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体育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8:32:18

毕体育业论文

毕体育业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认为体育锻炼有降低抑郁、缓解焦虑、提高自尊等作用,并针对国内外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论文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促进作用

一、前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竞争更为激烈,在面对高效率、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和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问题上,处于接触社会临界点的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地被发现,这些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是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着重地分析适当的体育活动对几种情绪的积极影响,希望能让更多大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通过体育锻炼行为来调节自己的心理,从而使自己能真正肩负起建设国家的历史使命。

二、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一)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表述:“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而且还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美的状态。”这也促成了目前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bio—psycho—social)医学模式。学者张德根据这个“健康”的定义将健康总结为两部分:一是生理健康,即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和疾病及有完整的生理状态;二是心理健康,即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也就是说他将个体在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总结为心理健康。这也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具体解释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心理问题谈健康是片面的。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至今尚不统一。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的变化的过程,不可能存在极端的健康,因为那是精神的完美状态;而极端的障碍是精神病的状态。绝大多数人都是处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殷恒蝉等在阐述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时认为:人们在确定心理健康标准时常常具有完善性,指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心理健康的标准只是反映了社会对个体良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所应有的心理状态的一般要求,而不是最高境界。学者张长力等认为心理健康的要点包括:(1)正确的自我意识;(2)正视现实,适应社会;(3)和谐的人际关系;(4)智力正常;(5)情绪自控;(6)积极的人生态度;(7)人格完整统一;(8)个人能力能得到发挥;(9)适当满足个人需要;(10)心理行为符合年龄、性别特征。必须指出的是,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它具有时效性、特殊性等等特点,因为人所要面对的问题是复杂而又不断在变化的。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其特殊性,因为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其处在一个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的时期,对社会的接触比较少。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可确定为5个方面,即情绪稳定性标准、焦虑标准、人际关系和谐性标准、对现实感知的充分性标准、心理适应性标准。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依据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特点,结合大量的实践经验,刘列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归纳如下:(1)热爱生活,乐于学习;(2)情绪稳定,心情愉快;(3)意志健全,行为协调;(4)自知之明,接受自我;(5)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6)接受现实,适应环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所要反映的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还要表现出年轻人的活力。而要获得健康只能是依靠大学生自身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学习,学会如何正确地对待问题,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心理健康。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公务员之家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不容小视,2000年诸杰等人对2086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有26.99%的大学生心理反应不正常。毕秀淑等人在2003年对400名大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得出:有20.36%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依次为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强迫、偏执等。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是比较严重的,在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健康第一”思想已成为肩负培养高素质人才重任的各级学校的指导思想。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应该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发挥体育锻炼特有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四、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进行体育活动,从生理上来看,能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从心理上来看,能陶冶情操,使不良的情绪得到疏导。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行为与心理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早在1993年吕红斌就有了“在进行体育锻炼行为中获得良好的心理效应可与标准的心理疗法相类似”的结论。这种心理效应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身体活动(physicalactivity)产生的短期情绪效益;二是身体锻炼(physicalexercise)产生的长期情绪效益。国内学者毛志雄、韩旭将这两种情绪效应(moodenhancement)总结如下:身体活动可产生的情绪效益:第一,与于心境状态的改善有关;第二,可缓解焦虑与紧张情绪;第三,活动中可产生诸如流畅(flow)和跑步者高潮(the13Linnet’shigh)等良好情绪。而身体锻炼的情绪效益主要表现在:第一,它与心理自我良好感(psychologicalwell—being)有正相关;第二,长期身体锻炼对焦虑、抑郁的治疗作用。从具体的属性来看,身体活动和身体锻炼都属于体育锻炼,它们只是体育锻炼中不同的表述,总的来说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是有促进作用的。下面笔者将具体阐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一)降低抑郁

抑郁是一种对不良刺激发生长时间的沮丧感受反应的情绪改变。人们在事业上、情感上受挫折时会出现抑郁,在各种灾害后也会出现抑郁。抑郁症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是大学生群体中较常见的一种情绪困扰。其患病率为6.1%~9.5%。约13%~20%的人一生曾有过一次抑郁体验。

1990年,North等人对1969~1989年的80个研究进行锻炼与抑郁关系的元分析表明:一次性运动活动和长期的体育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均可降低抑郁,身体锻炼比放松练习和其他愉快活动能更有效地降低抑郁。这些表明体育锻炼对降低抑郁的作用是明显的,而且适合降低抑郁的运动类型也是比较广泛的。

国内学者曾芊等人在1995年的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对降低抑郁性的心理障碍效能十分明显。2004年何颖等对240名大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论为:16周的体育锻炼能显著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其改善抑郁的程度因锻炼类型和性别而存在差异,采用力量训练和健身操锻炼行为方式的效果最为突出。欧阳文珍研究表明:在集体心理咨询中对大学生进行低心率的运动游戏训练并且辅以理性情绪疗法,是治疗轻度抑郁倾向的良好途径。

因此,可以说体育锻炼是有降低抑郁的作用的,只是利用什么样的锻炼方式才能更有效地降低抑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需要我们去探索。

(二)缓解焦虑

焦虑是对刺激产生不适当的严重和长时间的恐惧、焦急和忧虑反应的情绪和情感异常。2002年金雯等人研究表明:大强度的一次性运动(75%V02peak)可明显降低状态焦虑。薛林峰等(2004)研究得出:太极拳对学习焦虑的改善作用明显。胡望洋等人(2004)对311名大学生进行研究得出:体育锻炼对减少或消除青春期大学生的连续性焦虑是十分有效的。

有一项研究对1960—1989年间进行的104项有关体育活动对焦虑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身体活动量必须长于20分钟,才能有效地降低焦虑,长期的和一次性的有氧练习均可有效地降低焦虑状态,但锻炼必须坚持10周以上,才可能有效地降低焦虑,而无氧练习不能降低焦虑。

从上面的资料分析可以发现,有氧运动对焦虑的缓解作用比较明显,但是在无氧运动对焦虑的作用问题上,不同的学者还是持不同的意见,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研究分析。总的来说体育锻炼对焦虑是有缓解作用的。

(三)提高自尊

自尊是一种最能反映运动对心理效益的最有潜力的变量。自尊心常被视为唯一最重要的心理良好感的测量指标。

有研究证明体育活动对提高自尊是有帮助的,我国学者吕红斌对国外相关研究总结说:长期有规律的运动能提高自尊,这种效果至少能持续6—20周,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中都可以见到这种效果。1998年赵淑英等对一系列的研究进行综述得出:运动与自尊心成正相关,且自尊心低的人表现更强。杨剑等在论文《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2002年)中总结说道:经28周的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大学生的情绪感受性、身体自尊均出现显著变化,表明大学生身体自尊、良好情绪体验得到提高。张立敏等(2004)进行一项关于自尊的研究得出:通过3个月的身体锻炼,受试者自我观念的有些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与身体有关的自我概念。

体育锻炼对提高自尊的作用是明显的,这是因为通过体育锻炼,锻炼者的身体得到锻炼,同时情绪得到宣泄,而随着体育锻炼对形体的改变,这种改变应是让体型更加健美,提高人的自信,让一些消极的情绪得到宣泄,使锻炼者的心理处于一个较为健康的状态,这些无形之中都将提高人的自尊。

五、建议

1.现在我国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国内关于体育锻炼的概念有很多,如体育锻炼、体育活动、身体活动、健身活动等,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应该统一概念,这对于体育与心理健康的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毕体育业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学实习;实习效果;策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38届国际教育会议指出:“现代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及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外界包括与劳动界的更多接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品格的形成,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社会道德、教学和经济价值的理解,教育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向他们反复灌输尊重劳动者和劳动人民的思想。”这些论述对于教学实习的重要性做了完整的概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习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1],是学生将自己所学的体育教育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检查(也能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2]。通过大量的教学实习工作后发现,高校存在着教学实习环节薄弱、改革滞后的问题,甚至已经发展到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程度,有专家提出,重视教学实习、研究教学实习、加强教学实习、创新教学实习是目前本科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1]。作为以培养体育教师为本职的体育教育专业,需要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及时调整办学方向,改进教育方法,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3]。本文从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策略。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效果分析

2016年9月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00名学生开始实习至12月结束,历时一个学期,在此期间调研20家实习单位,对35名实习指导教师和5名实习带队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实习效果和存在问题,随机访谈50名实习学生,总结实习心得体会。访谈发现教学实习对学生的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师职业内涵和毕业论文撰写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提升学校声誉也发挥了积极作用。1.1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提升明显。在对学校、实习单位教师和实习生的访谈中发现:“能够胜任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是个人专项水平还是教学能力,97%的学生和教师选择教学能力;问及实习单位时,98%的人选择教学能力”。可见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实习单位看重的更多的是未来教师的教学能力。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习时长18周,安排在大四的第1个学期。通过1个学期的实习工作,学生有这样的感受:“暑假之前,自己都还是学生;暑假之后,就要开始面对学生”。“满肚子的知识,教不出来”成了多数实习教师的困难。实习的过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学技能的重要,感受到“会做”和“会写、会教”的巨大区别。没有了教学能力的支撑,在学生面前,实习学生的知识、技术优势荡然无存。指导教师此时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从一开始的备教材、备教法、备场地、备学生,到教案书写,到片段课设计、说课考核、微格课教学,再到实习生可以独立承担一节体育课的教学。指导教师不厌其烦地教授,实习学生一点一滴的琢磨。这其中对于实习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是巨大的。实习之后,这些回归学校的学生已经成为一个个能做、能写、能教的准教师。1.2学生专项能力得到发挥。课余训练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课余训练,能造就一批具有良好思想品质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一批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骨干力量,有效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从而达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体育强国的目的[7]。实习工作准备阶段,部分实习基地校对所派实习学生的专项技能提出了要求。根据这些要求,综合考量实际情况,本着提高实习锻炼价值的原则,体育教育专业在人员选派上对实习基地学校的要求给予了相应的满足。除此之外,多数实习学生进入实习学校后,都承担了学校运动队的课后训练任务。每个实习学生转换到教练员的角色,发挥自己所长,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队训练有别于课堂教学的工作内容,不仅丰富了实习生的教学实践,也拓宽了实习学生的业务领域。使得实习学生的专项技术能力得到很好地发挥,更增加了他们的学校体育工作经验,为日后的择业、就业加上了重重的砝码。1.3对教师职业内涵有所了解,未来规划逐渐清晰。实习结束,学生的另一项重要收获是增加了对于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从夏末的烈日炙烤到冬日凛冽的寒风;从刚刚上课的不知所措到点滴进步的丝丝喜悦;从初次见面的陌生到实习结束的依依惜别。参与实习的学生感受了体育教师的艰辛、平凡,更体会了这一职业的爱与奉献。在实习通讯中,很多学生都表达了对这一职业的敬意,更表示了将来从事这一职业的决心。这样的经历使学生跳出了原有的迷茫和彷徨,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加明确清晰。1.4通过实习获得第一手资料,完成论文写作学院鼓。励学生利用教学实习的机会,更多、更深入地接触学校、接触学生、接触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这难得的亲身感受与操作,获得第一手大量真实的资料数据,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也为今后在这一岗位上的科研打下基础,并将这一条明确写入实习任务中。通过对实习结束后学生论文初稿和中期检查的审阅,发现95%以上的学生均已完成这一最初目标。1.5师生努力付出,提升学校声誉。从实习的反馈来看,在实习期间,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学生都能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和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的要求,虚心向实习指导教师请教,认真开展教学,指导课间操、运动训练及运动竞赛等工作。实习学生态度认真、踏实,与实习指导教师关系融洽,受到实习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好评。另外,实习带队教师是学院与实习学校的纽带,同时担负着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的责任。本轮聘请的实习带队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工作认真负责,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同时,努力做好学生的贴心人,使学生顺利过渡初始面对中小学生教学的心理障碍期。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实习学校和社会各界对于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学生的实习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习存在的问题

走访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普遍发现学生在实习获取经验、增长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发现了自身不足和实习工作存在的问题。2.1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有待提高。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精湛的教学技能、较强的科研与创新能力、良好的专项技能和标准优美的动作示范能力以及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名合格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8]。体育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是运动技能的重要输出手段,是体育知识中动作技能的理论补充。实习中,实习学生示范动作很规范,但是知识讲解不清晰,实习学生普遍反映示范时无法表述示范动作的理论知识,无。法准确找到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这暴露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项技能能力优于理论知识水平的问题,呈现技能掌握与理论水平失衡的态势。2.2学生技能掌握广度、深度均与实际需求有差距“一专多能”是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但从实习反馈来看,学生对于自身专项的掌握足以应对日常体育教学对这一项目的要求,但在“多能”方面,学生差距明显,往往是会的很多,但都不精,不能达到教学要求。非专项技能掌握的深度不够,且存在某些项目(特别是新兴项目)的学习空白。在实习过程中,很多篮球专项的学生根据实习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要进行田径、体操和武术操的教学工作,实习学生大部分是临时跟指导教师学习后再去上课,在课上显示出“力不从心”。2.3学生职业道德认知有所欠缺。体育教师一方面传承和创新人类的体育文化,同时用自身的知识和品德来培养和塑造未来社会健康的劳动者和创造者,因而体育教师的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以及社会的稳定和繁荣[9]。教师素质结构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10]。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是指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9],它从道义上规定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随着经济的转型以及社会的变革,教师之间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倾向[9]。教师的追求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对这2个问题的回答,长远来看,直接体现了学生对于未来将从事的这份职业的道德认知,着眼当下,则将决定学生对于实习课程的态度。从实际效果分析,不能正确认识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的学生不在少数。2.4已有课程与实际就业需求契合度不高。实习学生普遍反映,3年专业课程中许多有明确指向性的课程,却在实际中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凸显了课程与实际就业的脱离状态,如学校体育学中,并没有设计当下已经成为中学体育教学主流方式的模块教学,教育学中也并没有关于新课标中探究式教学的知识教授。说明学校现有课程内容不能与学生未来就业所需知识达到同步。2.5教学实习考核制度不符合课程教学规律。一个学期的教学实习即将结束,迎来学生最为看重的教学实习考核。学生在实习单位的日常表现好坏是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这种考核制度不符合课程教学规律,其导向不是让学生有压力地认真参与提高教学工作,而只是引导学生在实习单位有一个良好的日常表现,目前,各高校在实习动员时特别强调学生在实习单位“要勤快”、“要表现好”也说明了这一点[4]。

