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培训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9-03 15:05:40

财务培训教育

财务培训教育范文篇1

一、增强对人才工作的指导

依照市的要求,认真学习和深入体会市人才工作大会精神,贯实党政一把手抓人才工作和第终身产力目的责任制,结实坚持人才资源的第一资源的理念和科学技能是第终身产力的思想,切实增强对人才工作的指导,财务局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杨大银为组长,党构成员、总管帐师潘新洲副组长,人教股、秘书股、预算股、监察室、乡村财务治理局等首要负责人成员的人才工作指导专班。首要指导亲身抓,分担指导直接抓,其他指导共同抓,秘书股、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妇委会协同负责组织,详细抓好落实,构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式。精心制订和严厉落实培训方案。依据财务工作实践和培训教育工作的需求,依照省厅《-2013年财务干军队伍建立规划》,制订了《市财务局-2013年干军队伍建立施行方法》,对教育培训的内容、责任人及施行时间做出明确规则,坚持健全了学习内容、考勤、教育、学习笔记等日常治理准则,学习培训统一安排,严厉依照方案内容施行培训教育,使人才教育培训工作落到了实处。一把手总负责,亲身抓,将人才工作归入年度工作目的,与财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审核、同奖惩。

二、努力为人才生长供应舞台

依照组织部分关于人才和科技工作的相关政策,针对乡(镇)财经所人才情况,实时向组织部、人事局申报人员调整方案,组织专班进行干部调查,整活财务人才资源,调整财务人员79人,其中所长调整16人,副所长18人,交流普通人员4人,明确级别19人等等。重用了一批工作才能强、营业本质高、群众公认的人才,选拔到指导岗位,构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极大地激起了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学习、不断更新常识构造的积极性,激起了全局干部职工的责任感,提高了工作效率。

积极引进人才。年我局从乡镇引进一名公事员,从昔时大学生中引进了一名公事员。年又引进了一名大学生核算机收集专业的专业人才。当前曾经经过了书面考试、正在预备面试工作。对引进的人才我们都跟踪培育,放在重点岗位,让他们担重担,保证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三、增强对人才的教育培训

依照年度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方案,我们一是注重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不按期地组织学习、专题指导、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教育和喜欢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职业品德教育,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本质。

二是增强党员廉政教育。每年春节集训都要由纪检组长传递有关违纪违规典型案例进行规律教育。由局监察室组织观看典型案例、违纪违法指导干部反悔录等教育专题片,进行党纪党规教育和反腐败警示教育活动。

三是围绕建立“为民理财、依法行政、清廉高效”的财务干军队伍,增强财务干军队伍在朝才能建立,把科学发展观、准确政绩观、科学人才观和准确群众观的教育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增强财务法制建立,提高依法理财程度,具体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财务干部在朝才能,依据总预算管帐、单位管帐的营业范围,对管帐人员开展预算编制、营业实务操作、核算机软件和财务律例常识等方面的培训,具体提高财务人才的治理程度和营业本质,努力建立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领、作风上过得硬,能顺应发展改革的高本质财务班干军队伍人才,本年组织76名干部进行了营业和律例常识培训,年5月,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全系统40岁以下的干部职工进行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政管治论和财务营业常识闭卷测验及40岁以上干部职工的开卷测验,对前50名的人员还进行了电脑技艺测验。

四是把增强管帐队伍建立、提高财会人员本质作为支持全市人才战略施行的主要工作来抓。管帐局狠抓全市的管帐从业资历培训和管帐职称测验工作,选好用好任教教师,为参训学员营建优越的学习情况,圆满完成换证工作和每年二批的取证工作;协助市人事局搞好财会人员的初、中级技能职称测验报名,增强和规范专业技能资历测验治理。认真做好管帐人员持续教育培训,保证培训结果。年,全市共举行初级管帐电算化培训班2期,培训312人;举行管帐持续教育培训班11期,培训1100人,管帐从业资历证考前指导班1期,培训65人。

四、落实人才财务投入政策

本年我局安排人才工作预算965.29万元,其中向省争夺乡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津贴专项资金25万元。年预算安排拔尖人才开发资金50万元,科技推行费720万元,农业科技实验示范资金30万元,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费48万元,乡村长途教育43万元,党员干部培训费10万元,村干部培训费20万元,大学生村官津贴费19.29万元。并将事业单位新应考录用的人员经费全额归入财务供应,支持单位选用优异人才。积极支持乡村党员干军队伍、卫生人才队伍、科技人才队伍、文明人才队伍、政法人才队伍建立和少量民族地域人才队伍建立工程,以及乡村基本教育、人才智力援助、适用人才开发、劳动力培训工程的施行。这些经费的落实,有力保证了全市人才战略的顺利施行。依照市委市县政府的要求,我局将实时按项目划拨人才专项资金,保证全市人才培育、科学技能研讨、引进、鼓励人才的资金需求,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为推进我市施行人才兴市战略,加速人才资源向人才成本转化供应财力保证。

财务培训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方法

但在近期的社会发展影响下,高校中对于学校发展建设的费用也愈加高昂,有限的财务经费无法完全支撑学校的发展,为应对这一情况的出现,相关教育部门也同样采用了一系列的管理政策方案,不断加强对高校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改革,以求在保障高校经费的有效使用中提高对于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工作能力,确保高效的稳健发展。

(一)确立财务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正确地位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而对于高校内部的管理是涵盖多方面的系统管理,不仅涉及到对于学生的教学管理,对于教师的工作管理以及后勤方面的发展管理。而财务管理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必不可少的。一所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与高校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下,高校的经济发展已经被社会化,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为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高校需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强化校内硬件的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这一切准备工作的展开前提,是充足的教育经费支撑。因此,在相互作用下,高校发展与财务管理一荣俱荣,落后的管理水平会严重阻碍学校的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故而高校在财务管理中,需要不断深刻认识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加强财务管理,有效促进教育发展。

(二)对于高校相关财务管理工作这的素质培训

为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变化,高校应注重加强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相关素质方面的要求,不断强化对于技能的培训。1.加强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对于培训内容需要实用且具体,相关培训人员需要准时到场、对于培训时间的制定需要严格执行,力求通过有效的培养训练,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2.培训内容应具备广泛性。在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时,需要对培训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计划,不仅需要涵盖必备的财务管理知识,在此以外的有关知识也应尽量掌握,使得被培训人员成为“多技能型复合”人才。3.对培养计划更为具体。高校在培训时,需要与被培训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订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帮助培训员工有可上升空间。易“走出去、请进来”为基本培训原则,不仅要为培训员工提供参加培训班的机会,更要邀请专业人员深入高效岗位进行专职培训与指导,促进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力水平的有效提高。4.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与评价考核制度。从现阶段发展来看,在大多数高校的实行绩效制度中,并没有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考核机制实行有效的可量化绩效考核指标。通过对绩效考核中关于考核指标进行量化,能够确保考核的有效性及准确度,能够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激发以及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制度,预算制度严格实施执行

对于部门预算改革是我国关于预算管理制度所提出的的一项根本改革制度,它要求高校从开始运营之后,需要对预算进行编制,并严格根据部门预算的相关规定对基本的财务数据进行收集,之后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学校的实际发展规模以及工作人员与学生的相关规定对部门预算进行准确的编制,依据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所批准的部门预算进行严格的方案执行以及对实际使用中的有效控制,根据规范程序的推动进行预算的不断调整。高校的相应财务制度也同样需要根据部门预算的管理要求对高校的预算进行编制、执行、调整、以及最终的收支核算管理工作与相关的财务报表编订等不断进行规范,力求在高校发展中贯彻实施部门预算的改革制度,避免在高校中出现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两张皮”情况的发生。

(四)加强财务成本的效益观念

在高校财务制度改革中需要学校必须加强对于成本费用的河段,编制以及报送的成本报表,有利于为学校制定更为详细的发展计划、以及为学校的财务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资料。为促进学校成本核算制度的不断完善,需要对高校会计核算进行根本性质的改革,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工作基础,对高校多种活动成本进行多方面的合理规定,以便于更为准确且精确的对高校活动耗费资源情况进行掌握。对于高校开展成本核算制度不仅仅是对高校会计核算进行完善的客观需要,更是促进高校在绩效考核、考核管理以及高校的财务实际运行绩效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于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有良好的运行环境的支持,通过运行环境的影响,能够将高校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更为具体化,能够对财务工作按照内容与性质通过采用分级的手段进行处理,能够将管理工作分门别类地进行有效规划,使得管理水平随之提升,形成更为详细且真实的财务状态,使得管理工作的能力在如此简便的操作模式中更为高效,不断促进对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高校经营运行中,缺乏资金的支撑依旧是主要原因,在高校财务工作中,对于支出经费与所需经费成反比关系,且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解决这般情况,或许会长时间存在与高校发展中。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于相关工作水平能力的提高,有效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降低高校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确保在有限的经费支持中促进高校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锋.新形势下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若干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5(06):66.

[2]杨湖.新形势下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09):26-27.

[3]刘诚.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8,26(S1):97-99.

