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学年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6:57

大四学年总结

大四学年总结范文篇1

一、团组织关系的转接

月里,大一新生带着对大学校园的向往和憧憬,走进了。我院组组织部按团委要求顺利转入了我院大一新生的团组织关系。为遗失团员证的同学们补办了团员证。由于大四学生即将从本校毕业,步入就业岗位。组织部于月进行大四同学的团组织关系转出活动。经过一系列资料整理、团证补办、团证分配等活动,本部圆满完成了团关系的转出活动。

二、分团校的开展及结业

本学期,组织部为更好的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为社会、为学校培养思想端正、品格良好、积极进取的优秀青年,特举办了青年团校的学习活动。为达到本次活动的教育目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组织部特别邀请了商学院团总支副书记与商学院辅导员老师亲临现场进行授课,并展开了评优活动。为期七天的团校生活结束后,由组织部向团校毕业生发送了结业证书,圆满的完成了本次团校活动。

三、大型团组织生活会的开展

为相应校组织部的号召,同时为丰富商学院大一、大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增加同学们的生活感悟、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组织部于本学年召开了大型团组织生活会活动。

每次活动都在鲜明的主题指导下,由各班班委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进行组织,并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并由本部各位成员进行检查与评点,以排名的形式公布,激励各班继续努力开展活动。

在本学年之初,为了促进大一与大二同学之间的交流,同时是大一新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融入团组织,组织部建议由大二班级带领大一班级开展第一次团组织生活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团组织生活会的举办

本年正值祖国61周岁的生日,而之前的大学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的英勇救人事件在全国引起了轰动。组织部以此为契机,及时开展了以“热爱祖国”为话题的全体大型团组织生活会。

本次会议由组织部长提出创先争优活动总结举办,各位会干负责具体执行项目,并荣幸的得到了商学院指导老师的支持和参与。在会上,我们也荣幸的邀请到了校组织部的各位领导以及各学院的同志,这使得本次大型团会蓬荜生辉。

由于本次团会准备比较充分,同学们参与程度较高。所以基本起到了“热爱祖国,珍惜生命”的教育作用。

五、校运动会的准备活动

为相响应全校运动会的开展,组织部与商学院其他各部门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准备本次的校运动会开展。

1、组织部参加了本次商学院“五环方阵”的训练及准备活动。

2、组织部参加了本次商学院运动员的挑选及训练活动。

3、组织部参加了本次运动会过程中的一系列服务活动。

经过商学院学生会各部门的努力与合作,基本圆满的完成了本次运动会商学院部分的工作。同时我们也为本院取得的良好名次感到骄傲。

六、商学院学生会、组织部纳新工作

由于本学年大一新生的加入,为商学院增加了一股新的动力与活力。为了进一步充实学生会、组织部的实力,从十月份开始,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纳新活动。经过演讲、竞选、使用、交接等一系列程序,我们最终确定创先争优活动总结了三名同学作为组织部队的新成员,参与组织部今后的计划及活动。圆满完成了本学年的纳新任务。

七、年度材料整理

大四学年总结范文篇2

研究团队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和开展学生座谈会,了解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并于2016年10月对华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大四学生进行了问卷预测试;于2017年3月-4月间对华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课程内容安排、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教学资源环境、教学师资配置等几个方面。研究工具为SPSS11.5。尽管属于方便样本,但是调查学生所处年级是作者选定的,因此基本能够反映华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对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认知及理解。

2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其中回收210份,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比率为95.2%。所有的分析都是基于有效问卷的分析,学生覆盖华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不同年级的在校生。在200个样本中,大一学生20份,占10%;大二学生60份,占30%;大三学生60份,占30%;大四学生60份,占30%,百分比结果采用了四舍五入。2.1应用技术型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对“你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模块课程设置”这一问题,在被调查的200人中,75%的学生表示满意,18%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1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无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课满意程度还是比较高,也可以看到学生其实更倾向于学习专业课。对“你认为现在的课程设置中,哪些课程收获最大?哪些课程是多余的?应增加哪些课程?”的系列问题中,学生认为课程收获最大排名前六的课程分别为: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学、销售管理、营销策划、管理学;在当时2013级教学计划中,学生认为货币银行学、景区管理服务、宏观经济学三门课程是多余的,这里要说明一点就是还有学生对公共基础课有异议,将近30%的学生有写某些公共基础课,比如大学语文。因此今后的课程安排应以学生的岗位能力需求为主,其他课程可作为公共选修课让学生来选择。对“你获得市场营销专业以外的知识的途径?”这一可多选问题,网络是同学们获得的主要途径,占被调查人数的85%;报纸杂志的专业性比较强,也是同学们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之一,占被调查人数的21%;而通过电视和兼职这两种途径获取专业知识的同学不到14%。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网络和专业性的杂志来了解市场营销专业以外的知识,而通过兼职来了解市场营销专业以外知识的学生很少,需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工作,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课程,让市营学生通过社会阅历来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2.2应用技术型市场营销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对“你比较喜欢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方式?”这一可多选问题中,情景模拟占被调查人数的65%;案例教学法占被调查人数的73%;学生自主讨论占被调查人数的17%;老师授课占被调查人数的45%;选择多媒体占被调查人数的15%。由此可见,学生比较喜欢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课堂教学方法,其中情景模拟是一种易于传授新知识新事物的授课方式,学生自主讨论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从课前组队完成教学知识点预习任务,到课堂专业知识梳理、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到课后实训任务的指导,这是改革方向。对“你认为使用什么方式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这一可多选问题,选择学生自我创造有意义的案例或作品这种方法,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3%;选择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并语言幽默调动气氛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的86%;选择学生的自主讨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5%;而老师的积极引导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71%。由此可见,市营学生更希望能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能够自我来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调动课堂气氛。当然这个结果可能与我院学生的生源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对“上课时,你希望老师用哪一种方式教学?”这一问题,选择课堂灌输、滔滔不绝的教师讲解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选择少讲多练,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6%;选择少练多讲,牢记理论知识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4%;选择放羊式、随意性的教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从中可以看到市营学生的90%左右都希望教师采用讲与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所以“教练式”教学方式将成为一个改革思路。2.3应用技术型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对“你对营销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这一问题,在被调查的200人中,55%的学生表示满意,22%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2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无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从中可以看到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有待加强。对“你对营销专业实习的安排是否满意?”这一问题,在被调查的200人中,12%的学生表示满意,15%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7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无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这个结果确实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学生实习工作的实质性改善亟待加强。对“你最认同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训课教学的方式?”这一可多选问题,选择教师示范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6%,选择软件模拟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8%,选择校内实训室实训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9%,选择到企业参观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7%,选择到企业实习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4%。因为是市场营销专业,所以这个结果反映出市营学生强烈希望开设校企合作课程、多建设专业性强的校内实训室,让学生学以致用。对“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实习环节或实验课程?”这一问题,有35%的学生提出了建议:如节假日兼职指导、寒暑假实习指导、自主创业指导等;同时也希望现学的专业课程都应该增强实验项目,而不是纯课堂教师讲授。这说明应用型本科市营学生比较重视社会实践教育,都比较重视是否能适应社会,能否与社会快速融合,因此必须加强对社会实践教育的重视。

3华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华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30%,这还是最新2017级的人才培养方案,营销课程大多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老师口头讲解,自吹自擂,学生参与性不足。课程实验大多由于实验室建设不足而改为理论教学。比如《谈判与推销技巧》课程,属于实务类课程,本应该进行实训教学,却由于条件不足而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导致谈判和推销技巧无法得到锻炼和提升。其次,学院的实践课包括课程性实践课和综合性实验课,常采用的实践方法有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课堂讨论法。从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最希望增加真实企业实践的机会,建设校企合作开发类课程刻不容缓。最后,实践课基本无有效的考核,虽然有实践任务,却没有考核机制,最后的成绩还是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决定,实践任务完成好坏都只是形式,所以学生投入不足,觉得好玩就行,像“经营之道”电子沙盘课程。

