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活动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7 01:52:03

朗诵活动总结

朗诵活动总结篇1

活动开展得有序且热烈。我们首先采用了抽签的方法决定朗读顺序。第一个是董文浩同学朗诵,他为我们带来的是《观沧海》。在他带领下后,大家都主动踊跃地上台朗诵。随后,朗诵的诗篇很多,有《凉州词》、《天净沙·秋思》、《泊船瓜洲》、《七步诗》、《木兰诗》、《行路难》……同学们每朗诵完一首诗,老师都会给出简单的点评。这不仅为同学们的精彩诵读锦上添花,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解读方式和相关信息。

通过这次诗歌朗诵活动,我们不但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懂得了诗歌的特点。我在诗歌的收集、释读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诗歌收集方面

在收集诗歌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分类收集法,并了解了它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分类收集法,即在收集诗歌的时候,可以采用分类收集的方法。按照内容划分,诗歌可分为:咏物诗、山水诗、田园风景诗、送别诗、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诗等。

比如:曹操的《观沧海》是描写山水类的诗,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以归类到思念家乡亲人的诗。按照分类来收集诗歌,还可以方便我们在将来的写作中适当加以引用。

二、诗歌释读方面

本次活动中,我在诗歌释读方面也收获颇丰。

比如,在释读一首诗歌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诗歌的作者、作者写诗时的背景情况、写诗时的心境是怎样的。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

以李白的《行路难》为例吧,李白是我国唐代的着名诗人,有“诗仙”之称,他是个才高志大的人。到了京城后,不但没有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诋毁排挤,于是满怀愤慨地写下了《行路难》。了解了这样的背景,我们就能理解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以及抒发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的情怀。

三、诗歌朗读方面

最后,在诗歌诵读方面,我也有所收获。

我知道了在朗读诗歌时,需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节奏,要把握韵调、读出抑扬顿挫,把诗歌的情境充分地表达出来。

当然,活动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诸如时间短了些、个别同学准备不充分等等。也许这与我们第一次搞这种活动经验不足有关。

以上就是我参加本次活动的总结。本次活动让我更贴近了诗歌、了解了诗歌。我希望,类似的活动以后能够多搞一些。我也坚信,有了这次活动的经验,以后的活动会搞得更加圆满。

朗诵活动总结篇2

周一下午进行了朗诵比赛,是学校教务处和语文组联合举办的以建设书香班级为主题,以诗歌朗诵演讲的形式进行班级特色建设。活跃班级气氛,加强同学们的文化气氛,响应学校、文学的活动要求,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培养读书的兴趣和爱好。

朗诵比赛有一定的要求,内容要积极向上、中心明确、主题突出,语言表达流利、声情并茂,融入个人情感、丰沛自然,仪态大方,符合主题和高中学生身份。

我有幸担任了初赛和决赛的评委,学生们表现都特别好,尤其是几个播音专业的学生,朗诵的很到位,带个学生们精神上的陶冶。这次比赛无论是内容还是感情上都很到位,可以说这次朗诵比赛真的很成功。我们班的xx、xx和x由初赛顺利的进入决赛。到决赛时,由于xx紧张,发挥的不好,没有得到优胜奖,只有优秀奖。其余两个同学发挥的很好,朗诵形式新颖,声音洪亮,感情充沛,得到了优胜奖。无论怎样,只要勇敢地站到朗诵比赛的现场就是胜利者,我为我班的同学感到骄傲。其实想想,站在好几百人面前声情并茂的朗诵,确实很考验人,就是我,也会紧张的。学生们的表现超出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想象,值得表扬和鼓励。

通过活动的举办,加强了班级的文化氛围,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从这次比赛中,我看到了学生的付出与努力,我相信只要有这股劲,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勇敢地克服。