财务培训教育范文篇3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确保市县全覆盖、各地做到普及

加强教育内审工作,达到教育内审工作的目的,首先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一是组织机构要全面。每个市县必须建立教育内审组织机构,做到市县级全覆盖,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教育内审组织机构,做到普及。二是教育内审组织机构具有独立性。市县级教育内审组织机构在本级教育行政部门与上级教育内审组织机构的领导和指导下独立开展教育内审工作,不受其他部门与学校的干涉与影响;教育内审组织机构具有独立性,做到机构独立、经济独立、工作独立和人员独立,其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结果和审计报告,均由教育内审组织机构自行确定和实施。三是增加教育内审组织机构的权威。教育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级别要高于一般同级职能部门,教育内审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党组或局长直接领导,不归入财务部门领导,从组织机构设置上增强教育内审组织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保障审计责任的履行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内审制度建设,做到内审业务全覆盖

(一)加强内审制度建设,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要加强内审制度建设,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提出不同的审计要求,确保以制度管人、管事,提高内审工作质量。这里面要着重抓好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项目审计等内审制度建设。一是制定财务收支审计制度。按制度全面开展财务收支审计,针对存在的不足问题和弊端,提出整改意见,确保落实,促进财务收支工作规范化。二是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其经济责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障学校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为学校提出建议和措施,促进学校经营管理,为校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制定基建审计制度。要紧抓工程项目审计,从工程的招标、施工到竣工验收结算的每个环节,实行全面审计,严查虚列工程项目,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和多结算工程款等问题,对查出的问题进行纠正、整改,挽回经济损失,维护学校合法权益,有效规范工程项目的管理。

(二)加强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审计规范工作

在教育内审工作上,教育内审组织机构要加强规范化建设,凡是任何行政事业审计工作都要严格按照审计规范开展工作,组织和完成的审计项目,要按审计规范要求,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按规定送达审计通知书,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取证记录符合法定形式和准则要求,审计报告事实清楚,要件齐全,适用法规正确,审计结论性文书符合规范,切实提高教育内审工作的质量。

(三)扩大内审工作范围,做到内审业务全覆盖

教育内审组织机构要扩大内审工作范围,不仅要进行财务审计,更要进行经营管理、经济责任、固定资产以及内部控制等多方面的审计,做到内审业务全覆盖,使内审工作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全过程,为学校领导提供各方面的有用信息,为提高学校经济效益服务。通过内审业务全覆盖,加强学校财务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杜绝各种损失浪费现象;明确和监督学校各部门领导人的职、责、权、利,更好地防止贪污舞弊行为的发生,促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落实内审工作措施,实现审计价值最大化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调审计价值

教育内审组织机构要抛弃传统的以查处问题为宗旨的审计理念和居高临下的审计方式,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努力与被审人员维持良好的沟通,强调审计价值。要改革传统的审计模式,发展新的审计理论,以更好的审计模式服务于学校的目标,要依赖自身对学校管理深入了解的优势,从传统的监督检查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内审工作重点也将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为学校增加价值。事实上,随着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外部制约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账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这就要求教育内审组织机构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将内审工作重点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切实增强审计价值。

(二)创新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益

教育内审组织机构要创新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将手工查账的传统方法与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先进方法结合起来,对于存储在磁介质上的程序、文件、数据,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建立审计数据库。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完成审阅、核对、分析、比较等各项审查内容,及时提供审计结果,提高审计效率。要利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将传统的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结合起来,扩大审计范围,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风险的预测、评估和分析等工作,以保证内审工作职能的充分发挥,提高审计效益。

(三)拓展审计新领域,实现审计价值最大化

教育内审组织机构要想办法、动脑筋,不能局限于单项的工作内容和单调的工作方法,要全方位的思考问题,主动拓展审计领域,创新审计方法。大力开展事前、事中审计,积极探索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的审计模式,实现内部审计价值最大化,其价值大于用人成本。如果教育内审组织机构辛辛苦苦地做了一个项目,审计得不深不透,检查得不痛不痒,问题不明不白,原因不清不楚,建议可有可无,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没有效果,这样的审计项目没有价值,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损害了内审组织机构的威望与公信力。

四、制定计划措施,扎实推进教育内审全覆盖及价值最大化

(一)加强学习,提高对推进教育内审全覆盖及价值最大化的认识

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推进教育内审全覆盖及价值最大化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推进该项工作发展,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廉政建设,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是通过教育内审工作查出违纪违规与管理混乱、损失浪费情况,判断领导干部是否科学决策、管理是否有效益,揭示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和管理中的漏洞,促进学校部门建章立制,规范财务管理,实现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明确要求,推动教育内审全覆盖及价值最大化

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教育内审全覆盖及价值最大化的必要性。教育内审全覆盖及价值最大化,是深化教育改革,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倡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需要;是规范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需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教育内审工作机构,制定教育内审工作制度,充实和加强教育内审工作队伍,推动教育内审全覆盖及价值最大化工作深入发展,力争取得实际成效。

(三)制定目标,提升教育内审全覆盖及价值最大化

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制定工作目标,提升教育内审全覆盖及价值最大化。一是建立教育内审组织机构,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办公场地,有内审工作人员,有经费保障;教育内审组织机构做到机构独立、经济独立、工作独立和人员独立,自行确定和实施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结果和审计报告。二是建立完善教育内审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必须包括《教育内审工作制度》、《教育内审管理制度》、《教育内审立项制度》、《财务收支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基建项目审计制度》等主要制度,切实做到内审业务全覆盖,确保各项内审业务顺利开展,实现审计价值最大化。三是加强内审队伍建设,组织内审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和后续教育,掌握新的财会、经济、法规、审计知识,掌握新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审计质量。四是通过教育内审全覆盖及价值最大化,使学校财务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不存在违纪违规、管理混乱、损失浪费情况,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打造学校领导干部清廉人生。

五、存在的不足问题

在推进教育内审全覆盖及价值最大化工作中,虽然存在较多问题和一定的困难,我们经过调研,发现最主要的问题是二个。一是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推进教育内审全覆盖及价值最大化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责任心与紧迫感,工作决心和力度不够大,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该项工作的推进。二是内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缺乏坚定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扎实的业务工作技能,还不能完全适应推进教育内审全覆盖及价值最大化工作的需要。

六、解决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习,提高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认识

要组织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认真学习《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认识推进教育内审全覆盖及价值最大化工作发展,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廉政建设,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是改变学校目前财务管理存在违纪违规、管理混乱、损失浪费情况的重要举措,是完善制度缺陷、堵塞管理漏洞的必要选择。通过加强学习,提高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心,采取有效工作措施,扎实推进教育内审全覆盖及价值最大化工作深入发展。

(二)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内审工作人员素质

财务培训教育范文篇4

摘要:文章指出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采取的对策,对指导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人员素质制约了转播台财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培训是对在职员工进行知识更新、补充和提高的一种教育制度,是转播台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核心。

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是转播台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核心,对推进转播台财务向纵深发展,以及转播台财务人力资本的增加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财经法规制度不断更新、完善,对转播台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转播台财务人员具备更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因此,应该持续深化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制度改革,建立真正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优化财务队伍的结构,提高转播台财务整体人员的素质。

一、转播台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转播台财务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普遍存在着学历结构不合理、观念不适应、业务知识老化等突出问题。加之员工的培训又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很多现代化的手段未能在转播台实际运行中发挥作用,在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方面还存着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对培训的认识不足

转播台财务人员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懂经济、善管理、熟悉计算机、法律知识的财务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有的财务人员甚至是无证上岗,临时人员充当重要岗位。缺乏上进心,知识结构比较陈旧,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层次人才,缺乏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岗位培训意识,满足于报账、算账、记账等基础工作,不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很难在财务领域有所作为。存在不愿意参加培训、不能参加培训和不会培训的问题。认为没必要参加培训,不能学到什么东西;认为转播台财务就处理些琐碎业务,技术含量低,也不用学什么;认为部分培训师授课没有新鲜感,没新的资料加进去就不想接受培训;或由于转播台工作太忙脱不开身不去参加培训,也有的认为培训是在耽误时间,还不如自己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因此,造成转播台财务所急需的经营管理型复合人才严重缺乏,可备用的人才库资源枯竭,总量构成上还处于低效率配置状态,存在着人力资源的相对过剩和绝对匮乏的矛盾。

(二)培训的观念、方法相对滞后

观念陈旧,养尊处优,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长期以来,在转播台财务工作中,只用人而不育人,不愿在人员培训上下功夫。谈不上把转播台财务人员的培训与转播台的整体战略结合起来;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处长的事,只要不出问题,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也谈不上对培训的设计和规划。此外,许多转播台还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仅由办公室的同志兼管,管理手段上简单、陈旧,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其管理仍然停留在经验管理、人情管理上。平时工作注重在员工日常考勤等事务性操作层面,在培训、绩效考核、薪酬设计、生涯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还相当落后,管理更多靠人际关系而不是靠制度来维持,只是被动的适应领导的意志需要,听命行事。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还相当落后,培训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有少数的转播台财务开展了远程培训,绝大部分单位没有开展,或者是没有能力开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转播台财务培训中使用的不多。

(三)培训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很多转播台领导认为财务人员培训可有可无,是一项昂贵且得不偿失的活动,认为转播台财务人员只要能办理基本业务,可以通过老同志的“传、帮、带”来熟悉业务流程就行,对财务人员培训的经费能省则省。同时,员工的培训必然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对于那些遭遇资金“瓶颈”的转播台财务,尽管对员工素质的重要性有高度的认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投入经费较少,没有为财务人员培训提供必要的条件,没有标准的人员培训场所,无法实现规模,也无法形成良好的机制,不能完成设想的培训内容,狭窄范围内的运作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导致转播台财务人员队伍知识更新速度过慢,知识老化现象较为严重,制约了人才的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缺乏系统的评价手段与激励机制

部分转播台财务部门鼓励员工提升学历层次,参与培训,但对经过培训、学成后的员工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员工培训前和培训后在待遇、福利、晋级、岗位的调换和选择方面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员工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估,对培训评估缺少必要的手段和方法,无法明确辨析培训的真正效果。同时,目前转播台财务的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和组织程序缺乏有效的长期规划,在培训、分配等方面主要还是采取行政指令性管理,使评价工作流于形式,与实际情况需要脱节,随意性大,优秀指标按比例分配,轮流做桩评优秀,在很大程度上评价结果是领导说了算,不能达到真正的考评目的。

