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实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1 10:23:19

钢混实训总结

钢混实训总结篇1

论文摘要:针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探讨了工艺实训教学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工艺实训教学应突出专业特色,密切结合工程实际,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并根据工艺实训教学的要求,提出了有关建议.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既不同于培养理论型、设计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又不同于培养中级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以及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1,2].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解决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3].工艺实训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体现高职特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

1 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建工专业)是以培养面向建筑工程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从事建筑工程相关工作所需实际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加强对学生实用技术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培养.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工艺实训正是提高学生这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有效手段.

1.1 在教学中牢牢把握技能培训的内容和要求

在建工专业工艺实训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实训中心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培训.基本技能包括对基本工种的施工工艺、操作流程、工程项目管理验收、工程安全、工程量核算等.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应包括工程制图与识图、施工技术、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安全教育等方面.在培训中,对模板、钢筋、脚手架、砌体、混凝土等工程的各项内容,都要进行详细的个例讲解与操作示范,并要求学生收集资料、编写施工进度与流程图、编写施工计划书、列出材料用量及清单等,然后分组进行具体操作.

1.2 在工艺实训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建工专业工艺实训主要包括:(1)在脚手架、模板工程中,学生要进行测量放线、钢管的支撑、模板搭设、拆除等内容的实训与操作.通过训练,认识模板和脚手架的类别、技术要求、模板拆除的技术要求和拆除顺序等,熟悉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的验收内容和验收要点.(2)在钢筋工程中,通过项目训练,学生要学会钢筋配料、加工、代换、钢筋连接方法等,对于钢筋配料,要求根据构件配筋图计算构件各钢筋的直线下料长度、总根数及钢筋总重量,学会编制钢筋配料单;对钢筋加工,要求掌握钢筋调直、除锈、下料切断、接长、弯曲成型等加工工艺、掌握常用的钢筋的连接方法,对不同连接方法的要点、技术要求要熟悉,要求学会处理钢筋的构造措施与结构要求,理解钢筋锚固、钢筋搭接、钢筋焊接等的内涵与实质,掌握钢筋分项工程验收的内容和要求.(3)在砌体工程中,学生要进行砖、砌块等的砌筑,学会不同墙体和柱的砌法,学会常用砌砖工程的施工方法,包括“三一砌砖”法和挤浆法,对于砌体的材料要求也应有所理解,熟悉砌体工程的验收内容和合格性判定.(4)在混凝土工程中,要求学生会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能给出施工配合比,能进行混凝土的浇注、养护,熟悉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在上述工艺实训中,老师应当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交流,使学生在具体项目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项目训练促进学生的敬业精神与奉献意识,树立工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等意识.

2 工艺实训教学要密切结合工程实际

高职建工专业要实现学生毕业后即能尽快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工作,必须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因此工艺实训教学与现场加强合作与联系是十分必要的.工艺实训教学应当体现建筑工程的最新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操作流程、管理水平等内容.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现场操作技能以及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

2.1 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和实践环节

任课教师应熟练掌握建筑施工、建筑结构、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测量、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及概预算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师只有具备了上述知识与技能,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混凝土、钢筋、模板等工程的学习与操作.

2.2 加强与生产一线的合作

要求教师能走出校门,与建筑工程一线多联系、多合作.教师要能够解决工程生产一线的难题,增强生产一线与学校的依赖性与互补性,促进生产与教学的结合.

2.3 结合现场实践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要通过现场实践,积累经验、素材,将枯燥的结构、材料等知识趣味化、生动化和具体化,使课堂教学形象直观,学生乐于接受.如在讲解悬臂板时,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板的上侧(受拉一侧),若布置在下侧将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讲解就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并使学生认识到现场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2.4 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工程实例,通过编排项目单位进行训练,将会取得好的收效.首先,将工程案例中典型问题具体化,例如对框架、框架-剪力墙等结构的模板、钢筋、脚手架工程内容的典型做法编排局部单元,如设计局部两层框架,将结构节点区、主次梁、柱墙、楼梯、基础等内容都予以反映.然后,在具体的项目单元中实现工程的现场模拟,营造训练内容的现场氛围,同时丰富训练内容,并使之具体化.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施工技术、工艺、验收内容标准等知识点展开系统的有成效的训练和学习.

3 工艺实训的教学要求与改革

工艺实训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既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实习、生产实习,也不同于毕业实习.建筑工程工艺实训是模拟现场工种操作要求与工艺流程,体现生产一线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预期结果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生产的初步能力与素质,使学生能更好地参加毕业实习与就业.为此,我们按照工艺实训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计划、教学内涵、软硬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3.1 加强实训中心的软硬设施建设

在校内建立了土木工程实训中心,先后购置了工程器具与教学设备及配套课件.如钢筋加工、混凝土搅拌与施工、脚手架支撑等工程所需设备,各种钢模板、钢管、钢筋、水泥等器具与材料,制作或购买典型节点模型、挂图等.同时,鼓励教师开发相关课件,使工艺实训在软硬件建设方面能满足实训的具体要求与预期目标,然后结合具体项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实践模拟.

3.2 完善教学计划充实教学内涵

针对建工工艺实训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我们制定并完善了工艺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训计划、实训指导书、实训考核办法等文件,这些文件的实施不仅充实了教学内涵,也使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实训都能够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3.3 工艺实训与产学研和学生就业相结合

学生比较关注的是自己所学能干什么,能解决那些问题,毕业后能从事哪些工作,在工作中能担任哪些角色等问题.因此,将工艺实训与产学研结合、与学生就业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及主动参与的意识,极大地促进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在研项目,寻求企业合作,将项目研发与企业生产结合,对一些新技术、工艺和成果在实践教学中予以介绍和应用,并通过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就业提供渠道和就业信息.比如钢筋混凝土梁柱中受力钢筋在节点区的相对位置、节点区箍筋的放置要求与施工顺序等问题;混凝土结构常见的一些裂缝防止措施,砌体结构中常见裂缝的处理等问题;侵蚀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要点问题等,这些在规范、规程、书本中很难找到确切答案,但却是现场施工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有目的性的介绍和训练,不但帮助生产现场解决了施工问题,获得了生产单位的认可,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能力,养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增强了就业信心.

4 对工艺实训教学的有关建议

4.1 充分认识工艺实训的重要性

通过参加建工工艺实训,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建筑施工、施工组织、概预算等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熟练掌握建筑工程各主要工种的操作工艺、施工流程、施工要点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为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生产实习与就业提供了磨炼意志、提高技能的平台.因此,工艺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但在实践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有利于将课程实习与生产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4.2 完善条件规范管理

在这方面,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工艺实训的相关文件.对于工艺实训,要求有年度可执行的计划,保证训练内容和项目的适当更新率,以适应现代设计、施工工艺的发展要求.

(2)增加投资,完善软硬设施建设.应加强硬件建设,保证仪器设备的生均占有率,扩大生均训练空间;抓好软件配套建设,及时更新工艺技术、工艺流程和指导教师的技能水平,及时引进先进的训练方法和现代教育手段,以体现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水平.

