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理干部思维调查报告

时间:2022-04-08 03:40:00

审理干部思维调查报告

在审理工作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对如何做好审理工作展开一些讨论。有的认为惩治腐败分子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有的则认为要区别不同情况宽严相济;有的认为案件定性量纪一切以党纪条规为准绳,有的则认为要结合实践灵活变通,不能拘泥于形式;有的认为审理室应独立自主审理案件,有的则认为应多与调查组及公检法机关沟通协调;等等。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际上,笔者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审理干部,不能简单地用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种辩证思维:

一是既要“热”,又要“冷”。

所谓“热”。是指工作态度上的热情洋溢、激情投入。之所以强调审理干部工作态度要热,首先是因为案件审理工作大部分时间是在阅卷和钻研法律、法规、政策等书面资料,没有十分的热情,没有十分的激情,坐不住、看不进,觉得枯燥无味,必将“工”无所获;相反,带着热情、带着激情去审理一个案子,或弄懂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难题,心情也会无比舒畅,从而能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个案子当中。其次还因为只有充满热情,包含激情,大脑细胞才会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审理水平才会充分地体现出来,才能真正地把案子审好。因为阅读案卷资料的整个过程长、细节多,能否对整个案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否确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最终作出准确的定性、恰当的量纪,全在于“细看、严审”之间,而这个“细看、严审”离不开热情的工作态度,没有热情,审理过程就会马马虎虎,审理态度变成“对付对付”,审理结果成为“一团浆糊”。

所谓“冷”。首先是指面对阻力要冷。审理工作是查办案件的最后一道关口,在案件的定性量纪过程中,总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外来影响:既有老朋友、老熟人、老上司的说情,也有当事人亲朋好友的求情或是无理取闹,还有调查组的不同意见。作为审理干部,如果不能冷静对待,妥善处理,往往是工作没做好,两头不是人。其实,只要站在“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为准绳”的立场,秉持公心,立场坚定;只要把握“治病正是为了救人”的原则,惩前毖后,处理得当,一切看似两难的问题将迎刃而解。其次是指案件分析要冷。审理干部每年都要审理各式各样的案例,面对纷繁复杂的种种人和事,有过感慨,有过同情,有过愤怒,有过惋惜。此时,作为一名审理干部,既要注意工作态度上的热情投入,同时又要注意在案件分析、证据把握、定性量纪中保持冷静客观,避免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尤其是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要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心平气和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审案、办成铁案。

二是既要“硬”,又要“软”。

所谓“硬”。是指在纪律面前,在大是大非面前,审理干部要能坚持原则、坚持正义、敢于碰硬。如果我们审理干部敢于坚持原则、敢于“高悬明镜”,在正义的大喝面前,至少会使一些干部受到警醒,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从这个角度来说,审理干部“硬”一点,才是真正的慈悲心肠,才是真正的治病救人。当然,就这个“硬”字本身来讲,也有点辩证法的意味,审理干部怎么样才是“硬”,而不是“蛮”?要把握度,如何把握?首先是自己要有硬的“底气”,也就是自己要行得正,站得直,腰板硬;正所谓“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其次是自己要有硬的“才气”,愿意碰硬,敢于碰硬,更要善于碰硬。只有自己熟悉法律法规,精通党纪条规,才能“硬”得起来。最后,还应该认识到“硬”一点就是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秉公执纪,警示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工作,更严格地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群众的监督,从而有力地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所谓“软”。是指在处理案件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把握,宽严相济。不能一根筋,开口就是“书上有规定”,“条文写清楚了”,只要违纪统统“一棍子打死”。但是,“软”不是指无条件、无原则的“软”,更不是指迫于人情、迫于压力的“软”,而是指立足于坚持原则、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结合案件具体情况所作出的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有利于干部健康成长的区别对待。实践中,对违纪案件的处理,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有关党纪条规办理,正确执行党纪政纪,但另一方面又必须慎重从事,对具体案件,要具体分析其错误事实、性质、情节和危害以及本人认错态度,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纪条规,按照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例如在一起违纪案件中,有两人是同一问题同一性质,都是收受当事人的钱物。其中一人诚恳承认错误,主动交代违纪事实,并及时退回违法违纪款;另一人则拒不承认错误,百般抵赖、狡辩,甚至找机会与证人串通,做手脚、隐瞒事实真相。对诚心悔悟、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前者,就应当给予较轻的处分;而对后者应当考虑给予较重的处分。

三是既要“外”,又要“内”。

所谓“外”。是指审理干部要对外主动协调,对外树立良好形象。之所以要对外主动协调,是因为审理干部并不是案件的具体经办人员,需要与最熟悉案件情况的调查组、公检法机关等之间加强沟通协调,必要时甚至要到当事人单位详细了解,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握案件的全盘情况,才能准确地把握案情,才能将案件最终办成铁案。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一味闭门审理,就会失去审理工作的主动权,容易犯本位主义的错误。之所以要对外树立良好形象,是因为“打铁先得自身硬”,只有自身过得硬,审理工作才能过得关。有同志曾经感慨,如果遇到特别好的朋友或者特别重要的亲人来说情,或与上级领导意见相去甚远的情况可真不好办。“软”一点吧,丧失了操守,违背了原则,辜负了党赋予的光荣使命;“硬”一点吧,得罪了朋友,伤害了感情,甚至开罪了领导,工作都不好开展了。这种“两难”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只要我们自身过得硬,在亲人、朋友、领导当中都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因为向一个对党忠诚、一身正气的人说情无异于给自己出难题。

所谓“内”。不是指性格上保守与退避,而是指要多向“内”看,多审视、提高自我的素质,正如古语所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把“每日三省吾身”当成审理干部提升工作水平的好习惯。审理室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的“法院”,履行了代检察院公诉、代当事人申诉、代律师辩护、代合议庭“判决”等各项职责,综合性强、功能性强、专业性强。可以说,审理工作是纪检监察机关中业务性最强的一项工作,既要熟悉法律法规,更要精通党纪条规,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没有缜密的思维方式、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没有对党的无比忠诚,是干不好审理工作的。很多审理干部都是半路“出家”,从工作性质上来讲,性格上“内向”一点,沉稳一点,踏实一点,很有必要;学习上“向内”一点,多学一点,多钻一点,不可或缺。