4结论与建议

应用技术教学改革可通过建立大学学年高低———营销能力模块要求———开设相应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构建以学分制考核为导向的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四维一体”的改革模式。模型如图1。4.1基础实践教学改革。基础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英语及相关学科(如管理经济学、管理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认知社会的能力。同时刚进入大学校园,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更应多参加以下对职业素养和职业情操有帮助的活动。4.1.1社团活动提高职业素养。我院适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锻炼的社团有院学89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生会、系学生会、院社团联合会、营销协会、创业协会、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等,这些社团组织,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都是有帮助的,学校应该尝试给予参加这些组织并且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一定学分的支持或者选课优先权。4.1.2科技活动塑造职业情操。学校应该积极与当地政府联系,和社会组织合作,让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科技活动,这样学生可以进行义务服务并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去,塑造职业情操和对生活的热爱,也能获得学分。基础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安排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大一一学年进行。4.2专业实践教学改革。4.2.1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民办本科院校应投入比较多的资金购买最新的营销软件,建设营销专业实验室,如网络营销实验室、市场调研实验室、推销与谈判实验室等,提出现实任务要求,让学生角色扮演,提升学生对营销各环节的熟练程度。如在《推销与谈判技巧》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销售员进行上门推销或柜台销售,也可以设置谈判主题,让学生组队进行模拟谈判,教师再及时评述和总结。专业课程的实践学分和理论学分各占一半。4.2.2开展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对企业某一实际问题应用相关调查技术方法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和总结。如学习《新产品营销》课程,要求学生组队去调查某企业旗下各品牌产品的品名、定位、功能、定价、促销、市场份额,提交调查报告,由学生代表上台讲述社会调查过程,用调查结果来验证书本知识的真伪。专业课程的实践学分和理论学分各占一半。4.2.3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尝试认定学分制度,鼓励、引导学生对企业真实产品进行营销策划。如本系连续举办十届的“品牌策划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市场调查大赛、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通过开创校企合作新型模式,提升学生真实策划文案的能力和产品销售能力。4.2.4引导学生从网络娱乐转为网络学习。从调查显示,学生上网时间较多。课后可要求学生多利用网络参与知名企业留言板、网上营销论坛活动,对一些知名网站如《中国经营报》、《经济参考报》、《销售与市场》、《中国营销传播网》的营销信息也要求学生多去了解,针对最新的营销领域动态,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以撰写论文或者心得体会的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真正解决营销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安排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大二一学年进行。4.3创新实践教学改革。4.3.1节假日实践,体验岗位工作。进入大三后,学校要积极与珠三角地区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企业为学生提供兼职的相关信息,利用节假日帮助学生找到能够提升其实践能力的岗位。也可以通过校内的营销协会,帮助学生参加企业的产品促销活动,通过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营销技巧、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3.2项目实践,使纸上方案变成企业行为。学校和教师积极联系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项目合作。合作企业根据企业实际提出项目,学生组队进行项目方案计划和实施,教师总结项目执行情况。例如,在学习《品牌策划与管理》课程之后,要求学生选择合作企业某一品牌进行品牌定位、品牌推广、品牌维护等活动,编制出完整的品牌策划书,并在该企业中试行或实施。4.3.3学年论文,感受企业营销角色。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大三暑假会针对当前社会热点或营销前沿动态信息进行学年论文创作,要求学生走入社会去进行切身调查,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调查结果完成论文。如学习《市场调研》、《统计学》、《促销策划与管理》等课程后,学生在暑假期间可以针对家乡特色市场开展某项促销活动调查策划,真正将理论知识转为实践应用。4.3.4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提升专业新思路。通过鼓励市场营销本科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尤其是这两年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挑战杯”创业项目等活动,让市营学生主动学习新的前沿理论,撰写相关的创业策划案,通过创新创业课题的成果来增长提升岗位能力的必备专业知识。4.3.5营销沙龙讲座,激发专业能量。学校可通过开办“策划沙龙”、“销售沙龙”等系列活动,邀请企业家、知名学者、优秀校友到学校与营销专业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传授和分享营销领域的成就和挑战。如《销售管理实务》课程举办“我是这样成为一名优秀销售经理的”经验分享会等,让大三学生从成功人士身上找到自己学习的动力和成功的因素。创新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安排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大三一学年进行。4.4综合实践教学改革。4.4.1通过校内仿真平台熟悉供产销经营之道。以ERP为主的经管类专业仿真平台,在我校投入使用5年后,正逐步走上正轨,即将产生一定的效果。让学生熟悉企业供应链过程的管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和团队合作意识。4.4.2鼓励学生结合兴趣自主创业。学校和教师可鼓励学生组建团队在校内或学校周边开展实体创业活动,如开设餐饮店、便利店、咖啡屋、书店等实体门店;同时也要建立华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激励学生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实施。在大四学习《创业策划》课程后,可分组为学生创办的企业或项目策划出一套营销推广方案。4.4.3开展校外实践基地顶岗实习。积极推进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真正适合本专业实习要求的市场推广、方案策划、广告宣传、促销活动、市场调查、品牌推广等工作,采取一些硬性手段和激励手段让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顶岗实习。4.4.4撰写毕业论文。大四的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统计能力、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必须通过参与论文撰写和答辩来锻炼学生的专业表达和应变能力。综合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安排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大四一学年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玲.应用型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的系统分析———基于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J].长春大学学报,2013,(12).

[2]王崇彩,杜立辉.对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96-97.

[3]崔茂森,李明国.基于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农村教育研究,2008,(16):58-59.

大四学年总结范文篇3

截至6月3日,日语系108名学生全部顺利就业。其中91名学生成功签约,工作地点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苏州、宁波、无锡、嘉兴、广州、深圳、大连、沈阳、长春等多个城市,工作单位性质包括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教学单位等,工作岗位涵盖了日语翻译、日语外贸业务员、日语语音支持、日语教师、bpo专员、文员等,专业对口率达到78%;16名学生出国,其中8名学生目前在日本山梨英和大学交换留学;1名学生自主创业。

现将日语系本学年的就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尽早动手,准备工作到位。根据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利用班会、讲座、谈话、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大四学年规划教育、就业意识教育、择业心态教育等就业系列教育。结合全球经济危机缓解后的就业市场现状,教育学生客观认识目前的就业形势和人才需求情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社会需求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以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具体指导学生撰写自荐信、制作个人简历,介绍面试技巧、网上求职技巧;请中日合资企业长春通利铝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牛山正善先生为学生做专题报告,请日语系资深教师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日企的文化、管理特色和用人标准。督促学生在知己知彼后,有目标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对学生进行就业意向的详细调查,并按就业意向分门别类,请日语系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给予专门指导。通过就业处信息库、网上查询、专业教师为学生搜集就业信息并及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不同类型的招聘会,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组织召开择业经验交流会,引导学生在求职应聘过程中,从自己和同学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应聘现场和应聘结果。

(二)健全组织,落实各项制度。日语系对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全员参与。级学生进入大四,日语系就成立了就业领导小组,组长由系主任崔莲淑老师担任,副组长由教学助理王尤老师和学工办主任王戍老师担任,组员由毕业班辅导员孙莉莉老师、实习指导教师担任。日语系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和措施,包括毕业生系列教育制度、大四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实习规定要求、综合技能课要求、毕业服务周安排等一系列规定制度和措施,较好地保证了就业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广开渠道,工作做细做实。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国家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对高校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工程等政策,给予学生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工作,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就业。树立成功应聘业内知名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学生先进典型,在同学中广泛宣传,号召大家向其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引领学生的就业方向,积极鼓励毕业生多途径就业,在学生遇到相关问题时及时为其解决。指导学生明确就业协议和劳务合同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如何签订《就业协议书》;配合就业处做好毕业生各项数据统计上报工作,数据客观、真实、准确;切实做好毕业生的客观推荐、及时派遣等就业服务工作;帮助学生办理一系列离校手续,保证所有学生安全顺利离校。按照学校相关部门要求,分阶段制定就业工作计划,并定期做好系内总结工作;准确统计学生的相关自然数据、个人信息、就业信息,建立日语系届毕业生就业信息库,保持信息的连续完整;详细记录院系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类就业专题讲座报告、招聘活动。

