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程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4 10:02:48

数据库课程总结

数据库课程总结篇1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课程;数学资源;建设

“数据库原理课程”是计算机课程之一,教学包括数据库理论、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库的应用实践三个部分,可全面提高学生对数据库的了解以及应用水平。就目前来看,教W过程中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对教学效率的提高阻碍较大。因此,建设教学资源成为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改革的重点。

一、“数据库原理”课程简介

1.“数据库原理”课程内容

“数据库原理”课程是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技术性较强,理论知识无法通过语言详细讲解,因此教师通常采用PPT进行教学,这样效率相对较高,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直观,理解也更加深入。除理论教学外,该课程还包括实践部分,实践教学通常采用上机操作的方法完成,教师要求学生亲自对数据库加以维护,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的教学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但却具有对教学资源以及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力度不足的问题。微课及网络教学是信息化技术下两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用于多种类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优势显著。当前“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课下学生的学习途径较少,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因为缺乏练习,影响学习效果。在社会及市场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对上述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已经变得极为必要。

二、“数据库原理”课程数学资源建设

1.数学资源的整合

(1)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内容以数据库理论知识为主,教学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教师需将教学内容以电子教案的形式,到互联网上供学生学习。以“数据库原理”第一章为例,电子教案中需包括数据库管理的发展、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发展形式三项内容,教师需将每一项教学内容细化,系统地展现给学生,使其能够参照电子教案自学知识。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库管理能力,以学生的上机操作为主。对此,学校可建立相应练习平台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 Server等,使学生的操作水平在系统中得到提升。与传统的机房上机操作相比,上述方法拓展了练习的空间与时间,提高了练习的有效性。

(3)视频资源的制作与。教师可综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制作视频资源,并将其到互联网平台中,使学生可通过对视频资源的观看,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并了解操作过程,降低学习难度。视频资源可采用微课模式下视频的制作方法加以制作,要控制每一段视频的时间,避免视频内容冗长繁杂,影响学生的观看兴趣。

2.教学资源的建设

(1)软件与硬件支持。由于教学资源需要以视频的方式,因此需具有录像及录音设备,硬件应包括摄像头、话筒、电脑等。软件可以以Camtasia Studio系列为主。

(2)具体建设过程。①启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入到教学资源录制程序中。②打开PPT课件并播放,根据需求,调整显示区域大小。③点击Camera,进入视频录制状态。④点击Audio按钮,完成声音测试。⑤点击REC,正式录制。⑥录制完成后,保存文件。⑦可点击屏幕右上角预览键,观看效果。⑧如视频资源不存在问题,则可以。

3.教学资源多样化水平的提高

(1)课程介绍。教师需在制作每一个教学视频前,做好课程介绍,使学生不必长时间观看视频,便能够马上了解此视频中所包含的内容。不同学生对不同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因此视频观看需求也不同,将课程介绍置于教学前,可使学生及时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程介绍应包括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多方面内容,使学生可全面了解视频的概况。

(2)视频讲座。教师可对答疑解惑过程中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加以总结,选择学生学习难度最大的环节,作为视频讲座的主要内容。在视频讲座开始前,教师应搜集大量资源,以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目的展开讲座,确保学生通过讲座获得更大的进步。

(3)教学内容总结。教师以一章节为一阶段,对教学内容加以总结。以第二章“数据模型”为例,教学内容总结应包括数据模型种类总结、关系代数运算的总结、关系实体及参照完整性的总结等。教学内容总结应本着简洁明了的原则展开,避免赘述,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整个章节的脉络及基础知识内容,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

三、结语

综上,教师应在利用相应教学软件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内容的教学整合为视频资源,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并通过测试及总结教学内容的方法,为学生理清学习脉络,使其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弱点与缺陷,使教学水平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全面的提高与改善。

数据库课程总结篇2

【关键词】 方法学 教学改革 数据库 系统课程

1.方法学的重要性。方法学又称方法论,在哲学意义上,它是一门学问采用的方法、规则与公理,或者定义为一门学问采用的一种特定的做法或一套做法。大多数科学学问都有它们各自的特定方法,学问的方法学包括能够支持这些方法的准确性的原理。在一个行业发展初期,技术突破相对处于重要地位,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一个行业发展趋于稳定和成熟之后,技术应用和生产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另一动力。在这一时期,企业规模扩大,随之出现大量的行业标准、规范以及工艺等应用过程控制措施,即方法学将起到重要作用。

软件行业相对于传统工业行业仍然是一个新兴的、不够成熟的行业,但是软件行业发展迅速也无毋庸置疑。根据《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在整个“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稳步上升,持续以两倍于GDP的速度高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根据《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将实现整体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因此,随着软件行业发展的日趋成熟,软件方法学势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2.数据库系统课程现状。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数据库概论》课程自1983年就被教育部列为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必修课程。根据《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数据库系统课程被列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及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

国外不同大学根据其自身特点和目标,所开设的数据库系统类课程门数和内容各不相同,卡内基・梅隆和斯坦福大学是两类典型的代表。卡内基,梅隆大学针对本科生开设了一门《数据库系统》课程,主要强调工程化和应用,其中软件工程思想体现非常明显。它把数据库设计方法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总结成了明确的步骤,纳入课程之中。在并发控制和事务等内容中,同样强调实际应用和方法学,通过把这些内容纳入具体案例,从而形象论述并发控制作用与效果、事务设计原则等内容。斯坦福大学的数据库技术实力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该校计算机系所开设的数据库系统系列课程多达七门次,其中针对本科生的课程有两门,分别为数据库简介(CSl45)和数据库系统原理(CS245),这两门课程涵盖了数据库系统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这两门课程之中增加了一些与数据库相关的最新技术,内容教全面,难度也较大。

