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管理理论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7 17:18:45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范文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所以,今后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方法,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三、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四、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范文篇2

综观目前有关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文献,我们不难发现两个问题一是现有的研究基本上是将公司财务风险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因而,规避和控制的手段也是全方位、多角度,成本高、耗费大,但效果不明显,且缺乏层次感,二是受传统部门财务观念影响,将财务风险控制的主体定位在财务部门,认为财务部门理所当然应该对企业的所有财务风险承担责任。笔者认为,将财务风险作为一个由财务部门加以控制和防范的整体,往往权责不清、目的不明,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企业不同管理层次所拥有的财权和承担的责任是不一样的,不同管理层次在风险控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一、财务分层管理理论与财务风险的层次性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来看,公司财务管理是分层次展开的,管理主体及相对应的责权利是不同的。1997年,汤谷良、谢志华、王斌三位教授分别提出了经营者财务论、出资者财务论、财务经理的财务观以及财务管理的分层管理体系。这一理论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按主体划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其中,出资者财务是以股东及股东大会决议名义直接行使的对重大公司财务事项的管理,出资者财务的目标是其所出资本的保值与增值。经营者财务是以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代表的管理层行使对公司日常财务事项的决策权和重大事项的制定权、执行权,其管理对象是全部的法人财产,经营者既要承担对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又要承担对债权人还本付息的责任。财务经理财务则是经营者财务的具体操作性财务,它属于较低层次的财务管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企业短期资产的效率和短期债务的清偿。

公司财务风险是否具有层次性特征是现代企业财务风险能否采用分层管理的关键。结合企业组织结构特征和财务分层管理理论,我们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具有层次性特征的,理由如下

1财务目标的层次性决定实现不同财务目标有着不同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具体到不同管理层次又有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出资者、经营者和财务经理目标不同,风险各异,目标的层次性决定实现不同层次目标有着不同层次的风险,尽管某些风险影响因素可能影响各个层次,但每个层次对这些因素的反映以及应该发挥和所能发挥的作用显然是不同的。

2财权在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的分配决定着不同管理层次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不同。层级化的组织结构决定了不同管理层次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及职责权限不同,各个管理层次的财务权限不同,承担的职责也就不一样,在风险控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3导致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产生作用的层面不同也表明财务风险具有层次性。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种风险因素在财务上的集中体现,由于企业各个财务管理层次上权责清楚,职责明确,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各种风险因素发生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深度不同。

笔者认为,公司财务风险可以根据公司财务管理层次划分为出资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和财务经理财务风险三个层次,公司财务风险应该是各个层次财务风险的总和,各层次的目标不同,存在各自的风险,他们的风险累加起来构成了企业财务总风险。需要说明的是,将财务风险层级化并不否认某些风险因素自上而下影响各层各级;也不排除某一层次风险控制不力而加大其他层次风险,产生连环效应;更不排除在对待某些风险时各层级之间的协调作战。强调分层管理,我们认为更有利于分清职责和各层次实现目标的业绩考评。

二、不同层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责任主体

基于财务分层管理理论和上述财务风险的层次性特征,将风险管理理论和分层管理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财务经理财务风险三个层次进行分层管理就成为解决目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权责不清、效果不理想问题的一种新思路,也是现代企业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后管理更科学的必然要求。

(一)出资者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这里所说的出资者财务风险仅指出资者与特定受资企业之间形成投资与受资关系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不包括出资者自身经营活动和其他投资活动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归纳起来主要有资本投资风险、资本减值风险、资本经营财务风险、获取股利风险以及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五个方面。

首先,财产所有权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经济权利,企业设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财产所有权的维护和扩张。因此,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企业最基本的财务风险,其风险程度在企业中是最高的;其次,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生产经营活动交由经营者决策和执行,出资者对企业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一系列监控机制来实现。因此,出资者重视的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非过程,所以,这种风险具有一种静态性,再次,由于出资者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参与程度低,其对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一些制度性手段来实现,因此,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一种制度性风险。针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的特点,我们认为,出资者应对上述五个方面的风险负责并采取相应的、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二)经营者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经营者财务风险是指由于经营者财务决策失误或财务组织不当或财务协调不妥所带来的风险。其中,财务决策最为关键,财务决策中诸如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政策等长期财务决策是经营者财务的管理重点,由此而产生的企业筹资活动风险、投资活动风险和收益分配活动风险就成为经营者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与出资者财务风险相比,经营者财务风险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企业经营者担负着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和对债权人还本付息的责任,因而必须从出资者和债权人双方角度综合考虑企业财务风险。其次,经营者财务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现金流转的各个环节,风险存在于现金流转的各环节中,由此引出的经营者财务风险管理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再次,经营者财务权既包括了企业出资者财务决策的执行权,又包括了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决策权和操作权。因而与出资者财务相比主要是制度性规定不同,经营者财务是制度性与操作性的综合,与此相适应。经营者财务风险包括了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制度性风险和操作性风险。

(三)财务经理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范文篇3

一、财务分层管理理论与财务风险的层次性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来看,公司财务管理是分层次展开的,管理主体及相对应的责权利是不同的。1997年,汤谷良、谢志华、王斌三位教授分别提出了经营者财务论、出资者财务论、财务经理的财务观以及财务管理的分层管理体系。这一理论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按主体划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其中,出资者财务是以股东及股东大会决议名义直接行使的对重大公司财务事项的管理,出资者财务的目标是其所出资本的保值与增值。经营者财务是以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代表的管理层行使对公司日常财务事项的决策权和重大事项的制定权、执行权,其管理对象是全部的法人财产,经营者既要承担对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又要承担对债权人还本付息的责任。财务经理财务则是经营者财务的具体操作性财务,它属于较低层次的财务管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企业短期资产的效率和短期债务的清偿。

公司财务风险是否具有层次性特征是现代企业财务风险能否采用分层管理的关键。结合企业组织结构特征和财务分层管理理论,我们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具有层次性特征的,理由如下

1财务目标的层次性决定实现不同财务目标有着不同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具体到不同管理层次又有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出资者、经营者和财务经理目标不同,风险各异,目标的层次性决定实现不同层次目标有着不同层次的风险,尽管某些风险影响因素可能影响各个层次,但每个层次对这些因素的反映以及应该发挥和所能发挥的作用显然是不同的。

