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教师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10 22:11:04

聋校教师工作总结

聋校教师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聋校教师 职业倦怠 现状 差异

分类号:G760

1 问题提出

职业倦怠也称为职业衰竭、职业枯竭与工作倦怠等,是指助人行业中的工作者在工作中因长期持续付出情感,并与他人发生各种矛盾冲突而产生挫折感,最终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机能失调现象。Maslach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指感到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疲劳的情绪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个体就会感受到一些负面的情绪,并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的行为,即去个性化。成就感降低是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感下降,消极评价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的、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出现情绪上的低落感、受挫感,与他人交流缺乏,工作热情降低、动力不足,是一种非正常的心理状态。其典型症状是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身心疲惫,丧失工作热情,对学生冷漠、态度疏离。职业倦怠不仅摧残着教师的身心,而且降低了教师的工作满足感与生活满意度,并逐渐导致对教育教学消极怠慢,最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伴随着国内课程改革步伐,针对普通大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已经兴起,然而对特殊教育教师(包括聋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却关注不够。本研究以351名聋校教师为调查对象,客观了解聋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倦怠状况,并分析聋校教师职业倦怠在一些重要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和整体职业压力等级上的差异,对提高聋校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和聋校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8个省市15所聋校的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82份,回收有效问卷351份,有效回收率为91.9%。被试的基本情况是:按①性别,男性98人(27.9%),女性253人(72.1%);②按婚姻状况,已婚288人(82.1%),未婚63人(17.9%);③按班主任,是165人(47.0%),不是186人(53.0%);④按其他职务,担任112人(31.9%),不担任(68.1%);⑤按每周课时,15节以下(含15节)的239人(68.1%),15节以上112人(31.9%);⑥按学历,中专及以下21人(6.0%),大专110人(31.3%),本科212人(60.4%),硕士8人(2.3%);⑦按职称,小学二级及以下40人(11.4%),初级105人(29.9%),中级158人(45.0%),高级及以上48人(13.7%);⑧按教龄,1-3年69人(19.7%),3-5年34人(9.7%),5-10年74人(21.1%),10-15年94人(26.8%),15年以上80人(22.8%);⑨按地域,重庆31人(8.8%),山东41人(11.7%),河南33人(9.4%),广东34人(9.7%),41人(11.7%),四川35人(10.0%),云南40人(11.4%),安徽96人(27.4%);⑩按自我感受压力等级,非常大57人(16.3%),比较大157人(44.7%),一般123人(35.0%),一般以下14人(4.0%)。

2.2 工具

采用东北师范大学刘晓明教授修订的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Es)。该问卷由三个维度22道题目构成,其中情绪衰竭维度8道题,低个人成就感维度8道题(反向计分),人格解体维度6道题。采用五点计分法,从“从未如此”到“总是如此”分别计1-5分。数据统计中,将个人成就感题项计分进行了正向转换,数据所代表的意义一致。故研究中量表得分越高,职业倦怠越严重。

在本研究中,整个职业倦怠问卷的Alpha系数为0.863,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和人格解体三个维度的Alpha系数分别为0.773、0.884、0.753,处于国外研究对该系数报告在0.52-0.91范围之内。问卷的结构效度分析显示情绪衰竭与人格解体的相关系数为0.337,情绪衰竭与低个人成就感的相关系数为0.244,人格解体与低个人成就感的相关系数为0.273,都符合量表对于各个次级因子间中低相关(0.1-0.6)的要求。

2.3 程序与数据处理

和重庆由研究者亲自到学校实施团体测试。其余6省问卷邮寄给各学校校长或副校长,再由他们统一监督和要求并利用会议时间,按指导语要求进行集体测查,所有问卷不记名当场收回。数据采取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聋校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状况

运用MBI-ES测得的每位被试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和总均分上的基本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由于本研究采用五点计分法(中数为3),从调查结果中发现,聋校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比较高,人格解体倾向和低个人成就感程度都不高。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平均值都小于3,说明聋校教师的整体职业倦怠不严重。按照平均数2以下为“低等程度”、2-3为“中等程度”、3以上为“高等程度”的原则,把职业倦怠及其三个维度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从表1可看出,有24.5%的聋校教师情绪衰竭严重,10.0%的聋校教师人格解体严重,有12.8%的聋校教师的成就感处于偏下水平。

3.2 不同性别、是否结婚、班主任、担任其他职务和不同课时的聋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为检验本研究中被试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在性别、是否结婚、是否班主任、是否担任其他职务和每周不同课时等变量上是否存在差异,进行了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职业倦怠三维度均值在性别、是否结婚和是否班主任上都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在人格解体维度,担任其他职务的聋校教师得分高于不担任其他职务的教师,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均值差为0.19。这表明,担任其他职务的聋校教师人格解体程度更为严重。

与每周课时在15节以下的教师相比,每周课时15节以上的教师在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得分都比较高,二者均值差分别为-0.13、-0.22与-0.07,且在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两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每周课时在15节以上的教师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程度都显著高于每周课时15节以下的教师。聋校教师每周授课数量越多,其职业倦怠感越强。

3.3 不同省市、教龄、职称、学历和自我感受压力等级

的聋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

为检验本研究中被试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在不同省市、教龄、职称、学历和整体职业压力等级等变量上是否存在差异,用以上变量为自变量,职业倦怠三维度得分为因变量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不同省市教师的检验结果显示,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地域的主效应显著。LSD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在情绪衰竭维度上,来自广东的聋校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来自河南、云南、和安徽的教师,均值差分别为0.38、0.53、0.27和0.38,来自山东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云南和的教师,均值差分别为0.41和0.13,来自和四川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来自云南的教师,均值差分别为0.26和0.35;人格解体维度上,来自山东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河南的教师,均值差为0.49;在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来自广东、山东、、四川、云南和安徽的聋校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来自河南的教师,均值差分别为0.46、O.53、0.66、0.57、0.52和0.43,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重庆的教师,均值差为0.36。这说明,来自广东的聋校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最严重,其次是山东和四川的教师,来自云南的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最轻;来自山东的聋校教师人格解体程度最为严重;来自河南的聋校教师个人成就感最高,的聋校教师个人成就感最低,重庆的聋校教师个人成就感也显著高于的教师。

在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教龄的主效应显著。LSD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教龄为1-3年的教师得分显著低于3-5年的教师,均值差为-0.38;教龄为3-5年的教师得分均显著高于教龄为10-15年和15年以上的教师,均值差分别为0.53和0.39;教龄为5-10年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15年以上的教师,均值差为0.26。其说明,教龄为3-5年的聋校教师个人成就感最低,教龄为15年以上的教师个人成就感最高,教龄为5年以上聋校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最随着教龄的增加逐渐提高。

在情绪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职称的主效应显著。LSD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在情绪衰竭维度上,职称为小学二级及以下的教师得分均显著低于职称为中学二级和小学一级及小学高级和中学一级的教师,均值差分别为-0.23和-0.26;在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职称为小学二级及以下的教师得分显著低于职称为中学二级和小学一级的教师,均值差为-0.36。表明,职称为小学二级及以下的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最轻,高级职称及以上的聋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程度处于中间水平,中级职称(包括小学高级和中学一级)的教师职称倦怠程度偏重。

在情绪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两维度上,学历主效应显著。LSD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学历为中专及以下的聋校教师得分均显著低于学历为大专、本科和硕士的教师,均值差分别为-0.48、-0.63和-0.57,学历为大专的教师显著低于学历为本科的教师,均值差为-0.19;在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学历为中专及以下的教师得分均显著高于学历为大专、本科和硕士的教师,均值差分别为0.70、0.57和0.82。这说明,学历为中专及以下的聋校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最轻,但个人成就感最低;学历为硕士的聋校教师个人成就感最高,其次为大专和本科。