4.3 健全工艺实训的考核方法

建议采用三层次四等级的评定方法.即针对混凝土、钢筋、模板、砌体等工程,按理论、操作和答辩三个层次分项进行考核,对每一层次采用A、B、C、D四级评分,然后进行综合评定,再进行答辩,最后给出工艺实训成绩.

钢混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质量控制,支模体系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 a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that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the column and beam steel reinforced the handover, column mode branch system and steel column construction process, it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of the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ensure that the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construction quality.

Key words: a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 a model system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汉江国际大厦位于江汉区中心商务区,总建筑面积67365.33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41层,建筑高度为207m。主要结构类型为框架-核芯筒。主楼26层以下及地下二层采用型钢混凝土柱,共52根,尺寸多为1000mm×1000mm。

型钢混凝土柱结构形式

二、施工中质量控制难点及应对措施

混凝土内配置型钢(轧制或焊接成型)和钢筋的结构称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它的特征是在型钢结构的外面有一层混凝土的外壳。作为一项新工艺,往往由于作业人员缺少型钢混凝土柱施工经验,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柱身混凝土难以振捣、型钢柱安装定位难、柱面混凝土平整度超标、柱保护层厚度超标等严重影响型钢混凝土柱施工质量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施工中的难点问题,确保了型钢柱施工质量。

1、培训作业人员,增强质量意识

考虑本现场诸多工人对型钢混凝土柱缺乏直观的认识,组织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型钢柱形式,用细木工板按截面1:1的比例,竖向反映-8.9m、-5.4m、-0.05m标高结点形式的模型。

由技术人员对所有相关施工的工人进行为期二天的技术培训,特别针对钢筋工、木工及混凝土工,根据相关的工作内容,通过模型对工人进行各结点交底工作内容、施工方法及应注意事项,并将施工方案发放给施工人员,作为施工时的指导性文件。

通过专项方案实施以及模型样式的技术交底,使各工种工人施工准备充分,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展开,主楼区块的基础底板、地下一层板与顶板均顺利施工完成。通过针对性培训使职工了解了每一步操作对最后质量效果产生的影响,明确了施工方法,施工中工人操作思路明显清晰,质量意识增强,能更加主动配合技术人员加强质量管控。

2、优化支模体系,确保支模系统稳定

首先对常规支模形式进行分析,常规支模形式如下图:

常规穿对拉螺杆支模体系优化后槽钢支模体系

常规采用钢管抱压方木,中间对拉螺杆的支模体系,但由于型钢混凝土柱内置十字型钢,中间无法对拉螺杆,以抱箍钢管间距400mm,内衬方木150mm间距,计算发现:抱压钢管计算抗弯强度达到380N/mm2,远大于钢管设计强度205N/mm2。钢管中间的最大变形达到12mm,大于允许饶度变形1220/150或10mm。只有抱箍间距为200mm时,抱压钢管的计算抗弯强度与饶度变形可满足要求,但可实施性不强。并且在计算时发现内衬方木的计算最大变形与允许饶度变形较接近,对此技术人员结合型钢柱的特点,对柱支模体系进行改进,采用10#槽钢替代钢管抱压,内衬钢管替代方木的形式,如上图所示。

这样即解决了抱箍钢管抗弯强度的问题,又加强了内衬材料强度,可以满足大截面柱的抱压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为保证施工过程中模板支设质量,在模板支设过程中跟踪检查柱模的平整度、垂直度,确保支模体系准确。

通过对柱支模体系的改进,确保了柱抱压支撑体系的稳定,避免了由于钢管、方木超荷造成的起鼓、胀模、变形等问题,52根型钢混凝土柱全部顺利浇捣完成。

3、细化钢筋翻样,解决型钢构件与梁柱主筋位置冲突

首先对型钢混凝土柱的各个结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容易发生型钢构件与梁柱主筋位置冲突的结点:基础结点(-8.9m标高)、地下一层楼板结点(-5.4m标高)、地下室顶板结点(-0.05m标高)。对各结点进行图纸的细化翻样。以基础结点为例:

基础结点主要为地梁主筋与十字型钢的预埋螺杆的冲突,通过细化翻样,与设计联系,调整钢筋排列间距与排数,如DL5,截面550mm×1000mm,上部钢筋6根25+2根25,

而型钢预埋锚杆(直径35mm),与上排钢筋中的左右第二根钢筋冲突。

技术人员与设计单位联系对DL5上部钢筋进行调整,2根冲突钢筋降为二排筋,改为4根25+2根25。

施工前技术人员将这些结点细化翻样图发至各班组手中,并对钢筋班进行了专门的技术交底,施工中将各结点细化图张贴至相关部位,供各班组工人参考,并安排质量员、施工员全程跟踪检查、指导,确保各结点准确顺利施工。

通过细化翻样,施工前发现了诸多型钢柱构件、与柱主筋冲突的问题,通过多方协商及时进行了调整,避免了施工中发生冲突造成的混凝土难以浇捣、钢筋贴模、起鼓、孔洞等现象。施工前的交底、施工中的跟踪指导等措施,也使得型钢混凝土柱顺利施工,52根型钢混凝土柱各结点都顺利施工完成。

4、优化型钢柱施工工序,防止各工种冲突

对常规的柱施工、型钢混凝土柱施工工序进行了讨论分析与比较,归结出容易发生工序冲突的施工结点,进行工序调整、统一。例如对基础结点的工序调整:

型钢螺栓预埋工序与地梁钢筋绑扎的工序冲突,主要由于型钢柱脚为由L100×10角钢+30圆钢锚杆组成的400mm×1040mm的预埋件,如图:

埋件埋设时存在一个矛盾,若地梁主筋、箍筋绑扎好后安装埋件,埋件的L100×10角钢无法深入梁内,而先安装埋件,再绑扎地梁,埋件又无法固定。因此技术人员对工序进行了协调、统一:在排梁主筋时先将L100×10角钢放入地梁内,临时定位固定,梁主筋、箍筋绑扎好后再穿螺杆,与地梁一起整平、定位,并最终固定,这极有利于保证钢柱安装的质量。

同时还对十字型钢柱吊装与柱箍筋绑扎、十字型钢柱柱脚灌浆与柱支模、十字型钢柱整平与框架梁绑扎等工序冲突进行了协调、统一,要求各班组严格按确定后的施工工序施工,并安排质量员、施工员现场跟踪检查、指导,避免由于工序冲突造成的返工、柱梁钢筋贴模、胀模等问题。

通过施工前的施工工序讨论、分析,并对冲突工序的协调、统一,施工中的跟踪检查、指导,各工种都能按工序,按部就班施工,未有因工序冲突而无法安装的情况发生,也很好的控制了返工、柱梁钢筋贴模、胀模等问题。

三、结语

通过对52根型钢混凝土柱施工质量的控制,提高了主楼地下室工程的施工质量,特别是墙柱的混凝土工程质量,保护层厚度均符合规范标准,外观达到了清水混凝土的要求,经业主、设计同意,主楼地下室墙板柱不粉刷,直接批腻子、刷涂料。本工程型钢混凝土柱施工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钢混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平法识图;钢筋算量;任务驱动教学法

我院通过对建筑行业现状的调查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到由于识图能力的匮乏,很多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即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针对这一现状,我院开设了《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旨在加强学生识图、审图能力与钢筋下料能力。在近两年的《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课程教学中,通过课程组老师的不断摸索与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获得学生好评。

