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课程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7 17:37:49

电工课程培训

电工课程培训范文篇1

关键词:电工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

武警部队士官教育以和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士官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以深化士官制度改革为契机,为建设现代化武警、有效履行使命提供人才支撑。武警部队营房维修专业士官教育主要培养适应武警部队建设和执勤、抢险救援需要,胜任后勤军事设施维修工作,具备专业维修技能的技术兵。电工课程是建立强军胜战能力的专业技能课,作为主干课程之一,担负培养合格营房维修电工的职责,随着使命任务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1]。在电工课程中融入信息化教学,更好地满足实战化教学,培养懂理论、善操作的技术能手。

一、电工教学现状分析

在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电工课程是岗位业务类课程,重点提高学员电气系统安装、调试、维修水平的能力。课程具有知识性、技能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征,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这些特征对课程教学有着更高要求,在教学中面临着教学对象多元、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一般和考核评价方式简单的问题。

(一)教学对象多元

任职培训学员成分多样。学员有来自中队、大队、支队、总队、机关等不同单位;学历涵盖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各个阶段;有刚入伍的义务兵,有初级、中级士官;有战斗班的战士、文书、通讯员,有司务长,也有营房维修工;有经验丰富的“老”电工,也有经验为零的“小白”。由于学历背景不同、岗位任职需求的不同,他们对电工课程学习的关注点和期待值有所差别。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电工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特别是理论课程中,存在满堂灌的现象,学员没有思考的时间,教员也没有更多观察学员情绪的精力。随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在不断推陈出新,结构化研讨、模拟仿真、现地教学等方法应用于教学,但是这些方法并未成为主要方法,并且不一定适用于营房维修士官任职培训。

(三)教学效果一般

通过对往期学员的回访和课程结束时考核状态来看,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实战化要素不达标,实用性需求未满足。学员想学的,没涉及,学员不需要的,讲太深;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感不高;学习质量和维修实践能力不够,教学效果一般,没有达到教学计划的预期。

(四)考核评价方式简单

考核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者结合的方式,主要考查培训结束时学员的学习成果。形成性考核以学员出勤率和期中测验成绩为考核标准,终结性考核通过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成绩来评价,对于学员的其他表现没有考评。总体来看,评价效果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较弱,没有全面地考查学员的学习情况,没有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针对以上教学现状,需要紧贴任务需求、紧扣实战化教学,改革现有教学方式方法,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更好地提升电工课程教学效果。

二、电工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模式

结合电工课程的性质及特点,并与各种信息化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以下基本教学模式。

(一)雨课堂与理论课程

电工理论课程主要讲解电工基础、概念、原理等知识,内容涉及面广、抽象枯燥,学员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欠佳。雨课堂是一款基于PowerPoint和微信,支持多屏互动、答疑弹幕、数据分析等功能的智慧教学工具,赋予课前、课中、课后互动功能,通过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学体验与教学效果[2]。突出以学员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结构以及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趋向,大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实现了教学的创造性突破,并且可满足远程教学的需求。以营房维修士官预选培训班电工课程第一章电工基础为例,学员学历背景层次不同,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速度和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为此,正式上课前,通过雨课堂将授课课件、拓展资料、前导知识测试题等到已建立的学员手机端中的班级,学员可提前进行预习。教员可查看其预习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进度,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上课时,教员将课件逐页同步到学员手机端,以便学员保存课件用于课后复习;学员可通过点击每页课件下方的“收藏”和“不懂”进行反馈,教员据此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及讲课重点。课后,教员可将测试题到班级,限时自测,之后教员收集答题情况进行批改并可下载详细数据。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下次课堂上一并解答,个别情况单独解答。另外,学员可在班级讨论区交流互动,留言提问。

(二)翻转课堂与实操课程

电工实操课程是电工课程的重要部分,重点培养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内容与部队实际岗位工作结合紧密,如何正确规范地接通电路、快速准确地排查故障、透彻地掌握工作原理,并且实操过程中要接触V/3V交流电压,用电安全必须谨慎小心,这对学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课时分布具有理论课时与实操课时的比例为1∶4的特点,实操部分占比较大。从授课效果来看,发现从事营房维修工作、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学员对原理讲解很渴望,而未从事过营房维修工作、没有工作经验的学员对实践操作更憧憬。针对此学员特点,如果按照标准统一的内容和方式授课,可能使有的学员感觉轻而易举、得心应手,而有的学员则感觉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学习效果难以保证。翻转课堂以学员为中心,由学员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这种模式下,教员根据前期对学员基本情况的了解,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派出一位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并且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学员作为小教员,将教员讲解要领再次示范演示给组员。课堂上师生之间、学员之间学习氛围浓厚,实践教学效果良好。教员曾针对日光灯照明控制实验采用翻转课堂方式进行授课。某营房维修士官升级培训班共70人,来自不同部队,工作经历不同,选派7名作为每人组小教员,一般为取得初级电工资格的学员或者从事本岗位的中级士官学员。教员先集体演示实验步骤,之后小教员带领本组学员开展练习。学员在实验练习过程中能探索研究出更便捷快速的操作方法,且能主动发现电路故障,一起交流排查故障,解决不了的再问教员讲解。

(三)微课与重难点内容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营房维修工,必须快速掌握电工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员被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针对性地学习,对重点的、难懂的知识点要加强。微课作为一种围绕某个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具有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吸引力强等优点,可同时适用于课堂内、外等教学环境[3]。将每个重、难点知识点录制成小视频到雨课堂班级,学员可以随时查漏补缺。比起静态的课件讲解,动态的视频操作演示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并且易于记忆。微课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字万用表的使用、导线的连接和绝缘、白炽灯控制线路、电动机连续运转等知识点中,这些都是在营房电工维修工作中非常实用且在电工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以数字万用表的使用为例,通过演示电阻档测白炽灯阻值、电流档测电路中电流、电压档测电源电压、二极管档测线路通断等,介绍其不同档位的功能,直观明了。每个知识点录制分钟以内的视频,可以录制教员示范,也可以录制优秀学员操作,教学效果明显。

