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02 05:47:52

小鸟教案

小鸟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小鸟教案篇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去年的树》是篇充满真挚情感的童话故事,通过乌儿与树之间的约定,揭示出友情以及信守诺言的可贵。女作家新美南吉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歌唱的快乐、寻找的无助、告别的哀婉,带给人淡淡的伤感和弥漫心田的回味。教学这篇课文,同样需要诗意的营造,让学生沉浸其中,获得语言与精神的共生。但是笔者认为,课堂诗意需扎根于语言运用的土壤,这样才会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成长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妨来看这一课中对话部分两位教师的教学,据此来与大家探讨课堂诗意的构建。

【教例一】

师:来,我们找找课文共有几组对话。

生:共四组..乌儿与树的对话,鸟儿与树根的对话,鸟儿与大门的对话,乌儿与女孩的对话。

师:我们先看第一组。同学们,冬天快到了,大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大树对小鸟说——(生齐读:再见了,小乌!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乌儿说——(生齐读: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鸟儿就飞走了。依依惜别,这句话应该怎么说?大家自个儿练练,(生练读,师指名读)

师:你要走了,心情怎样?

生:难过,

师:为什么?

生:要离开朋友了。

生:舍不得。(生读)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像小鸟唱歌一样.但这个保证要再坚定些。

(生再读,齐读,分组对读)

师:乌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第二年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去找大树,可是大树却不见了,小鸟问了又问,找了又找小鸟的心情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读体会出来?

(学生小组练读后,教师请四组同学进行演示,接着让学生分别评价读的情况。然后,教师又引出——星星剧场课件出示:星星剧场的美丽画面)

师:老师要挑一名同学来演主角小鸟,小鸟演好了,电视就成功了当然前提是必须把台词背熟、等会儿小鸟在教室里飞来飞去,飞到谁的面前,谁就跟她对话也就是说,每个同学都要做好当演员的准备.(指名学生扮演小乌,学生合作表演课文这一部分内容)

【教例二】

师:没错,孩子们,你们看,五个人物四次对话,构成了我们这个童话故事最重要的内容。这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四次对话,好吗?怎么读呢?咱们来分一下角色。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读完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视线聚焦在课文旁白上)

师:真是,旁白没读好,当然,这也不能怪我,因为我发现我读的提示语或者说旁白,太简单了,读着没劲儿。就那么简简单单的三个问,你让我怎么读?真没办法读啊!孩子们,你们说怎么样的提示语读起来有味道,有感觉啊?

师:你真有经验,怎么加提示语的动词,怎么加提示语的形容词?大家看,前面我们学过的那个童话,叫作什么来着?

生(齐答):《巨人的花园》.

(屏幕出示《巨人的花园》对话片段,师生共同体味这篇课文是怎样写提示语的,在讨论“需写表情”后,教师让学生打开作业纸,为本课对话写提示语。学生接着交流并朗读)

生:树恋恋不舍地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师板书:恋恋不舍)

师:鸟儿呢?

生:鸟儿含泪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鸟儿是含泪说。(师板书:含泪)

师:真好!孩子们,树和鸟儿要分别的时候,一个依依不舍,一个难过;一个恋恋不舍,一个含泪。有了这样的体会,有了这些提示语,我们再来读读树和鸟儿的对话,我来读旁白,这次我保证能读好。

(根据板书,加上提示语,师生再次合作朗读树和鸟儿的第一次对话,声情并茂。用这样的方法,自然过渡,依次加上不同提示语,师生合作朗读接下来的三次对话,体会鸟儿的心急如焚,伤心欲绝)

师:孩子们,从鸟儿的心情当中我们分明能够感受到她跟树之间的那份感情。这份感情如果用一个词儿来形容的话,那就是——

生(齐答):深厚。

师:请允许我再写一遍“深厚”,你也可以在书上再写一遍。(板书:深厚)让我们体会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一读鸟儿的这些对话……

【反思】

以上两则教学片段,应该说都紧密结合文本的语文特点,进行了精心的预设,体现了教者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在教例一中,读语言一悟心情一促个性一显自我,课堂无疑与诗意相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是轻松的,也是舒适快乐的。在教例二中,教者始终以“读”这一主线贯穿教学,在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学生的情感渐入佳境,课堂同样诗意绵绵。诗意相随,这是两节课共同的特点,但如果细细比较,我们会发现这两则案例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首先,语文课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当然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课堂只有将语言文字运用与教学紧密融合,学生才能从中获得语言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以上两则案例中,很显然,案例一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但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却是有所欠缺的,学生只是在同一水平上进行表达,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而案例二紧扣提示语添加这一要求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人物的心情,并用朗读来加以表现,这无形中是对学生进行了很扎实的语用训练,所以,案例二是贴着语文的核心目标行进,学生得到的提高也是实实在在的。

其次,怎样更好地进行表达,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方法,这是语文课应当承担的任务。拥有方法,会让学生学得更好。特别是对这样充满温情的文本,怎样把学会表达融入其中?案例一在这方面没有涉足,而案例二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者教学的路径指向。无论是故意提出旁白读不好的问题,还是回顾《巨人的花园》片段,再到讨论借鉴如何“写表情”,都是为内化提示语写法做准备,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学生的“写”与对文本内容情感的~悟”紧紧融合在了一起,“写”不着痕迹是为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品味服务,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表达能力的提高服务,可谓一举数得。

