前教研室图书馆发展的内驱力。

教研室图书馆传递信息、传承文明。信息的传递需要文明的传承来支撑,而传承文明也是传递信息的基础和前提。树立和发扬良好的文明服务形象,大力改善教研室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文明服务意识,要为当前的管理人员队伍提供普及现代数字化的技术、培训高效率服务形式的可能,使图书馆管理人员准确掌握网络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研员读者。并使管理人员们每年有新开始、新目标、新举措、新成就。另外,也可运用网络手段发展网上咨询解疑、信息索引、个性化的服务等等一系列相关参考咨询。在网络环境中,教研员读者已经由单纯关注信息的数量过渡为注重信息的质量、准确性和实用性。所以,新形势下教研室图书馆管理员为了提升服务水准,必须重视所提供资源的深度、精度,而不是信息的绝对数量。从某些意义上来转变自己的角色,从服务提供者的角度出发,及时引进和更新现代化服务管理理念,并视其为自己竞争和生存的依靠。所以,在这方面,要大力培养教研室图书馆管理员的现代化读者意识,“高效率的服务,需要的是一批能够正确理解服务理念的员工”,海斯凯特曾经这样说。当前教研室图书馆管理员作为服务的最终实施者,比服务设施的作用更为突出。

3.图书馆管理制度的重构与创新

科教兴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教研室图书馆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中,怎样才能依据教研室工作的特色来体现科技进步、创新,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断展开的大环境中,在教研室学科分类繁杂的当前时期,在个性化读者服务的需要越来越强烈的背景下,新的教研室图书馆管理制度已经应运而生。

首先,工作运转方面,新的管理制度要求教研室图书馆管理员不单纯是被动地服务,进行简单的文献保存和传递工作,而应该过渡为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研究者、分析者以及知识的推动人。必须根据教研室本身的工作特点将“信息引导”当做现今普通教研室图书馆管理制度的中心,从实际出发,将各层次、各方位的工作重新规范。从文献信息的采集,到文献信息的整理以及网上大量资源的分析加工工作等,都需要予以明确的制度规范。

此外,在选用管理人员和培养制度方面,不仅要具备图书馆基本的业务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以便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和广泛运用网络资源的同时,更要在广度、深度上下功夫、做文章,保证准确、快速地为教研员们提供高水准的文献资源。

同时,读者工作也着重讲求实效和效益,而不是只看提供服务的形式。对面向新形势改革背景下的教研室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而言,管理制度的重构绝对是一场深远的变革。

4.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教研室图书经费有限,藏书少,可以和高校合作构建数字化图书馆,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信息服务。

教研室是专门指导学校教学的教科研机构,尽管教研室的工作人员不多,管理的学科却包括幼教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以及职业高中的所有学科的教学指导和考务工作,主要特点是类别纷繁复杂和信息需求量庞大。从这些特点看,仅仅依靠图书馆自身馆藏的纸制图书是远远满足不了教研工作的庞大信息需求的。所以,凭借信息化、现代化的手段指导新形势下教研室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具有深远意义,是大势所趋。

依照教研室的工作特点,凭借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手段不断提高教研室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应以教研室本身工作的特点为主,建立新形势下教研室图书馆的网络管理模式。凭借计算机技术的助力,建立起以资源共享为理想的网络交流平台,及时地组织和搜集大量的资源,传到广大教研员和读者手中,让教研员在网络平台上可轻而易举地搜取到他们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利用教研室的局域网,逐渐发展无纸化资源共享,并逐步由“信息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这种手段的探索和使用,一定会得到广大教研员的支持。

http://

参考文献

[1]张妍妍.基于“微咨询”的图书馆咨询服务能力再造[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03):23-24.

[2]任萍萍,任通顺.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13(06):28-33.

[3]郭学军,肖剑平,陆自荣,赵亚兰.图书馆公共服务能力弱化及提升的目标与重点[J].图书馆,2013(05):79-81.

[4]罗博,赵蕊菡.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数字化服务能力建设[J].图书与情报,2012(02):69-74.

[5]徐享王.基于“效率”与“公平”共生的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战略取向[J].图书情报工作,2010(07):108-110.

[6]李保东.探讨镇街图书馆读者服务能力的提升——以东莞市厚街镇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0(05):42-45.

[7]徐苇“. 软实力”与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升[J].图书馆杂志,2009(10):19-22.