朗诵活动总结篇3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浩然正气冲天地,赤胆忠心照古今。”伴着夏日热情的阳光,在老师和同学们慷慨激昂的朗诵声里,我校“中国梦、我的梦”经典诗歌朗诵会即将落下帷幕。这是一场精彩的诗歌朗诵比赛,是对我校学生良好精神风貌和朗诵水平的集中检阅。在此我代表学校,对参与此次活动的组织教师和所有参赛学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我们经典诵读的宗旨就是开启传统文化基因,奠基高尚精神底色。引导广大同学培养自己讲仁爱、崇正义、尚和合的文化品格。刚才的朗诵会上,优美的诗歌再加上同学们充满激情的朗诵,使这里每一位倾听者都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和思想上的升华。

下面对本次活动简作总结:

一是同学们对古诗文“家国天下”的思想境界了解比较透彻,在朗诵过程中感情充沛,把朗诵的感情和诗的意境、思想能融为一体,有很强的感染力。尤其是数百人一起朗诵《正气歌》,整个会场充满了令人震撼的力量。

二是同学们的语调抑扬顿挫,有时像雷霆万钧、有时像涓涓细流,生动地诠释了古代经典诗文在朗诵上的韵律和景象美,同时也展示我校师生追求美、欣赏美、展示美、歌颂美的情操。

三是学校组织的这次活动全体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师生同台朗诵,搭建起师生交流、共同学习、共同促进的平台。政教处、级部和团支部都能密切配合,把本次活动组织的很严谨、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是我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和诗香校园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大家喜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尤其要加强经典诗文的诵读。本次组织的古经典诗文读诵活动,不仅能让我们重温了历史、追溯了文化,激发我们对中华民族产生自豪之情,对中华文化产生景仰之情,而且也是一堂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课程,是诗香校园建设的重要形式。

五是通过这次活动,希望大家逐渐养成长期诵读积累的习惯。用经典熏陶气质、培养品德、濡养正气。特别是同学们正是读书的最好时期,记忆力最佳时期,一定要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大量阅读、大量背诵。下一学期我们准备开展诗香班级评选,从而推进诗香校园建设。

朗诵活动总结篇4

关键词:中职 学生社团 管理

一、中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

1.满足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需要

中职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与课堂教学不同,学生社团活动中的教育内容更广泛和多样。课堂教学内容是明确的、有形的,学生在社团中接受的教育是通过组员在活动与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社团教育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学生自身的体验。这种独特的体验正是学生社团组织最宝贵的价值,它使学生真正地做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社团活动成果又不受学业考试等的限制,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有不同的收获和进步,实现了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2.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但面对纷繁复杂的外界事物,在判断和取舍上又显得力不从心。社团将广大学生引导到健康的发展道路上来,对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同时,社团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是组织活动的主体。在这一组织中,学生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与他人进行磨合,培养了学生民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抓住四个关键阶段,做好社团组织管理工作

下面以学校朗诵社为例,介绍做好社团组织管理工作的几个关键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

每年的8月下旬,是中职新生开学报到的日子。社团要提前做好准备,做好接收新成员的宣传鼓动工作。朗诵社可以在新生报到的时候,展示和发放一些宣传材料,吸引新同学的注意。例如可以给新同学发一封热情洋溢的邀请信,向新同学介绍本校朗诵社的主要情况,诚挚邀请他们加入;可以把以前朗诵社活动的成果以展板的形式展出,让新同学对校园朗诵社有一定了解。开学以后,指导教师组织老社员在班级里发放参加朗诵社的正式申请表,爱好朗诵、有兴趣加入朗诵社的学生填写申请表,正式加入校园朗诵社。

2.形成组织阶段

开学后的两周内,指导教师要统计好各班参加校园朗诵社的人员名单,选定时间,组织召开一次新学期社团大会。在本次会议上,建立社团成员通讯录,完成对新一届社团干部的推选工作。组织全体社员学习本社团活动制度,学习对象以新社员为主。

完善的社团章程能够确保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但另一方面不应过分拘泥于会议程序或过分强调社团活动运行的规章制度,那样将会导致社团组织变得毫无生气。制度执行过程中,要注意保有一定的松散度,才更有助于在社团生活中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鼓励社员献计献策,制订社团活动计划。好的计划才能为社团的发展带来前进的动力,并保证社团发展的方向与效果。一般情况下,社团活动计划要由社团成员和其指导老师一起共同制定。在制订社团活动计划时,要综合考虑上一年社团活动开展情况和经验教训,参考附近兄弟学校同类社团的先进经验等。