小鸟教案篇3

春天到了,两只燕子把垒窝的地点选在我们教室走廊上方的大梁旁。据说燕子在哪家做窝,能给哪家带来福音,所以我们班的学生感到特别自豪。我不失时机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全程观察,让同学们从燕子垒窝及小燕子成长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两只燕子穿梭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中,它们用唾液把大梁弄湿,再从河边衔来泥土,一点一点往上垒。同学们每天都有新发现,十天之后,瓷碗大小的燕窝终于出现在走廊的上方。对于两只燕子来说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他们用辛勤的劳动为自己搭起了爱巢。

为了庆祝燕子窝的落成,我班召开了“燕子垒窝给我的启示”主题班会。

班长首先发言:“燕子有着顽强的意志。它们不惮其苦,循环往复,不浮躁,不气馁,锲而不舍,以小积大,终于创建大业,铸就成功。”

“燕子有着自立自强的精神。它们不‘鸠占鹊巢’,不愿寄人篱下,不靠别人恩赐,只靠自己一点点垒起来。”学习委员紧接着发言,

“以弱小之躯搭建自己安身的地方,它们把美好的前景、幸福的未来完全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燕子垒窝体现着对美的追求。它的窝不像麻雀窝随遇而安,不像喜鹊窝那样显得杂乱无章。它的窝造型别致,做工精细,一块块瓜子大的泥块就像马赛克均匀而结实地镶嵌在窝壁上,简直是建筑专家!”

“做事都从一点一滴做起,没有做不好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水滴石穿就是这个道理。”

……

学生的发言越来越热烈,他们的发言让我感动,两只燕子收获的是“安乐窝”,而我收获的却是学生闪光的思想。

为保燕子窝与校长力争

窝做成了,鲜见燕子飞进飞出,原来他们在孵小燕子。在同学们的期盼中5只小燕子出生了。我们常常一抬头就能见到几张嫩黄的小嘴向外张着,叫着。这一时期燕爸爸、燕妈妈格外辛苦,每一次捕到虫子便马上飞回对着雏燕张着的嘴喂食,喂完后又飞出去继续觅食。随着小燕子的长大,走廊上的鸟粪也随处可见。

6月13日早晨我刚进校门就发现教室前围了很多人,原来本班学生与学校清洁工正发生冲突。原来本周五我镇接受市创卫检查,今天一大早校长发现我班走廊上有很多鸟粪,于是派清洁工来捣燕窝。我跟清洁工说:“老伯伯,你是来执行任务,本应不受阻拦,但同学们不让捣肯定也有他们的理由。这样吧,等我与校长沟通一下再说。”清洁工悻悻地走了,同学们这才进了教室。

一会儿校长来到我们教室质问:“你们为什么阻拦清洁工捣燕窝?”

既然校长来了,我便借此机会让学生直接向校长陈述不让捣的理由,我想这比我跟校长沟通会更加有效。于是我对校长说:“是同学们阻止捣鸟窝的,还是让他们回答吧。”

我的话音刚落,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因为燕子是益鸟,它是人类的朋友,应该保护才对,怎么可以破坏它的窝?”

“动物有动物活动的空间,我们有我们的生活场所。因为鸟粪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环境,所以才要捣掉。”校长解释。

“如果现在把它们的窝捣了,那5只小燕子怎么办?”

校长用手敲了敲讲台说:“保护有益动物不是以破坏环境做代价的!星期五那天难道让领导来参观鸟粪?”

“偌大的校园,容不下一窝燕子,还讲什么和谐?”不知哪个学生在下面咕噜了一句。

“你觉得走廊上的鸟粪与整洁的校园环境和谐吗?”校长反驳。

“校长,你就忍心看着燕爸爸、燕妈妈失去自己的孩子吗?”学生动情地说。

“现在小燕子还不会飞,把窝捣了会摔死的。燕爸爸、燕妈妈老了也没人抚养。”另一学生的声音有点哽咽。

……

学生连珠炮似地一个接一个发言。

“好!好!好!只要你们有办法管住这些燕子的粪便,这个窝可以不捣,但我们不能因为鸟粪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形象,影响全镇的‘创卫’。”面对众多张嘴,校长提出了不捣的条件,也道出了必捣的理由。

为了不让大家尴尬,我跟校长说:“只要给我们思考的时间,也许我们能想出处理鸟粪的办法。今天是星期一,如果星期三还没有处理方案,星期四捣掉也不迟。”

“好吧,就依徐老师说的办。”说完校长离开了教室。

创新方案,赢得殊荣

刚才的“对话”让我看到了学生对燕子的感情,这种情感靠课堂讲解是不能培养的,这是学生观察后内化而成的一种心理体验。当然校长的话也让学生从环保的角度受到了教育:“保护有益动物,不可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校长走后我对大家说:“同学们都听到了,怎样既保生态又保卫生?这是校长的命题。如果能想出解决鸟粪的办法便能保住燕窝,大家开动脑筋,争取在周三的班会上拿出有效方案。”我并不抱什么幻想,但还是希望奇迹出现。

星期三,班会一开始,同学们就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方案。有的说“在燕窝下方的水泥地上涂上类似鸟粪的白颜色,这样就很难发现地上的鸟粪。”话一出口立即遭到反驳:“在走廊上涂那么一块颜色,就像在衣服上打了块补丁,不伦不类,更何况没有清理掉鸟粪。”

有人提出:“在燕窝的下面钉一块小托板,这样鸟粪就不会掉下来。”大家觉得这个办法不错,表示同意。可是有同学举手反对:“这个办法听起来可行,其实并不能彻底解决鸟粪落下的问题,当小燕子学飞的时候,那块托板无疑是它们玩乐的‘平台’,你能保证燕子不蹲在托板边上拉屎?另外那块板遮住了我们的视线,我们也看不到燕子了。”这个同学思维如此缜密,真让我佩服。我问:“你有好办法吗?”他摇摇头说:“目前没有。”

一个举着鸟笼的同学说:“还是让我们带回去饲养吧。”“不行!不行!燕子会被你们养死的,你有没有想想,你让它们父母与子女分开,老燕子是多么伤心,小燕子多么痛苦?”