(四)重视实习,学生收获颇丰。在毕业实习前逐个做学生的实习动员工作,与相关单位和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学生落实实习单位。与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学生本人保持密切联系,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始至终关注每名学生的就业情况,通过电话交流、电子邮件、飞信、qq等途径,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与校园的差异,面对求职中遭遇的困难,指导学生积极乐观地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将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日语专业知识和毕业实习具体实践有机结合,提高专业实践水平,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宝贵的经验;指导学生要将毕业实习和就业有机结合,要明确实习目的,坚定就业信心,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展示华外优良文化,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终身实践,传承我校“严、精、细”的工作作风,最终成功就业,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学生返校后,组织学生做好毕业实结,召开毕业实习报告会。引导学生通过毕业实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有效地完成综合技能课程的学习,有目标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与学生的工作单位沟通、实习单位信息反馈、与学生本人的交流等,对于日语系的专业课程内容、课程形式、时间设置,与日语专业任课教师共同分析,提供了相应的建议。此外,日语系十分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12月至6月,通过系主任、助理、学工办主任的多方努力,我系先后与东北亚国际交流中心、文化艺术村普安山寨、今泉宫城野纳豆有限公司建立了实习基地。

二、问题

部分毕业生实习岗位与日语专业不对口,个别学生实习中间因故变换工作岗位,今后将在这方面加强指导。

三、建议

大四学年总结范文篇4

一、机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

国内高校在培养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但其可行性需进一步验证,培养效果有待观察。当前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第一,课程设置创新功能不足。专业培养体系知识结构陈旧,传统专业知识占比较大,机械创新及创业类课程缺乏,对各学科发展缺少宏观层面的理解和衔接。第二,课内外联系不够紧密。各个课程之间系统性不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之间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第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缺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驱动不足。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在学生创新实践和创业实战能力方面的培养严重不足。

二、创新设计对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新要求

近年,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进程中,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创新设计能力、核心技术及自主品牌等依然是制约产品创新升级的关键因素。因此,创新设计必然对创新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新产品的设计涉及机、电、液、气和控制等内容,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跨学科交叉培养;第二,产品的生命周期涉及多个环节,创新设计人才培养应多环节协同配合,形成校企合作及加强第二课堂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三,新人才培养体系应以创新促创业为导向,设置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系列课程,以凸显人才培养体系“双创”的特色。

三、递进式“多元协同、四轮驱动”机械类

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学生参与工程实践机会少、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脱节、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机械类教学质量标准》,从学科发展的角度重构该课程培养体系。

(一)“多元协同”机械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新体系构建

1.多课程协同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原理与方案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产品工艺设计和机电综合设计的工程设计范式来构建机械设计类课程新体系。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后面各设置一门课程设计,第六学期开设《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第七学期开设《机器整机设计》课程,并且在课程后安排能力拓展实训和专业综合能力实训,以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方案中从第四学期至第七学期,按照“产品实现过程”的需要来改革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内容,加强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实现多课程协同教学。

2.理论课与多种实践教学环节的协同教学。理论课程与多种实践教学环节的协同教学,实现分层次、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理论课程群、实践教学群和能力课程群。理论课程群与实践教学群协同教学,能力课程群是实践课程教学的延伸。实践课程群可以实现系列课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的协同教学,能力课程群则通过举办多层次的课外学科竞赛,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创新的课内外协同学习。按产品创新设计方式组织系列课程教学,重心从理论向应用转变。以学科竞赛为抓手、竞赛项目为媒介,探索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环节。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和学科竞赛结合起来,进行课内外互动教学。课内开展机、电、液、控制、测试等跨学科交叉复合培养,完成项目理论方案设计。课外依据产品的生命周期特征,引导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学科竞赛等活动,进行产品结构设计及制作的实践,总结在理论及实践中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申报专利和发表学术论文。

(二)“四轮驱动”式多元化实践平台构建

充分利用校内多媒体仿真、机械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实验室设备开展创新实训,依托校内外生产实习基地开展专业实习,通过组织学科竞赛、挑战杯大赛和双创大赛等竞赛活动推动创新实践,借力创客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载体促进创新创业实战,形成了创新实训、专业实习、创新实践和双创实战的“四轮驱动”式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

(三)递进式“多元协同、四轮驱动”机械类“双创”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在“多元协同、四轮驱动”培养体系下,进一步完成递进式机械类“双创”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新体系以学生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项目为载体、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形成递进式“多元协同、四轮驱动”的机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根据课程特点及进度,第一学年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第二学年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案与机构设计能力,第三学年着力培养学生的结构与性能设计能力,第四学年重视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综合能力,形成了从大一到大四不间断、递进式设计能力培养进程。新体系加强课程横向、纵向联系,增强课内外实践协同,可以更好地实现专业基础课程之间、核心课程之间、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之间,课内实践之间、课外实践之间及课内外实践之间多课程、多种类环节、课内外协同的多元协同实践能力培养格局。在新体系中,依据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规律,从大一到大四分别设置先进制图与技能大赛、工程力学创意设计(竞赛)、机械设计认识实习、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毕业设计等课外实践环节,形成“创新实训、专业实习、创新实践和创新实战”多元化实践平台,增强培养体系创新驱动力。同时,新体系以创新促创业为导向,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专业综合能力实训》、综合工程选题的毕业设计等“双创特色课程”,开辟《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双创短学期”,凸显培养体系“双创”特色。

四、课程新体系实践

近年,我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及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成效日趋明显。图1、图2分别为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省赛和国赛获奖统计情况,学生参赛作品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中,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相适应的思想精华,如:道德修养、爱国精神、责任意识、大局观念、爱岗敬业、改革创新、淡泊名利、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等系列育人元素。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五、结语

大四学年总结范文篇5

一、论文重复率检测机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为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监管,防止学术造假和论文抄袭现象,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对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负责。于是,各高校纷纷引进“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来作为规范学生论文写作的手段。这种论文重复率检测机制之前主要针对博士论文、硕士论文进行检测,但为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各高校开始对本科生毕业论文也进行重复率检测。例如,笔者所在的山西财经大学规定,本科生毕业论文重复率不能超过20%,在论文答辩之前,统一由学校进行重复率检测,若检测结果高于20%,将推迟或不得参加论文答辩。学校实行机制旨在规范学术行为,杜绝抄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思考能力,以此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但是,此机制的实施能否起到应有的效果,则不得而知。从笔者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看,实施重复率检测机制之后,学生们写论文的方式基本与往年一样。首先从网上搜罗几篇文章,将相关内容进行拼凑、整理,有些学生甚至不加整理,杂乱无章地就拿给指导老师。经过老师的多遍指导,才能理顺文章结构,规范文章格式。接下来,学生的主要精力就放在重复率的修改上,把拼凑好的、基本没有一句话、一个观点是自己的文章逐句修改为自己的话。为了降低重复率,把原本精炼的语言变得啰嗦,把原本通顺的语句变得不通顺,例如,有的学生将“深化资源税改革的措施”改为“进行能源税变革的一些办法”,将“税收筹划”改为“税收谋划”,将“基础理论阐释”改为“根本道理的解说”,等等。诸如此类的修改有时令人啼笑皆非,而且对于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没有任何意义,但学生为了能够顺利通过重复率检测,把写论文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这样毫无意义的修改上。很明显,学生的目的只是为了通过重复率检测,至于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到底表达了什么观点,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当指导老师指出语句不通顺、语言不精练、内容杂乱等问题时,有些学生就说“语言要通顺了,就被检测抄袭了”“老师,别对我们要求太高了,我们只要求能通过检测就可以了”,如此回答让指导老师也无可奈何。论文重复率检测机制本质上是为了督促学生自己动手写论文,不要抄袭,鼓励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创新,写出高质量论文。但是,从学生应对机制的态度可以看出,目前的机制并不能从实质上提高论文质量,不能达到鼓励学生创新、创作、独立思考的目的。提高论文质量,单靠检测机制作用有限,不可对其过分依赖。