(四)军事职业教育与拓展内容

课堂上讲授的电工课程知识受课时、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等的限制,不可能包含维修电工工作需求的方方面面,要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必须通过课下的补充,更多途径取得资源。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军事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军事职业教育作为军事人才培养大平台,坚持为战教战、以战领学,突出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履职能力的在岗学习,满足官兵职业发展需求、有组织有计划的自主学习,紧贴部队实际、全员全时全域的泛在学习,顺应“教育+网络”发展趋势、主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现代学习,对军队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具有支撑服务、补充拓展、助推增效作用。电工课程相关内容在军事职业教育平台、军职在线APP中一些院校均有,内容涵盖电工基础知识、实验操作方法、原理定理的推导、职业技能鉴定等,适合于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学员,初、中、高级、技师的需求均可满足。教员在军事职业教育平台中的《营房维修工鉴定入门基础》课程中,包含电工鉴定的知识,该课程可作为培训的预习内容,并且对于学员培训结束后想再巩固知识的,或者没机会来学院参加培训但是想学习的战士,这是很好的知识拓展平台,对电工技能鉴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电工相关资源也可提前通过入学通知,要求学员将本单位案例、战例、想定作业带到课堂,分享经验问题,共同研究学习,寻找解决办法,更好地服务部队、贴近基层。

三、电工信息化教学改革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在推进电工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应从教员教学能力、教学内容、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和军校自身特点等方面加以把握。

(一)培养教员高质量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是要进行教员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教员在开展信息化教学之前应当进行系统性培训。对于新教员、基础课教员和专业课教员三种类型教员接受不同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培训内容,主要从课程设计能力、信息化资源开发能力、信息化教学写作能力、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培训[4]。电工课程属于专业课程,教员接受专业课教员培训。二是要建设信息化教学团队。以课程组为单位建立电工信息化教学团队,面对较大的教学任务,教员个人难以高质量完成,课程组团队成员根据自身情况完成电工课程中相应任务,协同工作,有的负责雨课堂数据分析,有的负责录制微课,有的负责引导学员提问等,共同完成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等。三是要参加信息化教学活动。学院应定期组织开展公开课、示范课、讲座、沙龙等活动,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在实践交流中提升教员信息化教学水平。

(二)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授课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有的适合开展,有的则不适宜,要正确运用信息化或者传统教学模式。在电工课程中类似欧姆定律这类简单的内容,过渡堆砌信息化技术,或者将抽象思维和计算过程牵强附会地用信息化手段讲解,代替学员思维过程,人为加快教学节奏,反而教学效果一般。对于课程思政部分,教员应以引导为主,让学员自我感受升华。

(三)完善考核评价方式

根据课程不同阶段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考核评价方式。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5]。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实操课程过程性评价办法,对实验操作安全性、规范性、正确性依次衡量,对每个步骤依次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培训开始前开展问卷调查、联席会议、摸底测验掌握学员基础,培训结束时考评其进步程度,从而纵向评价一个学员学习的效果;完善综合素质评价,通过综合演练和木工板分组作业,客观展示学员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切实引导学员培养创新能力,增强职责使命感,培养战斗精神和团结精神。

(四)考虑军校自身环境限制特点

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时,不能照搬地方院校的经验做法,无法全面地推进地方的政策,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6],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军校环境有其特殊性,政治性、保密性是首要内容。电工课程是非涉密课程,可开展信息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员手机的使用、教室网络设置的问题都是应该充分考虑的。因此,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一定要统筹兼顾,逐步推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欲速则不达。

四、结语

信息化教学是以学员为中心,从学员实际需求出发的,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符合学情的教学模式,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更好地培养优秀的电气维修技术兵。

参考文献:

[1]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8—2年)[R].北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刘衍素,周跃根,石磊.基于“雨课堂”的医学影像设备学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2):0-3.

[3]高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高职高专教学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6(6):44-.

[4]王永健,张铨,赵晓祎,何滔.军校教员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探析[J].训练与科技,,(3):0-2.

[5]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R].北京:中共中央、国务院,0.

电工课程培训范文篇2

就目前来说,任何行业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首先便是需要资源的投入,不仅仅是包括了资金,还有人力、物力等等一些。而中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来说,基本少处于投资较少的不利环境中。一方面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的不足,造成资源的紧缺,而在另一方面,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未能正确的理解,导致了信息技术的使用仅仅是流于形式,而这将不利于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课程的整合。

2加强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工电子课程整合的措施

2.1建设高质量的信息技术体系,为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提供坚实的后盾要想信息技术在中职电工电子课程中有效的发挥作用,首先需要的便是为信息技术建设坚实的后盾,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还有的便是资源方面的。首先,中职学校需要的便是为电工电子专业配备专业的设备,为他们上课做好物资上的准备。同时还要加强老师的培训工作,虽然偶我们一再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但是老师仍然是这堂课的引导者,所以老师对于多媒体等一些信息技术的使用的熟练程度也还是会影响到整堂课的效果的。再好的设备,老师整体素质跟不上也是对于资源的一种浪费。

2.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于电工电子课程的兴趣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那么电工电子的课程老师便是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主动地思考问题。特别是电工电子课程有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具有一定的难度,仅仅是依靠老师语言上的讲解,必然会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而这些都是不利于整个课程的继续的。所以说,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于电工电子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从而保证电工电子课程的进一步深入。

2.3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整合,确保信息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任何一门课程都是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的,而在电工电子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也便不是任何时候都是适合的,这也是需要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的。如果,在不恰当的时候使用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作用很难有效的发挥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有可能整堂课的效果都是大打折扣的。所以说,对于电工电子课程的内容,老师一定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确保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都能够以最为正确、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实现新知识的再构建,确保每一堂课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更加的生动。

3总结

电工课程培训范文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子电工教学;结合;策略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开始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在电子电工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必要将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工教学相结合,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电子电工教学中,这样,能够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1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广泛融合于教学中,通过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和课程教学相结合,从而达到教学模式创新发展,最终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在新课标背景之下,将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工教学相结合,不仅仅能够为教师教学提供必要的媒介,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加快改变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最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将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工教学相结合,已经在很大意义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中,有必要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构造出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手段下,要求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相统一,加快学生智能的发展[1]。