同时,国外各大学数据库类课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课程主要针对应用,强调实践和方法学,重视和数据库相关的系统整体设计与应用。斯坦福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数据库类课程中都有大量的练习和实验需要学生自主动手完成。

国内数据库系统相关课程设置目前没有明确的层次和体系,特别是研究生阶段课程,各学校开设情况不尽相同。对于本科阶段,各大专院校开设的数据库系统相关课程相对一致,主要是《数据库系统概论》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参考教材也比较单一,主要为萨师煊和王珊编写的《数据库系统概论》,不同的是各院校在课程开设中讲述的内容重点有所区别,或者各自补充一些内容。在内容上,该课程涵盖了国外大学本科生数据库相关课程中理论和技术的主要部分,但是对于应用性和方法学部分内容,欠缺比较明显。

国内数据库系统课程在内容讲解形式上,主要以概念、技术和理论阐述为主线,辅助一些应用说明。而以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数据库系统课程为代表的国外课程则是以系统分析、设计、应用实现过程为主线,并把软件工程思想引入其中。

因此,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数据库系统课程,可以发现,当前国内数据库系统课程在方法学部分的内容明显不足,实践性不强,内容安排和讲解形式不符合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不够强。近两年来,国内各大专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在课程内容中加强实践。例如,支希哲等人在“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中,指出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并由此提出了实践改革的一系列创新。薛素铎等人在“深化改革加强研究切实落实”质量工程中,指出了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必须国际化的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都反映出当前国内对实践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并开始了逐步教育改革。为此,本文提出将方法学贯穿于数据库系统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

3.方法学在数据库系统课程中的贯穿。

3.1 增加方法学论述。方法学目标是寻求解决问题的规范化的过程和步骤,一般说来,软件工程方法学包括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其中,方法是完成软件开发的各项任务的技术方法,回答“如何做”的问题;工具是为方法的运用提供自动的或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当前国内数据库系统课程在内容安排上仅仅涉及了方法学中的方法,即重点解决“如何做”的问题,而忽略了工具和过程两部分内容。例如,对于数据库设计内容,当前课程中重点对数据库设计理论和数据库设计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课程详细论述了规范化以及模式分解理论,讲解了数据库概念设计中的实体联系建模技术等,但这只涉及了方法学中的第一个方_血,即方法,缺乏对过程的总结和论述,没有对企业在生产中使用的工具进行介绍。学生在掌握了数据库设计理论知识和技术之后,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由于缺乏解决问题的规范化的过程,常常无从下手,对于简单的问题,或许可以拼凑出结果,但是对于与实际比较接近的较复杂系统,就会陷入泥潭,导致设计混乱,达不到要求。这足因为课程中缺乏对明确设计思路和规范求解过程的描述。此外,对于数据库设计,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会应用一些工具,比如PowerDesigner和ERwin等,当前国内课程中没有加以介绍,即使只用一页篇幅的内容对数据库设计常用工具进行介绍,也能够给学生以引导,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自学提供方向。除了以上提及的两部分内容,课程中的每部分内容都有相应的方法、工具和过程,就像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应该有支持的方法,借助的工具,以及规范的

过程一样。

因此,针对当前以应用为主的本科生课程,应该补充数据库方法学的论述,加强方法学在课程中的地位,特别是方法学中的过程和工具两个方面。对于过程方面的内容,应该按照当前软件工程规范,结合当前企业开发过程进行总结,以明确的步骤方式进行论述。这一点可以参照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课程内容。

3.2 按照工程化原则增加实践,重视过程。国外大学本科课程向来比较重视实践。在斯坦福大学的数据库简介课程中,共有八次作业,每次作业有基本练习2道题,挑战性的问题2道题,其中基本练习容易一些,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挑战性的问题难度比较大,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动手完成项目,每个项目共分6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如何完成的详细指导和完成步骤,项目内容涉及到的和数据库系统相关的知识,学生需要自学完成。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数据库系统课程中,设有十次练习,每次练习都有项目实践内容,对于项目实践,每部分内容也都有详细指导和完成步骤。这两所大学的课程作业中有三个非常明显的共性,一是重视实践,这反映在课程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数量上;二是重视过程,这反映在每个项目实践都有非常详细的指导和完成步骤,这隐含地引入了工程化指导原则和对过程的重视;三是对作业的要求重点不是结果,而是结果的产生过程和形式。特别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数据库系统课程中的练习,对练习的评判非常严格,作业的中间结果、代码的风格、命名、甚至注释等我们课程中忽略的内容,在他们课程练习中都是重要的评判依据。

国内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传统上重理论、轻实践,近年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越来越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逐步采取措施加强实践。但是,当前该课程的实践内容仍然有悖工程化原则,这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方面,作业综合性不强;练习主要以考察所讲解的知识点为目标,每部分内容之后的练习围绕这部分内容,没有整体的概念。二是对作业完成指导和步骤以及过程要求不够严格和规范,即练习本身没有从工程化原则方面进行设计。三足仍然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对于数据库设计、实现,事务设计,并发控制以及应用系统部分的实践内容缺乏,学生没有机会上机体验这些内容。

总而言之,当前国内数据库系统课程对实践的地位仍然不够重视,即使部分院校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对实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上机实验和动手能力培养阶段,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过程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实践需要方法学的指导,实践的效果取决于实践的过程控制。