3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习策略

3.1调整教学实习时间。体育是一个应用性学科,学生的培养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用结合,整个过程就应该由若干个学用结合的循环构成。第1个学、练、教的循环:学(被动)—首先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练(被动)—训练相关教学与运动技能;教(见习)—在实践中进行教学,进而出现学(重点、注意、需要不强烈)与教之间出现断层,产生进一步学习与训练的强烈需要。第2个学、练、教的循环:学(主动)、练(主动)、教(实习)2~3个循环,学生才能真正胜任体育教师、教练员等方面的工作。国外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采用的是分散实习的模式,基本是都是第1学年实习30学时,第2学年实习50学时,第3学年60学时,第4学年实习60学时。这种实习安排模式正是遵循着学用结合的循环构成,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自身学习存在的不足,为下一学期的课堂学习确定目标。我国现行的实习课程安排在第7学期,所有的专业学习均已结束,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没有机会再做修正的补充,使得学生培养和实习效果大大减弱,建议将实习课程改为2次,分别设置在第5学期和第7学期,能够有利于检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查漏补缺,激发学生在后面学习的主动性。3.2调整副修专项课时。所谓的“一专多能”和“多能一专”,关键的问题是:小学、中学、高中对象特点不一,培养目标不一,教学任务不一,因而对体育院校毕业生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如果希望人才培养规格符合实际需要,就应该进一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细分。因此,首先的工作应该对教学训练中的人才规格需求进行分类、细分,进而设计相应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这就是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教学的理念具体化。根据中小学开设体育课程的项目技能,增加除学生专项技能外的其他技能课程的学时和学习深度。例如,副修专项的课时从36学时增长到54学时。使学生在专项之外切实掌握更多技能,以满足中小学课程开设需求。3.3调整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目前出现大学与基层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的问题是两方面造成的。一是基层的问题,国家课改、体质测试等引导,应试模式,多年传统、习惯性的教学、训练、课余活动模式;二是大学的问题,没有深入了解与研究由上述原因造成的实际需要,而是一味地我行我素,以现代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标准,追踪现代体育最前沿的知识与理念。归根结底,两者的部分脱节,是2个系统实际培养目标与需求规格的脱节。解决脱节的方法需要双方都进行改变。建议通过深入调研,了解中小学体育教育实际需求,及时调整甚至重新设计体育教育专业现有课程内容,使之与学生的未来就业需求吻合度更高。根据时代的变化、现实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全面、健全身体与心理(不仅是体质,体质是很单一的,体育有多种功能,过度强调所谓的体质测试,势必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模式,也会带来一系列其它的问题,如单一的测试内容,与多样性、全面性培养的理念相悖)的青少年。3.4完善实习考核制度。教学实习考核直接关系到教学实习工作质量,目前学生教学实习成绩不能全面体现实习指导教师的权利和职责,造成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要求放宽。教学实习任务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给学生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也由指导教师和实习带队教师完成。评价标准侧重于学生教学能力、教学任务和实习态度等方面。

4结语

毕体育业论文范文篇3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每个人的内在和谐为基础。它对每一个公民在素质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欣赏不仅能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从而构筑人的内在和谐,并达到其最终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完善的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一次重大调整,必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句话表明。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成员的诚信友爱,社会制度的公平合理,社会气氛的充满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首先是由许多和谐的团体组成。和谐的团体则由许多和谐的个体组成,所以.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安定还要有人的内在和谐作基础。本文试图从音乐与人的内在和谐的关系出发,探讨如何用音乐来构筑人的内在和谐。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一人的内在和谐

古往今来,东西方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都把人的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作为个人修养的一种境界。儒家和道家特别注重个人心性的修养,而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毕达格拉斯学派以及希腊化时期的伊壁鸠鲁学派也强调个人内心的和谐。

(一)儒、道的心性修养

儒家以“人”为本位,侧重从“人”的视角来观照人生、社会和自然,重视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儒家重“生”更重“德”,把人格和道德价值看得比生命价值更重要。当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发生冲突、不可调和之际,宁可“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舍身取义”(《孟子·告子》),以成就和实现其道德价值。在儒家眼里,正是人格和道德价值赋予了人的生命以独特而崇高的意义。儒家主张人内在的善性和外在的纲常之礼的结合,用纲常之礼开掘和显现人的本性,进而向圣人的完善境界提升。

孔子人文观的核心是“仁”。仁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通达,也要使别人通达。孔子不贬低人们的物质利益要求和食色欲望的满足,只是要求取之有道,节之以礼。孔子极力推崇以君子为象征的人格理想,并设计了达到理想人格的途径。其中一条重要的路径是“为仁由己”。要求由自我的自由选择起主导作用,并由自我发挥主体能动性,凡人都有可能成就仁德。

孟子提倡弘大刚毅、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操,崇尚死而后已、无所畏惧的任道精神。孟子所倡导的道德选择表现了超乎自然生命之上的善的价值之极致。表现了人为人格尊严而牺牲的殉道精神。孟子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的见解,认为只要个体能够自觉地实行仁义礼智,不管君子圣人,还是凡夫俗子,都在理想人格境界中。不过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磨练过程,从而养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道家以“自然”为本位,侧重从“自然”的眼光来观照人生、社会和宇宙,强调自然是人生的根本,主张顺应和回归自然,力求人的一切作为都必须合乎自然的本来面貌和变化规律。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要遵循“自然无为,道法自然”,其人格范本就是赤子和婴儿。老子对“赤婴”自然天性的推崇,到了庄子那里就演绎出“真人”的境界。

(二)古希腊哲学家所指的内心和谐

在古希腊的毕达格拉斯学派看来,任何人都是由灵魂和肉体构成的,灵魂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身体的最高境界——健康也是和谐。作为毕达哥拉斯学派弟子的阿尔克迈翁就曾指出:“健康取决于热和冷、干和湿、苦和甘等性质在体内的均等分布,它们之中有一方占优势就会引起疾病”。对于灵魂而言,最重要的在于通过不断的净化,摆脱灵魂中的杂质及肉体的束缚,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灵魂的和谐。达到和谐境界的最有效手段就是从事数学、音乐、天文及社会人生的研究,所以,毕达哥拉斯学派从事科学、哲学和人生的研究。都是为净化灵魂服务的。都是为达到灵魂的最高境界——和谐的手段。因此,灵魂和谐构成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全部思想的核心和最终目的。

伊壁鸠鲁哲学认为,幸福就是“肉体的无痛苦与灵魂的无烦扰”,这种状态实际上就是身心的内在和谐状态。伊壁鸠鲁区分了身体的快乐或痛苦与精神的快乐或痛苦。身体的快乐在伊壁鸠鲁看来只是一种短暂的、浅薄的、不稳定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在伊壁鸠鲁看来是一种感官快乐与精神快乐的适度结合。因为较之感官快乐,精神的快乐是持久的、深刻的、稳定的.它能够使人达到感官快乐所达不到的快乐和幸福。伊壁鸠鲁将人的欲望分为三类:(1)自然的和必要的;(2)自然的但非必要的;(3)非自然的又非必要的。第一类欲望是指人的生存条件的满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衣、食、住、行等。这是谁也无法回避的欲望。这些欲望很容易满足,不容易消除,并且一旦满足,就能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但是伊壁鸠鲁同时也给自然而必要的欲望规定了十分简朴的满足标准。第二类欲望是指一些应该被限制的奢侈的欲望,例如,“无休止的狂欢、美色、鱼肉”等这些奢侈的欲望在带给人肉体上的无尽的享乐之外,也同时带来了更大的麻烦,他干扰了灵魂的安宁。第三类快乐欲望主要表现为权欲、财欲、名欲等。这些欲望是由习惯的、虚假的观念所致,而且难以满足,哲人应该看穿其实质并加以抛弃,因为这些观念束缚了自由意志,干扰了灵魂宁静。

总之,心灵的内在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构建基础。如果人们的内心烦恼不平衡,它就会伺机表现、发泄出来,在相互交往中争执甚至冲突就不可避免。自觉达到内心和谐的人越多,人与人和谐的面越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之目标就会实现。所以,季羡林先生在接受总理看望时说:“我们讲和谐,不仅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二、音乐欣赏是通向人的内在和谐的一条途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开放纵深推进、群众生活显著改善、人民活力充分释放同步。我国民众的心态也进入了一个转折期。一方面,人们的价值取向从注重理想向强调实际趋进。从注重义务向强调权利演变,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体转化,人们更强调自己的利益。渴望自己事业成功、升官发财;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事随心愿,自然会出现不平衡的心态。公务员之家

解决社会心态的失衡问题诚然需要在制度安排上不断完善,做到尽可能的公平与公正.但每个社会都会有问题,作为普通群众个人面对这些问题,并不能扭转局面,只有加强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境界,才能调试好自己的心态,做到内在的和谐。对今天被物欲所缠绕的人们来说,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精神境界,做到内在的和谐,少不了人生的历练、知识的领悟、艺术的熏陶,而音乐欣赏以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尚的人生境界,豁达淡泊的人格魅力为宗旨,就是通达这种身心平衡的精神状态的一条途径,它是一剂难得的精神良药。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的心弦的艺术形式。因为音乐的声音形态与人类情感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具有某种“同构关系”。“音响结构之所以能够表达特定的情感,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那就是这二者都是在时间中展开和发展,在速度、力度、色调上具有丰富变化的、极富于动力性的过程。这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正是这二者之间能够沟通的桥梁。”在音乐欣赏中,或庄严肃穆,或热烈兴奋,或悲痛激愤,或缠绵细腻,或如泣如诉,感情得以宣泄,心灵得以慰籍,身心得以平衡。

音乐欣赏之所以能够促成人的内在和谐,可以从音乐欣赏的审美价值和现实功用中得到解答:(1)音乐欣赏的审美价值。审美能力是人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的一种综合的特殊的能力,一种对现实功利的超越,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从最直接的含义上讲,审美就是感受、感知和创造美,是人类一种主动追求美的实践活动。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使人类超越自己的实际需要,对审美对象的非实用层面进行感知,达到非功利的、非实用的状态,形成自由和幸福的审美体验。奥地利音乐美学家爱德华·汉斯立克在《沧音乐的美》中充分肯定了音乐的形式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的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2)音乐欣赏的现实功用。通过音乐欣赏。人的理解、想象等心理功能得到培养与锻炼,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音乐欣赏还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开发,提高其想像力、创造力和记忆力,也可以培养人的专注、敏捷、协调等非智力因素。还可以提高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性情,促进人的身心协调,这些就是音乐欣赏带给欣赏者的现实功利价值。①音乐欣赏的益智功能。著名作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这句话说出了音乐在开发人类智慧方面的重要作用。②音乐欣赏的德育功能。健康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道德修养。音乐不是强制的理论灌输,也不是枯燥的道德说教,而是以审美对象特有的美的情绪、情感为纽带。使丰富的思想、伦理、智慧等内涵,与美的形态一起深深地潜人人的心灵,深入持久地发挥积极作用。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云“言不如人声人人之深也”;苟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可见。这些先哲们都认为音乐有陶冶情操、淳化民风的作用,它远比空洞的说教更能令人接受,更能启迪人的心灵。音乐以美的声音形态浓缩成生动可感的音乐形象,在美的意境中,孕育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鉴别力。具有了这种情趣和能力,就能自觉地审视自己的心灵,规范自己的行为,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最终使自己的人格升华。这就是音乐欣赏独特的价值所在,具有“以美促善”的功效。③音乐欣赏的健体功能。音乐欣赏对人健全体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解人的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方面。优美的音乐能松弛人的精神,调节人的情绪,促使心理上的宣泄和净化.使人获得心理上的健康。音乐以悦耳的音韵曲调作用于人的神经,医治心理疾病。古代史书《乐记》中谈到“乐行而清,耳聪目明,血气平和……”,明确指出了音乐的治疗保健作用。音乐欣赏与体育之间的互补性也被古希腊的柏拉图提出,他倡导音乐教育与体育并用的思想,他说:“规定要教音乐和体育主要是为了心灵’一“那些专搞体育锻炼的人往往变得过度粗暴,那些专搞文艺的人又不免变得过度软弱。”因此,音乐欣赏与体育要达到一种平衡,才能使受教者既有温文的教养、勇敢的性格,又不至于走向粗暴野蛮和软弱无力。

三、音乐促进人的内在和谐的表现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范畴就是“和”。“和”的本意就是和谐.是指不同高度的笙管合鸣,虽然同时发出不同的声音但却显得很和谐。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话可以很好地说明“和”的含义,“正六律、和五声、达八音、养耳道也”。人的耳朵不愿意听单一的声音,一定要听几种不同的声音才能感到舒服。“和”的内涵有两个层次,其中之一便是“和谐”,即异物相杂,矛盾各方面既有主次之分,又相辅相成,相反相济,对立统一;其二是“平和”,无过无不及,即所谓“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使各种因素处于“和乐如一”的平和状态。音乐欣赏的终极目的就在于能为人创造一个精神家园。无论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孔子还是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东西方的早期大思想家们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音乐与音乐欣赏对人的发展的特殊意义和重要价值。孔子为培养弟子所设置的课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音乐被放在了较重要的地位。他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述。就是把“乐”看作造就一个完善的人的最终环节。柏拉图认为“音乐欣赏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亚里士多德也指出“音乐确能改变灵魂的本质,既然它具有这种力量,我们就一定要利用它来培养下一代。”音乐对人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活在庸常凡俗的生活中被钝化的人的情感。心理学家荣格说;“情感萎缩,这是现代人的一个特点。”而要治疗这种“情感萎缩”则非音乐莫属。优美的音乐还能够滋润和抚慰人们的心灵,激烈的音乐能使人烦怨的情绪得到宣泄。使人们保持平和的心境。优美的旋律、均匀有力的律动、充满生机的节奏、丰满的和声、绚丽多彩的音色等,无一不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俗话说“乐而忘忧,歌可解愁”,这正是音乐的特殊功能的写照。因此,音乐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一种灵魂的净化剂,通过音乐欣赏,不仅能够将对音乐艺术的美的追求融入人的个性,引导人感悟美,还能在某些时候激发人的精神力量,调节人的精神面貌,净化人的心灵。

(二)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长其在音乐美的熏陶感染下,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娱乐和滋养,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使人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和谐,更完美。美是人的独特权利,是人的感性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人的感性的一个绝对尺度。因为审美最忠实于一切被理性、被社会所压抑的感性个人,忠实于活生生的、具体的、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可预测的深度和无限可能性的个人。理性概括出来的本质永远无法穷尽感性现象,就像人无法用理智穷尽自己的情感一样。所以,审美是印证人之个体性、独特性的根本标志。而只有时时确证着自身的唯一性、神圣性和不可或缺性.才能真正实现人自身作为人的内在规定性。

(三)构建个人独有的精神家园,使人得以安身立命。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需要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来作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有了这样一个精神家园,才不至于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左右算计、长吁短叹、蝇营狗苟,不知人之真义:也不至于在茫茫人海、滚滚洪流中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丧失个性,不知我之为我;自然最终也不至于在面对世事变幻时手足无措、怅然无着、精神流离,不知家在何处。匈牙利著名音乐欣赏家柯达伊·左尔坦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关系,“音乐是不能被其他东西所代替的精神食粮,得不到它的人只能生活在精神的贫血症中,没有音乐就没有健全的精神生活。”(柯达伊1952)音乐欣赏活动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滋养和启迪,在音乐美的熏陶下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和谐美。柯达伊认为音乐欣赏的重要性超过了音乐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

毕体育业论文范文篇4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每个人的内在和谐为基础。它对每一个公民在素质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欣赏不仅能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从而构筑人的内在和谐,并达到其最终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完善的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一次重大调整,必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句话表明。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成员的诚信友爱,社会制度的公平合理,社会气氛的充满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首先是由许多和谐的团体组成。和谐的团体则由许多和谐的个体组成,所以.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安定还要有人的内在和谐作基础。本文试图从音乐与人的内在和谐的关系出发,探讨如何用音乐来构筑人的内在和谐。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一人的内在和谐

古往今来,东西方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都把人的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作为个人修养的一种境界。儒家和道家特别注重个人心性的修养,而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毕达格拉斯学派以及希腊化时期的伊壁鸠鲁学派也强调个人内心的和谐。

(一)儒、道的心性修养

儒家以“人”为本位,侧重从“人”的视角来观照人生、社会和自然,重视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儒家重“生”更重“德”,把人格和道德价值看得比生命价值更重要。当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发生冲突、不可调和之际,宁可“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舍身取义”(《孟子·告子》),以成就和实现其道德价值。在儒家眼里,正是人格和道德价值赋予了人的生命以独特而崇高的意义。儒家主张人内在的善性和外在的纲常之礼的结合,用纲常之礼开掘和显现人的本性,进而向圣人的完善境界提升。

孔子人文观的核心是“仁”。仁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通达,也要使别人通达。孔子不贬低人们的物质利益要求和食色欲望的满足,只是要求取之有道,节之以礼。孔子极力推崇以君子为象征的人格理想,并设计了达到理想人格的途径。其中一条重要的路径是“为仁由己”。要求由自我的自由选择起主导作用,并由自我发挥主体能动性,凡人都有可能成就仁德。