教研室工作要点篇6

教研室作为基层的教学研究组织,它直接联系学生、面对学生组织教学活动,是最了解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前沿阵地”,是联结教与学双方的纽带,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高校教育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在教研室。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实行的是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教研室是根据专业或课程而设置的,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开展科学研究及师资培训等工作。

为全面了解我校教研室的运行情况,为教研室建设改革方案制订可供参考的依据,2008年12月2日至4日我校工会、教代会组织专家首次对我校基层的教研室的情况进行了巡视,这是北京高校工会首次进行此项工作。

一、我校教学基层单位的基本情况

(一)我校教研室日常运作的两种主要模式

1、“学院―教研室”的二级管理模式。全校大部分学院均下设教研室,各教研室能根据有关规定,切实有效地开展有关教学活动,完成有关工作,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行,对学校教学活动及其他教学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别:

(1)部分教学研究型学院建立了“学院―教研室”的二级管理模式,各学院还根据学院实际情况,给予教研室主任150-400元/月不等的补贴。这些学院的各类教学活动分为学院、教研室两个层面进行,各教研室总体运行良好,能配合学院做好各项教学工作。但是也有个别学院的个别教研室主任,因同时是学科负责人,科研工作较为繁忙,无法抽身完成教研室中一些具体的事务,对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一些承担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型学院,建立了“学院―系(教研室)”的二级管理模式,对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给予200-300元/月不等的补贴。针对本院已有的专业,教学活动以系为单位进行;对于公共课,则根据课程分设教研室,根据课程不同,下设课程组,并给予课程组负责人一定补贴。

2、“学院―系―教研室”的三级管理模式。部分研究型学院因为课题多、科研任务重,采取三级管理模式,学院对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每月分别给予300元和100元的补贴。教学研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但是教学活动基本以系为单位开展,教研室的力量比较弱化。

(二)我校教研室建设工作呈现出的新亮点。部分学院的教研室能发挥老教授的作用。不定期向老教授征求专业、教研室建设的意见,把脉专业、教研室的发展。并在教学业务中开展以老带新,发挥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大部分学院的教研室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开展教研室活动。

二、我校教研室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新的职称聘任制度强调科研成果的考核弱化教学的考量,不利于教师对教学的投入,教研室活动深入开展受到一定影响。教师对本科教学思想上重视不够,仅凭教师的良心备课、上课,尤其是研究型学院,每个教师的科研工作量很重主要精力投身于科研,调课情况增多,致使本科教学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同时在对于科研论文的认可,仅认可第一作用,这样便使集体作用弱化,教研活动中缺乏合作精神。使得教研室活动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凝聚力不强。

2、按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标准要求,学校目前教师总量不足,导致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部分教学工作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使教师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调研发现,有些专业的教师的每学年工作量达到300多学时。

3、学校目前尚未制定统一的教研室管理条例。由于学校制订的教研室管理条例虽经征求意见,但目前尚未正式出台,而且教研室的功能、定位不明确,导致学院的教研室建设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同时教研室主任的责权利尚未明确界定,教研室主任名不正、言不顺。

4、个别学院教研室名存实亡。这些教研室只是名义上存在,并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学院对教研室主任没有任何补贴,所有的教学活动均以学科为单位开展。具体工作由教研室主任或专业负责人指派学科(专业)秘书完成,但没有相应酬劳,工作热情受到抑制。

5、教研室活动难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目前的教研室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外,还要承担大量的行政工作。教研室的老师整天疲于应付,尽管有些学院的教研室也开展一些活动,但大部分教师都是被动地参与,缺少时间和精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高校教研室是组织教学的基层单位、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指导学生学习的必要基地,教研室建设工作是高校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巡视,专家组认为目前我校教研室的活动有待进一步规范,教研室与系、专业、学科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教研室的工作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其具体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对教研室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教研室的性质、任务和职责,强调教研室的重要地位,重视对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的研究。根据现代高等教育的需求,高校教研室的存在仍有充分的合理性,而加强高校教研室的改革与建设就显得日益迫切。对于以教学为主的高校来说,教研室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级教学研究组织;对于主要以培养研究型人才的高校,不少已将教研室改为研究所以便进一步研究、发展本学科。高校教研室作为高校教学、教研、科研最基层的学术组织,其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教研风气、科研水平以至校园文明建设等。所以,必须重视对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的研究,切实发挥当前高校教研室的基本功能,以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来组织教学与研究工作,做到教书结合育人,教学结合科研,将教学之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将科研之成果显现于教学之中。

