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10 06:19:12

赵州桥教案

赵州桥教案篇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赵州桥教案

一、学习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㈡能力训练点

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参加”、“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㈢德语渗透点

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重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㈡解决办法

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观察投影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赵州桥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文片断,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发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赵州桥彩色投影片,赵州桥栏板的录像带,文字投影片,生字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刀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1. 出示生字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2. 理解生字。

赵县: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

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1300年。

石匠: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

设计: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新绘制图样,就叫设计。

冲毁:冲破。

3. 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4. 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让学生读。

5. 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周桥的什么?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周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世界闻名)。

4. 理解“世界闻名”先用查字典方法来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周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留在课文全部内容学完之后再回答。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⑴这个自然段共有6句话,先读前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周桥非常雄伟。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使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板书:雄伟桥长桥宽】

⑵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板书:没有桥墩一个大桥洞4个小桥洞】

⑶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读⑤⑥两句话。(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板书:既……又……】

⑷对照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导语: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的介绍,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深刻理解语言。

⑴出示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第二自然段的③④句)

⑵理解“创举”。字典中的解释:开始做。

⑶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的意思。(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⑷投影忠的第二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桥很坚固)

⑸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导语:显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赞美建桥的人,赞美劳动人民)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赞美之情。

3、朗读训练。

4、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六)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那么雄伟,那么坚固,真不愧为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古老的桥梁。

2、扩展。

(1)赵州桥在()省()县。赵州桥也叫()桥,它是()朝石匠()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有()多年了。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又()。

(3)赵州桥为什么会世界闻名?(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预习第3自然段。

预习提纲: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描写了几种龙的姿态?

(3)“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2自然段,回顾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赵州桥非常雄伟、也很坚固)

导语: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以外还有什么特点?接着学习第三自然段。

4、(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第1句话的第2

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他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理解“雕刻”。(一种工艺,本文指在栏板上、刻凿图案)

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像有多大的难度。(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5、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出示投影或录像。(电教手段可以超越时空,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使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学生在欣赏美,感觉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

6、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在学生观看了投影或录像之后,也就是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

7、研究书中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⑴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⑵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①画的都是龙②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⑶栏板上只有这3幅图案吗?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栏板上有许多幅图案。这3幅是最精美的。)

⑷作者只描写了3幅是最精美的图案,其它图案雕刻怎么样?出示文字投影片:“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得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8、朗读训练,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9、作者是怎样写桥的美观的(对照版书:先概括写桥很美观,然后具体写栏板上图案很精美,又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最后写所有的龙真像活的一样。)

10、按这个顺序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智慧: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历史遗产:祖先,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再引导学生面对全文思考这个问题。(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3、造句练习:参加,而且。

(四)总结、扩展。

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⑴朗读全文。

⑵背诵2、3自然段。

⑶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⑷学习生字的字形。

七、作业布置

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㈡查字典理解生字词

八、板书设计

19赵州桥

历史悠久

赵州桥 坚固 雄伟 → 智慧才干 历史遗产

美 观

看了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赵州桥教案的人还看:

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2.三年级下册语文19课 七颗钻石

3.七颗钻石课文句子赏析

4.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教学反思

赵州桥教案篇2

今天作为一名旅游杂志记者,我们以职业的兴趣走进了石家庄,并从林海泉――这位今年10月份刚进入石家庄十佳导游――的精彩解说中,知悉了石家庄的一个又一个传奇,并且走入了这些传奇。

革命传奇西柏坡

或许很多人在1949年以前并不了解西柏坡,但随着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拉开帷幕,及至捷报频传,这一幕一幕组构交织在一起,就演绎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旷世传奇,同时也留下了西柏坡在世人心目中的神奇。

10月31日晚,在河北省大剧院,西柏坡纪念馆文工团深情演出的情景歌舞剧《走进西柏坡》重现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

满载着好奇和虔诚,第二天我们一行30多人去了曾被聂荣臻元帅冠以“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这是形容西柏坡的物产丰富)之称的革命圣地西柏坡。

在馆内,由很多珍贵历史资料编辑而成的纪录片,再现了1947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在西柏坡工作、生活的真实情景。限于当时的拍摄条件,这部纪录片是无声的,而在片中的解说词中,引用了总理一句诙谐的评语―一这个指挥部,不发枪,不发粮,不发人,只发电报,就把打败了,而这句话何尝不是这场战争神奇的概括呢!

出了影视厅,走进占用两层楼的主展区。在这里看不到当年的刀光剑影,也听不到马嘶鼓鸣,只有这一张张无言的图片在向我们展示新中国是如何从这里走来的。在二楼的一条长廊里,建设者们匠心独运,将当年在西柏坡所签发的所有电报以雕刻的形式嵌在了墙壁上,和着长廊里电报的滴滴声,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这边,’运筹帷幄,电报如羽片飞向了四野指挥部,那边,辽沈战役已打得如火如荼;在空间感十足的战场模拟地里,我们又仿佛亲临了战场,在敌军的阵地上,我军的炮火如同节日的礼花绽放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笑靥。