孟子提倡弘大刚毅、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操,崇尚死而后已、无所畏惧的任道精神。孟子所倡导的道德选择表现了超乎自然生命之上的善的价值之极致。表现了人为人格尊严而牺牲的殉道精神。孟子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的见解,认为只要个体能够自觉地实行仁义礼智,不管君子圣人,还是凡夫俗子,都在理想人格境界中。不过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磨练过程,从而养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道家以“自然”为本位,侧重从“自然”的眼光来观照人生、社会和宇宙,强调自然是人生的根本,主张顺应和回归自然,力求人的一切作为都必须合乎自然的本来面貌和变化规律。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要遵循“自然无为,道法自然”,其人格范本就是赤子和婴儿。老子对“赤婴”自然天性的推崇,到了庄子那里就演绎出“真人”的境界。

(二)古希腊哲学家所指的内心和谐

在古希腊的毕达格拉斯学派看来,任何人都是由灵魂和肉体构成的,灵魂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身体的最高境界——健康也是和谐。作为毕达哥拉斯学派弟子的阿尔克迈翁就曾指出:“健康取决于热和冷、干和湿、苦和甘等性质在体内的均等分布,它们之中有一方占优势就会引起疾病”。对于灵魂而言,最重要的在于通过不断的净化,摆脱灵魂中的杂质及肉体的束缚,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灵魂的和谐。达到和谐境界的最有效手段就是从事数学、音乐、天文及社会人生的研究,所以,毕达哥拉斯学派从事科学、哲学和人生的研究。都是为净化灵魂服务的。都是为达到灵魂的最高境界——和谐的手段。因此,灵魂和谐构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全部思想的核心和最终目的。

伊壁鸠鲁哲学认为,幸福就是“肉体的无痛苦与灵魂的无烦扰”,这种状态实际上就是身心的内在和谐状态。伊壁鸠鲁区分了身体的快乐或痛苦与精神的快乐或痛苦。身体的快乐在伊壁鸠鲁看来只是一种短暂的、浅薄的、不稳定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在伊壁鸠鲁看来是一种感官快乐与精神快乐的适度结合。因为较之感官快乐,精神的快乐是持久的、深刻的、稳定的.它能够使人达到感官快乐所达不到的快乐和幸福。伊壁鸠鲁将人的欲望分为三类:(1)自然的和必要的;(2)自然的但非必要的;(3)非自然的又非必要的。第一类欲望是指人的生存条件的满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衣、食、住、行等。这是谁也无法回避的欲望。这些欲望很容易满足,不容易消除,并且一旦满足,就能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但是伊壁鸠鲁同时也给自然而必要的欲望规定了十分简朴的满足标准。第二类欲望是指一些应该被限制的奢侈的欲望,例如,“无休止的狂欢、美色、鱼肉”等这些奢侈的欲望在带给人肉体上的无尽的享乐之外,也同时带来了更大的麻烦,他干扰了灵魂的安宁。第三类快乐欲望主要表现为权欲、财欲、名欲等。这些欲望是由习惯的、虚假的观念所致,而且难以满足,哲人应该看穿其实质并加以抛弃,因为这些观念束缚了自由意志,干扰了灵魂宁静。

总之,心灵的内在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构建基础。如果人们的内心烦恼不平衡,它就会伺机表现、发泄出来,在相互交往中争执甚至冲突就不可避免。自觉达到内心和谐的人越多,人与人和谐的面越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之目标就会实现。所以,季羡林先生在接受总理看望时说:“我们讲和谐,不仅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二、音乐欣赏是通向人的内在和谐的一条途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开放纵深推进、群众生活显著改善、人民活力充分释放同步。我国民众的心态也进入了一个转折期。一方面,人们的价值取向从注重理想向强调实际趋进。从注重义务向强调权利演变,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体转化,人们更强调自己的利益。渴望自己事业成功、升官发财;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事随心愿,自然会出现不平衡的心态。

解决社会心态的失衡问题诚然需要在制度安排上不断完善,做到尽可能的公平与公正.但每个社会都会有问题,作为普通群众个人面对这些问题,并不能扭转局面,只有加强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境界,才能调试好自己的心态,做到内在的和谐。对今天被物欲所缠绕的人们来说,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精神境界,做到内在的和谐,少不了人生的历练、知识的领悟、艺术的熏陶,而音乐欣赏以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尚的人生境界,豁达淡泊的人格魅力为宗旨,就是通达这种身心平衡的精神状态的一条途径,它是一剂难得的精神良药。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的心弦的艺术形式。因为音乐的声音形态与人类情感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具有某种“同构关系”。“音响结构之所以能够表达特定的情感,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那就是这二者都是在时间中展开和发展,在速度、力度、色调上具有丰富变化的、极富于动力性的过程。这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正是这二者之间能够沟通的桥梁。”在音乐欣赏中,或庄严肃穆,或热烈兴奋,或悲痛激愤,或缠绵细腻,或如泣如诉,感情得以宣泄,心灵得以慰籍,身心得以平衡。

音乐欣赏之所以能够促成人的内在和谐,可以从音乐欣赏的审美价值和现实功用中得到解答:(1)音乐欣赏的审美价值。审美能力是人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的一种综合的特殊的能力,一种对现实功利的超越,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从最直接的含义上讲,审美就是感受、感知和创造美,是人类一种主动追求美的实践活动。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使人类超越自己的实际需要,对审美对象的非实用层面进行感知,达到非功利的、非实用的状态,形成自由和幸福的审美体验。奥地利音乐美学家爱德华·汉斯立克在《沧音乐的美》中充分肯定了音乐的形式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的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2)音乐欣赏的现实功用。通过音乐欣赏。人的理解、想象等心理功能得到培养与锻炼,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音乐欣赏还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开发,提高其想像力、创造力和记忆力,也可以培养人的专注、敏捷、协调等非智力因素。还可以提高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性情,促进人的身心协调,这些就是音乐欣赏带给欣赏者的现实功利价值。①音乐欣赏的益智功能。著名作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这句话说出了音乐在开发人类智慧方面的重要作用。②音乐欣赏的德育功能。健康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道德修养。音乐不是强制的理论灌输,也不是枯燥的道德说教,而是以审美对象特有的美的情绪、情感为纽带。使丰富的思想、伦理、智慧等内涵,与美的形态一起深深地潜人人的心灵,深入持久地发挥积极作用。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云“言不如人声人人之深也”;苟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可见。这些先哲们都认为音乐有陶冶情操、淳化民风的作用,它远比空洞的说教更能令人接受,更能启迪人的心灵。音乐以美的声音形态浓缩成生动可感的音乐形象,在美的意境中,孕育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鉴别力。具有了这种情趣和能力,就能自觉地审视自己的心灵,规范自己的行为,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最终使自己的人格升华。这就是音乐欣赏独特的价值所在,具有“以美促善”的功效。③音乐欣赏的健体功能。音乐欣赏对人健全体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解人的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方面。优美的音乐能松弛人的精神,调节人的情绪,促使心理上的宣泄和净化.使人获得心理上的健康。音乐以悦耳的音韵曲调作用于人的神经,医治心理疾病。古代史书《乐记》中谈到“乐行而清,耳聪目明,血气平和……”,明确指出了音乐的治疗保健作用。音乐欣赏与体育之间的互补性也被古希腊的柏拉图提出,他倡导音乐教育与体育并用的思想,他说:“规定要教音乐和体育主要是为了心灵’一“那些专搞体育锻炼的人往往变得过度粗暴,那些专搞文艺的人又不免变得过度软弱。”因此,音乐欣赏与体育要达到一种平衡,才能使受教者既有温文的教养、勇敢的性格,又不至于走向粗暴野蛮和软弱无力。公务员之家

三、音乐促进人的内在和谐的表现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范畴就是“和”。“和”的本意就是和谐.是指不同高度的笙管合鸣,虽然同时发出不同的声音但却显得很和谐。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话可以很好地说明“和”的含义,“正六律、和五声、达八音、养耳道也”。人的耳朵不愿意听单一的声音,一定要听几种不同的声音才能感到舒服。“和”的内涵有两个层次,其中之一便是“和谐”,即异物相杂,矛盾各方面既有主次之分,又相辅相成,相反相济,对立统一;其二是“平和”,无过无不及,即所谓“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使各种因素处于“和乐如一”的平和状态。音乐欣赏的终极目的就在于能为人创造一个精神家园。无论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孔子还是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东西方的早期大思想家们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音乐与音乐欣赏对人的发展的特殊意义和重要价值。孔子为培养弟子所设置的课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音乐被放在了较重要的地位。他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述。就是把“乐”看作造就一个完善的人的最终环节。柏拉图认为“音乐欣赏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亚里士多德也指出“音乐确能改变灵魂的本质,既然它具有这种力量,我们就一定要利用它来培养下一代。”音乐对人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活在庸常凡俗的生活中被钝化的人的情感。心理学家荣格说;“情感萎缩,这是现代人的一个特点。”而要治疗这种“情感萎缩”则非音乐莫属。优美的音乐还能够滋润和抚慰人们的心灵,激烈的音乐能使人烦怨的情绪得到宣泄。使人们保持平和的心境。优美的旋律、均匀有力的律动、充满生机的节奏、丰满的和声、绚丽多彩的音色等,无一不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俗话说“乐而忘忧,歌可解愁”,这正是音乐的特殊功能的写照。因此,音乐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一种灵魂的净化剂,通过音乐欣赏,不仅能够将对音乐艺术的美的追求融入人的个性,引导人感悟美,还能在某些时候激发人的精神力量,调节人的精神面貌,净化人的心灵。

(二)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长其在音乐美的熏陶感染下,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娱乐和滋养,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使人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和谐,更完美。美是人的独特权利,是人的感性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人的感性的一个绝对尺度。因为审美最忠实于一切被理性、被社会所压抑的感性个人,忠实于活生生的、具体的、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可预测的深度和无限可能性的个人。理性概括出来的本质永远无法穷尽感性现象,就像人无法用理智穷尽自己的情感一样。所以,审美是印证人之个体性、独特性的根本标志。而只有时时确证着自身的唯一性、神圣性和不可或缺性.才能真正实现人自身作为人的内在规定性。

(三)构建个人独有的精神家园,使人得以安身立命。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需要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来作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有了这样一个精神家园,才不至于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左右算计、长吁短叹、蝇营狗苟,不知人之真义:也不至于在茫茫人海、滚滚洪流中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丧失个性,不知我之为我;自然最终也不至于在面对世事变幻时手足无措、怅然无着、精神流离,不知家在何处。匈牙利著名音乐欣赏家柯达伊·左尔坦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关系,“音乐是不能被其他东西所代替的精神食粮,得不到它的人只能生活在精神的贫血症中,没有音乐就没有健全的精神生活。”(柯达伊1952)音乐欣赏活动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滋养和启迪,在音乐美的熏陶下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和谐美。柯达伊认为音乐欣赏的重要性超过了音乐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

毕体育业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所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心理发展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健全学生个性心理(兴趣、需要、气质、性格、能力等),提高心理素质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动态的过程。相应的具备长期性、系统性和动态性三大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多门学科的交集,处于各学科的边缘地带,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的学科。

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点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这一人生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所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其核心问题是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重,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其目地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形成健康人格。

在高职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的要求,还是高职大学生对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与完善的主观愿望。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因素很多。首先,自身经历是形成自卑心理的历史因素。受社会传统观念或自己的某种理想意识强化,高考失利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其次,社会评定是形成自卑心理的现实因素。社会舆论没能有效引导人们形成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职业学校往往被看作是低档次的学校,职校学生往往被看作是低层次的学生,使大多来自农村的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许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并非出于自愿,许多新生入学时都不能摆脱心理阴影。所以,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重新树立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要让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当学生具有一技之长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在这一阶段,教师及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关爱学生、抚慰学生,给学生以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目标,增强学生的健康心理机能,并较好地适应高职学校的学习。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自信、自立、自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成功之本。

二、挖掘学科教学中的信息和美,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之一。心理学认为:人们对美的各种形式的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因此,美的东西最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很难忘记。由历史、现实、未来汇成的信息海洋,由泪水智力、智慧、信心所谱写的悲壮的人类进行曲,像甘醇,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智慧给青少年以思想的启迪。

三、重视情感教学,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要建立良好的关系,我觉得:首先要对学生有颗爱心。爱是老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期待,容易唤起学生的进取心,因此,对学生要信任不要歧视,要关心不要冷漠,尤其是对那些成绩差的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更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励,鼓舞、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给予他们以成功与欢乐的体验,因此对学生的真诚是联结师生情感的最强有力的纽带。其次是老师的为人师表,老师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正直、刚正不阿的为人,具有渊博的知识等才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学生才能从心底里佩服你,才能“信你之道”。

另一方面,由于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强,焦虑、依赖、畏惧、厌学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中学生心理不健康比例的增大,已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针对这种情况,更需要我们老师从多方位去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他们交朋友,给他们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从师生情感中吸取向上的力量,从而克服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形成一个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理环境。

爱是播撒在学生心田的甘露。要坚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绳之以纪,持之以恒”的教育方法,增强学生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消除学生的戒心与对立情绪,打开心灵的窗口,达到感化,教育的目的。四、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勇于克服学习困难

爱迪生说:“伟大人物的明显标记,就是他的坚强意志。”苏轼曾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一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墙头这些心理素质。

例如,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差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形式,而经受挫折是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有效手段。若提供给学生的问题都是机械地模仿和套例题,怎是一帆风顺,缺少波折,就无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雅化”例题思路,讲讲探索失败的一面。即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思维态势,或一筹莫展,或逐步尝试,或遭困受挫。然后与学生一起探寻走出困境的途径,这样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看到,失败对任何人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而学生具有坚强单击品质,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探索。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造就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潜能开发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中要通过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正确指导学生多读与专业相关的资料、书籍,养成自学习惯。

其次,要指导学生怎样听课。教会学生掌握听课思路,让学生顺着知识的延伸来听课,这样能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再次,要指导学生在复习中用发展的观点来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并归纳要点,掌握关键,吸取精华,形成知识体系,养成巩固学习知识的习惯。另外,要指导学生思考,用老师的思维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举一反三,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联想,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综合、同时要求学生多提“为什么”,侧重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心理潜能开发,人际交往训练等,使各种心理素质达到最优化,成为健康的、和谐的、具有创造力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特别是在高职高专院校是一个新兴的教育活动。总之,用不同的方法以不同的形式促进职校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职校生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是职业学校教师的一项经常化、制度化、持之以恒的工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科学性指导下的实效性,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进一步推动这项事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晔.谁为大学生解开“郁闷”心结[N].中国青年报,2005—06-03.

[2]梅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3]张岂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历史考察[J].中国大学教学。2002(6).

[4]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3(3).

[5]武建芬,孙明涛.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6]杨剑,季浏,田石榴,等.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7]高志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心理咨询[D].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4(12).