1.重构课程内容体系

图纸作为工程师的语言,读懂结构施工图是建工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因此《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成为建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建筑制图、房屋构造、施工技术、建筑结构、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前序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能看懂平法表示的结构施工图,能手工计算钢筋工程量、熟练进行钢筋翻样。

通过召开专家研讨、企业调研,我院最终确定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体系主要分为单项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其中,单项职业能力培养体系,针对施工员的岗位职责,对其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101图集,根据建筑施工工艺流程划分为多个学习领域,具体体现学习情境一:钢筋混凝土梁构件平法识读及钢筋计算;学习情境二:钢筋混凝土板构件平法识读及钢筋计算;学习情境三:钢筋混凝土柱、墙构件平法识读及钢筋计算;学习情境四:钢筋混凝土基础构件平法识读及钢筋计算;学习情境五:钢筋混凝土楼梯、雨篷等其他构件平法识读及钢筋计算。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在学期末集中实训1周(28学时),教师提供一套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实践工程图纸,要求学生对其中的一榀框架- 剪力墙进行钢筋翻样计算。

2.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为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针对课程特点,我们将任务驱动教学贯穿整个教学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通过小任务来驱动教学组织过程,以大任务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如在学习情境一:钢筋混凝土梁构件平法识读及钢筋计算中,将整个任务分解为多个小任务,见表一。

表一 钢筋混凝土梁构件平法识读与钢筋计算任务分解

其中任务1.1—梁的钢筋种类,梁的钢筋构造比较复杂,为了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视觉认识,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现场参观法。首先布置任务,下发任务工单,学生明确任务后去现场参观,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现场对每根梁内的钢筋进行认识并做好记录,完成任务工单。

任务1.2—梁的平法标注,教师借助二维和三维的效果以多媒体教学讲解梁平法标注的内容,再让学生分组识读梁的平法施工图来强化学生识图能力。

任务1.3—梁的钢筋翻样,学生通过查阅图集和规范,了解梁节点构造要求,在实训室内根据任务工单要求,根据图纸要求对指定梁进行钢筋绑扎。

任务1.4—梁的钢筋,学生分组根据梁平法施工图计算出钢筋用量。每次完成任务后,小组之间交换成果互评,互评完成后进行检查和小结。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点评。点评过程既是总结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的点评总结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点评中不仅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还要比较总结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改进不足提高能力。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专业技能都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协助能力得到加强。循序渐进的小任务,环环相扣,驱动了学生对单个构件进行识图和钢筋工程量计算,培养了学生对单个构件的识图能力和钢筋翻样能力。为了提升学生对整套图纸的识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大任务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识图和钢筋计算能力。在学期末最后一周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由教师提供一套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实践工程图纸,学生对其中的一榀框架- 剪力墙进行钢筋翻样计算。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使其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3.改革考核方式

为了适应现在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好的考核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打破了传统考核方式,在本课程上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其中过程考核以每次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考核,占60%,过程考核由平时出勤40%+钢筋翻样30%+钢筋计算30%组成,期末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考核占40%。采取开放式的考核方式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深化。

4.结语

综上所述,钢筋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实践真正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以任务为中心及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践为中心的转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钢混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碳纤维布;包钢;加固;质量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simulant teach room the milling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introduces the stick of carbon fibre reinforced method and clad steel reinforcing construction proced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a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points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carbon fiber cloth; Baotou; Reinforcement;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加固方案介绍

武汉船院铣工实训室位于学院工程技能训练中心大楼地下室,于1997年建成,2010年在该楼一层(铣工实训室顶板上)安装实习机床20台,在运行过程中一层主体框架梁、板、铣工实训室剪力墙上出现裂缝。经对上述部位的裂缝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后,确定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加固主要内容有梁包钢,门洞上面裂缝部位包钢,板贴碳纤维布、墙有裂缝部位贴碳纤维布等,下面对加固工程中碳纤维加固法和包钢加固法如何控制施工质量进行分析。

二、贴碳纤维布加固法施工质量控制

1、贴碳纤维布加固法施工工艺流程:

2、贴碳纤维布加固法施工主要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2.1 界面处理:

2.1.1用混凝土角磨机、砂纸等机具除去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油污等杂质,经修整露出骨料新面的混凝土加固粘贴部位,应进一步按设计要求修复平整,并采用结构修补胶,对较大孔洞、凹面、露筋等缺陷进行修补、复原;对有段差、内转角的部位应抹成平滑的曲面;对构件截面的棱角,应打磨成圆弧半径不小于25mm的圆角。在完成以上加工后,应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

2.1.2混凝土表面应保持干燥,其表层含水率不宜大于4%,且不应大于6%。对含水率超限的混凝土应进行人工干燥处理,或改用高潮湿面专用的结构胶粘贴。

2.2 配制底胶及涂刷:

2.2.1当粘贴纤维材料采用的粘结材料是配有底胶的结构胶粘剂时,应按底胶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涂刷和养护,不得擅自免去涂刷底胶的工序。

2.2.2底胶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但拌匀后应立即抽样检测底胶的初黏度。且不得以添加溶剂或稀释剂的方法来改变其黏度,一经发现应予弃用,已涂刷部位应予返工。应根据现场实际气温决定用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一般情况下1h内用完。底胶指干时(以指触干燥为准),其表面若有突起处,应用细砂纸磨光,并应重刷一遍。底胶涂刷完毕应静置固化至指干时,才能继续施工。

2.3粘贴纤维材料:

2.3.1浸渍、粘结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其配制和使用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拌合应采用低速搅拌机充分搅拌;拌好的胶液色泽应均匀、无气泡;胶液注入盛胶容器后,应采取措施防止水、油、灰尘等杂质混入。

2.3.2碳纤维布粘贴步骤和要求:

A、按设计尺寸裁剪碳纤维布,织物剪裁的宽度不宜小于100。且严禁折叠;若碳纤维布原件已有折痕,应裁去有折痕的一段织物。

B、将配制好的浸渍、粘结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均匀涂抹于粘贴部位的混凝土表面。

C、将剪裁好的碳纤维布按照放线位置敷在涂好的结构胶粘剂的混领土表面,织物应充分展平,不得有皱褶。

2.4其它注意事项:

2.4.1加固前应对所加固的构件尽可能卸荷。

2.4.2当碳纤维布沿其纤维方向需绕构件转角处粘贴时,转角处构件外表面的曲率半径应不小于20mm。碳纤维布沿纤维受力方向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0mm,当采用多条碳纤维布加固时,各条之间的搭接位置应相互错开。

2.4.3碳纤维片材为导电材料,使用碳纤维片材时应尽量远离电气设备及电源。使用中应避免碳纤维片材的弯折。碳纤维片材配套树脂的原料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树脂的配制和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

三、包钢加固法施工质量控制

1、包钢加固法施工工艺流程:

2、包钢加固法施工主要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2.1表面处理:

2.1.1先用钢丝刷将粘贴表面松散浮渣刷去,再用硬毛刷粘洗涤剂洗刷表面,保证粘接面干净,无灰尘;同时型钢粘接面须进行除锈和粗糙处理。如型钢未生锈或轻微锈蚀,可用喷砂、砂布或平砂轮打磨,直至出现金属光泽。打磨粗糙度越大越好,打磨纹路应与型钢受力方向垂直,其后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干净。

2.2角钢箍板定位:

2.2.1依据设计图纸要求放出加固型钢位置线及螺栓打孔位置,要求比钢板位置放宽20mm,螺栓打孔点则是将起点和终点确定后,均匀布置。

2.3焊接成型:

2.3.1组装焊接根据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钢材进行组装,调整,再通过螺栓固定,型钢连接处进行焊接。角钢与原结构尽量贴紧,竖向基本顺直,缀板与角钢搭接部位须三面围焊,焊缝应符合设计及《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要求。

2.4埋管注胶:

2.4.1埋设灌胶嘴:埋设时,先在灌胶嘴的底盘上抹一层厚约1mm的环氧胶,将灌胶嘴的进浆孔粘贴在预定的位置,并留出排气孔,并在有利灌胶处粘贴灌胶嘴,间距为0.5~1m。

2.4.2钢板边缘封闭后应进行压气试漏,检查密闭效果。试漏需待封缝胶泥有一定强度时进行。试漏前沿裂缝涂一层肥皂水,从灌胶嘴通入压缩空气,凡漏气处,应予修补密封至不漏为止。

2.5其它注意事项:

2.5.1焊缝要及时检查验收,确保焊接质量。

2.5.2结构胶固化后用小锤轻轻敲击钢材表面,从音响判断粘接效果,如有个别空洞声,表明局部不密实,须再次高压注胶方法补实。

四、加固工程总体质量:

根据以上质量控制要点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后,该加固工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施工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顺利通过了验收并交付建设单位使用,到目前为止,该实训室已正常使用一年有余,未出现任何不良的结构变化。

参考文献

钢混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099-02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是我院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建筑施工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应用性很强。如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由于该课程存在先修课程多、教学内容多、试验现象多、概念多、公式多、系数多、符号多、简化假定多、构造要求多、教学环节多的“十多”问题,容易产生教师难教和学生难学的两难问题。为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结合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我院课程组教师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

工学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程组教师根据调研和专家审定,提出课程知识目标为:掌握混凝土、钢筋和砌体材料的种类和特性;掌握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及其构件的一般构造知识,包括抗震构造知识;掌握一般构件的设计方法;掌握现浇楼梯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型楼盖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多层砌体结构的基本设计方法。

对应的课程能力目标为:具有进行一般钢筋混凝土构件、砌体结构构件的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具有在实际工程中熟练运用结构构造知识的能力;具有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培养行业标准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进行沟通与表达训练,学会团队工作。

聘请分别来自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工程师加入到课程组团队中,全程参与课程建设。与企业工程师共同确定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工程案例的选取等。聘请企业工程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指导、把关。团队中的专职教师则必须在每年假期到企业兼职,与企业人员开展技术交流和技术研讨活动。

以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开发课程教学网站,重点是使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地与主要岗位相结合:设置专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动态;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实施,团队教师编制规范解读;开发在线测试,与施工员、二级建造师考试题目及复习思考题挂钩,学生应可随时上网参与自检自测,既巩固所学知识,也为岗位证书考试做好准备。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除在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参观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外,我们一是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聘请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开设讲座等各种形式的专业教育,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让学生树立起成为“复合型”人才的观念,避免产生“施工人员只需按图施工,用不着掌握结构构件的计算,学结构没啥用”等错误观念。二是成立学院结构设计兴趣小组,组织有兴趣的学生承担一些设计任务,如PPT课件制作或资料收集等工作,实现部分差异化教学。三是组织两项院级技能大赛:结构设计大赛和钢筋绑扎大赛。比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最关键的是深化了学生对力的传递构件、受力特点和结构图识读的理解和掌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教学模块

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原则,本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即课程导入模块、混凝土结构模块、砌体结构模块和抗震基本知识模块。将很多高职院校中单独设立的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结构材料、混凝土结构实训、结构施工图识读等模块融入混凝土结构模块和砌体结构模块中。如图1所示,模块又分解为若干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再分解为学习任务。在同一个模块中,若干个学习情境之间呈递进关系。同一个学习情境下,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呈递进关系,有的呈并列关系。而工作任务中具体学习单元的顺序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顺序。

根据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我们在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现浇肋型楼盖和楼梯设计三个学习情境中,将实际工程项目、典型工程案例作为载体引入教学中,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在各教学环节融入标准、规范、图集、协作等内容,将课程建设为集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养成和创新教育于一体的教学平台。

如图2所示,每个学习情境都以实际工程项目(现阶段的项目来源为典型建筑物,如学校教学楼、实训楼等)构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如钢筋混凝土构件这个学习情境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选取一块板、一根梁、一根柱进行设计,最后一个环节是配筋图的识读或绘制,通过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来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的设计由简单

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呈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课程设计示意图如图3所示。以混凝土结构模块为例,该模块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划分为多个学习任务。第一个学习情境为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包括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单项训练,分为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钢筋混凝土板的设计、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由最简单的板开始到梁进而到柱的设计。后4个学习情境为结构设计,分别为现浇肋型楼盖设计、楼梯设计、单层厂房和多层房屋,分别从平面结构体系、简单的空间体系、相对较复杂的空间结构体系到最复杂的空间结构。这样,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通过“教、学、做”有机融合在一起,就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

这种设计体现了由构件到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也融合了现行规范和构造要求,避免了为讲构造要求而讲构造要求,为了解规范而去讲解规范,将受力特点、计算公式、图纸识读、规范和构造要求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实训的完成,不知不觉地掌握课程核心能力。

典型工程图纸的应用贯穿教学始终

在混凝土结构模块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每个学习任务,现浇肋型楼盖、现浇楼梯、多层房屋的工程载体都是同一个项目。学生在开学初就以小组为单位拿到整套典型建筑物的图纸,这些典型建筑物都是学校自身的建筑物,有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和食堂等。这些建筑物就在学生身边,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并且,教学楼、实训楼等平面布置相对简单规则,有利于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就完成了一块块板、一根根梁、柱,进而到楼盖、楼梯,最后到节点构造,由点到面,由面到整体,如搭积木一般完成了整个建筑物建设的所有工作流程。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由平时作业成绩、平时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核共同组成,平时作业成绩占总分的30%,平时表现占总成绩1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10%,网络使用情况占总成绩的5%,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45%。总体上是弱化期末考核,突出平时考核。

平时作业由小作业(占10%)和大作业(占20%)组成。小作业为课后练习,要求每名学生独立完成。小作业主要帮助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大作业共五个题目,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个构件到平面结构最后到简单的立体结构的思路设计,分别为悬臂板设计、外伸梁的设计、柱的设计、单向板现浇肋型楼盖的设计和现浇板式楼梯设计。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既可以按模拟实际工程题目完成,也可以制作助学课件如PPT等。每组学生自行分工合作,完成后由各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介绍设计思路、设计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成果展示,并接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提问,即类似于答辩环节。由教师、全部组长、课代表三方根据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综合给出一个小组分。再由组长根据组员的贡献对每个组员进行评分,结合学生自评和教师评分得到每个组员每次大作业最终得分。网络使用情况分值根据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自我测试的分值来共同确定,规定学生最低在网时长并通过课程答疑、在线测试等形式确定学生上网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永梅,赵均.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2).

