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普通高中教育和革新情况报告

时间:2022-05-25 09:14:00

全县普通高中教育和革新情况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长的委托,我向会议报告全县普通高中教育和改革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普通高中教育和改革基本情况

县人民政府历来非常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和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决策,按照“扩大规模、改善条件、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不断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提高高中阶段入学率,着力解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学生升学的“瓶颈”问题,进一步巩固了“普九”成果,全县普通高中教育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积极扩大高中办学规模

全县有普通完中3所,年有普通高中在校生37个班1867人。为巩固“普九”成果,满足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的需求,全县从2005年开始进行高中扩招工作,制订了《2005—2010年全县高中教育发展规划》,按照规划,逐步实施,力争在2010年高中毛入学率达到38%以上,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的需求。经过3年的扩招,现普通高中在校生发展到54个班2728人,普通高中在校生比年增加了17个班861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年的25.2%上升到2007年的35.53%,提高了10.33个百分点。其中:2005年实际招收高一新生950人,比2002年扩招5个班224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28.6%,巩固率为75%;2006年实际招收高一新生1120人,比2003年扩招7个班362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33.6%,巩固率为78%;2007年实际招收高一新生1052人,比年扩招5个班275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35.53%,巩固率为87%。

为确保高中扩招工作的稳步推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的需求,县人民政府积极研究解决县城区学校布局规划调整的有关问题。在2006年县人大、政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经多方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县城区学校布局规划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扩建一中,分设初、高中部,将一中现有校区改为初中部,在一中后山新建高中部,县体育馆及篮球场地统筹给一中作为学生体育场地使用,并加挂县体育馆牌子;合并县民族中学和威远镇中学,学校名称为县民族中学,加挂威远镇中学牌子,将县职业中学土地划入县民族中学;另选址规划新建县职业中学,将原民族中学校产处理用于县职业中学建设。该方案已经县委批准,有关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今年重点是做好一中的扩建工作,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一中高中部校园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扩建工作实行规划设计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首先是建设高中部主教学楼,建设规模为5层楼30个教室,扩建项目申报、总体规划设计初步完成,场地平整、地质勘测、主教学楼详规设计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高中部主教学楼争取今年9月份前投入使用。一中扩建完成后,一中高中办学规模可达60个班3000人,基本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的需求。

(二)加大教育投资力度

一是认真落实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学校按政策收费为辅,积极开展勤工俭学作添补,努力争取社会资金来填充,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的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做到了“五个确保,两个配套”,即:确保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确保中小学公用经费按照省财政厅、教育厅联合下发的“云财教〔〕163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确保上级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办学经费足额用于教育,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足额用于教育,确保政府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逐年增加投入;县人民政府每年按危改规划配套危改资金,每年按高中扩招规模配套扩招专款。

二是完善奖励助学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资助教育的积极性,成立县捐资救助贫困学生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全县共捐资1347415.5元。根据《县捐资救助贫困学生实施方案》的要求,将救助资金的50%用于救助高中贫困学生,共发放高中贫困学生补助资金659175元,受益学生1558人。同时,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制定高考奖励方案,本着“优劳优得、学科贡献”的原则,对于高考奋力拼搏,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实行奖励,2006—2007年,县人民政府拨出25.3万元对三所完中进行了奖励。

(三)努力改善高中办学条件

积极利用扩招项目,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建盖一中综合教学楼一幢4289平方米,招商引资建盖学生公寓一幢6700平方米及学生食堂、洗澡室一幢3400平方米,基本满足了扩招需要。目前,一中有教学用房7306平方米,图书、电教楼1886.56平方米,语音教室2间,多媒体教室4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个、篮球场6个、排球场2块,图书资料66743册,2006年学校被评定为云南省二级一等完全中学,目前正在申报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县二中现有教学楼两幢,实验楼一幢,宿舍楼可入住1000人,图书室藏书4万余册,有微机室、音像室和标准运动场各一个,各类教学实验仪器齐备,已通过省级验收,1994年被评定为云南省二级二等完全中学;县民族中学高中部有教学楼一幢,多媒体教室一间、电脑104台,现代远程教室2个,语音室一间,图书1.8万册,一类实验设备一套。

(四)加强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充实高中教师队伍。针对普通高中教师紧缺的状况,为充实高中教师队伍,从2005年开始,我县从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招聘了58名应届本科毕业生担任高中教师,其中,2005年招聘37人,2006年招聘6人,2007年招聘15人。目前,全县有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78人,学历合格率87.64%。二是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完善师德建设制度,建立师德管理长效机制,用崇高的教育理想来激励教师,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树立正面典型。坚持干部、教师、后勤人员三支队伍一起抓的原则,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着力培养教师的敬业心、爱生心、服务心。三是大力推进教师培训。以县教师进修学校为平台,重点加强对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大力推进高中教师继续教育,采取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等方式,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使高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得到不断提高。四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大胆启用青年教师,关心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锻炼和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

