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t室实习自我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3 02:36: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在ct室实习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在ct室实习自我总结

在ct室实习自我总结篇1

1991年他毕业于扬州医学院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被分配到网市中医院外科工作,面对每位前来就诊的患者他都能做到热情接待,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认真履行医生的职责,努力为患者服务。开始做为一名住院医生,他坚持做到24小时在医院,认真处理、观察经治的每位患者。工作中注意培养自己独立诊断处理疾病的能力,努力将自己从学校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平时工作中他努力向上级医师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一次一位患者以急性阑尾炎收住入院,住院后他经过仔细检查发现患者除右下腹痛外还伴有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经过进一步检查终于明确诊断为结肠肿瘤,避免了一次误诊,也使患者得到了进一步的治疗。那时外科医生少,值班期间门诊病房只有一个医生,工作量大,时间长,经常有急诊,夜间得不到休息,下夜班也要参加日常手术,他从不叫苦叫累。一次中午值班,来了位急诊外伤患者,经检查发现脾破裂伴腹腔出血,并已出现休克,他立即通知组织手术,术中发现患者还伴有左肾破裂、腹膜后血肿,经及时手术,患者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而手术结束后已是他晚上值班时间,他又继续值班,密切观察患者。经他精心治疗,患者终于康复出院。患者家属很感激,带来一些礼物送给他,被他婉言谢绝,体现了一名医生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思想素质。

随着医院的发展和临床工作的需要,医院从1997年初决网定引进ct机,但谁是最佳人选?经院部研究决定,××*同志有较强的事业责任心,工作认真踏实,又有临床工作经验,选派他学习ct,从事ct诊断工作是最佳人选。虽然他不是影像专业毕业,但面对领导和大家的信任,他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忍痛离开他所心爱的外科工作,从而转入从事影像诊断工作。来到新的岗位,他暗下决心用自己多年掌握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一定要把此项工作干好。面对新的学科就必须用新的知识武装头脑。为了早日熟悉和掌握ct诊断和操作,他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休息时间,坚持学习,刻苦钻研,白天工作中他认真向带教老师学习请教,晚上回家对照病例和厚厚的专业书籍进行认真学习和总结,仔细体会和分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他很快便能独立从事ct诊断工作,并顺利考取了ct上岗证,成为一名合格的ct诊断医生。

ct室的工作是繁忙而复杂的,除了白天工作外,下班后还必须随叫随到,来院进行急诊,而那时ct室只有他一名医生,许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只要接到急诊电话他都及时赶到,认真检查,准确报告,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也为患者的治疗赢得了时间。在我市历次所发生的自然灾害和重大车祸中,许多患者需要作ct检查,他总是带领科室人员放弃休息,有时还顾不上吃饭,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直到检查完最后一名患者。他热爱网本职工作,钻研业务,对每一位患者的诊断力求做到准确无误,并努力钻研学习本学科和相关专业的知识。他恪守医德,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坚决拒收病人所给的钱物。一次急诊,一位外地患者检查完从窗口丢下一百元,当他发现后病人已经走远了,事后他将钱上缴了院部。同时,他还有一颗善良的心,一切为患者着想,恪守“服务第一,患者第一”的服务理念,他对每一位前来检查的患者都一视同仁,对每个病人都认真仔细地检查、分析图像,认真及时书写报告。工作中注重病史资料的采集,他深知准确无误的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前提,能使患者及早解除病痛。他所做的每一例检查,事后都经常和临床医生联系,随访患者以验证自己的诊断,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一次一位患者拿着在外地医院检查的胸片右下肺小结节病灶,诊断为结核球的报告,请他再查看一下,他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诊断水平,经过反复看片和分析,建议患者作ct检查,检查发现病灶只有两公分,但外形不规整,他考虑为肺癌,最后经过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癌,患者及时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在恢复良好。日常工作中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而他总是说为患者服务是我应该做的。工作中每次遇到严重外伤以及造影检查中出现的紧急情况,他总是沉着冷静,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从而转危为安。

这几年,ct室的工作量逐年上升,作为科主任的他,多年来为科室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以娴熟的业务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格的管理,带领全科人员努力践行“白衣天使”的崇高使命,坚持医院提出的“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的服务理念,积极开展人性化、热情化服务,为创造诚信医院和文明科室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多年来,ct室没有发生过医疗事故,深得广大患者的信任,为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在ct室实习自我总结篇2

实习时间:xx 年 6 月 8 日至 xx 年 7月 8 日

在骨外科实习的一月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令我获益匪浅。科室老师和护士对人都很热情、关心;我的带教老师(杨锋)更是和蔼、负责。虽然有时也会犯点错,但老师总是和气教导,让我虚心受教。在老师的带教下,我的无菌观念变强了,知识掌握得更多了,操作变得更熟练了。在此我想对您说:“辛苦您了,感谢您为我付出的一切!”

外2科(脑外、泌外科)

实习时间:xx 年 7 月 9 日至 xx 年 8 月15 日

外2科是一个脑外与泌尿外科在一起的综合科室。脑外是一个比较凶险的科室,病人随时会死,因此要随时注意病人的病情变化情况;泌尿外科病人大多数会疼痛,医师要体谅病人的痛楚,给予对症处理及心理安慰。在外2科实习的三十多天时间里,我学会了很多:学会了导尿术、问病史、打病历;无菌观念变得更强了,操作更熟练了,了解了ct、医嘱的一些相关知识。在这里感谢医师对我的信任,让我有了更多的操作机会。最后我想说:“谢谢带教老师(邵秋阳、张华平)和帮助、照顾过我的老师(医师),你们让我成长了!”

放射、ct科

实习时间:xx 年8 月16 日至 xx 年 8 月 30 日

放射、ct科是一个以仪器为主的检查科室,通过仪器的检查可发现许多疾病,有助于医师对疾病的诊断。在放射、ct室呆得一段时间里,我掌握了拍摄一些片子,更通过老师的教导,使我会看一些片子,然后通过看一些专业书,使我了解了放射、ct的一些基础知识。虽然在这实习的时间比较短,但我学会了看一些简单的片子,相信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它会对我有所帮助,以后还会继续来学习、了解它(放射、ct)

妇产科

实习时间:xx 年 9 月 1 日至 xx 年9 月16 日

妇产科是一个以妇科、产科为一体科室。到妇产前,对妇产有一定的偏见:觉得自己不怎么适合在这个科室实习,有些场合不方便一个男实习生在场,但到妇产的第一天,老师就说:“不要抱着一个错误的观念来这里实习,并说男妇产医师同样行、同样出色,有时可能还会比女医师好” 比如:给孕妇接生。第一天,老师就带我去接生,让我见到了那一最痛苦的时刻,同时也是最幸福的时刻。感谢老师(段水清)为我拿掉了在妇产科实习的包袱,让我可以更好地在这科室实习。

儿科

实习时间:xx 年 9 月 17 日至 xx 年 10月 10 日

儿科是一个以儿童为主体的科室,刚到儿科时,看到儿科病房里的环境和走廊里弥漫着一股“气味”,不免对儿科有点厌烦,但我的带教老师(儿科主任张美松)的和蔼、友善和负责的态度使我感到在这里特别的亲切,有种家的感觉。不忙的时候老师主动给我讲解儿科的一些常见的疾病,讲的非常详细、非常地好,并叫我再看课本温习一下,让我非常地感动。在老师的带教下,我学会了许多东西,懂得怎么去看儿童的一些疾病,“谢谢您,老师”,您真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好医师。

内2科(呼吸、心血管内科)

