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加工实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5 09:34:42

热加工实训总结

热加工实训总结篇1

一、现状分析

(一)企业发展概述

热电厂作为蒸汽、冷风、发电、煤气等重要热动能源的生产供应单位,是保证莱钢钢铁企业蓬勃发展的生命线。随着莱钢打造千万吨级钢铁强企序幕的拉开,热电厂的生产规模同步扩张,产能迅速提升。热电生产区由一个增加到三个,固定资产翻番增加到10.3亿元,蒸汽锅炉由6台增加到13台、风机由5台增加到11台、发电机(包括TRT机组)由2台增加到6台。年发电量能力由1.2亿千瓦时增至2.34亿千瓦时,煤气转供能力增至4996万GJ。由于生产区域分散,管理难度增大,且新设备、新工艺技术复杂,特别是引进与应用的TRT发电技术、煤气干式除尘技术、水处理反渗透技术都是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技术,为热电厂践行精益保供、能动莱钢的共同愿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员工状况分析

1、管理技术人员状况

截止2004年底,热电厂新老系统管理、技术岗定员合计87人,在岗员工68人,其中管理岗定员61人,在岗54人,技术岗定员26人,在岗14人;大学本科及以上35人,大专16人;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44人;2000年至2004年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15人,(2002年和2003年公司未分配学生);燃气工程专业现仅有专业技术人员1人。

2、操作岗位人员状况

随着热电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员工数量由两年前的565人增加到目前的1120人。新进员工占职工总数的51%;其中女职工387人,占人总数的35%;操作岗位人员1038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447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技师22人、助理技师123人。高级工239人、中级工139人。

从以上人员数量和结构来看,存在着管理、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总量严重不足、专业知识结构严重不合理、主体专业当中热能、热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燃气工程等专业人员相对缺乏,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操作岗位员工持证率不高、文化程度偏低,女职工人数偏多,新进员工及转岗人员多、独立操作能力不足,岗位适应性差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情况严重影响到热电厂精益保供核心使命的完成。

(三)人力资源制度状况分析

随着热电厂产能的扩张,热电生产区由一个增至三个,车间由5个增至15个。由于管理技术人员缺乏,各单位管理技术岗位人员无法配置到位,各单位基本上都是由一名同志全面负责本单位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工作,职能科室实行复合设置,管理幅度增大,加之近两年来,热电系统生产经营和新上项目工程建设任务异常繁重。新进人员过半且分别来自于十三四个不同的二级单位,这些人员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背景、理想信念、工作作风各不相同。我厂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管理体制、管理措施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热电厂快速发展的要求。

二、人力资源战略分析与规划

我们紧紧围绕莱钢的总体发展战略,针对我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现状,立足于热电厂长远发展规划,进行人力资源能力的战略分析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一)人员总量随热电规模而增加,但要注重质量,控制数量,年底人数控在1200人以内。

(二)管理人员的比例控在7%以内,以明确分工、强化职责为主。

(三)工程技术人员适当增加,以充实基层为主。

(四)机构设置相应调整,突出现场技术管理、强化生产过程控制。

(五)加大新进员工的管理,强化基础技能培训,按项目进展适时配置人员并做好人员的后期培训管理工作。

(六)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以人为本,从企业文化入手,强调人的全面素质的提升。

三、对策与措施的实施

按照年初的人力资源规划和要求,积极开展工作,逐步实施并完善人力资源制度管理、员工强化培训开发、员工提升素质和整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人力资源规划、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从"以人为本、协同发展"的人力资源价值观出发,积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不断优化劳动组织结构,规范定员管理,科学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开展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制定人力资源目标规划,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活人力资源存量。系统思考、主动工作,先后招收录用大中专毕业生80余人、电校生20余人,有效缓解了人才需求压力。

加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力度,探索完善精干高效、管理规范的员工配置方式,先后招聘录用300余名操作岗位员工并通过双向选择等方式优化配置到合适的岗位;打破常规、实施强化速成培训战略,培养了一批管理技术人才、一专多能人才、专家型岗位运行人才。使全体员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升了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

全面梳理完善各类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思路,开展管理创新,推进业绩考核机制创新,加大管理考核力度,狠抓各项制度、措施的检查落实,有效的促进了员工行为方式在知识、技术、品行、道德等方面的改进与提高。

(二)强化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针对热电厂跨越式发展,新进人员多,操作技能素质低的实际,我们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扎实开展培训工作,掀起了史无前列的培训学习浪潮。

按照公司"提升执行力、推进标准化"岗位培训的要求,我们积极开拓工作思路、完善培训制度,细化培训措施,夯实培训工作基础,制定员工素质对照标准,创建员工简明技术档案,把员工的培训状况、学习力纳入全过程的控制之中,按照分析培训需求,确立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方案评估、培训效果等步骤,强化全员岗位培训工作。

拓宽培训渠道,改善心智模式,实施全员品格提升训练,创新导师带徒,开展师徒互考,坚持班后总结,实施案例教学,开展月度抽考、季度三个区域同工种对抗赛,奖优罚劣、以考促学,以赛促学,注重培训效果,保证培训质量。对新进转岗员工实施强化培训,坚持每周不少于4小时业务培训,开展"一、三、六"考试考核,即对新进转岗员工满一个月进行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将退回原单位;三个月期满考试考核,不合格者由各单位领导进行个别谈话,六个月期满进行全面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将调离原岗位。

通过一系列培训方法措施的实施,从而形成了厂指导学、车间班组辅导学、员工个人主动学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从2004年底到现在,已举办各类学习班24期,培训职工1800余人次;车间培训15期,培训职工900人次;班组培训职工900人次;培训班组长50余人次。今年共有468人通过职业资格证书,51人取得技师、助理技师资格,有2人聘为莱钢首席技师。大规模、超常规的全员、全过程培训学习,使全厂员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了业务技能。满足了岗位生产要求,为热电厂全力以赴践行保供核心使命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发掘人力资源潜能

通过建立员工业绩考核考评制度、完善岗位动态管理和竞争上岗制度,健全新进转岗人员配置管理办法,形成了公开、公正、有序的竞争上岗、择优配置制度;加大对员工的考核力度,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年度考核,对学科带头人、优秀技术人才、技师实施每半年期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兑现技术津贴;对新进转岗人员依据"一、三、六"考试、考核,依据考核结果执行相应的效益工资标准。建立健全全员简明技术档案,把员工的学习力、执行力、工作态度等状况纳入全过程控制,增强了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激发了员工的进取精神。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确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开展薪酬分配状况调研,不断完善薪酬激励分配机制,加大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比重,加大效益工资的分配比例,在薪酬激励考核方面,创新工作方法,实行"重点"激励,对工作绩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下达表扬书,进行奖励;对工作造成失误或工作不力的单位下达批评书,严格考核,实现了对工作的有效控制。这种公开、公平的激励措施,极大推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员工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干劲更加十足。