2信息技术在电子电工教学中的优势

2.1提高学生的兴趣。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课堂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最终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电子电工教学中,可以将知识传授转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让学生们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知识,加快成长和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Flash软件来制作课件,通过在课堂中进行演示,从而可以使整个画面得到生动的呈现[2]。2.2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学习一些专业课程,而这些课程和普通的文化课程是不一样的。例如,在对一些自动化系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就需要在黑板上进行长时间的演示,更加避免不了画很多的图。通过这种方式,很多学生不仅觉得课堂气氛过于压抑沉闷,而且对于理解整个自动化系统也具有较大的难度。但是,如果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系统教学中,就可以有效地在课堂中利用PPT课件去进行讲解,这样,一方面可以简化板书的手续,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最终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2.3及时反馈信息。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层次结构较为分散,基本上不具备强大的自学能力。并且,中职院校学生课外喜欢沉迷于网络、酒吧等,他们的学习兴趣较低。因此,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出发,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上传到网络中,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2.4有效地弥补实验不足。在电子电工教学中,不仅需要从专业理论层面着手,而且还需要运用一些实验来有效地验证课程内容,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快地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教师往往会亲自指导学生们去做实验,这样不仅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还非常容易引发危险,大大降低了实验的效果。但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电子电工教学中,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构建出实验原理图,并且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进行模拟和仿真,从而进一步得出结论,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和缺陷[3]。

3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工教学相结合的目标

3.1提高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和电子电工教学相结合,可以进一步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强大的资源。学生们在课堂中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刻。通过将信息技术和电子电工教学相结合,可以营造出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此外,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呈现出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有效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帮助学生们更加充满兴趣地去学习,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新时期,提高信息素养也是一项能力,将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工教学相结合,可以进一步的培养学生们的素养,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3.2完善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工教学相结合,可以使得教师运用一些线上平台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在线上指导学生,共享学习资源。学生们的需求是不同的,多层次的。将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工教学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需求,让学生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来进行学习,从而实现个性化提高。将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工教学相结合,可以根据学生们目前的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从而进一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范围,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3.3优化学习效果。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丰富教学内容,将大量的信息投入到学生们的头脑之中,有助于进一步调动学生们的感官,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从而打造出氛围活跃的课堂,达到优化学习效果的目标。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较弱,在接受新事物时,往往不能很快地接受,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而将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工教学相结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先进的认知工具,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立体化地展示出来,从而加快学生们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

4电子电工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策略

4.1优化学校环境。中职院校应该进一步优化学校环境,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尽可能购置一批先进的信息设备,从而在基础设备中满足师生之间的需求,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教学设备,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有效的教学。此外,应该进一步扩大电子阅览室规模,扩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再者,学校要进一步优化信息资源,加快建设数据库,从国内外收集数字化资源,从而为信息技术的整合提供有效的保障。最后,学校要加快文化建设,通过积极宣传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结合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引起师生的重视,促进信息技术进一步的扩展,形成科学有效的方法。4.2提高教师信息素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也要具备相应的素养,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中职院校要不断提高电子电工授课教师的素质,强化专业培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技能,从而能够促进教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此外,中职院校要加强教师培训,帮助教师进一步的掌握信息化教学方式,引导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工教学相结合,从而有效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再者,教师的责任感和职业意识应该进一步强化,要使教师树立风险意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与当今时展保持一致,加快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工教学整合[5]。4.3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技能,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保证学习的效果。同样,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实现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工教学结合的重要条件,能够加快课程与信息技术实现融合发展。因此,中职院校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加快教育,让学生自觉地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能与技术,能够运用基础设备,并且,中职院校要提高学生们的素养,让学生们能够规范使用信息设备,同时,不断地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的信息。4.4实现教学方法创新。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加快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工教学相结合,首先要能够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只有通过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提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手段,让学生们能够自觉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参与到学习中。4.5因材施教,实现课程合理设置。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自身的基础较差,在学习方面缺乏主观能动性,对学习兴趣不高。加上电子电工专业课程内容较为生涩难懂,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信心,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很多的手段和方式不再适合于学生,无法有效地使学生们掌握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新时期,要加快使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工教学相结合,合理设置相关的课程,尽可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学生们的需求,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6]。

5结语

在中职院校中,要加快促进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工教学相结合,以保证教学实现发展。在实际的过程中,可能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地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师生信息素质,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为教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瑜,蔡立娟,韩春玲.新课程理念下电工电子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5):114-115.

[2]任立红,李晓丽,刘浩.卓越工程师计划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创新教学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2(4):66-67,69.

[3]左小红.浅谈中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2(7):89.

[4]徐凯.浅谈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0(4):68-69.

[5]戴小华.中职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的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9):97.

电工课程培训范文篇4

关键词: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创新教育;具体措施

我国职业院校对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一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弊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而教学的内容过于枯燥乏味,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学校对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普遍较低。面对这种情况,为了给我国的汽车发展行业提供新兴人才,我国职业院校急需对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创新和改进。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我国职业院校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职业院校培养更多优质人才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希望可以为各职业院校创新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提供参考意见。

1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很多职业院校汽修专业不够注重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是对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传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实际的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使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课堂更加多样化,为学生营造轻松趣味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发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兴趣,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通过对于新媒体技术等其他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促使教学的课堂能够更加直观新颖的将汽车电工电子的相关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更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对于学生的提高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1.1教学目标计划针对性较差

教学目标计划的设定对于合理规划学生培养方案,并且提高我国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在我国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属于一个发展较快的学科,但是很多职业院校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还是采用了旧的教学计划,没有根据技术发展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且为学生的技能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

1.2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此来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在传授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加丰富教学的内容,并且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学习到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知识。但是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过于单一,教学课堂氛围呆板,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基本没有互动环节,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速度。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虽然在教学的课堂上运用到了信息技术,但也只是把书本中的文字单纯地放到课件中去,并没有融入自身的想法,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对于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导致了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效果较差等结果[3]。

1.3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足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都被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职业院校的实训课堂教学中也不断地看到了信息技术融入的身影。但是许多教师虽然在教学课堂上运用到了现代新媒体技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部分教师对于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功能缺乏了解,因此无法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投放到现代新兴信息技术设备中。由于缺乏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也无法将汽车电工电子课程的知识内容与现代新兴设备更好的结合。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不愿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的方式呆板。以上综合因素都会导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无法良好地运用到现代信息技术,进而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4]。

1.4学校的教学体系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符

随着汽车行业,特别是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的发展,社会对汽修专业技术人才所需的汽车电工电子专业技能要求不断提高,在各大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学校对于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都是极为重视的,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受限于师资、场地、设施设备等诸多因素,很多职业院校对于汽车电工电子专业教学课程的安排,更多的是倾向于理论课程,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结合我国现在汽修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些学生普遍对于汽车电工电子专业知识了解不够充分,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再加上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专业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难度,面临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就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5]。