现在,战争的烟云已经散去,而发生在革命圣地西柏坡的红色传奇将永远载入中国史册。

铸佛传奇隆兴寺

在去正定隆兴寺的路上,导游林海泉给我们讲了一个有关铸造“大佛”(干手千眼铜铸观音菩萨)的传说。公元971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了3000名工匠,花费4年时间,共分7段铸造高21.3米的大佛。当铜水运送到肩部时,已经凝固了。眼看工期将近,工匠们绞尽脑汁,却无计可施。正在他们百般无奈之际,忽然看到了一位白胡子老人向这里徐徐走来。老人绕着大佛走了三圈,然后摇着头说:“奇怪,奇怪,真奇怪!铸个大佛没脑袋。”工匠们觉得老者仙气逼人,于是向他讨教铸脑袋的办法。老者只说了一句:“我已经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能有什么好办法呢?”,说完就飘然而去了。

听到这句话的工匠们恍然大悟,用屯土的方法铸造佛头。工成之日,已屯土3里,地名三里屯由此而得。

如果说正定大佛是隆兴寺里的一颗璀璨明珠,那么就可以称隆兴寺是一个群星灿烂、交相辉映的佛教王国。这里有建于隋朝,被康有为称为“楷书之

祖”的功德碑;有被鲁迅称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有明朝壁画描述释伽牟尼求学成佛的“释氏源流”,与明朝壁画所勾勒出的西方极乐世界,和其右下角的众生108苦,四苦不可脱(生、老、病、死);有结为一体青铜铸造的阿弥陀佛、药师佛;有全国最精美的佛像干佛绕毗卢;有人称“先有树后有寺”的千年老树。

游走寺中,处处留有康乾二位帝王的痕迹。乾隆皇帝一生七下江南,其洒脱不言而喻,来寺一游实属正常;而一生勤于政事的康熙皇帝,能留如此多的墨宝于此,真算得上帝王对隆兴寺难得的赏识了。与他们二位帝王相比,鲁迅先生可称得“文豪不出门,遍知天下事”了。鲁迅先生一生没有去过隆兴寺,凑巧的是,1929年,鲁迅先生偶然遇到了倒座观音的精美图片,深为其美所折服的鲁迅,立即买下一张,井赏给了他一个“东方美神”的雅号。不胫而走的美名,也自此把鲁迅先生和隆兴寺联系了起来。

鲁班传奇赵州桥

“赵州石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赵州石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国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是一首在燕赵大地上广为流传的歌曲――《小放牛》。

位于赵县城南2.5公里的赵州桥为隋代李春所建,至于为何歌中要唱鲁班修,也许是后人对赵州桥不朽的艺术价值的慨叹所致,当然这也离不开劳动人民对鲁班的热爱。

走近石桥,只见这里游人如织,两岸杨柳依依,桥下碧水清波,游船穿梭。而在桥上那个著名的驴蹄印和车辙处,导游则在尽情地用语言勾勒那个不老的传说。

传说鲁班爷当年修完此桥,曾有造此桥而小天下的感慨,张国老和柴王爷听说了此事,大为不服,心想你鲁班不就是修了一座桥嘛,何敢夸下海口说千年不坏。于是张国老佛尘一挥招来了日月星辰,把它们放入驴身上的“口袋”中,柴王爷也不甘示弱,大手一挥招来了五岳名山,将他们放在了车上。以这样的重量过桥,什么桥不倒?眼看赵州桥就要支撑不住了,鲁班见状,快步走到桥下,单手托住了桥底,才使得赵州桥经受住了那二位神仙的检验。

1400年已经过去了,传说还在传说。假如你要追问这个传说的由来,憨厚的赵县人民也只会歉意的一笑,告诉你这是祖宗流传下来的。

现在,可能张国老都不会想到,好客的赵县人民又请来了八仙中的其他几位神仙,这次怕要八仙齐过桥了。

“吃茶”传奇柏林禅寺

“吃茶去”是唐朝赵州和尚的一大禅宗公案。这个公案流传当时的整个大唐国家。浙江西湖九溪云烟小亭上就刻有一副对联,叫作:“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日归可缓,试问歌陌上花来”。

据说赵州观音院有一活泼泉,泉水甘冽,宜于烹茶,茶味如甘露香。只是在柏林禅寺中,不见此茶和泉,猜想它们也大约随历史作古了。

要想探访“吃茶”的由来,最直接的去处就是赵州禅师舍利塔。踩着宽厚,的青砖,呼吸着袅袅飘来的禅香,我们在用步履丈量渐悟是个什么基数。绕过苍翠欲滴的柏树林,塔的上半身已隐约可见,峰回路转,拨开禅的烟雾,整个舍利塔已近在咫尺。赵州禅师舍利塔是为纪念赵州和尚从谂大师修建的,而塔前的碑刻、铭文则进一步说明了柏林寺的历史渊源和从谂大师的生平。令人遗憾的是,在这里我并没有找到关于“吃茶”的记载。

赵州桥教案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电教设备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学校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电教设备。这些电教设备具有非常丰富的功能,比如互联网的功能、媒体播放的功能、学习素材呈现的功能、学习资源管理的功能……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结合现代化的教育理论有效应用电教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就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下面具体说明小学语文教师应用电教设备优化阅读教学的方法。

2.应用电教设备强化阅读的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以前,可以应用电教设备为学生描述语文文本的背景,向学生呈现直观的事物,让学生了解需要学习的知识。电教设备的声光效果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融入情境中,自主学习语文知识。