“鸟粪是植物的养料,我们可以移一盆景放到鸟窝下,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处理了鸟粪。”同学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一致认为这是最佳方法。鸟粪直接作为植物的肥料,有创意!

“别高兴得太早。”一句话把我们的兴致打了下去。“我家院子里就有鸟窝,下面美人蕉的叶子上沾了很多鸟粪。你想想,燕子的粪便怎么会准确地落到植物的根部?”同学们顿时像霜后的茄子――蔫了,久久没有人发言。

“老师,可不可以这样,”性格内向的A发言了,我鼓励她说下去。“我想在燕窝下放一鱼缸,里面养几条金鱼,鸟粪落到鱼缸里,分解在水中正好喂鱼。”

“你怎么会有鸟粪喂鱼的想法?”我好奇地问。

“我家有一个养鱼的池塘,池里养了很多鸭,为的就是让鸭粪做鱼的养料。我在网上查了鸟粪也可以做鱼的饲料。我们还可以通过给金鱼换水,把金鱼的分泌物以及水中过剩的鸟粪用来浇灌花草,一举多得。”A的想法很科学,她把鸟粪作为生态链进行循环利用,这是一个好办法。我首先为她鼓掌,接着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们立即形成了一份鸟粪处理方案,标题为“让鸟粪美化我们的环境”。

此方案得到校长的赞赏,校长立即叫人买来鱼缸和金鱼。

小鸟教案篇4

名字:祥祥、蓉蓉

类别:鸟

品种:八哥

年龄:1岁

主人档案

雪蓉

居家休闲的海员太太,慢生活的代表。

“鸟龄”:1年

姐姐的儿子去外地读大学,老公跑远洋,她独自生活寂寞。去年姐夫公休时买回一对八哥消遣,夫妻俩把自己的小名――祥祥和蓉蓉――送给它们,并打擂台看谁调教的八哥有能耐。分两个房间上小课。姐姐教蓉蓉说“你好!”它闷声不响。姐夫请祥祥听唐诗磁带,它态度散漫。

姐夫上船后,姐姐独自调教两只鸟。每天早晨到阳台向它们问早安。“Hello”、“Good morning”、“I love you!”祥祥回话:“Hello”、“Good morning”、“I love you!”蓉蓉金口难开。姐姐把它们当成小宝宝精心喂食,笼里放枸杞子营养水,生牛肉喂到它们嘴边时哄着:“肚皮饿色特了(上海话,意思是肚子非常饿),吃饭饭。”调皮的祥祥常常大声撒娇:“肚皮饿色特了,吃饭饭。”洗完澡又抒情:“汰浴浴适意色特了(上海话,意思是洗澡太舒服了)。”亲友戏称姐姐养了一对鸟儿子。放风时,鸟儿子亲热地用喙去嘬她的脸。

姐姐和鸟儿子的感情日益深厚,英语沪语国语交流默契。但是,内心牵挂着分离的老公。对着鸟儿子说:“老公老公臭老公,叫伊早点回来看阿拉(上海话,意思是叫他早点回来看我们)。”鸟儿子似乎懂得姐姐的心情附和着叫:“老公老公臭老公,臭老公。”叫“臭”字时使劲将头往下一低,样子令人发噱。

姐夫远航归来,看到祥祥学老婆说话的口气和音色惟妙惟肖,佩服老婆“教鸟”有方。家务自己多担当点,鱼缸的过滤器调整到静音,烧可口的饭菜。姐姐发令:“老公,帮我倒一杯咖啡。”鸟儿子听到“老公”特别敏感,紧跟着喊:“老公,I love you!”马屁拍得姐夫心花怒放,他说:“这么有情调智商高的鸟怎么可以关在笼子里?放你们出来自由飞飞。”姐夫真是高兴得太早了,姐姐故意玩他一把,“引导”鸟儿子:“老公老公……”它们飞到她肩膀上成为帮凶,此起彼伏猛烈地喊:“老公老公臭老公,臭老公。”像两重唱,把“臭”字叫得又狠又响。“臭”得越厉害,夫妻俩越是甜蜜,像油炸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脆。

鸟儿子被宠惯了,看到姐姐的儿子成成放假回来,萌生醋意。成成嫌它们整天叽喳烦心:“笨蛋鸟,烧了吃掉。”祥祥反唇相讥:“成成,笨蛋!”“儿子”多了家里火药味浓。

姐姐搬家那天,委托我带两只八哥去老妈家暂养数日。八哥不习惯乘小汽车,上蹿下跳不得安宁。我教训道:“不要乱动!”遇上红灯停车,其中一只缓过神来说:“你好!我喜欢你。”这下,我倒反而不好意思了。