在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维度上,自我感受压力等’级的主效应显著。Games-Howell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在情绪衰竭维度上,自我感受压力非常大的教师得分均显著高于自我感受压力比较大、一般及一般以下的教师,均值差分别为0.34、O.60和1.07;自我感受压力比较大的教师显著高于整体职业压力一般和一般以下的教师,均值差分别为0.26和0.73。人格解体维度,自我感受压力非常大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整体职业压力一般及一般以下的教师,均值差分别为0.34和0.76;自我感受压力比较大和一般的教师显著高于整体压力处于一般以下的教师,均值差分别为0.10和0.52。这表明,聋校教师呈现了随着自我感受压力的增大职业倦怠愈加严重的趋势。

4 讨论

4.1 聋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整体情况

已有研究对特教教师(包括聋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结论存在差异。Nichols等的研究发现,特教教师比其他人际服务职业者更容易体验到压力和职业倦怠,Cunningham通过调查也发现特教教师倦怠水平显著高于普教教师。但大部分国内学者认为,特教教师(包括聋校教师)的总体职业倦怠水平不严重,并低于普通学校教师。本研究结论与国内相关研究结论比较一致,也出现了与本研究最初设想的聋校教师因面对的听力残疾学生而职业倦怠会更加严重的假设不一致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较重的职业倦怠状态会使个体离职、调换单位或提前退休,严重的职业倦怠者也因此不容易在一般的聋校教师中测查出来。其次,普通中小学教师承受着学生升学的巨大压力,日常的繁重教学任务与巨大的绩效竞争使普通中小学教师身心疲惫,而聋校教师这方面略显轻松一些。另外,由于自我防御心理的作用,在问卷回答时不太愿意坦露对工作的消极评价和现实的无奈。最后,聋校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关注聋生的不同心理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努力调整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心理平衡,这对缓解聋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也是十分重要的。

就本研究而言,情绪衰竭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维度得分,说明聋校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而导致的情绪和生理资源被过度消耗后的感受较深,这与国内已有研究结果比较一致,且三个维度处于中重度程度的聋校教师比例大,尤其是情绪衰竭。究其原因,Heller等曾指出“教师主要是通过在教室里的成功来获得工作动机和避免职业倦怠”,聋生在课堂上的反馈与学业成绩是聋校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归因。聋生由于听力损伤,思维直观、抽象概况能力差、知识遗忘快,增加了聋校教师教学困难。另外,学生理解少,有效的课堂反馈少使聋校教师挫折感强,逐渐缺乏耐心,容易内心急躁、情绪激动。同时,缺少领导和同事的支持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聋校领导管理缺乏人性化、死板、机械并忽视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聋校教师内心很难获得来自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关心与支持,时间一长会逐渐丧失工作热情,缺乏情感投入,并对学生消极怠慢。

4.2 聋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

4.2.1 聋校教师职业倦怠在是否担任其他职务上的差异

本研究发现,担任了其他职务的聋校教师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程度都高于不担任其他职务的教师,个人成就感上却相反。已有研究证明,工作量与职业倦怠存在高相关,尤其是情感耗竭这一维度。担任了其他职务的教师的能力一般都比较强,除了为各学科的骨干外,还参与了学校的教研、德育、办公室等工作,工作负荷的加大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同时这类教师比其他教师面临更多的角色转换和冲突,情绪情感容易疲惫,长期下去这部分教师对工作、对学生会表现

出比较明显的消极态度。

4.2.2 聋校教师职业倦怠在不同课时量上的差异

工作负荷是教师的一个主要压力源,已有研究证实,工作负荷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即每周授课时数超过15节的教师与低于15节的教师相比,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程度相对较高,且在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两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学业优秀而且要全面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尤其是授课数量比较多的聋校教师,不但在备课、教案、批改作业、学生课后辅导方面付出更多,还要承受因为聋生理解缓慢、课堂反馈少等带来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日渐降低的体验。过高的工作压力和较低的自我效能容易导致这类教师过度透支身心资源,产生疲惫和厌倦心理,情绪情感的过度消耗继而是对学生、对同事、对家长的冷漠与反感。

4.2.3 聋校教师职业倦怠在不同省市上的差异

本研究表明,来自不同省市的聋校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来自广东广州和山东烟台的聋校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省市,原因可能在于经济越发达,对特殊学校(包括聋校)更加重视,投入越大,竞争与工作压力会大于其他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省市,身处其中的聋校教师身心也更容易出现疲劳衰竭的感觉。聋校教师成就感最低,原因可能在于地处祖国边疆,经济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职业前景受到影响。另外,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牧区,其父母文化水平较低,一方面造成学校教育几乎得不到家庭教育的支持,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动性不强。另一方面,聋生入学年龄偏大,绝大多数学生既没有进行过听力治疗和语言康复,也没学前教育背景,导致很多学生学习能力不强。以上原因可能造成聋校教师的成就感在几个省市中显得很低。

4.2.4 聋校教师职业倦怠在不同教龄上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教龄为5-10年的聋校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最高,与赵玉芳、毕增重的研究结果相似。同时还表明,在低个人成就感上,教龄为3-5年的聋校教师水平最高,教龄为15年以上的教师程度最轻,教龄为5年以上的聋校教师体验到的个人成就感随教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度过了前3年的职业磨合期之后,大部分教师更加注重提高自己的集体自尊,以便获得更为稳固的地位和认同。但是工作经验的积累不够和教学技能不成熟的事实却处处阻碍了他们获得较高的集体自尊,加之自己教授的知识不能很快从学生那里获得显现,美好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进一步拉大,处于3—5的聋校教师就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和失败感。度过了这一阶段,大部分教师会更加成熟和理智的面对现实,克服心浮气躁的心理踏踏实实磨炼自己,潜心积累,刻苦钻研,他们的个人成就感会逐步上升。入职15年以后,人生平稳、专业修为达到一定程度,个体容易体验到较高的价值实现。

4.2.5 聋校教师职业倦怠在职称上的差异

本研究发现,职称为小学二级及以下的教师职业倦怠最轻,中级职称(包括小学高级和中学一级)的教师的职称倦怠程度偏重,这一结果支持了齐碧痕研究发现的中级职称的特教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突出的结论。职称为小学二级及以下的聋校教师大部分为刚参加工作或者参加工作1-3年的年轻教师,激情满怀、对学生要求严格、对工作和职业前景充满期待,即使暂时职称低也不会削减他们对工作的高投入。由于学校职称都是按教师比例核定,评上中级职称的聋校教师大部分看不到进取高级职称的希望,但这类教师大多数又都是学校各学科的骨干,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他们会深刻感受到高付出与实际的低回报的落差。同时,忙碌于家庭和工作之间,经常面临着频繁的角色转换与角色冲突也会加剧他们职业倦怠的产生。

4.2.6 聋校教师职业倦怠在不同学历上的差异

伍新春等人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发现:中专学历教师的情绪衰竭感显著低于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教师。本研究结论与之相近,即中专及以下的聋校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明显比学历为大专、本科和硕士的低,而在个人成就感方面却正好相反。这可能是由于学历低的教师,对工作的价值期待、自我定位与自我期待的水平均低于较高学历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要求也偏低,于是在工作中较易产生满足感,不易出现情绪焦虑。特殊学校教师教学效能感能显著预测个人成就感,学历低的教师可能知识储备不够、自信不足,实际工作中感觉到工作难度和压力更大,在面对工作时教学效能不高,切身体验到的个人成就感少。本研究还发现本科学历的教师情绪衰竭程度高于专科学历教师,成就感明显低于专科学历教师,这与赵娜的研究结果较一致。本科学历的教师对自我的价值期待和工作要求会高于专科学历的教师,但无形中他们内心会体验到更大的压力,感受到更多的紧张、焦虑,也不容易获得内心的满足。硕士学历的聋校教师非常少,他们在能力、学识与心理方面优于其他教师,在学校受领导赏识和重视,大多数都担任了其他职务,他们可以在教学之外充分施展他们的才智,获得更多的自我成功体验。

