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04 15:20:55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篇1

初中语文处于初级语文教学和高级语文教学的中间环节,这就需要我们将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做好,以出色完成这样一个衔接任务。并通过初中语文的教学使学生在语文中感到愉悦,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文化、中华文字的魅力,更要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素养得到提高。这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全面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大题目,涉及到许多方面,下面我就有关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面对学习就有了动力有了自信心。因此,要学好语文首先要有兴趣,教师要激发起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喜欢。兴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目标,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有目的地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来吸引学生,通过影视片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

(1)进行《五柳先生传》的课文讲授时,教师可以预先在网上找出五柳先生的画像,如五柳先生“采菊”、“耕种”、“饮酒”等等反映五柳先生的生活的“写真”趣照,通过这些充满趣味的照片来吸引学生,也使学生通过图片的画面感来更好地想象五柳先生的形象。

(2)在进行《隆中对》这部作品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将根据《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拍摄而成的电视剧有选择地播放给学生看。通过电影的图像、声音、人物冲突对白等来讲解课文,同时借助电影的特殊的娱乐效果使学生喜欢上课堂教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被培养出来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相应得到提升。

二.别出心裁的授课方式

在过去,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就是将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教师自己也是对照教案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的授课方式乏味而无趣,学生感到枯燥,常常思想开小差,语文学习的效果不佳。然而,别出心裁的授课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到新鲜好奇进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能够充分调动起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别出心裁的教学授课方式不同于之前枯燥古板的教学授课方式,这种方式需要教师在语言、教学模式、师生互动等各方面做出改变。教师可以一改之前的完全跟着教学要求和教案走的方式,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设计教学的方式和步骤。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课堂有期待,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例如:教师在进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古文小说的教学时,在对全文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可以邀请几名同学分别扮演“鲁提辖”和“镇关西”这两个人物,并要求学生根据文中的描述来展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的动作,请学生来展现“鲁提辖”三拳的风采和展示出三拳不一样的出拳角度。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细处有详细了解,而且借用同学表演的方式,教师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课堂展示的方式也让同学对鲁提辖的风采有一个具体的形象而印象深刻的认识。

又如:教师进行《五柳先生传》的教学时,可以开展学生的讨论课,请学生自组两队进行辩论比赛。就“五柳先生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样的人生态度是否可取?为什么?”这样的开放性题目进行辩论。学生通过的这样的课堂即兴辩论比赛对五柳先生“独立于世俗之外”的超脱形象,对于五柳先生的“守志安贫、不慕虚名”的人生态度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当然,在这样的辩论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提高。学生也能够更加了解五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更好地感受到中国古人的气度,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和渲染。

五柳先生传教案篇2

关键词:麻柳刺绣 民俗风情 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97-01

1 麻柳刺绣的历史渊源

“栽秧打谷住木楼,婚丧嫁娶唱山歌”形成了麻柳地区独特的乡土人情,绣品作为女子婚嫁的必需品,是男方衡量女子的重要标准,并且在日常生活和重大节庆中刺绣也是无处不在的。枕套、枕巾、围腰、袖套、坎肩、短袄、褡裢、头箍、虎头帽、虎鞋、鞋垫、袜底、荷包、盖头、绣花鞋等生活、衣着用品都是多姿多彩的麻柳刺绣的典型。因此,这里的女子从小就要从母辈那里学习刺绣的本领,一般小女孩四五岁开始拿针线,六七岁时就要接受严格的刺绣教育,待姑娘出嫁时大都已是飞针走线、刺龙绣凤的高手了。

麻柳乡一带山区曾是汉族、羌族、氐族混居的地方,麻柳刺绣在民族融合中演绎、发展,带有浓厚的羌族风情,同时麻柳刺绣也融合了汉族刺绣的特点,在麻柳山乡形成独特的风格。麻柳刺绣是实用性和美观兼具的,物品依靠密实的针线延长它的使用寿命,而审美功能则是通过绣品丰富的内容题材、高度抽象提炼出来极富装饰意味的图案、简约朴素的构成、对比强烈明快的色彩和变化多样的绣法和针法来体现的。

2 麻柳刺绣的艺术特点

麻柳人信奉万物有灵,其刺绣多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为题材。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人为核心的喜庆活动,多取材于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场面,如耕种、收割、打猎、婚礼等方面的作品,体现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第二类是描绘日月星辰、江河湖海的风景类,这类作品适应性广,常常作为壁挂、桌布等装饰品;第三类是动植物类的单种或组合描绘,常常借吉祥之物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或抒发个人的种种愿望,莲花、牡丹、凤凰、“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喜鹊闹梅”等都是麻柳刺绣中常用的题材。题材和内容的表现依靠的是具体的图案,而麻柳刺绣表现的充满装饰性和艺术美感的图案基本都是源于祖辈相传和抽象简化。一种偏具象,比如在虎头鞋、狮头鞋上将现实中的狮虎等猛兽化为惩恶扬善的可爱形象,浓眉大眼,虎虎生威,线条简洁明快造型生动别致,让人产生喜爱和亲近之情;对花卉的形象进行提炼和简化,有着美好吉祥的象征意义;人物及场景经过织绣者的夸张、概括,欢快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风景图案则是用不同明暗、冷热色块构成,对比强烈,装饰性强。另一种是抽象图案,也就是纯几何的图案纹样,这类图案都是经过高度的抽象提炼而来,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欣赏性,如回纹、万字纹等,在绣品中起到图案连结、间隔和丰富、充实画面的作用。

刺绣构图主要采取连贯式和分段式两种,这两种构图方法既可单独使用成图,也可以相互交替使用,有着浓厚的民间特色,符合传统的美学思想。连贯式构图主要是以对称的图案连续重复,融成一个整体,表现力丰富、立体感强,所反映的民风民俗与各色花色类型的刺绣互为表里;分段式构图是指整幅画面由多个图案构成,分为前后两段或上中下三段,这些图案式样不同且互不相连,但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图案结构上,采用的是对称、平衡、分割、连续、放射、重叠、联结、分离、组合等方法。

有人把麻柳刺绣比喻成一个生动瑰丽的文化符号,传统的麻柳刺绣通过黑、白、红等土布和彩色棉线,配置以不同明暗的冷暖色块,组合巧妙,令人赏心悦目。其色彩极为丰富:有红底彩绣、黑底彩绣、蓝底彩绣或白底彩绣,也有素绣,就是用单一的绣线绣制,如白底黑线或者蓝底白线的绣品,形成了端庄、活泼、素雅等多样艺术风格。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对比强烈,乡土气息浓郁,富有典型的民间色彩。

麻柳刺绣虽然就地取材,用的土布和棉线,但是刺绣的手法和针法却非常丰富,绣法多样,技法复杂,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绣法主要以绣花、挑绣为主,常见的有架花、挑花、扎花、串花、游花等八种绣法组成,架花,又称“十字绣”,特点是横三针、竖三针、挑三针、隔三针,挑花,特点是刺绣时讲究数针、数线,扎花,特点是用纸剪样子,贴上后再绣,游花,特点是单线制作,一针扣一线,牵花也叫里面花,双面绣,特点是作品里子面子一样,剪花,特点是用布做成硬布条,剪成所要绣制作品的样式、图案,钩花,特点是用绣线钩织成花或其他图案,串花一般是针对厚布料施绣的一种绣花方法,也不讲究数线,所绣图案独立成块。这八种刺绣类型各具特色,各种针法或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麻柳刺绣变化多样,设计挑刺,皆“无法中有法,有法中无定法”,千针万线,无不寄予无限深情,所出绣品种类丰富多彩,蔚为大观。

