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5 20:24:34

折纸教案

折纸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掌握纸船的折法。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能较均匀平整地将纸张向左右两个方向对折。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教师示范、幼儿动手操作及游戏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幼儿的审美观,提高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2、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及好奇心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纸船对折的步骤。

教学难点:纸船翻折成形的方法。

活动准备

小船玩具、图片,纸船范例一个,长方形纸若干张,布置成池溏的展板一块,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启发引导幼儿观看及总结船的外形特点。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范例中纸船的折法。

3、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最后重点讲解纸船的翻折成形。

4、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重点,体验成功感。

5、游戏《划龙船》

6、引导幼儿将“纸船”放在“池塘里”

7、教师口头帮助幼儿复习纸船的折法,再引导幼儿进行讲评。

8、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要求小朋友回家教家人折纸船进行游戏,既能复习,又能增进家庭亲情。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能调动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每个幼儿都能完成一件手工作品。

2、幼儿之间能相互合作,又能培养了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

3、在教学准备、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等,考虑得较周到,但纸船对折方法的步骤的讲解示范过程过快,有的小朋友看不清楚。

4、由于本人是小学教师刚转岗的幼儿教师,教学经验少,教学环节的过渡不够自然。

折纸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浸染和点染的变化与韵味

2.了解折纸浸染与点染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感受美、实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不同的折叠方法和染制方法,色彩的搭配和染色的方法。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表现与创造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生宣纸、彩色墨水、乐曲

教案设计:(一)引题激情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条漂亮的围巾,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对,这是一条扎染围巾。引出“扎染”

师:扎染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手工印染工艺。最初人们不小心将纸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很懊恼,后来发现被染的纸很好看,便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染纸方法的试验,在试验中,人们发明了扎染。

3.课件欣赏扎染作品,感受扎染艺术。

师:扎染的运用很广泛,还有衣服、裙子、桌布等都用了扎染的方法。

4.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种和扎染相像的图形表现——染纸

二)教学新授:

1.工具介绍

实验:我想先请2个同学上来做个实验,我说什么,就做什么。(一名学生)分别在不同的两张纸滴上颜料,观察变化。

大家看看,同样的做法,为什么没有做出同样的效果呢?(找个学生)来摸摸看,知道什么原因吗?

原因就出在纸的不同,这张是宣纸,另一张是普通的纸。所以不是所有的纸都可以用来染,只有一些吸收性强的纸才可以用来染。

既然要染纸,颜色当然是少不了的,我们用的彩色墨水,既方便,染出来的色彩又鲜艳。

2.观察作品图案,找出规律

(1)欣赏染纸成品

师:这些染纸图案纹样复杂、色彩亮丽、图案优美,但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只要大家掌握好它的特点,就很容易染出来。

(2)观察作品上面的图案有什么特点阿?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着。怎么样能让他们有规律的排列呢?

(3)学生发言:先折后染

3.分析染纸过程步骤

(1)步骤口诀:一看纸怎么折,二看色怎么染,三看作品美不美

(2)一看纸怎么折,学习折法

a.拿出一张事先折好的米字格纸,打开来,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形状,再演示米字格折法(二次对折、三次折、对角折),出示折纸方法示意图。

b.对。现在我们折的这种米字格是染纸中最常见的一种折叠方式,另外还有田字格、辐射法、折扇法、任意法及揉纸法、卷云法等,大家还可以动脑筋想出其他的折法。(投影仪演示折纸的几种方法)

在学生折纸的过程中,发挥其创造力,进一步调动学生求异创新的主动性。

(3)二看色怎么染,学习染法

a.教师将折好的纸进行演示,请学生观察。

b.介绍染法:浸染法:将折好的宣纸在不同的方向浸在不同的彩色墨水里。

点染法:用毛笔蘸彩色墨水,点在宣纸上,颜色自然染开。

注意色彩的搭配,颜色从浅到深。对比色、和谐色在画面中的运用

c.每张纸注意留出部分细小的地方不染色,形成空白,画面就更好看。

(4) 三看作品美不美,欣赏染纸作品

四)学生作业

看这了这些漂亮的染纸,很多同学已经按捺不住,很想自己试试了。老师一会儿要举办一个染纸展览会,但是老师这里的染纸不多,你们愿意帮忙吗?

要求:1、尝试不同的折叠方式和印染方法

2、运用多种颜色搭配,丰富画面。

五)师巡回辅导

1.播放音乐,染纸作品循环播放

2.在学生染纸时,提醒学生注意染色的位置、面积的大小、和色彩的搭配。

六)作业展评

1.作业展示:将完成的作业贴到窗户玻璃上。

2.先由学生自评,再互评,最后教师点评并鼓励学生创作出更多更好作品。

七)课后拓展

1.同学们,这些染纸艺术太奇妙了,它能染出这样美丽的作品,到这儿是不是就结束了?他们还有什么用途吗?师:对,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就会挖掘出很多用途来。

2.课后作业:尝试用其他折叠方法和染纸方法进行染纸创作

八)小结

折纸教案篇3

关键词:纸构成;建筑概念: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7-0052-03

1 纸构成的意义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发现低年级的学生不知道或不懂得为什么要去学立体构成,对那些由卡纸、木片等做成的立体构成表现出了漠然,往往在心中发出疑问:我为何要去学这些东西?这跟我要学习的建筑有关吗’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应该掌握观察立体、创造立体、把握立体方法,培养立体创造的创新意识,熟练运用各种材质有益于学生日后创造出富有美感和实用功效的建筑立体造型。所以,低年级的老师十分有必要为学生去讲解立体构成艺术(比如本文即以“纸构成”为例)在建筑概念设计中的运用――这实际上是建筑方案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概念或意向由此产生和孕育。