[8]董广杰.大学生健康教育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9]冯观富.学校心理辅导的组织与管理[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10]吴武典,林朝夫.学校心理辅导原理[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毕体育业论文范文篇6

工作策略:

工作思路:抓稳定、促发展、创特色、求提高

工作作风:求实、求精、求深、求新

工作方法:日事日毕、周清月结

工作原则:一切为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一切为了师生的进步和健康。

工作目标: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

工作思路:

(一)、加强读书学习,深刻领会上级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一项主要的学习内容,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增创新意识,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职责,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创教育新局面。

(二)、教育教学的基本思路:巩固小学教育并科学地完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教研教改的基本途径:以保证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实现教学“轻负担、高质量”的目的;突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重点;围绕提高教育效率的中心;创造发展学生个性的特色。

(四)、创设德育基地,提高素质教育效益。

(五)、为教师创造良好宽松的继续教育学习环境。

(六)、坚持依法治教,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

主要工作:

一、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1、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以文明礼仪、诚实守信为重点,提高学生道德水准,养成良好的班风、校风。

2、用好校外德育基地提供的优质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邀请校外辅导员来校作专题教育报告。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接受教育,塑造自我。

3、每周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教育;值周教师每天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大队辅导员抓好每天行为规范检查;坚持每周五各室联合检查制度,重点是各功能室、教室及卫生死角,发挥"流动红旗"的作用。

4、继续加强和完善少先队建设,培养队干能力。文明卫生值日岗每天要做到检仪容、检行为、检卫生、检两操、检早读、检课前纪律。使学校纪律严明,活动有序,早晨书声琅琅,安全事故无发生。

5、强化规范养成教育。要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倡导"五有",即"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对人有礼貌、心中有他人、人人有特长"新风,开展"告别校园陋习"主题活动,做到"五无",即地上无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划、橱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中对各班的表现情况进行评比,确定本周的“星级文明班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使校园面貌和学生精神面貌有较大的改观。

6、深化感恩教育。在上学年寒假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的逐步深化过程中,开展更深层次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发掘身边社会、他人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之处,使他们明确自己不是孤立的生活在自己的小范围之内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帮助,从而形成回报社会、帮助他人的意识。

7、开展道德法制教育。深入开展以明礼诚信教育为重点的公民道德教育,举办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办好班级黑板报,发挥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等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

8、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少年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协调、宽容、忍让、妥协、合作等和谐习惯。

9、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坚持教师、班主任家访制度,举办家长学校,保证家校联系畅通无阻,为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

10、让“书香”溢满校园

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要加大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和改进读书活动开展的方法,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1)诗歌创作。本学期将在上一期学生热情不减的基础上,加大诗歌的创作力度,以网络上的发表再掀学生创作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在创作之后,依据诗歌的基本形式及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评议、诵读,使诗歌成为学生知识、意识的体现载体,力争本学期每个班级出版一本学生诗集。

(2)课前三分钟演讲。我们将采取老师带头演讲,好学生积极演讲,后进生模仿演讲,全方位调动学生把读书感想、所见所闻等内在的修养通过外在的形式得以体现,进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以感想为主,用行动外化。本期的师生读书笔记将以读书的感想、行为的反思为主,并在教师的论文,学生的习作,师生的思想、行为中得以突出,发挥读书的实效性。

二、常规管理

(1)深化目标责任管理与评议考核工作。领导各自抓好各自的工作。做到线线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使上下左右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互相整合,努力使全校管理日趋规范化。领导明确职责到人,条块结合,分工协作。教师有事应逐级向分管领导、校长反映,做到逐级反映汇报,把事情解决在萌芽状态。

(2)继续推行周一例会议制度和周工作安排制度,周一每位教师在例会上畅谈上周的经验,并总结不足,接着谈本周的打算,达到取长补短合作共赢之目的。

(3)加强民主管理,不断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地向教师征求意见或召开生活会,从而提高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主人翁意识。

(4)继续实行校长亲抓教学,教导主任亲管教学,专任教师专心教学,后勤人员服务教学的教学管理网络。优化学校常规管理的各项制度,不断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水平。学校管理采用目标管理、制度管理和人情管理相结合,逐步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5)加强教学流程程管理:①教学常规管理;②教学调研活动;③质量监控管理;④教研组建设管理;⑤校本培训管理;⑥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组织与开展;⑦体卫艺科活动制度与考核管理;⑧毕业班科学化管理。其中,校长每周听评课不得少于5节,教师不少于2节,且听常态课,严禁单纯听达标晋级课。

(6)切实稳妥地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要有切合实际的学科教学计划,狠抓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

(7)杜绝任何乱收费乱摊派乱定资料行为。

(8)提高工作的计划性,防止随便更改计划的行为。

(9)继续探索人本管理模式,不断拓展管理范围,从业务管理到行政管理,从个人管理到众人管理,逐步做到科学合理。

三、教育教学改革

1、强化教学改革工作的管理力度,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如何,说到底实际上就是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落实到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之中,落实到每一堂课堂教学之中。今年,我们将把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强化教学基础管理做为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推动课堂教师学整体优化的重要手段。

2、强化校本研究,引导教师自主思考。加强学习、改变观念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但是不同的学习方式会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将改变以前撰写随笔、论文的做法,要让教师群体成为学习型组织。同读一本书,必须作好学习摘记,并联系实际写读后感。倡导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并把这作为学校最基本的教研活动在校内开设教学活动沙龙,安排教师轮流主讲。主讲内容来自于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来自于身边的一些典型案例,来自于教学中的小故事,也可以是一段课堂教学录像点评等等。

3、优化学科教学过程。①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变一元为多元。既要考虑学生智能的发展,又要培养良好的品德与健全的人格。②优化学科教学过程要突出五个重点:即把备课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方式指导上;把改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作业、测试)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③课堂教学落实四精、四点。(备课精、讲课精、批改作业精;难点、重点、指导点(落实)、能力点(发展))。④要运用上述要求,制订检查教案标准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加强教案检查和评课观摩。教研组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任务应放在研究什么是好课。以课堂教学评价为契机和导向,促进教师切实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多出好课。

4、优化师生关系。对学生实行全员、全方位全天候服务,必须做到有学生在,就有老师在。还要贯彻双主统一原则,探索师生互动的探究性教学。一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和谐统一,知识掌握与智能发展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发展与统一。重视师生间信息交流的有效和多向,开展适度范围和规模的讨论、实践,使导教与导学相一致、启发与思维相呼应、难易程度与接受能力相适应,提倡民主平等教学,反对权威教学,鼓励学生提问题、说想法,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且不得盲目否定。

5、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特别是自然、劳动等学科,明确规范,强化管理,开足开齐各类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班级图书角管理,提高图书的使用率,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6、要努力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现代化。加大远程教育的管理力度,提高网络教室的使用频率。

7、继续加强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开展"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新教材观摩研究课。

8、全面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函授途径,提高教师学历层次。评选学习型先进办公室和积极分子,激励教师开展学习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9、以课堂教学达标晋级、达标评优活动为载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扎实开展二、三级课堂教学达标验收和一级达标及达标评优教师的推荐申报工作。要以开展这两项活动为契机,重点抓好课堂教学改革。要层层开展教师赛课活动,为每一位教师搭建课堂教学改革的平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0、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设定本期实验课题为:如何上好一节课;低年级子课题:儿歌识字,中年级子课题: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高年级子课题:写作与诗歌创作。

课题负责人:师书亮低年级:韩书轩中年级:李进卿高年级师书亮

四、阅读、实验和电化教学工作

深入打造书香校园,通过读书展示活动、演讲比赛、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课教学的实效性。

实验教学要加强常规管理,提高实验课程的开课率。创造条件,保证实验时间,提高实验的开出率。

电化教学重点要加强远程教育工程设施的管理与应用。科学安排,提高光盘播放室、卫星收视室、计算机室和多媒体设施的利用率,每周使用课节不得少于教研室相关规定。组织教师进行应用培训,叔熟练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

五、队伍建设

(1)班子队伍建设。

a、强化责任意识。班子成员要有创新意识、责任意识,要善想法子,敢挑担子,找准位置,把自己的一线工作抓好,做到少请示,多办事。要做到矛盾不上交,问题不掩饰,困难不回避,责任不推诿。领导班子成员考虑问题要全面,使教师少走弯路。

b、明确公仆意识。班子成员必须明确领导即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上要上,在荣誉上要让,做到廉政、团结、大胆、务实、高效、公正、适时,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切切实实为广大教师服务好,一切以教师利益为上。

c、加强纪律意识。进一步明确规范制度。以制度规范学校管理,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决杜绝有禁不止,有令不行,随心所欲,当面背后不一的不良现象。

d、健全民主意识。健全民主监督、民主治校制度,建立一年一度民主测评班子成员的制度,采用自评与民主测评相结合;办事不武断,遇事多商量,继续实行班子成员联系年级制,深入到相关班级,虚心听取教师们意见,解决有关问题。

e、增强危机意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教师要不断丰富知识涵养,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工作方法,要提高政治、业务理论水平,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以过硬的水平立足于学校,赢得广大教师的钦服与信赖。校长、主任要坚持读书学习学习不动摇,每天学习笔记不得少于500字。

(2)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努力争创家长满意工程,办人民满意学校,每学期积极做好“三查三评工作”,进一步树立教师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教师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直接影响学生灵魂的塑造。要以自己的行动影响人,以自己的热情感化人,以自己的高超艺术说服人。

a、热衷于党的教育事业。我们不仅要敬业、爱业,而且要钻业,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克服和尚撞钟的思想。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该教师做的事情不能让学生做。

b、教师之间团结协作,互尊互敬、互相体贴、互相理解,形成合力,增强凝聚力。

c、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增强服务意识,顾全大局,处处以集体利益为重。

d、每学期学校进行一次三查三评”活动,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

(3)、班主任队伍建设。

a、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制,班级月工作考核制,先进班级评比条件,做到量化考核与权衡评比相结合,同时要加强对辅导员的考核和奖惩力度。

b、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各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讲究方法,要有策略,坚决反对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

c、搞好学校、家庭、社会双向参与,开好家长会,及时家访,制订家校联系制度,发放家校联系卡,为创家长满意工程,办家长满意学校作出应有的贡献。

d、学校、班主任要与各家长签订安全教育责任书。

六、体卫艺、安全稳定等工作

加强体育、文娱、卫生工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落实“两个条例”。期初要加大对广播操的培训力度,组织学生认真做好“两课、两操、两活动”;健全和完善兴趣小组。坚持室内外卫生的轮值和检查制度,改善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要加大对“三化”建设的投入和管理。

(1)体育工作。a、抓备课,制定学期计划,规划学期体育竞赛事宜。b、落实“两操”工作,重点抓好课间操,注意动作的整齐和出队的有序。c、开展体育“四项”(教学设计、体育课、广播操、队列操)考核评比活动。开展好队列操训练工作。d、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清洁体育室,整理器材,搞好器材维修和借用登记。e、积极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落实工作,带好球队并做好小学生篮球赛、冬季运动会的准备工作。

(2)艺术、劳动教育。a、美术课每学期分低、中、高年段,各出20幅好的作品上送教导处(包括美术、书法、摄影、雕刻、工艺制作)。b、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劳动教育,为学校种植培育花草、参加公益劳动,做好各种扫除等,要克服怕苦怕累思想。

毕体育业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高校档案资源;激活;管理价值;原则

1引言

档案是反映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世界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社会发展历史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存在于档案中的那些原始性、基础性的信息资源,只要我们能认真地挖掘、充分地利用,就能清楚地认识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脉络和轨迹,使这种珍贵的历史记忆成为现实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高等学校的档案也是如此,高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像等形式的记录资料,及时归集编档管理,科学地予以利用,同样能成为高校自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合理激活档案资源,充分利用大量的原始性、基础性档案资源,对学校管理工作有着怎样的价值、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2文献综述

档案学是信息科学和历史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档案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通过输入关键词发现,近10年来知网上涉及研究档案管理问题的学术论文上万篇,其中在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就超过了1000篇.这些论文都是从档案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的视角来研究的.如:郭若涵等研究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管理中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应用问题[1];曹玉基于现代社会档案管理的责任与义务,研究了档案管理社会责任伦理的政治、法律与道德责任类型及其普遍性、前瞻性、阶段性与自律性的特点[2];毕娟从集成模式研究了提升档案管理与服务对策问题[3];武志芳在分析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新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路径[4];蒋冠研究了国家综合档案馆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质量提升问题[5];李文庆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了实现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自动化问题[6].从高校档案资源对管理所产生的价值视角来研究的文献较少.本文试图结合高校档案资源的内容和特点来分析其对高校管理的价值和原则,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3激活高校档案资源的管理价值

高校档案记载着高校的办学历史、管理过程与文化资源,是高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管理经验与大学精神.激活档案资源有两层含义:一是查阅和搜集,二是利用和开发.虽然高校档案为高校过去了的历史,但通过有效激活,实现其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对高校管理会产生独特的价值.3.1有助于充分挖掘和合理配置高校人力资源高校人事档案是高校档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覆盖了高校所有在职工作人员和曾经在校工作过的人员,包括从事基层工作的劳务人员、普通教师、专家学者和各级各类管理人员,这些人员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在高校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多的高校有上万人,少的也有上千人,对于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来说,一般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规模庞大的人力资源.通过调阅高校的人事档案材料或电子档案,就可充分了解这些资源.特别是对于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来说,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是节约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的最重要的前提.通过与档案管理人员配合,查阅相关人事档案,可全面掌握所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职务历史、能力状况等各类相关情况.并通过研究,进一步利用和开发这些人力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或调配,可充分挖掘本单位人力资源,做到合理配置与利用,实现其人力资源的管理价值.3.2有助于充分挖掘和合理配置高校物力资源高校后勤档案也是高校档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记载着高校所有的关于房屋建筑、水电设备、绿化环境、周边环境、道路设施、体育设施、办公设施等基础物力资源.而且高校的这些资源既分散又庞杂,管理人员很难全面了解和把握.通过查阅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档案材料或电子材料,就可全面掌握这些资源,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开发利用,对本单位利用这些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具有重要价值.如二级学院在组织学术会议时,如果不了解学校的学术报告厅资源,就有可能与其他院系发生冲突,一旦全面了解后,就可能在发生冲突时利用其他学术报告厅来解决这一问题.3.3有助于充分挖掘和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高校档案记录最多的应是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这里不仅有诸如教室、实验室等硬件资源,更多的是记录了历年教学状态的软件资源,如教务处历年的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历届学生成绩、教师课堂竞赛、学生学科竞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改革课题申报和审批、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的申报和审批等大量的档案.这些档案资源是对学校所有教学状态的反映,是学校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和财富.对于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二级学院院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普通教师、辅导员来说,这些资源尤其重要.通过查阅这些档案并研究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对管理层的教育教学管理决策、教师层的备课、辅导员有针对性实施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等有着基础性的指导价值.例如,教务处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只有在借鉴、研究历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才能结合新时展的要求,构建合理有效的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班级辅导员只有在通过查阅学生的档案,充分了解学生个性或家庭背景的基础上,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教育.3.4有助于充分挖掘和合理配置科学研究资源高校不仅肩负着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工作任务,也担负着开发创新的科研工作重任.因而会产生大量的科研工作档案,尤其对于重点本科院校来说,由于担负的科研任务多、级别高,科研工作者队伍规模庞大,这些档案资源更是汗牛充栋.如历年各种级别的科研人员档案、科研成果档案、科研课题档案、科研成果转化档案、校外科研资源档案等.由于数量多、种类多,一般科研人员和管理者很难全面了解和把握.如果不充分了解这些资源,学校在科研管理方面、教师在申报科研课题或做课题的过程中都可能是盲目的、无知的.如果搜集历年的科研档案材料并加以充分利用和开发,管理者可合理配置学校科研资源,实现现有资源的有效布局和管理;科研工作者可在申报课题或做课题中,调配学校已有的相关科研力量、申报学校有优势的科研课题、提升科研效率完成课题任务等.如高校教师在选择科研课题主题时,如果能结合学科在某一方面的科研优势,组合学校最得力的科研人员形成科研团队,其申报成功的概率会提升很多.