实习时间:xx 年10 月 11 日至 xx 年11 月 30 日

内2科是以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为主的综合科室。在这里实习的一个半月时间里,自己学会了许多很多,如:做心电图,能够看懂一些心电图;学会了胸穿,熟悉了一些内科常用药的作用,了解了冠状动脉造影的一些知识。内2科的病人很多是老病人,且他们住的时间比较长,住院时间长了,难免病人心情不好,因此学会安慰病人是必要的。带教老师(卢新鹏)对工作的细心、严谨、规范、负责的态度(及时书写病历、病程等、对工作要求完美)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获益匪浅。

五官科(眼、耳鼻喉科)

实习时间:xx 年 12 月 1 日至 xx 年12 月 12 日

在眼、耳鼻喉科实习的这段时间里,虽然时间比较短,但自己跟着老师看病人,从中学会了一些东西:如鼻出血的处理,眼睛进沙子的处理,学到了一些眼、耳鼻喉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喉镜的用途及作用,眼检器的用途,为以后处理五官科问题奠定了基础。

内1科(传染性疾病科)

实习时间:xx 年 12 月 13 日至 xx 年 12 月 27 日

内1科是传染性疾病科,刚进这科时,担心自己可能会被病人传染,但进来后发现只要自己注意卫生,同时了解它的传播途径,从这方面去预防,就不必那么担心会被传染。在这科实习使我了解了肝炎、肺结核等许多传染病的许多知识,但也因季节因素,未能见到一些夏季传染病如:乙脑,菌痢等,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来这科学习。

内3科(神经、消化、血液、内分泌内科)

在ct室实习自我总结篇3

(一)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确保CT设备正常使用,确保医疗安全

CT是我院最大的、最昂贵的医疗设备,CT不能正常运行,我们就将是无用之人,医疗安全不能保证,挣的钱没有赔的多。所以上这两点,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保证以上两点的必要。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要求做到设备环境达标,设备专人负责管理、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使用,使CT设备正常使用率为100%。

医疗安全的这根弦,我们时时都绷得紧紧的。扫描、诊断我们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执行。诊断不明确的,我们把图像传到网站上,同全国影像界的同行开展了远程影像会诊提高诊断率,并已经形成制度。在不能确诊的,我们介绍患者到上级医院。我们的原则,我们能诊断的我们一定认真诊断,我们不能明确诊断的,觉不能耽误患者的病情,找准市场定位,把医疗危险减少学到习最网小。

(二)学规范制度、说规范话、行规范事,提升服务质量

根据说规范话,行规范事的服务活动内容的要求,我们积极组织学习,在接待患者方面,称呼病人文明用语方面、服务态度上,方便病人上,咨询解答方面上按照要求进行重点学习。通过学习,思想上更加明确,行动上更加规范。同时根据我们工作特点迅速的落实,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病人检查前准备充分,检查中认真仔细,诊断结果后耐心解答,从患者走进我们科室,到检查完成,让患者充分体验到**医院规范化的理管和服务,让每一位来我科检查的患者及家属满意。

(三)科学管理、.努力创新、提高医疗技术

上半年,我科室派一名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科内只有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我们在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没有叫苦、叫累,而更加积极主动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与国内知名专家及专业人员的远程会诊,病例的讨论和交流,提高我们科室诊断率,我们科室利用现有设备积极开展新技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影像依据,如微创的定位扫描技术、三围立体重建等,利用医学影像工作站实现数字化管理,更好的实现病例的复查、统计、病例随访跟踪,科学管理,同患者之间建立医患关系联系卡、服务电话联系及电话咨询。我们科室在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的基础上,减少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使发片时间明显加快,由原来的50分钟发片,提前到8-10分钟发片,减少患者的就医时间。科室全体员工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坚持每天早读片的制度,着重讨论疑难片的诊断,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诊断水平。

(四)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患源,赢得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在ct室实习自我总结篇4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共1154例患者,其中男性672例,女性482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4岁。

1.2方法 我院使用CT 机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Synergy 全身螺旋CT机,注射器为美国Medrad公司生产MCT,造影剂为非离子型的碘必乐、碘海醇。

1.3结果由于我院使用的造影剂均为非离子型的造影剂,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轻度反应48例,约占4.1%,中度反应1例,约占0.08%,重度反应未发生。

2 讨论

用高压注射器给药注射速率一般为1.0~2.0ml/s,如观察重点在于病变的血管特征(如区分动脉管瘤,动静脉畸形等),可提高速率达2.5~3.5ml/s,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因此扫描前及注射造影剂后一些护理要点不容忽视。

2.1 扫描前认真询问患者病情有无碘过敏史;严重肝肾功能损害、重症甲状腺病患者、急性胰腺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多发性骨髓瘤等特异性蛋白血症为增强扫描的禁忌症。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荨麻疹、湿疹、其他过敏性疾病、心脏病、有造影剂过敏史及其他药物过敏史、1岁以下60岁以上的老人为高危因素[2]。

2.2 做CT增强扫描的患者,检查前须携带有关检查资料,禁食4h,且需有陪伴人员。

2.3 认真做好碘过敏试验,确定为阴性者方可进行增强扫描,并嘱患者及家属填写好增强扫描同意书。

2.4 心理护理CT增强扫描患者主要的心理状态有二种:(1)紧张、焦虑的心理以及对高压注射器的恐惧:严肃静穆的医院环境,庞大的设备,闪烁的指示灯,使病人望而生畏。对病情未知的焦虑,扫描时是否疼痛,是否会发生意外以及对检查结果的担心,都将使病人精神紧张。做好检查前的解释工作,耐心而详细地告诉病人检查的目的和意义,这时护士娴熟的技术,熟练的操作是对病人最好的安慰。护士的一个笑脸,一句问候语,都能使患者精神上、情感上、心理上得到安慰、支持,减轻心理压力,愉快接受并主动配合检查。(2)失望和忧伤心理状态。患者表现为对已知病情情况而对治疗不抱有希望的消极、颓废的心理。这时护士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给予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使患者用坦然、平静、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增强扫描检查。

2.5 操作(1)先将50~100ml造影剂用吸管吸入高压注射针筒内,并将空气排尽,再将加热器盖到注射针筒上对造影剂进行加热,特别是冬季,可以减少造影剂对血管的刺激,预防不良反应。(2)选择患者的上肢肘部正中静脉和桡静脉作为静脉穿刺血管,在静脉穿刺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按静脉输液的操作规程操作,同一位置不能连续穿刺2次,否则会发生渗漏鼓胀。观察经由套管针的静脉回流血是否良好,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将套管针固定在患者肢体上,以减少移位发生渗漏。(3)向病人解释清楚,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如短暂性的喉部及全身发热感,轻度的恶心、欲呕,嘱病人不必紧张,是正常情况无需作处理,密切配合医生做完检查。如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注射扫描,给予相应的处理。(4)注射造影剂的总量及流速、延迟时间应据病灶位置及患者的体质状况,由医生及技术人员制定,其扫描注射总量以1~1.5ml/kg来制定,我院一般静脉注射流速为2.0~3.5ml/s。(5)注射开始后观察注射部位的血管数秒钟,在确定造影剂无渗漏后,迅速离开扫描室,从操作室窗口继续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注射及扫描,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处理。(6)扫描结束后嘱咐患者在候诊室休息30min以防造影剂迟发反应,并留意观察患者的情况。(7)科室应制定抢救操作规程及备有急救药品、氧气、吸痰器等急救设备。