二、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应采取的对策

财务培训有塑造心理导向,实现知识技能建设的作用。转播台财务人员在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束缚了转播台财务员工素质的提高,制约着转播台财务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无法实现员工培训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转播台财务应对上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加强培训制度建设,规范财务人员管理体系

没有规范的制度就没有规范的培训。制定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制定符合转播台财务人员特点的培训模式,健全培训制度,是规范转播台财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要真正建立起面向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模式的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流程规范,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把员工培训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制度化,从现有工作实际及岗位的需求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选择教育培训方式。努力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需要,认真做好市场调查与员工素质现状分析,找出差距,加强引导,为每个转播台财务人员提供重新认识与调整自己,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

(二)创新观念,改进培训方法

强调“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以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把人看作是转播台最具活力、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生物性资源。努力用创新思维审视员工培训,转变观念,认识培训的真正价值,与时俱进,改变过去用人重使用、轻培训,一岗定终生的观念,使管理水平与效益跟上时代的步伐。各级领导及转播台财务人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现在的转播台财务工作必须既重视技术、管理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员工对转播台的忠诚度、转播台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健康的培育,把加强培训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并坚持不懈抓下去。

转播台财务人员在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做好记账、算账、报账等基本工作的同时,还要认真学习财会法规,熟悉财政信贷、税收等制度。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工具无疑是计算机,如果说在过去财务人员不会打算盘就算不合格的财务人员的话,那么在网络信息时代不懂计算机知识的财务人员无疑也很难算合格的财务人员。网络时代的财会人员除了必须懂得一些常规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如录入、打印、查询之外,还应结合财会岗位的工作特点,学习经济学、市场信息学、财务管理学以及相关的电脑程序,进行有关财务软件的简单维护。

(三)领导重视,加大对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

高层决策者应重视并负责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实行超前培训,着眼满足财务人员未来的需求,制订系统性、实用性、可行性和成长性的培训计划。培训同其他教育一样,需要有一定的投人,培训的人、财、物的投人,是培训质量的“硬件”保障,树立培训是投资的观念,主动投入才能获取效益,它与产出成正相关。因此,要加大对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转播台的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在转播台财务人力资源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作为工作一项长期的、重大的工程来看,每年有计划地投入一部分的资金,扩大培训经费列支渠道。如转播台每年按工资总额百分比提取教育经费,使教育培训工作有了充足的资金保证。也可以通过建立转播台台长奖励基金,奖励受教育培训的优秀员工,激发员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出员工的内在活力,提高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转播台核心竞争力。

财务培训教育范文篇5

农村中小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绝大多数地处穷乡僻壤,布点分散,学校规模小,办学成本高,办学水平低,经费投入不足是长期制约农村中小学发展的瓶颈。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把农村中小学校所需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从源头上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对于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农村中小学校加强财务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从根本上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但由于农村中小学点多面广,规模庞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普遍滞后,县、乡政府财力十分有限,对农村中小学校投入明显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小学校的发展。建立农村义务学校预算管理制度,将县域内中小学校所需经费全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就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尤其是明确了各级政府所应承担的义务教育经费数额,这就从根本上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来源。

(二)有助于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规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行“中央地方共担、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这也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关于“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的体制”规定的具体举措。县级政府作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除了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规定的比例承担少量经费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在本级预算中单独列示,通过细化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职责,确保预算批复的教育经费按时足额落实到位;加强监督检查,把广大农村孩子的“读书钱”管理好、使用好,促使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有助于推进学校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和规范理财

农村中小学校既是预算编制的基本单位,又是预算执行的基本单位。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低,学校财务管理相当混乱。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学校所需经费主要来源于公共财政预算拨款,财政资金的管理有严格、规范的程序;预算草案经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即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它以法定的形式规定了本年度学校可以收多少钱,可以用多少钱,以及这些钱该怎么花、在什么时间花都有明确规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预算公开的要求,学校实际发生的收支项目要及时公开,自觉接受监督,使得学校各项开支更加透明化,经费使用的法制性、民主性和规范性大大增强。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教育培训不到位,学校领导普遍缺乏预算管理意识,财会人员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事前审查不严,事中控制不力,事后审计监督也因多种因素影响效果不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管理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问题有如下几条。

(一)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及所属单位都应按照规定编制预算,但农村中小学编制预算还是件新鲜事。农村中小学地处偏僻,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低,学习培训机会少,预算编制起步晚,预算管理基础非常薄弱,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普遍不足,更谈不上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预算管理长期以来处于空白状态。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受客观条件制约,许多农村中小学不知道什么是预算,更不知道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总体要求和一般流程。以岳西县为例,我们是从2007年才开始试编农村中小学预算,在这之前,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农村中小学主要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学校自身不编制预算,完全依托乡镇财政所代为编制,加上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不可能真正反映学校经费需求状况,造成年度预算和实际支出相脱离,严重损害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

近年来,按照建立公共财政预算体系的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逐步实现了政府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农村中小学预算管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预算执行管理机制也进一步得以完善和加强。但由于多种原因,农村中小学预算还较多停留在包干使用的层面上,特别是在经费使用上,随意扩大支出范围、提高支出标准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经费支出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形成“预算、执行两张皮”现象,预算的刚性约束没有真正到位。

三、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管理的建议

农村中小学预算是学校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法定依据,是学校优化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关系广大农村孩子的前途、命运。农村中小学校要切实提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科学编制预算,严格预算执行,自觉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法制性和权威性。

(一)切实提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正确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农村中小学应加强对《预算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县级财政、教育部门要按照“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切实做好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工作的培训、指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预算不仅是国家进行义务教育经费收支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学校规范财务管理的法定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了预算的重要性,才可能编制出高质量的预算,才能真正做到以预算管理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壮大。

(二)科学合理编制中小学预算

农村中小学预算体现了年度内学校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政策性强,综合程度高。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要按照“一所学校一本预算”的要求,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教务、总务、财务和教师代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集中大家的智慧,充分发扬民主,共同把预算工作做好。编制预算前要认真研读有关文件,准确把握政策依据;在预算编制时,要全面考虑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与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对学校现有的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进行通盘考虑,统筹安排,确保编制出来的预算草案既能体现国家政策要求,又符合学校发展需要,各项收支数据真实准确,科学合理。

(三)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提高预算刚性约束力

农村中小学预算收支是否执行到位,预算经费有无被截留、挤占、挪用,对学校年度工作目标的完成和长远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重点加强对农村中小学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预算目标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应建立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预算管理监督体制。内部监督是指农村中小学全体师生共同监督学校的预算管理活动。根据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要求,各校都要成立由教代会、工会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学校所有收支都要按程序经理财小组审核,定期公布审核结果。学校要在醒目位置设立公开专栏,将学校的年度预算、决算情况按规定公示公开,自觉接受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的监督。外部监督是指来自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计、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等外部力量的监督。中小学财务活动都要自觉接受权力机关和财政、审计等专门机关的询问和监督检查,按时报送财务报表,如实提供会计凭证和有关财务信息资料,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坚决整改。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不断总结预算管理各方面经验教训,确保学校各项收支按照批准的预算项目执行到位。

(四)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培训教育范文篇6

一、教师继续教育采用的模式

当前,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但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较大的影响,网络教育成为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新型教育模式。教师通过网络或者是广播、电视、网络课堂等进行教育技能、教育理论的学习,获取新的教学技能和理论。网络教育模式具有低成本的特点,还具有选择面广、培训方式内容自成体系等特点。

二、当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继续教育理论问题

教师是教授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行业,在院校教育教学中,教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支持资源,作为人才培养的导师,教师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理论知识等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在高校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中,继续教育理论存在的问题影响着继续教育模式的有效进行。从继续教育理论上对其影响教师教育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教育者、受教育者等与教育相关的人;二是教育内容、未来职业等与教育相关的事情;三是教育手段。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包含很多的内容,有很多的组成部分,如教育内容、方法、方式、途径等,都影响着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而作为教师,其继续教育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且需要通过教育手段传播到受教育者那里。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要强化教师的专业理论,只有强化教师继续教育理论,才可以使得教师职业更加专业化。

(二)模式问题

针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而言,其就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对教育中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帮助认清教育的基本特征,并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继续教育理论作为模式的基础和条件,对继续教育中的教育内容等进行概括,并为教育实践提供选择依据。还有就是对教育实践的经验进行概括,得出个别教育模式,进而将教育理论丰富。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问题中,也包含理论指导的一些问题,主观上针对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有专家本位、话语霸权、后评价指导、经费不足、师资缺乏、与职前教育分离等。无视自己身处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是专家本位下的结果,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人们会因为条件、环境的限制和要求,而决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所以影响着教师的继续教育。在继续教育中,话语霸权会造成教师继续教育与实际脱离,且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人可以掌握其真理,所以空讲大道理,会造成继续教育脱离教学的具体意境。当前的各大高校教育中设置的课程,大多都重视理论而轻视实际、实践,采用后评价指导,进而无法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在高校的继续教育中,经费不足、师资匮乏等也是较为显著的一个问题,没有雄厚的资金和师资,是教师继续教育发展中的一大障碍。

三、学区视域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

当前,教师的继续教育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以及学生、学校的发展均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在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中,基于学区视域的角度,进行创新,改进继续教育模式,可以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区域为中心,将教师继续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教师的身上,并通过学区化的管理,促进教师的教育专业发展,并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建立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学区视域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以资源的共享、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多元互动等为核心理念,采用文化融合、专家介入、评估跟进等,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育技能和教学质量。在学区视域下,进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可以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例如,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创新、行动策略创新、资源支持、组织载体等。

(一)教师继续教育核心理念的创新

在学区视域下,进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对教师、教育工作等均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需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在学区视域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将其重点转移到教师的身上,并将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理念确定。教师的继续教育核心理念主要有资源共享、多元互动、提高质量。