3.活动开展阶段

朗诵社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朗诵水平。指导教师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紧紧围绕这一任务进行。在此基础上,社团活动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兴趣和学生其他能力的任务。所以,社团活动的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不能把社团活动搞得同课堂一样。指导老师在前期可以就有关知识做一些必要的讲授,之后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采用名家朗诵欣赏会、朗诵模仿秀、朗诵比赛等多种形式,将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推荐到学校参加文艺演出。在每次活动中,指导教师都要对社员出席情况进行考勤,严格执行社团章程,保证活动质量。

4.总结提高阶段

朗诵活动总结篇5

这次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文化艺术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而组织的。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的风采,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朗诵水平。从比赛整体情况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比赛参与面广。全校同学积极参与,通过初赛复赛到最后决赛,层层选拔出优秀选手,通过这样有梯度的选拔,给同学们提供了能充分锻炼自己的舞台,不仅展现了同学们的时代风采,而且给我们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比赛内容能紧扣主题。这样使整个比赛的意义更加鲜明,看到同学们在台上富有激情的朗诵,让我们不禁为之动容。

三、比赛形式有新意。这样使参赛的同学有了新鲜感,能尽情展现同学们的风采,特别是对于那些比较害羞的同学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四、比赛设备较齐全。这次比赛我们为每位参赛选手提供了背景音乐,音乐由他们自己挑选,这样将朗诵内容和美妙的音乐结合起来,营造了诗朗诵的良好氛围。

五、其他

(一)前期的相关准备工作

在此次活动开展前,各项准备工作在全体大一的干事共同努力下全面展开。这是第一次由大一干事单独组织策划,并在老师和上级领导的监督指导下完成的活动。由于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充足,各部门干事努力并积极参与到此次“感恩”诗歌朗诵比赛的准备工作,各项工作安排总体上能够如期展开,使活动能够如期顺利进行。

1、关于策划书。在五一节放假前的,此次活动的策划书由组织部完成落实了,并于5月4日之前通知各部门的工作安排,并由组织部展开了活动的初步跟进工作。

2、关于活动宣传。此项工作是宣传部负责,不仅以海报的形式进行了活动宣传,也在电子屏幕上进行了前期宣传,如期完成了宣传工作。但是由于五一放假,宣传工作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开展,虽然最终如期完成了宣传工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所以了解此次活动的人为数不多。

朗诵活动总结篇6

男: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

女:83年前的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进行了卓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女:我们感谢党,拥护党。

男:为了庆祝建党83周年,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广大青年团员永远跟党走的政治信念,

合:今天我们即将在这里举行第一届“永远跟党走”诗歌朗诵会。

女: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此次活动的评委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评委有林芝一中伍校长;

男:林芝一中拉巴校长;

女:德育处刘主任;

男:总务处司主任;

女:党支部陈委员;

男:教务处巩主任;

女:团委刘书记。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评委老师的光临表示欢迎。

男:接下来有请德育处刘主任就诗歌朗诵会活动发表讲话。大家欢迎。

女:为了公平合理的进行朗诵比赛,我们提出了以下竞赛办法。

1、选手上场次序由场下抽签决定。

男:2、采用10分制,分数按选手现场表现由评委即时打分。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之后的平均得分为选手的最后得分。

女:3、允许配乐朗诵,配乐所需磁带等自备。

男:4、比赛将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鼓励奖若干名。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共五项)

1、朗诵诗歌能紧紧围绕“永远跟党走”的主题,充分应用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来讴歌我党,内容生动感人,诗歌结构严谨,文字简练流畅,具有较强的思想性。——3分

女:2、朗诵者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圆润,演讲表达准确、流畅、自然,语言技巧处理得当,语气、语调、音量、节奏富于变化,能熟练表达所朗诵的内容。——2分

