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11 00:44:43

小青蛙教案

小青蛙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幼儿思维游戏课程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幼儿操作性探索活动为基本形式的结构化的特色课程,《青蛙小姐的大笔小屋》这套游戏是语义认知类的游戏,目的是通过这套游戏发展幼儿对语音信息的理解能力,因此围绕青蛙小姐旅行的故事情境,我设计了这节《青蛙小姐旅行》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理解语言指令“长短、粗细、位置”的基础上,辨别、选择符合要求的选项,从而发展幼儿对复杂语言信息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游戏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2.理解复杂语言信息,理解长短、粗细等关系。 2.大展板上分层摆放各种礼物、教师用练习册。

3.《春天在哪里》歌曲磁带、青蛙小姐头饰、录音机等。 游戏分析:重点是使幼儿能根据语言指令找到符合要求的选项;难点是理解长短、粗细等复杂的语言信息。 游戏过程: 一、引入活动。 老师戴头饰扮演青蛙小姐带领幼儿随音乐进入游戏场地。 师:“春天来了,天气真好,我要背上我的旅行包去旅行,戴上旅行帽、太阳镜,还要带上我所有心爱的笔将旅途中美丽的景色画下来,哎呀,这么多的东西要准备,我有点儿忙不过来了,小朋友们来帮帮我好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20支纸笔和《旅行包》图卡。 师:“我的旅行包和笔在小朋友的操作盒里,大家比一比、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笔是一样的吗?(长短、粗细不一样)旅行包一共有几层?上面的纽扣一样吗?(颜色不一样)” 三、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帮我将心爱的笔放入旅行包里,为了方便拿取请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放行吗?” 老师按照练习册三逐一提出指令,幼儿根据指令,选择合适的笔插入〈旅行包〉图卡指定的位置。 如:请找出三支不粗也不细、不长也不短的笔分别插入三个黄色纽扣的口袋里等等。 四、同伴之间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五、游戏〈选礼物〉: 师:“谢谢大家帮我整理旅行包,在出发前,我还要去礼品店选一些礼品带上,旅途中还要去看望我的好朋友咪咪和汪汪,小朋友再帮我到螃蟹阿姨开的礼品店选些礼品好吗?” 教师按照练习册四逐一提出指令,幼儿根据指令在〈礼品店〉游戏图上找出相应的礼品,并在该礼品旁的空白处做上记号。 活动延伸:游戏〈送礼物〉 师:“为了感谢大家帮我做了这么多事情,我也想送给你们一件礼物,礼物都摆在我的礼物架上,你们想要一件什么礼物要说清楚它的特征和所处的位置,说对了我就将它送给你。” 幼儿说出礼物的不同特征及摆放位置,老师送礼物。

小青蛙教案篇2

【案例描述】?

   一节音乐课上,我刚坐到钢琴前,准备用音乐向学生进行问好,忽然,一声尖叫“啊!”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何婧妍,只见她哆哆嗦嗦地说:“青蛙!”“哇”全班同学顿时乱了起来。果然,一只青蛙正瞪着一双圆鼓鼓的大眼睛一蹦一跳的窜出来。有的同学吓得四处逃窜,有的同学则把手里的钢笔、书本等投向了青蛙,是谁把青蛙带到班级里了呢?我正要发火,但一想,我今天不正是要教《小青蛙,你唱吧!》这首歌吗?这时,我就这样开始了我的讲课——

?“同学们,这只青蛙多可怜呀!谁能勇敢地把这只青蛙放在这只大水杯里呢?”

?果然,平常最调皮的常帅走过去,把它放到大水杯里,我立刻明白了:一定是他带来的青蛙。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夏季”,“对,你们说的很好,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湖边欣赏美丽的夏季风光。”我打开制作的电脑课件:在美丽的湖边,微风轻轻吹着,湖里的荷花在一片荷叶的衬托下,显得分外美丽。湖里的小鱼高兴的游来游去。湖边的小朋友正在“x x x”做拍手的游戏。?

“你们认识3/8拍吗?”?