从19世纪开始,折纸与自然科学也走到了一起,开始在西方成为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工具。包豪斯建筑学院的Laszlo Moholy Nagy创立了用折纸进行建筑设计的方法。笔者在教学和从事的建筑工程创作中也十分钟爱于“纸构成”,本文即探讨了“纸构成”这一艺术形式(笔者认为其绝对可以称之为艺术)的发展及在实际工程案例中的运用。

2 “纸构成”的特色

固然立体构成有多种材料,但是对于专业的建筑设计师来讲,“纸”依然是大家的最爱。因为纸是天天与我们打交道的东西(特别是我们建筑师),不论现在的电子书如何发展和壮大,不论我们每天要阅读多少的pdf,浏览多少网络信息,纸依旧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另外,中国是折纸的故乡,民间传统艺人完全依靠折叠技巧,利用折、叠、卷、翻等手法表现出各种物体栩栩如生的形象,传统折纸艺术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学习的“纸构成”技巧。

但在本文中我们强调的是“纸构成”在建筑概念设计中的应用,而不是对最终建筑模型表现效果上的应用。纸作为建筑概念的载体,相对于现在的建筑电脑模型制作软件(如SKETCHUP)和手绘草图,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纸张虽然种类繁多,价格便宜,对加工工具要求简单,一张普普通通的纸,仅仅通过折叠,切割,粘接,弯曲这四种简单的手法,即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被用来去捕捉或表达一个建筑概念,增强了建筑师由平面进入立体空间的转换能力和立体想象力,对方案的推进极有效果。其次,建筑师身边的普通纸张甚至是报纸,均可以作为这个概念的载体,可随时用来捕捉脑海中闪现的一个概念。例如:有人评价说,盖里的设计是将揉皱的纸团和用透明胶粘在一起的碎卡纸,用纸团来发展建筑模型。是用一种无序的方法将面域变成体块,同时追求维护结构和覆盖结构视觉上的连续性。再次,“纸构成”的折纸技法多是由一张完整的纸而折叠成的,这样就使由“纸构成”概念发展下去的建筑墙壁与屋顶达到了一体化设计。例如2008年,Zaha Hadid设计了一系列新的纸上作品,并在瑞士苏黎世的Arndt&Partner美术馆展出,这些通过在白纸上折叠和剪裁出来的浮雕表达了Zaha Hadid的建筑作品,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扎哈的数字建筑在形构上一气呵成,整个建筑宛若一体,与大地地形融为一体。

3 概念区分

3.1 “纸构成”与“纸建筑”

“纸构成”和“纸建筑”是几乎不相干的两个概念。以日本建筑师阪茂为代表的从事”纸建筑“的建筑师运用纸建材轻巧,组装迅速的特质,为地震的灾民设计临时房屋或为难民搭盖避难所及住房。而“纸构成”仅仅是建筑概念的粗胚。

3.2 “概念设计中的纸构成”与“一般纸构成”

笔者更倾向于通过简简单单的折叠、切割、粘接和弯曲的手法,去捕捉、表达一个“粗胚”的概念,笔者不欣赏和提倡那种很复杂的精致的纸建筑模型,因为其违背了“建筑概念”的含义。

4 案例分析

4.1 四川青城山中心美术馆(建筑师:刘家琨)

建筑由“折纸”的概念出发,形态由一个完整的矩形折叠而成,构成屋面的覆盖和墙体围合。折纸的造型简单,巨大体量与折叠而形成的形体,单纯的材料与构造细节,宣告着当代建筑的不二特征。折纸顶部的特殊造型也成为时尚公共活动的地方,结合建筑内部功能,扩大馆内的空间为一些大型作品的展出创造了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材料。

中心美术馆在建筑风格上把传统和当代结合起来,抛弃吸引人眼球的国际化建筑,设计上运用景观化的特点,弱化大家常见的形式并融入环境中,醒目但不突兀,含蓄但又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同时在设计上加强了青城山的水、山、树等自然环境特点。建筑不仅与环境共生而且重新定义了场地。

案例分析2:瑞士,洛皮塔勒德圣卢普小教堂,建筑师:Localarchitecture和达尼洛Mondada

这个小教堂是达尼洛Mondada设计团队在修缮一个完整的历史街区时,作为社区主教堂翻修时候的临时教堂,以适应社区居民在原主教堂修缮期间的宗教崇拜需求。其概念同样来源于折纸,但在项目深化时,具体折叠的形状或方式是由IBOIS实验室计算并设计折叠的结构,绝非随意为之。其横向和纵向沿东西轴和山谷走势,通过一系列不同折纸一样的墙板或屋顶的搭接,在形体的褶皱处可以让教徒们领略充足的自然光线和观赏周围的自然景观。折叠后的体积在入口处产生广泛的横向空间,结束处则崛起成为朝着教堂的垂直中心。小教堂虽然仅仅是临时的,但其极富节奏感的内部和外部的建筑高度变化打破了基督教堂的传统布局,极富创意。

案例分析3:雀巢巧克力博物馆(建筑师:Rojkind Arquitectos)