3 麻柳刺绣与羌绣的异同

麻柳刺绣是羌、汉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与羌绣同宗同源但麻柳刺绣融合了汉族刺绣的特点,在麻柳山乡形成独特的风格。最早羌人的挑花是使用白底蓝线、红线或黑线,或蓝底白线,现在这种早期挑花的特点仍保留在麻柳刺绣中,且很多图案相近,显示出麻柳刺绣与羌族刺绣的亲缘关系。羌族刺绣是麻柳刺绣的母体,而麻柳居住地每次移民的迁入或迁出,又使麻柳刺绣文化与汉族刺绣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相互融合与撞击中,逐渐演化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麻柳刺绣文化。麻柳刺绣图案吸收了许多汉文化寓意的图案,与羌族的传统图案融合,构成了新的具有麻柳地域文化特色的刺绣传统。

4 麻柳刺绣的现状

近年来,麻柳刺绣的传承危机不仅仅在于老艺人的一个个离去,原汁原味的麻柳刺绣文化面临的另一个危机是,它产生的社会环境改变了。麻柳乡大部分青年男女都外出务工挣钱,家中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传统的数代同堂的家族结构被老少隔代而居的结构替代。另有人认为,麻柳刺绣文化的推动应该依靠现代技术的介入,于是时尚刺绣的概念被引入。现时麻柳刺绣的制作,首先考虑的是作品的行销行情,一般由外来商人限定绣作的内容,再用计算机绘制出图案。破坏性的收购等行为也给麻柳刺绣带来严重影响,大量精美的麻柳刺绣作品未经整理便流失了,而麻柳刺绣可能会因在当代人手中得不到发展而出现断代。

参考文献

五柳先生传教案篇3

一、主要做法

(一)积极探索,锐意创新,打造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

柳城县自**年实施“党员电教科技工程”以来,党员电教工作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得到了区、市领导的充分肯定。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党员电教在发挥它优势的同时,逐渐暴露出形式单一、内容单薄,教育和培训手段落后的弱点。为满足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对科技和信息的渴望和需求,柳城县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决定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架设经济发展的信息高速公路,整合各类资源,构筑“天网”、“地网”,打造“立体互动”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天网”即中组部全国远程教育办搭建的卫星数字远程教育平台,通过卫星每天向广大农村传输数据节目,终端接收点以多媒体电脑卫星接收系统免费接受信息。“地网”就是借助柳城县自己搭建的党政办公网络,建立以“柳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为中心,链接各基层党委,县直各单位党组织的网络终端,构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络。通过“天网”、“地网”的建设,使远程教育网络在全县境内的覆盖率达80%以上,实现了地方与中央、县内与县外、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零距离”接触。

(二)精心部署,多管齐下,扎实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工作。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新生事物。为此,柳城县委在做好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远教育站点建设。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柳城县委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常务副县长、组织部长、分管教科文卫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了一级抓一级的领导责任制。各乡镇、村也迅速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委书记、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从而形成了全县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2、深入调查,制定方案。为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柳城县委组织部抽调人员深入乡镇、村屯调查摸底,掌握了党员分布、村屯分布、党员活动场地现状等方面情况,及时制定出《柳城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将工作目标、任务要求等内容进行细化量化,确保远程教育工作有计划、分阶段地稳步推进。各乡镇结合各自的实际,也制定了具体可行的落实措施。

3、整合资源,建设站点。柳城县按照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原则,依托县委党校和乡镇、村党员活动室、文化站以及中小学校,整合教育、农业、科技、电信、广播电视、党政网等现有资源,在县一级主要在县委党校建立培训中心;乡镇一级依托中小学校、文化站等建立接收站点和培训中心;村一级则在小学设立接收终端站点。通过努力,目前柳城县共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终端站点219个,其中县级接收中心2个,接收点51个,乡镇接收点41个,村级接收点124个,屯级接收点1个。

(三)管用结合,突出重点,认真开展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

要开展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站建点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学用才是根本和目的。为了使建好的站点真正发挥出作用和效果,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为切实加强全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教学管理,我们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人员落实到位。各站点全面推行专人负责管理制,由1-2名懂技术、熟业务的专业人员负责站点的管理和各种技术资料的下载、编辑、传送等工作。二是技术服务到位。按照分组负责、分层培训的方法,先后举办了13期业务骨干培训班,共培训操作管理人员130多人;同时,县里成立了技术服务指导组,专门负责基本操作技术的普及推广和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三是制度落实到位。我们制定了远程教育下载、播放、收看以及远程教育设备使用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要求各培训中心、接收点认真执行。

2、拍摄“乡土”教材,充实电教片库。柳城县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大局,摄制了《科学种桑养蚕》、《甘蔗地套种辣椒》、《果地鸡养殖》和《生态养殖塘角鱼》等具有本地特色的科教片,分发到乡镇、村屯农民朋友手中,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同时,从中组部网站下载保存了符合柳城县实际的实用技术和政策法规等影像资料,使全县党员电教碟片达4100多部。

3、灵活多样教育,结合时令培训。在学习培训的方式上,我们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了几种不同的方式:一是根据农时需要,在晚上播放电教片,组织党员群众学习;二是组织农技术人员定期到站点播放电教片,进行现场辅导,增强教学效果;三是根据农民的需要分类编班培训,主要有思想政治学习班,市场知识培训班,岗位技能培训班等。学习内容既有政策法律,也有实用技术。如龙头镇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创建了旨在服务“三农”的“农业医院”。“医院”里除了设置水果、桑蚕、养殖等技术科室外,还专门设立了电教科,每逢圩日都按群众要求播放理论、技术碟片,深受群众欢迎。“农业医院”成立不到半年时间,就播放电教片400多场次,培训群众8200多人次。

二、取得效果

通过扎实有效地工作,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柳城县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创新了党员干部教育工作载体。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是传统党员电化教育的深化与延伸,是新时期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新突破,它实现了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空间的广大农村党员进行“点播式、交互式和现场直播式”的教育目标,从时空上、形式上、内容上、对象上、效果上弥补了以前党员电化教育的不足,使整个教育活动显得全面、灵活、便捷、有效。以前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到场人数有时参差不齐,远程教育投入使用后举办的培训班,教室总被挤得满满的。

(二)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

柳城县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深入开展“五村、两规范”建设和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实现了“两提高一促进”。一是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增强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宗旨意识。二是提高了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农民致富的意识和本领。三是促进了村级组织管理的规范化,构建了透明、公正、规范高效的村级组织机制。

(三)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柳城县在大力发展桑蚕业过程中,把电化教育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组织电教办和农业部门拍摄了乡土教材《科学种桑养蚕》,并制作成12000多张VCD光盘发放到农民手中,使农民朋友成功掌握种桑养蚕技术,成为桑农种桑养蚕的教科书,激发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热情,极大的推动了全县桑蚕业的发展。**年,柳城县桑园面积突破10万亩,成为“全区桑蚕生产发展十佳县”。桑蚕业成为继制糖业之后的又一个支柱产业。同时,通过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推动各乡镇村屯结合实际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农村人均收入也逐步提高,

(四)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先进的文化、成熟的技术和快捷的信息,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更新了技术,拓宽了增收的渠道。如东泉镇凉亭村村民在自治区级党员电教科技示范户、村委主任黄武芳的影响和带动下,利用电教学习掌握了二元杂母猪养殖技术,全村养殖二元杂母猪达1000多头,年供应商品猪达25000多头。仅此一项,年人均增收达1000元。