导入企业文化理念,实施全员品格提升培训,打造优秀企业团队,实现热电人"精益保供、能动莱钢"的共同愿景。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实施,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活人力资源潜能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从而使生产经营稳定顺行,经济技术指标大幅提升,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企业的学习力、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出色的完成了精益保供任务。

四、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做好人力资源能力分析,持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结合年度岗效工资动态考核及公司岗位说明书的制定要求,积极做好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工作,不断进行定员优化,完善岗位动态管理办法,做好人力资源能力分析,着力做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

(二)深入推进岗位培训工作,做好人力资源开发

本着"不学则退,学以致用"的原则,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创新培训观念,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构建全员、全过程的学习体系,搭建"学习、交流、共享"平台,深入推进岗位培训工作,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对员工品格提升的训练,使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

(三)实施人才战略,激活人才资源

热加工实训总结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Dear_Jean”为你整理了这篇工程训练中心线上教学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工程训练中心线上教学总结

经过中心全体成员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工程训练所有训练项目的在线教学工作。教师出勤率100%,学生出勤率99.65%;教师授课精神饱满,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风良好,师生互动热烈;雨课堂、腾讯会议等平台运行较稳定;总体情况良好,阶段性成效显著。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与不辞劳苦、积极主动克服设备与操作等方面的困难的所有教师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尽心尽力,才保证网络教学的顺利开展。

数控车教学组中,张金玲与刘一鸣二位老师统筹整合各类资料,共同搭建起了数控车工程训练网络课程的基础框架,王永忠、王雪茹二位老师则主动承担了教学中的难点:G71指令讲解与实时答疑互动的关键环节,并积极参与了学生大作业的制定与设计环节。

数控铣教学组中,谭丽老师凭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王贯老师共同搭建起了数控铣工程训练网络课程的基础框架与总体授课流程,陈璐老师则积极筹备学生大作业的布置,同时主动克服设备与操作困难,反复进行作业点评环节的演练,并与谭丽老师配合,共同保障了对学生大作业的线下高效批改。

数控快走丝线切割教学组中,组长牛锁良老师统筹整体教学方案,查找、整合各类教学资料,制作授课PPT,反复演练授课过程,在教学组整体教学框架的制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李平、常虹二位老师也主动克服了设备和操作上的困难,不辞劳苦迎难而上,承担了学生大作业设计,协同教师答疑、慕课视频与讲解、实时交流答疑互动等重要教学环节,在快走丝线切割网络课程的启动中同样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南区基础教学部孙汝玮、徐雯雯、吴桐三位年轻老师承担了基础教学部网络授课的大量培训和辅导工作,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多次组织网络会议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热情的为大龄老教师服务。

热加工实训总结篇3

大家上午好!我是xxx。很荣幸省法院给予我参加本次“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演讲比赛的机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法官教育培训工作者也当有“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使命担当》。按照党中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当前全国上下正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作为法官培训学院的一名教职工,我想谈一谈在这场深刻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这一群体应有的使命担当。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法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人民法院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法院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司法理论研究、司法经验总结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官培训学院,虽不身处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但我们的工作质量却直接关系到一线法官能否及时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切实提高审判工作质量、有效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一系列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对此,我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作为法官培训学院的一名教职工,“我为群众办实事”,首先就是要立足本职工作,用心领会和把握上级制定的各项培训计划,以热心和热情服务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学员。“用心”,就是要学深、吃透、悟彻省法院对全省法官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的各项要求,将这些政策性、方向性、原则性的规定落实到培训计划实施的全过程。饱蘸感情的考量培训工作每一个细节,力求精益求精;“热心”,就是要发自内心、由里及外、真挚热情的服务于工作对象。热心是对所有管理性、服务性、保障性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源于对职业尊荣的认同,是群体职业操守、工作态度的集中体现。对法官教育培训工作者而言,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来自全省各级法院的法官或拟任法官,是从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来到学堂充电进修的神圣法律裁判者。为此,我们更要以饱满的热心和热情服务参训法官,将我们这一群体良好的职业操守及服务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他们,使其在日后的审判工作中,能够将热心服务理念实践于“司法为民”“我为群众办实事”之中。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一群体之于人民司法事业、服务审判工作大局的一项重要贡献。

作为法官培训学院的一名教职工,“我为群众办实事”,其次就是要做好学术研究,力争以扎实的科研成果,促进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科学开展。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法官培训学院加强学术研究,既是为了保障法官培训工作的质量,也是为了通过学术研究不断凝聚司法智慧。一谈到学术研究,总觉得它专属学界,对于以执法办案为第一要务的法院,谈论学术研究总觉得不合时宜。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学术研究同样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司法实务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法院系统的科研工作,研究旨趣要更加贴近司法实际问题,注重提出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为此,我们更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在培训工作之余专心科研调研,努力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全省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提供应有的智识支持。

热加工实训总结篇4

企业对培训的重视、培训机构的兴起以及培训市场的火爆都已经成为推动培训行业发展的动力。信息的通达、通讯的便捷、交流的频繁以及培训教材以排山倒海式的上市,也为培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因素好似一股“热带旋风”从海外登录后席卷了中国的培训市场。

无怪乎在国内企业中不难发现,企业的培训往往是眼睛跟着潮流走的:现在MBA时髦,企业就鼓励员工去上MBA班,个人也纷纷热衷于接受MBA教育;ERP很热,就办一个ERP培训班;报纸舆论都在讲人力资源管理,那就开人力资源高级经理研修班……。在这种为培训叫好的泡沫似的“火热背后”,其结果却是:企业在培训方面钱是花了不少,但效果却不理想,使企业的培训陷入一个个陷阱和误区,培训俨然成为了“雷声大、雨点小”叫好不卖座的行当。

有了一次次失败的培训经历后,企业不再狂热于培训,理性了下来,培训市场也冷了许多。而许多企业的做法却是对培训不再进行重视和投入,有些企业即便投入了一些,在企业总销售额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微乎其微的。而造成培训这种叫好不卖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企业的管理者他们发现了如下几个问题:

1、培训的课堂热闹,花了时间,学员接受培训后行为没有什么改变,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培训很令他们失望。

2、培训部门不专业,培训机构和培训师不负责。企业内部的相关培训人没有接受过好的培训,没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表象上认为培训部门就是能讲几门课就可以了。培训机构和培训师不仅从无论课程内容,还是讲师表现,对公司和业务没有什么帮助,自己参训后有“感觉糟糕”的体验。

3、将培训看成是福利。如果将培训看成是福利,培训的制度就会变成一严、二松、三推倒、四重来,培训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

