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08 13:01:11

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教案篇1

1.1 有助于维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缓解其职业倦怠。建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关注教师心理问题,帮助其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以避免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从而实现缓冲教师心理压力,维护身心平衡,促进个人成长目标。

1.2 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建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健全合格人才。

1.3 有助于学校科学管理。建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可以弥补高校教师档案主要包括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和身体健康检查档案三方面内容的缺憾,有助于管理者最大限度挖掘教师的潜能,帮助教师确立科学、健康的工作理念,提升自身心理素质,进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实现目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赢。

2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原则

2.1 客观性原则。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资料应符合事实,准确可靠,客观记录。一是全面综合测评,除心理测验外还要包括自我与他人的观察评价。二是选择适合的心理测量工具。三是方法适当,使用正确,严格遵守相应规则。

2.2 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中,要以系统的观点保证所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和有序性。一是以目标为导向,规范有序地收集资料;二是资料应尽可能完整;三是要及时补充和更新心理档案资料,准确反映教师心理的变化;四是使用的测评工具尽可能前后一致,便于结果分析。

2.3 全面性原则。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所收集的资料应包含师德修养、教育机智、师生关系、教学活动及科研能力、团队合作等多方面评价,同时包含教师的个性心理差异,家庭及其社会文化环境对教师的综合影响等。

2.4 发展性原则。教师心理档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反映了教师心理活动及个性特征的完善发展。教师从岗前培训到熟练教学,其心理活动伴随着专业活动,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因此,要加强跟踪研究,以便预测并及时发现问题,为其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5 保密性原则。档案管理须严格遵守保密性原则,专人负责管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妥善保管其个人信息及测试结果等资料,非专业人员包括行政领导等不得随意翻阅、泄露教师的心理健康档案内容。不得公开教师个人真实信息,避免给教师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及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因工作等特殊需要引用咨询案例时,须征得教师本人同意,对资料进行适当处理。

3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内容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个体咨询及团体咨询等方式,综合记录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3.1 高校教师基本资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治面貌、专业背景、学历、职称、健康状况等。家庭情况包括:家庭居住地、父母健康状况、家中排行、近亲有无精神方面病史等。对高校工作的看法包括:对工作现状的满意度,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等。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包括: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和治疗,近期有无烦恼,应对烦恼与挫折的方法有哪些,是否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等。

3.2 经过标准化信效度检验的心理测评量表。主要是:心理卫生综合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健康问卷(GH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

个性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16PF)和艾森克个性测验(成人)(EPQ)。

家庭功能与家庭关系评定问卷:家庭环境量表(FES)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

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测查:总体幸福量表(GWB)和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

其他心理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心理弹性量表等。

3.3 个体咨询辅导记录。咨询员对每次咨询做详细记录,内容包括咨询时间、地点、咨询师、来访者、主诉内容、观察印象、交谈情况、心理问题的性质、咨询建议、评价效果、反馈信息和转介情况等。

包身工教案篇2

(1)制定完善的专业实践培养方案

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比重缺乏,高职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培养方案,需遵循单项培训到综合实训、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整个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认知教学、操作技能培训以及综合能力实训三个模块。认知教学环节通过专业教育、专家讲座、企业认知实习以及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应用领域与所需专业技能。操作技能培训模块一般包含基本专业技术训练与专业技术运用两个环节,通过测量实训、课程设计、材料检测、模型制作及工种实训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基本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实训模块,通过工程资料管理与质量验收模拟、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模拟、企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形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实现从学校进社会的平滑衔接,为学生成为合格的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试验员、资料员、测量员、建造师助理等做好准备。

(2)搭建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网络

高职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管理具有一定复杂性,因为实践实习具有地点分散、需保障安全性以及企业实习相关政策不完善等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可以构建由驻地、网络以及流动工作站组成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起到实践计划以及监督实践过程的作用。在学校实习较集中地区或企业设立驻地工作站,在实习较分散的地区建立流动工作站,分别由专门教师进行巡检与指导,并搭建网络平台包括实习流程控制、远程指导以及网络会议等环节,最终保障实践教学效果。

(3)建立灵活的考核机制

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需做到公平严格且灵活,考核应由校内外专家共同完成,同时采取实践教学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学生最终成绩由出勤率、现场表现、实习作品以及实习答辩四部分组成,现场表现主要综合考虑学生动手、管理、创新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实习作品包括实习报告、制作成果以及实训操作考核表等。

(4)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

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应注重师资力量、教材编写和实践基地三方面的建设。教师队伍主要包含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可以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模式,专业教师在专业培训、挂职锻炼、实习指导、现场技术服务等过程中提高自身工程实践水平,兼职教师一般是企业里的骨干人才,实践经验丰富,学校需适当增加兼职教师比例同时通过一定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实践教材宜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及时更新教材中的规范、工艺和方法;实践基地的建设包括校内与校外两方面,校内基地的硬件建设应尽量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相符合,同时需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利用更多的校外实践基地资源改善学生实践学习条件。

2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1)选择合适的案例

土木工程专业课之间相关性较大,选择合理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掌握多门专业课的知识点,例如,课堂讲解基础工程中的地基处理知识点时,可以设置一个包含土力学、土木工程施工、建筑结构和力学在内的多门课串联在一起应用。所选的案例应具有针对性、真实性、典型性和含蓄性。案例教学应该取之于实际的社会企业或者工程案例,并且案例的选取应该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选取符合自身学生学习状况的案例,没有必要全部选取一些国际通用的典型案例。另外,案例教学一定要模拟实际,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体验,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在实际中学习知识。

(2)对案例的解析

案例选定后,教师要对案例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掌握,选择中心论题,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对课堂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让学生独立进行案例分析,问题寻找,独立提出一整套可行的解决方案。

(3)充分体现教师的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的身份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独立或者进行合作式的思考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同时教师要让出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通过提问,质疑,使案例讨论深入、激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该尽量减少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独立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在不断的讨论优化中得出可行的方案,教师起到指引正确方向的作用。