(五)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节目丰富多彩,除了政治理论、种养技术外,还有医学常识、家庭百科、文化生活等。农村党员群众通过远程教育开阔眼界,了解知识,掌握技术。如活跃在农村的118支农村业余文艺队,依靠远程教育排练出一大批短小精炼、具有本地特色的快板、歌曲、小品、彩调、舞蹈等文艺节目,到各乡镇、村屯作巡回演出,受到群众的欢迎,极大地提高了柳城县“百村百戏”这一文化品牌的含金量,也丰富了农村党员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六)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柳城县各乡镇、村屯党员干部或党员电教科技示范户,在组织党员群众通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理论、技术培训过程中,与党员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更加频繁,党组织、党员的威信日益提高。如柳城县龙头镇党委要求每个党员领导干部作好表率,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自觉主动学习当前农民群众最急需的科技种养技术,增强本领,为群众提供科技服务,形成了在工作岗位上争当干事创业的模范,在为民服务上争当无私奉献的模范的局面。党员干部积极深入基层,走村串户,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尽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主动与困难党员和群众结对子、攀穷亲,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员干部成了群众的贴心人。

三、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工作开展较难。部分乡镇、村领导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未将远程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统筹安排,检查督促,同步推进,村级远程教学活动开展较差。虽然多数镇村建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学习方案,安排了学习内容。但是“远程教育”到底是什么?能有多大的生命力?能给党员干部、群众带来什么实惠?如何去利用“远程教育”发展经济等这些实质性问题,许多乡镇领导,还存在着模糊认识。一些党员干部和群众也有怀疑情绪,以“工学矛盾”为核心的“没必要学、没时间学、没能力学”的认识比较普遍。

(二)县级管理人员人手少,影响工作开展。

县远程教育管理中心挂牌在县委组织部,仅由电教室一人兼管。而电教室担负着全县党员电化教育管理,党员电教片的拍摄、制作、发放,电教设施的维护、修理,电教网站的更新、维护、管理等工作,忙起来常常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顾此失彼。而桂林市开展党员远程教育后,每个县的电教人员至少2人以上,阳朔县除了电教办主任外,还有3名专门负责远程教育的技术人员。

(三)教学环境差,集中培训开展难。主要体现在中小学站点上,一是场地十分狭小,全县121个小学站点中,有82个站点建设在教师办公室,其余的均建立在实验室,83个站点场地容纳不下15人。二是设备较差,91个站点无专用桌椅。三是由于资金困难,防盗、防火、防潮等五防措施还不到位,76个站点存在不同隐患。

(四)村级站点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较难。一是缺专业人员。全县村级接收站点124名管理人员中,没有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有95名管理人员以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90%以上的管理人员不能排除一般故障。设立在村委、自然屯里的终端接收点,管理人员主要是村干部,他们以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更是困难。

(五)村级站点管理人员工作任务重,站点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从我县中小站点来看,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均由学校教师兼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也暴露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时间上不同步。学生学习时间与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时间难以统一,使教学管理人员无法对二者进行统筹安排。二是任务上难兼顾。远程教育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性工作,任务繁重而复杂,如果教学管理人员不实行专职专责,就无法完成教学管理任务,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三是机制上欠完善。据反映,一些教学管理人员兼职远程教育工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从事远教工作的积极性。

(六)站点运行经费困难。站点的管理费用最困难的是电费,据初步估算,中学信息站运行1小时需耗电近10度,运行一年需要电费近10000元,村小学接收站每天大约耗电12度左右,每年需要电费1800元左右,无论中学、小学和村委会都无力支付。

四、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宣传,统一认识。首先,要开展“六个一”宣传活动,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村组进行远程教育知识宣传,扩大远程教育的影响力。即开设专用频道,开通一部热线电话,发放一张便民服务卡,印制一张宣传单,开动一辆宣传车,开辟一个宣传栏,建立一个宣传点。其次,要牢固树立三种意识:即树立政治意识,机遇意识,群众意识。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软硬件建设。县、镇、村均建立远程教育专项经费,保证远程教育经费的落实和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采取教育部门和镇、村共同筹资的办法,逐步解决站点环境设施、管理人员的工资、津贴等问题。

(三)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增加县级管理人员编制,增加1至2名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一职二备,专职人员要专干,保障时间和精力抓远程教育。二是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县远程教育管理中心、县教育局和县职校联合举办计算机中专学历培训班,为每村培训2—3名具有计算机中专学历的管理人员。三是积极派送管理员到市培训机构专门培训,取得相应资格,使之能排除一般故障,基本胜任远程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

五柳先生传教案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 办学特色 理念 践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72-03

高职教育作为承上启下的教育层次,目前其规模已占据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如何在构建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使自身充满生命力和发展后劲,这是值得每个高职院校认真研究的课题。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突出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的属性,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确立了创建特色高职学院的目标,树立了“强调服务、强抓质量、强固技能、强化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把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使学校在加快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充满活力。

一、“强调服务”的理念与践行

强调服务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为社会服务的教育定位。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的。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是政府的职责,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办学定位明确为:依托行业(铁路),校企合作,立足广西,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对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服务轨道交通发展,对接高铁建设,以行业专业群模式布局,以技术类型专业群模式开展专业建设,努力建成区域领先、特色鲜明、应用型的示范高职学院。

(二)为企业服务的专业设置。高职院校要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的人才设计培养培训方案,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开设和建设行业期盼企业急需的对口专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确定的专业方向有五大类,以铁路运输专业群、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为行业特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以电子信息专业群、汽车装备与机械制造专业群、土建工程专业群为优势,服务于市域经济发展。专业总数保持在30个上下,以15~20个专业实施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以3~6个铁路特色专业试办应用型本科,畅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三)为岗位服务的课程选择。校企合作的根本一定是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就具体岗位对接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就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现场教学和授课人要求深入交换意见,逐渐形成了“以岗导学”的课程设定原则:与职业岗位(群)需求对接,推导出上岗员工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推导出课程内容、开课体系和教学形式,按知识的相关性以项目的形式开发成课程模块,推导出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实训自测,利于技能比武、鉴定评价的课程运行方案。

(四)为就业服务的学训体系。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实训体系及总体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为毕业生专业对口的高质量就业着想,企业要有发展远见和社会责任,主动将职业院校视为企业自身的必要部分,就订单培养、技能鉴定、顶岗实习、合格就业拿出人力资源落实方案;职业院校要果敢突破传统教学框架,要在凸显学训内容、实训环境、操作过程、岗位职责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上下工夫,在实践课程、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技能考核等方面建立行业认证、企业认同,学院执行的教学、实训和过程管理运行体系。

二、“强抓质量”的理念与践行

强抓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抓规模质量。社会需求是建设规模的根本,随着高速铁路带来的铁路建设蓬勃发展,铁路职业院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又一次春天。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高职生人数从6000人直至8000人,2013年新生入校则达9000人规模。随着专业教师的不断引入,教学团队水平持续提高;新校区1000亩校园,28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进入最后的建设阶段,学院建设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然而合理的规模是质量保证的必要条件,学校在调整“十二五”发展规划时作了理性的分析,规模指标确定为:教学系、部、分院设置10~12个,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0000人左右,继续教育培训规模8000人次,争取3个以上的特色骨干专业升本成功,实现应用本科专业招收首届学生。