以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赵州桥》这一节课为例,如果语文教师没有做好教学情境的创造工作,小学生就不会理解赵州桥是什么,没有学习这篇课文的积极性。一名语文教师在开展这一节课的阅读教学以前,先为学生播放多媒体片段。多段体开始播放纪录片的视频。纪录片上说,赵州桥是我国的四大名桥之一,它为什么是世界四大名桥呢?因为它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二古老的单孔敞肩桥,这座桥凝结了我国艺术家的智慧,劳动人民的心血,它是一座值得我们骄傲的桥。纪录片中的解说词包含深切的感情,这种深切的感情点燃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愿意主动融入学习情境。多媒体片段中呈现了赵州桥的正面、侧面、细节,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能对赵州桥产生直观的印象,能感受到赵州桥简朴、大气、美观,看到了这样的桥,学生会很愿意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纪录片播放了赵州桥的视频以后,说明虽然它只是一座石桥,可是它有很强的实用性,它经历了1400年的岁月,历史风雨的侵蚀、历经雷鸣电闪,至今它屹立不倒,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它的排水功能不逊色于现代桥梁。了解了这些资料,学生会对赵州桥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会想知道它是一所怎样的桥,拥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这样的桥能历经千年而不倒。当学生产生了学习情感和探索精神以后,教师就可以开展后续的阅读教学。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播放悠扬的古典音乐,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古典氛围中,这种氛围能让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

3.应用电教设备优化阅读的方法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需要为学生呈现重要的知识点,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用黑板为学生呈现知识点,应用黑板呈现知识点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黑板只能呈现教师书写的文字,不能呈现教学图片,把教学挂图挂在黑板上,教师反复挂画图、收画图会浪费教学时间;其次,黑板能呈现的内容非常有限,如果教师要呈现多个知识点时,只能擦掉黑板,重新板书,这就存在教师的板书不能被重复利用的问题;最后,教师虽然可以应用彩色的粉笔及教鞭指出教学的重点,但是这种呈现的方法依然单一。如果教师应用电教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就能突破以上的教学弊端,强化阅读教学的呈现效果。

以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节课为例,语文教师可以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开展阅读教学的活动。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春季的小兴安岭这一段的时候,可以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呈现春季小兴安岭的图片。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一幅图片呈现的是什么?学生阅读了课文回答,这是春季的小兴安岭。教师可以继续问学生,从哪些特征可以看出它是春季的小兴安岭呢?学生经过阅读说出,春季的小兴安岭,树叶子是嫩绿色的。学生每说出一个特征,教师就可以应用鼠标指出图片上的特征。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果学生疏漏了春季小兴安岭的部分特征,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学习课文,找到疏漏的季节特征。当学生学完春季小兴安岭的语文知识,教师可以迅速切换夏季小兴安岭的图片,继续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对比春季的小兴安岭、夏季小兴安岭图片的时候,直观感受到小兴安岭的景观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一个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的地方。在应用以往的教学呈现方法时,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为学生呈现板书、图片等,教师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时,呈现教学PPT、切换教学图片只需要一秒钟的时间,并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迅速切换教学PPT和教学图片,让学生即时地做学习对比[1]。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发挥电教设备的展示功能,为学生展示阅读教学的要点,电教设备的展示功能具有多元化展示的功能、重复性展示的功能、定向化展现的功能,它的展示功能非常强大,小学语文教师只要依照阅读教学的需求尽情发挥电教设备的展示功能,就能用现代化电教设备的展示功能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

4.应用电教设备延伸阅读的教学

电教设备具有学习资源库的功能、录制音频、视频的功能,现代化电教设备可以把互联网资源作为一个学习资源库,这个学习资源库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可以在互联网络上找到学习资料、图片、教学PPT等。现代化电教设备的录制过程简单,不需要教师具备专业摄影技术,录制的效果清晰,便于播放、剪辑、转换。电教设备具有极丰富的教学辅助功能,教师可以应用电教设备的教学辅助功能延伸阅读教学,丰富阅读教学的活动。

以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节课为例。这一名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应用小组合作阅读的方法。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边阅读课文,一边写教学教案。教师要求学习小组写出教案以后,由一名小组代表上课讲课,这一名小组代表教学的成果代表全小组学习的成果。学习小组可以根据教师以往进行的阅读教学活动为模板,通过改良、创新,作为教学模板。学生要在互联网上找教学资源、图片、PPT等,通过学习这类资源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学习各类学习资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为写好教学教案做好准备;学生要通過现代化办公软件记录合作学习的过程,为整合教学资源做好准备。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可以贯穿阅读教学活动的始终,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各类辅助功能。待学习小组代表上台呈现自己的教案,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拍摄教学视频,这些教学视频可以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资料。当每个学习小组完成教学活动以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评估哪个学习小组的教案写得好?为什么这一学习小组的教案写得好?学生在开展探讨活动的时候,可以以刚才拍摄的视频为依据,学生们可以共同推敲学习小组的教案,开展交流活动。当完成这一次的教学活动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拍摄的教案导出来,保存在移动硬盘中,这些学习资源既可以当作学生们学习的资料,又可以成为学生们学习过程的荣誉。这一名教师的阅读教学活动非常成功,学生们表示非常期待下一次的阅读教学活动[2]。

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具有资源库的功能、录播放的功能,教师可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应用电教设备,电教设备可以丰富阅读教学的活动、提供各类教学辅助功能、把教学过程全部保离下来成为珍贵的学习资源。只要语文教师能够在阅读活动中巧妙运用电教设备,就能让阅读教学活动变得趣味化,使教学活动变得高效化。

5.结语

赵州桥教案篇4

本人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方面,有一些颇受学生喜爱的做法,现摘要介绍如下:

一、适度拓展生字词

一次,我教学生学完生字词后,随口问了一句:“谁还知道与今天所学生字相关的词语?”一个学生脱口而出“异想天开”(该词与生字异有关), 我夸她:“知道这么好的词语,真了不起!”几天后,我几乎淡忘了此事。但家长见到我说孩子这几天来学习热情高涨了,读课外书也分外认真,原因就是老师表扬她知道“异想天开”。

这件事使我领悟到:在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得到别人肯定后,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就会用更高的热情、更积极的方式再去发现,探索新知。

从此之后,我就把“拓展生字词”当做每次学习生字之后的一个既定环节。三年级的孩子已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了,所以,每课生字我只需指导学生写好几个难记、难写的字,就引领他们进入“拓展的空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展示自己的“独特发现”。如《赵州桥》一文,共有生字14个:“匠、伟、砌、跨、创、既、智、慧等”,学生的回答开始集中在生字“智”上,如“急中生智、智勇双全、足智多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然后又由“击”字引出“迎头痛击、致命一击、旁敲侧击”等,当有个学生说出“举案齐眉”时,我特别高兴,顺手拿一张报纸做“举案齐眉”状并说明其来历。学生高兴得欢呼起来。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中,学生又答出了“丰功伟绩、能工巧匠、秀外慧中、坚不可摧”等成语来。

试想,如果每学一课学生都能积累若干个成语的话,一学期下来,学生的积累是多么可观!

二、回顾课文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秀一半文”说的都是题目的重要性。一般来说,文章的题目总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是非常凝练的。所以学过课文之后,我有意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课文的题目。

如学过《赵州桥》一文,我让学生进行填空:( )的赵州桥。结果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有描写桥年代久远的,如坚固、历史悠久、古老等;有描写桥的外观的,如美观、设计独特、造型优美、拱形、宽阔等;有描写桥的知名度的,如闻名世界、名扬天下、闻名中外、独一无二等,还有填“值得中国人骄傲,用石头砌成”……这些词语分别从不同方面描绘了赵州桥的特点,其贴切程度令人惊喜。

所以学完课文引导学生再体会文章的题目,实质上是让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顾,同时又在积累与新知之间架起了桥梁,促使语言积累向语言运用的转化。

三、每日推荐一首诗

古代诗词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语文课程标准》也给1~6年级学生推荐了70篇优秀古诗文。这不过是我国诗词中的沧海一粟。从我班学生手头的各种古诗版本来看,所选优秀古诗词不下几百首,何不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呢?

去秋,学校开展“每日一诗”活动,要求教师每日向学生推荐一首诗,并熟读会背。为了给自己减轻负担,我把这项活动改成“每天由一位同学向大家推荐一首诗。”消息传出,同学们兴高采烈,争相寻找好诗。只等教室门一开,就到黑板前去抄写,书写的认真程度也是前所未有。

赵州桥教案篇5

一、理解重点词句是读懂课文的途径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总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词和句,把这些词句读懂了,就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一)由词到句,学懂句意。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先让学生理解句子中难懂的词语,再连起来理解全句的意思。比如《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可以先理解句子带引号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的确”是“确实”的意思;后面的“天堂”是“乐园”的意思。连起来全句的意思就清楚了。句意明白了,再从感叹号中体会作者抒发了喜欢大榕树,赞美大榕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然后联系全文,认识到这句话在文章中有点明中心的作用。

(二)抓关键词语理解句意。关键词语是指对表达文章内容或表现文章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如,《赵州桥》一课有这样的一句话:“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句子的“美观”是理解第三自然段课文内容的关键词语,“美观”的意思是美妙的景象。这个词懂了,全句的意思就清楚了:赵州桥的外形是伟大的美妙的景象。然后紧扣“美观”一词,引导学生学课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赵州桥的外形有 “美妙的景象”?学生会从桥两侧石栏板上雕刻着千姿百态的龙的图案变化中感受这一点。可见,“美观”这一关键词确实写出了赵州桥的外形给人们留下的感受。

(三)联系文章的中心去理解句子的意思。有些重点语句往往跟文章中心有密切联系,有的甚至点明中心。因此可以把句意跟中心联系起来思考。如,《画杨桃》一课爸爸叮嘱的一句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老师和蔼的话:“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侯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从这两句话中,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的道理。显然,这句话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课文中有些句子写得比较抽象、含蓄,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如,《赵州桥》一文有三个句子:“赵州桥非常雄伟”可先让学生弄清“雄伟”的本意和在本课中的意思,再深系下文。特别是课文中用的几个数字。“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概括了第二自然段的意思,是一个重点句。引导学生理解时,可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这种设计”的句子了解“这种设计”是怎样的一种设计。弄明白句子中的关键词“建桥史”。二是联系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千四百多年”,只有这样才真正体会到“创举”的含义,从而加深对课文最后那段的理解。“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教学时让学生总结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又概括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感受这个句子的过渡作用,再让学生探讨课文是怎样把这句话写具体、生动的。让学生感受到赵州桥的坚固、美观。

(五)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句子。在理解句子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揭示某些相似的句子。如,比较下面两句话:

1.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我的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2.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心里非常悲痛。