2财权在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的分配决定着不同管理层次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不同。层级化的组织结构决定了不同管理层次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及职责权限不同,各个管理层次的财务权限不同,承担的职责也就不一样,在风险控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3导致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产生作用的层面不同也表明财务风险具有层次性。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种风险因素在财务上的集中体现,由于企业各个财务管理层次上权责清楚,职责明确,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各种风险因素发生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深度不同。

笔者认为,公司财务风险可以根据公司财务管理层次划分为出资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和财务经理财务风险三个层次,公司财务风险应该是各个层次财务风险的总和,各层次的目标不同,存在各自的风险,他们的风险累加起来构成了企业财务总风险。需要说明的是,将财务风险层级化并不否认某些风险因素自上而下影响各层各级;也不排除某一层次风险控制不力而加大其他层次风险,产生连环效应;更不排除在对待某些风险时各层级之间的协调作战。强调分层管理,我们认为更有利于分清职责和各层次实现目标的业绩考评。

二、不同层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责任主体

基于财务分层管理理论和上述财务风险的层次性特征,将风险管理理论和分层管理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财务经理财务风险三个层次进行分层管理就成为解决目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权责不清、效果不理想问题的一种新思路,也是现代企业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后管理更科学的必然要求。

(一)出资者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这里所说的出资者财务风险仅指出资者与特定受资企业之间形成投资与受资关系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不包括出资者自身经营活动和其他投资活动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归纳起来主要有资本投资风险、资本减值风险、资本经营财务风险、获取股利风险以及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五个方面。

首先,财产所有权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经济权利,企业设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财产所有权的维护和扩张。因此,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企业最基本的财务风险,其风险程度在企业中是最高的;其次,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生产经营活动交由经营者决策和执行,出资者对企业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一系列监控机制来实现。因此,出资者重视的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非过程,所以,这种风险具有一种静态性,再次,由于出资者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参与程度低,其对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一些制度性手段来实现,因此,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一种制度性风险。针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的特点,我们认为,出资者应对上述五个方面的风险负责并采取相应的、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二)经营者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经营者财务风险是指由于经营者财务决策失误或财务组织不当或财务协调不妥所带来的风险。其中,财务决策最为关键,财务决策中诸如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政策等长期财务决策是经营者财务的管理重点,由此而产生的企业筹资活动风险、投资活动风险和收益分配活动风险就成为经营者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与出资者财务风险相比,经营者财务风险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企业经营者担负着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和对债权人还本付息的责任,因而必须从出资者和债权人双方角度综合考虑企业财务风险。其次,经营者财务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现金流转的各个环节,风险存在于现金流转的各环节中,由此引出的经营者财务风险管理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再次,经营者财务权既包括了企业出资者财务决策的执行权,又包括了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决策权和操作权。因而与出资者财务相比主要是制度性规定不同,经营者财务是制度性与操作性的综合,与此相适应。经营者财务风险包括了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制度性风险和操作性风险。

(三)财务经理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范文篇4

关键词:出口贸易;财务风险;管理措施;预警理论

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成立的外贸贸易公司。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也随之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逐渐地增加。以往公司所采用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逐渐第显露出来,公司若想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就需要积极地解决这些问题,优化财务风险管理措施,以此确保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

1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1.1委托理论。委托理论是为了有效地处理委托和关系结构汇总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不足而提出的,为了提高委托人的有效权益,被委托人所实施的财务活动,以此促使委托人获得其期望的利益。1.2预警理论。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震撼管理理论以及逆境管理理论。其中危机管理理论可以有效地避免破坏经济利润事件的发生,以此确保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安全运营,并通过相应的计划和措施防范各种风险的发生[1]。震撼管理理论不可以通过正规的制度和相应的程序以及策略进行系统分析。逆境管理理论,是对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失利的行为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公司摆脱发展困境的,确保公司健康发展的理论。1.3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理论是在严格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公司的董事会、管理阶层以及全体工作人员为了实现公司经济利润最大化,确保公司经营和财务报告可靠性的理论。内部控制主要包括: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活动通知、财务信息沟通以及监督等。

2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

2.1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面临的资金运行风险。引起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资金运行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流动资金周转困难,我国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公司起初的注册资本相对较为薄弱,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错误,没有目的地扩大公司业务范围,不重视盈利,导致公司不断亏钱,为公司的资金周转造成困难[2]。二是货款难以及时收回。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业务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部分公司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不管是货物的进出口还是货款的收回都是由业务员去做,由于公司不重视这样做的后果,很容易造成货款难以及时收回的问题,进而引发资金运行风险。2.2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面临的筹资风险。引发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筹资风险的主要因素在于公司贷款陷入恶性循环。例如: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上年度㡳,短期借款为8500万元,长期借款为400万元,但是由于公司经营方面的问题,公司偿还贷款的能力逐渐地降低,信誉也随之下降,该公司贷款来源银行,公司可贷款的金额越来越少,并且当公司账户收到退税或者货款时,银行会立即进行贷款扣除,从而致使该公司面临着较大的风险。2.3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面临的汇率风险。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的就是货物的进出口情况,在整体资金流量占比中,外汇的购入与卖出占比最大,由于汇率的上浮和下调都极容易引发公司的汇率风险,从而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效果[3]。比如说,在一个进出口公司里面,以进出口业务作为自己的主营贸易,其中外汇的买入和卖出占总资金流量的85%,企业的经营成果由汇率的升降来直接决定。在外汇交易中,只要有外汇,就会有外汇风险,不管是个人还是银行或者是企业。在国家进行改革以前,由于外汇管理制度的严格,汇率调节机制的僵硬,很多涉外企业都不是自己承担外汇风险,而是把外汇风险转移给国家。随着外汇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银行、企业的外汇风险不再由国家承担,如何更好地防范外汇风险是银行、企业和个人共同需要考虑的问题。2.4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经营的产品,大部分为外购产品出口,因此,其经营风险发生的几率要比其他行业高,引发公司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公司缺乏完善的经营模式、缺乏业务风险管理、缺乏市场风险管理时等[4]。比如说一个进出口公司主要经营外购产品出口,这类经营活动的风险相比其他经营活动来说要高很多,风险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企业缺少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经营模式,在公司从事的经营活动中,使用的是业务员负责制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下每一笔业务从一开始的收购到最后销售货款的回收,都是由同一个业务员再进行操作,对于收购货物的质量、保管和坏账的产生等内容都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这无形之中加重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第二,企业业务风险管理缺失,公司的每一笔业务规模都很大,一旦发生选择失误的问题,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第三,企业缺少良好的市场风险管理意识,企业在开展业务的时候,要对开展业务的对方企业进行信誉调查,对商品的储存保管进行确认、做好市场论证等工作内容,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反复地检查才能保证最终的结果是好的,只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够降低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2.5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面临的投资风险。随着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经营的范围不断地拓宽,公司开始朝着多元化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但是部分公司对投资项目和市场缺乏全面的调查和了解,从而引发投资风险。例如: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在缺乏充分的调查和了解的情况下,对4个投资项目进行了投资,投资金额为1100余万元,直接致使该公司的流动资金困难,并且该公司缺乏对投资资金的有效管理,投入的资金回收效率以及收益与预期值相差较大,造成该公司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多万元,投资风险的引发,致使该公司陷入经济危机中,该公司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进行融资和筹资将极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后果。