[2]陈建兰,郭小俊.高职《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3]吕文晓.类比方法在建筑结构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7(5).

[4]吕文晓.开放教育专科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8).

[5]刘晓宁,朱显鸽.《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钢混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大跨度 高支模 预应力 施工

目前,由于城市能用土地面积的不断缩小和减少,各种高大跨度建筑结构形式在建筑施工中被广泛应用。在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日趋成熟,为当前高大跨度结构形式的质量提出了有力技术前提。通过实际工程施工中的各种结构形式统一分析,在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容易出现的各种难点和隐患问题得以保证。

一、工程预应力结构概况

某市体育训练馆为三层混凝土结构,建筑总高度22.70m,总建筑面积12536㎡;结构设计采用预应力转换大梁,以满足专项体育运动需要的大跨度大空间的要求。具体情况如下:

12.2m处3道连续两跨长度为20.8m的预应力梁,梁截面为100~1200×600mm,梁内配有4束7φS15.3或5束7φS15.2有黏结预应力钢绞线;

13.4m处1道跨度为36m的预应力梁,梁截面为1500mm×600mm,预应力梁内配置6束7φS15.2有黏结预应力钢绞线;

15.7m处13道跨度为36m的预应力梁,梁截面为2000mm×800mm,预应力筋内配置5束7φS15.2+7束6φS15.2有黏结预应力钢绞线。

钢绞线强度1860MPa,张拉端锚具采用DVM15锚固系列,预留孔道采用φ70金属波纹管,后张拉及后灌浆。楼板厚度为18cn,混凝土结构设计强度等级为C35。

二、工程的工艺特点及难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高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在施工中自重较大,因此在施工中,为了减少混凝土梁的跨度计算,提高梁的承载力,在预应力框架施工中应当设置合理的组合钢柱管。并且在钢柱管下设置1.5m跨的加强带,确保混凝土梁的自重能够及时的引开,提高混凝土量施工质量。在杆体的设置中,一般都采用扫地杆进行分析,在设置中设置双向的扫地杆,横向扫地杆应当采用直接扣件固定,纵向扫地杆在布置中立于横向扫地杆下方。并且使得其能够紧靠在立杆之上。

1、本工程预应力结构大梁的高度、跨度及荷载三项指标,均超过高大模架支撑系统的规定(高度超过8m、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

2、预应力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穿插施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大梁体量大,结构钢筋多而密。弯矩形状曲线的预应力筋穿在结构钢筋骨架中,波纹管定位要准确,施工难度较大。

3、预应力施工工序多,包括下料、波纹管埋设、穿筋、张拉、灌浆、封锚等,每道工序都很关键。

三、高支模方案

在高支模施工中应当采用带有加强带、组合钢管柱和水平加强层的脚手架进行施工,而且在每根立杆下均应当设置不同的垫板。顶部可以通过调顶托支顶支撑,整个支架是由水平荷载力和结构拉力来确保高支模的稳定性。

在组合钢管的施工中,一般都是通过在底梁的1/3处设置合理的组合钢管,通过钢管结构形式来确定高支模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在预应力大梁下1.5m宽的部位设置加强带,通过4排立杆来组成安全带,一般每间隔两排安全带中间预留0.45m的间隔,外侧两排立杆在梁长长度的方向设置0.9m间隔,确保轴心受力的合理。

立杆作为模板支撑的主要环节,在满堂脚手架的施工中,立杆双向间距不能超过0.9m,所有的立杆应当采用6m长的钢管进行施工。立杆接头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确保能够在合理部位的自重得以确定。

四、预应力施工要点

预应力施工工序多,质量控制点多,施工中实行全过程控制。控制目标概括为“定位准确,预埋可靠,张拉有效,灌浆饱满”。本工程控制重点是“定位准确”及“张拉有效”。

1、定位准确。

预应力波纹管定位,重点要控制波纹管安装偏差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使波纹管上浮偏拉等施工质量问题。

(1)大梁支架搭设完成后,铺设大梁底模,接着安装钢筋骨架。

(2)按照大梁设计的曲线位置,穿套波纹管。当波纹管与结构钢筋有矛盾时,适当调整结构钢筋的位置。大梁预应力筋曲线应符合设计要求。

(3)沿梁长度方向每隔1~1.5m,制作相应高度马凳箍挂在主筋上,预应力束的反弯点处设马凳,用12号铁丝将预应力束与马凳钢筋牢牢扎紧,使预应力束曲线流畅,水平不偏摆。

(4)当波纹管固定后,采用人力单根穿束。

(5)预应力筋穿套完成,再次对波纹管的位置、接头封堵、灌浆管道等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安装固定大梁两侧模板。

(6)大梁混凝土浇筑时,采用两根振动器从波纹管两边对称振捣。

(7)控制好混凝土浇筑时分层的高度,降低混凝土往上挤压。在浇筑到波纹管时,先虚铺混凝土超过波纹管150~200mm,经振动沉实后,混凝土浇筑面最好在波纹管下50~150mm处,减低再浇筑混凝土时往上挤压波纹管上浮压力。

2、张拉有效。

(1)张拉设备。

选用QYC一23千斤顶,配套油泵有ZB4一500型和ZB4一500S型电动压浆泵。

张拉前,对机具、设备和油表进行校核和标定,张拉设备配套校验,并在检验规定的有效期限内使用。

(2)张拉时间。

在大梁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开始张拉,减少混凝土压缩变形,降低预应力损失。

(3)张拉方法。

1)采用双控法,即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伸长值校核为辅的原则。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偏差应在±6%范围内,超出范围时,应停止张拉,检查原因,采取措施后才能继续张拉。

2)梁预应力筋较长,一次张拉到位千斤顶的行程不够,采用千斤顶二次倒缸,即在张拉至30%应力时,在张拉至30%应力时使千斤顶倒缸。

3)张拉顺序。

在施工中根据支座的轴线和标高问题分析,进行合理的放样,做好对注定的轴线和中心线的放样和施工,并且采用水准仪进行检查。有多根预应力筋的大梁,张拉的先后顺序要统筹考虑。实际施工时,预应力张拉会使混凝土结构产生压缩,由于先张拉的预应力筋使结构产生变形,后张拉的预应力筋建立在已产生变形的基础之上,不同的张拉顺序,对结构产生的平均预应力是不一样的。

预应力张拉要使对结构变形均衡,尽量减少偏心受力,尽可能降低预应力损失,使预应力建立达到最佳的效果。

五、实施效果

大梁结构施工过程中架体稳定,预应力结构一次性通过验收。工程竣工至今,17根转换大梁未发现任何可见裂缝,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

六、结语

本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其施工件在于高支模及预应力结构施工的合理性,因此在施工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把握两个重点施工关键,针对预应力混凝土量在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隐患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周期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林明生,预应力及预应力筋配置[J],福建建设科技,2009(1)。

钢混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支模架工程;坍塌事故;原因分析;防治措施;法律责任;