4.2.7 聋校教师职业倦怠在自我感受压力不同等级下的差异

教师是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国外有学者指出,职业压力是直接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一个原因。国内学者也表明,工作压力越大,教师的职业倦怠越严重。本研究发现在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维度上,整体感觉压力的主效应显著,且有随着整体感觉压力的增大职业倦怠愈加严重的趋势,这与国内刘晓明的研究结果相同。聋校和其他学校一样,教师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课堂教学、学生行为、学校管理、教师工作量、角色冲突、同事关系等方面,不过在聋校,学生接受知识能力低与沟通困难导致的教学成就感低、学生的行为问题和学生的管理问题更为突出。另外,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性,聋生的生活范围狭窄,思维浅显,注重表面,这些因素导致了他们比健全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大部分聋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大部分的聋生的生活学习也都在校园里,对他们的教育也几乎没有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配合。教师在传授知识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对聋生进行是非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的教育。加之聋校教学成效低,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很多人对从事聋教育的教师也存在一定的歧视和偏见。在这样的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下,聋校教师情绪、情感特别容易出现透支现象。时间一久使聋校教师对工作丧失了热情,对身边的事不关心、对周围的人也容易持冷漠、否定的态度。

5 结论

(1)聋校教师的总体职业倦怠不严重。

(2)担任其他职务的聋校教师的人格解体程度显著高于不担任其他职务的教师。

(3)聋校教师每周授课数量越多,其职业倦怠感越严重。

(4)来自广东的聋校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最严重,来自云南的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最轻,来自山东的聋校教师人格解体程度最为严重,来自河南的聋校教师个人成就感最高,的聋校教师个人成就感最低。

(5)教龄为15年以上的教师个人成就感最高,教龄为3-5年的聋校教师个人成就感最低,教龄为5年以后聋校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最随着教龄的增加逐渐提高。

(6)小学二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最轻,高级职称及以上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程度处于中间水平,中级职称的教师的职称倦怠程度也偏重。

聋校教师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聋哑学校;美术教育;现状症结;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39-01

一、聋哑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知道,聋哑教育的特殊性造成美术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管理模式单一,特教特点不够明显,学校环境、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理念等方面落后。比如,相应的教学设施,交通、信息等也比较闭塞,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距离。;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美术课都由语、数老师兼任,缺乏美术学科的教学培训,更没有及时开展美术学科的教研探索;美术课教材版本使用混乱;美术课专业完全按自己学校的条件、老师的特长开设科目,导致聋哑人教育、职业培训与社会脱节。

二、聋哑学校美术教育的问题症结

1、教育教学理念陈旧。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聋哑学校教师因信息闭塞、教学设施、聋哑生自身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磁场仍强于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在教学观念上仍旧是:美术教学就是传统知识与技能;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学生外出怕出事);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学生知识狭窄、手语的局限)。

2、教学内容陈旧,没有时代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聋哑校义务段美术教材为1996年左右的全日制聋哑校实验教材《美工》,这套教材实质上是90年代全国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试用课本的缩编翻版本。由于编写人员主要是从北京地区聋哑学校临时选调组织的教师,不仅编写人员的水平和力量与国家本美术教材编写人员的水平和力量相去甚远,没有聋哑校特色,教材内容和质量也较差,而且内容一直没有更新,非完全跟不上目前聋哑人学校学生对美术教学的需要。

3、教学方式落后。美术教学不只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努力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而聋哑校教师依然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只重视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轻视美术文化的学习,轻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聋哑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发掘聋哑生的美术潜能。

4、师资力量及教学研究水平落后。聋哑校的美术教育教学在聋哑生的成长和人格健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聋哑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高聋哑生素质的重要作用。教研活动的有效展开对于明确教学目标和方向、提高教学水平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几乎没有美术研讨,美术教育教学的方向是模糊的。

三、聋哑学校美术教育的对策

通过对聋哑学校美术教育状况的分析,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展聋哑学校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育部门应加强关注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聋哑校美术教育的重视力度,扩大聋哑校校园规模,增添基础建设设施,注重学校美术学习环境的建设。比如建立学生美术交流园地,增添美术书籍,重视优秀学生作品的收藏和展示,增加教具、专业教室,减少班级人数等。

2、培养聋哑生对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是聋哑校美育的主要学科,包括绘画、木刻、刺绣和工艺等,其中以绘画为主。我的体会是加强美术课教学的趣味性,激发聋哑生的学习兴趣,以“被动”转为“主动”增强参与意识发掘其内在潜力,使他们自发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美术教师应努力走出课堂,让学生开拓视野,体验生活,把生活嫁接到绘画中,把绘画融入生活中,用生活来解读课本,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整合资源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体验美术的趣味,体验美术带给生活的魅力,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另外,要根据聋哑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动手操作能力强、视觉敏锐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聋哑校美术专业应突出开设实用美术课。

4、教学手段应多样化

对于聋哑校美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为学生学习美术系统处于封闲状态,信息反馈少,知识迁移量少,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程式化。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5、充分重视基础文化课的铺垫作用

在图案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到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甚至下课后自习时无法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个别学生因文化课掌握的不扎实,理解不够深刻,学起来比较吃力,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文化课与专业课结合起来共抓,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要适当,否则学生掌握专业得不到保障,文化课是职教课的基础,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勿要顾此失彼。

6、加强师资,改善条件,释放美术教师的活力

聋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多是兼职,因此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的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中可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

聋校教师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听写训练记忆的分类聋生学习兴趣

一、聋校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聋校语文教学工作者肩负着培养聋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的使命,聋生相对健全学生而言,认活动和语言发展都具有特殊性与极限性,聋校语文教学活动也就具有特殊性,因而,我们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对于语言文字与口语表达是聋生的第二语言这一特殊性,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更应该重点培养聋生对语言文字各方面运用能力,重点培养聋生对语言文字的长时记忆,永久记忆,要增强语文教学的渗透性,开展听写训练,聋生能牢记所学的语言文字的正确书写,合理灵活动用语言文字才是聋校语文教学的初忠。

二、关于学习记忆的分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学生在学习上记忆的一些专业性名词。记忆是大脑系统活动的过程,一般可分为识记、保持和重现三个阶段。识记,就是通过感觉器官将外界信息留在脑子里;保持,是将识记下来的信息,短期或长期地留在脑子里,使其暂时不遗忘或者许久不遗忘;重现,包括两种情况,凡是识记过的事物,当其重新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之感,甚至能明确地把它辨认出来,称作再认;凡是识记过的事物不在自己面前,仍能将它表现出来,称作再现。因此,重现就是指在人们需要时,能把已识记过的材料从大脑里重新分辨并提取出来的过程。人类对外界一些信息的保存就是上述所说的三个阶段,当聋生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有了识记,保持,重现三个阶段后,仍然不能像上面所述的一样,对所学的知识有全面性的掌握。因为聋生对于文字是他们的第二语言,用正常人对知识的识记方法还远远不够。很多的科学家们根据信息论的观点,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将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个保持阶段。并通过一系列实验,进一步将这两个阶段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永久记忆四种。

聋校教师工作总结篇4

我是一位特殊教育教师,我们托起的不是娇艳的鲜花,而是受伤的小草。在特殊教育岗位上工作已经整整10年了,十年的酸甜苦辣,十年的风雨历程,让我更加热爱特教,更加忠诚于特教,也铸就了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崇高而美丽的灵魂。本人98年毕业于安顺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同年7分配到贵定聋哑学校工作至今。2000年7月参加贵州省教育厅基教处组织的全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盲专业班”学习并取得结业证;2003年经学习考试取得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毕业证书,现在职学习本科;2003年7月注册为“贵州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2003年12月参加“中小学教师普法教育培训”考试合格;2005年9月被学校评为少先队中队辅导员。2006年7月到上海师范大学参加了“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并取得结业证;2007年6月参加贵州省计算机职称考试成绩优秀并取得合格;同年12月参加贵州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测试成绩为二级甲等(87分)。