现代企业的数据库应用基本上是工程化的合作开发,其基本特征是按软件工程学的原则进行组织,将方法学和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方法融入数据库系统课程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尽早建立起工程化的概念,是培养企业需要人才的必要措施。因此,加强方法学在数据库系统课程中的贯穿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库课程总结篇3

关键词;选课系统:Servlet;MVC;JDBC;Hibernate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5-0090-02

1 系统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

1.1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使用Browser/Web/Database的三层体系结构。Web服务器接受客户端的请求,通过WEB服务器执行逻辑处理并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通信,然后将结果返回输出,从而实现与客户机的数据交互。数据库服务器用来存储系统中所用到的各种数据,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1.2设计模式

在大多数B/S结构的Web应用程序中,浏览器直接通过HTML或者JSP与用户交互,响应用户的请求。但这样逻辑处理和界面代码混在一起,用户界面就不能被重用。如果增加功能,就要对现有的代码进行多处修改,如果对单独一段代码进行修改会造成副作用。因此,在中间层上采用基于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的设计模式。MVC把多个组件集成到一起,相互合作,协调一致的进行工作。Model层(JavaBean或EJB)封装应用数据,处理商业逻辑。View层(JSP或应用GUI)用来显示给用户的界面。Comroller层(Servlet)主要负责接受用户动作,并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处理业务逻辑。在这种设计模式下,各部分之间的数据传递如图2所示。箭头方向表明了数据的流向,序号表明了先后顺序。

2 系统需求与功能模块的设计

2.1系统需求

用这个系统,学生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网站进到选课系统。在选课系统上有详细的课程说明和教师介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为了处理的灵活性,学生也可以在指定时间内修改所选的课程。同时,为了便于管理,也提供了对学生、教师、课程、系部的资料进行维护的功能,可以对其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更新等功能。普通的管理员有对系统进行基本管理的权利。

由于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选课需要,有一定选课条件来限制学生选课。每门课程可以对院系、专业、年级、修课人数等选课条件进行设置。在选课结束后,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条件生成各种报表和学生名册用来汇总信息。

2.2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划分为系统管理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和统计模块等4个模块。模块功能如下;

(1)系统管理模块: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信息管理3个子模块。

①学生信息管理:实现对学生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操作。

②教师信息管理:实现对教师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操作。

③课程信息管理:实现对课程的添加,添加时为其分配任课老师、上课时间和地点;实现对课程的修改、删除,查看等。

(2)教师模块:实现查看自己所教授课程、有哪些学生选修该课程。

(3)学生模块:实现学生选课,并可以查看、修改自己的选课信息。

(4)统计模块:对所学课程可以按班级,课程等进行汇总统计。

3 数据库设计

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大量的数据获得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这就必须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一个结构良好的数据库,可以使系统迅速、准确的处理数据,是衡量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数据库如果设计不好对系统维护、变更和功能的扩充,都会带来比较大的问题。

3.1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在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各个部门的数据需求,设计出规模适当、数据冗余少、存取效率高、能满足各种数据处理要求的数据模型。为了更好的组织数据和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数据库,应该注意要对数据进行规范化描述。

3.2数据库需求分析

网上选课系统要求是要准确快捷的管理学生的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和选课信息。学生信息与教师信息通过课程想关联。由此总结出如下需求信息:

(1)用户分为管理员用户、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

(2)一个学生有多门课,一门课对应多个学生。

(3)一个教师可以教授多门课程。

3.3数据存取技术

目前,基于页面的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的技术有很多,其中JDBC是Java程序比较常用的连接和存取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接口。Hibernate是一个开源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可以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Hibernate应用在Servlet/jSP的Web应用中,完成数据持久化的任务。Servlet通过Hibernate将查询的数据传给JSP,由JSP页面将结果返回给提出请求的浏览器。这样将客户端与数据库服务器分开,提高了数据库的访问效率。

4 表现层设计

视图是向用户显示信息数据的部分,也就是用户发出请求之后返回给用户的页面,一般用JSP完成。视图是用户对程序最直观的感觉,应该布局清晰,页面结构合理,能够清楚的表现数据。好的页面能够使程序的易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数据库课程总结篇4

【关键词】组织课程结构;实践教学;课程项目实践;考评方式

【中图分类号】TU3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40-01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一大潮流,促进了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市场上的数据库种类繁多,众多公司也使用不同的数据库软件进行项目开发,其中大多都是关系型数据库。微软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以其丰富的功能及优越的性能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为此,众多学校都开始开设关系数据库这一门重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SQL Server 2005是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新一代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在易用性、可伸缩性、可靠性和数据仓库等方面的优异性能,为企业数据库的管理提供了强大支持,使其成为客户构建、管理、部署商业数据库饿最佳选择方案之一。同时,SQL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学生毕业设计中较常用的软件之一。现根据近几年参与SQL Server的教学工作,分析、比较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对使用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关系数据库与SQL Server 2005》教学作如下分析与探讨。

2 组织课程结构

《SQL Server 2005》课程的结构分成两大部分:关系数据库基本原理与SQL Server 2005理论应用,在这两大部分中,重点与难点是关系数据库基本原理部分,该部分教学内容绝大多数是理论性内容,是学习任何数据库都必须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内容,教学内容缺乏直观性,无法使用实验来直接强化课程内容,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探讨意向。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讲授第二部分教学内容时与关系数据库基本原理知识相结合,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应用”教学内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将“关系数据库基本原理”知识有机融入教学环节中。从而,用“SQL Server2005数据库应用”知识强化“关系数据库基本原理”知识;用“关系数据库基本原理”知识指导“SQLServer 2005数据库应用”知识,达到两部分知识的双向学习与促进。