二、指导老师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中的正确定位

在分析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时,除了认为学生自身态度不端正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指导老师也应承担主要责任。指导老师是否应该对毕业论文质量负责,笔者认为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的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本人,但是,指导老师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毕业论文写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相当于初次在专业领域进行科研创作,因此指导老师的适当引导、启发就显得很重要。首先,指导教师的思想影响着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充分重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首先要有明确的重视态度,并将这种重视态度传递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既是大学四年学业的总结,又体现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指导老师把毕业论文只当作一种形式,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那么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态度。其次,指导老师的态度认真与否影响着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学生毕业论文从选题、开题、论文的写作,到论文最终的答辩,整个过程都需要指导老师给予悉心指导。虽然已经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但大部分学生对专业领域知识仅知皮毛,指导老师需要教给学生查阅文献的方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献,适当选题。对于论文提纲、开题报告、文章结构、具体内容,指导老师都要以强烈的责任心进行认真指导。只有指导老师态度认真,再加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才能发挥指导老师在论文质量提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二)指导老师要求松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指导论文工作中,绝大多数老师都能做到尽职尽责,但不可否认的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有些老师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导致指导老师要求松懈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指导任务繁重。自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各高校学生规模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老师的数量增长并未同步,因此导致师生比出现较大差距。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每年每位教师需要指导的毕业生人数约19人,每篇论文指导的次数在3—5次,有的甚至达到7、8次,大多数学生提交论文的时间集中在答辩前的一个月时间里。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每位老师要指导100次左右的论文,其任务的繁重程度可想而知。在指导毕业论文的同时,每位教师还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任务,且教学工作量很大,科研考核也很严格,几项繁重的任务相互重叠、同时进行,使得有些老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认真细致地指导每一个学生的论文。因此,只能放松对论文的要求,只要求论文格式规范、结构合理即可,至于论文内容到底如何、有无创新等则无暇深究。二是要考虑学生就业、考研压力。一般高校的毕业论文写作时间都安排在大四年级的第七、八学期,而这个时期恰好也是学生考研、找工作的高峰期,很多学生忙于考研、找工作而没时间写论文。一些老师从学生角度考虑,认为对学生要求严格可能会分散学生考研和找工作的精力,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升学。因此,部分老师只好采取“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态度,放松对学生论文的要求,最终也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论文质量的下降。三是教师指导任务没有适当的激励考核机制。对于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任务,各高校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激励考核。有的高校将指导一个毕业生折算成一定课时计入指导老师的工作量,有的高校按指导学生数量给指导老师发放相应的补贴。然而,这些激励方式对老师的激励作用并不大。主要原因在于,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从选题、开题、论文写作直至答辩结束,耗时一个多学期,教师对每一个学生论文的指导次数平均在5次以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要数倍于学校给予的物质补偿。此外,指导论文质量的好坏也无法量化与考核,对一个学生指导一次与指导十次考核是没有区别的,指导老师态度认真和不认真也是没有区别的,激励考核机制的不合理导致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也因此放松了对论文的指导。(三)不能将论文质量下降的责任主要归于指导老师。毕业论文的完成主要是学生的事情,不能过分强化老师在其中的责任。同样的指导老师、同样的指导次数,甚至每次指导老师说的话都是一样的,但不同的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质量差异很大,可见,学生是论文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老师。有些高校在毕业论文提交环节过分强调指导老师的责任,要求指导老师对学生论文的质量负责、对论文的抄袭率负责。从笔者自身的指导体验来看,学校对指导老师的要求有些是不切实际的,例如抄袭率的问题,指导老师不可能知道每个学生的论文抄袭率是多高,除非指导老师自备检测软件,将每篇论文先行检测。再如,要求老师说明学生论文是否能够参加答辩的要求也不尽合理,学生本人对自己的论文要求是只要能通过抄袭率检测就可以,如果指导老师因为其论文质量不高拒绝其参加答辩,则会恶化师生关系,让学生对老师怀恨在心。但是,如果允许质量不高的论文参加答辩,则答辩过程中出现问题或之后环节出现问题会追究老师的责任,因为当时是指导老师同意的,这样就让老师陷入两难境地。笔者认为,指导老师负责的是论文的选题是否新颖、文章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完整、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合理等这些内容,至于文责应该由学生自负,不能将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责任过度归于指导老师。

三、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落实有助于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为了凸显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许多高校设置了本科生导师制,即在新生入学后,按照专业和研究方向将学生分配给各位老师。笔者所在学院从2006年试行本科生导师制,之后在全校进行推广。本科生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的学业指导工作,从指导大一学生选课开始,到为大四学生就业、考研提供咨询等,多角度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学术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本科生导师制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作用。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本科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本科生导师制对于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本科生导师制能够为毕业论文写作提供充分的时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论文写作时间与学生找工作时间、考公务员时间冲突,在本科生导师制下,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与指导老师接触,有足够的时间为论文做准备。其次,本科生导师制能够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学术思维和创新意识,为提升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大学四年期间,本科生导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科研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形成系统的学术思维,提升科研素养,最终为大四阶段的毕业论文奠定基础。然而,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体系,导致许多学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二)本科生导师制需要有效落实。为发挥本科生导师制对毕业论文的重要作用,学校应该把此项制度落到实处,制定具体的任务要求,其中将引导学生进行科研论文写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当然,对任务有要求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一定的方式量化本科生导师的指导工作,给予相应的物质或精神激励,提高教师对本科生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发挥本科生导师制对毕业论文指导的重要作用。从教师角度来说,应该增强自身责任感,既然承担本科生导师,就要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按照学校要求履行自己应尽的各项职责,对学生正确引导,严格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思维的培养,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其进行探索与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由浅入深。首先,引导学生关注专业领域的前言动态,扩展专业视野;其次,教会学生文献查阅的方法,鼓励其多看文献,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再次,引导学生对其感兴趣的专业问题进行探讨,尝试科研论文的写作;最后,到毕业议论文写作阶段,依靠前三年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积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如果整个过程导师认真负责,且在学生四年的学业中一贯坚持,则学生的论文质量以及本科生教育质量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大四学年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卓越教师全学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了“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改革任务,“建立健全贯穿培养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举措。[1]同时,新冠疫情的影响又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师教育好坏的标尺,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良好的实践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重要保证。本文立足于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课程结构及部分大一到大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探索目前实践类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为调整和改善课程结构体系提供对策建议,以期助力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

一、课程设置情况

利用文献法,获取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的相关信息,了解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和学分设置、主要实践环节等内容,并与国内同类学校师范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的课程设置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6大部分。为了能客观科学比较,依据国际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设置整合,统一统计口径,将课程体系整合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含教育实习)、实践环节(不含教育实习)。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的通识教育课程学时比例约占30%,学科专业课程学时比例约占39%,教师教育课程(含教育实习)学时比例约占23%,实践环节(不含教育实习)学时比例约占9%;与我校类似从专科学校升为本科的集宁师范学院师范类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学时比例约占26%,学科专业课程学时比例约占30%,教师教育课程(含教育实习)学时比例约占20%,实践环节(不含教育实习)学时比例约占24%。与集宁师范学院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相比可以看到,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的课程设置更加重视学科专业课程、通史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含教育实习),而忽视了实践环节(不含教育实习)。这势必造成学生在课堂具体的教学情景境中难以将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有机融合从而影响其实际教学能力。

二、全学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全学段学生为调研对象,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对全学程实践教学的认知及他们认为存在的问题等。共有246名学生(其中:大一年级74人、大二年级44人、大三年级60人、大四年级68人)参与。问卷共有21题大致内容包括:学生所在年级情况、对全学程实践教学的认知情况、个人教学实践情况、对学校教育实习的安排与管理的看法和建议及提高教学能力得方法等。结合课程设置情况,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全学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如下问题:

(一)学生全学程实践意识淡化

认为全学程实践非常有必要,有利于日后的教师工作的学生占比从大一年级到大四年级分别为75.7%、72.7%、55%、75%,呈现出大一年级认知度高,大二、大三年级有所弱化,大四年级认知度又提高的特点。针对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实践锻炼的教育引导活动开展相对欠缺,导致了学生对全学程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在实践中所要形成的与实际场景相匹配的工作技能、经验等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从而导致学生对于加强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认知度出现波动,影响了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实践的兴趣。同时,可以看到学校所在城市的吸引力,见习、实习学校的层次也会对学生主动实践意识产生影响。

(二)实践环节(不含教育实习)实践教学形式化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实践环节(不含教育实习)内容由以下形式构成:1.在第1-8学期利用课余、假期时间开展教师专业成长——社会综合实践;2.在第5-6学期分别进行1次教育见习;3.在第七学期进行2周的教育研习;4.第8学期的毕业论文设计。此外,实践环节(不含教育实习)还包含了课内实训。实践环节(不含教育实习)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9%,实践环节(不含教育实习)学时占比偏低。存在着教师专业成长——社会综合实践、教育见习、教育研习等目的任务不明确,活动过程缺乏有效的指导,课内实训大纲落实不充分等明显的形式化问题。

(三)实践内容缺乏匹配性

《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明确了中学教育师范生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四大能力。传统的实践教学安排都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环节,没有注意到从整体上把握每个实践环节的联系和区别及与实际能力的对应关系,所以导致师范生实践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系统性、适配性。这不利于师范生从大一学年到大四学年渐进地、全面地与理论教学相对应地培养学生的各项实践能力及实际工作能力。对教学实践能力欠缺的原因,82.4%的大四学生认为缺少师范教育类操作性课程,77.9%的大四学生认为缺少教学实践机会。大四学生对“实习安排存在哪些问题”的回答主要集中在试讲次数少、实习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时间仓促、疫情影响实习安排不顺利,实习安排晚影响考研和找工作等方面。

(四)实践教学评价不合理

目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实践课的考核还缺乏严格的规范要求和相应的手段,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得好和坏一般不会对最终的课程考核结果产生影响。这导致学生在实践课中的精力投入和主动实践的意识不够,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对学生见习、实习的评价先是由见习、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根据见习、实习期间学生的表现和完成实习任务的质量给出评语及评分,再由学院指导教师根据见习、实习学校指导老师的意见、学生的书面总结材料、实习手册的完成情况等填写意见及评分,并算出综合初评得分,最后由学院实习领导小组根据学院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评定实习生的总评成绩。同时,学生实习返校后,缺乏再诊断性试讲改进环节。这样的考核方式过于表面化,对学生的真实见习、实习效果聚焦不够。

三、全学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贯彻“新师范”建设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以学生的语文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面向校内与校外两个实践教学环节,按照课内实践教学、独立实践课程、集中实践三个维度,实施书写技能考核、语言表达能力考核、教学设计与实施技能考核、班主任工作技能考核的方式四个考核,采取实践意识教育、教育观摩、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五个路径的“一条主线两个环节三个维度四个考核五个路径”的“全学程、立体化、渐进式”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3-6]

(一)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主线,将全学程实践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围绕学生的语文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主线,构建校内与校外结合贯穿四年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结合“三维度”“四考核”“五路径”从学生的教育理念认知到职业技能养成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课程。“三维度”实现专业能力与知识、课程设置、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四考核”是实践效果的检验和保障。“五路径”是独立实践教学的实现方式,第1学期安排实践意识教育,第2学期安排教育观摩、第3学期安排专项技能训练、第4学期安排综合讲练、第5~6学期安排教育见习、第7学期安排教育实习、第8学期安排教育研习。在全程贯通式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语文学科知识、中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知识、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通过实践锻炼形成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面向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对学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针对三笔一话、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仪态、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的掌握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书写、征文等比赛等夯实教学基本功。充分利用微格、微课教学,反复训练打磨课堂导入、过程的设计、内容的讲解、学生的互动技巧等的方式方法,同时,还要探究智慧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形成教师职业能力。积极与中学对接探索以学院虚拟教研室和虚拟中学语文教研组为依托固定周期的举办教学改革与研讨活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实际课堂远程观摩、向优秀的一线教师开展学生试讲“线上问诊”等活动,加强“双导师”制建设,实现与校外实践平台的双向互动与深度融合。

(三)打造三个维度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从教能力

课内实践教学维度立足践行师德能力和教学基本能力,通过公共必修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通识知识、教学基本能力。独立实践课程立足通识知识和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通过军事理论与军训、书写训练、中学语文教学微格训练、大学生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公益活动等,培养学生专业认同、通识知识、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集中实践立足通识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教学基本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管理能力、育人能力、合作能力、反思能力、沟通能力,通过教育观摩、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等,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专业认同、职业使命、通识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教学基本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班级建设、学生指导、学科育人、实践反思、有效沟通、团队合作精神。

(四)强化四个方面技能考核,保障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质量

以开展书写技能考核、语言表达能力考核、教学设计与实施技能考核、班主任工作技能考核四个方面的教师职业技能考核,统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和学,保障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质量。一方面,通过考试全面了解学生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为教育与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通过考核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促进学生讲所学的学科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内化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个人教学特色。同时,技能考核也可以促进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深入研究,积极开展相应的探索。

(五)采取五个路径,把学生全学程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第1学期以讲座为依托开展实践意识教育。学生刚入学,对师范生毕业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及职业能力如何养成认识不够清楚。大一学期开始,就需要围绕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开展系列讲座,使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与能力、课程、毕业要求指标形成对接,特别要强调实践在能力养成中的重要地位,提升其实践意识。第2学期安排教育观摩。在学生对教师职业能力有了基本的认知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录或真实课堂远程在线观摩活动,使他们对真实课堂教育教学的组织进行形成初步的认识。可以以社会实践为依托走进社区开展义务辅导活动,让学生体验教学活动。第3学期安排专项技能训练。围绕学生的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化利用能力等开展专项技能训练,夯实基础。第4学期安排综合讲练。可以利用微格教室、模拟真实课堂、学生试讲互评等多种形式进行。第5~6学期安排教育见习。第6学期要安排实习前的“诊断性”试讲活动,邀请校外一线优秀教师深度参与。同时,要对学生进行书写技能考核、语言表达能力考核、教学设计与实施技能考核、班主任工作技能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参加教育实习。第7学期安排教育实习。要出台措施切实加强实习过程和效果的监控。第8学期安排教育研习。对实习过程进行交流反思总结,开展考核性试讲活动。构建全学程中学语文教师实践培养模式是对卓越语文教师“实践技能强”的培养目标的回应和落实。通过全学程实践,学生可以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过程中,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情景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通,促进专业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2018-09-30].

[2]马文婷,马达灵.基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调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8(10).

[3]巫晓燕,赵慧平.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全学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

[4]白静.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视域下师范生实践教学培养的路径探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

[5]聂伟.论本科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知识基础和实现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21,(03).

大四学年总结范文篇7

一、专业介绍的必要性据调查,刚入大学的新生对将要所学专业有明确认识的不足1%,大部分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是根据专业名称的字面意思加个人想象,或者是迫于家长的压力填报的,自身对所学专业一无所知。为了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增强专业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明确学习目标,我们高校需要在大学四年对学生进行一系列专业介绍,即根据各年级阶段的特点,有目的、有层次地推进专业介绍。具体来说,专业介绍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1.从宏观层面来讲,专业介绍是学生了解本专业所学知识的前提。通过专业介绍,学生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所学专业的有关知识以及就业方向,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本专业的学习中,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有关方面知识的实践与学习。

2.对不同的年级开展专业介绍,更有针对性、更有意义。

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所面临的专业方面的疑难问题不一样,这时开展一个具有针对性的专业介绍很有必要,可以尽量消除同学心中的疑问,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的学习中。

3.通过专业介绍,可以使同学们了解在今后的求职中所需要的一些证件和辅助知识,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目标更明确,课余时间可以充分地利用起来。

4.具体详细的专业介绍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一定的帮助,帮助他们规划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以及培养今后就业规划方面的知识。

5.专业介绍提供给领导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同学们之间面对面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样可以更方便直观地咨询与解决问题。