比较这两个句子,让学生明确:两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都是写“我”悲痛的心。不同的是:第二句写得概括,第一句写得具体,在第一句中虽未出现“悲痛”一词,但从“泪珠一滴一滴地掉下来”的叙述中可看出“我”极为悲痛的心情。这句话有真实情感,既写了我是怎样悲痛的,又写了我为什么会这样悲痛的。这样,学生不仅学懂了句子的意思,而且体会到“我”当时沉痛的心情,突出“我”忘不了伯父和对伯父的追忆,同时学到了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以读悟情,以情激情。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进入角色,进入句子所描写的意境中去,还有助于加深对句子的理解,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二、读懂语句,感受景物美和语言美

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时,有些句子需要教师略加指导,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景物美和语言美。如,“大型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教师指导读这一句时,两个带引号的“岭”和“大”要略加强调,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大不一样”和“不大一样”是不同的。“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这里的六个“的”字结构,形成三组对比,每一组在朗读时,语气、音调应略有变化,以突出岭的形态之多。

三、自读自悟,展开合理的想象

理解句子,还要从朗读中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联想。如,《匆匆》一文中的两句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教师抓住开头和结尾,这两个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同时,联系自己的日子是怎样度过的?身边的家人、亲朋戚友是怎样过的?作者笔下的人们的日子又是怎样过的?最后,在课文摘录一些佳句进行练读。这样才能读懂作者从八千个日日夜夜中产生的感受,也可以联想自己度过的日日夜夜,从而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

四、理解句子,体会作者的整体感受

赵州桥教案篇6

一、展现数学美,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利用几何画板可以设计和谐的几何图形、优美的函数曲线让学生感受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用漂亮的图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巧妙地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带着问题、兴趣学习;数形结合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绘制一幅幅有形有色会运动的“活”图,“以形助数”,“用数解形”,真正实现数形结合,增大课堂容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一节中,y=ax2、y=ax2+k、y=a(x-h)2、y=a(x-h)2+k等函数图像的相互关系是平移,由于抛物线的平移没有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平移那么直观,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学生在a、h、k的变化过程中加深对二次函数的理解,易于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上下左右平移规律。

二、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引发创新。而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触发学生的灵感,从中巧妙设疑,可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在上《勾股定理的应用》这节课时,为了突破难点,在上课时把赵州桥这道例题放在了最前面,找了一些有关赵州桥的资料和图片,并进行选择和整理,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题的同时,也了解了赵州桥的历史,并自然而然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正式上课前,在大屏幕上放了一张赵州桥的图片,随着上课的铃声的响过,播放赵州桥的介绍,学生们看的很投入,当鼠标定格在赵州桥上的石拱时,教师问道:“这么美丽坚固的一座石拱桥,在隋朝时就建造出来了,可见我们的先辈是多么的伟大,今天让我们就运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了解一点先辈的成果,来研究一下这么大跨度的石拱是如何设计的吧!”以后当学生看到这样的图形时就可以回想起这节课所讲的内容,相信学生肯定能很快地解答出来的。

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信息的单向传输,即“讲、练、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反馈处于不自觉状态中,不利于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不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现代教学媒体《几何画板》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能够寓趣味性、技巧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并能处理好知识面的宽与窄、量的多与少和难度的深与浅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教学的广度、深度、难度。对学生而言,在操作过程中,概念正确与否关系到图形能否完整无缺,在拖拉过程中是否能始终保持恒定的几何性质,反馈始终处于自觉检测状态中,答案正确与否也能及时反馈,特别是差生可免于常规教学中的“当面丢丑”,使差生的挫折心理向积极一面转化,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利用几何画板有利于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在众多的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尤其是在几何部分和函数部分的内容里体现是非常充分的。使用几何画板软件,能充分为“数形结合”提供展示的平台,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几何画板能够测量各种数值,并能实施各种函数的运算,图形发生变化时,与之对应的数据也会相应地展现给学生,“以形助数”“用数解形”,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无法达到这种效果的。例如,在探究二次函数的图像时,教学重难点是抛物线,y=ax2、y=ax2+k、y=a(x-h)2、y=a(x-h)2+k的相互关系,内容很抽象,学生理解很费劲,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使用几何画板,只需用鼠标上下移动点a、h、k,抛物线,y=ax2、y=ax2+k、y=a(x-h)2、y=a(x-h)2+k的一些特征便可一目了然,教学难点瞬时分化,利用几何画板反复动态演示,y=ax2、y=ax2+k、y=a(x-h)2、y=a(x-h)2+k的图像,学生便可顺利地掌握抛物线平移和解析式的变化这一难点。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总结参数a、h、k的变化与二次函数的图像的变化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几何画板将几何抽象形象化

赵州桥教案篇7

河北的许多精品文物都堪称全国之最。如最早的敞肩石拱桥赵州安济桥(建于隋朝,公元6世纪),最早的建筑规划战国中山王墓兆域图,最高的砖塔定州开元寺塔(高84米),最高的铸铜大佛正定隆兴寺铜佛(高22米).最大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最大的木佛承德普宁寺木佛(高21.85米),最大的铁狮子沧州铁狮子(高5.4米,长6.5米.宽3米,重40u屯),最高的经幢赵县陀罗尼经幢(高18米),最大的皇家陵寝清东陵和清西陵,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都城遗址邯郸赵王城,最早的邮政驿站鸡呜驿等。馆藏文物中.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错金博山炉、长信宫灯及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四龙四冈铜方案、十五连盏灯等精美青铜器享誉中外。

河北文物上溯至200多万年前,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唐宋元明清至近现代,各个时期文物遗存丰富,没有时代缺环。从文物分类看,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代石窟、石刻及近现代文物遗迹,门类齐全,各具特色。