总之,CT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增强扫描成功与否和扫描质量的好坏,都将影响到患者的疾病的诊断,对患者的心理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CT增强扫描的护理有待平时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特别是高压注射器的引入对护理工作带来一些难度,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带来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平时认真学习,不断的实践总结,就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在ct室实习自我总结篇5

做一棵小草,奉献一片绿色,做一名护士,奉献一片爱心。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2020放射科护士年终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放射科护士年终总结范文一:一、加强科室管理

科室不断完善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全体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并有严格的奖惩制度。

科室各种资料管理有条有序。资料完整。各项设备仪器均有专人负责保养并定期检查。

二、努力钻研业务

科室全体员工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坚持每天早读片的制度,着重讨论疑难片的诊断,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诊断水平。

三、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全科人员努力文明礼貌服务,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不与病人争吵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做到耐心解释,尽量提前给病人发诊断报告,满足病人的需求。全科人员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互学互尊,团结协作,全年无一人收红包。

四、把好质量关,提高经济效益

自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放射科的工作量为摄片检查39795人次。特殊检查369人次,ct检查7178人次,体检透视135574人次。比2004年同期比较摄片,特检,ct检查,体检人次明显增长。增长率为5.83%,101.64%,13.85%,4.94%.2005总收入为532万,其中_线收入为305万,ct227万人均创收为38万比2004年增长18万增长率为3.5%.

面对繁重的工作量,我们没有丝毫放松把好质量关,照片质量和诊断报告达到教学医院标准。这表明,放射科是一支技术精湛,作风顽强的队伍,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全年无一例医疗责任事故发生。

放射科目前的问题

一、书写报告不规范,各写各的,详简不一,没有统一认可的标准,漏症率较高,导致临床不信任放射报告。

二、摄片质量不高,许多体位不够标准,有责任心因素,有技术因素,有暗房及胶片因素。

三、部分医生服务态度较差,随意的趋向较多,显示不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在院长的指导下,放射科党小组和科主任共同研究制定的改革方案如下:

一、规范书写报告,减少漏诊率。

1.采取复签报告形式。

主班医师书写报告,报告形式分描写和印象,描写部分要详细规范,印象部分要准确;由副班医师复签后才发报告,当两医师意见不统一时可由主班先发急诊报告,第二天读片讨论后发正式报告。

2.当发出报告有误,需要修正报告时,必须经过两签报告医师。

3.中午及晚上值班时由值班医师单独发报告,第二天早上读片医师审核,有误诊或漏诊时重发正确报告,并由值班医师追回错误报告。

4.复诊拍片对比必须拿到旧片对比,写出对比意见;

旧片未归还,报告一律不发出。

二、强化执行评片制度,提高拍片质量。

1.由科主任主任组织和投照组长负责;

2.每位技术人员摄片后应在申请单上签名;

3.当天写片医师在写片时严格按照标准评出甲乙丙丁片及废片,甲乙丙丁片者应在登记在申请单上,废片则登记在专门的废片登记本上。

_片质量评片标准按科内细则执行。

三、强化执行早晨集体读片制度,疑难片综合会诊制度及课室内部小课业务学习制度。

1.由科主任负责组织和诊断组长负责;

2.读片时间:每天早评片之后。

3.读片内容:1.前日值班的_片,查看有无漏诊。

误诊,以及评定_片质量;2.前日写片医师准备的_片。3.疑难片。

4.读片形式:由科主任和诊断组长组织,前日值班医师做主要发言,其他医师补充发言;

疑难片做好登记,并由诊断组长负责追踪病理,择日病例讨论。

5.小课业务学习每半月一次,由教学秘书负责组织,内容可以是自己心得总结。

当前前沿学科知识或是按系统复习等,可由全体医师轮流,目的是提高各医师复习看书的积极性,特别是对新技术的学习。

四、建立新的借还片制度。

五、日常排班

1.由科主任负责合理排班,每天上班人次按目前排班不变。

2.在A班医师回来前,D班或P班医师负责签报告,忙时可由CT室医师出来复签报告,A班医师出车回来后参与写报告,和B班医师互签报告。

六、科室内责任落实。监督及惩罚制度

1.成立放射科科室管理会。

2.设定诊断组长和投照组长,指定工作职责。

3.设定张继民为教学秘书。

4.设定张安生为质控与安全生产组长,全面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

5.奖惩制度:准备两本笔记本,一本为废片登记,由写片医师登记废片号,在早评片分析废片后由主任或投照组长登记废片责任人。

另一本为纪律登记本,登记每天迟到。离岗等情况,由主任登记,主任不在时由指定人登记。以上奖惩制度是是1-2月份本科室内的实行改革时期实行的奖惩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可适时加以完善,奖惩由科主任落实,科管会监督。

七、第二阶段设想

1.时间:3月份电脑及打印机落实到放射科开始,到新设备(DR)安装。

2.根据第一阶段效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项制度。

3.CT室与放射科合并,放射科部分医师轮入CT室操作,报告形式由复签该为由高级医师审核,CT报告及_光报告一起书写,统一由高级医师审核后发;

4.由高级医师指导读片,负责全科室人员的提高。

2020放射科护士年终总结范文二:一、思想道德、政治品质方面: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护士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规范操作。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医疗文书的书写需要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我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

护理部为了提高每位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对于自己的工作要高要求严标准,做好护士工作计划,工作态度要端正,“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看到病人康复时,觉得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护理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我为自己是护士队伍中的一员而自豪。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为人类的护理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即将迎来的 2015年,我会继续发扬我在过去的一年中的精神,做好我自己的工作,急病人之所急,为病人负责,绝对不要发生因为我的原因而使病人的病情恶化,我对自己的工作要做到绝对负责,这才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好护士应该做的最起码的工作。作为一名护士,我时刻的意识到我担子上的重任,我不会为医院抹黑,我只会来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工作。在生活中我也是会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我会做到!

2020放射科护士年终总结范文三:__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我在院领导的关怀教育下、在科主任的指导关心下、在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我很快适应并进入了医生这个新的角色,很好的完成了这一年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在政治、工作、学习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提高。

一、政治思想方面:来到医院的一年多来,医院组织了许多集体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我坚持每次大会到位并做学习笔记,在科里,以毛主任为代表的党员们个个以身作则,不仅在工作中给我指导,还在生活中给我帮助,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激励我向党组织靠拢,在放射科党支部的鼓励下,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工作勤务方面:一年前,我只是一个有理论知识的医学生,来到放射科,科室同事们非常关心我的成长,给予我很大帮助,使我很快适应了放射科的工作,走上了工作岗位。毛主任坚持每天早交班带领我读片并要求我对疑难杂症及典型病例做好统计工作,让我积累了经验;辛主任亲手指导我做透视、各种造影检查并带我做了两例介入治疗手术,让我掌握了基本影像检查以及影像诊断和治疗技术,基本达到影像诊断医师的要求。医院作为空降兵十五军的保障单位成立了空降医疗队,我作为医院的生力军,参加了去年2个月的空降兵伞降技术训练和今年4个月的空降兵后装“两成一力”演练,安全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为医院争了光。

三、专业学习方面:我在毛主任、辛主任的指导下,对放射诊断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践巩固和加深理论的学习,辛主任还督促我学习《中华放射学杂志》,积累影像资料,并要求我学习钻研影像诊断技术。今年我对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进行了复习与梳理,报名并参加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以上几点是我这一年来的主要收获,当然还有许多不足,特别是在医疗上,我的放射诊断水平还有待提高,出现过漏诊与误诊的情况,我通过认真分析,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眼勤、嘴勤、手勤——多看、多问、多记”,尽量避免医疗差错,尽职尽责,做好一名放射科的一份子。