4激活高校档案资源的原则

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相关制度要求,在激活的同时,档案的利用、开发也应当遵守和把握好一些重要原则.4.1激活高校档案资源应当坚持共享性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条第二款对“档案”一词作出如下法律规范:“本法所称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科技等方面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这里从时间、空间和价值量三个维度全面概括了“档案”的含义,从它涉及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广泛的价值影响来看,我们要激活档案资源的服务功能,就应当充分注重档案自身具备的广泛价值,积极创造并提供更多的查阅、利用平台与手段,努力实现其价值的广泛共享性.4.1.1激活高校档案资源功能,以档案资源的充分性和便捷性推进广泛的共享就国家档案而言,其内容主要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和宗教诸多方面.就某所高等学校,内容就更加具体了:教职工的人事档案、学生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财务档案、基建档案、仪器设备档案、图示资料档案、校园文化档案、学校变迁档案……所有这些年代不同、层次不等的大大小小的档案资源,全都具备服务的功能,全都在“激活”的范围之内.档案工作者为了激活档案服务功能,一是要保证入库资源的全面性,要高度重视内容的广泛性,不应该有选择性地眷顾与突显,更不应该有选择性地忽略与遗忘.二是要提高查找使用入库资源的便捷性和可靠性,在档案资料的接收、编排、归类整理、查阅管理工作过程中,既要依靠结构式管理,提高档案的查全率、查准率;又要及时做好入库资料的数字化转化,积极降低档案出库率,使档案利用更加方便快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活和发挥档案资源广泛的服务功能,提高档案服务功能的共享性.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激活和促进档案资源共享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伴随着各项社会活动形成的文件,它其实就是一种资源整合,是服务创新的一种模式.4.1.2激活高校档案资源功能,要以凸显档案资源的价值性来鼓励和引导广泛的共享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说过,社会发展不仅需要经济资本,也离不开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而社会资本“并非某种单独的实体,而是构成社会机构的各种要素组成的整体,包括信息网络、权威关系”等,进而把社会资本看成是增加个人利益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资源[7].而档案资源其实正是一种隐性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资源,谁能更好地、有效地激活它,它就能帮助谁更便捷进行社会交流、沟通和增强社会凝聚力.例如,普通高校在招生就业、各类人员培训、面向社会的文化传播这些方面,都可以加强利用学校档案资源制作、开发并向社会输送信息,以此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文化教育需求,为当前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信息资源,达到资源广泛共享,同时又能提升高校自身社会形象,不断为学校创造效益.激活高校档案资源功能,可以在不同领域引导、利用和互动,特别在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每个单位和部门的档案机构都会以档案资源社会共享为目的、提供社会服务为宗旨,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云平台等信息手段,让单位内部的档案实体“动起来”,既及时提供自身所形成的档案资料,让档案馆藏资料丰富起来,又积极实现功能的转换,让档案提供与利用资源越多的部门越能优先获得资源和扩大社会影响,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实现共享性.例如在高校各院、系中定期档案利用率最高的前几位名单,并采取措施将这些院系的专业档案作为优先进馆的重点,把这些院系的科研成果重点推送,以此大力促进档案更加广泛的共享.同时还可以将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按照各自档案机构的不同特色,建立自己的网页、网站等.由此满足社会利用者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要求,轻松选择网上下载、阅览,方便快捷地得到自己所需内容,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提高其利用价值.这实际上就是以激活档案服务功能来实现资源整合和服务创新.4.2激活高校档案资源应当坚持规范性原则《辞海》中“档案”的简洁概念为“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件”.简单地说,档案活动就是一为“存”,一为“查”,但存与查是否有意义,决定于怎么“保”、如何“备”.从本质上说,档案的生命线就是“保”存得好,完“备”易查,档案只有尽可能地发挥它的服务功能才有存在的意义.而要做到保存好、完备易查,就必须具有严格的规范性.档案资料绝不是任何可随意收集保存的文件及实物,也不是地摊文学,可任意进行描摹篡改.档案是有价值的文献集合,是厚重的国事国策的集合,是国家机密的集合,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合.档案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帧照片、每一幅图表,都是严肃而神圣的,是不容亵渎和冒犯的.因此,我们在强调激活档案资源功能的同时,必须强调档案资源的规范性.在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每天都呈爆发式增长,高校作为信息集中交流的场所,档案资源在深层次发展过程中,其规范性越来越重要.所以,对激活档案资源功能的规范性应予以高度重视,应不断将档案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不断推进入馆信息资源有序化,不断深化档案资源利用的广泛实践,从而实现档案服务功能效用的最优化.4.2.1激活利用档案资源要建立严格的程序档案作为“备查考的文件”,这个“备”就包含了档案查阅、复制、摘录的方式和程序.档案利用人要“查考”何种类型的档案、何种级别的档案,首先必须事先向相关管理机构提出申报,在得到正式批准后再按一定的程序完成查阅、复制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单位和个人持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例如对学校馆藏档案进行激活利用,首先必须符合国家规定,还要报校长或主管校领导批准后,方可对外开放;而社会其他单位和个人需要利用档案时,应持单位介绍信或本人身份证方可查阅.利用结束后,利用者应如实填写《档案利用效果登记表》.即便是备考网络商务档案,也必须按相关程序规则办事.不符合程序、违背原则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对个人在其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档案材料,可以通过征集、代管等形式进行管理.特别是音频、软件、数据库等很多非规范性的动态信息和电子产品,它们涵盖面广,不同类型的档案机构在网络信息归档和保存中承担不同责任,社会各组织内部的档案机构是网络信息归档和保存的基础性业务机构,它承担着对与其自身有关的各类网络信息进行捕获和存档的任务[8].若资源整合不到位、不规范的话,它的资源分布和流通都会不均衡,就不能达到信息资源的有序化,就会影响网络信息服务资源共享效用的最大化.4.2.2激活利用档案资源要有权责意识,遵守相关制度和纪律查阅、复制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档案资源,必须受到相应纪律条款的约束.能否摘抄,能否复制,能否外借,诸如此类,都必须按纪律按规定办事.在实际工作中,档案工作人员可能会碰到蛮不讲理、越规逾矩索取档案资源的行为,对这种行为应当严肃批评、坚决抵制.例如高校的党群、行政类的党委会议记录和纪要,校长联席办公会议的会议记录和纪要等,查阅人如果需要查阅和借阅,必须严格按照档案规章规定的纪律要求办事:不能随意借出,更不能出现任意涂改;认真组织相关部门的责任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建立健全档案法律意识;按照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档案法规文件办事,如《档案法实施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保证在需要档案资源时严守纪律,不随性而为.档案部门也要为档案利用者创造条件、简化手续,保证服务的便捷性,对档案资料予以公布时,应认真审查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也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9].4.3激活高校档案资源应当遵循保密原则一般来讲,在各部门、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的档案资源中,都会有涉及个人隐私的、涉及单位重大利益的、涉及项目生死存亡的甚至涉及国家发展成败的档案资料.高校档案在这方面主要是涉及科研成果、技术研发之类的档案.对这些档案资源,都有相关的严格的保密制度并确定了保密级别.毫无疑问,档案查阅人需要使用这类档案资源时,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范、查阅级别和保密承诺,可以查阅的就申报查阅,不该碰的则必须保持应有的距离.在使用这些档案资源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泄密造成损失,则必须及时追查,追究责任,予以严肃处理.所以,档案单位对于核心档案资源的“激活”,必须慎之又慎,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四条所做出的保密档案密级的变更和解密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高校还应当注意,按照规定严禁将档案资料随意向社会团体和外国组织出卖或赠送,若各级各类档案馆以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为了收集、交换中国散失在国外的档案资料,进行国际文化交流,以适应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等需要,则必须经过国家档案局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才可以向国内外相关单位和组织提供、赠送、交换档案的复印件[10].对高校来说,实物档案资料包括获奖奖牌、名人字画等.如果需要开展国际交流或展出,高校已经毕业的学生如果出国留学需要录取信息、学籍资料、成绩信息等,都必须在将这些信息资源利用好的同时,进行细致严格规范管理,对相关方认真协调,根据各自需要,找准范围,找准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定点服务.

5结论

总之,激活高校档案资源功能,必须充分调动档案资源管理方和需求方的能动作用,广泛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积极充分地为高校建设和发展服务.对档案资源若不重视开发利用,只是一味地收集整理,即使汗牛充栋、价值连城,它也不会有“生命的活力”,无法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在高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时时客观地记录人们在管理、建设、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发展印迹,档案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和高校各级各类人员一道积极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共享高校文化财富,促进高校发展和进步.只有激活了档案资源的管理价值,才能更好了解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清醒地谋划未知将来提供有力证据,才能更好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这正是激活档案资源功能的高超境界,体现了激活档案资源价值的最佳效应.激活高校档案,充分利用和开发档案资源,在学校建设与管理、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工作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信息价值和决策价值.因此,无论是高校的领导层还是中层干部,或是普通教师和普通工作人员,都应当重视档案的激活、利用和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1]郭若涵,徐拥军.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档案学通讯,2020(3):60-67.

[2]曹玉.档案管理责任伦理认知及其实现机制[J].档案学研究,2020(1):46-51.

[3]毕娟.集成模式对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启示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2(5):98-99,116.

[4]武志芳.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改革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3(6):99-102.

[5]蒋冠.国家综合档案馆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质量维度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0(3):46-50.

[6]李文庆,赵艳华,刘秀平.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档案管理探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57-159.

[7]胡洪彬.档案馆社会资本:档案公共服务的新视角[J].档案学研究,2013(1):42-46.

[8]周毅.网络信息存档:档案部门的责任及其策略[J].档案学研究,2010(1):72.

[9]肖秋会,韩书婷.关于档案权责的立法思考[J].北京档案,2020(3):6-8.

毕体育业论文范文篇8

1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1.1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信息能力是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具体到每一个医疗实践活动以及相关的医疗卫生管理常常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和信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则为知识和信息的更新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医学生通过使用计算机系统有助于从文献中寻找信息,分析和联系病人的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医学生有必要了解信息技术和知识的用途和局限性,并能够在解决医疗问题和决策中合理应用这些技术。因此,信息能力成为医学本科生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之一[13-15]。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位医学生必需面对的问题,信息能力是当代医学生必需拥有的技能之一。

1.2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应具备的道德观念和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信息道德是指个体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具有的道德。通过信息道德教育可以使医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需要在今后进一步加强和重视。

2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现状

2.1信息意识淡薄

信息意识淡薄是当代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意识包括三层含义: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要知道需要什么信息;在有意或无意发现了有用信息时,要能够意识到[16-20]。

2.2信息道德缺失

当前,大多数医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信息道德素养。有研究显示50%的医学生认为黑客是电脑天才,40%的医学生在网上聊天时说过谎话,38.5%的医学生认为“在网上说粗话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普遍认为“在网上什么都可以做,也不必在乎方式和方法”,20%医学生在网上过虚假信息,近10%的医学生曾经抄袭网上作品交作业[16]。因此,医学生的信息道德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合理地引导。

2.3医学生信息能力差

主要表现在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等能力等方面。目前只有21.5%的医学生能够辨别所获信息的类型,19.6%的人能够独立评价所获信息的正确性,22.7%的人能够以合适的格式引用信息,30.0%的人能确定所获信息是综合还是摒弃,只有16.5%的人能够建立个人管理信息系统。因此,对医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使医学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提炼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同时能灵活、娴熟的掌握有关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是信息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3]。

3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人的信息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2]。培养医学生具备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获取、评价、利用信息的技能,使医学生在信息观念、信息知识、信息道德等方面达到信息化社会的客观需求。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谁掌握了知识和信息,谁就掌握了支配它的权力”。因此,信息素质是人们在信息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目前,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树立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掌握了终身学习能力,才能适应今后规范的医疗实践活动,为每一个病人提供合理、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信息素质则是医学生掌握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加强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提高未来医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当今社会人们十分注重对健康的要求,也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宽广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应具备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并能通过不断学习、消化、吸收,将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地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研究当中[4]。

4医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途径与策略

4.1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必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素质作为一种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医学生中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努力使医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掌握自我获取、更新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途径和策略,对于弥补医学本科教育的不足、完善实现自我医学继续教育、并逐渐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可包括建立网络教室、实施网络教学、相关信息技术的教学和应用等,从而实现将医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至课外,由学生时期延续至整个职业生涯的目标[2]。

4.2利用医学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医学图书馆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医学院校一般都有特色丰富的馆藏资源,拥有先进的技术设施和手段,是获取知识最佳场所,为医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创造优厚的条件。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程讲座,开展导读工作,进行网络咨询导航,组织用户培训,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提供使用各种数据库和电子资源的培训,邀请各学科领域专家介绍学科最新进展和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21-23]。根据信息素质教育的宗旨,有目的、有计划的搜集整理各种信息资源并提供利用,帮助大学生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使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适应现代医院的需要。

4.3利用医学专家的专题讲座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充分利用高校附属医院丰富的医学专家资源,组织各个专业知名教授定期或不定期以临床实践方面的专题讲座形式,向医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教育。利用医学生对专业信息、社会信息的需求,引导学生重视信息素养的能力,从观念上引起医学生对自身信息素养培养的兴趣,从理论上增加医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通过这些临床导师的专题讲座,引导医学生运用各种媒体获取相应的信息知识并加以运用。

5结语

信息素质教育对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锤炼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在校医学生而言,医学知识的日新月异需要他们必须具备相关医学知识检索、获取、利用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对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的重要意义,在医学生大学教学期间努力提高医学生的信息素质,并能不断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诊疗能力,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文作者:张意志徐小明陈华孙书方沈振亚工作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教学办公室

第二篇: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1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面对医学知识信息日新月异发展的趋势,医护工作者只有经常查阅文献,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医学技术,不断提高个人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高职医学生作为未来医护领域的骨干,只有掌握获取、整理和评价信息的技能,才能系统地了解专业信息资源情况,掌握有效的检索方法,不断地从医学文献中获取新知识来充实自己,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由此可见,高职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紧迫。

2高职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目前,就笔者所在的高职学校来看,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主要由图书馆开展,主要包括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又称文检课)和以图书馆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为主的课程,教育形式主要有以系列讲座为主的用户培训、新生入馆教育、实地参观图书馆、图书馆网站宣传、常规参考咨询、通识教育课程、专题研讨、刊发图书馆刊物宣传等,这些教学实践活动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客观地说,信息素质教育推行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职医学院校的开展状况并不乐观。据相关资料统计,高职医学院校中开设文献检索课的寥寥无几,大部分医学高职院校仅仅依靠入馆教育、主题讲座来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其内容根本无法涵盖信息素质教育所涉及的综合能力培养。由此可见,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值得思考。[3]

2.1学校教学部门重视不够,课程安排不合理,影响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

信息素质教育在学校教务活动中可谓是“定位高,地位低”。2013年6月,笔者参加了福建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研讨会,听取了各高校老师对本校的信息素质教育情况的汇报。大多数高校只把文检课作为选修课程,有些医学院校虽开设医学文献检索课,但因近年来,专业课程任务重而不断压缩文检课教学课时,导致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更有甚者,部分高职医学院校根本没有按文件规定把文检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仅仅举办一些讲座应付了事。诸多例子无不反映出目前医学院校并没有把信息素质教育摆在应有的地位上,仍然停留在口头强调。对于作为推行信息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的文献检索课,笔者所在学校经历了选修为主———选修、必修并存———选修为主的发展历程。由于课程设置的缺陷,使得很多学生对这门课并不了解。学校为了保障学生在下临床之前完成所有专业课程,把文检课授课时间安排在下半学年的晚上,而此时,学校大二、大三医学生正处于下临床实习或是面临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学习主动性差,虽然选课人数爆满,是出席人数不能保障,部分学生甚至无法及时返校提交期末作业。因课程开设的时间欠合理,即使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很多,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另外,文检课仅有18课时,有限的课时仅仅能介绍文献检索基础知识、图书馆资源情况及少数医学数据库的使用。受学校信息资源的限制,现有的教学内容很少涉及到具体科研课题的操作,医学专业方面的知识也很少涉及,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2图书馆员自身素质制约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

高校图书馆历来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中心,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数字资源,拥有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和诸多优势,图书馆员理所当然应成为信息素质教育的骨干教学人员。因此,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水平是制约信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实上,高职信息素质教育师资配备并不尽人意,仅有少数教师拥有图书情报及相关专业背景,绝大多数图书馆员不是科班出身,师资力量较弱。他们还兼任信息服务、学科馆员、参考咨询等图书馆业务工作,分身乏术,这使得信息素质教学与图书馆服务工作往往存在时间与人力的冲突。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员自身知识结构面临挑战,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外语能力,缺少进修、培训的机会,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文检课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2.3学生积极性不高,信息意识薄弱

