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课自我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5 07:47:00

录课自我总结

录课自我总结篇1

关键词:纪录片;问卷调查;教学改革;资源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072-02

资源环境类课程是农业院校多数专业的必修和基础课程。该类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和概括性,很多知识点仅靠文字和图片难以表达。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生动的、便于学生理解的视频资料作为理论授课的补充。纪录片以影像媒介的纪实方式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人的生存环境进行观察和描述,具有集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特征。优秀的科学纪录片可以从多视角直观、生动地讲述科学知识,启发观众的创新思维。英国、美国、中国等国家的电视台都拍摄了大量与资源环境相关的科学纪录片。这些纪录片科学严谨、制作精良,为资源环境类课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视频教学素材。 

本课题组选取《森林生态学》课程开展了纪录片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学生对教改实施的反馈信息。本文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教改效果,总结技术要点,为推广纪录片辅助资源环境课程教学模式提出合理建议。 

一、调查方法 

1.问卷对象。我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2013级学习《森林生态学》课程的所有学生47人。 

2.问卷调查设计。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纪录片的喜爱程度、学习效果评价、纪录片播放技术要点三个方面共10项指标。 

3.实施过程。在学期期末最后一次课结束后立即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7份,回收问卷47份,排除资料填写不全者共得到有效问卷46份。 

4.资料统计方法。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后,将数据输入Excel表进行数据统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经整理统计后,得出下表。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记录片的喜爱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60%的学生平时非常喜欢观看纪录片,在电影院、电视、网络等媒体上观看过植物私生活、鸟的迁徙、森林之歌、帝企鹅日记、海洋、地球脉动、生命、微观世界等国内外知名自然科学类纪录片。大部分学生对纪录片兴趣浓厚,认为纪录片影音效果精美绝伦,解说词流畅生动,能为观看者带来震撼的视听效果,不但能丰富自然科学知识、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还能培养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人文精神,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对纪录片较喜爱并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这是纪录片辅助课堂教学得以实施并受到欢迎的基础。 

(二)学习效果评价 

100%的学生认为纪录片辅助课堂教学与普通教学模式相比增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其中59%的学生认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93%的学生认为纪录片有助于学习、理解本课程的重点,其中54%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帮助。96%的学生认为应用纪录片辅助课堂教学对提高学习兴趣有帮助,其中65%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帮助。调查数据说明纪录片辅助资源环境类课堂教学与普通授课模式相比,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次教学改革对授课模式进行了调整,利用纪录片结合相关知识点辅助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正确,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三)纪录片播放技术要点 

1.播放时刻。56%的学生认为应课上先讲对应知识点再播放视频,42%的学生认为应课上先播放视频再讲对应知识点,2%的学生认为应教师指定纪录片内容学生课前自己观看。调查结果表明:纪录片片段应以在课堂上播放为主,教师备课过程中根据知识点内容选择合适的纪录片剪辑合成,课上讲授完知识点后播放对应的纪录片视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时间与数量。对于播放总时长(以一次课90分钟为例),45%的学生认为纪录片播放时间总长度在15~20分钟为宜,39%的学生认为纪录片播放时间总长度在10~15分钟为宜;68%的学生认为单个视频片段在3~5分钟较合适,20%的学生认为单个视频片段在5~10分钟较合适。调查结果表明:一次课90分钟里,纪录片合理的播放长度为10~20分钟为宜,单个视频片段播放时间为3~5分钟较合适,折算下来为每节课播放2~4个片段为宜。学生反馈与教师课堂观察基本一致。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一个3分钟左右的纪录片片段就能成为一个课堂亮点,每节课安排2~3个片段就能有效调动整节课的学习气氛,过多、过长则容易产生疲劳感,学生注意力分散。 

3.地区与语言。71%的学生表示较喜欢欧美地区制作的自然科学纪录片,其次是亚洲地区占18%,国产纪录片占11%,这可能与欧美自然科学纪录片起步早、资金投入大有关。在解说与字幕方面,按学生接受程度依次为英音中字(74%)、中音中字(48%)、中音英字(22%)、英音英字(15%)。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大多数学生能接受英文解说配中文字幕的语言形式,这种形式也能帮助学生多掌握一些专业英语词汇,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四、结论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这次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相关知识点与自然科学纪录片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得到了学生的积极支持与肯定。学生普遍表示纪录片可以从多视角直观、生动的讲述科学知识,有效解决教学难点,提高学习积极性,他们希望能在其他资源环境类课程中推广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反馈我们对纪录片辅助教学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教师课前做好备课准备,根据知识点选择经典自然科学类纪录片剪辑合成为视频片段,语言最好为英文解说中文字幕;课上讲授完知识点后,播放对应的纪录片视频片段对知识点作以解释和扩展;纪录片不宜过多过长,每节课播放2~4个片段,每个片段3~5分钟为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改进纪录片辅助资源环境类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莲英.浅议环保纪录片在高校环境教育课中的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87-88. 