第二,从学校层面组织制定教研室工作条例。规范教教研室的功能、定位,教研室活动的内容,教研室主任的职位、职责,考核标准等方面。在教学工作管理中,除了强调学校的规章制度外,还要注重把教研室的工作制度化。要按照制度化的原则,组织制定教研室工作条例,规范教研室管理,明确教研室主任职责,针对教学工作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制订集体备课会制度、预讲制度、教学研讨会制度等,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照章办事,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高效运行。为此,在教研室组建上,可以在有条件的专业教研室下设置课题组;可以尝试依课题组而建教研室的新型模式,使教研室的组成更“杂”一些,使教研室在组织教学功能上,能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选择教材,安排教师,研究教学艺术,跟踪学科前沿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在组织科学研究功能上,能发挥学科专长,组织承担科研项目,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效益,并通过科研活动提高教研室教师群体的学术水平。当然,这不仅要求教研室必须有具体可行的计划及实施办法,也要求教务部门要有科学有效的督导机制。学校首先要制定一个教研室设置规程,明确教研室的工作职能,要在确保职责明确的前提下,实施教研室工作实体化,在人、财、物上给予教研室主任以适当的权利,并实现三个方面的保证,即场所有保证、经费有保证、津贴有保证。

第三,重视教研室主任的培养和选拔,提高教研室主任的待遇,加大优秀教研室的奖励力度。教研室主任应是本学科的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是教学管理的内行和专家;同时还应具备认真的治学态度,扎实的业务功底,无私的奉献精神,并得到教研室老师的信任和支持。所以,学校要作好教研室主任的选拔与培养工作,把教研室主任纳入学科带头人培养系列,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原则,培养优秀的教研室主任。同时,要引入竞争机制竞选教研室主任,打破年龄、资格、职称的限制,综合考虑其教学、科研、组织等能力以及奉献精神,做到优者上,劣者下。此外,要加强教研室科学管理和评估,建立教研室评定等级制度,制定相应奖励制度和交流措施,增强教研室的活力。学校每年对教研室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评选先进教研室和教研室主任并给予相应奖励。学校每年从教学经费中划拨专项经费作为教研室的建设经费,对教研室主任每学年补贴一定学时的教学工作量,算入年度教研室主任总工作量中,课时费由学校直接拨付。

第四,定期召开教研室工作会议,建立学校与教研室直接对话的机制;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教研室承担的行政事务,形成教研室的学术氛围,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高效运行。教研室不仅要搞好所承担课程的建设和改革,还要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教法研究活动,搞好课堂教学。课程建设要有规划、有组织、有落实。

第五,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目前我校教师的科研、教学任务很重,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课程、科研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高要求,以及高校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都使在职教师感到责任重大,有的甚至内心焦虑。要解决这些问题,让教师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就离不开学校领导、管理部门对教师方方面面的关心、鼓励和帮助。大部分教师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教师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人,他们和常人一样,在取得成功之时,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尊重和有更多的人与其共享成功的喜悦,一旦这个被人认同心理,得到一定的满足,即刻会获得一种心理愉快,产生一种无形的内在的工作动力,并转化为有形的工作行动。所以每一位学校行政领导心中要装着老师,多关心身边人,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教师中的典型,让这些教师在学校领导的褒扬、在群众的掌声中得到鼓舞、得到满足、得到力量。同时学校必要时应建立教师的休假制度,让教师真正有时间进行休息。

第六,在新的聘任制度中要体现教学的中心地位。为了全面实现大学的功能,鼓励教师上讲台,考评体系应当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可以制订教学、科研两类考评指标,由教师自愿选择。选择以科研为主的老师,课可以少上一点;而选择以教学为主的老师,论文就不是唯一考量,主要考评教学效果。也可在职称聘任中实行研究员、教授双轨制,对于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可以降低其教学要求,给予评定研究员职称,而对于教学为主的教师,在评定职称时在科研工作方面可以弱化。除了对教师的课时数进行考核外,更重要的是监督其教学效果,这种情况下可以参考学生的打分情况。

教学成果奖是授予在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集体和个人的荣誉。众所周知,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教学工作实践的结果。国家为了鼓励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深化教学改革,把“国家教学成果奖”同“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共同设为部级奖项。因此学校在评定职称时应将国家教学成果奖同国家自然科学奖、国际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技术进步奖放在同样的位置,以此类推省部级的教学成果奖也应同省部级的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技术进步奖具有同等的份量。此外每两年北京市教育工会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奖教师应给于同等政策。