石家庄地区的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据传早在东汉末即出现了佛教寺院。

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旅游、金融,信息和国际交往中心。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辖6区,12县、5个县级(市)和1个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人口924万。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石家庄越来越具备一个大城市应有的风范。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开始迫切地寻找与这种新的城市心态相称的归属感,而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文化。

历史的根脉

现在,已经有很多证据被用来证明,石家庄,这座曾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与中国最古老的文明息息相关。

据考证,商族始祖契的儿子昭明,早在先商时期就曾经生活在距离石家庄只有35公里的元氏一带。台西这座商代城池则是迄今发现的石家庄市范围内最早的城市雏形。而石家庄真正的发源地,被认为是2400年以前的战国故城东垣。

位于市区东北部东古城村的东蝠故城始建于战国,自秦至隋以前千年间,曾作为郡、国、州、县的治所,几乎一直是石家庄一带的中心城市。东垣城前后兴盛了千年之久,从目前东古城――带尚存的东垣故城部分城墙遗址及出土的一些文物来看,其城市规制很大、市繁荣;文化兴盛。如果确定东垣为石家庄市发源地的话,那么从公元前414年中山国建东垣邑开始算起,距今已有2416年的历史了。与其他历史名城相比,仅比苏州建城晚100年,比绍兴晚80年。

古城正定

尽管东垣城早巳不复存在,但其延续――正定城尚存;且遗存丰富,真实可感。人们可以通过感知正定古城的灿烂文化,逆水溯源,感知到东垣――一真定――正定――石家庄市一脉相承发展之“脉”的搏动。

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北15公里的正定,有着悠久的历史,素有“燕南古都,京畿屏障”之誉。自北魏皇始三年(公元398年)在此置常山郡治所到清代中叶的一千余年间,这里一直是河北中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源远流长的历史给正定留下了众多瑰伟灿烂的文物古迹,以“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寺,二十四座金牌楼”著称的正定还是诸多历史名人的故乡,南越王赵佗、三国名将赵云、明代吏部尚书梁梦龙。清代大学士梁清标都出生在这里。

正定如今已被列为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始建于隋代的隆兴寺、东魏的开元寺、唐代的天宁寺。五代的文庙、明清的赵云庙等。

平原古寺

佛教从传入中国后一直很受帝王将相的推崇,自东汉末期佛教传入华北平原,本批寺院纷纷崛起。据考,华北地区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有寺院893所。石家庄地区的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据传早在东汉末即出现了佛教寺院。

石家庄市的赵县古时称赵州,在这里不但有一座为世人所熟悉的赵州大石桥,还有一所在全国影响很大的千年古寺――赵州柏林寺。柏林寺相传创建于东汉末,可谓河北省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也是我国北方建造较早的佛寺之一,初为观音道场,称观音皖。经两晋南北朝至隋唐历代增修,规模越来越宏大。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灭佛在全国拆毁寺院,收缴粮田,令僧尼还俗。当时不少高僧迁居河北,促进了河北地区的佛教发展,柏林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成为名刹。

隆兴寿;纵贯几代的楼阁殿宇向世人展示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特有的风采,而殿内诸多铜铸;泥塑、木雕的佛像和法器及色彩绚丽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则显现出了这座古老寺院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

苍岩山是我国华北地区较大的佛教文化名山,她坐落在太行山东麓的石家庄井陉县境内。寄特的自然景观和千年古刹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形式构成了奇异壮观的人文之美。使之享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的盛赞。

赵州桥教案篇8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语文教学 误区 探究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是准确的,能够紧扣新课程改革的要点,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开展工作,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在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走进了误区,在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执行方面存在着片面观点,本文主要针对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展开论述。

一、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精讲”不等于“不讲”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许多教师习惯于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教师对以往的教学模式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方式,课堂教学中基本上不讲,就靠一组自学提纲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做法就显得有些矫枉过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虽然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高、合作能力强,但是受到自身文化底蕴与思维能力的限制,许多问题还是需要教师发挥思维点拨与引导的作用,如《中国石拱桥》教学中,我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赵州桥的设计科学、技术先进,设计了一组自学探究题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①“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当时世界之最长的大拱,怎么保证交通便利?②赵州桥是独拱桥,用材多,如何处理对两岸桥基压力大的难题?③桥如此长和宽,如何保证坚固和便于施工?让学生通过寻找文中叙述及讨论研究,深入了解赵州桥的科学设计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让学生从赵州桥的设计之中感受古代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由此可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并不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言不发,而是要纠正“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的“讲”应该是“精讲”,是对学生思维方式与方向的点拨与引导。

二、设计思考探究内容,“启发”不等于“深奥”