[2]高健,张文昭.科普纪录片在天文通识课程中的应用[J].大学物理,2013,(07):55-58. 

[3]黄景,陈中凯,曾影.《美丽中国》纪录片的地理教学价值探析[J].地理教学,2013,(24):44-45. 

[4]陈玲.BBC纪录片《冰冻星球》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地理教育,2014,(04):48-49. 

[5]冯也倪.对生态文明的倡导与赞歌——《森林之歌》[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5):60-61. 

[6]高峰,冷冶夫,张越.国际优秀纪录片的创新理念与特点[J].电视研究,2007,(12):36-38. 

录课自我总结篇2

1.这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前准备和设计、课堂讲授以及课后总结和反思三个主要环节。而且,教学过程应该是开放的,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既是上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又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

2.有助于克服“闭门造车”带来的弊端,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面对最生动的教学资源――学生,即使是精心设计的教案,也可能脱离教学的实际,有闭门造车之嫌。通过教学后记,将原来所设想的与教学实际脱节的方面,以及具体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备课和授课中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3.能够完善教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前所述,由于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分析不充分,在第一轮备课中,只能翻阅各种资料或参考书,不仅劳动量大且效率低,而且即使是精心设计的教案,也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令执教者不满意。上一次的课堂教学已经结束,遗憾虽不能更正,但可以在下一次教学中弥补。将这些不足或遗憾记录下来,既可以为下一轮备课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完善教案,同时也使老师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

4.为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如果教师不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那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长期坚持写教学后记,必将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促进师生、生生交流。有效的课堂不能单靠教师来建构,在教学中要时时站在学生的立场对照自身的教学,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接受?接受效果如何?对该节课有何意见、希望和要求?……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上了课之后,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情况,并记录在案。以后就可以对这部分的内容做调整。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教师的授课情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然会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将是教师今后提高教学水平的宝贵财富,应该重点记录下来。

一记成功之举。每一节课总有成功之处,如有趣的对话、典型的案例、逼真的演示、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传神的体态、奇妙的方法、有益的启示等等。教师及时记录、总结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运用。对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是大有裨益的。二记失败之处。即使最成功的教学过程,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如表达含混、处理欠当、方法陈旧、演示失败、指导不力、知识性的错误以及教案与实际的脱节、甚至是解答不出学生的问题等,把这些“败笔”记录下来,认真反思,仔细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教学必然日臻完善。三记感想体会。教师不但要记录课堂教学活动方面的情况,而且当练习、作业、测验以及个别辅导后有感而发时仍可补记上。由于时间的制约,有些思路想法可能刚露端倪。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并记录,为日后深入探索思考创造条件。

2.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因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如何,是教师时刻要了解和掌握的重要内容。

一是记录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状况。包括对所授知识的接受程度、重点难点是否已经掌握和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等。二是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创造发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想法,善于采撷集体智慧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初中学生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在有些问题上,学生的见地可能更高明,也具有想象力。有时学生的一个见解也会使我们有茅塞顿开之感,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对此应及时记录在案,以便教学相长。三是记录学生对教学的要求和建议。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在上完一节课后,应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倾听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改进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三、进行教学反思的方式

1.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2.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3.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请同事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4.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经常阅读中外教育专著和优秀的教学案例,从中吸取营养并经常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不断反思,使自己不断提高。

四、写教学反思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把教学反思记成流水账。教学反思并不是工作日记。教师不要将自己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一项一项地全部记下,只需将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有关的内容记录下来即可。

2.记录要及时。根据心理学理论,人对所接受的一些信息,如不及时加以强化记忆则会遗忘。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用数分钟时间,将需要记录的内容及时记下。特别是有些想法思路刚露端倪,一些灵感的火花一闪而逝,必须及时记下,留待以后深入研究,这样才不留遗憾。我在平时总是随身带着一个本子,随时记录自己的教学心得。

3.要持之以恒。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实践活动,与此相应,记教学后记也是教师长期要做的功课。要做到持之以恒,从不间断,每一次择善者而记之,不断积累,一学期或一学年下来,便会拥有较多的教学经验总结。

录课自我总结篇3

怎样写好教学反思

孙雪健

(福海县第一高级中学)

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把教学反思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称之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因此,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教学就会是一种重复而单调的工作。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每个环节的重新认识和深层思考。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教学反思是教师思考和探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之间的最佳通道和最佳切入点。教后记正是这一过程的外化形式和外在表现。

教学反思亦称授课心得、教后感想,是教师在授课后对整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回顾、评价和总结,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是教师对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和评定。因为教案在付诸实践后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认真反思,及时回顾总结每节课的心得和体会,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教后记的特点是随手记录,不刻于章法,有感即录。写好教后记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的形式。写好教后记有利于提高备课质量,促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查漏补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那么,教学反思该记录哪些内容呢?