“认识”“是3/8拍”?

“我学钢琴时学过这个拍子,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

“3/8拍和3/4拍的节奏很像”?

“我们接着看,有一只小青蛙游来了,你们看,它可爱吗?”?

“可爱!大眼睛,绿衣服,白肚皮。”?

我接着说:“可是,小青蛙看见小朋友走来很害怕,这时它怎么叫呢?”?

学生在低声的学叫:“咕儿呱……”接着我进一步启发:“小青蛙为什么低声叫呢?”“它 害怕人类抓它,有的大人抓它吃大腿,有的小孩抓它玩……所以小青蛙害怕我们人类。”?

我说:“今天老师就教你们唱《小青蛙,你唱吧》”。?

学生听了我生动的范唱后,就展开了议论:“这首歌真好听!”?

“原来3/8拍的歌曲也和3/4拍一样有一个重拍两个弱拍呀!”“青蛙能捉害虫!”?

接着我又为学生播放了范唱录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小青蛙对我们人类有什么益处呢 ?是益虫还是害虫?如果没有青蛙,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怎么样?”同学们听完范唱录音后,我 继续播放着这首歌曲。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每年能吃很多害虫!青 蛙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接下来,我说我们用“啦 ”来哼唱一下这首歌好吗??

学生一边哼唱的同时,有的同学能把歌词唱出来了。随着老师的钢琴伴奏唱了几遍,学生已 经 会唱这首歌了,并且有的同学已经开始模仿小青蛙的样子在舞动,我启发学生“青蛙怎样跳 呢?”我刚说完,几名学生学着青蛙一蹦一跳的样子非常可爱,看着他们活泼可爱的模样 ,我说:“你们能随这首歌的音乐进行表演吗?”“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时,课堂 的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的表演各种各样,他们的小脸上呈现出快乐与活泼,把这首歌曲表 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都不去保护青蛙,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青蛙会越来越少。”?“青蛙会很可怜。”?

“害虫会越来越多!”?

“破坏了生态平衡,破坏大自然。”?

“我们人类失去了好朋友——青蛙。”?

我指着水杯里的青蛙说:“那么,这只青蛙怎么办呢?”?

“放回大自然!”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通过我的启发,学生认识到了,青蛙有自己的生存环境,他们懂得了只有把小青蛙放回大自 然,它才能去吃害虫,保护庄稼。同时,学生也懂得了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和植物要加以保护 ,这才是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地球。?

在《小青蛙,你唱吧》这首歌中,同学们边跳舞边走出教室。在课下,常帅向我说了青蛙是 他抓来的,并且承认了错误,他说放学后会把小青蛙重新放回小河里的,让青蛙重新回到大 自然的怀抱中。?

【案例分析】?

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以注意学生个性,重视学生的差异为基点, 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运用对学生激励的方式,达到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积极性的 目的。?

这节音乐课是小学四年级教材第八册第二课,课刚一开始时,由于一名同学抓了一只青蛙, 把它带到了课堂上,引起课堂混乱,扰乱了课堂纪律,这时如果教师怒发冲冠,走上去严厉 地“克”了他一顿,那样会导致四个方面的不良后果:?

(1)会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堂结构松散,课堂气氛压抑,教学目标也难以完成。?

(2)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为师生冲突很容易造成师生双方的对立情绪,从而影响到学 生智力发展以及音乐兴趣,对其他旁观学生的健康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从而拉大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4)会抑制学生观察、模仿、创造能力的提高。?

小青蛙教案篇3

最近,听了两位青年教师开设了题为《字母表示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公开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

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2.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3.在情境中

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达成教学目标,两位教师不约而同地创设了一个相同的课本外的情境。但两位教师在情境问题设计中的差异,导致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迥然不同。下面是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段:

教师一:

教师多媒体显示情境内容:儿歌《数青蛙》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噗通1声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噗通2声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噗通3声跳下水;

……

师问1:4只青蛙怎么样?

学生甲: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噗通4声跳下水。

师问2:10只青蛙怎么样?