1.资源共享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且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对教育资源也有了不同的需求,尤其是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中,过度地投入资源,会产生一些硬性约束,所以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实施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教师提供更多继续学习的机会。建立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可以推动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良性使用、流动,资源的共享包含课程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通过资源的共享,要及时、充分地满足教师、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需求,促进学区视域继续教育的发展。

2.多元互动

在教师的继续教育发展中,多元互动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关键,且继续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国教育教学制度从封闭到开放、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促进多元化、开发性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形成,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在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创新中,需要充分地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充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形成多元互动、城乡结合等,推动教师继续专业学习。在学校的发展中,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经验,且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教师的继续学习要求不同,进行多元互动,可以按照不同的继续学习要求,让教师在继续教育中,获取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提高质量

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进而将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而高教学质量、效能也是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所以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创新,最终是为了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学校的发展。提高高校的师资力量,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实现,并通过良好的教书育人行动体现出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学生的自由发展,并推动高校的发展。

(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载体的创新

从学区视域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继续教育模式的组织载体也需要进行创新。可以构建学区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充分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加强学区学校之间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学区视域下教师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促进教师自身和学区学校的发展。在教师学区视域专业学习社群的建立中,可以采用中小学为单位的校本研修,以学区为基础,进行问题式学习联动,以创新实验、实习为基础,实施发展式合作模式,以智慧为指导,实施教师的自主学习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实施广域教师专业发展社群的建立。在广域教师专业发展社群的建立中,可以采用的模式为教师联合联盟、学区互动联盟、名校城乡联盟、城乡高校联合、教育区域联盟等。通过对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组织载体进行创新,将区域限制性打破,充分有效地利用学区地域优势,以及教育资源,引导学区教师组织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分析、解决等,实现教师的继续教育,以及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行动策略的创新

在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中,学区内不同的教师成员,对继续教育教学行动的创新、设计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创新中,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行动效应,实施文化融合、教研联合等。

1.文化融合

在学区地域中,不同学校的教师,有自己所属的学校,且学校进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学校也存在差异性,想要在学区视域下进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实现文化融合,在学区中,让各校的教师变成学区视域下教师继续教育群体中的成员,实现文化的融入,进而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如下:第一,文化融合议程设置。以学区会议为基础,由学区内的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参加,针对学区学校专业发展、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进行研究、讨论。第二,建立学区论坛。在学区内的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参与专业学区论坛的建设,提出对学区教育教学的认识、发展建议,最后得出观点丰富、专业,具有学区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论坛话语。第三,建立学区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各种社交平台,建立一个社区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随时随地地让教师分享自己的思考,进行教学方面的讨论和交流,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2.教研联合

从高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大多数学校呈现纵向发展的组织结构,产生很多的单人单岗位的教学研究,这种模式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需要进行创新。教研活动的创新,可以从集体备课、课例研究、学生作业分析、同伴观察、问题研究等方面入手。加强学区教师教研活动的联合,可以实现教研成果的共享,同时共同分享教研信息等,在集体备课的联合上,备课的时间、地点、形式等,由学区各个学校进行商议后确定,其次是课例研究,在课例研究中,分为课例的研讨、沟通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教学课例研究的成果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而其他的学生作业分析、问题探究等,也需要在学区视域下,由各校的教师共同完成。

四、小结

在学区视域下,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得到学区各校的支持,并使得学区各校教师参与其中,进行继续教育并进行教育的创新。除了以上内容,在学区视域下,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创新,还要有资源的支持,所以学区各校需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投入,将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设备、系统、体系等完善,在此基础上,为学区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制定一些保障措施,促进其有效地实施,推动高校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更好地为学生、学校的发展服务。

作者:郝玉荣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第二篇: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美术教育资源较为紧缺

喀什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美术教学场所、器材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特别是农村学校美术器材配备率更低。一方面,喀什地区普通中学的办学条件,比如普通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教师办公室等与乌鲁木齐地区相比都有差距(根据2014年教育厅资料显示,喀什地区多媒体教室座位数为20710个,人均座位数7.7%;乌鲁木齐市多媒体教室座位数为25283个,人均座位数17.3%)。美术教师教学的参考资料非常缺乏,美术教师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少,知识面也会变窄,很难掌握最新的美术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因此很难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另一方面,从高校分布来看,自治区31所高校有20所在乌鲁木齐市,北疆地区5所,南疆地区6所,东疆地区没有高校。其中开设美术专业的院校有14所,乌鲁木齐市7所,北疆地区3所,南疆地区4所。南疆地区高校数量偏少,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提高,不利于民族较集中地区本地人才的培养。可以说,喀什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教学条件和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美术教师的需求,是影响中小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客观因素,应该引起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要持续加大建设投入力度。

二、美术教师配置数量严重不足

《新疆自治区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重点》文件中指出,当前自治区美术教师数量缺口较大,据统计全区中小学缺美术教师2127人。同时,调研发现,喀什地区现有初中学校179所,初中有5170个班,初中在校生为223366人,美术教师数为333人,平均每个学校1.86个美术教师,初中的师生比为1:670;喀什地区高中学校43所,高中有970个教学班,在校生为46709人,美术教师27人,平均每个学校0.62个美术教师,高中的师生比为1:1730。可以看出,师生比较低,也反映出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缺岗情况比较严重。师资配备相对较少,既会影响美术课程的开课率,也会影响美术教师的职后培训率。笔者采访到一位在喀什市麦盖提县某乡村工作近19年的维吾尔族美术教师,他在学校既要担负美术课、音乐课、双语课,同时还是学校的锅炉工,经常从早忙到晚,假期还要参加维稳执勤,用于自己学习和创作的时间十分少。由此可见,由于教师数量少,美术教师工作量就变大了,教学研究的时间也就少了,必然会影响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也会影响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因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加大对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配置数量。

三、美术教师参加职后培训机会相对少

调研发现,近5年来,喀什地区76%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参加过地市级培训,14%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仅有10%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参加过“国培计划”。这说明“国培计划”在新疆喀什地区覆盖率还比较低,中小学美术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机会不多,不利于提高喀什地区中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同时,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职后培训与乌鲁木齐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从培训方法上看,乌鲁木齐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方式主要有“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在新疆师范大学组织,每年暑假组织1次,参加人数为120人)、继续教育培训(在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新疆教育学院等单位组织)、骨干教师培训(在自治区教育厅组织)、新课程改革培训(教研中心组织)、双语教师培训等形式,以及全市组织的教研活动(乌鲁木齐教研中心组织)。而喀什地区美术教师培训主要有地市级培训(在喀什市组织)和部级培训(新疆师范大学组织)。从组织培训的密度上看,乌鲁木齐地区美术教师每年组织短期培训5周,以及骨干教师培训每年2次,每次4周,每周40课时。从培训的内容上看,乌鲁木齐美术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的内容由理论和技能两部分组成,理论上主要有培训美术教师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内容,技能上主要有培训美术教师的剪纸、陶艺、素描、色彩等技法。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组织的美术教师教研活动每月组织1至2次,活动内容有听课、教学观摩、教学大赛、画展等。而喀什地区美术教师的培训只有技能培训,理论培训较少。为此,笔者建议喀什地区应加大送学培训、校本培训、国培等力度,让中小学美术教师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利于提高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四、对美术教师的考评机制有待完善

笔者调研发现,近50.9%的美术教师认为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对美术教师的考评不够重视。比如,美术教师考取职称的机会与“语、数、外”教师相比不太平等。原因在于,“语、数、外”教师担负着学校升学考试的重任,校方给“语、数、外”教师创造了更多评审职称的机会,导致美术教师评审职称机会相对较少。在参与考评方面,多由学校行政人员和考评小组组织,没有采取自我考评和社会评价的方式,缺乏多元主体参与美术教师的考评,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考评现象。比如,乌鲁木齐美术教师在骨干教师培训中进行的考评,既有理论考评又有技能考评,其中技能考评占80%,理论考评占20%,把美术教师的作业和出勤率也算进教师考评成绩中;而喀什地区美术教师的考评只是简单的理论考试。笔者认为,考评时应吸收同行专家和行政人员参加,必要时也要吸收学生参加,这样才能体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继续教育是我国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提高新疆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就应从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方面下功夫,不仅要创造更多的美术教师培训机会、还要确立合理考评标准等,从而激励美术教师通过自我加压、勤奋学习来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作者:王娜 单位: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分院

第三篇: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财务管理

一、现阶段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科学使用的需要

目前,为了保证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科学使用,相关高等师范院校需要不断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财务管理力度,从财务管理角度规范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使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应包括相关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资源中与项目相对应的费用开支,比如相关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与教室水电费用、教材费、教师继续教育使用的房屋费用以及教学设备仪器购置费和折旧费等。基于财务管理理念,充分考虑这些问题,最大限度避免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开支管理不到位现象。其次,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支出管控。比如,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中的接待费、考察费以及日用品费用,进行严格管控。针对当前的具体情况,做好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科学使用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加强专项经费财务管理,才能确保报销单据中的相关明细与实际情况相一致。比如,严格检查发票开具时间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活动时间是否一致,并且规范票据的应用,严格按照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财务管理中的相关规定执行,以此来确保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合理应用。

(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支出全过程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经费支出全过程之中,通过不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财务管理,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支出的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支出全过程监管过程中,可以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相关高等师范院校的管理层,应当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监督与管理,深刻认知经费支出全过程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对于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而言,相关高等师范院校财务管理部门应当正确对待,对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经费支出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同时,还要对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使用中的前期支出、中期支出以及后期支出,进行全面的掌控,尽量避免相关高等师范院校财务部门、教师继续教育相关部门之间,出现认知偏差现象。此外,还要不断加强相关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中的结余经费监督管理,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严格按照财务管理规定,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禁止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的结余经费挪用为其他项目开支,确保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在报销时,应当加强财务管理,根据规范化报销程序执行,防止马拉松式的经费报销现象发生,从根本上确保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从财务管理视角出发,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进行全过程管理,以此来保证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意识