大部分学生选修文检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文献检索知识,而是为了“凑”学分。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搜索渠道增多,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获取信息,他们因此误认为只要会使用百度、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就可以获得他们想要的信息,没必要专门学习如何检索信息资源。产生这种心理的关键原因是高职医学院校学生不用写毕业论文,学生获取信息的功利性较强,缺乏系统的信息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平时很少需要进行学术信息搜索。

3提高高职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策略

作为未来医护领域的新生力量,医学生的信息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影响着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针对以上情况,医学高职图书馆应制定信息素质教育计划,为规范医学生信息素养教学、创造良好的信息素质教学氛围发挥应有的作用。

3.1以多元化的方式开展师资队伍建设

文检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适当引入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如对药学专业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利用工具书查找不同种类的药材,而对医学专业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利用专业医学数据库检索某个临床案例。这就要求馆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以适应不断更新的教学需要。柯奈普明确指出:“图书馆的用户教育不应该单独由图书馆员提供,而应该与院系教师一起,将用户教育融入到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去”。[4]要开展好信息素质教育,可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文检课教学,使其融入专业课教学,向专业性、学科性发展。图书馆员、专业老师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2以现代化教学平台为依托开展普及性在线教育

融入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学,在内容上充实了理论知识,使理论具备了指导实践的作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倘若在教学方式上作出调整,将会大大提高文检课的教学效果。目前,部分高校加大资金投入,采用现代化技术普及信息素质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如采用图书馆通识在线测试系统,学生可不限次数地进行网络测试,有效掌握图书馆使用的基本技能,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此外,很多高校图书馆建立文献检索精品课程网站、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网站等,及时更新教学资源。这些在线教育课程中,包含课件PPT网络版、网络教学课堂、课程实习指导等,还包含了在线测试,充分体现了在线教育的开放性和广泛性,扩大了课程的影响力。

3.3以分层次教学为切入点构建高职特色教学模式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大一新生,综合性、娱乐型的信息是他们想获取的主要信息,对此可侧重于图书馆入门教育,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图书馆资源,全面掌握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馆藏资源的方法。大二、大三学生已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信息素质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交流和信息创新能力,可在文检课的教学内容中融入医学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对于大三下临床实习的学生则应有更高层次的要求,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基于(下转第56页)专业学科的专业信息素质培养,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等教育。信息素质教育的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因材施教,延伸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使得教学更具个性化。

3.4争取校领导及相关教学部门重视,促进信息素质教育持续性发展

具体包括:①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电子资源和数据库建设。由于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必须有电子资源、纸质资源提供检索,高职院校图书馆本身馆藏资源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应大力加强馆藏建设;②重视信息素质教育师资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多为他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③相关教学部门合理安排课程,保证足够的课时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4结语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医学院校应在注重医学生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其信息素质的培养,在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式等方面实行改革,为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为21世纪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可靠保障。

本文作者:黄玉琴工作单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图书馆

第三篇:口腔医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新疆医科大学(本部和鲤鱼山校区)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口腔医学学生信息素质调查问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9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25%。被调查的口腔医学学生所占校区的比例:校本部194人,占49.4%;鲤鱼山校区199人,占50.6%。男女比例:男生172人,占43.8%;女生221人,占56.2%。

1.2方法

为适应信息社会生存需要,我们参照并结合目前国内外各界对信息素质教育含义的理解,采用“口腔医学学生信息素质调查问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样本收集后,利用EXCEL2007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再利用SPSS17.0进行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

2结果

口腔医学学生信息素质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涵盖4个方面:信息的意识、信息使用的能力、信息使用的道德、信息素质教育。共计34道题目(采用封闭式问卷,既有单选题也有多选题)。

2.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又称信息观念,是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自觉反映,即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敏感性[2]。信息意识较强的人,会密切关注所需的信息资源,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文献资料,为其在学习、科研、工作中提供便利。在当今社会的网络环境下,如果没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可能会错失良机。所以,当代大学生必须注意信息意识的培养。从表1可以看出口腔医学学生上网频率较高,“经常上网”和“不太经常”占大多数,这与当今信息时代社会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从表2可以看出上网较少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任务重(占34.5%),这可能与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科本身特点有关:由于学业繁重,缺乏上网时间。34.1%(134/393)的人能主动寻求所需信息,59.8%(235/393)的人对于主动寻求所需信息的能力一般,5.1%(20/393)的人则不能主动寻求所需信息,另有4人未选。34.1%(1345/393)的人能较容易说出所需信息的关键词和术语,54.7%(215/393)的人对于能较容易说出所需信息的关键词和术语的能力一般,10.4%(41/393)的人表示此能力较差。关于“能否围绕所提问题进行阐述”,选择“一般”的占59.8%(235/393),选择“不能”的占5.1%(20/393),可见学生对于所需信息的表达能力并不高,所以在这方面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而逐步得到提高。综上,我校口腔医学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意识,一般可以主动寻求自己所需信息,但是对于所需的信息的表达能力较为欠缺,这就需要以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2.2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人们有效快速获取、加工、储存、利用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关键部分2。本问卷在此部分中涉及到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与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表3可以看出口腔医学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在呈现多元化的同时,通过网络的方式获取信息成为主要的途径。表4中“先查馆藏目录,再根据线索查找”占37.4%,“直接进入书库刊库”占35.9%,说明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利用图书馆的能力,但也有部分学生较为缺乏。当拿到一个待查课题后,能够有效选择拓展研究课题的有用参考数据库仅占29.0%(114/393),能够独立评价所获信息正确性的仅占37.9%(149/393),表明大多学生对于选择拓展研究课题的有用的参考数据库以及对于信息的分析评价的能力为一般。综上,说明学生虽基本具备了利用网络进行相关学习的条件,但是大部分学生的信息检索以及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并不好,缺乏利用技术管理信息的能力,达不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此外,学生对于信息资源的分析、评价等方面也较为薄弱。这就需要相关课程的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而学生们则要抓住自己的薄弱点来反复化的加强训练。

2.3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信息创建者、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信息的使用者所必须要遵守的社会法律法规和行为准则[3]。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符合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本问卷主要从信息道德的知识和行为两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调查。对“使用公共领域的信息(无版权,可被任何人复制和使用)是否要注明出处”,选择“是”占41.5%(163/393),选择“否”占37.2%(146/393),“不知道”占20.6%(81/393)。在自己的论文中引用网上相关资料但不注明出版的仅占1.5%(8/535),“不知道”要注明出处的点3.7%(20/535)。表明大部分学生能遵守网络的道德规范,文明规范地使用信息资源,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引用别人信息(有版权)时不能正确地列明出处,这可能主要是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不够。

2.4信息素质教育

表5曾经接受过的信息素质教育形式选项例数/例百分比/%入校时图书馆员带领参观图书馆9818.8上图书馆利用课12524.0文献检索课(必修)7915.2文献检索课(选修)305.8图书馆讲座(数据库)5510.6网上教程自学489.2没受过相关培训7013.5其他152.9合计520100.0说明:此题为多选,样本(n)=520被调查学生在学校中曾经接受过的信息素质教育形式见表5,对教育效果满意者占32.8%(129/393),选择“一般”占49.6%(195/393),“不太满意”占6.9%(27/393)。学生认为文献检索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有:教学内容陈旧(25.0%)、教学手段落后(24.0%)、实习条件差(18.3%)、师资欠佳(18.0%)、学时安排不合理(14.7%)等。表明我校关于信息素质教育方面还需加大普及力度,改善教学条件,更新教学内容,充实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3讨论

3.1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环境,加大文献检索课的普及力度

提供良好的文献资源、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为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信息资源支持环境。同时,要重视对新生的图书馆教育,对于图书馆馆藏布局、书目情报、检索方法、查阅借阅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说。学校可以提供图书馆的工作作为大学生勤工助学岗位,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工作能力,而且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工助学,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此外,学校需要全面普及文献检索的相关课程,并且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2不断改善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和手段

信息素质教育主要通过普及文献检索课的方式得以实现,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明显看出我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较陈旧、教学手段较落后,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这需要不断进行改善,使口腔医学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提高其主动检索获取信息以及加工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于口腔医学领域,全面接触最新的、最权威的、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提高相关信息利用率,开拓视野,进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适应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

3.3开展全新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

3.3.1系统化信息课程教育

学校需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教育水平的口腔医学学生开设全面的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并且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和重点,从而形成有效的、层次分明的信息知识课程体系,以便于学生对课程知识更好地理解与吸收。可考虑开设的具体课程有:信息资源及其管理、信息技术与文献检索、信息研究与信息咨询、信息利用与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法规等[4]。

3.3.2递进式多种形式教育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其思想觉悟,激发其蓬勃斗志,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道德。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层次不同的、内容丰富的信息素质教育专题讲座。通过媒体、培训、宣传栏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最新数据库的情况。邀请校内、校外的专家和学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5],例如:对于中外数据库、专业性强的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如何对所需信息进行便捷的专业化检索;大学生毕业论文的书写流程;关于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等。开展系统课程和专题讲座的后续教育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有奖知识竞赛,既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提高了参与热情,有助于把曾经学过的知识通过竞赛的方式而掌握更加熟练,巩固了知识,又增加了集体荣誉感,在知识和情感方面达到双赢的效果。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实验室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定期组织培训。与此同时,也需要学校各个学科教师的共同协作、共同努力,共同致力于将信息素质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业教学体系中,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3.3.3延伸性科研实践教育

在学校开设课题研究小组,让大学生参与或者独立开展课题研究项目工作,而在科研活动中需要对所研究课题进行文献资料的查新,这就要求学生在对前期的检索查新课程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与实践相结合。此外,还应该引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而且还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4网络在线教育

在WEB的环境下进行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在线BBS、微信、微博、博客、飞信、播客、QQ群等形式开展相应素质教育工作。例如,建立微信公共账号,每周最新的实用的相关知识信息,让同学们在网上冲浪的同时也能够自主学习;设立专用于信息素质教育的QQ群,学生可以向专业老师提出问题,然后在同学之间、老师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展开问题、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进步。

总之,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基本了解和掌握我校口腔医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对今后的学习与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提高我校口腔医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尽管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仍会长期不懈地努力探索与实践。

本文作者:刘佳林孟祥娟陈翔工作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1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

1.1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

依据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高职院校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公共课程,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不能仅局限于简单的软硬件知识学习,而是要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1.2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公共课程的内容

依据信息技术教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包括如下两部分[3]: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1)理论(知识)部分:《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内容知识覆盖面广,如图1所示。使学生掌握有关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数字媒体中100~200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原理(方法)和知识。(2)实践(知识)部分:《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指导教程,主要通过导学软件和自学的方式,完成7~9个单元的大约20个实验,使学生掌握Windows,电子邮件,IE,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常用软件的功能与操作。

1.3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

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主要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计算机、网络、软件和多媒体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培养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实现信息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信息技术课程已定为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省级统考课程,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水平。

2提高高职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途径

2.1省级统考中信息技术知识各部分占比

[4]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展特点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因为信息技术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使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还没毕业就可能已经过时,所以信息技术课程中应该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创新。为检验学生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省级统考中信息技术知识覆盖面也非常广,各部分知识占比见表1。

2.2提高省级统考通过率的措施

通过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高职学生信息技术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目前大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着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等问题。而本课程又是一门省级统考课程,在《学生手册》中有明确规定:学生必须通过该课程的统考,否则不能毕业。因而,探讨提高学生省统考通过率的相关策略,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兴趣的有效手段。

2.3提高信息技术省级统考通过率的效果

通过采用提高省级统考通过率相关教学策略,我校近5年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省考成绩统计见表2。提高省级统考通过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了成功、收获了信心,潜移默化中也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知识对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也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提高,以适应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成为真正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9]。

3结束语

信息素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质,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拓展,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作者:龚花兰工作单位:沙洲职业工学院

第五篇:高校信息素质课程建设

1.泛在信息及泛在信息社会环境概述

1.1泛在信息社会,首先是信息量激增

泛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已经不能用海量来形容,而是呈爆炸性增长据统计,2007年全球数据信息生成及复制量为281EByte,等于地球上所有书本信息量之和的500万倍,相当于每个人平均45G。在过去的5年增加了10倍,未来的增长还将加速。文本信息以外的信息量巨大。比如各种统计、调查、观测数据,各种多媒体信息,远超过文字信息量的增长。互联网的数据流量不断增加,研究人员已经杜撰出了术语“数字洪水”(exaflood)来描绘互联网上迅猛增长的数据流量(尤其是高清图像和高清视频流量)。CISCO预计,到2012年,互联网每个月的流量将会增加44艾字节(exabyte,109GB)[2]。这些迅猛增加的流量不是像传统的Tier1等ISP所产生的,而是像Google这样的内容提供商所产生的。这种转移,激发了人们将互联网重新设计为内容网络而不是传输网络的兴趣。

1.2泛在信息社会里,上网设备大众化

首先手机的性能和功能在扩展,手机正在成为真正的“手机”,分辨率已达960X640,4G速率达1000M,其发展趋势为:多媒化、生活化、个性化、衍生化、延伸化,并通过各种移动设备利用不同的应用来访问、检索、获取数字资源。移动用户快速增长非常快,据分析2013年全球手机拥有量超所有PC机总和。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和其他连网设备的推出也大大拓展了“移动”的定义并以井喷式发展。摩根士丹利《移动互联网报告》:移动互联网的增长速率跨越了桌面互联网,我们认为未来5年手机上网用户会跨越电脑上网用户[3]。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已然起步,这种种的发展,都为泛在信息环境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泛在信息环境下,阅读方式数字化

信息的泛在化,使人们的阅读行为和方式在变化:传统纸质报刊阅读率下降,2010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7.1%,比2009年的72.0%增加了5.1个百分点,体现了国民阅读总体上呈增长态势。图书和数字出版物阅读率在上升,而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则在下降。《2009年度全国报纸印量调查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报纸总印量同比减少了6.78%,继续了2008年的负增长态势。近两年全国报纸总印量的减少,与报纸阅读率和阅读量下降正可相互印证[2]。

1.4泛在信息环境下,在校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主体

当前通讯技术的迅速发达,电脑手机成多数有条件的大学新生的必备物品,到最近2年手机、随身听、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被称为传统的“四大件”,现在有些学生又升级为“五大件”、“六大件”,包括掌上游戏机、ipad等新数码产品。他们广阔的、全球覆盖的交友网络里———这包括电邮、MSN、FACEBOOK、Bebo、Twitter、聊天室、手机简讯等等这样,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大学生们都具备一些基本的素养。北京大学赖茂生教授曾做过一个调研:许多高校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便已经接触了搜索引擎,其中部分受访者使用搜索引擎长达10年之久。从使用年限的情况而言,受访者使用搜索引擎的情况较好[4]。

1.5泛在信息环境对信息素质课程的建设的影响

泛在信息环境下,上网设备的大众化、信息的海量化、阅读方式的数字化,使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较之以前,有了更大的不同。关于泛在信息环境下的高校信息素质课程建设情况,笔者通过访问各高校图书馆网站,发现多数图书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网站,教学方式、教学和实习场所、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随着泛在网络环境的改变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另一方面,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有一定基础,但信息分析与鉴别能力、如何高效准确地使用相关资源、信息利用与相关科学素质有待提高。