学生乙:10只青蛙10张嘴,20只眼睛40条腿,噗通10声跳下水。

师问3:n只青蛙呢?

学生丙: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噗通n声跳下水。

……

教师二:

多媒体显示情境内容:儿歌《数青蛙》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噗通1声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噗通2声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噗通3声跳下水;

……

师问1:4只青蛙怎么样?

学生甲: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噗通4声跳下水。

师问2:10只青蛙怎么样?

学生乙:10只青蛙10张嘴,20只眼睛40条腿,噗通10声跳下水。

师问3:许多只青蛙呢?

教室里学生一阵窃窃私语,小声讨论。

学生丙鼓足勇气答曰:许多只青蛙许多张嘴,许多、许多只眼睛许多、许多、许多、许多条腿,噗通许多声跳下水。

未回答完,教室里已经笑声一片。

师问4:同学们还有更好的答案吗?

学生丁:许多只青蛙许多张嘴,2个许多只眼睛4个许多条腿,噗通许多声跳下水。学生丁刚答完,教室中想起了零星的

掌声。

学生戊:老师,我设“许多”为字母n,则可以说成: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噗通n声跳下水。

教室中掌声一片,连听课的教师也频频点头。

二、反思

解读课堂教学的密码,其中可以浓缩为三个问题:“到哪里去?怎么去?到达了没有?”第一、第三个问题有一定的规律性,“怎么去?”则是可以最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凸显教师风格的过程。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的设计、呈现、解决与巩固是解决“怎么去”最常用的策略。问题设计的优劣,影响着课堂的质量。如果问题设计构思精巧,就能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善教者、必善问”。

1.优化问题设计应注意问题设计的目的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优化问题设计、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向。优化问题设计还需要转换思路,明白问题为谁设计的,明确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二的问题3真是画龙点睛之笔,巧妙地实现学生由自己的语言表述向符号表示的过渡,从中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2.优化问题设计应注意问题情境的趣味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激励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显然“问题”的设计也离不开这个目标。当许多个“许多”出现时,不可避免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优化问题设计应注意问题呈现的层次性

优化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就是要求教师在突破学习重点、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步步深入、面向全体、关注全程;就是要求教师通过解决一系列的子问题“串”,逐步消除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异,最后实现主问题的解决。当随着教师二的4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圆满解决时,也就达成了教学目标。

4.优化问题设计应注意问题解决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就必须以多样化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开放性问题设计应允许学生做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多角度的分析思考。教师二问题3、问题4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叙述,既体会到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学生经过对比,也自然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小青蛙教案篇4

经过几次失败的大蟒蛇醒悟了,他从狐狸大哥抓小白兔妹妹的方法上学了点,它想怎么把狐狸大哥的这个办法用在小青蛙的身上呢,小青蛙,小心点呢。这件事就这样开始了。

这天上午,大蟒蛇在准备着要用在抓小青蛙的方法的道具。他搞了些沥青,细心地动手干起来,很快就做了一个假人。这个假人看起来像个小孩儿,大蟒蛇就管它叫“沥青孩儿”。这名字好有想法,不过,小青蛙要倒大霉了,因为大蟒蛇要用“沥青孩儿”来对付小青蛙呢,让我们视目以待吧。

到了中午,大蟒蛇已经准备好了抓小青蛙的道具了。它把“沥青孩儿”放在路边。就在这时,小青蛙来了,大蟒蛇看到了小青蛙来了,它立马闪到了草丛边了,哈哈,小青蛙你今天死定了,啊啊,小青蛙,你要小心啊!

小青蛙看到了在路边的“沥青孩儿”,小青蛙突然对他产生了好奇,“早安!”小青蛙先打招呼,“今天天气真好啊,是不是?”