国家制定的财经法规是相关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政策,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增强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管理意识,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监督。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与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密切配合,大力宣传我国的会计法、专项经费管理方面的政策性法律法规和文件。同时,还要不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控制管理,有效提高相关经费的使用效益,从而增强其综合竞争力。相关高等师范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确保教师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以及专项项目的管理人员三者之间能够达成共识;与此同时,还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管理,实现相互制约,从根本上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在财务管理上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健全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积极探索科学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支出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控制。从教师继续教育专项活动开始到结束,实施全方位的管控,确保全程参与配合到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去。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针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在类型上的差异,采用健全的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同时,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实际使用原则、具体开支范围以及相关的审批手续等,对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的三公经费、考察费等进行严格规定,以确保其有法可依。

(三)规范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管理行为

在现阶段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行为,比如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中的资产购置问题、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流失问题以及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资源共享性问题等。在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中,领导、管理人员应当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到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将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经费用到关键点上,以此来避免教师继续教育预留购置资产严重不足等问题。此外,针对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经费流失问题,在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各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的购置和保管,应当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此过程中,如果出现人员调动,则需采用规范化的交接手续,防止物随人走的现象发生,从根本上有效解决相关高等师范院校公有资产的严重流失问题。同时,还要不断加大学校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管理力度,结合具体的管理措施,防止因管理意识缺乏而给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资源共享性问题而言,主要实行专项经费管控。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每一个继续教育课题都会存在差异,因此设备以及教材的购置也就存在着区别。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有一些课题非常相似,因此在资源购置过程中,应当不断提升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相关高等师范院校资源的有效共享率。

(四)创新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经费财务管理手段

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科学化,财务人员应当与学校的信息管理部门进行有效合作,针对教师继续教育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实际动态情况进行准确的统计、科学的分析以及有效的管理,从而使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经费管理,由原来的被动式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式管理模式。同时,还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结合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中财务管理的相关特点、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专项经费科学化管理工作。

作者:黄湛阳 单位:广东省湛江教育学院

第四篇:体育教师如何参与继续教育

一、学习国家现行教育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体育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在实施体育新课程的今天,广大体育教师应该学习国家规定的现行法规和政策,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国家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法律和文件。当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时,要拿出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应认真实施国家中小学体质健康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应按照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终,应根据三维目标,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水皮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然而,大部分体育教师只是学习体育专业技术和理论,对国家法律认识肤浅,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全国及教育系统普法规划要求,自觉提高法律意识,了解法律常识,掌握法律法规,依法教书育人。

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业务水平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情况下,体育教师不能固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开发体育资源的同时,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用多媒体进行写教案,说课,查阅资料等,从而提高了体育教师的工作效率。然而,现在农村中小学已经有了基本的信息化工具和一定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可是,有的教师习惯成自然,固守传统不当的教学方法,对信息化工具与优质资源不加利用,显然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而今天的继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体育教师依托于信息化工具,特别是一些体育专家及学者在体育领域界取得的成果,都依赖于信息化的传递,提高了自己的影响力。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于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或等是十分有益的。农村体育教师借助农远工程进行学习,让《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能力发展专业标准。

三、学习体育理论的专业技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大多数体育教师只是进行课堂教学,很少从事教学研究,有部分体育老师等到要晋升或评职称时,才,进行运动队训练,通过取得成绩来获取自己的利益。在农村中小学有些体育老师兼职第二职业,完全没有把教书育人放在重要位置,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妥的。一线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体育是一门学问,需要去钻研。面临体育新课程的改革,特别要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新,需要去学习体育基础学科,例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要打破“就体育论体育”传统体育学科学习桎梏;学习体育自然科学,例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等,通过学习了解人体运动器官结构与生理机能变化特点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增强身体健康;学习体育技术学科例如田径、体操、武术等主干课程,多参加教学实践,对裁判法,战略战术进行实战研究,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的必要环节。

四、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让改革的思想回归于课堂教学

体育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实数的方式,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目标,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观及体育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了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并吸取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新课改,体育教师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性质及目标,充分开发体育资源。转变教师的角色,从一个从事运动技术教练员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朋友;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从规定几个项目,转变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选择体育运动项目等。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吸取新的知识,吐故纳新。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已逐渐淡化,如果不进行新课改学习,体育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体育教师上优质课、写教案等会存在着一定困难,所以新课标是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的重点。

五、通过观摩课、校内校外培训及比赛,多途径学习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需要多花功夫,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如果只靠上课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这是远远不够的。平时多观摩同行上课,学习别人的教育教学思想,多开展教研活动,发现自己存在的缺点,从而弥补知识的欠缺;争取机会进行校内校外培训,接受新知识的洗礼,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自我,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多参加全国、市、县级比赛,以赛促培,通过比赛的形式,对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及时进行反思。在教学中,回想比赛中的得与失,让教师比赛心理感受回归于课堂。总之,在“知识爆炸”的年代里,在知识半衰期日益缩短的时代里,在处于新课程改革时代里,体育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学习者的新型角色定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的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和信息,也是广大体育教师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老师位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进行继续教育学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自我“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必需。

作者:何文俊 单位:重庆市垫江县太平小学

第五篇:教师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正确认识继续教育

传统的学校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和成年前期。这种教育把人的一生分为两部分:前半生用于接受教育,后半生用于生产劳动。这种分段是不科学的,当人们走出校园去接触现实世界时,却发现有限的学校教育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况且人不能一辈子总在学校接受教育,这就要求人们离开学校以后,仍要不断的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盲”的概念将会发生变化,“文盲”不仅仅是“不识字”、“不懂英语”、“不会计算机”等具体的概念。不能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不能应对未来出现的新情况的人是未来的文盲。不继续学习,不接受继续教育,已经取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人也可能是未来的文盲。因此,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终身教育继续教育。

二、继续教育的要求

在继续教育的实践中,有的教师自感力不从心,年纪大成了认真接受继续教育的借口。这真是认真接受继续教育的拦路虎吗?中国自古相传的“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格言,也没有认为年龄是继续学习的问题。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也反映出我国推崇终身学习自古有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192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的学习能力的顶点是20岁,到了40岁以后,学习能力每年下降1%。但这种观点也受到了冲击,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心理学家通过对韦克斯勒成人智力测验所表现出来的智力随年龄增长而衰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学习能力的衰退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现在的研究表明,成人的智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是由他是否继续受教育决定的。人的智力、思维能力只在临死前才开始下降,此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终身学习,接受继续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终身教育思想,继续教育正在为许多国家接受并实践,各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继续教育的形式有所不同。但究其本质而言都是对终身教育思想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要正确对待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的是一种纵横交织的长期教育。从纵的方面来看,它强调从学龄前期的胎教开始直到学校后包括继续教育的教育。使它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的方面来看,它不仅强调学校教育,而且强调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结合,以一种完整的教育模式避免传统学校教育的缺陷。这就要求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场所要相互开放,相互沟通。这就要求我们的继续教育也应有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系。社会要开办各种教育机构让走出学校的人继续接受教育,学校也可以接纳社会上的人重新学习,而家庭也是学习的地方。

三、继续教育的展望

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爆炸”,以往需几代人持续努力才能得到的成果,现在只需一代人即可。人类在物质、意识领域的变化极快,使人的思想观念落后于社会结构的变更。因此,教育不得不改变观念,寻求一种适应变化的路子。一方面科技的高度发展,另一方面人口数量的增长及寿命的延长。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学校已远远满足不了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无论从事哪种行业的人,都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从而促进了继续教育的发展。但是,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不再是传授知识的问题,而是用适当的手段训练每一个人,使他永远不停地学习。其目的是使人过一种更和谐、更充实和符合人全面发展的生活,建设更美好的生活。对继续教育要着眼于人的生活,而不是课程,不是考核,不是应付。要把继续教育看做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人生活的一个过程,而不知识的传授。教育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不存在年龄上的限制。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能力受到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年轻时没有掌握这种技能。如果年轻时掌握了学习方法,以后就可以随时学习,学习能力会提高。终身教育继续教育要满足人生相应阶段的教育要求。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好,继续教育要将个人从矛盾中解脱出来,重视人格发展的统一性、全面性与连贯性。要采取不同的形式与方法,使我们通继续教育达到人性的美满与和谐。在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下,有利于建立一种新的教育制度。传统的学校教育在内容上主要传授给学生固定的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方法上采取灌输式,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在学生的培养和选拔上,采用考试分数来分类,培养出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精神。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将带来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它采取开放的、灵活的、训练与信息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一生都可受用的学习技能。在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体系下,学生需要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考试失败和成功的概念将失去意义。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将促进学校教育体制向多元化、开放化方面发展。继续教育必将发展,这是一种时展的趋势,教育社会必将到来。凡预则立,不预则废。自觉的端正教师的继续教育,切实提高职业素质。

作者:赵福焱 单位:重庆市綦江区东溪中学

第六篇:微信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应用

一、当前幼儿教师《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课程性质制约,难以有效开展

幼师《儿歌弹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巧课,课程开展需要钢琴实训室、数码钢琴等场地、设备。而目前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多采用短期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各地教师利用假期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基地进行短期集中授课,由于受培训时间、经费、场地等因素制约,《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人数难以扩大,同需要培训的幼儿教师数量相差很大,难以有效开展。

(二)课程培训形式单一,难以达到应有培训效果

幼师《儿歌弹唱》是一门综合课程,学生除了需要掌握钢琴基本弹奏技术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即兴伴奏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边弹边唱的能力。课程培养的是幼儿教师的一种综合能力,即对声乐(唱歌)、乐理(音乐理论知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等一系列音乐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当前我国幼儿教师培训以短期集中授课的方式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很难通过很短的时间使受培训教师掌握边弹边唱的综合能力。