二、专业介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理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只是在大一新生入学时请该专业学术带头人用2~4学时搞一次专业介绍,一般都是针对本专业,从专业负责人、专业概况(主要包括专业设置时间和历史沿革、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科研与教学成果、培养质量、专业发展思路等方面进行介绍。这样的介绍在其他高校中也普遍存在,甚至更简略。而对于刚刚进入大学,还没有脱离高中思维的新生来说,无疑是听天书。经过调查发现,经过这样的专业介绍后的新生,对于本专业的了解不到10%,绝大部分学生没有留下任何印象,而通过专业介绍获得指导的更是少之又少,学生还是不知道自己的大学生活应该怎样过,特别是在专业方面,更是没有自主性,这就难免导致学风差、学生挂科多、混日子现象严重。

三、理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专业介绍体系设计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专业介绍应该以时间为线索,以课程挖掘为思路,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即大学每一学年都应该有针对性地至少开展一次专业介绍,使其慢慢融入到学生的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勇于创新,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程学习,并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又可以帮助他们设计学业生涯,有目的地走好大学四年的每一阶段。

一年级第一学期:主要介绍专业的整体情况,让新生了解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发展方向、所涉及的课程、自身需要具备的素质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的内容,对大学四年有一个简单的概略规划,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生活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长远目标。由于新生们对大学生活还不适应,让他们马上融入到大学的学习中很有难度,而且经常会出现高中时的那种没有效率、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因此,这时候的专业介绍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以及学习方法的调整,以便学生能够尽快转换高中到大学的角色。具体来说,此时的专业介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专业负责人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总体发展情况、教学模式、所涉及的学科进行详细的介绍。其次,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可以介绍一些本专业的学习方法,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能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做一下动员,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要做到学以致用。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次的专业介绍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引导学生入门的介绍,这对于学生提高对本专业的认识与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另外,介绍人的资质、口才等也会影响专业介绍的效果。一场精彩的专业介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对工商管理专业产生浓厚兴趣,更加明确学习目标。

二年级第一学期:新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几乎熟悉了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模式,已经顺利渡过了大学的磨合期,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他们对学校的培养目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工商管理专业方向有了清晰的认识和较深入的理解与体会。所以至少应该知道了两个问题:第一,学什么?第二,怎么学?因此到了大二,学生对教学的要求更加具体,不再仅仅满足于期末考试过关,而是希望能在学好工商管理的基础上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更远的考研做好铺垫。为了适应学生的这一变化,教学目标也应该水涨船高。在这一学年学院相继开设一些专业基础课及实践课,主要是在这一阶段充分挖掘专业基础课及实践课的内涵,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好这些课程。同时,专业课老师应着重介绍几门主要课程在他们整个职业生涯中的地位以及在考研、就业中的影响,并有意识地给予课程设计指导,针对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给学生做一个明确的规划与点播,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最终的目的是,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像抛弃拐棍一样逐渐放弃对老师的完全依赖性,变自发学习为自主学习,探索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贯穿始终。

三年级第一学期:学生的变化一定会带来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变化。而大三这一学年几乎全是专业课程的学习,由于专业课程多,各有各的特点,也相对较难,一些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致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此时的专业介绍应该更有针对性,比如介绍开设某一课程的目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邀请上届优秀的学生讲解他们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与经验,以这样一种很亲近的方式,让学生在无形中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这一学年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特殊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特点是对大学生活与学习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大部分人开始关注考研、就业问题,参加各类专业资格证书考试、考研等事情也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有些时候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空谈教学方法其实就是理论脱离实际,与缘木求鱼无异。

因此,针对这一阶段的特点,设计更适合本专业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了解学生大致的学习心理,只有知道他要什么,才能给什么。且适当介绍哪些专业类的证书更适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好专业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与考研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大三专业课程的学习很重要,专业方面的介绍必不可少。在考研方面,分析各高校近几年工商管理专业的实力及考研难易,有针对性地为大家提供指导。

大四学年总结范文篇8

(一)、政治学习和思想表现

大学两年多的时间,我始终围绕着党团在工作。慢慢的成为习惯,树立党员意识、培养党员的优秀习惯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信仰,成为生命中的一个灯塔,指引我沿着最初决定的方向不断前行,不会偏离,不会放弃。于我而言,“党员精神”是任凭时间流逝,都不会磨折和屈服的信念。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这些词语仿佛在这个年代已经成为老掉牙的字眼,慢慢的有被物质的诱惑掩盖的趋势,但是一路走来,学习工作的沉淀、对生活的感悟却让我更加坚信他们是优秀者的品质,所谓的颓废、忧郁仿佛成为的一种“流行的趋势”,但它们只是为自己的堕落寻找的牵强的借口,只会将生活处理的一团糟。

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先辈的“革命精神”、“奉献精神”、“团结精神”偶尔会被众人所淡忘,提起这些就会被人冠以“俗套”的评价,但它们的存在、传承确实因为其有强大的“魅力”和精神“指导力”。“能够时刻牢记入党誓词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领悟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身体力行地践行科学发展观。能够认真执行党的组织制度和纪律,能够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决定和安排,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并经常联系群众,团结、关心、帮助同志,事事以集体的利益为重,注重维护好党员形象。”这些并不是空话,能够真正身体力行,脚踏实地的做好是一种毅力,我一直都努力遵行这些优秀思想,希望能真正的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也希望能够用优秀影响他人。

(二)、工作任职情况

我在大一学年担任班级团支书,在大二和大三都担任班级的宣传委员,并且大二时还担任过行管081班党代表,也参加了寝室联系党员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是对自我的一次考验、一次提升,因此,我以自己最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作为班级的团支书时,我曾带领班级获得了校级“优秀团支部”称号,并且认真组织每一次的“双学”,在学院“双学”评比时荣获了二等奖。并且我个人也获得了“校级优秀学生干部”、“院级优秀团员”、“院级优秀团干部”等各项荣誉称号;作为宣传委员,我同样没有对工作掉以轻心,我们班也荣获了校级庆祝建国60周年手抄报比赛三等奖;作为党代表以及进行寝室联系党员工作时,我更是体会到了肩头的责任。走寝、参加行管班双学、党代授课、党代谈话、填写评语等等工作,即便比较简单,我还是以最谨慎的态度去处理,认真做好每一次的记录,因为我知道,无论是做什么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只有认真工作才是真正的聪明,只有踏实的对待这份工作,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才能更好的树立学生党员应有的服务意识。

除此之外,大二学年我还在校级社团——演辩协会担任会员部部长一职,组织过许多活动,为对演讲与辩论有热情的同学提供学习与接触兴趣的平台;大三这一年我被聘任为为期一年的“新生学长——社工”,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运用专业知识疏导大一新生心理上可能出现的迷茫与不适。这是我院新设立的一个职位,没有可以借鉴的前辈的经验,没有很详尽的工作细则,因此这个未知的领域成为了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会;我还担任了院辩论队的理事长。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为之奋斗的事情,它们都有主次之分,在大学这一段路上,我为其努力、付出、纠结最多的就是辩论。从大一代表班级参加学院的辩论赛,继而被选进辩论队,代表学院参加“新生冠军联赛”,期间还参加过各种大大小小的友谊赛、社内赛,接着在大二时代表学院辩论队参加了2010辩论校赛,并且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夺取冠军。这一路走来我不知道一共参加过多少场辩论赛,不知道有多少个微亮的清晨伴着初升的太阳就去参加辩论集训,不知道有多少个晚上都在进行辩论讨论,踏着月光走回早已静谧的寝室公寓,但是我知道我获得的收获是值得这般的付出,它教会我独立思考,并且“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它也教会我团队作战的精神,它向我证明了坚持的力量。

(三)、学习、日常活动情况

1、学习情况

人生目标不是一个口号,它是最强大的动力,而知识就是这动力的燃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储备,足够的智慧才是大学这个平台给我们铺垫的人生基础。