(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案例教学要想发挥出作用,必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因此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动员,学生要准备充分的材料,分析出问题之间的内外联系,促使思维不断深化,得到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知识,最后将这些理论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3关注人文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是从事土木工程建设之类的工程技术工作,土木工程建设不仅是一项技术任务,也是一项具有艺术气息的工作,有着美学气息的工作者才能创造出有艺术气息的建筑作品。当前的土木工程专业过于注重技术培养,学生缺乏艺术和美学气息,不利于学生的工作。土木工程的课程设置应该加入艺术理念,对学生加强艺术理念的培养。高职院校应该增加相关的艺术课程、美术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具有一种高的审美意识和标准。另外,也应该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具有充分的人文气息,这样的学生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具有高的人文情怀和艺术气息的工作者,再加上过硬的专业技术,这样的人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

4结语

包身工教案篇3

关键词:教案 教学设计单元包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是主体,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特别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单元包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成果,它有助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与评价,标志着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新的发展阶段。

一、教案解读

1.教案的定义

教案是指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上课的重要依据,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可分为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有时仅指课时计划,一般包括班级、学科名称、课时和教学目标、课的类型、课的进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作业题、师生活动设计)、教具等。

2.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格式

(1)教案所包含的内容。课题(本课名称);教学目的(称教学目标,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课型(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课时(属第几课时);教学重点(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教学难点(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教学过程(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作业处理(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板书设计(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教具(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2)教案编写的格式(请参照表1)

3.教案的思考

教师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课程计划机械地对上面的表格进行“填写”。教案的编写完全是为了教师的教,也就是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学和学生的发展及学习需要。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个性,更难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还束缚了教师的思想,使其成为一成不变的“播种机”。因此,就要对传统的教案进行“思考”、“反思”,保留精华,剔除不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容,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呼唤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想,教学设计单元包就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的体现。

二、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概念、内涵及基本组成

1.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概念及内涵

余胜泉等认为“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教学设计单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是为实现特定学科单元教学目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一套相互关联的课程单元教学规划和支持材料,包含了借助于以多媒体网络为主的各种媒体实现的以学习活动为核心的多重教学活动支持的资源,主要由教学情境问题定义、教学活动设计规划、教学课件以及可以链接与嵌入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组成”。

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内涵。教学设计单元包是教育信息化推进和信息化教学普及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含义也在逐步丰富和发展。教学设计单元包概念的发展,是以教学课件、学习资源、教学工具、学习工具和评价表等概念的发展为基础,以数字压缩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实条件。其主要内涵有:(1)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基本观念是大教学观、学习化课程观,基本立场是以人的学习为本,全面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展开;(2)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本质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规划的一种物化形态;3.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基本内容是涵盖教学目标情境化问题和丰富多样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4)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构成包括支持学生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的辅材料,主体部分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5)教学设计单元包的使用与发展要考虑借助各种媒体的形式予以实现,在信息化浪潮中,教学设计单元包要以多媒体网络为主流媒体;(6)教学设计单元包的主体是学习者,学生是学习者,教师也是学习者,教师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基本组成

教学设计单元包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定义、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分析、具体的教学流程图。

(2)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专门为教学活动开展而设计的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或应用软件,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等的集合体。目前,人们通常用Powerpoint、Flash、FrontPage等多媒体编辑软件作为基本的技术平台来开发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在为学生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由教师自己制作,也可以是商品化软件,制作的软件不一定很精美,但一定要符合教学的需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及较强的实用性。

(3)学生作品范例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作品(包括作品的格式、评价量规,所使用的软件环境等)。学生作品一定是学习小组制作完成,教师在提供范例的同时要强调只是为学生或学习小组完成学习作品提供一个参考,对学生或学习小组完成作品给一个“模版”,要鼓励学生创新而不是“框”住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逐步达到和体验完成作品的快乐,在做中学。

(4)学习资源是围绕教学开展收集和整理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教师收集到的供老师教学备课用的资源,还包括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资源、作品等。收集到的资源需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整理,便于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延长资源的生命力,增加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

(5)活动过程模板(如实验报告模板、信息调查模板),根据学生主题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填写一些调查表、实验报告、记录单、活动评价表等。教师要事先准备好这些学习记录表单的样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利用表单模板填写,这样有助于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任务本身,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由于任务的多样性以及个性化,有些记录表单教师无法预先设计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

(6)活动过程评价量表,在教学活动展开中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对参与活动学生的观察评价、问卷调查等)、评价的对象(学习的差异、情感差异、信息处理能力差异等)、评价量表、评价数据、对评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一般在课堂教学展开中,包括对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主要是课堂参与、协作学习过程中对小组的贡献、完成任务的情况、学习过程的态度与兴趣)、学生作品等进行评价的具体项目及标准,这些量表包括课堂观察表、学生互评表、自评表、教师评分表等。

三、教学设计单元包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采用山东淄博实验中学语文组周江老师完成的“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单元包,在《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上,这篇论文是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完成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具体以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框架问题(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为设计思路展开的。

1.“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及基本组成

“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的教学设计单元包是以可视化的文件夹的形式存放各种资源的,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效能工具软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以“教师个人数字资源”文件夹(即为教学设计单元包)为核心,并分门别类地将各种文档或资源放入相应的文件夹类别中,其中子文件夹有:(1)版权信息;(2)图片声音(包括图片、声音、视频);(3)学生范例(包括学生演示文稿、学生网站);(4)单元支持(包括评价工具、学生支持、教师支持、单元计划)。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设计单元包文件夹如下图。

2.“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单元包内容的分析

(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成果――教学设计单元包。教学设计单元包需要教师考虑教学当中的方方面面,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论进行学科领域的设计(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主题、学习目标要求);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具备对文学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深入社会调查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或书籍查找并筛选资料的能力、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能力、制作个人网页的能力、有较强的组织、编辑资料的能力、课程标准的研读、教学反思(差异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本质就是基于问题化的设计,提出有意义和有价值问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深层次建构。按照基于问题的设计思路,框架问题包括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参照表2。

(2)学习资源的设计和使用。教学设计单元包中有教师支持材料、学生支持材料、学生作品资源包括学生演示文稿和学生网站、印刷资料(四本爱情小说)、辅助材料(电脑、影碟机、投影仪等)、网络资源、其他(莎士比亚全集、《霍乱时期的爱情》,光盘《魂断蓝桥》)、帮助学生完成问题或任务的各种评价工具(对演示文稿、对出版物、对网站或网页、其他评价)等。

