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结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4 00:14:19

丁香结教案

丁香结教案篇1

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

),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

),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

)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

)的潇洒,(

)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2.第①②节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丁香花?(

A.第①②节分别从色彩、香味描写了丁香花。

B.第①②节分别香味、色彩描写了丁香花。

C.第①②节分别从触觉、味觉描写了丁香花。

D.第①②节分别从味觉、触觉描写了丁香花。

3.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茂盛

雪白

星星般

丁香结教案篇2

[关键词]丁谓;海南;沉香;《天香传》

丁谓(966―1037年),字谓之,北宋长洲(今苏州)人,主要政治活动在宋真宗时期,历官工、刑、兵三部尚书等,两度拜为宰相,封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乾兴元年(1022),受“雷允恭擅移皇陵案”牵连,被罢相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后迁移雷州、道州、光州。明道年间获赦,景■四年卒于光州,终年72岁。

关于丁谓撰写《天香传》的时间,据《东轩笔录》卷三记载:“丁晋公至朱崖……又作天香传,叙海南诸香”,而丁谓也在《天香传》文自述:“上圣即政之六月,授诏罢相……寻遣海南。……素闻海南出香至多,始命市之于闾里间,十无一有假。”从中我们可以确定《天香传》是丁谓在宋仁宗乾兴元年(1022)至天圣三年(1025)间流放崖州(在今海南岛)司户参军时所作。

一、海南沉香

沉香是珍贵的香料与药材。《辞海》说沉香亦称“伽南香”、“奇南香”,常绿乔木,叶革质,卵形,有光泽,春季开花,花白色,产于印度、泰国、越南、中国海南等地。这些地方产的沉香品质不一,《四库全书》中香学典籍《香乘》中记载越南沉香品质不如柬埔寨,柬埔寨的不如海南黎族人聚居的黎母山,海南沉香可谓冠绝天下。

海南古时被称为香洲,盛产名香。海南沉香古称琼脂,从历史记栽来看,海南岛产香记录最早可追溯晋时任P《述异记》云:“香洲在朱崖郡,洲中出异香,往往不知名,千年松香闻十里,亦谓之十里香也。”。沉香品种繁多,而能沉水者,油脂厚者,为上品。《桂海虞衡志・志香》说:“沉水香,上品出海南黎峒。一名土沉香……环岛皆有之,又以出万安(今万宁市)者最佳……香尤籍蕴丰美……焚少许,氛翳弥室。”历史上海南出产的沉香集千百年天地之灵气,品质上乘,即使是“至轻薄如纸者,入水亦沉”,而且香气清婉,焚燃少许,芳香便弥漫满室,而且燃到最后,仍没有焦味。所以海南香价价值连城,“一两之值与百金”,成为海南岛上的宝贝。海南沉香从唐朝开始就成为朝廷的贡品。在宋代,沉香被喻为“香中之王”,香文化也发展到了顶峰,“香”已经广泛融入社会生活中。

1023年丁谓被贬为崖州司户,在此后的三年中他亲身接触和深入了解了海南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尤其是海南沉香,从此对沉香推崇备至,人为海南沉香以黎母山最优,“甲于天下”。他在通盘了解海南沉香的基础上撰写了《天香传》,被收录于《四库全书》的《陈氏香谱》中,流传至今,具有相当的文献价值。

二、《天香传》的成书背景

丁谓作《天香传》与他丰富而又独特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丁谓早年任福建转运使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制作贡茶的经验;后步步高升,久位居庙堂之高,伴君左右,博闻强识,并且通晓宫中用香礼仪;丁谓晚年在政治上失势,被贬至今海南三亚,居江湖之远,却因身处产香之地,繁华落尽,潜心研究,终成《天香传》,成就“天国之香”。

第一,制作贡茶,开启对香的认识

丁谓人生中首次与香结缘,始自担任福建转运使制作贡茶。丁谓从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至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任福建转运使督造北苑贡茶,贡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宋朝非常注重贡茶的制造。丁谓任福建转运使期间,潜心研究贡茶,其任内其创制的大龙凤团茶远近闻名,这与后来蔡襄创制的小龙凤团茶,共同促进了制茶技术的进步,两人因此中国贡茶史上被称为“前丁后蔡”。丁谓在总结北苑茶制作经验的基础上,写了《北苑茶录》(又称《建安茶录》,现已遗失,只能在其他人的著名中窥见一斑),他督办北苑贡茶时做所的与茶有关的诗现存五首(《咏茶》、《茶》、《以诗送宣赐进奉红绡封龙字茶与琏禅师》、《煎茶》和《北苑焙新茶并序》)。这些著作和诗中描写了北苑贡茶采摘、焙制、包装、运输、上贡、品尝的情景,赞美它为福建增添光彩的“天产”。丁谓的茶书与茶诗是研究中国宋代贡茶及茶史、茶学、茶文化极珍贵的史料。不管世人如何评价丁谓本人,名相也好,佞臣也罢。但是在茶史上,提及北苑贡茶,丁谓功不可没,其后他为海南沉香所谓的贡献也是如此。

福建北苑贡茶的最大特色在于用香,即将香加入茶中,另具一番滋味。据记载,宋代龙凤团饼茶的加工非常精致,饼茶中添加麝香、龙脑等香料。正如蔡襄所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合膏,欲助其香”。丁谓作为福建转运使,在长达五年的任内因制作贡茶而对相关的香药知识熟捻于心。这点我们可以在他的茶诗中窥测一二,如《北苑焙新茶并序》:“细香胜却麝,浅色过于筠”,而且丁谓对于茶与香之间的比例拿捏得当,如“轻微缘入麝”,指的是贡茶中入香的份量不能过多,茶与香比例协调方能相得益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茶中加香这一吃法在宋朝非常流行,具有理气保健的作用,当时宋朝很多权贵采用这种吃法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显身份高贵,与众不同,其实在茶中加入过度的香反而会失去茶本身的味道。所以,宋朝之后很多人评价“权贵吃贡茶主要是吃气派,并不是吃味道”。宋代日常饮食中加入香药,不论在贵族或平民的生活之中,都很常见,而龙脑,麝香,檀香,沉香,龙涎等都可入茶。宋代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香药,加上丁谓在福建任内制作贡茶的经验,开启其对香的认识与使用,为晚年撰写《天香传》奠定基础。

第二,久居庙堂,熟稔用香之道

宋代是中国道教的一个繁荣时期,皇帝大臣对道教大力支持。1008年宋真宗与宰相王钦若为掩盖澶渊之盟的“屈辱”,伪造“天书”下降,并大张旗鼓到泰山封禅,大肆兴建道观,道教由此盛行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实质是宋朝统治者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借谶纬预言来神化自己,粉饰太平而已。而世界五大宗教都将沉香作为一种稀世圣物来供奉和对待,沉香在宗教世界里的神圣的地位决定了宋朝的香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道教教义中,沉香被认为是能通“天、地、人”三界的神圣之树。人界指的是现实生活的人间。天界是指传说中得道成仙的人居住的地方,凡人是没有资格踏入此地,除非修道成仙,这是人人向往的地方。地界是指阴曹地府,一般人死后的归属。芸芸众生居住在人间,凡身肉胎是无法穿越三界,尤其是到达天界的,但是沉香却是可以通三界的灵树。而且沉香树是生死循环,没有生命的终点的,在活着时为沉香树,死后经过数十数百载后不腐朽的部分最终形成沉香,这不是结束而是重生,沉香的一生通达三界,超越了生死,因此被道教尊为圣物。在道教的驱邪、降魔仪式上都要供奉沉香,且需用铜制器皿盛放沉香,终日燃烧,烟气正象征着天地之气,“氤氲缭绕”。在道教养生教义中,沉香是修行必备之物,能帮助人们增长灵性。而宋真宗也认为只有焚烧沉香和乳香才能把人的虔诚祈福顺利上达天庭,因此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宋代的香文化也达到了顶峰。丁谓位居宰相一职长达七年,常年陪伴君王左右,深入宫廷生活,熟知许多宫中很多外界所不知的香药知识,且亲眼目睹到皇室贵胄用香的情形。