2020放射科护士年终总结的人还看了:

1.放射科医生年终总结3篇

2.2020部队军医年终总结

3.放射科年底总结述职

4.医院科室年终总结范文3篇

5.医疗器械年终总结范文3篇

6.120医生年终总结

在ct室实习自我总结篇6

【关键词】 吡喹酮 脑囊虫病

脑囊虫病是猪囊尾蚴引起的常见的颅内寄生虫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易识别,磁共振(MRI)等影像学表现对于诊断及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我院近年收治的脑囊虫病的病例,以期归纳出其临床与MRI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收集到我院200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出院诊断为脑囊虫病的病例,其诊断依据1985年郑州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脑囊虫病23例,其中男13例(56.5%),女10例(43.5%)患者年龄14~42岁,其中仅一例为14岁,其余均在20岁以上。

对23例患者职业进行调查,其农民6例(26.09%),工人5例(21.74%),干部3例(13.04%),学生3例(13.04%),其他6例(26.09%)。

1.2 病程 本组患者的病程均在5年之内,其中1年以内的占91.3%(21例),2年占4.3%(1例);5年的1例(4.3%)。

1.3 临床表现 脑囊虫病具有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最常见为癫痫发作、高颅压所致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以及脑膜炎症状和体征。本组病例全部有抽搐症状,其中癫痫大发作21例(91.3%)但无癫痫持续状态发生,单纯局限性发作2例。头痛9例(39.13%)。呕吐3例(13.04%)。视乳头水肿7例(30.4%)。

1.4 临床分型 根据脑囊虫包囊存在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脑实质型、蛛网膜型、脑室型、脊髓型。本组病例全部为脑实质型,仅一例合并胸髓型。

1.5 实验室检查 23例患者中有22例行脑脊液检查,4例做腰穿检查颅内压增高占18.19%,压力195~256毫米水柱。白细胞数>10×106/L2例(9.1%)。糖和氯化物均正常。蛋白质>0.45g/L3例(13.6%)21例做了血液囊虫间接血凝、酶联试验,阳性15例(71.4%),20例做了脑脊液囊虫间接血凝、酶联试验,阳性16例(80.0%)。

1.6 影像学表现 23例患者均行CT或MRI检查,20例(86.96%)患者CT影像学有异常改变,23例患者MRI影像学均有异常。单个病灶仅一例(4.3%),多个病灶22例(95.7%),最多病灶达40余个。头部CT主要表现:近皮质区显示单发或多发不规则低密度影,可有结节状或环状强化或钙化影。头部MRI主要表现:活虫期)T1加权像上呈圆形低信号,内有点状高信号,T2加权像上圆形高信号,内有点状低信号; (退变死亡期)头部MRI近皮质区显示:T1加权像上水肿区呈低信号,内有高信号环、高信号结节或仅小低信号区,T2加权像上水肿区呈高信号,内有低信号环、低信号结节;虫体死亡后钙化表现为长T1、短T2或等T1、短T2点状信号影,周围无水肿带。一个患者脑内可同时有两种以上表现存在。

1.7 治疗经过 23例患者均采用吡喹酮抗虫治疗,每个疗程总剂量300mg/kg,治疗先从小剂量200mg/d开始分两次口服,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量至1.2g/d,达到总剂量即为一个疗程。1~2个月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治疗,共治疗3~4个疗程。同时给予皮质醇及脱水剂治疗。

2 治疗效果

23例患者全部疗程结束后随访1~5年,13例(56.5%)头颅CT或MRI复查未见异常且无癫痫发作,7例头颅CT或MRI复查示虫体钙化且无癫痫发作,2例头颅CT或MRI复查示虫体钙化、每年癫痫发作次数在2次以内,一例病灶无变化且每年癫痫发作次数在2次以上。总有效率95.7%。

3 讨论

脑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虫卵感染人体,孵化成囊尾蚴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脑寄生虫病,属于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一种,其感染途径包括自身内感染、自身外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三种方式,最常见的是由于食用了未熟透的含有囊尾蚴的猪肉(俗称米猪肉)所致,本病多发于农村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脑囊虫病多为散发,但亦表现为一定的地方性和流行性,往往与卫生条件或者饮食习惯有关。职业分析表明,农民所占比例最高,为26.09%;、工人、干部、学生等亦占相当比例,说明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及部分地区城乡差别的缩小,脑囊虫病的地域及人群分布有了进一步扩大化的趋势。

脑囊虫病一般起病较慢,病程一般在1~5年之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多样,可表现为头痛、呕吐、癫痫发作,严重的可致颅内高压、视力损害和精神异常,临床容易误诊误治。其中抽搐是本病的常见症状。病变多位于脑皮质,也可侵犯脑室、脑干、小脑和脊髓,有时可合并眼或皮肤囊虫病。影像学检查常可见颅内密度异常改变的病灶。本组病例绝大多数病程在1年之内(91.3%),23例患者均有抽搐发生史,近4/5(80%)的患者有癫痫大发作史。以往文献报道有相当部分患者合并猪带绦虫感染及皮肤型囊虫病,而在本组病例均未发现排绦虫史及合并皮肤型囊虫病的患者。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表现尽管出现的比例较低,但特异性较强,一旦出现则对诊断的帮助较大。

脑囊虫病由于受取材部位所限,病理诊断往往机会较少,辅助检查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组中头颅CT或MRI检查全部有异常表现,而血液囊虫间接血凝、酶联试验,阳性率71.4%,而脑脊液囊虫间接血凝、酶联试验,阳性16例(80.0%)。所以对于有头痛、抽搐或癫痫大发作的患者要及时行影像学检查,若发现有异常改变而又不能除外寄生虫病,可行囊虫间接血凝、酶联试验等以协助诊断,对于合并皮下结节的应及时作病理活检以增加确诊的机会。

MRI对于脑囊虫病的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更准确的了解病变的大小、部位及分布状况。同一囊虫病灶,就其病程先后又可分为存活期、变性期和死亡期。因感染的时间不同,多发性脑囊虫病在同一张MRI上,又可呈现为活虫期、变性水肿期、非活动期、混杂期等四种类型。活虫病灶平扫与增强均表现分为特征性的单房囊性结构。囊虫死亡期以钙化为主,此期MRI诊断不如CT准确,脑膜型及脑室型MRI容易漏诊,应采用增强扫描帮助诊断。

本组23例病例中仅两例误诊误治。其中一例男性患者癫痫发作后本市某医院未作任何影像学及免疫学检查,单纯予抗癫痫药物治疗,两年后到本院就诊头颅CT及MRI提示脑囊虫病,但血液及脑脊液囊虫间接血凝、酶联试验阴性,予以抗虫治疗,半年后其14岁儿子癫痫发作,颅脑MRI提示脑囊虫病,抗虫治疗痊愈。可能为食用共同的米猪肉感染或父子间亲密接触外源性感染。另一例女性患者因头痛、抽搐就医作头颅CT检查示左枕叶单发不规则低密度影,本院某科室诊断为脑结核瘤抗结核治疗一年半,头痛好转仍间断抽搐,五年后方作血液囊虫间接血凝、酶联试验检查阳性确诊脑囊虫病,治疗五个疗程病灶未见好转、癫痫仍频繁发作。