3.教学过程的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认知工具的使用、学习情境的设计等)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体现教学单元包的核心思想和具体内容,例如,利用教师演示文稿,提出本单元的基本问题,介绍单元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初步讨论所提出的基本问题,明确研究的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影音资源,查找资料,分小组自主研究,通过对所选择的爱情故事的“故事背景、爱的开始、爱的进行式、爱的阻力、爱的结局”这五个方面对爱情故事进行分析);分小组进行研究(分头搜集资料,集体讨论,分析整理资料,资源共享);要求学生制作演示文稿;组织一场辩论等,这些都是教学单元包的内容,要一一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四、在教学设计单元包中看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从教案到教学设计单元包是教师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教案侧重教授知识的梳理以及对教材的重新组织;而教学设计单元包侧重教学活动与教育资源的设计(除了教学设计方案,还要包括学习活动、教学活动过程实施方案、学习资源、评价量表、实验报告模板等一切与教学相关的材料。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培养和知识深层次建构的发展为核心、促进学生高效率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从教案走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

1.教案与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比较(参照表3)

2.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学生作品规范、范例、教学课件、评价量规、教学支撑材料、参考资源、单元实施方案;(2)学习任务与问题设计;(3)学习资源查找与设计;(4)教学过程设计;(5)学生作品范例设计;(6)评价量规设计;(7)单元实施方案设计;(8)教学设计过程的评价与修改。

3.教学设计单元包对教师信息化设计能力的提高

教学设计单元包被认为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成果,教师“领会”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内涵”,“吃透”教学设计单元包的“精髓”,在教学实践中设计进而实施教学设计单元包,并在实施前、中、后三阶段对教学设计单元包进行反思和修正,对于教师信息化设计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教学设计单元包中蕴含着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单元包体现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精髓,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过程蕴含着新教育思想,其中主要体现了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思想,余胜泉教授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教师通过设计“教学单元包”来强化自己对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的运用,在于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又可以通过新理论进一步促进教学实践,如此反复信息化设计能力将得到不断的提高。

(2)教学设计单元包的“问题设计”有助于教师信息化设计能力的提高。余胜泉教授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先进教育理念(尤其是建构主义)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以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这表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模块是问题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激励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课程问题来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具有“问题意识”,通过从“教案”设计到“教学设计单元包”设计的“训练”,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成果(教学设计单元包)、案例(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和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介绍,相信广大教师对于教学方案的编写一定会有全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束缚,不再只是把传递系统的知识作为方案设计的惟一目标,不再只是为了方便自己的“教”而设计,而是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把“问题”的设计(任务驱动)提上“日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媒体工具,为学生的学习创造真实的情境,把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是真正的为了学生的“学”而进行设计,既教给了学生基本知识,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同样,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五、结语

教案越来越不能适应教学的发展,它严重束缚了教师的创造能力,更不利于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出现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带来了“新理念”、“新思维”、“新工具”,教师从传统教案编写上升到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促进了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下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严寒冰.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周江.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电化教育研究,2003(4).

包身工教案篇4

利用JACK仿真软件,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和模特法,对某制造企业现行作业流程进行分析,建立虚拟模型,设计仿真实验,分析现有物流设备的缺陷,并提出改进方案,使作业人员以更合理的动作完成相应作业,从而降低工人的疲劳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为工业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JACK;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正在逐步深入,有力促进了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则从宏观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需要,必将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化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JACK软件,构建仿真实验操作环境和实验对象,模拟制造业中工艺器具、作业设备和作业人员。目前常用的人体物理模型主要包括人体测量学模型、生物力学模型和人机界面模型[1]。JACK软件是成熟的人体仿真模型与工效评估软件,它包含了基础人体测量数据、劳累程度等医学及生理学参数,它可以用来研究虚拟人体与虚拟环境的动作分析[2]。Godwin等[3]研究了铲运机作业人员的姿势和视线的关系。

一、实验数据采集

某制造业生产车间的作业流程主要包括修整、清洗、检验和包装等手工操作,其他工序由机器完成。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原材料需从一个工作地不断地运到下一个工作地,搬运次数较多。对搬运的改善是提高效率、降低作业人员疲劳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对物料搬运设备进行优化是主要改善方向。该企业现有物流搬运设备长0.8m,宽0.6m,高1m。长宽各两根铁杆组成矩形主框架,有四个活动轮通过高1m的铁杆连接主框架四个角。主框架面有两个平面分割成三份,最上面的平面可以放置工件。作业人员身高在1.65~1.75m,物流搬运设备高度在操作人员腰部左右。工件平放在设备上距离工人较高,而轴承套加工要求较高的精细性要求,工人操作时需要弯腰45°~60°。且工件的长度较小,所以在大量的装卸过程中,工人需要伸直胳膊抓取才能完成,MOD分析[4]如表1所示。

二、改进方案设计

在现行的作业方法中,作业人员的手工作业主要包括修整、检验和清洗,需完成弯腰、直立等往复动作,为降低其疲劳强度,同时提高作业效率,拟增加物流搬运设备高度。根据人体测量学的相关数据,由作业人员的身高范围计算得到肩臂最佳工作范围重合高度在1.09~1.36m[6]。因此作业设备的初步改进方案将物流搬运设备高度增至1.2m。待搬运工件宽度在0.04~0.05m,作业人员在搬运或卸载过程中需直视工件表面。已知身高参数的站姿肘部适宜工作高度为1.0~1.5m[6];为了避免工件的碰撞,且方便作业人员抓取工件,设备宽度初步设计为0.6m。因此,作业设备初步改进方案尺寸为:长1m、宽0.6m、高1.2m。