搬完家,亲友们回到老妈家聚会,八哥见人就招呼:“你好!我欢喜你。”逗得大家笑声不断。姐姐在旁提醒说:“祥祥,不要人来疯。”它听出口气不对马上闭嘴。

此时老妈家,爱热闹的祥祥有呼必应,对答如流赚足了人气。“它们身价值多少?”我问。“不谈钱,无价之宝。”姐姐的脸上洋溢着成就感。付出有回报,有得也有失。低等的鸟类也能体会人性的真情,万物皆有灵性。

Tips: 八哥训练小心得

1. 出笼玩耍的调教

无论是出笼玩耍还是学说人语都须从幼鸟开始。每次喂食前将鸟儿放出笼外,任其在笼舍周围及主人身边飞舞,熟悉笼外的环境,注意不要让鸟儿受惊,每次在笼外活动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15分钟,使鸟儿略有饥意,回笼后喂食1条~2条昆虫以示奖励。久而久之形成鸟儿放飞回笼后享受美食的条件反射,训练便成功了。

2. 学说人语的训练

开始教幼鸟学说话时要选择简单的短名,如“你好”、“再见”、“谢谢”等,注意发音准确、清晰、缓慢。每天反复同教一样的话语,学会后还要巩固。一般一句话教1周左右,鸟儿即能学说;能学说后再巩固几天,再教第二句。

小鸟教案篇5

教案是教师为了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设计的一种教学文书。下面是有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欢迎参阅。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淘气的春风娃娃对着云儿使劲儿的吹,使得春雨沙沙地下。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不知什么原因,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争论起来。下面请几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让我们从文中找出答案。(读后进行鼓励性评价)谁来说说它们争论的原因?(它们为春雨的色彩而争论)教师板书课题:春雨的色彩。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课书。

二、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春雨的特点:

⑴ 请同学们看屏幕,说说春雨的特点是什么?(小而密)

⑵ 请你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春雨的特点,练习朗读。

请同学读,读后评价。

⑶ 听老师读,“春雨沙沙,沙沙,沙沙……”选择正确的读法。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2、抓住“争论”一词,结合下文来学习体会其含义:

⑴ 咦,小鸟们在干什么?请你在书中找到小鸟们的对话,自己读一读。

⑵ 你喜欢哪只小鸟?把它的话读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读,教师板书:

小白鸽无色的

小燕子绿色的

春雨的色彩

小麻雀红色的

小黄莺黄色的

⑶ 请你在小组内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读一读。

⑷ 请小组内的同学们分角色戴上头饰,汇报朗读。

⑸ 小鸟们对春雨的色彩看法不一,都认为自己说的对,所以争论得很激烈,你们觉得刚才那组同学读得怎样?

⑹ 请你感悟当时小鸟们的心情,读出小鸟们争论时说话的语气,可以加上动作辅助朗读。

⑺ 再请一组同学戴上头饰加上动作,汇报朗读。

⑻ 请同学说一说“争论”是什么意思?教师随机点拨。

⑼ 听了它们的争论,不知你们觉得谁说的有道理。

⑽ 谁来说一说你的看法?请同学到屏幕前点击电脑,讲明理由。

(如,学生认为小白鸽说的对,可根据生活经验所知。小麻雀、小燕子、小黄莺为什么会认为春雨有不同的色彩呢?学生如果答不上来,可以在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点拨。

3、小雨不停地下,小鸟们的争论引来了其它的鸟儿也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屏幕上出现学生常见的鸟类,如:孔雀、啄木鸟、仙鹤、大雁等。

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鸟类说说你眼中的春雨的色彩。让学生感悟平时所见到的春天色彩的美丽。

4、春雨不停地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春雨是怎样说的:

⑴ 放录音,听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⑵ 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思考:春雨为什么下得更欢了。

⑶ 体会“沙沙沙”的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读“沙沙沙”时,语气要逐渐加强有力。

⑷ 理解句子“我本身是无色的,可是我能给春天送来美丽的色彩”的意思。

(教师点拨:植物的生长与春雨有关,在春雨的滋润下,植物吐绿,花儿盛开,大地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春雨的色彩是美丽的。)

三、选择性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春天的美景。

3、和父母一起到公园去寻找春的色彩。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2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9个新词,认识新部首“衣字底”“竹字头”。

2.看懂图意,围绕“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解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有关句式,感知句子辅助成分。

2.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意思;初步认识拟人的修辞法(把浪花当作人)。

教学思路: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仔细观察课本插图,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用具:

彩色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看到过浪花吗?在沙滩上拣过贝壳吗?有一位小朋友在沙滩上玩耍,看到了海边的浪花(板书课题),可好玩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齐读课题:20、浪花)

二、指导看图。

1.整体看图:从近到远图上画了些什么?(小女孩坐在沙滩上、光着脚丫在玩耍。还可以看到:篮子、贝壳、浪花、海面、船、海鸟、云等)理解“沙滩”意思。

2.仔细观察,展开现象:浪花是什么样?想象一下浪花卷上沙滩或退回大海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轻松、走、悄悄、哗哗哗、唱着、笑着、跑……)

3.观察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一下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4.再看看小姑娘身边的小篮子装些什么?想象一下小姑娘拣贝壳、捉小虾的情景?

5.把以上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夏天的一个下午,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来到海边的沙滩上拣贝壳、捉小虾。浪花哗哗地卷来了,小姑娘坐在沙滩上,浪花冲着小姑娘的脚丫,逗得她哈哈大笑。浪花退下去了,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还有活蹦乱跳的小虾。小姑娘拣啊、捉啊,拣得满满的一篮子,她高兴极了,笑得嘴也合不拢了)

三、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2.认读生字卡片:浪、贝、壳、篮、步、次、悄、虾、唱、装。

3.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有几个句子?