教研室工作要点篇7

教师半年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工作室原有成员10人,其中常州市区3人,溧阳中学1人,新北区1人,武进区5人。从今年5月份起,我室许文涛同志因工作调动而退出。从9月份起,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政治教研员蒋志芬同志一起参加本室活动,拟吸收为本工作室成员。

本室工作考虑本室成员地域比较分散,以及一些同志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等实际情况,坚持团队合作与个人研究相结合,集体活动少而精,突出重点,讲究实效,重在引领,主要发挥各个成员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本室商定的计划、布置的任务,自主安排时间开展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本学期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集体活动,从9月份至今,共开展了4次集体活动,计划在1月份再安排一次集体活动,重点是总结工作,商量寒假研究任务。

二、主要工作

本学期我室以提高成员专业发展水平为目标,以项目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为重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扎实推进本室工作,积极开展研究活动,基本完成了预期研究任务,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和较好的实践成效。

1.明确工作目标,制定活动计划。9月7日,我们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工作室成员会议,传达了7月份市教育局召开的名教师工作室总结交流会上局领导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本工作室的性质、任务和工作目标,明确领衔人和各成员享有的权利、应尽的职责。在这基础上讨论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本学期的活动计划,使各成员明确本学期的工作目标、学习内容、研究任务。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创新,首先必须学习课程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教改方向。因此,我们把加强学习作为工作室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本学期继续组织学习教学理论专著《课程与教学哲学》一书,每次集体活动时指定学习篇目,布置思考题,由个人挤时间自学,然后在下一次集体活动时检查学习情况,交流学习体会。同时,我们布置每个成员指向研究项目,通过上网、看书等途径收集5到6篇相关理论文章,收集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们坚持理论学习与问题思考相结合。要求各位成员结合项目研究和教学实践开展理论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问题,不断生成问题。每次集体活动交流学习体会时,不仅要谈获得的新认识、新经验,还要进而交流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领衔人徐惠仁同志重视学习过程的专业引领,每次集体活动不仅检查学习情况,更是帮助理清线索,提练观点,指导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许多成员认真写好读书笔记,不仅记录学习内容,摘抄主要观点,而且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王坚强、吴春花、秦春华、戴慧等同志结合学习和研究,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在本室网站上上传交流。

3.加强项目研究,推进教学改革。根据本室行动方案和项目研究计划,本学期将着重完成“高中政治实施主体发展性教学的策略研究”这一项目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主要是分工研究制定“高中政治实施主体发展性教学的行动策略”。上学期我们组织全体成员学习、讨论研究项目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相应工作措施。在这基础上,分工落实研究任务,就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结构的设计、问题情境的设计、学生活动的组织、教学手段的应用、课堂管理的改革、课外学习活动的引领等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分工研究和撰写实施方案,为下一步实践中推进理清思路,提供理论支撑。本学期各成员已完成各块方案的初稿,经过集体讨论、领衔人徐惠仁同志逐个修改,目前已有“高中思想政治优化学生课前学习活动行动策略”、“高中思想政治课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行动策略”、“高中思想政治课主体探究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策略”、“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高中思想政治课优化课后作业练习的行动策略”、“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业评价的行动策略”等6个实施方案最终定稿,并在网上。各个实施方案是项目研究的理论成果,既有先进的理念统率,深入的理论阐述,又有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技术策略,受到许多读者的好评。不少成员结合自己分工的研究内容,撰写了教学论文。下学期,我们将完成其余4个实施方案。

在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我们积极在实践中探索教学改革。本学期指向项目研究,先后在田家炳中学、常州市五中、溧阳高级中学开展了3次专题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工作室成员戴慧、王坚强、史晓中老师根据项目研究的主题上了研究课。每次活动都是先上课听课、现场观摩,然后总结评议、思考讨论,最后由领衔人徐惠仁于结合研究课,就政治课实施主体发展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操作策略进行分析指点。

同时,各成员根据项目研究的基本要求,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撰写教学反思,在思想上实践上都深感有很大收获。本学期每个成员都摄制了1—2堂课的教学录象,进行自我分析。下学期,我们将对组织成员对这些自己的教学录象进行观看、分析、评议。

本学期应苏州大学出版社的邀请,带领本室成员承担了高中新教材《文化生活》学习辅导用书的编写工作,对各成员深入理解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教法,不断充实专业知识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面向其他政治教师,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为充分发挥本工作室在本区域范围内的辐射作用、专业引领作用,为增强高中政治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的研究力量,我们积极支持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开展面向其他政治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