2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策略

2.1不断改善教学方式

电子白板、智慧校园平台、各种仿真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早已进入学校,但需要对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新设备进行一定的培训,定期的展开教学考核,这样才能让教师对于创新教学方法更加重视,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学习质量得到保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的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以及新兴的信息设备,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为了构建高效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师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具体发展特点来设定实际的教学目标,通过改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加入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不但可以克服学校实训场地、设施设备不足的问题,还能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营造更加轻松的课堂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起学生对于学习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重视,激发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探索,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利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将教学的具体内容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增加知识的可理解性。除了对于传统知识的传授外,还应该通过实践模拟教学的方法,增强学生对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解能力,不仅如此,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实践的动手操作,通过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3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实际教学分析

3.1将教师示范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特殊性,教师需要对授课中的专业技能知识点进行实操的示范,从而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意对于汽车电气元件和汽车电子线路的正确示范,学生则需要根据教师示范的操作技巧反复进行操作练习,在能够很好的掌握专业操作技能的同时,再一次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目的。

3.2将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书本知识进行理解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结合实践的操作,不断的完善学生对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理解,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以引导和启发为主的项目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以任务为引领,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进行学习,教师只是对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和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有效结合,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能够有序进行。

4结语

目前我国的汽车发展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飞速的进步过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对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是优质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人才,还需要各大职业院校结合相关政策,设立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培训专业。不断地对新兴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实训教学和现代化信息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社会提供更多优质人才,促进我国汽车行业能够更好更快地优质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兆平.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诊断与改革[J].科技经济导刊,2017,25:162+269.

[2]肖国君,傅慧敏.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游戏闯关——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课教学的创新实践[J].职业,2019,09:103-104.

电工课程培训范文篇5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模块化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要想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目标,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其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及能力评价等模式进行变革,做到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出发,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

模块教学法(MES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技术教学法。这种方法打破了原来的课程体系,以技能为主线,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融为一体,每个模块代表一个实际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我校在电子电工专业实践教学中,采用模块教学法,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技能训练方法。

一、实施对象

电子电工专业一年级学生,生源状况:初中毕业生及结业生。入学时没有任何专业基础。

二、模块设计原则

从企业对电子电工专业人才需求出发,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以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为技能训练核心,以典型课题为实例,以维修技术水平为检测标准设计模块

1.模块设计本着覆盖相应的岗位群、达到中级维修电工的水平、以基本功训练为主、兼顾新技术、突出专业主干、兼顾专业边缘和着眼电气维修、兼顾电气设计原则,将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设置为4个一级模块和若干个二级模块,一级模块有基本功训练模块、强电技能训练模块、弱电技能训练模块、综合训练模块,并分别制定出相应的训练内容、训练要求、实施方法。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规定的要求和标准,该模块覆盖电工(09-030)、维修电工(09-031)、电工电路仪表装接调试工(09-018)、无线电装接工(36-002)、无线电调试工(36-003)5个工种。

三、模块式技能训练的内涵

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是依据专业职业性常规训练的着重点,将专业技能分解成一系列模块,以师带徒,强化训练,由学校训练到工厂训练、由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由反复练习到创造性练习。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逐项推进,逐项达标,形成完整的技能训练体系。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过程,是学生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实际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体验其中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模块式技能训练的理论依据

1.“情境—达标”教学原则

传统的课程设计是按照学科型的知识体系,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框架,将各种显性知识纳入课堂体系的。至于对学生知识迁移、个性发展和职业能力形成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缄默知识则根本不在课程设计考虑之列。“情境——达标”式课程设计模式不但重视缄默知识的作用,而且主张改革课程设计的传统思路和程序,以职业岗位分析作为课程设计的起点,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其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是: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建立岗位职业能力体系——分析职业能力形成所需经验——分析各种经验发生的情境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建立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优化课程模块形成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2.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活动

职业教育的核心概念是职业。“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是指按照顾客订单组织学生经历完整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活动。他强调依靠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活动。职业技术教育值得借鉴的模式,一是德国的“双元制”,即企业+学校模式,其学员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其教学过程企业与学校双位一体,学员基本上30%的时间在校学习,70%的时间在企业顶岗受训,培训的重点是在企业内,学校只起补充作用;二是“模块式教学体制改革”,其主旨就是让学生一入学就接触专业性内容,模块精讲,技能多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身到所学专业的环境中去。五、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实施

1.建立配套的师资队伍

实践性教学定位的重要性,决定了教师队伍必须做到“双师型”的配置,让学校的教师走向工厂具有教师和技术工人双重身份,又要下大力引进工厂的专业技术人员走进教师队伍。让技术专家型教师队伍参加技术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教育水平。

2.建立健全与专业相配套的实验室、实习室、实训基地

配套建设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整体实施,要进行综合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避免盲目性、重复性、观赏性投资,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宁可减少对验证实验的投入,也要确保对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投入,努力做到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身到所学专业的环境中去,努力开拓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训资源共享之路,为专业课教学采用现场教学,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

3.推进课程改革,构建模块体系

以职业性任务和和行为过程为导向,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线,不片面强调课程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片面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构建以实践技能为中心的模块式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改革,重点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整合,整个专业的全部课程分成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大类,每类课程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以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纽带,再去进一步组合课程,组织教学。

六、结束语

我校在实施技能训练模块教学后,起到了实践训练促进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的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技能操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规范化、标准化训练,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该专业毕业生在中级工技能鉴定中,合格率超过95%,就业率达100%。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良好,学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都能胜任本职工作,有部分学员已成为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骨干。

参考文献:

[1]吴晓义.职业教育教学论.部级骨干教师培训.吉林工程师范学院报告,2007,(7).

电工课程培训范文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维修电工专业课程改革

职业学校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产教结合的改革之路。我国电工行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给职校维修电工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一、构建综合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1.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突出“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教学内容更新颖实用,如PLC技术、变频器技术。相关电气软件的充实与职业岗位能力和学生的终生发展要求紧密联系,适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形成行动体系的框架。避免过去学科化课程中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脱节,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不必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是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形成多个互相支撑的技能模块,其有效组合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职业能力。如MPS搬运站模块实训就整合了PLC、气动技术,传统电器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课时安排可以减少基础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训和实习,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3.将知识、能力和技能综合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可以通过激励、培训、到企业实践等手段促进教师能力的培养、提高。组织专业教师到大专院校培训进修,可以使教师学习到最新的电气技术,通过教师自身的实践活动,最终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二、创新教学内容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结构

1.课程内容综合化。将电气原理、检测、调试、诊断和维修在同一课程中讲授,使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避免脱节,减少重复。