一、记录教师的心理状态

教师的授课效果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因此,教师经常分析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教师排除各种干扰,提高自制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随着教师的经验越积越多,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飞跃。

二、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独到见解

教学反思应该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考试中的失分点等记录下来,分析学生的出错原因,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措施。了解学生的问题、解决学生的难题,可为再教时确定学生难点、揣测学生的学习心态提供依据。

教师还应将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自己不能立即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外及时研究。如,我在第一次讲授定语从句时,选了几个定语讲解,可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很是茫然。课下我了解得知,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较差,不会划分句子成分。于是我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句子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类型的知识进行了讲解,并让学生做了相应的练习。在学生掌握了句子结构和句子类型的前提下再讲定语从句,效果就好多了。

学生的课后发问以及课后辅导中出现的困惑有些是因为课上没有听懂,有些是因为学生的理解出现错误,记录下这些内容可以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减少偏差,少走弯路。对于一些错误见解,只要存在普遍性,当堂剖析非常有益于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学习动词的-ing形式和-ed形式时,有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ing形式修饰物,-ed形式修饰人。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教师可举实例,正确的理解应为:-ing形式修饰使人产生某种感觉的人或物;-ed形式说明感到怎么样。如,He is a really amusing teacher. He felt embarrassed at first.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常常会有一些独到见解,教师应充分肯定他们提出的好见解,并虚心接受。这样不仅是对提出这种见解的学生的一种赞赏和鼓励,同时也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为以后的教学补充新鲜"血液",做到教学相长。

三、记录教学中的偶发灵感

录课自我总结篇4

关键词:微格教学;评价;总结

师范院校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不同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它要突出师范的特点,即增强体育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现代体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渗透音乐、游戏等多种元素,丰富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对这样的新型体育教学方式和体育课中的新生元素,师范生该如何从体育课堂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体育知识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呢?经过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证明,微格教学在师范生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尤为显著。

一、师范生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的体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这一问题,新时代的教师们在体育课堂中引入了健身操、律动、游戏等元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现在的体育课堂真正达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要求,但学生作为体育课堂中的“主人”真正了解自己的“活动过程”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上热闹地组织了体育活动,把握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活动结束后也有师生对活动的点评,可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为活动参与者的自己,很难意识到自身在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微格教学这一方法,使学生能反复观看自己的活动过程,让学生从活动组织和实施中跳出来,真正作为旁观者来分析、研究、总结课堂中自己的活动过程,对于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微格教学在师范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于1963年创立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很快被推广到世界各地。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的师范教育首先接受了这一新的培训方法。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微格教学,首先在北京教育学院展开了学习研究,并进行了实践。微格教学又称为“微型教学”,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系统地培训和提高教师或学生的教学技能。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通过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

(二)微格教学的应用

微格教学的实现方法多种多样,鉴于我院实际情况,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了录像的方法来实现微格教学,在课堂中将微格教学的流程设计如下:

1.教师演示讲解

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讲清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现场示范、讲解;然后,把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清晰地布置给学生,便于学生在练习环节中实施和操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和规范的微格教学示范片,在观摩微格教学片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也可适当配合反面教材,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学生角色扮演

这是微格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用录像机将学生练习的过程记录下来,以备反复观看、分析和总结。教师让一名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其他学生扮演小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个短小的教学过程,一般时间为5~10分钟。然后再换一名学生扮演小老师,以此类推,每节课都让不同的学生扮演小老师,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切身体会到站在前面上课感受,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

3.师生评价反馈

学生“小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时间,在下课前留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共同观看录像,观看录像后先由“小老师”同学对自己的授课进行一个小说课,说明是否达到了自己预期设计的目标,说说自己的成功之处和有待提高改进之处。然后请同学们自己再说说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4.反思总结记录

录课自我总结篇5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教师的教学必须先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教学活动中围绕学生 “最近发展区”展开,有效促进儿童发展。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我根据三年级孩子们认知水平进行指导,促使他们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