男:3、朗诵者精神饱满,能较好地运用姿态、动作、手势、表情,表达对诗歌的理解。——2分

女:4、朗诵者着装朴素大方,举止得体,有风度,富有艺术表现力。——1分

男:5、朗诵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能较好与听众感情融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演讲效果。——2分

朗诵活动总结篇7

关键词:朗读与背诵;学习语法;语言实践;独立实践

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使用汉语交流时,都需要大量的语言材料和有效的信息的加工整理,随着知识点的积累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可以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活学活用。我们中国的小孩子在牙牙学语的时候,也是从音素模仿学习的,没有任何一个小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天生会说话,在后天的强化训练中学会了汉语。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而我们学习英语亦是如此。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在每周有限的英语课当中所学到的听说训练很有限,平时很少练习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课读读课本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现在大部分学生在早读课堂上,不开口读英语,其原因还是平时缺乏练习,害怕同学嘲笑自己,自己不够自信。更重要的是不怎么会读。课堂上学生还是比较认真听课,做笔记。但课后不能及时巩固复习,从而导致好多学生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这样的语言环境及所带来的后果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英语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学习外语也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语感的培养,它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重要途径。朗读和背诵也有助于克服中国学生学习“哑巴英语”模式形成。接下来,我将重点介绍在英语学习中的细节落实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方面:朗读和背诵

第一,朗读和背诵几乎可以不受环境约束。

朗读和背诵对环境的依赖较小,容易得到保证及满足,安排起来也是比较灵活的。我们只要给学生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读背的内容材料,学生就可以在课外花时间去完成。

第二,朗读和背诵同样也不受时间的限制。

朗读和背诵它不需要学生专门用大块的时间来完成。它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朗读和背诵的时间,课前课后,甚至于在上下学的路上,学生都可以自由地读和背。

第三,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知识

朗读和背诵实用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朗读和背诵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等,还可以动员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在以后的学习中,好些句子就会脱口而出。

第四,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

朗读和背诵可以训练语音语调,有助于改进语音。朗读时,是在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如连读、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从而促进口语表达的能力。

因此,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的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初一学生刚接触英语,对其比较好奇,学习兴趣浓厚。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时机,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大声朗读,积极背诵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习惯用语,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对以后的教与学将十分有益。初二、初三的学生之所以学不好英语,与在初一没有打好朗读和背诵的基础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初一时不读、不背,导致学过的单词、短语认不得,不会读,上了初二、初三,即使想学好英语,由于大量的单词不会读,而使有的同学对英语望而却步,逐渐丧失信心,终至放弃。现在的初二、初三的学生,有的同学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由于以前学过的单词不会读,课文不会读,而不知从何下手。所以从初一就应该养成了朗读和背诵的好习惯,能大声的朗读,积极的背诵,读得多了,背得多了。多读多背一些实用的英语句子,形成一定的语感,英语成绩照样也可以提高。

第二方面:学习英语语法知识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讲授语法知识应从具体材料入手,让学生在英语的实际操作中学习英语语法知识。如在讲授英语的名词单数变复数问题时,我们应充分利用本教材的特点,从实际操作着手,把课文中出现的含有复数变化的句子,再加上一些稍有变化但可以听懂的句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讲出来,或在稍加指点的情况下做出来后,再进行总结。这样做学生会感到具体易懂。

在涉及到时态教学时,每涉及一种时态,开始我们只呈现动词变化和有明显特征的词。如,现在进行时,呈现其时态的结构是:be+doing形式,它常与listen,look,now,等单词密不可分。联系现实生活需大量举例并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开始只用英语表达说,逐渐点滴地指一指。最后等大家对本句型能说出来的时候,才进行总结。

第三方面: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发展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让学生去发现法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十分重要。让学生打开课本,听录音,再读对话,讲解一下语言难点和句型。这样的教学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发现的兴趣与态度,使所学的知识牢固,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生动直观、抽象思维和实践合理地结合,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转化为概念,用概念构成思想并以言语的形式加以表达;并使他们学会把从课本中学到的思想用于实际,使抽象的知识上升为具体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又发展了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乐平.英语思维是这样炼成的.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朗诵活动总结篇8