沥青孩儿一言不发,小青蛙静静地等待。

“你今天身体可好啊?”小青蛙问。

小青蛙又等了一会儿,沥青孩儿仍然缄默不语。

“你身体到底怎么样啊?你聋吗?!”小青蛙问,“如果你聋的话,我说话的声音可以再加大一点。”

沥青孩儿仍然闭口不答,大蟒蛇在一旁藏着仔细察看动静。

“你太不礼貌了,”小青蛙说。“如果你不脱掉你那个帽子并回答‘你好’,我就狠狠地揍你一顿,算是对你的教训。”

大蟒蛇暗自发笑,沥青孩儿仍然不语。

小青蛙问“你好”,接着又重复了三四遍,沥青孩儿始终不做声。

小青蛙动怒,给了它一拳。这就是个危险的开端。他一打,手就粘上了。沥青孩儿太重,小青蛙无法挣脱,心急如焚。沥青孩儿既不动,也不吭。大蟒蛇暗喜,继续在一旁等待时机。

“放开我!”小青蛙大吼道,“不然我就用头撞你,那你可吃不消。”

小青蛙一急之下就用头去撞沥青孩儿,他的头也粘上了。

这时大蟒蛇从树丛里爬出,走上前,问:“你好哇,”这时狐狸从树丛里爬出,走上前,问:“你好哇,青蛙老弟?你在这里干什么呀?”

大蟒蛇笑啊笑,笑得在地上滚来滚去。

“我想,你今天将会跟我一起去共进午餐了吧?这一次我还准备着甜菜呢!我相信你一定会很喜欢的。”狐狸又笑了,“哈哈,我现在就去捡些柴来,生起一堆大火,今天我要吃烤青蛙肉,也不用什么炒锅了。”大蟒蛇说。

小青蛙的处境很危险,但是他不怕,他只是假装害怕,便恳求说:“蟒蛇大哥呀,你拿我怎么办都行,但是请不要把我扔到树丛里去。你可以烧我,但是,你千万别把我往树丛里扔。”

大蟒蛇想好好处治小青蛙一番,想狠狠地伤害他一家伙,听了小青蛙说的话,他又不喜欢他的第一号方案了,于是他说:“生一堆大火太麻烦了,我想我还是把你活活吊死为好。”

“你把我吊死也好,杀死也好,”小青蛙说,“可是你无论如何不能把我扔进树丛里。”

大蟒蛇记起法官老熊未能把小青蛙杀死的事,所以他说:“我没有吊你的绳子,我也不想让我的牙齿弄得脏兮兮的。我想还是剥你的皮吧!”

“剥我的皮也行,蟒蛇大哥,”小青蛙说,“砍我的腿也可,不过,你千万别把我扔进树丛里。”

听罢,大蟒蛇圈住小青蛙的后腿,把他同沥青孩儿分开,用力把他扔进了树丛里。只听树丛里响了一声,大蟒蛇眼睁睁地站在那里等着看热闹。他想:“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后来他听到一个声音,是有人在叫他。他仔细一看,发现小青蛙已到达树丛的另一边。小青蛙正坐在一根木头上刷他毛上的沥青哩!他抬起头对大蟒蛇喊:“蟒蛇老兄啊,蟒蛇老兄,难道你还不知道我从小就常在树丛里玩耍吗?你把我扔进树丛里,就算你老兄送我到家啦!”

小青蛙教案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学习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42-02

1.新课程下学生的新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监控的学习。一个具备了自主能力的人,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能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生活中能够自我教育。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建立和维护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找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整、信息搜寻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专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学生通过经历探究过程,可以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并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现,必须实现三大转变:

2.1 教学内容,应当从过去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教学内容。如学完新课文《坐井观天》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有的和同桌互说,有的前后座凑在一起争论……思考、讨论后,一学生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另一学生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又一学生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也很惊奇,很感兴趣,学生一般是顺着"青蛙跳出井口后将怎样"的思路进行想象,他怎么又让青蛙跳回井里了呢?因此我进一步发问道:"为什么呢?"这一学生继续说道:"青蛙跳出井口,来到一条小河边,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回了井里,并自言自语道: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我的心被震撼了,连连点头。是啊,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有卖青蛙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井里完全合乎情理。我不失时机,因势利导:青蛙是益虫,是庄稼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一堂课,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做到了"语文学习不只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学习生活,学习发展。"