一、思想认识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时俱进,从中吸取搞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聋生、尊重聋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政治学习,并且认真记录,及时反馈,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完善自我,争取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我们的学生有的听不到,有的看不见,还有的智力低下,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便,他们比正常孩子更需要爱,需要理解和关注,特教教师肩负的责任更大,我们不仅要“为人师”,更要“为人母”,有人曾说:“你们真是一群高级保姆”。对于这样的话,这样的理解,我并不自卑、难过,反而更加坚定了我对特教的信念和愿望,以五心(爱心、耐心、信心、责任心、慈母心)献给残疾孩子。

二、教学工作

从事特殊教育以来,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任现职以来,我担任过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还兼任了政治、社会、电脑等学科教学工作。工作中,我积极钻研、勇于探索、不甘落后、虚心学习。为了做到有条不紊、有的放矢,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初,我都积极地钻研教材教法、教学大纲,并根据个体聋生的特点,编写出具有针对性、导向性的教学计划,以确立学期目标、明确阶段目标,把握好教学重难点。课前,我积极钻研教材、教法、学法,结合自身实际及现有的教学设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上,本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重“导”轻“灌”的教学法,培养了聋生的自学能力,拓宽了聋生的思路,发展了聋生的创新思维;此外,本人还以新课标提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改革,转变了教师的地位和角色,课堂教学体现了聋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提高了聋生学习的参与度,调动了聋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校公开课比赛中得到领导和很多老师的肯定。课外,本人认真批改作业;积极反思教学,认真写好教学随笔,通过总结得失,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近几年,本人还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例如,我教学中有两篇文章,第十四册课文《颐和园》和的《沁园春.雪》,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和诣的美景,优美的意境,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及博大的胸怀和气概,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着聋生。但这里却存在着一个关键的问题,全篇都是以景色作为背景的,景色对于增强聋生对诗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耳聋聋生的生理特点,我用手语是无法把这种意境美完全讲解给聋生理解和体会的。如果此时不加深聋生对美景的形象感知,即使聋生对课文背得很熟了如指掌,也达不到对诗歌内在美的品味和欣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为了在上课之前加深聋生对景色的认知和感知的能力,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有关两篇课文景色图片及有关的视频,然后把它们制作成课件,在上课的时候进行演示,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既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也有力地调动了聋生上课的积极性。整堂课下来,聋生们都显得意犹未尽,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做好培优转差的工作。对于班级中的优等生,如聋七年级蕙水的张国飞、都匀的张韬等同学我都额外给他们“加餐”,教育他们不要骄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经常出一些难度比较高的,能够锻炼思维的题目给他们做。对于差生,如瓮安的魏靖洋、长顺的陈小明我都鼓励他们不要灰心泄气,尽力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帮助他们制订好追求进步的计划;另外给他们“开小灶”,利用空闲时间给他们辅导没有学好的知识,以使他们获得进步。同时,我还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作用,开展“一帮一”助学促学活动,提高了优等生的品质和道德又加速了后进生的转化,强化优等生的能力。通过不懈地努力,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这些可以从来接学生的家长的反映得到体现。

在几年的特教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特教语文教学关键是一个“活”字,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是绝对出不了成绩的,只能是对汉字的认识。对“活”的理解是多种多样,有教学模式上的改变,有教学手法上的更新,因人而异罢了。我在特教语文教学中能“活”字当先,不拘一格,所以我的语文课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03年论文《重视口语教学发展聋生语言》刊登在黔南教育第3期上;该论文经黔南教育推荐至《东方教育》,04年该论文获东方教育杂志社论文评比二等奖,并刊登在第一期上;08年论文《浅谈聋校高年级的作文教学》获得好评并在《贵定教育》第1、2期合刊上发表。

三、班主任工作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用心牵着残孩的手;用心去品评残孩;倾注一片真情,爱心奉献”。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对聋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聋生的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首先抓好班级管理,让聋生既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并健康的成长。再次要求全班同学参加班级日常管理,形成轮值制度,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管理好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我对聋生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的良好班风。

我深知,教师教育聋生,单靠丰富的知识去教育是不够的,还得靠崇高的魅力去影响聋生(特别是我们的残疾孩子),以无限的爱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时时处处感到你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打开聋生的心扉,倾听他们的心曲,并及时给他点拨、引导,慢慢地托起他走向成功的彼岸------面对着这些有着这样或那样困难的残疾孩子,我每天都要手把手地教他们洗漱、穿衣戴帽、系鞋带;帮他们、教他们洗澡;教他们学会打饭,保管好自己的衣物;指导他们整理床铺,摆放碗筷;搀扶腿脚不灵便的孩子上厕所,买药来给聋生消灭虱子;晚上睡觉之前监督每一个孩子洗脸、洗脚,脱衣服睡觉,闻闻他们的鞋、袜子臭不臭,有时还给聋生擦屁股;在清凉的晨风中,带着他们晨炼,直到早晨的晨光渐渐明朗起来,映着他们轮廓分明而又幼嫩的脸,那个时刻我的心里总是溢满感动和温馨,我将使这踏响黎明的脚步声继续“踏响”下去,它给这些孩子强健体魄的同时,也将不断开启他们的心灵。

四、其它工作

上班几年来,我积极配合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及活动搞好手语翻译工作:2002年被贵定师范学校聘为“特师班”手语课兼职老师;07年先后被州残联、福泉残联、龙里残联和贵定残联聘为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手语翻译老师;且多次配合学校在活动中搞好手语翻译等工作。1999年至2000年间,本人经常在课余时间或周未到“邓小红盲人按摩店”给里面的几个员工上盲文课。2001年和2002年分别辅导了贵定师范和安顺师范毕业的几个实习生。07年,和杨蓉老师一起负责舞蹈《花裙子飘起来》的编排并取得较好成绩;08年5月,协助彭芳老师一道制作并策划的时装步节目,得到来宾和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

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聋校教师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聋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

随着国家教育教委司1999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也紧紧围绕“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针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现代聋哑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科学分析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促进聋哑儿童的身心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聋哑学校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情况

学生认为体育课的作用排序依次为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健康、掌握体育知识、培养意志品德、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提高适应能力。在我的一次调查中,有过半的学生认为提高身体素质是体育的最组要的功能,现在的聋哑学生对素质健康的认识在逐步加深;而对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认识很少,第一他们受到体育教师的影响,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一般是比较好的,大多生还是喜欢体育老师,他们就把体育的作用归结到提高身体素质上;第二聋哑学生本身与外界接触较少,没有真正理解体育在培养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功能缺陷补偿与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一点的让学生接触一下社会外界,多组织一些校外的体育活动来增加聋哑学生对体育的理解。

二、聋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开展

1、转变体育教学理念,以快乐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现代聋哑学校的体育教学开展应以教学理念的转变为基础,通过快乐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促进聋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聋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应针对现代体育及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快乐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尤其是聋哑儿童由于先天的缺陷使得其更加需要以体育运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以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质。同时通过体育教学过程还能够补偿学生的运动缺陷,逐步缩小学会僧与正常儿童的差距。

2、针对聋哑学生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重点的设置。在进行聋哑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针对聋哑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以此弥补其身体上存在的不足,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例如:针对聋生语言障碍使得其肺活量较正常儿童小情况,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加肺活量的训练与锻炼,以此提高学生的肺活量,为聋生接受口语训练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为聋哑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