3 教学实践

3.1 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

在学习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的时候,教师必须做到认真研究本课程学习的规律和结构,针对课程教学入门、理解、掌握、应用四个阶段,做到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数据库技术发展很快,不能仅以一门软件来学习它,学生必须对数据库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并有效地用于实践中。所以,要以基础理论知识作为课程基石架构,并在掌握这些理论、原理的基础上,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应用。

3.2 加强实践教学,改变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的结构、特点和数据库的设计过程,阐述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掌握应用。引导学生投入时间与精力,查资料、选方案,实验时动手又动脑,使问题得以解决。如针对数据库设计一章,采用任务驱动与案例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从典型数据库实例分析入手,提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开展学生讲评,引导学生思考。

最近两年该门课程的理论课教学全部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提高了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研室建立了备课电子资源库,可以方便地进行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享;配合学校网站精品课程资源,学生能方便地利用众多资源进行预习、复习和讨论,进行实验的准备,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8次左右实验,但实验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应该有所侧重,配合数据库基本原理知识的实验要进行强化。课堂上检查、督促,实验后总结、讲评,下次实验前抽查、学生讲评,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验课时分配方案如下(表1):

3.3 强化课程项目实践,改革考评方式

本课程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课堂讲解知识的同时注意仔细演示、讲解清楚,在计算机机房实验练习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尝试,直观地掌握原理,吸收知识。改革考评方式,不能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最后成绩,而应该平时作业、实验和考试综合评定,尤其是在作业与实验方面,本着基本理论与综合能力并重的教学原则,除了平时要求并督促学生完成小作业、验证性实验以外,对综合设计性实验也应该非常重视。对于自主性完成实验的学生,应给与支持和鼓励,同时多加引导,以促进学生主动能力、创新能力的开发。在课程最后可安排2-3周课程项目设计,也可以与其余课程,如《Java程序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结合起来,进行课程项目设计,比如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将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丰富、系统学生的课程知识体系,同时也可强化教师的课程群建设能力。

4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从事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和观点。教学中,使学生将被动型学习转变为主动型学习,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将是重中之重。实践证明,通过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考核办法、参与项目实训锻炼、总结教学经验,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小勇,段利文等.关系数据库与SQL Server 2005[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王浩,刘红梅.《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36—37

[3]朱如龙.SOL Server 2005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5]刘智勇.SQL Server 2005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数据库课程总结篇5

数据库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分支之一,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地理信息系统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乃至核心课程。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有准确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数据库系统设计能力,并具备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应用开发的基本素质。课程总学时64,其中讲授学时52,上机实验学时12。

该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外学院电子商务、物流、信管、医学信息等多个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1 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选用同样的教材,教学内容几乎完全一样,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2)教师偏向理论教学,很少向学生介绍具体的数据库使用技术,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不能适应企业对数据库应用人才的需求。

(3)上机实验课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学生不明确实验目的,不清楚实验内容等。

(4)课程设计内容过于程式化,往往就是设计并开发一些管理信息系统,与后续一些课程(如《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设计内容雷同;课程设计评分标准比较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研究总体策略

建立一个能够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数据库教学和实践平台,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在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建立若干“插件”,将数据库理论的最新发展和数据库应用开发技能的新需求与上机实验及课程设计体系的建设相结合,并将课程知识体系与上述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对上机实验及课程设计体系进行系统优化。能够培养学生既具有良好的数据库理论素养,又具有较强的数据库应用开发能力;能够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专业知识来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使学生在科学研究和创新方面受到良好的训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多采用案例、任务驱动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自学机会和创新机会,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创造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探索,促进知识的加深和迁移。

3 建立“插件式”《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平台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建立一个“插件式”的教学平台,在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建立教学“插件”,比如“电子商务插件”、“医学信息插件”、“物流插件”等等,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电子商务插件: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内容主要有电子商务系统中常用的数据库系统结构、电子商务系统中常用的数据库连接技术、电子商务系统中数据库加密技术等等。

医学信息插件:针对医学信息专业的学生,内容主要有XML数据库技术、医学数据挖掘、医学影像数据库等等。

物流插件:针对物流专业的学生,内容主要有物流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物流系统中的数据仓库等等。

使用以上的“插件”,能够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4 改革上机实验以及课程设计内容和体系

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环节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上机实验内容:除了传统的实验内容,增加了数据安全性控制、存储过程、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和函数、数据库事务设计等内容。采用结构式分组教学模式,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含有2~3位同学,鼓励小组里的学生互相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尝试增加期末上机考试,促进学生平时重视上机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计体系中,采用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和上机实验一样采用结构式分组教学模式,考核结果由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个人评价等几个部分组成,调动学生课程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动手和创新能力。

5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指导学生应用现有的数据建模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规范、科学地完成实验以及设计任务,全面综合地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等的能力,为以后进行毕业设计乃至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数据库课程总结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考核;数据库;指标体系;权重系数