初中语文教学合作探究教学,通过设计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将教学目标渗透进去,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题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教学探究题不仅体现着教学目标,而且是思维过程线索。在教学探究题设计中,部分教师对于探究学习活动掌握不够准确,在探究题设计时,一味地追求难度与深度,结果设计出的探究题超出了学生思维与基础水平,造成课堂探究活动无法深入进行,最终不得不采取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方式完成教学过程。这种设计理念也走进了误区,探究题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与思维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不是一味地追求深奥。例如在《奇妙的克隆》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探究题的时候要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可以适当进行拓展。但是如果教师在设计中过于追求高深,设计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生物问题,就会导致学生一筹莫展,反而无法深入开展探究教学活动。在探究思考题的设计中,教师要注重一组探究题前后之间的联系,体现逐层深入的原则,使学生的思维深入过程与探究活动同频共振。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不等于“放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教学活动,是许多语文教师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与举措。学生通过强化与同组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取长补短,拓展思维空间,可以提高教学成效。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核心是“合作”,但是也是对“合作”理解的偏颇,让部分教师的教学活动走进了误区。部分教师认为,既然是小组合作探究教学,那么所有的任务都应该交给学生或是学习小组去实现,一些疑难点都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来突破。如果采取这样的教学理念,那么这样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无疑是不成功的,放手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并不是完全放手不管,“放”与“收”应该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一切教学活动都在教师的有效掌控之中。例如教学《背影》内容时,我设计了一组探究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看似放手不管,其实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巡视手段及时掌握着全班学生学习的进度,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整个教学活动沿着教师设计的方向有序前进。此外,在自主探究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发挥优秀生对后进生的帮带作用,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优秀生要强化对后进生的思维方式指导,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四、开展学习成果梳理,“归纳”不等于“罗列”

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得到问题答案之后,通常还有一个归纳环节。在这个教学环节,部分教师采取的方式就是在提问几个学生之后,将学生的问题进行简单罗列,草草结束了事。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归纳环节的教学工作,简单的答案罗列难以有效提高教学成果的科学性与全面性,也无法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归纳整理,教师充当指路人的角色,而不是充当裁判员。教师可以安排各个学习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在学生汇报结束之后,引导全体学生对汇报情况进行评价,依靠学生集体的智慧来进行完善和纠正,提高学习成果的科学性。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习成果的科学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归纳能力。

五、实施教学评价改革,“激励”不等于“放松”

赵州桥教案篇9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堂 变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83-02

变序教学,就是打破逐段阅读的程序,改变文章内容的结构顺序,根据课文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特点,突出重点或紧扣中心展开教学。

变序教学符合“刺激物常新”的心理学原理。它把一节课中学生精力最充沛、精神状态最好的时间用在课文学习的重点上,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非常有益。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变序教学,常见的形式有哪几种呢?

一 直奔中心式

这里的“中心”,不仅仅是点明中心思想的地方,也可以是文章的重点、高潮、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部位。由于“中心”所在的位置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操作起来又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中间切入

这是指“中心”在文章的中间。选用此法,可单刀直入,突破重点;再抓住各相关部分迂回开拓。如,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的第五自然段的开首句:“从前,这个问题也同样使我不能平静。”教学时,导入课文后,可直接切入这个句子。并引导学生:往前——理解女儿的提问:“什么是爱情……”;往后——理解爸爸的回答:“……这就是爱情”,从而抓住本文的结构特点。这种方法能使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中心,找到文章的思路,进而加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抓两头带中间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布局谋篇的。教学这类课文,可这样引导学生:首先,抓住文章开头的总起句和文章结尾的总结句;然后再把握文章中间的内容。比如,朱自清的《绿》,就可以运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进行教学。以下是笔者一次公开课的教学片断:

同学们都作了较充分的预习,知道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只差两个字,那就是——“不禁”。开头写:“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结尾写:“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那么,令作者如此“惊诧”和“不禁惊诧”的“梅雨潭的绿”,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绿呢?请同学们来看文章的中间部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同学们认真看书后知道了: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杭州虎跑寺旁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从而得出“梅雨潭的绿”是一种:不浓不淡、不明不暗的恰到好处的绿。所以,作者才两度“惊诧”。这不就是运用了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吗?

3.由果溯因

一般来说,结尾点题的文章比较适合运用此法。譬如:有位教师讲《竞选州长》,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他让学生读课文结尾:“我放弃了竞选,我偃旗息鼓,甘拜下风。我够不上纽约州州长竞选所需要的条件,于是我提出了退出竞选的声明。”对此,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既然参加了竞选,“我”为什么又要放弃?(2)“甘拜下风”是什么意思?作者用“甘拜下风”来形容“我”竞选的失败,有什么特别的含义?(3)“你的忠实朋友——从前是个正派人,可是现在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的马克·吐温”和标题下的署名“马克·吐温”是同一个人吗?围绕这三个问题,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然后,或讨论或讲解,让学生明白:“我”是“被迫”退出竞选的,绝不是“甘拜下风”。文中所谓的“民主”,实际上是“任意诬陷”。一个“正派人”是不能被资本主义政界所容纳的。

二 选点蛙跳式

根据课文要求,教学时抓住关键,直接跳到学习的重点、难点或疑点上进行阅读。以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为例,我们可以把跳跃点选在:第一个点选在:“警官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故事的开端);第二个点选在:“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开始断案);第三个点选在:“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首次变色);第四个点选在:“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二次变色);第五个点选在:“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三次变色);第六个点选在:“奥楚蔑洛夫说:‘既然普洛诃夫说它是野狗,那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四次变色);第七个点选在:“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五次变色)。这样,沿着“变色龙”——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变”的踪迹进行阅读,对小说的主题——批判沙皇专制政府所实行的警察统治的残暴会有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

三 举一反三式

有些课文几个段落的写法大致相同。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重点精读一段,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后,会举一反三,再自

己去读其他段落。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教育心理学上的“迁移”规律。它注重的是学生从“举一”中学到阅读方法,然后在“反三”中加以运用。以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为例:文章的4~5两个自然段是写赵州桥;而6~8三个自然段写的是卢沟桥。