3、以民间体育运动促进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会遇到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而不愿参加体育运动。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发育以及体制的健全。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聋哑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增加民间体育运动项目,以民间体育独特的优势达到学生身体锻炼的目的。民间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地方特色、趣味性、娱乐性、游戏性都能偶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通过民间体育运动的引入能够在促进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同时,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这一教学的实现切实贯彻了《体育课程标准》中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充分利用多媒体,是聋生体育的有利条件。现在电子信息的发展,给聋生带来了福音。网上搜体育动作或买光盘,能慢放,能剪影,使学生学得明白、看得清楚。另外,电子信息能找到世界上一流老师的指导和演示。例如游泳,能轻松搜出菲尔普斯和孙杨的视频和慢动作分解,还可利用聋生对名人崇拜,调动聋生的学习积极性。聋生因视觉补偿,比同年龄的普通儿童更容易模仿。

5、以课外文体活动促进聋哑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聋哑学校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能够引导和鼓励学会僧积极参加到体育运动当中,提高学生的从何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其需要聋哑学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聋哑儿童的体育运动项目,以此构建快乐、和谐、充满活动的校园文化,有效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其开展过程中因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实际情况的学生选用适合的休闲运动项目或竞技项目作为文体活动开展的中心,以此使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学习的需求,并通过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精神,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

三、聋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建议

1.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不断改善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水平,在工作上多为教师排忧解难,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特长,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青年教师要扶植引导,教育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学历层次。

2.要尽快完善激励机制,合理科学地奖励,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进取心和创造性,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也有必要制定各种合理的奖励制度,具体可以根据特教体育教师任务繁重,工作对象特殊来制定。

3.鼓励并组织体育教师进修,学习体育专业知识和特殊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从根本上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师资水平。

聋校教师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聋生 音标教学 尝试与改进

一项研究表明:在口语记忆与手语记忆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对比中,口语记忆具有更精确更持久等优点。聋生单纯用手语记忆单词的方法,费时低效,是聋生的英语学习的一大困扰。我们希望聋生能够掌握英语音标的拼读,实现口语记忆与手语记忆的相结合。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好音标是英语入门的关键,也是练好听说读写的基础”。聋生在掌握音标后,可以自主朗读,增强了趣味性,同时由于英语是表音文字,很多单词符合读音规则,聋生有了音标和拼读知识,可以通过发音联想记忆更多的单词。

一、聋校音标教学的缺失

与普通中学已经非常完善的英语教学相比,聋校英语自开设至今,聋校英语教学仍处在探索阶段,尤其是聋校音标教学处于长期缺失状态。原因在于聋校英语面对的教学主体是聋生。第一,大部分的聋生听力严重缺损,加之过去家长对聋生康复训练的了解甚少以及康复条件有限,聋生的口语表达非常困难,其主要语言输入途径是以视觉为主。所以音标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中是难以实现的。第二,大部分教师也对聋生的音标教学进行了多次尝试,但都收效甚微。聋校音标教学费时费力且鲜有成效在聋校的英语老师中已成共识,所以多数聋校英语教师没有进行集中的音标教学和安排具体的教学学时。

二、聋校音标教学的再现

音标教学的缺失造成了学生不能借助语音回忆单词,只能机械地背诵每个单词中的字母顺序。学生往往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却只能记住少量简单的单词。还会出现各种记忆错误。一是出现字母前后顺序颠倒。二是关于相似的单词,学生出现记忆混淆。三是出F字母增减问题。单词的识记成了聋生学好英语的重大障碍,也是聋校教师教研的重点。在尝试过图片,游戏,竞赛等五花八门的记忆方法后,很多教师无奈地发现只有借助音标识记单词才是最系统和长期有效的方法。

随着近年来,聋儿早期语训和康复取得的巨大成就,让越来越多的聋生“能听会说”,七成的聋生能完成语文的有声阅读,这让聋校英语教师发现了通过汉字标注的方法来实现聋校英语音标教学的可能性。于是,笔者本校的英语教师们在任教班级再次进行了音标教学的探索。

三、聋校音标教学的尝试

通过教研组教研讨论,结合我校英语教师的多年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英语音标教学模式。

1.字母,音标,单词三者结合,带领学生走近英语音标

在聋生接触英语之初,教师将熟读26个字母的读写作为教学重点。在学生熟悉了26字母的读音后,引入音标的概念,并通过英汉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音标的作用与汉语的拼音字母相同。例如字母D[di:](弟)=[d](的)+[i:](衣);F[ef](艾弗)=[e](艾)+[f](弗),结合dad,day,feed,food等相关单词进行巩固训练。

2.字母手势取代汉字手势,实现口手结合

手语是聋人交际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听觉障碍者交际的主要工具。它以手的动作、手指指式、身体姿态及面部表情的变化作为表意或表音手段,进行语言交际的一种符号系统。

手语是聋生的主要语言,也是聋生一种重要的记忆方法。手语也是聋校英语教学的最重要手段。然而当笔者多次看到聋生边读单词边打手语时,才突然发现到所有聋生打出的都是标读的汉字手势,例如What的读音标为“我特”,而聋生在拼读what时打出的是“我”和“特”的手语,这种反复的动作只是将what和汉字“我”和“特”联系了起来,完全不会联想到wha和t。长期下去,聋生脑海中的音标知识会被标读的汉字完全取代,这与笔者期待的聋生自主拼读背道而驰。经过反复思考,针对上文中提到的聋生在汉字标读中出现的手语问题,笔者提出用字母手势来辅助聋生拼读。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表格,仍以what为例:

表格中,笔者在汉字标注“我特”后面标出字母w和t,让聋生在读what的同时打字母w和t的手语,这样聋生在读英语单词时,不仅记忆单词中的字母,也会渐渐熟悉单词中字母的读音。

这套音标教学模式,在聋校英语教学实践中证明了其有效性,但是再好的记忆方法都离不开反复多样的复习与检测。为此笔者设计了手语领读、图片、读音标猜单词、根据字母提示猜句子等多种形式的巩固方法。

四、聋校音标教学的困惑

虽然聋校音标教学已经引起了聋校英语教学的重视,并得到很多改进,但其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缺乏一致性。聋校延用普校教材,没有相应的英语教材,因此聋校音标教学没有明确课时要求,教师的课时安排不统一。其次,聋生缺乏自主性。英语学习需要聋生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阅读背诵。

尽管面临这些问题,笔者仍会带领学生们继续奋斗,在聋校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

聋校教师工作总结篇7

一、思想认识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领会党的xx大精神和“xxxx”的重要思想,与时俱进,从中吸取搞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聋生、尊重聋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政治学习,并且认真记录,及时反馈,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完善自我,争取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我们的学生有的听不到,有的看不见,还有的智力低下,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便,他们比正常孩子更需要爱,需要理解和关注,特教教师肩负的责任更大,我们不仅要“为人师”,更要“为人母”,有人曾说:“你们真是一群高级保姆”。对于这样的话,这样的理解,我并不自卑、难过,反而更加坚定了我对特教的信念和愿望,以五心(爱心、耐心、信心、责任心、慈母心)献给残疾孩子。

二、教学工作

聋校教师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随专业就读 聋大学生 学业 学习环境 调查

Abstract: the deaf college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study "refers to the commo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af college students a form of education; 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fessional actual born deaf, to meet young accept higher education of the deaf demand, use the college of education resources there, in some mature professional for deaf i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born Settings.to attend deaf college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academic influence--learning environment survey contributes to understanding dea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us has pointed to adjust sex against deaf college students learn factors, and eventually deaf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human environment, academic environment and practical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research three aspects, in order to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related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 theory reference.