有趣的折叠形状,看上去像折纸鸟,也许是太空船?或者是神话故事里的怪兽?这座弯曲、折叠的、感性巧克力博物馆,处处都给人带来惊奇。这个634m2的奇妙空间包括接待区、小型剧场及商店,当人一进入好玩刺激的空间时,便开始了在折叠空间中的快乐之旅。沿着这个弯曲的“管道”前行,并在适当的场所让参观者驻足观看,可以一路体验雀巢在这座城市的成长历程,还可以到达博物馆所连通的旧厂房的隧道。

但从概念到实际形体,这一多变的形式是Ro]kindArquitec#os团队辛苦设计专研的结晶――看似反复无常的折纸形式,怎样去折?什么地方应该对?怎样以一样的面的形状去维持壮观的结果?实际中的扭曲和折叠并不是那么的随心所欲。善于把折线玩得出神人化的Rojkind Arquitectos为博物馆赋予一个有趣的

外型和室内空间,将折纸玩得出神人化。

案例分析4:新阿姆斯特丹馆(建筑师:范伯克尔)

笔者认为可以将“折纸建筑”看做是线性建筑与非线性建筑之间的一个过渡,非线性建筑由于技术与传统审美等原因,暂时的大规模建造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们看倦了现代建筑那种规规矩矩的形状,还是想求变,追求新奇的建筑形构方式。非线性建筑远离了传统建筑带给我们的枯燥沉闷,脱离了传统建筑的条条框框,它赋予了建筑鲜活的生命力,使建筑获得形体自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徐卫国曾说过,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在标准几何形体几乎被大师们都用绝的今天,计算机生成技术的出现无疑是一个福音,它突破了建筑师狭隘的想象能力,为设计开辟了无限广阔的新的形体领域。

后现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Deleuze)用“褶子”、“平滑”、“图解”、“生成”等概念的哲学解释去解释非线性建筑。而“褶子”与“平滑”又恰好是“纸构成”的特色。由建筑师范伯克尔所设计的新阿姆斯特丹馆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新阿姆斯特丹馆来自更加复杂的折纸方式,馆强调内部和景观“流体的连续性”的设计,从简单的材料建造,墙壁,天花板和地板以一系列连续形式展开建构,建筑形态最终体现出的便是线性建筑与非线性建筑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

5 结语

从案例一到案例四,我们不难发现,纸构成的技巧越来越高,相应的建筑形构也更加耐人寻味和现代,更加富有创意。那么,我们如何结合具体的实际项目去做纸构成呢?

“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方面,都不是凭其技巧来做他们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灵感,有神立符着。――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创造力,就不能作诗或代神说话”。柏拉图的这段话,对于灵感的赞美给艺术创作蒙上了神秘的色彩。然而,灵感并非凭空而来,心理学家认为:灵感有时似乎在无意之中,但这种无意识却是我们长期深层次思考与不懈探索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潜意识。

所以,作为建筑师来讲,我们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多探讨。注重和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方可厚积薄发。比如借助于无意中“玩弄”出来的“纸构成”,设计出精彩的建筑作品。

需要指出的是,以“纸构成”为切入点作为建筑初期的设计概念仅仅是众多建筑意向表达方式之一,也有的建筑师喜欢借助粘土粗胚模型,如美国建筑师安托内・普雷多克,便喜欢像雕塑家那样用粘土塑造和修改设计,不断地体验形体的感觉,而后由设计团队拍下粘土模型的三维图像并输入计算机中生成空间图像。所以,笔者认为以什么样的载体作为建筑概念的“粗胚”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个“粗胚”能够承载或表达场地的场所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婧.纸模型.城市建筑,2007(10):89

折纸教案篇4

本课是一节工艺课,目的是运用吸水性很强的生宣纸和透明彩色水,通过折、染等方法制作出美丽的染纸图案,让学生认识并掌握染纸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创造性劳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引导学生运用染纸作品设计出简单的生活用品形象。由此使学生认识到,美通常就摆在我们眼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创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染纸特点,初步掌握简单的折、染方法,并能用染纸作品进行贴画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形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染纸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的折法和染制方法。

难点:色彩的搭配和空白、水分的处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染纸作品、彩色墨水、生宣纸、剪刀、调色盘等。

2.学生准备:彩色墨水、生宣纸、剪刀、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

出示课件,教师介绍民间印染制作,让学生边欣赏我国传统手工印染工艺,边引导学生进入染纸想象之中。接着教师给学生变个戏法:拿一张正方形的生宣纸,经过快速地折、染变成一张带有漂亮图案的纸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提问:谁能说说是怎么变的?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呀?想拥有一块漂亮的小方纸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染纸吧。

板出课题――染纸多奇妙

(二)师生合作,探究方法

1.教师出示几幅风格不同、色彩绚丽的染纸作品,让学生认真观察,接着讨论怎样才能将一张白宣纸变成美丽的图案呢?