一、探究前的目标指导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科学探究前,我都会先激发孩子们探究的欲望,让他们明白探究的目标,这样有的放矢往往能让事情事半功倍。如教授《鲫鱼和青蛙》时,我先播放关于水里的游锸悠担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发现水里有哪些动物?接着,引出教学的主题《鲫鱼和青蛙》,让孩子们谈谈对它们的认识,鼓励他们提出探究问题,明确探究目的,激发探究欲望。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当孩子们明白了探究的目标后,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这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鲫鱼和青蛙》其中的教学目标是:对青蛙和鲫鱼的生长过程做出猜想。我围绕这个教学目标鼓励孩子们进行大胆的猜想:

学生A:青蛙和鲫鱼是不同类的,青蛙有腿,能上地面,但鲫鱼只能在水里。

学生B:青蛙的腿不是一出生就有的,是慢慢才长出来的。

……

通过这样有效的科学猜想,孩子们产生强烈的求证心理,能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当中,提高了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时的方法指导

1.分工合作,明确目标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决定了小学科学的学习形式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鲫鱼和青蛙》要求学生认识青蛙和鲫鱼的发育区别,归纳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在教学中,按照孩子们的意愿,我将他们自由组合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选择了自己想探究的内容,第一组是观察蝌蚪和小鲫鱼的外形;第二组是了解蝌蚪和鲫鱼是怎样长大的;第三组观察青蛙和鲫鱼的外形;最后一组是把青蛙和鲫鱼分类,了解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特征。接着我让各个小组先选好小组长,由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如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等,让每个组员明白了自己的职责和如何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在探究时,孩子们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最终达成合作学习的目标。

2.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科学课开展的各种主题的探究都离不开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有观察必然就会有记录。在探究前,我要求孩子都准备自己的科学记录本,及时记录在科学探究中的真实的情况,杜绝随意涂改数据的现象。如《鲫鱼和青蛙》中,孩子们想去探究鲫鱼和青蛙外形特征,它们制作了一个探究卡,记录探究的情况:

当孩子们记录下一定的数据,我就指导孩子们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及时的筛选,明确探究的重点内容,在记录时对重点探究内容要做详细记录。还要及时整理记录的信息,化零为整,使孩子们对探究的内容有整体的认识。

3.重视偶发事件的引导

课堂的偶发事件,是指课堂教学目的无直接关联影响教学过程的刺激事件。让孩子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遇到偶发事件也能镇定对待,及时处理好。孩子探究过程中,我猜想他们可能会来到池塘边观察。于是我预先对他们进行了偶发事件教育。我叮嘱他们外出观察时必须注意安全,要是真的不小心掉下池塘了,要镇定,寻求大人的帮忙,千万不要自己轻举妄动,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自己的同伴救上来。要是发现同伴们的探究结果是跟猜想的截然不同时,孩子们要重新共同分析不同之处,再进行详细的探究,力求小组内意见要统一。偶发事件教育使孩子们时刻保持充分的心理准备,力求使探究的工作顺利进行。

4.善用教学评价,促进孩子进步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科学教学的调控者。在教学中,我努力创造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常用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促使孩子进步。《鲫鱼和青蛙》探究时,当小组长分配不合理时,我及时评价:“小组长这么认真的态度,我为你们竖起大拇指。但分工时,要思考哪些环节需要的人员的数量,这样才保障探究的效果”。 当孩子们盲目作记录时,我及时评价:“你们真认真,相信科学一定逃不过你的眼睛!但要是孩子能抓住重点来记录,那你的记录就会更容易整理。”这样,我在肯定孩子们的努力之余,通过比较婉转的形式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完善每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探究后的总结指导

1.指导总结自己的个人收获

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只有善于总结的人才能不断地进步。在孩子们完成探究工作后,我指导他们及时对自己的探究工作进行总结,引导他们将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都说出来与其他小伙伴们分享,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以下是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师:在《鲫鱼和青蛙》的探究过程中,同学们你有什么收获呢?哪个同学愿意和伙伴们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学生A:经过这次的探究活动,我明白团结合作是很重要的。

学生B:我们小组探究结果是经过几次才统一的,这让我明白坚持就是胜利。

……

从孩子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的确在探究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孩子们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就更浓了。

2.指导撰写探究报告

探究报告是整个探究系统性的总结,可以将探究中零散的信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堂中,我重点指导孩子们撰写探究报告,让他们明白科学探究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从问题的提出,到对问题的假设与猜测,以及探究过程的有效记录和探究结论的陈述,我都会对他们进行方法的指导,鼓励他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一份系统的探究报告,记录自己在探究中的收获,便于分享交流。