2.国内外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现状

2.1外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状况

世界经合组织(OECD)认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之上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5]可见在当今社会中,个人与群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信息素质。由此推断,信息素质作为公民一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直接关系的一个人甚至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是一个受到广泛和持续关注的课题,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在给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6]。此后,美国图书馆协会在2002年提出《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StandardsforHigherEducation),该标准包括五个方面:①确定信息需求的本质和范围,②优质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③客观地评价信息和信息源,并将所选取信息纳入其知识库和价值系统,④使用信息完成给定的任务,⑤理解与信息使用和获取相关的经济、法律和社会议题,并合理合法地使用信息。之后,另一框架是由Eisenberg和Berkowitz提出的信息素养Big6能力,包括任务定义、信息查寻策略、定位与获取信息、信息使用、综合和评估六个方面。2000年10月堪培拉会议上,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协会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指标,制定了澳大利亚的《信息素养标准》。另外,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对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进行了概括。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通过网上技能训练项目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6]。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对信息素养教育也非常重视。如信息素养认证考试己在香港中文大学进行,“信息素养教师学程”在台湾的新竹师范学院已经实施。

2.2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现状

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尚未形成完善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总则第三条中确认,高校图书馆的任务之一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以及其他多种手段,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然而,颁布实施10年来,我国高校的信息素质课程建设仍十分薄弱。早在1981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图书馆任务之一即是:“开展查阅文献方法的教育和辅导工作”,1983年全国高校图工委为150多所院校培养了开设文献检索课的师资力量,1984年2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最好以图书馆作基地组织教学”的指导思想,全国开始了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信息素养教育。1985年和1992年的两个文件《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和《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推动了全国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深入和规范,高校图书馆把掌握各种文献检索方法作为文献检索课,的主要内容,以课堂形式对读者进行信息素养教育。1989年全国高校图工委主持开展的高等学校情报用户教育状况调研结果表明,截止到1988年,全国587所高校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占普通全日制高校总数的54.6%[5];从黄毕惠、陈英、张月天2005年4月对全国355所高校图书馆主页的实际调查访问看,151所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占所调查院校的42.5%,文献检索课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的主要模式[7]。然而,从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开课率并不理想,通过高校图书馆网站,能看到这些表面的开课情况,但许多已经开设课程的高校,实际为选修课,选课率并不高。就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目前每年入学新生在4,000以让,但实际选修的学生,情形最好时也不足百分之十,最低时只百分之一的选修率。目前,也有许多高校把这门课程作为通识课程来建设,但通识课程科目繁多,对学生认知不足的信息素质课程将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3.泛在信息环境下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

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信息素质课程的建设较之前更加受到业界同仁的重视,各高校都在进行相关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丰富多彩,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探索了方向。如武汉大学图书馆主页中的“教学培训”栏目中,分别有“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培训讲座、”“在线课堂”、“真人图书馆”活动等,展示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体系。自90年代末,各大高校逐渐意识到信息素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开始通过培训和课堂教学等形式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结合目前的学生信息素质状况、各高校信息素质课程的开设状况,建议建立如下几信息素质教育体系:

3.1建立形式新颖、既吸引学生又能让学生自主参与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以三峡大学图书馆为例:从2007年起,即在每学期放暑假前一段时间,就会招募一批在校生,进行培训教育,作为下学期新生图书馆入学教育的志愿者,这样既促使这批同学认真地深入地了解高校图书馆及图书馆的相关信息知识,提升了其相应的信息素养,也帮助了新生认识了图书馆及其重要性,延续至今,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机制。

3.2建立灵活、实时、有针对性常规的培训讲座体系

笔者通过高校图书馆网站调研,在普通高校馆,基本都开展了这类培训讲座,但内容都局限于图书馆网络资源的利用,少一些符合学生实际需要或灵活变动的内容;同时,以笔者所在馆为例,由于硬件限制,单一的讲授,不能与学生同步操作,培训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常规培训的同时,结合学生的需要,与学生团体、院系教学工作、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保持密切联系,多多开展灵活、实时、有针对性的培训讲座,结合实际需要,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3.3建立系统、稳定的课堂教学体系

从形式上认可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确认为正规的教堂课程。依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普通高校大多开设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但课程建设各有千秋,做得好的、扎实的有如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云南大学图书馆、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将信息素质类课程,不仅建设为规范的课程,还建设为各级别的精品课程,在很高程度上认可并确立了信息素质类课程的地位和身份,也有部分高校开设为常规的教学课程,这类课程也有一定的地位和身份认可,并能得到推广普及,但在许多高校,这类课程只为选修课,甚至网选课程,建立为必修的通识课程的。

3.4利用泛在网络环境,建立多形式、开放的、有明确导引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平台(网络课堂)

泛在网络环境下,技术条件充分,网络课堂建设的平台丰富多样,缤纷多彩:网易公开课、全球MOOC平台edX等各类网络公开课,各大即时聊天工具以及各类数据库平台提供的相应软件,蓬勃兴起的微课堂等,为网络课堂的建设,提供了便捷实时的网络课堂建设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搞好网上公开课、视频课、微教学或微课堂等在线等教学形式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优势。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建设以入馆教育、日常培训、课堂教学及网络课堂自主学习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保障信息素质教育的常态化、普及化。泛在信息环境下,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许多新要求,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科研素养。本文重点探讨泛在信息环境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充分利用资源,培养并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做出探讨,对构建系统、全面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建设体系做出一定的研究尝试。

本文作者:李安平刘芳工作单位:三峡大学图书馆

第六篇:信息素质教育的阅读服务

1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3G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高速无线网络的发展,以iPhone、iPad为代表的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互联网使用的主要形式。在移动互联网络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纸质阅读受到了强烈冲击,移动阅读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据统计,截至2011年1月,中国移动浙江手机阅读基地月信息费收入已超过8000万元,累计访问用户超过1亿,日均点击量超过1.7亿次,有40多本书点击超过1亿次,有600多本书点击超过1000万次[1]。移动阅读的魅力可窥一斑。移动阅读是指读者通过手机、PDA、MP4、KINDLE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阅读的行为。通过移动阅读,读者可以不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享受阅读乐趣。随着移动阅读的普及,高校图书馆作为面向广大师生的信息服务机构,必须顺应移动阅读的潮流,建设数字图书馆,为师生提供更好更方便的阅读服务。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是美术类高校教育适应社会化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艺术人才的需要,是增强美术类大学社会竞争力的需要。在面向艺术类的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中,国外一些大学和图书馆已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索实践,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提出了适合艺术类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标准——“艺术类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2];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建立了艺术史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3]。但是,由于艺术院校教学特点、资源特色、服务模式等原因,国内美术类院校信息素质的教育环境不容乐观。美术院校图书馆能否利用移动阅读盛行的契机,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移动阅读服务来深化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同时完善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中国美术学院在校师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美术类专业师生对数字化资源、移动阅读服务、信息素质教育等方面的需求,构建适合美术院校的移动阅读服务模式。

2美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及移动阅读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2.1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选取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在校师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中国美术学院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目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6000多人,设有艺术人文、造型、设计、建筑、公共艺术、传媒动画等多个学院,涵盖了美术学、设计艺术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艺术学等多个学科,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拥有藏书63万余册,电子资源数据库等11种,其中自建特色数据库4个,已经基本实现计算机管理,校园无线网络基本覆盖图书馆区域。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目前信息素质教育的形式除了新生入馆等讲座外,针对硕、博研究生开设了“艺术文献检索与利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面向本科生开设了非专业选修课。

2.2调查方法

为能更好地了解当前美术院校师生的信息素质水平以及对信息素质教育、移动阅读服务的需求,笔者从用户的个人移动终端使用情况、阅读习惯、接受信息素质教育情况、希望开展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对图书馆现有数据资源的移动利用等几方面设计了开放式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问卷调查在发放前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达到预期要求。问卷调查以当场匿名填写并收回的方式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图书馆和象山校区图书馆进行。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2份,回收有效率为90.5%。此次问卷调查中,本科生比例为67.2%,研究生比例为27.1%,教职工比例为5.7%。

2.3调查结果

①个人移动终端保有量和使用情况移动终端设备是移动阅读服务开展的基础,问卷结果显示有99.45%的用户拥有手机,在拥有手机的用户中有60.83%人使用的是HTC、iPhone等有独立操作系统的智能机;有9.12%的用户拥有笔记本或上网本;MP4/5、PDA的拥有量为11.32%。50.27%的用户经常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上网。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的用户群中,移动终端设备的覆盖率和使用率都是比较高的,并具有多样化特点,利用移动终端设备上网已经为大部分人所接受。②个人阅读习惯随着文献资料的数字化,传统纸质文献阅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调查中有53.59%的用户尝试使用手机、MP4、电子阅读器等进行电子移动阅读,46.41%的人仍习惯于阅读纸质文献。调查结果显示在信息化的今天,图书馆用户的个人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用户对于没有空间、时间等限制的电子移动阅读充满期待。③信息素质教育开展现状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形式主要以讲座、课程、发放宣传教育资料为主。通过调查发现,有9.67%的用户接受过图书馆相关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在这些用户中有82.85%的人表示信息素质教育非常有用。虽然图书馆重视信息素质教育活动,但是由于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起步较晚(2012年才正式纳入学校教务处课程体系),受教育的用户面窄。同时,用户对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相关技能培训的需求却非常迫切,信息素质教育还有很大发展空间。④希望开展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瞬息万变的数字化环境使得信息素质教育的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调查显示,用户对图书馆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均表示了一定的关注。⑤图书馆现有数据资源的移动利用由于无线网络的覆盖、手机移动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尝试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来使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笔者曾在2011年10月做过关于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的问卷调查,在关于是否尝试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登录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主页的选项中,只有7.86%的人曾经尝试利用移动设备接入图书馆主页,但是这个数据在一年之后已经增长到12.43%。在这些尝试利用移动设备登录图书馆主页的用户中,有44.44%的用户体验了OPAC书刊检索功能;26.66%的用户下载使用了电子书;11.11%的用户使用了图像资源类数据库。美术院校图书馆用户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移动终端设备对图书馆利用方式所带来的转变,但是还未深入体验。

3面向美术类专业信息素质教育的移

动阅读服务模式构建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基于传统印刷的文化产品的信息素质已经不再适应瞬息万变、多元复杂的数字环境,环境的根本变化导致信息素质传统范式向新的范式转变[4],信息素质2.0出现了。信息素质2.0的出现,使得信息素质教育实践也相应有了转变,而Web2.0技术与信息素质教育的结合,拓展了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信息素质2.0已经从以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对于面向信息素质教育的移动阅读服务而言,用户需求是服务的出发点,而提高用户的信息素质则是服务的目标。

3.1移动阅读引导模式

阅读引导是指针对人们的阅读动机、阅读内容、阅读技能等方面给予积极影响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美术院校图书馆在开展移动阅读引导服务过程中,可以从用户不同的阅读动机、多样的阅读内容、实用的阅读技能等角度构建服务模式。阅读动机是阅读行为发生的动力,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阅读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阅读者进行阅读是完全出于自愿,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进行阅读;而为了应付考试、完成论文等开展的阅读,则属于外在动机。由于美术类专业实践性强,因此师生往往会重视专业实践而忽视理论学习和有效阅读。移动阅读引导服务可以结合信息素质教育中信息意识的培养,引导读者认清其信息需求,增强阅读的主动性。同时,也可以针对学生的考试、论文写作等目的,与教师进行合作,对课程的参考书目进行整合,将其中馆藏现有的电子书等制作成移动阅读专题,公布在图书馆主页上或者以短信形式进行定向推送。不同的阅读内容可以吸引不同的用户来开展阅读。定题式移动导读可以根据用户对阅读内容的专门需要,对馆藏数字资源进行检索、整理、归纳,形成二次加工产品,用户可以以移动阅读形式进行阅读浏览。美术院校师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对图片、影像资源需求迫切。在图书馆日常服务过程中,师生普遍反映图片、影像类数据资源较难检索,准率较低,经常达不到预期效果。美术院校图书馆可以与学校研创处合作,为进行课题研究、创作的师生提供专业的定题咨询和导读。图书馆员利用其图书情报专业优势,对馆藏资源进行梳理、归纳,可以为师生的研究创作节省宝贵的时间;而移动导读的服务模式则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研究创作。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多彩,但又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美术院校图书馆在开展移动阅读引导时,可以根据专业建立“美术学科资源导航”,将网络美术学科资源按美术学专业分类标引,方便用户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信息素质教育要求指导读者对网络资源进行评估、分析和判断,并适当引入信息道德相关理念,使读者在进行移动阅读过程中尊重他人知识产品,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移动阅读颠覆了传统印刷型文献的阅读习惯,电子阅读器、阅读软件层出不穷,功能各异。因此,美术院校图书馆在开展移动阅读引导服务过程中,要与信息能力教育相结合,加强用户阅读技能的指导,使用户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更好地实现移动终端设备的阅读功能。

3.2移动阅读互动模式

随着Web2.0的实践和应用,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获取、利用信息的方式均发生了巨大改变。每个人作为信息的使用者和创造者都被平等地对待,人们在享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时,希望服务能个性化、专业化和主动化。美术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微博形式来开展移动阅读服务。微博上信息资源以微内容,信息呈现多样化,包括文字、照片、影像等,随意、易于共享和互动。图书馆可以利用微博搭建信息素质教育和阅读分享平台,通过定期美术类信息资源检索技巧、信息素质讲座、新书通报、读者阅读心得等信息,吸引用户关注,构建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与阅读分享生态圈,实现图书馆服务与用户的互动交流。

4结语

移动阅读服务与信息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顺应了Web2.0时代的发展趋势,使图书馆的服务化被动为互动。面向美术专业信息素质教育开展移动阅读服务,需要美术院校图书馆加强馆藏美术类专业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打造以美术学、图书情报学和计算机专业学科背景的馆员为主的服务团队,完善图书馆移动资源使用的数字环境,建立以美术学专业数字资源为主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平台。

本文作者:朱甜李雪芬工作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第七篇:研究生信息素质现状及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部分体育院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按地域分布选取沈阳体育学院(东北地区)、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华北地区)、成都体育学院(西南地区)、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地区)、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地区)7所体育学院在读的400名研究生(各所体育学院选取40名研究生)为调研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阅收集国内外信息素质研究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信息素质研究的总体情况,借鉴和吸收这一领域的成果与观点。

1.2.2专家访谈法。笔者通过发送电子邮件、面谈等方式,访谈了天津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院校的9位专家,对问卷的指标进行筛选,并对问卷的效度等进行评定。

1.2.3问卷调查法。对我国部分体育院校(按地域分布选取7所体育学院)研究生的信息素质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关键影响因素。

1.2.4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问卷数据的编码、分析与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信息意识现状

信息意识即:信息主体的信息敏感度及对信息适度的关注度。信息意识的考察共4道题。从整理数据得出,研究生对信息的价值并不太重视,信息搜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部分研究生不能明确地表达信息需求,并不能围绕主题去搜集信息。从搜集信息的目的的指向性来看,信息搜集对学习、科研的贡献率不高。

2.2信息知识现状

信息知识:信息的范畴、类型及常用的信息源等进行信息活动时必要的知识。从整理数据得出,研究生信息知识方面:文献检索知识、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机构知识极度欠缺,计算机网络知识、专业常用信息源知识一般。

2.3信息能力现状

信息能力是人们利用各种检索工具,从各种信息源中检索信息、甄别、筛选信息、并提炼加以利用,以一定的成果或形式展现或表达的能力。从整理的数据得出,38%的研究生课题归类、提炼关键词能力较好(或很好)。说明大部分研究生课题归类、提炼关键词的能力较好。42%的研究生检索式构造水平较差(或很差)。仅20.9%的研究生能较好(或很好)地构造检索式。说明研究生的检索式构造能力较差。另外“专业类图书、期刊、报纸等”是研究生专业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其次是“网络数据库”、“专业主题网站”。除“光盘数据库”未得到重视外,研究生专业信息的来源渠道较丰富。总体看来,体育院校研究生科研意愿较低、科研成果较少,信息利用与交流能力较差。