0、引言

独立学院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出现在我国的一种高等教育办学新模式,其培养目标大都定位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这也顺应了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大学生(特别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然而,独立学院因发展时间短,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多照搬母体高校,存在与其自身条件不协调的诸多问题,从而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发展陷入瓶颈。另外,独立学院学生从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与母体高校学生有较大差距,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作为普通的任课教师,可以先从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人手,力争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课程考核体系,借助课程考核反馈、导向的双重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提高独立学院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的目标。笔者对数据库导论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借鉴已有的研究,采用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调整指标权重系数等方法,得到了一种科学、合理、全面、灵活、公正的课程考核方法,该方法既可采用百分制,又可采用等级制。

1、改革前的数据库导论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1.1 课程说明

数据库导论是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开设的一门32学时的专业课,旨在帮助学生对数据库系统有初步了解,从而为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数据库导论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能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流程,能利用SQL Server 2008完成创建数据库、表、索引、视图、建立查询等基本操作。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应已系统学习过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

1.2 成绩构成

改革前的数据库导论课程考核主要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30%,包括日常考勤、平时作业等内容(具体比例未给出)。期末考试占70%,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考试题型多为客观题。

1.3 存在的问题

“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看似简单、全面,实际存在一系列问题。

(1)平时成绩沦为调整课程总成绩的工具。由于独立学院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在期末考试之前很难对学生的笔试卷面成绩作出准确的判断。为避免最后出现大面积高分或大面积挂科的现象,教师往往利用压低或抬高平时成绩的方法对总成绩进行调整。然而,平时成绩作为形成性评价的功能也就随之丧失了。

(2)实践水平得不到有效评价。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较小,而且包括了出勤、作业等项目。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也难以考查学生的上机操作水平。这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是背道而驰的。

(3)弱化了考试的“手段”功能。期末考试试卷多以客观题为主,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很少。考试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甚至在考试前为学生划定考试范围,一次考试定终身。这样强化了考试的“目的”性,弱化了考试的“手段”功能,导致学生形成平时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只依靠考前突击复习,背“重点”以获得考试高分的现象,把学生引入了为考试而学习的歧途,势必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同时也导致了作弊行为的泛滥。

2、改革后的数据库导论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2.1 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前,笔者通过查看先修课成绩、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所教授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有了大致了解。随后,通过结合数据库导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便于计算和最后的成绩分析,体系中各指标均按百分制给出成绩。数据库导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数据库导论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大部分:日常表现、小组作业、口试表现。其中,日常表现和口试表现部分按个人打分,小组作业部分按小组打分(每个小组由5~6人组成,小组成绩相同)。下面对每一项指标做简单说明。

(1)F1出勤情况:一个学期不定期点名5次,1次缺席扣20分,3次不到本项目成绩计0分。独立学院存在大量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学生,旷课现象较多,需要对出勤情况进行考核,以形成对学生的督促。

(2)F2课堂笔记:将课堂笔记作为考核项目的情况并不多见。实际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有利于减少甚至消除学生上课走神的情形。另外,笔记的质量可以深刻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水平。

(3)F3教师印象:教师印象分来源于日常作业、学习交互和课程贡献等方面。在结束一个学期的教学后,一些学习认真、表现积极的学生往往会给教师留下深刻印象。这些学生可能担任了课代表、小组长,可能经常同教师进行学习上的互动,可能上课总是坐在前几排,可能总是按时保质完成作业等,这部分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态度,应当得到适当的加分。

(4)F4系统文档:数据库导论课程要求各小组自行拟定一个题目,共同设计一个数据库系统,如“销售管理系统”,并撰写数据库系统说明书。说明书中应包含数据库设计流程中的主要部分,如需求分析、概要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等内容。系统说明书的撰写可以强化学生对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理解,也可以反映学生对需求分析、E-R图、数据表等概念的掌握程度。

(5)F5系统作品:在完成数据库系统说明书后,各小组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内容,利用SQLServer 2008工具创建数据库、表、查询、索引和视图等内容。对于学有余力的小组,可以结合已有的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利用VC++等工具编写程序,并同数据库连接,形成完整的系统作品。

(6)F6作品答辩:为避免抄袭情况的出现,也为了杜绝部分学生“不劳而获”的心态,特别设计作品答辩环节。学生需对自己参与的工作和收获作出阐述,并接受教师的提问。

(7)F7知识检验:每个学生从若干课程知识点中随机抽取3个,教师通过逐一口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作出评价。

课程学习结束,每个学生对应课程考核评定指标体系得到一组成绩数据,构成考核评定成绩数据样本X=[X1,X2,X3,X4,X5,X6,X7]。

2.2 确定权重系数

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将考核评定指标体系中的各评定指标按其占总成绩分值的比例赋以权重系数[ω1,ω2,ω3,ω4,ω5,ω6,ω7],其中:ω1+ω2+ω3+ω4+ω5+ω6+ω7=1。对于不考核的项目,它的权重系数ωi=0。

数据库导论课程考核评定指标权重系数见表1。

2.3 考核评价方法

数据库导论课程采用百分制进行考核,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可由下式求出:

例如,某学生的7个考核项目的成绩分别为:80分、65分、70分、85分、75分、90分、65分,则其课程总成绩为:

Sf=ω·X=0.10×80+0.10×65+0.10×70+0.20×85+0.20×75+0.15×90+0.15×65=76.75≈77

2.4 学生成绩分析

2012-2013学年选修数据库导论课程的学生共有76人,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得出76人各自的课程总成绩。因人数较多,成绩不便一一列明,仅抽取2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抽取方法:先将所有成绩降序排列,抽取第1、5、9、13、17、21、25、29、33、37、4l、45、49、53、57、61、65、69、73、76名学生的成绩作为分析样本。将这些学生按照S1-S20进行编号,计算得出的课程总成绩见表2。