4.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5.教师范读课文。

四、结合看图,再读课文,读懂句子。

1.学生自学。

(1)图文印证,读懂句子。

(2)标出句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你读懂了哪些句子,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哪部分内容?

3.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我”是在哪儿玩耍?为什么说浪花是“迈着轻轻的步子”,“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句子的比较让学生理解:

(1)浪花迈着步子。

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

(2)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比较,后一句更让我们感到浪花是那么顽皮淘气。

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时,让学生观察图上小姑娘的表情,体会浪花给“我”带来的欢乐。“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才”是说浪花笑够了,逗够了,顽皮够了;“跑”是讲浪花退回去的速度,“家”这里指大海)

4.小组齐读第二自然段。提问:为什么说“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捧来”在这是什么意思?(课文把浪花涌来的声音说成是浪花的唱、笑,进一步表达了我的欢快心情。“捧”是用手托的意思。“雪白的”“青青的”是写贝壳和小虾的颜色。“装不下啦”是说贝壳和小虾很多)

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沙滩上景美情也美。景:蓝色的大海,黄色的沙滩,白色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情:轻轻、笑、唱、捧。情和景的结合组成了一幅富有情趣的画面。

5.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浪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让学生体会小浪花的可爱,大海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语调要欢快、流畅,表达一种兴奋的心情。

2.听老师配音范读。(海浪声)

3.想象小姑娘的心情,再读课文。

4.全班同学配音齐读。

六、作业。

小鸟教案篇6

一、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一观点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规律,即直观感觉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1.画面展示情境

用图像来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让学生乐意接受,易于接受。课文的插图、剪贴画、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

用粉笔勾勒出形体,再现情境,效果很好。在教学古诗《鹅》时,我边读古诗边在黑板上画曲项向天歌的大白鹅,添上白毛、红掌、清波,再画上几棵绿绿的水草,一幅生趣盎然的白鹅游水图就展现在了学生眼前。课堂变得欢快活跃起来,学生们情绪高涨,不仅理解了诗歌,也增添了读诗的兴趣。教师边讲边画,画面从无到有,逐步形成,处于变化之中。这一特点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如在教学《水乡歌》时,虽然我们的学生生于江南水乡,却难以从宏观上领略水乡那种千条渠、万条河、千只船、万只驳的情景。我找到了从飞机上拍摄的水乡画面,制成多媒体课件。从学生发出的惊叹声中,我知道学生已被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所折服了。家乡原来如此美丽!学完课文,我开展了“答小记者问”的活动,学生滔滔不绝,把家乡水多、船多、歌多的特点一一道来。

2.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与文学自古以来有着不解之缘。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美感,使人心旷神怡。它以美妙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定的意境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或者师生一起弹唱来渲染情境。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快乐的节日》、《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课文时,教师可以播放歌曲,让学生演唱,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描述课文、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用适合课文内容的动情感人的音乐来创设情境,如《春到梅花山》、《秋游》等课文可配上轻松愉悦的钢琴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可配上哀痛、悲壮的二胡曲。

3.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仅喜欢看,而且乐意做。恰当地组织表演,不仅能深化主题,还能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表演中获得美的享受,强化道德观念。如教学《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时,我让学生们戴上头饰表演,其他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通过表演,学生们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对知识缺乏需求的欲望。如何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探究与追求的热情呢?教师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发现问题,继而想问个为什么,想看看是怎么回事。

1.发人深省的提问

在阅读《鸟岛》一课时,学生被美丽的鸟岛深深地吸引住了,惊叹鸟岛的鸟儿是如此之多。我及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鸟岛的鸟儿为什么会这么多?”学生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从鸟岛的自然环境、人类对鸟岛的保护上找到了答案。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突出了人与鸟的朋友关系,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我先让学生读课题,然后问:“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台湾有蝴蝶谷?”“台湾的蝴蝶谷有哪些蝴蝶?”“台湾的蝴蝶谷的景色怎么样?”……我抓住这些问题,因势利导,说:“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把答案找出来。”学生情绪高涨,兴趣很浓,边读课文边展开讨论。这样,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认识不断深入。

3.设计阶梯型和扩散型问题

阶梯型问题和扩散型问题,能诱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这种问题情境。在教学《三袋麦子》时,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非常巧妙的问题:“小猪、小牛、小猴是怎样处理自己那袋麦子的?你认为谁做得最好?为什么?”一连三问,步步深入。第一问不难回答,读课文,理思绪,自然会找到答案。而第二问、第三问,答案不唯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使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灵感,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鸟教案篇7

因此,找回教师主导的缺失,研究教师置入的时机和方式,可采取以下适时有效的手段。

一、探究时引领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寒号鸟》一文时,学生就“寒号鸟”这一角色形象进行探究,畅谈自己的感悟。有的说:“寒号鸟悲惨结果是自己造成的,是懒惰害了它自己”。有的说:“寒号鸟太贪玩,贪玩不会有好结果”……这些感情都符合文本的价值取向,也是学生在探究时的真实感悟。可是,一位学生却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我认为寒号鸟的死不仅仅是它的原因,其它的鸟如果有些同情心,把巢让给它住一住,寒号鸟不也就免于一死吗?”部分同学也表示认同这一观点。显然,这种探究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航道,如果教师还是放手不管,必定会使学生认识发生混乱。教师及时参与引领:“是啊,寒号鸟真是太傻了,它为什么不向其它伙伴求救呢?”这一引领,学生的交流畅通了,大家一致指责寒号鸟,不仅不搭窝筑巢,就是连求救也懒得去做,这种懒鸟的死是咎由自取。