2.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制作方法:选择材料(吸水性纸)、制作方法(折、剪、染)。

(三)教师示范

因为本课的重点是折、染的方法,教师的示范能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并掌握制作重点。

如,一朵花的折、染(出示课件)。

1.将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

2.将再对折好的纸进行对角折,然后再对折。

3.在第三次对折的纸上画一弧线,然后将其剩余的部分剪去,即完成。

4.把折好的纸浸在不同颜色的彩色墨水中,给纸染上颜色,这叫做浸染法(通常染面积大的)。

5.为了让染纸颜色更丰富、更斑斓,我们也可用毛笔沾上色彩,在折好的纸上点,这叫点染法(通常染面积小的)。

(四)小组合作,创作实践

1.分组(六人为一小组)进行创作,每小组发一张染纸样作,要求制作前先观察、相互讨论并精心设计。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不断变换折剪方法,染的时候大胆用色,可以在一张作品中染上多种颜色,使画面更加绚丽多彩。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1)必须是吸水性很强的生宣纸或纸巾。

(2)折时不宜将纸折太小。

(3)染的时间不能太长,两种颜色之间适当留点空白,加水要适当。

巡视时,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表扬。

(五)审美评价

让各小组代表学生出示折、染的作品,简单说说自己作品设计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画面解说,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分享作品,同时也肯定了学生的能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课后延伸

当学生展示完一张张美丽的染纸作品后,让学生发挥想象。问:这些奇妙的染纸还可以做什么呢?只要发挥我们的智慧,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精美的艺术品来。如:风景画、大小不同的蝴蝶、花瓶、美丽的裙子、窗花等。

美就在我们身边,用我们灵巧的双手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六、教学后记和反思

美术教师要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就要对课堂教学的结构予以合理的组织与精心设计,使其充分发挥各教学环节的作用。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了探究创新模式和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围绕“折、染”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体现了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并学有所得。

我认为本课教学有几个值得反思和重视的问题:

1.低年级学生对美术很感兴趣,但阅历浅,知道的东西少,到了自己创作时,有些学生常无从下手。因此,我觉得在学生创作之前,教师应尽可能地多提供作品给学生欣赏,并做到一定的正面引导,

折纸教案篇5

关键词:折纸活动 引导 兴趣

一、小班折纸教学前的准备

折纸活动是儿童快乐的娱乐方式,一张小小的纸片通过简单的折、剪、翻、拉在短短的时间里面一个个折纸作品,便在手中诞生了。它是一门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等于一体的艺术活动它不仅一是种娱乐休闲的游戏,也能够锻炼和提高人的动手能力、开发智力,而且它也是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标志,它无需任何先进技术,适合各年龄组的人群。

1.纸张的选择

折纸的纸张一般都比较薄、易于折叠、折痕平整,也可以使用包装纸,还有的纸张不结实,折叠的时候容易破裂,小班的折纸活动不需要“基本线”[ 张仁贤总主编 《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92页2013年5月],制作折纸作品是一定要十分用心 要把纸张固定好,尤其是纸张的几个角要固定精确,折痕要整齐折叠到位后用手按平,避免因用力过度造成纸张的损坏。

2.折纸活动内容

折纸活动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有益的方式,手的动作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好的锻炼方式,要重视和加强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折纸就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途径,通过纸质活动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观察和想象能力。幼儿学习折纸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制订教育活动方案、折纸的环境和选择适宜的方法,在活动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使它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而对于小班幼儿的折纸活动来说,趣味性是首要的条件[ 幼儿园快乐发展课程编写组《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1页],教师在根据年龄特点进行活动前准备的时候,受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常常成为将要进行折纸活动的教育内容。

3.活动中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目标[ 张念芸编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02页]和方式

教师对作品的评价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折纸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在于帮助幼儿识别折纸技能中的强项和弱项,对其强项肯定的同时针对其弱项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扬长避短”, 让弱项在强项的带动下,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张仁贤主编 《教师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5月第109页]。另一方面,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胡同时要把关注点扩大到技能之外,如幼儿胡创造力、想象力、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最后一方面,在折纸活动中教师应坚持积极、正面的原则,即多给幼儿点时间,多让其展示亮点、多鼓励、多表扬,教师评价内容应主要围绕这一点来进行评价。不要对幼儿的活动作终结性性判断,这样,幼儿才能感到有努力的方向,作品效果好的幼儿会继续努力,作品效果差的幼儿不会因为自卑而失去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自评或者幼儿之间互相评价,在教师评价、幼儿自评、幼儿互评这三个评价角度,让幼儿充分了解自己,从另一方面保护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二、小班折纸教学方法的调整

1.与区域环境整合

“环境就像人类的头部,影响着孩子整体发展[ 陈小明主编 《让环境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向导》何子婧2013年5月引文]”,折纸活动也应与区域活动整合,用孩子们自己的折纸作品来装饰区域环境,因为孩子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都是环境,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很少有幼儿真正去关注区域环境,幼儿园的区域环境是真正地去为幼儿服务的吗?区域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和实践的一条重要途径。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再现现实生活,对老师的随机教育很容易接受。区域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因此,教师在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区域游戏时间外,还要为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学习折纸的机会,创设有利于培养折纸兴趣的区域环境和可操作的区域材料,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区域游戏的同时自主学习折纸。

2.与领域内容整合

2.1以音乐为主体与艺术领域整合

案例:

活动时间:2013年9月3日

活动名称:小魔仙学魔法之小花狗

活动目标:1.喜欢参加折纸活动

2.2学习看步骤图折纸,用双三角的折法折出小花狗

活动重点:学习边角对齐折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折出不同形态的小花狗

活动准备: 音乐 范例 黑板 魔法盒 正方形彩纸 步骤图 小花狗的眼睛 鼻子 嘴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儿歌《一只小花狗》,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二.活动开始

教师一边唱儿歌一边出示作品

师:你们看!谁来啦?我们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吧!