3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大部分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在制度上对财务风险进行了防范,但是这种防范措施很难在整体上反映出公司现阶段的实际财务危机情况以及风险的综合指标。在公司经营中,由于缺乏正确、规范的财务风险管理程序来作为指导,没有相应的风险管理系统来作为保障,公司管理层对于财务风险的分析与判断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公司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好的风险管理系统,既可以监测、诊断风险,又可以预知、矫正风险。而实际中,部分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由于不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对于风险的防范效果不是太好。3.2缺乏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虽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致使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出现财务风险的因素越来越多,但是全球范围内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有很多,这些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手段在公司中的应用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部分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因为财务失去控制而致使公司破产的,究其根本原因大多在于这些公司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缺乏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的应用[5]。作为一个现代的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却依然在采用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手段,风险管理手段较为简单、落后,而财务风险越来越复杂和先进,因此,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手段很难适应现代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防范财务风险的需求。3.3缺乏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一是部分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由于生产和人才资源都比较有限,缺乏资源的管理,风险管理机制比较简单,同时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体系。例如: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财务部门仅有4名工作人员,分别担任财务经理、主管会计、会计、出纳岗位,其中财务经理兼任融资的职能,主管会计兼任与税务部门联系,办理进出口退税等业务,每一名财务工作人员均面临着繁重的工作,无暇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并且各财务工作程序难以得到规范,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二是部分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由于不能很好地盈利,导致没有精力去进行内部财务的有效管理,导致内部财务管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3.4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风险意识较差。虽然,近几年,我国大部分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较为重视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财务工作人员在教育程度上均有所提升,但是,部分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仍然有待提高,这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不仅缺乏现代化经营管手段,同时还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普遍存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高,但是缺乏经营管理方面理论知识与技能的问题。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拥有中级会计职称的人数比较少,年龄比较偏大,不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很好的掌握先进的财务分析和管理方法,从而难以很好的防范财务风险。

4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4.1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为了满足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经营与发展的需求,应该构建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并为其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此不断地提高公司内部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基层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公司还应该注重形成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对于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来说,财务风险是随着其不断发展与壮大而不断增加。因此,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直接影响着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必须积极借鉴国内外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卓有成就的公司的先进风险管理理念和经验与自己的情况相结合,形成适合本公司发展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并加大该理念以及财务风险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以此促使公司内部整体工作人员均参与到日常的财务风险管理中来,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工作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6]。除此之外,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还应该加大财务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积极与国内各相关知名高等院校加强合作,以此不断的引进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并积极引进公司所必需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侧重于引进具有高专业理论和丰富经验的专业化人才。4.2加强对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第一,在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内部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理事会、高级管理阶层以及具有不同职能的部门经理,以此共同管理公司,并保证各阶层之间权利的制衡关系,同时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以此有效的避免出现工作叠加的现象。第二,对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的权利和职责进行不断地规范,在治理机制中董事会为核心管理阶段,同时也是公司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作为董事会成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以此促使公司内部与外部均充满强烈的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意识。监事会主要负责监督公司整体财务风险管理和防范机制的构建和具体执行,并监督公司在公司文化及战略目标中增加财务风险管理文化。高级管理阶层则主要负责公司整体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基层经理阶层则是重大事项和决策的具体执行人。第三,公司高级管理阶层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向成员上报财务风险评估报告,以此对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进行不断优化,并避免公司出现决策性失误,从而给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4.3合理构建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系统。第一,通过以人为本进行财务风险的管理。在现代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管理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工作人员的潜在的能力,以此充分发挥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重要作用[7]。另外,还应该构建与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此促使工作人员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财务风险管理中来,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进而为以人为本财务管理机制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控制。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提高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同时还有助于提高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各部门的财务管控制能力,并且还有助于加快公司目标的实现。相反,如果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审计工作的开展,这就将造成财务资源的浪费,并且失去对相关部门的管控,极容易引发财务风险。因此,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应该甚至具有独立性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以风险为导向不断转变内部审计的侧重点。4.4构建健全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一是加强对财务风险预测、管理等重要环节的风险防范。分析公司目前所面临的来自内部与外部的竞争和行业环境。再通过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恰当运用风险预测方法,预测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会引发的风险,并针对潜在的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二是在财务处理环节加强风险的防范。当财务风险发生后,便需要针对其进行财务处理,在财务处理的不同环节同样应该加强风险的防范,结合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的主要特征进行事后的财务分析与检测[8]。重点分析与检测该财务风险是否可以预测、是否为突发性风险,针对无法预测的风险重点分析发生的综合原因,并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档案,以此总结经验和教训,避免同样的财务风险再次的发生。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来说,其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涉及面较为广泛,具有较强制约性的系统性工作。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与公司管理水平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公司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若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注重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确保公司得以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房海艳.加强公司会计基础工作防范财务风险[J].中国商论,2018(34):128-129.

[2]刘红娟.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与风险控制[J].价值工程,2019(3):28-30.