对于“社工”专业学习,我的情愫是复杂曲折的。从最初的陌生、抗拒,到接触,慢慢了解,最后选择了坚守这个专业,既然选择了就要为其披荆斩棘、胼手胝足。平时我经常去图书馆看一些关于本专业的期刊杂志,专业书籍,拓展自己对专业狭隘的理解,并且我也申请了校课题并立项。

到了考试期间,台灯的光亮就成了我最熟悉的朋友,而我也用毅力一次一次的回绝了“困意”的邀请。期末测试虽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能力,但是它确实能够展现一个人的毅力、爆发力以及知识储备量,所以我没有借口不认真准备。最终我在大一学年获得了“三等奖学金”,在大二学年获得了“二等奖学金”。

除了专业学习外,我还报考了计算机一级二级、英语四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各类证书考试。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做一个主动的人,主动创造机会,忙碌的学习可以让我的生活充实起来,让我的头脑丰富,为未来做好准备。

2、日常活动情况

为了成为最好的你自己,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我一直在追逐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大学是一个综合的际遇,就在于它不仅仅被理论知识充斥满溢,它提供给我测试自我,挖掘自己的机会,因此在课余时间我还参加了学院、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活动。比如新生演讲赛、辩论赛、迎新晚会、三笔字比赛等等,我坚信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我珍惜每一次探索的机会。每一次机会也是我接触更优秀的人,从中汲取养分的时刻。公务员之家

3、党员博客建设

党员博客是培养党员先进意识,督促自我学习、关注时政信息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也是党员间相互交流、沟通思想的渠道。按照学院安排,我也经常更新博客,也关注其他党员的博客更新。将党员博客分为四个版块,将我所思、所想以及所观的信息及时在上面,记录自己每一步的党员成长历程。

(四)、未来发展

今年我已经踏入了大三的行列,是思考未来,准备未来的时候了。因为大三是你前两年的总结,是前因后果的体现,在分化中会产生几种人:一是有目标的人,二是有能力的人,三是迷茫的人,四是颓废的人。大三,是一个转折期,它将各种道路都呈现给你,有准备的人哪条路都能走,没有准备的人就寸步难行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时间过的好像流沙,看起来漫长,却无时无刻不在逝去,想挽留,一伸手,有限的时光却在指间悄然溜走,要想高效有序地度过大三这一年,要想独立自主不人云亦云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我需要一个目标。经过分析自我,考虑未来的发展期望,我选择了考研,继续充实自己。这一年我会有重点有计划的学习英语以及专业课,向有经验的学姐学长汲取经验。站在这条路的起点,未来并不清晰,我仿佛可以感受到路上有些压抑的空气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我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但是梦想的力量是强大的。经过二十载的生活,这是成年的我为自己做的决定,无论如何,我会为自己的理想负责。

大四学年总结范文篇9

(一)、政治学习和思想表现

大学两年多的时间,我始终围绕着党团在工作。慢慢的成为习惯,树立党员意识、培养党员的优秀习惯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信仰,成为生命中的一个灯塔,指引我沿着最初决定的方向不断前行,不会偏离,不会放弃。于我而言,“党员精神”是任凭时间流逝,都不会磨折和屈服的信念。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这些词语仿佛在这个年代已经成为老掉牙的字眼,慢慢的有被物质的诱惑掩盖的趋势,但是一路走来,学习工作的沉淀、对生活的感悟却让我更加坚信他们是优秀者的品质,所谓的颓废、忧郁仿佛成为的一种“流行的趋势”,但它们只是为自己的堕落寻找的牵强的借口,只会将生活处理的一团糟。

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先辈的“革命精神”、“奉献精神”、“团结精神”偶尔会被众人所淡忘,提起这些就会被人冠以“俗套”的评价,但它们的存在、传承确实因为其有强大的“魅力”和精神“指导力”。“能够时刻牢记入党誓词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领悟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身体力行地践行科学发展观。能够认真执行党的组织制度和纪律,能够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决定和安排,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并经常联系群众,团结、关心、帮助同志,事事以集体的利益为重,注重维护好党员形象。”这些并不是空话,能够真正身体力行,脚踏实地的做好是一种毅力,我一直都努力遵行这些优秀思想,希望能真正的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也希望能够用优秀影响他人。

(二)、工作任职情况

我在大一学年担任班级团支书,在大二和大三都担任班级的宣传委员,并且大二时还担任过行管081班党代表,也参加了寝室联系党员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是对自我的一次考验、一次提升,因此,我以自己最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作为班级的团支书时,我曾带领班级获得了校级“优秀团支部”称号,并且认真组织每一次的“双学”,在学院“双学”评比时荣获了二等奖。并且我个人也获得了“校级优秀学生干部”、“院级优秀团员”、“院级优秀团干部”等各项荣誉称号;作为宣传委员,我同样没有对工作掉以轻心,我们班也荣获了校级庆祝建国60周年手抄报比赛三等奖;作为党代表以及进行寝室联系党员工作时,我更是体会到了肩头的责任。走寝、参加行管班双学、党代授课、党代谈话、填写评语等等工作,即便比较简单,我还是以最谨慎的态度去处理,认真做好每一次的记录,因为我知道,无论是做什么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只有认真工作才是真正的聪明,只有踏实的对待这份工作,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才能更好的树立学生党员应有的服务意识。

除此之外,大二学年我还在校级社团——演辩协会担任会员部部长一职,组织过许多活动,为对演讲与辩论有热情的同学提供学习与接触兴趣的平台;大三这一年我被聘任为为期一年的“新生学长——社工”,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运用专业知识疏导大一新生心理上可能出现的迷茫与不适。这是我院新设立的一个职位,没有可以借鉴的前辈的经验,没有很详尽的工作细则,因此这个未知的领域成为了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会;我还担任了院辩论队的理事长。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为之奋斗的事情,它们都有主次之分,在大学这一段路上,我为其努力、付出、纠结最多的就是辩论。从大一代表班级参加学院的辩论赛,继而被选进辩论队,代表学院参加“新生冠军联赛”,期间还参加过各种大大小小的友谊赛、社内赛,接着在大二时代表学院辩论队参加了2010辩论校赛,并且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夺取冠军。这一路走来我不知道一共参加过多少场辩论赛,不知道有多少个微亮的清晨伴着初升的太阳就去参加辩论集训,不知道有多少个晚上都在进行辩论讨论,踏着月光走回早已静谧的寝室公寓,但是我知道我获得的收获是值得这般的付出,它教会我独立思考,并且“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它也教会我团队作战的精神,它向我证明了坚持的力量。

(三)、学习、日常活动情况

1、学习情况

人生目标不是一个口号,它是最强大的动力,而知识就是这动力的燃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储备,足够的智慧才是大学这个平台给我们铺垫的人生基础。

对于“社工”专业学习,我的情愫是复杂曲折的。从最初的陌生、抗拒,到接触,慢慢了解,最后选择了坚守这个专业,既然选择了就要为其披荆斩棘、胼手胝足。平时我经常去图书馆看一些关于本专业的期刊杂志,专业书籍,拓展自己对专业狭隘的理解,并且我也申请了校课题并立项。

到了考试期间,台灯的光亮就成了我最熟悉的朋友,而我也用毅力一次一次的回绝了“困意”的邀请。期末测试虽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能力,但是它确实能够展现一个人的毅力、爆发力以及知识储备量,所以我没有借口不认真准备。最终我在大一学年获得了“三等奖学金”,在大二学年获得了“二等奖学金”。

除了专业学习外,我还报考了计算机一级二级、英语四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各类证书考试。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做一个主动的人,主动创造机会,忙碌的学习可以让我的生活充实起来,让我的头脑丰富,为未来做好准备。

2、日常活动情况

为了成为最好的你自己,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我一直在追逐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大学是一个综合的际遇,就在于它不仅仅被理论知识充斥满溢,它提供给我测试自我,挖掘自己的机会,因此在课余时间我还参加了学院、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活动。比如新生演讲赛、辩论赛、迎新晚会、三笔字比赛等等,我坚信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我珍惜每一次探索的机会。每一次机会也是我接触更优秀的人,从中汲取养分的时刻。