宋真宗因崇道而闻名与史册,无论是朝廷用香还是香药贸易和朝贡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天香传》中描写了宋真宗时期朝廷用香的情景,如宋真宗做道场行斋醮科仪时大量用沉香,乳香与龙脑等香的情景,此外还有真宗赐香以示皇恩浩荡的情景。宋朝是中国香文化发展史上鼎盛时期,又因当时的造船技术发达,海上贸易频繁,出现了专门运输香料的船舶,称为“香舶”,以致香料占进出口量的首位。据林天蔚《宋代香药贸易史》统计,宋代各国香药朝贡次数共为215次,仅真宗一朝便有43次之多,正是宋代香药朝贡最盛时期。丁谓是真宗朝的宠臣,常常伴君左右,参与国家重要仪礼,受皇帝重用且赏赐香药,见识宫中各式用香。因此对宋真宗的天书祥瑞、封禅、建宫观等崇道活动了如指掌,正是这样的经历才造就了《天香传》,也使得他对于各地所产的香的种类与特征能妥切加以分析,而对宋真宗时期朝廷用香的叙述是研究宋代宫廷与道仪用香的重要资料。

第三,亲临其境,成就天国之香

乾兴元年(1022)二月宋真宗驾崩,年仅十三岁的仁宗即帝位,皇帝年幼,由刘太后听政,一朝天子一朝臣,丁谓七月份即因“雷允恭山陵事件”而罢相贬官为崖州司户参军。宋代有不杀大臣的祖训,但是崖州即朱崖军,今海南岛崖县,是当时宋代最南端的国土,可真是海角天涯。

丁谓被贬崖州,从庙堂之高骤然屈居江湖之远,大半生光境已逝,遥思人生,反倒多了几分宁静。初至崖州,从其诗句中“今到崖州事可嗟,梦中常若住京华。程途何啻一万里,户口都无二百家。夜听孤猿啼远树,晓看鹃没乱烟斜。吏人不识中朝礼,麋鹿时时入郡衙”(《到崖州》)可见他心中充满着无限怨言和哀叹。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在政治上备受打击的丁谓在精神上并没有颓废,权位的失势反而造成他在文学与学术方面的成就。丁谓学识颇丰,擅长作诗,被贬后每日作诗题字,笔耕不辍,将近百篇,后收录至《知命集》,而且还用穷尽的他的余生为海南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光发热。

南方是中国产香之地,两广,云南,海南岛等都生产优质的沉香,丁谓虽然早就接触沉香,但是未亲临其境。被贬海南岛后,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丁谓对于沉香的一切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撰写天香传,不仅是深得炉香之趣,也是个人用香经验的总结。《天香传》共约2000余字,篇幅不长但是研究价值极大。在文中丁谓叙述了各个朝代用香的历史,尤其是宋朝宋真宗时期用香与赐香情形以及礼节,各个地方沉香的优劣对比及海南沉香优良的原因和对海南沉香进行分类以及评定等方面。

丁谓在天香传中认为海南沉香以黎母山最佳,因为黎族人不是以沉香为主业,只在冬天采集,最重要的是黎族人不随便砍伐,而是等待自然成香后采集,这正是海南沉香珍贵与质优的原因。丁谓还对海南沉香进行了最早的分类与划分等级,总共“四名二十状”,“名”是对沉香的分级,四名指四种不同品级,“状”则从外观来分类,并分条缕析各种优劣,且从“四名十二状”中,丁谓提出“生香”与“熟香”的分别,这也是历史上首次从沉香生成的方式品评优劣,即自然成香的“熟香”和人为成香的“生香”,并认为熟香优于生香。丁谓因身处于海南岛地利之便,将海南香从气味,外观,生成等方式进行分类与品级,为以后香学家研究和品评沉香奠定了基础。

三、身后事任人评说

丁谓被贬崖州后,京城有人传唱:“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可见当时在政治上不得人心,广大人民希望将其处之而后快。由于人们更多地从政治上的是非曲直去评价丁谓,因此在史书上我们看到较多的是“奸臣”的定论,而且在《宋史纪事本末》中专门有一卷叫做《丁谓之奸》,可见一斑。但是今天的我们不能用过于苛刻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应该全面客观地评价这位多才多艺的宰相,他在经济史、建筑学、文学等领域的造诣亦非常深厚。而对当时的崖州人来讲,丁谓在此教书育人讲学,对当时文化蛮荒之地的海南人民来说意义重大。他在余生笔耕不辍,挥发自己的文学才赋,大量的文学诗词中描写了当年崖州的景象,为后世研究海南历史文化研究留下了较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同时丁谓在崖州能够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安然度过自己的贬谪岁月,这份胸襟和气度也是值得后人品鉴学习的。最重要的是丁谓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加上亲临其境的考察为海南沉香作传,从而使其名扬四海,成为“天国之香”,惠及后世。

参考文献:

[1][日]池泽滋子,《丁谓研究》,成都巴蜀书社,1998。

丁香结教案篇3

【课例呈现】

本节课由杜林老师执教,授课班级:5班。

经过指导教师和执教老师商讨,本课时执教内容为“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诗两首》之《雨巷》”。

这次课例的内容是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感受,引导学生在赏析诗歌的过程中注重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感受诗歌的美,进而体味诗人的情感。尤其是对朦胧诗,引导学生就诗歌的主要意象进行探讨,感受朦胧诗的独特之处。

【教学目标】

①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把握意象;

②激活学生感知、想象、能力;

③掌握朗读的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问题法、演绎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诵读。对诗文的整体把握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读完之后请几位学生谈他们的第一印象,并由此引申出读诗的第一个方法“诵读”和注重第一印象。2~3个学生可能会提到“忧愁、忧伤、凄清、冷寂”等等。教师板书。

2.全体诵读。

三、分析意象

1.雨和雨巷

由上面的总结顺势引出:同学们去过江南吗?江南的雨巷有何特点?江南的雨有何特点?和北方的雨有区别没有?教师展示PPT。(写江南雨的诗词,片段)

读PPT上的文字之后明确地把握江南雨的特点。(细雨如愁)

再看有关江南的小巷的PPT。

明确:在这么一条巷子里,在细雨如愁的日子里走过这样的一条小巷是什么感觉。在头脑里再次浮现、能否浮现出江南雨巷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景?

请学生回答后总结。

2.丁香

在这样的一条小巷中作者希望逢着一个什么样的姑娘?为什么是丁香一样的姑娘而不是别的?作者用丁香肯定是有他的用意的,丁香有什么特点?谁了解丁香?(请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PPT(丁香花)。

只看丁香花的图片是远远不够的,到底丁香在诗词中象征什么?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4讲解丁香的象征意义。

明确: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愁心,象征美丽、高洁、愁怨。

四、再次诵读。体昧情感

请一位同学读之后,请同学评价,评价后再读。教师指出诵读的一些方法(停顿、重读、语气等)。

教师范读,学生配乐诵读。

总结:这些情感的体味都源于诗人对意象的选择,“雨巷”由雨和巷组成,雨又特别是江南的雨,烟雨朦胧,细雨如愁,小巷曲折悠长、冷清,综合起来带给我们朦胧和略带忧伤的美感。

板书:情由境生。

五、品味探究

我们已经体味到诗人带给我们的忧愁哀怨的情感。

早在《尚书》里就提到了“诗言志,歌咏言”,诗人写诗是要将自己的心志诉诸笔端,《雨巷》也不例外,我们在感知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去感悟一下诗人到底要诉怎样的心志?

我们体味到诗人的愁,诗人为什么愁?(是想遇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为什么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因为姑娘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化身)

板书“理想”。

那这个“理想”出现没有?出现之后和诗人牵手了吗?

原文怎么说的?(从身旁飘过)

也就是说自己的理想飘走了。

诗人在“理想”走后怎么办?(仍旧独自彷徨在这雨巷中)

我们看,诗人是在雨巷里寻找自己的“理想”,“理想”消失后又彷徨在雨巷里。也就是说“雨巷”成了诗人情感的触发点。

那么,“丁香一样的姑娘”有它的象征意味,雨巷呢?有吗?为了帮组同学们了解,我们看一下诗人有关的情况。

幻灯片:戴望舒的简介。

联系初中学习过的《小橘灯》中对黑暗潮湿山路的描写,结合写作的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师总结:我们在诵读一首美妙的诗歌的时候,获得的不应该仅仅是心灵瞬间的享受。我们还要掌握和理解文章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的方法。

六、教师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想告诉大家的是,读诗首先要注重我们的第一印象,也就是我们的最初的最直观的体验。其次,我们要分析诗歌的意象,这是我们把握诗歌的钥匙。再次,注重诵读,好的诵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诵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停顿、重读、语气等。

小组评课:

本堂课总的来说,思路很清晰,教学的内容和重点都在课堂上有效地体现出来了,时间的把握上也比较精准,注重了学生的朗读,以读促教,以读领悟、想象,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教师的仪态大方自然。

存在的问题有:

①诵读的指导不够,学生读的形式比较单一,齐读、自由朗读、齐读,整堂课读的次数多,但是形式上不够。

②诗歌主题的探究上,教师呈现了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就诗歌的主题进行探讨是可以的,但最后的结论应该是开放性的,不应该给一个确切的答案,就是说诗歌是在大革命失败之后诗人找不到出路的彷徨、苦闷,应该有多层的解读。

③工具性的缺失。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本堂课上,人文性的东西呈现得太多,而工具性相对缺失。

丁香结教案篇4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课堂教学轻松快乐的气氛。以往课堂教学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忽视了教师导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和探索性,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质疑探究能力、多元思维能力极为不利,教师一味“填鸭式”的满堂灌,抹杀了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掐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与高中新课程教学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格格不入。下面就以本人在执教高一语文教学的这个案例,谈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一、《雨巷》深深,点燃课堂教学生成的火花

《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纸油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独行,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梦幻般的丁香姑娘出现了,她并没有停下来,飘过“我”的身边,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最终留下“我”一个人孤独地行着,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

诗歌意象优美,音调和谐,节奏舒缓,感情落寞,让人仿佛置身于雨巷中。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走进《雨巷》中,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走进诗人所创设的诗歌情境,让学生去多元解读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把读的情绪调动起来后,接下来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于是,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诗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为什么这么快消散了呢?让学生尝试探究并回答这个问题。课堂中,我让学生先思考,后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第一小组的饶佩诗同学回答说:丁香姑娘是想象中的,她“梦一般”,代表的是诗人意念中的圣洁和高贵。她代表诗人心中的理想,心中的美。距离产生美。心中的美,诗人盼望得到,有时与你擦肩而过,偶尔得到后又容易失去。

第二小组的沈忻欣同学回答说:由于环境、情境的影响,雨巷幽深狭长,特别宁静,富有诗意。在这样的情境下,出现一位带着愁怨的丁香姑娘,她纯洁、圣洁、高贵,是美的化身。如梦幻一般,这样一种美,人们渴望得到又怕失去,而这种美往往稍纵即逝。

第三小组的施琪同学回答说:丁香姑娘本来就是诗人幻想中的形象,她根本就没有存在过。她是诗人心中的理想,是诗人的追求,她可望不可即,即使偶尔得到,又很快消失,但诗人一直在追求这份美丽。

二、反思

这些回答,是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智慧的火花。这种生成性教学,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考验的是教师的引导能力和学生的课堂智慧。教师及时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进入情境,进而探究,然后就会出现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有三个较为显著的作用:

(一)生成性教学关注表现性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关注学习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化的表现和个人意义的获得。这种教学让师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个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小组讨论,对诗歌意象中“丁香姑娘”蕴含的意义进行多元解读,表现同学们的探究能力。小组合作,集思广益,不同的意见在交流中碰撞,形成智慧的火花。这种课堂的教学效果,超出了本人的预期,效果很好。

(二)生成性教学流淌着教学的波浪,让教学过程高潮迭起

与传统教学相比,生成性教学关注教学过程,其核心不是目标的达成而是强调学生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发展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这种过程就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生活过程,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探究,教学过程丰富多样,朗读中让每个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感情的介入,到思考探究,这些流动的教学过程,就像流淌的江河中不时出现的浪花,学生精彩的回答则是一出戏,不时有美妙的见解,真是高潮迭起。

(三)生成性教学是一种互动教学

高中新课程在教学原则中强调在教学的组织上,尽可能多地利用师生、生生互动,加强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理应是互动的。以前受应试教学的影响过深,原本互动的教学过程成了单向灌输的过程。学生成了一种特殊的容器,不断地往里面装不同的知识。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教室则成了学生学习的炼狱。学生除了死记硬背,很少有真正的发展。互动教学创造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由“我――他”变成“我――你”的关系,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的关系也由“我――他”变成了“我――你”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我”影响“你”,也可能“你”影响“我”,师生、生生间有了互动的平台,每个主体的主体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教学中不同的意见、想法相互碰撞,形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智慧的火花。

课堂教学中时时有奇异的创造,处处有智慧的火花,让我们多一份爱心,多一点留心,多一点呵护,多一些引导,去激活课堂,去发现他们心灵的闪光点,去点燃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丁香结教案篇5

曾梦捷是个苦命的女孩。1984年1月26日,她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泰顺镇,父亲去世得早,母亲一个人带着她讨生活。后来,她患了严重肺炎并发脓肿,虽然经抢救保住了小生命,可右肺部分已呈坏死状。家在四川的伯父陈泊林收养了她。

从此,曾梦捷管伯父叫“老爸”,伯母张子翠叫“老妈”。

来到“老爸老妈”家,一股浓浓的亲情扑面而来。这个家的每个成员都对梦捷关爱有加。由于身体原因,她每天都要吃很多种药,用她自己的话说“一桶一桶地吃”,就这样,她被“一桶一桶”地灌养到12岁了。

1996年夏天,在外地上学的哥哥回家看母校的老师,归来时突遇大雷雨。哥哥打电话回家要雨伞。梦捷知道后,提着雨伞就冲进了倾盆大雨中。

没想到这次淋雨把梦捷推向了死亡的边缘。当天晚上,梦捷咳个不停,一咳就吐血,一咳就昏死过去。家人立即将她送到成都抢救,人虽然活过来了,但她的右肺做了全叶切除手术,她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残疾人。

那时梦捷在达州一中上初中,她完全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了,她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她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原本就好静的她在老妈细心呵护下,多数时间徜徉在书海之中。曾梦捷是学校公认的“才女”,1998年5月,她参加通川区举行的围棋比赛,荣获了少年女子组冠军。

曾梦捷每天只去学校上半天课,但成绩却非常好,不为别的,只为要给“老爸老妈”争光争气,不辜负他们的养育之恩。她明知上不了大学,但还是想去大学看看。

特别是2002年8月5日到成都例行检查的结果出来后,梦捷更加沉默寡语了。她的痼疾已经影响到了心脏。

老爸老妈都极力劝说曾梦捷注意休息,同时打算送她到北京治疗,可她坚决不同意:“你们再要逼我治病,我就去死!”

一家人都不敢吭声了,其实谁都明白小梦捷的良苦用心:她不愿再麻烦这个家庭了。就在小梦捷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她无法去上学了,只好呆在家里,难捱的时光就像地平线一样漫长。

哥哥很爱妹妹,梦捷的病是他心头最大的痛。每次放假回家,他都不敢面对妹妹那双忧伤的眼睛,妹妹那样有才华、那样有爱心,可没有未来――她快要死了。他想给妹妹做点事,让妹妹忘记病痛和死神。2002年9月4日,哥哥用暑期打工挣的钱给梦捷买回了一台电脑。他告诉妹妹:“这里面有一个多彩的世界,你进去看看吧。

期待那枚神秘的丁香

梦捷成了一个网民,正如哥哥所言,她在网上看见了一个陌生的世界,看见了真诚,看见了爱。

也许是缘分吧,梦捷第一次上网就点开了碧海银沙语音网,来到了著名的美文之声朗诵大厅。这里集中了很多朗诵艺术家和爱好者,还有很多作家诗人也在这里开有专栏。梦捷一下就喜欢上了这里,喜欢这里儒雅自由的气氛。那一段时间,晴空如此灿烂,久违的阳光照进了她宁静的小屋,世界真美好呀。

梦捷在网上结识了冰清玉洁的天天天蓝,还有主播天蚕,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保尔等等,她好欣慰。

梦捷结识唐磊纯属偶然。那时,唐磊已经从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信控系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毕业了,分配到深圳水务集团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音乐创作和表演,是网民中很有影响的网络歌手。一天,在无意中,他来到了美文之声,随便取了一个网名“落雪飞花”进去了。恰巧,梦捷在里面,他的网名立即引起了她的注意。梦捷觉得“落雪飞花”好美,立刻赞叹道:“你的名字好有诗意!轻盈洒脱、寓意超绝!”

唐磊自然得意,他可能是想考考她,故意问:“为什么?诗意表现在何处?轻盈在何处?寓意在何处?”

梦捷微微一笑,娓娓道来:“宋人有‘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之词。从诗词平仄来说,落雪飞花,仄仄平平,读来语音清扬,好听!从词义来看,这名儿让人遐思翩跹,好意!”