三.幼儿操作1一4步,学习看步骤图完成作品

1.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折纸的兴趣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魔法盒变了几步?

师幼:第一步,第二步 ,第三步,第四步;

师:哪位小魔仙愿意试一下用一张纸把正方形的四步都变出来? 幼:我!

师:其它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数一数是不是和黑板上面的步骤图一样是四步。

2.请每位幼儿从“魔法盒”自取一张彩纸,按黑板上的步骤折出正方形

3.出示“魔法图”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恭喜你们己经成为初级小魔仙,现在小魔仙们来比一比谁能把正方形变得和魔法图里面的一样小? 幼儿:老师,我叠好了!

4.出示“小鱼”,并为小鱼穿上漂亮的衣服

师:小魔仙们的本领可真大,可是我的魔法比你们还厉害!看,这是什么?

活动结束:“小鱼”找妈妈.

以情景创设为主体与社会领域整合

案例:

活动时间:2013年4月3日

活动名称:小魔仙学魔法之折纸小鱼

活动目标:1.喜欢参加折纸活动

2.学习看步骤图折纸,用中心对折的方法折出小鱼

活动重点:学习中心对折.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折纸方法

活动准备: 音乐 范例 黑板 魔法盒 正方形彩纸 步骤图 鱼妈妈 黑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魔法盒,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东西?这是小魔仙用的最新魔法盒,昨天魔法盒里面有一张长方形的彩纸放到盒子里面变成了飞机。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法盒里面有什么东西?

二.活动开始

1.出示步骤1和2

师:这是什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最聪明啦,现在我来考一考你们,谁能把这个正方形的彩纸不用工具变成小一点的正方形?幼儿:

师:现在我把纸放进魔法盒子里面,看看魔法盒是怎么把正方形变小的。(巴巴啦呜拉巴哈)

2.出示步骤3和4,并请幼儿用语言简单描述出折纸方法

师:小朋友们,谁还知道把正方形变小的方法?现在我请一位穿 衣服的小朋友和我一起说咒语,看看魔法盒变出的小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

三.幼儿操作1~4步,学习看步骤图完成作品

1.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折纸的兴趣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魔法盒变了几步?

师幼:第一步,第二步 ,第三步,第四步;

师:哪位小魔仙愿意试一下用一张纸把正方形的四步都变出来? 幼:我!

师:其它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数一数是不是和黑板上面的步骤图一样是四步。

2.请每位幼儿从“魔法盒”自取一张彩纸,按黑板上的步骤折出正方形

3.出示“魔法图”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恭喜你们己经成为初级小魔仙,现在小魔仙们来比一比谁能把正方形变得和魔法图里面的一样小? 幼儿:老师,我叠好了!

4.出示“小鱼”,并为小鱼穿上漂亮的衣服

师:小魔仙们的本领可真大,可是我的魔法比你们还厉害!看,这是什么?

活动结束:“小鱼”找妈妈.

活动小结:喜欢模仿是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也喜欢有情节的游戏,其中教师扮演女王陛下,幼儿扮演巴拉拉小魔仙,教师和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符合小班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化的要求,在折纸活动准备中,我设计了女王头饰,也学习了小魔仙变魔法的咒语,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魔法咒语引导着幼儿游戏的进程。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完成折纸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并增加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二)教师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相结合

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较弱,他们的思维水平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需要教师运用朗朗上口并且生动形象的指导语进行指导,帮助孩子们确立形象和操作动作,进而激发幼儿参与折纸活动的热情。如果在教育活动中只关注儿童不关注教师,那么教师就无法发挥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作用,如果只关注教师不关注儿童,那么儿童就不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只有真正关注幼儿的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发展机会,才能实现适当的调整教育行为。要达到幼儿需要和教师教育行为的双重及有效关注,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性工作,就是在活动中寻找合适的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张仁贤主编《教师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5月第133页]。当幼儿进入游戏情境后,教师作为游戏的参与者,加入到游戏中并进行间接的指导,同时,听取和记录每一位幼儿的意见,鼓励敢于动手操作的幼儿,对于因胆小不敢表现的幼儿,教师应进行个别指导,在活动中帮助幼儿达成基本的教育目标,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折纸活动与幼儿情感的关系。

(一)小班幼儿折纸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实录:

在活动《折纸―小鱼》中,教师以《小鱼游》的音乐作为引入方式,其中,第一段的歌词内容是:“有一条小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孤孤单单在发愁”,第二段的歌词内容是:“两条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摇摇尾巴点点头”,第三段的歌词内容是:“三条小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快快乐乐做朋友!”通过对比的方式,我组织幼儿开展了讨论:“听了这个歌曲,你喜欢一条小鱼儿游来游去还是喜欢两只小鱼儿在一起游来游去?并让幼儿想一想:"如果你有好朋友,在你看书、做游戏的时候像爸爸妈妈陪着你一样和你在一起,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在讨论中,孩子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接着,我又请孩子们扮演歌曲中小鱼儿的角色,开展“快乐的小鱼”的游戏,让他们游戏后知道与同伴游戏的过程是很美好的,充分感受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游戏结束后,幼儿都愿意为“小鱼”找朋友,很顺利的完成了折纸活动中引入到幼儿操作环节的过渡。

分析: 一张小小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张在手中不断的折叠形成了许多不同的造型,一个纸飞机、纸船、纸鹤在我们的童年时代这是多么熟悉的折纸形象,简简单单的折叠曾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的欢乐,怎样才能将折纸的快乐继续传承下去?是我们作为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难题。