一、事故经过

杭州某公司车间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2353平方米,二期建筑面积为8000余平方米,三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5m,最大垮度10m,于2007年5月底开始施工。2007年7月10日部分二层楼面支模架基本搭设完毕,7月16日下午3:30左右开始浇筑混凝土,当浇筑面积达500平方米左右时,二层楼面于下午4:10左右突然发生坍塌事故,一名民工被埋后经抢救无效死亡,还有7人不同程度受伤。

二、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1、材料问题:承重支模架搭设使用不合格的钢管、扣

件;大部分钢管壁厚只有2.8-3.0mm,部分钢管壁厚甚至只有2mm;部分扣件有裂缝和破碎。2、现场施工问题:支撑架体未设置纵向和水平剪刀撑;缺少水平拉杆,支撑架步距过大;支撑架体立杆底部未设垫木,立杆接长及顶步双扣件加固方式不符;支撑架体受力杆件之间用铅丝绑扎代替扣件连接;支撑架体未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二)间接原因:1、施工单位管理问题:支模架专项施工案未经企业技术

负责人批准,现场支模架搭设与专项施工方案严重不符;项目安全管理人员严重缺少,项目经理不到位,现场无专职安全员;2、监理单位严重失职问题:将不合格的钢管、扣件等按照合格签字验收;未对支模架专项施工方案认真审核,未对支模架搭设进行验收,在未取得总监理工程师混凝土浇捣令的情况下,现场监理员默认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浇捣。

三、防治措施:

(一)严把材料关

合理选用钢管、扣件等材料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首要措施,要强化安全责

任追究制度,严格材料进场检验,杜绝使用劣质产品。支模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中规定的ф48.×3.5mm钢管,钢管扣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1995)的规定。不得使用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及裂纹的钢管和有裂缝、破碎的扣件。(二)严把方案编制审核关:

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编制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要符合工程及施工各阶段的实际情况,计验算项目及采用参数必须覆盖住实际存在与可能出现的最不利和危险的情况;对材料的规格和质量、设置与工作状态、构造和连(拉)结要求、施工工艺和使用条件、杆件变形和基础稳定等一切可能影响支架工作安全的控制事项,均有明确严格的限控指标、要求或措施;对危险的环节、部位、事项和因素有可靠的保险和保护措施,必要时应设监测或监护;对可能出现的隐患、异常情况与突发事态有全面和充分的考虑,有到位的应急处置和安全排险救助预案;有对各级相关人员技术安全责任和及时反馈情况的规定或要求;有对方案、措施实施情况的考察、记录、研究和总结要求。企业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必须亲自对施工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工艺合理性进行审查并对方案的正确性负责,所有的签名必须本人签署,不得代签。

(三)严把现场组织管理关

项目部要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特别是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制度;项目经理要到位,要按规定配备足够的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和专职安全员,对其进行责任落实和目标管理考核,确保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以及对钢管、扣件质量的检测和验收制度;抓好架子工的专项技能培训与考核,提高施工队伍业务水平,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架子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对需要处理或加固的地基、基础进行验收,并留存记录。模板支撑系统应在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应以专项施工方案和各种规范标准为依据,查验支模架现场实际搭设情况与经审核通过的专项施工方案是否一致,是否符合各种规范和标准。验收人员应包括项目安全、质量等技术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

(四)严把浇捣关

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确认具备混凝土浇筑的安全生产条件后,签署混凝土浇筑令,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并确保支撑系统受力均匀,避免引起模板支撑系统的失稳倾斜。浇筑过程应有专人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观测,发现有松动、变形等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撤离作业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

(五)严把监理关

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监理职责,认真审核施工单位的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单位在搭设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和检查力度,发现异常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对施工单位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而继续施工的,要及时向主管部门通报情况。在签发混凝土浇灌令之前,必须对支模架体系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验收,确保支模架实际搭设情况与经审核通过的专项方案一致。

四、法律责任

(一)施工单位法律责任:施工单位支撑架体立杆底部未设垫木、支撑架体未设置扫地杆等行为违反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中的第6.1.9条(强制性条文),应当按照《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2号)第十八条“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的规定进行处罚。

(二)监理单位法律责任:监理单位未对支模架专项施工方案认真审核,未对支模架搭设进行验收等行为违反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第十四条部分条款:“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应当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第一款:“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工程监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一)未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的规定进行处罚。

五、结束语:

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事故的预防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进行加强,要认真贯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法》及《安全生产法》,规范安全行为,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保护好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冯金荣 方荣伟. 谈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及注意事项[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5(07)

钢混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混凝土 耐久性 裂缝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00-01

1 混凝土的碳化

混凝土水泥石中的碱性物质,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或其他酸性特质的气体相互作用,使混凝土碱性下降,成分、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使用机能下降的现象,称之为混凝土的碳化,又称为混凝土的中性化。混凝土的碳化本身并无破坏使用,但是碳化发生到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表面时,造成pH值降低,混凝土碱性降低,损坏钢筋表面的保护层,混凝土材料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给钢筋脱钝提供了可能,给钢筋锈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还会加剧混凝土的收缩,导致混凝土的抗压力下降,引起开裂。

混凝土的碳化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密切相关,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度的重要因素,减小、延缓混凝土的碳化,对于提高结构耐久性有着总要的作用。在结构设计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提高混凝土抗碳化能力。(1)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使混凝土碳化到钢筋表面时间接近建筑的使用年限。(2)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增强混凝土结构抗渗性。(3)采用覆盖面层隔离混凝土表面与外部大气环境的直接接触。(4)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5)采用减水剂等。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混凝土抗碳化能力,减少碳化造成的耐久性损失。

2 钢筋锈蚀

钢筋锈蚀是一个比较普遍、并且严重威胁结构安全的耐久性最关键问题,主要指钢筋在水,氧气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钢筋表面形成铁锈物质的锈蚀现象。腐蚀介质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使混凝土的碱性降低,钢筋表面的钝化膜遭到破坏,形成电位差,在阴极部位钢筋表面存在足够的氧气和水、在阳极区,使阳极部位的钢筋表面处于活化状之后,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钢筋表面不断失去电子发生电化学反应,逐渐被锈蚀。钢筋锈蚀后体积膨胀,引起混凝土保护层脱落和结构开裂,使外部的水和氧气等可以更快的进入结构内部,形成恶性循环,加快锈蚀;同时钢筋截面积减少,构件承载力降低;不均匀锈蚀还会导致钢筋表面凹凸不平,应力集中,力学性能减弱,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锚固性能降低,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下降和结构破坏。

预防钢筋锈蚀主要是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渗性,增加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减慢二氧化碳、氧气、水等向钢筋表面渗透扩散的速度,及防止氯离子在钢筋表面积聚。可以采用的保护措施,一是采用防护材料或外部措施,如采用防锈蚀钢筋-即环氧涂层钢筋、镀锌钢筋,不锈钢等、混凝土表面涂刷防护层、采用钢筋阻锈剂防止氯离子侵蚀、重大工程设置阴极保护设施(牺牲阳极法和输入电流法等)。二是采用设计上的方法利用和加强混凝土保护层自身的保护功能,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来推迟腐蚀因子渗透到钢筋表面的时间,提高对钢筋锈蚀膨胀的抵抗力;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采用高效减水剂降低用水量,在保证混凝土流动性的同时减小水灰比,控制减小混凝土的总孔隙率;采用高效活性矿物掺料改善水泥石的胶凝物质的组成,使混凝土结构更为致密,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控制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氯盐含量,增强混凝土自身抵抗环境侵蚀破坏的能力。此外,在结构设计时应采用合理的构件形式和配筋方式,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得到保证,防止钢筋锈蚀。