2.4信息道德现状

从整理数据得出,27%的研究生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及内涵。32.9%的研究生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及内涵。约19%的研究生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剽窃的概念及内涵。34.2%的研究生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剽窃的概念。总体看来,研究生信息道德知识较好,其中学术规范知识较差。

3结论

3.1我国部分体育院校研究生信息意识较淡薄,主要体现在体育院校研究生信息搜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体育院校研究生不能明确地表达信息需求;体育院校研究生并不能围绕主题去搜集信息。

3.2我国部分体育院校研究生信息知识较欠缺,主要体现在:体育院校研究生计算机网络知识、专业常用信息源知识水平较好。文献检索知识、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知识较差。

3.3我国部分体育院校研究生信息能力偏低,主要体现在体育院校研究生计算机网络技能水平较高;其课题归类、提炼关键词的能力较好,但检索式构造能力较差;体育院校研究生检索策略的过程不太顺利,且检索策略的实施效果不够好。

3.4我国部分体育院校研究生信息道德欠缺,主要体现在:体育院校研究生信息道德知识较好,但其信息道德行为判定方面存在不足。

4建议

4.1建立互动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开设专题讲座。

4.2以校园网为平台,开设网络课程。

4.3加强对图书馆信息服务项目的宣传。

毕体育业论文范文篇9

一、坚持不懈地抓教育质量的提高

1、教育教育的事业是良知的事业。

少年儿童是最纯真天真的,我们组的教师做到了辨证的喜欢、科学的喜欢、神圣的喜欢,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员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年级组工作的催化剂,没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员工作就没有积极性。四年级是小学阶段过渡期,很主要。这个学期的开端,依照学校的要要求年级组的工作方案,我们在狠抓教室教育质量的还,还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纵向、横向都找出我们的差距,到达促进提高的结果。(2)举办转转课。(3)抓好2个阶段时间的分配治理与应用,一是早读课,二是课外活动,(4)开展培优补差的工作。(5)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历交流,各班级应用期中演习、单位演习为契机,鼓舞学生提高综合本质,(6)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声张学生特性,发展其专长。

我们四年级组有10个班,我们分工明确,都把本人的岗位看得严实。今年级组的“转转课”大家都上得很认真,写了具体的听课笔记,上完之后还认真组织了集体评课,大家相互交流,扬长避短。教师们的教育程度不断地获得了提高。

2、作文教育,求真务实

四年级是中年级文明转入高年级的阶段,特别是作文教育更是难项。从写字不多到一篇完好的文章,是要下功夫的。我们年级的语文教师不只把作文教育融入语文课中,以教材为例子从局部到全体,按部就班,致使于进入到一个新打破,这样循环来去,使作文提高很快,并且还组织了作文专题教育教研活动,在作文教育方面有经历的胡琴教师和田冬梅教师屡次为年青的教师上作文示范课,帮她们指出作文教育中的盲点。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作文程度提高很快。期中期末测验的作文更能阐明学生作文才能提高的速度快,由于作文才能足以阐明语文的综合运用才能。在迎接上级指导的功课检查中,指导抽查四(6)班的20个学生的作文后还感觉看得不尽兴,又检查了四(6)班全体学生的作文,感应很称心,还对我们的作文教育也赐与了充分的一定。

3、切实抓好了教育教室教育。首先重在备好课,备好每一堂课,做到重点明确,难点突出,练习得法,功课安插妥当。使学生的阅读答题才能有所提高。在期中期末测验中都能表现出来。

4、注重了掌握质量关。日常教育中,开展感情性教室教育研讨,应用各类培训课的时机,提高本人的实践和实践程度,明确感情性教室教育的内容的选择与加工办法,使教室富有情味。

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做好了培优补差工作,注重平常的每一节课,每一次演习,每一次测试,针对每次测验要实时总结分析找出缘由。为了缩短班级与班级的差距,学生与学生的差距,力争合格率达100%,我们语、数教师协调安排时间赐与补缺补差,从不收一分钱和礼品,全身心投入。我们组内的每个教师都在沉默无语地勤勤恳恳地尽心尽责地做好本人的工作。发烧了吃点药、吐逆了擦擦嘴从没因病耽搁过一堂课。

5注重抓好体裁活动,丰厚学生和教师的课余生活。

国庆节我们成功的举办了“故国在我心中”的歌咏赛,应用课外活动时间,我们组织了拔河竞赛,二人三足接接力赛等等妙趣横生的体育竞技活动,获得了优越的活动结果。元旦节,我们组教员精心排演的跳舞《欢欣鼓舞庆元旦》和三句半《夸咱校》取得了联欢晚会全场最热烈的掌声,还也证实了我们节目标含金量。

二、切实抓好教育工作

1、抓勤学生的养成教育

优越的生活习气能促进学生优越学习习气的构成,随着年龄的增进,要提高对学生惯例治理的要求。我们组的班主任积极鼓舞、指导、批判和教育,使学生构成优越的生活和学习习气。各班重点抓好班风建立,每班有本人的班训,针对单个淘气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要积极指导,想对策,经过重复抓,促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获得提高。各班都培育了一批得力的小干部,促使班风获得好转,做到周周都有练习的重点。开展好“争星”活动,与其他惯例练习整亲睦,提高了惯例治理的效益,十个班级学生的行为日益规范,学生们都说:“飞得最高的雏鹰是四年级!得星星最多的是我们四年级的学生。”

在迎接上级指导的安全检查验收活动的前一世界午,政教处把必检项目---“安全伴我行”的主题班会和“禁毒演讲赛”的任务交给我们四年级,我们组的教师没讲任何代价,接下任务,精心安排,漂美丽亮地完成了此项任务,取得了上级指导的好评。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检查顺利过关做出了奉献。

2、抓勤学生的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重中之重,提高学生的安全认识和自护认识是工作重点。教师们率领学生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增强了对学生水、火、电安全、活动安全和人身安全教育,进行切实的解说和指导防备办法。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安全工作“十要十不要”,加强安全认识,避免安全变乱和人身损伤变乱的发生。

特别是在学校甲流防控时期,我们组的教师坚持早到校,坚持晨检和午检,坚持做到一发烧就隔离,保证做好防控工作。坚持教室里时时刻刻都有教师看管,保证了每一个学生的安全。

3、注重学生的学习办法的培育

教师们非常注重培育学生的学习办法,各学科针对学生的单薄环节制定办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使学生能认真上课,听课,积极动脑,认真完成功课等。认真组织了家长函授学习活动,进里手校联络,提高教育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组的田冬梅教师,她喜欢学习,工作从不论价钱,学校本学期屡次给她安插的工作任务时间短,任务重,三天组织一场演讲赛,两天组织好全市中小学生的大型想念活动,一天组织一场班会活动,一切的演讲稿,掌管词及学生的练习,她都在短时间内漂美丽亮地完成了,还有全年级的十个班主任教师及田丽琼教师,胡琴教师,石原姿教师,张聂聂教师,张英教师,他们虽然不是班主任,但却为班级做了很多工作,早上到校早,和班主任一同,齐抓共管,为营建文明优异的班集体作出了本人的奉献。我们组教师们讲贡献的精神是值得大家一定和学习的。

三、增强师德师风克意提高,务实贡献构成团队精神

1、组内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员职业规范》,《新师德规范》,依法执教,做到喜欢岗、喜欢校、喜欢生,严谨治学。增强诚信教育,以诚待人,团结同志。组内事就是大家的事,大家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一起做好组内的事。依托团队精神打败一切坚苦,构成了优越的组风。

2、晨会课向学生进行健康卫生教育及思想人品教育。班主任与副班主任教师协调好措施统一。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懂得身体健康的主要。积极参与体育磨炼。同学之间你追我赶,互帮合作,获得了优异的成果。

3、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不单融入审美教育,还浸透语数外三门学科教育,既培育学活泼手及察看才能,又做到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教育,因为课任教师与班主任协作默契,积极共同学校的活动,出谋献策,多渠道纵情地让学生上网查材料,整组成小报。把语文教育、数学、外语整合应用,展示在小报和黑板报上,九月份,我们举办了一次禁毒手抄报竞赛,取得了少先队总部的表彰和一定。

四、诚信、协作、务实、团结

四年级组的教师严守出勤准则,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半途不私自离岗,离校,有事提早告假,在工作时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工作,一人外出开会或有事大家争着代课。

五、特征

当我问起组内的特征时,教师们都众口一词说:贡献。各位教师,毫无牢骚,特别是四(8)班的屈路易教师,他工作十分扎实,无论是字词,作文照样句段的归结,甚至答复问题的规则他都认真指导,进了教室就见缝插针,各个击破,对单个学生单个指导,当天任务当天毕,决不拖到第二天。他务实的工作作风获得了家长的一定,也获得了丰盛的教育教育效果。

我们组的语、数教师的课虽然都很多,然则,我们都协调得很好,在补缺补差上交织安排,环环相扣流利。语、数教师里应外合,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组内教员互敬互喜欢,团结协作,到达了一种默契,潜移默化地使各项工作开展得顺利,做到学生安心,家长快乐。

六、今后努力偏向

1、数学教研活动还须进一步增强交流(特别是小组内的沟通),因为短少时间我想下一学年应该有共识火花,教师们要多写论文。

毕体育业论文范文篇10

本学期,我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一切为了教师专业发展,一切为了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着重抓好德育、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安全、师资队伍管理工作,同时抓好党建、后勤、工会、校务公开、行风评议、退教协、家长学校等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重点工作

一、湖前幼儿园正式开学。丁溪幼儿园筹备搬迁新园舍。

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三、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推进有效教学,打造优质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毕业班工作管理,做好毕业班各项工作。

五、加强作文、奥数培训,力争在县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六、召开四届四次教代会。

七、加强师资培训。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示范辐射作用。

八、创建“平安校园”。

九、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举办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十、打造学校科技教育特色,丰富学校内涵,彰显品牌效应。

具体措施

一、坚持德育为首,切实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良好素质的关键所在。我们要认真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坚持抓好德育工作,全面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切实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全体教职工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全员德育的思想,开展切实有效的德育工作。学校要致力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颖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自强有为的人。①从爱国爱校情感做起,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②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③以行为习惯做起,加强行规训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开学第一个月作为学校行为规范教育月,让学生熟记《守则》、《规范》。④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德育基础工程建设

学校应认真抓好德育制度建设,德育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工作基础。①召开班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全面提高班主任业务水平,培养一批优秀班主任。②学校要积极争取家庭、村居、社会的支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村居三结合的教育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新格局。③少先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雏鹰争章、升旗仪式、队干部的培养等常规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活跃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素养,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队员得到全面发展。中心小学将于3月份举行少先队队务知识竞赛。4月份在中心校举行少先队大队主题观摩活动。

二、坚持质量立校,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校之本。要紧抓教学质量生命线,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重视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研究,在研究、反思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1.加强教研组建设。各校要结合教学实际,确定研究课题,认真制订活动方案并精心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活动要有过程纪要、要有经典案例、要有专题研究成果,学期结束将组织检查评比,表彰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研员。

2.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各校要坚持开展每周的教研日活动,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坚持经常化、制度化、本土化、个性化、形式多样化。要与中心小学安排的活动有机结合,重点进行备课、磨课、听课、评课和作业布置与批改、培优补差、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研讨活动,活动由各校教导主任负责,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召集,中心、丁乾小学全学期不少于12次,其他学校每学期不少于6次,每次活动必须有较详细的记载。3月份将举行全县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4月份举行教学开放周活动,4月份举行毕业班经验交流会。

3.关注教学质量。各校要狠抓教学质量这个中心,重新修订和完善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新学期的奋斗目标,认真制订好各学科如何提高两率的具体措施,注重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关键学科,关键教师。积极动员和鼓励学生及家长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要扎实抓好各学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早一点打算,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埋怨,早一点落实转化措施,多一点关心体贴,要花大力气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力争所有学校质量达优。

4.重视和突出体艺工作,加强特长生培养。各学校要开齐、上足,教好新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各类课程,重视和突出艺体工作。要营造育人氛围,建立书香校园,让“每周一歌”唱响校园,让校园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等制度落在实处。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一日不少于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加强特长生培养,尽早建立作文、奥数兴趣小组,选派有有经验的老师加强辅导。中心小学将于3月份举行作文、数学竞赛,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县级比赛。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1.建立和完善教师业务档案。要认真组织教师制定研修计划,建立和完善好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强化考核,认真记载,留下教师一学期工作情况的原始资料,中心小学将结合教研活动与常规巡查对教师的研修情况进行督查与考核,并把它作为期末目标考评以及评先、评职的依据之一。

2.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研究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积极引导教师在提高备课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做有益的探索;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电脑资源,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电教设备的利用率。要创建“教师博客”,利用博客网站的分类、发表、更新、下载、互动、链接、搜索等功能,记录和个人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信息资源,并与学校网站进行链接,形成一个教研博客群,利用博客群开展网络教研。

(三)抓实教学常规,提高管理水平

抓常规管理一要科学,要遵循教学规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要规范,要严格执行县教育局常规管理实施意见和中心小学出台的实施细则;三要细节,要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细节入手,从一言一行做起;四要过程,立足于管好今天,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养成雷厉风行、追求完美的的工作作风。校长要亲自抓常规,教学工作检查要实行分层把关制,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由校长负责每月不定期检查一至二次,其他教师,由学校组织专门班子进行随机检查,检查结果应及时进行反馈,要与教师岗位目标考评紧密挂钩。

(四)深化课题研究,优化科研过程

各学校要把教科研工作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紧密联系,在课题研究中努力做到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关注学校发展,关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针对性;注重课题运作的规范性,克服功利主义,重视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杜绝“教科研工作仅发表几篇相关文章即可”的现象;各学校必须树立明确的课题研究意识,开展相关教研活动时注意围绕课题研究进行,避免盲目开展。要注重资料的积累,做好阶段总结,早出有个性的研究成果。4月份,进修学校将在丁乾小学举行课题研讨会。5月份中心小学将举行“语文实践性学习”课题论文、教学案例的评选和汇编。

三、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师资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具有高度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富有改革创新,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精神的师资队伍,才是学校真正的财富,是实现学校腾飞的决定因素。

1.改进和完善各种制度,以人为本,提高管理层次,以德为先,努力培养“团结、严谨、创新、勤奋、奉献”的校本精神。学校领导以及中层干部要廉洁奉公,要有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精神,树立全局、服务、创新、榜样、责任意识,多联系教师,倾听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意见或建议。改革评优评先方式,采用自荐与校评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群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教师成长。

2.加强政治及业务学习,转变思想观念。坚持每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切实做到边学边思,边做边改,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新内涵,以积极平稳的心态迎接教育改革浪潮的严峻挑战,真正做到热心爱教,廉洁从教,文明执教,优质施教。要在教师中深入开展以“从教为人民用真情,执教为学生用真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铸师魂、扬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提倡广大教职工要奉献“一颗爱心”;增强“两个意识”即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意识;提倡“三种精神”,即爱岗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精神和乐于奉献精神。组织教师们学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尤其要注重树立宣传身边能吃苦耐劳、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先进典型。

3.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要引导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带头读书学习,带头教学改革,带头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每学年要教好一门学科,带好一个新教师,上好一节课示范课,做好一次讲座。通过创设各种机制,为名师优师的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创建舞台;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影响力,使之成为课改大潮中的排头兵,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师资队伍的提高。

四、加强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安全工作始终是我们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平安校园”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与综治、公安、卫生、工商、文化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严厉打击学校周边违法犯罪活动和违章违纪行为,确保校园安定稳定。加大幼儿园的管理力度,保育员及值班老师要加强巡查值班,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家长放心,学生舒心,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一是要建立和健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职责范围,保证安全工作的落实实施。定期进行安全工作检查,加大校舍安全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要花大力气全面提高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和能力,把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活动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三是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加强各种逃生演练活动,提高应急避险能力;五是加大民办幼儿园安全管理力度,规范办园行为。拟在开学初举行学生“五五”普法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