[3]王雄武.基于公司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以高质量发展公司为例[J/OL].中国商论,2018(35):113-114.

[4]魏甜.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风险管控研究——以太阳纸业集团为例[J].江苏商论,2018(12):117-119.

[5]李芬英.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财会学习,2018(34):60.

[6]刘玉兵.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及其防控措施探讨[J].财会学习,2018(34):71.

[7]冯文林,李爱军.中小公司财务管理的痛点与难点——评《公司财务风险规避指南》[J].公司管理,2018(12):118-119.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范文篇5

关键词:风险管理;理论;认识

1风险管理的概念

根据COSO委员会提供的定义,所谓的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由COSO的定义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概念包含了风险管理主体、风险管理客体、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程序等。据此,笔者认为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科学,是风险管理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估、风险决策管理等方式,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处理的过程。对于风险管理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1风险管理的主体

根据COSO的定义,风险管理的主体应是公司和其他组织,笔者认为,风险管理的主体应更广泛,不但包括企业,还包括个人、家庭、非营利组织、政府及国际组织。不论风险管理主体的组织结构、性质如何,风险管理所依据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都是相同的,都是寻求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佳的处理风险事故的方案。但是,风险管理的主体不同,风险管理的侧重点也不同,个人、家庭的风险管理是对人身风险、家庭财产风险和责任风险的管理;企业的风险管理是对企业生产风险、销售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和从事风险的管理,企业的风险管理不同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政府的风险管理是以维护政府机构业务活动和人民生活安定为出发点,是对整个社会生命、财产和责任风险的管理。

1.2风险管理的客体

COSO认为,风险管理的客体是事项(风险与机会),其既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也可能会带来正面影响,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带来负面影响的事项代表风险,它会妨碍价值创造或者破坏现有价值。带来正面影响的事项可能会抵消负面影响,或者说代表机会。机会是一个事项将会发生并对目标的实现产生正面影响的可能性。笔者认为风险管理的客体是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有可能损失而无获得机会的风险,如火灾、车祸等,纯粹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都适用大数法则,人们往往采取规避风险的方法,保险主要保纯粹风险;投机风险是指那些可能有损失也可能有获利的风险,如、买卖股票等,投机风险的规律性不明确,不适用大数法则,获得性可能使其更具有诱惑力,使偏好风险的人们甘愿去冒风险,投机风险属不可保风险。

1.3风险管理的核心是主体价值最大化

从现有的文献可以发现,公司进行风险管理会对公司经营产生直接影响,其主要通过降低市场摩擦成本改变公司现金流量,进而影响公司财务状况和政策,最终提升公司价值。公司价值最大化论中的各种假说都能够通过降低市场摩擦成本改变公司现金流量,最终影响公司价值。其中,减少预期税收说认为由于存在课税扣除、亏损结转公司以及累进税制,导致其税收函数呈现凸性,所以使用衍生产品可以因降低公司课税利润的波动性而减少预期税收;降低财务困境成本说认为使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公司未来出现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其通过降低了公司预期的财务困境成本而提高了公司价值;避免“投资不足”说认为使用衍生产品可以降低公司收入波动性,避免昂贵的外部融资成本,保证公司能够接受投资净现值为正的项目,解决公司“投资不足”问题,最终提升公司价值;降低公司融资成本说则认为使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公司资金成本,因此也可以提高公司价值。

1.4过程是决策的过程

风险识别、风险衡量和风险评价是为了认识、评价风险管理主体的风险状况,解决风险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制定管理风险的决策方案。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都是为了确定最终的风险管理方案。从这一角度来看,风险管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管理决策的过程。

2风险管理的特点

2.1风险管理具有全面性

风险管理主体作为一个系统,并不是各项业务与资产的简单相加,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表现出整体性的特征,因此,对主体的风险管理也应采用整体化的思维,如果风险管理主体对风险的认识、处理缺乏全面性,只处理某一方面的风险隐患,而没有考虑其他方面的风险隐患,其风险管理的决策就有可能失败。

2.2风险管理的范围具有广泛性

风险管理是涉及许多领域的管理,风险管理不仅会涉及人们可预测的范围之内,而且还会涉及人们无法预期的领域。一个单独的事件可以同时影响社会的不同领域,而且其后果会远远超出当时的影响。风险的复杂性和普遍性决定了风险管理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风险管理学是涉及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

2.3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风险管理理论来源于风险管理实践,同时,风险管理理论又可以对各种具体的风险事件的管理进行指导,因此,风险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3风险管理的目标

3.1损失发生前目标

①寻求最经济的策略,降低纯粹的危害。这个目标要通过内部控制和购买保险来达到,内部控制和购买保险能够减少风险管理主体的实际损失,增加风险管理主体的价值。

②减少风险暴露,降低投机风险的危害。当风险管理主体面临投机风险时,可以通过购买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降低现金流的巨幅波动所带来的危害。

③社会责任目标。

3.2损失发生后目标

①生存目标。

②持续经营目标。

③稳定赢利目标。

④持续成长目标。

⑤减少风险事件对其他个人或社会的危害。

4风险管理理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1风险管理理论与保险学

传统保险学研究的重点是具有可保利益的纯粹风险,保险是被作为一种风险筹资工具来加以研究的。但是,随着保险业的迅猛发展,保险已经不仅仅是风险筹资工具,而且逐步扩展为风险的重要管理方式,并表现出独特的特点。例如,保险具有的补偿职能、融资职能、储蓄职能、投资职能等,都显现出保险学的发展和创新。随着保险学的发展,保险学越来越离不开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控制风险手段的支持,保险学的发展需要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持,特别是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方法的支持。由此可见,保险学不能等同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也不能概括保险学的全貌。

4.2风险管理理论与投资管理学

风险管理理论是对风险因素、风险源、风险事故和损失等要素的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投资是具有风险的,投资管理学是在研究投资风险的基础上,进行投资优化组合的管理,并寻求获得最大化投资收益的理论。投资管理学的研究需要风险管理理论的指导,如果没有风险管理理论和相关的技术支持,为获得投资收益而进行的投资应是盲目的投资,是难以预测结果的投资,这很可能导致投资的失败。同样地,风险管理的过程是进行成本、收益选择和决策的过程,风险管理的过程需要投资管理学的支持,如果没有投资管理理论的支持,风险管理就无法进行风险衡量和风险评价等。尽管如此,风险管理并不是单纯的投资,风险管理理论和投资管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风险管理侧重于损失的成本—收益分析和管理,而投资管理学则侧重于资金获利的成本—收益分析和管理,由此可见,不能简单地将风险管理理解为投资管理学的分支,也不能将投资管理学理解为风险管理理论,二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门学科。