四、总结

录课自我总结篇6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授课后对整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回顾、评价和总结,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是教师对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和评定。教师应认真反思,及时回顾并总结每节课的心得和体会,记录教学的得与失,写好教后记。教后记的特点是随手记录,不流于形式,有感而发。写好教后记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的形式。写好教后记,有利于提高备课质量,促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有利于查漏补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记录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独到见解

教学反思中,记录最多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独到见解。教学反思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考试中的失分点等记录下来,分析学生的出错原因,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措施。了解学生的问题,解决学生的难题,可为再教时确定学生难点、揣测学生的学习心态提供依据。

如本学期我在教完全平方公式时,翻看了三年前教这一节时的反思,记录了当时教和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死背公式,少数学生展开时漏掉中间的乘积项。因此,本学期再教时应重点强调中间的乘积项,加深学生的印象,效果较好。

教师还应将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自己不能立即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外研究。例如,我在教“幂的性质”时,学生逆用公式解决问题很困难。我查阅了三年前这一节的教后记,当时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于是我用一节课的时间对这类问题进行归类讲解,并让学生做了相应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前提,并适当地延伸问题的深度,效果就好多了。

学生课后发问以及课后辅导中出现困惑,有些是因为课上没有听懂,有些是因为学生的理解出现错误,记录下这些内容可以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减少偏差,少走弯路。对于一些错误见解,只要存在普遍性,当堂剖析非常有益于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时常会遇到学生的解题方法比教师的更简单,学生更易理解,这时教师不仅要对提出这种见解的学生给予赞赏和鼓励,同时也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为以后的教学补充新鲜“血液”,做到教学相长。

二、记录课堂教学中的偶发灵感

教师应将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再详细的教案也不可能设计出教学的全部,更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和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偶得”对课堂教学往往非常有益。但是,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悄然而至、转瞬即逝的偶发灵感,若不及时去捕捉,便会消失。

例如,上学期在教“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学生对“三线合一”的性质会叙述,但在解决问题时方法却很死板,喜欢将问题转化成全等三角形来证明,一大段的推理不严密,所以让学生通过剪了三个等腰三角形,分别做了底边的高,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引导学生总结并掌握规律,加深了学生对定理的理解。

再如,这学期在讲“一次函数”时,我查看了三年前的教案,部分学生不善于运用图像解决问题。因此,这次教学时,我尽量用图像来解决问题,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总之,一节课下来,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要思考课堂上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方法,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等。还要对所思考的问题作及时客观的分析和必要的取舍,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改进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记录教师的心理状态

录课自我总结篇7

【关键词】教学课后记重要性写好教学课后记

我是一名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师,针对技工学校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甚至厌学的学习现状。多年来,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写教学课后记是我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学课后记,就是教师对一节课成败得失进行的及时分析、研究、总结,简明扼要地把教学感受记录在教案之后。它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联系实际并进一步充实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以下我就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写好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学课后记的一些感悟。

一、写教学课后记的重要性

1.写教学课后记,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一堂成功的教学课,应当包括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备课)、课堂授课以及课后总结三个主要环节。课后的总结既是本节教学过程的结束,又是下一节教学过程的开始。

2.写教学课后记,有利于纠正教学中的偏差,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每一位教师都有备好课、上好课的愿望,然而即使是精心设计的教案,都有可能出现一些脱离教学实际的地方,甚至可能在教学现场发生教师应对不了的意外情况。这时可以通过记教学课后记,将原来所设想的与教学实际脱节的方面,以及具体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记录下来,以便扬长避短,在今后的备课和授课中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3.写教学课后记。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促进师生双边交流。成功的英语课堂依赖于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站在学生的立场对照自身的教学,教会学生独立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课后记对课内教学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接受?接受效果如何?对该节课有何意见、希望和要求等等,并逐一记录在案,以便在之后的教学中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没掌握的内容上,对症下药,让学生反复训练,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写教学课后记,为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教师要努力成为“研究型”、“学者型”的教育家。坚持将所写的教学后记进行提炼升华,使自己不断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可以获得新的教学规律,并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教学理论。因此,长期坚持写教学课后记,必将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如何写好教学课后记

教学课后记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凡是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内容均可写入后记。一般而言,教学课后就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对自己所授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