措施: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活动教学模式组织折纸教学活动,而应以激发幼儿折纸的积极性,幼儿的动手能力,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进行折纸教学,由于折纸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所以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带有了个人的感彩,在进行活动的时候我会将自己童年感受到的传递给现在的孩子们,一方面让幼儿感受和发现折纸的乐趣,才能保持孩子们对折纸活动的兴趣,一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的折纸教学方式方法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希望孩子们也能和我一样对童年有着美好的记忆,将美好的记忆用折纸作为快乐童年的载体一直延续下去。希望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折纸文化、了解折纸的艺术。

(二)折纸活动反应出的家庭教育问题

在前面说明胡评价方式中家长的评价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家长评价不能避免的是大多数的家长仅仅通过幼儿最后呈现的作品进行评价,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长自己做[ 幼儿园快乐发展课程编写组《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可是在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期望心理,他们愿意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必要的时间、精力和投资。但是,他们的教育观念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么是根本错误的,要么是不恰当的。在这些不恰当的教育观念中,有一条很突出,这就是,我们的家长普遍重视和强调孩子的智力培养,忽略其它教育途径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现在的独生子女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与人分享。因此,在折纸中,我们不仅让幼儿模仿折纸行为,而且让他们亲身体验折纸后的成就感和与小朋友分享的快乐。

折纸教案篇6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中考复习课上注重以下几点:1.让我教,不如让你思;2.让我讲,不如让你说;3.让我动,不如让你“玩”。下面呈现一节复习课的案例。

一、教学案例

活动体验一:欣赏折纸作品,做折纸游戏,引出课题

做一个折纸游戏:折一个纸飞机,比一比谁折得纸飞机最漂亮,飞得最好。

思考问题:为什么这架纸飞机飞得成功,在折得过程中包含了什么数学知识?

活动体验二:用折纸的方法折一条线段的中点、折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请学生展示折叠过程,并让学生回答。

学生会发现:

1.折纸中蕴含了轴对称的性质。

2.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活动体验三:用一张矩形纸片折一个等腰三角形,并证明折法的正确性。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纸张,动手操作。

学生展示折等腰三角形的过程,其折叠的方法有很多种,选其中一种加以推理验证,挑两个学生板演。

活动体验四:用一张矩形纸片折一个等边三角形,并说说折法。

由折等腰三角形过渡到折等边三角形,其折叠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学生上台展示折等边三角形的过程,同时解说其推理过程。

(学生展示时,教师课件演示同步配合)

活动创新:沿着等边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剪开,验证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活动拓展:沿着等边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剪开后得到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拼一拼可以得到哪些特殊的多边形,并试求一种多边形的对角线长。

(各小组上黑板展示拼图,得出共有六种情况)

选取其中的一种让学生推理求解,其余的几种情况求对角线的长由学生课后完成。

拓展应用: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答往年的中考题目中有关的折叠问题。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体验一:通过欣赏折纸作品,激发学生折纸的欲望,再通过做折纸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折纸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活动体验二:学生通过动手折线段中点、折角平分线,既发现了数学问题(折叠的本质是轴对称变换),又对轴对称相关知识进行了复习与回顾,起到热身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活动体验三:利用体验二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情的推理能力。

活动体验四:学生通过会折等腰三角形过渡到再折等边三角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活动创新:通过学生动手折、剪纸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几何图形是可以折出来的,还可以通过折纸验证几何图形的性质。

活动拓展:通过学生动手折、剪、拼纸的活动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复习巩固了多边形的相关知识。

拓展应用:求线段的长度、求面积、求角的度数及判断图形的形状是矩形中常见的折叠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会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反思

折纸活动本身能唤起学生很多美好的回忆,如折纸飞机、纸帆船、千纸鹤等。另一方面,折纸活动又是一种有效的操作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感悟图形的几何性质,运用图形运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而且折纸活动本身也承载着许多重要的几何问题,可以提炼出更一般的几何方法,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有重要的价值。通过设计折纸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教师对教与学的方式也有了新的认识。

折纸教案篇7

一、磨课

磨课――磨的是课,更是人;不是别人,是自己。

幸福,此时正慢慢在心里生根发芽,或许是下课后同行一句真诚的夸奖,或许是深夜时的字斟句酌,或许是睡前合上教案的一种满足……

磨炼的所得,我想那就是幸福。

所得一:公开课并不可怕。

这几年我一直坚持参加学校的“磨课俱乐部”,上过识字课、古诗课、阅读课三种不同课型的公开课。对我来说,公开课是挑战,更是磨炼;挑战的是自己,磨炼的更是自己。

上学期,执教学校教学开放日《别董大》这一课,我设定了四部曲。

一调查。侦探般地调查董大、高适,以及他们的关系,各自有怎样的经历,这首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诞生的……然后,可以开始写教案了。

二动笔。教案是公开课的灵魂,尤其是第一稿。先定大的框架,再填充血肉。《别董大》一课,我按照释题意、读准读通、明诗意、朗读升华、拓展这几个步骤来定好大的框架。要填充的是什么?简单明了的提问,巧妙的过渡语,对于课堂情况的预设以及对学生的评价语。

三试讲。这是公开课的实战环节。在开放日之前我在年级的另外三个班都执教了《别董大》,每一次都邀请语文教研组的教师们来听课指导。听课教师细致地、实实在在地、细抠每一个环节地评课,让我受益匪浅。