目前对于脑囊虫病的临床分型方法较多,应用较多的是按病变所在部位分为脑实质型、蛛网膜型、脑室型、脊髓型。

在ct室实习自我总结篇7

[关键词]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实践;教学体会;医学影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 R3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c)-0166-03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将断面标本及其影像的内容进行整合,将实体断面解剖及其相对应的断层影像表现相结合,完成实物向影像过渡的一门学科[1],是介于医学影像基础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课程,也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和核心课程。随着影像诊断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影像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不仅使医学影像学迈入崭新的时期,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应临床需要而产生的,并发展成为现代先进影像技术赖以诊断和治疗的形态学基础,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开设此门课程是现代影像医学发展的需要,对培养高层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2012年新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并于2013年开设了此门课程。为使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设置更加合理,教学方法更趋完善,教学效果更为理想,笔者在借鉴国内文献其他医学院校已有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室建设等基础上[2-4],结合本校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现分析如下。

1科学设计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5-7]。教学中应密切联系临床影像及相关前沿技术,密切结合现代临床影像的新进展新技术去组织和实施教学。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时,笔者邀请本校附属医院的影像科医生,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共同探讨、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组织教学内容。这种“校院结合”模式,能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断面解剖学知识思考和解决临床影像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教学与临床影像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易掌握扎实的人体断面和影像解剖学知识。

2精选教材

教材是系统化了的知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8]。选用的教材应具有适用性、前瞻性、启发性和科学性,应紧扣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结合专业发展特点,以满足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高级人才的要求。符合这些特点的教材有许多,均能满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我校采用的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振宇、徐文坚主编,供医学影像学专业用的《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第3版)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前瞻性、启发性等特点,并配套有教学光盘,内容除断面解剖以外,每个断面解剖图均配有相应的带有标注的CT或MRI图像对照,这样不仅便于多媒体教学使用,还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临床影像诊断打下基础。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共有82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4学时。授课学期为第三学期。教学内容是在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基础上,重点介绍头、胸、腹、盆部与会阴、颈等各个部位的重要脏器结构在连续横断面、矢状断面和冠状断面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在最佳显示断面中的典型特征,并将局部解剖相关知识融入断面解剖教学中,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此外,也注重断面解剖实物标本教学,通过对标本的仔观察细,将断面标本的平面结构特征与系统解剖、局部解剖脏器的立体形态结构、特征联系起来,建立“整体-断层-整体”的断面解剖思维;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临床,要求学生比较同一断面下人体断面标本与活体CT、MRI图像的异同,进行标本与影像相对照,建立断面解剖向影像解剖转换的思维模式,完成从尸体向活体的过渡。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样化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此,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也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在断面与影像解剖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利用投影仪、电脑、电视等教学设施,将教学课件、教学录像、CT和MRI等影像图片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班上课,理论与实验并重,讲习结合;实施过程中,先简要回顾相关系统解剖、局部解剖知识要点,逐渐过渡到断面解剖结构,然后进一步学习并观察连续横断面、矢状断面和冠状断面上解剖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讲授过程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辅助教学录像、实物标本与CT、MRI等影像图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启发式讲授法、直观教学法、板图法、歌诀归纳法、解剖操作法、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法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和抽象的解剖结构变得生动起来,有利于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由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及断层解剖向影像解剖过渡,并由影像解剖向影像诊断等临床应用过渡,达到相互促进、融会贯通、全面掌握断面解剖和影像解剖相关知识的目的。

5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室建设是教学、科研基地建设的基本硬件,是衡量“基地”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室建设的水平也是课程建设评估的重要依据,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9]。我校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培训实验技术人员;制作或购买不同性别的连续横断面、冠状断面和矢状断面解剖标本、模型以及与断面解剖标本相对应的CT、MBI等影像图片,并有标注说明,便于学生的对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购买原卫生部的医学视听教材和不同性别的连续横断面塑化标本;制作幻灯片、投影片和摄制教学录相片;购买数字人体软件并联网,以便开展多媒体软件实验教学。

断面解剖学的最终目的是为断层影像学做好知识的沉淀,完善从实物向影像的转化过渡。在学习观察断面解剖标本时,要做到观其物,思其影,在阅读断层影像图片时,同样要做到观其影忆其物,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1]。故观察断面解剖标本和阅读断层影像图片是断面解剖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断面解剖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而断面解剖学最终的学习效果也将客观地落实在形态识图上。因此必须强调加强断面解剖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做法是: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教学时数比为1∶1.5,利用局部解剖尸体标本、连续断面解剖标本和模型、连续横断面塑化标本、医学视听教材、投影仪、多媒体数码互动设备、幻灯机及配套的投影片、幻灯片、观片灯及CT、MRI影像图片等做为实践教学的基础,让学生从观察局部解剖、断面解剖标本开始,逐步掌握人体各层面的关键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教师先行示教,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教师巡回指导答疑。另外,笔者还制定实验室开放计划,提供与断面解剖学有关的局部解剖标本和系统化的断面解剖瓶装标本、连续横断面塑化标本和模型,以及临床正常的CT、MRI影像图片供学生开放性实验学习。在督促学生重视实践观察、强调“眼见为实”的同时,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机会,如积极参与局部解剖、断面解剖操作,阅读CT、MRI影像图片,绘制断面解剖图等,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6考核方式灵活多样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其侧重点在于不同断面上各器官位置、形态结构以及相互关系的辨认[10-12],传统的单纯理论知识考核不能客观全面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应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提问、让学生徒手绘制断面简图外,每讲完一个章节,随机抽查部分学生辨认该章节的不同断面标本上主要结构;在学期中间,用事先准备好的人体断面解剖图片、CT或MRI影像图片进行小测试。测试时随机调出几张断面解剖或影像图片,让全体学生指出该图片上的主要结构及各主要结构的配布关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例,结合临床影像,在学生当中分组开展无标准化答案阅片技能技巧讨论,培养学生的阅片兴趣,提高学生对断层影像的诊断能力。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教材和课件上的图与实物之间有一定差距,故课程结束后进行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技能考核,主要是让学生在一定数量的断面实物标本、CT和MRI影像上辨认器官、结构等,其考核成绩单列,有学分,并作为一门独立实验课程纳入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期末理论考核以闭卷形式让学生笔答,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最后总评成绩计算是形成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这样教学考核方式既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授课进度和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不断掌握断层基本理论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又有利于学生掌握断面标本及影像图上的解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强化断面解剖学基本知识,促使其重视实践。

7问题与思考

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断面标本制作过程中的正常磨损,影像学扫描时的和扫描平面的差异都会造成图谱、断面标本、CT和MRI影像图上各器官、结构存在形态结构及其位置的差异,为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还应具有较强的应用解剖学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影像问题的能力,能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影像解剖学等有关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形成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教学特色[13-15],完成从实物到影像的过渡。我校的断面解剖学发展历史较短,实验室条件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迫切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不断创新和总结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使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更加完善,从而更加符合临床实践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作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力争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断面标本与影像图像相结合的原则。但该课程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会更加努力建设,从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各方面不断完善它,使其能更好地服务我校广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徐文坚.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赵云,刘爱华,任华,等.影像解剖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6):651-653.

[3]黄秀峰.人体断面解剖学与临床结合科教新动向[J].右江医学,2004,32(6):614-615.

[4]邱明国,刘光久,李七渝,等.断层影像解剖学的教学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3):194.

[5]李友坪.医学高职影像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实践与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9(8):151-153.

[6]周山,黄文亮,杨勇政.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4(16):240-241.

[7]陈巧格.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6):743-744.

[8]汪华侨,徐杰,陈增保,等.提高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水平的实践[J].解剖学研究,2001,23(2):119-120.

[9]田永让,倪振贤,刘淑声,等.适应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加快断层解剖学课程建设[J].农垦医学,2001,23(3):193-195.