3、党员博客建设

党员博客是培养党员先进意识,督促自我学习、关注时政信息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也是党员间相互交流、沟通思想的渠道。按照学院安排,我也经常更新博客,也关注其他党员的博客更新。将党员博客分为四个版块,将我所思、所想以及所观的信息及时在上面,记录自己每一步的党员成长历程。公务员之家

(四)、未来发展

今年我已经踏入了大三的行列,是思考未来,准备未来的时候了。因为大三是你前两年的总结,是前因后果的体现,在分化中会产生几种人:一是有目标的人,二是有能力的人,三是迷茫的人,四是颓废的人。大三,是一个转折期,它将各种道路都呈现给你,有准备的人哪条路都能走,没有准备的人就寸步难行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时间过的好像流沙,看起来漫长,却无时无刻不在逝去,想挽留,一伸手,有限的时光却在指间悄然溜走,要想高效有序地度过大三这一年,要想独立自主不人云亦云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我需要一个目标。经过分析自我,考虑未来的发展期望,我选择了考研,继续充实自己。这一年我会有重点有计划的学习英语以及专业课,向有经验的学姐学长汲取经验。站在这条路的起点,未来并不清晰,我仿佛可以感受到路上有些压抑的空气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我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但是梦想的力量是强大的。经过二十载的生活,这是成年的我为自己做的决定,无论如何,我会为自己的理想负责。

大四学年总结范文篇10

1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1.1各高校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很多高校根据地方电商企业发展情况,提出了各类适应当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需求的、具有各自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各高校在应用型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种模式。(1)分学期、分时段培养模式。将每一学年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分为不同时段。比如,在“双11”、“6.18”等特殊时段安排实践课程等,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序融合,或者将每个学期分为两个部分,大部分教学时间为理论教学,三到四周的时间进入企业实践。以上时段均为大三、大四学年实行。(2)校企互换式。高校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委员会,学校提供教师和场地为企业员工培训电子商务前沿理论知识,企业为学校建立实训基地或提供实践教学时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四阶段,企业通过对学生各个时段的培养与考察在企业内部或外部进行预分配,由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共同开展教学和实习管理。(3)“理论+实践+毕业设计”模式。学生在校前三年主要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只有课程实验课,没有岗位实践,大四上半年进入校外电子商务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8学期回校进行毕业设计。1.2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1)大多数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偏于理论知识,电子商务运营实践操作类课程较少,很多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网店运营操作都不会,无法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2)很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没有地方深入合作的企业,有真实长期校企合作的院校仅占二成左右。这说明,目前我国实际只有极少院校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深化实战型的培养,大多停留在理论教学或表面层次的校企合作层次上。(3)缺乏有效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电子商务专业尤其重要。但是目前各地方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远远落后于人才培养的需要,一个方面数量不足,另一个方面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2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2.1产教融合促进地方电商企业的蓬勃发展。以黑龙江省电商企业发展为例,黑龙江省电商企业数量少,且发展规模小,因此,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产教融合培养优秀的电商人才,也是促进地方电商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地方电商企业通过参与高校电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构建人才模式、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形式,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可以大大节约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其次,产教融合可以实现企业与高校共享高校教育资源,高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为电商企业员工开展职业素质、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共同分享知识成果,实现双方共赢的格局。2.2产教融合是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高校电商专业根据地方电商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通过引入企业的师资、资金、项目等有效资源,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同时利用企业掌握行业前沿发展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也可以提升实战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大力发展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适应地方电商企业需求的电商人才,无论对于地方电商企业还是高校,均是实现快速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3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方案

3.1加强产学合作,构建实用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高校依托企业电子商务实践基地,结合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共同设计和打造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可持续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体系。(1)课程设置。根据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岗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分专业进行教学,大一、大二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全面覆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依据电子商务专业特点,建立“三进阶”的核心课程,大一学习市场营销学、网络营销学,大二学习网店运营与管理,并将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网上银行与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课程作为考试课重点学习,大三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专业方向。例如,我校将电子商务专业分为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新媒体运营与管理、商务数据应用与管理三个方向,依据三个专业方向分别建设若干门课程,办出具有电子商务专业特色的课程。(2)实践课程设计。实践课程设计依托电子商务仿真软件、校内实践基地等进行课程设计,包括岗位认知课程设计、网页设计课程设计、网络营销课程设计等。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尤其是大三、大四学年适当增加实践课时所占比重,并根据行业发展及前沿技术的进步不断调整开设的课程,使学生毕业后即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3)项目实战。大三、大四学年设置企业项目实战课程,集中进行三到四周左右,具体操作上可采用两种形式:一是项目实战形式,通过合作企业引入淘宝宝贝详情页设计、新媒体短视频设计等真实项目,让学生在学校即可真正参与到企业实际工作中;二是横向课题项目形式,主要由企业与教师进行横向课题的联合申请,组建学生团队参与到课题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积累实战经验,同时还可以增强学校及企业的科研能力。(4)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校园内建立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电子商务创业实践条件和环境。可以建立众创空间、SOVO等,邀请校外电商创业团队进校或企业的创业项目入校,为学生提供在团队中工作的机会,也可以通过校内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挑选可行的电商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对优秀学生项目进行指导。3.2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在产教融合培养电商人才的过程中,课程是基本保证,很多高校针对电商行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全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课程体系设计,尤其在与企业的深入合作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首先,采用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电商企业与高校进行深入合作。由于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发展一般,电商企业的规模及数量都有限,因此,电商企业参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这个过程中,更应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以课程为载体,与企业共同推进产教融合,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电商人才。其次,提升校企合作中电商企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作用。高校与电商企业共同制定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电商企业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及前沿技术发展需要,提出课程建设方案,与高校教师共同编写适合企业需求的教材,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企业行业领域的新标准、新技能。电商企业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可全程参与课程建设过程,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和调整、课程大纲编制、教材编写、实习实践指导等所有课程建设工作。3.3校企共建产教融合长效合作机制。学校和企业通过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健全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即可以在企业内为学生预留实习轮岗的岗位,学校将教学执行计划与企业充分沟通,保证企业用人时能够确保人员充足,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也可以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将实训基地建立在学校,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投入相应设备耗材,企业投入部分运营资金,并提供相应的管理制度。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为目标,建立学校、企业共同发展的长效运作机制,基地的所有实验实训项目由学校教师或企业讲师共同承担。3.4校企共育师资,搭建产教研一体化平台。通过深入的产教融合,学校和企业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提升教师的电商运营实践能力,以及教学和科研水平,从而间接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首先,学校可以定期从合作企业中聘任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电商运营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实践类课程的授课任务,并通过短期的教育教学培训,使企业专家同时具备教学能力,实现实操与教学的有效融合。其次,学校可以根据教师承担的不同专业方向或课程教学计划,安排青年教师到电商企业承担电商运营实际工作,或聘请电商企业的专家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具体工作岗位指导青年教师,强化训练教师的电商运营实践操作能力。最后,共建校企科研机构,同享学校和企业的共有资源。通过构建校企合作科研机构,可使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充分合作,将企业须解决的科研难题或应用型项目“移植”到学校中,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也可以通过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将学校与企业共同研发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投入到企业的实际运营中,为电商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3.5建立产教课程评价与监督制度。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校企双方可共同建立较为完善的产教课程评价与监督制度。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第一,在课程评价方面,高校与企业可以共同作为学生实践工作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过程评价,同时,采用学校理论等级评分标准与企业员工考核标准相结合,给予学生最终成绩。第二在监督指导方面,可以成立校企合作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学生实践环节进行全面指导监督,及时指正问题并提出合理指导意见,以促进产教课程顺利进行。

4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行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对电商人才的需求巨大,同时对人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科同时具有复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体系具有复杂性,需要社会、高校、企业和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努力,要想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方案设计,做好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提升实践教学的标准,积极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构建符合应用型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付敏.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初探——以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为例[J].商业经济,2020(10):195-196.

[2]吴清燕.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商场现代化,2018(18):1-3.

[3]黄玲玲.民办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信息化的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07):71-73.

[4]刘盈丰,金明.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智库时代,2017(11):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