反思: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新亮点,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探究,自然就会遇到困难,就会卡壳。此时,教师要把握机遇,适时引导,以便学生能顺利解决问题,取得成功。以上案例中教师适时参与引导,不仅把学生的认识归结到“懒惰”这个主旨上,而且深化了对“懒惰”的批判,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感悟时点拨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悲壮的一幕》民族英雄科马洛夫“遇难”时,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出现了理解感悟不到位的情况。有的同学说:“我从‘最后两个小时’、‘10分钟’这些词句感受到科马洛夫有常人没有的伟大品质,他心中想到的只是工作,把什么都置之度外了……”有的说:“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他太伟大了……”,言外之意,我们离英雄距离太远,悲壮是他的专利。上课的教师觉察到了这一点,相机采用了独白:“是的,真是责任重于泰山。虽然时间不多了,但他能在紧急的时间内首先汇报工作,真让人敬佩。同学们,如果是你,是我,我们也都会这样做的,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那一瞬间,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家人吗?”学生寻找根据,纷纷发表自我见解。此时,教者并没有脚踩西瓜皮,让学生滑哪儿算哪儿,而是话锋一转,进行了总结提高:“科马洛夫有没有想着家人,我们可能无法考证,但是从后面剩余的时间里的告别场面,我们感受到他和我们一样是一个有着真情的人。”学生都不禁地点头认可。

反思:新理念认为阅读教学的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载体,在自主阅读中,引发对文本蕴涵的思想感情的品味过程,从而获得深刻体验,提高阅读能力。在学生对文本的具体体验过程中,由于知识和认识水平的缺欠,一定会出现不到位的现象,这得靠教师参与点拨,否则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一定是低层次的。在以上案例中,我真为这位老师的适时点拨叫好,因为他把学生对人物的体验从“神”拉回到了“人”,激活了学生的思想,架设了一座文本与学生解读之间的桥梁。

三、对话时梳理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课本》时,“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学生在交流时,仅仅局限在“只有肯攀登,才能登上山顶;只有肯前进,才能看到大海”。这样的对话交流显然是肤浅的。教者适时梳理:“同学们要与鸟禽野花联欢,与青山绿水相聚,就必须要攀登,要前进,在这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对话,明白了: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发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再让学生谈启示,学生的话题就宽泛多了,他们认为一切成功都必须依靠这种精神。这就深化了对课文的认识,从而启示他们为将来参与改造自然、改造人生作准备。

反思: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实施对话的过程,并认为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均是在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的。有效的对话当然可以达成以上目标,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和认知局限,往往对文本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会出现“对而不明”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发挥思维的梳理作用。

四、赏析时指导

案例:在教学《小镇的早晨》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参与指导的。

师:是的,小镇的早晨的确是热闹的,“热闹”体现在哪里?请边读课文边作批注。

生:河埠头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说明小镇热闹。

生:路不宽,人很多,体现小镇早晨热闹。

生:沿街农副产品多,有各种蔬菜、鱼虾、鸡鸭,体现小镇早晨的热闹。

生:小摊子多,可以看出早晨热闹。

教师在此并没有罢休,继续引导:谁能通过朗读,把“热闹”的感觉表现出来呢?

学生试读,教师继续指导:你觉得哪些词读好了最能体现“热闹”?

学生通过讨论:有的认为把“唤醒”读重些、高兴些,能突出热闹;有的认为把“伸长”一词读得活泼一些,能把鸡鸭一起叫的热闹场面表现出来;有的认为应把“火苗舔着的大锅”中的“舔”字读得富有情趣,更能体现热闹……

小鸟教案篇8

保护好候鸟在鄱阳湖安全越冬,是江西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中国大国形象的重要责任。同时,鄱阳湖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基因库,是唯一代表中国湖泊加入世界生命湖泊网的湖泊,保护好鄱阳湖候鸟,对于履行国际义务、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西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鄱阳湖候鸟保护力度,开展了候鸟保护专项行动,全面消除湖区危害越冬候鸟资源的安全隐患,努力实现“三无一杜绝”的目标,即湖中无天网、无毒饵、无死鸟;路上无越冬候鸟携带和运输;餐馆酒店和市场无越冬候鸟藏匿、经营和交易;杜绝严重破坏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资源和湿地环境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以确保鄱阳湖成为永远安全的候鸟栖息地。

一、坚决斩断滥捕滥杀的黑色利益链条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保护候鸟关键在于控制源头,切断候鸟从湖区到餐桌形成的黑色利益链条,重点在于守住湖区、管住猎具、卡住车船、盯住餐桌。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湖区源头管理,深入湖区巡查,重点监控湖泊承包者、湖区放牧者以及在湖区异常活动的人群。查找天网销售源头,监管剧毒农药去向,落实剧毒农药购销实名制管理措施,清除危害候鸟的各种工具。加强湖区车船登记管理,设卡检查进出湖区的车辆、船只,重点监控无牌无照车船的行踪。经常检查市场和餐馆,坚决取缔经营候鸟的摊点、窝点,严厉处罚制售、食用候鸟等违法行为。