2.采用了模块化的编制。将每一个电路或安装维修任务作为一个教学模块,既有利于讲授,又有利于模块化的考核。

3.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每个模块都将理论教学与配套的实训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4.增加知识内容。增加机械、液压、气动方面的基础知识,吸收电工电子新技术、新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实用,尽可能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并适应电工技术发展的要求。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

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材选定后需要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应该由原来以传授知识为主变为发展能力为主,由原来以教师的教为主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由原来以课堂为中心变为以活动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原来彼此之间相互孤立变为彼此之间相互优化组合,由原来单一的模式变为多样化模式并存,主张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场境,主张开放、民主、多元的气氛。还需要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开发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生动直观。在推广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在讲授电路原理、制作、调试等方面的内容时,尽可能利用电教板,结合现场和实物教学法,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整个课程的教学采用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和实物教学、实训教学、项目教学等有机结合,教学手段和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一定会出现质的飞跃。

四、改革考核模式和评价方法,建立课程题库和技能考核规范

1.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模块化”考核方法。传统的笔试考核方法已经不能科学客观地综合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了,应该尝试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多次、多样的“模块化”考核方法。授课过程中,以模块为主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与实训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该模块的成绩;将几个模块的成绩按课时比例折算得到该课程的考核成绩;再结合平时作业、实训报告进行综合评定得到课程总成绩。课程补考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补考方式,不必重复繁琐。理论知识考试可灵活采取闭卷笔试或课堂提问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实训技能可采取课内外训练,抽签进行现场操作与答辩相结合的考核的方式。这样的考核方法才能体现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公务员之家

2.建立课程试题库。应组织教师编写理论和实践试题库。理论题库必须涵盖教材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每个单元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考核模块,每个考核模块都包含名词解释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选择题、问答题等六种题型。应用题库进行理论考核时,可以按教材每一个相互独立的单元为模块,进行单独的单元模块考核;也可以任选几个单元,作为任意大小的模块来进行考核;还可以将整个课程作为一个大模块,进行综合内容的考核。

3.考核内容尽可能“岗位化”。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应该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对电工维修工的职业岗位要求进行教学和考核。结合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论知识方面以“中级电工维修工”的岗位知识要求为基准,课程试题库中理论试题要基本涵盖《国家中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中的试题。实训技能方面则以“中级电工维修工”的岗位技能要求为基本,实训技能考核主要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中“中级电工维修工”技能试题为主。

电工课程培训范文篇7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子电工;应用分析;实践训练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中相当重要的一门学科,电气工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宽,知识内容体系不断的发展壮大,这就要求各个高校对自身的电气工程专业的学习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以及实践训练等作出一些调整以适应现在的电气工程。其中特别需要加强的就是实践训练方面的知识,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电子电工技术相关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的电气工程师。

1电气工程训练以及电工电子技术实践的现状

电气工程训练是提升我国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开展电气训练以及电工电子技术培养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实际的电气工程操作环境,更加直观的熟悉掌握电气工程的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帮助学生在以后更快的融入到工作中。现阶段我国的电气工程训练以及电工电子技术实践的内容主要有基本的电子电工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日常安全用电常识等。主要将这些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比较基础的知识,只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子电路以及物理电学的知识;第二层是综合向的层次,在学生学习了基础知识之后就可以学习一些比较深入的电子电路以及电机拖动的相关知识;第三层强调学生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电气知识之后,在完成基本的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现在对于电气工程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是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能力,还需要熟悉现代的电气设备与加工手艺,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高校应该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强化训练。

2电气工程训练以及电工电子技术实践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2.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基础的电路知识以及相对应的分析方法,其中包括单相的交流电路、三相的交流电路以及直流电路;第二是比较深入的电机以及电机的控制设备,其中需要学习的知识主要是电磁路的基本知识、变压器结构以及其工作时的原理、同步异步的电动机以及可以编程的控制器等;第三就是电子技术的部分,主要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的逻辑和设计,半导体器件的原理,各种逻辑门电路以及组合逻辑电路等,主要就是学习数字电路以及模拟电路的相关知识。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以外,还需要对学生社会能力、学习能力等进行培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作业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总之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层次。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加强基础的实践训练,基础实训教学并不只是理论教学的附加,是理论教学的第二课堂,而是学生熟悉理论知识的重要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电工电子知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训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学生以后能否适应社会,能否适应工作都需要看实践教学的效果。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操作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第二层就是不仅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还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设计。实践训练不能够一蹴而成,需要循序渐进,慢慢的提升,在学生熟悉了基本的操作之后就要求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学生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设计符合自身以及社会的实践项目,加强自己在电气工程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尽量让学生的独自完成项目的设计与操作。这种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型教学方式需要学生不仅要提前设计好完备的项目方案,制定出详细的步骤和操作,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优化改进学生的设计,将那些实践操作中可能胡出现问题的地方排除掉。第三层就是多进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虽然要培养学生独自操作能力,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之间多多合作沟通,成立科技小组,在理论以及实践教学中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沟通学习。并且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之外,还可以尽量的去参加一些课外的竞赛以及各种活动,加强对自身能力的提升。

3结束语

电气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科,对于电气工程训练以及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来说,需要要在保证基础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创新,着重于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电气工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晏亮.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9).

[2]徐纯辉.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视角看物理知识的应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06).

电工课程培训范文篇8

1.完善实训条件

电子电工及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经过这几年建设,基地设施条件、实训教学与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基地目前由12个实训室、1个通用电气GE自动化系统集成实训中心、1个SMT生产线实训车间构成,使用面积增加到3000m2,设备总价值近4000万。其中电工实训、数电、模电实训室、PLC实训室、电子工艺实训室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的,电工实训添置了各类低压电器、仪表、开关、救护模型等设备。PLC变频实训室新增加了欧姆龙、西门子等系列PLC综合实训装置;恒压供水实训装置、变频器、计算机等。新建了电力拖动及供配电实训室、液压传感实训室、现代控制技术实训室、通用电气GE智能平台自动化实训中心、SMT实训车间,新购置了各种磨床、铣床、镗床、钻床车床电气技能培训考核实训装置;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控制实训装置;FESTO过程控制系统、MPS控制系统、FMS自动化技术培训系统、亚龙YL335B生产线、SMT生产线、标准的北美PAC培训系统一批。不仅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子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基本技能教学、专业技能教学和综合技能教学要求,而且能满足师生进行科研、创新等活动的需要,还可为社会开展维修电工、电子调试工及电子装配工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及高级技师的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