经观察可知,该成绩基本呈现正态分布,说明该课程考核方式起到效果。

3、实施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对改革后课程考核方式的积极性与存在的不足做出了总结。

1)积极性。

总体来说,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水平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学生的到课率和上课认真程度都有显著提高。80%的学生做了详细的笔记,其中,女生的笔记质量整体高于男生。学生普遍反映新的考核方式客观上对自己起到了督促作用。

(2)学生对数据库的相关知识有了系统的认知,同时通过小组作业增进了和其他同学的友谊。新的课程考核方式给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很多学生在完成小组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自己对本专业的热爱,也因为付出大量努力而体验到强烈的成就感。

(3)口试环节一方面考察了学生对小组作业的贡献度,从而从成绩上对不同的学生予以区分,另一方面也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作弊情况的出现。教师对学生逐一口试,不断发问,并通过学生的表情、语言、姿态等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作出判断。

2)不足之处。

笔者在实践新的课程考核方式过程中,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在打分时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例如,教师对个别学生的印象、教师对某些选题的偏好等,都会对评价分数的客观性产生一定影响。教师需要对全体学生的7个项目进行评分,相当于打7次分,工作量很大。针对上述情况,可以考虑加入自我评分、学生互评等环节,一方面能保证成绩的客观性,另一方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

(2)对笔记的评判缺乏科学的准则。由于教师是第一次将课堂笔记纳入考核,对笔记的评判只能以主观制订的评价量表为准,科学性有待检验。这需要教师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完善评判准则。

(3)教师在口试环节临场提问,很难保证对每个学生所提问题难易程度一致、不重复。这要求教师在口试前尽可能丰富题库,并对每道题的难度、涉及知识点做出科学、全面的判断。

数据库课程总结篇7

BOPPPS教学模型将教学过程分为6个部分,每部分约15分钟。依次为导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课前测试(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课后测试 (Post-assessment)、小结 (Summary)。

二、动态网页制作(PHP)课程简介

动态网页制作(PHP)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课,培养学生动态网页的开发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要求学生有HTML语言、数据库技术、网站设计等基础,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完成实际应用的能力。

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课堂教学中选用BOPPPS教学模型。

三、BOPPPS教学模型在动态网页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BOPPPS教学模型是一种组织教学流程的方法,能有效地设计与讲授一堂课,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本文以动态网页制作课程中“向数据库中添加记录”课题为例,探讨如何使用BOPPPS设计一堂课。

1.从手动添加记录导入使用PHP添加记录

动态网页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可以容易根据教学目标导入。以添加记录一节为例,可以向学生提问,学过哪些向数据库中添加记录的方法?每个用户是否都能方便操作?是否有安全隐患?从而引出用户需要在网页中进行相关操作,于是我们选用PHP添加记录。总之,引入方法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2.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有导向功能,指引教学过程,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添加记录这节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可以利用教师给定的范本编写自己的程序,完成向数据库中添加记录这个功能。这个教学目标包括了“谁”“在什么条件下”“学到什么”及“学得如何”等要素。但这并不是设定教学目标的难点,难点在于教学目标的清晰、可量化、易评测。如“掌握使用PHP向数据库中添加记录的方法”,这个教学目标就不清晰,学生可能并不理解什么叫“掌握”。但“完成……功能”就较易评价。

3.课前测试

在学习添加记录之前,学生要会数据库的添加操作。在课堂讲授前,通过练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向数据库中添加几条记录。如果学生可以完成,则可以继续教学;但如果学生不能完成这些操作,则需要引导学生复习,为学生对后续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打好基础。

4.课堂教学

采用参与式学习形式,鼓励学生多与教师互动,多与同学互动。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节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分析现有程序,找到自己需要使用的部分,对自己的程序做出修改、调试,查看结果是否是自己需要的。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程序的理解和掌握。可以编写类似的功能。

5.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

课后测试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出可量化的检测内容,根据本门课程的实际,课后测试安排课堂进行。针对添加记录这一节,在这部分,让学生完成向数据库表中添加记录。完成这个任务就可以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内容,并可用于实际工作。

6.总结教学内容

数据库课程总结篇8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改革;探讨

一、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所以本课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能使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更能为使用和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但由于课时有限与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等原因.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普遍导致了学生学不精、学不透的现象。为此,对河南科技学院计算机专业《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改革。我们总结出原《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就《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内容等方面来进行了实践研究和探讨。

二、本院计算机专业《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数据库系统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开设在大三上学期, 课程采用由萨师煊、王珊主编的《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第四版,目前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以提高和改善。

(一)教材理论内容多。我们采用的是由萨师煊、王珊主编的《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主要从数据库内部的基本原理入手,介绍了数据库发展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了数据库模型和结构、关系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恢复和并发控制等内容, 其中理论内容多,实践内容比较少,很多学生反应有些知识光凭课堂的讲解,很难接受,很难吸收。

(二)实践课时少。数据库技术在如今的社会中,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要增加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实践。根据现有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安排,《数据库系统原理》这门课程的理论学时是64个,实践课时只有l6个学时。由于上机实践时间有限,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都是一些炎症性实验,主要是对上课的某部分内容进行实验。学习的内容比较松散,没有连贯性。缺乏全面地对数据库内容进行综合设计实验的机会。

(三)实践内容与教材不匹配

在目前的数据库教材中,所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Kingbase数据库,该数据库是要花钱购买才能使用的。实验室所用的系统式SQL SERVER 2005,由于两种DBMS之间的语法结构差异,使得学生在教材中看到的知识,只能领悟其中的思想,但是教材上的实验无法在实践中得到验。不仅如此,学生而且还要再去掌握另一个DBMS的基本语法结构。这就更加增大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难度。