4.3风险管理理论与数学

在风险管理中,风险度和损失程度的预测、损失的评估等,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推测和评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运用,使得人们对风险事故造成损失的推测和估计更加准确、科学,也使人类对风险的衡量、分析等发生了质的变化。自从数学被引入风险衡量以来,风险管理才成为一门科学。但是,这并不是说,风险管理理论应是数学的范畴。数学是运用一系列前提假设,逻辑地推出普遍原理的过程,是逻辑严谨的科学。风险管理理论是揭示风险存在的状态、因素和可能造成损失的管理科学,风险管理理论中没有普遍适用的规律,只有一些一般性的风险管理方法。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大量的风险管理实务表明,风险管理是运用各种操作规范和规程进行管理的,数学的原理对于管理学科来说是不适用的,数学只是预测和估计风险时需要借助的工具。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范文篇6

关键词:风险管理;理论;认识

1风险管理的概念

根据COSO委员会提供的定义,所谓的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由COSO的定义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概念包含了风险管理主体、风险管理客体、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程序等。据此,笔者认为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科学,是风险管理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估、风险决策管理等方式,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处理的过程。对于风险管理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1风险管理的主体

根据COSO的定义,风险管理的主体应是公司和其他组织,笔者认为,风险管理的主体应更广泛,不但包括企业,还包括个人、家庭、非营利组织、政府及国际组织。不论风险管理主体的组织结构、性质如何,风险管理所依据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都是相同的,都是寻求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佳的处理风险事故的方案。但是,风险管理的主体不同,风险管理的侧重点也不同,个人、家庭的风险管理是对人身风险、家庭财产风险和责任风险的管理;企业的风险管理是对企业生产风险、销售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和从事风险的管理,企业的风险管理不同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政府的风险管理是以维护政府机构业务活动和人民生活安定为出发点,是对整个社会生命、财产和责任风险的管理。

1.2风险管理的客体

COSO认为,风险管理的客体是事项(风险与机会),其既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也可能会带来正面影响,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带来负面影响的事项代表风险,它会妨碍价值创造或者破坏现有价值。带来正面影响的事项可能会抵消负面影响,或者说代表机会。机会是一个事项将会发生并对目标的实现产生正面影响的可能性。笔者认为风险管理的客体是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有可能损失而无获得机会的风险,如火灾、车祸等,纯粹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都适用大数法则,人们往往采取规避风险的方法,保险主要保纯粹风险;投机风险是指那些可能有损失也可能有获利的风险,如、买卖股票等,投机风险的规律性不明确,不适用大数法则,获得性可能使其更具有诱惑力,使偏好风险的人们甘愿去冒风险,投机风险属不可保风险。

1.3风险管理的核心是主体价值最大化

从现有的文献可以发现,公司进行风险管理会对公司经营产生直接影响,其主要通过降低市场摩擦成本改变公司现金流量,进而影响公司财务状况和政策,最终提升公司价值。公司价值最大化论中的各种假说都能够通过降低市场摩擦成本改变公司现金流量,最终影响公司价值。其中,减少预期税收说认为由于存在课税扣除、亏损结转公司以及累进税制,导致其税收函数呈现凸性,所以使用衍生产品可以因降低公司课税利润的波动性而减少预期税收;降低财务困境成本说认为使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公司未来出现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其通过降低了公司预期的财务困境成本而提高了公司价值;避免“投资不足”说认为使用衍生产品可以降低公司收入波动性,避免昂贵的外部融资成本,保证公司能够接受投资净现值为正的项目,解决公司“投资不足”问题,最终提升公司价值;降低公司融资成本说则认为使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公司资金成本,因此也可以提高公司价值。

1.4过程是决策的过程

风险识别、风险衡量和风险评价是为了认识、评价风险管理主体的风险状况,解决风险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制定管理风险的决策方案。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都是为了确定最终的风险管理方案。从这一角度来看,风险管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管理决策的过程。

2风险管理的特点

2.1风险管理具有全面性

风险管理主体作为一个系统,并不是各项业务与资产的简单相加,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表现出整体性的特征,因此,对主体的风险管理也应采用整体化的思维,如果风险管理主体对风险的认识、处理缺乏全面性,只处理某一方面的风险隐患,而没有考虑其他方面的风险隐患,其风险管理的决策就有可能失败。

2.2风险管理的范围具有广泛性

风险管理是涉及许多领域的管理,风险管理不仅会涉及人们可预测的范围之内,而且还会涉及人们无法预期的领域。一个单独的事件可以同时影响社会的不同领域,而且其后果会远远超出当时的影响。风险的复杂性和普遍性决定了风险管理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风险管理学是涉及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

2.3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风险管理理论来源于风险管理实践,同时,风险管理理论又可以对各种具体的风险事件的管理进行指导,因此,风险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3风险管理的目标

3.1损失发生前目标

①寻求最经济的策略,降低纯粹的危害。这个目标要通过内部控制和购买保险来达到,内部控制和购买保险能够减少风险管理主体的实际损失,增加风险管理主体的价值。

②减少风险暴露,降低投机风险的危害。当风险管理主体面临投机风险时,可以通过购买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降低现金流的巨幅波动所带来的危害。

③社会责任目标。

3.2损失发生后目标

①生存目标。

②持续经营目标。

③稳定赢利目标。

④持续成长目标。

⑤减少风险事件对其他个人或社会的危害。

4风险管理理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1风险管理理论与保险学

传统保险学研究的重点是具有可保利益的纯粹风险,保险是被作为一种风险筹资工具来加以研究的。但是,随着保险业的迅猛发展,保险已经不仅仅是风险筹资工具,而且逐步扩展为风险的重要管理方式,并表现出独特的特点。例如,保险具有的补偿职能、融资职能、储蓄职能、投资职能等,都显现出保险学的发展和创新。随着保险学的发展,保险学越来越离不开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控制风险手段的支持,保险学的发展需要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持,特别是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方法的支持。由此可见,保险学不能等同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也不能概括保险学的全貌。