4、负责培训者或人力资源工作者,没有去想办法影响企业的管理者,使他们能够真正地去支持培训工作。

5、经过培训后,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受训员工对知识和自我实现的追求更高,容易产生更换工作环境、离职和跳槽的状况。如果人才流失,他所流向的企业大多数都是本企业的竞争对手,由于对本企业所掌握的“情报”和新知识技能的应用,这对本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企业和管理者认为培训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培训作为一种让企业人员接受后天学习机会的再教育行为,应当是培训双方达成双赢效果的。但我们不排除企业培训的盲目和跟风,难以剔除培训教材、培训机构和培训师的鱼目混珠。但更多的却是企业在有培训需求时,要时刻擦亮眼睛,更多了解企业自身的培训需求和外部培训机构及培训师的实力、背景及效果。而要改变培训这种叫好不卖座的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全面客观地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培训需求信息包括两个方面,即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个人信息。企业的培训必须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的,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情况,如员工的知识技能现状、兴趣爱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等,只有同时兼顾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实际情况,才能使培训成功。

2、培训内容要“适用”,一定要跟企业的战略和员工的岗位要求结合;培训是紧跟着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及员工的岗位需要走的。企业负责培训的人员在选择培训内容是要根据不同的层级、不同的员工而选用不同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教材。同时这些内容必须要符合企业中、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符合企业文化与员工认知的需求。要把课程变成项目,不要简简单单的做课程,要内外结合,一定要总裁或者董事长进行第一讲,分阶段进行,持续强化。

3、制定与实施周密的培训计划有助于企业有条不紊地开展培训,提高培训效益。有一份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国内真正有系统培训计划的企业还不足50%,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对培训缺乏计划概念,这对培训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为此,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的总体计划,考虑企业的培训需求与可能,确定企业培训的总体目标,并将其分解成若干分目标,再根据分目标的要求,制定培训项目计划,分别轻重缓急,配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确保计划的贯彻与落实。

4、学员要“会用”,只有会用才能最终用于工作实践中。在这个环节,需要投入时间来让学员练习和实践作保证。“知”和“行”完全是两回事,理解认同甚至很兴奋都只能算“知”,只有应用才是行。就像烧开水一样,如果只烧到99度,即使差1度还不能称作开水,喝下去同样会闹肚子。有一些培训就像放电影一样,一两百号学员,老师只有讲课,没有什么互动,更谈不上练习和实践了。

5、不能随意压缩培训课程内容与时间。而很多企业的培训经理往往对老师说:“能不能将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半个小时讲完?”当然可以,但只能是一个选择快进!试想,当一部时间为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大片,半个小时的时间就被播放完了,事实上是找不到真正的“受训”后感觉的。

对培训来说,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保证,是学不会的,学到的只是“知道”而非“掌握”,结果是学员是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一上手就只有两个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往往是“讲者激动、听者感动、下来后就是不动”。

6、将培训的成果进行有效合理的转化。如果说培训没有用,那只有一个原因,培训没有去用。企业实施培训,当然是希望受训员工能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去。再好的培训如果不去应用,就是对培训投资最大的浪费!但有研究表明通常只有10%的所学被转移到工作中。可见,作好培训转化工作对于提高培训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适用、会用、应用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的交集,才能构成一个有用的培训。

所以很多时候,在公司人力资源决策会上,或者整个公司战略决策会上,人力资源部或培训经理,往往是被缺席审判的对象。最后总结来总结去,就变成培训变成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培训工作如果做得不好,就会“认认真真走形式,辛辛苦苦挨批评”。

热加工实训总结篇5

根据总行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分行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制定工作计划,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加大培训力度,制定了《2005年**分行教育培训计划》。并以全面落实人民银行人才兴行的发展战略为方向,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大各类培训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2005年我分行全辖共举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758个,培训48889学时,参训人员15498人次,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一、大力开展党校培训轮训工作。

**分行党校通过举办党校主体班,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依托地方资源、突出央行特色、改进教学管理、提高培训效果”的党校办学思路,提高了分行党校的整体工作水平。

按照总行党校全年工作部署,制定《**分行党校2005年度培训计划》,按计划分别于三月下旬和五月下旬举办了第二、三期**分行党校主体班,共对98名近两年新提拔的副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40天的脱产理论培训。学员经过理论辅导、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讲座、实地考察等不同阶段的学习,回到单位后,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情况撰写了调研论文,分行党校对第二、三期党校主体班调研课题及学员论文进行评估,学员们完成了专题调研报告7篇,毕业论文98篇,经分行党校组织的专家审阅,推荐优秀论文42篇,论文优秀率为43%,理论课考试优秀率达94%。通过接受党校教育,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理论素质和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加强对辖内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业务培训。

1、举办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培训班。

根据辖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需要,按照分行党委的要求,我们于8月中下旬在北戴河举办了一期**分行辖区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培训班,此次培训班共有77名学员参加培训,其中包括**分行党委组织部、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党委班子成员13人、辖区32个地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及机关党委书记64人。培训班采取专家辅导、观看讲座录像、集中自学等方式,针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关内容进行培训,并在学习结束前组织全体学员参加了以《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开卷考试。

2、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业务培训。

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在4月,推荐分行机关和省会中心支行12名行领导,分2期参加总行组织的副厅局级分支行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二是在5-6月,推荐32名地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分3期参加总行举办的中心支行行长业务培训班;三是在3-5月,推荐38名县支行行长参加总行举办的第五、六期县支行行长培训班;四是于4月初至6月末在保定金专分三期举办了县支行副职培训班,组织辖内240名县支行副行长、纪检组长针对中央银行新业务、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金融服务、金融会计管理与财务分析、金融法规、金融改革热点问题、领导科学等内容进行脱产学习。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结合各地实际工作撰写结业论文,并对240篇论文进行打分评优。

三、在大力开展辖内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同时,开展各类专项业务培训

1、按照总行统一规划,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各项相关工作。

为了进一步在辖内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宣传动员工作,促进**分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规范顺利进行。我们一是在辖区征求《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和考核实施细则》(讨论稿)的意见,整理上报总行;二是制定《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三年规划及考核实施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岗位任职资格考核实施办法》等若干办法,推动辖区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在全辖发放并统计岗位任职资格与电大学历续读项目问卷;四是推荐机关及辖区干部参加任职资格培训考试法律科目的师资培训班;五是按照总行要求,在辖内证订新出版的岗位任职资格公共科目培训教材并组织学习。

2、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

在2004年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的成功基础上,我们在9月下旬和10月下旬,分别在太原和石家庄举办了国库业务培训班和金融稳定业务培训班,期间邀请总行业务司局和分行有关处室领导,通过讲座和研讨的方式,针对新业务以及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163名辖内业务干部进行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3、根据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需要,抓好辖区业务骨干的前沿性金融理论培训。