(四)教材内容滞后

对于数据库技术来说,在计算机领域中的发展是相当快的,但是教材中的内容,对于数据库的设计来说,只是用简单的SQL语言创建数据模型,但是现在流行的关键技术存储过程还有触发器都讲解的比较少,学生无法从教材中详细的学到这些方便的新知识。

(五)青年教师自身经验少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逐步发展起来的新专业,大部分还是以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很多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就参加工作,对于数据库技术实践还有理论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使他们传授的知识有一定的限制。

三、本院计算机专业《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数据库这门课程.我认为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对该课程采取一定的改革措施,来逐步完善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工作。一下是本人总结出来的几点建议,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学大纲的修订

结合自己多年的上课经验,对现有的教学大纲还应该进一步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充分、系统、全面的掌握数据库系统创建的整个过程。

(二)合理选用教材

目前数据库方面的教材各种各样,以原理为主的教材就有点脱离实践,而以实例为主的教材又很难满足学生的理论知识,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本完全适合本院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的教材。所以我认为有必要组织软件教研室所有相关教师,特别是有数据库实践经验的老教师一起,结合本院的教学特点和以往的教学经验,编写一本适合自己的教材。

(三)改善实践环境和提高实践设备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由于数据库技术发展非常快,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更新也非常快,采用的新技术比较多,实验课程必须紧跟当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我认为应该对学生的实践环境和设备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引进更先进的DBMS等。

(四)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

学校给每位老师都提供了网络教学平台,这是一个非常好,非常方便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它进行作业、在线答疑、教学视频,让教师在办公室或家中,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有效提高了学生与教师之前沟通问题 并且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加强学习的兴趣。

(五)提高教师的自身经验

由于数据库的发展非常迅速,原有的数据库技术知识渐渐落伍。因此,在传授新知识、新技术的同时,也需要加强自身的研究工作,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学院应根据各专业自身发展特点,不断完善教师培训计划,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精品课程培训,并请专家教授来院做相关新知识的讲座。

四、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对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的分析,也对该课程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翟中.数据库教学方法的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

[3]吕静.高职院校中ORACLE数据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4]王海燕.基于SQL SERVER 2005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0.

[5]郭春光,王海茵.Vi s u a l f o x p r o 数据库课程教学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

数据库课程总结篇9

关键词:数据库;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1 引言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习数据库技术的一门专业核心平台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知识和SQL语言基本应用能力,为信息系统和网站开发建立稳固的后台基础。而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计算机技术开发离不开数据库,因此要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数据库技术必不可少。如何合理的组织课程教学,它是全体高职师生所面临的重要难题。数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表明,对数据库课程构建以“实践为主,理论够用”的原则,抛开传统的章节式的理论讲解,通过项目案例式的教学模式,在项目实现过程中逐步牵引出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效果提高较为明显。

2 课程设置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和要求,课程设置应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根据岗位需要,模拟企业工作模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岗位技能培训,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的同时,既学习到知识技能,又获得相关的行业认证资格证书。依据岗位系列课程构建原则和基本思路,广泛开展市场需求调研,确立了本课程的职业岗位:数据库管理员,针对数据库管理员这一岗位进行能力分析,又确定了该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体系:数据库知识技能、数据库应用技术、数据库开发技术。

3 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所确立的知识能力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由原来的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切换到现在的主要针对学生的“学”和“做”,相比传统的教学授课模式,在该课程的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上都有了突破和创新。

3.1内容组织

根据该课程设置所确立的知识能力体系结构内容的三大模块:数据库基础理论、数据库应用技术及数据库开发技术,如表3-1所示。不难看出各模块所涉及的知识点不同,但总体也基本涵盖了数据库技术课程里相关理论,通过对各模块的讲解及实现,使学生能够对数据库技术理论中常用和必用的知识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表3-1 数据库课程模块设计

模块设计教学内容设置技能训练项目数据库基础理论1.数据库技术概论SQL数据库安装与认识2.关系数据库数据库及表的建立、操作及关联3.关系SQL语言数据库的查询(含SQL命令)4.数据库设计方法数据库建模工具的使用数据库应用技术1.数据库管理SQL Server数据库及表的建立、维护2.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的多表连接查询、视图及游标3.数据库编程数据库的编程、存储过程、触发器4.数据库保护数据库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数据库开发技术1.数据库开发(后台)2、数据库开发(前台)SQL Server图书数据库开发综合实训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综合实训

在各教学模块实施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实际,把与学生相关的图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等案例进行分析统计,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产生亲切感,避免由于抽象带来的厌学情绪。

3.2 教学方法

(1)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教学法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所具备的知识等相关因素,将学生分成小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小组成员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中既可以建构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系统知识,又能够完成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提高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适用模块:数据库基础理论。

(2)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由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理论部分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而案例教学法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它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它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可大大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情境的差距。适用模块:数据库应用技术。

(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可分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及总结经验等几个阶段。其核心是在教师精心为教学设计的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其结果是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适用模块:数据库开发技术。

3.3 考核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考核着重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方面,考核方法分期末闭卷和课程设计两个环节组成,所占比重均为50%。

* 闭卷考试: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能比较系统的了解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数据库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 课程设计:是高职课程教学的要求,该课程是计算机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学完后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以SQL Server 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以所学的任一门高级语言作为前台开发工具,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本课程设计主要在于巩固学生对数据库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 结语