在上学期,9位成员在学校或本区域确定了21名重点指导的青年教师,建立了师徒合作关系,确定了培养目标和工作责任。本学期来各成员带领他们开展教学研究和教改实践,既为学校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作出贡献,又在专业引领中加快自身的发展。

各成员在本校、本教研组的校本研修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积极开设观摩课、研究课,为教师作教材教法辅导讲座等。特别是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在工作室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时,主动邀请本区域或成员所在学校的其他高中政治教师参加活动,一起听课评课,积极为其他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研究、交流的机会。

5.搞好网页建设,加强交流合作。为加强工作室的交流合作和成果推广,我们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和安排,努力办好工作室网站。本网站由成员赵新伟同志具体负责,各成员积极参与。自3月中旬建立开通以来,各成员积极支持网站建设,参与网站管理,上传自己的文章和学习资料,至今已上传102篇文章,点击阅读达28809人次。但与其他工作室网站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页面不够精彩,内容不够丰富。下学期我们将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更好地发挥网站在学习、研究、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6.重视总结反思,开展考核评价。任何工作都离不开总结与评价,为调动工作室成员参与学习研究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我们将重视考核评价的激励功能、导向功能。我室已制定了《常州市高中政治教育徐惠仁名教师工作室成员考核评价表》(附后),要求各成员就业务学习、承担任务、科研成果、专业引领等8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自我评价。将在1月份召开总结会议,交流加盟工作以来各自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果,以及感受和体会。

三、问题思考

半年来,本工作室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指向既定的工作目标,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和项目研究,各方面工作运行正常,成效明显。但是,由于各成员都是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平时教育教学工作十分繁忙,由于领衔人忙于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育科研等研究和管理工作,使得许多工作还不够到位,有些预期目标尚未达成,如项目研究进展不快,网站建设比较缓慢,对成员的专业指导还不够深入等。

同时,在工作室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1.怎样创新活动方式,提高活动效率。工作室成员都是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繁重,缺乏静心学习研究和开展集体活动的时间。因此,必须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提高活动效率,以有限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收益。

2.怎样激发和维持工作室成员主动发展的积极性。工作室的主要目标是培育人才,培养骨干教师,但这一目标不是工作室组织的几次集体活动能够实现的,不是领衔人的专业指导能够替代的,关键还在于各个成员个人自身的不懈追求和刻苦钻研。工作室成员总体来讲事业心强、对工作室的活动积极认真,在教育教学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能够克服困难,热情参加各项研究活动。但也存在不平衡情况,特别是个人的学习研究、分工负责的有关工作等,成员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一要为工作室成员开展学习研究提供更好的条件。二要为工作室成员展示研究成果、加快专业发展搭建更为宽广的平台。三要加强对工作室成员的思想教育和制度管理,特别是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对工作态度、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并辅之以一定的激励机制。

3.怎样充分发挥工作室在全市课程改革、师资建设中的专业引领作用。要通过多种途径,更好地展示各工作室的研究成果,更多地让工作室参与本区域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既充分发挥名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工作室研究成果的辐射作用,又有利于激发各工作室的主动性、创造性。

2007年1月10日

附:《常州市高中政治教育徐惠仁名教师工作室成员考核评价表》

常州市高中政治教育徐惠仁名教师工作室成员考核评价表

姓名

单位

年度

评价项目

具体实绩

自我评价

思想品德

业务学习

承担任务

科研成果

专业引领

教师培养

网站建设

资料档案

领衔人

评价意见

教研室工作要点篇8

【关键词】教研室;人性化管理;尊重;激励

中国各类大学普遍在院、系下设有教研室这一部门,它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组织。教研室是学校开展教育和教学的参谋部、信息部和指挥部。作为参谋部,它介于学校领导和学生之间,了解学校的最新教育政策和学生的切身需求,应起到反馈和引导的作用。作为信息部,它介于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清楚学校的教师政策和教师的具体期望,应起到上传下效、沟通互动的作用。作为指挥部,它对教师起着组织、指导、培训、评价、影响的作用。总之,教研室是大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门,教研室的合理管理势必有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教研室活动的顺利进行势必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改进。

一、人性化管理的概念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具体的管理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例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学校管理和企业管理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企业提倡人性化管理,学校这类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机构更是应该将人性化的管理落实到细处。