2.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影响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作为我们高职学院来讲,有一支整体结构合理、职业素质高、敬业精神好的实训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提升师资队伍学历结构的同时,更注重教师实际动手能力的提升,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同时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含离退休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使师资水平满足教学要求,逐步形成实训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实训模式,保证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2011年我校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简称GE公司)旗下GE智能平台签订了的大学计划合作协议,GE公司对我校教师进行PAC、IFIX等自动化软件系统培训、提高我校教师的自动化技术水平。同年派出5名专业教师到富士康科技集团、南宁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锻炼,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以此提升了教师实践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

3.专业教学改革

(1)坚持“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

综合考虑电工电子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已有的教学资源,把电子专业、机电专业教学内容中有关联的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工作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即以行为引导教学法展开教学——以做带学、以做施教。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探求和理解,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技能的主动探究者,而教师也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行为引导教学法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项目教学法,即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式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包括确定项目任务、任务分析、工作实施、检查评估、引深课题五个步骤。学生在整个项目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2)以大学生电子竞赛、自动线大赛、机器人大赛为导向,将课程教学与竞赛相结合

机电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各项技能大赛,如各级电子技术设计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嵌入式系统开发、机器人技术应用、自动线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芯片检测与维修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比赛二等奖以上奖项,08年参加全国自动线大赛获全国三等奖,2011年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获全国三等奖。参加技能大赛不仅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时还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

(3)职业资格鉴定

根据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高专学生“双证制”培养目标,毕业时学生应持有两证(即毕业证和一种专业相关中级职业资格证)的要求,在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类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了每届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要参加自治区或南宁市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证,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方可毕业。多年来,在专业课程中开设了多门与职业资格考证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组织了多种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其中有“中级家电维修工职业资格考证培训、中级手机维修工职业资格考证培训、PLC职业资格考证培训”等,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考证培训。我们在培训中按照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来制定训练标准,加强职业能力训练。培训一般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采用专门的培训教材,结合多媒体投影进行教学,培训中采用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法,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故障的一般分析方法。在实训室的建设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我们每年都要购置相关培训设备和材料,使实训室建设达到考证要求,充分保障学生实训的效果。在教学安排和实训条件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类专业在每年职业资格考证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考证通过率超过96%。

(4)运行管理

为加强学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实训基地的教学、社会培训、资源共享、服务企业的功能,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办法,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实训室工作,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学校主管实训室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实训室的建设和归口管理。实训室工作的二级管理,由各二级学院主管(副)院长负责组织实施,电工电子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归属我校的机电工程学院,为促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建设,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了生产实训部,生产实训部主要任务是:研究电子电工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动态;研究电子电工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发展方向和长远建设规划;引进、使用和管理实训基地专项资金;保证实训基地正常运和健康发展。生产实训部的任务是:负责实训基地的正常教学、社会培训、资源共享、服务企业等日常管理,实训基地的设备与场地维护,制定和完善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制度,具体组织实施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等。在电工电子基地开展实训教学,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尤为重要。为确保安全文明生产,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教育模式,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把安全生产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用具体的实例,结合岗位的操作规范,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全过程的安全生产教育。另一方面,定期检查安全防护措施的完整性和完好率,注意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二、结束语

电工课程培训范文篇9

关键词:一流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电工技术

在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背景下,新疆农业大学《电工技术》课程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一流课程,该课程面向本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授课。在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支持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解决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应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在《电工技术》一流课程建设中,课程思政建设尤为重要。

1《电工技术》课程目标

高等教育的首要问题是立德树人,在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结合工科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融入与学科相关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等课程思政方面的内容[2]。《电工技术》课程在原有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基础上增加育人目标。具体体现在:(1)知识目标。掌握电路基本定律、定理、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掌握电动机、变压器、电气控制元件、电工仪表工作原理等专业知识;掌握与职业技能相适应的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机控制电路、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等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2)能力目标。具备电路分析及计算的能力;具备进行综合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的能力;能够进行电路搭建、电路故障检测和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问题;(3)素质目标。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具备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4)育人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崇尚科学的精神;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吃苦耐劳,勇于担当;有刻苦研究、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2《电工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有效融为一体,在《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与教学的有效连接[3]。

2.1建立《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育人双大纲

在知识传授中融入对学生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治学态度的养成以及对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的培养,以客观辩证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4]。教学大纲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多维度多渠道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2.2点对点的课程思政融合

以往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忽略了知识体系下的育人途径[5]。应梳理《电工技术》课程知识点,从课程知识点挖掘出课程思政内容。将《电工技术》课程所讲知识点涉及的历史人物、工程文化背景、行业发展和学生未来的担当等内容联系起来,建立知识点课程思政矩阵。融入课程思政时要自然融入,不唱高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将基尔霍夫定律产生的背景、戴维南定理的探索过程、国内外电路研究现状和新能源的发展及现状等内容贯穿于课程知识点的讲解中,与学生共同面对的不全是复杂而抽象的电路图,而是与学生分享、探讨与电路相关的学科发展,历史人物坎坷或辉煌的生平经历,洞察电路知识产生背后励志或巧妙的故事等。例如在讲到非关联参考方向下欧姆定律表达式时,很多同学将欧姆定律符号漏写的情况时有发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书写时不同的写法对应有不同的含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传授知识点时全面、丰富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之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知识体系,激发学习动力。

2.3案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

通过案例教学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利用功率因数提高的案例,介绍功率因数提高的意义和方法。通过无功补偿可以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减少线路上的损耗,通过无功补偿提高用电效率,促使大家节约用电。因此,要引导学生科学用电,防止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利用变压器的工程案例讲述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融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思想,从而培养学生技术革新和节能环保意识,掌握变压器的基本电磁关系、运行性能和计算方法,掌握变压器正确接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

2.4在电路的分析方法中融入课程思政

利用数学知识及电路方程建立一阶电路过渡规律模型,引出一阶系统模型的模型及参数方程,向学生讲解动态电路分析在后续课程中的作用。动态电路中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具有储能的作用,测量大功率的电气设备后,应将设备放电,防止残余电压。强调要将课程前后内容联系、将不同课程内容相联系,要学会用普遍联系和关联的角度去学习和对待处理问题,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2.5在热点问题中融入课程思政热点问题是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华为事件、5G研发与标准制订、“中国芯”等切入相关思政要素。强调先进技术的发展需要有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2.6实验中融入课程思政

通过实践教学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用电安全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三相电路实验中重点强调学生在实验和生产中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牢记安全规范,树立规矩意识和大局意识,要了解国家各类标准规范,重视人身生命财产和安全。