数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案例项目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普遍得到提高,补考率明显下降,学到的知识更加实用,但是,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不足,如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验实训场所硬件设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合作需要更加深入,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数据库系统概论,萨师煊,王珊,2000.3,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据库课程总结篇10

【关键词】SQL语言;教学信息系统;选课数据维护

学分制作为我国高等院校近年已普遍实行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信息系统是一套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涉及到高校教务管理各个环节、面向学校各部门的多模块的综合教学信息管理系统。高校教学信息系统作为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应用组成部分,是高校学分制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结构化查询语言作为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在教学系统的选课数据维护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信息系统支持学分制选课

完全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专业的发展方向,自己安排每学年的学习计划,自己决定毕业时间,在许可的年限内,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完全学分制作为我国高等院校近年已普遍实行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是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的。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主构建和完善知识、能力结构,并能结合自身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计划,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知道学分制的施行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不仅包括学院的良好制度基础,更应包括我们教学信息系统的平台技术保证。高校教务系统是一套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涉及到教务管理各个环节、面向学习各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多模块的综合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经过几年的应用已经在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已经成为学校的核心应用系统之一。特别是系统中的选课模块,是对学校学分制实施的有力支持和信息化保证。

二、结构化查询语言概述

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简称SQL,是一种介于关系代数与关系演算之间的结构化查询语言,其功能并不仅仅是查询,而是一个通用的、功能极强的关系数据库语言和程序设计语言。

SQL语言是1974年由Boyce和Chamber-lin提出的。由于它功能丰富,语言简捷倍受用户及计算机工业界欢迎,被众多计算机公司和软件公司所采用。经各公司的不断修改、扩充和完善,最终发展成为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1986年10月美国国家标准局(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简称ANSI)的数据库委员会X3H2批准了SQL作为关系数据库语言的美国标准。同年公布了SQL标准文本(简称SQL-86)。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也通过了这一标准。此后ANSI不断修改和完善SQL标准,并于1989年公布了SQL-89标准,1992年又公布了SQL-92标准。目前ISO也已经公布了最新的标准也就是SQL200n,有很多学者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SQL是高级的非过程化编程语言,是沟通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重要工具,允许用户在高层数据结构上工作。它不要求用户指定对数据的存放方法,也不需要用户了解具体的数据存放方式,所以,具有完全不同底层结构的不同数据库系统,可以使用相同的SQL语言作为数据输入与管理的接口。它以记录集合作为操作对象,所有SQL语句接受集合作为输入,返回集合作为输出,这种集合特性允许一条SQL语句的输出作为另一条SQL语句的输入,所以SQL语句可以嵌套,这使它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强大的功能,在多数情况下,在其他语言中需要一大段程序实现的功能只需要一个SQL语句就可以达到目的,这也意味着用SQL语言可以写出非常复杂的语句。

SQL语言集数据查询(Data Query)、数据操纵(Data Manipulation)、数据定义(Data Definition)和数据控制(Data Control)功能于一体。也就是说,使用SQL语言可从数据库中取回数据,可在数据库中插入新的记录,可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从数据库删除记录,还可创建新数据库并数据库中创建新表,创建存储过程,创建视图,并同时设置表、存储过程和视图的权限。具体说来SQL语言的主要特点包括:

(1)综合统一

(2)高度非过程化

(3)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4)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两种使用方式

总结起来,SQL语言包括三种主要程序设计语言类别的语句: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及数据控制语言(DCL),它们是:

(1)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用来建立数据库、数据对象和定义其列。定义:definition/例如:CREATE、DROP、ALTER等语句。

(2)数据操作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用来插入、修改、删除、查询,可以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操作:make/ 例如:INSERT(插入)、UPDATE(修改)、DELETE(删除)语句、SELECT(查询)。

(3)数据控制语言Data Controlling Language(DCL),用来控制数据库组件的存取允许、存取权限等。控制:control/例如:GRANT、REVOKE、COMMIT、ROLLBACK等语句。

三、使用SQL语言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

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逐渐意识到在选课模块的应用和维护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如何维护好学生的选课数据,整体来说维护的工作分为三个部分,那就是选课前数据准备,选课中的流程和数据控制,以及选课后的数据维护工作。因此,在以上知识的基础上结合选课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笔者总结了几条使用SQL语言解决选课数据维护的问题。

1.去掉预置选课数据操作步中的重复数据

由于选课数据来源于前期的数据准备的结果,因此这里面既包括已有的教学计划等基础数据,也包括在排课模块时操作得到的课程安排数据,部分系统操作人员在做排课的任务时发生了错误,导致了系统管理员在选课流程控制中的预置选课数据操作步时不能保存结果而不得不中断,经分析是教务信息人员在做排课任务数据时对同一个班级的同一门课程多做了一次课堂数据,从而导致在pk_kkbjb和xk_kkbjb这两张表中都出现了数据重复的现象。此时使用SQL语言针对相关数据表即可解决问题。

2.针对所有选课数据进行核对

前面提到,选课模块中的选课数据即是学生选修课程的数据表现,也是后续学生成绩数据的直接来源,所以在系统中要想进行后续的成绩录入工作就必须把选课数据准备好。通常我们会在选课工作全部完成后做一个选课数据的校验工作,以确保这部分数据的准确可靠。

总之,本文中总结出的这些SQL语句只是目前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些比较成熟的能够解决学校教学系统中选课数据问题的语句,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的发现和解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