按照总、分行培训规划,做好辖内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推荐28名辖内干部参加总行全年举办的各类专项业务培训班、研讨会;二是突出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根据年初培训计划,经请示总行同意,2月在**财经学院开办了第二期在职干部攻读金融硕士学位的专业课程进修班,共有50名干部参加。截至目前,第一期进修班50名学员已全部结业,有5名学员提前通过了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10名学员通过了统考的单科考试,第二期进修班也已经完成了两个学期,6门课程的学习。

4、举办大型理论业务讲座。

按照年初培训计划,我们在全年邀请总行有关领导和其他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对机关副处以上干部和机关全员进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公文处理与写作、影响宏观货币政策因素、征信业务等8个专题,15次讲座。通过开展讲座,加强了理论学习、更新了业务知识、开拓了工作新思路。

四、开展高层次培训,培养复合型、研究型人才。

1、积极推荐干部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培训。

热加工实训总结篇6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研修的重要性

为做好暑期语数外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研修管理。

1、抓研修前准备工作。为确保所有研修学员顺利进入研修状态,我校组织开好管理人员会、指导教师会、参训教师动员会,明确要求,同时要求网管人员在假期内熟悉操作规程、做好网络调试等,做实做细研修前准备工作。

2、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要做到两个“结合”:远程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研修培训和平时教学相结合。针对培训中可能出现的部分老师只重视关注度,忽视作业质量的现象,学校召开了指导教师会议,要求各学科明确研修目的,在推出精品作业上下工夫,确保教师有所学必有所得。

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三个制度:一是责任制度,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培训的全面工作,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直接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考勤制度,要求考勤人员认真做好考勤记录,研修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按正常上班对待,不得迟到、早退、旷班;三是考评制度,学校制定了量化考核措施,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专家交流,给教师思想的洗礼

教师认真研修,热情高涨。每天早早来到计算机室,坐在电脑前看视频、做作业、发评论,该休息了还迟迟不肯离去。室内空气燥热,可是老师们不叫苦,不喊累,为期10天的研修无一人旷班、迟到早退,老师们都想抓住这次很好的提高充电机会,好好学习,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视频里专家们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理论水平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报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给予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老师们普遍认为每一次的专家报告对每一位培训的教师都是思想的洗礼、灵魂的撞击、理论的引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艺术、实践经验对我们教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线教师的现场讲课也给老师们很多的启迪,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他们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艺术,对教育教学细致地研究,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了榜样。

三、收获希望,让培训教师受益匪浅

这次全员培训活动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方式便捷实用,实效性强,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全体学员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参与培训,主动学习,勤于总结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达到了预期目的。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收获很大,每每听完专家的讨论点评,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次面对面讨论,都是一次真诚的交流;每次作业,都是新的感悟与思考,全体参训学员都对模块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新学期的选课走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暑期,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组织开展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部分教师参加的为期10天的新课程专题培训。为组织好此次培训,多次进行调研,了解学校硬件设施和网络条件,确定富国中学等11处作为语文、数学、英语教师集中研修点。 7月20日各研修点专门召开了筹备会议,对集中研修的内容、模式、时间、开课条件作了详细说明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顺利启动培训,组织语数英98名教师于7月26日下午2:00在各自培训点报到,特组建了班委会,组织教师们对网络平台进行登录测试,确保每一位研修学员按时顺利登录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研修期间编排了巡查日程,由教研室、师训科全体同志组成的巡查组每天进行巡查指导,并提出指导意见。分科驻点跟踪辅导,各集中研修学习点都设置了各科班主任全程进行班级服务与管理,实施一天四点名制度,并对出勤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间,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能够认真观看视频、浏览资源、提交作业,积极参加在线研讨,每天集中学习6个多小时。经培训点负责人、班主任和全体学员共同评选,评出了26名同志为优秀学员,由教委颁发证书予以表彰。对于非全勤学员全市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学校将学员考勤情况纳入下一学年的年度考核之中,凡迟到(早退)达二次以上、事假达一天以上、病假达二天以上或旷课半天以上的学员其全部午餐补助费学校不予报销。

通过2011年语数外三科培训,各科教师知识面加宽,与专家交流及时的解决教学中的疑惑,极大地促进了我办中学的教育教学。

四、几点建议

1、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培训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常态。

2、拓展研修平台效能。研修平台不能仅仅用于暑期培训,放大其功效,用于日常教学教研,可以通过累计积分、增加教师学分等措施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热加工实训总结篇7

培训是一个人主要的知识来源,因为它不仅让我们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们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以下是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个人培训学习总结范文1:

XXXX年7月5日到7月8日,我有幸参加榆次区教育局组织的培训,本次培训是由晋中学院院长赵介平及其带领的专家团队进行培训的。三天半的培训,不仅让我领略了大师的风采,更重要的是让我感受多多,收获多多,让我对阅读教学有了更准确更深刻的认识。

心得第一句话——“朗诵与朗读是不一样的”,赵介平老师一开口就不同寻常,他让我第一次明确了朗诵与朗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朗读是朗诵的第一步,是脱离书本的实践活动,需要手势、眼神、姿态的配合。朗诵是心理的调整与情感的酝酿,在深入理解作者的想法,细读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把自己设想成作者的化身,用自己的嘴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是对文章进行二度创作,自己要变成抒情主人公。

心得第二句话——“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这是我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从农村长大,我的语音不太标准,如后鼻音一直发不到位,一些复韵母一直口型变化不明显;在有感情朗诵课文方面更是不足,每逢指导学生朗诵时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学生只能是爱莫能助。在课上赵老师不仅细致耐心地讲朗诵的理论知识,还教给我们许多朗诵的技能技巧,比如如何找重音,如何处理停顿与停连,如何处理音变等等。他一遍一遍给我们示范,一次一次的为我们纠正,让我们在不同理解、不同表达(朗诵)的过程中领会朗读的技巧——要“读出韵脚,读出音步,读出意思,读出言语关系,读出意境”。坐在他的课堂上,周身被琅琅书声包围,我真正感受到了语文之美。

心得第三句话——“教师要传道授业”,在培训结束后我对自己的朗诵有了信心,目前我区正在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我想我应该把此次活动中学到的朗读技能技巧教给学生,学生通过这种训练既可以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诵读水平,又可以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培养人文情怀、人文精神,提升人的文化修养,这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我们何乐不为呢?感谢区教委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将带着对诵读的一贯热情,将所学带入日常工作,发挥最大效能。

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们大家一直都被感动着,一直都被吸引着。酷暑难耐,身兼数职的赵院长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为我们作课,他用那富有磁性的标准的男中音深深地吸引着在场的所有人,我忘不了赵院长平易近人的步步引领,忘不了辅导老师的耐心指导,忘不了我们一起学习的热闹场面,此次培训真乃“不虚此行”!