唐磊顿时愣住了,半天回不过神来。他自然明白网上“高人”多的是,但像梦捷这样把他的化名信手拈来分析一番的却从来没有。他望着梦捷,想叫声好,无奈找不到恰当的言语。

梦捷又说话了:“我很喜欢这种情愫――好凄美的境地。飞落雪花一片,捧于手中,欲待细看时,早化为莹莹水珠一点。让人心悸,让人心伤。”

聪明的唐磊顿时明白了:梦捷肯定是个心思细腻的女孩子。他也没说别的,只是轻轻地问候了一声:“梦捷,认识你很高兴。”

梦捷立马回话:“认识你,我也很高兴。”

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有一次,梦捷与唐磊聊天,说到自己最喜欢的花。她说最喜欢丁香花,唐磊不以为然。梦捷告诉她,那是一种紫色的小花,非常漂亮,象征爱情。唐磊说:“你何不给自己取一个网名,就叫丁香吧。”

从此以后,梦捷变成了网络世界里一枚结着美丽愁怨的丁香。

丁香成了唐磊心中的一个期待。他几乎一有时间就来美文之声,一见到丁香,他心里就会莫名浮起一阵温暖。但他压根没有想到,丁香是一个病入膏肓的绝症患者,一个在聆听自己生命倒计时的垂死生命。他依然与丁香开着玩笑,嘻哈打闹,一会“从背后拿出一朵玫瑰深情地递到她手中”,一会“从北极吹来一阵风把她冻成冰雕”,还恶作剧地“施展催肥术”,不一会儿,丁香就胖得连路都走不动了。虚拟的网络空间让他大男孩般的天真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磊有一天突然问丁香:“万一我俩处在一个没有人烟的荒山上,又只有一台电脑,怎么办?”

丁香想了想,羞涩地回答:“我就用手摇发电机为你发电上网。”

唐磊在想象丁香害羞的样子,脸上飞起两朵红云,分外好看。

后来,丁香突然关心起唐磊的感情生活了,她很想给他当一回红娘,给他介绍一个女朋友。她在“美文之声”找呀找,把所有认识的姐姐都过滤了一遍,最后把视线定在了湖南的天天天蓝身上。天天天蓝是一个电脑教师,很漂亮,又文静,还颇多情趣,丁香最喜欢她。她俩通了许多信,讲了许多悄悄话,彼此阅读来信是她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

她首先要做通唐磊的工作,要让他有心思谈恋爱,让他对天天天蓝有兴趣。一番策划之后,丁香给唐磊写了一封信:“给你介绍一位我的网上好姐姐天天天蓝,她人好心好,也好漂亮。给她去信好吗?就说是丁香介绍的,她也了解我的一些情况。祝愿你们成为好朋友……”

看上去一切都是在不经意间,唐磊和天天天蓝相识了。

但唐磊与天天天蓝并不谈爱情,他们的所有话题都是围绕丁香展开的。说真的,唐磊和天天天蓝都非常喜欢丁香,两人都有一种急切见到丁香的冲动。有一天深夜,他们对丁香说出了这层意思。丁香马上就说:“我也想见见你们,做梦都想见到你们了,我有一个愿望,唐磊哥能满足我吗?”

唐磊马上回答:“别说一个,就是十个我也答应你。”

丁香一本正经地说:“我想让唐磊哥带我去看一场电影,看《大话西游》,好吗?”唐磊笑了,说这是什么愿望嘛。

丁香开心地大笑起来。她的笑容是强装出来的,疼痛难忍时,她苍白的脸上冷汗直淌,但依然挂着一丝艰难的微笑。事实上,丁香多次在电脑前晕倒,多次在键盘上咳血。

唐磊也发现了这一点,他也搞不懂丁香,明明在说话,她突然咳嗽起来,然后莫名消失了。有一次,唐磊很不开心,一家唱片公司说好与他签约,可突然变卦了,让唐磊心生黯然。他给丁香说了许多,末了连问了十几个“为什么”。

丁香一直微笑着听完他的话,没有说什么,只是给他送了一首叫《凡事感激》的小诗: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读完这首诗,仿佛一抹阳光透过了窗棂,唐磊心里也豁然开朗了许多。他突然有了一种想见见这个如丁香一般奇绝女子的想法。他问她在哪里?丁香一笑:我在网上。

唐磊没辙,又问:“你多大?”

“你觉得我多大就多大。”

“那你就是一个老太婆,有80岁了。”

这句话让丁香沉默了,久久不回答。电脑前的她已经是泪流满面了,她真想活到八十岁,哪怕活一半也行啊,可命运不会给她这么长的时间,医生断言,她活不过20岁。

在后来的接触中,唐磊明显感觉到这个女孩不一般,经常在通话时,她突然不说话了,长时间地等待,QQ发了无数个,UC也发了无数个,依然没有回音。但她的QQ和UC始终不下线,依然鲜亮地摆放在那里。

唐磊隐隐约约觉得有大事发生。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丁香没有出现在网上了,她就像一阵风莫名地消失了。

那段时间,唐磊的歌唱事业已渐有起色。2003年10月他代表深圳参加了全国校园音乐先锋原创歌曲比赛,还在深圳雨花音乐西餐厅举办了个人作品的演唱会,已经有唱片公司频频和他联络。

天堂有你的祝福你的歌

2004年1月27日,丁香突然在网上给唐磊发来一个问候,很不好意思地问他在哪里。唐磊那时正在北京,在一个录音棚里录制新歌。

“我想见见你。”

唐磊觉得奇怪,忙问她在哪里。

“我在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丁香在北京?还在医院?一种不祥的念头浮上唐磊的心头,连忙问:“你生病了吗?”

“你见了我,什么都清楚了。”

事后唐磊才知道,丁香是专门来北京找他的。原来,丁香的老爸老妈都想把她送到北京治疗,但她死活不同意,说没有必要花冤枉钱。后来,听说唐磊去北京录歌了,她就顺从了老爸老妈的意见,来到北京治病。她只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亲眼见见唐磊。

见面在溢满丁香花气息的病房里,没有拥抱没有亲昵的问候,也没有初见的羞涩,他们就像久别的老朋友一样握了握手。丁香苍白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眼睛很好看,目光很清澈。唐磊看着她,百感交集,心中自有万语千言,却不知从何说起。

丁香的老妈悄悄告诉唐磊,丁香已经不行了,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死神就在这几天降临。望着丁香那笑靥如花的脸,望着那双清澈透明的眼睛,唐磊心里有一种锥心的疼痛。

“唐磊哥哥,你能带我去看一场电影吗?今天晚上有《大话西游》。”

几乎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唐磊更是瞠目结舌。看电影,对于一个正常的人简直是小菜一碟,但对于这个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无疑比登天还难。可是面对丁香眼巴巴的样子,任何人都不忍心拒绝,唐磊更是无法拒绝。于是,海淀青龙桥电影院出现了这样感人的一幕:哥哥高举着输液瓶,捧着氧气袋,搀扶着妹妹艰难地走进电影院。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三个字上面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当电影出现这句经典台词的时候,丁香似乎听痴了。

一个活鲜鲜的生命,一个自由灵性的思想,一个青春鲜亮的女孩,她没有爱情,没有未来,甚至连生命都快终结了。望着丁香的眼睛,唐磊忍不住落泪了。丁香慌了,连忙替他擦拭泪水,擦着擦着,她的泪水也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似乎在自言自语,丁香安慰唐磊:“我早就不怕死了。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我会进天堂的,因为我有你的祝福,有你的歌。”

这句话让唐磊泪雨磅礴。

随后的几天,唐磊一有空就去医院看望她。那时,他正在筹划他的个人第一张专辑,搞了很多方案均不理想,特别是专辑主打歌一直没有眉目,忙得焦头烂额的。丁香很心疼唐磊,也替他着急。她托老爸去书店买回很多书,想给唐磊哥哥提供一些灵感。有一天,她在一本对联书里找到了一个故事,非常感慨,急忙打电话叫来唐磊。

她讲起了一个故事。说古时,有个年轻书生赴京赶考途中,爱上了一个店主女儿,两人情投意合。不料店主气愤极了,责骂女儿败坏门风,姑娘哭诉两人真心相爱,求老父成全,但店主执意不肯。姑娘性情刚烈,当即气绝身亡。店主后悔莫及,将女儿安葬在后山坡上。不久,姑娘的坟头上,竟然长满了郁郁葱葱的丁香树,繁花似锦,芬芳四溢。书生惊讶不已,从此,书生每日挑水浇花,从不间断,终身与丁香花相依相伴。

讲完这个故事,丁香流泪了:“你不是为主打歌苦恼吗?就定位在凄美,借花怀人,用木吉他伴奏,表现‘忧郁’、表现‘梦’、表现‘感怀’……其实,朴素是最好的。”

这句话一下点醒了唐磊,对呀,朴素和简单就是最高的境界呀。一把木吉他,一段校园民谣,一段凄美故事,这多好!他非常兴奋,抓住丁香的手大叫一声:“知我者,丁香也!我专辑的这首主打歌就叫《丁香花》。我一定要写好,把它送给你。”