(二)抓结构质量。职业教育就业是导向,职业院校开办专业直接关系就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对专业建设要求是:形成以铁路行业为背景“1”完成“N”个铁路骨干专业的布局,我们称“1+N”铁路专业群模式;以若干服务区域经济的专业“N”围绕一个相同技术类型的铁路骨干专业“1”开展的专业群建设,我们称“N+1”技术类型专业群模式。将“1+N”铁路专业群布局规模控制在铁路建设发展需要的范围,把铁道运营管理、铁道信号控制、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通信技术、铁道工程技术等铁路特色骨干专业建设成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专业升本。辐射带动6个左右的“N+1”技术类型专业群建设,专业总数保持在30个左右,形成一个两层行星运行专业建设模型。既满足行业需求的专业结构配置,又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专业的匹配设置,也满足学院同研共进的技术类型专业群建设格局,从而保持了专业建设的行业、社会依从度和质量要求。

(三)抓教学质量。2008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结论;2009年被确定为广西示范性高职学院重点培育单位;2010年被授予广西示范性高职学院称号,三年三个台阶实现了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阶段性办学目标。2013年学院又被广西教育厅确定为“2013年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新的目标更高的要求,我们对照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领先、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技术服务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居行业或区域领先水平的质量标准,制订方案开展质量工程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培育工程,制定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实施办法,与合作企业明确技术攻关课题联合开发,激发教师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热情,取得一批有社会服务价值的科技创新成果。继续实施教学名师工程,遴选培养对象,增加专项经费,改善教改环境,引进和培养并举,以高水平名师带动和引领教师团队建设。抓师资队伍整体能力提升、全面水平提高,实现教学质量的可控和高标准。

(二)急企所急的伺服职责。从南宁铁路局的用人需求出发,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级非铁路专业学生中转铁路专业组成半订单班19个共计900多人。与6个铁路专业学生一起近2000人的2013届毕业生,仍不能满足铁路用人的旺盛需求,南宁铁路局还从其他高校招收非铁路专业学生1200多人弥补不足,但非铁路专业的毕业生是不符合铁路企业用人规定的。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急企业之所急,把这件事当做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企业能力的一次考验,学院领导专题研究果断决策,决定针对性开展岗前培训,组成上岗培训班15个,教学地点分别在南宁、柳州的四个不同的教学地点。完成这一任务的难度非常大,要解决专业教师不够,教学要多地往返,实训设施、基地使用不方便等难题。学院精心安排,与相关单位、站段多方配合,协调校内外实训基地使用,课任老师克服各种困难,很好地满足了这项特殊的企业需求。2013年仅8个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就为南宁铁路局完成各类在职职工培训、鉴定7600多人次,涵盖车机工电辆供各铁路岗位工种,为路局高效安全生产尽责解忧,得到了铁路企业高度评价。

(三)产学双惠的校企合作。在自控、电子、机电、物流、经济类专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主动联系相关对口的企业,聘请企业技术领导、岗位技术骨干,共同组建了产学合作促进会。产学合作促进会以会员制形式运行,由各教学系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每年根据不同企业生产周期,各专业教师深入合作企业交流研讨,吸纳企业的技改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方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还与广西耐力工贸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经济实体――柳州市绿岛汽车钣喷美容中心;与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在学院建设了公司培训中心;与广西春茂电气自动化工程公司合作,共建校内工业产品生产线;与柳州达迪电子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企业由学院投入建设一个电子产品封装生产车间。企业全盘负责生产经营,学院要求教师、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完成顶岗实习、实训项目,校企双方实行分理制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还分别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柳州分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企联盟关系,签订联盟协议。协议明确企业应接纳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提供企业实用设备,共建实训基地中的专项实训室。学院为企业提供职工技术培训,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也为企业拓展业务增加用户开展社会服务。

(四)科技引领的社会服务。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不仅提高了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更突出的是提升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2013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首届科技节暨科技服务成果展的主题为“崇尚科技 实践创新”,共推介展出发明创造、技术服务成果和学生技能竞赛获奖作品近百件,其中已授权、受理和申请专利项目的作品40多件。精选出“高速铁路动车组模拟驾驶培训系统”、“高铁列车控制仿真实训系统”、“ 电控汽车发动机多功能教学台架”等4项发明创造成果,参展第二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企业的青睐,达成了多项为企业提供服务、培训的项目。近年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多种校企合作平台、实施各种校企合作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动融入铁路建设、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之中。形成了 “项目合作,成果转化”、“任务承担,服务企业”、“职工培训,技术输出”、“行业指导,融入企业”、“强固技能,校企对接”等特色社会服务形式。

总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努力在特色高校建设过程中,重点建成若干社会需求匹配度高的行业特色专业群,推动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对接铁路、轨道交通、区域产业、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贴近服务广西高铁建设、北部湾经济战略和柳州重大项目,确实提升了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服务铁路、轨道交通建设和广西区域经济转型快速发展的能力。

五柳先生传教案篇5

实验名称:柳桃限量首发

实验人员:

实验发起人:柳传志

实验员:五少侠+社群小伙伴

实验目的:以人的连接价值为中心,探索新的营销模式。

实验方法:柳老点将,新锐接招,社群响应,通过人与人的信任和联系来传播柳桃。

实验步骤:

10月8日:柳老在罗辑思维发出请教帖

10月9日:同道大叔回应,推出星座贴纸、星座柳桃

10月10日:雕爷回应,易柳桃之名为传志桃,传志学徒

10月11日:社群来稿,包装、体验、玩法各路支招

10月12日:王珂回应,柳桃进微店,百万微店卖柳桃

10月13日:白鸦回应,回归电商产品,让柳桃具有社交属性

10月14日:王中磊响应,电影跨界,让柳桃成为撒娇利器

10月15日:罗辑思维特别装柳桃正式开售

10月16日:10000盒柳桃售罄

复盘:

一、传统商业和人际关系

今年以来,许多传统企业都感受到强烈的转型焦虑,社交网络、创新电商、90后群体的崛起。。。这一切都是被僵化的KPI所喂养大的传统企业所不熟悉的。每家传统企业都试图“拥抱转型”,但是转型的着力点究竟在哪?

在柳桃首发实验中,柳老以三十年创业的成就为基石,归零再出发,以一己之力,亲身尝试了转型的乐趣,向我们证明了转型的窍门。

1.从转型焦虑到拥抱社群

柳老在发起活动的语音中说到:“许多的新生事物打破原来的经验,我们是看不懂的。”显然,柳老意识到,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商业逻辑已经越来越无力,很多大公司即使还占据舞台中央,但是聚光灯已经不打在他们身上。一家企业想要长期活跃在用户的视野中,不是不断的秀肌肉,证明自己有多牛,而是让用户感受到他们自己的存在感和参与感。这一次,柳老决定尝试社群经济:社群经济的逻辑,即主动放下自我,拥抱用户。

2.通过求助,使用户建立主动关心的参与感

当一家大公司、一位教父级的企业家,放下身段,主动真心向年轻人求教的时候,一时应者云集。而所有曾经向他提供过帮助的用户,因为自己的参与而对品牌产生了强烈的关心。每一个人又成为新的节点,他们会在自己的影响圈内进行准确而高效的再传播。

二、品牌与人格思维

1.魅力人格为品牌背书,使产品更有温度

柳桃作为一种水果,它强调的不再只是品种的优良、口感的甜美,而是侧重优质产品与魅力人格体的关系。

2.魅力人格为产品注入新的生命力

罗辑思维特装的柳桃不只是四颗猕猴桃,其中“结·果”、“果·实”两个包装各含有柳老推荐的一本书。“果·实”:搭配稻盛和夫的《干法》,柳老认为:人生就在于不断突破自我边界,完成自我革新。“结·果”:搭配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柳老通过这次与社群互动,深深感到只有不断跨界链接,才能收获好结果。这两本书即柳老人格魅力的体现,也是柳桃与罗辑思维这样一个知识社群进行连接的信物。事实证明,注入柳老人格魅力的两个特殊包装最大程度刺激了购买。销售当天,2000套搭配《干法》的“果·实”尝鲜套装在8点40就被抢光;2000套搭配《美的历程》的“结·果”尝鲜套装在11点前被抢光。