二、严厉打击猎杀候鸟的违法犯罪行为

2010年以来,江西进一步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先后查处涉及各类野生动物案件249起,尤其在侦破大案要案上取得突破。2011年6月,犯罪嫌疑人陶鹏因非法收购小天鹅16只、小白额雁5只,被新建县人民法院以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5万元;同犯张国辉以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3万元。下一步,我们将对猎杀候鸟等违法犯罪行为,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格依法依规、从重从快惩处,该重罚的要重罚,该重判的要重判。深挖犯罪背后的犯罪,查清案件背后的“保护伞”和失职渎职行为,查清违法犯罪人员的上下线关系,查清涉案候鸟的来源去向,下大力气坚决捣毁违法犯罪网络,力争达到“发现一件、牵出一片,查处一个、端掉一锅”的震慑效果。

三、建立健全的候鸟保护队伍

鄱阳湖区候鸟保护点多、线长、面广,建立强大的监管力量是加强候鸟保护工作的需要。省林业部门成立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联合保护委员会,将沿湖3市12县及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力量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在鄱阳湖区建立了14个湿地类型保护区,健全完善管理机构,扩充专业护鸟队伍。对一些未划建保护区但候鸟资源又比较丰富的湖泊,聘请季节性的护鸟员进行巡护和监测,避免重点湖区、重点地段出现监管盲区。采取有效措施,重奖保护候鸟有功人员,激励群众参与保护行动,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候鸟保护行动中来。

四、不断强化联动工作机制

候鸟保护工作是一项由多地、多部门共同肩负的长期任务,需要不断强化上下左右“一盘棋”的大局观念,由沿湖各地、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协调,密切配合。林业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加强行政执法;渔政部门加强湖区巡逻,及时发现和清除危害候鸟工具;政法部门协调公安、法院、检察院严厉查处破坏候鸟资源的案件;工商部门加强对运输和买卖市场的管理;宣传部门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浓厚的候鸟保护氛围;监察部门加大对相关部门履职情况的监察力度;财政部门负责落实保护工作经费。同时,进一步畅通各地、各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渠道,加强横向和纵向的信息沟通,实现信息资源有效共享。充分发挥部门各自优势,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加大联防、联控力度,堵塞执法真空地带,不给违法犯罪分子以任何可乘之机。

五、切实加大普法宣传教育的力度

适应时展要求,把传统宣传形式与网络、微博、手机等新兴媒体结合起来,拓宽宣传渠道,丰富教育形式。积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协调,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主动、及时权威信息,主动接受媒体监督和举报,争取媒体支持,不断强化正面宣传效应。加强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以最大限度地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开展以候鸟保护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使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与科学知识进村庄、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六、认真落实候鸟保护责任制

湖区保护管理实行属地政府负责制。对行政界址不清、湿地权属不明的插花地带,实行“上管一级”原则,切实防止各自为战、推诿扯皮现象,保证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县、乡、村层层签订保护责任状,构建“工作落实有人抓、工作进度有人促、工作效果有人查”的责任体系。将候鸟保护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范围,对保护候鸟资源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发生破坏候鸟资源违法犯罪重大案件并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地方,实行“一票否决”,由省综治部门负责督促落实。

小鸟教案篇9

一、按图索骥,教学象形字

儿童的认知特征是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因此,开展有效的识字教学要基于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形象直观的图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的课程安排是从图画感较强、构成汉字频率较高的象形字开始的。

对于象形字的教学,笔者追本溯源,揭示汉字的起源,按照“图画―古体汉字―楷体汉字”这样的顺序,将象形字的演变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请学生将楷体汉字与图画、古体字进行对照,找出字形与字义的联系。这样的识字教学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识字效果显著。

【案例】

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2的“鸟”字时,笔者这样展开教学。

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画 )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只小鸟。

师:你们瞧,这也是一只鸟,它是我们的祖先创造出的古体字“鸟”。将象形字和图画对照着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古体字“鸟”就是根据鸟的样子画出来的。

生:古体字“鸟”也有眼睛、鸟头、羽毛和爪子。(师相机引导)

师:(在黑板上板书“鸟”字)这是现在我们学习的“鸟”字,再请你将现在的“鸟”字和古体字的“鸟”对比看一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笔画变简单了,“鸟”中的点就是鸟的眼睛。

师:你真聪明,一下子找到了鸟的眼睛。再仔细看看,认真想想:哪一笔是鸟的头?哪一笔是鸟的身子?哪一笔是鸟的尾巴?哪一笔是鸟的爪子?

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很轻松地就记住了“鸟”的字形,并且了解了每一笔画所代表的意思。通过这样的按图索骥、图文对照,一个抽象的汉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变得形象、生动。由此引出“象形字”的概念,并以识字3中的“山”“水”“木”等独体字为例,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找一找这些字的古体字进行对比认识,做到有规律、有方法地识字。

二、对比辨析,教学形声字

识字教学尽管主要立足于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但不能仅仅停留于形象思维阶段。除了识记汉字的字义之外,更应侧重将“析形”“明理”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构字规律,更好地掌握汉字字义。形声字占据了汉字的83%,它的构字方式就是“形旁表意、声旁表音”。

对于形声字的教学,笔者采用“对比字形、辨析字义”的方法,先学习本字,再设法出示这一类形声字,通过观察对比这几个字的形旁来辨析这几个字的字义,最后在词语、句子中灵活运用。

【案例】

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8的“清、蜻、情、请、晴、睛”时,笔者这样展开教学。

师:(出示“青”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你们的好朋友,还认识吗?

生:(齐读)“青”。

师:(出示转盘图)今天“青”要给大家变魔术,你们瞧,(师转动转盘)“青”和不同的偏旁组合成了不同的汉字,你们认识吗?