写赵州桥是按:修建时间(605年左右)——规模(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结构特点(全桥只有一个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坚固程度(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装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这样的顺序来说明的;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时间、规模等);引用(如:“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卢沟桥”的呢?应当说无论是说明顺序,还是说明方法都基本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精读4~5两个自然段——写赵州桥的部分——进行“举一”;接下来,再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方法去读6~8三个自然段——写卢沟桥的部分——进行“反三”。

四 抓住线索式

众所周知,课文是有思路和线索的。抓住线索,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遵循作者的思路去理解文章,这无疑会提高阅读的效率。如《背影》一课,贯穿全文的线索即“背影”。文章是循着:“开篇扣题凸显背影;回家奔丧引出背影;站台买橘刻画背影;车上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的线索,来表达“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引导学生抓住“背影”这一线索,就能迅速理清文章结构,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赵州桥教案篇10

摘要:远程教育让我的教学不断走向成熟,不断展示辉煌。它让我的课堂更有生气,让我的教学更加生动,也让我的教学更加直观,还让我的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它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自信,走得豪迈。相信,在远程教育的大力帮助下,我会走得更加精彩!

关键词:远程教育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正文:

作为一名乡村语文教师,11年来,我见证了远程教育在山乡从无到有的历史,也亲身感受到它无穷的魅力,体验到它无比的优越。

它像一座桥梁,拉近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距离;

它像一场春雨,滋润了每个农村娃干涸的心灵;

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每位教育者奋然向前进。

远程教育,这种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新兴的具有如此魔力的教育手段,为山乡的教育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回首往昔,心酸的画面依旧历历在目。一所容纳近800名学生的中学校,居然没有一台电脑,更别说网络平台。仅有的一台黑白电视,也早已佝偻着身子,退出了“江湖”,到杂物室清闲去了。只有一台录音机,抱着一个大喇叭,苟延残喘。口齿不清倒还可以理解,偶尔哆嗦一下绞了磁带,那才让人心力交瘁啊。

没有办法,每次上课,我就只有拿着教材和备课本上讲台,靠自己的嘴上功夫为学生授业解惑。一张嘴、一支粉笔和几本教科书,成了我一学期忠实的侣伴。“满堂灌”,“一言堂”,无形中,我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自编自演一场又一场独角戏。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远教的春风吹进了我们山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飞进了我们学校的课堂,丰富的信息资源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远教从此成了我教学中得力的忠良,因为,它让我的教学不断走向成熟,不断展示辉煌。

首先,远程教育让我的课堂更有生气。

以前教学散文,给学生范读课文,因为没有背景音乐,气氛不够,学生难以进入佳境。现在好了,有了网络资源,我可以随意搜寻相关的音频视频,需要时,轻轻一点,柔和的乐音,陪伴着纯正的国语倾泻而出,一下子将学生带到了理想的境界,让学生接受那精美语言的洗礼。

其次,远程教育让我的教学更加生动。

在教《万紫千红的花》这一课前,我精心收集了一些色彩缤纷的花的图片,制成幻灯片。上课时,我首先激情导入:“春光明媚的三月,到处盛开着万紫千红的鲜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花的海洋,去欣赏那片万紫千红的花。”然后一点按钮,一段天籁之音飘然而出,同时,一幅幅花的图片也呈在了眼前,朵朵鲜花婀娜多姿,姹紫嫣红。学生个个大饱眼福,惊叹四起。我趁机提问:“万紫千红的花让我们惊叹,也让我们生疑:花儿为什么如此万紫千红呢?”话还没说完,同学们已经翻开课本,到课文中搜寻答案去了。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效果奇好,因为它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时,远程教育也让我的教学更加直观。

以前最怕教说明文,因为没有可以直观展示的物品和挂图,仅凭教师和学生的口头交流和想像来完成对课文的解读。记得那年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教材上只有一幅赵州桥的远景图画。当我教到赵州桥“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一处时,学生大多无法准确地认识拱圈的位置与排列,我也只有草草收场。如今,再次接触到这篇文章,我已经有了经验,先把赵州桥的雄姿展现在屏幕上,再来一张从桥上或桥下拍摄的特写镜头,28道拱圈的位置与排列一目了然,真正是“意会胜于言传”啊。

在结束了《故宫博物院》一课的学习,我干脆将自己在故宫各处景点拍摄的靓照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故宫的魅力,也让自己来了一次作秀,真是乐死了学生,美死了我。

另外,远程教育还让我的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每周有四节读报活动,每天晚上七点到七点半为读报时间。我把四节活动课分为了四个板块:周一“情感剧场”、周二“音乐时空”、周三“法制安全大讲堂”、周四“一周新闻盘点”。

在“情感剧场”这一板块中,我安排了“感恩”“友情”“爱心”之类的话题。在“感恩”这一话题中,我又具体分为了“感恩父母”“ 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几个栏目。在“友情”这一话题中,我则安排了“珍惜友情”“淡泊早恋”“与人和 睦”几期节目。通过情感的交流,让学生懂得感恩,心怀博爱,感悟人间真情。

推出“音乐时空”板块前,我先让学生写出自己最喜爱的革命歌曲和流行歌曲各两首,选出得票最多的曲目,每个星期供大家欣赏或歌唱。

在“法制安全大讲堂”中,我分期举办了“法制课堂”、“安全你我他”讲座,以图片、事例的形式向学生解读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让学生懂法尊法,也收集了一些关于“防火、防水、防电”的小常识,向学生宣传,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