3教学设计中课程思政的融合

《电工技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课程教学设计中将思政内容融于课前、课中及课后。结合教学设计实施混合式教学,教学中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以功率因数提高内容为例教学实施过程如下:(1)课前导学环节。针对所学内容,通过“超星学习通”课前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学习有关功率因数知识点、视频、前测题和案例调查任务,教师获取学生课前学情。课前引入“功率因数低电业局总是罚款该咋办”的问题,学生通过网上查找案例分析,对功率因数的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并了解功率因数低对电力系统和用电企业带来的影响。(2)课中开展线下翻转教学。线下翻转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深入讨论并将实践与应用有效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及课堂互动工具开展教学活动,课程思政的讨论可以利用课堂小组讨论和线上讨论等方式。课中思政教学融入过程如图1。·教育培训·复习引入环节。复习引入环节通过对电容、电感知识的回顾以及课前提出课程案例的讨论引导学生,提高功率因数可以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通过无功补偿提高用电效率,减少线路上的损耗,强调要节约用电。内容讨论。内容讨论包括对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讨论,进行相关的计算及对比分析,讨论无功补偿的种类等,教育和引导学生要有严谨的学习态度,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在掌握基本概念、规律的基础上分析解决综合复杂问题。实践应用环节。此部分较前一个环节难度大,要求学生用实践的方法认识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及手段,此部分包括设计电路、搭接电路、电路物理量的测量、实验数据的分析等,通过此部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规范及手册,能够完成电路的设计和搭建,能够利用测量仪表完成电路的检测及故障诊断等能力。(3)课后讨论、巩固升华。学生通过学习巩固、自主纠错、拓展研究、反思总结获得预期学习成果,完成线上和线下的有效交流。

4结语

在《电工技术》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对该课程思政方面做了探讨,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及课程目标要求有机地将课程思政融于课程体系之中。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和健全培养思政培养目标,采用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育人,努力实现将思政元素融入《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全过程,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育出专业素质过强、思想过硬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42(4):99-103.

[2]顾锦彤.一流课程背景下打造“热工学”金课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10):24-25.

[3]容慧,李书舟,刘宗瑶.课程思政研究—以电工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0):60-62.

[4]张国祥,张昊,朱建伟,等.《电工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2):178-179.

电工课程培训范文篇10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电工电子教学;实践运用

一、引言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面逐渐拓宽,其不仅在农业、工业上有所应用,也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中职院校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完成教育内容的升级和教育方式的优化。尤其对于电工电子这种实践要求比较高的课程,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利用先进的人机交互技术构建身临其境的虚拟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可以掌握电工电子课程相关的知识点,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界定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具体内涵

虚拟现实技术是基于新型显示技术与人机交互技术结合形成的构造令人感觉身临其境的虚拟环境的新兴技术。在中职院校的电工电子教学中,以职业导向为前提,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真实的、职业的电工电子环境,让师生通过自主感官和自主体验产生与情境的交互,获得更好的实验实践教学体验。师生在虚拟现实技术所营造的环境中是平等互助的教与学关系,学生在环境中可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跟随虚拟实验事件的变化做出响应动作,提升电子电工技能的熟练度。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1.视觉沉浸。人通过视觉感官认识世界,而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真实的环境,通过三维数字模型生成以视觉感官为主的虚拟环境,这种添加人工成分的环境可以让人在视觉上有沉浸感[1]。这种沉浸感可以让人在虚拟环境中跟随事件的变化做出反应,通过与环境之间的交互观察、操作、探索。在电工电子教学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沉浸在真实的电工电子环境中,可以改变传统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的理论性问题,让学生根据相应的理论知识经验展开实践,并主导虚拟环境的变化。2.交互性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带来感官的刺激,因此,这种技术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环境中来,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中职院校的学生对电工实验,电工电子的教学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在虚拟技术的帮助下,以实际电工实验为例,可以让学生以身试电,根据接触和观察形成一题多解的思维,也能让学生避免在危险的状态下学习和实践操作。虚拟现实技术在借助计算机时,会让学生产生感官的体验和思维的想象,动态的记忆和理解电工电子的知识。学生在想象过程中可以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对话,可以与情境中的教师产生直接对话,可以自由调节学习速度,多样化的选择不同的虚拟现实情境,主动性的参与。加深思维和记忆力,增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三、现阶段电工电子课程的学情分析

电工电子课程是中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学生想要成为复合型技术人才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中职院校历来以职业发展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相对应的,电工电子教学课程需要以职业发展为前提,预测职业发展趋势,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提高专业的先进性和时代性。电工电子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且理论性要求也很高。尤其新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出现巨大的转变,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展开电工电子教学是十分必要的[2]。为更好地适应电工电子类职业的发展需求,电工电子专业教学结构和专业课程模式都需要进行积极的转变。而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是电工电子课程仍存在较大的脱节,而且在新时代社会发展趋势下这种脱节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落后、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现阶段人才需求不符、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方面。

(一)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模式

电子电工课程的理论知识涉及面比较广,而且对实际操作的要求比较高,且属于理论和实践复合型的学科,因此,现阶段的中职教学模式中更多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就是偏向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弱化实践,所有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都需要归结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和探索理论知识,才能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由于中职院校电工电子的教材知识系统落后,因此缩短了实训时间,造成一些知识无法在实践中同步展开。不少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课程时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一些专有名词和专业的理论概念无法理解,实践技能无法掌握,达不到实际职业的需求。

(二)课程教学计划与职业发展脱节

中职学生学习电工电子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实践中运用,增加职业本领,增强职业技能。但现阶段中职院校选取的电工电子教材理论知识偏多,难度偏大,实践操作技能与职业发展不符,甚至有部分落后于职业发展的步伐,这造成教师在备课或者讲课环节中,很难联系到实际职业中的任务,也无法根据真实工作场景中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学生,造成学生在之后的工作中无法即时上手。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计划中主要以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但忽视电工电子教学的综合知识,对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电工电子知识整合不足,学生缺乏综合性的知识体系,严重影响专业技能的实践和自身潜能的发展。

(三)电工电子教学实践场地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在教育改革中经费并不充足,在实践场地的设置方面缺少投入,一部分有关电工电子的教学设备和实践设备数量较少,与专业学生的比例悬殊。一部分学校在引进虚拟现实技术时由于缺少资金,只能引进一些计算机设备,做最低级的虚拟现实场景,无法根据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的调整实践设备,造成学生开展实践的场地不足,实践训练的时间不够,不符合职业发展的客观需求[3]。