四模拟。公开课前一晚,我仔仔细细地在脑海中模拟公开课场景,从上课第一句话,到下课最后一句话,从打算提问的学生在教室里的站位,到什么时候课件要翻页都一一想清楚了,才觉得胸有成竹,可以安心地去睡了。

调查,动笔,试讲,修改,再试讲,再修改……我对一节课着魔的时候,走路时会想,做梦时会想,有时突然的一个灵感让课堂增色了不少,不禁会欣喜不已。那段日子仿佛生命中的其余事物都静止了,唯有这节课实实在在地活着。

所得二:公开课教案要求。

短短几年时间,在每学期的教研课、开放日中摸爬滚打,我对于自己的公开课教案不断提高要求,力求做到三点。

一细致。上课时需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心中有数,包括问题、过渡语、学生会出现的每一种情况、每种情况后的有针对性的给学生的最少5条的评价语等等。

二精确。教案中明确标注清楚什么时候是第几张幻灯片,什么时候需要黑屏。每个环节标注清楚具体用几分钟,几点几分内容进行到什么地方等。

三修改。先用电脑写,再用手写,版本最少5个。修改语句时反复读,改到可以用最少的字数表达清楚问题,且符合自己的说话习惯,能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为止。

谁说修改教案是痛苦的折磨?近乎完美的教案诞生的那一刻,我像拥有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孩子一样幸福!

磨炼着,幸福着!

二、学艺

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兼兴趣与个性教师,工作的轨迹,同时也是青春的轨迹。

幸福,就沿着这轨迹,细细洒来。可能是读书节诵读会的点点滴滴,可能是和孩子们一起为折纸的乐趣如痴如醉,可能是拓展型课程培训的难解滋味……

经历过痛苦和压抑后的成长,或许就是幸福。

镜头一:诵读会。

任教后我经历了学校三届的读书节,每一届我都负责一个节目:第一届的节目初审都没过,更别提上台的机会了;第二届读书节,我负责的节目叫《依依惜别情》,终于上台了;而第三届的节目《一路绿灯》,备受好评,我幸福得像个孩子。

镜头二:折纸课。

正方形、长方形,花花绿绿,不同材质的一大堆纸片,这几年就没有离开过我的办公桌和课堂。每周五,孩子们兴奋地来到折纸教室,期待着和我一起开始新的一课。先教折纸的基本功――对折、双三角、双正方,训练如何用指甲把纸压平,做出折痕,这是期末考试必考的内容。接着按照校本教材教孩子们折一个作品,鼓励孩子们根据这个作品进行拓展――制作折纸画,将作品变形,让作品融入到生活中,等等。时间长了,孩子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折纸,会自己折出创新作品……而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在班里办了折纸作品展、折纸小能手比赛等,折纸的魔力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上课时他们灵巧的小手,渴求知识的眼神,兴奋的神情都是我幸福的源泉!

成长着,幸福着。

三、伙伴

伙伴,因为工作结下的超乎工作之上的友谊,使我的成长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幸福。

幸福,曾经是金凤给我的一次课后点评,曾经是美妹的倾力相助,曾经是旭茹赞许的眼神,曾经是黄燕中肯的建议……

珍惜身边的人,并且也被珍惜着,其实是一种幸福。

瞬间一: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四年前,第一次教一年级,第一次看到教室里面一群叽叽喳喳的小朋友时,我心虚了。只见数学老师莫美妹优雅地走上讲台,有节奏地击掌,微笑着轻声数“一二三”,孩子们神奇般地安静了下来!原来,让他们安静下来,并不需要大声,也不需要发火。和莫老师一起共事的日子里,“神奇”的事情屡见不鲜,而她用自己的言行,毫无保留地将她的经验传授给了我。

第二年,我再接一个新的一年级时,同样的场景下,我有条不紊地教孩子们摆桌椅要对齐地砖线,整理抽屉要将书本和文具分开,书包要放进小储物柜,课前的学具要放在桌子一角,听口令要知道何时要安静,做值日如何干净,民主竞选班干部怎样投票……我将莫老师传授的每一条经验在这一年里一一实践,本来有些淘气的一年级小学生格外乖巧懂事,而他们每次遇见莫老师给她的一个个微笑就是最好的回报。

瞬间二:最享受的评课时间。

黄燕老师和我年纪相仿,同一年工作,也教语文,都有点不服输的劲儿,种种共同点让我们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去年执教《别董大》,我照例邀请她来听我试讲,此时她已身怀六甲,行动有些不便,仍欣然赴约。课后,老规矩,两个人围坐在办公桌旁,我拿着教案,她拿着听课本,认真但不压抑的评课便开始了。

“导入不错,解释题目时要是用董大要告别谁这样的问题引出作者就更好了。读题目是为了读节奏,还是读出离别的感觉来呢?”

“读出告别的感伤更重要。”

“理解诗意时提出的三个问题还不够准确明了。”

“第二个问题换成‘这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觉’会不会好一点?”

就这样,黄燕从我的导入到板书,不厌其烦地和我讨论着,而思想碰撞的火花让我们乐在其中。她尽心尽力地出谋划策,每次都能让我从“当局者迷”的困境中跳出来重新审视自己。唯有如此的评课,才有真正的进步!

珍惜着,幸福着!