3 冻融破坏

混凝土是水泥砂浆和粗骨料组成的毛细孔多孔体。由于混凝土需要必要的和易性,在拌制混凝土时,加入的使用水量通常要多于水泥的水化水量,多余的水以游离水的形式存在于混凝土的毛细孔中。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即指当混凝土结构处于饱和水状态时,在受冻状态下,毛细孔中存在的水遇冷冻结成冰后会发生体积膨胀,对混凝土形成各种压力,使混凝土的结构内部产生细小损伤,经反复多次冻融循环作用后,逐渐积累,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冻融破坏主要是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出现。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内部的孔隙结构和气泡含量有关。孔越少,封闭气泡越多,混凝土抗冻性越好。在北方寒冷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防止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可以采用的保护措施有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也可以在混凝土使用引气剂(由于使用引气剂会降低混凝土强度,故在工程使用时应慎重选用)。

4 碱集料及侵蚀性物质的影响

混凝土是一种毛细孔多孔体。混凝土微孔中的碱性溶液与集料中的一些活性矿物质组分发生的化学反应即称为碱集料反应。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近年来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强度不断提高,水泥用量增加,水泥生产工艺也在改变,因而混凝土含碱量已在明显提高,提高了碱集料反应发生的几率。碱集料反应的主要危害在于,反应产生的凝胶吸水膨胀,导致混凝土材料剥落开裂,强度降低,影响结构物耐久性,而且一旦发生很难修复,故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目前可以采用的保护措施主要是尽量避免采用活性集料,控制混凝土的总碱含量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通过掺入适量混合材料抑制碱集料反应,或者加入外加剂。为预防碱集料反应,在设计上应对外掺剂的使用提出要求。在石化、化学、冶金及港湾等工程中,在有侵蚀性介质作用的特殊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受到化学介质如海水,硫酸盐,酸等作用,引起混凝土水泥石发生一系列变化,而逐步受到侵蚀。侵蚀性物质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破碎出现裂缝,有些化学介质还会与混凝土材料中的某些成分进一步反应,使混凝土体积膨胀,引起结构的进一步开裂破坏。侵蚀性物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物耐久性的影响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解决。

5 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各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建筑工程水平已经逐渐与国际接轨,各种类型混凝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需要迫切加以解决。现行设计规范采用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设计人员应结合设计经验,从诸多方面考虑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采取措施保证结构具有可靠的适用性和耐久性。同时,我们在工程实践中要不断进行总结教训,吸取经验,研究新的技术、理论,推广使用新成果,改善、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国泮,马贞勇,译.A.M.Neville.混凝土的性能[M].1983.

钢混实训总结篇9

【关键词】冬季施工;隐患问题;措施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规范中规定,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零下5℃即属于冬期施工期,尤其是北方的冬季。长达2至3个月要处于零下10℃以下的寒冷气候,在这种寒冷环境下的施工会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必须采取特殊的冬季施工防护措施。

1 冬季施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冬季施工必须确保工程质量,做到安全生产。冬季施工的措施方案金经济合理,使增加的费用最少,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缩短工期。

(2)本工程部分雨、污水管线处于冬季施工,因此必须生产计划中统一安排,并提前落实,做到合理搭接,尽量减少冬季施工的作业面。

(3)已确定进入冬期施工的项目,在冬施材料、设备落实后,要保证施工力量,做到连续施工,避免造成不必的浪费。

(4)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应根据工程特点及冬季施工信息的反馈情况,布置年度冬期施工原则及实施方针,根据公司总的原则,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编制冬季施工方案,编制一般工程冬季试过女冠措施和重点工程的单位工程冬期施工方案,主要内容有:冬期施工生产任务特点部署,主要的冬期施工方法,热源设备计划,保温材料、外加剂材料计划,冬期施工人员培训计划,施工管理工作,冬期施工项目及热源安排。

(5)外加剂的准备材料部门应根据计划采购订货,其他资源的准备:保温、覆盖材料的设备,根据工程任务特点及主要施工方法,确定保温、覆盖材料的用量,编制计划,组织进场存放和保管。

(6)技术培训,进入冬季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测温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一下内容:学习有关冬期施工规范、规定;学习公司制定的冬期施工原则,主要的冬期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学习冬期施工中要采用的新技术;学习冬期施工日常的管理工作和安全消防措施。测温人员的培训应包括的内容:了解 测温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责任心,学习掌握各种测温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学习各分项工程的测温要求,学习记录各种测温数据和填写表格。

(7)施工现场所有准备工作,必须在砼浇筑前完成,达到进入冬期施工的条件。现场准备要求:原料加热设备符合要求,保温围护好;外加剂有储备,保管好,无破裂;供水消防管线,模板的保温措施已完成;测温工作已开始进行,测温记录齐全,现场生活设施做好入冬准备,并符合安全消防要求,未完成工序进入冬期施工前应停在合理部位。

(8)冬季施工计划管理,进入冬期施工前,将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项目和用工纳入生产计划和用工计划,并结合各级施工方案,统一安排生产计划。冬季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冬期施工技术规定》中的要求和冬期施工方案确定的原则和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2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作好冬季施工的重要手段

2.1 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重点

(1)冬期钢筋施工最主要的是钢筋的焊接,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安全。冬期进行钢筋焊接,影响因素较多,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当地的施工条件、气温状况进行试焊,试焊时先根据气温状况调整焊接参数及焊接工艺,焊接参数和工艺确定后,再进行试焊,试焊的焊件送实验室实验,合格后再进行批量焊接。

(2)焊条或焊剂的质量控制。

焊剂或焊条在冬期运输、保存过程中极易受潮,使用受潮的焊剂或焊条会造成焊接熔池中混入气体停留在焊肉中造成气孔,影响焊接接头质量。在使用焊条或焊剂时,要按说明书的要求对焊条或焊剂进行烘焙,干燥后再使用。

2.2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重点。

控制好原材料的加热温度。冬期施工对混凝土原材料的加热是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要确定原材料的加热温度,作好加热措施,定时进行温度测量,保证加热温度达到要求。控制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施工中作好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一般不应低于2℃,温度过低,则容易造成新浇混凝土冷却过快,使混凝土在很短时间内降至冰点温度而影响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作好试块的留置工作。根据规范冬期施工试块留置不少于2组(六块),与结构同条件养护,分别用于检验受冻前混凝土和转入常温养护28天的混凝土强度。加强成品的养护。冬期混凝土的养护管理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措施,新浇筑的混凝土,一是作好覆盖保温工作,并经常检查,二是作好混凝土的测温工作,随时掌握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保证混凝土在初凝期不受冻。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重点。钢结构工程施工中高强螺栓连接。高强螺栓连的好坏是影响钢结构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高强螺栓产品说明书中扭矩系数是常温下的标定值,影响扭矩系数的因素很多,如:环境温度、终拧时间、拧紧速度等,尤其是环境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情况下,产品说明书中扭矩系数是常温下的标定值,在负温下要重新标定,否则,仍按说明书给的值控制,有可能使螺栓产生的拉应力不足,降低结构的安全度,或导致螺栓拧紧,影响结构的安全度。冬期进行负温焊接。冬期负温焊接和常温有很大的区别,在焊接时要对焊工进行培训,掌握负温下的焊接规律,并说明书的要求对焊条进行烘焙,干燥后再使用,才能保证焊接质量,确保结构安全。