3.人格化的品牌,不再是“我给你”,而是激发用户心中的“我想要”无论是以柳老之姓命名柳桃,还是在产品的包装中加入推荐书籍。都是在把品牌人格化,用产品的情感魅力来吸引用户的关注。此时的销售逻辑已经发生变化,不再是商家说“我给你”,而是用户主动说“我想要”。

三、交易与人际互动

1.柳老点将与新锐响应,达成默契,促成交易

许多商人在寻求合作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可能就是“在商言商”。这是典型的交易模式,而在柳桃的营销中,柳老与新锐之间只是简单的点名、回应,而不是传统商业合作中的模式和流程。柳老的点将,是对五位年轻创业者的认可。而他们的回应,也是自己能力的体现。把复杂的交易回归到简单的人际互动,基于双方之间的信任和默契,让后续的方案自由度更高,大放异彩。

2.柳桃销售时玩法的设计体现人际互动:代付、送礼、降价拍(3盒礼包其中2盒必须送人)、代付送礼人脉排行

柳桃的销售也充分体现了人际互动,除了代付和送礼大家熟悉的玩法之外,此次的销售又增加了两种新的玩法。

降价拍:活动期间每个整点拿出3份产品来做“拍卖”,3盒柳桃为一份,每一分钟,降价5元,拍到之后,自己只可以领走1箱,另外2箱必须作为礼物在微信里送给朋友。销售期间共有人764参与降价拍,所有产品都在整点被秒杀。

代付送礼人脉排行:根据传递过程展示一个实时榜单,呈现最会传递和人缘最好的人。从中选择前100位,成为“最幸福的吃货”,享受佳沃“水果尝鲜特权”,未来一年的每个季度都可以收到最新鲜的绿色水果体验包。共有4753人使用代付,3733

使用送礼。排行最高的分别代付158笔,送礼59份。

四、人格的聚集和放大

1.柳老的魅力人格聚集少侠的魅力人格

一位成功而谦虚的企业家,回归初心,进军农业。当许多比柳老年轻得多的企业家在吐槽“互联网思维是否伪命题”的时候,70岁的柳老把他们争论的时间用来拥抱变革。以柳桃为名,柳老在罗辑思维发出一份诚意求教帖。柳老点名互联网营销新锐,用自身魅力人格聚集少侠人格。

2.少侠自身人际关系的放大

每一位回应柳老点名的少侠,不仅绞尽脑汁策划方案,也充分利用自己身优势让柳桃的影响传播的更远。从一点到多点人际关系,又演化成多点到多点的人际关系网络。此时,柳老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同道大叔:第一个将星座话题全民娱乐化的微博草根大V,娱乐传播意见领袖。同道大叔回应柳老点名后,不仅基于星座推出星座柳桃,更是画出12星座的柳桃贴纸,想全社群发出邀约,请大家一起帮柳老卖柳桃。同道大叔的星座柳桃共144份,一天售罄,共有5858位用户参与星座贴纸的领取。现在,终于可以说,柳桃跟星座,真的发生关系了。

雕爷:阿芙精油、雕爷牛腩等多家企业创始人。雕爷提出了“文本之源”法则,将柳桃之名,命名为传志桃。充分阐述传志桃的含义,并且率先出手,给自己正在全国征募的学徒一人送去一份,以表传志之意。

王珂:口袋购物、微店创始人、CEO。王珂运用自身渠道,邀请千万微店卖家一起卖柳桃,10月15日-10月21日,短短7天,共计28127位卖家点亮参与柳桃销售的图标,用自己的行动支持柳桃,近400位卖家提交了详尽销售创意方案至微店官方论坛。

王中磊:华谊总裁。王中磊带着自己的新片《撒娇女人最好命》承包柳桃代付专场,推出撒娇包。柳桃跟所有爱撒娇的女性、跟娱乐圈、电影届又建立了关系。

白鸦:口袋通创始人、CEO,从电商产品本身出发,开发“降价拍”以及“代付送礼人脉排行”新玩法,刺激用户参与和分享。

3.三千多名社群成员人际关系的扩散

为了成为柳老的一招之师,赢得万元学费,3000余名社群小伙伴纷纷来稿与几位少侠过招。通过罗辑思维,柳桃营销已经不只是专业人员之间的议题,更是成为民间高手、意见领袖谈论的话题。在社群的方案中,有长达138的ppt、精美的设计稿、完整的策划报告。人际关系网络覆盖更广,被柳桃网罗进来的人也更多。

五、未来商业以“人”为中心

过去的商业,往往是单向的传播,是叫卖。而此次柳桃实验,则运用柳老自身的人格整合人际关系网络。柳桃被应用在多种场景之中,获得了多重连接的可能。在柳桃实验中,我们看到,所谓转型,其实就是跳出产品本身,回归到“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渠道。

五柳先生传教案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项目管理模式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98-02

项目管理模式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将管理过程归纳为项目启动、规划、执行、监控与收尾5个环节,把管理内容划分为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综合管理9大类。目前,我国在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一般都以“项目拉动”的方式来实施改革工作。项目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各项改革建设项目中被广泛运用,对项目的有效实施起到了巨大作用。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从2006年至2010年在全国高职院校中遴选100所左右的院校进行重点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以期形成一批改革范例,并通过示范院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11月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为了实现预期建设目标,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项目管理模式来推进示范建设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建设,项目已于2010年通过了国家验收。本文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国家示范建设项目管理的实践,对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有效运用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思考。

一、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建设项目管理的实践

(一)建立项目管理机构。出台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成立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工作机构的决定》的正式文件,成立了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机构和项目建设工作机构,设立了示范建设办公室与督察办公室,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成立了6个重点专业项目组、4个辅助项目组和8个建设管理组,并明确了各项目组的人员组成和任务、职责,为项目的有效实施搭建了完备的组织架构。

(二)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和任务书。学院将项目实施方案和任务书制订作为项目建设核心基础性工作。项目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是项目的总体目标、思路和建设内容,制订工作的总要求是实施方案既要体现《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又要突出学院的自身特色。项目任务书是对各项建设内容的目标、实施过程、结果监测指标等进行分解后形成的文本,制订工作的总要求是建设目标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各阶段目标要尽量量化,要有具体的时间节点和结果监测要点。同时,每项建设任务都要明确具体的负责人。按照教育部审核意见的要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对项目实施方案和任务书进行了7次修改。为了做好项目实施方案和任务书的制订和修改工作,学院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目的在于使全院上下对项目建设的目标和思路形成广泛共识,为今后项目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良好的舆论氛围。每一次修改都首先召集学院领导和系主任、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等人员对教育部的审核意见进行深入的研读,形成修改决议后由各项目组根据决议对项目实施方案和任务书进行修改完善。

(三)完善项目管理制度。为规范和加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管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遵循“层级管理、团队作战、责任到人”的原则,制订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质量标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保障项目建设有效落实,促进项目规范建设、有序进行。