Key words with professional attend college students' school deaf learning environment survey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研究意义

中国聋人高等教育经过二十年多的艰难探索,目前已经开始进入到良好的发展时期,全国范围内开设聋人高等教育院系或相关专业的高校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在聋人大学生诸多问题上的研究相对滞后,造成的一些焦点、难点问题长期阻碍着中国聋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困扰着广大教师的教学和聋人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严重地影响了聋人大学生教育平等权利的实现。如何能保证每个聋人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平等权是政府相关部门和每个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聋人大学生是聋人群体中的优秀人才,他们接受教育的质量关系着个体知识技能,个人修养等基本素质,甚至影响着他们以后的就业及生存状况,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国家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以及我们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因此,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的特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针对聋人大学生面临的学业问题开展研究和探索,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近年来,对学生学业的研究成果比较多,涉及了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医学等许多领域的研究,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积累了较为丰厚的成果。但这些研究课题绝大多数是以健听学生为研究对象的,专门针对聋人学生的研究屈指可数,以聋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目前更是匮乏。本文从人际环境、学术环境和实用环境三方面对影响聋人大学生学业的环境因素进行科学地、系统地、深入地研究;这一方面可以填补国内聋人学业研究的理论空白,另一方面对提高聋人高等教学质量,为国家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发展聋人高等教育事业及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 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为中州大学、郑州师范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各专业、各年级的在校聋生和听人大学生,各150名,共300名。回收有效问卷257份,有效率为86%。输入数据后,用 spss16.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此外在结果分析时,充分吸收各份问卷中填写的建议。

三 研究结果

(一) 人际环境

在师生关系上,48%的聋人和35%的听人在课下偶尔会与老师交流,39%的聋人和44%的听人很少与老师交流,9%的聋人和10%的听人选择了经常与老师交流,而5%的聋人和11%的听人则与老师没有交流。总体而言,两类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不多,彼此之间的关系较淡。

在教学管理上,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老师询问后会让自己补交作业(71%,44%)或不要迟到(60%,20%),这也说明了很大一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还是比较严格和负责的,尤其是对待学生的作业。

在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上,排在第一位的是讲授法,最后一位是读书指导法(31%,30%)。对这几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喜欢程度也不一样,听学生最喜欢的是讨论法,其次是讲授法,聋人大学生则刚好相反,即最喜欢讲授法,其次是讨论法。此外,52%的聋大学生对教师的手语能力提出要求即会手语。

在学习交流上,45%的聋人大学生与同学间的学习交流不是很频繁,而且常常是遇到难题时才交流。这从侧面反映大学生尤其是听人大学生心理上要求独立的发展特点。

在聋听友谊对学习的影响方面,56%的聋大学生认为与听人建立友谊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些帮助,而86%的听人则认为聋听友谊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 学术环境

在学习氛围方面,班级学习氛围(60%,68%)和宿舍学习氛围(78%,57%)都处在一般位置,班级(6%,5%)和宿舍(7%,9%)学习氛围很浓的比例很低,班级(11%,6%)和宿舍(16%,34%)学习氛围不浓的比例则相对较高,聋大学生表现得尤其明显。

在对学校活动的参与方面,偶尔参加的学生比例分别为73%和61%,偶尔观看的比例分别为72%和46%,经常参加的学生分别占23%和35%,经常观看的比例占25%和53%,没参加过(3%,4%)和没观看过(4%,0.8%)的比例都极低。这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学校的环境中,而聋人大学生的参与度没有听人大学生高,通过访谈得知,其中沟通障碍是最主要、也是最大的原因。

在教学方法倾向性方面,聋人大学生(38%)最喜欢的是讲授法,其次是讨论法(23%),而听人大学生(46%)最喜欢的则是讨论法,其次为讲授法(28%),这也反映出聋人大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待激发和加强。

(三) 实用环境

对学习环境的满意度,大多数学生(62%,68%)对学校环境的喜欢程度一般,喜欢的学生比例仅占27%和13%,很喜欢(2%,2%)和很不喜欢(0,2%)的比例极低。对学校提供的学习场所满意度一般,聋听分别为67%和50%,次之的是比较满意(18%,14%)和很不满意(22%,10%)不满意(5%,2%)和很满意(5%,4%)的比例很低。数据显示了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实用环境不是很满意度,这说明学校应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强对聋人大学生学业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增开课程上,58%的聋大学生和49%的听大学生认为以实际操作为主,43%的聋大学生和64%的听大学生认为应以紧贴市场,获取最新的知识技能为主,43%的聋大学生和31%的听大学生则认为除专业知识外,还应包括职业道德的知识。在新开设的课程方面,聋人大学生要求开设的大多和专业有关的课程,个别学生是与自己兴趣有关。

在图书馆是否满足学习需要上,79%的聋大学生和54%的听大学生回答“还可以”,11%的聋大学生和38%的听大学生认为不能满足学习需要,所以在对学校的建议里中,大多数学生建议学校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等。针对上述学习环境的状况,大多数学生(40%,53%)偏爱在宿舍学习,其次是图书馆(20%,27%),第三位是校园(14%,13%)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11%,8%)喜欢去固定教室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学习场所,要加强其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学习引导。

在学校提供的支持服务―手语翻译上,34%的聋大学生认为看懂一半,32%的聋大学生能看懂很多(一半以上),都能看懂的聋大学生仅占8%,还有9%和16%的聋大学生看懂很少和据手语翻译好坏而定。能完全看懂的聋人大学生极少,这从另一方面说明聋人大学生学业不佳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也指出当前相关高校应该为聋大学生学习提供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四 讨论与建议

学习环境是影响聋人大学生学习状况的客观因素,对主观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聋人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主要包括人际环境、学术环境和实用环境;【2】其中人际主要指老师(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和学生。学术环境主要指学校的学习氛围,学生参与教学(或研究)的程度,参与校园活动的程度等。实用环境主要有课程设置和图书馆建设,学校提供的信息资源,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根据聋人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有选择、有侧重地进行调查。

(一) 人际环境。对聋人大学生学习影响最大的人际环境主要是教师和同学。

第一, 教师的手语能力。

结果显示,两类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上差别不大,教师的教学管理也是比较严格的,这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秩序和作业上的严格要求上。在对教师的建议上,两类学生出现了差别。教学方法关系着教学效果和质量,也是大多数学生(68%,88%)认为教师需要改进的。而52%的聋人大学生建议任课教师会手语。聋人大学生对教师会手语的建议值得关注和重视,这个要求在开放问题“喜欢会手语的老师还是配手语翻译的老师”中也得到很好的体现。调查结果显示,喜欢会手语老师上课的聋人大学生有90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68%,喜欢配手语翻译的有20人,占调查人数的15%。从文化的角度看,手语是聋文化的核心,同时也是聋人的身份象征。【3】对聋人而言,会手语也是对他们文化和身份的认可,如果教师会一些手语,就能从心理上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因此聋教育教师会手语应该成为其今后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必要内容。

第二,两类学生的友谊。

在大学生活里,大学生交往最多的是自己的同学,遇到困难或心事,他们往往会选择与自己要好的同学帮忙或倾诉。调查结果表明,两类学生对彼此的友谊的态度很不同。56%的聋人大学生认为与听人建立友谊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些帮助,而86%的听人则认为聋听有一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本次调查的听人大学生是以手语翻译专业为主,对他们来说,与聋人的交流有助于学习手语,有助于了解聋人群体;第二,这也反映了很大一部分听人大学生愿意走进、了解聋人群体,之前有关听人大学生对残疾人的态度研究也有相似的结论【4】。这种观念一定要传递给聋人大学生,因为大多数的聋人大学生小时候的坎坷经历--受听人歧视或欺负,使他们对所有的听人形成一种负面印象,而这种印象在聋人内心很难得到改变。所以在聋人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听人看不起他们,歧视他们,这种思想使他们不愿、不敢与听人交往,这对他们将来走上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是很不利的。