3 工程建设指挥部的防护措施

各工程建设指挥部根据各自工程施工进度,针对严寒条件下的施工难点,制定了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的各项管理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各工程指挥部都成立冬季施工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冬季施工指导与监督工作,坚持例会点评、现场巡视制度,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冬季施工措施,加强对冬季施工质量的管理,通过质量评比、进度安全考核等措施,保质量、保安全、保进度。

二是科学组织施工。如对墙体高厚比、横墙间距等有关的结构稳定性、现浇改预制等问题进行专题图纸会审。有的工程指挥部则根据工期要求,对工序进行组合分类,凡不利于冬施的分项工程,如室外粉刷、回填土工程等,进行提前或退后安排,以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增加砼罐车数量,保证砼连续、快速浇筑等措施,保质量、抢工期。

钢混实训总结篇10

关键词:教学楼;设计;施工

Abstract: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Chinese housing design situation caused JianBu live and the 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ersonnel. Seismic strengthening design in architectural become important topic.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rough a practical project example, stressed in the reinforcement design of fully improve the structure system, improve the whole house aseismatic funct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nection of the component design concept; This article from the plan selection,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of the reinforcement design method summarized, hope to provide some experience for the engineering builder and reference.

Keywords: teaching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汶川地震后,我国的住宅设计现状引起了住建部和广大工程设计人员的日益重视。同样是大地震,我国的汶川地震死亡惨重,但新西兰的伤亡人数却大大减小,是因为新西兰的建筑普遍使用抗震结构设计,房子很稳固。为了更好的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取用抗震加固设计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场址位于体育场西侧看台处,场址呈矩形,东西方向宽55至60余米,南北方向长约180余米。场地形状比较规则,西侧紧邻城市干道,东侧为学校体育场,进出十分方便并相对独立。国际部教学楼沿原看台方向南北布置,在用地的西侧及南北两侧设置出入口,建筑物西侧沿整个长边设置主要道路,南北两侧设进出操场的道路,满足使用功能及防火要求。西侧绿地可开辟成通往城市干道的通道。

2相关的设计思路

2.1单体设计构思

本项目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不改变规模的情况下,操场看台的几何尺寸几乎不可改变,而用地的进深制约了看台后只能单边布置教室等大空间的用房,这就造成了大部分教学用房位于看台之上的三层、四层,对功能布置、结构与抗震以及安全疏散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建设用地的现状决定了大部分教室为东西朝向,这对使用功能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自然光较低的高度角对视线干扰和东侧操场的噪音干扰。

2.2平面功能设计

1、地下1层设置符合110米栏长度要求的室内跑道,以及器械训练用房,并配有相应的更衣间等辅助用房,以满足80中作为传统体育名校的训练要求。同时大部分设备用房均在地下1层设置。

2、体育器材室和体育组办公室、会议室设置在首层北段,兼顾日常体育课和优势项目训练的管理,并布置一部货运电梯方便器材的搬运。首层南侧设计为西餐厅,建筑面积约237平米,从南侧入口可直接进出就餐,西餐厅北侧设为家政教室,联系方便。首层中部设置东西贯通的主门厅,可经此由楼外直接进入体育场。

3、保留原有看台功能,看台座位1431个。看台中部设主席台,并设相应的贵宾休息室。二层北侧设一个档案室、一个会议室,其他房间按社团活动室、办公室和休息室设计,其中活动室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灵活布置为标准教室或专业教室。

4、普通教室是师生最重要的学习和活动场所,也是师生在校期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集中布置在最佳楼层:三层和四层,争取最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最大限度的减小外部干扰。本方案共设普通教室34间,按照国际办学的要求,每间教室供20-30个学生使用,开间净宽8.8米,进深7米左右,建筑面积约66平方米,方便小班教学。

3加固设计方案的选择

( 1) 结构体系是决定房屋综合抗震能力的关键因素, 当原结构的结构体系明显不合理时, 首先采取措施改变、改善或优化结构体系, 着重于提高承载力

和变形能力, 使加固后的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较均匀、对称, 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 避免大范围对构件进行加固处理;( 2) 根据鉴定情况, 教学楼存在平面及竖向刚度不规则, 选择了柱间增设钢支撑方案进行加固, 它可为框架提供很大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 并能起到调整杆件内力和结构刚度的作用 , 解决了底层薄弱层及位移角过大的问题, 改善了体系的扭转效应, 使构件的内力分布更加合理, 局部框架柱的轴压比降低, 梁配筋量降低。

4抗震设计和施工措施

4.1结构内力计算与选取

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均为C40,普通受力纵筋均采用HRB335级,箍筋均采用HPB235级,梁中内置H型钢、加劲肋板及柱中角钢均采用Q345钢,钢板箍采用Q235钢。通过对套建增层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内力分析及配筋计算,得到满足轴压比、多遇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侧移要求的柱截面尺寸为b×h=900×900平方毫米, 内置4个角钢的尺寸均为125X80×12× 11,底层和顶层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梁截面尺寸为500X900平方毫米,钢骨采用普通焊接H型钢700×350×10×20,其他层框架梁截面尺寸为450×800平方毫米, 钢骨采用普通焊接H型钢600×300×10×2 0。内置H型钢混凝土次梁均取b×h=400×600平方毫米,钢骨采用普通焊接H型钢400×250×10×2 0。楼板取120mm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4.2模板设计

角钢混凝土柱中的钢骨架在混凝土未浇灌以前已形成钢结构,它具有相当大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构件自重和施工时的活荷载,且可以将模板悬挂在角钢上,不必为模板设置支柱,因而减少了支模板的劳动力和材料。柱模板采用5mm厚的钢模,在每个角钢上焊接2个12抗拉螺栓用于固定模板,抗拉螺栓沿柱长度方向布置间距为400mm。在模板上沿柱长度方向四周设置截面为90mm×50mm的加劲木楞,间距400mm,以增强侧模刚度。

抗震构造措施的加固方法

创新了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粘钢、外包截面两种加固方案, 以加强对梁柱节点核心区的约束;安全岛楼梯间的填充墙拉结措施则采用了与砌体结构相同的单面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法采用外包混凝土加固框架柱的同时加强了框架梁的锚固措施 。总之, 节点设计重视结构的整体性, 同时充分考虑施工便捷、质量可控、经济高效, 且对原结构破坏最小。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设计阶段是整个工程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本文结合实例对抗震设计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和施工措施进行了探讨。虽然有些粗浅,希望对同行们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文忠 王英《对既有房屋套建增层改造的认识与思考》《工业建筑》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