各区(县)、高新区、__湖区团(工)委、少工委,各有关学校少先大队:

按照全国少工委在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活动的部署,为增进我市少年儿童对“中国梦”的理解、认同和情感,教育引导广大少先队员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展现淄博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风采,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广大少先队员中举办“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朗诵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红领巾相约中国梦

二、参加范围

全市少先队员

三、活动组织

活动自2013年6月启动,7月上旬集中比赛,分预赛、决赛两个阶段;本次活动由共青团淄博市委、淄博市人民广播电台、淄博市少工委联合主办,由淄博电视台科教频道、新聊斋网、淄博声屏报社、淄博朗诵家学会协办,由淄博市青少年宫承办。

四、朗诵要求

朗诵形式不限。可单人朗诵,也可多人参加。朗诵内容要求健康向上,富有启迪性和感染力,展示广大中小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表达热爱祖国、唱响中国梦的坚定信念。鼓励原创诗篇,鼓励多元创作。朗诵时间在6-8分钟。

五、具体安排

1、组织机构

成立淄博市“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朗诵比赛活动组委会(名单附后),负责比赛的全面工作。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青少年宫,负责比赛活动的日常工作。组委会将邀请“淄博朗诵家学会”专家等组成评委会。

2、比赛要求

各区(县)少工委至少推选3名(组)选手参加比赛,名单请于6月24日前报市青少年宫。7月上旬在淄博市青少年宫举行预赛。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3、评分标准(百分制计算)

(1)普通话:标准流畅,吐字清晰圆润,音量适中,语速得当(占30分);

(2)朗诵技巧:音高处理有对比,不呆板,肢体语言丰富得当,表情自然,感情真挚(占20分);

(3)舞台效果:精神饱满,美观大方,表演认真投入,具有较强感染力(占50分)。

4、总结表彰

评委会将采取现场打分的方式,评出一等奖3名(组),二等奖5名(组),三等奖7名(组),优秀奖若干名(组);优秀指导教师15名,优秀组织奖15名。对获奖选手将颁发相关证书和奖品,由市青少年宫组织部分优秀选手免费参加上海科技体验之旅快乐营。同时,对于在本次大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选手将在淄博人民广播电台、新聊斋网站、淄博声屏报设立活动专栏进行风采展播。

朗诵活动总结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诵读 情感 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93-02

1 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现状

教育部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它从教育法规方面肯定了阅读的必要性。“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诗句也说明古人很重视诵读在学习上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强调了阅读对创作的重大意义。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在当代语文教学的改革大潮中,我们应该用现代教学理念对其做一些新的诠释,认识并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给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路途中开辟一条蹊径,引导学生在语文诵读过程中尽快地领悟文意和情感。开展诵读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有声朗读,对于传统的有声朗读应该有所突破。朗读者应该将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试着用“音”和“乐”表达出来,艺术地再现和创造原作品。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语文教学变成一种技能的培养,一种方法的训练课程,而不再只是通过阅读了解文意的浅层次阅读。我们甚至可以理解朗读也是一种艺术行为,古诗词朗读和音乐结合起来,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诵读曾经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亮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语文教学中,录音机和磁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辅助工具,早读课堂上和语文科前,优美而标准的播音员录音在各个教室回荡,师生均以他们的读音为范本,纷纷加以效仿,教室里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同一时代,与诵读有密切联系的小说演播曾经风靡一时,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王刚等一大批艺术家的广播小说曾经吸引了各阶层的听众。可见出色的诵读能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纵观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状况,诵读练习几乎退出了教学环节,有些学校一度在课表上取消了语文早读课时的安排,许多语文教师也不再下大力气引导学生通过语文诵读过程领悟文意。于是早读课堂上鸦雀无声,安静得像自习课。语文课堂上教师范读不见了,学生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以默读,听读代替朗读。缺少诵读声的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课堂上发言极为被动,一旦被教师叫起来,辞不达言,语不成句,洋相百出。这种现象除了心里紧张因素以外,恐怕就是不善表达的因素造成的,而诵读正好是治疗这种病症的一剂良药。

2 关注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环节

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语文诵读过程中掌握技巧,通过大声诵读课文,进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呢?