三、优化仿真

根据作业人员的平均身高,将模型的身高设为1.65~1.75m,应用JACK建立虚拟人体模型,如图1所示。根据物流搬运设备的初步改进方案,利用JACK软件结合虚拟人的位置,建立虚拟作业设备,构建虚拟作业环境,如图2所示。根据现行的动作分析结果,可以将操作者使用物流搬运设备的上身动作,分解为头、手、手腕、肘、肩膀、腰部的各个分动作,利用JACK分别对改进前后的动作进行模拟。作业位置关系对比如表2所示。新方案下作业人员作业MOD分析如表3所示。现行方案和改进方案MOD分析对比如表4所示。通过改善物流搬运设备,作业人员完成相同工作时间降幅达到45.7%,动作数降幅达到43.7%,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包身工教案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特征;形式Case teaching high school geography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

【Key words】The cas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 In the form of 1案例教学的特征

案例教学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案例所含地理原理进行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与其它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间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所具有的特种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特征如下:

1.1教学过程开放。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1.2学生自主学习。案例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案例内容、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观点等方面都可发挥很大的目主性。

1.3探究性。案例教学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围绕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完成探究内容的确定、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学生敏锐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1.4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思想的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寒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另外,许多尝试按教学的教师都认为案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剂良方。真实的案例更能让学生产生与案例角色有情感联系的意识,将自身融人案例情节和角色,这时教师进行思想教育自然是水到渠成。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两种形式

高中地理教学仍然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做基础,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比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明显提高。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案例教学是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决策能力的途径之一。案例的使用有不同方法,这里时论两种,一种是分析型,一种是决策型。分析型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是:阅读案例一案例分析一内容扩展。下面是环境教育的一个案例(缩略):

在北京市郊区的杨镇有一片面积近3000的湿地。一家开发商看中该地区,准备在此开发建设“京东大芦荡休闲旅游度假村”。该消息传出后,当地村民十分高兴,并纷纷积极配合开发商的征地工作,井希望将来能到度假村工作。但是,环保志愿者得知该消息后,却纷纷为这片湿地的命运担忧。当环保志愿者多次赴现场进行考察,四处奔走,先后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保护这片湿地。最终,当地政府对该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采纳了环保志愿者的建议。

呈现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事件中不同的角色所持观点各不相同,所采取的行动亦各不相同。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持那样的观点,采取那样的行动,又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冲突呢?然后安排学生对环境事件中色的身份、行为、观点及行为后果进行行为价值分析,了解人的环境价值取向起着什么作用。最后安排学生分析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及价值观取向。

这段教学的基本结构如下:

内容目标:国民环境行为价值分析

案例:要湿地还是要度假村?

案例使用:分析案例中不同角色的行为反映出的环境价值观

结论:环境价值取向起着决定作用扩展:从环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并认识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

分析型案教学需要教师从案例中,提取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基本原理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一步步学习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判判断方法。

决策型案例采用分段式学习方法:案例(部分)呈现一提出问题一学生思考、判断、决策一案例(部分)呈现一检验判断或决策。这种学习的特点是案例本身为学生留下疑问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判断和决策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是曾在教学中使用过的案例(缩略):

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偏西的河套平原上,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市区人口目前已超过100万。包头是“包克图”的转音,意为“有鹿的地方”。1750年仅有600户人家,1938年设市,1957年建设大型钢铁公司后,城市规模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对包头钢铁公司的选址问题进行了综合比较,提出了三个规划方案:

A、包钢在河西,新城在河东,新城近包钢,距旧城14-20公里;

B、包钢建于离旧城不远的台地,周围发展为新城,远期可与旧城连成一片成为一个整体;

C、工业区、新城、旧城分散布局。

教师根据案例提出问题:根据工业区位原理,比较包钢选址三个方案各自的优势和问题,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最好?为什么?当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后,教师继续呈珊案例的结果部分。

包身工教案篇6

关键词:档案 听障儿童 听力语言康复 助听器

建立听障儿童康复档案工作,是听障儿童康复教育工作的需要,特别是个别化教育的需要。因为听障儿童不仅存在听力、语言上的差异,同时在致聋原因、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和相关需要。正因为有差异性,因此,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不能采取统一模式,而应采取个别化教育,贯彻落实个别化教育的基础是必须对每个听障儿童建立档案。

1.建立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的意义

档案的建立是康复管理工作的需要,更是教育康复质量得以提高的保证。

1.1有利于教师全面正确地认识听障儿童

听障儿童听不见,导致他们心理发展缓慢。要是档案详细记载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成长进步的过程。就可以帮助每一位教师对所教的听障儿童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1.2有利于明确听障儿童的康复目标及研究目标实现的措施。

听障儿童康复的培养目标是听障儿童康复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听障儿童听力、语言、智力及个性特征各有不同。在总目标的前提下还应该有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要求。档案的建立为明确具体目标提供了依据,目标实现的措施实际上就是有效的康复过程。档案提供的每一个听障儿童特点,为教师针对性研究康复措施给予了方便,有利于教师把康复规律与听障儿童实际结合起来,实现康复目标。

1.3建立档案工作是教师工作的需要

听障儿童康复工作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工作,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热情,还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在档案建立过程中要求教师细致观察、详实记载、全面分析、制定计划。而制定和实施详细计划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与档案的建立、研究、利用有关。

1.4建立听障儿童康复档案是康复工作考核管理工作的需要

考核和管理,是听障儿童康复档案又是考核与管理的产物,并为考核与管理服务。因为管理是目标的管理,考核是围绕康复目标有针对性的考核,这些都来源于档案。

2.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的内容

2.1听障儿童入训前的基本情况

听障儿童基本情况的资料:听障儿童的病历(包括出生时的情况、现在的身体情况、致聋原因、时间心以及治疗情况),家庭情况(包括父母的文化程度、健康情况、家庭中有无耳聋史),听障儿童的个性心理(包括了解听障儿童的心理特征、性格、爱好等)。资料来源于询问、观察、填表、调查以及医院的病历。

2.2听障儿童入训前的听力、语言、学习能力情况

这是听障儿童康复档案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听障儿童康复起点的重要环节。

2.2.1收集听障儿童听力检测及听力补偿的资料、有关评估资料。

2.2.2听障儿童的语言测试资料包括:语音、词汇、理解性语言、表达性语言四个方面的内容。对语言和词汇的测试分为:模仿能力、认读能力、听辨能力。对理解性语言和表达性语言的测试分为:理解音节的多少,表达音节的多少。通过现场的录音,家长的密切配合,初步判断出听障儿童的语言水平。得出言语评估的资料。