无边的暗夜,唐磊借着孤独的灯光强迫自己沉静下来,他和丁香的过往像黑白胶片既清晰又破碎斑驳,他无法想象一个女孩在听到生命时钟倒计时的滴答声时是何种心态。生命对于她,本应该多些灿烂和明媚的,而她却微笑着,坦然地,甚至带点若无其事地去迎接死亡的到来。想着想着,唐磊的泪一次又一次滚落。天明时分,唐磊一气呵成写下了一曲凄美的《丁香花》: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 /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儿枯萎的时候/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变成的梦啊/就这样匆匆地走来/留给我一生牵挂。

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满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城市间多少烦恼/从此不必再牵挂/日子里栽满丁香花/开满至盛美丽的鲜花/我在这里陪着她/一生一世保护她。

上午,暖暖的冬阳照进了病房,唐磊轻拨琴弦为丁香歌唱,感动在彼此心间流转。

《丁香花》很快录制成功,朴素简单的配器一下抓住了听众的心。唐磊把这首歌放在网络上,旋即火了起来,几乎所有的中文网站都在疯狂下载这首歌,百度排行榜长时间保持前十名,超过了任何一首中文流行歌曲,一时间,整个互联网开满了丁香花。

在这首歌传唱开了的时候,时间到了2004年2月14日,这天夜里,病榻上的丁香多次休克。冥冥之中,她又一次听到了生命时钟倒计时的滴答声,她清楚:当明天清晨到来时,那轮新鲜的太阳已不属于她了。本来她答应唐磊哥哥去西山看丁香花的,她说,丁香花开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灵性的歌声。

但她等不到了,在这天深夜,一阵猛烈的剧咳之后,床单上喷洒下一摊血迹。她觉得天昏地暗,全身没有一丝力量,苍白的脸上虚汗直淌。她冲着唐磊说了一句话:“……我没力气了……我坚持不住了,原谅我……”之后,她闭上了眼睛。

窗外没有风,整个世界万籁俱寂。月光很苍凉,梦中那匹飘逸的小白驹呼啸着朝开满丁香花的墓地跑去。

这一天终于来了!唐磊在这之前不知流了多少泪,这天反倒没有了眼泪。整整一个下午,他呆呆地坐在电脑前,心头一片茫然。他默默地把他与丁香的书信收集起来,默默地望着BBS论坛上丁香的帖子,无言无语。他死盯着QQ的列表,盼望着丁香的名字会一下跳到“在线”――然后随着“啊喔”一声,她就又到了他面前。

丁香结教案篇6

关键词:教材;教师;学生;创新情景

课程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软件”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总要反映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构,反映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要求,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实验区启动的东风,新课程犹如生气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走进了我们师生的教学活动中。纵观新教材,给人以面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化学教材,更突出以学生为本及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视发展的教育理念,其中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它带给我们的视野开阔了,留给学生的空间增大了,让学生的体验欢乐了。

一、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创新的空间

以往的教材编制得比较细微具体,把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做什么都规定的非常详细,注重知识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例如:以往在实验活动中,教材把实验划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实验习题”等,而新教材是粗线条的,没有硬性划分,这样为教师提供了创新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新教材只是给出建议。教学情景设计、教师和学生活动的设计等,新教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用分栏的形式作出提示;各章的复习内容和方法,新教材用问题的形式提供线索,建议学生自己整理。

新教材在为对学生学业和人格发展的全面评价做出建议时,留有创新的空间。新教材在学习结果的描述上没有全部给出结论,而是让师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思考,得出答案,避免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应用知识解释说明生活和实验现象上,独立地学习实验探究。例如:在学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课时,上课前我设计了以下的思考题:(1)酸雨是怎样形成的?(2)调查当地酸雨对环境破坏状况,应采取怎样的防止和保护措施。(3)上网搜集有关酸雨的资料。上课时,检查学生调查、上网搜集的结果,接着让学生做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分别将表中所列物质放入上述液体中,观察现象。

加入的物质

现象

植物叶子

镁条或锌粒

大理石

学生通过调查、上网和上述实验,认识了酸雨的危害,学会了探究的方法。

同时,新教材在练习、作业量和难度的控制上,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其他练习予以补充或更换。新教材的精心选编,架起了教师通往素质教育、体现创新的一座桥梁。

二、新教材内容贴近生活

新教材中处处体现着生活现实,而这些对生活的反映又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一课时,学生提出为什么未满18岁青少年不准吸烟?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引导他们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香烟烟雾中有害成分的检验

(1)实验用品。香烟、水、95%的酒精,HgCl2溶液、银氨溶液、试管、三支具支试管、单孔橡皮塞、直玻璃导管、脱脂棉、洗耳球、新鲜鸡血30ml(新鲜鸡血制备:鸡随用随杀,将鸡血滴入有250ml抗凝剂的烧杯中,再用玻璃棒作用一方向搅动,待均匀后装入试剂瓶待用。)

⑵、实验装置:

⑶、实验步骤:

①CO的检验:CO和血液中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O2大200多倍,CO与血红蛋白一旦形成配位化合物,则血红蛋白就丧失了输送氧的能力,使人中毒。检验烟雾中CO,可按上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在B管中装入1/3的蒸馏水,在C管中装入5ml的新鲜鸡血,C管的支管连上洗耳球。因为A、B、C三支具支试管已经连接成一个密闭的整体装置,所以从C管的洗耳球吸气,就能使插在A玻璃管上的香烟继续燃烧,产生的烟雾依次通过A、B、C三支具支试管。第一支香烟吸尽后,继续第二支、第三支,当燃烧到第三支香烟时,可以明显地看到鸡血由鲜红色变为深褐色。说明CO已经与鲜血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丁香结教案篇7

本文记述了彭怀仁教授治疗肿块类疾病的组方及成功案例,指出了肿块形成的病因病机治则立方。以及他对白头翁、连翘功效的独特理解。

【关键词】 彭怀仁 肿块 天丁消块汤 攻坚散 山甲留行汤 白头翁

彭怀仁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方剂学家,在临床用药上有其独特的经验。

验方简介

现介绍彭老常用的三则治疗肿块类疾病的小验方。

天丁消块汤(彭老自创方):白头翁10g,昆布10g,海藻10g,浙贝母15g,生牡蛎15g(先煎),玄参10g,白芥子10g,连翘15g,半夏10g,陈皮6g,白茯苓10g,独活10g,牛膝10g,皂角刺10g。

攻坚散:夏枯草30g,玄参30g,生牡蛎30g(先煎),昆布15g,海藻12g,姜半夏12g,青陈皮各9g,三棱6g,莪术6g。

山甲留行汤(彭老自创方):柴胡6g,香附6g,橘核10g,橘叶10g,穿山甲6g,王不留行10g,皂角刺10g,青陈皮各6g,生牡蛎15g(先煎),大贝母10g,连翘壳10g,炙甘草3g。

天丁消块汤方中除化痰软坚药之外,清热解毒药占有较大比重。全方立意于清热解毒、化痰消肿。多用于炎性包块、增生性病变。方中牛膝和独活具有引药下行的功效,故对内、妇科下半身的囊性增生、炎症包块类疾病更具疗效。从古至今,白头翁在临床多发挥其清肠解毒功效,用治菌痢、阿米巴原虫痢疾,然彭老根据《神农本草经》“主温疟狂易寒热,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药性论》“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瘤疠”,《本草备要》“治秃疮,瘰疠疝瘕血痔偏坠,明目,消疣”等前贤记载及他人用治瘰疬、痈疖等经验,认为本品解毒散结、消肿化痰作用甚为突出,用治肿块疗效确凿,故在天丁消块汤中作为主药出现。连翘,“主寒热,鼠瘘瘰疠,痈肿恶疮,瘿瘤,结热。”(《神农本草经》)用治痰火郁结,瘰疠痰核;白芥子,“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本草纲目》)“白芥子味极辛,气温。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隔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本草经疏》)《药品化义》更言本品“横行甚捷……通行甚锐,专开结痰,痰属热者能解,属寒者能散。痰在皮里膜外,非此不达;在四肢两胁,非此不通。”彭老据此认为白芥子在化痰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攻坚散中的三棱、莪术为破血行气逐瘀药,此方具有破血逐瘀之功能。可用于治疗肝脾肿大、腹腔肿瘤、卵巢囊肿等肿块病。方中青、陈皮具有破气散结之功效。因而可以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性的肿块。