(四)加强项目过程管理。示范项目建设中,学院加强了项目建设过程管理。根据管理办法和不同建设阶段的任务,采取了周纪要指导、月报进度和年度成果展示等措施,保证了建设任务的有效完成。项目建设一周年后,制订了示范建设“1223”(一个目标、两个依据、两个落实、三步行动)计划。根据项目建设进度的实际情况,把示范建设期划分为建设成果和范例初步形成、通过校内组织专家验收阶段;成果和范例基本形成、通过校内外专家组织验收阶段;成果和范例完全形成、通过教育部财政部专家验收阶段。在全面落实行动计划过程中,做到了静态检查和动态指导相结合,保证了项目建设健康有序开展。

(五)注重项目的验收总结。2010年3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建设项目”进入验收总结阶段。项目工作机构以项目实施方案和任务书为依据,完成了近600条建设任务的梳理工作,填写了333项数据指标、1593个数据点和110个定性概念点,完成了总体报告、重点专业建设报告、人才培养方案等材料13部、近40万字的撰写工作。总结提炼了实施“三元两会一平台”运作方式,深化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二维”模型,基本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构建“四化”素质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阶段多角色批量化”顶岗实习,实现校、企、生多方受益;“老总、总工、能工巧匠”进团队,全方位参与育人才等项目特色成果;在此基础上,将巩固示范成果,扩大资源共享;完善办学方式,深化校企合作;强化质量建设,保证人才质量;实行文化管理,推进内涵建设明确为今后学院继续推进内涵建设的重点。2010年4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建设项目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二、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有效运用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

(一)领导重视和教工支持是项目有效推进的思想保障。高职院校中任何建设项目的实施都需要时间、经费、人员和设施设备等资源,而这些资源的支配权由学校领导层掌握。学校领导层只有充分认识到项目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才会将项目建设放在学校众多事务中的突出位置,并为项目实施提供资源保障。因此,项目管理者在拟定项目目标和内容时应紧扣学校发展的大方向,要善于与学校领导层沟通,使其认识到项目的意义,从而对项目实施给予大力支持;重大的项目往往建设内容较多,需要全校或全部门的教职工一同努力才能实现预期目标。因此,项目除需要学校领导层的支持外,还需要广大教职工的支持。项目管理者在设定项目目标和内容时,应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项目目标和内容确定后应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网络、宣讲会、广播等形式营造积极的氛围,使领导和广大教职工达成共识,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二)矩阵式组织结构更有利于项目管理效能的提高。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很多建设项目都具有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组织结构基本上都是直线职能式,对于项目管理来说,这种组织结构具有以下不足:一是管理层级多,不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降低了组织的反应速度;二是等级森严,强调统一性和稳定性,人际关系往往较为紧张,不利于营造创新活动所需的宽松活跃的氛围;三是部门均是按常规的条块分工来设置,部门间的隔阂较为严重,不利于跨界合作。矩阵式组织结构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其能够有效应对当前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对项目管理的要求。首先,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层次减少,能够加快信息传递,增强项目管理机构的灵活性;其次,项目团队由各相关部门抽调来的人员组成,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淡化了等级差别,人际关系较为宽松,有利于不同思想的碰撞,对项目建设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因此,矩阵式组织结构比传统的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更加适用于高职院校的项目管理,更有利于项目管理效能的提高。

(三)合理的目标对项目有效推进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美国心理学家佛隆在《工作与激发》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期望理论,认为一个目标对主体的积极性的激发力量等于效价(目标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与期望值(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大小)之积。据此理论,合理的项目目标应该是目标的效价和期望值在相互平衡的同时达到各自数值的最大化。对于高职院校教职工这一群体来说,最想得到满足的需要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设置项目目标时要注意挑战性与可行性的统一,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挑战性是指目标有一定的高度,通过努力得以实现后能够给人以成就感,能够体现个人的价值。可行性是指目标的实现虽然有难度,但是利用现有资源努力“跳一跳”还是可以达到的。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合理目标的确立将对项目的有效推进起到强大的激励作用。

(四)明确的考核标准是评价项目成效的重要依据。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考核评价是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科学的评价对于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从而确保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的评价离不开明确的考核标准。高职院校项目管理要制订明确的考核标准,一是要尽量实现考核标准的量化。考核标准的量化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排除人的主观臆测对评价结果的干扰,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说服力;二是对于不能量化的考核标准采取定性标准的分等方法,即将定性标准分成优、良、中、差或A、B、C、D的等级,每个等级都要有定性的描述。

(五)项目管理经验总结对学校发展具有长远意义。项目实现预期目标顺利通过验收固然重要,但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好的工作机制、教职工展现的良好精神风貌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项目结束后,项目管理者应做好项目实施过程的梳理和总结。一是对项目管理计划、组织、执行、控制各环节进行梳理,将好的工作机制或模式归纳总结成模板,为新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推动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二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教职工所展现的甘于奉献、勇于开拓等良好精神风貌和先进事迹进行提炼升华并广泛宣传,增加学校的文化积淀,促进高职院校优秀大学文化的形成。

五柳先生传教案篇7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第一个清明扫墓的:晋文公

第一个清明被扫墓的:介子推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

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酆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

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

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五柳先生传教案篇8

关键词:观察 阅读 讨论 总结

发现法,亦称解决问题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教学论专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所提出来的,是主张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的过程,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其一般步骤是:一是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二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三是树立假说;四是协助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助于下断语的资料;五是组织审查资料。

根据发现法的基本步骤,结合教材的内容,我在“叶”一节中,采取了如下做法:课前,为学生收集丰富的观察材料,并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课堂练习作为提纲,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个发现阶段,让学生观察、阅读、讨论、总结。

一、课前准备

课前注重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精心备课

作为教师来说,必须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充分熟悉本节教材内容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有关知识内容,并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2.材料准备

实物有野外采集到的植物叶:梨叶、丁香叶、莴苣叶、紫荆叶、桃叶、小麦叶、松叶、向日葵叶、白菜叶、杨枝、玉米叶、柳叶。

标本:自己所制作的棉叶、银杏的腊叶标本。

3.设计课堂练习

结合教材内容,并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一系列课堂练习,为学生设疑。

4.布置预习

通知学生下节课老师将带领他们观察常见的植物,区分叶的类型并了解其有关特点,希望大家在课前认真预习,以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5.分组

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分成五个组,以便教学。

二、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简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把实物、标本以及练习题分发给每个小组。要求每组学生都要以课堂练习为调查观察的线索,认真仔细地观察手中的实物和标本。在观察的过程中,同组成员可以讨论。同时,教师要巡视并加以指导。

二十分钟后,以组为单位,根据课堂练习进行阅读、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练习题。

再过十五分钟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第一、二组的学生回答“观察叶的组成”的练习题;第三、四组的学生回答“观察叶形”的练习题。同学们纷纷举手,而且正确率相当高。

最后,问题归结为:叶形是否可作为鉴别植物的依据?教师利用最后五分钟让同学们继续观察,并向同学们提出疑问:杨、柳枝上的所有叶片其形状是否相同?同学们观察后说:杨枝上的所有叶片其形状基本上是一样的;柳枝上的所有叶片其形状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杨枝和柳枝的叶片形状却截然不同。教师最后总结:对同一植物而言,叶片的形状是有一定规律的,故在植物分类学上常作为鉴别植物的依据。

实践证明,发现法在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实验力和创造力。但是,发现法在教学中也有其局限性(如费时较多),如果不能很好地组织,会导致拖堂,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下面是课堂教学过程:

1.观察叶的组成

2.观察叶型

3.观察叶脉

附答案:

1.观察叶的组成:③,②,②④,③④,①②。

五柳先生传教案篇9

[关键词]产业升级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台湾经验 柳州

一、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举措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台湾地区传统产业开始向现代化产业升级转型,从以轻纺和石化工业为主导的传统产业形态逐步向具有较高技术层次和附加值的电子、资讯、机械、电机、运输工具等策略性工业转变。进入21世纪,台湾又提出了提升产业技术、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台湾地区产业升级的进程中,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台湾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1.培养理念科学化。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十分重视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对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各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定位提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如高雄餐旅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多实务少理论,培育优秀餐旅人才。学习结合生活,增进学生习作经验。加强建教结合,学理技术相辅相成”。辅英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高尚教养、能服务人群、贡献社会的专业人才”。云林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培育具有“知识整合能力、国际竞争优势、科技与人文兼顾”的高级专业人才。从总体上看,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能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了人才培养对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体诉求的适应性。

2.培养规格高端化。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随着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层次的提升而向高端化发展,呈现出专科学生人数比例大幅下降,大学部(本科)及研究生人数大幅上升的发展轨迹。20世纪90年代以前,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主要以专科层次为主,技术学院只有 1所。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湾新设立了一批技术学院,并有一部分改制为科技大学,此外不少普通大学也设置有技术院系。到2008年,台湾技职专科学校仅存15所,而科技大学达 38所,技术学院为 40所。目前,台湾高等技职教育涵盖了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学制包括专科(二专、五专)、大学部即本科(四技、二技)、硕士和博士,但在学生数量上主要以本科(四技、二技)为主,较好地适应了产业升级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

3.专业设置市场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是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一大特色。高等技职院校紧贴产业行业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学生志愿、学校师资和实训等条件,开设专业满足市场需求。如朝阳科技大学都市计划与景观建筑系根据城市规划与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开设了生态与景观设计、都市规划与设计、不动产与土地开发、地理资讯系统与空间分析、都市与经营管理等专业。岭东科技大学流行设计系根据时尚行业流行趋势,整合服装、发型、美容、彩妆与艺术设计等原有专业,增强毕业生市场适应能力。南台科技大学根据台湾观光业迅速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开设了旅游业管理、旅馆管理、休闲管理、文化观光等专业。

4.课程设计实用化。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由学校自行决定,以校本课程为主,为加强产学联系,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台湾教育管理部门了《技专校院本位系科课程发展手册》《系科本位课程发展标准作业程序》《建立系科本位课程发展机制参考原则及流程图》等指导文件,指导校本课程建设,增强课程实用性。台湾高等技职院校课程开发的方法一般是从行业分析入手,运用 Delphi法进行“行业―工作―任务―技能―操作”的分析,确定未来工作所需的能力目录和能力标准,然后制定教育目标,进行课程内容和活动的规划以及课程评鉴活动。“实务专题”的开设是台湾高等技职院校课程设计实用性的突出体现,这一课程内容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学习内容契合生产实际的要求,其基本过程是从实际生产中拟定题目,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形成解决思路,最终设计出一个真实产品或方案。“实务专题”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与人合作、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5.教学方法生本化。台湾高等技职院校以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为教学方法使用的出发点,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主动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目标实行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组合。体验式教学法是台湾高等技职院校所强调使用的教学方法,其基本要义就是“做中学”,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知识真谛,学会从自己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如在以培养学生积极人生价值观为目标的“全人教育”中,学校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义工服务等方式,体验关爱他人所获得的幸福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意教育”中,学校通过创意研讨会、创意表演、创意作品展览等方式,激励学生自主探索,推陈出新。

6.培养评价多元化。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人才培养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大多通过课堂问答、出勤情况、课堂作业、期中考试成绩、期末学习报告、期末考试成绩等多个项目对学生的学业表现进行评价,并且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以上。二是评价维度的多元化,即从学业成绩、技能竞赛成绩和职业证照等级三个方面来对学生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同时,将职业证照等级放在突出的位置来看待,证照达到一定等级就能免试通过相应课程,并可以在入学考试中获得加分。三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学校教师和合作企业一同对学生表现做出评价,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或企业实习结束后,由学校指导老师与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一般前者评分占10%,后者评分占60%,余下30%为实习作业(作品)或实习报告的成绩。

7.条件保障体系化。台湾技职教育主管部门为保障高等技职院校人才培养所需的人、财、物等条件,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并出台了促进产学合作、严格职业准入等相关配套政策。在技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执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不但要求学历达标,还要求获得教师资格并经过一年以上的实习期才能参加招聘考试,同时,在教师职称晋升等评定中侧重教师在产学合作中的表现,如获得的专利数量等。在促进产学合作上,一是台湾教育管理部门出台了“大专校院产学合作实施办法”,对技职院校开展产学合作进行引导、规范,并将产学合作列为学校评鉴项目,对合作成效显著的学校给予奖励;二是建立产学合作信息网,加强技职院校与产业界间的信息沟通;三是建立产学合作长效机制,2002 年起,台湾教育管理部门在 6 所高校以项目方式设立区域产学合作中心,给予经费补助,授权负责产学合作事宜。2007 年,经济部门下设“整合型产学合作推动办公室”,各技职院校也成立了专门的产学研管理机构,如研究发展中心和创新育成中心等,这些政策和措施为促进产学合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障。在职业准入制度建设上,台湾大部分行业均建立起了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任何人要上岗必须考取相应的职业证照,而要考取职业证照就必须到技职院校或培训机构学习。社会对技职教育的需求为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柳州产业升级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先进制造业升级、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传统生产业向现代生产业升级,实现柳州由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工业城市转型”。柳州产业升级战略的实施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柳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5年柳州高技能人才总量要达到4万人,到2020年达到5万人。而至2009年底,柳州市拥有的高技能人才总量仅为3万人。因此,柳州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进一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以满足柳州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柳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培养造就大批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然而,目前柳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这一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一方面,生产技术的复合化,要求生产人员要具备宽厚的文理知识基础,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薄弱,导致了生产技术要求的全面性和毕业生基础知识的狭隘性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技术更新的快速化要求生产人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当前柳州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还比较普遍,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导致毕业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

3.调整高技能人才培养结构。《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计划,巩固提升汽车、装备制造业、冶金三大支柱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化工、有色金属材料、制糖、建材四个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然而目前柳州高职院校面向支柱产业发展的二产类专业所占比例太低,其中面向汽车、冶金、机械、电力、制糖、冶炼等支柱产业的二产类专业仅有45个,仅占专业总数的15.96%。因此,柳州高职教育急需依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三、台湾经验对柳州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

1.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理念是指培养主体对于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目标价值、职能任务和活动原则等的理性认识,以及对人才培养的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各种具体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各相关因素的选择和组合方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的科学性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外适性,即人才培养理念要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具体到柳州市来说,柳州市产业升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培养具有宽广的文理基础知识,具有较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柳州高职院校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就是要体现这一要求。二是个适性,即人才培养理念要体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取向。柳州产业升级将使传统的产业生产模式发生根本改变,在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中,劳动者是一个被抹除个性,机械重复某个动作的机器,而高科技产业需要劳动者发挥自主性,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因此,顺应产业升级需要的高职人才培养理念必然是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三是内适性,即人才培养理念要体现高职院校自身的文化、办学特色和发展定位。这样才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与其他院校错位竞争,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完善高职人才培养层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技术结构对其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柳州高职教育也应顺应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适时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探索建立涵盖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高职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并与中职教育衔接,形成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强调的是柳州市在完善高职人才培养层次结构时一定要吸取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盲目升格,最终与市场需求发生偏差的教训,应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把握不同培养层次的合理比例。目前,柳州市产业升级尚处在起步阶段,工业化进程还处于中期阶段,因此,柳州市高职人才培养还应以专科层次为主。同时,从产业升级的长远需要考虑,可在广西科技大学和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试点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并在广西科技大学试点主要满足柳州大型现代企业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