2.2.3关于听障儿童学习能力的测试资料:主要是采用《希一内学习能力测试》,它通过穿珠、记颜色,辨认图、看图联想、折纸、短时视觉记忆、摆方木、完成图画等活动,让听障儿童动手、动脑,测试出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

2.3听障儿童康复计划和考核情况的资料

2.3.1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以一学期为准,短期计划包括月计划、周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听训和语训的内容、安排、措施。

2.3.2我们是分级分段考核。一共分三级,每级有八级,每段均有自已的康复要求,合格一段,上升一段,训练效果好的可上升多段。每个听障儿童考核的结果需存入档案。

2.4离园报告及走向的有关资料

离园报告是指听障儿童离开康复中心时的总结报告。它包括离园的原因、康复的情况及走向。原因指康复已达标、家庭原因、听障儿童本身的原因。走向指上正常小学、幼儿园、学前班、回家训练或上聋校。

2.5随班就读跟踪调查的资料

主要是对听障儿童在普小的情况进行调查的资料。包括学校环境、教师态度、听障儿童的适应能力、学习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家长的普校教师的意见。

3.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的管理工作

3.1分类建立档案目录。以年为单位,分类进行编号,方便查找。

3.2档案一般复制两份,教师和档案室各一份,有利于防止档案流失和方便教师工作。

3.3建立档案的进出制度。为了妥善保管好听障儿童档案,一定要建立档案的进出制度,由专人负责在一定的时间内向老师和有关人员收集资料,并进行分类归档。借出档案时,要写清借物人的原因,并及时归还档案。

3.4定期研究档案内容及有关的综合资料。听障儿童档案不是一次就能完善,它需要不断地研究改进,使档案更科学。

3.5要善于将死档案变成活档案,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3.5.1档案是由文字叙述的、是死的;要活用它,就要充分利用档案考察教师工作,研究听障儿童康复的规律。

3.5.2要通过建立档案,促进教师平时认真观察、善于记录和完善教育康复工作。

3.5.3通过档案评估教师教学、教研工作。及时肯定教师的经验和成绩。

4.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的利用

4.1利用档案为康复研究提供依据。通过档案提供各种数据,来分析探讨一些问题,总结康复工作的规律。

4.2利用档案进行全面教育质量的管理。档案的建立是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教师是从档案的实际出发,根据听障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制定训练计划,提高听障儿童康复的质量。

4.3利用档案可以促进教师敬业精神。档案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长期、细致而又严肃的工作,它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工作作风。档案工作可以培养教师的耐心、恒心、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观察听障儿童到听障儿童制定训练计划,都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通过档案工作的建立和管理,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

综上所述,建立和完善听障儿童康复档案工作是一项特殊的、至关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完善,使档案工作求真、务实。要充分利用档案的建立和完善,搞好管理工作,提高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虹,姬瑞环,《档案管理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2.韦小满,特殊儿童心理评估,华夏出版社,2006

包身工教案篇7

近些年来,案例教学的提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中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的研究文章中。在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使用案例教学,可以从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修订本算起。该大纲规定,在高三年级开设地理区域研究的选修课,其中包括“中国国土的整治和开发”的内容。大纲要求结合东北、黄淮海平原、南方红壤丘陵低产区、黄土高原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柴达木盆地、长江三峡、西南地区八个典型地区的具体事例来学习我国的国土整治和开发问题。

当时的大纲和大纲学习指导中都没有出现“案例”的字样,但是《学习指导》中把“采用了原理与事实之间的新的联系方式”作为该大纲的特征之一,而这种“新的联系方式”就是“鼓励采用典型个案或例子说明基本原理”。2001年,教育部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进行再一次修订时,正值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被吸收到修订的大纲中。“中国国土的整治和开发”仍作为选修课,但改为“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案例研究”,这是第一次在教学大纲中使用“案例”一词。该大纲与1996年版大纲的另一个不同,是把案例所在的区域名称从“教学内容要点”中删去,只在“知识要求”中规定了必学的案例,并在该区域名称后面加上了“等”字。

比较两个教学大纲可以看出,后者对教学要求的表述更接近案例教学的本质。首先,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定位在对某个具体区域整治和开况的了解,而是定位在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典型问题的了解上;其次,除了“知识要求”中规定的案例外,鼓励教师使用其他案例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开放。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区域发展部分的教学要求中,继续提出案例教学的要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并规定本部分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

课程标准对案例教学的体现与现行教学大纲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一是由于区域发展内容的教学由选修变成必修,实际上使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二是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学的区域案例。虽然在大多数实验教材中,很可能仍选择现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那些案例,但课程标准的开放对促进高中地理课程的进一步开放和适应各地区具体地理情况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更加明确地体现了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学习原理而非仅学习具体区域”的实质。 二、作为学生研究对象的案例

在教学中,案例的使用经常会被泛化,只要是用于教学的实例,如教案、教学体会、教学实录等,都可能被称为“案例”。为了区别教师经常使用的各种例子,本文将“案例”界定为用于学生探索学习用的专门实例,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它具备如下特征:

1.情境化

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引用一些鲜活、真实的实例,但这些实例往往不具备情境性,如在讲“人口迁移”问题时,可以使用从我国温州地区到法国巴黎打工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在巴黎逐渐形成了一个“温州城”的事例。一般教师会把这个实例作为“举例”讲述给学生,而且不可能讲述得比较详细。如果把“温州城”事例加工成案例,使其成为一个有迁移背景、具体时间、地点及移民生存状况等的描述,就具有了“情境”。情境化是案例的突出特征。

2.典型性和针对性地理案例是根据教学目标整合过的一类教学资源。专门为教学开发的案例都有明确的重点,有清晰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获得充足的教学案例,自己开发教学案例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即使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使用的也大多是一些未经加工的素材,如新闻报道。尽管这些素材也源于现实生活但它并不是专门为地理教学准备的。如果教师使用这些素材作案例,需要在选择时充分考虑素材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或者稍做加工,使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