二、研室中的人性化管理应注意的内容

教研室管理是一种具有科学与人文高度的彻底的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性化管理或以人文本是其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是培养创新型教育者的成功妙法,是提高教师价值的科学管理方法。这具体来说,要真正做到教研室中的人性化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四方面:首先,应该认识到教研室的人性化管理是一种需要,教师需要被尊重。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群体,职业特点要求他们不能仅仅追求或向往物质待遇,他们更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更渴望在教学中最大化地实现自我价值,需要一种高度升华的超越“职业”两字的人生境界。在教研室管理中,应该充分地尊重教师的情感、关爱教师需求,让教师以主人翁的地位参与教研室的各项活动中。在确立目标时,应充分尊重教师的意愿和需要。设定的目标对个体越有意义,越能满足个体需要,实现的可能性也越大,对个人的激励作用也越大。同时,目标的设定也要适度,使目标既富挑战性又具实现性,既能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能让他们有超越自我的机会。以尊重为前提的管理才是一种真正的人性为本的民主管理,也才能使教师在工作中真正地寻找到自信和动力。其次,公平对待每位教师是教研室人性化管理的基本。教研室主任或组长在评价教师时应摈弃个人偏见或喜好,公平的、平等地看待每位教师,着眼于教师的优点,清楚教师的缺点。在工作中,要积极地给予教师发挥优势的机会,也要注意多和教师沟通使其意识到自己的弱势,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研室作为一个较小的机构,应充分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保障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蓬勃爱心。再次,赏识教师、认可他们的劳动成果是教研室人性化管理的动力。赏识教师即是要仰视教师。教研室主任或组长应带着积极的心态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位教师,充分发现他们的长处或独特之处,让教师在一种被赏识的幸福感中积极地工作。认可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对教师教学和科研成果的积极、正面的评价,它不仅仅是赞扬,更是一种精神的激励,将使教师获得更大的工作内驱力。最后,激励教师是教研室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和学生心智的开发者。他们平时的教学工作复杂繁重,唯有不断地激励、调动和强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将教师的智慧、热情、创造力发掘出来。激励教师,让每位教师有不仅符合自己特点而又高于现有标准的工作目标,这将促进教师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教学、科研、自我发展的巅峰,让教师在激励的环境中逐渐学会自我激励。简言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培养优秀师资的保证,也是实现学校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保证。

鉴于教研室这一机构在学校、学生、教师中的重要作用,教研室主任或组长教研室要加强教研室建设和实施健全的人性化的管理,以尊重为前提、公平为基本,以赏识为动力、激励为核心,不断增强教研室自身的活力,让教师拥有专业归属感,不断提升教学素养、专业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李刚,姚烨.浅谈高校教师管理中的人性化[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

[2]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1998

[3]吴天武.人性化管理教师管理的灵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1)

教研室工作要点篇9

1.深化校企合作

改革、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发展机制,在校内名师的引领下,带领工作室骨干教师,积极开展企业调研,考察选择适合本专业发展的优秀企业,建立紧密合作,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改,课程开发等工作,定期开设技术讲座、共同培养年轻教师;在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组织教师进驻企业,开展调研、实践,共同开展技术开发研究、咨询与服务等工作。

2.助推专业建设

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共同研究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研究制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及建设方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适时更新调整实训课程内容,指导实训教学,开展教学成果展示,改革学业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企业评价制度,实现教考分离等。

3.指导技能大赛

在名师及金牌教练的引领下,积极开展技能大赛相关工作的研究,强化大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技能大赛要求、内容、技术走向和维修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探讨、优化技能大赛指导、训练方法,提高效率,培养一批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和金牌教练,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竞赛选手的选拔制度,力争在各个竞赛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

4.提高教科研水平

积极开展各类教研、科研活动,以工作室名师及成员为骨干力量,组织并带动教师开展各类课题研究、学术讨论与交流,提高教师论文撰写水平与质量,推动全校教育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5.提升服务能力

强化服务意识,适时拓展工作室的服务功能,结合创业教育、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利用专业优势开展面向本校学生、教师或社会的专项服务,通过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提升工作室的影响力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

二、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特殊性

1.名师遴选的特殊性

对于名师的遴选或选拔,除了在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水平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外,更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实践技能,对专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专业人才需求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将技术转化为教学的能力。

2.工作室硬件要求的特殊性

工作室的地点可以设在学校,也可设在企业,但各专业的名师工作室都应该拥有本专业开展各类实训教学的实训条件,部分设备应该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先进性,以满足技术研发和创新的需要。