(三)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为了使受培训幼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课程内容,《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时,教师多以讲座的形式对接受培训幼儿教师进行集体授课,授课内容难以兼顾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培训过程中以及培训结束后,教师和学员之间,学员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交流途径,学员在幼儿园弹唱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无法向授课教师反馈,授课教师无法掌握学员知识需求,因材施教难以实现。

二、微信功能及其在《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中应用

(一)微信功能及其在幼儿教师培训中应用的可行性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可以进行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等资源的传递和分享。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微信公共号平台,平台创建者可以向特定的用户群体进行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目前微信已成为最流行的社交工具,截止2015年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微信在幼儿教师中同样广泛使用,笔者通过对参加培训的237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235名(99.2%)幼儿教师拥有微信账号,226名幼儿教师微信每天打开12小时以上,217名(91.6%)幼儿教师关注过微信公共号平台。

(二)微信在幼儿教师《儿歌弹唱》培训中的作用

1.利用微信构建《儿歌弹唱》课程信息平台

微信公共平台支持向特定人群进行信息的功能,在幼儿教师《儿歌弹唱》培训中,教师可以同课程内容有关的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上课要求、课后作业、课后活动等信息通过微信公共号进行,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共平台的微投票功能,组织学生对课程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信息进行反馈投票,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通过微信可以构建《儿歌弹唱》课程信息平台。

2.利用微信构建《儿歌弹唱》课程资源平台

目前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模式,由于受授课时间、授课环境的限制,培训内容多以理论的形式,而课程培训中所需要的大量钢琴演奏技巧和儿歌即兴编配演示等无法向学员展示,利用微信公共平台,教师可以构建构造《儿歌弹唱》课程信息资源平台,将培训中无法向学员讲解内容编辑、上传到公共平台上,公共平台构建可以以《儿歌弹唱》教材为目录,将教材中儿歌伴奏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以文字配谱例的形式呈现,将儿歌常用各调音阶、琶音、和弦、伴奏音型的练习等内容以视频、文字结合的方式呈现,将大量的编配伴奏的儿歌、未编配伴奏的儿歌等内容谱例、弹唱演示等内容融合在一起,构建音频、视频、文字、谱例相结合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儿歌弹唱》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

3.利用微信构构建《儿歌弹唱》培训师生互动平台

传统的幼儿教师集中培训模式,培训教师仅仅以讲解的形式将《儿歌弹唱》课程知识点传授给幼儿教师,由于受培训时间、培训形式等因素制约,无法掌握培训学员的能力差异,同时学员之间也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利用微信的对讲功能,教师、学员之间、学员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员可以将自己儿歌弹唱的音频、视频资料,利用微信朋友圈的功能,互相交流、沟通,构建《儿歌弹唱》培训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三、微信在《儿歌弹唱》幼儿教师培训中应用的优势

(一)扩大受培训幼儿教师的范围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开展,各培训机构幼儿教师培训任务繁重,以河南省为例,2014年“国培计划”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需要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6000人,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2400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1400人。而参加“国培计划”培训的幼儿教师相对于数量众多的各类幼儿园教师仍然只是少数,《儿歌弹唱》幼儿教师培训由于受场地、设备、师资等因素的制约更无法大规模开展,而微信的应用,能够使幼儿教师《儿歌弹唱》大规模培训成为可能,幼儿教师培训机构通过组建课程团队,共同构建幼儿教师《儿歌弹唱》继续教育资源平台。需要培训教师通过扫一扫功能,即可加入课程,能够使幼儿教师《儿歌弹唱》课程培训得以有效开展。

(二)加深师生之间联系,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一线长期进行幼儿歌曲弹唱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问题和经验,而授课教师幼儿园教学实践缺乏,传统的《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中,授课教师和培训幼儿教师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不能有效互动。通过微信,授课教师和受培训幼儿教师之间可以随时随地沟通,得以共同提高。同时《儿歌弹唱》微信公共平台的创建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收集、整理教学素材、案例,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加深和信息检索能力的提高。受培训幼儿教师在利用微信进行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中,网络上大量丰富的音乐信息资源不仅开阔了幼儿教师的音乐视野,而且更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信息的检索和教学交流技能,培养了幼儿教师主动学习能力。

四、微信在《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中应用注意事项

(一)微信环境下教学与传统幼儿教师集中培训模式的融合

微信环境下进行《儿歌弹唱》幼儿教师培训具有课程信息量大、课程知识系统,打破时空界限等的特点,而传统幼儿教师集中培训模式具有师生能够当面交流的优势。在进行幼儿教师《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时,授课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授课学时制定教学计划,例如可以将“钢琴基础课”、声乐、乐理等音乐理论知识以微信教学为主,而钢琴演奏技巧等课程内容以集中当面培训为主,使微信教学成为《儿歌弹唱》面授教学的补充。

(二)完善配套相关规章制度

财务培训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转型

“互联网+”已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乃至学习与教育息息相关,“互联网+”逐渐渗透、影响和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在这一形势下,高校需要开展教育优化,将社会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全新诉求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通过模式创新、理念创新、内容结构创新等多项改革措施,实现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结合,促进会计学专业的发展。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广东省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广州商学院和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具体情况,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反复论证研讨的基础上,先后远赴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广东科技学院等院校考察调研。广州商学院和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对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

一、“互联网+”为会计行业带来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互联网+”如火如荼,广泛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导致商业模式和交易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也给会计行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和变化,这一变化从四个方面全面影响会计学专业:1.在会计数据集成方面。“互联网+”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单位之间的电子信息传输速度,合同、电子发票和许多凭证等电子文件逐步取代纸质证书。许多会计资料以电子形式存储和传输,会计工作逐渐变得无纸化。应用计算机程序支持数据集成,使会计信息能够输入一次并多次使用。数据共享,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整合性将得到极大提高。2.在会计职能的扩展方面。“互联网+”使会计监督职能得以提前执行,改变了传统的会计监督和监督模式。同时实施会计、业务活动和监督职能,实现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的有机结合,使会计能够更好地监控业务活动,提高了内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改善了公司治理,提高了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水平。3.在会计组织管理和控制方面。“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会计管理的范围以及会计和商业活动的空间分离。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软件技术将会计从分散的独立会计模型转变为集中的财务共享模型。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大大提高,数据供应更加高效便捷。所有会计信息都可以在云中共享,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核算会计岗位。4.在会计协同发展方面。“互联网+”运用互联网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会计服务与传统会计相比,打破了会计师的时空限制,机器可以不休息,24小时工作。及时实现实时会计处理和财务信息沟通,为企业提供更快捷、更便捷、更高效的会计服务。“互联网+”的发展也为企业信息披露提供了平台,各部门可以共享相关财务信息。

二、会计学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困境

1.“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课程不够全面。“互联网+”是一种开放的和创新的动力系统。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和实体教室授课的传统教育模式将成为过去。“互联网+”的应用,带来了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慕课教学、微课程、翻转课程以及移动教室。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使教育者成为具有广泛学科知识,扎实的会计知识,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尽管会计学专业教育已经意识到“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但理解和落实还不够深入、变革不够及时、变化不够迅速。“互联网+”时代的会计教育不仅仅是开设一些在线课程。最重要的是如何培养“互联网+”会计教育思想和理论,以及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促进会计教育的发展和提升,这是“互联网+”时代会计学本科院校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2.会计专业知识的更新不足。传统会计的基本理论注重实体组织,但在“互联网+”时代,虚拟企业和网络公司等新兴形式,在原会计基础理论下,会计对象、会计假设和会计职能都会发生变化。目前,大多数会计教师仍然使用传统教材来教授“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会计领域理论目前的扩展并没有太多关注,会计专业知识的新变化不能注入当前的会计教育,也不可能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3.教师没有为“互联网+”时代做好充分准备。在“互联网+”时代,云报销,云库存管理,大数据会计,在线财务决策,实时会计以及财务信息的同步处理已成为现实。会计工作的重点从会计到管理会计。“互联网+”发展对会计行业的影响也是会计教师的一个关键问题。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是大势所趋,如果会计教师不了解当前会计市场中会计人才的要求和需求,那么以任何形式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导向会计教育将是空话。事实上,会计教师在这方面仍然相对不足,尚未做好充分准备。4.实践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在会计学专业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工作是教学和课件。在“互联网+”时代,会计教师不仅要熟悉会计专业理论,还要熟悉计算机科学。以及网络科学、信息管理、软件操作和其他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实用知识,教师应从会计专业知识转向多学科整合的综合运用。在“互联网+”时代,会计教师要从实体课堂的教育工作者向为指导学生、促进学习和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方向转变。角色转换要求会计学专业教师要具有卓越的能力和广阔的视野。