1.记录教学的“得”与“失”之处

每位教师一节课下来,一定有成功之处,同时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课后及时地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例如:课堂上因教师的一句幽默诙谐的导语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有时可因教师一种新的教法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有时也因教师讲得太多而使学生兴趣全无;或因一个环节的遗漏或疏忽而走弯路等等;这些在教学中的“得”与“失”,皆是教师的宝贵财富。若干年之后,教师很难记起当年的教学情况,只有勤于笔耕,教学财富才会永久保存,使之成为自己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和汲取的教训。

2.记录教学灵感之处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例如哪个教学程序安排的富有科学性?哪个问题的提出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是如何得以萌芽?什么时候出现课堂教学的高潮?等等。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教学课后记去记录,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因此,及时地记录并颇为重要。

3.记录教学中学生独到见解之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课后及时把学生独到的见解、精彩的答语、学生的创新思维等记录下来,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录课自我总结篇8

班主任工作细微而繁琐,尤其是当工作对象是正入嘉年的青春学子时,更需要班主任如师如姊。而时光荏苒,担任体教1班班主任已近一年,在这一年里,每逢学期结束,我都要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重新反思,总结过去班级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同时,在工作中我不仅要求自己完成班主任周记事,也要求班级学习委员辅助记录班级实录。这些记录让我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对班级一段时间的工作作出反思和总结,告诉我班级工作中哪些成功了,哪些失败了,从而帮助我不断完善自己得工作,避免了少走弯路。现依据班级记录,将本学期班主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完善班级管理规章,向学生颁布2015级体教一班班级管理办法(见附件),使班级管理工作有条例可依,班主任及班委处理班级问题更规范化,从班级细则落实学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基本要求。完成学生管理从班规到校规的合理过渡,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生活的自律规范。

2、坚持例行班会,及时对学生课堂学习、宿舍生活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创造和学生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增加师生情感联系,尽力成为让学生信任的班级管理者。(依据班级记录,本学期自3月起至6月底学生完成期末考试,共举行例行班会24次,主题班会1次。)

3、建立体教一班班级操行记录(具体格式内容见附件)。建立班主任和学生授课教师间的联系,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通过班级操行记录直接向班主任反馈,便于班主任对班级日常课程纪律、学生出勤情况做直观掌握。同时为本班级学生评优工作做量化打分准备。

4、组织学生完成户外拓展,帮助学生建立集体荣誉感。

5、支持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文娱活动。本学期,本班级学生参加校级篮球联赛,取得道德风尚奖。班委及优秀特长生代表学院参加各类校级技能展演、比赛,得到校领导及各任课教师的肯定,展现出班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

6、主题班会,“党规党章入校园”。

录课自我总结篇9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1:

微课是当前信息技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正在强势冲击传统课堂教学。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感受到微课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型方式,更是一种促进教师自己成长的新模式,通过制作微课,我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微课有了全面的认识。

一、微课形式、设计原则与框架搭建如何进行

微课是以短视频或H5等新媒体为媒介,按照内容分层可视化封装知识点或技能点(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的媒体元素,输出为一定微形式、微风格的互联网教学媒体。在微课制作时必须考虑:(1)精致化、碎片化;(2)快节奏、跳跃性;(3)去中心化、反说教;(4)寓教于乐、形式多样。微课的实质就是把知识点以“短小精悍”的方式呈现出来。其中,短指的是视频长度短,小指的是主体小、容量小;精指的是精心设计、精致制作、精良讲解;悍指的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二、微课制作的流程

微课制作的流程包括制作准备、选题设计、素材收集、课件制作、视频录制五个步骤。尤其是选题设计,不宜选题目过大的内容,不然受到时间限制,老师会讲解不清。课件的设计也很重要,它是老师上课的主要媒体。所以,在课件里,既要制作生动而且还要设计相应的练习。

同时对微课的制作方法:录制法、拍摄法、混合式制作法等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学会了如何运用微课录课视频软件进行剪切,加入音乐和片头片尾的制作。

三、微课制作中课件制作技巧

微课制作中课件制作技巧主要用到思维导图软件,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能够用图形表现各级主题的主次和隶属关系,它具有焦点集中、主干发散、层次分明、节点相连等特征,因此,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经常被用作知识载体地呈现。学会了思维导图类工具Novamind 5的安装、以及主要功能的使用方法,那么制作微课会变得简单易行。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班的学习,我学习了更多、更易应用的课件制作软件,尤其是思维导图的用法,也认识到了制作微课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只要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就可以很便捷地实现知识的高效传播,我相信微课会让教育变得更有趣、更容易接受;提高微课设计与制作能力,在教学中更好的运用微课这一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我也意识到,我这次所学的有关微课制作的知识还很肤浅,今后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继续和同行们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另外,我也深感一个问题,微课制作出来了,如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效地自学?这也是一个值得老师关注的一个问题。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2:

一、多看名微课,增长眼界

凡事多学多看,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微笑的《蒙娜丽莎的喜怒哀乐》500年多了,还是那么令人着迷;被遮挡的令人迷人的面纱;长胡子的《蒙娜丽莎》;微笑、边哭、龇牙。短短的微课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学到很多人生表情与生活世界的接轨,了解了达芬奇的内心世界和当时的人文素养。

二、博览群微,取长补短

不管是英语微课还是数学微课,不管是小学还是高中的知识微课,我都一一浏览,取杂家之精华,弃其糟粕。有的是用课件ppt加上配音;有的是背景家视频;有的是手写板加录屏软件;有的是三合一.......总之从设计到制作成功思考非常周密!

三、学习软件使用,为制作铺垫

要想做好微课,在原有电脑基础上录屏软件的使用要非常熟悉 。

首先要确定自己喜欢的软件,对自己来说使用非常方便的软件。有会声会影、camtasia studio 、屏幕录像、超级捕快、kkcapture、录像软件等等。

其次了解各种软件,确定最适合自己的。“鞋穿在自己的脚上,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会声会影camtasia studio 、两张软件比较容易接受,后者简单,前者有flash的共性,会flash的最好用会声会影,因为其功能比较全面和强大!

四、打好基础,开始行动

1.精心设计:5至10分钟的教学设计,要求完整连贯,学起来简单易懂,又非常吸引人的内容,简称“微设计”。

2.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不管你是用flsh还是用ppt,都要设计的寄简洁又大方,还要生动形象,要吸引学习者的眼球,又要让学习者过目不忘!

3.开始制作:打开录屏软件,调和桌面背景颜色,调好声音属性,清清嗓子,开始吧!最后还要对所录的进行编辑,处理出更靓的效果来:可以加上字幕,可以加上双影效果……

微课虽小,要是你制作出来,你会收获很大;微课虽小,但是很新颖,学起来又不累;微课虽小,可以帮助那些有困难只能在家的孩子和大人学习提供方面,提供同等的校园学习生活。您还在犹豫什么,赶快微课吧!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3:

后天就要开学了。刚才打开我的空间,把上学期学习翻转课堂后制作的几个微课看了看,觉得蛮有意思。我一共做了七个。原定的第八个打算寒假里录出来。为什么留下一个迟迟没有完成呢?除了有点技术问题需要改进外,还想总结一下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以便质量更好。

一、时间不能长,最长不能超过5分钟。

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3分钟,可大多都在5分钟左右。当然,高三地理是难,解一道题往往牵扯好几个知识点,要把题讲透,3分钟是解决不了的。但这不是理由,微课之所以是微课,就是一个微课只解决一个知识点,才可以短小精悍,才不会吓住学生,才会让学生看下去。如果一个长达10分钟的“微课”面向学生,那些学习困难的,就不会花时间去看了,这样,我们录制微课的作用就不能发挥了。因此,每个微课我都录了不只5遍,没完成的那个10遍不止了。

二、一个知识点一个微课

今年我带的是高三,我尝试的是试题讲评课的翻转课堂。讲一个试题,要讲透,举一反三,牵扯到的知识点会很多。我的做法是试题涉及到几个知识点就讲几个知识点,既然讲,就讲明白。所以,微课还是小微课,但数量变多了。不过,这会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哄着他一个接一个地看下去。

三、语速要比正常说话快一点,但也不能太快

《物影》这个微课,为了不让视频时间超长,我不仅说话快,还在后期剪辑时把中间语气停顿的时间也都剪去了,时间是会短那么一点,但给人一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这样对听课质量肯定会有影响。

四、录制前最好写脚本

本来想好的话,录制一开始,容易卡壳,还有,录制微课让我感觉到我怎么那么啰嗦呀,看来平时上课时讲话存在问题没有觉得,这一定得改。但录制时由于讲错过多,就会泄气重来,这样很浪费时间。因此,录制前最好把要讲的话写下来,象刚参加工作写教案一样,一句一句,这样,在录的时候语速、语气才会拿捏的好,录出来效果也会好,学生才会爱看。