个人培训学习总结范文2:

转眼间培训班的课程已经接近结束,经过十一天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无论是从党校到复旦,从听课到交谈,还是从所听到所闻,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许多不可言语表达的收获。加之与来自不同县市区、不同工作岗位的同学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这些天的几点体会:

一、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

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我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既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十八大精神,让我强化了服务大局的意识,同时让我更清晰更全面地看到了加快乡镇政府职能有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意义。

总的来说,各位老师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授课解惑,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二、不同地域的学习,开阔了视野

这一次培训给了我们接受高端教育的机会,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打开了思路,不仅对本地本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开放先进的城市、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复旦、同济大学教授的五堂课,让我们站在了更高的台阶上重新地认识、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样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我们的工作,看待我们的缺点和不足。

昆山一天的考察让我有很大的感触——一个地方的发展如此惊人。当我们感叹她现在的发展成果时,我们更应想到当初为了现在的成果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我们不认同“人有多大胆,有多大产”,但一味的甘于落后、甘于现状是绝不能有现在全新的现代化的昆山。 对宝钢的参观,让我们感受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生命力和自身文化。更认识到一个企业并非一开始就是大企业、强企业,而都是要从小从弱做起来的,坚强的毅力、创新的思维和团结的合作是每个企业做强作大的前提。通过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的了解,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不能一直梦想着晋升、提拔,而是要在精神上更高。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或布满荆棘的,所以我们要一颗健康、乐观的心来看待人生路上所有的酸甜苦辣,只有这样才能赢来美好的明天和辉煌的未来。

三、案例的分析,警惕了自我

培训第二天陈淑英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具体的吻合我们当前身份的虚拟人物——章明,通过 “„夹缝‟中的年轻副镇长”这个故事,让我们认识了公章明,并为他惋惜,同时更提醒了我们自己。章明本身业务素质、政治素质有很高,但是缺乏组织协调能力,有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这样两个致命的缺点让他在工作上寸步难行。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认清问题的本质所在,也让我们看到章明的同时看看自己。给别人找问题的时候比较容易,但给自己找问题的时候往往比较难,所以老师让我们通过查找别人问题的方式来提醒自己不要犯类似的错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之一。事例也告诉我们没有好的上下级关系、群众关系,最终会导致工作无法开展,所以我们要着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理好各种关系,在阳光心态下工作。

四、前辈的座谈,找准了差距

在诸城市的考察,让我学到了很多,无论是城市的变化、社区的建设还是两位乡镇党委书记的讲话,都让我受益匪浅。

在与两位乡镇党委书记的座谈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如何在平日的工作和生活中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如何处理工作中棘手的复杂的问题等等。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相比之下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当然找出差距并非要生搬硬套别人工作的方式方法,而是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方法。

结合这几天老师所讲的内容,总结出了干好工作应具备的六种能力:一是科学决策能力,就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间变化的形势要有善于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二是贯彻执行能力,就是面对问题能

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与计划,贯彻下去并做到全面准确、得当有力;三是综合协调能力,就是在工作中能把握大局、权衡协调、统筹兼顾;四是组织管理能力,就是善于社会交往,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组织得当;五是开拓创新能力,就是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旧有的经验基础上大胆尝试,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六是学习实践能力,就是每个人要把学习当成是毕生的任务。要想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那么必须具备这六个能力,因为作为新世纪的干部人才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科学的进步。

这次培训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参观考察,使师生互动还是所见所闻,都让我从没个角度获得了知识,感谢组织部给了我们年轻干部这次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今后,我将尽自己所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保证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纪律上、工作责任上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一份做人的真诚和爱心、一份政治责任完成好组织交给的每一项工作。如上是我对这次培训学习的己点肤浅的心得,如有不当请领导批评指正。

个人培训学习总结范文3:

为了进一步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水平,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型人才。根据公司年初安排,研究商议,现就我科于20XX年8月27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织生产一线人员在公司会议室,进行了软水化验及服务礼仪等业务培训。培训内容软水处理及常见各类故障的分析处理、收费员服务礼仪培训等。现就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分工明确,合理按排。

我科为组织好此次业务培训工作,为确保此次业务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特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为贺大权书记担任,副组长为工会主席罗玮同志担任,成员为公司各分管领导。下设办公室,由我生产科科长蔡小军同志担任。由于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本次培训工作圆满完成,取得了好的成绩和效果。

二、各岗位职工学习气氛浓厚,学习热情高。

本次培训各岗位职工一改往年走过场的态度,本着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态度。课堂上职工积极发言,向老师提问,认真记学习笔记。有新的知识点,都不断的主动向培训老师提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志由于记忆力、理解力的差距,甚至一次两次,不厌其烦的向老师提问,直到自己完全理解后,然后做好笔记。这充分表现了学员们积极认真的态度。

三、严格考核,确保培训成绩真实有效。

学习结束,组织统一考试,本次两项培训都采取笔试以及实际演练两项考核,在软水化验培训中,职工们亲自动手,积极学习的结果,使得在实际操作考核中个个都能熟练掌握,培训合格率达100%,在理论考试中,关于培训中的内容,基本都能达到要求,成绩均为优异。服务礼仪及服务规范培训,在学习课件中,培训老师带领大家模拟操作,模拟场景要求两个学员互相交换角色进行训练,每个职工都亲自参与,大大提高了职工积极主动的能力。通过严格考核,所有职工培训的合格率达96%以上。

热加工实训总结篇8

2008年建厂初期,乌鲁木齐热电厂的生产主力军由来自苇湖梁电厂分流来100人,其中包括多经非生产岗位人员60人,其余40人中20名在生产主机岗位,剩下20人在生产辅助岗位。加之同年分配来80名应届毕业大学生组成,无论是立足企业的长远发展还是面对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全员素质的提升都迫在眉睫。

融汇企业精神,实现人才成长通道

近年来,中国五大发电公司先后进驻新疆,并且开发建设了多个火电项目,为新疆发电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但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背后,是大批电力人才的缺乏,这就迫切需要迅速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电力人才,以满足电厂发展的需要。乌热电厂远观这一形势的发展,在2011年初,本着“成就每一个人”的企业精神,为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促进生产运行人员岗位技能和整体素质的快速提升,满足企业安全生产、持续性发展的需要,积极创新培训手段,结合培训工作实际、企业员工特点,结合薪酬激励机制,在该厂发电运行部即“每月一考”、“每班5分钟,人人当老师”、“仿真机比武”、“事故大演练”等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又开展了“创建星级值班员”活动。