三、“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的转型之路

在“互联网+”时代,会计学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会计学习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转变为“随时随地学习”和“不时学习”。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师主导和被动接受的知识模型,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个性显得不适时宜。传统教学削弱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明显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单向沟通者,而是成为学生,合作者和先驱者的指南。有鉴于此,我们对会计学专业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应用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技能)要求,具体内容如下:1.推行“岗证一体”模式。“岗证一体”培养模式是指岗位与证书挂钩,实施精细化管理。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优化课程,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突出专业主干课程,拓展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加强实践培训课程,加强能力培养课程。证书是指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我们的教学与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课程内容改革,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紧密相连,探索适合我院的办学特色。加强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和专业创新学分,并根据教育部要求和会计学专业特点,要求学生取得初级职称资格证书,选修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参加注册会计师,税务会计师和资产评估师考试,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大一开始“基础会计”和“初级会计电算化”,将“中级财务会计”改为“中级财务会计”(上),“中级财务会计”(下),并以助理会计职称考试为参考资料。大二开设了“经济法”、“税法”,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作为参考教科书。同时,通过大三学生的努力,力争70%的学生获得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建设精细化质量管理。建立从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实习培训,就业指导,案例教学,毕业论文等精细化管理体系。主要措施有:首先,省级精品课程“审计学”已上报省教育厅等待验收;校级精品课已完成“基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法”、“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正在建设之中,同上还将进一步完善优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基础会计培训”,“基础会计”等教材。制定详细“教、学、做一体”模式教学做1、课程实训模块(基础会计)6、专业调查与创新(寒暑假)2、岗位实训模块(出纳、税务、审计、成本、报表等)3、综合实训模块(企业综合业务)5、双重会计实验教学模块(手工和电算化)4、开放试案例实训模块(财务、证券大案例教学)双轨双循环--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交叉进行。的管理措施,开展案例教学,完善质量管理培训,围绕课程建设开发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实用培训教材,编写突出专业操作内容的专用教材。2.实行“教、学、做一体”模式。“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学方法为基础,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形成相关理论知识,形成教学模块。实现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的整合,教学环境的整合,教学过程的整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操作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了“教学与实践”,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加牢固。构建一个双轨两循环立体实践教学系统,实现多模块,全方位,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学习、实践”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加强了基础操作培训。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口头表达能力和口头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实行双轨双循环,多模块,全维三维实践教学系统,具体内容包括六个模块(见下图)。3.改进会计专业陈旧的教学内容。过去,会计课程过于专业化,仅涉及会计准则和会计系统,而且缺乏新兴的会计学科则存在滞后。未来,会计处理将使用“云技术”进行实时在线会计,实时报告和实时审计。会计工作将从传统会计转向管理决策和财务分析。结合国家标准,课程得到了很大的调整和优化。专业基础课。经济数学I,基础会计,经济数学II,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必修课。中级财务会计(上),中级财务会计(下),财务管理,会计职业道德,成本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专业选修课程。统计,SPSS统计分析,营销,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治理,运营管理,企业家精神,经济法,税法,税收筹划,资产评估,互联网+会计,财务分析,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财务企业会计,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综合预算管理,财务与经济应用写作,会计边疆讲座,金融,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国际结算,投资银行业务。专业实践课。基础会计实验,Excel财务应用实验,会计信息系统,多媒体会计综合培训,电子税务备案系统实验,ERP培训,收银员和会计岗位模拟培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带“”为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助理会计师、知识竞赛、4+X。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会计学专业已经形成了一只年龄结构、职称、学历相匹配的师资力量,队伍建设有持续性,实习实训条件满足要求,教科研水平状况较高,教学管理队伍有保障措施的教学体系。虽然一些教师在教学团队中具有较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但尚未形成整体服务业的团队。下一步培养教师了解公司的业务和业务运营,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并鼓励更多教师通过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创建一个完整的服务企业教师团队。在现有教师资源的基础上,继续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水平的教师,丰富专职教师。继续聘请行业和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和行业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培训并参加理论教学课程。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考取注册会计师,通过考试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对服务和管理的认识高度。5.加强实验实践环节的建设推行“政、行、校、介、企”多方参与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实践环节的设计将有助于实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时间和课堂设置科学合理,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聘请专家来学校做专业讲座,承担会计专业教学和培训任务。探索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与合作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互利与双赢。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在分析了“互联网+”给会计行业带来的转变后,将社会需求、行业的会计业务流程变革与教育模式的优化相结合,提出了一些教育优化的思路,探讨了实现教育改革的一些措施。需要注意,会计人才不仅仅是进行财务数据的记录、计算、核对等工作,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更深层次的知识并为企业的业务优化、内部控制提供指导信息。因此,在人才培养上,要紧跟时代步伐,对会计学专业进行优化和改革,精耕细作,取得突破。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财务共享环境下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优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粤教高函[2017]214号。

参考文献:

[1]秦荣生.“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2).

财务培训教育范文篇8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县纪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精神,采取有效有力措施,狠抓了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现将农林局第一季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规范财务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农林系统各单位财务管理,我局召开了专题会议,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下发了加强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财务人员进行严格审核和教育管理。同时,按照县纪委关于加强“三资”管理的有关要求,由我局财务科牵头,采取不定期检查、抽查等方式,对全系统各基层单位资金、资产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检查,没有发现违纪违规现象,确保了资金使用安全,确保了国家资产的安全。

2、强化内部管理。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农林局党委在日常工作中重点加强了对领导干部、财务人员等的管理,对其进行政策宣传,加大警示教育力度,使他们进一步增强了自律意识、廉洁意识、大局意识,推进了农林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我们积极引入预防机制,与县检察院、监察局、财政局联合,认真搞好项目实施和资金监管工作,实行项目资金先审后报制度,保证了财政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最大化。

3、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按照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局将日常工作、重大信息、业务职责等在农业信息网进行公示,为广大农民群众搞好农业生产提供了服务。

4、提升执法水平,加强春季农资市场监管。为了防止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局种子管理、农检等部门积极行动,全面开展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坚决杜绝假种子、假化肥等假劣农资流入市场。同时,我们重点加强了农药市场监管,防止高毒、剧毒农药进入农产品生产环节。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会议和农业综合执法会议及市农资打假暨假劣农资销毁现场会精神,我们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前移至产前、产中的工作要求,已开展集中培训6场次、田间指导20余场次,印发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问答等资料2000余份,切实提高了广大种植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意识,从源头上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成效

我局通过加强学习、警示教育、制度建设等形式,强化了单位内部管理,提高了在选人用人、财务管理、重点项目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干部职工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得到明显转变,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升,推动了农林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县纪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精神,将农林系统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贯穿于农林各项工作之中,努力在全系统形成风清气正、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大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财务人员的警示教育和管理力度。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和自身建设,确保农业项目资金的有效、安全运行,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3、强化宣传,努力营造反腐倡廉氛围。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系列活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服务意识,推进农林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篇

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县纪委对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行季报告制度的通知精神,认真抓落实。现将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1、保持农民权益,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对小科良种补贴、玉米良种补贴、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设施农业补贴、黄花菜栽植补贴、林杂果栽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村户用沼气等农业各种补贴,认真按照程序办理,对补贴面积、补贴对象、补贴金额评论、公示、审核,采用“一卡通”形式,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确保各种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我局农业项目,配套资金都能及时到位,群众都表示非常满意。

2、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在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方面,开展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并经县政府同意,发放到各乡镇及有关部门,我县严格按照方案认真执行。加强对《行政许可法》的宣传,规定了服务承诺制,按照办结制等配套制度,按许可法要求,坚持依法办事。针对农民农业机械、林业办证业务收费,严格按照“公示制度”要求进行公示。

3、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农林系统各单位财务管理,我局召开了专题会议,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下发了加强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通知。

4、开展综合执法检查,防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分两次由农林局、财政局牵头,会同人大、政协、监察局等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农机具购置补贴,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资金落实情况、农村“三乱”的治理情况、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均无违规行为。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配合工商管理部门开展农资市场监督检查,加大农药市场管,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哄抬农资价格等坑农害农行为。

二、工作成效

我局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抓实加强领导、宣传教育、制度建设、责任建设,农业项目资金管理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融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中,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善。二是进一步增强了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提高了服务质量。三是强化监督。保证了农业项目资金的运转安全。

三、存在问题

我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制度不够健全和执行制度不够。二是纪律作风还有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个别人安于现状,没有奉献精神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主要领导要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

2、抓好教育,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重要性的认识。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广泛的教育活动。提高对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增强党员干部抓好反腐倡廉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抓好廉政建设的自觉性。

3、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和自身建设,确保农业项目资金的有效、安全运行,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4、强化宣传,努力营造反腐倡廉氛围。通过开展反腐倡廉宣传、典型廉政文化建设等形式,加强反腐倡廉的宣传力度。

第三篇

今年以来,农林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省、市、县各级人才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质,全面贯彻落实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县“两会”及县委县政府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着眼于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开拓创新,多措并举,不断开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一、思想高度重视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和人才工作,确保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2011年制定了农林局《农林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规划(2010-2020年)》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10-2020年)》,对截止2020年我县农林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和农村发展所需的人才进行了详细规划,今年年初又制定了《农林局2012年干部教育培训和人才工作计划》,对工作进一步细化和量化。

二、工作思路明晰

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牢把握农村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盘活现有人才资源,积极引导农林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年轻专业技术人员更新专业结构,采取开展干部学历教育培训、技术教育培训、网络培训、外出实训等方式培养农林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各类中高级人才,力争在设施农业建设、都市农业发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具有充足的人才资源保障。

三、工作措施得力

一是坚持与时俱进,抓好政策落实,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文化环境、政策环境、制度环境、服务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人才素质,拓宽专业知识,增强业务能力;开拓创新机制,每年选拔一批思想素质好、敬业精神强,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定向培养等方式,使其成为我县农林技术人才中的骨干力量;完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调动人才积极性,激发创造能力,建立起一支综合能力一流的农林人才队伍。

二是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为依托,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投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拓宽教育培训途径,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基本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着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社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农业科技培训计划,开展“一人一技”培训,使每名大学生“村官”至少掌握一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成长为能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

三是坚持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服务与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对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的选拔表彰工作,为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地位树立良好导向。建立完善创业激励体系,对创业成果突出、示范效果明显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表彰奖励,从精神、物质等多方面鼓励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

四、工作成绩突出

(一)积极开展干部学历教育工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正确认识干部在职学历教育是提高干部行政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充分认识培养人才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高度重视抓好干部学历教育工作,鼓励、支持干部参加在职学历教育,想方设法为干部学习创造条件,帮助全系统广大干部迅速成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复合型人才。近两年,全系统共计27人参加干部在职教育,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7人,大专19人,其中已取得文凭12人。