2.2 教学方法,应当从过去以知识量为目标,以讲授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听中学"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如在学习《狼和小羊》一课中,可以对狼扑向小羊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发挥想象,自行改编各种结局,对于富有想象力的学生即使给予表扬,然后再通过课文的学习对故事的寓意进行导入。另外,在考试中,应多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不应恪守标准性答案,局限学生的思维。对于在平时作业和试卷中有创新性的学生应及时表扬并加以鼓励。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青蛙教案篇6

童年的日子五彩缤纷,许多的事情经过时间的磨练渐渐地已经淡忘了。可是有件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回忆中仍然带着涩涩的孩童气息。这件事是:6岁那年发生在奶奶家田野的既美好又糟糕的事——捉青蛙。 那年天气渐渐地变热了,我突发奇想找来几个伙伴约好一起去田里玩。那天,我们欢快地蹦跳着,嘴里哼着小调,手拉着手来到了,属于我们的“秘密基地”。一路上,我们看见了:清澈见底的小河,随风舞动的花草,唱歌的鸟儿…… “啊,这是多么漂亮的油菜花呀!我们去看看吧!”有人激动地喊道。我们走进金灿灿的油菜丛,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但我却没有,而是在田埂上坐稳,目不转睛地盯着正在“开演唱会”的青蛙,手中拿着刚才碰巧捡到的破渔网,静静等待着时机,把那3只青蛙全部捉拿归案。一会儿后,时机已经成熟,我一点一点向青蛙靠近,对准它们……“呱呱”突然之间,我来了个“狗吃屎”。“哎呦,哎呦,疼死我了,这小青蛙怎么这么灵活呀!”我泄气地说。原来这机灵鬼早听到声音,装腔作势,把两只耳朵高高竖起,像名等待出发的战士,在等待成熟的时机杀敌人个措手不及。我捉青蛙的举动激发了伙伴们的好奇心。经过商量,我们决定齐心协力,一起完成“捕蛙行动”。我们在油菜丛里舞枝弄棍,把丛里搞得青蛙不宁。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到了傍晚。我们手里着战利品——青蛙,嘴边叼着跟油菜花,漫不经心地走回家。回家后,大人们看见我们全身脏兮兮的,头发蓬乱的,脸上沾满了泥土。爸爸不禁摆出了苦瓜脸:“你们这几个小家伙,怎么弄成这样狼狈,是不是要我好好教训你们吗?”我天真灿漫地说:“爸爸,狼狈是啥意思?是不是狼的背啊?我们不是乱玩,我们还有战利品呢!瞧,一大袋青蛙!”他们不禁哈哈大笑,原来渔网破了,青蛙都从破洞中跳了出来。 这件事深深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童年美好的回忆。

小青蛙教案篇7

教学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感悟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他们动手、动脑、动口提供足够的空间。语文教学要向社会实践、家庭生活延伸,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创意、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技能,让学生的能力在自主探索与实践中发展与提高。

在教学北师大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下册《池塘边的叫声》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大家在把课文仔细读一遍,想一想在青蛙和小鱼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学生自读课文)

生:小鱼不能到岸上来,他不知道岸上发生的事情,青蛙大哥就天天来给他讲岸上的故事。

师:同学们说青蛙和小鱼是不是一对好朋友呀?

生:我想应该算是吧!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如果说他们是好朋友,那青蛙怎么还不知道小鱼离开水会干死呢?但是青蛙后来天天给小鱼讲故事,又像是朋友了,所以我说应该算是。

师: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呢?

生:老师,我认为他们是好朋友。我想青蛙应该知道小鱼不能离开水,但是,青蛙只想着怎么帮助小鱼了,却没有仔细动脑筋,你看青蛙只是把眼睛转了一下,就说:“要背小鱼到岸上去看看”。当他把眼睛转了两下后,他就想出了好办法,白天自己好好看,傍晚时再来把岸上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生: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小青蛙是个善于动脑筋的人。

师:大家说得真好!你们是不是也像青蛙一样会认真动脑筋呢?(学生边看课文,边思考)

生:老师我知道,青蛙白天不呱、呱叫,到晚上的时候才叫呢!(联系生活实践)

师:你真棒!能仔细观察获取知识,真是个细心的好孩子!