乌热电厂全厂集控炉、机、电专业及辅控燃、化灰专业,共108人,岗位都是固定。4个班长、8个主值。岗位一般不会变动,也就意味着在一个岗位上工作3年、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势必会造成人员思想的波动。热电厂发电运行部,在不断探索中发现了这一问题的存在,通过不断研究、深入基层和针对现场实际情况的了解,开展了“创建星级值班员”活动。通过“创建星级值班员”活动的开展,畅通了人才成长通道,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更高的岗位级别,得到更多的晋升机会,提高自身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使人才在没有空余岗位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成才和上升的空间,从而激发员工学习业务技术、苦练岗位基本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热情,进一步巩固全能岗位培训的成果,提高运行人员独立操作及事故应变和处理能力,全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控、辅控全能值班员。

形式新颖多样,实现动态管理考核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乌热电厂《发电岗位星级员工动态管理》,星级值班员评定每半年举行一次,实行动态管理考评,评定依据为员工半年综合测评成绩。正所谓“学好了上,学不好就下”,所有运行人员晋星都不受岗位限制,集控、辅控运行岗位均按十星级划分,基础星级最低为一星级,最高为十星级。集控星级为金色,巡操基础星级为一星,副值基础星级为四星,主值基础星级为七星;辅控星级为银色,值班员的基础星级一星,主值基础星级为四星,班长基础星级为七星。参加星级员工评定的人员,晋星期间必须完成发电运行部年度培训计划内容和部门规定的专业学习内容,从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仿真机培训、现场考问等多个层面进行考评,结合“每月一考”、“人人当老师,每班5分钟”、“每月事故演练”、“仿真机技术比武”等,分别对集、辅控人员能否完成锅机电、燃化灰专业的日常独立操作、事故处理进行测评,判断能否晋星。

“发电岗位星级员工动态管理”活动一经全面开展,班前班后惊喜的发现——身边问问题的同事多了、翻规程的同事多了、跑现场的次数也多了……一个月一度的考试、专工的现场考问,就像是在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阶梯,块块青砖砌地平平稳稳。半年学习期满后,综合测评成绩高于85分者,具备晋星资格,并进入下一专业学习;综合测评成绩在70分—85分者,保持原岗位星级,继续原专业学习;综合测评成绩低于70分者在原岗位基础星级上下调一星,继续本专业学习。同一岗位星级最高的人员优先推荐晋升更高一级岗位。达到晋升岗位对应的星级及培训积分时,如没有空缺岗位,推荐成为所晋升岗位的备员,当岗位空缺时,直接推荐上岗。每次评定晋星人员比例控制在15%范围内,80%的人员保持原岗位星级,5%的人员降星。员工评星结果需经厂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厂长办公会审议结果,对晋星和降星人员按相应的系数发放绩效奖。以此激发员工学习业务技术、苦练岗位真功的主动性、创造性。一时间全厂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培训意识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思想高度重视,实现“公平、公正、公开”

乌热电厂一直以紧抓员工基础培训为首要工作,在培训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此次《发电岗位职工星级员工动态管理》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即刻便成立以厂长为组长、生产副厂长为副组长、人力资源部主任、教育培训主管、发电运行部主任、副主任、各专业专工为成员的星级员工评定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星级员工评定全过程的监督、指导,审查,最终确认评定结果,并经厂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发电岗位职工星级员工动态管理》中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坚决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星级员工评定领导小组成员中,发电运行部负责制定发电岗位职工星级员工动态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培训内容及细则并加以实施,并做好员工星级评定期间日常培训内容的制定、组织各类考试、阅卷、考试成绩及培训积分的统计、上报等工作。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对员工评星期间培训全过程进行监督、审核,对发电运行部上报的员工考试成绩、评定意见等进行审核、备案,提交厂长办公会列入议事议程,全程进行监督,将“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贯穿全程。最后员工评星结果需经厂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由此看出,该厂对促进生产运行人员岗位技能和整体素质快速提升的高度重视,该厂深刻认识到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电力人才,是满足电厂发展的迫切需要。

做细评定内容,实现由点到面的结合

发电岗位职工星级员工动态管理以员工晋星期间的各类考试综合测评成绩为依据。其中各类考试包括月度考试、晋星理论考试、仿真机考试、岗位实际操作、现场考问等。晋星期间,每月出各专业学习计划,员工月度考试以培训计划内容为主,集控、辅控晋星理论考试包括炉、机、电和燃化灰三个专业内容,仿真机、实际操作考试为本岗位所学专业内容。

由发电运行部炉、机、电专工每月对集控主值、副值、巡操分别进行出题考试,燃、化专工每月对辅控班长、主值、值班员分别进行出题考试。考试试题理论部分从试题题库内随机抽取专业考题,仿真机部分为必考题和随机抽取考题。实际操作由部门各专业专工组织,设专业评审人员测评。

晋星期间的各类考试均由发电运行部负责组织,人力资源部全过程监督、审查。考试一般安排在每月25日后进行,15日内所有考试必须全部结束。考试阅卷工作由发电运行部负责,并将考试成绩在考试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上报人力资源部教育培训主管审查后予以公布。因各种原因3次未参加月度考试者,则取消该阶段晋星评比资格。

员工无论是否具备晋星评比资格,都必须参加部门每月组织的各类考试,综合测评成绩达不到70分者降一星。星级值班员评定工作的开展,调动了一线员工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更加具体化,全体员工比学赶帮超热情高涨、全厂上下创争氛围浓厚。

奖惩多元化,“经济、安全、发展”多位一体

乌热电厂针对实际情况,以保障机组安全、稳定、经济的前提下,对做出突出成绩的给与奖励或优先晋级,对工作中安全存在失误等给以处罚和降星处理,还结合经济指标的评比,使全员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节能降耗、等全方位看问题,大大提高了全员素质,落实了创建“星级值班员”的实质。

《发电岗位职工星级员工动态管理》中指出参加华电集团、新疆公司及厂级专业技能大赛、技术比赛获奖的员工,在星级评定时给予一定的奖励。集团公司级一等奖晋升一星,二等奖综合测评成绩加3分,三等奖综合测评成绩加2分;新疆公司级一等奖综合测评成绩加3分,二等奖综合测评成绩加2分,等奖综合测评成绩加1分;厂级技术比武、知识竞赛,获技术能手综合测评成绩加3分,一等奖综合测评成绩加2分,二等奖综合测评成绩加1分。

评星期间员工若为人为异常、障碍责任人,予以综合测评总成绩减分或取消评星资格。异常综合测评成绩减1分/次,二类障碍综合测评成绩减4分/次,一类障碍综合测评成绩减8分/次,半年内发生2次一类障碍,取消评星资格。

创新培训模式,结出丰硕成果

随着第一批星级值班员的诞生和全厂上下高涨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氛围,标志着“星级值班员”的评定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集团公司领导也对乌热电厂这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已有7名员工成功晋星,成为了全厂员工学习的楷模。培训是企业积累人力资本、赢得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资源的重要手段。而“星级值班员”的评定作为这种新颖培训模式得到了员工的普遍认同,大家在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虚心请教,工作之余不断充电,掀起了空前的学习高潮,进一步巩固全能岗位培训的成果,提高运行人员独立操作和事故处理能力,全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控、辅控全能,全体员工比学赶帮超热情高涨、全厂上下创争氛围浓厚。