(二) 学术环境

第一,学习氛围和学术活动。

结果显示,聋人大学生学习氛围整体上好于听人大学生,但聋人大学生参与相关的学术活动,如文艺表演,学习活动等的频率不高。这与聋人大学生视觉敏锐,善于表演的优势相矛盾;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些活动也会积极地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使其热情愉悦地进行学习。【5】 其中主要的障碍就是沟通。

第二,教学方法。

对于教法,聋人大学生(38%)最喜欢的是讲授法,其次是讨论法(23%),这与听人大学生刚好相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聋人大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对于需要学生参与度很高的“讨论法”却被他们排在第二位,这反映了聋人大学生在表达思想和思考问题时存在的不足,这与他们的信息量和经历有关的,一般与自己经历有关的问题,他们都能说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但在表达时还会出现表达不清或文不对题的现象,与自己经历无关的问题他们则很难说出自己的看法。所以这也形成了参与积极性高而参与不了的矛盾,这也是教学中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处理的问题。

(三) 实用环境

第一,学术环境的满意度。

数据表明,两类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实用环境的满意度都处于一般位置,而聋人大学生的满意度要高于听人大学生,如喜欢学校环境的聋人大学生有27%,听人大学生仅占13%;在图书馆是否满足学习需要上,79%的聋人大学生和54%的听人大学生回答“还可以”,11%的聋人大学生和38%的听人大学生认为不能满足学习需要。这一方面反映出聋人大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利用不如听人大学生,另一方面提示学校、老师要积极利用大部分聋人大学生对学习环境较满意的积极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兴趣的引导。

第二,学校支持服务体系

在学校提供的支持服务―手语翻译上,34%的聋人大学生认为看懂一半,32%的聋人大学生能看懂很多(一半以上),都能看懂的聋人大学生仅占8%,还有9%和16%的聋人大学生看懂很少和据手语翻译好坏而定。在我国手语翻译事业刚刚起步,手语翻译的资格认定还有待进一步标准化和职业化,这也反映了当前我国聋人高等学校支持服务还比较单一,即主要依托于手语翻译服务教学。为保证聋人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公平权和顺利就业融入社会,我们应该借鉴聋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使我国聋人高等支持服务形成一个从入学、学习到就业、工作的完整体系【6】。

参考文献:

1孟繁玲. 关于高职教育中聋生“随专业就读”的探索.中州大学学报. 2009,(6):92-93.

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当前大学生学习环境调查与研究”成果公报. 当代教育论坛,2010,(2):5-8.

3 张宁生.聋人文化概论.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9.

4 陈莲俊,卢天庆.在校大学生对残疾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态度调查.中国特殊教育,2006,(12):22-26.

聋校教师工作总结篇9

我院题为《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研究》之课题,是2006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课题。在院领导、院特教所的大力支持、课题组相关老师的积极配合下,今天顺利开题了。下面我代表课题组,就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聋校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不足是当前聋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本课题从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形成机制及培养对策方面开展研究,因此,对于促进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二)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语言学界和教育界关于正常人书面语言发展的研究及成果较为丰富,但在聋人书面语言发展机制及书面语言发展培养对策方面,有深度、有创见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填补了语言学和语言教育学在特殊人群语言发展研究方面的空白,而且还将为聋人教育和聋人书面语言发展与培养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三)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聋生学习语言的最大目的是能与人(更多的是健听人)交往、交谈,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只有培养和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水平,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因此,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聋生融入主流社会,全面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意义重大。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为把握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我们查阅了2000年至今公开出版发行的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两家特殊教育理论刊物(《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翻阅了特殊教育的相关文献,并通过进行了网络搜寻,在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我们发现:(1)研究者普遍认为,聋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关键在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培养上。(2)对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方面的研究集中在:①聋生掌握书面语言的情况。大量文章主要是罗列聋生在掌握书面语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②对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调查研究。如阅读能力、书写能力的调查,总体反映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低下,大部分学生九年级毕业时阅读普通报刊还比较困难,写出的句子语法错误很多等。③对提高聋人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教学法的争论与探讨。研究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的争论与探讨上,对研究过程的更多关注导致了对研究目的的弱视。④对聋人书面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重提书面语教学法,呼吁直接用书面语教学法来培养聋生的书面语言能力。综观这些研究,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教学实践层面的经验描述上,总的来说比较浅层、零碎和粗糙,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缺少对聋人书面语言发展不足原因的机理性的本质分析和系统研究,因而难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聋人书面语言发展问题作出深刻的思考和回答。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思维与语言》一书中论及关于思维和语言的发展理论时,强调了两种关系:①语言与思维发展的相互关系。语言和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但又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词义”和“言语思维”是维果茨基用以表述和分析二者关系的基本概念。维果茨基认为,词义是一种言语思维现象。一方面,言语借助于概括(思维)实现对客观现实本质的反映;另一方面,思维借助于词义来进行,是在言语中实现的。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儿童的言语和思维的发展经历着先后(前智力运算和前语言运算)、交叉(自我中心语言和内部语言)和重合等不同阶段,但无论是在哪一个阶段,词义的概括化(概念或词义的理解)和系统化的方式及水平既是言语思维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决定言语和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机制。教学的本质及重要作用就在于通过发展人的概括化和系统化能力,促进言语和思维发生结构性的突变和新质的建构。②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基于语言和思维的理论分析和儿童科学概念形成的实证研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实际的智力年龄与他在有帮助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显示儿童的发展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因此,“一种合理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头,并引导发展”,教学必须面向未来,而不是面向过去。维果茨基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理论对于本课题研究和形成主要观点的影响是深刻和多方面的,概括的说,主要有以下三点:①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辨证统一关系。“言语思维”这一概念深刻概括了这种关系。因此,关于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研究应从言语思维的辨证关系入手,但是以往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和片面的,研究语言的就只研究语言,研究思维的就只研究思维,因而就难以从言语和思维的辨证关系把握上深刻揭示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本质和动因。②在言语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词义概括化(概念或词义的理解)、系统化的方式及水平,是影响、决定言语和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机制。由于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造成聋生早期言语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不足(可能还有聋人手语对思维发展的负面影响等),因而导致了聋生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的低下,进而造成聋生学习书面语言的困难。书面语言写作过程其实是一种更为高级和复杂的言语思维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刻认识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方式和机理,而且可以使我们在认识聋人言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更加有效的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培养对策。③聋人的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要立足于聋生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发现和早期干预,着眼于聋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样,教学才能事半功倍,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才能更快、更好。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思维与语言的发展观点”为理论支撑,以系统的理论思维方式,通过对近年来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的文献研究和对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调查入手,考量聋生言语思维的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寻找影响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相关因素,从言语思维的角度,着力分析聋生学习语言的困难和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探究他们书面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为全面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提供有效对策。具体来说有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近年来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研究,明确已有研究的进展、主要成果、不足以及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重点。(2)运用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现状调查入手,研究聋生言语思维的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3)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分析综合法,以问卷调查、课堂实录、作业试卷分析、小型座谈会等形式,考察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分析聋校现行的语文课程教材,了解聋生与语言发展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研究影响聋生言语思维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发展的各项因素,着力揭示聋生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探究他们书面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4)运用访谈法、实验法,针对聋生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从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聋校语文课程教材、聋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验证性的实验研究,提出培养聋生书面语言的有效对策。