3.活动定位的特殊性

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除了开展各类常规的教育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水平外,更应注重与企业的密切合作,积极开发与企业合作的技术革新或科研创新项目,服务行业企业的经济发展。

4.成果推广的特殊性

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成果,不仅可在职教领域的学校内推广,如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人才培养及教师成长的经验等;而且可以在行业、企业中推广,如社会培训的经验、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成果等。

三、加强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规章制度,创新运营模式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牢固树立科学质量观,充分认识到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理解“名师”的概念和内涵,把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作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规范名师工作室的申报、建设、管理等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工作室规范化建设的过程管理,加大对名师专业研究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力求探索出适合个人和工作室发展的有特色的运营模式,各级名师要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要求,完成相应的专业研修任务,发挥好“引领、示范、带动、促进”作用,实现名师、名校长教育资源的共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应认真研究激励机制,强化监督功能,优化评价体系,统一各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目标,严格名师工作室成立的条件,对名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和人员管理实施动态管理的策略。各级教研部门要积极配合、参与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名师工作室专业研修活动的指导,充分互动交流,提高教研实效,使名师研修活动得到有效引领,逐步形成“政策主持、名师引领、团队协作、共同成长”的教师发展机制。

2.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实施目标管理

为使工作室的全体成员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愿景,各工作室的负责人在建立之初就应与全体成员共同商议,制定工作室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再细化为每学期的工作计划,让每位成员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工作室负责人还应要求每位成员从个人实际出发,依据“工作室活动计划”,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充分考虑教龄、个性特征、教学风格、教学能力等因素,制定“个人职业成长规划”,从教育、教学、学习、科研等方面明确具体措施,并由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商讨,根据成员的特点和研究状况,形成针对每位成员的个性化指导方案,促进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如将教科研课题研究、的数量和发表期刊的档次等科研成果指标量化分解,作为科研成果目标,做到目标明确、考核有据。工作室应建立定期主题研讨制度,由负责人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定期集体研究,完善工作室学习制度、研讨制度、工作室工作制度、工作室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确保工作室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建立研修反馈、过程共享的促进机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注重个人的风格与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来做好各项工作。

3.汇聚名师资源,强化梯队建设,建设优秀团队

工作室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名师,形成了人才高地,工作中应尽可能明确师徒关系,形成帮扶梯队,利用榜样示范,紧紧围绕教育思想的形成、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理性的提升,落实“学习、实践、反思、积累、研究”等行为,引领成员研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新平台,帮助教师在各自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都有提升的空间和可能,逐步形成“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五级教师梯队。工作室的研究工作应以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为形式,集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智慧,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引导教师“在合作研究中成长、在自我反思中提升、在互动交流中丰富”,形成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使全体成员具有更专业的信念、更专业的知识、更专业的能力,从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室应允许人员的动态调整,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推广团队科研成果,加强各工作室之间的横向联系,着力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

4.立足课堂教学,拓展校本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工作室应立足课堂,努力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应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夯实教育理论基础,丰富自己的理论修养,传递先进教育理念,实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主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本研究活动,如成员间的相互听课、评课等,不断实践反思、内化和提升;另一方面,以项目载体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形式,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挖掘全体成员的潜力,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诱发、加强学习者的成就动机,不断在“学中做、做中学”。

5.营造科研氛围,关注科研成果,提升科研能力

教科研成果是工作室的立室之本,也是工作室追求的目标。名师工作室应根据专业或课程的不同特点,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有待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通过名师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实在、操作性强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体系,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帮助工作室成员在课题研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以课题带动教研与教学,指导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既关注校本课程的研发,又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提炼;既注重研究目标的方向明确,又关注研究领域的鲜明特色,促进课改成果从逐步积累到稳步推广。名师工作室要充分调动各成员的积极性,让课题为教学服务、科研为教师服务,将日常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充分结合。