热加工实训总结篇9

一、实施“三个一工程”,打造健身气功活动品牌

一是领导重视树品牌。中科院体协领导高度重视“一行一品”建设工作,专门召开常务理事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工作。针对科学院系统职工文化层次高,年龄结构跨度大,普遍喜静不喜动的特点,结合原有职工体育健身项目,经反复实践,确定把健身气功、太极拳和广播体操作为中科院全民健身品牌项目,要求在全系统广泛开展,力争每位职工掌握一种健身方法。为抓好工作落实,中科院体协拟定了专门工作方案上报总局群体司,下发院属各单位。各单位高度重视,将“一行一品”活动列入体协工作计划,给予经费保障。由于落实工作抓得到位,中科院所属单位在较短时间内就行动起来,逐步掀起全系统全民健身的新热潮。

二是突出重点促推广。中科院体协之所以选定健身气功作为品牌项目,主要考虑健身气功是一个身心并重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健身效果比较明显,十分适宜知识分子习练。为了取得推广工作的实效,中科院体协对总局推广的健身气功功法进行比较,选定八段锦和易筋经作为重点项目在全系统推介。由于这两种功法各具特色,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职工热烈响应。微电子所在工间操时间开展八段锦全员锻炼坚持5年之久;北京地区32个研究所共同组织易筋经功法培训。各基层单位普遍以实验室或处室为单位集中教授两种功法,职工习练后都反映身体机能得到很大改观。

三是点面结合抓普及。如何形成有效的推广组织模式是健身气功能否快速普及的关键。在这方面中科院体协主要是依托基层体协组织抓推广,建立健身气功活动站点,发动组织职工每周固定时间,在积极分子和骨干带动下,开展以健身气功和太极拳为主的健身活动。除了面上动员外,还重点抓了微电子所、过程工程所、电子所、合肥物质院和天文台等17家基层单位的推广普及工作,形成叫得响、推得开的鲜活经验,带动影响其它单位开展健身气功习练活动。

二、加强骨干培训,提供推广普及组织保障

教学骨干是推广普及健身气功的火种和尖兵。抓好骨干培训是推广健身气功的先决条件。从2006年至今的7年问,中科院共举办9期全国性及京区健身气功骨干培训班,培训教学骨干1200多人次。各基层单位也通过多种途径积极组织健身气功骨干培训,为推广普及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精心组织重落实。为了办好骨干培训班,中科院体协安排了专门经费,提供教材、室内场地和高水平教练。从培训方案的策划到具体实施,体协负责人都亲自到场指导。每期骨干培训都要求教学深入浅出,示范规范到位,助教站台领操,主讲辅导纠正,确保取得好的效果。

二是分步推进抓培训。中科院所属单位分布全国,数量众多,对健身气功认识也不尽相同。为了打开工作局面,中科院体协采取了先个别试点,后区域推广,再全系统推进的分步策略。先是于2006年6月组织新疆分院举办第一期八段锦骨干培训班,实现点上的突破。2007年中科院体协举办了北京分院、长春分院、沈阳分院、上海分院、南京分院、广州分院、西安分院、成都分院等8省市共54个科研院所八段锦骨干培训班,实现了区域突破。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去年中科院体协在四川成都举办了全院职工健身气功暨第九套广播体操骨干培训班,来自全院109个单位,共229名骨干参加了易筋经的培训考核,实现了全系统的突破。

三是激发兴趣求质量。这些年的工作实践证明,高水平师资能够有效激发学员热情,进而吸引更多人群投入健身气功锻炼。为此,无论是体协组织的培训还是各会员单位的培训,中科院体协都联系总局气功中心寻求高水平教师任教,中科院体协还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北京市举办的健身气功讲座、培训活动,并把教学骨干纳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序列,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工作热情。由于培训质量有了保障,健身气功在中科院得到较快普及,为掀起职工体育健身新高潮,塑造浓厚的职工体育氛围,助力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借力大型展示活动,营造推广普及工作氛围

为了有一个好的工作氛围,中科院体协把参加大型展示活动作为宣传普及健身气功的重要渠道。2007年组织京区各研究所近800人在“中央国家机关运动会”上表演健身气功;2009年组织京区各单位约200人,参加在鸟巢举办的“全民健身日”万人健身气功表演活动;2009年中国科技大学校运会开幕式组织了400人的八段锦表演;2010年长春分院职工运动会组织了200人的八段锦表演;2010年在“第三届《科学杯》太极拳比赛”开幕式上组织各参赛队150人表演健身气功;2012年组织院体协260人在首届中科院“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上表演健身气功・易筋经。这些大型展示活动,示范性强、训练要求严格,不仅对参加人员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对选拔培养骨干有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大型活动宣传力度大,气氛热烈,中科院体协的展示方队动作端庄,整齐划一,场面壮观,给在场领导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曾受到中央国家机关领导表扬,为在全院推广健身气功创造了条件。

四、发挥竞赛杠杆作用,巩固推广普及工作成果

热加工实训总结篇10

**县地处**省东南部,南与越南接壤,东与广西毗邻,国道323线和衡昆高速公路贯穿县境,是**通往广西、广东等沿海开放地区的“东大门”和“出海口”,全县国土面积5352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0万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风情浓郁的民族地区、资源较为丰富的热区和区位良好的边疆地区。“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是指**有着光辉而悠久的革命斗争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红七军就在**开辟了以“七村九弄”为中心的滇黔桂革命根据地,被中央确定为全国一类革命老区县。建国后,**长期处于支前参战一线,为捍卫祖国尊严和领土完整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镇沙仁寨“87个人78条腿”成为边境各族人民遭受战争创伤的历史见证。“风情浓郁的民族地区”是指境内居住着壮、汉、苗、瑶、彝、仡佬6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6.4%,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壮族风情尤为浓郁,设在**县城的**州壮剧团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壮剧团之一。2006年,在剥隘镇发现的壮族坡芽歌书,填补了壮族没有古老文字的空白。民族风俗、民族服饰等都保存着原生态的风格和特色,民族风情魅力十足,旅游开发价值大。“资源较为丰富的热区”是指全县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境内盛产八角和茶叶,矿产和水利资源丰富,已发现和初步探明20多个矿种,可开发利用河流20余条,可供发电超过21万千瓦。“区位良好的边疆地区”是指**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75公里,县城距部级**口岸70公里,距广西百色火车站120公里、北海港600公里,防城港500公里,是全省唯一一个既沿边又紧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县份和唯一一个处在泛珠三角合作区域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交叉点的县份,衡昆高速公路、南昆铁路新线和**港的相继建设投入使用,将使**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2007年,全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4元。