笔者以为朗读者首先应该“披文入情,表情达意”。古人曾云“诗缘情”(陆机《文赋》),“情动而辞发”。应该先行了解作者经历、时代背景,初步将自己融入作品中去,用作品中的人物主宰诵读者的情绪,在诵读过程中,力求与作者产生共鸣,最终才可能设法吃透作品的思想和情感。如苏轼的《赤壁赋》要结合作者的坎坷经历与乐观旷达的胸怀,读出豪放旷达之情;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则要结合诗人弃官归隐、喜归田园之经历,读出幽雅闲致之情。如果情感复杂不单一,朗读时更需留心在意。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诵读技巧: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划准断句,读好语气和语势。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古文及诗词作品中有很多多音字,音读错了意思也就错了,只有读准字音,才能正确理解文意。语气语势读不准,就无法准确表达出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要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感,要读出文中的那些整句和修辞手法所要表达的不同情感。

(2)指导学生理出文章思路,掌握文章段落大意之后诵读。如果对文章大意一无所知,只管摇头晃脑大声诵读,背诵的速度肯定快不了,即使背会,也会很快忘掉。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和段落层次的基础上诵读,这样,利用段落层次还可以将记忆内容化整为零,分层诵读记忆,然后合总为一。可以指导学生每层先齐读,再分组读,又自读,后自诵,最后齐诵,分这样五步诵读。用这种诵读方法既可以降低记忆的难度,又可以提高记忆的速度。

(3)指导学生朗读文中的关键句、名句、过渡句和总结句。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先记住文中的这些支撑句,然后再向句子前后延伸记忆。笔者在自己的班级运用效果非常好。

(4)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诵读,避免学生因诵读形式单调而产生厌恶和抵抗情绪,不能完成预期的任务。因此,为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诵读过程中可用领读,分组读(也可男生女生分组),齐读,师生对读,自读及配乐读等形式;也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初读、熟读、析读、品读、评读等形式,使学生在情绪亢奋状态中完成诵读任务,达到理想之效。

(5)教师应该经常向学生范读经典课文。教师自己应该首先给学生树立一个典范,以激情昂扬、情感饱满的朗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的情绪和灵魂受到震撼后,常常会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诵读过程中,认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诵读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练就过硬的诵读基本功。

3 诵读环节对语文教学非常重要

诵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美。声情并茂的诵读有助于文中潜藏的情感的抒发和宣泄,能激发读者的情感活动,使诵读者、作者和听者三者融合在一起,化为一种用语言难以描述的情感力量,震撼人的灵魂,撩拨人的心弦,激发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诵读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学生通过诵读优美的诗文,使这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美的意境就会在联想和想象中产生,能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使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获得种种体验,进而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诵读还与写作密切相关。我们在诵读中,可以涉猎众多的知识和生活,可以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多诵读,才能熟练地掌握各种知识。诵读记忆的诗文多了,分析能力、写作水平也会随之(上接93页)

提高。

诵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学生通过诵读,可以承受作者及作品中美好思想的滋润,在潜意识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逐渐具备较高的思想情操和艺术修养,可以使学生的人生境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诵读是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曾说过:“凡读书……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读数遍,自然上口,永久不忘”(《训学斋规》)。只有大声诵读,才可以读出语感,体会到词语的妙用,让学生在“融物细无声”中受到熏陶,还可以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

朗诵活动总结篇10

>>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朗诵的应用探析 朗诵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诗歌朗诵比赛浅谈 再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朗诵 浅谈诗歌朗诵的钢琴曲配乐 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初探 古代诗歌朗诵教学概说 诗歌朗诵的音乐性 成功的国际诗歌朗诵晚会 浅谈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 情感互动下的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学生的朗诵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诗歌朗诵能力 “农历的天空・告别春天”诗歌朗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浅谈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互动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谈中学语文诗歌朗诵的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诗歌朗诵的教学策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诗歌节律明显、抑扬顿挫、句式自由流畅,充分细致的、入情入理的朗诵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怎样上好中学诗歌朗诵的教学呢?通过多年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本人总结了以下四种方法,与同行共勉。