4.2风险管理理论与投资管理学

风险管理理论是对风险因素、风险源、风险事故和损失等要素的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投资是具有风险的,投资管理学是在研究投资风险的基础上,进行投资优化组合的管理,并寻求获得最大化投资收益的理论。投资管理学的研究需要风险管理理论的指导,如果没有风险管理理论和相关的技术支持,为获得投资收益而进行的投资应是盲目的投资,是难以预测结果的投资,这很可能导致投资的失败。同样地,风险管理的过程是进行成本、收益选择和决策的过程,风险管理的过程需要投资管理学的支持,如果没有投资管理理论的支持,风险管理就无法进行风险衡量和风险评价等。尽管如此,风险管理并不是单纯的投资,风险管理理论和投资管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风险管理侧重于损失的成本—收益分析和管理,而投资管理学则侧重于资金获利的成本—收益分析和管理,由此可见,不能简单地将风险管理理解为投资管理学的分支,也不能将投资管理学理解为风险管理理论,二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门学科。

4.3风险管理理论与数学

在风险管理中,风险度和损失程度的预测、损失的评估等,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推测和评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运用,使得人们对风险事故造成损失的推测和估计更加准确、科学,也使人类对风险的衡量、分析等发生了质的变化。自从数学被引入风险衡量以来,风险管理才成为一门科学。但是,这并不是说,风险管理理论应是数学的范畴。数学是运用一系列前提假设,逻辑地推出普遍原理的过程,是逻辑严谨的科学。风险管理理论是揭示风险存在的状态、因素和可能造成损失的管理科学,风险管理理论中没有普遍适用的规律,只有一些一般性的风险管理方法。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大量的风险管理实务表明,风险管理是运用各种操作规范和规程进行管理的,数学的原理对于管理学科来说是不适用的,数学只是预测和估计风险时需要借助的工具。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范文篇7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1绪论

21世纪以来,大数据成为各领域学者研究问题的主要方向,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部门高效率运作的关键因素,处理庞大的数据信息能力成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研究背景和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对于企业如何突破固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发掘适应当今时代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提供方法和途径,为企业如何更好的对财务风险进行防控和管理提供建议和参考,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同时在已有研究内容与理论的基础上对相关领域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2当前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剖析

2.1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风险和风险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认知缺陷2)投资决策标准较狭隘3)财务决策信息边界化现象严重4)融资模式成本高2.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基于上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分析整理了如下两点主要的原因。2.2.1管理者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偏低。运行任何系统都离不开人,人的因素始终是最关键的。对于企业而言,管理者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多数管理者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偏低,且对风险的概念存在错误的认识,他们依然采用传统的风险管理办法和理念,在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时,他们常常将管理的着力点更多的放在实现短期的盈利目标上,而不重视未来长期的财务风险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2.2.2管理者对外部环境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弱。多数的中国企业的管理者财务管理的基础薄弱,对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的变化的应激性较差,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弱,缺乏对市场的洞察力和市场观念,不能科学的预见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立刻做出反应并及时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且管理者依然多采取传统的狭隘的标准去判断投资决策是否可行,而不是随着当前时代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去改变投资标准。综上,财务风险一定会发生。

3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应对办法

3.1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进行重构。首先,财务风险概念重构。财务风险的概念综合性较强,包含多维度、多方面、多层次。一个完整且严谨的财务风险研究理论是建立在对风险的构成因素、风险的形成原因以及风险现象等多个不同的财务风险维度的领悟和探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次,风险评估系统重构。企业需减少对防控风险的金融工具的利用,以免产生过度依赖。大数据时代中的财务管理理论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研究怎样才能创造出更有效更实用的评价企业当前经营风险状况的预警系统,优异的风险预见能力是对风险进行有效防控的一把利器。3.2改变投资决策的标准。应用大数据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的投资决策评价方法中显现的问题。在验证和反馈投资项目的结果方面,应用大数据能够对投资项目在投资中以及投资后所产生的新数据进行实时的搜集并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将对项目进行投资后所产生的新数据与在实施该项目前对其作出的预期的评估相比较,对其之间的差异进行实时反馈。3.3财务决策信息去除边界化。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强的目的性获得企业所需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在企业的内部,如在规模庞大的企业集团中,各个分公司以及诸多的子公司,各个业务单元和各级部门会由于它们长时间的独立运营独立核算和彼此之间缺乏沟通联系而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的状态被打破,达到企业财务和业务信息数据的一体化。3.4调整融资模式。互联网时代,企业更多的经济活动都倾向于在互联网上完成,而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也逐渐由“重资产模式”向“轻资产模式”转变。企业采用轻资产模式,可以极大地降低在存货与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这也大大减少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的依赖,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轻资产模式秉持着无股利分红或低股利分红,这也使得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均可以有着比较充足的资金储备。

4结论

企业依托大数据背景需要对财务风险概念、风险防控对策以及风险评估系统进行重构。与此同时,研究如何建立优良的风险预警系统和预测模型,从而更有效的提前防控风险。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经营的深入,应用大数据解决了传统的评估方法的弊病,投资项目的评判标准也应该从原先狭隘的标准拓展到对于能够促使投资项目成功的更多的驱动因素的发掘当中。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和数据在企业内部实现整合联通,“信息孤岛”的状态被打破,企业对大数据的价值发掘和管理不再有阻碍,达到企业财务和业务信息数据的一体化,去除传统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边界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变革的趋势。重资产模式下企业的融资成本普遍较高,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企业由原先的“重资产模式”向“轻资产模式”转变,融资方面也减少了对银行贷款等传统间接融资的依赖,企业融资多为OPM和内源融资,这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孟祥霞.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7(1):40-41.