3.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机制。高职教育是就业导向型的高等教育类型,其专业是根据人才培养所面向的产业或行业来设置,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方式。台湾高等技职院校依据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趋势来设置专业的做法值得柳州高职院校学习借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各地要建立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动态机制,围绕国家产业发展重点,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笔者认为柳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实现以市场为导向,应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在市级层面,要建立柳州市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机制,将职业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规划设计,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技能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和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编制市级高职教育专业目录,引导高职院校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其次,在校级层面,各高职院校要建立专业设置调研机制和论证机制,在设置新专业之前,必须要组织专门团队对企业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专业设置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发挥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对拟新设专业进行科学论证,通过后方可申报设置。

4.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设计课程。台湾高等技职院校运用“Delphi法”设计课程,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需求的一致性,充分体现了技职教育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原则。大陆高职教育经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等项目引领式的改革建设后,课程设置的职业性和实用性逐渐显现,但是总体上高职院校课程的学科印记还过于浓厚,课程内容陈旧,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近年来,大陆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工作分析法”和台湾高等技职院校使用的“Delphi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实践表明“工作分析法”是大陆高职院校彻底颠覆学科体系导向的课程,构建岗位能力需求导向课程的有效方法。“工作分析法”充分发挥来自生产一线的行业企业专家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构建出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柳州市唯一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运用“工作分析法”进行课程设计开发上已取得了很大成效,积累了很多值得推广的经验。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应该发挥示范院校的引领带动作用,将“工作分析法”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向柳州其他高职院校进行推广,带动柳州高职院校课程实用性的整体提升。

5.以学生为根本改革教学方法。台湾高等技职院校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注重运用体验式、探究式等旨在激发学生主动性、创新性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柳州高职院校应该借鉴台湾高等技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成功经验,摒除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性,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传统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目前柳州高职院校中的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一些学校正在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回到引导者的位置,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教学方法的创新使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很值得向柳州其他高职院校推广的。当然,柳州高职院校在推广这些新的教学方法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运用能力的培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理解深度和运用水平,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作用;二是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确保教学案例和项目真正来自生产、生活实际,避免教学方法改革的“走过场”和流于形式;三是注意吸收传统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等的优点,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

6.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人才培养评价的多元化使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毕业生在素质和能力结构上更加健全,毕业生的质量更符合产业界的要求。相对于台湾高等技职院校,柳州高职院校目前的人才培养评价还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一是评价主体侧重学校内部的教师,企业和社会参与人才培养评价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二是评价方式上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三是评价维度上重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考核;四是评价目的上重评价的鉴别、选拔功能,轻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矫正功能。柳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价上的不足,导致了人才培养方向上的偏颇,毕业生质量无法满足产业界的要求。因此,柳州高职院校要借鉴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经验,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一是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等高职教育的利益相关者都有权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状况做出评价。柳州高职院校可通过搭建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生家长委员会和校友会等平台,通过研讨会、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取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集合起来。三是实现评价维度的多元化,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理论基础、技能水平、实习表现等多个维度对学生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四是实现评价目的的多元化,即重视评价在鉴别和选拔学生上的功能,更要发挥评价对学生的反馈、矫正和激励功能。

7.完善人才培养条件保障体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有赖于政府、社会和学校为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条件和配套政策。借鉴台湾的经验,柳州市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条件保障的法制和政策体系:一是建立产学合作育人协调机制,如成立政府、学校、企业联席会议机制等,加强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的信息沟通,使学校及时了解政府发展规划和企业需求,增强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二是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通过地方财政支持等政策措施,调动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制度化。三是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长效保障机制。柳州市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高职院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以生均经费基本标准为依据核定高职院校财政投入,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四是健全高职教育师资准入机制,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和企业工作经历等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师资条件。五是柳州高职院校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学生实习、教师生产锻炼、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东航.广西桂中经济区高等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1(9).

[2]丁胜奇.走马台湾看教育[J].教育文汇,2009(9).

[3]黄富顺.台湾地区技职教育新近发展与特色[J].教育发展研究,2009(19).

[5]鲍洁.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借鉴[J].教育与职业,2006(18).

[6]罗映霞.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的特色与借鉴[J].北京教育:高教,2011(6).

[8]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

五柳先生传教案篇10

一.创设教学情境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

语文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语文,就是教育的内容。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很陌生时,教师就应把学生身边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比如教学《生物入侵者》一课时,我先请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说一下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生物入侵现象。有的同学马上说,黄顶菊本是美洲的生物,但是现在已经来到了我们的田间地头,它生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高,生长很快,有它生长的地方,其他植物就不能生长,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这样把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堂,对学习课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情境时一定要注意把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就在身边,就在生活里,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它没固定的模式,需要我们灵活运用。

二.创设教学情境应紧扣文本的原则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课文,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性,凸显文本教学的特点。语文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又是文化的载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语言要点,利用语文的人文性、言语性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与文本交流,领略文本语言的魅力。比如《背影》一文中,父亲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是课文中最动情、最感人的一幕。其中“蹒跚”、“慢慢探身”、“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词句刻画出了父亲的行动艰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和含义,首先让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好好体会,然后让一个学生上台表演父亲走路时的“蹒跚”,以讲台和黑板为道具,做“慢慢探身”、“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的动作。当同学们看到表演的学生那种吃力的样子,联想到父亲是个胖子,并且年纪大了时,同学们才真正明白了这一背影中蕴含的深深的父爱。然后再读课文,感受父子深情。此情境让学生明白:语言是传情的。本段对人物动作描写的词语,表达了浓浓的父爱。再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不把重点放在有争议的主题上,而是放在放在学习写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上。文章中的景物学生并不熟悉,可先用多媒体展示当时的情境,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观察景物的特点,思考从什么角度描绘。最后对照课文归纳作者写作的精彩之处:抓住事物的特点,多角度,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其中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的感受等。

三.创设教学情境应注重学生参与性的原则

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参与性,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考虑学生参与的路径和梯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完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比如学习《三峡》一课时,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但这毕竟是书本上的介绍,学生因为生活地域距三峡较远,对三峡的认识只是感性的。为了更直观的了解三峡,我依据课文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看着那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飞悬的瀑布,同学仿佛亲临三峡胜地。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峡的了解,我让同学做导游,按照画面,结合课本的内容,为同桌介绍美丽的三峡。最后我让一个同学做导游,为全班的同学介绍美丽的三峡。很多同学报名参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气氛活跃,收效很好。

四.创设教学情境应具有探究性的原则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创设的情境应内含问题,充满探究性。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让学生想说、敢说,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比如教《五柳先生传》一课时,借助问题创设探究情境:讨论“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时,让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一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不喜欢五柳先生,因为他是个酒鬼―“性嗜酒”;他太懒惰―“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他没责任感―隐居是消极逃避等。这样的理解也许与诗人的原意不同,但这是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主得出的结论,教师就加以鼓励。再问:“如果你是五柳先生,你会象五柳先生一样‘晏如也’吗?”学生说不会。“那五柳先生为什么会呢?”,引导学生明白:“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他不慕名利,对丑恶现象有清醒的认识;“性嗜酒”是为了使他获得解脱;写文章的目的是“自娱”,不是求官得禄。他守志安贫,不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正是他的可贵之处。通过探讨,使学生真正了解了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五柳先生。创设问题时应不给出具体的主题思想,但又要指明一定方向,使学生既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创新思维,又不偏离大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