6.搭建网络平台,架构专题网站,实施资源共享

依托学校网站平台,对名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师德风范等进行有序梳理并集中展示,凭借“名师”品牌力量,借助网络的开放性、灵活性和互动性特征,有主题地宣传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强化“名师”导向和凝聚作用,构建知识与技能的共享机制,逐步扩展成学习实践共同体,既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又有助于促进名师与同行本专业教师、与社会大众之间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服务师生发展、服务社会经济的效益。“名师工作室”专题网站可划分为名师成长、教学随想、教学资源、建设动态、互动平台等版块或专栏,其中“名师成长”介绍名师的个人成长历程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团队内其他骨干教师的基本情况,加强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的品牌宣传;“教学随想”是名师及团队内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例、研究论文、听评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教学随笔或者是学习心得、体会等,促进同行教师教育理念的共鸣和教育实践的转化;“教学资源”用于搜集、整理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优秀教学录像片段,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建设动态”展示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名师”为核心的团队在教育科研方面的建设进程、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推广情况等“;互动平台”是求教、切磋的交流平台,对同行教师、学生们的学习困惑和难题进行解答,以网络研修的形式增加教师与名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更多师生搭建凝聚动力、积聚智慧、思想碰撞、经验分享的平台。

教研室工作要点篇10

[关键词]高校 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

对于教研室主任,各位同仁可能更多地是感到责任大于权利。学校领导曾以“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来激励教研室主任努力工作;也曾以教研室主任既是战士又是指挥员明确了教研室主任的基层教学组织管理者的身份。如何做好教研室主任的工作,我想借用当当网总裁俞渝女士的一句话来表达。俞渝女士曾说过一句话:像总裁一样地思考,像员工一样地工作。我想借用为:像校长一样地思考,像教师一样地工作。当然,思考的广度及深度可能都有所不及,但这应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原则。像校长一样地思考,是指教研室主任要从高校的长远发展来指导教学基层工作;像教师一样地工作,是指教研室主任要始终坚守教学第一线,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

近日,学校组织了教研室主任培训会。培训会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教学基层组织――教研室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于09年才开始担任经管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研室主任的我来说,这次培训真可谓是一场及时雨。我感觉自己学到很多东西,收获颇丰,对今后教研室工作的安排开展有了进一步地明确。现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对高校教研室主任的工作心得总结如下。

一、高校教研室的作用

国内高校教研室相当于国外高校中uniervisity下的school下的department,其作用主要概括为:1.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思想。2.组织实施教学。3.培养提高师资力量。4.组织开展科研活动。5.培养团队精神五个方面。我感触较深的是团队精神。以前做为一名教师写论文,做课题都是单打独斗,合作意识较差。而教研室是一个基层组织,是一个小团队。作为教研室主任有义务组织大家进行学术沟通、交流,凝聚集体的智慧,开展科研活动,以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学科专业建设。这也是加强高校内涵建设的一个方面。

二、教研室的工作职能

通过培训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教研室工作职责和范围。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教研室的工作职能主要有:1.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抓好教学工作。3.抓好科研工作。4.抓好教学团队建设工作。5.抓好制度建设与实施工作等几个方面。

校领导还提出来关于做好教研室工作的几点建议:1.熟悉政策法规。2.认真梳理现状。3.科学制定计划。4.找准工作抓手。5.勤于探索实践。6.勇于改革创新。这些建议及时地为我指点了迷津,将是我工作的导航和行为准则。

三、教研室主任的工作职责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研室主任的工作职责可以概括为:1.做好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2.组织落实教学计划。3.组织安排实践教学。 4.教研室文档建设与管理。5.教材建设。6.专业试题库建设。7.新教师帮扶等。

教研室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研室主任应热爱教育事业,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具有创新精神,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具体来说,高校教研室主任应是: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制定的主导者。2.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规划者。3.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备课、授课、考核等)。4.教学研究、教学检查的组织者。5.教师队伍的引导者。6.教学活动的设计者。7.教学工作的佼佼者。8.教学改革的先行者。9.师德师风的表率者。10.教师关系的协调者。

四、教研室如何搞好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

学科建设的基础是专业,专业建设是基础是课程。大力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注重课程大纲的编写、选用合适的教材、设置实践项目、注重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建立试题库、与外校的广泛交流。另外还要重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以分工协作,取长补短。

五、教研室如何搞好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管理要注重实验教学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及信息管理。我感觉对于像化工、电子、生物这样的专业这是一套非常好的管理方法,但对于像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专业不太好操作。文科类的实践可能更多地在校外,在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而不是在实验室。这方面的管理考核标准还是一个难点。

六、教研室主任的一些感受与工作技巧

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我曾一度认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不太合理。后来通过认真领会学院的办学思想与培养目标――宽口径,厚基础,应用型人材从而欣然接受了专业课课时分配较少的现状。这与院长提出的教研室的作用之一:贯彻落实学院的办学思想是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