[10]黄俊,李艳伟,刘冬强,等.高职高专影像专业人体断层解剖学实践教学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6):215-216.

[11]潘学兵,林小珊,王桂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9):75,90.

[12]王德广,陈幽婷,刘志安,等.非影像医学专业开设断层解剖教学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4):57-58.

[13]卢慧,陆环,吴江东,等.影像本科方向班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方法探索[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1):59-60.

[14]易西南,罗刚.医学影像学专业“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解剖学杂志,2007,30(3):272,282.

在ct室实习自我总结篇8

些次实习的目的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医学工程维修、检修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初步具备独立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注重能力素质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总共*个月的实习期间,我们六个人两人一队分三组在所里的放射室,光电室,综合室,三个科室进行轮转,*个月一轮。

20** 年*月到*日— *月**日在放射室

放射室是全军大型医疗设备检测及维修中心,主要业务是:⑴ 负责医用诊断及治疗X线机、CT机、磁共振成像设备、核医学等放射仪器的维修和应用质量检测工作。⑵ 负责新购置的放射类医疗仪器的验收质量检验工作。⑶ 负责医用诊断及治疗X线机的计量检定(检测)工作。⑷ 负责放射类医疗仪器(卫生装备)的研制工作。⑸ 负责放射类医疗仪器检测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⑹ 负责放射类医疗仪器专业实习、进修人员的培训。

在这里我们充分的了解了X线机的构造与原理,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对以前理论上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多次随带教老师出去维修,在维修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大胆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期间我们还跟随齐伟光老师亲自动手安装过万东医疗器械厂和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200mA 的X 线机各一台。还跟卢勇老师到309 医院亲自动手拆除过东芝800mA X 线机一台。平时在科室里主要和刘刚老师学习X 线管的维修,自已多次动手拆开过 X 线管并换过里面的变压器油和中频X 线管里的二级管和电容。这就很好地结合的课堂里所学的知识,更深层的了解了X 线机的结构原理,以及安装时设计布线等方面的内容。

在*月份期间我们还在所里的学术报告厅参加了全国首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班学习:主要学习了骨科植入物、人工瓣膜、宫内节育器、CT机工作原理及其使用中不良事件中的实例、影响、监测及预防。深刻的子解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20**年*月*日我们还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参加医疗仪器维修培训班学习。这次是沾了所里老师的光,这次培训是原本是收费的,但是所里的老师有参加讲课,把我们带去免费听课,我们的非常的感谢。本次演进主要学习了X线机、B超、心脑电图机、生化分析议等医疗设备的原理、结构及维修。老师们生动的演讲加上powerpoint的课件,很好的复习巩固了课本所学的内容,老师们都把平常维修的经验教训结合到演进中来,这些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这次听讲的学员大部分是来自各个地方医院设备科里的工程师们,和他们的交流中也收获不少,了解了医院里的仪器对医院特别是病人的重要地位,并对我们的职位性质,有了深刻的认识。认识到我们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不然是很难应对实际工作中的突发事件。

编辑推荐:

小编推荐:标准实习报告格式

暑假实习报告

实习证明大全

在ct室实习自我总结篇9

关键词:CT增强检查;护理安全管理

CT增强检查是指从静脉内注入含碘造影剂,同时进行扫描,它能增加组织与病变间密度的差别,更清楚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大小、范围,还可动态观察某些脏器或病变中对比剂的分布与排泄,判断病变性质,观察血管结构及血管性病变,在疾病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造影剂的使用,同时也增加了检查风险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探讨并评估CT增强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管理措施,引以为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348例CT增强扫描患者,其中男性213例,女性135例,年龄22~75岁。按增强检查的顺序编号,按随机单盲方法分为两组,每组174例,单号为试验组,双号为对照组。

1.2方法

1.2.1 348例CT增强扫描患者选取上肢实行浅静脉注射,选用18G~22G留置针,注射药品常规选取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射剂量1.5mg/kg,注射速度是2~5mg/s。

1.2.2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和护理安全教育知识的讲解;护理安全教育知识主要包括: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安全教育知识的讲解及告知患者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和具体操作规范。

1.3防范措施

1.3.1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侵权责任与医疗损害责任》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组织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的护理培训交流会,促进护理人员互相学习,提高自身护理能力。

1.3.2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制订护士培训计划,组织学习各类应急预案、熟悉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加强对各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抢救程序和各种急救演练。例如:加强CPR、除颤仪、呼吸气囊、吸痰器、吸氧等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考核。并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尽量选择肘正中,粗直血管,避免手背及前臂穿刺,在使用造影剂前,用生理盐水30ml以上试注射,防止造影剂渗漏,造成局部皮肤坏死,做冠脉检查的时候,埋留置针时生理盐水应该充满针管,避免气泡存留针体和针帽过多,造成空气栓塞。

1.3.3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办法,对护理人员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通过定期召开例会进行护理工作总结。对护理人员在CT室或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原因进行讨论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具体措施,避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加强防护和防跌倒的有效落实情况,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3.4加强有效沟通,护士接诊后迅速阅览申请单,并对患者进行观察评估,神志、表情、配合能力,并详细询问用药同意书各项,检查前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心功能和肾功能的判断,明确是否可行检查,嘱患者或家属签写用药同意书,并按手印。在此过程中,首先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注射造影剂时全身会有发热症状是正常现象,如果有其它不适、胸闷、恶心、呼吸困难等及时从话筒告之,及时发现异常。其次是严格禁食但不禁饮,可以适量喝一些牛奶、果汁等流质,避免因饥饿导致低血糖而发生不良反应,最后,造影剂使用前必须加温至37°,防止粘稠,减少微循环障碍导致的不良反应[1-3]。

1.3.5加强使用造影剂的监测,凡有过敏史的患者,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严密监测,必要时可口服或静脉注射地米,甲强龙40mg静推。如有危重患者如颅脑损失、意志不清、配合困难、需家属陪同守护,用约束带固定肢体防止坠床,躁动患者遵医嘱给予5mg安定静脉推注,检查中有效给药、补液、升压等生命支持,是保证安全检查的关键,做到随时观察发现过敏的前奏,做好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准备,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1.3.6检查结束后,需让患者留观30 min,并在24 h内大量饮水2000ml以上,加快对比剂的排泄,但是急性脑出血或胃溃疡出血的患者最好采取静脉水化,防止诱发并加重出血。如发生对比剂渗漏,应给予地米盐水局部湿敷或消炎止痛膏外敷,且抬高患肢,24 h后改为热敷,并加强与临床护士的沟通,做好回访,杜绝安全隐患。

1.3.7对急救药品和物品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定期检查,从而确保急救必需品的质量安全。

1.4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药物外渗、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和投诉情况,评价CT增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意义。

1.5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对两组患者发生药物外渗、造影剂不良反应、满意度调查及投诉的概率,见表1~2。

3讨论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CT增强检查结果,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但CT增强检查中,少部分患者因行动不便和过敏或受伤等意外情况发生,如护理人员未及时沟通和协调,容易导致医疗纠纷。因此,CT增强检查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包括以下几点:

3.1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懒散,护理专业知识水平不到位;急救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应急能力不足,影响危重患者的急救效果。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能减少因护理人员原因导致的医疗隐患发生。

3.2突发意外风险 在CT增强检查过程中,患者对药剂过敏或检查移动导致摔伤等意外以及检查中的防护和个人隐私的保护,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3患者方面 首先,患者在CT增强检查中的动作配合不协调,导致检查有误,不得不重复检查。其次,未对患者进行CT增强检查采取护理安全管理,引起患者的不满或反感。最后,患者对护理安全缺乏认识和理解,导致护理人员与其沟通困难。因此医院在规范护理人员的同时,也需在CT增强检查开始前,对患者进行讲解和沟通,以便CT增强检查的顺利完成。医院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应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办法,促进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交流沟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孔岩.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604.