四、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电工电子教学

(一)教学设计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电工电子教学的方式和教学场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中职院校可以自行编写校本教材,按照虚拟现实技术的场景简化课程内容,删减一部分与现实脱节、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让整个电工电子教学过程更加简单易懂,增强其实用性。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可以以职业操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沉浸在虚拟环境中,专注于虚拟环境中工作任务的发展进程。在设计实验教学环节时,教师可以根据虚拟现实技术创设各种实验设备,让学生应用虚拟实验设备完成电工电子任务,跟随实际操作任务转变操作设备。

(二)教学实施

虚拟现实技术所创设的电工电子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主导,也就是说,在整个教学实施环节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可以主动探究电工电子项目的内容,主动操作各种技术。而教师需要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虚拟现实平台完成各项任务。1.情境的创设与任务的分发。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相应岗位的需求、学生的特点以及中职课程的具体内容,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和不同的实践工具,以任务的方式完成教学。尤其是在动手操作部分,教师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参与不同的工作情境进行观摩和实践操作,并在实践过程中以及结束之后完成相应的实践报告。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时,教师可以根据虚拟现实平台的资源和实际课本内容,运用案例的方式营造学生熟悉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观察案例图片或视频,根据情境的发展随机完成各种任务。2.学生以虚拟情境为中心的实践。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之一是可以提供虚拟化的电工电子器件和设备,因此,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的任何操作都不会对电工电子设备产生损害,学生可以自由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整个教学实施环节中完全主导学习节奏,尝试自己的想法,查阅有关电工电子的资料[4]。电工电子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因此,学生很难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在虚拟现实平台学生可以寻求交互的方式学习知识和展示技能,这种交互主要指的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是基于虚拟现实平台的互动。中职院校在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时,需要依据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的特色,构建基于情境式的虚拟现实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学习职业技能,更好地增强中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提高中职院校的外在形象。3.教学评价。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平台的教学评价需要以实践环节为主,也就是教师需要为学生的实践训练环节进行检查和评分,以实践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任务,反馈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失误。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情境下,教师需要跟随学生实践的任一步骤,及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进行记录,在学生实践完成之后给予总结和点评。而学生在教学评价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完成工作任务的内容反思和总结,以电子报告的形式展示电工电子学习成果。中职院校可以制定针对职业内容的电工电子的教学计划,为学生设置虚拟实验项目,在项目中创设具体的职业场景,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并提交实验报告,全程在虚拟平台上完成教学,获得评价。

五、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兴趣为基准,建构目标知识结构

教师在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实物展示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虚拟情景中主动拆解或者操作物品,根据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自由发挥。在实物的刺激下,教师还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动态化的电工电子理论知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一场知识盛宴,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境中的任务调取和思考理论知识。在观察电工电子的操作过程中串联理论知识,产生对电工电子实践的兴趣,为掌握电工电子技能做出铺垫。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情境下进行体验和感悟,思考和想象。

(二)以合作为主导,完成虚拟角色任务

合作是每一个学习电工电子课程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而在虚拟情境中,学生可以扮演任意角色形象,合作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共同探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互相分享解决思路。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合作学习与项目式学习类似,可以让学生在互助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活跃电工电子学习的气氛。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根据电工电子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设置课题任务和课题要求,巧妙地运用虚拟现实系统组织学生,或以自由小组的方式完成合作探究、破解课题问题,或在教师的辅助下,透过虚拟现实系统分配和组织小组活动。教师可以透过虚拟现实系统动态观察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并适当地进行引导和辅助。

(三)以实践为核心,整合技术资源优势

中职院校可以建构以电工电子为基础的虚拟实验室,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实践技能。随时生成难易程度不同的虚拟工作任务,根据虚拟设备来完成实际操作。根据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和生成的结果,完成既定的电子电工知识学习。在虚拟现实情境下学生可以真实的观测和操作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并根据完成步骤后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教师通过正当操作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主动发掘自己的内在潜能,学习在基础知识之上的电工电子技能,根据仿真训练构建多层次的电工电子知识体系,以便适应多种工作情况。

六、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展望

(一)开发更高深的虚拟现实技术教学系统

现阶段中职院校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展开电工电子教学处于起始阶段,虚拟现实技术平台提供的设备和电子器件仍然无法让学生完全沉浸在工作环境当中,而且部分教师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时由于操作条件不足,依然采用鼠标操作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很难给学生提供真实感。因此,在未来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中,中职院校可以加大开发力度,以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的特色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和电子电工类职业的内容为基准,开发更接近实际操作环境的系统,与传统电子电工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教学做一体的教学体系。让学生有更好的实践操作环境,掌握更专业的电子电工类知识技能。

(二)电工电子教师加深对虚拟技术的了解程度

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作为教学全过程的引导者和监督者,是操作虚拟现实技术的第一人。因此,在未来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中,中职院校可以通过多重途径培训电工电子类教师,尤其要全面虚拟现实技术了解和掌握。只有更精准的明确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优势和应用缺陷,才能更好地组织电工电子课程,设计更符合学生的电工电子内容。中职院校的电工电子类教师需要根据环境和实际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有关电工电子的教学思路,让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学生学习技能,辅导学生完成训练。

(三)虚拟现实技术与实际职业环境紧密结合

电工电子类课程在实际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虚拟现实技术很难完全模仿真实的操作环境,例如一些电路的实际连接、工作中由于操作出现的问题,以及由于自然因素产生的问题等很难在虚拟环境中体现出来,因此想要让学生真实的了解电工电子的知识,感受电工电子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还需要辅以校企结合的方式。中职院校可以依据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共同完成虚拟现实基地的构建,共同培育适合企业的学生。而虚拟现实技术只是一种辅助电工电子教学的工具,不能让其完全代替实际的操作环境,学校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时需要注意技术与实际相结合,避免让学生一味沉浸在虚拟环境中,无法面对现实中的突发问题。七、结语综上所述,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让中职院校电工电子类专业的改革和创新有了方向,只有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需要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优势,才能不断探索发现新的思路和新的实践策略,进而满足社会对中职电工电子技术人才的进步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智超.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实践中(VR)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20,676(14):158-158.

[2]林钰川,沙丽娟,梁红.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研究与实践[J].信息系统工程,2019(6):167-168.

[3]石愿雄,郑全新.论实践环节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作用[J].南方农机,2020,344(4):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