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环保问题调查报告

时间:2022-06-28 05:27:50

我市农村环保问题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全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农村生态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而且制约着我市生态市建设的整体进程。

一、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存在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当前我市农村建设缺乏强有力的规划指导,历史上形成的散乱的自然村布局还未打破,村镇公用设施投入不足,建设水平不高,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亟待改善。多数村庄没有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无法实现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置,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现象较为普遍,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十分突出。

2、农业面源污染依然严重。农业面源污染主要体现在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资料的大量使用和禽畜粪便的随意堆放。一是化肥使用污染。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农民在施肥过程中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化肥施用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所规定的标准上限,不仅造成了土质变差、土壤污染,而且流失的化肥还加剧了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二是农药使用污染。当前农药使用品种较多、乱、杂,使用量较大,其中不乏高度农药的使用,除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自然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药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三地膜使用污染。随着地膜和反光膜的反复应用,许多残膜因破碎无法清理而残留在土壤中,残膜不能腐烂分解,越积越多,造成农田固体废物污染,导致农作物减产。四是畜禽粪便污染。我市农村畜禽养殖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大部分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设施和污染防治措施,致使禽畜粪便随意露天堆放。特别是夏天或者雨天,粪便产生气味和臭水,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使广大群众苦不堪言。

3、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泊。农民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主力军,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落后,广大农民群众环保意识比较淡漠,对科学、安全、文明的生活生产方式不予重视,污染防治和废物综合利用没有落实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

二、关于解决农村环保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农村环保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一项重要内容,是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

1、各部门要形成合力。农村环境保护具有点多面广、基础薄弱、职责分散、情况复杂的特点,仅靠某一个部门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上下联动,各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形成工作合力。市委、市政府要将环境质量变化和环境保护工作列为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考核力度,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领导和组织保障。环保局将进一步发挥统一协调和监管职责,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适时将农村环境保护与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实施清洁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发展户用沼气、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的要求渗透在其中,切实把农村环保工作抓实抓好。

2、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环保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农村而言,更是难度很大、任务艰巨。环保局要从农村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制定宣传培训计划,加强农村环保知识义务教育,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和工作方法,力求在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突破,切实提高全市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真正让环保知识和环保法律法规进村入户,让广大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积极配合乡镇各级政府的工作,并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确实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从而加快农村环境保护的步伐。

3、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不仅对河水水质造成负面影响,而且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量大、面广、难以防控和持续升高等特点,目前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要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必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工作的指导和引导,改进传统施肥方式,加强化肥农药的用量控制,禁止销售和使用有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鼓励和引导农民使用农家肥、有机肥料及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要积极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膜,自觉捡拾残留废旧农膜,鼓励农民使用可降解地膜。加大对废旧地膜、反光膜加工企业扶持力度,积极为其提供一些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或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从而使其扩大企业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高收购价格,充分调动加工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要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禁在饮用水源地、输水河道附近建设畜禽养殖场。要以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分散养殖向规模化、专业化养殖转变,实现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

4、抓好农村污染防治工作。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市减排任务依旧艰巨,抓好农村污染防治工作对完成我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要发挥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减排作用,加快完善污水管网配套建设,确保已运行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切实改善农村水质。二要严格执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继续深入开展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将行动触角向农村进一步延伸。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坚决防止发达地区和城市淘汰落后企业向农村转移,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在农村死灰复燃。严把项目审批关,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新建项目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过程进行监管,确保治污设施按环评要求设计、施工、投运,对擅自改变治污方案或未建治污设施的项目,一律责令停工,依法进行处罚。

5、开展生态创建工作。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是生态市建设的细胞工程,是建设生态市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市生态创建工作成绩还是比较喜人的,全市7个镇已有6个镇获得部级生态镇,1个镇获得省级生态镇,安香于家村被确定为省第一批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示范村建设试点单位,120个村开展了市级生态村创建活动。因此,我们要把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突破口和总抓手,严格按照市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和生态村创建标准,结合村庄“四化一配套”(硬化、亮化、绿化、净化,村庄活动场所配套)建设,对生态村创建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和安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6、保障农村环境保护经费。在公共财政上向农村倾斜,建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建设工程,从土地、水电、税收、金融、信贷以及项目实施的经济补偿等给予扶持,引导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逐步走产业化发展道路。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城镇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收费制度,探索农村公益事业市场化,解决农村生态环保管理、运营经费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