山甲留行汤主要以行气破气、软坚散结为主,且有柴胡和香附两味疏肝解郁,多用于治疗女性肝郁气滞所致的积聚病,如胁肋部的肿块。

三方组成各有特色,但共同点都使用了化痰软坚散结药物,如白芥子、半夏、大贝母、海藻、昆布、牡蛎、玄参,说明痰为肿块主因。正如中医所云:“病皆由痰作祟”。肿块涉及病种很多,但彭老认为:从中医角度来看,病因不外乎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所伤,与《金匮翼·积聚统论》提出“积聚之病,非独痰食气血,即风寒外感,亦能成立。,然痰食气血,非得风寒,未必成积。风寒之邪,不遇痰食气血,未必成积”有异曲同工之意,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痰气交阻,因而可以用以上验方加减化裁来治疗。彭老用此三首验方灵活加减治疗淋巴腺结核、乳腺纤维瘤、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全身各处淋巴结核及脂肪瘤等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转贴于

病案举例

病例一:汤××,女,36岁,首诊时间:2004年6月24日,两乳房发现肿块,疼痛,少腹疼痛,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白带光亮清稀,胃纳少,舌苔薄白,脉缓。证属气滞痰凝,宜行气止痛,化痰散结:处方:香附10g,青陈皮各6g,玄参10g,浙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炒白芥子10g,蒲公英15g,皂角刺10g,乳香3g,没药3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木香5g,神曲10g,党参10g,黄芪12g。复诊:2004年6月29日。乳房肿块变软变小,右侧已无,左侧亦好转,疼痛亦减,舌苔薄白,脉缓。处方:玄参10g,浙贝母10g,煅牡蛎1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夏枯草10g,连翘10g,炒白芥子10g,蒲公英15g,皂角刺12g,乳香3g,没药3g,延胡索10g,青陈皮各6g,木香5g。继续服用一段时间,肿块基本消失。

按:彭老治疗这位病人是以行气止痛、化痰软坚为主,同时“酌补元气,即邪深积锢,务令脾胃气旺乃可消磨坚结”,故方中有神曲、党参、黄芪,此方汇行气化痰健脾药为一炉,其主导药物在于软坚散结,行气止痛,辅以健脾药以为佐使,取效甚捷。

病例二:王××,42岁,初诊日期:2004年6月29日,两乳房肿块数年。现按之则硬,经前两乳胀痛,性急易燥,舌苔薄白,脉缓。证属血瘀痰凝,治宜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方用:柴胡6g,香附10g,青陈皮各6g,玄参10g,浙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炒白芥子10g,昆布15g,海藻15g,延胡索10g,皂角刺10g,三棱6g,莪术6g,夏枯草10g,连翘12g,川楝子10g,7剂。二诊:7月6日,两乳房肿块变小,证已减轻。方用:香附10g,青陈皮各6g,炒白芥子12g,玄参10g,山甲片3g,浙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当归10g,乳香3g,没药3g,夏枯草10g,连翘12g,川楝子10g,延胡索12g,皂角刺12g,白芍10g,7剂。7月15日三诊:乳房肿块变小,疼痛减轻。方用:香附10g,青陈皮各6g,玄参10g,大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炒白芥子10g,夏枯草10g,连翘10g,乳香3g,没药3g,当归10g,白芍10g,皂角刺12g,延胡索10g。坚持服用1月余,肿块消失。

按:此方在行肝气、活血逐瘀之时不忘软坚散结,所以彭老使用了香附、青陈皮、乳香、没药行肝气之药;海藻、昆布、山甲片化痰软坚;当归、白芍活血化瘀;连翘与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煅牡蛎等同用,在方中共奏清肝散结、化痰消肿之效。

病例三:耿××,男,51岁,左膝弯处有肿块,诊断为囊肿。方用:白头翁15g,昆布15g,海藻15g,炒白芥子10g,连翘10g,煅牡蛎15g(先煎),皂角刺12g,陈皮6g,独活10g,牛膝12g,玄参10g,浙贝母10g,姜半夏10g,穿山甲3g,白茯苓10g,5剂。复诊:左膝肿块缩小变软。方用:昆布15g,海藻15g,炒芥子12g,连翘12g,白头翁15g,煅牡蛎10g(先煎),皂角刺12g,陈皮6g,独活10g,牛膝10g,玄参10g,大贝母10g,木香5g,三棱10g,莪术10g。继续服用数月,肿块逐渐消失。

按:首诊彭老以化痰软坚为主,选用了姜半夏、穿山甲等一系列化痰活血软坚药。复诊则偏于破血行气,因而使用了三棱、莪术来破血行气。针对病变的部位,方中有牛膝和独活两味引经药。而方中白头翁的使用则是本方的一大特色。

丁香结教案篇8

早在2013年7月26日,刘丁宁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时,就已经流露出了选择离开香港大学的想法。当时她曾经深情告白:“五院(北大中文系)的老师同学们,等我来,我一定会回来的!”很像是一句誓言。曾有网友表示,在节目中,刘丁宁确实是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还可发现,在说“真心想去北大中文系”的时候,刘丁宁情绪有多么饱满,而在回答闯到“香港大学”四个字时的那种落寞。“真心想去”和“听从家长老师劝告出去闯练”,可能从得知自己考分的时候,就一直在刘丁宁心中纠结。或许,在“天天向上”的舞台上,刘丁宁就已经作出了选择。

“状元”的选择

不寻常?

广东河源网友“品秋”:当今社会能不为那厚厚的奖学金而坚持自己的内心的人已经很少了。

北国网网友“二狗家隔壁”:聪明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属于什么地方,并且有实力和勇气进行二次选择,羡慕!

辽宁丹东网友“鹤翔青云”:看后很惊愕,也很敬佩!反问北大,像这样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不放开规则,破例录取,还要让孩子等明年高考?哪怕与港大协商办理转学也可!我们的教育体制为什么这样死板僵硬?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这件事在我看来是很正常的。之所以被舆论热议,成为新闻,是因为在内地环境下,人口基数大,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足,要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需要经过激烈的竞争,付出很大的代价,对多数人来说,一旦考上了名校,轻易不会放弃。

刘丁宁舅舅张晓望:最终的决定是一家人共同协议的,刘丁宁很懂事,并没有把这个挫折怪罪父母,家人间关系依旧融洽。

辽宁本溪高中校长李玉成:刘丁宁是一个特别优秀、心态特别好的学生,现在在学校一切都好,情绪和心态都非常好。

不适应香港教育体制?

海外网专栏作家汤嘉琛:概括而言,香港高校全英文授课环境、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难以融入香港社会等因素,都容易让内地学生出现心理落差和身份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刘丁宁的“逃离”非但没有反抗色彩,反倒更像意欲通过退学复读来重归主流。她的这种回归,就好比一个曾经离家去闯荡江湖的人,在碰壁之后决定重新回到熟悉的环境,重新选择一种更稳妥、胜算更大的生活模式。

广西南宁网友“看风吹过的逍遥”:刘同学既然是个不适应香港教育体制、方式的学生,香港大学为什么还要以72万的奖金收一个无用书生来教呢?

福建厦门网友sushuocan:我倒是理解并且支持她的选择。北大人文气息浓厚,环境优美,又出现过那么多国学大师,很适合学习中文,很适合天马行空和修养家国情怀。对港大不了解,但是香港那样的地方,过于职业化倒是真的,学经济金融有优势。但是一大堆讲广东话和英语的人的聚居地,很难和中文学习环境挂钩。

对内地教育方式的反思

北京网友“最尽头”:归根结底,大家是想要反思内地的教育理念。北大真有真正的国学?弱弱问一句:是北大适合她,还是她不适应港大?

文化学者薛涌:中国香港无纯粹国学?看看从钱穆到余英时!要反省内地的教育,如此高分学生到中国香港都适应不了不同文化,那么到日本、美国会怎样?全球化时代如何生存?