在ct室实习自我总结篇10

【摘要】 目的 总结、复习几种常见神经皮肤综合征的CT、MRI特征和诊断。 方法 收集17例经临床及多种影像手段证实的此类病例,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 结果 ①结节性硬化6例, 所有病例CT平扫见两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小结节状高密度钙化灶, 其中4例为两对母子关系,并见两位母亲合并有肾脏错构瘤,;②神经纤维瘤病1例,MRI表现为椎管异常,胸腰段脊柱侧弯,椎体后缘呈明显的切凹改变;伴有双肾发育不良,CT示肾内多个高密度影,背部皮肤多量脂肪堆积,③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6例, CT可见顶枕部沿脑回分布的弯曲的条状高密度钙化,部分延伸致侧脑室内,增强后见病灶内有扭曲的条状和结节状明显强化的血管影;④小脑血管瘤病4例,影像学表现为小脑内大囊、小结节样占位性病变。结论 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分析不同的影像学征像,可以对神经皮肤综合征早期做出明确的诊断。但提出对小脑血管瘤归为为该类病变是否合适,值得探讨。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神经纤维瘤病;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血管母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T, MRI features and diagnosis of several kinds of Neurocutaneous Syndrome. Methods The data of 17 patients with Neurocutaneous Syndrome was collected. Their imaging featu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nd analyzed. Results (1) 6 cases of Tuberous Sclerosis. Diffused subependymal nodular calcification lesions were found in all cases on unenhenced CT. 4 patients are 2 pairs of mother/child relationship. Both of the two mothers are found to suffer from renal angiomyolipoma.(2)1 case of neurofibromatosis showed abnormal spinal canal: scoliosis of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e, concave change of vertebral posterior border. Bilateral renal hypogenesis was found in this patient. Diffused hyper-density lesions were found in kidney and fatty accumulation was found in back skin. (3)6 cases of Sturge-Weber syndrome. On unenhenced CT, curving and strip-shaped calcifications were found along the parietal and occipital gyrus. Parts of them protruded into lateral ventricle. After enhancement, strip-shaped or nodular enhanced vessels were found in the lesions. (4) 4 cases of von Hipple Linda. Space occupied lesions with Large cyst and small nodule were found in cerebellum. Conclusion We can make an early and accurate diagnosis of Neurocutaneous Syndrome by analyzing the imaging features combining with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reasonably. It still need discussion whether cerebel hemangioblastoma should be included into this kind of disease.

[Key words]Tuberous Sclerosis; Neurocutaneous syndrome; Sturge-Weber syndrome; von Hipple Lind(cerebel hemangioblastom);MRI.

神经皮肤综合征(neurocutaneous syndrome)是一类神经和皮肤同时患病的先天发育异常,又称斑痣性错构瘤病(phakomatosis),系一类少见源于外胚层组织和器官发育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常见的有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和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Sturge-Weber syndrome, SWS)、vonHipple Lindaw(VHL)综合征(如视网膜小脑血管瘤病、血管母细胞瘤)等。此类病变, 常有多系统的先天异常,临床表现复杂,就诊原因各异,容易漏诊和误诊。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对此类疾病有不同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9年共16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此类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使我们能够对此类病变有更全面、准确的认识,提高此类疾病的诊疗水平。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1995-2009年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17例经临床及多种影像手段证实的的此类病例, 其中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1-44岁,平均19.5岁。结节性硬化6例, 其中4例为两对母子关系,并见两位母亲合并有肾脏错构瘤;神经纤维瘤病1例,③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6例;④小脑血管瘤病4例,病史从出生时即有,或数月至数年不等;临床以癫痫,惊厥发作为最常见的症状,多数就诊神经科,也有智力低下,颅高压症状,脊柱侧弯,血尿,及皮肤肿物等而就诊不同科室。

2.影像学资料

17例中,CT平扫12例,增强扫描6例,MRI平扫10例,增强6例(平扫+增强6例),其中CT+MRI扫描者7例;扫描CT机型为Philips-Tomoscan,和Toshiba-MRI机型为采用Philips 公司Gyroscan-T1.5T 超导磁共振,SE序列,T1W(TR/TE=167/2ms),T2(TR/TE = 5834/110ms),T2FLAIR,DW/SSH层厚6mm,层间隔0.7mm。

结果

1.结节性硬化

结节性硬化6例, 男女各3例,1-36岁,其中4例为两对母子关系,均是因孩子癫痫发作就诊,当看到有典型CT表现,再看其母亲面部有典型皮脂腺腺瘤结节发布,检查其母颅脑也有典型表现,并见两位母亲均合并有肾脏错构瘤,另2例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临床以癫痫、惊厥、面部多发皮脂腺瘤就诊,智力中下,CT平扫见两侧脑室室管膜下及脑室周围小结节状高密度钙化灶,;MRI显示等信号的结节,结节和肿瘤增强明显。

2.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纤维瘤病1例,女性, 14岁,患者以脊柱侧弯和背部肿物就诊,检查可见,多发咖啡样牛奶斑,以背部、下腹和大腿内侧较集中,可见背部左侧皮肤多量软组织堆积成肿瘤。 MRI表现为椎管异常,胸腰段脊柱侧弯,椎体后缘呈明显的切凹改变; 左侧背部皮肤多量脂肪堆积,伴有双肾发育不良。CT示右肾明显小,左肾旋转不良,并肾内多个高密度影,左侧背部部皮肤多量脂肪堆积,(图1-2)。

3.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6例,男性5例,女性1例,3-24岁,4例表现有面部沿三叉神经分布区的葡萄酒色的血管瘤,癫痫发作5例, 6例智力均轻度低下,CT可见顶枕部沿脑回分布的弯曲的条状高密度钙化,部分延伸致侧脑室内,增强后见病灶内有扭曲的条状和结节状明显强化的血管。MRI见见顶枕部沿脑回分布的片状混杂信号,内有弯曲的条状血管和低信号的钙化,周围水肿。局部脑萎缩。

4.脑网状血管瘤(脑血管母细胞瘤)

小脑网状血管瘤4例,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23-44岁,临床以头痛、呕吐、眩晕、视力减退就诊,MRI均表现为小脑内大囊、小结节样占位性病变,MRI增强后病灶的实质部分和结节呈明显的强化(图3)。

讨论

现代科学还不能对神经皮肤综合征的病因做出完全的阐述,可能与胚胎发育早期的某些基因变异有关。神经系统和皮肤来自外胚层,在胚胎发育的早期,胚胎背侧的外胚层细胞逐渐增厚,形成神经板,胚胎第3周时,神经板的两侧向背侧隆起,形成神经嵴,其中间凹陷形成神经管,神经管以后发育成大脑和脊髓等神经器官,一部分则演化为皮肤等组织。由于胚胎早期细胞增殖衍化活跃,故遗传和其他因素均可引起外胚层细胞的发育异常,导致神经系统、皮肤和眼睛同时受累,来自中胚叶和内胚叶的组织如心、肺、肾、软骨和肠道也可有不同程度的累及,其特点是多种组织和器官的发育不良和瘤样物的形成[1-3,5,]。因此,该类患者常表现为多系统和多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异常,出生时就皮肤可有斑点状、痣状雀斑,青春期后,尤其是妊娠后更明显[6],多有家族性倾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居多。目前已知该类疾病多达40余种之多,最常见的还是NF、SWS、TSC、斑痣性错构瘤,其他还可见线形痣皮脂腺综合征等。此组患者临床多有典型症状和体征,有比较明确的家族发病的历史和迹象。