(五)严格执行“三限”政策

严格执行“三限”政策,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费,每学期学费300—400元,课本费实收实支,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做到增收节支,确保重点,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让其产生最大的质量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教育质量逐年提高

我县1999年实现“普九”后,初中升学全部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初中教育不断发展。普通高中生源从总体上看,数量较为富足,质量较为稳定。2005年,全县初三毕业生4599人,中考报考人数1510人,600分以上67人,500分以上708人,综合成绩居全市第四;2006年,全县初三毕业生4243人,中考报考人数1707人,600分以上157人,500分以上886人,综合成绩居全市第四;2007年,全县初三毕业生4066人,中考报考人数1646人,600分以上18人(因取消中考体育考试),500分以上215人,综合成绩居全市第二。

在保量的同时,狠抓教学质量,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几年来,我县高中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高考质量逐年有所上升。2005年,全县普通高考报考人数645人,上线378人,上线率58.6%(其中:二本以上上线149人,上线率为23.10%),居全市第四;2006年,全县普通高考报考人数712人,上线476人,上线率65.6%(其中:二本以上上线164人,上线率为23.03%),居全市第四;2007年,全县普通高考报考人数720人,上线519人,上线率71.98%(其中:二本以上上线162人,上线率为22.50%),居全市第二,创我县恢复高考以来的最好成绩。

二、高中教育改革发展试点情况

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为顺利推进改革,实现预期目标,县委、县政府组织专题调研组对全县教育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根据调研情况,结合实际,经多方征求意见,制定出台了《傣族彝族自治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领导,确保改革顺利实施。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四班子分管联系领导为副组长以及县发展和改革局、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全县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乡镇、学校逐级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顺利实施。三是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扩大高中办学规模。针对全县高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大投入,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努力提高高考升学率。2007年,全县高中阶段在校生达2728人,毛入学率达35.53%,完成《傣族彝族自治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中高中毛入学率达到22.3%的目标。四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校长公开招聘制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一中作为高中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学校,最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校长,签订校长任期责任状,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班子由新校长组建,教职工全员进行竞争上岗,教职工全员聘任,并相应地完善了学校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得到全面加强。五是改革学校后勤服务,加大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力度。在餐饮、零售服务业等方面采取拍卖或租赁的方式积极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引入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新型管理机制,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

通过改革,我们深切体会到,教育综合改革犹如源头活水为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力量;实行校长公选制,使真正有能力的人被选拔到学校重要领导岗位上,新组建的学校领导班子年轻有为,勇于开拓,务实创新,作风踏实,为做好学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实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使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增强了使命感、责任感,增强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并使之转化为工作动力,积极主动地、开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由于我县不是贫困县,上级专项教育资金补助较少,一方面教育事业需要不断发展,另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发展与还债的矛盾依然突出,目前全县三所普通完中欠债达1000多万元。

(二)高中扩招工作存在一定困难。由于一中、二中、民族中学三所完中的教室、学生宿舍、食堂、教学设施等不足,教学质量不高,满足不了社会对高中教育,特别是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要,高中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同时,一中扩建工期短、任务重,争取今年月份前投入使用有较大难度。

(三)由于县内优质高中生源大多选择到市办高中学校就读,高考上线人数虽逐年增多,上线率呈上升趋势,但高考质量不高,一本上线人数较少。

(四)在教育改革试点中,由于学校无奖励资金来源,县财政配套资金有限,绩效工资制度难以落实,分配制度改革难度较大;由于教育工作自身的特殊性,对教师工作的评价考核难以用客观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考核评价工作难度大。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工作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改革教育体制、创新教育机制作为突破口,突破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小、满足不了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以及制约教育发展这个“瓶颈”,努力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使高中毛入学率、高考上线率和重点上线率有较大提高,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使全县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措施

坚持积极稳妥推进教育改革,使各项改革措施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坚持教育公益性和公平性,切实解决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坚持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并重,使教育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坚持普遍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务求改革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坚持各乡镇党委政府为主导、广大教职工为主体,保证改革顺利推进。

1、切实做好普通高中的改革和发展工作。一是扎实做好一中高中部扩建工作,稳步推进县城区学校布局调整。二是继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着力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加强高中教育的管理,普通高中要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特别是要加强对高三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对高三毕业班学生情况进行摸底凋查,采取有效措施,提优补差。三是继续深化以校长公选制、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为主的“三项制度”改革。完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一中、职中、凤山中心校推行校长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在全县各学校全面推开“三制”改革。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重能力、重实际、重贡献的激励机制,把教师业绩与收入分配挂钩,实行优教优酬,充分挖掘教师教学的潜力,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局面。

2、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以抓师德师风建设为突破口,切实加强全县教育系统的作风建设;二是加大师训经费投入,强化教师培训;三是积极做好教师队伍的学历达标工作,采取鼓励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等方式,进行学历进修,使全县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