广东汕尾网友hvbirds:中国的教育是严进宽出,所以造成现在的大学生或高材生们,进了校园之后就只要等着放行条(毕业证)了,教育部或有关部门是否考虑一下如何提高这代人的实践能力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内地长期以来的学习方式和环境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老师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欠缺自主性学习。不仅仅是内地生到了港大不适应,很多学生在内地升入大学也会遇到很多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应该多样化,而不是模式化。

新浪博主晨雾:选择港大,是因为港大确实是一所非常出色的学校;选择北大,是因为姑娘梦寐以求的是学中文,而不是其他什么专业。从这个例子我们看出,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志愿选择时,需要更务实一些,特别是搞清楚自己的喜欢点是不是高校的强项。

理解与尊重

山东青岛网友“痞子大饼”:这个……我到觉得和小姑娘适应环境与否无关。首先小姑娘本身想去的大学是北大,港大是家里人让报考的。其次,这个小姑娘酷爱中国古文化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无论她作何选择,至少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够潜心喜欢一门没什么就业前景的学科,本身就很了不起。所以,每个人人生的选择都该被尊重。

刘丁宁的同学魏新元:路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我们对于刘丁宁自己的选择,可以不理解,但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她内心已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不应该再对她给予打击,而是要由衷祝福,希望她不后悔。

香港大学研究生管羚雅:可能她这么短时间内就离开肯定还是有适应的问题。如果这个状元是有自己想法的人,她就是觉得这边不合适,或者她真的像报道里说的想探寻更纯粹的国学,我觉得是没问题的,只要她相信她能考上北大。

香港大学发言人:香港大学视每一位学生为独立的成年人,认为同学有能力在对问题作出独立思考后,作适当的判断和适当的决定,大学对同学的决定均会尊重。

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已经关注到刘丁宁的情况,选择北大是孩子自己的兴趣,至于来北大能不能求仁得仁,也要看她自己。对所有想考北大的学生发自内心地欢迎,尤其是有志于中文系的同学,那也是我自己的专业。但是读北大中文系必须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北大不会直接录取。

个人的发展与选择权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现在外界评论为“最优秀的学生辞别最优秀的大学”,进而认为遗憾可惜,这大可不必,也会给学生带来压力。目前社会的审美越发差异化,差异化是最为宝贵的财富,这个个案不会引起学生效仿,也无法效仿。这个学生的选择是对是错,不需要被评价,只对她个体有意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这是刘丁宁个人的选择,学校与专业的选择需要根据个人的发展。这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学生高考作选择时,家长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不能因此得出港大不如北大之类结论。没有任何一所大学适合每个学生。择校选专业前合理规划、仔细比较也不能减少这类问题的产生,国外学生五年级就开始规划,但大学也有不少学生转校、换专业。学生在不断尝试、学习中找到自己所好。

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尊重她个人的选择最重要。公众有一定的思维定式,会谈排名,谈高校的国际性,还有人强调那72万奖学金,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追求,高校强调的也是学生的爱好和选择。

丁香结教案篇9

15岁当兵,17岁入党,19岁当排长,23岁当参谋,第一批进军校。

1992年开办协力私人侦探所。10年来,做了960件案子,成功率在99%。名声沸扬海内外。

10年来,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找二奶”,揭露“二奶”。什么样的“二奶”我都见过,老的少的、土的洋的、漂亮的不漂亮的,“金丝鸟”、“波斯猫”、“甜心巧克力”、“学生妹”、“五星妞”等等;什么样的“包装”方式我也见惯不惊,“金屋藏娇”、“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用情专一型”、“花花太岁型”等等……

媒体送了我一个“二奶杀手”的绰号。这个绰号让我在广东、上海等地有了很大的市场,那些台湾的太太们总是哭哭啼啼给我打来电话,要求查出老公在大陆的“二奶”、 “三奶”。这个绰号还飘洋过海到了南非和欧洲、美洲,好多华裔私人侦探也打着我的牌子招摇过市。在我从事10年来的私人侦探生涯中,百分之九十的案子与“包二奶”有关,百分之九十是女委托人来找我,百分之九十的女人会哭一通、骂一通、哀怨一通……

私人侦探自白

我是将军的儿子,根正苗红的干部子弟。过很多职业,也曾坐过3年牢。我现在是一个私人侦探,一直行走在法律的边缘。

我是为战争而生的,我应该去战场上寻找刺激和玩命的感觉。可惜现在没有战争,只有私人侦探这个职业稍稍刺激一些,所以我选择了它。

我单枪匹马,从1992年开办私人侦探所以来,一直处在舆论旋涡和非议的中心。

其实,我的体形和长相并不是当私人侦探最好的材料,我长得有点帅,大个头在人群中有点扎眼,年轻时候,我穿着军装走在济南火车站,总会有姑娘频频向我回头。1998年,记者是这样描述我的:“魏武军长得太像了!1.83米的大块头,眉宇间透着英武之气,举手抬足有一片儒风袭来,完完全全一个的特型扮演者。”

这位记者没有说假话,197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在全军挑选特型演员,我被作为全国第一人选受到了众多行家的青睐和欣赏。或许是一念之差,我就在古月、唐国强之前走红大江南北。我并不喜欢当演员,那种抛头露面的生活我可受不了,我喜欢干一种属于自己的事情。但我有表演天分,还是一个地方业余话剧团演员。

当私家侦探是一种爱好使然。

我把我国出现私家侦探这个行业称其为”经济文明的象征“。比起法国人维多克1834年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私人侦探咨询机构,中国的步伐晚了一个半世纪。

“协力”是我花5万元办成的,当时的地点就夹在成都市法院与市公安局之间开张。我当时的设备为一辆价值1.9万元的原装本田145摩托车,一架120元的国产福日傻瓜相机。我严格遵守自己最初的职业规则,即不使用任何非民用设备,不摄录跟踪对象在非公共场所的活动。我想长期干这一行,惟一的自保手段就是不越法律的雷池一步。因此,有些当事人一定要拍床上镜头,我坚决不同意。我很清楚在我身后没有任何保护伞,法律、体制甚至正义,都还没有站在我这一边。

最初3年,我平均每年办了40到50个案件,亏损了至少3万元,必须用拍点广告片维持侦探所的收入。1993年,我开张的时候登报招聘人员,3天内竟有2000多人报名,经面试后我把挑选出来的精英分子200多人拉到大操场通过制式教练进行考核,经过两三年的反复淘汰,我发现多数人都无法用,最终留到今天的只有两个。被淘汰的人只有一个原因:头脑太简单,缺乏逻辑分析力,而且不听话,眼高手低追求低投入高回报。这个工作要求人纹丝不动地在某个点守候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比如在一个狭长的小巷里,被跟踪人开关门只需两秒钟,我们必须在两秒之内拍下照片。有些当惯特权警察的侦探缺乏耐心,就做入室强行拍摄等出格的事,事后再编一个过程给我听,我认为他们缺乏职业道德。这个工作太枯燥了,近乎自虐,如果缺乏敬业精神和超乎常人的同情心,很难坚持下去。

私人侦探这碗饭也许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简单,所以需三思而行,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

10年来,我做了960件案子,成功率在99%,多数靠的是智力与勤奋。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的收费水准也水涨船高起来,依城市不同,收费也有所不同。比如在成都每起委托案一万元起价,上海广州等地就要3万元以上。我从不去“容易窃取太多机密的”北京办案,即使给再多的钱也不去。

我不应该是这个大千世界的“另类”,但事实上我就是“另类”,私人侦探这种职业在法律还没有明确界定的情况下,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走在了河边,尽管我穿着”布鞋“,尽管我很小心,但还是有”湿脚“的时候。

侦探的“二奶”论典

仅仅从办案的经验和社会意义上来看待,大凡“包二奶”的都没有什么好的结果,不是闹得妻离子散,就是家破人亡。这方面的例子简直数不甚数,每年的血案也是多得触目惊心。

男人的婚外情只是对婚姻的一种补充,他们同时可以和几个女人来往而不影响到自己的家庭。在这里,我有几句实话要给女性们说说。听了绝对有好处。

第一句实话:已婚男人爱上自己妻子以外的女人,不一定就是婚姻不幸福或是太爱这个外遇女人。当一个男人在婚外表达爱情时,他不会幼稚地想到要和她结婚。他是想尝尝鲜,摘点野花罢了。这个时候,一定需要你冷静,收拾他一定要注意方法,千万别把自己套进去。

第二句实话:已婚的小有成绩的外遇男人,他们身上的吸引力多数是妻子给造化出来的。他们在妻子的欣赏中,滋生着骄傲和自信。他不会去那种下三烂的地方,那样既不安全又消费不起,找一个安全又不花钱的女人,只需穿一件“爱情”外衣,丰富的感情世界就得到了充实,性的问题又解决得游刃有余。

第三句实话:其实,就算不遇到你,他也会与其他女人钟情。他希望在他稳定的生活状态下,有着年少恋爱时节的激情和生活的多姿多彩。那种一有外遇就离婚的傻男人是越来越少了。

第四句实话:男人只想与你恋爱,对婚外女人想嫁给他的想法都是又高兴又害怕。你要嫁给他,男人得意的是这个女人还真爱他,害怕的却是被女人缠上。这种关系的结束,大多都是从那个女人提出让他离婚那一刻开始。

第五句实话:大凡多次找借口不离婚而又对你拼命表白爱情的男人,在心里他就没有打算和你有婚姻。他此时考虑的是采取什么方式与你了结,最好是你等不了一走了之。

知道了这些,你还会爱下去吗?