3.内容丰富、相对完整地理教学案例从一开始背景的交代到问题情境的描述是相对完整的,有比较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对一个点、一个具体区域、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能设身处地地把自己置于案例的特定情境中去思考、去决策。一个出色的案例提供的是一个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存在着从各个侧面分析解释的可能性,内容的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

4.可读性强优秀的教学案例常能吸引学生阅读。案例的情节、所给的材料和叙述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案例的可读性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既然案例的使用者是学生,如果学生对阅读案例失去兴趣,案例就会失去意义,所以案例应有既能令人愉悦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经验的价值。 三、案例教学的特征和形式

1.案例教学的特征

案例教学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案例所含地理原理进行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与其它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所具有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特征如下:

(1)教学过程开放。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2)学生自主学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真正被关注的中心,教师的角色就是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精神,鼓励学生自主的思考、自主的交流、自主的学习,并进行总结或提炼要点。案例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案例内容、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观点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大的自主性。

(3)探究性。案例教学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围绕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完成探究内容的确定、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学生敏锐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4)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思想的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另外,许多尝试案例教学的教师都认为案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剂良方。真实的案例更能让学生产生与案例角色有情感联系的意识,将自身融人案例情节和角色,这时教师进行思想教育自然是水

到渠成。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两种形式 高中地理教学仍然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做基础,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比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明显提高。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案例教学是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决策能力的途径之一。案例的使用有不同方法,这里讨论两种,一种是分析型,一种是决策型。

分析型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是:阅读案例一案例分析一内容扩展。下面是环境教育的一个案例(缩略):。

在北京市郊区的杨镇的有一片面积近3000亩的湿地。一家开发商看中该地区,准备在此开发建设“京东大芦荡休闲旅游度假村”。该消息传出后,当地村民十分高兴,并纷纷积极配合开发商的征地工作,并希望将来能到度假村工作。

但是,环保志愿者得知该消息后,却纷纷为这片湿地的命运担忧。当环保志愿者多次赴现场进行考察,四处奔走,先后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保护这片湿地。

最终,当地政府对该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采纳了环保志愿者的建议。

呈现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事件中不同的角色所持观点各不相同,所采取的行动亦各不相同。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持那样的观点,采取那样的行动,又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冲突呢?然后安排学生对环境事件中色的身份、行为、观点及行为后果进行行为价值分析,了解人的环境价值取向起着什么作用。最后安排学生分析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及价值观取向。 这段教学的基本结构如下:

内容目标:国民环境行为价值分析

案例:要湿地还是要度假村?

案例使用:分析案例中不同角色的行为反映出的环境价值观

结论:环境价值取向起着决定作用扩展:从环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并认识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

分析型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从案例中提取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基本原理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一步步学习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判断方法。

决策型案例一般采用分段式学习方法:案例(部分)呈现一提出问题一学生思考、判断、决策一案例(部分)呈现一检验判断或决策。这种学习的特点是案例本身为学生留下疑问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判断和决策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是曾在教学中使用过的案例(缩略):

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偏西的后套平原上,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市区人口目前已超过100万。包头是“包克图”的转音,意为“有鹿的地方”。1750年仅有600户人家,1938年设市,1957年建设大型钢铁公司后,城市规模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对包头钢铁公司的选址问题进行了综合比较,提出了三个规划方案:

A一包钢在河西,新城在河东,新城近包钢,距旧城14—20公里;

B一包钢建在离旧城不远的台地上,周围发展为新城,远期可与旧城连成一片成为一个整体;

C一工业区、新城、旧城分散布局。

教师根据案例提出问题:根据工业区位原理,比较包钢选址三个方案各自的优势和问题,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最好?为什么?当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后,教师继续呈现案例的结果部分。

1955年,由苏联专家组确定采取A方案,该方案的优点是占用良田较少;新发展的居住区(新城)受工业污染影响较小(以河流为防护带);利于大型钢铁企业发展。受该方案影响,包头市目前城市中存在的问题是新旧城分离,交通联系东西过长,不方便。……

比上述活动更为开放的学习方法是教师只提出问题,不提供备选方案,直接由学生进行决策。支持这个案例教学的地理理论内容,可以安排在案例出现之前,也可以安排在活动之后、结论之前,还可以把原理的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与实际发生的状况做比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己的研究活动中理解相关的地理原理。 四、案例教学推进地理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

新课程标准只提出使用案例学习的要求而不规定具体案例的做法,不仅对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开放性有积极意义,而且为推进高中地理评价方式的改革打开了新的思路。以高中会考为例,现在对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成就的评测主要以统一的知识内容和材料为主,例如下题:

读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影响上海宝山钢铁厂发展的因素是:土地、水源、市场、技术、能源、矿产、劳动力、农业基础、工业基础和交通等,将属于上海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因素填入空格中:——。

2.上海钢铁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上海工业地域的形成,增强了上海的经济实力。下列工业部门与钢铁工业在生产上联系密切的是:()

A.造船厂B.面粉厂C.织布厂D.机械厂

案例学习的特点是以理解、掌握、应用地理原理和地理思想为主,案例本身只是学习的工具,而不是要学生背下的内容。课程标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规定的开放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案例学习同一地理原理的现象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区域发展学习或其他地理原理学习成就的评价,就可能增加更为开放的方式,例如,采用如下的问题方式:

休闲与旅游:

使用你研究过的例子,解释旅游为一个地区带来的利弊;

国家公园可能遇到来自不同群体不同观点的冲突。举出你研究过的相关例子;

发展中国家开办的旅游有利有弊。使用你研究过的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例子,解释这个论点。

这类题目可以用于使用任何具体案例学习的学生,因为评价的是学生对旅

包身工教案篇8

【关键词】 教学档案;教研室管理;教学管理;改革

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度发展和改革,教学档案在临床教研室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我们不能不正视教学档案在临床教研室管理中的巨大价值。只有正确认识到教学档案在教研室管理中的巨大作用,临床教研室的管理工作者必须正确的认识教学档案本身的巨大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对教学档案负责,才会真正的对这项繁杂枯燥的工作认真负责,才能在工作中找到真正的乐趣。本文将从教学档案自身的一些特点及教研室管理工作着手,简要的论述教学档案在临床教研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 临床教研室教学档案的主要内容