二、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成效及主要做法

2005年我县被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团中央确定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重点县,并下达了2000人的培训任务后,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农业产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共建成项目培训基地7个,举办重点班2个、普通班48个,开展培训150场(次),有2万余人(次)受训,培训农民核心户2000人;深入项目区播放科技电影108场(次),专题授课70场(次),发放教材7500余套、科技明白纸1.3万余张、科技光盘150套、绿色证书2000本,编排播放新型农民培训壮语快板和山歌20段,制作发行壮语山歌光盘1500碟。通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农村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市场竞争意识,大部分参加培训的群众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中,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对加快发展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健全机构,落实责任。为确保项目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我县及时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财政、畜牧、团县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具体负责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方案的制定、培训及技术人员的组织调配和项目实施的管理、跟踪调查等。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具体的工作职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单位协同抓的良好工作局面。同时,县政府还与实施单位、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确保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师资,优化教材。一是加强师资建设。积极整合人力资源,从县属各专业站所、乡(镇)农技站和畜牧兽医站聘请了70名专业素质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农业科技人员做专兼职教师,其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有45人,占教师总数的64.3%,确保了师资力量。同时,建立了专兼职教师资料库,对从事培训的教师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师资素质和业务水平。并先后选派了14位骨干教师到**参加瑞技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举办的兽医临床研讨会,为提高培训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制定实用培训教材。我县结合实际,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统一编制了《农作物栽培技术》、《经济作物栽培技术》、《主要水果病虫害防治技术》、《蔬菜栽培实用技术》、《畜牧兽医实用技术》、《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旱育抛秧技术》、《马铃薯栽培技术》等8套乡土教材和实用技术手册7500册;同时还向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订购了《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图谱》、《茶叶加工及防治病虫害技术》、《中国蔬菜病虫害原色图谱》、《猪鸡的养殖技术》等科技光盘14个类别108套,分发到各乡镇农技站、畜牧兽医站及培训点,使培训形式更加贴近实际、通俗易懂,提高了培训效果。

(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我县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地理气候差异特点,划分为两个片区开展培训,以冬早马铃薯、杂交玉米、茶叶等农作物和养殖业为主要内容。一是新华镇、板仑乡、归朝镇、洞波乡、那能乡等低热河谷区,重点培育商品粮、南洋椒、冬早马铃薯、热果等基地,主要以《冬季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畜牧兽医实用技术》为重点科目,辅助科目有《水稻和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秧抛秧技术》、《经济作物栽培技术》、《主要水果病虫害防治技术》、《蔬菜栽培实用技术》、《牛冻精改良》等9个专业培训内容,开设33个教学班,培训核心农户1375户,辐射带动1.4万人。二是里达镇、木央镇、**镇等冷凉山区,重点发展畜牧业和茶叶、夏秋蔬菜、梨、花椒等经济作物,主要以《茶叶栽培实用技术》、《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夏秋蔬菜栽培技术》、《高粱和油菜栽培技术》等7个专业为重点培训科目,共开设15个教学班,培训核心农户625户,辐射带动6250人。在核心户的带动下,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得到稳步发展,2006年,发展冬早马铃薯种植5620亩、优质稻22671亩、优质杂交玉米46494亩、南洋椒2432亩、商品蔬菜22292亩、茶叶新植600亩、水稻旱育秧抛秧技术推广4.4万亩,实现产值3463.18万元。

(四)创新方法,强化培训。一是采取重点班与普通班培训相结合。根据学员专业特点及分布状况,组织带动能力强,示范效果好的核心农户作为重点班学员到县城统一进行培训,共培训6期,每期5天,受训学员130名;结合耕作节令,适时深入农村开展普通班培训,共培训48班144期(次),受训学员2000名。同时,积极与学员相互交流,现场为学员解答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二是充分利用电视、录像等载体开展培训。通过县电视台播放科教片,并向重点户发放科技光盘14个类别150套,使培训面更广,内容更丰富;编排录播新型农民培训壮语快板和山歌20段,受到学员的热烈欢迎。三是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培训,让学员开阔眼界,增强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我县积极创造条件,先后组织3批98名学员到红河、玉溪、曲靖、蒙自、建水、通海、广东及本县内考察学习蔬菜、水果、马铃薯、南洋椒等产业发展和种植技术。通过一系列现场参观或参与的方式,让农民看得见新品种、及时快速掌握新技术,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应用于生产实践,提高了培训效果。

(五)树立典型,示范带动。通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涌现出了许多致富能手。**镇的农光乐学员,经培训后,掌握了肉牛科学饲养管理要点,承包荒山2000亩建设一个养牛场,牛存栏达127头,种植牧草1200余亩,将出栏肉牛30头。瓦窑村委会学员梁加权,学到冬早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后,2006年发动全村种植冬早马铃薯370亩,为全村农民增加收入45万余元。里达镇瓦蚌村陆明友学员将1.8亩水田改种植夏秋蔬菜,一季蔬菜收入就达2800元。通过典型宣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六)严格考核,规范建设。在核心户的选择上,严格按照“相对集中,点面结合,择优推荐,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挑选,并优先选择种养大户等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户,对符合培训条件的,经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技站推荐进入核心农户花名册。并加强学员的档案管理,设立专门的档案柜,建立详细的核心农户档案,对学员实行跟踪管理。抓好学员考核,培训结束后,学员要经过严格的考试考核,经考核的2000名学员全部合格,同时获得绿色证书,为我县今后农民持证上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七)严格管理,专款专用。我县2005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际到位资金4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20万元,省级补助20万元。用于订购统编教材、乡土教材印制、刻录壮语山歌光盘等教材费支出8.1万元;用于聘请教师讲课、差旅、住宿、师资培训等支出11.2万元;用于管理人员培训、资料印刷、招生、教学实习、考试考核等支出10.4万元;跟踪服务支出4.1万元;组织学员外出考察学习培训等其它支出7万元。项目实施结束后,经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管理使用进行了严格审计,未出现虚列支出、截留、转移、挤占、挪用、虚报冒领等问题,无擅自提取项目管理费和其它费用等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县在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培训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农民发展意识落后,缺乏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受交通滞后等因素影响,培训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乡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培训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培训形式单一,方式落后。四是培训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辐射带动成效不太明显。五是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工学矛盾突出,集中培训困难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

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步我县将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落实解决,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改进培训方式,保证培训质量。进一步探索和制定有利于农民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及方式方法。把农民科技培训与创建学习型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培训的新形式、新手段,努力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保证培训质量。

(二)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培训效果。紧紧围绕主导产业这条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面向农村基层干部、青壮年农民、农村妇女等不同培训对象,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协会,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开展形式多样、有所侧重的分类新型产业农民培训,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