生:我知道他是在给小鱼讲故事。

师:你真聪明!

生:我还知道他给小鱼讲得什么故事呢!

师:是吗?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生:他会对小鱼说,岸上有好多好多的害虫,他们对农民伯伯的危害可打了,我今天帮农民伯伯捉了好多害虫,又一个伯伯还在感谢我呢!我可高兴了!

师:你讲得真好!

小青蛙教案篇8

教师通过洞洞板数学教学工具,培养小班幼儿对图案AB模式摆放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在教师的启发下,小亮(化名)进行图案AB模式摆放的探索(在进行图案AB模式摆放探索前,先进行了颜色的AB模式摆放的探索,并且有图案的一面全部朝下)。他把先前按照黄色、黑色AB模式摆放的棋子直接颠倒到有图案的一面,由于洞洞板材料的特质(同一颜色棋子柱上的图案不一定相同)被颠倒的棋子并不符合图案AB模式摆放得规律。他摆放得很快,整个棋子盘很快就满了,信心十足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成果,老师一下就发现了他的问题:颜色符合AB模式摆放的规律,但是图案不符合AB模式。

师:小亮,咱们要让图案交叉摆放,你摆放的图案是小鸟、青蛙,小鸟、青蛙,大树、青蛙,白菜、青蛙……这对吗?

小亮:对。

师:你为什么认为这是对的呢?

小亮:我是从同一个颜色柱子里拿的。

师:你觉得只要是从同一个颜色柱子里拿的,颜色交叉摆放,图案就是交叉的是吗?

小亮:是。

师:那我们再看看这些图案,你摆放的是小鸟、青蛙,小鸟、青蛙,大树、青蛙、白菜,青蛙……这对吗?

小亮:对。

师接着问:为什么?

小亮再次说:我是从同一个柱里拿的,颜色对,图案也对。

到了收棋子的时间了,由于小亮自己拿出来的棋子太多了,别的小朋友都很快地收好了自己的棋子盒,小亮还一直在奋战。在收棋子柱的过程中他发现:原来同一颜色的棋子,他们的图案并不一定相同。最明显的表现是:他把已经摞起来的同色棋子柱全给拆开了,非常认真地去看棋子上的图案,并把同色同图案的棋子放在了一起。但是已经到了吃水果的时间,辅导老师走了过来,看到一直磨蹭着还未收好的小亮,立刻对他说:“到吃水果的时间了,赶紧收一收,一样颜色的放在一起就行了,来,老师帮你。”老师迅速地加入到小亮的行动中,这期间,还在努力将同色同图案的棋子放在一起的小亮不得不停止自己的行动了,在老师不断的催促下,立马收拾了自己的棋子盒,这个过程只用了不到1分钟的时间,而刚才他探索如何收比较快,甚至意识到同色棋子不同图案的规律,并重新拆分放置的过程,将近用了10分钟,但是这10分蕴藏了多少的价值啊!

【案例反思】

一、老师的帮助是幼儿成长的助推器

模式排序有助于学习计数,建立数序概念,另外,也有助于幼儿理解抽象数概念,如可逆性、传递性、双重性思维。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会采取按外部特征进行排序(如颜色、形状),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如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等等。老师在此阶段为幼儿提供简单的认知体验,能够为幼儿的模式、排序认知的发展给予有效的支撑。在这些方面,老师对幼儿的帮助是无可厚非。

二、聆听是老师尊重幼儿需要,引导幼儿兴趣,做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支持者和引导者的基础