折纸教案篇8

工具/原料

长方形彩纸

剪刀

方法/步骤

1

首先准备一张长方形彩纸1如图所示对折。

2

翻到背面如图,再对折,再把纸翻过来继续对折,知道折到如图所示的样子。

3

这好后,用笔画上需要剪的图案,然后沿图案修剪。

折纸教案篇9

那到底有没有一种折纸方法来制作折纸的糖果呢,看到这个手工折纸大全图解相信答案已经非常的清楚了,跟随着这个折纸的教程,你也可以轻松的制作一个折纸的糖果,当然如果你想让你的糖果显得非常好的话,最佳的办法就是选择好看的纸张了,折纸糖果的甜美效果会更加的突出的。

1、首先将方形纸张没有颜色的一面朝上,然后再将左右两个边进行对折,展开之后在中间留下一条折痕。

2、接着顶边和底边都以三分之一的幅度向进行折叠。

3、然后再根据波折的箭头,在左右两边制作一个连续的折叠。

4、接着继续根据黑色箭头所示,将中间部分上下两个角进行压折。

折纸教案篇10

【关键词】大班创意 主题活动 教学

一、说活动教材

1.1主题内容分析: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了让幼儿从中发现和感受中国的文化特色。我利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法让幼儿对中国的传统艺术“剪纸”有所认识因此我设计了本节课《美丽的剪纸》。

2、幼儿现状分析:

在一次餐后活动几个小朋友在画画,另一个小朋友在做手工剪纸,小朋友们看到之后都围在一起进行讨论,“剪的什么呢?”“怎么剪出来的”,“我在哪里见过”等。看到这么一个场景于是我又有了设计一节有关剪纸课的想法,因为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宽,逐渐地对一些民间艺术很感兴趣。剪纸图案的对称、形态各异的特征、生动有趣的美深深吸引了幼儿,他们非常乐于探索,而且利用小小的彩纸可以美化自己的生活,装扮自己的窗户、小房间等可以给幼儿带来很多的乐趣。再说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审美经验和手工剪的技能,为他们本次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剪纸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结合“世界真精彩”这一主题我设计了本节手工课《美丽的剪纸》。

二、说目标

主题活动原有目标:

2.1了解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2.2欣赏剪纸作品,并大胆创作对称的剪纸作品,加深对对称图案的认识。

本次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贯穿于一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以下目标:

(1)幼儿通过图片和实物欣赏剪纸作品了解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2)通过欣赏作品,幼儿能够用剪刀创作对称的剪纸作品,加深幼儿对对称图案的认识。

(3)愿意和小伙伴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并用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的作品。

三、活动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活动重点:幼儿对对称图案的认识。 突破重点方法:1、情景:课前准备一些对称剪纸张贴在活动教室;2、直观:生活中我会让幼儿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物品、图形(蝴蝶、形状)课中准备PPT不同对称的图片让幼儿进行欣赏和观察。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用剪刀创作对称的剪纸作品。突破难点方法:课前让幼儿进行巩一些对剪刀使用固练习,大班幼儿已有一些剪得尝试,那么我会进行逐步的从易到难,然后剪一些不同的图形和形状,提起幼儿剪得熟练和兴趣,让幼儿能够在完成本节课程打好基础。

四、活动准备:

《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依据“纲要”针对课程的设计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准备:

教师提前把剪纸作品贴在活动室的窗户上。

(2)活动中准备--教具准备:

提前做好剪纸作品的ppt(课件),有对称的,例如对折剪、四折剪、六角剪;也有不对称的,例如小猫、小鱼、福字等,优美轻音乐。

(3)活动中准备--学具:

不同颜色的手工纸,幼儿剪刀。

五、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环环相扣的组织活动,遵循相互作用: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个体与集体、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原理,始终以动静结合融入的形式展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和实践中接受。 结合一个高效的教学流程:激发--感知--探索--展示--总结

1、引入环节--激发

(1)教师提前把剪纸作品贴在活动室的窗户上。请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并讨论:“今天活动室与平常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描述剪纸的艺术特色。

2、认识对称图案--感知

(1)教师出示对称的剪纸,请幼儿猜猜对称的图形是怎样剪出来的。

(2)出示不同款式的对称剪纸,请幼儿指出是上下对称、还是左右对称、还是抽对称。

3、幼儿剪纸的认识--探索

教师通过对幼儿的提问,更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认识和了解。

(1)你喜欢哪一幅剪纸?为什么?

(2)剪纸的用途?

4、幼儿操作

(1)请幼儿挑选手工纸,尝试创作不一样的剪纸作品。

(安全渗透:在幼儿进行剪纸之前,教师告诉幼儿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小提示,以免幼儿受伤,学会自我保护。)

(2)教师可提前将一些常规对称剪纸的步骤图贴出来让幼儿学习模仿,例如对边折剪、四角折剪等对称图案。

5、作品展示--展示

幼儿制作完成后,请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小朋友看一看,并告诉小朋友自己剪的是什么?

6、总结

教师做课堂小结,并让幼儿进行巩固加深对“对边折剪”和“四角折剪”等对称图形的认识。

六、延伸活动

1、活动结束后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展览区,放学之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自己的剪纸作品

2、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剪纸布置自己的客厅和卧室。

七、活动效果

根据课前对本班幼儿的了解及通过本节活动的开展情况,本班幼儿应有80%的幼儿能够剪出对称图案;由于孩子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预测有20%的幼儿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完成活动;那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会把剪纸的相关材料投放在美工区,让幼儿进一步的练习和完成对对称图案的活动练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