五、本课题的研究步骤、研究成果及人员分工

(1)第一阶段(2006、12—2007、3)通过对近年来关于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的文献检索和综述研究,了解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趋势,形成《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现状研究及趋势分析》的综述报告。此项任务由课题负责人陈蓓琴完成。(2)第二阶段(2007、4—2007、12)①(2007、4—2007、6)分析试卷。对我院近年来五年制聋人工艺设计专业单招入学考试语文试卷进行分析,了解九年制聋校毕业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状况,并形成相应的论文报告。此项任务由××完成。②(2007、7—2007、8)编制问卷。根据现行《聋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制针对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进行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调查的问卷,问卷应通过重点考量聋生言语思维的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来反映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此项任务由××完成。③(2007、9—2007、12)进行调查。在江苏省内选择3-4所全日制聋校,对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进行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调查;分别形成《关于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的调查报告》。此项工作前期问卷调查由××等负责完成,后期调查报告的撰写由××完成;期间接受中期检查。(3)第三阶段(2008、1—2008、6)①深入聋校语文课堂,广泛听课,运用课堂实录法,对聋校不同年级聋生在课堂环境下学习书面语言的情况及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考察聋校语文教学中影响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各种因素。此项任务由陈蓓琴负责进行。②研究现行聋校语文课程教材,分析聋校低、中、高年级教材的编排是否与该年龄段聋生的思维发展相一致,聋校的语文教材是否有助于促进聋生言语思维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助于聋生书面语言的发展等。此项任务由××负责进行。③编制问卷,调查聋生书面语言发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作用。此项任务由××负责进行。④文献研究,对2005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教学丛书《聋人学习语言方法》一书中40位聋人学习语言的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概括、总结出促进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各项积极因素,并加以述评。此项任务由陈蓓琴负责进行。⑤编制访谈提纲,运用个人访谈法,对我院聋人教师辽师大硕士毕业生任媛媛进行访谈,从她个人学语言的经历来进一步考证影响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诸多因素。此项任务由××负责进行。(4)第四阶段(2008、7—2008、12)对上述各项研究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和综合,着力揭示聋人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及生成机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验证性的实验研究,提出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有效对策。撰写论文《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之有效对策》,之后申请结题。

聋校教师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聋生学习情绪问题 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策略

聋生学习情绪问题(即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聋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学科知识的一种状态。主要是指学习时的情绪、情感、兴趣、信心、意志力和责任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一突出问题也是现代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且最为棘手的问题,更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笔者通过自己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聋生存在学习情绪问题是这样一些基本特征:有学习情绪问题的聋生在阅读理解、计算、分析问题、思维、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等能力方面都明显低于一般聋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毫不关心,且具有厌学情绪,在学校,同学关系紧张,较为孤独;对学习的自信心、意志力与其他聋生有明显的差异,自卑心理也很强,导致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及解决途径:

一、影响聋生学习情绪问题的外部因素。

1、聋生对学校不感兴趣。目前,聋校教育教学设施不能满足聋生的需求。如多媒体功能教室缺乏,教学设备计算机不能作为一门信息技术课随时向聋生开放;阅览室规模小,图书、音像资料有限不能及时向聋生开放;学校各项评优,老师多数看重的是学习成绩,学习差的,各方面都优秀,也很少评上,对他们不够公平。再者,这类学校一般都是封闭式管理,加之听觉障碍,走出去的机会相对较少,与健全人交往更少,不能回归社会主流。

2、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当。部分教师存在偏心,只管优生不管差生,心理具有“标签效应”;差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教师缺乏因材施教意识,对学不懂的课下辅导较少,忽视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存在,对一些抽象的知识理不清讲不明,教法单一。加之,现行全日制聋校教材知识难度大,语文、数学知识不衔接,部分知识陈旧、过时,聋生完全理解不了。然而在大力倡导新课程实施的今天,他们却依然还在沿用过去的老教材,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时间不是所有聋校都能开发出既科学、合理,又适合不同程度的聋生学习的教材,使聋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

3、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庭环境,思想观念、教育方式、方法都会直接对聋生产生不良影响。一类家长对自己人的孩子溺爱过剩,认为是他们给孩子造成了听力障碍,有愧于孩子,于是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忽略孩子的成长教育。另一类,他们有单亲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还有孤儿仅靠爷奶照顾的。这些,一把孩子送到学校就甩了包袱,不闻不问,整天只顾及自己的生活现状,这类聋生从小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养成了孤僻、任性、贪玩、说谎、懒惰等坏习惯,对学习丧失信心。

二、影响聋生学习情绪问题的内部因素。

1、品性方面:自私、任性、偏激、懒惰、偷盗、情绪不稳定,学习过程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忽视对问题的前后思考。他们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中间存在一个转折期,并较长时间处于低级的直觉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个体思维与学科需要之间的矛盾,导致在学习过程中的失利,最终聋生对一切学习活动不热情,无兴趣,不做笔记,不记忆,作业抄袭等厌学心理。

2、能力方面:认识能力缓慢,对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总是停留在模仿意义上的模式学习,惯于按照老师的示范讲解模仿硬套,缺乏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思考和理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坚持认真看听课、易分心,学习困难,合作能力、自控能力、社会知觉力均差,辨别能力不强,易受他人利用,引诱等等。

3、需求方面:目标不明,兴趣不广,需要层次低,上进心不强,缺乏内在动力。

三、聋生学习情绪问题的策略。

如何引导聋生消除学习情绪问题,增强学习动力,回归正常心态?这是聋校教学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这里除了思想政治课,劳动实践,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等途径进行外,还应针对聋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所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做好以下几方面对策。

1、制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对有学习心理问题的聋生父母情况进行摸底建档。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体现在心理活动课,心理辅导等方面,还应渗透在聋校各学科教学之中,每一种教育教学活动都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空间,聋生的情绪,情感,自信心,沟通能力,合作精神,挫折承受力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双重身份,既要紧密结合聋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内容、传授知识,还要帮助他们主动调控学习心理,把育人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把教学活动过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但这决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个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聋生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兼顾原有教材中内含的心理因素,更好的发掘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的教育作用,培养自学、自律、自强、自立的本领,促进聋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各类学科教学活动中,要多为有学习心理问题的聋生创造听懂课的机会,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但存在学习心理问题的聋生因知识缺漏较多或智力发展迟缓等原因,往往不能适应正常的教学进程,又听不懂课,进而出现不专心,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关键处或易错易混的内容时,都要特别提醒学习心理障碍的聋生。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都要有意识的放缓教学速度,并让他们复述教学内容或回答简单的问题,认真检查他们是否已经初步掌握所教的知识,尽量争取使这部分学生在每一节课里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有学习心理障碍的聋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在哪,让自己帮助自己、教育自己,从而消除学习心理障碍。

3、学会区别正常学习心理状态与不良的学习状态,及时进行自我调整、纠正。

4、结合聋生个性心理特征,改进学习方法,因材施教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聋生个性心理特征,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多为学习心理障碍的聋生创造读、说、议等动口机会,对思维能力较弱的他们来说,动口多读、多说和多议都十分重要。如数学课堂教学,在通过帮助掌握基本题的结构、思路、方法、算理和讨论问题时,要尽可能地鼓励有学习心理问题的聋生开口说,大胆议,正确把握聋生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巧妙地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内容变为津津有味、生动有趣的东西,使无味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通过课件的制作播放直观的吸引聋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不同课型,采用不同方法,开展因人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二是重视学法指导。引导聋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开展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学习过程和学科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在学生中开展学法交流,总结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吸取同学之间好的学习方法,让聋生多动手,多实践,通过比一比、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摆一摆的方法来充分调动存在学习心理问题聋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获取新知,感悟新知,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在知识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有效的帮助,还可以让他们领悟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5、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日常生活是聋生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较多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有学习心理障碍的聋生,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与同伴聋生正常交往,打开他们的心灵,锻炼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对生活进行随机教育,通过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缝纫、理发、十字刺绣等活动。使聋生融入群体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体验群体感,解除对抗情绪,寻找自己的闪光点,肯定优势。开展问题聋生的心理治疗,开设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预防和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

6、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为聋生营造心理健康有益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