幼儿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的方式。学会聆听,学会用儿童的思维和角度看问题,这价值远远大于直接告诉幼儿正确的答案;学会聆听,学会晚一点为儿童提供解决问题的帮助,也就给了幼儿自我思考的机会。正如案例中的教学老师那样,她虽然发现了小亮未能够按图案进行AB模式摆放,仍然在耐心地聆听、启发以及直到最后也未对小亮的想法做出评价。小亮缺乏的不是给他一个标准的图案AB摆放模式,而是引导他怎样去发现自己在推理过程中所忽视的细节。如果这些被忽视的细节是通过小亮自我探索发现的,这价值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所以,老师应多听一听、多问一问幼儿因何不解,因何找不到想要的答案,这些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的所在。

三、观察应该成为老师采取辅助幼儿行动的前提

或许为了工作流程,你看不惯幼儿的磨蹭;或许因为担心,你容不得幼儿自我尝试;或许因为着急,你不由分说直接动手帮助幼儿操作。西塞罗说:“儿童能够在不经意间学会很多东西。”皮亚杰说:“放手让幼儿主动建构,来获得经验。”杜威说:“教育的内在目的在于过程。”你的担心,你的着急,你的为了快点完成工作,有时候不正是在断送孩子不经意间获得、主动建构和享受探索过程的机会吗?老师,别着急,停下来观察,用眼睛、用心灵,把援助的手、制止的手伸出的再晚一点,或许就能看到幼儿的神奇所在。对于小亮来说,吃水果很重要,但如果再给他一些时间,相信小亮能够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模式在哪里出了偏差,甚至是发现同样的东西有不同特征的规律,这对他来说该是多么伟大的获得。

四、耐心是幼儿老师区别于一般幼儿看护者和养育者的关键所在

无论在谁看来,替幼儿做事情远比教幼儿做事情容易得多,前者只是简单的呆板的工作,对于看护者和养护者来说是容易的、易操作的,而后者才是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所在。由替代层次到教的层次,中间涉及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尊重和重视幼儿的独立自主的意识、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是能够耐心地开展教育活动,并保障每项教育活动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有效的和有意义的,最后是能够在耐心地聆听、观察的基础上,在恰当的时间给予幼儿帮助,而不是将帮助走在幼儿的前面,就像一般的看护者和养育中所采取的行动那样。如果辅导老师再多给小亮一点耐心,让小亮明确地说明自己的疑惑、自我的发现,以致最后能够明了棋子盒里同色棋子的“秘密”,而不是在不清楚状况,甚至是稍微有点不满意小亮的磨蹭行为之前为小亮为伸出“援助之手”,老师应该也会为幼儿的表现拍手叫好。反之,过多的操之过急的帮助难道不是在堵塞幼儿生命发展的道路吗?幼儿老师与一般的看护者和养育者还有什么区别呢?

小青蛙教案篇9

情境教学是利用一定的生活情节和模拟的情境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主要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教学富有童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既锻炼身体,又在不知不觉中达成课程目标。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水平一)的学生,为了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我创设了小动物学本领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以小动物学本领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提高弹跳能力。

【案例分析】

一、模仿动物(进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你知道这些动物是怎么走路的吗?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怎么样?”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动物模仿操练习:“小鸟是怎么飞行的呢?小马是怎么奔跑的呢?大象是怎么走的呢?小兔子是怎么跳的呢?还有猴子是怎么走的呢?大家注意看啊,前面有一条小河,荷叶上有许多小青蛙哦,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呢?”

二、学习本领(掌握技能)

师:“你们知道小青蛙有什么本领吗?”

学生1:“捉害虫的本领大。”

学生2:“小青蛙跳得很高。”

师:“那你们想学习小青蛙跳跃的本领吗?”

生:“想。”

师:“首先我先请一个同学来展示一下青蛙的跳跃动作。”

生展示动作,师表扬:“这位同学做得真好,接下来,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这个动作吧。”

师(示范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口诀:“一蹲、二摆、三起跳。”

学生跟着老师集体练习跳远动作。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模仿小青蛙跳跃的技术动作(立定跳远),同时自己念口诀并做出动作。

师巡视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技术动作的帮助,对动作技术掌握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三、运动会(技能展示)

师:“同学们学得真认真,接下来我们一起比试比试,看谁跳得又高又远。”

接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青蛙运动会”,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带领各小组创设游戏场景,有“小河流、树林、山洞和宝物”。游戏开始,各组第一名依次跨过小河流、穿过树林、钻进山洞,最后把宝物带回家传给第二名同学。第二名同学将跨越全部障碍将宝物放回原处,第三名同学再将宝物取回,以此类推,直到各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做完,先完成的小组胜出。

四、捉害虫(加强巩固)

师:“同学们的本领学得真快,动作也做得不错,我也想知道你们是不是真得掌握了跳跃的本领,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自己呢?”