录课自我总结篇10

首先,学生和教师在学校200平米演播室上第一堂课,由实训中心200平米演播室的两位指导教师给学生介绍演播室的各种技术设备和基本使用流程,任课教师在演播室现场授课,讲解栏目策划的流程,学生分组在演播大厅和导播间观摩,对课程和课程的实训地点进行初步认知。其次,按照电视台电视栏目从策划到制作的整体过程,课程打破之前《电视栏目策划》进行理论授课的束缚,将其放置在高职教育的大体系之下,以高职教育的思路和理念将本课程的授课内容修改为六个教学项目,通过六个教学项目搭建起整体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项目的操作和具体的任务布置,实现学生运用已有只是主动、自发的学习的能力。

二、以岗位工作流程为结构,建立教学过程

课程内容的具体授课,是按照电视台栏目策划的流行逐步进行的。但我们在授课中的任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策划和制作能力,而不单纯制作节目。因此我们的授课过程把几个环节进行了强调,以演播室的实践训练来进行策划和文案写作的能力训练。学生学习的课程在演播室观摩和初次实训结束后,就进入具体的项目操作和学习阶段。首先教师要系统讲解电视栏目策划这一职业的要求和制作流程,使学生对栏目策划人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成员以电视栏目策划人和电视栏目制作人的身份对自己小组需要制作的电视栏目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这个研究项目是对某一类型的栏目的资料搜集,各小组选择一种类型的栏目去搜集国内外关于此类栏目的所有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然后大家集体讨论,对此类节目的现状、特点、优缺点都进行分析。小组长负责制作出PPT并代表团队进行公开汇报。在调研部分的汇报结束后,各小组根据调研阶段对于各类栏目类型的分析结果,进行栏目策划,每一个小组至少提交两个栏目策划方案和根据此方案制作的不少于5个的内容选题。这两个栏目方案需要按照教师给出的文案格式和标准要求进行撰写。教师在项目内容布置之前,需要进行一线栏目策划文案的展示,并给学生一个规范的文案格式模版,让学生按照规范的格式,根据自己的调研结果和学校实训中心演播室的实际条件,进行栏目策划案的撰写。栏目策划案完成后,各小组根据通过的栏目策划方案和各小组申报通过的选题写作单期节目的脚本。节目脚本写作之前,由教师演示一线节目制作脚本,讲解节目制作脚本的写作方法和格式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格式进行脚本的撰写和修改。节目脚本通过后各小组按照脚本在演播室或者相关场地完成节目录制,以演播室为主。以演播室的第一次实际预录制的结果检验节目脚本的可操作性和系统性。以预录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去反思策划和脚本中的问题,并进行再次修改和写作。最终在演播室实现正式录制。录制完成之后,将会进入剪辑阶段。由于我院演播室录制的节目达到了县级电视台的播出标准。

因此学生会根据电视台播出要求,对各小组已经录制完成的节目进行剪辑包装。在剪辑之前,各小组需要对录制的素材进行初步分析,写出剪辑方案,再进行剪辑。剪辑过程中需要参考当下同类型电视节目的剪辑风格,在学习当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师在此阶段需要加强引导互动,主动引导学生反思小组调研部分的内容,帮助学生主动分析和学习当下节目的剪辑风向。例如,2013年下半年真人秀、谈话节目的剪辑中,剪辑率有了大幅度提升,在字幕的使用上也与之前有了大幅度的不同,编导的观点和态度直接通过字幕展示在节目中是2013年某些电视节目类型中新出现的亮点。这种新型的剪辑风格,教师要即使的引导学生关注并借鉴,并再此基础上进行符合自身能力的发挥。通过剪辑,学生会进一步发现自己在栏目策划前期以及拍摄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会让学生在处理剪辑中的问题时对自己的栏目策划案、脚本和录制进行第二次反思。在学生们完成作品的剪辑之后,会通过播出和师生点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验证。学生的作品先进行公开播放与讨论,然后再次修改,最后达到网络电台或者县级电视台播出标准完全修改完成之后,作品上传至网络平台,进行播出前后的宣传。学生在此了解掌握一档栏目的播出不只是完成录制和剪辑,后期的营销也是策划人要考虑的问题。最后,也是本次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部分,学生在完成节目的播出后,要以小组为单位对整体的栏目策划与制作进行总结,撰写各小组节目制作的操作手册,又称“宝典”。通过“宝典”的制作,完成小组每个人的反思和总结。在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具体进行中,课题组在第三轮的教学中发现了归纳总结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完成培养学生策划能力和文案撰写能力的作用。因此在项目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中,添加了制作节目制作手册的要求,即“宝典”制作的要求。学生通过“宝典”部分的制作,在栏目策划和节目制作中有了整体的自我归纳和总结,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并进一步规范了策划人培养的项目操作层次,让学生对电视栏目策划有了完整的思维和操作体系。

三、根据课改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验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