临床教研室教学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①教研室的概况和工作。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了教研室的历史沿革和现状、教研室现有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教研室工作计划和总结(如教学经验总结、教师教学总结、实验或是实习报告、教学检查、教书育人总结等)、课程设置情况、教研室的活动记录(如文字、图片、资料、摄像录音等)、教学研究改革、教师敢为责任制和内部规章制度以及集体或个人的获奖材料等。②教学的基本文件和教学任务。各专业、各层次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试验大纲及实纲、各专业的授课计划设置;教学任务书和教学任务统计表、教学计划进度表、教学实施方案、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和实习报告总结。③教材的选取和利用情况。教学档案要详细的记录历年使用的教材目录及样本分别适用于哪个年级和专业,并要记录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教学参考资料。④实验、实习情况。教学档案要认真详实的记录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例如实验室概况、实验室有关规定和条例、实验室管理及实验室中固定资产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磨损情况、优秀典型的实验报告、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教学档案除了包含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之外,还囊括了教师基本情况和信息、教研科研及学术水平、教研室的制度(如会议和学习制度、听课制度、教研室手册制度等)、各种往来的文档、学生历届的考试试题及成绩报告单和其他需要归档的教学文件和材料

2 临床教研室教学档案的特点

从临床教研室教学档案所包含的内容就可以简单的总结出教学档案的主要特点。首先,教学档案具有连续性。是教研室对历年教学成果的连续不间断的记录。其次,教学档案具有广泛性,它几乎包含了在临床教研室里发生的所有事情。再次,教学档案具有严格的条理性。不同的情况要进行不同的归类整理。当然,临床教研室的教学档案还有其他特点,这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发现

既然临床教研室教学档案包含了如此繁多的内容,它的存在就必然有与之相应的价值。认真的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对临床教研室的管理共做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教学档案可以为学校学院的教学档案建设提供详实可靠的图文资料 由上述教学档案的内容可以看出,教研室的教学档案是收集并归纳整理各方面基本资料后形成的,教学档案的条理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临床教研室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详实可靠完整的教学档案可以为教研室的管理部门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制定完善的课程计划、有效地改进管理方法、提出更加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等提供有力的证据,同时也可以为临床实验室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教学档案也是临床的教研室了解教研室师生基本情况的主要途径

2.2 教学档案是临床教研室对外界进行宣传及与外界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 教研室的管理工作是依靠教学档案进行的,而教研室工作效率的高低及工作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做好教学档案工作,有利于临床教研室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可以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3 教学档案可以为临床教研室进行教学安排和设置提供参考 教学档案记录着临床教研室教学管理工作的点点滴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教研室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由前文可知,教学档案是对教研室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设置、教学的过程途径及教学中的有点和不足的真实记录。可以这么说,教学档案既来源于教学活动,同时又可以为教学组织工作提供依据。教研室的管理工作者可以依据前期的教学档案,因时而异的制定新学期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工作能够更加趋向完善和成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4 教学档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教师的不断发展 教学档案不仅记录着学生的成长历程,也记录着教师的不断发展。临床实验室可以定期的向教师推荐优秀教师的授课记录,教案及课件,让年轻和经验不足的教师从中吸取经验,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针对性的备课、授课,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另外,教学档案也记录着教师的平时表现和工作态度,在教师评职称时可以提供有利的依据。

综上所述,教学档案是临床教研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室管理工作者要真切的认识到教学档案的重要作用,并依据教学档案不断调整教研室的工作计划,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琳.教研室教学档案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3).

[2] 刘涛先.浅谈教学档案在临床学科教学管理中的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3(12).

[3] 蒋业贵.浅谈临床教研室教学档案的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2008,22(48).

包身工教案篇9

【关键词】秘书基础;案例教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所建议的答语是: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训练教师。”为社会培养更多“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是秘书专业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必须在继承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更多的采用现代教学法。本文就案例教学法浅谈一些感想。

传统教学法以课堂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理论知识的集中传授有其优越性,但是针对《秘书基础》课程的特点,有其天然的不完整性。在其中注入案例教学法,是对该课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这种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直接的经验来学习,所学到的就是自己直接的第一手的第一手的经历与技能。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全堂填鸭式讲授变为指导、引导学生思考、总结。

案例教学是美国哈佛大学于19世纪70年代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后来相继被运用于哈佛医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在于课堂与社会紧密联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教学方式的一次重要革命,创造了哈佛商学院的奇迹。所谓案例,是指包含有问题或者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案例本身的故事、情境、典型、描述等是关键。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可以说,案例就是一个工作记录,是秘书面对困境做出决策所依赖的事实、认识,甚至某些偏见。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真实而具体的事例,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相当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考虑其后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在具体的教学运用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恰当的案例?怎样有序的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怎么评价学生标新立异的观点等都是对一个教师业务素质与应变能力的一种考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所接触的信息面很广,在案例选材上大大增加了教师的难度。因此,案例教学实际上是对教师一种更高要求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呢?

案例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 阅读案例,明确问题

阅读案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懂得案例的内容和所提供的情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重点是总结并重新整理资料,做些笔记,列出表格或按时间先后顺序列出事实,这些工作都非常有用。一旦找出了案例的关键问题即主要矛盾冲突所在,并找出与关键问题有关的重要问题,从冲突的双方角度较为清晰地总结出各自的表现或事实,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分析阶段了。

2 分析案例,找出原因

分析案例时要注意把观点和事实分开。案例中提出的观点一般是指对行为与行为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陈述。在这一阶段,学生应该仔细考查因果关系的合理性。某一特定因果关系所暗示的原因非常有助于解决案例揭示的问题。许多因果关系本身就是事实。但是,大多数的因果关系不容易被证实。

3 制定方案,解决问题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当然案例教学的结果往往是以一个或几个案例作为典型,从中概括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对案例的分析结果很难通过实践得到验证,对实践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也是相对的。另一方面,由于老师们在认知结构、价值观念、判断标准方面的差异,评价也会有差异和偏见,因此,案例教学会因研究主体的不同而带有相当的主观性。