[2]戴天婧,张茹,汤谷良.财务战略驱动企业盈利模式——美国苹果公司轻资产模式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12(11):23-32.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范文篇8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管理;挑战与策略

数据时代下,企业多数会遇到风险,但同时,企业在被风险所威胁的情况下,如果能及时的把握住机会对企业的未来有着非常有利的作用,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财务工作是企业工作中的核心,所以时代的发展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转型影响非常大,为了企业能有更好的竞争优势,企业在大数据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财务工作方式,并且在面对挑战时,企业要迎难而上,积极面对。

一、大数据的内容

大数据相当于一个大型的资料库,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变得越来越庞大,系统无法准确地整理。大数据可以将所需要的信息及时整理。对于企业来说,大数据里面的内容可以为企业的工作提供整合有效的资源,企业的领导人员根据获取的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可以有更加明确、科学的判断。数字化的时代来临,意味着很多企业要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1]。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应对,如何迎接挑战,如何转换企业财务的角色,是企业能否更好的发展的关键。从大数据的内容可以看出大数据有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分别是庞大、种类繁多、可利用率低下。这三个种类可能会对信息的利用程度造成直接的影响。由于内容庞大,种类繁多的原因,数据在整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杂乱无章,难以整理,有用的信息占有率低下。对于企业而言,这样的信息会对企业的运营带来一定的盲点。这个时代的出现,也意味着财务人员对于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也要得到专业的培训,对于整体的发展趋势,企业领导人员要从中科学合理的分析出市场的发展趋势。大数据时代的出现,抓住机遇意味着企业在经营上可以选择更加合适自身发展的道路,为企业更及时、更合理、更科学、更全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数据库。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挑战

(一)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各行业的高端分析人员对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有着非常敏感的嗅觉,但是,仍然不能排除由于大数据技术还不成熟和投资的费用比较大的原因,许多企业还是选择保持原有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2]。原有的模式下人员对于数据的处理能力主要取决于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但大数据模式下,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简单书面知识上,更着重于企业对于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力,财务人员要掌握相关财务决策工作的能力。(二)缺乏技术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变得不可阻挡,虽然目前大数据的发展并不成熟,但是未来大数据的发展一定是非常重要且在社会中比重会非常大,大数据对于当下的社会环境而言还是比较新颖的,所以社会需要培养相应的技术人才。本文对于财务管理的研究要求我们了解的是这个社会不仅需要培养大数据方面的技术人才,也需培养同时兼具大数据和财务会计两方面的人才。现如今我国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相较于企业的需求量是远远不足的,而这也是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配合环境转换财务模式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策略研究

(一)重视财务管理。一个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社会对其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每个企业都应该有相应的人员对社会发展情况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测和判断,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转换势在必得,所以财务管理的负责人应该对财务管理工作加强重视。企业人员对社会发展做出预测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自身的功能,提早做好应变方案,提前布局。当然,对于社会变化企业不可能只着重于一方面,所以对于整体的改变也是非常重要的,整体上的改革可以使企业在整个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并且可以不断地完善自身,加强其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二)培养复合型人才。对于当今社会而言,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实际的供应不成正比,所以,在一个行业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企业的一个劣势。企业目前所需要的人才需要有合格的素质素养,专业技术以及专业的理论知识。对此,企业可以安排工作人员进行有期限的专业培养。比如,企业和相关的机构建立合作双赢的方式,组织人员对优势企业的运营模式进行参观和学习。与此同时,企业可以引进复合型人才,这种方式的成本较高。企业筛选出优质人才,对其进行综合培养等方式。(三)重建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新的运营模式意味着新的风险出现,所以在原有风险理论基础上,重新进行筛选和分析,是必然的选择。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瞬息万变的环境导致企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之间的相互摩擦使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财务风险理论本身存在着漏洞。大数据背景下的风险理论应该注重于多方面的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理论要根据外部情况和对国外先进技术环境下的分析做出调整,重新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都是企业在不断实践中累积下来的,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大量的成本的,所以财务管理理论是企业的一大笔财富。但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若想更加顺应发展,就必须有取舍意识。原有的财务相关理论已经不再符合大数据时代,所以企业必须要学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完善理论知识,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掌握信息化技术。对于新的时代,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抓住机会,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不被淘汰,占有市场上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应对[J].中国商论,2017,(36):93-94.

[2]李志芬.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J].全国流通经济,2017,(21):29-30.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范文篇9

【关键词】风险导向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进程正在不断地深入,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正发生急剧的变化,面临着体制结构的复杂化、经费来源的多样化和办学资金规模不断加大等新特点,使得高职院校办学的财务风险日益凸现。能否对此类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般来说,财务状况的恶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构建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的管理体系可以对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促进高职院校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高职院校风险导向管理中的财务风险管理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在2003年《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一文把风险定义为“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一般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市场主体在整个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未知的不确定的因素所造成最后实际的财务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根据财务风险的定义,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指在学校的整个经营过程管理中,因为一些难以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学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供给不足,甚至无法继续办学的可能性。根据现代的风险管理理论,公认的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由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相互联系的程序构成的往返循环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我们把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细分为偿债风险、营运风险、收益风险和发展风险4个方面。偿债风险是指学校的运营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借贷导致的不能按期归还本息,进而影响到高职院校经营运转的可能性。偿债风险指标可以反映高职院校的偿债能力,即支付各项到期负债的能力。若偿债能力不高,既会影响支付到期债务的能力,又会影响到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容易发生财务风险。营运风险是指相关管理者和领导对学校的内外部环境把握不当,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决策中出现失误或造成的学校财务状况不良或资本运作出现问题而使学校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营运风险指标可以用来反映高职院校日常的运营和管理能力,该指标的好坏反映了高职院校运营管理是否存在问题。收益风险指高职院校利用自身资产进行投资来增加自身收益时可能使学校面临资金短缺或资源损失的可能性。收益风险指标可以反映高职院校对外投资及校办产业的获利能力。发展风险指高职院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只注重眼前利益,从而导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难以进行的可能性。发展风险指标可以反映影响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风险。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评估风险,从而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管理的决策。

二、某高职院校风险导向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一)学院经费来源情况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越来越多元化,目前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由政拨款、学费收入、银行贷款、企业投资和社会捐赠等方面构成。某高职院校2013年的经费来源情况:一是非税收入(也就是学费收入),占经费来源的54%,二是财政拨款的员工工资,占经费来源的22%;三是财政拨款的学生补助,占经费来源的13%;四是其它的一些相关的建设配套经费,占经费来源的11%。可见该学院用于学校其它开支的经费非常有限,并且不稳定。经费来源相当单一。