(生借助拼音读生字)

师:(依次出示:清、蜻、情、请、晴、睛)这些字在读音上有什么特点?

生:读音和“青”相似,有的音调不同。

师:是啊,它们都有“青”这个部件,在读音上和“青”相似,所以“青”是声旁。它们的偏旁不一样,意思一样吗?

生:它们的意思也不一样。

师:“清”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可以组词“清水”。你能仿照老师的话说一说吗?

生:“蜻”是虫字旁,和虫有关,可以组词“蜻蜓”。

生:……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通过刚才的回答,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几个字的意思都和它们的偏旁有关。

师:是呀,它们的形旁就表明它们的意思,声旁表明它们的读音,像这一类字就是“形声字”。

识字8中的“清、蜻、情、请、晴、睛”这六个形声字,字音相似,字形也相似,学生容易混淆。通过对它们形旁的解析来区别字义,学生不但能轻松记住字形、理解字义,达到灵活运用,而且发现了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由此触类旁通,通过“对比字形、辨析字义”的方法,自主识记本单元练习中的形声字“订、盯、叮、钉”。

三、分解组合,教学会意字

与形声字相比,会意字有更深刻的内涵。例如“信”字,由“人”和“言”构成,可理解为人说的话。人说话要算数,由此产生信用、信任的含义。人说的话是一种信息,由此产生信息、信号的含义。

对于会意字的教学,笔者采用“分解字形、组合字义”的方法,先引导学生了解会意字各个部件的字义,再将字义组合引申,最后将会意字带到语境中理解词句,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方法遵循了会意字的构造规律,并且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案例】

如教学苏教版二下《台湾的蝴蝶谷》中“它们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一句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句中的动词“穿”“越”的意思和区别,笔者这样展开教学。

师:你们瞧。“穿”字由哪两个部件构成?

生:“穿”上面是“穴”,下面是“牙”。

师:是的,这里的“穴”表示“洞”,所以“穿”原来的意思就是“用牙把东西咬成洞,有了洞,就可以通过”。

生:(哈哈大笑)古人造字真有趣。

师:句中“蝴蝶穿过树林”是指蝴蝶从哪里通过?

生:我明白了,蝴蝶是从树与树之间的缝隙中通过。

师:是啊,你们再来瞧瞧“越”这个字,是由哪两个部件组成?

生:是由“走”和“戊”组成的。

师:(呈现“戊”字的古体字 )“戊”字表示宽刃的大斧,整个“越”字的意思是走路的步子比一般人大,由此产生超出、跨过的含义。句中蝴蝶“越过小溪”是指蝴蝶飞的过程中遇到小溪怎么通过?

生:(伸脚做跨的动作)蝴蝶从小溪上跨过去。

生:(伸手做飞跃的动作)蝴蝶从小溪上面飞过,而不是从小溪里面飞。

师:那么,句中“穿过树林,越过小溪”中的“穿”和“越”能互换吗?

生:(哈哈大笑)如果是越过树林,那么蝴蝶要飞得很高,飞得很累。

生:(哈哈大笑)如果是穿过小溪,那么蝴蝶就掉到水里淹死了。

师:是啊,祖先造字,每个字都有字理,都有特定的意义,我们要根据语境准确地使用。

从上述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不但能轻松理解“穿”和“越”的意思及区别,而且了解了祖先造字的规律,从而学会了从分析字形入手来理解字义,不需要机械地记忆字形和字义,减轻了识字的难度。

小鸟教案篇10

数学课与语文课既有联系,更有差别。语文的工具性在数学课得以充分体现,但数学课又不能被上成纯粹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结合数学科所特有的数字1、2、3、4……,符号+、一、X、÷等数学信息,去展示、交流、表达他们的数学思维。不久前,我听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教者一开始上课,便出示了一个十分漂亮的Flash课件的情景图一一"快乐的大森林"。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

师: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森林好漂亮啊!有美丽的小花、绿绿的小草,还有好吃的果子。

生2:我发现天上的白云在飘动!

生3:我发现小鸟在表演节目。

生4:我发现小兔在跳舞,跳得真好看!

就这样,学生意犹未尽,而老师却也着急了,7.8分钟过去了,学生还不断有新的发现,但却仍旧是在"看图说话",似乎,他们已忘了:这是在上数学课呢。为什么课会变得如此难驾驭呢?因为教师的问题中没有提炼出数学信息。其实,教师可以这样问:图上有几种动物?(3种,即小鸟、小兔和小猪)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每3只小鸟、4只小兔、2只小猪在一起),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3只3只、4只4只、2只2只地数,突出"几个3"、"几个2"、"几个4",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它们各是多少。如此一来,就能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育效捕捉数学信息,初步感知"几个几"的数学情境问题(生活现象),为以后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2 创设情境问题不宜过大、太宽泛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一位一年级教师在教学《连加》一课时,创编小故事的同时,在黑板上创设了一幅很漂亮的情境图。在森林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草地上有4只小鸟,树顶上空还有3只小鸟。然后老师问:看着这幅图画,你能写出什么算式?学生的算式可多啦,但思维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只有4+2、34-2、44-3、34-4、4-3、3-2、4-2等算式,可就是不见连加算式的影子,这样一来,后面的教学变得麻烦了,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整个教学被打乱了。请看看教师设置的问题,那么"大",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后面的教学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成: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你是怎样写算式的?那情况肯定就不同了。

3 问题要有创造性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前者自不用说,后者可谓更难。要提创造性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本人素质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