(二)广泛开展干部专业技能培训工作。以我县着力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集中展示区为契机,着力培养了一批学历高、素质强、技术硬的农业、林业专业人才队伍。今年以来共计114人次赴省市县参加各类技术培训,并多次邀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和院校专家教授来我局开展技术培训讲座。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和岗位技能升登记考试共计178人,赴山东寿光参观菜博会共计171人。每年选拔一批思想素质好、敬业精神强,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定向培养等方式,使其成为我县农林技术人才中的骨干力量。先后组织两批次共19名农技干部赴山东寿光学习设施农业栽培管理技术、管理理念、经营模式,1名赴美国交流学习先进农业生产管理技术。

(三)积极参加各类网络教育培训和考试。我局按照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安排,积极组织干部参加各类网络培训教育,今年以来共计12人次参加。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今年12.4法制宣传日组织机关干部共计38人参加法律法规知识考试,优秀率78%,合格率89%。

(四)掀起学习十八大精神热潮。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农林局组织广大干部职工集中收看了党的十八大开幕式,组织召开交流讨论会,学习了总书记所作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并对党的十八大专题报道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解读和分析,所有干部职工认真撰写了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将会议精神始终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促进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五)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今年先后在通远镇、张卜乡、榆楚乡、鹿苑镇、药惠管委会等开展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场次,培训农民1126人次,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分提高了我县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我县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能操作、会管理的农村实用型技术人才,截止目前我县农村实用人才总数已达到16000余人。

财务培训教育范文篇9

一、树立正确服务思想:

根据我学区的具体情况,严格执行财务法律、法规,加强财务管理,进行实度调控,勤俭节约,科学合理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的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使之达到新的办学标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二、认真抓好常规工作:

财务管理力求科学化,核算规范化,费用控制合理化,强化监督度,细化工作,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切实体现财务管理的作用。使得财务运作趋于更合理化、健康化,更能符合公司发展的步伐。

1、准确做好学校年度预算和收支计划,并严格执行。全面做好年终的决算工作,为学校教育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

2、加强过程管理,及时统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做到底码清楚,信息准确,每月向学区校长汇报,为领导合理使用资金提供依据。年底向职工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加强财务监督。

3、积极参加财会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做好财务年审、换证工作。

4、做好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和减免教科书费的工作。

5、建立健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登记和检查工作。新购物及时上帐,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年终认真完成清产核资工作。

6、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五年发展规划,使学校的发展有章可循。避免重复投资。

7、围绕规划,集中使用资金,打造造亮点学校,使其达到普九标准。

三、抓住重点力求创新:

1、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2、结合新的办学标准,提高各学校后勤管理水平。

3、虚心听取建议,提高各校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4、组织后勤人员学习文化知识,丰富头脑;创造机会,走入课堂,了解现代教育教学,更快地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

四、其他工作:

1、配合学校搞好人防、技防、物防工作。

2、配合学校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3、完成各项临时性和计划外工作。

五、主要活动安排

二月

1、检查开学情况

2、制定财务工作计划。

3、完成年经费预算编制

三月

1、配合物价局做好收费检查

2、春季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统计上报

3、建立学校财会人员档案

4、固定资产检查

四月

1、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

2、学习财务管理办法

五月

1、校舍安全检查

2、积极参加报账员培训

六月

1、建立健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2、账外欠款清查统计

七月

1、积极参加报账员培训

八月

1、听取各校校长报账员对财务工作意见、建议

九月

1、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

2、秋季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统计上报

十月

1、分配取暖费

2、配合教育局做好义务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检查

十一月

1、积极参加报账员培训

2、固定资产检查

十二月

1、编制财务决算年报

2、财务工作总结

3、账外欠款清查统计

学校财务核算计划两则

1、进一步巩固会计核算改革工作

搞好会计核算是做好学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在巩固会计核算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

2、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我们将在年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些校内财务规章制度,诸如:《清华大学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办法》、《清华大学二级核算单位会计工作制度》等,使会计工作有一个更加完善的制度环境。

3、进一步加强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我们将进一步开发财务专网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财务处网页建设,做好财务信息的日常工作,方便教师查询,提高办公效率;完善内部报表制度,开发财务分析系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配合后勤部门做好社会化改革工作

从财务角度认真总结年后勤改革的经验,修订和完善后勤单位的经济管理办法,使其在自我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良性循环;设立后勤专管员了解后勤财务状况,帮助主管校长进行后勤理财;扩大后勤改革的范围,制定饮食服务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等部门的管理办法,配合后勤部门把后勤改革推向深入。

5、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核算水平

年将定期对会计核算和使用天财财务软件过程出现的问题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结合年的决算和总复核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地对一些重点科目进行讲解。

6、拓宽、完善天财软件在管理上的应用

年将重点开发为各系财务负责人和系会计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分析系统以及开发离任审计的财务指标评价系统。

7、管好、用好各种专项经费

做好211工程的验收检查及财务文件的归档以及财务数据和财务统计分析工作。掌握985经费的使用计划(规划),加强平日管理、检查、分析和控制工作。

8、清理会计档案库,开发票据管理软件

对所有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清查和分类,开发票据管理软件,加强票据的管理和监督。

9、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工作

在工资实现一级核算之后,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的动员、说服、组织、协调以及数据的采集、核算、岗位责任方面的工作,实现助学金的银行,从而提高助学金管理的运行效率。

10、加强平安互助基金、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及核算工作

进一步加强平安互助基金的管理,落实财务处、校医院和工会三方面的责任,建立科学、现代化的平安互助基金管理体系。

11、拓宽结算中心业务,实现金融创新

恢复结算中心对公(主要指后勤资金)部分核算业务;配合校园卡工程,研究落实校园卡小钱包结算功能方案;研究资金增值方案及方式;参与全国结算中心工作的研究;在总结年学生学费收取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年的收费工作。

12、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工作,探索基层单位预算管理规律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总结大口径预算工作的规律,提高预算工作的预见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做好学校部门预算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探索院系等基层单位预算管理的规律,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基层管理水平的提高。

财务培训教育范文篇10

知识经济时代的素质教育

新世纪已经来临,它将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的崭新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怎样的财务人员才能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个人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知识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人员应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前提下,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掌握广博的知识。知识型财务人员应不断学习,并掌握以下基本知识:

1、精通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2、掌握电脑知识和操作技术,这是未来会计信息化的必然要求;3、熟悉有关财政政策;4、熟悉和了解本单位生产和经营情况;5、掌握经济活动分析的能力;6、具备书写表达的能力;7、必要的外语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的获得将提高财务人员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归纳能力。最根本的,财务人员还要具备扎实深厚的业务知识,如必须懂得国际上通行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知识,同时还应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如一般商业知识,财政、金融、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学等。

二、具备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精神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单位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会计的决策与管理功能越来越重要,财务人员必须"踏踏实实地做人,实实在在地做事",客观公正地处理会计业务,实事求是地反映单位的经济状况,坚守职业道德;同时,财务人员要想成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必须不间断地学习,关注全国乃至全世界会计领域中的新信息,积极学习掌握新知识,在核算方法、财务分析方法、决策方法上有敢于开拓创新的勇气,积极准确地向领导提供会计资料、财务分析和预测,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益。

三、拥有信息的整理分析能力。

单位的很多业务都与会计信息紧密相连,有业务的发生就有会计信息的产生。一个健全的财务系统每天都产生出许多数据,快速地为单位管理者提供合适的、最新的、基于时间更新的信息。随着科学技术和通信技术在财务管理上的普及应用,财务分析将成为会计工作的主流,财务人员的职责也主要是搞财务分析,通过对数据的不断整理、分析,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不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而是对信息的整理分析能力及快速作出反应的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所有经济活动都将伴随着一个学习的过程,单位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机构,整个社会生活的知识化、智能化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坚持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以适应知识时代的需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好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和自身修养,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争取单位领导理解和支持,为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外在环境。

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是一种系统工程,主要任务是提高财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包括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需要单位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财务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争取单位领导理解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财务人员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持续性,从而得到单位在资金和时间上支持,为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创造宽松的外在环境。离开单位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将没从谈起。

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财会职业道德,是财会人员从事财会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分配关系并使其相互协调的行为准则。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敬业爱岗,尽职尽责。应当忠诚党和国家的财会事业,热爱财会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干好本职工作。

2、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应当按照财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财会事务,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3、自尊自爱,廉洁清正。财务人员要爱惜自己的身份,珍惜自己的品格,要有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保持洁身自好,决不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贪污腐化。

4、精打细算,严谨务实。应有艰苦奋斗、俭朴节约、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技术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效益服务。

5、诚实守信,保守秘密。诚实守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财务人员更应具有这种美德,并在工作中自觉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掌握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有些决策资料、技术资料、经济数据的泄露将使单位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优秀的会计人员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守口如瓶,保守秘密。

三、加强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

财会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涉及面宽,必须具有会计理论、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业务技术上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和纯熟的操作技能。在管理财务工作时,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可采取以下办法:

1、重视在职培训。主管部门应会同当地财政部门,对现有财务人员采取分层次、分期、分批进行不脱产的短期业务培训。每次培训要认真考核;培训时间可安排在假期或每月的中旬,这样财务人员既有学习提高的机会,又不影响正常业务工作,促使学习工作两不误。

2、鼓励财务人员参加学历学习和职称资格考试。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制定鼓励学习的计划,给予一定时间,大力支持财务人员通过财会专业函授学习或会计高科技教育自学考试学习,通过学习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对取得财会专业学历和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财务人员应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

3、进行财会继续教育。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财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财会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主管部门应按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教育内容与形式、组织与实施、检查与考核有关条例办理,每年拟出学习计划、内容及时间安排,采取自学与辅导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年终要对财务人员继续教育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四、积极开展会计学术研究活动

上级主管部门应通过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会计学术研讨会和财务交叉检查,进行学术交流,总结推广财会工作经验,举办学术刊物、撰写论文,就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逐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管理技能。

五、稳定财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