生:“有。”

师:“那么,我们将带着我们的本领一起去捉害虫,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用自己的本领捉到最多的害虫!”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用所学的动作(立定跳远)从起点处跳跃前往到指定的位置,各自取走一只或两只害虫(小气球),并迅速跳回起点将害虫放入指定的位置,下一位同学依次进行,直到最后一名同学做完,游戏结束。游戏过程中,老师用语言激励小青蛙们跳起来,越高越好、越远越好。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你们现在可以数数自己小组捉到了几只害虫。”

五、消灭害虫(放松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玩得开心吗?”

生:“开心。”

师:“老师也很开心,同学们太厉害了,不仅都掌握了本领还帮助庄稼捉到了这么多害虫。农民伯伯也很开心,因为你们帮他们捉了许多害虫,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消灭害虫吧。”

学生将捉到的害虫倒在地上,去踩破气球,接着和老师跟着音乐“萤火虫”一起进入放松时刻。

课的最后引导学生保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

【案例评析】

立定跳远是小学低年级跳跃动作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发展身体的跳跃能力,促进下肢肌肉、关节和身体器官系统的发展及提高学习跳跃的乐趣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根据课程改革的理念来设计,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发展,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技能技巧,体现了快乐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针对儿童在同一事物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的特点,在环节的设计上做了精心构思,使得学生在各个环节的练习中都觉得新鲜,能积极参与到练习中。“动物模仿操”“小青蛙学本领”“捉害虫”“运动会”“消灭害虫”,每个环节都吸

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主线突出,环环相扣,逐层深入

本课的练习过程都是在小青蛙学本领的活动上来设计的。小青蛙学的本领是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模仿操是为了调动学习兴趣,学本领是初步学习本领,运动会是为了巩固技能技术动作;捉害虫是为了技能展示,学以致用;消灭害虫是为了放松身心,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整个教学始终处于轻松、活泼、愉快的情境中。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青蛙教案篇10

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同往常一样,我们又该学习新课了。不同的是,有许多老师来听课。

这次学习的课文是《坐井观天》,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以前,每学完一课,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我都要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效果非常好。这次,我要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我让同学们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果然,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和同桌互说,有的前后位凑在一起争论,还有的仰起小脸在思考。

待平静下来,我开始点名。李梦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王佳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孙艳蔷同学竟然让青蛙坐上了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对小鸟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大啊!”听课老师都被他的话逗笑了,我也没想到她会把正大综艺的广告词“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改用得这么恰当。

张雨是新转来我班的学生,我看到她把手举得高高的,便点了她的名。她站起来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也笑了。我打断了她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井外好。我示意张雨坐下,随口说道:“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之后,我又让大家把自己想的和说的写下来。

在批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时,我看到了张雨续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

我的心被震撼了。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有卖青蛙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井里又有什么不好?可我却没有给她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倘若让她把话说完,不仅同学们不会再笑她,而且也将给我的课堂教学增添一抹亮色。我不是要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吗?可我竟然说她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自己!

提起笔,我在张雨作业下的空格里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话:“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地球是人与大自然共同的母亲,我们要学会去保护“母亲”,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地伤害她。可现实却往往如此:

有的工厂为了少花点钱,便将污水排入河中,那河面上许多的鱼尸发出一阵阵恶臭,你可想过那也是一条条生命,也是地球母亲的儿女。伐木工将那一棵棵葱茏的大树看到,可曾听见那树叶掉落时的哭泣,这是地球母亲的哭泣啊!还有许多许多的案例,这都是我们的罪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