(二)某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是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设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设定应该与学校的总体目标相一致。现阶段该校的财务管理应该兼顾收益的获得与风险的规避相协调。财务风险规避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财务风险的管理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财务预测机制和风险监控机制。某高职院校是由原中专学校升格组建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规模在不断扩大,各方面的风险也因此不断增加,因此学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首先应该是有效地解决经费来源问题和财务收支问题,预防因学校快速发展而导致的财务问题的出现。二是要构建该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地识别、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是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可以从偿债风险、营运风险、收益风险和发展风险4个方面12个指标来建立财务的预警指标。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根据上述分析和德宏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取了部分指标对学校当前的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从衡量偿债风险的指标来看,流动比率较好,说明其流动风险相对较小,能够及时偿还短期债务,从现实支付能力和潜在支付能力指标均高于预警下限,说明学校可供使用的资金可以满足其支付能力。从衡量营运风险的指标来看,经费自给率和招生计划资金比率均高于预警下限,说明了各项收入满足其日常支出的能力,并且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同时还说明了学校的招生情况和学费的收缴情况较好。从衡量收益风险的指标来看,资产收入比高于预警下限,说明学校收益情况较好。从衡量发展风险的指标来看,资产权益比和净资产增长率都高于预警下限,说明学校还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从这些风险预警指标来看,学校的账务风险较小,尚在可控范围内。但是,应该定期对这些风险指标进行分析和计算,进而诊断和防范财务风险。

三、某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表现为经费来源单一,学费收入占到了经费来源的一大半以上。在财政拨款的收入中,大部分用于了员工的工资和学生补助;用于学校其它开支的经费非常有限,并且不稳定。其次是财务风险管理理念落后,由于受到事业单位编制体制和财务管理能力的影响,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对风险管理、监督和审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最后表现为审计和监管机制不健全。

(二)对策建议

一是要加强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定期审核学校的财务状况和成果,用相关的财务预警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二是要拓宽学校办学资金来源的渠道,改变经费来源单一的情况,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方面要进一步争取国家财政的投入,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吸引企业的投资、适当扩大债务融资、吸引社会捐赠以及利用自制资源盘活资产进行生产投资等多种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降低资金占用额,加速资金的周转,努力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三是要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决策水平。从学校的管理者到普通职工都应该明白,财务风险隐藏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学校带来财务风险,进而可能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晓芸 单位:德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朱秀清.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审计预警机制研究[D].安微财经大学,2014.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范文篇10

关键词: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中央企业本土化

本世纪初以来,以不确定性为基本研究对象的企业风险管理(EnterpriseRiskManagement,ERM)理论逐渐进入我国实业界和研究者的视野。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实施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下称《指引》),该《指引》的颁行,可以看成是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在我国大规模本土化的开始。

一、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概要及在我国的规范化实施

1.企业风险管理(ERM)理论的一般框架。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管理理念或管理框架的最终形成,是由美国发起人组织委员会(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COSO)在2004年9月提出的,标志文书是《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tegratedFramework,下称《整合框架》),这个框架是迄今为至企业风险管理最完善、最成熟的理论概括。COSO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经由企业当局广泛参与,对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多要点掌控,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整合框架》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的8个核心要素,即,目标设定、内部环境、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回应、信息沟通、控制活动和持续监督,这8个要素组成了一个有机体系。企业风险管理有4个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理想的ERM框架是通过对不确定性的管理增加股东价值,以共同的语言和要素安排,落实企业的上述4项目标。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与目标之间是一种紧密的支持与保证关系。

2.企业风险管理在我国中央企业的初步实践。在《整合框架》的背景下,2006年6月国资委根据《中a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中央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总体原则、基本流程、组织体系、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行了系统规范,成为中央企业风险管理的权威指导文书。之后,一些省市区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文件,对《指引》的实际操作进行具体化。《指引》所称企业风险,包括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具体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

《指引》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流程描述,与《整合框架》中的描述大体相同。它将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设定为五个方面:一是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二是确保企业内外部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三是遵守法律法规;四是通过企业制度安排降低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五是建立针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这五个方面的目标,分别对应着《整合框架》提出的4个目标。它将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区划为收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管理策略、提出实施解决方案和监督改进等5个阶段,分别对应着《整合框架》中的企业风险管理8大基本要素。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本土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找到切合实际的本土化切入点

一方面,通过对《指引》的解读可知,与国资委以往出台的文件有很大不同是,过去国资委颁行的大多数文件都是在对企业大量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的过程。而《指引》则正好相反,它来自于成熟的理论,而且主要是国外的成熟理论,先于国内企业的管理实践。另一方面,每一个中央企业都有其特殊的行业特点、既有体制、历史传承、文化特色和企业员工队伍、管理当局的素质水平等,这决定了不同的企业在实施风险管理时应有不同的切入点或突破口,不能好高骛远,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找准影响各自企业主要经营管理领域的不确定性来源,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实践。

2.建立起具有可操作组织规范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指引》都是针对企业所面临的时时处处都存在的各类风险提出的,都只是一个理论框架和方向指引,没有统一具体的模式。它要求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各个管理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营造风险管理的氛围,建设风险管理体系,等等。可见,无论企业风险管理理论还是《指引》,都没有为中央企业的现实经营管理给出一个具体的、可以搬来即用的药方,所以,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指引》具体化为每一个中央企业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是当前我国中央企业需要下大力气去做的事情。

3.培育良好的气氛和合格主体

一般讲,一个良好的适合于特定企业的ERM氛围,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将企业的风险偏好与企业战略有机联系;二是能够保证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企业的股东价值保持一致;三是可以提供鉴别和评估风险的工具,并有强大的企业舆论支持这些工具使用;四是企业各层面有统一的风险语言,和畅通的沟通管道。任何一个ERM框架都是在一定的氛围中由具体的企业成员最终实施的,没有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氛围,得不到企业各层面人员的支持,再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和《指引》都会流于口号和形式。

参考文献:

[1]滕青: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构建[J].经济管理,2007,(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