侦探的一个故事:胭脂假面

揭开胭脂假面,里面是一张苍白的脸。她修复了处女膜,抱养了一个孩子,说这是香港老板的“龙种”……

一个黄昏,一位雍容华贵的香港太太闯进了办公室。她丈夫林德纬与她结婚后,继承了她的家业。由于这位阔太太不会生孩子,这成了林德纬的多年的心头之疼。在深圳时,一位漂亮的四川打工妹走进了他的生活,并有了他的孩子。

按照那位太太提供的线索,我不用5天就找到了这位打工妹。她正带着孩子在四川东北部某县城非常幸福地生活着。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

调查很顺利,那位太太给我的任务就是找到这娘儿俩。可事情并不简单,通过多次观察,我发现丁一岚每天黄昏去幼儿园接她儿子时,门口总会出现一个神秘的农妇死死地盯着孩子。

这个农妇到底是谁?与丁一岚到底有什么关系?这其中到底藏着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终于有一天,那位农妇清清楚楚对着丁一岚的孩子叫了一声:“儿呀――”

这时,丁一岚出现了。那农妇哭着说:“他是我儿,他是我儿……我还你钱,你把儿子还给我……”农妇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钞票递在丁一岚面前。那是一万元。

故事是从丁一岚上深圳打工开始的。丁一岚用她的年轻、美貌与智慧让林德纬很快就喜欢上了她。 林德纬告诉她自己结了婚,但太太没有生育能力。自己是三代单传,希望丁一岚帮他生个小孩,让他延续香火……

起初丁一岚觉得是一种莫大的耻辱。拒绝了他。过了几天,丁一岚把一摞报表送到总经理办公室,当她放下报表正欲转身出去,她的手被林德纬抓住了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在家里开一个生日Party,我早就准备好了丰盛的食品,还有鲜花和美酒。我只请了一个客人,但不知道她会不会来……”“你能来吗?”丁一岚点了点头。

当天下午,她走进了深圳一家医院的“处女膜修复专科”。进门的时候,她一脸坦然 “我想给男人造一个真实的假相。”

紧下来,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一切都是按照她既定的目标圆满完成。当林德纬见到那方白巾上的“血梅花”时,他哭了……她知道,这哭声和泪水是绝对真实的。

终于有一天上午,她还没有起床,门铃响了起来。她看见一位雍容华贵,浓妆艳抹的胖妇人的脸。她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林德纬的太太找上门来了。

丁一岚知道这里住不下去了,收拾好自己的行李,离开了这个她住了一个月的“家”。终于,分别几天的林德纬与丁一岚在一家小咖啡馆里又相见了:“我有两周没来例假了,可能怀上了……我想把孩子生下来。我想回家乡去生……”

回家后,两人经常热线联系。丁一岚一手握着听筒,另一只手却抚摸着肚子,丝毫不显犹豫,从容而平静地说:“不管是男是女,反正我要把他(她)带大,我也需要孩子。有了孩子,我才不会孤独。孩子出生时,你一定要来――无论再忙,无论你太太从中如何作梗也要来。我想让孩子出生后睁开眼睛能够看到自己的亲生父亲……”

她说这番话时,自己都很吃惊:她居然能把谎言编得这样圆,语气从容镇定。

她已经委托同学李阳在她老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家找到了一个明年4月临产的妇女。付了5000元订金,在明年4月小孩生下来后,丁一岚还得向周家付5000元抱养费。一切都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着。

1994年4月23日,周家终于生下一男孩,他的亲生母亲还没来得及看清孩子的模样,便被李阳抱走了。

不知林德纬使的什么分身术,从1993年11月至1997年4月,他像一只“黑蝙蝠”穿梭在香港与四川的两个家庭之间,而他的香港太太丝毫没有察觉。他每月按时汇给丁一岚母子5000元人民币的生活费,他还给孩子添制了钢琴和许多高级玩具,他甚至在百忙之中,每天抽时间在电话里给孩子讲故事。

但林德纬还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向林德纬“告密”的人正是小阿贝。有一天“儿子”歪着头冲他说:“爸爸,我有两个妈妈……一个在城里,一个在乡下。”儿子脱口而出。“乡下的妈妈生下我,城里的妈妈养的我。”

林德纬按照“儿子”提供的线索,仅一天功夫就把事情搞了个水落石出。他突然觉得丁一岚这个女孩太不简单。螳螂捕蝉焉知黄雀在后,他当了4年多“龟孙子”,替别人养了4年多的 “儿子”――他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傻瓜。

林德纬发疯般地质问:“他从哪里来的,你为什么要骗我?”

美丽的丁一岚像一头发狂的母狮子:“我算什么呀?是你的情妇?是你的小蜜?是你的包养的金丝鸟?这四五年我过的是什么痛苦日子,我不能追求我的爱情,不能追求我的幸福,让你这个瘦老头长期霸占。这样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我早就腻了……。这世界也怪,女人坏男人也坏,似乎你骗我,我骗你,这人间才能维持平衡……。”

“你也是骗子!你要我的青春,要我的美丽,让我夜夜去满足你的淫欲。还让我给你生私生子,让你延续香火,我算什么?工具而已!”

说着,丁一岚冲击卧房,拿着一张纸再次来到林德纬面前时,那张纸是丁一岚的处女膜修复手术单。

“想不到吧,我们一开始就是一个彻头彻底的大骗局!”丁一岚笑了。

丁香结教案篇10

而现在的中学语文存在教学效果不显著,语文课堂一片沉闷,教师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学生却还是提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学生都应该有所改变,师生应该在“问”上下功夫,以“问”促“学”,让高中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一、巧妙发问,循循善诱

陶行知f:“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巧妙发问。对于没有兴趣的东西,学生决不会积极地学习。语文课堂提问,首先就要问得巧,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保姆叫做“大堰河”?根据一般的逻辑常识,一个人的名字是不太可能叫做“大堰河”的。这激起了学生的探索兴趣,有的说这是昵称,有的说是外号,最后看了注释学生得出答案:因为“大堰河”是童养媳,没有自己的名字,这是她的村名。我进一步提问:在封建社会,一个人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这说明了什么?有的学生很快联系到没有自己名字的“祥林嫂”,说明她们都是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社会底层劳动者。那么艾青笔下的“大堰河”和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人物塑造有何区别?学生带着有意思的问题进入文本阅读,抽丝拨茧,层层深入,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又如在《雨巷》一文中,诗人多次提到“丁香”,为什么诗人选用的是“丁香”,而不是“牡丹”“兰花”等其他意象?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很快形成了共识: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状似结,宛如心结,在古典诗词中常跟忧愁结合在一起,这跟诗人要表现的情感――冷漠、凄清、惆怅的基调是符合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也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倾向,它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是积极的、主动的,还是消极的、被动的。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中的问题设置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应结合授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点,巧妙发问,循循善诱。

二、自主探究,百家争鸣

首先,教师要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我经常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要做到“三敢”:敢想、敢说、敢问。为了营造“三敢”课堂,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开学初,我将班级的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并要求在限定的时间里,每个小组选出组长和书记员,并定出本组的队名、队歌和口号。在每次的小组PK中,引入加分模式,每节课分数落后的小组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这种新型的课堂模式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也把那些上课常常走神的学生带回语文殿堂。经过一个多礼拜的团队合作,学生在课堂上都放得比较开,也愿意去思考、去表现了,因为每一次精彩的回答或者质疑都可以给小组增加分数、带来荣誉。当然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热闹的课堂不等于嘻嘻哈哈放羊式的教学。对于跟学习内容无关不着边际的回答或者质疑,我引入了减分模式,这有效避免了部分学生天马行空般的东拉西扯。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很多“没有问题”的学生变成了“有问题”的学生,“有问题”的学生转化成“问问题”的学生,甚至有些成了彼此解答问题的学生了。

其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质疑。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效提问,什么是无效提问,什么是肤浅的问题,什么是深刻的问题,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如在《囚绿记》一文中,我布置这样的预习任务: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这样的预习任务环环相扣,学生对文章不再停留在简单的阅读上,必须对文本的结构、思路有深入的解读,才能形成合理的答案,有了答案后,在课堂上各小组之间互相质疑,最后完成对问题的解答。我又提了个问题: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这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由此及彼,学以致用。最后我让学生来谈谈我为什么这样设置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我点评完后,让每个小组提出一个文章给予他们启迪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并当场表扬提出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的小组或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