4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形式和中心环节。如何有效地进案例分析,是课堂教学是一件棘手之事,从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合作互动等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意识、知识和能力。讨论最好以班组为单位进行。

包身工教案篇10

【摘要】大学生诚信教育在当代倍受重视,作为诚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已经具备可行性。大学生诚信档案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用信息、经济信息、操行信息及毕业生去向记录。但诚信档案的建立还需要思考很多亟需解决的难点。

【关键词】诚信教育诚信档案

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在德育教育中积极推进诚实守信教育,并对它们的内在有机联系加以研究和实施,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新的历史课题。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和缺失,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涵,是我国民族千百年来遵循的道德准则。诚信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和标志,是—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和处事原则。公民个人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是维护法制社会有序运转的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正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使诚实守信成为其终身的道德信条和行为准则,是大学德育包括人生观和价值教育的重要课题。但是除了要求大学生提高个人的内在修养,还要有相应的机制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一种能够起到约束作用的机制,也是培养学生诚信观念的必要举措。在校学生诚信档案可以向社会大众、相关单位展示在校大学生的基本守信情况、在校学习成绩、品行表现等基本信息,有利于约束学生不良行为和倡导学生培养诚信观念。同时高校建立在校学生诚信档案最终可以成为社会诚信档案的重要部分。

一、在我国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可行性

我国对档案材料一直十分重视,涉及、了解并证实个人履历等方面的情况都习惯查阅相关人的个人档案,档案的原始性、凭证性是其它材料都不能取代的。在国外一些国家,个人信用档案制度非常完善,当个人需要求职、贷款时,提供服务的单位首先要查看个人诚信记录,发现有失信记录,将会严重影响求职、贷款的成功性。而教育部2001年建立学生高考电子档案并将其作为纸介质档案的补充,高校实现了网上远程录取;2005年首次将考生考试诚信记录记入考生电子档案,考生的诚信记录被载入学籍档案。教育部的这些举措让我们发现: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指日可待,大学生的诚信记录将成为他们在社会上的“通行证”之一。

此外,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漠和缺失,迫切需要有一种机制来约束大学生。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学校、家庭对道德教育的弱化,以及法制不健全、竞争无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的淡漠,诚信行为的缺失,成为了非常普遍的现象。最常见的有考试作弊、跑分要分、擅自更改学习成绩;抄袭论文和作业;恶意拖欠学费和国家贷款;利用网络侮辱、欺诈他人,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为评优、入党、谋求职业而制造虚假材料,编造个人简历等等。因此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将学生的相关诚信记录作为其个人档案的重要内容,是防止大学生道德滑坡的必要手段。建立高校大学生信用系统,把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诚信约束结合起来,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文明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二、在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的主要内容

1.个人基本信息:是大学生个人的基本信息资料,包括大学生所在学校、院系、年级及专业名称,个人姓名、性别、籍贯、身份证号码、户籍、家庭住址、父母姓名、父母身份证号码与工作单位等。

2.信用信息:主要记录大学生的信用表现,看学生是否尽最大努力交纳学费,有无恶意欠费现象,有无弄虚作假获取国家贷款和学校困难补助行为,是否积极还贷或准备积极还贷,有无故意不归还借用公家和他人钱款物品的情况,有无掩盖损坏公物过错的行为等等。

3.经济信息:主要记录大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情况,个人所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俭学的经济收入,以及在校期间的消费表现等。

4.操行信息:一方面主要记录大学生有关诚信方面的优良行为,包括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实事求是等行为,以及由此获得的各种荣誉、奖励等等;另一方面是劣行记录,主要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缺失行为,包括考试舞弊、论文抄袭等不诚信行为以及因此而受到的批评、处分等等。

5.毕业生去向记录:记录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联系方式。包括学生就业单位、升学学校、出国留学所在地,学生家庭地址、相对固定的联系方式、与学生长期有联系的人的地址及学生贷款的介绍人、见证人的联系方式等。转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难点

1.管理诚信档案的职责划分问题

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如果建立,应当由哪个部门主要负责?由于高校都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如档案室、档案管等,因此存放和日常维护应当由高校的档案部门负责。但是诚信档案的内容需要高校内相关部门共同完成。并且这项工作势必加大高校学生工作系统、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量。在诚信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中,就需要档案部门与各学生工作部门以及其它大学生诚信档案信息来源的部门做好职责划分。否则可能造成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如果这样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也就失去了意义,诚信档案难以发挥作用。

2.诚信档案的日常管理

在大学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入大学生诚信档案,并且内容较多,这对于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无疑增加了工作量。并且需要加强日常维护工作,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信息、经济信息、操行信息等等内容都记入大学生诚信档案,这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诚信档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教育管理的职能部门、辅导员、教师、学生、各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人员都应该参与其中,队伍的广泛性为诚信档案的全面与客观性提供了重要前提。”诚信档案的日常管理势必是任务量大、工作程序多、涉及人员多的系统型工程。

3.诚信档案内容的收集工作

学生诚信档案信息主要来自学校各职能部门,如教务处、财务处、团委、组织部、学生处所提供的信息,这部分信息包括学生学习诚信、经济诚信、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诚信信息。另外还有来自校外关于学生好人好事、经济信息等方面的诚信信息。对每学期产生的学生诚信信息,学校要及时、完整地收集。确定归档时间,既要有利于信息的管理,又要便于利用。

4.怎样处理诚信档案与学生日常档案的关系

在大学生的档案中增加诚信档案的内容,那么这一新增部分和大学生日常的档案在部分内容上是会有重叠的。在日常的诚信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在将大学生的日常档案工作完成的情况下做好诚信档案的建立、维护工作。诚信档案中重点突出学生的经济信息、信用信息、操行信息,突出诚信档案内容的独特性。既不能将日常的学籍档案等材料做成诚信档案,也不能将诚信档案做成学生日常的学籍档案。

参考文献:

[1]焦青.从高考考生电子档案谈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兰台世界,2006,3:38.

[2]秦丽君,池卫东,李虎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探索.教育探索,2007,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