1.结节性硬化

又称Bourneville病,1880年,Bourneville发现患者为脑内存在白色织硬的结节样病灶故命名结节性硬化,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脑内皮层结节、脑白质异常、室管膜下结节和室管膜下的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率低。多见于儿童,发病率为1/6 000-1/20000[2-3]。多无性别和种族差异,在许多器官中错构瘤生长。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三联征”,即皮脂腺瘤、癫痫和智力低下,不一定同时发生。其癫痫发生率为96.2%[2],62%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 38%智力正常。另外,还可有面部的皮脂腺瘤,躯干或四肢出现色素脱失,鲨鱼皮样斑等,病理损害涉及3个胚层的组织,脑、肾、视网膜、皮肤、骨骼和其他内脏器官均可伴发肿瘤样改变。影像学表现:①脑实质钙化,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50%的患者可见突入脑室内的高或稍高密度的硬化结节,CT可见“烛泪征”[4]。②没钙化的结节或合并有星形细胞瘤的增强后病灶有强化。CT显示脑实质错构瘤在10%-15%,瘤内含有异常巨细胞,为不成熟干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是癫痫的病理基础[3], CT表现多数为低密度,少许钙化,强化多不明显,机制可能与局部胶质增生和/或白质脱髓鞘或神经元移行障碍的结果有关[4];当结节阻塞室间孔或第三脑室时,可出现脑室扩大和颅内压增高征等,MRI可以清晰而敏感的显示脑内的病理变化,MRI对室管膜下没钙化的结节和肿瘤以及皮层结节的显示比CT更准确。③本病的骨骼改变,近年来逐渐得以重视,影像学可发现骨骼硬化性小结节,多位于松质骨丰富区,边界清楚,还可表现为牙质样增生或骨纤维结构不良样改变,以颅骨内外板常见;短管状骨可见局限性骨皮质增厚改变等[4]。

2.神经纤维瘤病

该病最早由Smith于1849年描述,直到1882年,Von Recklinghausen比较详细的阐述了本病的组织学特点及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故又称为Von Reckling-hausen病(I型)。其特征是中枢及末梢神经多发性肿瘤以及皮肤的牛奶咖啡色素斑和血管、内脏损害。该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部分亦可能为显性基因的突变所致,发病率为30-40人/10万人,母系占68.6%,父系占31.4%[5],男性略多于女性。颅内常有T2WI高信号影,成因为异常髓鞘形成和胶质化。神经纤维瘤病Ⅱ型表现为颅内听神经瘤,以双侧多见,占82%左右,多伴有听神经的增粗,Gd-DTPA增强后,瘤体及听神经均呈明显强化;三叉神经亦可侵及;视神经胶质瘤发病率仅次于听神经瘤,其他部位的肿瘤较少见,主要为脑膜瘤,常为多发。NF脊柱改变主要为骨骼的异常及神经纤维瘤,骨骼改变包括脊柱侧弯、脊柱后突、椎体压缩、偏平颅底、硬膜囊扩大及椎体后缘凹陷,脊膜膨出及假性脊膜膨出;如合并神经纤维瘤的病变常呈明显的强化,横断或冠状位上可见哑铃状生长,好发于脊神经根和马尾,可发生于几个脊神经节段[3]。

3.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

又称脑膜血管瘤病或Sturge-Weber综合征;本病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无种族和性别差异。临床见面部沿三叉神经分布的“葡萄酒样”血管瘤,大约90%的患者有癫痫发作,约50%的患者智力减退和精神障碍,约2/3的患者合并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等局部定位征,少数可伴发青光眼与眼球突出等。颅内的病灶多位于枕叶或顶枕叶,血管瘤为胚胎期血管形成与分化障碍所致,瘤体可为小静脉型或毛细血管型,畸形血管下面的脑组织由于长期供血障碍、瘤体挤压发生局灶性坏死、胶质增生、钙盐沉积及局限性脑萎缩; CT表现为:①脑回样钙化;②增强后软脑膜下的血管瘤呈脑回样强化;③局限性脑萎缩;④侧脑室脉络膜丛球扩大可达7-10 mm,深静脉增粗;⑤病侧颅骨代偿性肥厚;MRI畸形血管瘤的显示比较敏感,还可见“牛眼征”,即先天性巨大眼球,伴发青光眼、视网膜、脉络膜剥离等[1]。

4.脑网状血管瘤(脑血管母细胞瘤)

脑网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血管性肿瘤,多数人认为起源于中胚层的细胞残余或认为起源于血管外多能干细胞-组织细胞可能[6]。本病15%-20%有家族史,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还可合并视网膜血管瘤、肝、胰、肾及附睾肿瘤,嗜铬细胞瘤等,形成VHL综合征,约占颅内肿瘤的2.3%, 肾细胞癌是VHL的最常见死因. VHL病相关的基因缺陷位于人类染色体3p25-26,zichu 此处也是肾细胞癌的相关基因区域[7]。本病的20-4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部位多见于小脑半球(80%),大脑半球少见(10%),常合并梗阻性脑积水,偶见于脊髓发病。影像学表现见肿瘤多呈囊性改变(60% -90%),囊壁菲薄,为胶质纤维所构成;典型的为大囊小结节,结节大小1-2cm,结节血供/血管丰富,结节多无钙化,注射造影剂后结节强化明显,实质性占10%-40%,体积较大,不光滑,血供明显,瘤体为怒张的血管,交织成网状,强化明显,MRI对后颅凹的病变显示更清晰,大的血管结构呈流空效应,瘤内慢性出血或多发病灶显示比较理想,对显示肿瘤的壁结节与畸形血管、延髓或脊髓内肿瘤或脊髓空洞更理想;该病80%可伴发脊髓空洞症,MRI除能清晰的显示肿瘤外,还可充分显示空洞的范围和程度,空洞内液体含蛋白较多,其信号高于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的信号,有10% -13%并发红细胞增多症及高血色素症,在术后可接近正常,复发时又加重。

近来,免疫组化提示,本病很可能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7]。其起源仍有争论。由于不能肯定该肿瘤起源神经外胚层,更多偏向起源于中胚层的细胞残余或认为起源于血管外多能干细胞-组织细胞可能[6]。所以,本人认为对将本病称为神经皮肤综合征还有待讨论.

现代影像学可以准确、全面显示神经皮肤综合征的异常征象,了解其 临床症状和体征,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发挥不同检查方法的的优势更有利于此类病变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施增儒,秦志宏,王中秋.脑先天性遗传性疾病CT、MRI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 265-296.

2. Dabora S L, Jozwiak S, FranzD N,etal. Mutational analysis in a co-hort of 224 tuberous sclerosis patients indicates increased severity of TSC2, compared with TSC1, disease in multiple organs[ J]. Am J.Hum Genet, 2001, 68(1): 64-80.

3. 王文献,张冬,刘卫金,等. 神经皮肤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和诊断 [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8, 30(14): 1381-1384.

4. 张晓凡,王芳,张毅等 小儿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及颅脑CT表现 中国CT和MRI杂志[J] 2005,3(3)

5. 郑家伟,孙坚,张志愿.I 型神经纤维瘤病诊治进展。[J]上海口腔医学,2007,16(6)56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