一、细致感知课文内容,体味诗歌内涵意境

很多老师只是把朗诵当作初步感知课文的手段,以后学生对课文有所体会和认知,朗诵就不在注意引导了。其实,朗诵应该贯穿现代诗歌教学始终。初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就先让学生粗略地默读课文,稍作准备,再来朗诵,在分析诗歌思想内涵,表现手法之后,再巩固朗诵,这样一来,对学生体味诗歌内涵意境很有帮助。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初读诗歌,让学生体验变奏的旋律,在理解了作者时代背景之后,进一步朗诵诗歌,深刻体味诗中诸多意象,体味作者对光明、自由、美好的向往意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境界。同时,体验朦胧诗派的表现手法特点。课后的练习设置也是提示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完成,教师一定要指导点拨学生不要偷懒,生搬硬套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二、积极投入感情朗读,读出诗外之意

如果说上述“感知课文内容”属于客观认知、理性思考的话,那么投入情感应属于感兴、感性、感觉的体验,诗歌朗诵教学本来就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活动。

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如果抽掉了诗歌朗诵中的情感要素,朗诵将变得索然无味,听众的“赏听”期待成为负值,也就没有一点感染力。

在诗歌朗诵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认为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诵走近诗人,亲聆謦欬,仰慕诗人心灵境界;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

例如,对戴望书《雨巷》“朦胧爱情”的体味,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绵绵别情”的感受,对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赤子之情”的体验。朗诵之前,先要入情入境,满含深情,情致高昂,必引人视听、夺人心魄。此时,能使朗诵者和聆听者均能领悟、品味诗外之意,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境地。

有这样4首诗……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 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情感“风景”可谓丰富多样。

三、仔细把握朗诵节奏,体验诗歌的音韵美

每一首诗歌,都有各自的节奏,韵律,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朗读,不但使人情感共鸣,事理共享。还能让人体验现代诗歌的音韵美。

朗诵的节奏包含哪些内容?大致有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语音高低,二是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抑扬顿挫自然发生,诗歌朗诵的艺术效果也就自然发生。

例如,徐志摩诗《再别康桥》的平仄、音高抑扬顿挫的效果如下:

轻轻地 我 走了,

平平仄 仄

正如 我 轻轻地 来;

仄平 仄 平平 平

第一句先平后仄,后一句先仄后平,中间平仄互衬,细味之,一种浓浓的留恋眷顾之情环绕在轻重高低的平声仄语中。

再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的语言节奏,读来朗朗上口,余音绕梁: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其实诗歌语言的节奏说到底是诗歌情感节奏的表现形式,诗人心旌飘荡,情动于中而言成于诗,诗语节奏映现着情感的节奏;朗诵者激情满贮、不能自已而吐纳珠玉之声,诗语节奏浑然天成。

四、认真做好各种标记,辅助提高朗诵技巧

培养学生诗歌朗诵的技巧,可以将诗歌朗诵训练直观化,将训练所得的方法、要领等外化于各种符号标记,这种最简便的训练方法,对学生来说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处理诗作文本的符号体系是简便易行的,只要稍微熟悉一下即运用自如。下面用一些常见的符号举例说明:

升调(↗):谁主沉浮?↗ (响亮地提出问题)

降调():冷漠,凄清,又惆怅。(情绪极为低落,压抑着声调)

节奏( /):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娓娓道来的语气)

稍停( ):撑着油纸伞,独自(“独自”属跨行,即与本行相隔而与下一行相连)

着重(.):一个丁香一样的

感叹( ! ):浪遏飞舟?!(名为置疑,实为坚决,加一感叹号表斩钉截铁之气势)

渐无(……):不带走一片云彩。……(一是体现徐诗轻柔风格,二是与“悄悄地”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