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阅作文心得体会

时间:2022-09-27 02:47:00

批阅作文心得体会

阅读学生的一篇篇作文,不外乎拔草、做饭、洗衣、扶盲人过马路……老而又老的题材,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孩子的心是最纯洁、最真诚、最美好的。可是,孩子的笔下的作文内容为什么如此空洞、枯燥,感情为什么如此单调、苍白?分析其原因,不仅仅是自身素材的匮乏,更重要的是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通过分析自然、社会,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品味情感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和灵魂,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不浸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基调,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准确理解文章的情感,也就能把握文章的主题了。为此,我们首先应让学生学会“感动”。语文教材里,有许多词句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例如,教学《鲁本的秘密》这一课,我就让学生回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体会鲁本爱妈妈,偷偷艰辛地攒钱,为的是在母亲节这一天送一支漂亮的胸针给辛劳的妈妈积淀情感,而重病缠身的母亲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儿子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心愿未了,临终前念念不忘的仍是生病的儿子…….母亲爱孩子,孩子爱母亲,这是多么感人的情呀!教学《小抄写员》时,学习了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后,我又让学生说一说《鲁本的秘密》《秋天的怀念》的故事,再次教育学生父母的爱是无私伟大的,回报父母是做人的基本资格;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动情地告诉学生——那一声声“精彩”和“糟糕”,无不浸透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企盼……一次又一次动情的讲述,学生深深体味到了孩子与父母之间不可分隔的情感——那就是爱。而在教学孟郊的《游子吟》时,同学们分明已深深品味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他们满怀深情地吟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激发阅读热情,积淀情感

鲁迅先生说过,读书“要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现在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偏低,我曾对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接触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只有几人,家中有订阅少儿杂志或报刊的也只有几人,而买书的大多只买作文选之类,少部分偶尔完全不看课外读物……如此不爱读名著,不爱读书,疏远书籍,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空洞乏味,视野狭窄,浅薄幼稚!于是,我告诉学生,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无不在青少年时代就博览群书。例如,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小勤奋学习历史、地志、山海经和一些旅游探险的书籍,这些都为他后来用优美的散文和日记体裁写成《徐霞客游记》奠定坚实的基础;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教授,他们不但对数学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喜爱文学,能背不少诗词,写出优美的文章。针对学校图书室存书量不多、书籍老旧且学生自身少书、阅读量少的情况,我带领学生成立班级图书角,每人贡献几本,再把书籍进行归类,按类别抄写在纸上并张贴在教室墙上,供同学们参考借阅。为了丰富班级图书角,我常把给我的孩子订阅的杂志,如《故事大王》《儿童漫画》《我们爱科学》《儿童文学》等等都贡献出来。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每星期抽一节课让学生阅读。我还鼓励学生课外进行广泛而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开阔视野,而且能受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熏陶,充实文化底蕴。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①、新闻报道。每节课前5分钟,由一位同学从指定观看的电视节目,如:《异想天开》《智慧树》《东方儿童》《神奇地球》等节目中,任选自己喜欢或感受最深的内容向同学们介绍,且谈谈自己的体会。②、课本剧表演。如学习了《小抄写员》这一课,我要求同学们分角色分情节表演课本内容,尤其是表演被父亲发现秘密后的情景时,同学们更真切地体验到了什么是父子情深。③、开展辩论会、故事会,评选“最佳辩手”“故事大王”。为了有话可说,学生就得让充分地占有材料。于是,学生们的阅读热情可空前高涨了,他们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参加比赛,评选优秀……在紧张激烈的参与中,学生们不仅丰富了知识,而且审美能力提高了。除此之外,我常鼓励学生制作卡片、剪贴报纸、摘记背诵格言名句等等,使阅读积累逐渐形成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在一次半期考试中,作文题目为“——,我为您骄傲”,陈龙同学写下了题为“雷锋叔叔,我为您骄傲”的作文,开头是题记,引用了雷锋日记中的一段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他在文中谈到,以前自己并不喜欢帮助他人,是雷锋叔叔让他懂得这样做是不对的,自私自利的人是渺小的,从此他热情地帮助别人,并且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看了这位同学的作文,我既惊讶又欣慰,惊讶的这篇作文取材的新颖独特、与众不同,欣慰的是这位同学平时的阅读积累已见成效,成了考场上信手拈来的素材。如果每个学生有了充实的文化底蕴,积淀了丰富的情感,那么还担心学生写出的文章词汇贫乏,内容空洞,毫无审美情趣吗?

三、关注生活,体验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停。”生活是情感的源泉,情感的基础。只有热爱生活,了解生活,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应引导学生在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的同时,热忱地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用积极的心态投入生活,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发现人生中的真善美,抒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的生活面不是很宽广,为此教师应设法为学生创造“生活”,如:去大自然中观赏花开花落,调查家乡环境变化,访问社会各界的先进人物事迹,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利用特定的节日举行文艺表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一向关注生活,常利用生活中自己所见所闻的感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如针对某些学生常不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和他们顶嘴,有的甚至和父母产生矛盾等情况,我给学生讲述了《五岁的出走》这个故事。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小时候一直被寄养在外婆家,五岁那一年,有一次亲戚给外婆家送来许多螃蟹,贪嘴的他从螃蟹下锅就坐到饭桌旁,一直吃到所有人都离开了还意犹未尽。舅舅开玩笑说小外甥陪客的功夫好,他一气之下离开外婆家踏上回家的路。当那孩子一路边走边玩了几个小时,终于回到十多里外的家时,外婆一家已因为他的“失踪”陷入了恐慌——外婆几次昏倒;舅舅和几个小伙子到河边打捞,一网下去捞上一个小孩,以为是小外甥,吓得一头栽到水里;爸爸骑车从学校往家赶,看到河边围满了人,一下子重重摔倒在路上,当得知不是儿子,头破血流的爸爸立即又飞一般地往家赶……同学们静静地倾听着,有的低下了头,他们显然从故事中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感悟到了亲人们对孩子那血浓于水的爱。

四、用心感受,抒发情感

“为文者,情动而辞发。”“情动”是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用心感受和深入思考的一种感受。一片嫩绿的新芽、一束活泼的阳光,一株粉红的桃花,一声温暖的问候、一个会心的微笑……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的愉悦,唤醒倾吐的欲望。这,就是写作。从实质上说,作文就是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试想,对丰富多彩的世界置若罔闻,熟视无睹,甚或无动于衷的人,又怎能写出激情飞扬、感人至深的文章呢?例如,当学生深深体味到了孩子与父母之间深深的爱时,我不失时机地问:“同学们,父母亲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多少辛劳呀!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你能否提笔把你的感受写一写?”结果,那次同学们的作文写得特别有感情,有的同学写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干活,回家还要做家务,真辛苦!有的同学写自己长大懂事了,有一次妈妈生病,给妈妈煮稀饭;最难忘的是赖乔帆同学在《爱,伴随我成长》中写到:“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爱,就这样伴随着我成长了。一转眼,我已经是13岁的小姑娘了——健康、聪明、活泼。九年了,爸爸妈妈辛勤的汗水终于浇灌出芬芳的花朵——优异的成绩,闪光的奖状……梦中,一个可爱的小天使甜甜地笑着,扇动着美丽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蓝天上……啊,那个幸福的小天使不就是我么?”啊,这是多么真实的感受,多么真挚的情感啊!

情感既是生活的积淀,又是文章的灵魂,也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只有引发出学生的写作冲动,调动了学生的习作情感,学生才能在激情满怀中写出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让学生敞开心扉,放飞心灵的翅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吧!因为,情感之花一旦绽放,将最芬芳、最甜美、最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